CN104434026B - 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34026B
CN104434026B CN201410789416.6A CN201410789416A CN104434026B CN 104434026 B CN104434026 B CN 104434026B CN 201410789416 A CN201410789416 A CN 201410789416A CN 104434026 B CN104434026 B CN 1044340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ula
oct
central fovea
fixatio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894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34026A (zh
Inventor
李鹏
王辉
何卫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ot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ertain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ertain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ertain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894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340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34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4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34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4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眼科检测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包括:被测者注视眼科OCT设备内的注视点,眼科OCT设备扫描被测者人眼,得到若干幅不同的OCT图;从所述若干幅OCT图中选取有清晰的黄斑中心凹的OCT图;选中所述OCT图中黄斑中心凹的位置,并确定其横、纵坐标;将该显示有黄斑中心凹的OCT图所对应的扫描位置显示在眼底视频图中,通过计算机处理求得注视点相对黄斑中心凹的偏移量。本方法在不增加眼科OCT设备成本的前提上,实现了视网膜注视点相对黄斑中心凹偏离位置的精确检测,其检测结果客观准确。

Description

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眼科检测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为中心视力,反映的是视网膜中心凹的视功能。目前,各种常见眼部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黄斑裂孔等所造成的黄斑病变都会形成中心暗点,导致中心视力的缺损,所以,患者需要用视网膜中心凹以外的周围视网膜进行注视,这就形成优先视网膜注视,也就是旁中心视力。
当黄斑部病变合并脉络膜萎缩造成的各种常见眼部疾病后,患者使用优先视网膜注视所占的比例高达90%,如高度近视患者的矫正视力小于0.4时,患者就使用优先视网膜注视。形成在靠近中心凹的视网膜上方的视网膜注视点(PRL),作为中心凹以外的第二优势注视位置,是视网膜注视点(PRL)的最佳位置。因此,正确测量视网膜注视点的位置,对判断人们是否患有常见眼部疾病有较大帮助。目前测量视网膜注视点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通过特定纹理的图案结合被测者主观描述,该方法的缺点是方法不够客观,需要被测者配合,结果精准度不高;2.通过微视野测量仪来测量,该方法的优点是客观精准,其缺点是该仪器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如何利用价格较为低廉的眼科OCT设备检测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被测者注视眼科OCT设备内的注视点,所述设备扫描被测者人眼,得到若干幅不同的OCT图;
从所述若干幅不同OCT图中选取有清晰黄斑中心凹的OCT图;
确定被选中的OCT图中黄斑中心凹的位置,使其对应显示在眼底视频图上相应位置,通过眼底视频图求得视网膜注视点相对于黄斑中心凹的偏移量;
其中,所述若干幅不同的OCT图显示不同的眼底视网膜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有清晰的黄斑中心凹的OCT图是通过所述眼科OCT设备的多条扫描线的其中一条扫描黄斑中心凹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被选中的OCT图中黄斑中心凹的位置,使其对应显示在眼底视频图上相应位置,通过眼底视频图求得视网膜注视点相对于黄斑中心凹的偏移量;的具体步骤为:
确定所述OCT图中黄斑中心凹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并通过比例换算至所述扫描到黄斑中心凹的那条扫描线在眼底视频图上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计算机根据所述眼底视频图计算注视点相对黄斑中心凹的偏移量。
进一步地:所述偏移量包括偏移距离和偏移角度;所述偏移距离为视网膜注视点到黄斑中心凹之间的距离;所述偏移角度为视网膜注视点和黄斑中心凹的连线与所述扫描线构成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幅不同OCT图由所述多条扫描线至少扫描一次采集得到。
进一步地:在所述眼科OCT设备扫描得到若干幅不同OCT图之前,还包括:
查找黄斑中心凹的位置:通过平移或者旋转所述多条扫描线,使其中一条扫描线扫描到包含有黄斑中心凹位置的OCT信号。
本发明的有益的技术效果:从采集的若干幅对应眼底视网膜不同位置的OCT图中选取显示有清晰的黄斑中心凹的那一幅OCT图,并根据该OCT图找到眼底视频图中扫描到黄斑中心凹的那条扫描线,将OCT图上黄斑中心凹所处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对应到眼底视频图上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根据计算机计算得到注视点相对于黄斑中心凹的偏移量。由于显示有黄斑中心凹的OCT图是二维图,不能在空间上真实反应视网膜注视点相对于黄斑中心凹的偏移量,将该显示有黄斑中心凹的OCT图所对应的扫描位置显示在眼底视频图中,计算机通过眼底视频图计算得到视网膜注视点相对黄斑中心凹的准确的偏移量,从而确定视网膜注视点的精确位置。本方法在不增加眼科OCT设备成本的前提上,实现了视网膜注视点相对黄斑中心凹偏离位置的精确检测,其检测结果客观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图;
图2为OCT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黄斑五线扫描采集人眼界面截图;
图4为从选取的最清晰的那一幅OCT图中通过眼底视频图计算得到的注视点相对于黄斑中心凹的偏移量的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考图2,图2为OCT的工作原理图,OCT系统包括:OCT系统光源101、光纤耦合器102、样品臂组件103、探测系统104、参考臂组件105和控制系统106。OCT系统光源101发出的光经光纤耦合器102后分为两束光;一束向样品臂组件103提供探测光,另一束向参考臂组件105提供参考光;探测光经样品臂组件103入射至人眼E的眼底并经眼底反射,反射回来的光经样品臂组件103后,与另一路从参考臂组件105反射回来的参考光在光纤耦合器102中发生干涉,该干涉光被探测系统104探测到,然后传输给控制系统106,经控制系统106处理后,得到人眼的OCT断层成像。本发明中的多幅OCT图正是利用基于上述OCT工作原理的眼科OCT设备拍摄得到的。
接下来具体分析如何利用眼科OCT设备采集得到的多幅不同的OCT图检测视网膜注视点相对于黄斑中心凹的偏移量的方法。
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步骤图,包括:
S101:被测者注视眼科OCT设备内的注视点,所述设备扫描被测者人眼,得到若干幅不同OCT图;
S102:从所述若干幅不同OCT图中选取有清晰的黄斑中心凹的OCT图;
S103:确定所述黄斑中心凹的位置,使其对应显示在眼底视频图上相应位置,通过眼底视频图求得注视点相对于黄斑中心凹的偏移量。
下面对步骤S101至步骤S103展开描述。
首先,将被测者人眼搁置在眼科OCT设备的指定位置上,通过调节眼科OCT设备,使人眼处于最佳的拍摄位置,然后拍摄至少一组OCT图,每一组均包括若干幅不同的眼科OCT图。这里所说的若干幅不同的眼科OCT图,它们采集的对象分别对应了不同的眼底视网膜位置。通常情况下,只需扫描一次人眼,得到一组不同的OCT图就能满足要求。此时,只需要从这组OCT图中选取包含有黄斑中心凹的那幅OCT图即可用于测量注视点相对于黄斑中心凹的偏移量。但是,在采集OCT图过程中,人眼总是会不受控制的眨眼或者转动,会造成已经采集的OCT图变得较为模糊,不能用于测量注视点相对于黄斑中心凹的偏移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多采集几组OCT图,从中选取一幅清晰的包含有黄斑中心凹的OCT图,此时,由于眨眼或者人眼转动,就出现了前面所说的采集到的不同的OCT图显示的位置对应不同的眼底视网膜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采集的各组OCT图中,每组OCT图所包含的幅数是相同的,这是因为每组OCT图所包含的OCT图的幅数由眼科OCT设备的扫描线的条数决定的,当扫描线的条数确定了,眼科OCT设备扫描一次人眼采集得到的OCT图的幅数就唯一确定了。例如:扫描线为五线扫描,则得到的每一组眼科OCT图为五张;若扫描线为六条,则得到的每一组眼科OCT图为六张;扫描线的条数可以根据需要做调整。但是,不管每一组OCT图所包含的OCT图的幅数是多少,每一组中只能得到一张包含有黄斑中心凹的OCT图,这是因为扫描线中只有其中一条才能扫描到黄斑中心凹。
参考图4,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发明中采集的OCT图的组数为两组,每一组包含五幅OCT图。这10幅OCT图放置在眼科OCT设备的显示界面的下方并排列成一排。由于前面说过,每一组中只能得到一张包含有黄斑中心凹的OCT图,因此,在这10幅OCT图中,只有两幅OCT图包含黄斑中心凹,从这两幅OCT图中选取最清晰的一幅来计算视网膜注视点相对于黄斑中心凹偏移量。当然,还有另外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只扫描一次人眼,得到一组OCT图,该组OCT图中包含有黄斑中心凹的那一幅OCT图已经足够清晰了,足以用来计算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距离;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采集了两组OCT图,但是从中选出的两幅包含有黄斑中心凹的OCT图均不清晰,都不能用来计算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再多采集几组OCT图,直到从中选出的包含有黄斑中心凹的那幅OCT图的清晰度满足计算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距离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图4只是示例性的举出了采集到10幅OCT图的情形,事实上OCT图的幅数可以随着采集组数乘以每组图片的幅数变化。
参考图3,为了使眼科OCT设备的扫描线11快速找到黄斑中心凹位置的OCT信号,需要缩小扫描线11的扫描范围,其办法是在采集OCT图时,在眼底视频图中通过平移或者旋转扫描线11。具体地,平移或者旋转扫描线11后找到黄斑中心凹12位置的实时眼底视频图见图3中的右半部分的视频图1。在该视频图中1,由于缩小了扫描线11的扫描范围,其中一条扫描线11刚好经过黄斑中心凹12。当然,也有可能出现扫描线11不能扫描到黄斑中心凹12的OCT信号的情形,这是因为扫描线11的扫描范围没有调整好,在这种情况下扫描到的OCT图中自然就没有黄斑中心凹了。因此,在图3中若出现任何一条扫描线11都不能扫描到黄斑中心凹12的OCT信号的情形,则需要重新平移或者旋转眼科OCT设备的扫描线11,直到找到包含有黄斑中心凹12的OCT信号。当扫描线11一旦找到了黄斑中心凹12的OCT信号,即可点击显示界面上“停止”菜单,眼科OCT装置开始采集相应信息,得到了至少一组包含有黄斑中心凹的OCT图。
参考图4,当选出了清晰的包括黄斑中心凹的那幅OCT图后,点击该幅OCT图,它就自动显示在界面的左上方。再点击黄斑中心凹12,根据设置在OCT图下方的坐标系,计算机计算出黄斑中心凹12的准确的坐标,例如:坐标系计算到的黄斑中心凹的横坐标记录为X,纵坐标记录为Y。将黄斑中心凹实时显示在OCT图右边的眼底视频图中,计算机通过该眼底视频图计算得到视网膜注视点13相对黄斑中心凹12的准确的偏移量,从而确定视网膜注视点13的精确位置。
参考图4,从该眼底视频图上可以确定出扫描线11中的具体哪一条扫描线扫描到黄斑中心凹.这是因为,若扫描线11扫描到黄斑中心凹的OCT信号,会在该扫描线上显示出绿点12,该绿点12所在的位置即为黄斑中心凹12的位置,即绿点和黄斑中心凹重合,均可以用12表示。接着定义显示有清晰黄斑中心凹的OCT图和此时的眼底视频图之间的图像换算比例为K,由于前面已经计算出OCT图中黄斑中心凹的坐标位置为(X,Y),因此根据该换算比例K求出眼底视频图中绿点12的坐标(KX,KY);该绿点12的坐标即为此时眼底视频图中黄斑中心凹12的坐标(KX,KY)。通过该换算,就可以将OCT图中的黄斑中心凹的坐标转化成眼底视频图中黄斑中心凹的坐标,然后通过计算机计算,在眼底视频图上显示视网膜注视点13相对于黄斑中心凹12的偏移量,并在眼底视频图上显示所述偏移量。具体地,该偏移量包括偏移距离和偏移角度,其中,偏移距离为黄斑中心凹(即绿点)到视网膜注视点的距离,偏移角度由视网膜注视点和黄斑中心凹(即绿点)的连线与扫描中心线构成的夹角组成。若注视点相对于黄斑中心凹没有发生偏移,则两者重合,其偏移距离和偏移角度均为零;若注视点相对于黄斑中心凹发生偏移,则偏移距离和偏移角度可以通过上述办法计算得到。例如,图4中显示的视网膜注视点相对于黄斑中心凹的偏移距离为2.637毫米,偏移角度为60°。
虽然本发明及说明书附图中只举出了五线扫描的情形,但是,扫描线条数的多少取决于系统设置,例如可以是四线扫描或者六线扫描,也可以是其它数量的线数扫描。而且,不管是几线扫描,每两条相邻的扫描线的距离均可以调节,以提高扫描线扫描眼底的密度。
一般而言,人眼的黄斑中心凹和视网膜注视点是重合的,但若黄斑中心凹和视网膜注视点不重合,不代表这个人的眼睛一定发生了病变,但若一个人的眼睛发生了背景技术中所说的病变,则人眼的黄斑中心凹和视网膜注视点则不重合。因此,本发明所介绍的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并不只针对眼部疾病检测,也就是说,即使说检测出了被测者的视网膜注视点相对于黄斑中心凹发生了偏移,但并不是说该被测者眼睛一定发生了病变。
通过本发明所述的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在不增加眼科OCT设备成本费用的前提下,能确定出视网膜注视点偏移黄斑中心凹的精确位置,并计算出精确的偏移量,实现了在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利用价格比较高昂的眼科OCT设备才能实现的功能,因此节约了成本;同时,该方法检测结果客观准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被测者注视眼科OCT设备内的注视点,所述眼科OCT设备扫描被测者人眼,得到若干幅不同的OCT图;
从所述若干幅不同OCT图中选取有清晰黄斑中心凹的OCT图;
定义所述清晰黄斑中心凹的坐标为(X,Y);
定义有所述清晰黄斑中心凹的OCT图和眼底视频图之间的图像换算比例为K;
将所述OCT图的清晰黄斑中心凹的坐标(X,Y)转化成所述眼底视频图中黄斑中心凹的坐标(KX,KY);
在所述眼底视频图上显示出视网膜注视点相对于黄斑中心凹的偏移量;
其中,所述若干幅不同OCT图显示不同的眼底视网膜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清晰黄斑中心凹的OCT图是通过所述眼科OCT设备的多条扫描线的其中一条扫描黄斑中心凹得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量包括偏移距离和偏移角度;所述偏移距离为视网膜注视点到黄斑中心凹之间的距离;所述偏移角度为视网膜注视点和黄斑中心凹的连线与所述扫描线构成的夹角。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幅不同OCT图由所述多条扫描线至少扫描一次采集得到。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眼科OCT设备扫描得到若干幅不同OCT图之前,还包括:
查找黄斑中心凹的位置:通过平移或者旋转所述多条扫描线,使其中一条扫描线扫描到包含有黄斑中心凹位置的OCT信号。
CN201410789416.6A 2014-12-17 2014-12-17 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 Active CN1044340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9416.6A CN104434026B (zh) 2014-12-17 2014-12-17 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9416.6A CN104434026B (zh) 2014-12-17 2014-12-17 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34026A CN104434026A (zh) 2015-03-25
CN104434026B true CN104434026B (zh) 2016-08-17

Family

ID=52881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89416.6A Active CN104434026B (zh) 2014-12-17 2014-12-17 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340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9550B (zh) * 2016-06-16 2017-09-29 温州医科大学 一种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黄斑中心凹定位测量偏心量的方法
CN109784337B (zh) * 2019-03-05 2022-02-22 北京康夫子健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黄斑区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22642B (zh) * 2020-09-16 2023-01-10 杭州集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视野中心损伤的边缘视野训练设备及训练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4603A1 (fr) * 2006-10-04 2008-04-17 Osaka University Dispositif d'observation du fond de l'œil, ainsi que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d'affichage d'image du fond de l'œil
WO2008157406A1 (en) * 2007-06-15 2008-12-24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Pattern analysis of retinal maps for diagnosis of optic nerve diseases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CN101663609A (zh) * 2007-02-15 2010-03-03 依视路国际集团(光学总公司) 一种适于中心凹视力及周边视力的眼科元件的生产方法
CN101990648A (zh) * 2007-10-26 2011-03-23 布赖恩霍顿视觉学院 用于增强周边视力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89453A (zh) * 2014-06-03 2014-08-20 深圳市莫廷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眼科测量装置及测试人眼不同部位的方法
CN104146682A (zh) * 2014-09-09 2014-11-19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一种光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图像运动伪差校正算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03655B2 (en) * 2003-11-19 2009-03-17 Vision Crc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ltering relative curvature of field and positions of peripheral, off-axis focal positions
US7452077B2 (en) * 2006-08-29 2008-11-18 Carl Zeiss Meditec, Inc. Image adjustment derived from optical imaging measurement data
US8079711B2 (en) * 2008-04-24 2011-12-20 Carl Zeiss Meditec, Inc. Method for finding the lateral position of the fovea in an SDOCT image volume
EP2693399B1 (en) * 2012-07-30 2019-0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omography imagi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4603A1 (fr) * 2006-10-04 2008-04-17 Osaka University Dispositif d'observation du fond de l'œil, ainsi que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d'affichage d'image du fond de l'œil
CN101663609A (zh) * 2007-02-15 2010-03-03 依视路国际集团(光学总公司) 一种适于中心凹视力及周边视力的眼科元件的生产方法
WO2008157406A1 (en) * 2007-06-15 2008-12-24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Pattern analysis of retinal maps for diagnosis of optic nerve diseases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CN101990648A (zh) * 2007-10-26 2011-03-23 布赖恩霍顿视觉学院 用于增强周边视力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89453A (zh) * 2014-06-03 2014-08-20 深圳市莫廷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眼科测量装置及测试人眼不同部位的方法
CN104146682A (zh) * 2014-09-09 2014-11-19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一种光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图像运动伪差校正算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34026A (zh)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6533B (zh) 针对光学相干层析x射线摄影技术的眼睛配准的方法
CN102670165B (zh) 摄像设备和摄像方法
CN104146681B (zh) 一种眼底视网膜oct图像校正方法
CN101400295B (zh) 通过光学相干层析x射线摄影技术检查眼睛的方法
JP5818409B2 (ja) 眼底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222853B (zh)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25409B (zh) 眼科设备、眼科系统、处理设备和血流速度计算方法
JP6025311B2 (ja) 眼科診断支援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2469937B (zh) 断层图像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70170B (zh) 光学断层图像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02686B (zh) 眼科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EP2704095B1 (en)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nd correcting the scanning distortion of a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ystem
US1139558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racterizing refraction with ophthalmic imaging systems
US9226653B2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image of examinee's eye and monitoring system
CN104684458A (zh) 用于可靠地确定整个眼睛的生物识别测量变量的装置
CN104434026B (zh) 视网膜注视点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检测方法
US20130077046A1 (en) Normalization of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measurements made by time domain-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JP2012115575A (ja) 眼底撮影装置
US11779207B2 (en) Method and vision testing system for testing the eyes
CN203987986U (zh) 角膜顶点对准系统及眼轴光程长度测量系统
Mariotti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s of cone reflectance in adaptive optics flood illumination retinal images over three years
JP4757030B2 (ja) 視野計
JP2012147976A5 (ja) 断層画像撮像方法および断層画像撮像装置
Wang et al. Automated detection of the foveal center improves SD-OCT measurements of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
CN103976708B (zh) 角膜顶点对准方法和系统及眼轴光程长度测量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112 Guangdong City, Longgang District, Buji Street cloth Lan Road, No. 137, No., No. 2, block C, building 5, building two, floor 501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CERTAIN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2, Guangdong, Longgang province Buji Street Gan Gan community Gan Eru 1 Giant silv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lant No. 3 factory building 601,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CERTAINN TECHNOLOGY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803, block B, Jingang center, Jingang building, houye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ot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2 Room 501, 5 / F, block C, building 2, saitu digital technology park, No. 137, Bulan Road, Buji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ERTAIN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L302, Building 2, Skyworth Innovation Valley, No. 8 Tangtou 1st Road, Tangto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8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ot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803, block B, Jingang center, Jingang building, houye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ot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