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4379B -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4379B
CN104144379B CN201410165601.8A CN201410165601A CN104144379B CN 104144379 B CN104144379 B CN 104144379B CN 201410165601 A CN201410165601 A CN 201410165601A CN 104144379 B CN104144379 B CN 1041443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merical value
service
value transfer
transfer servic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656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44379A (zh
Inventor
成世海
刘凯
李�雨
范亮亮
林向耀
刘呈林
刘金海
华耀波
任安奇
黄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656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44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44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437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92078 priority patent/WO2015161647A1/en
Priority to JP2016544815A priority patent/JP6388950B2/ja
Priority to KR1020167019482A priority patent/KR101797887B1/k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44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4379B/zh
Priority to US15/157,180 priority patent/US9836779B2/en
Priority to US15/802,346 priority patent/US10657582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33Lists, e.g. purchase orders, compilation or processing
    • G06Q30/0635Processing of requisition or of purchase orders
    • G06Q30/0637Appro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37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G06K7/14172D bar c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04W4/21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for social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463/00Addi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covered by H04L63/00
    • H04L2463/102Addi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covered by H04L63/00 applying security measure for e-comme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7Graphical ide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Fina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接收用户终端在检测到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使所述业务服务器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验证通过后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本发明提供的业务数据处理方法,无需连接互联网,在离线状态下便可以借助另一在线终端来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且可保证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的安全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业务终端和用户终端。

Description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
背景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终端在办理业务时需要在线向业务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使得业务服务器根据该业务请求来处理相应的业务。比如目前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来向支付业务服务器发送支付请求,从而由支付业务服务器根据该支付请求来完成支付操作。
然而,终端并不能保证一定处于在线状态,比如当用户终端使用无线网络时,可能出现无网络信号或者网络信号太弱无法通信或通信质量太差的情形,此时该用户终端难以请求业务服务器来执行相应的业务操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终端在离线状态下无法请求业务服务器来执行相应的业务操作的问题,提供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
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接收用户终端在检测到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
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使所述业务服务器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在验证通过后从所述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所述转移数额,并在所述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额。
一种业务终端,所述业务终端包括:
信号广播模块,用于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在检测到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使所述业务服务器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在验证通过后从所述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所述转移数额,并在所述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额。
上述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和业务终端,当需要用户终端转移数值时,通过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由用户终端根据该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而建立连接。进一步地接收由用户终端发来的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所必需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再将该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一并发送给业务服务器,使得业务服务器对该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通过后再进行转移数值的操作。
这样用户终端无需连接互联网,在离线状态下便可以借助另一在线终端来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而且业务服务器在进行数值转移操作前,先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才进行转移数值的操作,保证了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的安全性。
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广播信号,当检测到业务终端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时,则
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所述业务终端建立连接;
向所述业务终端发送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使所述业务终端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以及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
其中,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用于使所述业务服务器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在验证通过后从所述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所述转移数额,并在所述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额。
一种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广播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广播信号;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业务终端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时,则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所述业务终端建立连接;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业务终端发送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使所述业务终端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以及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
其中,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用于使所述业务服务器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在验证通过后从所述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所述转移数额,并在所述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额。
上述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和用户终端,当业务终端需要用户进行转移数值的业务操作时,由业务终端通过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当检测到该广播信号时,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而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进一步地通过建立的连接向业务终端发送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使得业务终端将该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一并发送给业务服务器,进而使得业务服务器对该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通过后再进行转移数值的操作。
这样无需连接互联网,在离线状态下便可以借助在线的业务终端来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而且业务服务器在进行数值转移操作前,先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才进行转移数值的操作,保证了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具体应用场景中基于支付业务的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业务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8为再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业务终端来举例说明,该业务终端可以包含于一种业务数据处理系统中。如图1所示,该业务数据处理系统包括业务终端和用户终端,业务终端通过互联网连接到业务服务器。业务终端可发射广播信号,用户终端可检测业务终端的广播信号,并据之与业务终端建立无线连接。如图2所示,该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业务终端具有信号收发器,业务终端通过该信号收发器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无线广播信号。该信号收发器可为基于蓝牙的信号收发器,还可以是基于近场通信(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看,有效通信距离约为10厘米)的信号收发器。通过信号收发器广播的信号可以是蓝牙信号、近场通信信号或者声波信号。
数值转移业务邀请是指请求用户终端给予授权以转移预先约定的特定数值的信息,该特定数值比如可以是表示虚拟形式的货币的数值(如银行账户、业务服务器上的资金账户中的数值),也可以是其它可转移的数值。
数值转移业务邀请可使用预先约定的一个服务标识来表示,该服务标识可以为UUID(UniversallyUniqueIdentifier,通用唯一识别码),当用户终端检测到广播信号中携带有该服务标识时,就表示该广播信号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业务终端可通过信号收发器来将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转化为无线电波,并将承载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无线电波向周围发散出去。业务终端所广播的广播信号携带有业务终端的物理地址标识,可以是业务终端上信号收发器的物理地址标识,该物理地址标识用于使用户终端在检测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后的能够根据该物理地址标识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业务终端可以显示转移数额,以向用户终端的使用者展示需要转移的具体数值。
步骤204,接收用户终端在检测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
用户终端与业务终端的物理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之内,该预设距离阈值是使得用户终端可检测到业务终端的广播信号并可与业务终端建立稳定的无线连接的最大物理距离。用户可向用户终端输入开始检测广播信号的指令,以使得用户终端开始检测是否存在业务终端所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具体地,用户终端可显示一个触发按钮,用户终端在检测到用户对该触发按钮的点击操作后,用户终端开始检测是否存在业务终端所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当用户终端检测到业务终端所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后,可自动与该业务终端建立连接;或者用户终端可显示与该广播信号相关的信息,并接收用户对该相关的信息的选择指令以选定该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从而与该业务终端建立连接。
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用于表示用户对本次数值转移业务的授权信息,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第一数值账户是需要转出数值的账户,第一数值账户标识是第一数值账户的唯一标识。
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可以是第一数值账户的账户号码,优选为预先根据第一数值账户的账户信息所生成的预设字符串(比如序列号),该预设字符串保存在用户终端上,需要时读取;同时业务服务器上存储该预设字符串与第一数值账户的对应关系,使用预设字符串来标识第一数值账户可以防止因在传输过程中泄露敏感信息而影响第一数值账户的安全性。其中第一数值账户的账户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该第一数值账户的账户号码、账户拥有者身份信息、数值转移密码中的至少一种。
用户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用户身份,可由字符组成。业务服务器上可存储用户标识和第一数值账户的对应关系,使得业务服务器可根据该用户标识唯一确定第一数值账户。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向业务终端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需要同时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用户标识,使得业务服务器同时对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用户标识进行验证,这样可以使得数值转移的业务的处理更加安全。
步骤206,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使业务服务器根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在验证通过后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
业务终端将用户终端发来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连同业务终端本地存储的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数值接收方标识是指定的数值转移业务的承受方的唯一标识。接收方标识可以是通过注册获得的用户账号,也可以是业务终端上当前运行的执行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的应用标识,还可以是用于承受转移数额的第二数值账户的第二数值账户标识。
业务服务器接收到业务终端发来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后,可先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比如可验证用户标识或者第一数值账户标识是否存在于数值转移授权列表中,或者可验证用户标识和第一数值账户标识是否同时存在于数值转移授权列表中且存在对应关系,判断为是则表示验证通过。其中业务服务器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可以是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所包括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进行验证。
第一数值账户可存储于业务服务器上,也可以存储在区别于业务服务器的其它服务器上,比如银行服务器。第一数值账户可存储于业务服务器上,也可以存储在区别于业务服务器的其它服务器上,比如银行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验证通过后,业务服务器可凭借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及其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向银行服务器发送转移数值的请求,从而使得银行服务器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用户标识中的至少一项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上述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上述转移数额,以完成本次数值转移业务。
上述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当需要用户终端转移数值时,业务终端通过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由用户终端根据该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而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进一步地业务终端接收由用户终端发来的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所必需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再将该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一并发送给业务服务器,使得业务服务器对该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通过后再进行转移数值的操作。
这样用户终端无需连接互联网,在离线状态下便可以借助处于在线状态的业务终端来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而且业务服务器在进行数值转移操作前,先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才进行转移数值的操作,保证了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的安全性。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说的离线状态是指用户终端可以处于不连接互联网的逻辑状态,而不是用户终端必须不能连接互联网或者不能具有连接互联网的条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4中,接收用户终端在检测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当用户终端将检测到的多个广播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大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后,接收用户终端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
用户终端所处的环境中可能存在多个广播信号,比如有多个业务终端广播了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或者其它类型的广播信号,此时需要从众多广播信号中识别出用户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所需要的广播信号。
当用户终端检测到多个广播信号时,用户终端分别获取检测到的每个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将信号强度最大的一个广播信号确定为数值接收方的业务终端所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由于用户终端检测到的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之间的物理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因此用户在实际使用时可将用户终端靠近业务终端,从而根据用户意愿来选择业务终端。
在确定了广播信号之后,用户终端根据该广播信号中携带的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上述业务终端建立连接,然后用户终端向业务终端发送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业务终端接收用户终端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当用户终端所处环境中存在多个广播信号时准确确定数值转移业务的承受方的方式,且用户可通过将用户终端靠近业务终端来实现根据用户意愿来正确选择数值转移业务的承受方,从而可以保证数值转移业务可以安全、准确地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4中,接收用户终端在检测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当用户终端将根据检测到的多个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而计算获得的物理距离值中的最小物理距离值所对应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后,接收用户终端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
当用户终端检测到多个广播信号时,用户终端分别获取检测到的每个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并根据每个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预设的信号强度和物理距离值的对应关系,来分别计算每个广播信号各自对应的物理距离值,该物理距离值反映的是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然后用户终端将计算获得的物理距离值中的最小物理距离值所对应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后,业务终端接收用户终端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当用户终端所处环境中存在多个广播信号时准确确定数值转移业务的承受方的另一种方式,且用户可通过将用户终端靠近业务终端来实现根据用户意愿来正确选择数值转移业务的承受方,从而可以保证数值转移业务可以安全、准确地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终端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共同映射而成并发送的字符序列,将字符序列发送给业务服务器;字符序列用于使业务服务器获取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并根据字符序列和获取的数值转移密码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
数值转移密码在用户终端上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对应存储。业务终端并不存储数值转移密码。业务服务器可在需要时获取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可以是在业务服务器上或者其它该业务服务器可访问的服务器上数值转移密码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对应存储。
用户终端可在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后,先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共同映射以获得相应的字符序列。具体地,用户终端可采用MD5(MessageDigestAlgorithm5,消息摘要算法第五版)算法来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进行共同映射获得字符序列。
用户终端可在获得字符序列后,将经过加密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字符序列一同发送给业务终端,业务终端可再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字符序列、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加密后一并发送给业务服务器。
业务服务器接收到业务终端发来的数据后,从业务服务器或其它服务器上获取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并根据字符序列和获取的数值转移密码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业务服务器再执行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
本实施例中,采用数值转移密码与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共同映射获得的字符序列作为验证手段,由于数值转移密码并不发送给业务服务器,也不在互联网中传输,数值转移密码被泄露的可能性很低。而业务服务器在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时需要用到数值转移密码,这样恶意用户难以使用伪造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与伪造的密码来通过业务服务器的验证,有效提高了业务数据处理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服务器广播的广播信号所携带的信息经过加密,以保证广播的信息不被恶意用户恶意获取。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向业务终端发送的数据经过加密,业务终端向业务服务器发送的数据也经过加密,且两次加密可采用不同的加密算法。相应地,业务服务器在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解密后据之以进行验证且验证通过后,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这样可以避免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发出的数据被泄露,从而可以保证整个业务数据处理过程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2具体包括: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和附加信息的广播信号;附加信息包括转移数额、数值接收方身份信息和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的终端的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附加信息用于使用户终端显示附加信息,并接收对显示的附加信息的选择指令以选定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具体地,业务终端所广播的广播信号同时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和附加信息。该附加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转移数额、数值接收方身份信息和业务终端的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的终端指业务终端。业务终端的终端信息包括终端编号和/或终端名称等,数值接收方身份信息比如可以是厂商信息。
用户终端在检测到业务终端广播的广播信号后,获取其所携带的附加信息并显示,该附加信息属于上述与该广播信号相关的信息。当存在多个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和附加信息的广播信号时,用户终端将显示附加信息的列表。用户终端接收对显示的附加信息的选择指令,以选定一项附加信息,进而相应地选定一个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该广播信号为用户欲据其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的广播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与业务终端所建立的连接为蓝牙连接或近场通信连接。优选为蓝牙连接,与近场通信技术相比,蓝牙技术有效作用范围大,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距离不需要非常接近,可提高操作便利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还包括时间戳、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和随机生成的随机数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时间戳可为用户终端实时获得的系统时间或时钟服务器的时间,用于表示用户终端授权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的具体时间。业务服务器在根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时,可通过判断当前时间与时间戳的差值是否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来对时间戳进行验证,若在预设时间阈值内说明对时间戳验证通过。这样使得验证更加有效、数值转移业务的进行更加安全。
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终端的型号、终端名称和终端标识等中的至少一种。业务服务器可通过判断用户的终端信息是否位于可信终端列表中来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进行验证,若存在于可信终端列表中说明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验证通过。
用户终端随机生成随机数并将随机数添加到发送给业务终端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中,可以增加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的变化。这样即使是相同的用户,由于随机数的存在,使得每次生成的业务数据都有变化,这样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共同映射成的字符序列也会多种多样,避免恶意用户通过穷举的方式破解出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中的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6具体包括: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使业务服务器根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在验证通过后向用户终端发送请求确认信息,当接收到用户终端响应于该请求确认信息的确认指令后,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
本实施例中,业务服务器在验证通过而进行数值转移的操作前,向用户终端发送请求确认信息,用户操作用户进行确认,从而用户终端向业务服务器发送响应于该请求确认信息的确认指令。然后业务服务器根据该确认指令来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这样可提高进行数值转移业务操作的安全性。
其中,业务服务器可通过短信、业务终端中转来将请求确认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比如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消息)将请求确认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相应地,用户终端可通过短信、业务终端中转、互联网(比如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消息)向业务服务器发送响应于上述请求确认信息的确认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服务器在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之后,可向业务终端返回表示数值转移成功的结果信息。当业务服务器验证未通过时,可向业务终端返回表示数值转移失败的结果信息。
下面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来说明上述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的原理,本应用场景以数值转移业务为支付业务来进行举例说明。本应用场景中,业务终端为收款终端,业务服务器为支付业务服务器,转移数额为支付金额,第一数值账户为支付账户,第二数值账户为收款账户,数值接收方为收款方。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需要收款时,收款终端可显示支付金额或不显示支付金额,收款终端广播携带有支付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用户在用户终端上操作而触发离线支付功能后,用户终端检测广播信号,当检测到多个广播信号时,根据多个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分别计算获得物理距离值,将计算获得的物理距离值中的最小物理距离值所对应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收款终端广播的携带有支付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当然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其它方式确定收款终端广播的携带有支付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用户终端根据支付业务邀请与收款终端建立连接,生成支付业务数据,支付业务数据包括支付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还包括时间戳和随机生成的随机数。业务终端将支付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支付密码与支付业务数据共同映射成字符序列,将支付业务数据和字符序列加密后,将经过加密的支付业务数据和字符序列发送给收款终端。
收款终端将接收的支付业务数据、字符序列连同支付金额、收款方标识加密,并将经过加密的支付业务数据、字符序列、支付金额以及收款方标识发送给支付业务服务器。
支付业务服务器对接收的经过加密的支付业务数据、字符序列、支付金额以及收款方标识这些数据解密后,获取支付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支付密码,并根据字符序列和获取的支付密码对支付业务数据进行验证。
验证通过后,支付业务服务器向用户终端发送请求确认信息,接收到用户终端返回的响应于请求确认信息的确认指令后,向银行服务器发送支付请求。当然支付业务服务器也可以在验证通过后直接向银行服务器发送支付请求。支付请求携带有支付账户信息和收款账户信息以及支付金额等信息,银行终端根据支付请求从支付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支付账户中减去支付数额,在收款方标识所对应的收款账户中增加上述支付数额。支付成功或失败后,银行服务器可向支付业务服务器返回表示支付成功或失败的支付结果信息,支付业务服务器可再将支付结果信息返回给收款终端。
当然支付账户和收款账户可设于支付业务服务器上,这样无需银行服务器,支付业务服务器直接在验证通过后从支付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支付账户中减去支付数额,在收款方标识所对应的收款账户中增加上述支付数额。支付成功或失败后,支付业务服务器可向收款终端返回表示支付成功或失败的支付结果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来举例说明,该用户终端可以包含于如图1所示的业务数据处理系统中。如图4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2,检测广播信号,判断是否检测到业务终端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若检测到则执行步骤404,若未检测到则继续执行步骤404或者结束流程。
业务终端可以先显示转移数额,以向用户终端的使用者展示需要转移的具体数值。业务终端通过该信号收发器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无线广播信号。该信号收发器可为基于蓝牙的信号收发器,还可以是基于近场通信的信号收发器。通过信号收发器广播的信号可以是蓝牙信号、近场通信信号或者声波信号。
数值转移业务邀请可使用预先约定的一个服务标识来表示,该服务标识可以为UUID,当用户终端检测到广播信号中携带有该服务标识时,就表示该广播信号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业务终端可通过信号收发器来将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转化为无线电波,并将承载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无线电波向周围发散出去。
用户终端与业务终端的物理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之内,该预设距离阈值是使得用户终端可检测到业务终端的广播信号并可与业务终端建立稳定的无线连接的最大物理距离。用户可向用户终端输入开始检测广播信号的指令,以使得用户终端开始检测是否存在业务终端所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具体地,用户终端可显示一个触发按钮,用户终端在检测到用户对该触发按钮的点击操作后,用户终端开始检测是否存在业务终端所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步骤404,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
当用户终端检测到业务终端所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后,可自动与该业务终端建立连接;或者用户终端可显示与该广播信号相关的信息,并接收用户对该相关的信息的选择指令以选定该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从而与该业务终端建立连接。
步骤406,向业务终端发送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使业务终端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以及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其中,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用于使业务服务器根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在验证通过后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
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用于表示用户对本次数值转移业务的授权信息,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第一数值账户是需要转出数值的账户,第一数值账户标识是第一数值账户的唯一标识。
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可以是第一数值账户的账户号码,优选为预先根据第一数值账户的账户信息所生成的预设字符串,该预设字符串保存在用户终端上,需要时读取;同时业务服务器上存储该预设字符串与第一数值账户的对应关系,使用预设字符串来标识第一数值账户可以防止因在传输过程中泄露敏感信息而影响第一数值账户的安全性。其中第一数值账户的账户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该第一数值账户的账户号码、账户拥有者身份信息、数值转移密码中的至少一种。
用户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用户身份,可由字符组成。业务服务器上可存储用户标识和第一数值账户的对应关系,使得业务服务器可根据该用户标识唯一确定第一数值账户。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向业务终端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需要同时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用户标识,使得业务服务器同时对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用户标识进行验证,这样可以使得数值转移的业务的处理更加安全。
用户终端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发送给业务终端,业务终端将用户终端发来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连同业务终端本地存储的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数值接收方标识是指定的数值转移业务的承受方的唯一标识。接收方标识可以是通过注册获得的用户账号,也可以是业务终端上当前运行的执行与本实施例的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相应的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的应用标识,还可以是用于承受转移数额的第二数值账户的第二数值账户标识。
业务服务器接收到业务终端发来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后,可先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比如可验证用户标识或者第一数值账户标识是否存在于数值转移授权列表中,或者可验证用户标识和第一数值账户标识是否同时存在于数值转移授权列表中且存在对应关系,判断为是则表示验证通过。其中业务服务器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可以是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所包括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进行验证。
第一数值账户可存储于业务服务器上,也可以存储在区别于业务服务器的其它服务器上,比如银行服务器。第一数值账户可存储于业务服务器上,也可以存储在区别于业务服务器的其它服务器上,比如银行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验证通过后,业务服务器可凭借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及其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向银行服务器发送转移数值的请求,从而使得银行服务器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用户标识中的至少一项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上述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上述转移数额,以完成本次数值转移业务。
上述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当业务终端需要用户进行转移数值的业务操作时,由业务终端通过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当检测到该广播信号时,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而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进一步地通过建立的连接向业务终端发送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使得业务终端将该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一并发送给业务服务器,进而使得业务服务器对该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通过后再进行转移数值的操作。
这样无需连接互联网,在离线状态下便可以借助在线的业务终端来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而且业务服务器在进行数值转移操作前,先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才进行转移数值的操作,保证了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检测到业务终端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时,则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的步骤包括:当检测到多个广播信号时,将多个广播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大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并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
用户终端所处的环境中可能存在多个广播信号,比如有多个业务终端广播了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或者其它类型的广播信号,此时需要从众多广播信号中识别出用户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所需要的广播信号。
当用户终端检测到多个广播信号时,用户终端分别获取检测到的每个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将信号强度最大的一个广播信号确定为数值接收方的业务终端所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由于用户终端检测到的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之间的物理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因此用户在实际使用时可将用户终端靠近业务终端,从而根据用户意愿来选择业务终端。
在确定了广播信号之后,用户终端根据该广播信号中携带的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上述业务终端建立连接,然后用户终端向业务终端发送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业务终端接收用户终端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当用户终端所处环境中存在多个广播信号时准确确定数值转移业务的承受方的方式,且用户可通过将用户终端靠近业务终端来实现根据用户意愿来正确选择数值转移业务的承受方,从而可以保证数值转移业务可以安全、准确地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检测到业务终端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时,则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的步骤包括:当检测到多个广播信号时,根据多个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获得物理距离值,将计算获得的物理距离值中的最小物理距离值所对应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并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
当用户终端检测到多个广播信号时,用户终端分别获取检测到的每个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并根据每个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预设的信号强度和物理距离值的对应关系,来分别计算每个广播信号各自对应的物理距离值,该物理距离值反映的是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然后用户终端将计算获得的物理距离值中的最小物理距离值所对应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后,业务终端接收用户终端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当用户终端所处环境中存在多个广播信号时准确确定数值转移业务的承受方的另一种方式,且用户可通过将用户终端靠近业务终端来实现根据用户意愿来正确选择数值转移业务的承受方,从而可以保证数值转移业务可以安全、准确地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将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共同映射成字符序列,将字符序列发送给业务终端,使业务终端将字符序列发送给业务服务器;其中,字符序列用于使业务服务器获取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并根据字符序列和获取的数值转移密码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
数值转移密码在用户终端上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对应存储。业务终端并不存储数值转移密码。业务服务器可在需要时获取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可以是在业务服务器上或者其它该业务服务器可访问的服务器上数值转移密码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对应存储。
用户终端可在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后,先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共同映射以获得相应的字符序列。具体地,用户终端可采用MD5算法来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进行共同映射获得字符序列。
用户终端可在获得字符序列后,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字符序列一同发送给业务终端,业务终端可再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字符序列、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加密后一并发送给业务服务器。
业务服务器接收到业务终端发来的数据后,从业务服务器或其它服务器上获取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并根据字符序列和获取的数值转移密码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业务服务器再执行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
本实施例中,采用数值转移密码与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共同映射获得的字符序列作为验证手段,由于数值转移密码并不发送给业务服务器,也不在互联网中传输,数值转移密码被泄露的可能性很低。而业务服务器根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时需要用到数值转移密码,这样恶意用户难以使用伪造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与伪造的密码来通过业务服务器的验证,有效提高了业务数据处理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服务器广播的广播信号所携带的信息经过加密,以保证广播的信息不被恶意用户恶意获取。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向业务终端发送的数据经过加密,业务终端向业务服务器发送的数据也经过加密,且两次加密可采用不同的加密算法。相应地,业务服务器在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解密后据之以进行验证且验证通过后,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这样可以避免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发出的数据被泄露,从而可以保证整个业务数据处理过程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到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还携带有附加信息;附加信息包括转移数额、数值接收方身份信息和业务终端的终端信息的至少一种;该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显示附加信息;接收对显示的附加信息的选择指令;根据选择指令选定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具体地,业务终端所广播的广播信号同时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和附加信息。该附加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转移数额、数值接收方身份信息和业务终端的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的终端指业务终端。业务终端的终端信息包括终端编号和/或终端名称等,数值接收方身份信息比如可以是厂商信息。
用户终端在检测到业务终端广播的广播信号后,获取其所携带的附加信息并显示,该附加信息属于上述与该广播信号相关的信息。当存在多个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和附加信息的广播信号时,用户终端将显示附加信息的列表。用户终端接收对显示的附加信息的选择指令,以选定一项附加信息,进而相应地选定一个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该广播信号为用户欲据其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的广播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与业务终端所建立的连接为蓝牙连接或近场通信连接。优选为蓝牙连接,与近场通信技术相比,蓝牙技术有效作用范围大,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距离不需要非常接近,可提高操作便利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还包括时间戳、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和随机生成的随机数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时间戳可为用户终端实时获得的系统时间或时钟服务器的时间,用于表示用户终端授权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的具体时间。业务服务器在根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时,可通过判断当前时间与时间戳的差值是否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来对时间戳进行验证,若在预设时间阈值内说明对时间戳验证通过。这样使得验证更加有效、数值转移业务的进行更加安全。
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终端的型号、终端名称和终端标识等中的至少一种。业务服务器可通过判断用户的终端信息是否位于可信终端列表中来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进行验证,若存在于可信终端列表中说明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验证通过。
用户终端随机生成随机数并将随机数添加到发送给业务终端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中,可以增加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的变化。这样即使是相同的用户,由于随机数的存在,使得每次生成的业务数据都有变化,这样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共同映射成的字符序列也会多种多样,避免恶意用户通过穷举的方式破解出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中的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还用于使业务服务器根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在验证通过后向用户终端发送请求确认信息,当接收到用户终端响应于该请求确认信息的确认指令后,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
本实施例中,业务服务器在验证通过而进行数值转移的操作前,向用户终端发送请求确认信息,用户操作用户进行确认,从而用户终端向业务服务器发送响应于该请求确认信息的确认指令。然后业务服务器根据该确认指令来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这样可提高进行数值转移业务操作的安全性。
其中,业务服务器可通过短信、业务终端中转来将请求确认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比如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消息)将请求确认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相应地,用户终端可通过短信、业务终端中转、互联网(比如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消息)向业务服务器发送响应于上述请求确认信息的确认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服务器用于在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之后,业务服务器可用于向业务终端返回表示数值转移成功的结果信息。当验证未通过时,业务服务器可用于向业务终端返回表示数值转移失败的结果信息。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业务终端,该业务终端包括:信号广播模块502、接收模块504和数据发送模块506。
信号广播模块502,用于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信号广播模块502可用于通过该信号收发器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无线广播信号。该信号收发器可为基于蓝牙的信号收发器,还可以是基于近场通信的信号收发器。通过信号收发器广播的信号可以是蓝牙信号、近场通信信号或者声波信号。
数值转移业务邀请是指请求用户终端给予授权以转移预先约定的特定数值的信息,该特定数值比如可以是表示虚拟形式的货币的数值,也可以是其它可转移的数值。数值转移业务邀请可使用预先约定的一个服务标识来表示,该服务标识可以为UUID,当用户终端检测到广播信号中携带有该服务标识时,就表示该广播信号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信号广播模块502可用于通过信号收发器来将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转化为无线电波,并将承载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无线电波向周围发散出去。该业务终端还可以包括显示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显示转移数额,以向用户终端的使用者展示需要转移的具体数值。
接收模块504,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在检测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
用户可向用户终端输入开始检测广播信号的指令,以使得用户终端开始检测是否存在业务终端所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具体地,用户终端可用于显示一个触发按钮,用户终端用于在检测到用户对该触发按钮的点击操作后,开始检测是否存在业务终端所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当用户终端检测到业务终端所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后,用户终端可用于自动与该业务终端建立连接;或者用户终端可显示与该广播信号相关的信息,并接收用户对该相关的信息的选择指令以选定该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从而与该业务终端建立连接。
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用于表示用户对本次数值转移业务的授权信息,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可以是第一数值账户的账户号码,优选为预先根据第一数值账户的账户信息所生成的预设字符串,该预设字符串保存在用户终端上,需要时读取;同时业务服务器上存储该预设字符串与第一数值账户的对应关系,使用预设字符串来标识第一数值账户可以防止因在传输过程中泄露敏感信息而影响第一数值账户的安全性。其中第一数值账户的账户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该第一数值账户的账户号码、账户拥有者身份信息、数值转移密码中的至少一种。
用户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用户身份,可由字符组成。业务服务器上可存储用户标识和第一数值账户的对应关系,使得业务服务器可根据该用户标识唯一确定第一数值账户。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向业务终端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需要同时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用户标识,使得业务服务器同时对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用户标识进行验证,这样可以使得数值转移的业务的处理更加安全。
数据发送模块506,用于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使业务服务器根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在验证通过后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
数据发送模块506用于将用户终端发来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连同本地存储的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数值接收方标识是指定的数值转移业务的承受方的唯一标识。接收方标识可以是通过注册获得的用户账号,也可以是应用标识,还可以是用于承受转移数额的第二数值账户的第二数值账户标识。
业务服务器用于在接收到业务终端发来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并用于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比如可用于验证用户标识或者第一数值账户标识是否存在于数值转移授权列表中,或者可用于验证用户标识和第一数值账户标识是否同时存在于数值转移授权列表中且存在对应关系,判断为是则表示验证通过。其中业务服务器用于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所包括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进行验证。
第一数值账户可存储于业务服务器上,也可以存储在区别于业务服务器的其它服务器上,比如银行服务器。第一数值账户可存储于业务服务器上,也可以存储在区别于业务服务器的其它服务器上,比如银行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验证通过后,业务服务器可用于凭借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及其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向银行服务器发送转移数值的请求,从而使得银行服务器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用户标识中的至少一项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上述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上述转移数额,以完成本次数值转移业务。
上述业务终端,当需要用户终端转移数值时,业务终端通过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由用户终端根据该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而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进一步地业务终端接收由用户终端发来的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所必需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再将该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一并发送给业务服务器,使得业务服务器对该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通过后再进行转移数值的操作。
这样用户终端无需连接互联网,在离线状态下便可以借助处于在线状态的业务终端来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而且业务服务器在进行数值转移操作前,先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才进行转移数值的操作,保证了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模块504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在检测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经过加密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使业务服务器据以进行验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在据以进行验证前经过解密。具体地,用户终端向业务终端发送的数据经过加密,业务终端向业务服务器发送的数据也经过加密,且两次加密可采用不同的加密算法。相应地,业务服务器在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解密后据之以进行验证且验证通过后,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这样可以避免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发出的数据被泄露,从而可以保证整个业务数据处理过程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模块504还用于当用户终端将检测到的多个广播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大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后,接收用户终端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模块504还用于当用户终端将根据检测到的多个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而计算获得的物理距离值中的最小物理距离值所对应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后,接收用户终端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模块504还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共同映射而成并发送的字符序列。数据发送模块506还用于将字符序列发送给业务服务器。字符序列用于使业务服务器获取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并根据字符序列和获取的数值转移密码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
数值转移密码在用户终端上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对应存储。业务终端并不用于存储数值转移密码。业务服务器可用于在需要时获取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用户终端可用于在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后,先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共同映射以获得相应的字符序列。具体地,用户终端可用于采用MD5算法来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进行共同映射获得字符序列。
用户终端可用于在获得字符序列后,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字符序列一同发送给业务终端,接收模块504用于接收这些数据,数据发送模块506用于再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字符序列、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加密后一并发送给业务服务器。
字符序列用于使得业务服务器在接收到业务终端发来的数据后,从业务服务器或其它服务器上获取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并根据字符序列和获取的数值转移密码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业务服务器用于执行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的操作,并用于执行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采用数值转移密码与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共同映射获得的字符序列作为验证手段,由于数值转移密码并不发送给业务服务器,也不在互联网中传输,数值转移密码被泄露的可能性很低。而业务服务器在根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时需要用到数值转移密码,这样恶意用户难以使用伪造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与伪造的密码来通过业务服务器的验证,有效提高了业务数据处理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广播模块502还用于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和附加信息的广播信号;附加信息包括转移数额、数值接收方身份信息和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的终端的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附加信息用于使用户终端显示附加信息,并接收对显示的附加信息的选择指令以选定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具体地,信号广播模块502用于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和附加信息的广播信号。该附加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转移数额、数值接收方身份信息和业务终端的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的终端指业务终端。业务终端的终端信息包括终端编号和/或终端名称等,数值接收方身份信息比如可以是厂商信息。
该附加信息用于使得用户终端在检测到业务终端广播的广播信号后,获取其所携带的附加信息并显示,该附加信息属于上述与该广播信号相关的信息。当存在多个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和附加信息的广播信号时,用户终端可用于显示附加信息的列表。用户终端可用于接收对显示的附加信息的选择指令,以选定一项附加信息,进而相应地选定一个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该广播信号为用户欲据其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的广播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所建立的连接为蓝牙连接或近场通信连接。优选为蓝牙连接,与近场通信技术相比,蓝牙技术有效作用范围大,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距离不需要非常接近,可提高操作便利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还包括时间戳、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和随机生成的随机数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时间戳可为用户终端实时获得的系统时间或时钟服务器的时间,用于表示用户终端授权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的具体时间。业务服务器在根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时,可通过判断当前时间与时间戳的差值是否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来对时间戳进行验证,若在预设时间阈值内说明对时间戳验证通过。这样使得验证更加有效、数值转移业务的进行更加安全。
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终端的型号、终端名称和终端标识等中的至少一种。业务服务器可通过判断用户的终端信息是否位于可信终端列表中来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进行验证,若存在于可信终端列表中说明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验证通过。
用户终端随机生成随机数并将随机数添加到发送给业务终端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中,可以增加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的变化。这样即使是相同的用户,由于随机数的存在,使得每次生成的业务数据都有变化,这样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共同映射成的字符序列也会多种多样,避免恶意用户通过穷举的方式破解出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中的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发送模块506还可用于使业务服务器根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在验证通过后向用户终端发送请求确认信息,当接收到用户终端响应于该请求确认信息的确认指令后,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
业务服务器可用于通过短信、业务终端中转来将请求确认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比如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消息)将请求确认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相应地,用户终端可用于通过短信、业务终端中转、互联网(比如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消息)向业务服务器发送响应于上述请求确认信息的确认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服务器用于在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之后,业务服务器可用于向业务终端返回表示数值转移成功的结果信息。当验证未通过时,业务服务器可用于向业务终端返回表示数值转移失败的结果信息。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该用户终端包括:广播信号检测模块602、连接建立模块604和发送模块606。
广播信号检测模块602,用于检测广播信号。
广播信号检测模块602可用于在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始检测广播信号的指令后,开始检测是否存在业务终端所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具体地,用户终端可包括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一个触发按钮,广播信号检测模块602用于在检测到用户对该触发按钮的点击操作后,开始检测是否存在业务终端所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连接建立模块604,用于当检测到业务终端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时,则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
当检测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后,连接建立模块604可用于自动与该业务终端建立连接;或者显示模块可用于显示与该广播信号相关的信息,并用于在接收到用户对该相关的信息的选择指令以选定该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后,连接建立模块604用于与该业务终端建立连接。
发送模块606,用于向业务终端发送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使业务终端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以及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其中,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用于使业务服务器根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在验证通过后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
发送模块606用于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发送给业务终端,使得业务终端将用户终端发来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连同业务终端本地存储的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接收方标识可以是通过注册获得的用户账号,也可以是应用标识,还可以是用于承受转移数额的第二数值账户的第二数值账户标识。
业务服务器用于在接收到业务终端发来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后,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比如可用于验证用户标识或者第一数值账户标识是否存在于数值转移授权列表中,或者可用于验证用户标识和第一数值账户标识是否同时存在于数值转移授权列表中且存在对应关系,判断为是则表示验证通过。其中业务服务器可用于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所包括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进行验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验证通过后,业务服务器可用于凭借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及其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向银行服务器发送转移数值的请求,从而使得银行服务器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用户标识中的至少一项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上述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上述转移数额,以完成本次数值转移业务。
上述用户终端,当业务终端需要用户进行转移数值的业务操作时,由业务终端通过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当检测到该广播信号时,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而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进一步地通过建立的连接向业务终端发送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使得业务终端将该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一并发送给业务服务器,进而使得业务服务器对该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通过后再进行转移数值的操作。
这样无需连接互联网,在离线状态下便可以借助在线的业务终端来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而且业务服务器在进行数值转移操作前,先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才进行转移数值的操作,保证了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模块606用于向业务终端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经过加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用于使业务服务器在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解密后据其以进行验证。具体地,用户终端向业务终端发送的数据经过加密,业务终端向业务服务器发送的数据也经过加密,且两次加密可采用不同的加密算法。相应地,业务服务器在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解密后据之以进行验证且验证通过后,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这样可以避免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发出的数据被泄露,从而可以保证整个业务数据处理过程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模块604还用于当检测到多个广播信号时,将多个广播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大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并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模块604还用于当检测到多个广播信号时,根据多个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获得物理距离值,将计算获得的物理距离值中的最小物理距离值所对应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并根据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业务终端建立连接。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用户终端还包括字符序列生成模块601,用于将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共同映射成字符序列。
发送模块606还用于将字符序列发送给业务终端,使业务终端将字符序列发送给业务服务器。
其中,字符序列用于使业务服务器获取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并根据字符序列和获取的数值转移密码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
字符序列生成模块601可用于采用MD5算法来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进行共同映射获得字符序列。数值转移密码在用户终端上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对应存储。业务终端并不用于存储数值转移密码。业务服务器可用于在需要时获取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
其中字符序列用于使业务服务器在接收到业务终端发来的数据后,从业务服务器或其它服务器上获取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并根据字符序列和获取的数值转移密码对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
本实施例中,采用数值转移密码与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共同映射获得的字符序列作为验证手段,由于数值转移密码并不发送给业务服务器,也不在互联网中传输,数值转移密码被泄露的可能性很低。而业务服务器在根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时需要用到数值转移密码,这样恶意用户难以使用伪造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与伪造的密码来通过业务服务器的验证,有效提高了业务数据处理的安全性。
如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广播模块602检测到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还携带有附加信息;附加信息包括转移数额、数值接收方身份信息和业务终端的终端信息的至少一种;且该用户终端还包括:附加信息显示模块603、选择指令接收模块605和广播信号确定模块607。
附加信息显示模块603,用于显示附加信息。
选择指令接收模块605,用于接收对显示的附加信息的选择指令。
广播信号确定模块607,用于根据选择指令选定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具体地,业务终端所广播的广播信号同时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和附加信息。该附加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转移数额、数值接收方身份信息和业务终端的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的终端指业务终端。业务终端的终端信息包括终端编号和/或终端名称等,数值接收方身份信息比如可以是厂商信息。
当检测到业务终端所广播的广播信号后,附加信息显示模块603用于获取其所携带的附加信息并显示,该附加信息属于上述与该广播信号相关的信息。当存在多个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和附加信息的广播信号时,附加信息显示模块603可用于显示附加信息的列表。选择指令接收模块605用于接收对显示的附加信息的选择指令,广播信号确定模块607用于根据该选择指令以选定一项附加信息,从而选定一个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连接建立模块604用于与业务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或近场通信连接。优选为蓝牙连接,与近场通信技术相比,蓝牙技术有效作用范围大,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距离不需要非常接近,可提高操作便利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还包括时间戳、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和随机生成的随机数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时间戳可为用户终端实时获得的系统时间或时钟服务器的时间,用于表示用户终端授权进行数值转移业务的操作的具体时间。业务服务器在根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时,可通过判断当前时间与时间戳的差值是否在预设时间阈值内来对时间戳进行验证,若在预设时间阈值内说明对时间戳验证通过。这样使得验证更加有效、数值转移业务的进行更加安全。
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终端的型号、终端名称和终端标识等中的至少一种。业务服务器可通过判断用户的终端信息是否位于可信终端列表中来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进行验证,若存在于可信终端列表中说明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验证通过。
用户终端随机生成随机数并将随机数添加到发送给业务终端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中,可以增加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的变化。这样即使是相同的用户,由于随机数的存在,使得每次生成的业务数据都有变化,这样将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共同映射成的字符序列也会多种多样,避免恶意用户通过穷举的方式破解出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中的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还用于使业务服务器根据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在验证通过后向用户终端发送请求确认信息,当接收到用户终端响应于该请求确认信息的确认指令后,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
其中,业务服务器可用于通过短信、业务终端中转来将请求确认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比如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消息)将请求确认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相应地,发送模块606可用于通过短信、业务终端中转、互联网(比如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消息)向业务服务器发送响应于上述请求确认信息的确认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服务器用于在从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转移数额,并在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转移数额之后,业务服务器可用于向业务终端返回表示数值转移成功的结果信息。当验证未通过时,业务服务器可用于向业务终端返回表示数值转移失败的结果信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程序存储于终端的存储介质中,并被该终端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8)

1.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接收用户终端在检测到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并选定所述广播信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
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使所述业务服务器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在验证通过后从所述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所述转移数额,并在所述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经过加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在被所述业务服务器进行验证前经过解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终端在检测到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
当用户终端将检测到的多个广播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大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或者,
当用户终端将根据检测到的多个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而计算获得的物理距离值中的最小物理距离值所对应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共同映射而成并发送的字符序列,将所述字符序列发送给所述业务服务器;
所述字符序列用于使所述业务服务器获取所述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并根据所述字符序列和所述获取的数值转移密码对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包括:
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和附加信息的广播信号;所述附加信息包括转移数额、数值接收方身份信息和广播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的终端的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附加信息用于使所述用户终端显示所述附加信息,并接收对所述显示的附加信息的选择指令以选定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所建立的连接为蓝牙连接或近场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还包括时间戳、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和随机生成的随机数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广播信号,当检测到业务终端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并选定所述广播信号时,则
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所述业务终端建立连接;
向所述业务终端发送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使所述业务终端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以及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
其中,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用于使所述业务服务器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在验证通过后从所述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所述转移数额,并在所述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业务终端发送的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经过加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在被所述业务服务器验证前经过解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业务终端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时,则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所述业务终端建立连接,包括:
当检测到多个广播信号时,将所述多个广播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大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并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所述业务终端建立连接;或者,
当检测到多个广播信号时,根据所述多个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获得物理距离值,将计算获得的物理距离值中的最小物理距离值所对应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并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所述业务终端建立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共同映射成字符序列,将所述字符序列发送给所述业务终端,使所述业务终端将所述字符序列发送给所述业务服务器;
所述字符序列用于使所述业务服务器获取所述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并根据所述字符序列和所述获取的数值转移密码对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还携带有附加信息;所述附加信息包括转移数额、数值接收方身份信息和所述业务终端的终端信息的至少一种;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所述附加信息;
接收对所述显示的附加信息的选择指令;
根据所述选择指令选定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业务终端建立的连接为蓝牙连接或近场通信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还包括时间戳、本地终端信息和随机生成的随机数中的至少一种。
15.一种业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终端包括:
信号广播模块,用于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在检测到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并选定所述广播信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使所述业务服务器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在验证通过后,从所述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所述转移数额,并在所述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额。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经过加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在被所述业务服务器进行验证前经过解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业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当用户终端将检测到的多个广播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大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或者,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当用户终端将根据检测到的多个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而计算获得的物理距离值中的最小物理距离值所对应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邀请而建立连接后所发送的数值转移业务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业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共同映射而成并发送的字符序列;
所述数据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字符序列发送给所述业务服务器;
所述字符序列用于使所述业务服务器获取所述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并根据所述字符序列和所述获取的数值转移密码对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业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广播模块还用于广播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和附加信息的广播信号;所述附加信息包括转移数额、数值接收方身份信息和广播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的终端的终端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附加信息用于使所述用户终端显示所述附加信息,并接收对所述显示的附加信息的选择指令以选定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业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所建立的连接为蓝牙连接或近场通信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5-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业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还包括时间戳、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和随机生成的随机数中的至少一种。
22.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广播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广播信号;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业务终端广播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并选定所述广播信号时,则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所述业务终端建立连接;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业务终端发送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使所述业务终端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以及转移数额和数值接收方标识发送到业务服务器;
其中,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包括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用户标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用于使所述业务服务器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且在验证通过后从所述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第一数值账户中减去所述转移数额,并在所述数值接收方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数值账户中增加所述转移数额。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业务终端发送的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经过加密;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在被所述业务服务器验证前经过解密。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建立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多个广播信号时,将所述多个广播信号中信号强度最大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并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所述业务终端建立连接;或者,
所述连接建立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多个广播信号时,根据所述多个广播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获得物理距离值,将计算获得的物理距离值中的最小物理距离值所对应的广播信号确定为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并根据所述数值转移业务邀请与所述业务终端建立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字符序列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值转移业务数据和数值转移密码共同映射成字符序列;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字符序列发送给所述业务终端,使所述业务终端将所述字符序列发送给所述业务服务器;
所述字符序列用于使所述业务服务器获取所述第一数值账户标识和/或所述用户标识所对应的数值转移密码,并根据所述字符序列和所述获取的数值转移密码对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进行验证。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广播模块检测到的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还携带有附加信息;所述附加信息包括转移数额、数值接收方身份信息和所述业务终端的终端信息的至少一种;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
附加信息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附加信息;
选择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所述显示的附加信息的选择指令;
广播信号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选择指令选定所述携带有数值转移业务邀请的广播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所述业务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或近场通信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2-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值转移业务数据还包括时间戳、本地终端信息和随机生成的随机数中的至少一种。
CN201410165601.8A 2014-04-22 2014-04-22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 Active CN104144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65601.8A CN104144379B (zh) 2014-04-22 2014-04-22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
PCT/CN2014/092078 WO2015161647A1 (en) 2014-04-22 2014-11-24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service terminal for processing service data
JP2016544815A JP6388950B2 (ja) 2014-04-22 2014-11-24 サービスデータ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ユーザ端末、およびサービス端末
KR1020167019482A KR101797887B1 (ko) 2014-04-22 2014-11-24 서비스 데이터를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사용자 단말기 및 서비스 단말기
US15/157,180 US9836779B2 (en) 2014-04-22 2016-05-17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service terminal for processing service data
US15/802,346 US10657582B2 (en) 2014-04-22 2017-11-02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service terminal for processing service data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65601.8A CN104144379B (zh) 2014-04-22 2014-04-22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4379A CN104144379A (zh) 2014-11-12
CN104144379B true CN104144379B (zh) 2016-04-13

Family

ID=51853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65601.8A Active CN104144379B (zh) 2014-04-22 2014-04-22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836779B2 (zh)
JP (1) JP6388950B2 (zh)
KR (1) KR101797887B1 (zh)
CN (1) CN104144379B (zh)
WO (1) WO20151616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4379B (zh) 2014-04-22 2016-04-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
CN104936128A (zh) * 2014-12-08 2015-09-23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离线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40278B (zh) * 2014-12-10 2019-04-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KR102424142B1 (ko) * 2015-05-08 2022-07-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결제 관련 정보 인증 방법 및 장치
CN106332119B (zh) * 2015-06-23 2021-03-12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652252B2 (en) * 2016-09-30 2020-05-12 Cylance Inc. Machine learning classification using Markov modeling
JP7043809B2 (ja) * 2017-11-30 2022-03-30 Tdk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CN108563693A (zh) * 2018-03-16 2018-09-2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事务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783114B (zh) 2018-08-06 2024-04-02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区块链交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9359974B (zh) 2018-08-30 2020-10-30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区块链交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1833186A (zh) 2018-09-20 2020-10-27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交易方法、装置和节点设备
CN111833057A (zh) 2018-09-30 2020-10-27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交易方法、装置和节点设备
MX2019006095A (es) 2018-12-29 2019-08-14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Sistema y metodo para proteccion de informacion.
CN110580619A (zh) * 2019-08-06 2019-12-17 传化支付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0716930A (zh) * 2019-09-02 2020-01-21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值转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6967A (zh) * 2010-12-21 2011-06-15 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钱包离线支付方法及消费终端
CN102509219A (zh) * 2011-11-21 2012-06-20 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网上支付方法及系统
CN102881092A (zh) * 2012-09-13 2013-01-16 守望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蓝牙移动通信终端、支付方法
CN103617532A (zh) * 2013-12-16 2014-03-05 杭州信雅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离线付款、收款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4270C (fi) 1993-09-23 1995-08-10 Valmet Paper Machinery Inc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kaavarikäytössä paperikoneessa/kartonkikoneessa
EP0734556B1 (en) * 1993-12-16 2002-09-04 Open Market, Inc. Network based pay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such system
US6587835B1 (en) * 2000-02-09 2003-07-01 G. Victor Treyz Shopping assistance with handheld computing device
KR20030056947A (ko) 2001-12-28 2003-07-04 주식회사 더모바일 이동통신단말기와 바코드를 이용한 결제시스템에 있어서의바코드 생성시스템 및 바코드 생성방법
JP2003256680A (ja) * 2002-02-28 2003-09-12 Hitachi Ltd ニアオンデマンドdtvコマース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放送装置およびその放送方法
JP2003281427A (ja) * 2002-03-25 2003-10-03 Yamaha Corp 販売促進情報提供装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05332135A (ja) * 2004-05-19 2005-12-02 Nec Corp 顧客接客対応支援システム、顧客接客対応支援方法および顧客接客対応支援プログラム
GB2420049B (en) * 2004-10-29 2009-03-04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Ordering of goods and services using digital pro forma
CA3074180C (en) * 2006-03-27 2023-03-21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to meter media content presented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07265341A (ja) * 2006-03-30 2007-10-11 Sony Corp コンテンツ利用方法、コンテンツ利用装置、コンテンツ記録方法、コンテンツ記録装置、コンテンツ提供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およびコンテンツデータフォーマット
JP2008077274A (ja) * 2006-09-20 2008-04-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匿名注文システム及び利用者端末及び引渡業者端末及び決済会社管理装置及び販売店管理装置
JP2008310578A (ja) * 2007-06-14 2008-12-25 Sharp Corp 商品情報提供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商品情報提供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商品情報提供方法
CN101179757A (zh) * 2007-11-26 2008-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短消息进行小额费用移动支付的方法及其系统
KR100981068B1 (ko) 2007-12-24 2010-09-08 한국정보통신주식회사 통신매체 선택에 따른 지불결제 기능을 구비한 셋탑박스와 티커머스 방법
CN101482950A (zh) * 2009-02-12 2009-07-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支付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1576982A (zh) * 2009-03-19 2009-11-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支付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US20120109768A1 (en) * 2009-06-25 2012-05-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Enabling a Media Purchase
KR20100087271A (ko) 2010-06-21 2010-08-04 김유정 무선결제 방법
JP2012088841A (ja) * 2010-10-18 2012-05-10 Adc Technology Inc クーポン付与装置
US8364154B1 (en) * 2010-11-16 2013-01-29 Google Inc. Employing multiple mobile devices with varying functional capabilities
JP5452520B2 (ja) * 2011-02-10 2014-03-26 株式会社メキキ Snsを利用した協同購入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8630908B2 (en) * 2011-11-02 2014-01-14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point of sale, 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 and product inform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294475B2 (en) * 2013-05-13 2016-03-22 Hoyos Labs Ip,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biometric identifier
CN104144379B (zh) * 2014-04-22 2016-04-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6967A (zh) * 2010-12-21 2011-06-15 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钱包离线支付方法及消费终端
CN102509219A (zh) * 2011-11-21 2012-06-20 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网上支付方法及系统
CN102881092A (zh) * 2012-09-13 2013-01-16 守望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蓝牙移动通信终端、支付方法
CN103617532A (zh) * 2013-12-16 2014-03-05 杭州信雅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离线付款、收款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101113A (ko) 2016-08-24
US9836779B2 (en) 2017-12-05
WO2015161647A1 (en) 2015-10-29
US20180068378A1 (en) 2018-03-08
KR101797887B1 (ko) 2017-11-14
JP2017512325A (ja) 2017-05-18
US20160260160A1 (en) 2016-09-08
JP6388950B2 (ja) 2018-09-12
CN104144379A (zh) 2014-11-12
US10657582B2 (en)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44379B (zh)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用户终端和业务终端
US11689511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virtual access device and transaction applet
JP6481038B2 (ja) サービス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およびサービスサーバ
CN106332119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753894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427105A (zh) 一种移动支付方法、系统及设备
KR101839346B1 (ko) 클라우드 기반 지불 시스템
US9549322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hentic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778579A (zh) 基于电子身份识别载体的感应支付方法及相应装置
CN113095816A (zh) 移动支付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734415B (zh) 数字货币的收款方法、终端、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579518B1 (en) Payment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verification terminal
CN108702609B (zh) 中程读取器交互
CN103108316A (zh) 空中写卡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577607A (zh) 用户身份鉴权方法及装置
CN106327187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450409A (zh) 离线获取网络对象的方法及设备
WO2018232667A1 (zh) 一种网络支付方法和系统
CN113781036A (zh) 在非稳定网络环境下可信的公共交通身份认证和联机支付系统
CN111915431A (zh) 一种脱机电子货币交易方法及系统
CN106411815A (zh)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KR20140124083A (ko) 진성 메시지 판별을 이용한 거래내역 제공 방법
KR20140124058A (ko) 진성 메시지 판별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