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6592A - 取暖用热水循环垫 - Google Patents

取暖用热水循环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6592A
CN103976592A CN201410161619.0A CN201410161619A CN103976592A CN 103976592 A CN103976592 A CN 103976592A CN 201410161619 A CN201410161619 A CN 201410161619A CN 103976592 A CN103976592 A CN 103976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nnecting hose
steam pipe
check valve
vapor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616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6592B (zh
Inventor
王彤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enxing Axia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1616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659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01019040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20781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6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6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6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65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蒸汽推动水循环传热的取暖用热水循环垫。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水锤、无噪音的取暖用热水循环垫。特征是:加热筒与蒸汽管一端相连通,蒸汽管另一端与出水连接软管一端相连通,出水连接软管另一端与水通道一端相连通,水通道另一端与进水连接软管一端相连通,进水连接软管另一端与膨胀水箱相连通,膨胀水箱又与回水连接管一端相连通,回水连接管另一端与加热筒相连通,在膨胀水箱和加热筒之间的回水连接管上任意位置设启始单向阀,在蒸汽管、出水连接软管、水通道、进水连接软管上任意位置设末端单向阀,末端单向阀和启始单向阀方向一致,设蒸汽室并与加热筒、蒸汽管相连通。

Description

取暖用热水循环垫
本申请是以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90408.1申请日为:2010.05.22名称为:取暖用热水循环垫,的专利申请为基础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蒸汽推动水循环流动传热的取暖用热水循环垫,包括床垫、沙发垫、地垫、坐垫、脚垫、腰垫等。
背景技术
以往热水循环垫都是采用水泵循环热水传热,水泵的噪音大、寿命短、成本高等问题,阻碍了该产品的推广、普及。后来本人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号为200510129300.0公开号为CN1806723A,公开日为2006.7.26的水热毯,以及申请号为200810093136.6公开号为CN101558946A,公开日为2009.10.21的取暖用热水循环垫,采用水蒸汽推动水流动传热,解决了此问题。以上两个专利其工作、运转过程中,回水时,末端单向阀关闭,启始单向阀开启,向蒸汽管内吸入凉水,这时,蒸汽管内的水蒸汽遇凉水迅速液化,然后会更快速的继续吸入凉水,这样就会在蒸汽管内发生水锤现象,产生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水锤、无噪音的取暖用热水循环垫。
本发明提出两种技术方案。
第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垫体、进水连接软管、膨胀水箱、回水连接管、启始单向阀、加热筒、电加热器、蒸汽管、出水连接软管;电加热器与加热筒相结合;垫体内设有水通道;其特征在于:加热筒与蒸汽管一端相连通,蒸汽管另一端与出水连接软管一端相连通,出水连接软管另一端与水通道一端相连通,水通道另一端与进水连接软管一端相连通,进水连接软管另一端与膨胀水箱相连通,膨胀水箱又与回水连接管一端相连通,回水连接管另一端与加热筒相连通,在膨胀水箱和加热筒之间的回水连接管上任意位置设启始单向阀,在蒸汽管、出水连接软管、水通道、进水连接软管上任意位置设末端单向阀,末端单向阀和启始单向阀方向一致,设蒸汽室并与加热筒、蒸汽管相连通。
工作时,加热筒内的水被加热产生水蒸汽并膨胀,同时启始单向阀关闭,末端单向阀开启,水蒸汽进入蒸汽室内,并推动其内的水进入蒸汽管,当蒸汽室内的水位低于蒸汽管口时水蒸汽也进入蒸汽管且推动该蒸汽管、出水连接软管、水通道、进水连接软管内的水向膨胀水箱内流动,当加热筒内的水排空并烧干时,无热源支持,水蒸汽在蒸汽室、蒸汽管内散热,冷凝,体积变小,产生负压,末端单向阀关闭,启始单向阀开启,将膨胀水箱内的水通过回水连接管吸入加热筒、蒸汽室、蒸汽管内,实现循环传热过程。
上述循环过程中,蒸汽室和蒸汽管同时散热回水,其内的水蒸汽散热、冷凝、产生负压,将膨胀水箱内的水通过回水连接管持续吸入蒸汽室和蒸汽管内,在此过程中,蒸汽室内的蒸汽由于遇凉水迅速液化,产生巨大吸力,在此吸力作用下,将膨胀水箱内的水迅速的通过回水连接管持续吸入到蒸汽室内,因而,此时回水连接管内产生巨大阻力(流速越快,阻力越大)。在此同时,蒸汽管也要将膨胀水箱内的水通过回水连接管向其内吸入,由于蒸汽室回水时使回水连接管内产生巨大阻力,蒸汽管在回水时必须克服此阻力,所以,使水流吸入到蒸汽管内速度变慢,因而水流不会在蒸汽管内产生撞击声,避免水锤现象。
上述循环过程中,蒸汽室与蒸汽管同时回水,由于回水通路为共同的回水连接管,所以,回水连接管单位时间内的水流量被分流,分别进入蒸汽室与蒸汽管内,致使进入到蒸汽管内的水流速度变慢,因而水流不会在蒸汽管内产生撞击声,避免水锤现象。
由于上述方案中,并没有确定加热时产生的蒸汽量与蒸汽室的容量关系,并不一定每次循环过程中蒸汽都进入到蒸汽管内,有时蒸汽只进入到蒸汽室内,但随温度升高使蒸汽量增大,以及加热水时产生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在蒸汽室内的聚集,在之后的循环过程中,水蒸汽仍然要进入到蒸汽管内,此时,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被蒸汽携带入蒸汽管,回水后,其内的水蒸汽散热、冷凝,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就存留在蒸汽管内,下次循环时被水流带走,经出水连接软管、水通道、进水连接软管,进入膨胀水箱内,然后向大气排出。
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第一种技术方案,设有控电装置并与电加热器的电路相连。所述控电装置可以是温度、压力、液位、时间控制方式。当电加热器通电将加热筒内的水加热,温度升高,产生水蒸汽时,随温度、压力、液位、时间的变化,该控电装置可控制电加热器的电路通、断,实现更好循环。
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第一种技术方案,在所述的蒸汽管或加热筒或蒸汽室或出水连接软管上设安全分路且在该安全分路上设压力阀并与大气相通。当垫体内的水通道、出水连接软管、进水连接软管受阻或阻断时,水流可通过该安全分路、压力阀向外界排出,使用更安全。
第二种技术方案:包括垫体、进水连接软管、加热筒、电加热器、蒸汽管、末端单向阀、膨胀水箱、出水连接软管;电加热器与加热筒相结合;垫体内设有水通道;其特征在于:加热筒与蒸汽管一端相连通,蒸汽管另一端与膨胀水箱相连通,膨胀水箱又与出水连接软管一端相连通,出水连接软管另一端与水通道一端相连通,水通道另一端与进水连接软管一端相连通,进水连接软管另一端与加热筒相连通,在蒸汽管上设末端单向阀,在出水连接软管、水通道、进水连接软管上任意位置设启始单向阀,启始单向阀和末端单向阀方向一致,设蒸汽室并与加热筒、蒸汽管相连通。
工作时,加热筒内的水被加热产生水蒸汽并膨胀,启始单向阀关闭,末端单向阀开启,水蒸汽推动蒸汽室内的水进入蒸汽管、膨胀水箱内,当水位降至蒸汽管口时水蒸汽也进入蒸汽管且推动蒸汽管内的热水向膨胀水箱内流动,当加热筒内的水排空并烧干时,无热源支持,水蒸汽在蒸汽室和蒸汽管散热,冷凝、体积变小,产生负压,在此作用下使末端单向阀关闭,启始单向阀开启,将进水连接软管、水通道、出水连接软管、膨胀水箱内的水向加热筒、蒸汽室、蒸汽管内吸入,实现循环传热。
上述循环过程中,蒸汽室和蒸汽管同时散热回水,其内的水蒸汽散热、冷凝、产生负压,将膨胀水箱内的水通过出水连接软管、水通道、进水连接软管持续吸入蒸汽室和蒸汽管内,在此过程中,蒸汽室内的蒸汽由于遇凉水迅速液化,产生巨大吸力,在此吸力作用下,将膨胀水箱内的水迅速的通过出水连接软管、水通道、进水连接软管持续吸入到蒸汽室,因而,此时出水连接软管、水通道、进水连接软管内产生巨大阻力(流速越快,阻力越大)。在此同时,蒸汽管也要将膨胀水箱内的水通过出水连接软管、水通道、进水连接软管向其内吸入,由于蒸汽室回水时使出水连接软管、水通道、进水连接软管内产生巨大阻力,蒸汽管在回水时必须克服此阻力,所以,使水流吸入到蒸汽管内速度变慢,因而水流不会在蒸汽管内产生撞击声,避免水锤现象。
上述循环过程中,蒸汽室与蒸汽管同时回水,由于回水通路为共同的出水连接软管、水通道、进水连接软管,所以,出水连接软管、水通道、进水连接软管单位时间内的水流量被分流,分别进入蒸汽室与蒸汽管内,致使进入到蒸汽管内的水流速度变慢,因而水流不会在蒸汽管内产生撞击声,避免水锤现象。
由于上述方案中,并没有确定加热时产生的蒸汽量与蒸汽室的容量关系,并不一定每次循环过程中蒸汽都进入到蒸汽管内,有时蒸汽只进入到蒸汽室内,但随温度升高使蒸汽量增大,以及加热水时产生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在蒸汽室内的聚集,在之后的循环过程中,水蒸汽仍然要进入蒸汽管内,此时,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被蒸汽携带入蒸汽管,回水后,其内的水蒸汽散热、冷凝,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就存留在蒸汽管内,下次循环时被推入膨胀水箱内,然后向大气排出。
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第二种技术方案,设有控电装置并与电加热器的电路相连。所述控电装置可以是温度、压力、液位、时间控制方式。当温度、压力、液位、时间变化时,该控电装置可控制电加热器的电路通、断,实现更好循环。
本发明因在循环通路中增设蒸汽室,实现热水循环传热,所以,可容纳更多水蒸汽,使每次水循环量更大,工作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技术方案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技术方案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种技术方案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种技术方案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种技术方案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垫体内水通道一种排布结构图。
图1-6中:1.垫体;2.水通道;3.进水连接软管;4.膨胀水箱;5.回水连接管;6.起始单向阀;7.加热筒;8.电加热器;9.蒸汽管;10.出水连接软管;11.盖;12.排气孔;13.末端单向阀;14.蒸汽室;17.安全分路;18.压力阀;19.换热器;20.控电装置;21.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第一种技术方案实施方式:
如图1、2、3、6所示,包括:垫体1、进水连接软管3、膨胀水箱4、回水连接管5、启始单向阀6、加热筒7、电加热器8、蒸汽管9、出水连接软管10、末端单向阀13、蒸汽室14;电加热器8与加热筒7相结合;垫体1内设有水通道2;加热筒7与蒸汽管9一端相连通,蒸汽管9另一端与出水连接软管10一端相连通,出水连接软管10另一端与水通道2一端相连通,水通道2另一端与进水连接软管3一端相连通,进水连接软管3另一端与膨胀水箱4相连通,膨胀水箱4又与回水连接管5一端连接通,回水连接管5另一端与加热筒7相连通,在回水连接管5上任意位置设启始单向阀6,在蒸汽管9、出水连接软管10、水通道2、进水连接软管3上任意位置设末端单向阀13,该末端单向阀13和启始单向阀6方向一致,蒸汽室14与加热筒和蒸汽管9相连通,形成循环通路。
将膨胀水箱4、加热筒7、蒸汽室14内注入水,接通电源,加热筒7内的水被加热产生水蒸汽并膨胀,同时启始单向阀6关闭,末端单向阀13开启,水蒸汽进入蒸汽室14内,并推动其内的水进入蒸汽管9,当蒸汽室14内的水位低于蒸汽管9口时,水蒸汽也进入蒸汽管9且推动该蒸汽管9、出水连接软管10、水通道2、进水连接软管3内的水向膨胀水箱4内流动,当加热筒7内的水排空并烧干时,无热源支持,水蒸汽在蒸汽室14、蒸汽管9内散热、冷凝,体积变小,产生负压,末端单向阀13关闭,启始单向阀6开启,将膨胀水箱4内的水通过回水连接管5吸入加热筒7、蒸汽室14、蒸汽管9内,实现循环传热过程。
上述循环过程中,蒸汽室14和蒸汽管9同时散热回水,其内的水蒸汽散热、冷凝、产生负压,将膨胀水箱4内的水通过回水连接管5持续吸入蒸汽室14和蒸汽管9内,在此过程中,蒸汽室14内的蒸汽由于遇凉水迅速液化,产生巨大吸力,在此吸力作用下,将膨胀水箱4内的水迅速的通过回水连接管5持续吸入到蒸汽室14内,因而,此时回水连接管5内产生巨大阻力(流速越快,阻力越大)。在此同时,蒸汽管9也要将膨胀水箱4内的水通过回水连接管5向其内吸入,由于蒸汽室14回水时使回水连接管5内产生巨大阻力,蒸汽管9在回水时必须克服此阻力,所以,使水流吸入到蒸汽管9内速度变慢,因而水流不会在蒸汽管9内产生撞击声,避免水锤现象。
上述循环过程中,蒸汽室14与蒸汽管9同时回水,由于回水通路为共同的回水连接管5,所以,回水连接管5单位时间内的水流量被分流,分别进入蒸汽室14与蒸汽管9内,致使进入到蒸汽管9内的水流速度变慢,因而水流不会在蒸汽管9内产生撞击声,避免水锤现象。
由于上述方案中,并没有确定加热时产生的蒸汽量与蒸汽室14的容量关系,并不一定每次循环过程中蒸汽都进入到蒸汽管9内,有时蒸汽只进入到蒸汽室14内,但随温度升高使蒸汽量增大,以及加热水时产生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在蒸汽室14内的聚集,在之后的循环过程中,水蒸汽仍然要进入到蒸汽管9内,此时,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被蒸汽携带入蒸汽管9内,回水后,其内的水蒸汽散热、冷凝,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就存留在蒸汽管9内,下次循环时被水流带走,经出水连接软管10、水通道2、进水连接软管3,进入膨胀水箱4内,然后向大气排出。
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第一种技术方案:
参照图1-3,设控电装置20并与电加热器8的电路相连。所述控电装置20可以是温度、压力、液位、时间控制。当控电装置20接通电加热器8的电源,将加热筒7内的水加热产生水蒸汽,随温度、压力、液位、时间的变化,该控电装置20可控制电加热器8的电路通、断,实现更好循环。
图2所示,在回水连接管5与蒸汽管9之间设换热器19,在该换热器19上设温度控电装置20,这样,回水后可快速降温,使该温度控电装置20快速接通电加热器8的电源。
图2中,控电装置20为温度控电装置,该温度控电装置20还可设于蒸汽管9上,也可设于加热筒7或蒸汽室14上,当加热筒7内的水被加热产生水蒸汽,使加热筒7、蒸汽管9、蒸汽室14温度升高时,该温度控电装置20断开电加热器8的电源,水蒸汽进入蒸汽管9、蒸汽室14散热,待其冷却回水温度下降,接通电加热器8的电源。因本发明在不需断开电源情况下也能实现不闭电循环,在此情况下该温度控电装置20起到的作用是循环时温度过高的保护。
图1、3所示,控电装置20为液位控电装置,该液位控电装置20设于蒸汽室14内,也可设于加热筒7内,当蒸汽室14内的水位降至蒸汽管9口水平线位置时或接近其水平线位置时,该液位控电装置20断开电加热器8的电源,水蒸汽进入蒸汽管9内,待其冷却回水后液位上升时该液位控电装置20接通电加热器8的电源,实现更好循环。
在上述循环过程中当水蒸汽进入蒸汽管9内时加热筒7内的水可以是烧干或未烧干状态。
结合图2,在回水连接管5上的起始单向阀6与加热筒7之间、出水连接软管10上设安全分路17,该安全分路17也可设在蒸汽管9、加热筒7、蒸汽室14上,在该安全分路17上设压力阀18,上述安全分路17还可与膨胀水箱4相连通,且通过排气孔12与大气相通。当垫体1内的水通道2、出水连接软管10、进水连接软管3受阻或阻断时,压力上升,压力阀18开启,水流可通过该安全分路17、压力阀18向膨胀水箱4内流动。
本发明第二种技术方案实施方式:
如图4、5、6所示,包括:垫体1、进水连接软管3、加热筒7、电加热器8、蒸汽管9、末端单向阀13、膨胀水箱4、出水连接软管10;电加热器8与加热筒7相结合;垫体1内设有水通道2;加热筒7与蒸汽管9一端相连通,蒸汽管9另一端与膨胀水箱4相连通,膨胀水箱4又与出水连接软管10一端相连通,出水连接软管10另一端与水通道2一端相连通,水通道2另一端与进水连接软管3一端相连通,进水连接软管3另一端与加热筒7相连通,在蒸汽管9上设末端单向阀13,在出水连接软管10、水通道2、进水连接软管3上任意位置设启始单向阀6,启始单向阀6和末端单向阀13方向一致,设蒸汽室14并与加热筒7、蒸汽管9相连通,形成循环通路。
将膨胀水箱4、加热筒7、蒸汽室14内注入水,接通电源,加热筒7内的水被加热产生水蒸汽并膨胀,启始单向阀6关闭,末端单向阀13开启,水蒸汽推动蒸汽室14内的水进入蒸汽管9内,当水位降至蒸汽管9口时水蒸汽也进入蒸汽管9且推动蒸汽管9内的热水向膨胀水箱4内流动,当加热筒7内的水排空并烧干时,无热源支持,水蒸汽在蒸汽室14和蒸汽管9内散热,冷凝、体积变小,产生负压,在此作用下使末端单向阀13关闭,启始单向阀6开启,将进水连接软管3、水通道2、出水连接软管10、膨胀水箱4内的水向加热筒7、蒸汽室14、蒸汽管9内吸入,实现循环传热。
上述循环过程中,蒸汽室14和蒸汽管9同时散热回水,其内的水蒸汽散热、冷凝,产生负压,将膨胀水箱4内的水通过出水连接软管10、水通道2、进水连接软管3持续吸入蒸汽室14和蒸汽管9内,在此过程中,蒸汽室14内的蒸汽由于遇凉水迅速液化,产生巨大吸力,在此吸力作用下,将膨胀水箱4内的水迅速的通过出水连接软管10、水通道2、进水连接软管3持续吸入到蒸汽室14,因而,此时出水连接软管10、水通道2、进水连接软管3内产生巨大阻力(流速越快,阻力越大)。在此同时,蒸汽管9也要将膨胀水箱4内的水通过出水连接软管10、水通道2、进水连接软管3向其内吸入,由于蒸汽室14回水时使出水连接软管10、水通道2、进水连接软管3内产生巨大阻力,蒸汽管9在回水时必须克服此阻力,所以,使水流吸入到蒸汽管9内速度变慢,因而水流不会在蒸汽管9内产生撞击声,避免水锤现象。
上述循环过程中,蒸汽室14与蒸汽管9同时回水,由于回水通路为共同的出水连接软管10、水通道2、进水连接软管3,所以,出水连接软管10、水通道2、进水连接软管3单位时间内的水流量被分流,分别进入蒸汽室14与蒸汽管9内,致使进入到蒸汽管9内的水流速度变慢,因而水流不会在蒸汽管9内产生撞击声,避免水锤现象。
由于上述方案中,并没有确定加热时产生的蒸汽量与蒸汽室14的容量关系,并不一定每次循环过程中蒸汽都进入到蒸汽管9内,有时蒸汽只进入到蒸汽室14内,但随温度升高使蒸汽量增大,以及加热水时产生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在蒸汽室14内的聚集,在之后的循环中,水蒸汽仍然要进入蒸汽管9内,此时,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被蒸汽携带入蒸汽管9,回水后,其内的水蒸汽散热、冷凝,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就存留在蒸汽管9内,下次循环时被推入膨胀水箱4内,然后向大气排出。
在上述循环传热过程中,水蒸汽进入蒸汽管9内,还可继续进入膨胀水箱4内,也可不进入膨胀水箱4内。
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第二种技术方案:
参照图4、5,设有控电装置20并与电加热器8的电路相连。所述控电装置20可以是温度、压力、液位、时间控制。当接通电加热器8的电源使加热筒7内的水被加热产生水蒸汽时,随温度、压力、液位、时间的变化,该控电装置20可控制电加热器8的电路通、断,实现更好循环。
图4所示,控电装置20为液位控电装置,该液位控电装置20设于蒸汽室14内,也可设于加热筒7内,当蒸汽室14或加热筒7内的水位降至蒸汽管9口水平线位置时或接近其水平线位置时,该液位控电装置20断开电加热器8的电源,水蒸汽进入蒸汽管9内,水蒸汽在蒸汽室14和蒸汽管9散热,待其冷却回水,液位上升时,该液位控电装置20接通电加热器8的电源,实现更好循环。
图5所示,控电装置20为温度控电装置,该温度控电装置20设于蒸汽管9上,也可设于加热筒7或蒸汽室14上,当水蒸汽进入蒸汽管9内,温度上升,该温度控电装置20断开电加热器8的电源,待冷却回水后,该温度控电装置20接通电加热器8的电源。因本发明在不需断开电源情况下也能实现不闭电循环,在此情况下,温度控电装置20起到的作用是循环时温度过高的保护(切断电加热器8的电源)。
在上述循环过程中,当水蒸汽进入蒸汽管9内时,加热筒7内的水可以是烧干或未烧干状态。
本发明以上两种技术方案中:
一.蒸汽管9的作用:(1)散热;(2)容纳因加热产生的水蒸汽、加热时产生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3)散热冷却使水蒸汽变为水,产生负压,吸入水;(4)使蒸汽携带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存留在蒸汽管9内,下次循环时被带走。
二.电加热器8的含义是指:现在所有已知的加热方式,包括,电热管加热、电热盘加热、PTC加热、在水中电极加热等。
三.加热筒7是指:加热容器。不受形状、大小限制,可以是圆形、方形,也可是筒状、管状、箱状等。为注水、排水方便还可在其上设密封盖21(该密封盖21还可设在蒸汽室14上起到同样作用)。
四.膨胀水箱4是指:容器。不受形状、大小限制,可以是圆形、方形,也可是筒状、管状、箱状等,其上设有排气孔12,为注水、排水方便还可在上面设盖11。
五.回水是指:加热筒7、蒸汽管9、蒸汽室14内的水蒸汽散热,冷凝,液化,体积变小,产生负压,吸入水的过程。
六.垫体1内设有水通道2的含义是指:在垫体1内设软管或是垫体1内设有密封的水循环通道。
七.闭电循环是指:电加热器8通电将加热筒7内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产生水蒸汽进入蒸汽室14内,并推动其内的水向蒸汽管9内流动,控电装置20感应到温度、压力、液位、时间变化而切断电加热器8的电源(不加热),水蒸汽在蒸汽管9、蒸汽室14、加热筒7内散热,冷凝,液化,体积变小,产生负压,回水,随温度、压力、液位、时间变化感应,控电装置20接通电加热器8的电源(加热),实现循环传热过程。
八.不闭电循环是指:电加热器8通电,使加热筒7内的水温升高,产生水蒸汽并进入到蒸汽室14内推动其内的水向蒸汽管9内流动,且水蒸汽也可进入蒸汽管9内,然后水蒸汽在蒸汽室14、蒸汽管9散热,冷凝,回水,实现不需切断电源循环传热过程。

Claims (5)

1.一种取暖用热水循环垫,包括垫体(1)、进水连接软管(3)、膨胀水箱(4)、回水连接管(5)、启始单向阀(6)、加热筒(7)、电加热器(8)、蒸汽管(9)、出水连接软管(10);电加热器(8)与加热筒(7)相结合;垫体(1)内设有水通道(2);其特征在于:加热筒(7)与蒸汽管(9)一端相连通,蒸汽管(9)另一端与出水连接软管(10)一端相连通,出水连接软管(10)另一端与水通道(2)一端相连通,水通道(2)另一端与进水连接软管(3)一端相连通,进水连接软管(3)另一端与膨胀水箱(4)相连通,膨胀水箱(4)又与回水连接管(5)一端相连通,回水连接管(5)另一端与加热筒(7)相连通,在回水连接管(5)上任意位置设启始单向阀(6),在蒸汽管(9)、出水连接软管(10)、水通道(2)、进水连接软管(3)上任意位置设末端单向阀(13),末端单向阀(13)和启始单向阀(6)方向一致,设蒸汽室(14)并与加热筒(7)、蒸汽管(9)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用热水循环垫,其特征在于:设有控电装置(20)并与电加热器(8)的电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暖用热水循环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加热筒(7)或蒸汽管(9)或蒸汽室(14)或出水连接软管(10)上设安全分路(17)且在该安全分路(17)上设压力阀(18)。
4.一种取暖用热水循环垫,包括垫体(1)、进水连接软管(3)、加热筒(7)、电加热器(8)、蒸汽管(9)、末端单向阀(13)、膨胀水箱(4)、出水连接软管(10);电加热器(8)与加热筒(7)相结合;垫体(1)内设有水通道(2);其特征在于:加热筒(7)与蒸汽管(9)一端相连通,蒸汽管(9)另一端与膨胀水箱(4)相连通,膨胀水箱(4)又与出水连接软管(10)一端相连通,出水连接软管(10)另一端与水通道(2)一端相连通,水通道(2)另一端与进水连接软管(3)一端相连通,进水连接软管(3)另一端与加热筒(7)相连通,在蒸汽管(9)上设末端单向阀(13),在出水连接软管(10)、水通道(2)、进水连接软管(3)上任意位置设启始单向阀(6),启始单向阀(6)和末端单向阀(13)方向一致,设蒸汽室(14)并与加热筒(7)、蒸汽管(9)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用热水循环垫,其特征在于:设有控电装置(20)并与电加热器(8)的电路相连。
CN201410161619.0A 2010-05-22 2010-05-22 取暖用热水循环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76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61619.0A CN103976592B (zh) 2010-05-22 2010-05-22 取暖用热水循环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90408.1A CN102078100B (zh) 2010-05-22 2010-05-22 取暖用热水循环垫
CN201410161619.0A CN103976592B (zh) 2010-05-22 2010-05-22 取暖用热水循环垫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0408.1A Division CN102078100B (zh) 2010-05-22 2010-05-22 取暖用热水循环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6592A true CN103976592A (zh) 2014-08-13
CN103976592B CN103976592B (zh) 2016-09-07

Family

ID=51268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6161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76592B (zh) 2010-05-22 2010-05-22 取暖用热水循环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659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1011A (zh) * 2015-04-17 2015-07-15 罗刚 自循环水褥子
CN105910270A (zh) * 2016-06-08 2016-08-31 王彤宇 热能水循环系统
CN106263801A (zh) * 2016-10-17 2017-01-04 宁海县梅林镇新建电器厂 一种具有双压力室结构的无泵水暖床垫
CN106263802A (zh) * 2016-10-17 2017-01-04 宁海县梅林镇新建电器厂 一种具有单压力室结构的无泵水暖床垫
CN107568997A (zh) * 2016-07-05 2018-01-12 尹京哲 一种用于温热床垫的温水循环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78398Y (zh) * 1996-12-21 1998-04-15 王宝庭 自动电控水热床垫
CN1279924A (zh) * 2000-07-05 2001-01-17 杨喜山 继电器间歇开关调控暖汽毯、被
CN2517320Y (zh) * 2001-11-09 2002-10-23 郑志锋 电热式汽暖毯
KR100882302B1 (ko) * 2008-05-22 2009-02-10 윤희석 온수매트의 수증기 온수순환장치
CN101558946A (zh) * 2008-04-20 2009-10-21 王彤宇 取暖用热水循环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78398Y (zh) * 1996-12-21 1998-04-15 王宝庭 自动电控水热床垫
CN1279924A (zh) * 2000-07-05 2001-01-17 杨喜山 继电器间歇开关调控暖汽毯、被
CN2517320Y (zh) * 2001-11-09 2002-10-23 郑志锋 电热式汽暖毯
CN101558946A (zh) * 2008-04-20 2009-10-21 王彤宇 取暖用热水循环垫
KR100882302B1 (ko) * 2008-05-22 2009-02-10 윤희석 온수매트의 수증기 온수순환장치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1011A (zh) * 2015-04-17 2015-07-15 罗刚 自循环水褥子
CN105910270A (zh) * 2016-06-08 2016-08-31 王彤宇 热能水循环系统
CN107568997A (zh) * 2016-07-05 2018-01-12 尹京哲 一种用于温热床垫的温水循环装置
CN106263801A (zh) * 2016-10-17 2017-01-04 宁海县梅林镇新建电器厂 一种具有双压力室结构的无泵水暖床垫
CN106263802A (zh) * 2016-10-17 2017-01-04 宁海县梅林镇新建电器厂 一种具有单压力室结构的无泵水暖床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6592B (zh) 201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8100B (zh) 取暖用热水循环垫
CN102135320B (zh) 热能水暖循环系统
CN201759169U (zh) 取暖用热水循环垫
CN103976592A (zh) 取暖用热水循环垫
CN202511366U (zh) 一种节能热风型取暖器
CN102230643A (zh) 新型多功能抽油烟机
CN103225871A (zh) 热水循环系统
CN104207532A (zh) 热能水循环系统
CN204240589U (zh) 一种热泵热水器
CN205625586U (zh) 一种电蒸锅
CN102287867A (zh) 热能水循环取暖系统
CN102297517A (zh) 热动力水循环系统
CN102226573B (zh) 热能水往复循环系统
CN103216928B (zh) 热能水循环系统
CN207768100U (zh) 烹饪器具
CN202104743U (zh) 一种热风对流的电蒸炉
CN109682057A (zh) 一种预加热净水器的加热方法
CN202092321U (zh) 无水箱非承压太阳能热水器
CN205048535U (zh) 一种地暖系统
CN102865619B (zh) 热能水自循环系统
CN101332305A (zh) 高温低压无热水免蒸汽多功能灭菌消毒装置
CN102434909A (zh) 水循环传导电加热取暖器
CN109924877A (zh) 一种即热式无断流大通量节能混合加热系统饮水机
CN207179998U (zh) 一种可清洁的液体加热装置
CN210601557U (zh) 一种散热好的电加热蒸汽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7

Address after: 313000 Zhejiang province Huzhou city Wuxing district town homes Sheng Street Road No. 158 -1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ZHENXING AXIA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066311, 15-6-602 garden, Nandaihe, Funing County, Hebei, Qinhuangdao

Patentee before: Wang Tongyu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