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8454A - 与电容式触摸屏相关的贴膜、盖板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与电容式触摸屏相关的贴膜、盖板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8454A
CN103838454A CN201410098993.0A CN201410098993A CN103838454A CN 103838454 A CN103838454 A CN 103838454A CN 201410098993 A CN201410098993 A CN 201410098993A CN 103838454 A CN103838454 A CN 103838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capacitive touch
equal
bonding coat
pad pa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989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波
秦耀坤
张万杰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DUODI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DUODI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DUODI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989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384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3838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84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具有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子设备的贴膜,包括基片层和粘合层,基片层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粘合层是在基片层的一面形成的并且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贴膜的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导电条,导电条位于基片层与粘合层之间,导电条是通过在基片层上将要形成粘合层的那一面上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而制作的,当贴膜通过粘合层贴附在电容式触摸屏的表面上时,导电条覆盖了电容式触摸屏的视窗区域的一部分以及与视窗区域的该部分相邻接的边框区域的一部分。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在电容式触摸屏中的盖板和一种具有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与电容式触摸屏相关的贴膜、盖板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式触摸屏,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与电容式触摸屏相关的贴膜、盖板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兴起和普及,电容式触摸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电容式触摸屏,用户享受到了一种“你所看到的就是你能触碰到的”奇妙且直观的交互体验。
然而,因为用户需要用手指操作电容式触摸屏上显示的虚拟按键或图标,所以对观看电容式触摸屏上显示的画面构成了遮挡。特别是在用便携式电子设备玩游戏时,由于需要用拇指频繁按动电容式触摸屏两侧显示的虚拟按键,游戏画面被频繁动作的拇指遮挡。当用尺寸相对较小的智能手机玩游戏时,游戏画面被遮挡的情况更为严重。
为解决这种遮挡问题,专利号为201020253504.1的、名称为“电容式触摸屏设备的按键扩展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按键扩展装置。该按键扩展装置由按键开关、导电下外壳、细导线、透明导电膜、透明绝缘保护膜组成,导电外壳与导电膜之间由按键开关连接。
发明内容
然而,该按键扩展装置虽然解决了手指的遮挡问题,但是仍有以下不足之处。首先,按键扩展装置额外地增大了体积,额外地增加了重量。其次,由于电子设备被收纳于按键扩展装置中,故而电子设备上的扬声器、侧面按键及传感器等装置的使用都可能受到影响。第三,细导线的引入会影响视觉效果。第四,相当多的已熟悉触摸屏操作的用户可能并不愿为了消除遮挡问题而接受已被尽量减掉的实体按键。
有鉴于此,在解决手指对电容式触摸屏的遮挡问题的前提下,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何才能不显著地增大体积或增加重量。
在上述前提下,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何才能不显著地影响电子设备上各种装置的使用。
在上述前提下,本发明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何才能尽可能少地影响用户的视觉效果。
在上述前提下,本发明要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何才能尽量不使用实体按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的同时,将会实际解决此处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具有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子设备的贴膜,包括基片层和粘合层,基片层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粘合层是在基片层的一面形成的并且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贴膜的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导电条,导电条位于基片层与粘合层之间,导电条是通过在基片层上将要形成粘合层的那一面上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而制作的,当贴膜通过粘合层贴附在电容式触摸屏的表面上时,导电条覆盖了电容式触摸屏的视窗区域的一部分以及与视窗区域的该部分相邻接的边框区域的一部分。
当贴膜包括两根或更多根导电条时,任意两根导电条可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两根导电条之间都不能电导通。
任意两根相邻近的导电条之间的最近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10微米。
导电条可以是透明的。
当贴膜通过粘合层贴附在电容式触摸屏的表面上时,相对于导电条跨越的、视窗区域与边框区域的边界线,导电条向视窗区域内延伸所到达的最远点距离边界线的垂直距离可以小于或等于2厘米。
导电条的最窄处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10微米,并且最宽处宽度可以小于或等于3厘米。
当贴膜通过粘合层贴附在电容式触摸屏的表面上时,贴膜包含导电条的、超出电容式触摸屏的部分可以经弯折后通过粘合层贴附于电子设备的侧面,以使得导电条覆盖侧面的一部分。
当贴膜通过粘合层贴附在电容式触摸屏的表面上时,贴膜包含导电条的、超出电容式触摸屏的部分可以经弯折后通过粘合层贴附于电子设备的侧面和背面,以使得导电条覆盖侧面的一部分和背面的一部分。
在基片层与导电层之间或者在导电层与粘合层之间可具有消影层,消影层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
在基片层与粘合层之间除了通过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制作的导电条以外,还可具有通过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制作的、被分布的多个填充块,任意两个填充块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两个填充块之间都不能电导通,并且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任意一个填充块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任意一个填充块之间都不能电导通。
任意两个相邻近的填充块的最近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10微米并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并且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与其相邻近的任意一个填充块的最近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10纳米并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
填充块的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10微米乘10微米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在电容式触摸屏中的盖板,包括基片层和粘合层,基片层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粘合层是在基片层的一面形成的并且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盖板的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导电条,导电条位于基片层与粘合层之间,导电条是通过在基片层上将要形成粘合层的那一面上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而制作的,当盖板通过粘合层贴附在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表面上以组装成电容式触摸屏时,导电条覆盖了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视窗区域的一部分以及与视窗区域的该部分相邻接的边框区域的一部分。
当盖板包括两根或更多根导电条时,任意两根导电条可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两根导电条之间都不能电导通。
任意两根相邻近的导电条之间的最近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10微米。
导电条可以是透明的。
当盖板通过粘合层贴附在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表面上时,相对于导电条跨越的、视窗区域与边框区域的边界线,导电条向视窗区域内延伸所到达的最远点距离边界线的垂直距离可以小于或等于2厘米。
导电条的最窄处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10微米,并且最宽处宽度可以小于或等于3厘米。
在基片层与导电层之间或者在导电层与粘合层之间可具有消影层,消影层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
在基片层与粘合层之间除了通过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制作的导电条以外,还可具有通过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制作的、被分布的多个填充块,任意两个填充块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两个填充块之间都不能电导通,并且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任意一个填充块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任意一个填充块之间都不能电导通。
任意两个相邻近的填充块的最近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10微米并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并且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与其相邻近的任意一个填充块的最近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10纳米并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
填充块的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10微米乘10微米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子设备,电容式触摸屏中的盖板包括基片层和粘合层,基片层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粘合层是在基片层的一面形成的并且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盖板包括至少一根导电条,导电条位于基片层与粘合层之间,导电条是通过在基片层上将要形成粘合层的那一面上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而制作的,当盖板通过粘合层贴附在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表面上以组装成电容式触摸屏时,导电条覆盖了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视窗区域的一部分以及与视窗区域的该部分相邻接的边框区域的一部分。
当盖板包括两根或更多根导电条时,任意两根导电条可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两根导电条之间都不能电导通。
任意两根相邻近的导电条之间的最近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10微米。
导电条可以是透明的。
当盖板通过粘合层贴附在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表面上时,相对于导电条跨越的、视窗区域与边框区域的边界线,导电条向视窗区域内延伸所到达的最远点距离边界线的垂直距离可以小于或等于2厘米。
导电条的最窄处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10微米,并且最宽处宽度可以小于或等于3厘米。
在基片层与导电层之间或者在导电层与粘合层之间可具有消影层,消影层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
在基片层与粘合层之间除了通过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制作的导电条以外,还可具有通过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制作的、被分布的多个填充块,任意两个填充块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两个填充块之间都不能电导通,并且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任意一个填充块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任意一个填充块之间都不能电导通。
任意两个相邻近的填充块的最近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10微米并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并且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与其相邻近的任意一个填充块的最近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10纳米并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
填充块的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10微米乘10微米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用包括了导电条的贴膜或者包括了导电条的盖板,解决了手指对电容式触摸屏的遮挡问题,给电子设备额外增大的体积和额外增加的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基本不影响电子设备上各种装置的使用,将对用户视觉效果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并且未使用实体键。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仅出于例示性目的的以下附图,将会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
图1(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贴膜以及具有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子设备的视图;
图1(b)是示出了贴附于电子设备的电容式触摸屏的表面上的贴膜的视图;
图2是示出了贴膜200沿图1(a)中的AA方向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3(a)、3(b)、3(c)和3(d)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导电条的形状的俯视图;
图4(a)、4(b)和4(c)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导电条的方向的俯视图;
图5(a)和5(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两根相邻近的导电条的俯视图;
图6(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贴膜贴附于电子设备的电容式触摸屏上的情况的局部视图;
图6(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例的贴膜贴附于电子设备的电容式触摸屏上的情况的局部视图;
图7是示出了贴膜200沿图1(a)中的AA方向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填充块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盖板以及具有电容式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的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实质上相同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素被标示以相同的标号,并且对这些结构元素的重复说明被省略。
<第一实施例>
图1(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贴膜以及具有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子设备的视图。图1(b)是示出了贴附于电子设备的电容式触摸屏的表面上的贴膜的视图。
在图1(a)中,电子设备100具有电容式触摸屏110,电子设备100例如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控制台,电容式触摸屏110包括中间的视窗区域和围绕视窗区域的一圈边框区域。除导电条210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都透明的贴膜200将被贴附于电容式触摸屏110的表面上,以便防止电容式触摸屏110被划伤并且降低电容式触摸屏110破裂的风险。其中,导电条210区域可以是半透明的或透明的,对导电条210的详细描述将在稍后进行。
优选地,贴膜200是针对特定的电子设备100而定制的,也就是说贴膜200的尺寸和轮廓都非常适合电子设备100的电容式触摸屏110。然而,贴膜200也可以是用户在通用尺寸和形状的贴膜的基础上自行裁剪而得到的。
用户可以像对普通贴膜那样徒手将贴膜200贴附在电容式触摸屏110的表面上,然而用户也可以利用一些辅助装置来帮助进行贴附操作。在贴附操作中,贴膜200的尺寸、轮廓和预留的孔洞等以及电容式触摸屏110的尺寸、轮廓、布局和各种装置(例如实体按键、扬声器和/或摄像头)等可帮助用户对准并定位。
在贴膜200的特定位置设置有半透明或透明的导电条210。导电条210形成于贴膜200的内部,稍后将描述贴膜200及其导电条210的成分和结构。除了内部的导电条210以外,贴膜200的其他部分都是非导电性的。
如图1(b)所示,当贴膜200贴附在电容式触摸屏110的表面上时,导电条210覆盖了电容式触摸屏110的视窗区域的一部分,并且还覆盖了与该部分相邻接的电容式触摸屏110边框区域的一部分。导电条210在视窗区域的一端在下文中被称作B端,导电条210在边框区域的另一端在下文中被称作C端。C端下的边框区域部分是空闲的边框区域部分,也就是说C端下的边框区域部分没有诸如位置固定的返回键或菜单键之类的功能装置。
在图1(b)中,贴膜200被示为没有覆盖住电容式触摸屏110的所有区域。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意识到,贴膜200也可以基本覆盖住电容式触摸屏110的所有区域。此外,贴膜200上还可预留各种孔洞。
当电容式触摸屏110在远离导电条210的位置呈现一个或多个虚拟按键,并且用户用手指按压其中一个虚拟按键时,贴膜200起到的作用与普通贴膜无异。此处的虚拟按键也可以是虚拟图标,在下文中情况类似。
当电容式触摸屏110在B端位置呈现一个虚拟按键时,该虚拟按键被设置为与导电条210至少部分地重叠。重叠的位置和面积不受限制,它们只受到电容式触摸屏110的分辨率和判断阈值等因素的实际限制。导电条210不与两个或更多个虚拟按键同时发生交叠。例如,该虚拟按键可以是离边框最近的一排虚拟按键中的一个,导电条210没有与这一排虚拟按键中的邻近虚拟按键发生重叠,并且导电条210并未延伸到与离边框次近的一排虚拟按键中的任意一个发生重叠。当用户直接用手指按压B端位置时,导电条210的存在相当于在原本用户手指与电容式触摸屏110内的感测部件形成的耦合电容中插入了一片导电体,结果在用户手指与感测部件之间出现了用户手指与导电条210形成的耦合电容和导电条210与感测部件形成的耦合电容串联的等效电路结构。在电容式触摸屏110的低压高频信号工作条件下,这一结构是导通的,电容式触摸屏110中的检测电路于是检测到与导电条210在视窗区域内的部分相对应的感测部件上的电流流失,这使得导电条210在视窗区域内的部分的所有面积都被识别为接触面积,虚拟按键自然就被触动。当用户的手指按压面积超出了导电条210的B端面积时,超出的面积像无导电条时的情况那样自然被识别为接触面积,该超出的接触面积与导电条210在视窗区域内的部分的接触面积累加,仍然使得虚拟按键被顺利触动。
而当用户用手指按压C端位置并且手指并未按压到电容式触摸屏110视窗区域时,由于人体电场的影响,原本为等电势体的导电条210的C端到B端的电势发生变化而出现差异,因此用户手指与导电条210的C端被按压部分形成耦合电容,同时导电条210在视窗区域内的部分与电容式触摸屏110内的感测部件形成耦合电容。结果在用户手指与感测部件之间出现了这两个耦合电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电阻相串联的等效电路结构,其中的电阻是导电条210的C端被按压部分与在视窗区域内的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的。在电容式触摸屏110的低压高频信号工作条件下,这一结构也是导通的,电容式触摸屏110中的检测电路于是检测到与导电条210在视窗区域内的部分相对应的感测部件上的电流流失,这使得导电条210在视窗区域内的部分的所有面积仍被识别为接触面积,虚拟按键仍被顺利触动。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除了通过调整软件来将特定虚拟按键设置为与导电条210至少部分地重叠以外,还可以通过调整贴膜200来将导电条210设置为与特定虚拟按键至少部分地重叠。
尽管图1(a)和图1(b)将贴膜200描绘为在贴附于电容式触摸屏110表面上后,贴膜200覆盖了整个视窗区域,并且覆盖了视窗区域周边的部分边框区域,但是在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例中,贴膜200面积较小,只能覆盖部分视窗区域以及与该部分视窗区域相邻接的部分边框区域,其中导电条210的设置,导电条210与电容式触摸屏110的视窗区域和边框区域的位置关系,以及导电条210的作用都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在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例中,电容式触摸屏110表面上可贴附多张小面积的贴膜200,例如在视窗区域的相对两边各贴附一张小面积贴膜200。
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用户的手指可以在边框区域或者在视窗区域与边框区域的边界线附近触控电容式触摸屏110上呈现的虚拟按键,从而解决了手指对电容式触摸屏的遮挡问题。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是通过贴膜200实现的,给电子设备额外增大的体积和额外增加的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进一步地,就像普通贴膜那样,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基本不影响电子设备上各种装置的使用。
进一步地,贴膜200除导电条210之外的区域是透明的,导电条210区域是半透明或透明的,将对用户视觉效果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未使用实体键,延续了具有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子设备的设计初衷。
此外,随着移动电子设备越来越轻、越来越薄的发展趋势,它上面的电容式触摸屏也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容易被损坏,特别是当用户玩游戏时,因为用户会不自觉地加大按压力度。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用户可在比视窗区域更结实的边框区域操控电容式触摸屏上的虚拟按键,从而降低了电容式触摸屏的损坏几率。
<第二实施例>
图2是示出了贴膜200沿图1(a)中的AA方向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示意性的,并非按严格比例绘制的。
贴膜200包括基片层220和粘合层230,以及位于基片层220和粘合层230之间的导电条。基片层220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其材料例如是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之类的聚合物,或者是诸如光学玻璃之类的玻璃。当基片层220的基材不同时,贴膜200的软硬程度也相应地不同。例如,当基片层220的基材是聚合物时,贴膜200是软质的贴膜,柔性较好;当基片层220的基材是玻璃时,贴膜200是硬质的贴膜,柔性相对较差。粘合层230是在基片层220的一面形成的并且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其材料例如是硅胶或光学胶,其制作工艺例如是旋涂、刮涂或喷涂。导电条210的材料例如是氧化铟锡(ITO)等金属氧化物,银浆或碳纳米管等导电墨水,或者聚苯胺(PANI)或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等导电聚合物。导电条210是通过在基片层220上将要形成粘合层230的那一面上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而制作的,制作工艺例如是黄光工艺流程或丝网印刷。贴膜200通过粘合层230而贴附在电容式触摸屏110的表面上。
此外,导电条210内部区域可以不进行图案化,此时导电条210实际上是一片有着外部轮廓的导电层。然而,导电条210内部区域也可以进行图案化,只要导电条210的外部轮廓内形成电连通的结构即可,例如导电条210内部区域可具有类似网球拍或跳棋盘的网状结构。
此外,利用涂层和/或带有颜色的材料,可以使得贴膜200(包括其中的导电条210)呈现出颜色。在一个示例中,导电条210呈现出与贴膜200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以便用户觉察到导电条210的所在。在另一个示例中,贴膜200的与电容式触摸屏110的视窗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保持无色,通过使用涂层使得贴膜200的与电容式触摸屏110的边框区域相对应的一圈区域呈现出颜色,以便提供装饰效果;进一步地,可使得与贴膜200这一圈区域中的导电条部分相对应的涂层部分呈现出不同颜色,以便向用户提示导电条210的所在。然而,也可以不利用涂层且不选择带有颜色的材料,而使得贴膜200(包括其中的导电条210)呈现出无色状态。
尽管导电条210可选择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现有薄膜工艺下制作而成的导电条210都是半透明或透明的。半透明的导电条可使用户方便地觉察到导电条210的所在。然而,半透明的导电条仍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观看画面的视觉效果。因此,优选地,导电条是透明的。透明的导电条可利用现有的一些材料并通过相应的工艺和参数制作而成。
此外,贴膜200在基片层220上不形成粘合层230的那一面之上还可包括加硬层、增透层和/或防指纹层。当基片层220是玻璃基材时,贴膜200在基片层220与导电条210所在的导电层之间还可包括防爆层(此时在已去除导电层的区域中,防爆层仍然存在),或者贴膜200在导电条210所在的导电层与粘合层230之间还可包括防爆层(此时在已去除导电层的区域中,防爆层与基片层220直接接触)。这些额外的层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用的技术手段,在此不进行详述。
此外,贴膜200在基片层220上不形成粘合层230的那一面之上还可预先贴附有可移除的标签,该标签是由贴膜200的提供者所设置的,用于向用户标示出导电条210的位置。贴膜200的提供者还可向用户提供可显示于电容式触摸屏110的、标示了导电条210位置的图片,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贴膜200。用户也可通过各种方式(例如电子设备100里的绘图工具等)自行记录导电条210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贴膜200是利用现有的成熟的材料、工艺和参数制作的,无需新颖的材料,也无需改进工艺或调整参数。
不言而喻的是,新材料、经改进的工艺或经调整的参数都可用于制作本发明所公开的贴膜200。
<第三实施例>
图3(a)、3(b)、3(c)和3(d)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导电条的形状的俯视图。图3展示了用户从贴有贴膜200的电容式触摸屏110的上方向下看时导电条210及其周围区域的局部俯视图。其中线L1表示电子设备100的边缘,线L2表示贴膜200的边缘,线L3表示视窗区域与边框区域的边界线,跨越了线L3的形状即为导电条的形状,在下文中的实施例和附图中情况类似。在这里,导电条的形状以实线描绘以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观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意识到,在实际情况下导电条的形状未必能被肉眼明显地觉察,在下文中的实施例和附图中情况类似。
在不与两个或更多个虚拟按键同时发生交叠的情况下,导电条的形状不受限制。例如,导电条的形状可以是直的(图3(a)),可以是弯曲的(图3(b)),可以是规则形状(图3(a),矩形)或者规则形状的结合(图3(c),矩形与圆形的结合),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图3(d))。在图3(c)和3(d)中,导电条虽然被描绘为在视窗区域的部分较大,且在边框区域的部分较小,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导电条也可以是在视窗区域的部分较小,且在边框区域的部分较大。除了条形或近似条形外,导电条的形状还可以是块状或近似块状的(例如圆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或者符合信用卡长宽比例的矩形,或者它们的近似形状,等等),只要该导电条符合本发明的描述和限定即可。
尽管在图3中(以及之前的图1和图2中),导电条被描绘为距离贴膜200的边缘线L2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在第三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例中导电条也可以一直通到边缘线L2,也就是说形成导电条的导电层的一端暴露于贴膜200的边缘侧面上。在下文的实施例和附图中,情况类似。
利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用户可以灵活地将视窗区域中呈现的特定虚拟按键和附近特定的空闲边框区域部分通过导电条联系起来。
<第四实施例>
图4(a)、4(b)和4(c)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导电条的方向的俯视图。图4展示了用户从贴有贴膜200的电容式触摸屏110的上方向下看时导电条210及其周围区域的局部俯视图。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以矩形导电条为例,其他形状的导电条自然也是可以的。在不与两个或更多个虚拟按键同时发生交叠的情况下,导电条的方向不受限制。例如,导电条可以垂直于边界线L3(图4(a)),可以向左倾斜一个锐角角度(图4(b)),也可以向右倾斜另一个锐角角度(图4(c))。
利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用户可以灵活地将视窗区域中呈现的特定虚拟按键和附近特定的空闲边框区域部分通过导电条联系起来。
<第五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贴膜200包括两根或更多根导电条,任意两根导电条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两根导电条之间都不能电导通。并且导电条彼此间的位置关系可以灵活变化。例如,在图1(b)中,当视窗区域中靠近导电条210所跨越的边界线的另一端呈现了一个虚拟按键时,另一根导电条可针对此虚拟按键而设置,该导电条和导电条210跨越了同一边界线。再例如,在图1(b)中,当视窗区域中与导电条210覆盖的角落对角的角落位置呈现了一个虚拟按键时,另一根导电条可针对此虚拟按键而设置,该导电条和导电条210处于电容式触摸屏110的对角线位置。
利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用户可以灵活地针对多个虚拟按键设置多根导电条。
<第六实施例>
图5(a)和5(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两根相邻近的导电条的俯视图。图5展示了用户从贴有贴膜200的电容式触摸屏110的上方向下看时两根相邻近的导电条及其周围区域的局部俯视图。其中t表示这两根相邻近的导电条之间的最近距离,p表示相对于导电条所跨越的、视窗区域与边框区域的边界线L3,导电条向视窗区域内延伸所到达的最远点距离边界线L3的垂直距离。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以矩形导电条为例,其他形状的导电条自然也是可以的。
在第六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在考虑了制作导电条的当前技术水平之后,t被优选地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0微米。
在第六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中,在考虑了贴附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虚拟按键或虚拟图标的一般大小和位置、以及误操作的可能性之后,p被优选地设置为小于或等于2厘米。
利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用户能够稳妥可靠地使用本发明的贴膜200。
<第七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中,导电条延伸方向的长度不受限制,它只受到电容式触摸屏尺寸、虚拟按键位置及用户需求的实际限制。然而,在考虑了制作导电条的当前工艺水平以及导电条断裂的可能性之后,导电条的最窄处宽度被优选地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0微米。而在考虑了虚拟按键或虚拟图标的一般大小以及导电条彼此空间干扰的可能性之后,导电条的最宽处宽度被优选地设置为小于或等于3厘米。
利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导电条可稳健可靠且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导电条误操作及彼此空间干扰的可能性被降低。
<第八实施例>
图6(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贴膜贴附于电子设备的电容式触摸屏上的情况的局部视图。图6(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例的贴膜贴附于电子设备的电容式触摸屏上的情况的局部视图。
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中,当贴膜通过其粘合层贴附在电容式触摸屏的表面上时,贴膜包含导电条的、超出电容式触摸屏的部分经弯折后通过粘合层贴附于电子设备的侧面,以使得导电条覆盖该侧面的一部分。
利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当用户自然地拿持着电子设备的侧面时,即可方便地操控电容式触摸屏上呈现的虚拟按键,而不用专门腾出手指来按压电容式触摸屏上呈现的虚拟按键。
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例中,当贴膜通过其粘合层贴附在电容式触摸屏的表面上时,贴膜包含导电条的、超出电容式触摸屏的部分经弯折后通过粘合层不仅贴附于电子设备的侧面而且更进一步地贴附于电子设备的背面,以使得导电条覆盖该侧面的一部分和该背面的一部分。
利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该变形例,不仅当用户自然地拿持着电子设备的侧面时,而且当用户自然地托举着电子设备的背面时,用户都可方便地操控电容式触摸屏上呈现的虚拟按键,而不用专门腾出手指来按压电容式触摸屏上呈现的虚拟按键。
<第九实施例>
图7是示出了贴膜200沿图1(a)中的AA方向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示意性的,并非按严格比例绘制的。
在导电条210透明的情况下,当基片层220和导电条210的光学特性(例如折射率)差异较大时,用户能通过导电条210的阴影来看出贴膜200中导电条210的存在。这破坏了贴膜200透光的均匀一致性,亦有违于采用透明导电条210的本意。
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一个示例中,在基片层220与导电条210所在的导电层之间设置有消影层240,消影层240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此时在已去除导电层的区域中,消影层240仍然存在。在另一个示例中,替代地,可在导电条210所在的导电层与粘合层230之间设置有消影层240(未示出),消影层240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此时在已去除导电层的区域中,消影层240与基片层220直接接触。消影层240的光学特性(例如折射率)与导电条210的光学特性相同或相近,因此导电条210不再产生阴影,从而用户不能够看出贴膜200中导电条210的存在,于是保持了贴膜200透光的均匀一致性。
消影层240是在制作导电条210和粘合层230之前在基片层220的一面形成的。根据基片层220和导电条210材料的不同,消影层240的材料有现有的成熟的材料可供选择。制作消影层240利用的是现有的成熟的工艺和参数。
不言而喻的是,新材料、经改进的工艺或经调整的参数都可用于制作消影层240。
<第十实施例>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填充块的俯视图。图8展示了用户从贴有贴膜200的电容式触摸屏110的上方向下看时一些填充块及其周围区域的局部俯视图。在图8中例示性地具有两根相邻近的矩形导电条。图8是示意性的,并非按严格比例绘制的。
在导电条210透明的情况下,因为导电层的存在,使得导电条区域的光透过率要小于贴膜的非导电条区域的光透过率。用户能看出贴膜的透光不够均匀。这破坏了贴膜透光的均匀一致性,亦有违于采用透明导电条210的本意。
在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中,在基片层220与粘合层230之间除了通过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制作导电条210以外,还通过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制作被分布开来的多个填充块。这些填充块分布于贴膜200的除了导电条210区域之外的其他所有区域中。其中,任意两个填充块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两个填充块之间都不能电导通,并且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任意一个填充块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任意一个填充块之间都不能电导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意识到,导电条210与填充块可被同时制作,但是它们也可被有先有后地制作。
这些分布的填充块降低了贴膜的非导电条区域的光透过率,从而在牺牲了贴膜的非导电条区域的部分光透过率的情况下,使得非导电条区域的光透过率与导电条区域的光透过率之间的差异小到用户已不能看出。这样便保持了贴膜透光的均匀一致性。
填充块的形状不受限制,例如可以是矩形或三角形。所有的填充块可以是同样的形状,然而也可以是不一样的形状。例如,在不同位置的填充块可具有不同的形状。
填充块的分布方式不受限制,例如填充块可以均匀地分布。而在填充块均匀分布的这一情况下,填充块的排列方式不受限制,例如可以是国际象棋棋盘式的排列方式。
在考虑了制作填充块的当前技术水平、填充块彼此之间不能电导通、导电条与填充块之间不能电导通以及填充块相隔太远就起不到所需效果之后,在一个示例中,任意两个相邻近的填充块的最近距离大于或等于10微米并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并且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与其相邻近的任意一个填充块的最近距离大于或等于10纳米并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
至于填充块的尺寸,在考虑了制作填充块的当前技术水平之后,在一个示例中填充块的尺寸大于或等于10微米乘10微米的范围。从保持贴膜透光的均匀一致性和不影响导电条的正常操作等角度来说,填充块的尺寸越小越好。然而,填充块的尺寸上限不受限制,它仅受到虚拟按键或虚拟图标的大小、位置和间距以及导电条的间距等因素的实际限制。
所有的填充块可以是同样的尺寸,然而也可以是不一样的尺寸。例如,在不同位置的填充块可具有不同的尺寸。
<第十一实施例>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盖板以及具有电容式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的视图。
电容式触摸屏是通过将盖板贴附于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表面上而最终组装完成的。在图9中,电子设备300具有电容式触摸面板310,只需将盖板400贴附在电容式触摸面板310的表面上即可组装成电容式触摸屏。盖板400的尺寸和轮廓与电子设备300预留的空位精确匹配。此外盖板400上针对电子设备300的实体按键、扬声器等装置预先开好了精确匹配的孔洞,以便在组装了电容式触摸屏后将这些装置露出来从而不影响它们的使用。在盖板400的特定位置设置有导电条410。
盖板400的配置和作用类似于贴膜200的配置和作用,因此对盖板400将不再赘述,参照之前对贴膜200的描述即可。
导电条410的配置、作用和与电容式触摸面板310的相互关系类似于导电条210的配置、作用和与电容式触摸屏110的相互关系,因此对导电条410将不再赘述,参照之前对导电条210的描述即可。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盖板400不能通过弯折而贴附于电子设备300的侧面乃至背面。
利用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除了取得与贴膜200类似的技术效果以外,还有如下益处:不喜欢使用贴膜的用户可移除电子设备300上普通的盖板,然后替换上自己定制的盖板400,而盖板400上的导电条410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灵活地设置。
<第十二实施例>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视图。
电子设备500具有电容式触摸屏510。电子设备500与普通的具有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子设备的区别之处在于电子设备500的电容式触摸屏510中的盖板600(已组装)已包括导电条610。
盖板600及其导电条610类似于盖板400及其导电条410,因此对盖板600及其导电条610将不再赘述,参照之前对盖板400及其导电条410的描述即可。
利用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除了像盖板400那样取得与贴膜200类似的技术效果以外,还有如下益处:不喜欢使用贴膜也不愿意更换盖板的用户直接就可以体验本发明所取得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可根据设计需求和其他因素而发生,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32)

1.一种用于具有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子设备的贴膜,包括基片层和粘合层,所述基片层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所述粘合层是在所述基片层的一面形成的并且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所述贴膜的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导电条,所述导电条位于所述基片层与所述粘合层之间,所述导电条是通过在所述基片层上将要形成所述粘合层的那一面上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而制作的,当所述贴膜通过所述粘合层贴附在所述电容式触摸屏的表面上时,所述导电条覆盖了所述电容式触摸屏的视窗区域的一部分以及与所述视窗区域的该部分相邻接的边框区域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贴膜包括两根或更多根导电条时,任意两根导电条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两根导电条之间都不能电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膜,其特征在于任意两根相邻近的导电条之间的最近距离大于或等于1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是透明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贴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贴膜通过所述粘合层贴附在所述电容式触摸屏的表面上时,相对于所述导电条跨越的、所述视窗区域与所述边框区域的边界线,所述导电条向所述视窗区域内延伸所到达的最远点距离所述边界线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2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的最窄处宽度大于或等于10微米,并且最宽处宽度小于或等于3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贴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贴膜通过所述粘合层贴附在所述电容式触摸屏的表面上时,所述贴膜包含所述导电条的、超出所述电容式触摸屏的部分经弯折后通过所述粘合层贴附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侧面,以使得所述导电条覆盖所述侧面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贴膜通过所述粘合层贴附在所述电容式触摸屏的表面上时,所述贴膜包含所述导电条的、超出所述电容式触摸屏的部分经弯折后通过所述粘合层贴附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侧面和背面,以使得所述导电条覆盖所述侧面的一部分和所述背面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片层与所述导电层之间或者在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粘合层之间具有消影层,所述消影层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片层与所述粘合层之间除了通过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制作的导电条以外,还具有通过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制作的、被分布的多个填充块,任意两个填充块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两个填充块之间都不能电导通,并且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任意一个填充块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任意一个填充块之间都不能电导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膜,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近的填充块的最近距离大于或等于10微米并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并且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与其相邻近的任意一个填充块的最近距离大于或等于10纳米并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膜,其特征在于填充块的尺寸大于或等于10微米乘10微米的范围。
13.一种用在电容式触摸屏中的盖板,包括基片层和粘合层,所述基片层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所述粘合层是在所述基片层的一面形成的并且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所述盖板的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导电条,所述导电条位于所述基片层与所述粘合层之间,所述导电条是通过在所述基片层上将要形成所述粘合层的那一面上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而制作的,当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粘合层贴附在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表面上以组装成所述电容式触摸屏时,所述导电条覆盖了所述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视窗区域的一部分以及与所述视窗区域的该部分相邻接的边框区域的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板包括两根或更多根导电条时,任意两根导电条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两根导电条之间都不能电导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任意两根相邻近的导电条之间的最近距离大于或等于10微米。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是透明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粘合层贴附在所述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表面上时,相对于所述导电条跨越的、所述视窗区域与所述边框区域的边界线,所述导电条向所述视窗区域内延伸所到达的最远点距离所述边界线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2厘米。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的最窄处宽度大于或等于10微米,并且最宽处宽度小于或等于3厘米。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片层与所述导电层之间或者在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粘合层之间具有消影层,所述消影层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片层与所述粘合层之间除了通过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制作的导电条以外,还具有通过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制作的、被分布的多个填充块,任意两个填充块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两个填充块之间都不能电导通,并且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任意一个填充块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任意一个填充块之间都不能电导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近的填充块的最近距离大于或等于10微米并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并且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与其相邻近的任意一个填充块的最近距离大于或等于10纳米并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填充块的尺寸大于或等于10微米乘10微米的范围。
23.一种具有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容式触摸屏中的盖板包括基片层和粘合层,所述基片层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所述粘合层是在所述基片层的一面形成的并且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至少一根导电条,所述导电条位于所述基片层与所述粘合层之间,所述导电条是通过在所述基片层上将要形成所述粘合层的那一面上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而制作的,当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粘合层贴附在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表面上以组装成所述电容式触摸屏时,所述导电条覆盖了所述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视窗区域的一部分以及与所述视窗区域的该部分相邻接的边框区域的一部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板包括两根或更多根导电条时,任意两根导电条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两根导电条之间都不能电导通。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任意两根相邻近的导电条之间的最近距离大于或等于10微米。
26.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是透明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粘合层贴附在所述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表面上时,相对于所述导电条跨越的、所述视窗区域与所述边框区域的边界线,所述导电条向所述视窗区域内延伸所到达的最远点距离所述边界线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2厘米。
28.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的最窄处宽度大于或等于10微米,并且最宽处宽度小于或等于3厘米。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片层与所述导电层之间或者在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粘合层之间具有消影层,所述消影层是透明的且非导电性的。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片层与所述粘合层之间除了通过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制作的导电条以外,还具有通过形成图案化的导电层制作的、被分布的多个填充块,任意两个填充块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两个填充块之间都不能电导通,并且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任意一个填充块都被间隔开以使得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任意一个填充块之间都不能电导通。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近的填充块的最近距离大于或等于10微米并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并且任意一根导电条和与其相邻近的任意一个填充块的最近距离大于或等于10纳米并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填充块的尺寸大于或等于10微米乘10微米的范围。
CN201410098993.0A 2014-03-18 2014-03-18 与电容式触摸屏相关的贴膜、盖板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38384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8993.0A CN103838454A (zh) 2014-03-18 2014-03-18 与电容式触摸屏相关的贴膜、盖板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8993.0A CN103838454A (zh) 2014-03-18 2014-03-18 与电容式触摸屏相关的贴膜、盖板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8454A true CN103838454A (zh) 2014-06-04

Family

ID=50802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98993.0A Pending CN103838454A (zh) 2014-03-18 2014-03-18 与电容式触摸屏相关的贴膜、盖板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38454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206256A1 (zh) * 2013-06-23 2014-12-31 北京智膜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单元、具有该触控单元的触控屏幕及贴膜及制备方法
CN104881188A (zh) * 2014-09-14 2015-09-02 北京智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我检测功能的智能设备表面贴膜
CN104881160A (zh) * 2014-09-14 2015-09-02 北京智膜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信息设备的表面贴膜的检测方法
CN105589610A (zh) * 2014-11-06 2016-05-18 上海合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的透明触控薄膜及触摸显示屏
CN105599415A (zh) * 2015-11-17 2016-05-25 东莞捷邦实业有限公司 手机产品组装过程中用的保护膜及其生产工艺、生产设备
CN105765508A (zh) * 2014-09-03 2016-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终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5893831A (zh) * 2014-12-19 2016-08-24 上海涌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外设装置进行产品验证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03202A1 (en) * 2008-06-04 2009-12-10 Chen-Yu Liu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CN203133803U (zh) * 2013-03-29 2013-08-14 何莲芝 一种新型ogs结构
CN203276207U (zh) * 2013-02-07 2013-11-06 郝克明 贴膜以及具有触摸屏的设备
CN203812219U (zh) * 2014-03-18 2014-09-03 天津多点科技有限公司 与电容式触摸屏相关的贴膜、盖板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03202A1 (en) * 2008-06-04 2009-12-10 Chen-Yu Liu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CN203276207U (zh) * 2013-02-07 2013-11-06 郝克明 贴膜以及具有触摸屏的设备
CN203133803U (zh) * 2013-03-29 2013-08-14 何莲芝 一种新型ogs结构
CN203812219U (zh) * 2014-03-18 2014-09-03 天津多点科技有限公司 与电容式触摸屏相关的贴膜、盖板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206256A1 (zh) * 2013-06-23 2014-12-31 北京智膜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单元、具有该触控单元的触控屏幕及贴膜及制备方法
AU2014405464B2 (en) * 2014-09-03 2018-07-19 Honor Device Co., Ltd. Terminal, terminal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CN105765508B (zh) * 2014-09-03 2019-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终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5765508A (zh) * 2014-09-03 2016-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终端控制装置及方法
US10082904B2 (en) 2014-09-03 2018-09-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rminal, and terminal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EP3182258A4 (en) * 2014-09-03 2017-09-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rminal, terminal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CN104881188A (zh) * 2014-09-14 2015-09-02 北京智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我检测功能的智能设备表面贴膜
CN104881160A (zh) * 2014-09-14 2015-09-02 北京智膜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信息设备的表面贴膜的检测方法
CN105589610A (zh) * 2014-11-06 2016-05-18 上海合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的透明触控薄膜及触摸显示屏
CN105589610B (zh) * 2014-11-06 2018-06-08 深圳市瑞捷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的透明触控薄膜及触摸显示屏
CN105893831A (zh) * 2014-12-19 2016-08-24 上海涌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外设装置进行产品验证的控制方法
CN105893831B (zh) * 2014-12-19 2019-05-21 深圳市瑞捷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外设装置进行产品验证的控制方法
CN105599415A (zh) * 2015-11-17 2016-05-25 东莞捷邦实业有限公司 手机产品组装过程中用的保护膜及其生产工艺、生产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8454A (zh) 与电容式触摸屏相关的贴膜、盖板和电子设备
CN102736780B (zh) 输入装置
CN103384866B (zh) 静电容量式触摸屏
KR102302811B1 (ko) 터치 패널
US10429978B2 (en) Touch panel structure
CN203276207U (zh) 贴膜以及具有触摸屏的设备
CN106201145B (zh) 一种触摸屏、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150085205A1 (en) Touch panel
CN107977116A (zh) 柔性触控面板、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5068345U (zh)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屏及显示装置
US20130293792A1 (en)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touch panel
TWI590111B (zh) 觸控面板
US20070159561A1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touching circuit
CN102955303B (zh)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KR20150092526A (ko) 터치 윈도우
CN203386163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4331184A (zh) 触摸窗口及包含该触摸窗口的显示器
CN103247366B (zh) 电容式透明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
CN203552209U (zh) 触控板与触控显示板
KR20150095394A (ko) 터치 윈도우
JP2008290354A (ja) 導電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576968A (zh) 触控基板、显示面板以及图案化遮光层
EP2555094A2 (en) Touch control panel structure having a dummy pattern
CN110058735B (zh) 触控及指纹识别的装置
CN203812219U (zh) 与电容式触摸屏相关的贴膜、盖板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TIANJIN DUODI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Zhang Wanjie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ublication and of Entering th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tage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EN B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IANJIN DUODIAN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401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01701 WUQING, TIANJIN TO: 110004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01

Address after: 110004 205-4, Lane three, Lane 11, Wenhua Road, Heping District, Liaoning, Shenyang

Applicant after: Shen Bo

Address before: 301701 Tianjin District of Wuqing City, Mei Han Zhen Fuyuan Economic Zone office building 204-69 (central office)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DUODI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Zhang Wanjie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Examination on Formalities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