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5267A - 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影响的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影响的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5267A
CN103745267A CN201310507732.5A CN201310507732A CN103745267A CN 103745267 A CN103745267 A CN 103745267A CN 201310507732 A CN201310507732 A CN 201310507732A CN 103745267 A CN103745267 A CN 103745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photovoltaic
influence factor
level index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077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凤珍
周宁
宋宁希
李强
孙芊
王倩
杨利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3105077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452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745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52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影响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并将评价指标分为两个等级: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其中每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均对应有影响因素;(2)针对二级指标的每种影响因素建立对应的隶属度函数;(3)根据隶属度函数,将二级指标的每种影响因素利用区间【0,100】进行打分;(4)得到评价分数,并确定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最佳接入方案。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分布式光伏接入对电网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供电经济性的影响,构建了适用性、约束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协调性的两级六项指标,从而对分布式光伏并网项目的方案进行评价,能够有效解决分布式光伏并网方案优选与确定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影响的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电源并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影响的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低碳经济发展,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家充分重视分布式光伏技术应用,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按照国家《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同时,明确提出鼓励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国家电网公司针对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问题,先后颁布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相关技术规定(暂行)》和《关于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工作的意见(暂行)》(简称“两个意见一个规定”),承诺分布式光伏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以及接入公共电网的接网工程全部由电网承担,这些均将促进分布式发电的快速发展。 
分布式光伏发电快速增长,但与之相关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行的标准、规范不健全,导致其并网问题集中显现。现有专利中仅针对光伏并网引起的单一问题进行专项分析与解决,尚无对分布式光伏接入后系统化的并网评价方法。光伏发电以大中型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目前已较为成熟,但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及电网公司分布式光伏服务意见的下发,小型分布式光伏 分散接入配电网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目前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影响,往往沿用了大中型光伏电站的研究模式或对单一影响的分析与治理中,上述技术应用中均未考虑到配电网规划和运行的特殊性,因此对分布式光伏并网方案制定没有理论化及系统化的指导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影响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分布式光伏接入对电网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供电经济性的影响,对分布式光伏并网项目的方案进行评价。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影响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并将评价指标分为两个等级: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有适用性、约束性,用以确定备选方案的适用范围,二级指标包括有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协调性,其中每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均对应有影响因素; 
(2)、针对二级指标的每种影响因素建立对应的隶属度函数,明确各二级指标分属的成本型、效益型、适中型趋势; 
(3)、根据隶属度函数,将二级指标的每种影响因素利用区间【0,100】进行打分; 
(4)、对每项二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每种影响因素均赋予权重,则二级指标的每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权重=影响因素对应的二级指标的权重×影响因素的权重,则每项二级指标的评价分数=对应的每种影响因素得到的打分值×对应的每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权重,则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评价分数则为每项二级指标的评价分数的总和,即安全性的分数+可靠性的分数+经济性的分数+协调性的分数,根据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评价分数确定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最佳接入方案。 
所述一级指标的适用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单点光伏消纳容量、线路光伏消纳容量、变电站光伏消纳容量;所述一级指标的约束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 防孤岛保护、采集监控、电网相关技术导则。 
所述的二级指标的安全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短路电流增长率、逆向潮流占有率、电压合格率、电压波动率、谐波畸变率、检修安全性;所述二级指标的可靠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储能配置百分比、光伏故障影响率、系统备用率、;所述二级指标的经济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单位建设成本、网损变化率、;所述二级指标的协调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变电站负载率变化、线路分段负载率变化、系统备用间隔率、后续光伏建设裕度、光伏负荷同步率、系统电压调节次数变化率。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针对分布式光伏并网的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分布式光伏接入对电网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供电经济性的影响,构建了适用性、约束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协调性的两级六项指标,从而对分布式光伏并网项目的方案进行评价。本方法提出了各个指标的量化计算方法及分数变化趋势及取值范围,并对分布式光伏并网项目的优劣与否能够给出直观的展示,大幅度提高了分布式光伏并网方案的制定效率,在提高分布式光伏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可保证分布式光伏接入后电网的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能够有效解决分布式光伏并网方案优选与确定问题。具体如下所述: 
1、本方法中应用了德尔菲方法(即专家打分法),通过对电网实际情况的分析,修改权值使得该方适用于不同地域条件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因此该发明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展。 
2、提供了分布式光伏并网方案制定的依据,实现了光伏并网方案在技术与经济上的最优,提升了光伏并网的整体性能及电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分布式光伏并网评价体系能应用于分布式光伏并网方案的制定中,提高分布式光伏并网方案制定效率,促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典型分布式光伏工程方案与本发明的对应关系图; 
图2为隶属度函数的类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影响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并将评价指标分为两个等级: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有适用性、约束性,用以确定备选方案的适用范围,二级指标包括有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协调性,其中每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均对应有影响因素; 
(2)、针对二级指标的每种影响因素建立对应的隶属度函数; 
(3)、根据隶属度函数,将二级指标的每种影响因素利用区间【0,100】进行打分; 
(4)、对每项二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每种影响因素均赋予权重,则二级指标的每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权重=影响因素对应的二级指标的权重×影响因素的权重,则每项二级指标的评价分数=对应的每种影响因素得到的打分值×对应的每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权重,则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评价分数则为每项二级指标的评价分数的总和,根据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评价分数确定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最佳接入方案。 
其中评价指标分为两个层级,其中一级指标用以确定备选方案的适用范围,二级指标是对备选方案的具体评价。所述的一级指标包括有适用性、约束性,其中适用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单点光伏消纳容量、线路光伏消纳容量、变电站光伏消纳容量;其中约束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防孤岛保护、采集监控、电网相关技术导则。具体如下所述: 
1、适用性 
适用性主要是衡量备选方案是否适合用本评价体系,考虑分布式光伏的接入容量是否能够完全被原有系统消纳,按照规模的不同,确定点、线、面的消纳容量是否满足与导则要求。 
(1)单点光伏消纳容量 
根据分布式光伏典型设计,其单点光伏接入容量如表1所示。 
表1单点接入分布式光伏容量 
Figure BDA0000401629260000051
(2)线路光伏消纳容量 
根据分布式光伏接入最大准入容量的研究,当光伏采用T接时,其各线路的光伏容量,不宜超过线路所带最大负荷的60%;当光伏采用专线接入时,其容量采用典型设计中规定的6MW。 
(3)变电站光伏消纳容量 
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相关规定,变电站内最大光伏容量不超过变电站所带最大负荷的25%。 
2、约束性 
约束性是导则硬性规定,需要确定各指标是否完备电网相关技术导则规定。如符合电网相关技术导则的规定,则可以适用本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1)防孤岛保护 
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防孤岛保护功能进行分析,当不满足要求时要求增加单独防孤岛保护设备。 
(2)电网相关技术导则 
分布式光伏发电应满足分布式电源及配电网的国家标准或电网企业标准,主要包括: 
①《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的通知》 
②《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方面相关意见和规定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2〕1560号)》 
③《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 
④《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发展〔2010〕492号)》 
⑤《Q/GDW370-2009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⑥《Q/GDW474-2010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所述的二级指标则根据实际的分布式光伏接入方案进行评估,对各类方案进行打分评比,最终确定最佳的备选方案。所述的二级指标的安全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短路电流增长率、逆向潮流占有率、电压合格率、电压波动率、谐波畸变率、检修安全性;所述二级指标的可靠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储能配置百分比、光伏故障影响率、系统备用率、;所述二级指标的经济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单位建设成本、网损变化率、;所述二级指标的协调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变电站负载率变化、线路分段负载率变化、系统备用间隔率、后续光伏建设裕度、光伏负荷同步率、系统电压调节次数变化率。二级指标、影响因素与典型分布式光伏工程方案的关系如图1所示,具体如下所述: 
a、安全性 
(1)短路电流增长率 
测量光伏接入点接入前后的短路电流,计算出短路电流增长率,提出相应措施使其维持在可检测到馈电线路短路故障范围内。其公式为光伏接入后短路电流与光伏接入前短路电流之差与光伏接入后短路电流的比值,即: 
I UP % = I AF - I BE I AF
其中:IAF为光伏接入后短路电流; 
IBE为光伏接入前短路电流; 
IUP%为短路电流增长率。 
(2)逆向潮流占有率 
测量线路中出现逆向潮流的线路长度线路总长度计算出逆向潮流占有率,对光伏并网接入系统配置相关保护设备,维持系统稳定正常运行。因此,逆向潮流占有率是一项重要指标,即: 
P NC % = L B L T
其中:PNC%表示逆向潮流占有率; 
LB表示逆向潮流的线路长度; 
LT表示线路总长度。 
(3)电压合格率 
电压合格率是电压质量的主要考量指标,电压合格率提高也意味着电压质量的提高。因此,电压合格率是评价分布式光伏并网适应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可表示为:1-电压超限时间/电压检测总时间,即: 
U % = 1 - T 1 T 2
其中:U%表示电压合格率; 
T1表示电压超限时间; 
T2表示电压检测总时间。 
(4)电压波动率 
光伏系统电压波动过大会给电网规划、调度和运行造成很大影响,因此,电压波动率是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指标。电压波动率的计算方法是波动的电压差值的绝对值与当时的电压之比,由此可知道电压稳定的性能,即: 
U V % = | U 1 | U 0
其中:UV%表示电压波动率; 
U1表示波动的电压差值的绝对值; 
U0表示电压的时值。 
(5)谐波畸变率:谐波电压与总电压的比值。 
基波电压的有效值为U1,二次谐波电压的有效值为U2,……,一般地,可以记n次谐波的有效值为Un。则电压的总谐波含量 
U h = Σ n - 2 ∞ U n 2
谐波畸变率为 
THD = U h U 1 × 100 %
其中THD表示总谐波畸变率。 
(6)检修安全性:光伏并网处是否包含可见的分断点。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中规定,分布式光伏并网点应安装易操作,具有明显开断指示、具备开断故障电流能力的开断设备。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可见分断点数目为Nd。当Nd≥1时,检修安全性合格;当Nd=0时,检修安全性为不合格。 
b、可靠性 
(1)储能配置比(%) 
合理的储能配置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可以有效地抑制并网功率的大范围波动,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由已知光伏电站中的储能安装容量及光伏安装容量,计算储能配置比,指标计算方法是光伏电站中储能安装容量与光伏安装容量之比,即: 
E%=E1-EPV
其中E%表示储能配置比; 
E1表示光伏电站中储能安装容量; 
EPV表示光伏安装容量。 
(2)光伏故障影响率(%)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逆变器可能产生接地故障,将减少光伏并网系统负荷接入,而为了保证用户负荷稳定正常,将加大配电网转带负荷。因此,光伏系统故障对系统故障影响不可忽视,是一项重要测评指标。 
(3)系统备用率(%) 
电力稳定运行的主要条件是电源的供给特性与负荷特性吻合,即电源供给的电量等于负荷需求的电量,系统备用率保证电力调控稳定运行的一项重要依据指标。其计算方法为光伏系统备用的容量与系统总容量之比,即: 
PR % = PR PV PR E
其中:PR%表示系统备用率; 
PRPV表示光伏系统备用容量; 
PRB表示系统总容量。 
c、经济性 
(1)单位建设成本(万元) 
光伏电站单位建设成本是构成经济性评价指标的必要条件,是完成建设光伏电站的核心关注条件。它表示为服务光伏电站接入,每kWp光伏的电网一二次改造费用。 
(2)网损变化率(%):(光伏接入后网损-光伏接入前网损)/光伏接入前网损。 
光伏接入系统一般都就近接入,避免了传统电网大范围远距离的输送而减少了长距离线路损耗。同时,受光伏发电系统接入位置、相对负荷容量、运行方式的影响,光伏接入后网损变化差异。 
网损变化率计算方法为光伏接入前后网损之差与光伏接入前网损的比值。即: 
P WS % = L AF - L BE L BE
其中,PWS%表示网损变化率; 
LAF表示光伏接入后网损; 
LBF表示光伏接入前网损。 
(3)资产利用率(%) 
资产利用率是指实际设备利用容量与计划设备利用容量之比。 
d、协调性 
(1)变电站负载率变化 
变电站负载率指该变压器实际承担的负荷与其容量之比,用于反应变压器的承载能力,而变电站负载率变化作为一项光伏接入协调性指标来判断配电网在分布式光伏接入之后,光伏发电设备对原有系统实时负载率的变化情况。 
P SF = L S 1 L S 2 × 100 %
式中,LS1为光伏接入前变电站负载率,LS2为光伏接入后变电站负载率。 
(2)线路分段负载率变化 
当分布式光伏采用T接时,由于分布式光伏接入点靠近负荷,降低了电能的传输,当光伏容量接入较大是,其会产生一定的反向潮流,这些均对线路负载率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针对分布式光伏接入后各段潮流宜制定相应的指标,分析光伏接入的影响。 
在该指标计算中,将记录各段线路原有负载率L1和光伏接入之后的负载率L2并计算各段变化比PLF,该计算公式为: 
P LF = L 1 L 2 × 100 %
(3)系统备用间隔率:变电站可用于光伏专线接入的备用间隔数量。 
当光伏发电采用专线接入时,其将直接接入到专线接入的可行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就变电站备用间隔容量制定相应的研究指标。 
本指标将分析区域变电站内备用间隔数n2与总变电站间隔数n1之比,其公式 可表达为: 
P B = n 2 n × 100 %
(4)后续光伏建设裕度 
考虑单位分布式光伏并网项目与区域内分布式光伏最大接入容量的关系,确定其对未来光伏项目所预留的裕度,本指标也应运而生。对于光伏电站建设裕度PYD,在进行分布式光伏评价时,应考虑其已有光伏容量S1与本方案报装容量S2之外可安装的分布式光伏容量,并与最大接入容量Smax之比。其公式为: 
P YD = S max - S 1 - S 2 S max × 100 %
(5)光伏负荷同步率:光伏发电曲线与负荷曲线的同步率。 
选取典型负荷日各时刻的负荷及光伏变化情况,分析各时段内负荷以及光伏发电的增加或者降低时间TT,进而统计变化一致时间段所占24小时中的时间,该指标的公式为: 
P TB = Σ T T 24 × 100 %
(6)系统电压调节次数变化率PTY(%):线路末端因接入光伏而减少的变电站调压次数。调研光伏未接入前系统的末端电压及变电站年调压次数nt1,然后通过末端电压仿真分析,得出光伏接入后系统的调压次数nt2,从而将两者做比较得到光伏系统调压次数变化比PTY。 
P TY = n t 1 - n t 2 n t 1 × 100 %
由于需要具体描述分布式光伏并网对系统的影响,因此本发明中针对分布式光伏二级指标建立了对应隶属度函数,来反映分布式光伏并网对电网运行各项影响的程度,其具体的程度值大小即为隶属度。光伏并网各项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呈现出成本型、效益型和适中型三种,其中成本型表现出其指标数值越低越好,效益型表现出其指标越高越好,适中型表现出其指标最优存在于某一范围,各类函数曲线如图2所示,S1、S2、S3分别表示分数值,d1、d2、d3、d4 分别表示影响因素不同的取值。根绝确定的隶属度函数趋势,将分布式光伏并网各项指标利用区间[0,100]进行打分,具体如下所述。 
1、安全性 
(1)短路电流增长率 
光伏接入后短路电流与光伏接入前短路电流之差与光伏接入后短路电流的比值。线路短路电流增长率指标为成本型,10kV最优取值设定为0~0.05。按照由短路电流增长率上升评分逐渐递减的原则制定评分依据。 
(2)逆向潮流占有率 
线路中出现逆向潮流的线路长度与线路总长度之比。逆向潮流占有率指标为成本型,随之占有率的增长短路电流呈劣势趋势,故10kV最优取值设定为0~0.05。按照逆向潮流占有率上升评分逐渐递减的原则制定评分依据。 
(3)电压合格率 
电压合格率是评价分布式光伏并网适应性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一项效益型,指标取值越大表明指标越好。用两个指标电压超限时间和电压检测总时间来衡量,电压合格率值越大评分越高。故10kV最优取值设定为1~0.95,合理取值范围为0~1。按照电压合格率最优值的原则制定评分依据。 
(4)电压波动率 
电压波动率指标是指波动的电压差值的绝对值与当时的电压之比,属于一项成本型,即电压波动越小,指标评分越高,按照成本型制定评分依据。 
(5)谐波畸变率 
该指标为成本型,用两个指标来衡量,即谐波电压与总电压的比值,其最优取值可设定为0~0.05,按照由最优值的原则制定评分依据。 
(6)检修安全性 
该指标为定性分析光伏并网处是否包含可见的分段点,指标评分依据制定如下: 
光伏并网处包含可见的分段点,指标得分为0; 
光伏并网处不包含可见的分段点,指标得分为100。 
2、可靠性 
(1)储能配置比 
该指标综合经济及储备量因素考虑,为适中型指标,即取值在中间的某个数值或区间最好。由两个指标来衡量,即储能安装容量与光伏安装容量之比。按照由最优值往两侧逐渐递减的原则制定评分依据。 
(2)光伏故障影响率(%): 
该指标为成本型,指标取值越小表明指标越好,当光伏系统无故障时,其对电网的影响最小。 
(3)系统备用率 
目前的备用容量分为检修备用、事故备用和负荷备用,总量在16%-20%左右,当备用率下降至红线之后,光伏发电无法满足电力供应。故该指标为一项适中型指标,根据适中型最优原则制定评分依据。 
3、经济性 
(1)单位建设成本 
该指标为成本型,指标取值越小表明指标越好,根据具体光伏系统接入或光伏电站的造价来确定单位建设成本值。 
(2)网损变化率 
该指标为成本型,用两个指标来衡量,即光伏接入前后网损之差与光伏接入前网损的比值。指标取值越小表明指标越好,最优取值为0。按照由最优值的原则制定评分依据。 
4、协调性 
(1)变电站负载率变化 
变电负载率指标为适中型指标,最优取值设定在0.40~0.45。按照由最优值 往两侧逐渐递减的原则制定评分依据。 
(2)线路分段负载率变化 
线路平均负载率指标为适中型指标,按照由最优值往两侧逐渐递减的原则制定评分依据。 
(3)系统备用间隔率 
系统备用间隔率是用来衡量变电站可用于光伏专线接入的备用间隔数量的一个适中型指标,按照由最优值往两侧逐渐递减的原则制定评分依据。 
(4)后续光伏建设裕度 
该指标由最大接入容量及当前光伏建设总量来衡量,是一项适中型指标。按照由最优值往两侧逐渐递减的原则制定评分依据。 
(5)光伏负荷同步率 
根据光伏消纳能力提出光伏负荷同步率指标,该指标为效益型,主要由各时段内负荷以及光伏发电的增加或者降低时间衡量,同步率越大评分越高。按照由最优值的原则制定评分依据。 
(6)系统电压调节次数变化率 
该指标为效益型,由线路末端因接入光伏而减少的变电站调压次数提出该指标,系统电压调节次数变化率越大评分越高。按照由最优值的原则制定评分依据。 
结合分布式光伏并网要求以及配电网运行特点,其光伏并网评分标准样例如表2所示,通过改变分值所在隶属度函数的的区间,可以较好适应各地电网的需求。 
表2 
Figure BDA0000401629260000141
Figure BDA0000401629260000151
Figure BDA0000401629260000161
Figure BDA0000401629260000171
注:指标分值范围可根据实际电网需求制定。 
通过赋权法确定的权重大小可以反映该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重要性的高低,首先综合了分布式光伏接入对于配电网评价指标重要性的认识,再经过相应的数学计算(综合权重=指标分类权重×指标指标名称权重)。针对分布式光伏并网评价中各指标的权值系数样例如表4所示,通过改变分值的范围,可以较好适应各地电网需求。 
表4分布式光伏评价权重系数 
Figure BDA0000401629260000172
Figure BDA0000401629260000181
注:各指标之间的权值关系可根据实际电网需求制定。 
通过查阅典型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工程方案,从中提出各部分关键数据,并利用相应的数据开展相关计算,即可完成评价指标的计算,从而得出相应的评价结果。其典型分布式光伏工程方案与本评价方法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假如所评价的分布式光伏系统符合一级指标的适用范围,则根据二级指标对接入方案进行评价,假如按照评分原则得到的评分如下表5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0401629260000182
Figure BDA0000401629260000191
根据表5所示的指标分数和表4所示的权重系数,可得: 
安全性的分数=短路电流增长率的分数(100*0.0875)+逆向潮流占有率的分数(90*0.077)+电压合格率的分数(90*0.0525)+电压波动率的分数(090*0.0525)+谐波畸变率的分数(60*0.0385)+检修安全性的分数(100*0.042) 
以此类推: 
可靠性的分数=储能配置比的分数+光伏故障影响率的分数+系统备用率的分数 
经济性的分数=单位建设成本的分数+网损变化率的分数 
协调性的分数=变电站负载率变化的分数+备用间隔容量的分数+后续光伏建设裕度的分数+同步性的分数+系统电压调节次数的分数 
则整个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评价分数=安全性的分数+可靠性的分数+经济性的分数+协调性的分数 
对每个分布式光伏系统进行评价,从而根据评价分数得出最佳的接入方案。 

Claims (3)

1.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影响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并将评价指标分为两个等级: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有适用性、约束性,用以确定备选方案的适用范围,二级指标包括有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协调性,其中每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均对应有影响因素;
(2)、针对二级指标的每种影响因素建立对应的隶属度函数,明确各二级指标分属的成本型、效益型、适中型趋势;
(3)、根据隶属度函数,将二级指标的每种影响因素利用区间【0,100】进行打分;
(4)、对每项二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每种影响因素均赋予权重,则二级指标的每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权重=影响因素对应的二级指标的权重×影响因素的权重,则每项二级指标的评价分数=对应的每种影响因素得到的打分值×对应的每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权重,则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评价分数则为每项二级指标的评价分数的总和,即安全性的分数+可靠性的分数+经济性的分数+协调性的分数,根据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评价分数确定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最佳接入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影响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指标的适用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单点光伏消纳容量、线路光伏消纳容量、变电站光伏消纳容量;所述一级指标的约束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防孤岛保护、采集监控、电网相关技术导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影响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指标的安全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短路电流增长率、逆向潮流占有率、电压合格率、电压波动率、谐波畸变率、检修安全性;所述二级指标的可靠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储能配置百分比、光伏故障影响率、系统备用率、;所述二级指标的经济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单位建设成本、网损变化率、;所述二级指标的协调性对应的影响因素为:变电站负载率变化、线路分段负载率变化、系统备用间隔率、后续光伏建设裕度、光伏负荷同步率、系统电压调节次数变化率。
CN201310507732.5A 2013-10-24 2013-10-24 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影响的评价方法 Pending CN1037452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07732.5A CN103745267A (zh) 2013-10-24 2013-10-24 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影响的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07732.5A CN103745267A (zh) 2013-10-24 2013-10-24 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影响的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5267A true CN103745267A (zh) 2014-04-23

Family

ID=50502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07732.5A Pending CN103745267A (zh) 2013-10-24 2013-10-24 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影响的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45267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7371A (zh) * 2014-07-09 2014-12-17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基于供电安全标准的电网建设项目增供电量效益计算方法
CN105449707A (zh) * 2015-11-27 2016-03-3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方法
CN107092992A (zh) * 2017-05-16 2017-08-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分布式电源接入方案技术评价与比选方法及系统
CN108205725A (zh) * 2016-12-19 2018-06-2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性能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9449929A (zh) * 2018-11-22 2019-03-08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分布式电源对配网馈线利用率影响预测评估方法及产品
CN109599895A (zh) * 2018-12-10 2019-04-09 国网浙江建德市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分布式光伏接入方法
CN109670720A (zh) * 2018-12-26 2019-04-23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分级指标的含分布式能源的主动配电网评价方法
CN109740880A (zh) * 2018-12-20 2019-05-10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电网接入方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563691A (zh) * 2020-05-18 2020-08-21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接入新能源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性能评估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6569A (zh) * 2008-02-28 2008-08-20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算法的电网电能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CN102013085A (zh) * 2010-12-14 2011-04-13 天津市电力公司 配电网可靠性评价方法
CN102930482A (zh) * 2012-11-30 2013-02-13 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县域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估方法
CN103066596A (zh) * 2013-01-15 2013-04-2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配电网接线方法
CN103530817A (zh) * 2013-10-10 2014-01-2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分布式光伏并网适应性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6569A (zh) * 2008-02-28 2008-08-20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算法的电网电能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CN102013085A (zh) * 2010-12-14 2011-04-13 天津市电力公司 配电网可靠性评价方法
CN102930482A (zh) * 2012-11-30 2013-02-13 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县域配电网投资效果评估方法
CN103066596A (zh) * 2013-01-15 2013-04-2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配电网接线方法
CN103530817A (zh) * 2013-10-10 2014-01-2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分布式光伏并网适应性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东方 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电气时代》 *
柳睿 等: "分布式电源并网的综合评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
谢传胜 等: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风险评价研究", 《科技和产业》 *
陈海 等: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7371A (zh) * 2014-07-09 2014-12-17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基于供电安全标准的电网建设项目增供电量效益计算方法
CN104217371B (zh) * 2014-07-09 2017-11-07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电网建设项目的增供电量效益的计算方法
CN105449707A (zh) * 2015-11-27 2016-03-3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方法
CN108205725A (zh) * 2016-12-19 2018-06-2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性能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8205725B (zh) * 2016-12-19 2022-08-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性能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7092992A (zh) * 2017-05-16 2017-08-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分布式电源接入方案技术评价与比选方法及系统
CN109449929A (zh) * 2018-11-22 2019-03-08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分布式电源对配网馈线利用率影响预测评估方法及产品
CN109599895A (zh) * 2018-12-10 2019-04-09 国网浙江建德市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分布式光伏接入方法
CN109740880A (zh) * 2018-12-20 2019-05-10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电网接入方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9670720A (zh) * 2018-12-26 2019-04-23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分级指标的含分布式能源的主动配电网评价方法
CN111563691A (zh) * 2020-05-18 2020-08-21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接入新能源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性能评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5267A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影响的评价方法
CN102999792B (zh) 一种配电网资源优化配置综合评价的方法
CN104778550A (zh) 一种基于实时运行数据的电网质量分析方法
US20100292857A1 (en) Electrical network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02593829B (zh) 计及关键支路的输电断面确定方法与装置
Zeng et al. Orderly grid connec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in China: Management mod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CN103049646B (zh) 一种电网500kV终端变电站建设的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CN108376996B (zh) 一种实用的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接纳能力估算方法
CN107516903B (zh) 一种考虑经济性及多时间尺度安全稳定性的精准负荷控制方法
CN105760993A (zh) 一种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评估方法
CN111799794B (zh) 一种考虑输电阻塞盈余的输电网扩展规划方法
CN105225074A (zh) 一种智能配用电系统低碳性能综合评价系统
CN112350369A (zh)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能效评估方法
Machado et al. Multi-source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pattern search optimal solution using nonlinearized power flow constraints
CN113580975A (zh) 一种充电站变压器复杂供电情况下提升充电效率的方法
CN109687521B (zh) 一种地区电网接纳新能源能力的评估方法
CN116167644A (zh) 一种配网侧零碳新型电力系统评价指标方法
CN106980932A (zh) 变压器最大负载率范围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02522750A (zh) 分离背景谐波的用户允许谐波电流排放限值计算方法
Zhao et al. On-line voltage stability monitoring and control (vsmc) system in fujian power grid
Fotopoulou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ulti-dimensional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ramework for the holist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Smart Grids
Afxentis et al. Technical Assessment of Coupled PV and Battery Systems-A Case Study from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Luburić et al. Assessment of N-1 criteria using energy storage
Momoh et al. Value-based implementation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 optimal power flow
Leite et al. The behaviour of a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crescent presence of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and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