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1933A - 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1933A
CN103731933A CN201410012352.9A CN201410012352A CN103731933A CN 103731933 A CN103731933 A CN 103731933A CN 201410012352 A CN201410012352 A CN 201410012352A CN 103731933 A CN103731933 A CN 103731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station
station server
service module
client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23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文滔
蒋浩
罗翔
吴代科
陈志杰
葛柏强
周紫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123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319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731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19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其中,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位于移动终端中的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以及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并向客户端发送业务响应。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通过位于移动终端中的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并接收来自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以及向客户端发送业务响应,减少了建立连接的时延,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响应速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业务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页面及各类资源的加载速度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用户在通过移动终端访问无线网络时,需要先建立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连接。具体过程如下:移动终端发出一个SYN(synchronous,握手信号)消息,假设用时为t;源站服务器收到该消息后,向移动终端反馈SYNACK(Acknowledgement,确认信号)消息,表示确认收到该消息,用时为t;移动终端在接收到SYNACK消息后,向源站服务器发送ACK消息进行响应,用时为t。经过以上步骤,移动终端与源站服务器之间才能够建立可靠的TCP连接,并可以进行数据传输。移动终端向源站服务器发送数据请求,用时为t;源站服务器向移动终端发送请求的数据,用时为t。因此,从发起连接请求到完成数据传输,一共至少需要5t,即至少需要2.5个RTT(Round-Trip Time,往返时延)。其中,建立TCP连接需要1.5个RTT,移动终端从发送请求到接收到请求数据至少需要1个RTT。由此得知,建立TCP连接的用时占用了访问网络用时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需要减少建立TCP连接的用时,以提升页面及各类资源的加载速度。
目前,减少建立TCP连接的用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直接使用基于HTTP(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长连接。
2、在HTTP长连接之上的管线(PIPELINE)技术。PIPELINE技术可以依次发送多次请求,然后依次接收源站服务器的回复。通过HTTP长连接的复用,可平摊每个请求建立TCP连接的时间。
3、使用近无线网关的代理。该方法通常在近无线网关的代理和源站服务器之间具有一个长连接池,近无线网关的代理从收到用户请求到获取到响应能够在1个RTT内完成。
但是,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用户处于移动状态,移动网络并不稳定,使得普通HTTP长连接经常断开,无法保持长时间连接,经常需要重新连接,因此无法有效地减少建立TCP连接用时。
基于普通HTTP长连接的PIPELINE技术需要1.5个RTT建立TCP连接,虽然复用的增多可以平摊每个请求建立TCP连接的时间,但效果并不明显。
使用近网关代理的方法,假设移动终端到源站服务器的时延为t,移动终端到近无线网关代理的时延为0.7t,近无线网关代理到源站服务器时延为0.3t,则建立TCP连接仍然需要0.7t*3=2.1t,数据请求和发送请求的数据需要2t,总共需要4.1t。与不使用代理的方法相比,减少建立TCP连接用时有限,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该方法减少了建立连接的时延,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响应速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建立无线连接的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位于移动终端中的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请求;以及所述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所述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并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所述业务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通过位于移动终端中的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并接收来自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以及向客户端发送业务响应,减少了建立连接的时延,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响应速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客户端和代理服务模块,其中,所述客户端,用于向所述代理服务模块发送业务请求,并接收所述代理服务模块发送的业务响应;所述代理服务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端的所述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请求;以及接收来自所述源站服务器的所述业务响应,并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所述业务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位于移动终端中的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并接收来自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以及向客户端发送业务响应,减少了建立连接的时延,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响应速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建立无线连接的系统,包括上述的移动终端和源站服务器,其中,所述源站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代理服务模块发送的所述业务请求,根据所述业务请求获得所述业务响应,并向所述代理服务模块发送所述业务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立无线连接的系统,通过位于移动终端中的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并接收来自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以及向客户端发送业务响应,减少了建立连接的时延,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响应速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建立无线连接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位于移动终端中的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中的客户端主要负责发起业务请求,上述客户端包括浏览器和各种应用程序(APP)应用等。代理服务模块可以为无线代理网关或其他具有无线代理网关功能的模块。具体地,代理服务模块可以通过无连接协议向源站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
其中,无连接协议包括用户数据报(UDP)协议。基于该协议实现的可靠的传输通道,不需要建立连接时延,因此加快了业务请求与响应的速度,使整个过程可在1个RTT内完成。
S102,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并向客户端发送业务响应。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代理服务模块通过无连接协议接收来自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并通过TCP协议向客户端发送业务响应,以使客户端接收到该业务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通过位于移动终端中的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并接收来自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以及向客户端发送业务响应,减少了建立连接的时延,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响应速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客户端与代理服务模块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连接,TCP连接的建立时延小于预定值。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中新增加一个代理服务模块。客户端与代理服务模块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连接。由于客户端同样处于移动终端中,因此TCP连接的建立时延小于预定值,该预定值非常小。在本实施例中的TCP连接的建立时延相对于无线连接的时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中,移动终端中的客户端主要负责发起业务请求,上述客户端包括浏览器和各种应用程序(APP)应用等。代理服务模块可以为无线代理网关或其他具有无线代理网关功能的模块。
S202,位于移动终端中的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客户端和代理服务模块建立TCP连接成功后,代理服务模块接收客户端的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具体地,代理服务模块可以通过无连接协议向源站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
其中,无连接协议包括用户数据报(UDP)协议。基于该协议实现的可靠的传输通道,不需要建立连接时延,因此加快了业务请求与响应的速度,使整个过程可在1个RTT内完成。
S203,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并向客户端发送业务响应。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代理服务模块通过无连接协议接收来自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并通过TCP协议向客户端发送业务响应,以使客户端接收到该业务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通过位于移动终端中的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并接收来自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以及向客户端发送业务响应,减少了建立连接的时延,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响应速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包括:客户端110和代理服务模块120。
具体地,客户端110用于向代理服务模块120发送业务请求,并接收代理服务模块120发送的业务响应。其中,移动终端中的客户端110主要负责发起业务请求,上述客户端110包括浏览器和各种应用程序(APP)应用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客户端110与代理服务模块120通过TCP协议进行通讯。在建立通讯成功后,客户端110才可向代理服务模块120发送业务请求,并接收代理服务模块120发送的业务响应。
代理服务模块120用于接收来自客户端110的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以及接收来自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并向客户端110发送业务响应。其中,代理服务模块120包括无线代理网关。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代理服务模块120通过无连接协议向源站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并通过无连接协议接收来自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其中,无连接协议包括用户数据报(UDP)协议。基于该协议实现的可靠的传输通道,不需要建立连接时延,因此加快了业务请求与响应的速度,使整个过程可在1个RTT内完成。
此外,代理服务模块120还用于在接收来自客户端110的业务请求之前,与客户端110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连接。由于客户端110同样处于移动终端中,因此TCP连接的建立时延小于预定值,该预定值非常小。在本实施例中的TCP连接的建立时延相对于无线连接的时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位于移动终端中的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并接收来自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以及向客户端发送业务响应,减少了建立连接的时延,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响应速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建立无线连接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建立无线连接的系统包括:移动终端10和源站服务器20。
具体地,移动终端10具有的结构和功能可参见图3及其对应的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源站服务器20用于接收代理服务模块发送的业务请求,根据业务请求获得业务响应,并向代理服务模块发送业务响应。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源站服务器20通过无连接协议与代理服务模块进行通讯。其中,无连接协议包括用户数据报(UDP)协议。基于该协议实现的可靠的传输通道,不需要建立连接时延,因此加快了业务请求与响应的速度,使整个过程可在1个RTT内完成。
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立无线连接的系统,通过位于移动终端中的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并接收来自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以及向客户端发送业务响应,减少了建立连接的时延,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响应速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移动终端中的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请求;以及
所述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所述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并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所述业务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业务请求之前,还包括:
所述客户端与所述代理服务模块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连接,所述TCP连接的建立时延小于预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服务模块向源站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请求包括:所述代理服务模块通过无连接协议向源站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请求;以及
所述代理服务模块接收来自所述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包括:所述代理服务模块通过无连接协议接收来自所述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连接协议包括用户数据报UDP协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服务模块包括无线代理网关。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客户端和代理服务模块,其中:
所述客户端,用于向所述代理服务模块发送业务请求,并接收所述代理服务模块发送的业务响应;
所述代理服务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端的所述业务请求,并向源站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请求;以及接收来自所述源站服务器的所述业务响应,并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所述业务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服务模块,还用于:在接收来自客户端的所述业务请求之前,与所述客户端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连接,其中,所述TCP连接的建立时延小于预定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服务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无连接协议向源站服务器发送所述业务请求;以及通过无连接协议接收来自所述源站服务器的业务响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连接协议包括用户数据报UDP协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服务模块包括无线代理网关。
11.一种建立无线连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1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移动终端和源站服务器,其中:
所述源站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代理服务模块发送的所述业务请求,根据所述业务请求获得所述业务响应,并向所述代理服务模块发送所述业务响应。
CN201410012352.9A 2014-01-10 2014-01-10 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37319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2352.9A CN103731933A (zh) 2014-01-10 2014-01-10 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2352.9A CN103731933A (zh) 2014-01-10 2014-01-10 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1933A true CN103731933A (zh) 2014-04-16

Family

ID=50455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2352.9A Pending CN103731933A (zh) 2014-01-10 2014-01-10 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3193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7119A1 (zh) * 2016-03-31 2017-10-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上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659966A (zh) * 2016-07-26 2018-02-0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用户终端、网关设备
CN108174458A (zh) * 2017-12-29 2018-06-15 深圳真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与可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可穿戴设备
CN111147389A (zh) * 2018-11-06 2020-05-12 营利度富信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Tcp长连接服务器负载均衡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593A (zh) * 2009-09-21 2011-04-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分布式用户接入系统及方法
CN102769603A (zh) * 2011-05-03 2012-11-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820915A (zh) * 2012-08-01 2012-12-12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tcp传输性能的卫星链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3209175A (zh) * 2013-03-13 2013-07-17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数据传输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57980A (zh) * 2012-06-04 2013-12-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和数据获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593A (zh) * 2009-09-21 2011-04-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分布式用户接入系统及方法
CN102769603A (zh) * 2011-05-03 2012-11-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457980A (zh) * 2012-06-04 2013-12-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和数据获取方法
CN102820915A (zh) * 2012-08-01 2012-12-12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tcp传输性能的卫星链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3209175A (zh) * 2013-03-13 2013-07-17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数据传输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7119A1 (zh) * 2016-03-31 2017-10-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上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295040A (zh) * 2016-03-31 2017-10-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上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659966A (zh) * 2016-07-26 2018-02-0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用户终端、网关设备
CN108174458A (zh) * 2017-12-29 2018-06-15 深圳真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与可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可穿戴设备
CN108174458B (zh) * 2017-12-29 2020-11-1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与可穿戴设备无线连接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可穿戴设备
CN111147389A (zh) * 2018-11-06 2020-05-12 营利度富信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Tcp长连接服务器负载均衡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6794B (zh) 浏览器客户端与后端服务器直通的方法、网关和通信系统
EP2760170B1 (en) Reducing buffer usage for TCP proxy session based on delayed acknowledgment
US9571409B2 (en)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negotiation method and data terminal
CN103945003A (zh) 一种WebRTC客户端连接动态自适应选择的方法
WO2019114378A1 (zh) 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6095568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677221B (zh) 重传控制方法、通信接口和电子设备
EP285833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CN103731933A (zh) 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CN103516673A (zh) 一种网络数据通信方法、系统及客户端和服务器
EP4243511A3 (en) Standby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and relay device
CN104038845A (zh)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453356B (zh) 无线网络双边加速传输方法和系统
US1112181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solicited block acknowledgements
CN103563331A (zh) 用于通过流控制来增强设备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JP2017028589A (ja) 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2969169A (zh) 一种低功耗蓝牙通信流控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JP4227621B2 (ja) データパケットの伝送方法および送信機
WO2016154831A1 (zh) 一种实现传输控制协议tcp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101875A1 (zh) 一种基于iSCSI协议的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5277556A (zh) 拥塞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636157A (zh) 一种ack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KR101274774B1 (ko) 재접속 메시지를 이용한 푸쉬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3079283B (zh) 无线接入点设备及其避免通信冲突的方法
CN104580490B (zh) 命令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