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31508A -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自动解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自动解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31508A
CN103631508A CN201210332302.XA CN201210332302A CN103631508A CN 103631508 A CN103631508 A CN 103631508A CN 201210332302 A CN201210332302 A CN 201210332302A CN 103631508 A CN103631508 A CN 103631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electron
electron device
touch
sensing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23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育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31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15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ingle or a set of motion sensors for pointer control or gesture input obtained by sensing movements of the portable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71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 G06F21/74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operating in dual or compartmented mode, i.e. at least one secure m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 H04M1/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detecting a user operation or a tactile contact or a motion of th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05Dual mode as a secondary asp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47Locking 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8Gesture-dependent or behaviour-depend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自动解锁方法。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待机模式与工作模式,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主体、触控感测模块和辨识模块。主体具有壳体。触控感测模块具有多个触控传感器,触控传感器设置在壳体上用以感测使用者的接触手势。辨识模块设置在主体中,用以感测识别数据。当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至待机模式时,触控感测模块被致能以感测使用者的接触手势,当触控感测模块感测到使用者的接触手势符合一预定手势时,辨识模块被致能以经由无线方式感测识别数据。便携式电子装置在辨识模块接收到正确的识别数据后,由待机模式切换至工作模式。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自动解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方法,且特别涉及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自动解锁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平板计算机、智能手机或多媒体播放器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技术不断改进,使用者对这类电子装置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也经常利用便携式电子装置存储常用的个人化数据或讯息。为了可以让使用者长时间使用并保护使用者的数据,大多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都会在被闲置一段时间之后关闭屏幕并进入待命的状态以节省电力,并且启用保护措施以防止无使用权限的其他人获取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的数据。
当使用者想要再度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时,为了解除保护措施,需要先开启屏幕并手动输入密码或解锁图形以解除保护措施。但解除保护措施的工作常要花上数秒钟的手动处理时间,易于让使用者觉得使用上不方便,且可能在解除保护措施的过程中遭其他人窥视,反而产生密码或解锁图形外泄的问题。而若为了使用的便利性而不设定保护措施,记录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的数据则完全未受到保护而极容易被窃取。
故而在保障便携式电子装置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兼具使用便利性的问题上,值得加以研究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待机模式与工作模式,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主体、触控感测模块和辨识模块。主体具有壳体。触控感测模块具有多个触控传感器,触控传感器设置在壳体上用以感测使用者的接触手势。辨识模块设置在主体中,用以感测识别数据。当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至待机模式时,触控感测模块被致能以感测使用者的接触手势,当触控感测模块感测到使用者的接触手势符合一预定手势时,辨识模块被致能以经由无线方式感测识别数据。便携式电子装置在辨识模块接收到正确的识别数据后,由待机模式切换至工作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亦具有待机模式与工作模式,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主体、运动感测模块和辨识模块。主体具有壳体。运动感测模块用以感测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运动状态。辨识模块设置在主体中,用以感测识别数据。当便携式电子装置处于待机模式时,运动感测模块被致能以感测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运动状态,当运动感测模块感测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运动状态符合一预定状态时,辨识模块被致能以经由无线方式感测识别数据。便携式电子装置在辨识模块接收到正确的识别数据后,由待机模式切换至工作模式。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自动解锁方法。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触控感测模块及辨识模块,触控感测模块具有多个触控传感器,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待机模式及工作模式。所述方法包括:设置所述的多个触控传感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上;当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到待机模式时,经由触控传感器感测使用者的接触手势;判断接触手势是否符合预定手势;当接触手势符合预定手势时,致能辨识模块以经由无线方式感测识别数据;及当辨识模块接收到正确的识别数据时,便携式电子装置由待机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自动解锁方法。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运动感测模块及辨识模块,并具有待机模式及工作模式,该方法包括:当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到待机模式时,经由运动感测模块感测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运动状态;判断运动状态是否符合一预定状态;当运动状态符合预定状态时,致能辨识模块以感测识别数据;及当辨识模块接收到正确的识别数据时,便携式电子装置由待机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自动解锁方法可在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到待机模式时,利用感测模块根据特定的手势或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特定运动运状态判断是否要唤醒便携式电子装置,并且利用辨识模块自动读取识别数据而使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回工作模式。藉此,可确保仅有具有正确的识别数据的使用者方能解除电子装置的保护措施而使用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并且通过便携式电子装置自行读取识别数据,免除使用者手动输入而提升使用便利性,同时防止识别数据在输入过程中被窥视而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自动解锁方法的特点及效果,并不限于上述说明。其他的技术特征及可达成的功效,请参阅以下说明及图式。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2A: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
图2B: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实施例的后视示意图;
图3: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4:本发明提供的再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5:本发明提供的再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自动解锁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及
图7: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自动解锁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a-b 便携式电子装置
10 触控感测模块
100,100a-b 触控传感器
102 触控处理单元
11 辨识模块
12,12b 主系统
120 中央处理单元
122 电源管理单元
13 屏幕
13a 触控屏幕
14 主体
140,140b 壳体
1400 侧边
1402 背面
142 电源键
144 功能键
15 键盘
16 运动感测模块
160 运动传感器
162 运动处理单元
S601-S615 流程步骤
S701-S713 流程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便携式电子装置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绘示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方块图。本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主要可包括触控感测模块10及辨识模块11。此外,便携式电子装置1还可包括主系统12与屏幕13。触控感测模块10、辨识模块11及屏幕13分别耦接于主系统12。其中,触控感测模块10还可包括多个触控传感器100及触控处理单元102。
请参阅图2A所绘示的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的前视示意图。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可为一移动通信装置(如智能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多媒体播放器等装置,图2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是以移动通信装置为例。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1具有主体14,主体14还可包括壳体140。壳体140上设置有电源键142、功能键144、触控屏幕13a及触控传感器100a,而图1所绘示的触控处理单元102、辨识模块11及主系统12可设置于主体14中。
回到图1,便携式电子装置1的运作模式可包括待机模式(Suspend state)及工作模式(Work state)。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被切换到工作模式时,便携式电子装置1的屏幕13开启,且主系统12可根据使用者的操作而执行使用者要求的工作或服务。以本例的移动通信装置为例,主系统12中可包括例如: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USB模块、电信通信模块、MP4模块、或是图像撷取模块等工作模块,用以提供网络连结、有线或无线数据传输、语音通信、播放多媒体或拍照及录像等服务。
当使用者一段时间未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1后,便携式电子装置1则可进入待机模式以节省电力。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处于待机模式时,将暂停供应电源给主系统12中各个模块以切换为省电模式,屏幕13也切换为关闭状态,藉以节省电力的消耗,直到便携式电子装置1再度被切换到工作模式。
触控感测模块10用以在便携式电子装置1切换为待机模式时感测使用者的接触手势。触控感测模块10的触控传感器100可分别设置在壳体140(绘于图2)的不同位置,并位于使用者握持便携式电子装置1时其手指易于接触到的位置。请同时参照图2A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前视示意图及图2B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后视示意图。举例来说,便携式电子装置1可包括至少两个触控传感器,分置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的壳体140的侧边1400及相对于触控屏幕13a的背面1402。前者如图2A的触控传感器100a,后者则如图2B的触控传感器100b。当使用者握持便携式电子装置1时,可容易地用手指同时触压两个不同位置的触控传感器100a、100b以产生感测信号。具体来说,所述的触控传感器100、100a、100b可为电容式触控板、电阻式触控板或红外线传感器。
触控传感器100在便携式电子装置1的设置位置或数量并不限于图2A及图2B所例示的位置或数量。在设计上,如果为了方便使用者接触,可如上述设置于使用者的手指易于接触的位置,以及设置为使用者单手即可同时接触到触控传感器100的数量。但若为了避免使用者太容易误触,也可视需求将触控传感器100设置在使用者握持便携式电子装置1时不易同时触压到的位置,或是增加触控传感器100的数量,以避免误启动解锁作业。
再回到图1,本例的触控处理单元102耦接于每一个触控传感器100及主系统12,用以感测多个触控传感器100被触压所输出的感测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感测信号来判断使用者的接触手势是否符合预定手势。本例的触控处理单元102可根据上述的电容式触控板、电阻式触控板或红外线传感器而为对应的电容式触控处理单元、电阻式触控处理单元或红外线处理单元。触控处理单元102可感测使用者接触每一个触控传感器100的位置、顺序与时间而分别产生的信号以判断使用者的接触手势,并将感测到的接触手势与预定手势相比对,判断接触手势是否符合预定手势。
以触控传感器100a与100b为例,假设预定手势为触控传感器100a与100b同时被接触连续超过三秒钟。触控处理单元102可根据触控传感器100a与100b被使用者接触时分别输出的感测信号,判断是否同时接收到两个感测信号且持续超过三秒钟。如果触控处理单元102同时接收到持续超过三秒钟的两个感测信号,即可判断使用者的接触手势与预定手势相符。然而,预定手势更可依照多个触控传感器被接触的先后顺序、被接触的时间长度或被接触的位置等组合而形成不同的手势,并不限于上述例示。
本例中,当触控处理单元102根据感测信号判断接触手势符合预定手势时,可输出致能信号到主系统12,藉以使主系统12致能辨识模块11。
本例的辨识模块11耦接于主系统12,并根据主系统12的致能而开始利用无线方式感测识别数据。辨识模块11可例如是射频标签读取(RFID reader)模块,用以读取记录有识别数据的射频标签(RFID tag)。所述的射频标签位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外部,例如收纳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的使用者的上衣口袋中。辨识模块11中还可记录一组预设数据,用以比对所读取到的识别数据是否与预设数据相符。所述的识别数据及预设数据可例如为文字和/或数字组合成的密码、或特定笔画顺序所形成的图形等。
当识别数据与预设数据相符时,辨识模块11可判断已接收到正确的识别数据。便携式电子装置1的主系统12及屏幕13可根据辨识模块11接收到正确的识别数据的结果而退出省电模式开始准备执行工作或服务,使便携式电子装置1从待机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如果射频标签读取模块在读取范围内没有读取到任何射频标签记录的识别数据,或从射频标签读取到的数据与预设数据不符,便携式电子装置1则不会切换到工作模式,屏幕13亦不会开启,藉此可避免具有记录正确识别数据的射频标签的使用者之外的人看到或使用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
更进一步来说,当辨识模块11接收到正确的识别数据后,还可启动屏幕13以接收辨识模块11读取到的识别数据。例如当屏幕13为触控屏幕,而识别数据为一组密码或特定笔画顺序形成的图形时,辨识模块11可启动触控屏幕并将接收到的密码或图形传送到触控屏幕,以解除屏幕锁定,让使用者可以通过触控屏幕对便携式电子装置1进行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主系统12可包括中央处理单元120,用以接收触控处理单元102输出的致能信号、根据致能信号控制供电单元(图未示)供电给辨识模块11以致能辨识模块11、接收辨识模块11读取到正确的识别数据的通知,以及在便携式电子装置1切换到工作模式后,控制屏幕13与其他各项工作模块的运作。
为了节省电力,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已从待机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时,触控感测模块10可切换到省电模式。例如由主系统12的中央处理单元120控制供电单元暂停供电给触控感测模块12。直到便携式电子装置1闲置一段时间而切换到待机模式时,触控感测模块10方再度获得电力供应而启动,以便在待机模式下感测使用者的接触手势。相对来说,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切换到待机模式时,在触控感测模块10尚未感测到与预定手势相符的接触手势之前,辨识模块11尚不需致能。故而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从工作模式切换到待机模式时,辨识模块11也可先切换到省电模式以节省电力,直到主系统12接收到致能信号而致能辨识模块11为止。
上述用以提供电力给触控感测模块10及辨识模块11的供电单元,可为便携式电子装置1中各个模块共用的主要供电单元,也可为触控感测模块10及辨识模块11中分别独立配置的供电单元。
〔便携式电子装置另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3所绘示的另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实施例的方块图。为了便于迅速理解本实施例,请一并参照图1所示的实施例方块图。相较于图1所示的方块图,图3所绘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a除了触控感测模块10、辨识模块11、主系统12之外,还包括键盘15。
在本实施例,辨识模块11耦接于触控感测模块10与主系统12之间。当触控处理单元102根据多个触控传感器100的感测信号判断出使用者的接触手势与预定手势相符后,触控处理单元102输出致能信号到辨识模块11。辨识模块11根据致能信号致能,以开始利用无线方式感测识别数据。
当辨识模块11接收到正确的识别数据,例如是与预定数据相同的密码,辨识模可组11通知主系统12,使主系统12的各个工作模块及屏幕(图3未示)启动,藉此使便携式电子装置1a从待机模式切换为工作模式。在本例中,辨识模块11还可开启便携式电子装置1a的键盘15,并将正确的密码传送到键盘15进行输入,通过键盘15所输入的密码而启动主系统12。所述的键盘15可为设置在便携式电子装置1a的主体(图3未示)的实体键盘或为软件设计的虚拟键盘。
为了使辨识模块11可直接接收来自触控感测模块10的致能信号并感测识别数据,本例中的辨识模块11也可配置独立的电源管理单元,以便在接收到致能信号后自行供电运作,并且可在便携式电子装置1a从工作模式切换到待机模式时进入省电模式。
本实施例中有关触控感测模块10、辨识模块11与主系统12的具体构件、比对手势或辨识识别数据的例示方式等详细说明,请参照前一实施例所叙明的内容,本例即不另重述。
〔便携式电子装置再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4。图4绘示了本发明提供的可自动解锁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再一实施例的方块图。相较于图1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实施例方块图,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b同样包括辨识模块11、主系统12b及屏幕13,并以运动感测模块16取代图1的触控感测模块10。此外,主系统12b中以电源管理单元122取代图1的中央处理单元120。运动感测模块16还包括至少一个运动传感器160及运动处理单元162。
请同时参阅图5所绘示的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b的示意图。运动感测模块16设置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b的主体10中,用以感测便携式电子装置1b的运动状态。
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b从工作模式因闲置一段时间而切换到待机模式时,运动感测模块16致能而感测便携式电子装置1b的运动状态。其中,运动传感器160可根据使用者握持便携式电子装置1b并移动或倾斜的动作而产生感测信号。运动传感器160可为加速度计或陀螺仪,或为加速度计与陀螺仪的组合。运动处理单元162接收运动传感器160所产生的感测信号例如接收加速度计感测到便携式电子装置1b的位移与速度,或/和接收陀螺仪感测到便携式电子装置1b的角速度。运动处理单元162根据感测信号计算出便携式电子装置1b的运动状态,以决定是否与预定状态相符。
当运动处理单元162判断出便携式电子装置1b的运动状态与预定状态相符时,输出致能信号到主系统12b,由主系统12b致能原本处于省电模式的辨识模块11,使辨识模块11开始以无线方式感测识别数据。在本例中,致能信号可输出到主系统12b的电源管理单元122。电源管理单元122用以管理便携式电子装置1b中各工作模块及屏幕13的电源,例如在待机模式下暂停供电给大部分的工作模块及屏幕13,使工作模块切换到省电模式及关闭屏幕13。电源管理单元122接收到致能信号后,可供电给辨识模块11而让辨识模块11致能。
辨识模块11以无线方式感测到便携式电子装置1b外部的识别数据,例如为射频标签读取模块而读取射频标签中的识别数据。辨识模块11判断已接收到正确的识别数据后,通知主系统12b的电源管理单元122,使电源管理单元122唤醒省电模式下的各个工作模块及屏幕13。藉此,便携式电子装置1b可从待机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当屏幕13为触控屏幕时,辨识模块11可进一步启动屏幕13,让屏幕13接收如密码或特定图形等识别数据,以解除屏幕锁定的功能,让使用者可以在触控屏幕上进行操作。
在便携式电子装置1b从待机模式切换为工作模式后,由于暂时不需要再感测便携式电子装置1b的运动状态来判断是否要切换到工作模式,因此运动感测模块16可经由电源管理单元122的控制切换到省电模式,藉以节省电力。
本实施例中与图1所对应的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细节,请参照图1对应的实施例说明,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辨识模块11可仿照图3所示架构,耦接在运动感测模块16与主系统12b之间,。运动处理单元162判断运动状态符合预定状态后,直接将致能信号输出到辨识模块11,使辨识模块11致能而开始感测识别数据。其他与辨识模块11相关的细节说明,请一并参照图3所对应的实施例内容。
〔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自动解锁方法实施例〕
请参阅图6所绘示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自动解锁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本例所述的方法可以在图1或图3所示具有触控感测模块及辨识模块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执行,因此请一并照图1或图3以利理解。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感测模块具有的多个触控传感器被设置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表面(S601)。在便携式电子装置启动后,经过一段闲置时间而从工作模式切换到待机模式时会致能触控感测模块(S603),并经由设置在壳体表面的触控传感器感测使用者的接触手势(S605)。当触控传感器感测到使用者的接触手势后,触控感测模块再依照接收到的接触手势比对预定手势,以判断使用者的接触手势是否与预定手势相符(S607)。如果接触手势与预定手势不符,触控感测模块则维持致能并继续由触控传感器感测使用者的接触手势(S605)。如果触控感测模块判断接触手势与预定手势相符,则进一步致能辨识模块(S609)。
辨识模块致能后开始经由无线方式感测便携式电子装置外的识别数据(S611),并于接收到识别数据后判断是否为正确的识别数据(S613)。例如读取具有识别数据的射频标签,并依照接收到的识别数据与预定数据进行比对,判断从便携式电子装置外部读取到的识别数据是否与预定数据相符。如果辨识模块判断接收到的识别数据不正确,则维持致能并继续感测识别数据(S611)。如果辨识模块判断出接收到正确的识别数据后,便携式电子装置即可从待机模式切换到运作模式,并使触控感测模块切换到省电模式(S615)。藉此让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主系统及屏幕退出省电模式并开始准备提供服务。此外,当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到工作模式时,因暂时不需要再感测使用者的接触手势,所以在此时将触控感测模块切换到省电模式可节省电力。
直到便携式电子装置再度切换到待机模式时,除了将致能被切换为省电模式的触控感测模块(返回步骤S603)之外,还可使辨识模块切换到省电模式以节省电力,直到触控感测模块判断接收到与预定手势相符的接触手势后再致能辨识模块。
当识别数据被判断为正确的识别数据后(步骤S613的判断结果为是),辨识模块还可先启动屏幕或键盘,以便将识别数据传送给屏幕或键盘接收,藉以解除屏幕锁定的功能,以便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到工作模式后可立即供使用者观看屏幕或进行操作。
当辨识模块根据触控感测模块输出的致能信号而致能的步骤当中,可以先由主系统接收致能信号,再由主系统致能辨识模块(如图1所示),或是由触控感测模块直接输出致能信号给辨识模块而致能辨识模块(如图3所示)。
关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工作模式及待机模式切换、触控感测模块感测及比对接触手势、辨识模块感测及判断识别数据等各步骤的细节已分别于图1到图3所对应的实施例说明,在此不再重述。
〔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自动解锁方法另一实施例〕
接下来请参阅图7所绘示的另一个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自动解锁方法实施例流程图。本例所述的方法可以在图4所示具有运动感测模块及辨识模块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执行,因此请一并照图4以利理解。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运作模式包括工作模式和待机模式。
当便携式电子装置从工作模式切换到待机模式时可致能运动感测模块(S701),并经由运动感测模块的运动传感器感测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运动状态(S703),例如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位移或倾斜角度。感测到运动状态后,运动感测模块以运动状态比对预定状态以判断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定状态(S705)。如果运动状态与预定状态不相符,运动感测模块则维持致能并继续感测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运动状态(返回步骤S703)。
当运动感测模块判断出运动状态与预定状态相符时,辨识模块则随之致能(S707),并开始以无线方式感测识别数据(S709)。例如使辨识模块根据运动感测模块输出的致能信号而被致能,并开始读取便携式电子装置外部的射频标签,以接收射频标签记录的识别数据。
辨识模块读取到识别数据后更进一步判断所读取的是否为正确的识别数据(S711),例如与预定数据进行比对而判断两者是否相符。如果读取到的不是正确的识别数据,辨识模块则维持致能并继续感测其他的识别数据(返回步骤S709)。如果辨识模块判断出接收到正确的识别数据后,便携式电子装置即可从待机模式切换到运作模式,并将触控感测模块切换到省电模式(S713),使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主系统及屏幕或键盘退出省电模式并开始准备提供服务。
当便携式电子装置经过步骤S713而切换到工作模式后,如果经闲置而再度切换到待机模式时(返回步骤S701),还可使辨识模块切换到省电模式,以待于运动状态与预定状态相符时再度致能。
关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工作模式及待机模式切换、运动感测模块感测及比对运动状态、辨识模块感测及判断识别数据等各步骤的细节请参照图1到图5所对应的实施例说明,在此不再重述。
〔实施例的可能功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自动解锁方法可兼顾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时的便利性及安全性。
其中,本发明各实施例所述的装置及方法当中采用了二阶段式的解锁程序,当便携式电子装置在待机模式时,仅先根据使用者的手势或装置的运动方式,唤醒电子装置当中的辨识模块开始运作。待辨识模块以无线方式接收到对应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正确识别数据时,才根据识别数据而唤醒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主系统,而使便携式电子装置从待机模式恢复为工作模式。藉此,唯有具备正确识别数据的使用者才能使待机模式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被唤醒,可避免不具有正确识别数据的其他使用者任意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或取得便携式电子装置内的讯息。
此外,也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置与方法当中,是由辨识模块自动以无线方式感测或读取识别数据,不需要使用者手动输入任何密码或解锁图形即可将,除了可防止他人窥见密码数据之外,对具有正确识别数据的使用者而言,亦仅需要以符合预定手势或预定状态的方式操作便携式电子装置,即可使便携式电子装置恢复到可执行工作或提供服务的状态,相较于传统需要键入密码或在屏幕上绘制特定图形而解除锁定的手段而言,操作更为简便。
进一步而言,如本申请各实施例所提到,前述用以感测手势或运动状态的感测模块,以及用以辨识识别数据的辨识模块,分别可在不需作用时切换到省电模式,避免耗费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Claims (20)

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待机模式与一工作模式,包括:
一主体,具有一壳体;
一触控感测模块,具有多个触控传感器,这些触控传感器设置在该壳体上,用以感测一使用者的一接触手势;以及
一辨识模块,设置在该主体中,用以感测一识别数据;
其中,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至该待机模式时,该触控感测模块被致能以感测该使用者的该接触手势,当该触控感测模块感测到该使用者的该接触手势符合一预定手势时,该辨识模块被致能以经由无线方式感测该识别数据,其中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在该辨识模块接收到正确的该识别数据后,由该待机模式切换至该工作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主系统,该触控感测模块还包括:
一触控处理单元,耦接于这些触控传感器与该主系统,根据这些触控传感器所输出的感测信号决定该使用者的该接触手势是否符合该预定手势,并据此输出一致能信号至该主系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触控感测模块根据该使用者接触这些触控传感器的位置、顺序与时间判断该接触手势是否符合该预定手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这些触控传感器分别配置在该壳体的一侧边与相对于一屏幕的一壳体背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这些触控传感器为电容式触控板或电阻式触控板或红外线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至该工作模式时,该触控感测模块切换至一省电模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辨识模块为一射频标签读取模块,用以感测位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外的一射频标签,该射频标签具有该识别数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主系统,该辨识模块耦接于该主系统与该触控感测模块,当该触控感测模块感测到该使用者的该接触手势符合该预定手势时,该辨识模块被致能以感测该识别数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至该待机模式时,该辨识模块切换至一省电模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当该辨识模块被致能时,该辨识模块启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触控屏幕以接收该识别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当该辨识模块被致能时,该辨识模块启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键盘以接收该识别数据。
12.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待机模式与一工作模式,包括:
一主体,具有一壳体;
一运动感测模块,用以感测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运动状态;以及
一辨识模块,设置在该主体中,用以感测一识别数据;
其中,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处于该待机模式时,该运动感测模块被致能以感测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运动状态,当该运动感测模块感测到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运动状态符合一预定状态时,该辨识模块被致能以经由无线方式感测该识别数据,其中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在该辨识模块接收到正确的该识别数据后,由该待机模式切换至该工作模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主系统,该运动感测模块还包括:
一运动处理单元,耦接于该主系统,用以决定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运动状态是否符合一预定状态,并据此输出一致能信号至该主系统。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至该工作模式时,该运动感测模块切换至一省电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辨识模块为一射频标签读取模块,用以感测位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外的一射频标签,该射频标签具有该识别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至该待机模式时,该辨识模块切换至一省电模式。
17.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自动解锁方法,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触控感测模块及一辨识模块,该触控感测模块具有多个触控传感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待机模式及一工作模式,该方法包括:
设置这些触控传感器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上;
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到该待机模式时,经由这些触控传感器感测一使用者的一接触手势;
判断该接触手势是否符合一预定手势;
当该接触手势符合该预定手势时,致能该辨识模块以经由无线方式感测一识别数据;及
当该辨识模块接收到正确的该识别数据时,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由该待机模式切换到该工作模式,以开启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屏幕。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动解锁方法,其中,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到该工作模式时,该触控感测模块切换至一省电模式。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动解锁方法,其中,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到该待机模式时,该触控感测模块切换至该省电模式。
20.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自动解锁方法,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运动感测模块及一辨识模块,并具有一待机模式及一工作模式,该方法包括:
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切换到该待机模式时,经由该运动感测模块感测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运动状态;
判断该运动状态是否符合一预定状态;
当该运动状态符合该预定状态时,致能该辨识模块以感测一识别数据;及
当该辨识模块接收到正确的该识别数据时,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由该待机模式切换到该工作模式,以开启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屏幕。
CN201210332302.XA 2012-08-24 2012-09-10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自动解锁方法 Pending CN1036315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0792 2012-08-24
TW101130792A TWI515636B (zh) 2012-08-24 2012-08-24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自動解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1508A true CN103631508A (zh) 2014-03-12

Family

ID=50147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2302.XA Pending CN103631508A (zh) 2012-08-24 2012-09-10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自动解锁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55387A1 (zh)
CN (1) CN103631508A (zh)
TW (1) TWI515636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8721A (zh) * 2014-07-25 2016-01-27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触控外盖
CN105549735A (zh) * 2015-12-09 2016-05-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573629A (zh) * 2015-12-10 2016-05-11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解锁系统及方法
CN105739794A (zh) * 2014-11-24 2016-07-06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模块之操作模式切换方法
CN106572245A (zh) * 2016-10-31 2017-04-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装置及方法
CN107516028A (zh) * 2016-06-15 2017-12-26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CN111290569A (zh) * 2018-12-07 2020-06-16 昆山纬绩资通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方法与使用此方法的电子装置
US10757377B2 (en) 2016-06-01 2020-08-25 Pixart Imaging Inc.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3946203A (zh) * 2020-07-16 2022-01-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设备的手势开关机方法及便携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32490A (zh) * 2013-02-04 2014-08-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子裝置和用於電子裝置中的解鎖方法
US9419971B2 (en) * 2014-07-08 2016-08-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curely unlocking a device using a combination of hold placement and gesture
CN105912899A (zh) * 2016-03-31 2016-08-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TWI597636B (zh) * 2016-09-27 2017-09-01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09829B (zh) 2017-02-28 2019-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1278359A (zh) 2017-10-26 2020-06-12 威里利生命科学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可体戴电子设备的两阶段部署启动唤醒机制
US11632815B2 (en) * 2021-05-10 2023-04-18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and keyboard dual mode pair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22796A1 (en) * 2006-09-06 2008-05-29 Jobs Steven P Touch Scree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Determining Commands by Applying Heuristics
CN101668351A (zh) * 2008-09-04 2010-03-10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模式切换方法
CN102063602A (zh) * 2010-12-28 2011-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fid进行终端屏幕加锁解锁的方法及终端
CN102073403A (zh) * 2009-11-24 2011-05-2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感应装置和用于提供侧触摸板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16239A1 (en) * 2004-10-06 2012-01-19 Guided Therapy Systems, Llc Systems for cosmetic treatment
US8477139B2 (en) * 2008-06-09 2013-07-02 Apple Inc. Touch scree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anipulating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objects
US20100079508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Andrew Hodge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gaze detection capabilities
US20120260220A1 (en) * 2011-04-06 2012-10-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gesture recognition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7643828B (zh) * 2011-08-11 2021-05-25 视力移动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车辆的方法
US9207860B2 (en) * 2012-05-25 2015-12-08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gesture
KR20140027579A (ko) * 2012-07-06 2014-03-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기의 사용자인증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US9128712B2 (en) * 2012-08-10 2015-09-08 Blackberry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ouch-sensitive display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touch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22796A1 (en) * 2006-09-06 2008-05-29 Jobs Steven P Touch Scree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Determining Commands by Applying Heuristics
CN101668351A (zh) * 2008-09-04 2010-03-10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模式切换方法
CN102073403A (zh) * 2009-11-24 2011-05-2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感应装置和用于提供侧触摸板的方法
CN102063602A (zh) * 2010-12-28 2011-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fid进行终端屏幕加锁解锁的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8721A (zh) * 2014-07-25 2016-01-27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触控外盖
CN105739794A (zh) * 2014-11-24 2016-07-06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模块之操作模式切换方法
CN105549735A (zh) * 2015-12-09 2016-05-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573629A (zh) * 2015-12-10 2016-05-11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解锁系统及方法
US10757377B2 (en) 2016-06-01 2020-08-25 Pixart Imaging Inc.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3378137A (zh) * 2016-06-15 2021-09-10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的运作方法
CN107516028A (zh) * 2016-06-15 2017-12-26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CN107516028B (zh) * 2016-06-15 2021-07-02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CN113378138A (zh) * 2016-06-15 2021-09-10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6572245A (zh) * 2016-10-31 2017-04-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装置及方法
CN111290569A (zh) * 2018-12-07 2020-06-16 昆山纬绩资通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方法与使用此方法的电子装置
CN111290569B (zh) * 2018-12-07 2023-09-29 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方法与使用此方法的电子装置
CN113946203A (zh) * 2020-07-16 2022-01-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设备的手势开关机方法及便携式设备
CN113946203B (zh) * 2020-07-16 2024-04-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设备的手势开关机方法及便携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5636B (zh) 2016-01-01
TW201409344A (zh) 2014-03-01
US20140055387A1 (en) 201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1508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自动解锁方法
EP340177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voking function in application
CN106462687B (zh) 触控装置及方法、电子设备
US9396380B2 (en) Finger print sensor and auxiliary processor integration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EP2851829B1 (en)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103294366B (zh) 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和电子设备
KR102150778B1 (ko) 정보 이미지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장치
US2014018960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nlocking a touchscreen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20071149A1 (en) Prevention of accidental device activation
US1159550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electively applying security mode in mobile device
CN101661373A (zh) 一种通过接触面型进行识别解锁的方法及装置
US810800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electronic device
WO2020253495A1 (zh) 一种屏幕锁定的控制方法、装置、手持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EP369978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curity verific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5487636A (zh) 手持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WO2016109936A1 (zh) 指纹解锁系统、电子装置及指纹解锁方法
CN105045477A (zh) 一种终端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5843500A (zh) 具有操作于向量模式下的指纹感测器的电子设备
CN107256126A (zh) 指纹感应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3309479A (zh) 触摸屏操作系统及方法
CN105205362A (zh) 电子设备解锁方法及解锁装置
CN106991309A (zh) 终端模式的操作方法及装置
KR101143786B1 (ko) 지문인식 입력장치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정보 단말기 및그의 제어방법
CN104850220A (zh) 基于动作侦测的作业启始方法及系统
US10496805B2 (en) Operating method for handheld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