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5680B - 一种物联网能力集成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联网能力集成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75680B
CN103475680B CN201210185789.3A CN201210185789A CN103475680B CN 103475680 B CN103475680 B CN 103475680B CN 201210185789 A CN201210185789 A CN 201210185789A CN 103475680 B CN103475680 B CN 1034756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things
capability
business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57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75680A (zh
Inventor
李春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ZTE New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ZTE New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ZTE New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8578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75680B/zh
Priority to US14/406,381 priority patent/US9813398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2/087550 priority patent/WO201318191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475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5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75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5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2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services specification, e.g. SL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能力集成方法与系统,涉及物联网领域、以及电信网、互联网领域。本发明公开的物联网集成系统包括: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接入物联网能力设备,对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并基于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物联网能力业务开发,加载所开发的物联网能力业务;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对所述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进行运营管理操作;物联网能力开放管理平台,对所述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进行开放及相应的管理操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物联网集成方法。本申请技术方案充分发挥运营商的运营能力和资源,弥补了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不足。

Description

一种物联网能力集成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领域、以及电信网、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将物联网的相关能力通过互联网、电信网等媒介整合集成到传统电信体系,并将物联网的能力通过电信网的运营渠道对外进行开放。
背景技术
自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开始,“物联网”这一概念就开始逐渐为人们所关注。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说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这一共识已经毋庸置疑。物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争相研究和发展的热点方向。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虽然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某些领域或某些关键技术方面得到了突破性进展以及应用,但是仍然没有得到普及,缺乏大规模的运营,物联网的能力开发还不够深入,物联网能力产品的种类还比较单一,物联网的应用发展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如何将市场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如何让市场需求拉动和促进物联网业务、物联网能力的多样化发展,以及进一步指引和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们目前急需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从对中国物联网产业链的分析来看,预计未来的市场主导者将是电信运营商,并且随着分工的细化和运营的专业化和逐步深入、铺开,可能出现专门的物联网运营商。运营商将在整个产业链中承上启下,串连各个环节资源并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最终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改善,创造效益和利润,真正形成一个高利润、高附加值、高效率运行的物联网产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联网能力集成方法与系统,以克服当前物联网运营技术中的瓶颈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集成系统,包括:
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接入物联网能力设备,对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并基于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物联网能力业务开发,加载所开发的物联网能力业务;
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对所述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进行运营管理操作;
物联网能力开放管理平台,对所述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进行开放及相应的管理操作。
较佳地,上述系统中,所述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包括:
能力接入模块,接入物联网能力设备、对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管理及安全功能操作;
能力业务开发模块,在运营商和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提供的原子能力基础上,进行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发,其中,所述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发至少包括如下一种或几种:
原子能力开发、业务编排、业务测试、业务部署和业务执行。
较佳地,上述系统中,所述能力接入模块,利用各种网络层级之间的网关交换,对物理设备的地址进行标识,以完成物联网能力设备的物理层接入,以及通过如下一种或几种网络获取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的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物联网能力设备的信息对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管理及安全功能执行;
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CP/IP)核心网、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其它专有介质的物联网络。
较佳地,上述系统中,所述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进行的运营管理操作至少包括鉴权和计费。
较佳地,上述系统中,所述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包括:
统一操作门户模块,面向设备提供者、能力提供者、能力业务开发者、终端用户和运营商管理员提供管理操作的WEB界面;
管理单元,对物联网业务、以及物联网与传统电信融合业务涉及的内容进行管理,对物联网业务、物联网与电信融合业务进行管理门户,对涉及物联网业务的定价、计费策略和优惠策略方案进行管理,以及对涉及物联网业务的订购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计费模块,对物联网业务使用和订购后对业务进行批价计费;
统计模块,对运营信息分析,生成运营报告或结算报表;
业务执行模块,对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所开发的物联网业务进行执行、以及对电信传统能力的调用。
较佳地,上述系统中,所述物联网能力开放管理平台对物联网能力业务开放进行的相应的管理操作至少包括鉴权、流量控制和服务等级协议(SLA)控制。
较佳地,上述系统中,所述物联网能力开放管理平台至少包括能力开放模块、鉴权模块、流量控制模块、SLA管理模块,其中:
能力开放模块,提供统一能力开放接口,向第三方开放物联网能力业务;
鉴权模块,对能力开放使用过程中的接入进行鉴权和链路维护;
流量控制模块,对能力开放过程中的流量进行监控以及负载均衡;
SLA管理模块,在能力开放过程中进行服务策略的执行。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物联网集成方法,包括:
将物联网能力设备接入物联网集成系统,所述物联网集成系统对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基于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物联网能力业务开发,加载所开发的物联网能力业务;
所述物联网集成系统对所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进行运营管理操作,同时将所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对外进行开放,对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放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
较佳地,上述方法中,将物联网能力设备接入物联网集成系统,所述物联网集成系统对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的过程如下:
利用各种网络层级之间的网关交换,对物理设备的地址进行标识,以完成物联网能力设备的物理层接入,再通过如下一种或几种网络获取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的信息,根据所获取的物联网能力设备的信息对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管理及安全功能执行;
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CP/IP)核心网、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其它专有介质的物联网络。
较佳地,上述方法中,所述物联网集成系统基于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物联网能力业务开发,加载所开发的物联网能力业务的过程如下;
在运营商和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提供的原子能力基础上,进行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发,其中,所述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发至少包括如下一种或几种:
原子能力开发、业务编排、业务测试、业务部署和业务执行。
较佳地,上述方法中,所述物联网集成系统对所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进行的运营管理操作至少包括鉴权和计费。
较佳地,上述方法中,所述物联网集成系统对所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放进行的相应的管理操作至少包括鉴权、流量控制和服务等级协议(SLA)控制。
本申请技术方案克服了当前物联网运营技术的不足,将物联网能力集成到互联网(如电信)运营商的运营体系,并通过运营渠道实现能力的对外开放。该方案充分发挥运营商的运营能力和资源,使其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创造更大的价值,弥补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不足,进一步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物联网能力集成与开放系统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涉及的物联网能力开放管理平台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涉及的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能力集成和开放操作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涉及的物联网能力与电信传统能力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实施例1
申请人提出,针对当前物联网发展的问题和瓶颈,克服当前物联网运营技术的不足,可以将物联网能力集成到通信(例如电信)运营商的运营体系,并通过通信运营渠道对外进行能力开放,在物联网能力集成与开放方面提供一个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从而充分发挥运营商的运营能力和资源,使其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创造更大的价值,弥补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不足,进一步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因此,申请人提出一种物联网能力集成系统。该系统可为客户提供统一的终端设备鉴权、终端接入控制、计费、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管理等服务,还可以为能力提供者提供能力开放的桥梁和业务整合的平台,为充分利用运营商通信媒介运行能力和客户群发展物联网业务提供更好的条件。借此,物联网的能力种类和业务形式将会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生活也会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运营商也会在物联网这一蓝海中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利润。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能力集成系统,如图1所示,至少包括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物联网能力开放管理平台三个主要部分。下面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负责物联网能力设备的接入、对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等操作,并基于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物联网能力业务开发、物联网能力业务加载等功能。
该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不仅可以对公共物联网能力提供接入集成,也可以对私有物联网能力提供集成。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负责对上述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进行运营管理操作(如鉴权、计费等操作)。同时,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还可以将物联网能力与传统电信能力结合,借用传统能力而提物联网业务。
物联网能力开放管理平台,负责将上述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对外开放并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该管理操作包括,如鉴权、流量控制、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控制等操作。其中,物联网能力业务对外开放面向的对象可以是能力业务的开发商,也可以是个人用户。
在上述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与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之间存在通信接口,可完成业务属性数据由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向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的信息同步;以及在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进行业务审核、生命周期管理时,向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进行信息同步。而上述物联网能力开放管理平台与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之间存在通信接口,用于完成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向物联网能力开放管理平台同步业务数据、SLA策略数据等信息。
基于上述系统架构,在本实施例中提出,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又可以分为能力接入模块和能力业务开发模块。
能力接入模块,负责物联网能力设备的接入、鉴权、管理、安全功能的执行。
具体地,能力接入模块直接接触的网络是基于TCP/IP核心网,间接接触的网络可以是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其它专有介质的物联网络。该模块主要利用各网络层级之间通过网关交换,对物理设备的地址进行标识(例如以IPv6/IPv4对物理设备进行地址标识),以完成物联网能力设备的物理层接入,并且具备了通过电信网络进行实时通信和功能控制的前提。即能力接入模块与如下一种或几种网络通信来获取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的信息,从而进行鉴权、管理及安全功能的执行:
TCP/IP核心网、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其它专有介质的物联网络。
能力业务开发模块,负责在运营商和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提供的原子能力基础之上,进行业务开发,具体开发的流程涉及如下一种或几种:
原子能力开发、业务编排、业务测试、业务部署、业务执行。
其中原子能力开发可由运营商、设备提供商完成。
业务编排、业务测试、业务部署三个子流程可以由业务开发商完成,也可以由普通用户来完成,因为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提供的是一个在线的、可视化的、向导式的业务开发环境。
业务执行子流程是业务处于运营阶段的执行活动,这就进一步涉及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和物联网能力开放管理平台的运营配合,涉及详细内容,见下文说明。
还要说明的是,优选方案中,除了在运营商和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提供的原子能力基础上,还可以结合互联网能力(例如电信能力)来开发物联网能力业务。
下面再来介绍上述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本实施例中,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可以分为统一操作门户模块、管理单元、计费模块、统计模块,以及业务执行模块。而管理单元又可以分为内容管理模块、业务管理模块、策略管理模块和订购管理模块。
其中,统一操作门户模块面,向设备提供者、能力提供者、能力业务开发者、终端用户、运营商管理员进行管理操作的WEB界面。
管理单元中的内容管理模块,对物联网业务、以及物联网与传统电信融合业务涉及的内容进行管理;
管理单元中的业务管理模块,对物联网业务、物联网与电信融合业务进行管理;
管理单元中的策略管理模块,对涉及物联网业务的定价、计费策略、优惠策略等策略方案进行管理;
管理单元中的订购管理模块,对涉及物联网业务的订购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计费模块,对涉及物联网业务使用和订购后对业务进行批价计费。
统计模块,对涉及对运营信息分析,形成运营报告或结算报表;
业务执行模块,对涉及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所开发的物联网业务的执行、以及电信传统能力的调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物联网能力开放管理平台可以分为能力开放模块、鉴权模块、流量控制模块和SLA管理模块。
其中,能力开放模块,主要提供统一能力开放接口(如ParlyX),向第三方开放物联网能力;
鉴权模块,对涉及能力开放使用过程中的接入进行鉴权、链路维护等功能操作;
流量控制模块,对涉及能力开放过程中的流量监控、负载均衡等功能操作;
SLA管理模块,在能力开放过程中进行服务策略的执行。
另有一些优选方案中,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通过核心网交换机和防火墙接入物联网、无线网络、或者其它通信网络。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通过上诉网络进一步与各种物联网设备互联,完成物联网设备能力的集成。其中,能力提供者通过互联网以WEB的方式登录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能力开发模块,进行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发。
而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架构如图3所示,通过核心网交换机和防火墙接入互联网,为终端用户、运营商管理员、设备提供者、能力提供者提供运营管理服务;涉及的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还进一步提供业务执行的功能。
物联网能力开放管理平台架构如图4所示,通过核心网交换机和防火墙接入互联网、无线网络,为终端用户、应用提供者提供能力开放管理服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介绍一种物联网集成方法,该方法是基于上述实施例1的系统所提出的。具体地,该物联网集成方法的实现过程如下:
将物联网能力设备接入物联网集成系统,所述物联网集成系统对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基于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物联网能力业务开发,加载所开发的物联网能力业务;
所述物联网集成系统对所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进行运营管理操作,同时将所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对外进行开放,对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放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
在上述方法的实现过程中,将物联网能力设备接入物联网集成系统,并对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的具体过程如下:
利用各种网络层级之间的网关交换,对物理设备的地址进行标识,以完成物联网能力设备的物理层接入,再通过如下一种或几种网络获取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的信息,根据所获取的物联网能力设备的信息对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管理及安全功能执行;
TCP/IP核心网、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其它专有介质的物联网络。
而物联网集成系统基于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物联网能力业务开发,加载所开发的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具体过程则如下;
在运营商和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提供的原子能力基础上,进行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发,其中,所述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发至少包括如下一种或几种:
原子能力开发、业务编排、业务测试、业务部署和业务执行。
还要说明的是,上述物联网集成系统对所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进行的运营管理操作至少包括鉴权和计费。具体地,物联网集成系统对所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进行的运营管理操作可参见上述实施例1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物联网集成系统对所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放进行的相应的管理操作至少包括鉴权、流量控制和SLA控制。具体地,物联网集成系统对所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放进行的相应的管理操作可参见上述实施例1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说明上述物联网集成的过程。
图5所示为上述物联网能力集成过程中集成和开放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如下步骤501至509。具体如下:
步骤501:能力提供者完成原子服务的开发。
步骤502:系统管理者完成能力服务的接入管理。
步骤503-504:业务开发者完成能力业务的编排开发和测试。
步骤505、506、508、509:业务管理员完成能力业务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部署业务、升级业务、调度业务、业务下线、业务卸载等方面。
步骤507,外部调用者完成能力业务触发,触发后可由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执行业务。
其中,系统管理者、业务管理员可以是运营商管理人员、也可以是运营商委托执行的管理人员。
图6所示,举例说明了本实施例涉及的物联网能力与电信传统能力融合架构。其中涉及的电信传统短信能力与物联网能力的融合,在这一场景中,终端用户住宅的物联网设备通过互联网接入运营商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管理平台,能力开发者通过物联网能力开发管理平台完成能力的开发,能力业务部署到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来完成业务的执行,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在业务执行的时候调用电信短信能力与终端用户进行物联网业务交互。图6所示仅为一种电信能力的融合示意图,该图并不限制于短信能力,还包括目前所有电信运营的能力,如彩信、流量业务、定位业务等。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物联网与电信系统的集成,也可以按照上述方案,将物联网与其他互联网进行集成。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申请技术方案将物联网能力集成到互联网(例如电信运营体系),不仅适用物联网的公共能力,而且还适用于物联网的私有能力;可以同时激活公共能力和私有能力两个潜在的能力提供来源,使得物联网的公共能力和私有能力有进一步发展和延伸的渠道,拓宽了物联网能力的发展领域。
同时,本申请技术方案在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上提供了物联网能力业务(或产品)的开发功能。这一功能,为能力提供者提供了物联网设备能力开发平台,降低了能力开发的难度,丰富了设备的执行逻辑,使得物联网设备业务执行逻辑(或者设备功能控制逻辑)向物联网运营的统一计算运维的方向迁移,将进一步推动设备能力接口的标准化。这样不仅可以使低端智能设备纳入业务运行,降低设备准入门槛,进一步促进和引导物联网设备的发展;也为物联网业务(或产品)的丰富,物联网能力与传统互联网(例如电信)能力的结合创造了理想的平台。
另外,本申请技术方案将物联网能力拓展为可运营的业务或产品,使得能力业务的管理、终端设备的管理、终端用户的管理、计费等方面更加规范化,也将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在保证物联网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前提下,使得物联网业务或产品发展更大的客户群,挖掘更大的市场。
本申请技术方案在所提供的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中,提供物联网能力与传统能力结合为综合能力的功能,借此,可以将物联网能力通过传统互联网(例如电信)能力开放给SP/CP,以及电信终端用户。该功能将电信终端用户灵活的纳入物联网体系,将物理网业务与智能终端等到进一步融合。
本申请技术方案还提供物联网能力的开放和管理,这样,通过物联网能力的开放,不仅会促进公共能力开发市场,使得设备提供、能力开发、能力使用进一步细化,还可以进一步促进私有能力、低端能力的发展,为一直以来冷淡的私有能力和低端能力市场提供良好的机遇。而通过能力开放的管理,则将运营集中,细分了产业链条,将能力控制推向标准化,透明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物联网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将物联网能力集成到互联网运营商的运营体系,并通过互联网运营渠道对外进行能力开放,该系统包括:
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通过互联网接入物联网能力设备,对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并基于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物联网能力业务开发,加载所开发的物联网能力业务;
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对所述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进行运营管理操作;
物联网能力开放管理平台,对所述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进行开放及相应的管理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包括:
能力接入模块,接入物联网能力设备、对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管理及安全功能操作;
能力业务开发模块,在运营商和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提供的原子能力基础上,进行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发,其中,所述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发至少包括如下一种或几种:
原子能力开发、业务编排、业务测试、业务部署和业务执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能力接入模块,利用各种网络层级之间的网关交换,对物理设备的地址进行标识,以完成物联网能力设备的物理层接入,以及通过如下一种或几种网络获取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的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物联网能力设备的信息对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管理及安全功能执行;
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CP/IP核心网、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其它专有介质的物联网络。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进行的运营管理操作至少包括鉴权和计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能力运营管理平台包括:
统一操作门户模块,面向设备提供者、能力提供者、能力业务开发者、终端用户和运营商管理员提供管理操作的WEB界面;
管理单元,对物联网业务、以及物联网与传统电信融合业务涉及的内容进行管理,对物联网业务、物联网与电信融合业务进行管理门户,对涉及物联网业务的定价、计费策略和优惠策略方案进行管理,以及对涉及物联网业务的订购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计费模块,对物联网业务使用和订购后对业务进行批价计费;
统计模块,对运营信息分析,生成运营报告或结算报表;
业务执行模块,对物联网能力集成接入平台所开发的物联网业务进行执行、以及对电信传统能力的调用。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能力开放管理平台对物联网能力业务开放进行的相应的管理操作至少包括鉴权、流量控制和服务等级协议SLA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能力开放管理平台至少包括能力开放模块、鉴权模块、流量控制模块、SLA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能力开放模块,提供统一能力开放接口,向第三方开放物联网能力业务;
所述鉴权模块,对能力开放使用过程中的接入进行鉴权和链路维护;
所述流量控制模块,对能力开放过程中的流量进行监控以及负载均衡;
所述SLA管理模块,在能力开放过程中进行服务策略的执行。
8.一种物联网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将物联网能力集成到互联网运营商的运营体系,并通过互联网运营渠道对外进行能力开放,该方法包括:
将物联网能力设备通过互联网接入物联网集成系统,所述物联网集成系统对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基于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物联网能力业务开发,加载所开发的物联网能力业务;
所述物联网集成系统对所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进行运营管理操作,同时将所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对外进行开放,对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放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物联网能力设备接入物联网集成系统,所述物联网集成系统对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的过程如下:
利用各种网络层级之间的网关交换,对物理设备的地址进行标识,以完成物联网能力设备的物理层接入,再通过如下一种或几种网络获取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的信息,根据所获取的物联网能力设备的信息对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鉴权、管理及安全功能执行;
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CP/IP核心网、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其它专有介质的物联网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集成系统基于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进行物联网能力业务开发,加载所开发的物联网能力业务的过程如下;
在运营商和所接入的物联网能力设备提供的原子能力基础上,进行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发,其中,所述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发至少包括如下一种或几种:
原子能力开发、业务编排、业务测试、业务部署和业务执行。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联网集成系统对所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进行的运营管理操作至少包括鉴权和计费。
12.如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集成系统对所开发和加载的物联网能力业务的开放进行的相应的管理操作至少包括鉴权、流量控制和服务等级协议SLA控制。
CN201210185789.3A 2012-06-07 2012-06-07 一种物联网能力集成方法与系统 Active CN103475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85789.3A CN103475680B (zh) 2012-06-07 2012-06-07 一种物联网能力集成方法与系统
US14/406,381 US9813398B2 (en) 2012-06-07 2012-12-26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net of things capability integration
PCT/CN2012/087550 WO2013181918A1 (zh) 2012-06-07 2012-12-26 一种物联网能力集成方法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85789.3A CN103475680B (zh) 2012-06-07 2012-06-07 一种物联网能力集成方法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5680A CN103475680A (zh) 2013-12-25
CN103475680B true CN103475680B (zh) 2018-12-11

Family

ID=49711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5789.3A Active CN103475680B (zh) 2012-06-07 2012-06-07 一种物联网能力集成方法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13398B2 (zh)
CN (1) CN103475680B (zh)
WO (1) WO20131819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50349A1 (en) * 2012-12-31 2014-07-02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cure network access
US9756131B2 (en) * 2013-10-01 2017-09-05 Verizon Deutschland Gmbh Label for use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US10484512B2 (en) 2015-08-31 2019-11-19 Ayla Networks, Inc. Management of multi-radio gateway device using virtual gateway device
US10404832B2 (en) * 2015-08-31 2019-09-03 Ayla Networks, Inc. Management of gateway device using virtual gateway device
US10219126B2 (en) 2015-11-14 2019-02-26 At&T Mobility Ii Llc Personalized management of connected devices
CN106815669B (zh) * 2015-11-30 2021-01-0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能力开放方法和平台
CN106302695A (zh) * 2016-08-10 2017-01-04 成都秦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物联网服务平台
CN106790588A (zh) * 2016-12-28 2017-05-31 珠海国芯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平台创建系统及其方法
US11395140B2 (en) * 2017-12-13 2022-07-19 Shenzhen University Belief propagation-based physical layer blind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ime-varying fading channels
US11412378B2 (en) * 2017-12-13 2022-08-09 Shenzhen University Smoothing technology-based blind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channel
WO2019213954A1 (en) * 2018-05-11 2019-1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apability exposure
US11095512B2 (en) 2019-04-17 2021-08-17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versatile nodes
WO2021090993A1 (ko) * 2019-11-06 2021-05-14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개방형 플랫폼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이를 위한 서비스모듈 개발장치 및 방법
CN113452732B (zh) * 2020-03-25 2023-08-01 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物联网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543223B (zh) * 2020-11-11 2024-05-10 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系统
US11816012B2 (en) 2021-10-13 2023-11-14 Raytheon Company Multi-domain systems integration and evaluation
CN117196214A (zh) * 2023-09-08 2023-12-08 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纺纱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管理平台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069A (zh) * 2010-01-27 2011-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应用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281584A (zh) * 2011-06-22 2011-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能力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378177A (zh) * 2011-11-28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能力和终端融合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61589A1 (de) * 1999-12-21 2001-07-05 Bosch Gmbh Robert Serviceelement in verteilten Systemen
US7552445B2 (en) * 2002-12-13 2009-06-23 Savvis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events from multiple brokers
US7289632B2 (en) * 2003-06-03 2007-10-30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security
JP4881538B2 (ja) * 2003-06-10 2012-02-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およびコンテンツ送信方法
JP4956892B2 (ja) * 2003-10-31 2012-06-20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
US7546641B2 (en) * 2004-02-13 2009-06-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ditional access to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conversion
EP1626579A1 (en) * 2004-08-11 2006-02-15 Thomson Licensing Device pairing
JP4724405B2 (ja) * 2004-10-28 2011-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電子機器、並びにそれら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600248B2 (ja) * 2005-11-07 2010-12-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US8761393B2 (en) * 2006-10-13 2014-06-24 Syphermedia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cure internet protocol media services
US9282001B2 (en) * 2007-03-05 2016-03-08 Grid Net, Inc. Policy based utility networking
KR101159255B1 (ko) * 2007-04-29 2012-06-25 차이나 모바일 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네트워크 통신 처리 장치, 시스템 및 통신 연결 어댑터 방법
CN101909257B (zh) * 2009-06-04 2013-08-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2m平台实现多种承载协议并发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CN101902681B (zh) * 2010-07-21 2015-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2m平台业务处理的方法和m2m平台
US20140289366A1 (en) * 2013-03-20 2014-09-25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provid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stance hosting
US9600571B2 (en) * 2013-07-11 2017-03-21 Neura, Inc. Interoperability mechanism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integration platform
CN103475707B (zh) * 2013-09-09 2016-08-10 清华大学 通用物联网支撑系统
US9338065B2 (en) * 2014-01-06 2016-05-10 Cisco Technology, Inc. Predictive learning machine-based approach to detect traffic outside of service level agreemen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069A (zh) * 2010-01-27 2011-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应用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281584A (zh) * 2011-06-22 2011-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能力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378177A (zh) * 2011-11-28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能力和终端融合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5680A (zh) 2013-12-25
WO2013181918A1 (zh) 2013-12-12
US20150143462A1 (en) 2015-05-21
US9813398B2 (en) 2017-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5680B (zh) 一种物联网能力集成方法与系统
Abir et al. Iot-enabled smart energy grid: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Cao et al. When Internet of Things meets blockchain: Challenges in distributed consensus
Kounelis et al. Fostering consumers' energy market through smart contracts
CN102365630B (zh) 使用用户偏好、自适应策略、网络中立和用户隐私的设备协助服务配置文件管理
CN109147111A (zh) 自助入住管理系统及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74672B (zh) 一种用于信息通信设备的移动运维管理及数据交互系统
CN111355780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监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7579998A (zh) 基于区块链、数字身份和智能合约的个人数据中心及数字身份认证方法
CN109889498A (zh) 基于区块链的计算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5723685A (zh) 连接会话的保留
CN110602252B (zh) 一种区块链增强的开放物联网接入架构
CN113114498A (zh) 一种可信区块链服务平台的架构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05635268B (zh) 可信服务管理云平台
CN109510713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流量共享激励方法
CN106411685A (zh) 一种基于演出现场的社交系统、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N107634989A (zh) 一种云钱包构建方法及服务器
CN109918384A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其设备、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Leina et al. Research of mobile security solution for fourth party logistics
CN102025725B (zh) 电信业务环境安全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WO2021063030A1 (zh) 一种区块链增强的开放物联网接入架构
CN107633390A (zh) 一种云钱包管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14723212A (zh) 一种基于虚拟电厂区块链的信息安全和数据互操作方法
Wu et al. Development of smart cities in Ta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oud computing security
Li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Agent in mobile pay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27

Address after: 210012 No. 68 Bauhinia Road, Yuhuatai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Ministry of justice, Zhongxing Road, South China road.

Applicant before: ZTE Corpor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07

Address after: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ZTE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ZT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Yuhuatai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12 Bauhinia Road No. 68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