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3709B - 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3709B
CN102833709B CN201210292510.1A CN201210292510A CN102833709B CN 102833709 B CN102833709 B CN 102833709B CN 201210292510 A CN201210292510 A CN 201210292510A CN 102833709 B CN102833709 B CN 1028337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ee
server
mobile terminal
packet
shor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25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3709A (zh
Inventor
林俊琦
刘新宇
彭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Inc filed Critical Xiaomi Inc
Priority to CN2012102925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33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33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3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和系统,属于通信领域。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短信内容,并将短信内容按照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进行打包得到第一数据包,将第一数据包通过互联网网络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收件人的标识查找得到上述短信内容的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并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上述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可以使得用户不需通过现有的运行商提供的短信服务即可完成短信内容的发送,节省用户的资费。

Description

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移动终端。在现有阶段,运营商为接入其网络的移动终端提供短信、通话、互联网访问等服务,并根据其制定的策略向用户收取相应的费用。
其中,短信服务可向用户提供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短信交互服务,所述短信可包括文本短消息和彩信等。
但是,在现有阶段运营商对于短信服务的收费采用按条计费的收费策略,用户需要承担较高的短信服务费,尤其是当频繁使用短信业务时,过多的费用对用户造成了很大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和系统,可以用户不再通过普通短信的网络发送短信,节省用户资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短信内容,并将所述短信内容按照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进行打包得到第一数据包;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通过互联网网络发送给所述服务器,以便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收件人的标识查找得到所述短信内容的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网络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移动终端以与自身约定的预设规则将短信内容打包得到的第一数据包;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收件人的标识查找得到所述短信内容的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短信内容;
打包模块,用于将所述短信内容按照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进行打包得到第一数据包;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通过互联网网络发送给所述服务器,以便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收件人的标识查找得到所述短信内容的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网络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移动终端以与自身约定的预设规则将短信内容打包得到的第一数据包;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收件人的标识查找得到所述短信内容的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短信发送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述的任一移动终端和任一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和系统,通过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短信内容,并将短信内容按照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进行打包得到第一数据包,将第一数据包通过互联网网络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收件人的标识查找得到上述短信内容的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并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上述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可以使得用户不需通过现有的运行商提供的短信服务即可完成短信内容的发送,节省用户的资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信发送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信发送的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信发送的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中的打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和移动终端、服务器、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可实施在移动终端和服务器中,且上述移动终端优选地为手机,但是不限于手机,也可以包括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上述短信包括但不限于短消息、彩信、文件。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信发送的方法,以移动终端作为执行主体,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用户输入的短信内容,并将短信内容按照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进行打包得到第一数据包;
S102、将第一数据包通过互联网网络发送给服务器,以便于服务器根据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收件人的标识查找得到短信内容的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并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在现有的移动终端中,在其向外界发送信息时,移动终端默认的方式为通过普通短信网络进行发送,在本发明中,在用户向外界发送短信时,可选的将短信的发送方式修改为通过互联网网络进行发送。
其中,在步骤S101之前,本方法还包括:
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与服务器的第一网络连接。
相应地,上述将第一数据包通过互联网网络发送给服务器,具体包括:
将第一数据包通过第一网络连接发送给服务器。
进一步地,在接收用户输入的短信内容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收件人的身份信息;
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收件人的身份信息的验证请求,以便于服务器根据收件人的身份信息验证收件人所对应的接收终端是否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
当收件人所对应的接收终端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时,获取服务器预先为收件人分配的标识。
其中,上述收件人的身份信息优选地为收件人的手机号码。
进一步地,上述将短信内容按照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进行打包得到第一数据包,具体包括:
对短信内容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短信内容;
将至少包括加密后的短信内容和收件人分配的标识的信息按照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进行打包得到第一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数据包中还可以包括发件人的标识,以及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中所定义的信息。并且,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可以为现有的规则,例如可通过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置标语言)协议中规定的规则进行第一数据包的打包,也可使用自定义的规则。
进一步地,上述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与服务器的第一网络连接之后,本方法还包括:
接收服务器通过第一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二数据包;
根据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解析第二数据包,得到第二数据包中的发件人的标识和加密的短信内容;
对加密的短信内容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短信内容,并以收件人发送的短信的形式显示输出。
例如,将解密后的短信内容置入现有的短信的收件箱,以普通短信的形式显示输出,用户并不会体会到与现有的短信接收和发送的差别。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短信发送的方法,以服务器为执行主体,包括如下步骤:
S201、接收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网络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其中,第一数据包为移动终端以与自身约定的预设规则将短信内容打包得到的第一数据包;
S202、根据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收件人的标识查找得到短信内容的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S203、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其中,在步骤S201之前,本方法还包括:
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与移动终端的第一网络连接。
进一步地,步骤S203具体可以包括:
通过第一网络连接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3之前,本方法还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收件人的身份标识的验证请求;
根据收件人的身份标识验证收件人所对应的接收终端是否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
当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时,向移动终端发送预先为收件人分配的标识。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以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短信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均为手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01、第一移动终端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第一网络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移动终端与服务器可通过多种支持互联网网络的协议建立第一网络连接。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XMPP(TheExtensibleMessagingandPresenceProtocol,可扩展通讯和表示协议)建立第一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第一网络连接。
具体地,第一网络连接可选的为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连接,并且在该第一连接中设定有用于发送短信的通道以及通道ID(Identity,身份标识号码)。
进一步地,在服务器中保存有服务器为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该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具体的可以为服务器为第一移动终端分配的虚拟地址,且每个虚拟地址都是唯一分配的,并且虚拟地址的格式为预先定义的,例如可以为如下形式:“12345678abc.com”。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具有可通过互联网和普通短信网络发送短信的功能,以第一移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当用户第一次开启通过互联网网络发送短信的功能时,本方法还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生成一个随机密码,通过普通短信网络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该随机密码的身份认证信息,服务器根据该身份认证信息为该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虚拟地址(可以为唯一的标识,本实施例中以虚拟地址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上述随机密码可为第一移动终端通过预设的密码算法生成,且在身份认证信息中至少包括有上述随机密码、用户的手机号码和第一移动终端的IMEI(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服务器在接收到上述身份认证信息后,保存第一移动终端生成的随机密码、用户的手机号码、第一移动终端的IMEI与服务器为第一移动终端分配的虚拟地址,并保存第一移动终端生成的随机密码、用户的手机号码、第一移动终端的IMEI与服务器为第一移动终端分配的虚拟地址的对应关系。
相应地,在第一移动终端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第一网络连接,本方法还可以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一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信息,以便于所述服务器对第一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当身份认证信息全部认证通过时,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第一网络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以短信的收件人所持有的第二移动终端已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为例。
S302、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收件人的电话号码;
S303、第一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收件人的身份信息的验证请求;
S304、服务器根据收件人的身份信息查找得到该收件人所持有的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本步骤具体的可以为:
服务器根据收件人的电话号码在预先保存的与该电话号码对应的虚拟地址(即第二移动终端的虚拟地址)。
S305、根据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判断第二移动终端是否与服务器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发件人与收件人同时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通信连接时,发件人和收件人才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短信的发送。
S306、服务器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通知消息;
其中,该通知消息用于向第一移动终端指示第二移动终端是否在线,也即第二移动终端是否与服务器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
进一步地,在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通知消息后,本方法还可以包括:
提示用户发送短信的类型;
其中,发送短信的类型包括网络短信和普通短信。
例如,可在短信的输入框中通过光标的颜色向用户提示当前可发送短信的类型;
或,可在短信的输入框中通过显示文字提示用户当前可发送短信的类型,并且为了避免显示的提示文字影响用户的输入,可调节提示文字的透明度或颜色,以使得不影响用户对于短信内容的输入。
近一步地,在用户的短信发送失败后,用户在选择重新发送短信时,也可通过上述方法提示用户发送短信的类型。
进一步地,在用户的短信发送失败后,还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将用户欲发送的短信内容转由运营商提供的普通的短信网络进行发送,避免用户因网络短信的发送失败造成的影响。
另外,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功能:
检测第一移动终端当前的互联网网络信号,当互联网网络信号比较强时,提示用户可发送网络短信或普通短信,当互联网网络信号比较弱时,直接将用户输入的短信以普通短信的形式发送。
S307、接收用户输入的短信内容,并按照预设规则打包得到第一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打包前,本方法还可以包括:
对用户输入的短信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短信。
其中,加密的方式可包括对称加密算法或非对称加密算法等,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SSL(SecureSocketsLayer,安全套接层)的方式对短信进行加密。
具体地,按照预设规则打包得到第一数据包,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为按照XML协议定义的规则将至少包含有加密后的短信内容、发件人的虚拟地址、收件人的虚拟地址的信息打包得到XML报文。
例如,以如下第一数据包对应的XML报文进行说明:
“<messageid="88145922531115311"
to="52206536abc.com"
from="51095919abc.com/mi-s5ZjQlbD"
chid="3">
<body>KUvfRzvH8qrB/gOVicWUqb1sm6RVqShI2Cs/j2eepxkbxSippnMObMFGlVx5o7Ea3cGFINlLNljSCHLK4OPPr96CmUFxLlAGSl8LSimg6oA=</body>”
其中,messageid="88145922531115311"表示该短信的ID为"88145922531115311";
“52206536abc.com”为收件人的虚拟地址;
“51095919abc.com/mi-s5ZjQlbD”为发件人的虚拟地址;
“3”为第一网络连接中用于发送短信的通道ID;
“KUvfRzvH8qrB/gOVicWUqb1sm6RVqShI2Cs/j2eepxkbxSippnMObMFGlVx5o7Ea3cGFINlLNljSCHLK4OPPr96CmUFxLlAGSl8LSimg6oA=”为加密后的短信。
S308、第一移动终端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
S309、服务器根据第一数据包中的发件人的虚拟地址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数据包中包括的短信被加密时,本步骤具体的包括:
服务器解析第一数据包,得到解密后的短信和收件人的虚拟地址;
将解密后的短信使用服务器与第二移动终端协商的密钥进行加密,得到新的加密后的短信,并将该新的加密后的短信替换掉原始的加密后的短信,得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包;
服务器根据收件人的虚拟地址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包。
S310、第二移动终端按照预设规则解析第一数据包,并输出第一数据包中的短信内容。
其中,当第一数据包中的短信被加密时,在输出第一数据包中的短信内容之前,本方法还包括:
对新的加密后的短信内容使用第二移动终端与服务器协商得到的密钥进行解密,得到明文的短信内容,并进行输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对于短信的输出具体的为通过现有发件人发送的短信形式进行显示输出,并保存在移动终端的收件箱中。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4,该移动终端4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短信内容;
打包模块402,用于将短信内容按照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进行打包得到第一数据包;
第一发送模块403,用于将第一数据包通过互联网网络发送给服务器,以便于服务器根据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收件人的标识查找得到短信内容的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并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上述移动终端4还包括:
建立模块404,用于在第一接收模块401接收用户输入的短信内容之前,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与服务器的第一网络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发送模块401,具体用于将第一数据包通过第一网络连接发送给服务器。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上述移动终端4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405,用于在第一接收模块401接收用户输入的短信内容之前,接收用户输入的收件人的身份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406,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收件人的身份信息的验证请求,以便于服务器根据收件人的身份信息验证收件人所对应的接收终端是否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
获取模块407,用于当收件人所对应的接收终端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时,获取服务器预先为收件人分配的标识。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打包模块402,具体包括:
加密单元4021,用于对短信内容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短信内容;
打包单元4022,用于将至少包括加密后的短信内容和收件人分配的标识的信息按照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进行打包得到第一数据包。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上述移动终端4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408,用于在建立模块404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与服务器的第一网络连接之后,接收服务器通过第一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二数据包;
解析模块409,用于根据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解析第二数据包,得到第二数据包中的发件人的标识和加密的短信内容;
输出模块410,用于对加密的短信内容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短信内容,并以收件人发送的短信的形式显示输出。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5,该服务器5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网络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为移动终端以与自身约定的预设规则将短信内容打包得到的第一数据包;
查找模块502,用于根据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收件人的标识查找得到短信内容的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第一发送模块503,用于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上述服务器5还包括:
建立模块504,用于在第一接收模块501接收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网络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之前,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与移动终端的第一网络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接收模块501,具体用于通过第一网络连接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上述服务器5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505,用于在第一接收模块501接收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网络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之前,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收件人的身份标识的验证请求;
验证模块506,用于根据收件人的身份标识验证收件人所对应的接收终端是否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
第二发送模块507,用于当验证模块506验证得到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时,向移动终端发送预先为收件人分配的标识。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短信发送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的任一移动终端4和上述的任一服务器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和系统,通过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短信内容,并将短信内容按照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进行打包得到第一数据包,将第一数据包通过互联网网络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收件人的标识查找得到上述短信内容的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并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上述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可以使得用户不需通过现有的运行商提供的短信服务即可完成短信内容的发送,节省用户的资费。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本端的身份认证信息,以便于所述服务器对本端的身份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当身份认证信息全部认证通过时,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与所述服务器的第一网络连接;其中,所述身份认证信息中至少包括有本端生成的随机密码、本端的号码和本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MEI;
接收用户输入的短信内容,并将所述短信内容按照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进行打包得到第一数据包;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给所述服务器,以便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收件人的标识查找得到所述短信内容的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短信内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收件人的身份信息;
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所述收件人的身份信息的验证请求,以便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收件人的身份信息验证所述收件人所对应的接收终端是否与所述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
当所述收件人所对应的接收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时,获取所述服务器预先为所述收件人分配的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短信内容按照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进行打包得到第一数据包,具体包括:
对所述短信内容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所述短信内容;
将至少包括所述加密后的所述短信内容和所述收件人分配的标识的信息按照与所述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进行打包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与所述服务器的第一网络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二数据包;
根据所述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解析所述第二数据包,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发件人的标识和加密的短信内容;
对所述加密的短信内容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短信内容,并以所述收件人发送的短信的形式显示输出。
5.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发送来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当身份认证信息全部认证通过时,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网络连接;其中,所述身份认证信息中至少包括有所述移动终端生成的随机密码、所述移动终端的号码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MEI;
接收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移动终端以与自身约定的预设规则将短信内容打包得到的第一数据包;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收件人的标识查找得到所述短信内容的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所述收件人的身份标识的验证请求;
根据所述收件人的身份标识验证所述收件人所对应的接收终端是否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
当所述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时,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预先为所述收件人分配的标识。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本端的身份认证信息,以便于所述服务器对本端的身份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当身份认证信息全部认证通过时,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与所述服务器的第一网络连接;其中,所述身份认证信息中至少包括有本端生成的随机密码、本端的号码和本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MEI;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短信内容;
打包模块,用于将所述短信内容按照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进行打包得到第一数据包;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给所述服务器,以便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收件人的标识查找得到所述短信内容的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用户输入的短信内容之前,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收件人的身份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所述收件人的身份信息的验证请求,以便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收件人的身份信息验证所述收件人所对应的接收终端是否与所述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
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收件人所对应的接收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时,获取所述服务器预先为所述收件人分配的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包模块,具体包括:
加密单元,用于对所述短信内容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所述短信内容;
打包单元,用于将至少包括所述加密后的所述短信内容和所述收件人分配的标识的信息按照与所述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进行打包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在建立模块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与所述服务器的第一网络连接之后,接收所述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二数据包;
解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与服务器约定的预设规则解析所述第二数据包,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发件人的标识和加密的短信内容;
输出模块,用于对所述加密的短信内容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短信内容,并以所述收件人发送的短信的形式显示输出。
11.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来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当身份认证信息全部认证通过时,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网络连接;其中,所述身份认证信息中至少包括有所述移动终端生成的随机密码、所述移动终端的号码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MEI;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移动终端以与自身约定的预设规则将短信内容打包得到的第一数据包;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收件人的标识查找得到所述短信内容的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之前,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所述收件人的身份标识的验证请求;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收件人的身份标识验证所述收件人所对应的接收终端是否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验证模块验证得到所述收件人对应的接收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网络建立有第二网络连接时,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预先为所述收件人分配的标识。
13.一种用于短信发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权利要求7-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移动终端和权利要求11-1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服务器。
CN201210292510.1A 2012-08-16 2012-08-16 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和系统 Active CN102833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2510.1A CN102833709B (zh) 2012-08-16 2012-08-16 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2510.1A CN102833709B (zh) 2012-08-16 2012-08-16 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3709A CN102833709A (zh) 2012-12-19
CN102833709B true CN102833709B (zh) 2016-05-11

Family

ID=47336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2510.1A Active CN102833709B (zh) 2012-08-16 2012-08-16 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337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2082A (zh) * 2015-06-30 2015-11-1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发送验证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38554A (zh) * 2015-12-10 2019-08-1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连接、传送、接收、交互的方法及系统,及飞行器
CN106230915B (zh) * 2016-07-26 2019-08-06 深圳酷泰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功能机智能通信的方法
CN108683999A (zh) * 2018-08-14 2018-10-19 常熟市顺网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多端短信发送系统及方法
CN112423249B (zh) * 2020-11-18 2022-02-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用户短信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604669B (zh) * 2022-12-15 2023-04-04 安徽创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短信发送排队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349A (zh) * 2006-02-09 2007-08-15 艾岩 一种将发给手机号码的短消息发送到互联网程序的方法
CN101184257A (zh) * 2007-12-07 2008-05-2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发送信息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和网络服务器
CN102202010A (zh) * 2011-05-09 2011-09-28 韩平亮 一种结合短信和网络的消息传递客户端及通信方法
CN102291699A (zh) * 2011-09-14 2011-12-2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ip信息与sms短消息结合的手机短信发送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PS217002A0 (en) * 2002-05-07 2002-06-06 Wireless Applications Pty Ltd Clarence tan
US8214649B2 (en) * 2004-06-30 2012-07-03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t least one user device and a network entity
CN101141680A (zh) * 2007-09-30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短消息加密发送和接收方法
CN101202957B (zh) * 2007-12-11 2011-02-02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短信收发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349A (zh) * 2006-02-09 2007-08-15 艾岩 一种将发给手机号码的短消息发送到互联网程序的方法
CN101184257A (zh) * 2007-12-07 2008-05-2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发送信息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和网络服务器
CN102202010A (zh) * 2011-05-09 2011-09-28 韩平亮 一种结合短信和网络的消息传递客户端及通信方法
CN102291699A (zh) * 2011-09-14 2011-12-2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ip信息与sms短消息结合的手机短信发送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3709A (zh)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3709B (zh) 一种短信的发送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和系统
CN1155278C (zh) 保密模块、保密系统和移动台
CN101720071B (zh) 基于安全sim卡的短消息两阶段加密传输和安全存储方法
CN103503366A (zh) 管理针对认证设备的数据
CN106712932A (zh) 密钥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559217A (zh) 一种动态加密方法、终端、服务器
CN107516196A (zh) 一种移动支付系统及其移动支付方法
CN106576043A (zh) 病毒式可分配可信消息传送
CN104917807A (zh)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590396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3742709B (zh) 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011987A (zh) 一种手机程序与智能硬件进行绑定的系统及方法
CN105763325A (zh) 加密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7332833A (zh) 校验方法及装置
CN101841785A (zh) 通过手机短信加密传送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4869142A (zh) 一种基于社交平台的链接分享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7480980A (zh) 一种虚拟资源分配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3595619A (zh) 添加好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679066A (zh) 一种通过cdr传递路况信息的装置和系统
CN104683355A (zh) 一种防抵赖的动态口令生成方法及动态口令验证系统
CN108055271B (zh) 电子邮件的加密和解密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414269A (zh) 应用安装包的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0751467A (zh) 一种数字货币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5743859A (zh) 一种轻应用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66244A (zh) 非接触式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85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Qinghe Street No. 68 Huarun colorful city shopping center two floor 13

Applicant after: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02, No. 50, block B, building No. 12, winding stone world building, Wangjing West Road,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