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2408A - 多功能通讯装置和多功能通讯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通讯装置和多功能通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2408A
CN102752408A CN2012102695078A CN201210269507A CN102752408A CN 102752408 A CN102752408 A CN 102752408A CN 2012102695078 A CN2012102695078 A CN 2012102695078A CN 201210269507 A CN201210269507 A CN 201210269507A CN 102752408 A CN102752408 A CN 102752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odes
content
user
communc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695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瞿盛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Dongguan Yulong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Dongguan Yulong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Dongguan Yulong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6950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524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52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24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通讯装置,包括:通讯内容接收模块,接收用户的通讯内容;通讯方式选择模块,根据预定方式,选择用于传输所述用户的通讯内容的通讯方式;通讯内容发送模块,将所述通讯内容按所述通讯方式发送至接收方。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通讯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种通讯功能的无缝智能通讯,实现多方多种通讯方式同时通讯,简化用户操作,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多功能通讯装置和多功能通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功能通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通讯装置和一种多功能通讯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手机进入3G时代后,手机已经不再仅仅是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工具,手机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移动终端产品,它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移动互联体验。现在手机用户可以用手机通过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来进行即时交流,也可以用手机来发电子邮件等非及时的通讯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交换。
虽然现在手机在3G的技术支持下可以实现多种通讯方式,可以使用手机来聊QQ;可以使用手机来聊MSN;可以使用手机来发电子邮件;可以使用手机来发短信;也可以使用手机来打电话。但是要实现上述的通讯方式,用户都需要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甚至要求用户去下载并安装应用程序。如:当用户要打电话时,用户要先启动拨号程序;当用户要聊QQ时,用户要先下载安装QQ程序(在没有安装手机QQ程序时),然后启动QQ程序进入QQ聊天,等等。更谈不上将语音通讯与文本通讯即时无缝连接,例如A用户使用通话功能,B用户使用QQ聊天功能,那么他们之间是不能进行通讯的。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种通讯功能的无缝智能通讯,实现多方多种通讯方式同时通讯,简化用户操作,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种通讯功能的无缝智能通讯,实现多方多种通讯方式同时通讯,简化用户操作,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能通讯装置,包括:通讯内容接收模块,接收用户的通讯内容;通讯方式选择模块,根据预定方式,选择用于传输所述用户的通讯内容的通讯方式;通讯内容发送模块,将所述通讯内容按所述通讯方式发送至接收方。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通过所述通讯方式选择模块能够实现对于通讯方式的智能选择,免去了用户一一去选择的麻烦,尤其是在所述接收方可以被联系上的通讯方式不确定时,用户不再需要手动一一去试验,而是可以通过所述通讯方式选择模块根据所述预定方式(比如按照某种顺序直接遍历所述接收方的所有通讯方式直到某一种通讯方式联系到所述接收方)来代替所述用户直接完成。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定方式也可以为所述用户直接对于所述接收方的通讯方式进行选择的方式。接收方可以是多个,本方案可以实现为不同接收方选择相应的通讯方式,并分别将通讯内容以多个通讯方式发送到不同接收方。
目前在进行语音通话时,只有拨号拨通后,用户才能进行语音录入,而未拨通则无法录入语音。针对该问题,本方案的语音录入过程,可以在用户未拨通电话时,仍然录制用户的语音,并可以采用电话留言的方式,或转换为文本格式,以邮件或短信形式进行发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通讯录管理模块,创建通讯录,记录所述接收方的多个联系方式,以及所述多个通讯方式的优先级,所述通讯方式选择模块根据所述通讯录,按照优先级的高低选择所述通讯方式。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引入所述通讯录管理模块记录所述接收方的多个联系方式,以及所述多个通讯方式的优先级,这样就为所述通讯方式选择模块提供了组织良好,结构清晰的通讯方式选择策略,使得所述通讯方式选择模块能够智能高效地完成通讯方式选择的任务。其中,所述通讯方式的优先级可以通过所述用户输入构建完成,也可以通过事先设定默认值的方式构建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通讯方式选择模块根据所述接收方当前使用的通讯工具,选择所述通讯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所述用户无法确定通过哪种通讯方式可以使所述通讯内容有效地到达所述接收方,此时,可以通过所述通讯方式选择模块检测已知的所述接收方的所有通讯方式,确认其中可以联系上所述接收方的通讯方式,并按照预设的标准(可以是用户输入的,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默认值),比如能够使所述通讯内容最先到达的,最先被确认的,等等,确定用于传输所述通讯内容的通讯方式。这样就省去了所述用户一一尝试所述接收方的每一种通讯方式的麻烦,提高了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的智能化程度,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通讯内容格式转换模块,在所述通讯内容被发送前,根据所述通讯方式,对所述通讯内容进行格式转换。
在本技术方案中,自动根据所述接收方的通讯方式转换所述通讯内容的格式,这样就可以完成不同通讯方式之间的无缝智能通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为终端和/或服务器;所述通讯方式包括即时通讯方式和/或非即时通讯方式。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可以在终端上单独实现,但此时将对所述终端的配置要求较高。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也可以单独在服务器上实现,此时,所述用户只需通过相应的方式访问所述服务器即可。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也可以利用终端和服务器(尤其是云服务器)组合而成的系统来实现。此时,所述用户可以在所述终端上创建通讯录,对其中每个接收方的所有通讯方式设置优先级,并将此通讯录上传至所述服务器。当所述用户需要通讯时,可以在所述终端上启动一个多功能通讯程序选择所述接收方(可以同时选择通讯方式,也可以不选择),然后将该选择上传到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据此完成包括确定通讯方式(如果用户没有选择的话)、转换所述通讯内容的格式、启动所述通讯方式对应的应用程序、发送所述通讯内容等之后的通讯过程。
在通过服务器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时,其可以是提供通信服务的运营商服务器,例如,提供通话服务的运营商服务器在接收到语音数据后,如果接收方无电话号码或电话无法接通,则将其转为文本格式并启动相应的IM应用程序,发送给IM服务器,由IM服务器转发给安装有IM工具的接收方案终端。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也可以通过运营商服务器以外的服务器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服务器基于接收方的通讯方式,将来自一个运营商服务器的用户数据,通过另一运营商服务器发送给接收方。
通过终端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时,主要通过自身具有数据采集模块来采用用户的通信内容,具体可以是话筒、触摸屏、摄像头和机械键盘等等,终端获得用户通讯内容,按接收方通信方式,发送至对应的服务器,由服务器再发送给接收方即可。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用户还会遇到所述接收方的所有即时通讯方式都无法将所述通讯内容送达的情况,此时,一般通过非即时通讯的方式仍然可以保证所述通讯内容到达所述接收方。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通过兼容所述即时通讯方式与非即时通讯方式,提高了其自身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多功能通讯方法,包括:步骤202,接收用户的通讯内容;步骤204,根据预定方式,选择用于传输所述用户的通讯内容的通讯方式;步骤206,将所述通讯内容按所述通讯方式发送至接收方。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完成所述步骤204能够实现对于通讯方式的智能选择,免去了用户一一去选择的麻烦,尤其是在所述接收方可以被联系上的通讯方式不确定时,用户不再需要手动一一去试验,而是可以通过所述步骤204根据所述预定方式(比如按照某种顺序直接遍历所述接收方的所有通讯方式直到某一种通讯方式联系到所述接收方)来代替所述用户直接完成。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定方式也可以为所述用户直接对于所述接收方的通讯方式进行选择的方式。接收方可以是多个,本方案可以实现为不同接收方选择相应的通讯方式,并分别将通讯内容以多个通讯方式发送到不同接收方。
目前在进行语音通话时,只有拨号拨通后,用户才能进行语音录入,而未拨通则无法录入语音。针对该问题,本方案的语音录入过程,可以在用户未拨通电话时,仍然录制用户的语音,并可以采用电话留言的方式,或转换为文本格式,以邮件或短信形式进行发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204之前,还包括:创建通讯录,记录所述接收方的多个联系方式,以及所述多个通讯方式的优先级;所述步骤204包括:根据所述通讯录,按照优先级的高低选择所述通讯方式。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记录所述接收方的多个联系方式,以及所述多个通讯方式的优先级,实际上就形成了组织良好,结构清晰的通讯方式选择策略。这样,所述步骤204通过此策略就能够智能高效地完成通讯方式选择的任务。其中,所述通讯方式的优先级可以通过所述用户输入构建完成,也可以通过事先设定默认值的方式构建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204包括:根据接收方当前使用的通讯工具,选择所述通讯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所述用户无法确定通过哪种通讯方式可以使所述通讯内容有效地到达所述接收方,此时,可以通过检测已知的所述接收方的所有通讯方式,确认其中可以联系上所述接收方的通讯方式,并按照预设的标准(可以是用户输入的,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默认值),比如能够使所述通讯内容最先到达的,最先被确认的,等等,确定用于传输所述通讯内容的通讯方式。这样就省去了所述用户一一尝试所述接收方的每一种通讯方式的麻烦,提高了所述多功能通讯方法的适应性,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206之前,还包括:在所述通讯内容被发送前,根据所述通讯方式,对所述通讯内容进行格式转换。
在本技术方案中,自动根据所述接收方的通讯方式转换所述通讯内容的格式,这样就可以完成不同通讯方式之间的无缝智能通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通过终端和/或服务器,执行所述步骤202、所述步骤204和所述步骤206;所述通讯方式包括即时通讯方式和/或非即时通讯方式。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功能通讯方法可以通过终端上单独执行来实现,但此时将对所述终端的配置要求较高。所述多功能通讯方法也可以单独通过服务器执行来实现,此时,所述用户只需通过相应的方式访问所述服务器即可。所述多功能通讯方法也可以通过利用终端和服务器(尤其是云服务器)组合而成的系统执行来实现。此时,所述用户可以在所述终端上创建通讯录,对其中每个接收方的所有通讯方式设置优先级,并将此通讯录上传至所述服务器。当所述用户需要通讯时,可以在所述终端上启动一个多功能通讯程序选择所述接收方(可以同时选择通讯方式,也可以不选择),然后将该选择上传到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据此完成包括确定通讯方式(如果用户没有选择的话)、转换所述通讯内容的格式,发送所述通讯内容等之后的通讯过程。
在通过服务器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时,其可以是提供通信服务的运营商服务器,例如,提供通话服务的运营商服务器在接收到语音数据后,如果接收方无电话号码或电话无法接通,则将其转为文本格式,发送给IM服务器,由IM服务器转发给安装有IM工具的接收方案终端。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也可以通过运营商服务器以外的服务器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服务器基于接收方的通讯方式,将来自一个运营商服务器的用户数据,通过另一运营商服务器发送给接收方。
通过终端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时,主要通过自身具有数据采集模块来采用用户的通信内容,具体可以是话筒、触摸屏、摄像头和机械键盘等等,终端获得用户通讯内容,按接收方通信方式,发送至对应的服务器,由服务器再发送给接收方即可。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用户还会遇到所述接收方的所有即时通讯方式都无法将所述通讯内容送达的情况,此时,一般通过非即时通讯的方式仍然可以保证所述通讯内容到达所述接收方。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通过兼容所述即时通讯方式与非即时通讯方式,提高了其自身的可靠性。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种通讯功能的无缝智能通讯,实现多方多种通讯方式同时通讯,简化用户操作,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功能通讯装置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功能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功能通讯装置的运行流程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功能通讯装置的具体架构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功能通讯装置的界面截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多功能通讯装置的界面截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功能通讯装置的框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功能通讯装置100,包括:通讯内容接收模块102,接收用户的通讯内容;通讯方式选择模块104,根据预定方式,选择用于传输所述用户的通讯内容的通讯方式;通讯内容发送模块106,将所述通讯内容按所述通讯方式发送至接收方。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100通过所述通讯方式选择模块104能够实现对于通讯方式的智能选择,免去了用户一一去选择的麻烦,尤其是在所述接收方可以被联系上的通讯方式不确定时,用户不再需要手动一一去试验,而是可以通过所述通讯方式选择模块104根据所述预定方式(比如按照某种顺序直接遍历所述接收方的所有通讯方式直到某一种通讯方式联系到所述接收方)来代替所述用户直接完成。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定方式也可以为所述用户直接对于所述接收方的通讯方式进行选择的方式。接收方可以是多个,本方案可以实现为不同接收方选择相应的通讯方式,并分别将通讯内容以多个通讯方式发送到不同接收方。
目前在进行语音通话时,只有拨号拨通后,用户才能进行语音录入,而未拨通则无法录入语音。针对该问题,本方案的语音录入过程,可以在用户未拨通电话时,仍然录制用户的语音,并可以采用电话留言的方式,或转换为文本格式,以邮件或短信形式进行发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通讯录管理模块108,创建通讯录,记录所述接收方的多个联系方式,以及所述多个通讯方式的优先级,所述通讯方式选择模块104根据所述通讯录,按照优先级的高低选择所述通讯方式。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引入所述通讯录管理模块108记录所述接收方的多个联系方式,以及所述多个通讯方式的优先级,这样就为所述通讯方式选择模块104提供了组织良好,结构清晰的通讯方式选择策略,使得所述通讯方式选择模块104能够智能高效地完成通讯方式选择的任务。其中,所述通讯方式的优先级可以通过所述用户输入构建完成,也可以通过事先设定默认值的方式构建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通讯方式选择模块104根据所述接收方当前使用的通讯工具,选择所述通讯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所述用户无法确定通过哪种通讯方式可以使所述通讯内容有效地到达所述接收方,此时,可以通过所述通讯方式选择模块104检测已知的所述接收方的所有通讯方式,确认其中可以联系上所述接收方的通讯方式,并按照预设的标准(可以是用户输入的,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默认值),比如能够使所述通讯内容最先到达的,最先被确认的,等等,确定用于传输所述通讯内容的通讯方式。这样就省去了所述用户一一尝试所述接收方的每一种通讯方式的麻烦,提高了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100的智能化程度,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通讯内容格式转换模块110,在所述通讯内容被发送前,根据所述通讯方式,对所述通讯内容进行格式转换。
在本技术方案中,自动根据所述接收方的通讯方式转换所述通讯内容的格式,这样就可以完成不同通讯方式之间的无缝智能通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100为终端和/或服务器;所述通讯方式包括即时通讯方式和/或非即时通讯方式。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100可以在终端上单独实现,但此时将对所述终端的配置要求较高。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100也可以单独在服务器上实现,此时,所述用户只需通过相应的方式访问所述服务器即可。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100也可以利用终端和服务器(尤其是云服务器)组合而成的系统来实现。此时,所述用户可以在所述终端上创建通讯录,对其中每个接收方的所有通讯方式设置优先级,并将此通讯录上传至所述服务器。当所述用户需要通讯时,可以在所述终端上启动一个多功能通讯程序选择所述接收方(可以同时选择通讯方式,也可以不选择),然后将该选择上传到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据此完成包括确定通讯方式(如果用户没有选择的话)、转换所述通讯内容的格式、启动所述通讯方式对应的应用程序、发送所述通讯内容等之后的通讯过程。
在通过服务器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时,其可以是提供通信服务的运营商服务器,例如,提供通话服务的运营商服务器在接收到语音数据后,如果接收方无电话号码或电话无法接通,则将其转为文本格式并启动相应的IM应用程序,发送给IM服务器,由IM服务器转发给安装有IM工具的接收方案终端。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也可以通过运营商服务器以外的服务器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服务器基于接收方的通讯方式,将来自一个运营商服务器的用户数据,通过另一运营商服务器发送给接收方。
通过终端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时,主要通过自身具有数据采集模块来采用用户的通信内容,具体可以是话筒、触摸屏、摄像头和机械键盘等等,终端获得用户通讯内容,按接收方通信方式,发送至对应的服务器,由服务器再发送给接收方即可。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用户还会遇到所述接收方的所有即时通讯方式都无法将所述通讯内容送达的情况,此时,一般通过非即时通讯的方式仍然可以保证所述通讯内容到达所述接收方。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100通过兼容所述即时通讯方式与非即时通讯方式,提高了其自身的可靠性。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功能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功能通讯方法,包括:步骤202,接收用户的通讯内容;步骤204,根据预定方式,选择用于传输所述用户的通讯内容的通讯方式;步骤206,将所述通讯内容按所述通讯方式发送至接收方。
目前在进行语音通话时,只有拨号拨通后,用户才能进行语音录入,而未拨通则无法录入语音。针对该问题,本方案的语音录入过程,可以在用户未拨通电话时,仍然录制用户的语音,并可以采用电话留言的方式,或转换为文本格式,以邮件或短信形式进行发送。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完成所述步骤204能够实现对于通讯方式的智能选择,免去了用户一一去选择的麻烦,尤其是在所述接收方可以被联系上的通讯方式不确定时,用户不再需要手动一一去试验,而是可以通过所述步骤204根据所述预定方式(比如按照某种顺序直接遍历所述接收方的所有通讯方式直到某一种通讯方式联系到所述接收方)来代替所述用户直接完成。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定方式也可以为所述用户直接对于所述接收方的通讯方式进行选择的方式。接收方可以是多个,本方案可以实现为不同接收方选择相应的通讯方式,并分别将通讯内容以多个通讯方式发送到不同接收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204之前,还包括:创建通讯录,记录所述接收方的多个联系方式,以及所述多个通讯方式的优先级;所述步骤204包括:根据所述通讯录,按照优先级的高低选择所述通讯方式。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记录所述接收方的多个联系方式,以及所述多个通讯方式的优先级,实际上就形成了组织良好,结构清晰的通讯方式选择策略。这样,所述步骤204通过此策略就能够智能高效地完成通讯方式选择的任务。其中,所述通讯方式的优先级可以通过所述用户输入构建完成,也可以通过事先设定默认值的方式构建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204包括:根据接收方当前使用的通讯工具,选择所述通讯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所述用户无法确定通过哪种通讯方式可以使所述通讯内容有效地到达所述接收方,此时,可以通过检测已知的所述接收方的所有通讯方式,确认其中可以联系上所述接收方的通讯方式,并按照预设的标准(可以是用户输入的,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默认值),比如能够使所述通讯内容最先到达的,最先被确认的,等等,确定用于传输所述通讯内容的通讯方式。这样就省去了所述用户一一尝试所述接收方的每一种通讯方式的麻烦,提高了所述多功能通讯方法的适应性,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204包括:在所述步骤206之前,还包括:在所述通讯内容被发送前,根据所述通讯方式,对所述通讯内容进行格式转换。
在本技术方案中,自动根据所述接收方的通讯方式转换所述通讯内容的格式,这样就可以完成不同通讯方式之间的无缝智能通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通过终端和/或服务器,执行所述步骤202、所述步骤204和所述步骤206;所述通讯方式包括即时通讯方式和/或非即时通讯方式。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功能通讯方法可以通过终端上单独执行来实现,但此时将对所述终端的配置要求较高。所述多功能通讯方法也可以单独通过服务器执行来实现,此时,所述用户只需通过相应的方式访问所述服务器即可。所述多功能通讯方法也可以通过利用终端和服务器(尤其是云服务器)组合而成的系统执行来实现。此时,所述用户可以在所述终端上创建通讯录,对其中每个接收方的所有通讯方式设置优先级,并将此通讯录上传至所述服务器。当所述用户需要通讯时,可以在所述终端上启动一个多功能通讯程序(如图5所示)选择所述接收方(可以同时选择通讯方式,也可以不选择),然后将该选择上传到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据此完成包括确定通讯方式(如果用户没有选择的话)、转换所述通讯内容的格式、启动所述通讯方式对应的应用程序、发送所述通讯内容等之后的通讯过程。
在通过服务器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时,其可以是提供通信服务的运营商服务器,例如,提供通话服务的运营商服务器在接收到语音数据后,如果接收方无电话号码或电话无法接通,则将其转为文本格式并启动相应的IM应用程序,发送给IM服务器,由IM服务器转发给安装有IM工具的接收方案终端。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也可以通过运营商服务器以外的服务器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服务器基于接收方的通讯方式,将来自一个运营商服务器的用户数据,通过另一运营商服务器发送给接收方。
通过终端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时,主要通过自身具有数据采集模块来采用用户的通信内容,具体可以是话筒、触摸屏、摄像头和机械键盘等等,终端获得用户通讯内容,按接收方通信方式,发送至对应的服务器,由服务器再发送给接收方即可。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用户还会遇到所述接收方的所有即时通讯方式都无法将所述通讯内容送达的情况,此时,一般通过非即时通讯的方式仍然可以保证所述通讯内容到达所述接收方。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通过兼容所述即时通讯方式与非即时通讯方式,提高了其自身的可靠性。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功能通讯装置的运行流程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功能通讯装置的运行流程如下:
假设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由终端和云服务器组成的系统实现(其具体架构如图4所示),但是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也可以单独通过终端或服务器,或由终端和服务器组成的其他系统来实现。本假设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步骤302,如图4所示,在云服务器402中建立用户通讯录,将主叫用户A的通讯录中记录的通讯信息,如QQ账号、E-mail地址、电话号码等通讯信息输入通讯录。其中,所述主叫用户A与所述云服务器402之间的通讯链路404可以通过3G网络进行。
步骤304,如图4所示,所述主叫用户A在其终端上启动多功能通讯程序。此时多功能通讯程序弹出通讯录,该用户A就可以选择与谁通讯以及以何种方式通讯。假设所述用户A选择了与用户B进行QQ通讯;与用户C进行E-mail通讯;与用户D进行短信通讯;与用户E进行语音通讯(之后的步骤都是以此假设为前提条件)。
步骤306,所述主叫用户A选择了通讯好友和通讯方式后就可以选择开始,此时所述远端云服务器402就会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
步骤308,所述云服务器402记录下所述用户A与所述语音用户E的通讯内容,并通过语音与文本转换程序将通讯的语音内容转换为文本内容。
步骤310,所述云服务器402根据所选择的通讯方式将转换后的文本内容通过所述通讯方式对应的应用程序以指定的格式发送给指定用户。如图4所示,所述QQ用户B将通过QQ接收到所述用户A与所述语音用户E之间的通讯内容;所述E-mail用户C将通过E-mail接收到所述用户A与所述语音用户E之间的通讯内容;所述短信用户D将通过短信接收到所述用户A与所述语音用户E之间的通讯内容。其中,所述用户B与所述云服务器402之间的通讯链路406可以通过以太网网络进行;所述用户C与所述云服务器402之间的通讯链路408可以通过以太网网络进行;所述用户D与所述云服务器402之间的通讯链路410可以通过3G网络进行;所述用户E与所述云服务器402之间的通讯链路412可以通过3G网络进行。
步骤312,所述用户B、C、D、E中的一个或几个回复所述用户A的信息。
步骤314,所述云服务器402接收所述回复的内容,并以指定的方式显示。
步骤316,所述云服务器402发送提示信息告诉所述用户A有回复讯息,这样用户A就可以看到回复的内容。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功能通讯装置的界面截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实现的一种多功能通讯装置为终端,该终端允许用户以不同形式录入通讯内容,并可以为接收方选择通讯方式,将通讯内容以选定的通讯方式发送至接收方;当然,所述接收方的通讯方式也可以由终端或者服务器遍历所述接收方的所有通讯方式直到某一种通讯方式联系到所述接收方为止,或者,由所述接收方上传其通讯方式的在线状态至所述服务器,由服务器根据在线状态选择通讯方式。具体如图5所示:
终端的界面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通信内容录入部分502,一部分是接收方选择部分504。
在通信内容录入部分502,供用户选择录入通讯内容的方式,如果选择语音方式的话,则启用话筒录入用户的语音数据,如果选择文本方式,则在屏幕上调出虚拟键盘,如果需要插入图片,则可以插入本地图片或者启用摄像头进行拍摄。该三种方式可以结合使用。
在接收方选择部分504,用户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如图5中所示,用户共选择了“张三、李四、王五”三个联系人。对于每个联系人,终端可以基于该用户在通讯录中的内容,提供多种联系方式供用户选择,例如在图5中,用户选择通过短信方式将通讯内容发送至张三。在选用某些通讯方式时,需要对通讯内容进行格式转换,这可以由终端自身完成或通过特定的服务器来完成。
在对所述接收方选择了通信方式之后,由所述终端或特定的服务器启动对应的应用程序,所述通讯内容在进行格式转换之后,通过所述对应的应用程序发送给所述接收方。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也可以不选择通讯方式,即在所述接收方选择部分504中,用户共选择了“张三、李四、王五”三个联系人,但用户不选择“张三、李四、王五”所对应的通讯方式,如图6所示,而由服务器遍历“张三、李四、王五”的所有通讯方式的在线状态或者由“张三、李四、王五”三个联系人上传其通讯方式的在线状态至所述服务器,由终端或服务器根据在线状态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如服务器获取到张三的QQ在线的信息后,由所述终端或服务器启动相应的QQ应用程序,将所述通信内容录入部分502中录入的语音和/输入的文本内容和/或插入的图片经过相应的格式转换后导入QQ应用程序中,并通过所述QQ应用程序发送至联系人张三。
最终,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保证了用户可以按自己需求,同时选择不同的通讯方式,将通讯内容发送至不同的联系人。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种通讯功能的无缝智能通讯,实现多方多种通讯方式同时通讯,简化用户操作,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讯内容接收模块,接收用户的通讯内容;
通讯方式选择模块,根据预定方式,选择用于传输所述用户的通讯内容的通讯方式;
通讯内容发送模块,将所述通讯内容按所述通讯方式发送至接收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讯录管理模块,创建通讯录,记录所述接收方的多个联系方式,以及所述多个通讯方式的优先级,所述通讯方式选择模块根据所述通讯录,按照优先级的高低选择所述通讯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方式选择模块根据所述接收方当前使用的通讯工具,选择所述通讯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讯内容格式转换模块,在所述通讯内容被发送前,根据所述通讯方式,对所述通讯内容进行格式转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通讯装置为终端和/或服务器;所述通讯方式包括即时通讯方式和/或非即时通讯方式。
6.一种多功能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202,接收用户的通讯内容;
步骤204,根据预定方式,选择用于传输所述用户的通讯内容的通讯方式;
步骤206,将所述通讯内容按所述通讯方式发送至接收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04之前,还包括:
创建通讯录,记录所述接收方的多个联系方式,以及所述多个通讯方式的优先级;
所述步骤204包括:
根据所述通讯录,按照优先级的高低选择所述通讯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4包括:
根据接收方当前使用的通讯工具,选择所述通讯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06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通讯内容被发送前,根据所述通讯方式,对所述通讯内容进行格式转换。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终端和/或服务器,执行所述步骤202、所述步骤204和所述步骤206;所述通讯方式包括即时通讯方式和/或非即时通讯方式。
CN2012102695078A 2012-07-30 2012-07-30 多功能通讯装置和多功能通讯方法 Pending CN1027524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95078A CN102752408A (zh) 2012-07-30 2012-07-30 多功能通讯装置和多功能通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95078A CN102752408A (zh) 2012-07-30 2012-07-30 多功能通讯装置和多功能通讯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2408A true CN102752408A (zh) 2012-10-24

Family

ID=47032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695078A Pending CN102752408A (zh) 2012-07-30 2012-07-30 多功能通讯装置和多功能通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5240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8660A (zh) * 2013-07-15 2013-12-04 上海酷宇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传输名片信息的移动终端及其传输方法
CN104079591A (zh) * 2013-03-25 2014-10-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通讯录的方法及装置、基于通讯录的通讯方法及其装置
CN104283770A (zh) * 2014-08-27 2015-01-14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发送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54617A (zh) * 2016-09-29 2016-12-2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4196A (zh) * 2007-02-09 2007-08-08 董崇军 一种动态号码系统
CN101662378A (zh) * 2009-09-07 2010-03-03 孙刚 跨平台融合通讯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2325212A (zh) * 2011-05-25 2012-01-1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4196A (zh) * 2007-02-09 2007-08-08 董崇军 一种动态号码系统
CN101662378A (zh) * 2009-09-07 2010-03-03 孙刚 跨平台融合通讯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2325212A (zh) * 2011-05-25 2012-01-1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和终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9591A (zh) * 2013-03-25 2014-10-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通讯录的方法及装置、基于通讯录的通讯方法及其装置
CN103428660A (zh) * 2013-07-15 2013-12-04 上海酷宇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传输名片信息的移动终端及其传输方法
CN104283770A (zh) * 2014-08-27 2015-01-14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发送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54617A (zh) * 2016-09-29 2016-12-2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6721B2 (en) Real-time mess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792874B2 (en) Systems, methods, circuits and associated software for augmenting contact details stored o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data relating to the contact contained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US8849927B2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real-time voice messaging on a server node
CN101098503B (zh) 一种消息昵称个性化显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988696B (zh) 用移动通信终端传送和接收消息的方法
US882577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erver for real-time communication of time-based media
US20130301482A1 (en)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for conducting conversations including multiple media types in either a real-time mode or a time-shifted mode
CN102281213A (zh) 一种支持语音和视频消息的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2006560A (zh) 一种彩信群发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46499A (zh) 可视化语音信箱系统及应用于可视化语音信箱系统的方法
CN102984334A (zh) 一种通信留言系统及留言方法
US20230130946A1 (en) Real-time mess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368818A (zh) 一种即时消息发送的方法
CN101291486A (zh) 自动通知多个通信节点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06046439A1 (ja) 電子メール配信システム及び電子メール配信方法
CN102752408A (zh) 多功能通讯装置和多功能通讯方法
CN102638624A (zh) 一种实现自动转发来电信息的移动终端及其转发方法
CN102325215A (zh) 信息传送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3634766A (zh) 一种来电转接方法、装置、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1483695A (zh) 实现短信转移的终端及方法
CN102868771A (zh) 基于融合地址簿同步联系人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690148A (zh) 移动网络架构中无法复机报文的处理
US8078202B1 (en) Wireless handset configured to forward multiple messages
CN103002395A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通讯服务提供方法及系统
CN102045446A (zh) 联系人管理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