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2088A - 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2088A
CN102572088A CN201010623030XA CN201010623030A CN102572088A CN 102572088 A CN102572088 A CN 102572088A CN 201010623030X A CN201010623030X A CN 201010623030XA CN 201010623030 A CN201010623030 A CN 201010623030A CN 102572088 A CN102572088 A CN 102572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intensity
ring
ring intensity
deg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230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2088B (zh
Inventor
李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Guangzhou Mobile R&D Cent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Guangzhou Mobile R&D Cent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Guangzhou Mobile R&D Cent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Guangzhou Mobile R&D Center
Priority to CN 20101062303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720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72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2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2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2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装置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检测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以及便携式终端的抖动程度值;根据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和抖动程度值的综合影响来调整振铃强度,其中,振铃强度表示振动强度和/或铃声音量。本发明能够精确的判断便携式终端所处的环境,能够提高提醒或报警的效率,并且可避免不必要的提醒或报警对用户的干扰。

Description

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终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自动调整用于进行提醒或报警的振铃的强度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便携式终端(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音频/视频播放器等)都具有利用振铃来进行提醒或报警的功能。例如,手机用户可以自己直接设置手机的来电铃音音量或振动强度或者设置不同的振铃情景模式,以便用户不会漏接电话或打扰他人。
现在大部分便携式终端需要用户自己来设定振铃的强度,每当周围环境改变时,用户需要及时调节振铃的强度或情景模式,以便适应不同的环境。例如,当从喧嚣的室外环境进入安静的图书馆、会场时,通常需要用户将振铃设置为静音仅使用振动。由于用户需要自己来设置振铃的强度,当用户忘记进行设置时,会造成很大的不便。
为了克服该问题,第200910084405.7号中国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进行手机信息提示的方法及手机,该方法包括:步骤一,通话模块接收到外界信息,通知情景管理模块;步骤二,所述情景管理模块获得当前时间,根据时间段与情景模式的对应关系,查找所述当前时间所对应的情景模式作为当前模式;所述当前模式为以下模式的其中之一:安静或睡眠模式,对应的提示方式为闪光;嘈杂模式,对应的提示方式为铃声和震动;正常模式,对应的提示方式为铃声或震动;工作模式,对应的提示方式为振动和/或闪光;步骤三,由多媒体模块根据所述当前模式中的提示方式进行所述外界信息的提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预先将时间与环境相关联,仅通过获取当前时间来确定所处的环境。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仅利用时间来判断环境的方法非常不准确。例如,在一般的睡眠时间,用户也有可能处于比较吵闹的环境,如果此时将关闭振铃,有可能错过重要的来电。因此,仅通过时间并不能准确的判断所处的环境。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精确判断便携式终端所处的环境,从而能够精确地调整振铃强度的装置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判断便携式终端所处的环境,从而能够精确地调整振铃强度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方法,包括步骤:检测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以及便携式终端的抖动程度值;根据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和抖动程度值的综合影响来调整振铃强度,其中,振铃强度表示振动强度和/或铃声音量。
另一方面,根据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和抖动程度值的综合影响来调整振铃强度的步骤可包括:确定环境亮度值是否小于第一亮度阈值,环境噪音值是否小于第一噪音阈值,并且抖动程度值是否小于第一抖动阈值;如果环境亮度值小于第一亮度阈值,环境噪音值小于第一噪音阈值,并且抖动程度值小于第一抖动阈值,则将振铃强度设置为第一振铃强度;如果环境亮度值小于第一亮度阈值、环境噪音值小于第一噪音阈值和抖动程度值小于第一抖动阈值中的至少一个不成立,则根据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和抖动程度值中的一个或两个确定基本振铃强度,根据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和抖动程度值中的其余值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并将振铃强度设置为确定的基本振铃强度与确定的振铃强度的增量的和。
另一方面,第一振铃强度可小于基本振铃强度。
另一方面,根据环境亮度值确定基本振铃强度,根据环境噪音值和/或抖动程度值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
另一方面,根据环境亮度值确定基本振铃强度的步骤可包括:如果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亮度阈值,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三亮度阈值,则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普通开放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如果环境亮度值大于第三亮度阈值,则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强光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如果环境亮度值小于第二亮度阈值,则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弱光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其中,弱光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和强光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均大于普通开放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其中,第一亮度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二亮度阈值,第二亮度阈值小于第三亮度阈值。
另一方面,根据环境亮度值确定基本振铃强度的步骤可包括:如果环境亮度值大于第四亮度阈值,则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开放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如果环境亮度值不大于第四亮度阈值,则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封闭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其中,封闭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大于开放环境基本振铃强度,第四亮度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亮度阈值。
另一方面,根据环境噪音值确定基本振铃强度,根据抖动程度值和/或环境亮度值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
另一方面,根据环境噪音值确定基本振铃强度的步骤可包括:如果环境噪音值大于第二噪音阈值,则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喧闹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如果环境噪音值不大于第二噪音阈值,则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非喧闹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其中,喧闹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大于非喧闹环境基本振铃强度,第二噪音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噪音阈值。
另一方面,将振铃强度设置为第一振铃强度的步骤可包括:确定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睡眠时段;如果确定当前时间处于睡眠时段,则将振铃强度设置为睡眠时段振铃强度;如果确定当前时间不处于睡眠时段,则将振铃强度设置为封闭环境最低振铃强度,其中,睡眠时段振铃强度小于封闭环境最低振铃强度。
另一方面,根据便携式终端的当前情景模式对利用基本振铃强度与振铃强度的增量的和设置的振铃强度进行调整,其中,对于铃声为静音的情景模式,铃声音量则被调整为静音;对于关闭了振动的情景模式,振动强度被调整为无振动。
另一方面,根据环境亮度值确定基本振铃强度的步骤还包括:根据便携式终端的当前情景模式来调整基本振铃强度,其中,当前情景模式中设置的振铃强度越大,则基本振铃强度相应越大。
另一方面,如果环境噪音值大于第三噪音阈值,则关闭铃声或者在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时振动强度的增量大于铃声音量的增量,其中,第三噪音阈值大于第二噪音阈值。
另一方面,如果抖动程度值大于第三抖动阈值,则关闭振动或者在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时铃声音量的增量大于振动强度的增量,其中,第三抖动阈值大于第二抖动阈值。
另一方面,可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抖动程度值,其中,检测两次加速度值,把第一次检测结果中的加速度传感器各个轴的测量值与第二次检测结果中的加速度传感器各个轴的测量值对应相减以得到加速度传感器各个轴的测量值的差值,把加速度传感器各个轴的测量值的差值取绝对值并求和,由此得到抖动程度值。
另一方面,可利用重力方向感应器或陀螺仪检测抖动程度值,其中,通过判断单位时间内的重力方向改变的角度大小,来确定抖动程度值。
另一方面,可根据抖动程度值确定基本振铃强度,根据环境噪音值和/或环境亮度值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
另一方面,根据抖动程度值确定基本振铃强度的步骤可包括:如果抖动程度值大于第二抖动阈值,则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运动状态基本振铃强度;如果抖动程度值不大于第二抖动阈值,则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非运动状态基本振铃强度,其中,运动状态基本振铃强度大于非运动状态基本振铃强度,第二抖动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抖动阈值。
另一方面,根据环境亮度值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的步骤可包括:如果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亮度阈值或者小于或等于第三亮度阈值,则与环境亮度值相应的增量为零;如果环境亮度值大于第三亮度阈值,则根据下面的等式来计算与环境亮度值相应的增量,与环境亮度值相应的增量=第一亮度权值×(环境亮度值-第一亮度影响值),其中,第一亮度权值=第一亮度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光线检测单元的最大量程-第一亮度影响值),第一亮度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表示:当环境亮度值达到光线检测单元的最大量程时,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第一亮度影响值表示:能够对振铃强度产生影响的最小环境亮度值;如果环境亮度值小于第二亮度阈值,则根据下面的等式来计算与环境亮度值相应的增量,与环境亮度值相应的增量=第二亮度权值×(环境亮度值-第二亮度影响值),其中,第二亮度权值=第二亮度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0-第二亮度影响值),第二亮度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表示:当环境亮度值为零时,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第二亮度影响值表示:能够对振铃强度产生影响的最大环境亮度值,其中,第一亮度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二亮度阈值,第二亮度阈值小于第三亮度阈值。
另一方面,根据抖动程度值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的步骤可包括:如果抖动程度值不大于第二抖动阈值,则与抖动程度值相应的增量为零;如果抖动程度值大于第二抖动阈值,则根据下面的等式来计算与抖动程度值相应的增量,其中,与抖动程度值相应的增量=抖动权值×(抖动程度值-抖动影响值),其中,抖动权值=抖动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抖动测量单元的最大量程-抖动影响值),其中,抖动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表示:当抖动程度值达到用于测量抖动程度值的抖动测量单元的最大量程时,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抖动影响值表示:能够对振铃强度产生影响的最小抖动程度值,其中,第二抖动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抖动阈值。
另一方面,根据环境噪音值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的步骤可包括:如果环境噪音值不大于第二噪音阈值,则与环境噪音值相应的增量为零;如果环境噪音值大于第二噪音阈值,则根据下面的等式来计算与环境噪音值相应的增量,与环境噪音值相应的增量=噪音权值×(环境噪音值-噪音影响值),其中,噪音权值=噪音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声音检测单元的最大量程-噪音影响值),噪音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表示:当环境噪音值达到用于检测环境噪音值的声音检测单元的最大量程时,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噪音影响值表示:能够对振铃强度产生影响的最小环境噪音值,其中,第二噪音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噪音阈值。
另一方面,可将振铃强度划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具有预定的振铃强度范围,其中,振铃强度的最高等级的振铃强度范围没有上限。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装置,包括:检测单元,检测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以及便携式终端的抖动程度值;主控单元,根据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和抖动程度值的综合影响来调整振铃强度,其中,振铃强度表示振动强度和/或铃声音量。
另一方面,主控单元可包括:比较单元,确定环境亮度值是否小于第一亮度阈值,环境噪音值是否小于第一噪音阈值,并且抖动程度值是否小于第一抖动阈值;振铃强度设置单元,如果环境亮度值小于第一亮度阈值,环境噪音值小于第一噪音阈值,并且抖动程度值小于第一抖动阈值,则将振铃强度设置为第一振铃强度;如果环境亮度值小于第一亮度阈值、环境噪音值小于第一噪音阈值和抖动程度值小于第一抖动阈值中的至少一个不成立,则根据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和抖动程度值中的一个或两个确定基本振铃强度,并根据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和抖动程度值中的其余值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将振铃强度设置为确定的基本振铃强度与确定的振铃强度的增量的和。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所述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装置的便携式终端,其中,利用由所述装置确定的振铃强度来控制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振铃装置所产生的振铃的强度。
在本发明中,通过检测环境亮度、环境噪音以及便携式装置的抖动情况,可以精确地确定便携式终端所处的环境,从而能够根据所确定的环境精确地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的强度,使得振铃的强度与周围环境相契合,提高提醒或报警的效率,并且可避免不必要的提醒或报警对用户的干扰。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动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装置的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动调整振铃强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确定基本振铃强度和振铃强度的增量的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确定基本振铃强度和振铃强度的增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动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装置10的框图。该装置10可应用于便携式终端中以对便携式终端中的振铃装置所产生的振铃的强度进行控制。所述装置10包括:检测单元110、主控单元120、时钟单元130。
检测单元包括声音检测单元101、光线检测单元102和抖动检测单元103。
声音检测单元101检测环境的声音强度,以产生环境噪音值。
光线检测单元102检测环境的亮度,以产生环境亮度值。光线检测单元102包含光感应器及其辅助电路,用于把环境光线亮度转化为电信号。其中,光感应器可以由光敏电阻或者摄像头实现。
抖动检测单元103检测便携式终端10的抖动程度,以产生抖动程度值。例如,抖动检测单元103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重力方向感应器或陀螺仪来检测抖动程度值。
当通过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两轴加速度传感器、单轴加速度传感器等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抖动程度值时,检测两次加速度值,并把第一次检测结果中的加速度传感器各个轴的测量值跟第二次检测结果中的各个轴的测量值对应相减,由此得到各个轴的测量值的差值,把各个轴的测量值的差值取绝对值并求和,由此得到一个反映了抖动程度的抖动程度值。
例如,在使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时,可通过下面的等式(1)来确定抖动程度值。
抖动程度值=(|Gx1-Gx2|+|Gy1-Gy2|+|Gz1-Gz2|)...(1)
其中,Gx1、Gy1、Gz1是第一次检测结果中三个轴的测量值,Gx2、Gy2、Gz2是第二次检测结果中三个轴的测量值。
当通过重力方向感应器或陀螺仪检测抖动程度值时,可以通过判断单位时间内的重力方向改变的角度大小,来确定抖动程度值。单位时间内的重力方向改变的角度越大,表明抖动程度越强。
时钟单元130产生时间信号,来反映当前的时间。
主控单元120对声音检测单元101、光线检测单元102、抖动检测单元103的检测结果以及时钟单元130的时间值进行处理,由此判断出便携式终端10所处的环境,从而控制振铃的强度。振铃的强度包括铃声的音量和振动的强度。
主控单元120可包括比较单元和振铃强度设置单元(未示出)。
比较单元确定抖动程度值、环境亮度值和环境噪音值是否都小于对应的第一阈值。
振铃强度设置单元根据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来设置振铃强度。
具体地说,振铃强度设置单元可包括第一振铃强度设置单元和第二振铃强度设置单元(未示出)。
在比较单元确定抖动程度值、环境亮度值和环境噪音值都小于对应的第一阈值时,第一振铃强度设置单元将振铃强度设置为第一振铃强度。
在比较单元确定抖动程度值、环境亮度值和环境噪音值不都小于对应的第一阈值时,第二振铃强度设置单元根据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和抖动程度值中的一个或两个确定基本振铃强度,并根据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和抖动程度值中的其余值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将振铃强度设置为确定的基本振铃强度与确定的振铃强度的增量的和。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利用装置10来自动调整振铃强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201,主控单元120从抖动检测单元103获取便携式终端的抖动程度值,从光线检测单元102获取环境亮度值,从声音检测单元101获取环境噪音值。
在步骤202,主控单元120确定获取的抖动程度值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抖动阈值,获取的环境亮度值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亮度阈值,获取的环境噪音值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噪音阈值。
如果抖动程度值、环境亮度值和环境噪音值都小于对应的第一阈值(即,抖动程度值小于预设的第一抖动阈值,环境亮度值小于预设的第一亮度阈值,环境噪音值小于预设的第一噪音阈值),则可将振铃强度调整为第一振铃强度。优选地,第一振铃强度较低,适合于较为安静、平稳的环境。
下面结合步骤203-205详细描述如何产生第一振铃强度的一个实施例。
在步骤203,主控单元120根据时钟单元130产生的时间信号来确定当前时间是否处于睡眠时段。该睡眠时段可被设置为系统默认的睡眠时段或者可根据用户的睡眠习惯自行设置。
如果在步骤203确定当前时间处于睡眠时段,则在步骤204,主控单元120将振铃强度设置为预设的睡眠时段振铃强度。例如,预设的睡眠时段振铃强度的默认值是位于7级振铃等级中的第1级,但是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调整。
如果步骤203确定当前时间不是处于睡眠时段,则在步骤205,主控单元120把振铃强度调整为预设的封闭环境最低振铃强度。例如,预设的封闭环境最低振铃强度默认位于7级振铃强度中的第3级,但是可以由用户自行调整。
通常,睡眠时段振铃强度小于封闭环境最低振铃强度。在步骤204或205确定的振铃强度为第一振铃强度。
应该理解,也可以按照其他方式来设置第一振铃强度,只要其适合较为安静的环境并且小于在后面描述的基本振铃强度的大小。
如果在步骤203确定抖动程度值、环境亮度值和环境噪音值不都小于对应的阈值,则根据抖动程度值、环境亮度值和环境噪音值中的一个或两个值来确定基本振铃强度,并且根据抖动程度值、环境亮度值和环境噪音值中的其他值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随后,对确定的基本振铃强度与确定的振铃强度的增量求和,以计算线性振铃强度(步骤213)。
下面,结合图2的步骤206-213来描述利用环境亮度值确定基本振铃强度,并利用抖动程度值和环境噪音值来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的实施例。
在步骤206,主控单元120判断环境亮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亮度阈值并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三亮度阈值。即,判断环境光线强度是否为柔光,便携式终端是否处于普通的开放环境中。
这里,第一亮度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二亮度阈值,第二亮度阈值小于第三亮度阈值。
如果在步骤206判断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亮度阈值,并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三亮度阈值(即,确定环境光线强度为柔光,便携式终端处于普通的开放环境中),则在步骤207,主控单元120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预设的“普通开放环境基本振铃强度”。
如果在步骤206判断环境光线强度不是柔光,则表明便携式终端处于封闭环境(例如,口袋、背包内)或者黑夜或者强光环境等非普通开放环境中,在步骤208,主控单元120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预设的“非普通开放环境基本振铃强度”。
具体地说,如果在步骤206判断环境亮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三亮度阈值,则确定环境光线强度为强光,在步骤208,主控单元120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预设的“强光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如果在步骤206判断环境亮度值小于预设的第二亮度阈值,则确定环境光线强度为弱光,在步骤208,主控单元120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预设的“弱光环境基本振铃强度”。
通常情况下,第一振铃强度小于普通开放环境基本振铃强度,普通开放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小于弱光环境基本振铃强度,也小于强光环境基本振铃强度。
在步骤207或208设置了基本振铃强度之后,在步骤209,主控单元120判断抖动程度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抖动阈值。如果在步骤209确定抖动程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二抖动阈值,则表明当前便携式终端处于抖动的环境中,执行步骤210,根据抖动程度值来计算振铃强度的增量以增大振铃强度。这里,第二抖动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抖动阈值。
具体地说,根据下面的等式(2)计算基于抖动程度值的振铃强度增量1。
振铃强度增量1=抖动权值×(抖动程度值-抖动影响值)...(2)
其中,抖动权值=抖动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抖动测量单元的最大量程-抖动影响值)。
抖动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表示:当抖动程度值达到抖动测量单元103的最大量程时,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还受到当前的情景模式的影响,即,当前的情景模式中的振铃强度越大,则所述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越大,从而抖动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也越大。
抖动测量单元的最大量程表示:抖动测量单元103能够输出的最大值。
抖动影响值表示:能够对振铃强度产生影响的最小抖动程度值。优选地,抖动影响值为第二抖动阈值。
随后,进行步骤211。
如果在步骤209确定抖动程度值不大于预设的第二抖动阈值,则直接进行步骤211,即,由于抖动引起的振铃强度增量为零。
在步骤211,主控单元120判断环境噪音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噪音阈值。
如果在步骤211确定环境噪音值大于预设的第二噪音阈值,则表明当前便携式终端处于喧闹的环境中,执行步骤212,以根据环境噪音值来计算振铃强度的增量以增大振铃强度。可根据下面的等式(3)来计算基于环境噪音值的振铃强度增量2。
振铃强度增量2=噪音权值×(环境噪音值-噪音影响值)...(3)
其中,噪音权值=噪音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声音检测单元的最大量程-噪音影响值)。
噪音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表示:当环境噪音值达到声音检测单元101的最大量程时,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还受到当前的情景模式的影响,即,当前的情景模式中的振铃强度越大,则所述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越大,从而噪音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也越大。
声音检测单元的最大量程表示:声音检测单元能够输出的最大值。
噪音影响值表示:能够对振铃强度产生影响的最小环境噪音值。优选地,噪音影响值为第二噪音阈值。
随后,进行步骤213。
如果在步骤211确定环境噪音值不大于预设的第二噪音阈值,则直接进行步骤213,即,由于环境噪音引起的振铃强度增量为零。
在步骤213,主控单元120基于在步骤207或208确定的基本振铃强度、在步骤209-212确定的振铃强度增量,计算线性振铃强度。具体地,根据下面的等式(3)计算线性振铃强度。
线性振铃强度=基本振铃强度+振铃强度增量1+振铃强度增量2...(3)
随后,进行步骤214。在步骤214,主控单元120可根据当前的情景模式,对第一振铃强度(例如,在步骤204、205得到的振铃强度)和线性强度(例如,在步骤213得到的振铃强度)再次进行调整。例如,对于振铃中的铃声被调整为静音的情景模式(例如,会议模式),振铃中的振动强度等于上述步骤计算出来的振铃强度,铃声音量则被调整为静音。对于用户关闭了振动的情景模式,铃声音量等于上述步骤计算出来的振铃强度,而振动强度被调整为无振动。
此外,步骤206到步骤213可由计算下面的通式(4)来实现。
线性振铃强度=柔光标志×普通开放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强光标志×强光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弱光标志×弱光环境基本振铃强度+抖动标志×(抖动程度值-抖动影响值)×抖动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抖动测量单元的最大量程-抖动影响值)+声音标志×(环境噪音值-噪音影响值)×噪音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声音检测单元的最大量程-噪音影响值)...(4)
其中:
如果环境亮度值大于第二亮度阈值并且小于第三亮度阈值,则柔光标志为1,否则,柔光标志为0;
如果环境亮度值大于第三亮度阈值,则强光标志为1,否则,强光标志为0;
如果环境亮度值小于第二亮度阈值,则弱光标志为1,否则,弱光标志为0;
如果抖动程度值大于第二抖动阈值,则抖动标志位1,否则,抖动标志为0;
如果环境噪音值大于第二噪音阈值,则声音标志位1,否则,声音标志为0。
此外,步骤209-210与步骤211-212的顺序可以互换,并且也可省略步骤209-210或步骤211-212或步骤214。同时,也可以在步骤206之前执行步骤209-210和/或步骤211-212。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步骤206,主控单元120可仅判断环境亮度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四亮度阈值,以确定当前环境是处于开放环境还是封闭环境。这里,第四亮度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亮度阈值。优选地,第四亮度阈值大于第二亮度阈值并且小于第三亮度阈值。
如果在步骤206判断环境亮度值大于第四亮度阈值,则确定处于开放环境,在步骤207,主控单元120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预设的“开放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如果在步骤206判断环境亮度值不大于第四亮度阈值,则确定处于封闭环境,在步骤208,主控单元120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预设的“封闭环境基本振铃强度”。
其中,步骤205中的封闭环境最低振铃强度小于封闭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封闭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大于开放环境基本振铃强度。
图3示出利用抖动程度值确定基本振铃强度,并利用环境亮度值和环境噪音值来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以计算线性振铃强度的实施例。
如果在图2的步骤202确定抖动程度值、环境亮度值和环境噪音值不都小于对应的阈值,则在步骤306主控单元120判断抖动程度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抖动阈值。
如果在步骤306确定抖动程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二抖动阈值,则表明当前便携式终端处于运动状态,执行步骤307。在步骤307,主控单元120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预设的“运动状态基本振铃强度”。
如果在步骤306确定抖动程度值不大于预设的第二抖动阈值,则表明当前便携式终端处于非运动状态,执行步骤308。在步骤308,主控单元120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预设的“非运动状态基本振铃强度”。
这里,运动状态基本振铃强度大于非运动状态基本振铃强度。
在步骤307或308设置了基本振铃强度之后,在步骤309,主控单元120判断环境亮度值是否大于第三亮度阈值或者小于第二亮度阈值。如果在步骤309确定环境亮度值大于第三亮度阈值(即,处于强光环境)或者小于第二亮度阈值(即,处于弱光环境),则执行步骤310,根据环境亮度值来计算振铃强度增量。
具体地说,当环境亮度值大于第三亮度阈值时,根据下面的等式(5)计算基于环境亮度值的振铃强度增量3。
振铃强度增量3=第一亮度权值×(环境亮度值-第一亮度影响值)...(5)
其中,第一亮度权值=第一亮度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光线检测单元的最大量程-第一亮度影响值)。
第一亮度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表示:当环境亮度值达到光线检测单元102的最大量程时,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还受到当前的情景模式的影响,即,当前的情景模式中的振铃强度越大,则所述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越大,从而第一亮度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也越大。
光线检测单元的最大量程表示:光线检测单元102能够输出的最大值。
第一亮度影响值表示:能够对振铃强度产生影响的最小环境亮度值。第一亮度影响值可以是第二亮度阈值和第三亮度阈值之间的任何值。优选地,第一亮度影响值等于第三亮度阈值。
当环境亮度值小于第二亮度阈值时,根据下面的等式(6)计算基于环境亮度值的振铃强度增量4。
振铃强度增量4=第二亮度权值×(环境亮度值-第二亮度影响值)...(6)
其中,第二亮度权值=第二亮度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0-第二亮度影响值)。
第二亮度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表示:当环境亮度值为零时,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还受到当前的情景模式的影响,即,当前的情景模式中的振铃强度越大,则所述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越大,从而第二亮度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也越大。
第二亮度影响值表示:能够对振铃强度产生影响的最大环境亮度值。第二亮度影响值可以是第二亮度阈值和第三亮度阈值之间的任何值。优选地,第二亮度影响值等于第二亮度阈值。
随后,在步骤311,根据噪音值来计算振铃强度增量。可根据图2中的步骤211-212来计算基于噪音值的振铃强度增量,将不再详述。
如果在步骤309确定环境亮度值不大于第三亮度阈值并且不小于第二亮度阈值(即,处于柔光环境或普通开放环境),则不再计算振铃强度增量(即,由于环境亮度值引起的振铃强度增量为零),直接执行步骤311。
在步骤312,对在步骤307或308确定的基本振铃强度和步骤310、311确定的振铃强度增量求和,以得到线性振铃强度。在步骤312得到的线性振铃强度同样可以利用图2的步骤214进行处理。
图4示出利用环境噪音值确定基本振铃强度,并利用环境亮度值和抖动值来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以计算线性振铃强度的实施例。
如果在图2的步骤202确定抖动程度值、环境亮度值和环境噪音值不都小于对应的阈值,则在步骤406主控单元120判断环境噪音值是否大于第二噪音阈值。
如果在步骤406确定环境噪音值大于预设的第二噪音阈值,则表明当前便携式终端处于喧闹的环境中,执行步骤407。在步骤407,主控单元120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预设的“喧闹环境基本振铃强度”。
如果在步骤406确定环境噪音值不大于预设的第二噪音阈值,则表明当前便携式终端处于非喧闹的环境中,执行步骤408。在步骤408,主控单元120把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预设的“非喧闹环境基本振铃强度”。
这里,喧闹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大于非喧闹环境基本振铃强度。
在步骤407或408确定基本振铃强度后,在步骤409,根据环境亮度值来计算振铃强度增量。可根据图3中的步骤309-310来计算基于环境亮度值的振铃强度增量,将不再详述。
随后,在步骤410,根据抖动值来计算振铃强度增量。可根据图2中的步骤209-210来计算基于抖动值的振铃强度增量,将不再详述。
随后,在步骤411,对在步骤407或408确定的基本振铃强度和步骤409、410确定的振铃强度增量求和,以得到线性振铃强度。在步骤411得到的线性振铃强度同样可以利用图2的步骤214进行处理。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示出了分别利用抖动程度值、环境亮度值和环境噪音值来确定基本振铃强度的实施例。然而,也可以结合抖动程度值、环境亮度值和环境噪音值中的两个值来确定基本振铃强度,并利用另一值来计算振铃强度的增量。例如,利用环境噪音值和抖动程度值确定基本振铃强度,并利用环境亮度值来计算振铃强度的增量,其中,当环境噪音值大于预设的第二噪音阈值并且抖动程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二抖动阈值时,可将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喧闹运动基本振铃强度;否则基本振铃强度设置为非喧闹运动基本振铃强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步骤207、208、307、308、407、408中的确定基本振铃强度的步骤中,可结合当前的情景模式来进一步调整基本振铃强度,以增强对振铃强度调整的可靠性。例如,对于在步骤207、208中的确定基本振铃强度,在某个环境亮度水平(例如,按弱光、柔光和强光划分,或者按开放环境、封闭环境划分)下,当前的情景模式中设置的振铃强度越大,则基本振铃强度也相应越大。同时,对于不同的环境亮度水平,在当前的情景模式相同的情况下,柔光基本振铃强度小于弱光基本振铃强度和强光基本振铃强度,开放环境基本振铃强度小于封闭环境基本振铃强度。
例如,在环境光线强度为柔光时,对于当前的情景模式为户外模式的情况,默认设置为7级振铃强度中的第4级;对于当前的情景模式为室内模式的情况,默认设置为7级振铃强度中的第2级;对于当前的情景模式为其他模式的情况,默认设定为7级振铃强度中的第3级。
再例如,在环境光线强度为强光时,对于当前的情景模式为户外模式的情况,默认设置为7级振铃强度中的第5级;对于当前的情景模式为室内模式的情况,默认设置为7级振铃强度中的第3级;对于当前的情景模式为其他模式的情况,默认设定为7级振铃强度中的第4级;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
对于在步骤307、308中的确定基本振铃强度,在某个抖动程度水平(例如,按运动状态和非运动状态划分)下,当前的情景模式中设置的振铃强度越大,则基本振铃强度也相应越大。对于在步骤407、408中的确定基本振铃强度,在某个噪音程度水平(例如,按喧闹环境和非喧闹环境划分)下,当前的情景模式中设置的振铃强度越大,则基本振铃强度也相应越大。即,在不同的情景模式下设置基本振铃强度时,情景模式中设置的振铃强度越大,则基本振铃强度也相应越大。
上述实施例中在调整振铃时,除了步骤214之外,基本上同时调整振铃的振动强度和铃声音量。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分别调整振动强度和铃音音量,以进一步提高振铃强度的精确度。
例如,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可能即使铃声音量再大,用户也可能听不到铃声。因此,如果在步骤211中进一步确定环境噪音值大于第三噪音阈值(第三噪音阈值>第二噪音阈值>=第一噪音阈值),则在步骤212计算振铃强度的增量的步骤中,振动强度的增量可大于铃声音量的增量(例如,可在等式3的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振动强度的增量或减小铃声音量的增量),或者可关闭铃声仅产生振动。这样,可起到更好的提醒效果,同时可避免由于不起效果的铃声所引起的不必要的电能消耗。
类似的,在用户处于运动状态下,可能会忽略振动的影响。因此,如果在步骤209中确定抖动程度值进一步大于第三抖动阈值(第三抖动阈值>第二抖动阈值>=第一抖动阈值),则在步骤210的计算振铃强度的增量的步骤中,铃声音量的增量可大于振动强度的增量(例如,可在等式2的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铃声音量的增量或减小振动强度的增量),或者可关闭振动仅产生铃声。
例如,在步骤208、步骤209中,“预设的睡眠时段振铃强度”包括“预设的睡眠时段铃声音量”和“预设的睡眠时段振动强度”,用户也可以对这两个预设值作修改。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给出了将振铃强度设置为七级的示例,以振铃等级作为振铃强度的单位。然而这仅是示例性的,可以将振铃强度划分为其他数量的等级。此外,也可以使用更小的振铃强度单位来表示振铃强度。例如,级别可以是分数形式(例如,1.2级、5.7级等)。在另一个实施例,为每个等级设置一个振铃强度范围。此时,最大等级的振铃强度范围仅存在下限而没有上限。例如,下面的表1示出将振铃强度划分成7个等级,为每个等级设置一个振铃强度范围的示例。
表1
  振铃等级   振铃强度区间下边界   振铃强度区间上边界
  1   0   1024
  2   1025   2048
  3   2049   4096
  4   4097   8192
  5   8193   16384
  6   16385   32768
  7   32769
表中,振铃等级7对应的区间没有上边界,也就是说,只要计算出来的线性振铃强度值大于或等于32769,就认为它对应振铃等级7。
这里使用的术语“模块”、“单元”代表但不限于软件组件或硬件组件,例如,可使用执行特定任务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实现各个“模块”或“单元”。
在本发明中,通过检测环境亮度、环境噪音以及便携式装置的抖动情况,可以精确地确定便携式终端所处的环境,从而能够根据所确定的环境精确地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的强度,使得振铃的强度与周围环境相契合,提高提醒或报警的效率,并且可避免不必要的提醒或报警对用户的干扰。
尽管已经参照其示例性实施例具体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10)

1.一种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方法,包括步骤:
检测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以及便携式终端的抖动程度值;
根据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和抖动程度值的综合影响来调整振铃强度,
其中,振铃强度表示振动强度和/或铃声音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和抖动程度值的综合影响来调整振铃强度的步骤包括:
确定环境亮度值是否小于第一亮度阈值,环境噪音值是否小于第一噪音阈值,并且抖动程度值是否小于第一抖动阈值;
如果环境亮度值小于第一亮度阈值,环境噪音值小于第一噪音阈值,并且抖动程度值小于第一抖动阈值,则将振铃强度设置为第一振铃强度;
如果环境亮度值小于第一亮度阈值、环境噪音值小于第一噪音阈值和抖动程度值小于第一抖动阈值中的至少一个不成立,则根据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和抖动程度值中的一个或两个确定基本振铃强度,根据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和抖动程度值中的其余值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并将振铃强度设置为确定的基本振铃强度与确定的振铃强度的增量的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环境亮度值确定基本振铃强度,根据环境噪音值和/或抖动程度值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环境噪音值确定基本振铃强度,根据抖动程度值和/或环境亮度值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抖动程度值确定基本振铃强度,根据环境噪音值和/或环境亮度值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环境亮度值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的步骤包括:
如果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亮度阈值或者小于或等于第三亮度阈值,则与环境亮度值相应的增量为零;
如果环境亮度值大于第三亮度阈值,则根据下面的等式来计算与环境亮度值相应的增量,
与环境亮度值相应的增量=第一亮度权值×(环境亮度值-第一亮度影响值),
其中,第一亮度权值=第一亮度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光线检测单元的最大量程-第一亮度影响值),
第一亮度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表示:当环境亮度值达到光线检测单元的最大量程时,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
第一亮度影响值表示:能够对振铃强度产生影响的最小环境亮度值;
如果环境亮度值小于第二亮度阈值,则根据下面的等式来计算与环境亮度值相应的增量,
与环境亮度值相应的增量=第二亮度权值×(环境亮度值-第二亮度影响值),
其中,第二亮度权值=第二亮度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0-第二亮度影响值),
第二亮度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表示:当环境亮度值为零时,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
第二亮度影响值表示:能够对振铃强度产生影响的最大环境亮度值,
其中,第一亮度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二亮度阈值,第二亮度阈值小于第三亮度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抖动程度值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的步骤包括:
如果抖动程度值不大于第二抖动阈值,则与抖动程度值相应的增量为零;
如果抖动程度值大于第二抖动阈值,则根据下面的等式来计算与抖动程度值相应的增量,其中,
与抖动程度值相应的增量=抖动权值×(抖动程度值-抖动影响值),
其中,抖动权值=抖动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抖动测量单元的最大量程-抖动影响值),
其中,抖动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表示:当抖动程度值达到用于测量抖动程度值的抖动测量单元的最大量程时,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
抖动影响值表示:能够对振铃强度产生影响的最小抖动程度值,
其中,第二抖动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抖动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环境噪音值确定振铃强度的增量的步骤包括:
如果环境噪音值不大于第二噪音阈值,则与环境噪音值相应的增量为零;
如果环境噪音值大于第二噪音阈值,则根据下面的等式来计算与环境噪音值相应的增量,
与环境噪音值相应的增量=噪音权值×(环境噪音值-噪音影响值),
其中,噪音权值=噪音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声音检测单元的最大量程-噪音影响值),
噪音的最高振铃递增强度表示:当环境噪音值达到用于检测环境噪音值的声音检测单元的最大量程时,振铃强度应该递增的强度,
噪音影响值表示:能够对振铃强度产生影响的最小环境噪音值,
其中,第二噪音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噪音阈值。
9.一种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检测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以及便携式终端的抖动程度值;
主控单元,根据环境亮度值、环境噪音值和抖动程度值的综合影响来调整振铃强度,
其中,振铃强度表示振动强度和/或铃声音量。
10.一种具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装置的便携式终端,其中,利用由所述装置确定的振铃强度来控制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振铃装置所产生的振铃的强度。
CN 201010623030 2010-12-31 2010-12-31 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25720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623030 CN102572088B (zh) 2010-12-31 2010-12-31 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623030 CN102572088B (zh) 2010-12-31 2010-12-31 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2088A true CN102572088A (zh) 2012-07-11
CN102572088B CN102572088B (zh) 2013-12-25

Family

ID=46416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623030 Active CN102572088B (zh) 2010-12-31 2010-12-31 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72088B (zh)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4801A (zh) * 2014-07-25 2014-10-1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终端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4158948A (zh) * 2013-05-14 2014-11-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调整移动终端铃音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01534A (zh) * 2014-10-09 2015-01-2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调整移动终端场景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98840A (zh) * 2015-05-26 2015-09-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5208186A (zh) * 2014-06-30 2015-12-3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方式调整装置及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5338162A (zh) * 2014-06-30 2016-02-1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整手机来电提醒方式的方法及系统
WO2016074438A1 (zh) * 2014-11-14 2016-05-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关机方法和装置
CN105635491A (zh) * 2016-03-25 2016-06-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震感调节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5812601A (zh) * 2016-03-30 2016-07-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振动提醒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5847573A (zh) * 2016-04-19 2016-08-10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其智能调整铃声音量的方法
CN105912112A (zh) * 2016-04-05 2016-08-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震动等级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6055116A (zh) * 2016-07-26 2016-10-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200951A (zh) * 2016-07-05 2016-12-07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视力的方法及装置
CN106254683A (zh) * 2016-09-22 2016-12-2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周围环境的来电提醒音量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6453805A (zh) * 2015-08-04 2017-02-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6572228A (zh) * 2016-11-01 2017-04-19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音量调整方法、音量调整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911564A (zh) * 2018-01-03 2018-04-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提醒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347534A (zh) * 2018-05-16 2018-07-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调节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505360A (zh) * 2019-07-29 2019-11-26 恒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呼叫提醒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14551A (zh) * 2020-02-13 2020-06-19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震动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1796314A (zh) * 2019-04-09 2020-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3848A (zh) * 2004-07-24 2006-01-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体育运动量的设备和方法
US20070037605A1 (en) * 2000-08-29 2007-02-15 Logan James 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ellular and portable phones
CN101009887A (zh) * 2006-12-26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通信事件提示方法
CN101471983A (zh) * 2007-12-28 2009-07-01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电话自动控制音量的方法
CN101552835A (zh) * 2009-05-13 2009-10-07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手机信息提示的方法及手机
CN101593037A (zh) * 2008-05-30 2009-12-02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指向装置及决定该指向装置的转动角度的方法
CN101854425A (zh) * 2009-04-02 2010-10-0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及其声音模式切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37605A1 (en) * 2000-08-29 2007-02-15 Logan James 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ellular and portable phones
CN1723848A (zh) * 2004-07-24 2006-01-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体育运动量的设备和方法
CN101009887A (zh) * 2006-12-26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通信事件提示方法
CN101471983A (zh) * 2007-12-28 2009-07-01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电话自动控制音量的方法
CN101593037A (zh) * 2008-05-30 2009-12-02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指向装置及决定该指向装置的转动角度的方法
CN101854425A (zh) * 2009-04-02 2010-10-0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及其声音模式切换方法
CN101552835A (zh) * 2009-05-13 2009-10-07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手机信息提示的方法及手机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8948A (zh) * 2013-05-14 2014-11-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调整移动终端铃音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08186A (zh) * 2014-06-30 2015-12-3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方式调整装置及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5338162A (zh) * 2014-06-30 2016-02-1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整手机来电提醒方式的方法及系统
CN104104801A (zh) * 2014-07-25 2014-10-1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终端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4301534A (zh) * 2014-10-09 2015-01-2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调整移动终端场景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57137A (zh) * 2014-11-14 2016-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关机方法和装置
WO2016074438A1 (zh) * 2014-11-14 2016-05-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关机方法和装置
CN104898840A (zh) * 2015-05-26 2015-09-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6453805A (zh) * 2015-08-04 2017-02-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5635491A (zh) * 2016-03-25 2016-06-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震感调节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5812601A (zh) * 2016-03-30 2016-07-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振动提醒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5912112A (zh) * 2016-04-05 2016-08-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震动等级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5847573A (zh) * 2016-04-19 2016-08-10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其智能调整铃声音量的方法
CN106200951A (zh) * 2016-07-05 2016-12-07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视力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55116A (zh) * 2016-07-26 2016-10-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055116B (zh) * 2016-07-26 2019-09-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254683A (zh) * 2016-09-22 2016-12-2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周围环境的来电提醒音量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6254683B (zh) * 2016-09-22 2020-12-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周围环境的来电提醒音量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6572228A (zh) * 2016-11-01 2017-04-19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音量调整方法、音量调整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911564A (zh) * 2018-01-03 2018-04-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提醒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347534A (zh) * 2018-05-16 2018-07-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调节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796314A (zh) * 2019-04-09 2020-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505360A (zh) * 2019-07-29 2019-11-26 恒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呼叫提醒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14551A (zh) * 2020-02-13 2020-06-19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震动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2088B (zh) 2013-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2088B (zh) 调整便携式终端的振铃强度的装置及方法
KR101281405B1 (ko) 근접 검출기를 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US11099651B2 (en) Providing haptic output based on a determined orientation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03534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sture detection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EP3082328B1 (en) Self adapting haptic device
CN103825996B (zh) 通信装置
ES2628315T3 (es) Terminal móvil y procedimiento de procesamiento de llamadas anormales para el mismo
EP2429155A1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ound playback method thereof
US9671300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low-noise pressure sensors
TWI473490B (zh) 調整事件提示程度的方法與其行動電子裝置及電腦程式產品
US10359839B2 (en) Performing output control based on user behaviour
JP2009124188A (ja) 携帯端末、携帯端末の紛失通知方法、および紛失通知プログラム
CN107396275B (zh) 一种振幅检测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JP5407255B2 (ja) 携帯通信端末
US1080486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n acoustic signal
CN107911564B (zh) 一种终端提醒方法、装置及终端
US20160004619A1 (en) Automated maintenance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8148155A (ja) 携帯端末
JP4138834B2 (ja) 携帯端末
CN108197893B (zh) 一种提醒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3965880A (zh) 一种无线耳机查找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959736B (zh) 降低滤光片开裂风险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0233962A (zh) 一种置信度的优化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210450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JP2018136485A (ja) 表示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