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1152A - 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1152A
CN102421152A CN2011103804311A CN201110380431A CN102421152A CN 102421152 A CN102421152 A CN 102421152A CN 2011103804311 A CN2011103804311 A CN 2011103804311A CN 201110380431 A CN201110380431 A CN 201110380431A CN 102421152 A CN102421152 A CN 102421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er
network
bearer types
source
sig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804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1152B (zh
Inventor
吕东俊
袁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8043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211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21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1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1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11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通过在源网络中使用承载类型标识来标识用户终端的承载类型,并保存所述承载类型标识,在用户终端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的过程中,将承载类型标识传递到目标网络。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管理实体和一种锚点网关。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目标网络能够识别承载类型,从而获知缺省承载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无需新建缺省承载,极大减轻了目标网络的负担、节省了网络资源;如果不存在,则新建缺省承载,保障用户终端正常切换。

Description

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以及移动管理实体和锚点网关。
背景技术
系统架构演进SAE(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网络是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展的下一代网络架构,即准备推出的全新移动分组域网络架构。SAE网络的主要思想是简化现有移动分组网络架构,通过网元整合和功能的重新划分减少业务处理的中间环节,实现网络架构的扁平化。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分组域网络架构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移动分组域网络架构包括:移动台(MS),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核心网(Core Network)以及分组数据网/IP多媒体子系统(PDN/IMS)。
在图1中MS即为用户终端(UE),可以是手机、无线数据卡等。
在2G/3G网络中,图1中的无线接入网部分包括一定数量的基站(BS)以及基站控制器(BSC),用于连接用户终端设备,如手机、无线数据卡等。核心网部分一般包括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和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
在SAE网络中,无线接入网被简化为演进中的基站(eNB,eNode B),核心网中一般包括移动管理实体(MME)和用户面实体(SAE GW),移动管理实体用于连接无线接入网,进行用户的移动性管理,并与基站和用户面实体交互,建立用户数据的传输通道;用户面实体用于连接无线接入网和分组数据网,将来自无线接入网的用户上行数据转发给至少一个分组数据网,如国际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或者其他网络,并将来自分组数据网的下行用户数据转发给无线接入网。
从上述的描述可以看出,SAE网络架构的核心网部分,将2G/3G网络中的SGSN和GGSN功能归并后进行了重新划分,分解成MME和SAE GW两个网络实体。MME负责移动性管理和用户的鉴权认证等功能,SAE GW主要负责与用户的数据传输相关的功能。控制面和用户面的逻辑分离,使控制面可以向用户大容量的趋势单独发展,而用户面则可以更关注于高带宽、大吞吐量以及数据传输中的服务质量(QoS)、安全性的保障。
在移动分组域网络架构中,要实现用户终端和分组数据网业务数据的交换,必须建立承载作为业务数据传输的通道。现有的2G/3G网络中,承载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该标识为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网络层业务访问点标志符(NSAPI,Network layer Service Access PointIdentifier)。
在SAE网络中,承载可以分为两类:缺省承载和专有承载。其中,缺省承载是在终端的附着过程中建立的没有数据流模板(TFT,Traffic Flow Template)的承载或具有特定TFT的承载;而专有承载是在附着成功后,根据用户需要建立的承载,具有TFT,但该TFT不是特别指定的。
按照网络发展的趋势,终端需要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切换。如在两个SAE网络之间进行切换;或者由SAE网络切换到2G/3G网络后,再切换到SAE网络;或者直接由2G/3G网络切换到SAE网络。下面针对几种情况分别说明现有的SAE网络中,以及用户终端发生跨网络切换时所存在的缺陷:
第一种情况,用户终端从源SAE网络切换到目标SAE网络的情形:
用户终端从源SAE网络切换到目标SAE网络时,由于在现有SAE网络中不标记和识别缺省承载和专有承载,因此,目标SAE网络中的MME无法判断出是否已经建立过缺省承载。此时,如果目标SAE网络中的MME为每一次切换都新建缺省承载的话,将会极大增加目标MME的负担并耗费网络资源,如果都不新建缺省承载的,则会导致用户终端无法进行正常切换。
第二种情况,用户终端从源SAE网络切换到2G/3G网络后,再切换到目标SAE网络的情形:
在源SAE网络里如果建立了缺省承载或者专有承载,用户终端切换到2G/3G网络后,由于2G/3G网络不区分缺省承载和专有承载,即对缺省承载和专有承载不进行处理;用户终端再切换到目标SAE网络时,由于在现有SAE网络中不标记和识别缺省承载和专有承载,那么目标SAE网络中的MME无法判断是否已经建立过缺省承载。如果目标SAE网络中的MME为每一次切换都新建缺省承载的话,将会极大增加目标MME的负担并耗费网络资源,如果都不新建缺省承载的,则会导致用户终端无法进行正常切换。
第三种情况,用户终端从2G/3G网络切换到SAE网络的情形:
当用户终端从2G/3G网络切换到SAE网络时,SAE网络中的MME无法判断缺省承载是否存在,如果MME为每一次切换都新建缺省承载的话,将会极大增加目标MME的负担并耗费网络资源,如果都不新建缺省承载的话,会导致用户终端无法进行正常切换。
第四种情况,用户终端从Non-3GPP网络切换到SAE网络的情形
当Non-3GPP网络采用紧耦合的方式与SAE互通时,Non-3GPP会出现与3GPP相同的承载概念,所以也存在当用户终端从Non-3GPP网络切换到SAE网络时,SAE网络中的MME无法判断缺省承载是否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这些方法和设备使得用户终端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时,目标网络中的网元能够识别承载类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源网络中使用承载类型标识来标识用户终端的承载类型,并在源网络中保存所述承载类型标识;
在所述用户终端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的过程中,将所述承载类型标识传递到目标网络;
目标网络根据所述承载类型标识来判断所述用户终端的承载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管理实体,该移动管理实体包括:切换请求发送模块和/或切换请求接收模块,其中,
切换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前向切换请求消息,该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承载上下文中所保存的承载类型标识;
切换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承载类型标识的前向切换请求消息,并根据切换请求消息中的承载类型标识判断承载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锚点网关,该锚点网关包括:保存模块和判断模块,其中,
保存模块,用于保存包含承载类型标识的用户终端的承载上下文;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保存模块中的承载类型标识判断所述用户终端的承载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源SAE网络中创建承载时发起的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增加承载类型标识,并在所建立承载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所述承载类型标识;
当用户终端从源SAE网络切换到目标SAE网络时,或者从源SAE网络切换到其他网络后再切换到SAE网络时,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切换时,在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承载类型标识;
目标SAE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根据所述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的承载标识判断是否存在缺省承载,是则不新建缺省承载;否则新建缺省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当用户终端从源SAE网络切换到目标SAE网络时,或者从源SAE网络切换到其他网络后再切换到SAE网络时,该方法包括:
目标SAE网络侧的分组数据网络网关根据承载中是否具有数据流模板和/或是否具有特定的数据流模板来判断是否存在缺省承载;若存在缺省承载,则不新建缺省承载,否则新建缺省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2G/3G网络中,在PDP上下文中为承载增加承载类型标识;
在用户终端从2G/3G网络切换到SAE网络时,在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承载类型标识;
SAE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根据所述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的承载类型标识判断是否存在缺省承载;若存在缺省承载,则不新建缺省承载;否则新建缺省承载。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源中使用承载类型标识来标识用户终端的承载类型,并在源网络中保存所述承载类型标识,在用户终端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的过程中,将承载类型标识传递到目标网络,目标网络根据所述承载类型标识来判断所述用户终端的承载类型的技术方案使得,目标网络能够识别承载类型,从而获知缺省承载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缺省承载,则无需新建缺省承载,极大减轻了目标网络的负担、节省了网络资源;如果不存在缺省承载,则新建缺省承载,保障用户终端正常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分组域网络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在附着过程中标识承载类型的过程流程;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UE在两个SAE网络之间进行切换的过程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UE从SAE网络切换到2G/3G网络的过程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UE在图4所示的切换基础上,由2G/3G网络切换回SAE网络的过程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移动管理实体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锚点网关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在SAE网络中标识承载类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SAE网络中,向网关(GATEWAY)发起的建立承载请求消息(create bearer request)中增加承载类型标识,使得GATEWAY能够根据该承载类型标识判断是专有承载还是缺省承载,若是专有承载,则分配TFT;若是缺省承载,则不分配TFT或分配特定的TFT。这里GATEWAY是网络中的锚点,即为锚点网关,可以是前述SAE GW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DN GATEWAY)。在本发明以下的实施例中将锚点网关简称为网关或GATEWAY。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GATEWAY在判断出是专有承载时,为该专有承载分配TFT,进而使得专有承载正常建立,用户终端可以通过专有承载进行正常的数据通信;同时上述方案中的承载类型标识为后续的切换过程提供了判断是否需要新建缺省承载的依据。
下面结合附图2的附着流程对上述在SAE网络中标识承载类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在附着过程中标识承载类型的过程流程。如图2所示,该附着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用户终端UE向MME发起附着请求消息。
步骤202,归属用户服务器(HSS)与UE进行鉴权加密过程。
步骤203,MME向HSS发送用户位置更新请求消息。
步骤204,HSS收到MME向其发送的用户位置更新请求消息后,把用户的签约数据发送给MME。
步骤205,MME收到用户的签约数据后,向HSS返回响应消息。
步骤206,HSS收到响应消息后,向MME发送位置更新响应消息。
步骤207,MME向GATEWAY发出建立承载请求消息,该消息中包含标记缺省承载的标识。
本步骤中,由于该流程为附着流程,所以建立承载请求消息创建的承载就是缺省承载。
步骤208,GATEWAY向MME返回建立缺省承载响应消息。消息中携带信令面和用户面的TEID.IP等信息。
本步骤中,GATEWAY根据步骤207中获得的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的承载类型标识识别缺省承载,不为该缺省承载分配TFT。
步骤209,MME向eNB发起无线接入侧的创建承载请求消息。
步骤210,eNB与UE之间进行空口侧接入交互消息。
步骤211,eNB向MME发送无线接入侧的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212,MME向GATEWAY发送承载响应消息,比如服务质量(QOS)如果协商并且发生了改变的话,那么通过这条消息通知GATEWAY。
步骤213,MME向UE发送附着接受消息。
步骤214,UE向MME返回附着完成消息。
通过上述流程,可以在附着过程中标识缺省承载。
另外,在用户终端UE根据需要发起专有承载建立的情况下,通过在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增加承载类型标识来标记专有承载,携带该承载类型标识的建立承载请求消息到达GATEWAY后,GATEWAY通过该承载类型标识来识别专有承载,并为该专有承载分配TFT。
在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增加承载类型标识的方法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a)为缺省承载或者专有承载增加承载类型标识
在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只为缺省承载添加承载类型标识,专有承载不添加承载类型标识,即如果建立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没有承载类型标识,则默认为是专有承载;反之,也可以只为专有承载添加承载类型标识,缺省承载不添加承载类型标识。
(b)为缺省承载增加缺省承载类型标识,为专有承载增加专有承载类型标识
在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添加缺省承载类型标识;在用户终端需要发起专有承载建立的情况下,在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添加专有承载类型标识。
(c)为缺省承载和专有承载分别赋以不同的承载类型标识值
在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为缺省承载添加承载类型标识,且为该承载类型标识赋值为0;在用户终端需要发起专有承载建立的情况下,在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为专有承载也添加同类的承载类型标识,但为该承载类型标识赋值为1。
(d)采用信元专有值来表示缺省承载或者专有承载
例如,采用信元NSAPI(网络层业务访问点标志符)来表示缺省承载。
在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增加承载类型标识的方式不限于上述四种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建立承载请求消息类型来标识缺省承载或者专有承载。
MME发送的携带了承载类型标识的建立缺省承载请求消息至GATEWAY,相应地,GATEWAY也有与MME增加承载类型标识来表示承载类型对应的判断方式,GATEWAY根据承载类型标识判断出缺省承载和专有承载,为专有承载分配TFT,为缺省承载不分配TFT,或分配特定的TFT。
在切换过程中,承载类型标识随着切换过程传输到目标网络,目标网络中的MME也有与源SAE网络中MME增加承载类型标识来表示承载类型对应的判断方式,从而根据该承载类型标识来判断是否需要新建缺省承载,如果存在缺省承载,无需新建缺省承载,将会极大减轻目标网络负担、节省网络资源;如果不存在缺省承载,则新建缺省承载,保障用户终端正常切换。
二、用户终端从源SAE网络切换到目标SAE网络,或者从源SAE网络切换到其它非SAE网络后再切换到目标SAE网络
这里所述非SAE网络指,除SAE网络以外的3GPP网络和Non-3GPP网络。下面以3GPP中的2G/3G网络为例进行说明。
在源SAE网络中,为缺省承载或者专有承载增加承载类型标识;将该承载类型标识存储到源MME上的承载上下文中;切换时,在源MME发送的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该承载类型标识,目标侧SAE网络中的MME根据所述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的承载类型标识判断是否存在缺省承载;若存在缺省承载,则不新建缺省承载;否则新建缺省承载。
目标侧的MME通过承载类型标识判断是否需要新建缺省承载,若存在缺省承载,则不新建缺省承载,这样就减轻了目标侧MME的负担,节省了新建缺省承载所耗费的网络资源;若不存在缺省承载,则新建缺省承载,从而保证了用户终端的正常切换。
下面结合附图3对用户终端在两个SAE网络之间的切换过程进行说明。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UE在两个SAE网络之间进行切换的过程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切换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源侧的eNB进行决策,判断是否发起切换(HANDOVER)流程,是则进行切换初始化并执行步骤302。
步骤302,源侧eNB向源侧MME发起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REQUEST)。
步骤303,源侧MME收到切换请求消息后,向目标侧MME发送前向切换请求消息(FORWARD HANDOVER REQUEST)。
步骤304,目标侧的MME收到前向切换请求消息后,给目标侧的eNB发送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 REQUEST),目标侧的eNB收到该切换请求消息后给目标侧的MME返回切换请求响应消息(HANDOVER REQUEST ACK)。
步骤305,目标侧的MME收到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后,给源侧的MME发送前向切换响应消息(FORWARD HANDOVER RESPONSE)。
步骤306,源侧与目标侧进行缓存数据的转发。
步骤307,源侧MME给源侧eNB发送切换命令消息(HANDOVERCOMMAND);
步骤308,源侧eNB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给用户终端UE;主要的信元是物理信道方面的信元和一些位置信息,当用户终端进行重配置完成以后,发送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给目标的eNB。
步骤309,源侧的MME发送前向SRNS上下文(FORWARDING SRNSCONTEXT)给目标侧的MME,用来告诉数据包的传输顺序等信息;
目标侧的MME收到前向SRNS上下文后,向源侧的MME发送前向SRNS上下文响应消息(FORWARDING SRNS CONTEXT ACK),消息中包含CAUSE等信息。
步骤310,目标侧eNB发送切换完成(HANDOVER COMPLETE)消息给目标侧MME。
步骤311,目标侧MME在收到切换完成消息后,将该消息发送到源侧的MME,源侧的MME收到该消息后,向目标侧MME返回切换完成响应消息。
步骤312,目标侧MME向GATEWAY发起承载上下文更新请求消息(UPDATE BEARER CONTEXT REQUEST),GATEWAY向目标侧MME返回承载上下文更新响应消息(UPDATE BEARER CONTEXT RESPONSE)。
步骤313,源侧MME向源侧eNB发起IU释放命令消息,IU把源侧的空口连接资源释放掉,源侧eNB向源侧MME返回空口连接资源释放完成消息。
步骤314,此时如果用户终端路由区发生了变化,那么接着发生路由区更新过程,这里的路由区更新过程只是完整路由区更新过程的一个子集。
在图3所示的上述流程中,步骤303为源侧MME给目标侧MME发送前向切换请求消息(FORWARD HANDOVER REQUEST);这条消息中包含的信元有: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PDP Context),IMSI,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Signaling,MM Context,Target Identification,RAN Transparent Container,RANAP Cause,NRS,GCSI和RAT TYPE。
MME将自身保存的承载类型标识存储到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的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中,切换时,图3中步骤303中的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就携带了该承载类型标识,目标侧的MME在步骤310与步骤311之间的决策点(a),或者步骤313与步骤314之间决策点(b),或者步骤314之后的决策点(c)对承载类型标识进行判断,若缺省承载存在,MME就不再新建缺省承载,若缺省承载不存在,MME需要新建缺省承载。决策点(a)、(b)和(c)在图3中用虚线框表示,且决策点(a)、(b)或者(c)描述的是可能的位置,何时执行该过程是可选的。
可选择的,在步骤303中的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不携带承载类型标识,切换时,目标SAE网络侧的GATEWAY根据承载中是否具有数据流模板来判断是否存在缺省承载;若没有数据流模板或特定的数据流模板,则存在缺省承载,不新建缺省承载;否则新建缺省承载。或者,GATEWAY根据承载中是否保存有缺省承载和专有承载的标识来判断是否存在缺省承载;若标识表示存在缺省承载,不需新建缺省存在,否则新建缺省承载。
目标SAE网络侧的GATEWAY在图3的决策点(d)根据上述方法判断是否存在缺省承载;若没有缺省承载的话,则新建缺省承载,否则,不新建缺省承载。该决策点(d)可以位于步骤314之后,当然该决策点的位置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作灵活变动,例如,位于步骤312之后,GATEWAY判断不存在缺省承载时,可以通过312中的响应消息指示MME建立缺省承载,或在312之后,314之前向MME单独发送请求或指示消息,建立缺省承载。
可选择的,在源SAE网络中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承载类型标识,可以是在GATEWAY所保存的与切换终端相对应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承载类型标识。由于GATEWAY是源SAE网络和目标SAE网络共用的锚点网关,因此切换后目标SAE网络中的GATEWAY即为源SAE网络中的GATEWAY,GATEWAY上所保存的承载类型标识自然也就到了目标SAE网络。切换后,在目标SAE网络中,GATEWAY根据自身保存的承载类型标识判断切换终端的承载类型。
在目标SAE网络中,如上述由GATEWAY判断承载类型时:
如果缺省承载建立过程由目标移动管理实体MME在图3中的(a)、(b)或(c)点发起时,GATEWAY通过在单独的消息或响应消息的信元中表明是否需要重建缺省承载,或指明哪个承载是缺省承载,哪个承载是专有承载;或直接将承载类型标识发送给MME。
如果,缺省承载建立过程由GATEWAY发起,在SAE网络中为PDN GW,则PDN GATEWAY发起承载建立时,在消息中指明为缺省承载。
下面结合附图4、附图5对用户终端从源SAE网络切换到2G/3G后,再切换到目标SAE网络时的具体切换过程进行说明。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UE从SAE网络切换到2G/3G网络的过程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源侧的eNB进行决策,判断是否发起切换(HANDOVER)流程,是则进行切换初始化并执行步骤402。
步骤402,源侧eNB发起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 REQUIRED)给源侧MME。
步骤403,源侧MME收到切换请求消息后,向目标侧SGSN发送前向切换请求消息(FORWARD HANDOVER REQUEST)。
步骤404,目标侧的SGSN收到前向切换请求消息后,给目标侧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发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 REQUEST),目标侧的RNC收到该切换请求消息后给目标侧的SGSN返回切换请求响应消息(HANDOVERREQUEST ACK)。
步骤405,目标侧的SGSN收到切换请求响应后,给源侧的MME发送前向切换响应消息(FORWARD HANDOVER RESPONSE)。
步骤406,源侧与目标侧进行缓存的数据转发。
步骤407,源侧MME给源侧的eNB发送切换命令消息(HANDOVERCOMMAND)。
步骤408,源侧eNB发送RRC消息给UE;主要的信元是物理信道方面的信元和一些位置信息,当用户终端进行重配置完成以后,发送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给目标侧的RNC。
步骤409,源侧的eNB发送前向SRNS上下文(FORWARDING SRNSCONTEXT)给源侧的MME;
源侧的MME将其收到的前向SRNS上下文(FORWARDING SRNSCONTEXT)发送给目标侧的SGSN,用来告诉数据包的传输顺序等信息;
目标侧的SGSN收到该消息后,发送前向SRNS上下文响应(FORWARDING SRNS CONTEXT ACK)给源侧的MME;
目标侧的SGSN还向目标侧RNC发送前向SRNS上下文。
步骤410,目标侧RNC向目标侧的SGSN发送切换完成消息(HANDOVERCOMPLETE)。
步骤411,目标侧SGSN在收到切换完成消息(HANDOVERCOMPLETION)之后,向源侧的MME发送前向切换完成消息,源侧的MME收到该消息后返回相应的回应消息给目标侧的SGSN。
步骤412,目标侧的SGSN向GATEWAY发送承载上下文更新请求消息,GATEWAY向目标侧的SGSN返回承载上下文更新响应消息。
步骤413,源侧MME向源侧eNB发起IU释放命令消息,IU把源侧的空口连接资源释放掉,源侧eNB向源侧MME返回空口连接资源释放完成消息。
步骤414,路由区更新过程,这里的路由区更新过程只是完整路由区更新过程的一个子集。
在图4所示的上述流程中,步骤403为源侧MME给目标侧SGSN发前向切换请求消息。这条消息中包含的信元有:IMSI,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Signaling,MM Contex,PDP Context,Target Identification,,RAN TransparentContainer,RANAP Cause,NRS,GCSI,RAT TYPE。
切换到2G/3G网络中时,由于2G/3G网络不区分缺省承载和专有承载,所以对专有承载和缺省承载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果在源SAE网络中,承载类型标识已经存储到了承载上下文中,则图4的步骤403的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就携带了该承载类型标识,如果承载类型标识没有存储到了承载上下文中,则图4的步骤403中的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也不会携带该承载类型标识。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UE在图4所示的切换基础上,由2G/3G网络切换回SAE网络的过程流程图。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源侧接入网部分的RNC进行决策,判断是否发起切换(HANDOVER)流程,是则进行切换初始化并执行步骤402。
步骤502,源侧RNC发起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 REQUIRED)给源侧SGSN。
步骤503,源侧SGSN收到切换请求消息后,给目标侧MME发送前向切换请求消息(FORWARD HANDOVER REQUEST)。
步骤504,目标侧的MME收到前向切换请求消息后,给目标侧的eNB发送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 REQUEST),目标侧的eNB收到该切换请求消息后给目标侧的MME返回切换请求响应消息(HANDOVER REQUESTACK)。
步骤505,目标侧的MME收到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后,给源侧的SGSN发前向切换响应消息(FORWARD HANDOVER RESPONSE)。
步骤506,源侧与目标侧进行缓存的数据转发。
步骤507,源侧SGSN给源侧的RNC发送切换命令消息(HANDOVERCOMMAND)。
步骤508,源侧RNC发RRC消息给用户终端UE;主要的信元是物理信道方面的信元和一些位置信息,当用户终端进行重配置完成以后,发送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给目标的eNB。
步骤509,源侧的RNC发送前向SRNS上下文(FOWARDING SRNSCONTEXT)给源侧的SGSN;
源侧的SGSN发送前向SRNS上下文(FORWARDING SRNS CONTEXT)给目标侧的MME,用来传送数据包的传输顺序等信息;
目标侧的MME收到该消息后,发送前向SRNS上下文响应消息(FORWARDING SRNS CONTEXT ACK)给源侧的SGSN;
目标侧的MME还向目标侧的eNB发送前向SRNS上下文。
步骤510,目标侧eNB向目标侧的MME发送切换完成消息(HANDOVERCOMPLETE)。
步骤511,目标侧MME在收到切换完成消息(HANDOVER COMPLETION)之后,向源侧的SGSN发送前向切换完成消息,源侧的SGSN收到该消息后返回相应的回应消息给目标侧MME。
步骤512,目标侧的MME向GATEWAY发送承载上下文更新请求消息(UPDATE BEARER CONTEXT REQUEST),GATEWAY向目标侧的MME返回承载上下文更新响应消息(UPDATE BEARER CONTEXT RESPONSE)。
步骤513,源侧SGSN向源侧RNC发起IU释放命令消息,IU把源侧的空口连接资源释放掉。源侧RNC向源侧SGSN返回空口连接资源释放完成响应消息。
步骤514,路由区更新过程,这里的路由区更新过程只是完整路由区更新过程的一个子集。
在图5所示的上述流程中,步骤503是源侧SGSN给目标侧MME发送前向切换请求消息(FORWARD HANDOVER REQUEST)。这条消息中包含的信元有IMSI,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 Signaling,MM Context,PDP Context,TargetIdentification,RAN Transparent Container,RANAP Cause,NRS,GCSI和RATTYPE。
由于,图4的步骤403的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了承载类型标识,因此,当UE再次切换回SAE网络时,该承载类型标识会随着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的PDP上下文传输到目标SAE网络,即图5中的步骤503的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会携带该承载类型标识,目标侧的MME在步骤510与步骤511之间的决策点(a),或者在步骤513与步骤514之间决策点(b),或者在步骤514之后的决策点(c)对承载类型标识进行判断,若缺省承载存在,MME则不新建缺省承载,若缺省承载不存在,则MME新建缺省承载。(a)、(b)或者(c)描述的是可能的位置,何时执行这个过程是可选的。
可选择的,图4的步骤403中的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的PDP上下文中不携带承载类型标识,图5的步骤503的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也就不携带该承载类型标识。目标侧的GATEWAY在决策点(d)判断PDP上下文中是否有TFT,有TFT,则认为是专有承载,没有TFT和特定的TFT,则认为是缺省承载。若缺省承载存在,则不发起新建缺省承载的请求,大大减轻目标SAE网络侧GATEWAY的负担,节省了新建缺省承载所耗费的网络资源;若缺省承载不存在,GATEWAY在决策点(d)从网络侧主动发起新建缺省承载请求,保证了用户终端的正常切换。决策点(d)可以位于步骤514之后,决策点(d)在何时执行是可选的,例如,如位于步骤512之后,GATEWAY判断不存在缺省承载时,可以通过512中的响应消息指示MME建立缺省承载,或在512之后,514之前向MME单独发送请求或指示消息,建立缺省承载。
三、用户终端直接从非SAE网络切换到SAE网络
下面仍以2G/3G网络为例进行说明。
由于2G/3G网络中不区分缺省承载和专有承载,当PDP上下文从2G/3G网络被传送到SAE网络中时,SAE网络的MME无法识别出缺省承载,进而也无法判断出是否要为用户终端新建缺省承载。
为了使用户终端由2G/3G网络切换到SAE网络时,SAE网络的MME能够识别出缺省承载,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SAE网络中识别缺省承载和专有承载的方案,该方案包括:在2G/3G网络中,在PDP上下文中为承载增加承载类型标识;当UE从2G/3G网络切换到SAE网络时,在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承载类型标识;SAE网络中的MME根据所述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的承载类型标识判断是否存在缺省承载;若存在缺省承载,则不新建缺省承载;否则新建缺省承载。这样大大减轻目标SAE网络侧MME的负担,节省了新建缺省承载所耗费的网络资源,目标侧的MME判断缺省承载不存在的话,新建缺省承载,保证了用户终端的正常切换。
用户终端直接由2G/3G网络切换到SAE网络的具体流程也可以参照图5所示的流程,此时,步骤503中,2G/3G网络中的SGSN给目标SAE网络中的MME发送的前向切换请求消息的PDP上下文中包含承载类型标识。在所述的前向切换请求消息的PDP上下文中增加承载类型标识的方法如下:
方式一:SGSN对用户终端与核心网之间有关的PDP承载进行解码,解码到非接入层(NAS,Non Access Stratum)的信元,根据是否具有TFT或是否具有特定的TFT在该NAS层的信元中增加承载类型标识,并将该承载类型标识存储到PDP上下文中。
方式二:终端或者GGSN通过消息通知SGSN在PDP承载中是否有TFT或是否具有特定的TFT,SGSN根据通知消息增加相应的承载类型标识,并将该承载类型标识存储到PDP上下文中。
并且,与在SAE网络中增加承载类型标识的方式相对应,在2G/3G网络中,增加承载类型标识的方法可以为以下几种形式:
(a)将承载类型标识添加到没有TFT/有特定TFT的承载或者有TFT的承载,即为没有TFT或有特定TFT的承载添加承载类型标识,为有TFT的承载不添加承载类型标识;或者为有TFT的承载添加承载类型标识,为没有TFT或有特定TFT的承载不添加承载类型标识。
(b)SGSN将缺省承载类型标识添加到没有TFT或有特定TFT的承载,将专有承载类型标识添加到有TFT的承载。
(c)SGSN为没有TFT或有特定TFT的承载和有TFT的承载分别赋以不同的承载类型标识值。
(d)采用信元专有值来表示没有TFT的承载或者有TFT的承载。
例如,采用信元NSAPI(网络层业务访问点标志符)来表示缺省承载。
切换时,在2G/3G网络中增加的承载类型标识随着切换过程传输到目标SAE网络后,目标侧的MME在决策点(a)、(b)或者(c)通过该承载类型标识判断是否存在缺省承载,若缺省承载存在,则无需新建缺省承载,否则新建缺省承载。
可选择的,目标SAE网络还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判断缺省承载是否存在:
2G/3G网络中无需为PDP上下文增加承载类型标识,切换时,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不携带该承载类型标识,目标SAE网络侧的GATEWAY在决策点(d)或在(d)之前判断承载中是否具有TFT,若承载中没有TFT或特定的TFT,认为是缺省承载,不发起新建缺省承载的请求;若承载中有TFT,则认为是专有承载,需要建立缺省承载的话,则GATEWAY从网络侧主动发起新建缺省承载请求或指示MME建立缺省承载。
当用户终端从Non-3GPP网络切换到SAE网络时,在SAE网络中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案,与上述从2G/3G网络切换到SAE网络时的情况类似,可以在Non-3GPP网络中建立的承载的上下文中保存承载类型标识,当用户终端从所述Non-3GPP网络切换到目标SAE网络时,Non-3GPP网络中的切换服务实体向目标SAE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发起的前向切换请求中携带所述承载上下文中保存的承载类型标识,目标SAE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根据所述前向切换请求中携带的承载类型标识判断承载的类型。在Non-3GPP网络中可以通过是否具有TFT或者是否具有特定的TFT来区分缺省承载和专有承载,这里不再复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给出本发明一种移动管理实体和一种锚点网关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移动管理实体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移动管理实体包括:切换请求发送模块601和/或切换请求接收模块602,其中,
切换请求发送模块601,用于发送前向切换请求消息,该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承载上下文中所保存的承载类型标识。
切换请求接收模块602,用于接收携带承载类型标识的前向切换请求消息,并根据切换请求消息中的承载类型标识判断承载类型。
图6所示的移动管理实体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承载创建模块603。此时,切换请求接收模块602,进一步用于在判断出承载类型为非缺省承载时,指示承载创建模块603建立缺省承载;承载创建模块603,用于在接收到切换请求接收模块的指示后建立缺省承载。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锚点网关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锚点网关包括:保存模块701和判断模块702,其中,
保存模块701,用于保存包含承载类型标识的用户终端的承载上下文;
判断模块702,用于根据保存模块801中的承载类型标识判断所述用户终端的承载类型。
图7所示的锚点网关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承载创建模块703。此时,判断模块702,进一步用于在判断出承载类型为非缺省承载时,指示承载创建模块703建立缺省承载;承载创建模块703,用于在接收到判断模块702的指示后建立缺省承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主要描述的是用户终端的切换目标网络是SAE网络时如何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案,当用户终端的切换目标网络为非SAE网络时,如2G/3G网络等,同样可以运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案实现在目标网络中识别承载类型,只要将上述实施例中的目标SAE网络替换为非SAE网络即可,这里不再复述。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网络中需要建立承载时,通过为承载增加承载类型标识来表示缺省承载或者专有承载,网关就能根据该承载类型标识识别缺省承载和专有承载,为专有承载分配TFT,使专有承载正常建立,从而使用户终端通过专有承载进行正常的数据通信。在切换过程中,目标网络中的MME可以根据该承载类型标识来判断是否需要新建缺省承载,如果存在缺省承载,无需新建缺省承载,将会极大减轻目标网络负担、节省网络资源;如果不存在缺省承载,则新建缺省承载,保障用户终端正常切换。当从2G/3G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时,增加了表示缺省承载或者专有承载的承载类型标识,使目标网络中的MME根据该承载类型标识判断缺省承载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缺省承载,无需新建缺省承载,将会极大减轻目标网络负担、节省网络资源;如果不存在缺省承载,则新建缺省承载,保障用户终端正常切换。
以上结合较佳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凡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思想的应用范围内所作的等效目的的变更与修改,均应在本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源网络中使用承载类型标识来标识用户终端的承载类型,并在源网络中保存所述承载类型标识;
在所述用户终端从源网络切换到目标网络的过程中,将所述承载类型标识传递到目标网络;
目标网络根据所述承载类型标识来判断所述用户终端的承载类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源网络和目标网络都为系统架构演进SAE网络时,
所述在源网络中保存承载类型标识包括:在源SAE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上保存的对应于所述用户终端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承载类型标识;
所述将承载类型标识传递到目标SAE网络包括:源SAE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向目标SAE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发起的前向切换请求中携带所述承载类型标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源网络和目标网络都为SAE网络时,
所述在源网络中保存承载类型标识包括:在源SAE网络中的锚点网关上保存的对应于所述用户终端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承载类型标识;
所述将承载类型标识传递到目标SAE网络包括:源SAE网络和目标SAE网络共用一个锚点网关,目标SAE网络中的锚点网关即为原网络中的锚点网关;
所述目标SAE网络根据所述承载类型标识来判断承载类型包括:所述锚点网关,根据自身保存的对应于所述用户终端的承载上下文中的承载类型标识判断承载类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所述锚点网关根据承载类型标识判断承载类型之后进一步包括:
锚点网关将所述承载类型标识发送给目标SAE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或
锚点网关根据所述承载类型标识向目标SAE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发送建立/不建立缺省承载的消息;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源网络中使用承载类型标识来标识用户终端的承载类型包括:在源SAE网络中创建承载时发起的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增加承载类型标识,根据承载请求消息中的承载类型标识来标识承载的类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源网络是2G/3G网络,所述目标网络为SAE网络时,
所述在源网络中保存承载类型标识包括:在源2G/3G网络中的服务GPRS支持节点在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中保存承载类型标识;
所述将承载类型标识携带到目标SAE网络中包括:源2G/3G网络中的服务GPRS支持节点向目标SAE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发起的前向切换请求中携带所述承载类型标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源网络中使用承载类型标识来标识用户终端的承载类型包括:
源2G/3G网络中的服务GPRS支持节点对用户终端与源2G/3G网络中的核心网之间的PDP承载进行解码,解码到非接入层的信元后,根据该PDP承载是否有数据流模板或者是否具有特定的数据流模板,确定与承载对应的承载类型标识;或者
用户终端或源2G/3G网络中网关GPRS支持节点通过消息通知源2G/3G网络中服务GPRS支持节点PDP承载是否有数据流模板或是否具有特定的数据流模板,服务GPRS支持节点根据所述消息确定与承载对应的承载类型标识。
8.如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SAE网络判断出所述用户终端的承载类型为非缺省承载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用户终端的切换过程中,目标SAE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在接收到目标SAE网络中的演进中的基站eNB发送的切换完成消息后,为所述用户终端建立缺省承载;或者
在用户终端的切换过程中,目标SAE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在源网络侧的空口连接资源释放完毕后,为所述用户终端建立缺省承载;或者
在用户终端的切换过程中,目标SAE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在用户终端的路由区更新完毕后,为所述用户终端建立缺省承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用承载类型标识来标识用户终端的承载类型包括:
只为缺省承载增加缺省承载类型标识;
或,只为专有承载增加专有承载类型标识;
或,为缺省承载增加缺省承载类型标识,为专有承载增加专有承载类型标识;
或,为缺省承载和专有承载分别增加不同的承载类型标识值;
或,采用信元专有值来表示缺省承载;
或,采用信元专有值来表示专有承载。
10.一种移动管理实体,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管理实体包括:切换请求发送模块和/或切换请求接收模块,其中,
切换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前向切换请求消息,该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承载上下文中所保存的承载类型标识;
切换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承载类型标识的前向切换请求消息,并根据切换请求消息中的承载类型标识判断承载类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管理实体,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管理实体进一步包括承载创建模块,
所述切换请求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在判断出承载类型为非缺省承载时,指示承载创建模块建立缺省承载;
所述承载创建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切换请求接收模块的指示后建立缺省承载。
12.一种锚点网关,其特征在于,该锚点网关包括:保存模块和判断模块,其中,
保存模块,用于保存包含承载类型标识的用户终端的承载上下文;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保存模块中的承载类型标识判断所述用户终端的承载类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锚点网关,其特征在于,该锚点网关进一步包括承载创建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进一步用于在判断出承载类型为非缺省承载时,指示承载创建模块建立缺省承载;
所述承载创建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判断模块的指示后建立缺省承载。
14.一种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源SAE网络中创建承载时发起的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增加承载类型标识,并在所建立承载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所述承载类型标识;
当用户终端从源SAE网络切换到目标SAE网络时,或者从源SAE网络切换到其他网络后再切换到SAE网络时,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切换时,在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承载类型标识;
目标SAE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根据所述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的承载标识判断是否存在缺省承载,是则不新建缺省承载;否则新建缺省承载。
15.一种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户终端从源SAE网络切换到目标SAE网络时,或者从源SAE网络切换到其他网络后再切换到SAE网络时,该方法包括:
目标SAE网络侧的分组数据网络网关根据承载中是否具有数据流模板和/或是否具有特定的数据流模板来判断是否存在缺省承载;
存在缺省承载,则不新建缺省承载,否则新建缺省承载。
16.一种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2G/3G网络中,在PDP上下文中为承载增加承载类型标识;
在用户终端从2G/3G网络切换到SAE网络时,在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承载类型标识;
SAE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根据所述前向切换请求消息中的承载类型标识判断是否存在缺省承载;
若存在缺省承载,则不新建缺省承载;否则新建缺省承载。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PDP上下文中增加承载类型标识的步骤包括:
对用户终端与核心网之间有关的PDP承载进行解码,解到非接入ANS层的信元,在该NAS层的信元中增加承载类型标识,并将该承载类型标识存储到PDP上下文中;
或者,通过消息将PDP承载传送至服务GPRS支持节点,服务GPRS支持节点为PDP承载增加承载类型标识,并将该承载类型标识存储到PDP上下文中。
CN201110380431.1A 2007-04-20 2007-10-18 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4211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80431.1A CN102421152B (zh) 2007-04-20 2007-10-18 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7852 2007-04-20
CN200710097852.7 2007-04-20
CN201110380431.1A CN102421152B (zh) 2007-04-20 2007-10-18 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15349A Division CN101291529B (zh) 2007-04-20 2007-10-18 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1152A true CN102421152A (zh) 2012-04-18
CN102421152B CN102421152B (zh) 2014-03-12

Family

ID=400355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15349A Active CN101291529B (zh) 2007-04-20 2007-10-18 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CN201110380431.1A Active CN102421152B (zh) 2007-04-20 2007-10-18 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15349A Active CN101291529B (zh) 2007-04-20 2007-10-18 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12915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7297B (zh) * 2008-12-16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692720B1 (ko) * 2009-02-08 2017-0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핸드오버 방법
CN101986750B (zh) * 2009-07-29 2013-08-2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998353A (zh) 2009-08-20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承载类型的指示方法、基站及系统
CN102026409B (zh) * 2009-09-22 2015-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释放本地ip访问连接的系统及方法
CN102986271B (zh) * 2010-06-28 2015-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目标侧承载的承载标识的获取方法、承载管理网元和分组数据网关
CN103907374B (zh) * 2011-10-28 2018-11-1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IPv6转换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4089835A1 (zh) * 2012-12-14 2014-06-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承载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4194457A1 (zh) * 2013-06-03 2014-1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默认承载的切换方法和设备
US9814090B2 (en) * 2014-03-12 2017-11-07 Mediatek Inc. Maintaining a packet-switched signaling connection during handover between cells
US10506472B2 (en) * 2016-11-03 2019-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rrowband reference signals in non-anchor resource blocks
WO2019052174A1 (zh) * 2017-09-15 2019-03-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改变承载类型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362109B (zh) * 2018-11-26 2022-01-11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S1切换过程恢复移动终端专有承载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67707A1 (en) * 2000-12-04 2002-06-06 Linda Morales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handoff between different wireless systems
WO2005057799A2 (en) * 2003-12-08 2005-06-23 Motorola, Inc.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Bearer format information in a cellular system
CN1859374A (zh) * 2005-11-09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一条永久虚连接上承载多种业务的方法
CN1941999A (zh) * 2005-09-30 2007-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67707A1 (en) * 2000-12-04 2002-06-06 Linda Morales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handoff between different wireless systems
WO2005057799A2 (en) * 2003-12-08 2005-06-23 Motorola, Inc.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Bearer format information in a cellular system
CN1941999A (zh) * 2005-09-30 2007-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实现方法
CN1859374A (zh) * 2005-11-09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一条永久虚连接上承载多种业务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1529A (zh) 2008-10-22
CN101291529B (zh) 2011-12-07
CN102421152B (zh)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1529B (zh) 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US10334486B2 (en) Handover process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RU2628316C2 (ru) Способы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plmn-идентификатора шлюза сети пакет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для узла ran
CN103781063B (zh) 提供用于所请求连接的源连接标识符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CN103609150B (zh) 基于apn专有或者非apn专有信息经由本地网络进行流量分流
US8169965B2 (en) Inter-mode/inter-rat handover
CN101374349B (zh) 无线电信网络中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3163440B (zh) 前向接口的建立方法、ue接入方法、ue切换方法及装置
US7215958B2 (en) Relocation method, system and network element
US200702130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handoff and serving radio network subsystem relocation procedures in a single tunnel gprs-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162771A (zh) 一种小小区系统中不同MeNB间切换的方法及设备
US8867471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radio access network element information
CN110149166B (zh) 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960562B1 (ko) 풀-멀티-오퍼레이터 코어 네트워크에서 e-utran으로부터 utran/geran으로의 이동국의 회선 교환 폴백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933663B (zh) Lte系统中支持用户设备移动性的方法
US8116280B2 (en) Method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and related core network node
CN102404809A (zh) 数据传输通道迁移方法及系统
CN1640177B (zh) 蜂窝移动无线系统中改进服务质量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3582075A (zh) 一种rn支持多种无线接入系统的方法
CN101784033A (zh) 切换数据转发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730061B (zh) 业务建立与小区更新的同步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0486381C (zh) 分组域中ggsn获知sgsn启用单隧道信息的方法
CN113661734A (zh) 用于优化系统间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13584B (zh) 一种pdn连接的管理方法和设备
WO2006037664A2 (en) Method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s and related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Assign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75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bearing typ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827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