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3870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3870A
CN102263870A CN2011101201790A CN201110120179A CN102263870A CN 102263870 A CN102263870 A CN 102263870A CN 2011101201790 A CN2011101201790 A CN 2011101201790A CN 201110120179 A CN201110120179 A CN 201110120179A CN 102263870 A CN102263870 A CN 102263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keyboard
display part
image processing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01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3870B (zh
Inventor
松坂铁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63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3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3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38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02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manually operated with input through keyboard and computation using a built-in program, e.g. pocket calculators
    • G06F15/0225Use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e.g. keyboard, display; Interfaces to other computer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04N1/00384Key input means, e.g. buttons or keyp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3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using menus, i.e. presenting the user with a plurality of selectable options
    • H04N1/00416Multi-level menus
    • H04N1/00419Arrangements for navigating between pages or parts of the menu
    • H04N1/00424Arrangements for navigating between pages or parts of the menu using a list of graphical elements, e.g. icons or icon ba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3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using menus, i.e. presenting the user with a plurality of selectable options
    • H04N1/00416Multi-level menus
    • H04N1/00419Arrangements for navigating between pages or parts of the menu
    • H04N1/00427Arrangements for navigating between pages or parts of the menu using a menu li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3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using menus, i.e. presenting the user with a plurality of selectable options
    • H04N1/00416Multi-level menus
    • H04N1/00435Multi-level menus arranged in a predetermined sequence, e.g. using next and previous butt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74Output means outputting a plurality of functional options, e.g. scan, copy or 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77Indicating status, e.g. of a jo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8Indicating an illegal or impossible operation or selection to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82Output means outputting a plurality of job set-up options, e.g. number of copies, paper size or resol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7Topological 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 H04N2201/0041Point to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04N2201/0049By wire, cabl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与键盘进行通信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当在连接部上连接有键盘时,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该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用于示出在设置于键盘的按键中作为不能使用的按键的不可使用按键。本发明实现了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使得使用者在利用所连接的键盘输入文字等时的易用性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液晶面板等显示部以及用于连接键盘的连接部(接口)的复印机、复合机、打印机、FAX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复印机、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有时需要输入口令等文字及符号等。于是,为了提高输入文字等时的便利性,例如,有时将USB键盘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接受使用USB键盘来进行的文字等的输入。
例如,已知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对用于根据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装置中所内置的处理单元和能够通过USB接口连接的USB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器,根据所要求的处理条件对包含搭载于控制器的用于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应用的多个应用程序进行驱动,通过对处理单元和USB设备进行控制从而执行处理,其中,控制器包括用于生成关联表,且每当USB设备被连接时,对关联表的信息进行更新及管理的单元,所述关联表记录了用于表示记录USB设备特征的设备类别信息与设备使用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关联的信息。通过这种结构,即使在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用户接口功能较弱的情况下,当输入口令等时,也可基于现有技术,容易地实现使用方便的输入支援。
如上所述,当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口令输入等时,使用者有时会输入文字、符号、数字等。近年来,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带触摸面板的显示部(操作面板)。而且,例如,图像形成装置有时在显示部上显示软键盘,用以接受文字等的输入。可是,鉴于显示部的尺寸,软键盘中的每一个按键被显示得较小。因此,产生会同时按下两个以上按键等问题。因此,如上所述,还存在能够利用连接的键盘来输入文字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此,一般通用的键盘(例如,USB键盘)为个人计算机用的键盘。然而,图像形成装置与个人计算机是不同的。因此,在个人计算机用的键盘中含有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时不需要的按键(例如,功能键及控制键等)。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而言,只要能够识别出与文字等的输入相关的必要的按键的按下即可。而且,即使当按下不需要的按键时的信号从键盘被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侧也会忽略。换言之,图像形成装置将键盘内的按键中不需要的按键作为不可使用按键处理。
然而,在连接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键盘中,哪个按键能够使用,哪个按键不能使用,是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如何处理由键盘发送来的信号来决定的。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存在不知道哪个按键能够使用而哪个按键不能使用的问题。而且,还可能存在使用者多次按下不能使用的按键而进行无效的输入操作的情况。因此,在连接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键盘的易用性方面存在问题。
在此,上述公知技术用于进行支援,以使得即使较弱的用户接口(UI)也能够进行口令等的输入。然而,公知技术中并未考虑在键盘中按下不能使用的按键的情况。此外,由于不对是否为能够使用的按键进行确认等,因此还存在如下情况:即使连接有特殊的键盘,也被误认为键盘已被图像形成装置正常识别。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向使用者示出连接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键盘中不能使用的按键,并识别出有效按键(能够使用的按键),对于使用者而言,使得图像形成装置的文字输入时的易用性得到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一种包括与键盘连接并与所述键盘进行通信的连接部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显示部,当在所述连接部上连接有所述键盘时,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该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用于示出在设置于所述键盘的按键中作为不能使用的按键的不可使用按键。由此,能够向使用者示出连接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键盘中不能使用的按键,并识别出能够使用的按键。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对于使用者而言,当使用所连接的键盘来输入文字等时,易用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示意性前视剖视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面板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中的地址薄画面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目的地信息登录画面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软键盘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登录画面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中连接有键盘时所显示的键盘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键盘图像中的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中连接有键盘时的显示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键盘显示设定画面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中所显示的软键盘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中所显示的软键盘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中所显示的缩小键盘图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中的电力供给系统的一例的框图。
图16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的启动时的显示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11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具有操作面板1的复合机100(相当于图像形成装置)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结构、配置等各要素并不用以限定发明的范围,而仅仅是说明例。
(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
首先,使用图1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的一例的示意性前视剖视图。
如图1所示,用于进行各种设定及输入的操作面板1设置在复合机100的正面上方(用虚线图示,详细内容如后所述)。并且,在上部设置有图像读取部2A与原稿运送装置2B。此外,复合机100在主体内部具备供纸部3A、运送路3B、图像形成部4、定影部5等。
操作面板1包括显示复合机100的状态和各种信息的液晶显示部11(相当于显示部)。液晶显示部11能够显示一个或多个用于进行功能的选择和设定以及文字输入等的按键。此外,在液晶显示部11的上表面设置有透明的触摸面板部12(例如为电阻膜方式,相当于输入部)。触摸面板部12用于对在液晶显示部11上被按下的部分的位置和坐标进行检测。此外,在操作面板1上还设置有开始键13等各种硬键,所述开始键13用于指示复印等各种功能开始执行。
原稿运送装置2B具有放置所读取的原稿的原稿托盘21。并且,原稿运送装置2B自动地从原稿托盘21将原稿一张一张地连续运送到读取位置(输送读取用稿台玻璃22)。此外,原稿运送装置2B以图1的纸面里侧为支点沿上下方向开闭自如地安装在图像读取部2A上。原稿运送装置2B作为对图像读取部2A的稿台玻璃(输送读取用稿台玻璃22和放置读取用稿台玻璃23)从上方进行按压的盖而发挥作用。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部2A在上表面包含有:输送读取用稿台玻璃22;以及放置读取用稿台玻璃23,在一张一张地读取书籍等原稿时放置原稿。图像读取部2A内配置有灯、反射镜、透镜、图像传感器等(未图示)。图像传感器基于通过输送读取用稿台玻璃22的原稿或者在放置读取用稿台玻璃23上放置的原稿的反射光读取原稿。并且,图像传感器将反射光转换为对应于图像浓度的模拟电信号,之后进行量化。其结果为得到原稿的图像数据。复合机100能够根据通过读取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复印功能)。另外,无论是彩色还是黑白的情况,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部2A都能够读取。
供纸部3A容纳多张纸张(例如复印纸、普通纸、再生纸、厚纸、投影(OHP)片材等各种片材),并一张一张地送入运送路3B。供纸部3A包含有多个放置收纳的纸张的纸盒31(在图1中从上方按顺序标记符号31A、31B、31C、31D)。此外,为了从纸盒31送出到运送路3B,设置有进行旋转驱动的供纸辊32(在图1中从上方按顺序标记符号32A、32B、32C、32D)。例如,在打印时,某一个供纸辊32进行旋转驱动,纸张被一张一张地送出到运送路3B。
运送路3B为运送从供纸部3A送出的纸张的通路。此外,在纸张运送路径上配置有图像形成部4、定影部5等。并且,在运送路3B上设置有用于引导纸张的导向件。此外,在运送路3B上设置有在纸张运送时进行旋转驱动的运送辊对33~36。此外,在运送路3B上还设置有使被运送的纸张在图像形成部4的附近待机并按照调色剂图像形成的时间送出纸张的阻力辊对37等。
图像形成部4基于图像数据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运送的纸张上。因此,图像形成部4包括能够沿图1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驱动地被支撑的感光鼓41以及配设在感光鼓41周围的充电装置42、曝光装置43、显影装置44、转印辊45及清洁装置46等。
对调色剂图像形成和转印过程进行说明。沿规定方向旋转驱动的感光鼓41设置在图像形成部4的大致中心处。图1中,在感光鼓41的右斜上方设置的充电装置42以规定电位使感光鼓42带电。图1中,曝光装置43设置在充电装置42的右侧。曝光装置43基于图像数据输出激光,对感光鼓41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从而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此外,图像数据是使用由图像读取部2A获得的图像数据、或者从通过网络等连接的外部计算机200或对端FAX装置300(参照图3)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等。
而且,图1中,在感光鼓41的右斜下方设置的显影装置44向感光鼓41上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用以进行显影。在感光鼓41的左方设置的转印辊45压接于感光鼓41,形成辊隙。而且,按照根据调色剂图像安排的时间,纸张进入辊隙。纸张进入时,在转印辊45上施加有规定的电压,感光鼓4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清洁装置46除去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41上的调色剂。
定影部5使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本实施方式的定影部5主要由内置有发热体的加热辊51与加压辊52构成。加热辊51与加压辊52压接而形成辊隙。并且,纸张在辊隙处通过,使得纸张表面的调色剂熔融并被加热,其结果为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调色剂定影后的纸张被输出到出纸托盘38。如此,在使用复印功能、打印功能时,进行图像形成(打印)。
(操作面板1)
接下来,使用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面板1的一例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面板1的一例的平面图。
如图1所示,操作面板1设置在复合机100的正面上方。操作面板1具有液晶显示部11,该液晶显示部11显示各种图像和画面,诸如用于给出复合机100的设定或动作指示的菜单及按键(参考图4等),以及复合机100的状态信息等。使用者按下显示在液晶显示部11上的按键,能够进行复合机100的复印上的各种设定或动作指示。
此外,液晶显示部11的上表面设置有触摸面板部12。触摸面板部12用于对被使用者按下的部分的位置和坐标进行检测。通过对使用该触摸面板部12得到的检测坐标与液晶显示部11上示出的各种按键的位置和坐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被使用者按下的按键。另外,作为触摸面板部12,可以采用电阻膜方式、表面弹性波方式、红外线方式、静电电容方式等各种方式,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操作面板1上设置有以下作为硬件的按键(按钮)。例如,设置有用于在各种设定后指示复印等作业开始的开始键13、以及用于输入数字的数字键部14等。此外,设置有在利用复印功能时按下的复印键15、以及在利用扫描功能或FAX功能时按下的发送键16等。此外,在操作面板1的左上方设置有在登录地址薄等时按下的系统菜单键17。如此,操作面板1具有触摸面板部12及各种硬键。并且,触摸面板部12及各种硬键作为对复合机100的各功能进行各种设定和模式选择等的输入部而发挥作用。
(复合机100等的硬件结构)
接下来,使用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的硬件结构的一例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首先,控制部6设置在复合机100的主体内。控制部6例如与操作面板1、图像读取部2A、原稿运送装置2B、供纸部3A、运送路3B、图像形成部4、定影部5等连接,并对它们进行控制。
控制部6例如包含CPU 61以及作为用于进行复合机100中的处理的专用电路的ASIC 62等元件。CPU 61根据存储于存储装置63且被展开的控制程序进行运算等,对复合机100的各部进行控制。此外,控制部6也可以按功能进行分割,设置进行整体控制及图像处理的主控制部、以及进行图像形成及使各种旋转体旋转的电机等的开/关(ON/OFF)等并对打印进行控制的引擎控制部等多种。在本说明中,示出将这些控制部汇总为一个控制部6的方式来进行说明。
存储装置63与控制部6连接。存储装置63是组合ROM、RAM、HDD等而构成。存储装置63能够对复合机100的控制用程序、控制用数据、设定数据、由图像读取部2A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等各种数据进行存储。
此外,控制部6与包括各种连接器、插口及FAX调制解调器等的通信用接口部(以下称为通信I/F部64)连接。通信I/F部64通过网络及公用线路等与多个外部计算机200(例如个人计算机)及对端FAX装置300(图3中均为了方便而仅图示一个)连接。例如,能够使由图像读取部2A获得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装置63中,或者发送给外部计算机200或对端FAX装置300(扫描仪功能、FAX功能)。此外,还能够基于从外部计算机200或对端FAX装置300发送并输入到复合机100的图像数据,来进行打印、FAX发送等(打印机功能、FAX功能)。
此外,控制部6识别对操作面板1所进行的输入,控制复合机100按照使用者的设定来进行复印等。例如,当通过操作面板1设定了指定欲使用的供纸部3A来进行复印时,控制部6使得供纸从所指定的供纸部3A进行。此外,控制部6使图像数据从通信I/F部64发送到通过操作面板1所指定的发送目的地。
此外,例如,在控制部6中设置有图像处理部65。图像处理部65对由图像读取部2A读取原稿而获得的图像数据或经由通信I/F部64输入到复合机100的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例如,由图像处理部65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被发送到曝光装置43,用于感光鼓41的扫描及曝光,或者被发送到通信I/F部64以便被传输到外部。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具有显示控制部10、存储器18、驱动电路19、液晶显示部11、触摸面板部12。显示控制部10由CPU及IC等构成。显示控制部10控制液晶显示部11的显示,接收触摸面板部12的输出,确定在液晶显示部11(触摸面板部12)上按下的坐标。表示触摸面板部12的输出与坐标之间的对应的表格等数据被存储在存储器18中。显示控制部10对按下位置的坐标与各设定画面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确定并识别出在设定画面上被选择(被按下)的按键。
具体地,为了选择复合机100的各功能的设定项目并对设定值进行设定,从最上层开始,反复对显示在液晶显示部11上的按键进行选择。每进行一次按键选择,显示控制部10就对液晶显示部11的显示进行切换。于是,最终,欲选择并设定的功能的设定值被设定。显示控制部10识别出该功能的选择和设定已执行。显示控制部10将设定内容发送给主体的控制部6。由此,控制部6使图像形成部4等各部执行反映了通过操作面板1选择并设定的功能的动作。于是,使用者的意图被反映到打印、发送等中(例如,浓度设定或放大缩小等)。
并且,液晶显示部11显示的画面及图像的图像数据例如被存储在操作面板1内的存储器18中。因此,每当按下设定项目的选择画面或各设定画面中的按键时,显示控制部10从存储器18中读出下一步应显示的画面的图像数据。
此外,液晶显示部11显示的画面及图像的图像数据例如也可以被存储在主体侧的存储装置63中。在此情况下,操作面板1经由控制部6,从存储装置63接收用于由液晶显示部11进行显示的图像数据。显示控制部10将画面及图像的图像数据提供给实际对液晶画面的显示进行控制的驱动电路19。另外,也可以不在操作面板1中设置显示控制部10及存储器18,而用控制部6等的结构(CPU 61及存储装置63)来代替显示控制部10及存储器18的功能。
(键盘8的连接与识别)
接下来,基于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键盘8与连接部7的连接的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连接部7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中。并且,能够将键盘8连接到连接部7上。作为被连接的键盘8,例如,具有基于USB标准的键盘8。
因此,在连接部7中包含用于USB设备的USB连接部7U。并且,USB连接部7U包含主机控制器、USB驱动器、存储器、主机软件、连接器等的USB总线接口,例如由芯片及基板构成。并且,使用者能够使用USB键盘8来输入文字等(详细内容如后所述)。
此外,作为USB设备,能够在连接部7上连接例如作为便携式存储器的USB存储器(未图示)。例如,复合机100能够取得存储在USB存储器中的数据(例如,PDF或JPEG)等,并存储到存储装置63中或者进行打印。
并且,USB键盘8在内部包含设备存储器80(例如半导体ROM)。在USB键盘8的情况下,设备存储器80存储被称作描述符的数据。例如,当USB存储器或USB键盘8等被连接时,USB连接部7U与USB存储器或USB键盘8进行通信,取得USB存储器或USB键盘8的设备存储器80中存储的描述符。
具体地,在USB键盘8被连接并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例如100ms后),连接部7与USB键盘进行通信。例如,连接部7进行USB键盘8的地址分配,并从USB键盘8取得描述符。并且,控制部6或连接部7根据包含在描述符中用于表示USB设备的种类的类别信息等,识别出被连接的设备为USB键盘8。
由此,复合机100的控制部6识别出是何种USB设备被连接到USB连接部7U。此外,描述符中包含有例如供应商ID、产品ID、设备属性、类别信息等各种信息。描述符基于USB标准,作为基于标准所描述的内容,以下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省略对描述符的说明。
此外,也能够在连接部7上连接USB标准以外的键盘8。因此,连接部7上除USB连接部7U以外,还可以包含用于连接键盘8的连接器、以及用于与键盘8进行通信的驱动器、控制器、软件等。例如,也可以可通信地连接遵循蓝牙(Bluetooth)等标准的键盘8。因此,连接部7也可以包含用于与Bluetooth标准相对应的通信芯片及驱动器等。并且,如果在被连接的对应USB标准以外的键盘8中包含有存储用于表示键盘8的属性的信息(相当于USB标准中的描述符的信息)的设备存储器80,则连接部7从设备存储器80取得用于表示键盘8的属性的信息。
(在复合机100中输入文字等)
接下来,基于图4~图7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需要在复合机100中输入文字等情况的一例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中的地址薄画面S 1的一例的说明图。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目的地信息登录画面S2的一例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软键盘SK的一例的说明图。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登录画面S3的一例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中,能够对使用图像读取部2A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进行发送和存储。此时,需要指定图像数据的发送目的地(保存目的地)。为了无需在每次发送时都输入地址等,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将发送目的地信息(目的地名称和对端地址等)作为地址薄存储在存储装置63或存储器18中。而且,液晶显示部11显示地址薄。例如,显示控制部10经由控制部6从存储装置63取得发送目的地信息,或从存储器18读出发送目的地信息,并使发送目的地信息显示在液晶显示部11上。
具体地,图4中示出地址薄画面S1的一例。例如,当发送键16被按下时,液晶显示部11显示如图4所示的地址薄画面S1。液晶显示部11在地址薄画面S1中将存储装置63或存储器18所存储的发送目的地信息显示为一览。
发送目的地信息显示在地址薄画面S 1的一览显示区域F1中。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的存储装置63或存储器18能够存储至少数千条的发送目的地信息。因此,有时在一览显示区域F1中无法完全显示出发送目的地信息。所以,在一览显示区域F1的右侧设置有滚动条B1。当按下滚动条B1时,液晶显示部11对在一览显示区域F1中所显示的发送目的地信息进行切换。
并且,在一览显示区域F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按目的地名称对发送目的地信息进行筛选的第一筛选按键组KG1。进一步,设置有用于按所登录的发送方法来进行筛选的第二筛选按键组KG2。第一筛选按键组KG1包含用于按多个文字的字母单位对目的地名称的首文字进行筛选的按键等。此外,第二筛选按键组KG2包含用于按发送方法(电子邮件或传真等)来进行筛选的按键。显示控制部10在与被按下的筛选按键相对应的条件下,进行发送目的地信息的筛选,并使筛选后的发送目的地信息显示在液晶显示部11上。
为了在上述地址薄画面S1中将发送目的地信息显示为一览,需要预先将发送目的地信息登录到存储装置63或存储器18中。并且,图5是作为用于对发送目的地信息进行登录和输入的画面的发送目的地信息登录画面S2的一例。
例如,当系统菜单键17被按下时,液晶显示部11显示发送目的地信息登录画面S2。能够作为发送目的地信息登录的项目有:目的地名称、注音假名、地址编号(顺序号)、传真号码、SMB、FTP、邮箱地址等项目。当配置在各项目右侧的更改键K1~K7被按下时,液晶显示部11显示如图6所示的软键盘SK,触摸面板部12等接受对软键盘SK及各项目的输入。此外,也可以使用USB键盘8等连接于连接部7的设备来进行输入。并且,输入结果被显示在各项目名称的下方。
并且,图6所示的用于示出输入结果的输入结果显示栏B2被设置在软键盘SK上。每当使用者按下按键时,液晶显示部11将与被按下的按键相对应的字母或符号或数字显示在输入结果显示栏B2中。
此外,使用者按下SMB项目的更改键K5后,输入用于发送的计算机200的主机名、计算机200的IP地址、以及用于保存的文件夹的路径等。此外,使用者按下FTP项目的更改键K6后,输入FTP服务器的主机名、FTP服务器的IP地址、以及希望保存的文件的路径等。
此外,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中,能够对复合机100的使用者进行登录。例如,当系统菜单键17或在液晶显示部11上显示的按键被按下时,液晶显示部11显示用户登录画面S3。能够作为使用者信息登录的项目例如有:用户名、假名、登录用户名(登录ID)、登录密码、访问级别、所属部门、邮箱地址、网络地址等项目。
当配置在各项目右侧的更改键K8~K15被按下时,液晶显示部11与登录发送目的地信息时同样地,显示如图6所示的软键盘SK,触摸面板部12等接受在软键盘SK上的输入以及针对各项目的输入。此外,也可以使用USB键盘8等被连接于连接部7的设备来进行输入。
与发送目的地信息同样地,使用者信息可由存储装置63或存储器18存储。并且,例如,液晶显示部11要求在使用复合机100前输入登录用户名以及登录密码。由此,能够对进行复印或发送的人进行认证,从而确定使用者。通过对该使用者进行确定,能够获得安全上的益处,例如防止无使用权限者使用复合机100。此外,能够掌握各使用者的使用状况(例如,掌握打印页数)等。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中,在对发送目的地信息或使用者信息进行登录时,例如有时需要输入目的地名称或邮箱地址等文字、数字、符号等。所以,当需要输入文字等时,液晶显示部11显示软键盘SK(参照图6),使用者能够通过液晶显示部11和在触摸面板部12上进行输入,来输入文字等。
在此情况下,表示在软键盘SK上被按下的按键的信号从触摸面板部12被传送到显示控制部10。并且,显示控制部10对被按下的按键进行识别。进一步,显示控制部10使液晶显示部11进行与被按下的按键相对应的显示。
进一步,当输入文字等时,能够在连接部7上连接USB键盘8等来进行输入。一般来讲,鉴于液晶显示部11的尺寸,软键盘SK的一个按键有可能比较小。例如,有价格越低所搭载的液晶显示部11越小的趋势。此外,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有时使用USB键盘8等更加便于使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中,能够将USB键盘8等设备连接到连接部7来进行输入。
在此情况下,用于表示在键盘8中被按下的按键的信号(扫描码)从键盘8被传送到连接部7。例如,存储装置63预先存储用于对接收到的扫描码对应于哪个文字、符号、数字进行识别的数据(键盘驱动软件)。并且,控制部6基于来自于连接部7的数据,对被按下的按键进行识别。进一步,控制部6向操作面板1发送用于表示被按下的按键的数据,操作面板1将其作为输入了在USB键盘8中被按下的按键来进行处理,显示控制部10使液晶显示部11进行与被按下的按键相对应的显示(显示文字等的输入结果)。
接下来,使用图8、图9,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中的不可使用按键的显示的概要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中连接有键盘8时所显示的键盘图像G1的一例的说明图。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键盘图像G1中的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一例的说明图。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中,能够在连接部7上连接键盘8。并且,当使用所连接的键盘8来输入文字、数字、符号等时,复合机100接受该输入。并且,如图8所示,在键盘8被连接到连接部7的状态下,操作面板1的液晶显示部11能够显示用于表示键盘8的键盘图像G1。键盘图像G1是模仿键盘的图像。而且,图8示出用于个人计算机的键盘8被连接,且其键盘图像G1被显示在液晶显示部11上的情况的一例。通过显示键盘图像G1,使用者能够掌握键盘8已被复合机100识别这一情况。
并且,图9示出液晶显示部11所显示的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一例。一般通用的键盘8为用于个人计算机的键盘。因此,包含在复合机100中使用时不需要的按键。所以,当在连接于连接部7的键盘8中按下不可使用按键时等,液晶显示部11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
例如,根据个人计算机的各种应用,功能键被分配有某些功能。换言之,功能键有时会作为在应用中可执行的功能的快捷方式用的按键被按下。可是,在复合机100中,无需为各功能键分配功能。因此,在复合机100中输入文字等时,不需要键盘8中的各功能键。
所以,如图9所示,液晶显示部11进行对键盘8中的功能键部分施加阴影添加(装饰显示图像G2)的显示。并且通过添加阴影,液晶显示部11示出不能使用的按键(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此外,同样地,在复合机100中输入文字等时,也不需要例如键盘8中的打印屏幕键、滚动锁定键、暂停键、控制键、Alt键、Windows键等。所以,液晶显示部11对于这些按键也进行施加阴影添加的显示、即装饰显示图像G2的显示,从而表示出不能使用这些按键(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此外,图9中示出液晶显示部11通过添加阴影来显示不可使用按键的例子,但也可以通过改变不可使用按键的显示颜色(例如红色)与能够使用按键的显示颜色(例如黑色)等,从而利用颜色来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此外,也可以例如用红色表示阴影添加等带颜色来显示阴影添加,从而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
(不可使用按键的显示控制)
接下来,使用图10~图11,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中连接有键盘8时的显示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中连接有键盘8时的显示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键盘显示设定画面S4的一例的说明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键盘8中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时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例子进行说明。换言之,对作为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时的反应,液晶显示部11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10所示的开始的时间点,处于USB键盘8等键盘8被连接到连接部7的状态。并且,控制部6或连接部7已经识别出键盘8被连接。并且,图10中的“开始”为欲输入用户名、目的地名称或邮箱地址等文字等的时间点。此时,在未进行键盘图像G1以及不可使用按键的显示的状态下,液晶显示部11首先显示图6所示的软键盘SK。
并且,由使用者向键盘8进行输入(步骤#11)。于是,键盘8发送与在键盘8中被按下的按键相对应的扫描码(分配给键盘8内的各按键的值)(步骤#12)。并且,连接部7从键盘8取得扫描码(步骤#13)。进一步,控制部6从连接部7接受扫描码,对在键盘8中被按下的按键进行识别(步骤#14)。
例如,当连接于连接部7的键盘8为USB键盘8时,控制部6利用存储于存储装置63中的用于USB键盘8的驱动软件,来识别是什么按键在键盘8中被按下。换言之,控制部6例如利用驱动软件来确定出与接收到的扫描码相对应的按键。此外,也可以预先将各国使用的USB键盘8的驱动软件存储于存储装置63中,控制部6按照从USB键盘8取得的国家代码来选择用于所使用的USB键盘8的驱动软件。此外,国家代码在作为USB规范之一的人机接口设备设备类定义版本1.11(Device Class Definition for HumanInterface Devices(HID)Version 1.11)中被定义。另外,该规范能够通过http://www.usb.org/developers/devclass_docs/HID1_11.pdf阅览。
并且,控制部6对被按下的按键是否为复合机100中的不可使用按键进行确认(步骤#15)。如果不是不可使用按键(步骤#15中的“否”),则控制部6使与在键盘8中输入的按键相对应的文字、数字、符号显示在文字输入结果显示栏中(步骤#16)。另一方面,如果是不可使用按键(步骤#15中的“是”),则控制部6对是否应该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进行确认(步骤#17)。
在此,如果不可使用按键显示被长时间显示,或者在文字等的输入中,过于频繁地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则使用者有时也会感觉麻烦。于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中,能够针对不可使用按键显示进行设定,下面基于图11来对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设定进行说明。
液晶显示部11显示如图11所示的键盘显示设定画面S4。例如,能够通过按下系统菜单键17等进入到键盘显示设定画面S4。
并且,为了用于对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时间进行设定,液晶显示部11在键盘显示设定画面S4上显示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时间栏B3。例如,使用者按下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时间栏B3。并且,当向数字键部14进行数字输入时,操作面板1的液晶显示部11使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时间栏B3按照所输入的数字变化。并且,当按下登录键时,为了按照在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时间栏B3中所输入的时间来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控制部6例如使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时间(显示时间的设定值)存储在存储器18或存储装置63中。如此,使用者能够对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时间进行设定。此外,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示出进行两秒钟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例子。此外,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时间(预先确定的显示时间)可以任意确定,从只要能够确认出不可使用按键的位置即可的观点出发,例如可以设定为1~5秒。
此外,当在键盘8中按下不可使用按键时,液晶显示部11在键盘显示设定画面S4中进行用于对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频率进行设定的显示。换言之,能够确定当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多少次时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对于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频率,可以根据两种基准来确定频率。
作为第一基准,可以将在键盘8中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的实际次数作为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频率的基准来进行设定。如果将在键盘8中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的实际次数作为基准来设定频率,则按下键盘显示设定画面S4内的复选框CB1。而后,按下复选框CB1右侧的次数显示栏B4,并通过数字键部14输入数字。于是,所设定的次数被传送给控制部6。
由此,控制部6对显示控制部10给出指示,如果在键盘8中不可使用按键已被累计按下了次数显示栏B4中所输入的次数,则使液晶显示部11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例如,如果在次数显示栏B4中输入“1”,则每当在键盘8中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时,液晶显示部11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例如,如果在次数显示栏B4中输入“10”,则当在键盘8中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十次时,液晶显示部11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
另外,作为第二基准,可以将每单位时间内在键盘8中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的次数作为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频率的基准来进行设定。在将每单位时间内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的次数作为基准时,按下键盘显示设定画面S4内的复选框CB2。而后,按下复选框CB2右侧的单位时间栏B5和其右方的次数显示栏B6,并通过数字键部14输入数字。于是,所设定的单位时间及次数例如被传送给控制部6。
由此,控制部6对显示控制部10给出指示,如果在每单位时间栏B5中输入的每单位时间内,在键盘8中不可使用按键已被累计按下了次数显示栏B6中所输入的次数,则使液晶显示部11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例如,如果在单位时间栏B5中输入“1”,在次数显示栏B6中输入“3”,则当一分钟内在键盘8中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三次时,控制部6使液晶显示部11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
并且,当在键盘显示设定画面S4中按下登录键时,显示控制部10使所输入的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频率存储到存储器18或存储装置63中。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中,能够设定当在键盘8中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多少次时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由此,能够按照使用者的喜好来设定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显示频率。
并且,当通过使用键盘8来进行的输入使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时(步骤#15中的“是”),控制部6对照在键盘显示设定画面S4中设定的显示频率,对是否应该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进行确认(步骤#17)。
并且,当符合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条件,应该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时(步骤#17中的“是”),控制部6对操作面板1的显示控制部10给出指示,显示控制部10首先使液晶显示部11显示键盘画面G1(步骤#18)。并且,接下来液晶显示部11在键盘显示设定画面S4中所设定的时间内,对键盘图像G1中相当于不可使用按键的按键部分,进行装饰显示图像G2的显示,如添加阴影等,从而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步骤#19)。
另一方面,当在键盘8中被按下的按键不是不可使用按键时(步骤#15中的“否”)、或虽然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但不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时(步骤#17中的“否”)、或在步骤#19之后,控制部6对键盘8是否已从连接部7被卸下进行确认(步骤#20)。例如,控制部6能够通过在连接部7与键盘8之间无法进行通信来识别出键盘8已从连接部7被卸下。
如果键盘8已被卸下(步骤#20中的“是”),则本控制可以完成(结束)。另一方面,当键盘8未被卸下时(步骤#20中的“否”),例如流程返回到步骤#11。
如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合机100)包括:连接部7,与键盘8连接并与键盘8进行通信;和显示部(液晶显示部11),当在连接部7上连接有键盘8时,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该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示出设置在键盘8中的按键之中作为不能使用的按键的不可使用按键。换言之,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连接部7,与键盘8连接并与键盘8进行通信;显示部,进行显示;和控制部6,与连接部7可通信地连接,通过在键盘8与连接部7之间进行通信,从而识别出键盘8已被连接到连接部7以及在键盘8中被按下的按键,当键盘8被连接到连接部7时,使显示部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该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示出设置在键盘8中的按键之中作为不能使用的按键的不可使用按键。由此,使用者能够识别出键盘8中的不能使用的按键。因此,当将键盘8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用以进行输入时,能够知道哪个按键能够使用,而哪个按键不能使用,从而能够提高使用者使用键盘8输入文字时的易用性。
此外,显示部(液晶显示部11)在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时,显示用于表示键盘8的键盘图像G1,通过对键盘图像G1中的不可使用按键进行装饰显示(通过显示装饰显示图像G2),从而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由此,使用者通过对键盘图像G1中被装饰的位置进行确认,能够在感觉上把握哪些地方的按键或按键组不能使用。此外,通过显示键盘图像G1,能够向使用者示出已识别到连接的键盘8。因此,使用者能够掌握可使用的按键的概貌,从而能够直观地掌握键盘8已被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合机100)识别这一情况。
此外,显示部(液晶显示部11)通过添加阴影和/或改变显示颜色来进行装饰显示(显示装饰显示图像G2)。由此,使用者能够直观地识别出被添加阴影的按键和/或被改变显示颜色的按键是不可使用按键。因此,不可使用按键以容易理解的方式被显示出来。
此外,当在键盘8中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时,显示部(液晶显示部11)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换言之,控制部6根据连接部7从键盘8接收的信号,识别出在键盘8中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并且,当在键盘8中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时,使显示部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由此,作为由按下不可使用按键所引起的反应,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因此,使用者能够识别出被按下的按键是不可使用的,从而能够在进行输入的同时,容易地了解到被按下的按键是否为能够使用的按键。
此外,当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的次数超过预先确定的次数时,显示部(液晶显示部11)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换言之,控制部6根据连接部7从键盘8接收的信号,识别出在键盘8中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进一步,对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的次数进行识别,当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的次数超过预先确定的次数时,使显示部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当频繁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时,有的使用者会感觉麻烦。于是,当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的次数超过预先确定的次数时,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由此,能够仅当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的次数超过预先确定的次数,即认为无效的按键输入较多时,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因此,当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的必要性较低时,不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能够防止让使用者感觉麻烦。
此外,显示部(液晶显示部11)仅在预先确定的显示时间内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换言之,控制部6仅在预先确定的显示时间内使显示部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由此,能够防止无意义地持续显示不可使用按键。此外,预先确定的显示时间可以任意确定,从只要能够确认出不可使用按键的位置即可的观点出发,例如可以设定为1~5秒。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2和图13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和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中所显示的软键盘SK2的一例的说明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键盘8被连接到复合机100的状态下,显示用于输入文字等的软键盘SK的例子。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针对在显示软键盘SK2时,将所连接的键盘8的键盘图像G1作为软键盘SK2来显示的例子进行说明。
此外,关于以下所示的区别点以外的方面,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之处,省略说明和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中,当输入目的地名称等文字等时,如果连接有键盘8,则如图12所示,改变默认的软键盘SK(参照图6),而显示与所连接的键盘8的图像(键盘图像G1)相对应的软键盘SK2。换言之,键盘图像G1作为软键盘SK2被显示。
在键盘图像G1作为软键盘SK2被显示的状态下,能够按下所显示的各按键来输入文字等。此时,例如,显示控制部10基于触摸面板部12的输出,与在液晶显示部11上显示的键盘图像G1进行对应来掌握按下位置,从而确定出被按下的按键。另外,用来表示坐标与按键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数据例如被存储在存储器18中。并且,设有用来示出输入结果的输入结果显示栏B2,液晶显示部11将输入结果显示在输入结果显示栏B2中。
此外,使用者还能够使用连接于复合机100的键盘8来进行输入。如果在连接于复合机100的键盘8中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则如图13所示,显示控制部10使液晶显示部11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将键盘图像G1作为软键盘SK2显示的期间,一直进行显示装饰显示图像G2的不可使用按键显示。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复合机100具有输入部(触摸面板部12),所述输入部用于接受通过按下显示部(液晶显示部11)而进行的输入,输入部接受在显示部所显示的键盘图像G1中被按下的按键的输入。由此,能够利用键盘图像G1作为在显示部上显示的软键盘SK2,从而能够增加使用者进行输入时可供选择的手段。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4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4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中所显示的缩小键盘图像G3的一例的说明图。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将所连接的键盘8的键盘图像G1作为软键盘SK2来显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同点在于,在键盘8被连接到连接部7的状态下,总是显示缩小键盘图像G3。
此外,关于以下所示的区别点以外的方面,可以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对于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之处,省略说明和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键盘8被连接到连接部7时,显示键盘图像。可是,若总是较大地显示键盘图像则会成为妨碍。因此,例如,键盘图像被缩小后显示在液晶显示部11的一角。
例如,图14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示出的发送目的地信息登录画面S2。并且,在该发送目的地信息登录画面S2内的一部分区域中,在另外的框中显示键盘图像G1被缩小后的缩小键盘图像G3。换言之,缩小键盘图像G3所在层被重叠显示在发送目的地信息登录画面S2这一层之上。并且,即使在该缩小键盘图像G3中,也可以通过装饰显示来示出不可使用按键。
此外,例如通过在按下缩小键盘图像G3的同时进行移动(拖动),能够使缩小键盘图像G3移动。由此,能够防止难以看到对本来显示的画面的显示。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部(液晶显示部11)在键盘8被连接到连接部7的期间,显示缩小键盘图像G3,并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换言之,控制部6在键盘8被连接到连接部7的期间,使显示部显示缩小键盘图像G3,并使显示部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由此,使用者在键盘8上进行输入时,能够随时确认出不可使用按键。因此,使用者能够在确认出键盘8内的哪个按键是不可使用的同时进行输入。此外,能够很快了解哪个按键是不可使用的。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5和图16来说明第四实施方式。图15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中的电力供给系统的一例的框图。图16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启动时的显示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当接通主电源时或从省电模式恢复时,如果在复合机100上连接有键盘8,则从向使用者告知已识别出键盘8等观点出发,进行键盘图像G1与不可使用按键的显示。
于是,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中的电力供给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中,设置有用于对商用电源与复合机100进行连接与切断的主开关9。例如,主开关9为设置在复合机100的侧面等的机械开关。
并且,当主开关9为ON状态时,设置在复合机100中的电源装置91成为与商用电源连接的状态。电源装置91例如包含整流电路、变压器、及功率转换电路等。电源装置91对交流电进行整流,生成多种直流电压。例如,电源装置91生成用于驱动控制部6的电压、用于驱动液晶显示部11的液晶面板的电压、以及用于进行使复合机100内的各种旋转体旋转的电机旋转的电压(例如DC24V)等各种电压。
电力从电源装置91被供给到控制部6、图像形成部4、操作面板1、连接部7、以及定影部5等各部。因此,当通过主开关9来接通主电源时,对控制部6、连接部7及操作面板1等供给电力,并依次开始进行启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上述启动时,如果在连接部7上连接有键盘8,则进行键盘图像G1与不可使用按键的显示。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具有省电模式。省电模式为与普通模式相比复合机100所消耗的电力有所减少的模式。在此,先对普通模式进行说明。所谓普通模式是指,预先使复合机100成为能够直接利用的状态,且处于电力被供给到复合机100的各部的状态。
但是,在普通模式下,定影部5被保持在能够进行定影的温度(例如180℃左右),操作面板1的液晶显示部11也进行诸如待机画面等的某些显示,。因此,在普通模式下会消耗一定的电力。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中,例如,从对复合机100的输入(例如,对操作面板1的输入、或向通信I/F部64的数据输入等)消失开始,经过预先确定的省电模式转换时间时,控制部6指示电源装置91向省电模式转换。当转换到该省电模式时,电源装置91原则上停止向复合机100中控制部6以外的部分供给电力。
但是,当使用者想要使用时,或需要进行打印等时,需要恢复向复合机100的各部供给电力,并从省电模式恢复到普通模式。操作检测部被设置在复合机100内,该操作检测部为对复合机100的操作和输入进行检测,并发出从省电模式向普通模式恢复的触发信号TR的部分。另外,即使在省电模式下,也对控制部6及用于发出触发信号TR的部分供给电力。
例如,作为操作检测部,具有操作面板1(相当于操作检测部)。例如,当在操作面板1中按下某个按键时,操作面板1发出触发信号TR。此外,作为操作检测部,具有通信I/F部64(相当于操作检测部)。例如,作为打印机,从外部计算机200接收到打印用数据时,或从对端FAX装置300接收到数据时,通信I/F部64发出触发信号TR,使复合机100恢复到能够进行打印等的状态。
此外,例如还能够在图像读取部2A上设置操作检测部。例如,在图像读取部2A上设置有对原稿运送装置2B的开闭进行检测的开闭检测传感器24(相当于操作检测部)。该开闭检测传感器24的输出会因原稿运送装置2B的开闭而发生变化。开闭检测传感器24既可以是机械式传感器也可以是光学式传感器,只要能够检测到发生了开闭即可。并且,原稿运送装置2B的开闭是使用者为了复印或扫描而进行的。于是,开闭检测传感器24发出触发信号TR,使复合机100恢复到能够进行打印等的状态。
此外,例如还能够在原稿运送装置2B上设置操作检测部。例如,在原稿运送装置2B上设置有检测向原稿托盘21放置原稿的原稿放置传感器25(相当于操作检测部)。该原稿放置传感器25的输出会因原稿放置而发生变化。该原稿放置传感器25既可以是机械式传感器也可以是光学式传感器,只要能够检测到放置了原稿即可。并且,原稿的放置是使用者为了复印或扫描而进行的。于是,原稿放置传感器25发出触发信号TR,使复合机100恢复到能够进行打印等的状态。
此外,例如还能够在供纸部3A上设置操作检测部。例如,在供纸部3A上设置有对供纸部3A的拆卸和安装进行检测的装卸检测传感器39(相当于操作检测部)。该装卸检测传感器39的输出会因供纸部3A的安装和拆卸而发生变化。该装卸检测传感器39既可以是机械式传感器也可以是光学式传感器,只要能够检测到发生了拆卸和安装即可。并且,供纸部3A的拆卸和安装是使用者为了补充纸张或变更纸张尺寸而进行的,可称为对复合机100的操作。于是,装卸检测传感器39发出触发信号TR,使复合机100恢复到能够进行打印等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以外的位置也可以设置用于发出从省电模式向普通模式恢复用的触发信号TR的操作检测部。并且,从各操作检测部输出的触发信号TR被输入到控制部6。控制部6在触发信号TR被输入时,对电源装置91给出指示,重新开始向各部供给电力。由此,复合机100从省电模式恢复到普通模式。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省电模式向普通模式恢复时,如果在连接部7上连接有键盘8,则进行键盘图像G1与不可使用按键的显示。
在此,使用图16对控制流程进行说明。首先,图16为主开关9被设置为ON的时间点。换言之,为复合机100的主电源被接通的时间点。并且,在普通模式下进行电力供给,控制部6及连接部7等启动并进行工作(步骤#21)。之后,连接部7对是否连接有键盘8进行确认(步骤#22)。
如果连接有键盘8(步骤#22中的“是”),则根据来自于连接部7的通知,控制部6对显示控制部10给出进行键盘图像G1与不可使用按键的显示的指示(步骤#23)。其结果为,液晶显示部11在显示键盘图像G1的同时,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步骤#24)。
并且,控制部6如第一~第三实施方式所示那样地,对是否需要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进行确认(步骤#25)。并且,如果需要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步骤#25中的“是”),则使液晶显示部11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步骤#26)。换言之,在转换到省电模式之前,根据需要来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
另一方面,当未连接有键盘8时(步骤#22中的“否”),或可以不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时(步骤#25中的“否”),控制部6对是否已满足向省电模式转换的条件进行确认,从而确认出是否应该向省电模式转换(步骤#27)。
如果应该向省电模式转换(步骤#27中的“是”),则控制部6对电源装置91给出指示,转换到省电模式(步骤#28)。另一方面,如果不应该向省电模式转换,则例如返回步骤#25。
并且,当转换到省电模式时,控制部6对是否输入有来自于各操作检测部的触发信号TR进行确认,从而确认出是否应该恢复到普通模式(步骤#29)。如果应该恢复到普通模式(步骤#29中的“是”),则返回到步骤#21。由此,在接通主电源时或从省电模式向普通模式恢复时,如果键盘8被连接于连接部7,则液晶显示部11进行键盘图像G1及不可使用按键的显示。另一方面,如果应该维持省电模式(步骤#29中的“否”),则控制部6继续执行步骤#29中的确认(步骤#29的循环)。并且,维持省电模式。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具有用于接通装置主电源的主开关9,当通过主开关9接通装置的主电源,显示部(液晶显示部11)和连接部7启动时,如果在连接部7上连接有键盘8,则显示部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换言之,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合机100)具有用于接通装置主电源的主开关9,当通过主开关9接通装置的主电源,控制部6和连接部7启动时,如果在连接部7上连接有键盘8,则控制部6使显示部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由此,在图像形成装置启动时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能够在使用键盘8进行输入之前,向使用者告知不可使用按键的位置。
此外,在复合机100中具有:操作检测部(开闭检测传感器24、原稿放置传感器25、装卸检测传感器39、通信I/F部64),检测是否对装置施加了操作;省电模式,在操作检测部未检测到对装置的操作的情况下,经过预先确定的省电模式转换时间时,停止向连接部7及显示部(液晶显示部11)供给电力;和普通模式,当操作检测部在省电模式下检测到对装置施加了操作时,重新开始向连接部7及显示部供给电力,向普通模式恢复时,如果在连接部7上连接有键盘8,则显示部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换言之,此外,具有检测是否对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合机100)施加了操作的操作检测部,控制部6在操作检测部未检测到对装置的操作的情况下,经过预先确定的省电模式转换时间时,停止向连接部7及显示部供给电力,使装置转转到省电模式,并且,当操作检测部在省电模式下检测到对装置施加了操作时,重新开始向连接部7及显示部供给电力,从而恢复到普通模式,向普通模式恢复时,如果在连接部7上连接有键盘8,则使显示部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由此,当再次利用图像形成装置时,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能够在使用键盘8进行输入之前,向使用者告知不可使用按键的位置。
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与键盘连接并与所述键盘进行通信的连接部,该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
显示部,当在所述连接部上连接有所述键盘时,进行不可使用按键显示,该不可使用按键显示用于示出在设置于所述键盘的按键中作为不能使用的按键的不可使用按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显示部在进行所述不可使用按键显示时,显示用于表示所述键盘的键盘图像,通过对所述键盘图像中的所述不可使用按键进行装饰显示,来进行所述不可使用按键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显示部通过添加阴影和/或改变显示颜色来进行所述装饰显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显示部当在所述键盘中所述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时进行所述不可使用按键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显示部当所述不可使用按键被按下的次数超过预先确定的次数时进行所述不可使用按键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显示部仅在预先确定的显示时间内进行所述不可使用按键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输入部,接受通过按下所述显示部而进行的输入,
所述输入部接受在显示于所述显示部上的所述键盘图像中被按下的按键的输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显示部在所述连接部上连接有所述键盘期间显示所述键盘图像,进行所述不可使用按键显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主开关,用于接通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电源,
当通过所述主开关接通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电源,所述显示部和所述连接部启动时,
如果在所述连接部上连接有所述键盘,则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不可使用按键显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操作检测部,检测是否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施加了操作;
省电模式,在所述操作检测部未检测到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的情况下,经过预先确定的省电模式转换时间时,停止向所述连接部及所述显示部供给电力;和
普通模式,当所述操作检测部在所述省电模式下检测到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施加了操作时,重新开始向所述连接部及所述显示部供给电力,
向所述普通模式恢复时,如果在所述连接部上连接有所述键盘,则所述显示部进行所述不可使用按键显示。
CN201110120179.0A 2010-05-31 2011-05-06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38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4390 2010-05-31
JP2010124390A JP5114530B2 (ja) 2010-05-31 2010-05-31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3870A true CN102263870A (zh) 2011-11-30
CN102263870B CN102263870B (zh) 2014-11-05

Family

ID=45010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017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3870B (zh) 2010-05-31 2011-05-0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43381B2 (zh)
JP (1) JP5114530B2 (zh)
CN (1) CN10226387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0789A (zh) * 2012-10-25 2014-05-0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设定值输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设定值输入方法
CN103902137A (zh) * 2012-12-25 2014-07-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设备的键盘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6293451A (zh) * 2015-06-25 2017-01-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软件键盘显示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34971B2 (ja) * 2011-06-24 2014-03-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1464B2 (ja) * 2012-04-18 2016-04-13 株式会社Pfu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表示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132617B2 (ja) * 2013-03-26 2017-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受信した画像データをフォルダに格納する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88356B2 (ja) * 2013-05-21 2017-03-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KR102175103B1 (ko) 2014-02-21 2020-1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저전력 구동 방법과 이를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JP2017118475A (ja) * 2015-12-22 2017-06-29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宛先設定方法
US20170310834A1 (en) * 2016-04-22 2017-10-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destination setting method used i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11063950B2 (en) * 2016-06-09 2021-07-1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cure remote desktop session
JP6876561B2 (ja) * 2017-07-24 2021-05-26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733053B (zh) * 2018-09-07 2021-07-1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事務機與事務機的操控組件之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74683A1 (en) * 2006-09-05 2008-03-27 Yasuharu Yanamura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20080140307A1 (en) * 2006-10-18 2008-06-12 Kenny Ch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keyboard arrangement for efficient data entry for navigation system
US20080320390A1 (en) * 2005-08-31 2008-12-25 Canon Europa Nv Logon Management Software, Control Device, and Logon Management Method
US20090319694A1 (en) * 2008-06-20 2009-12-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Association of an input and output of a peripheral device in a comput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00186A (ja) * 2003-09-25 2005-04-14 Casio Comput Co Ltd ソフトウェアキーボード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JP2005215728A (ja) * 2004-01-27 2005-08-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ソフトキーボード機能付電子フォームシステム
JP2005346179A (ja) * 2004-05-31 2005-12-15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取り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39969A (ja) 2005-03-02 2006-09-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9611A (ja) * 2006-06-28 2008-01-17 Kyocera Mita Corp タッチパネル式の操作表示装置
JP2009279919A (ja) * 2008-04-23 2009-12-0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047128B2 (ja) * 2008-11-11 2012-10-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20390A1 (en) * 2005-08-31 2008-12-25 Canon Europa Nv Logon Management Software, Control Device, and Logon Management Method
US20080074683A1 (en) * 2006-09-05 2008-03-27 Yasuharu Yanamura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20080140307A1 (en) * 2006-10-18 2008-06-12 Kenny Ch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keyboard arrangement for efficient data entry for navigation system
US20090319694A1 (en) * 2008-06-20 2009-12-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Association of an input and output of a peripheral device in a computing 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0789A (zh) * 2012-10-25 2014-05-0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设定值输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设定值输入方法
CN103902137A (zh) * 2012-12-25 2014-07-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设备的键盘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6293451A (zh) * 2015-06-25 2017-01-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软件键盘显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48307A (ja) 2011-12-08
CN102263870B (zh) 2014-11-05
US8743381B2 (en) 2014-06-03
JP5114530B2 (ja) 2013-01-09
US20110292432A1 (en) 201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387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88434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2202151B (zh) 操作设备、电子设备、图像处理装置以及信息显示方法
CN101005551A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设备的启动方法
CN101750928B (zh) 显示控制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02917151A (zh) 显示控制装置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03543917A (zh) 显示控制装置、服务提供设备和显示控制方法
EP277961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tangible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N101500061B (zh) 原稿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79237B (zh) 显示输入装置和具有该显示输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47809B (zh) 操作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操作方法
CN104079749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1634821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2419527B (zh) 具有程序功能的显示输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216466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60496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
CN10313941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4045418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連携管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40022577A1 (en) Communication establishment assist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139424A (zh) 能够连接便携式存储介质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34578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697362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処理条件設定実施方法
CN104114371A (zh) 图像形成系统
CN103795886B (zh) 操作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操作方法
CN106203545A (zh) 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