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3807A - 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及其封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及其封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3807A
CN102213807A CN2011101776590A CN201110177659A CN102213807A CN 102213807 A CN102213807 A CN 102213807A CN 2011101776590 A CN2011101776590 A CN 2011101776590A CN 201110177659 A CN201110177659 A CN 201110177659A CN 102213807 A CN102213807 A CN 1022138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ackaged lens
packaged
optical splitter
encap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76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建雄
柯士品
陈宏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rce Photonics Chengdu Co Ltd
Source Phot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urce Photonics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rce Photonics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rce Photonics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776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138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13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3807A/zh
Priority to US13/341,260 priority patent/US9195015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包括激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设置有分光器,所述分光器上镀有增透膜和增反膜;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与激光二极管及光电二极管同光轴且光轴为一直线。并进一步公开了用于该模块的封装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将现有技术的透镜和位于光电二极管的半球形端面改进为设置在激光二极管方向上的半球透镜或球透镜,这样减小了光模块在激光二极管方向上的尺寸,使得在同样大小的电路板上可以设置更多的光收发器,或者设置同样的光收发器,电路板的面积更小;导致整个光器件的尺寸减小。本发明中采用半球透镜或球透镜对光信号进行聚焦,极大的提高了光电二极管、光纤、激光二极管光路的耦合率。

Description

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及其封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收发模块及其封装,属于光纤收发器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最常用的通讯方式为光纤通讯和双绞线通讯,其中光纤通讯信号具有传输距离远,失真小,受干扰小等的特点,而双绞线通讯具有组网方便,接入简单,设备兼容性好等的特点。光纤收发器融合了上述两种方式的特点,可以将这两种通讯方式相互转换光收发模块是光纤收发器的关键部件,用于光与电的相互转换,因此光收发模块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收发器的好坏,它决定了收发器的通讯距离、信号速率、误码率等多项指标。传统中的单纤双向光收发模块是在激光二极管与光纤之间设置一倾斜45°的分波器,激光二极管把电信号调制成光信号,并该光信号通过分波器的传输给光纤;而来自光纤的入射光信号则被分波器反射,并沿着接收光路被光电二极管接受,该光电二极管将光信号调制成电信号进行传输。而由于从激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有一个较大的发射角,这个发散角要比低数值孔径光纤的接收角要大,若对这样的激光二极管、光纤进行直接耦合,将引起严重的能量损失,所以如何将光发射机中光源的发射功率有效地藕合入光纤中传输是非常重要的。参见图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耦合效率,人们在激光二极管3和光纤6之间设置了一个透镜4。激光二极管3把电信号调制成光信号通过透镜4时不存在斜光线;成像像差小、耦合率高;焦距短;成本低,透镜4能将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发散光光束变成会聚光束或者准直光束;激光二极管3的辐射光会聚在透镜能上越多,实现了单纤双向光收发模块中光源、光纤具有较高的耦合效率。通常,透镜4设置在光收发模块中激光二极管3方向上的分光器5与激光二极管3之间,以提高激光二极管3与光纤6之间的耦合率,而在光电二极管1的端面做成一个半球形,它可以起到短聚焦的作用,提高光电二极管1与光纤6之间的耦合率。而这样也使得光收发模块需要较大的体积,导致单纤双向组件结构尺寸偏大,与SFP+的小尺寸封装产生冲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及其封装,其耦合效率高,封装尺寸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包括激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设置有分光器,所述分光器上镀有增透膜和增反膜;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与激光二极管及光电二极管同光轴且光轴为一直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分光器对应激光二极管的一面镀有增透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分光器对应光电二极管的一面镀有增反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分光器在光路中倾斜角呈45°。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透镜的类型和第二透镜的类型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透镜的类型和第二透镜的类型为半球透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半球透镜、分光器、第二半球透镜组合成一个球体,第一半球透镜、分光器、第二半球透镜的两端通过粘结于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激光二极管置于第一透镜的焦点处,所述光电二极管置于第二透镜的焦点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分光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接触;第一半球透镜、第二半球透镜的平面呈竖直状态设置于分光器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分光器的两端与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通过矩形体的框架固定于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分光器呈45°安装在该框架的对角上;第一半球透镜、第二半球透镜的平面呈竖直状态固定在矩形体的框架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分光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没有接触;第一半球透镜、第二半球透镜的平面呈竖直状态设置于分光器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激光二极管置于第一透镜的焦点处,所述分光器置于第二透镜的焦点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透镜的类型和第二透镜的类型为球透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球透镜和第二球透镜设置于分光器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激光二极管置于第一透镜的焦点处,所述分光器置于第二透镜的焦点处。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所述单纤双向收发模块的封装,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光电二极管安装端和光纤安装端,其特征在于,封装的内部有第一透镜、分光器、第二透镜相对应的空腔。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所述单纤双向收发模块的封装,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光电二极管安装端和光纤安装端,封装的内部有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相对应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下壁设置有倒置的圆台结构的安装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槽的侧面倾斜角度为45°。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空腔的上壁有与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相对应的圆角。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槽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第一半球透镜下端的定位槽相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槽的上端面高于第二半球透镜的下端,使得第二半球透镜下端设置在安装槽内。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的封装的方法,首先将第一半球透镜通过光电二极管安装端置入空腔内,使第一半球透镜的平面呈45°角倾斜,第一半球透镜下端的定位槽卡入定位块中;其次将分光器倾斜放置在第一半球透镜的平面上,将第二半球透镜的平面倾斜放置在分光器上;最后在分光器、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的两端均涂覆上黏胶,使分光器、第一半球透镜、第二半球透镜紧紧的固定在封装上。
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种应用于上述单纤双向收发模块的封装,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光电二极管安装端和光纤安装端,所述空腔的上、下壁设置有与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相对应的圆角。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空腔设置有与分光器上、下端配合的V型槽。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的封装的另一方法,首先将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通过电二极管安装端置入空腔内,并使得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的平面呈竖直状态,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的两端通过黏胶与封装粘结;其次将分光器呈45°角安放在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之间,分光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接触;最后通过黏胶将分光器的两端粘结在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上。
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种应用于上述单纤双向收发模块的封装,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光电二极管安装端和光纤安装端,其特征在于,封装的内部有与矩形体的框架、第一半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相对应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上、下壁设置有与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相对应的圆角。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的封装的另一方法,首先将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通过电二极管安装端置入空腔内,并使得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的平面呈竖直状态,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的两端通过黏胶与封装粘结;其次将框架放置在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之间,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安装在框架的两侧面上;最后将分光器呈45°安装在该框架的对角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应用于上述单纤双向收发模块的封装,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光电二极管安装端和光纤安装端,封装的内部有与分光器、第一透镜和第二球透镜相对应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上、下壁设有与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相对应的圆角。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空腔设置有分光器上、下端配合的V型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的封装的方法,首先将第一半球透镜、第二半球透镜通过电二极管安装端置入空腔内,并使得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的平面呈竖直状态,第一半球透镜、第二半球透镜的两端通过黏胶与封装粘;再将分光器倾斜45°置于空腔中,分光器的上、下端卡在V型槽中。
本发明再次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单纤双向收发模块的封装,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光电二极管安装端和光纤安装端,封装的内部有与分光器、第一透镜和第二球透镜相对应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上、下壁设有与第一球透镜和第二球透镜相对应的圆弧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空腔设置有分光器上、下端配合的V型槽;所述空腔的上壁与下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球透镜和第二球透镜的直径。
一种使用上述封装的方法,首先将第一球透镜和第二球透镜通过光电二极管安装端置入空腔下壁的圆弧槽中,并使第一球透镜和第二球透镜的下端通过黏胶与封装粘结;再将分光器倾斜45°置于空腔中,分光器的上、下端卡在V型槽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将现有技术的透镜和位于光电二极管的半球形端面改进为设置在激光二极管方向上的半球透镜或球透镜,这样减小了光模块在激光二极管方向上的尺寸,使得在同样大小的电路板上可以设置更多的光收发器,或者设置同样的光收发器,电路板的面积更小;导致整个光器件的尺寸减小。
2、本发明中采用半球透镜或球透镜对光信号进行聚焦,极大的提高了光电二极管、光纤、激光二极管光路的耦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单纤双向收发模块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外形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封装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封装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封装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封装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框架的结构图;
图13为现有技术中光收发器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制成的光收发器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示意图图示一;
图15为本发明所制成的光收发器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示意图图示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包括激光二极管3、分光器5、光电二极管1、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设置分别设置在分光器的两侧;所述分光器5对应激光二极管3的一面镀有增透膜,增透膜使得入射光在增透膜的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相消,导致反射光能减小,透射光能相对增大。分光器5对应光电二极管1的一面镀有增反膜,增反膜的原理与增透膜相反,它使从膜前后表面反射出来的光叠加增强,这样由能量守知透射光必减弱,导致透射光能小,而反射光能强。镀膜常用的材料有MgF2、TiO2、ZnSe、陶瓷红外光红外增透膜、乙烯基倍半硅氧烷杂化膜等;常用的镀膜方法有真空蒸镀、化学起相沉积、溶胶-凝胶镀膜等方法。三者相比较,溶胶-凝胶镀膜设备简单、能在常温常压下操作、膜层均匀性高、微观结构可控,适于不同形状、尺寸的基片、能通过控制配方、制备工艺得到高激光破坏阈值的光学薄膜,本发明采用溶胶-凝胶镀膜对分光器的两平面进行镀膜。
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与激光二极管3及光电二极管1同光轴且光轴为一直线,这样缩小了收发模块的纵向尺寸,并使得光路传输效果最好,光损失最小。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可以是球透镜,也可以是半球透镜;优选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采用相同类型的透镜,这样便于安装,比如即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都是球透镜,或者即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都是半球透镜。
对于本发明的球透镜的加工:将一个立方体去除多面体的棱角,如此下去,立方体就变成了一个近球体;然后将这个近球体放入滚桶中进行粗磨,根据需要在滚桶中加入各种磨料辅助物,滚桶中的盘里有许多同心圆的槽,近球体被置于槽中,并用相同的盘和之一起作相对运动,加入磨料,这样可以对近球体进行磨削;最后对玻璃球进行抛光,一般使用柔性抛光模,它能在球表面移动时改变自己的表面形状,始终与球的加工面保持吻合,用来改善表面的粗糙程度,另外它一般不能改善加工表面的面形。而对于半球透镜,则可将磨削好的球透镜对半剖切,再对剖切平面进行加工。
实施例1:
参见图2和图3所示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包括第一半球透镜7-1和第二半球透镜7-2和分光器5,分光器5在光路中倾斜角呈45°设置,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与分光器5组合成一个球体;所述激光二极管3置于第一半球透镜7-1的焦点处,所述光电二极管1置于第二半球透镜7-2的焦点处;位于下方的第一球透镜7-1下端设置有定位槽。应用于该发光模块的封装2(如图7所示),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2-2、光电二极管安装端2-4和光纤安装端2-5,封装2的内部有与分光器5和半球透镜相对应的空腔9;空腔9的下壁设置有倒置的圆台结构的安装槽2-6,该安装槽2-6的侧面倾斜角度为45°;空腔9的上壁有与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相对应的圆角2-3;在安装槽2-6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定位块2-1,该定位块2-1与第一半球透镜7-1下端的定位槽相配合,对第一半球透镜7-1起到定位作用,同时也保证了与第一半球透镜7-1相接触的分光器5的倾斜面是面向激光二极管3和光电二极管1的。为了在使用过程中分光器5、激光二极管3、光电二极管1不会与封装2分离,保证光收发模块的质量,则安装槽2-6的上端面高于倾斜45°设置的第二半球透镜7-2的下端,使得第二半球透镜7-2下端设置在安装槽2-6内,以便于半球透镜7-2的下端能与封装2接触。
先将第一半球透镜7-1通过光电二极管安装端2-4置入空腔9内,使第一半球透镜7-1的平面呈45°角倾斜,第一半球透镜7-1下端的定位槽卡入定位块2-1中,再将分光器5倾斜放置在第一半球透镜7-1的平面上,将第二半球透镜7-2的平面倾斜放置在分光器5上,最后在分光器5、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的两端均涂覆上黏胶,使分光器5、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紧紧的固定在封装2上。
实施例2:
参见图2、图4所示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包括半球透镜7-1、半球透镜7-2和分光器5,分光器5在光路中倾斜角呈45°设置,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的平面呈竖直状态设置于分光器5的两侧;分光器5的两端与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通过粘结方式固定于一体,分光器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接触,其中激光二极管3置于第一半球透镜7-1的焦点处,所述分光器5置于第二半球透镜7-2的焦点处。
应用于该发光模块的封装2(如图9所示),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2-2、光电二极管安装端2-4、光纤安装端2-5,封装2的内部有与分光器5、半球透镜相对应的空腔9;空腔9的下壁设置有与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相对应的圆角2-9,空腔的上壁倒有与半球透镜7-1、半球透镜7-2相对应的圆角2-3。先将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通过电二极管安装端2-4置入空腔9内,并使得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的平面呈竖直状态,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的两端通过黏胶与封装2粘结,再将分光器5呈45°角(光路中倾斜角)安放在第一半球透镜7-1和第二半球透镜7-2之间,分光器5的两端分别于第一半球透镜7-1、和第二半球透镜7-2接触,最后通过黏胶将分光器5的两端粘结在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上。
实施例3:
参见图2、图5、图12所示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包括半球透镜7-1、半球透镜7-2和分光器5,分光器5在光路中倾斜角呈45°设置,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的平面呈竖直状态设置于分光器5的两侧;分光器5的两端与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通过矩形体的框架10固定于一体,其中激光二极管3置于第一半球透镜7-1的焦点处,所述分光器5置于第二半球透镜7-2的焦点处。
应用于该发光模块的封装2(如图9所示),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2-2、光电二极管安装端2-4、光纤安装端2-5,封装2的内部有与分光器5、半球透镜相对应的空腔9;空腔9的下壁设置有与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相对应的圆角2-9,空腔的上壁倒有与半球透镜7-1、半球透镜7-2相对应的圆角2-3。首先将第一半球透镜7-1和第二半球透镜7-2通过电二极管安装端2-4置入空腔9内,并使得第一半球透镜7-1和第二半球透镜7-2的平面呈竖直状态,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的两端通过黏胶与封装2粘结,再将框架10放置在第一半球透镜7-1和第二半球透镜7-2之间,第一半球透镜7-1和第二半球透镜7-2安装在框架10的两侧面上,最后将分光器5呈45°安装在该框架10的对角上。
实施例4:
参见图2、图6所示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包括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和分光器5,分光器5呈45°设置,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的平面呈竖直状态设置于分光器5的两侧;分光器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半球透镜7-1和第二半球透镜7-2没有接触,其中激光二极管3置于第一半球透镜7-1的焦点处,所述分光器5置于第二半球透镜7-2的焦点处。
应用于该发光模块的封装2(如图10所示),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2-2、光电二极管安装端2-4、光纤安装端2-5,封装2的内部有与分光器5、半球透镜相对应的空腔9;空腔9的下壁设有与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相对应的圆角2-9,还开设有与分光器5下端配合的V型槽2-7;空腔9的上壁设有与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相对应的圆角2-3,还设有与分光器5上端配合的V型槽2-8。先将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通过电二极管安装端2-4置入空腔9内,并使得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的平面呈竖直状态,第一半球透镜7-1、第二半球透镜7-2的两端通过黏胶与封装2粘结,再将分光器5倾斜45°置于空腔9中,分光器5的上端卡在V型槽2-8中,其下端卡在V型槽2-7中。
实施例5:
参见图2、图7和图11所示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包括第一球透镜8-1、第二球透镜8-2和分光镜,分光器5呈45°设置,第一球透镜8-1、第二球透镜8-2设置于分光器5的两侧,其中激光二极管3置于第一球透镜8-1的焦点处,所述分光器5置于第二球透镜8-2的焦点处。
应用于该发光模块的封装2(如图1所示),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2-2、光电二极管安装端2-4、光纤安装端2-5,封装2的内部有与分光器5、球透镜相对应的空腔9;空腔9的下壁设有与第一球透镜8-1、第二球透镜8-2相对应的圆弧槽2-10,还开设有与分光器5下端配合的V型槽2-7;空腔9的上壁设有与分光器5上端配合的V型槽2-8,且空腔9的上壁与下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球透镜8-1、第二球透镜8-2的直径,以便于第一球透镜8-1和第二球透镜8-2能安装在空腔9中。先将第一球透镜8-1和第二球透镜8-2通过电二极管安装端2-4置入空腔9下壁的圆弧槽2-10中,并使第一球透镜8-1、第二球透镜8-2的下端通过黏胶与封装2粘结,再将分光器5倾斜45°置于空腔9中,分光器5的上端卡在V型槽2-8中,其下端卡在V型槽2-7中。
参见图13至图15,光收发模块通过封装后形成光收发器12,焊接在电路板11上,传统中的光收发器12在激光二极管方向上的封装尺寸太大,收发器12焊接在电路板上的数量少,而本发明通过对光收发模块进行改进后,光收发器12在激光二极管方向上的封装尺寸缩小,收发器12焊接在电路板上的数量相对增多,或者在保持原有数量的光收发器12的情况下可以缩小整个光器件的尺寸,且不会和电路板的最小可焊接尺寸产生冲突。

Claims (34)

1.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包括激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设置有分光器,所述分光器上镀有增透膜和增反膜;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与激光二极管及光电二极管同光轴且光轴为一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器对应激光二极管的一面镀有增透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器对应光电二极管的一面镀有增反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器在光路中角呈45°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类型和第二透镜的类型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类型和第二透镜的类型为半球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一半球透镜、分光器、第二半球透镜组合成一个球体,第一半球透镜、分光器、第二半球透镜的两端通过粘结于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二极管置于第一透镜的焦点处,所述光电二极管置于第二透镜的焦点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接触;第一半球透镜、第二半球透镜的平面呈竖直状态设置于分光器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器的两端与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通过矩形体的框架固定于一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器呈45°安装在该框架的对角上;第一半球透镜、第二半球透镜的平面呈竖直状态固定在矩形体的框架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没有接触;第一半球透镜、第二半球透镜的平面呈竖直状态设置于分光器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所述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二极管置于第一透镜的焦点处,所述分光器置于第二透镜的焦点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类型和第二透镜的类型为球透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透镜和第二球透镜设置于分光器的两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4至15所述的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二极管置于第一透镜的焦点处,所述分光器置于第二透镜的焦点处。
17.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5所述单纤双向收发模块的封装,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光电二极管安装端和光纤安装端,其特征在于,封装的内部有第一透镜、分光器、第二透镜相对应的空腔。
18.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7至8所述单纤双向收发模块的封装,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光电二极管安装端和光纤安装端,其特征在于,封装的内部有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相对应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下壁设置有倒置的圆台结构的安装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侧面倾斜角度为45°。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上壁有与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相对应的圆角。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第一半球透镜下端的定位槽相配合。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上端面高于第二半球透镜的下端,使得第二半球透镜下端设置在安装槽内。
23.使用权利要求19至22的封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第一半球透镜通过光电二极管安装端置入空腔内,使第一半球透镜的平面呈45°角倾斜,第一半球透镜下端的定位槽卡入定位块中;
将分光器倾斜放置在第一半球透镜的平面上,将第二半球透镜的平面倾斜放置在分光器上;
在分光器、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的两端均涂覆上黏胶,使分光器、第一半球透镜、第二半球透镜紧紧的固定在封装上。
24.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9所述单纤双向收发模块的封装,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光电二极管安装端和光纤安装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上、下壁设置有与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相对应的圆角。
25.使用权利要求24的封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通过光电二极管安装端置入空腔内,并使得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的平面呈竖直状态,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的两端通过黏胶与封装粘结;
将分光器呈45°角安放在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之间,分光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接触;
通过黏胶将分光器的两端粘结在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上。
26.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0至11所述单纤双向收发模块的封装,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光电二极管安装端和光纤安装端,其特征在于,封装的内部有与矩形体的框架、第一半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相对应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上、下壁设置有与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相对应的圆角。
27.使用权利要求26的封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通过电二极管安装端置入空腔内,并使得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的平面呈竖直状态,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的两端通过黏胶与封装粘结;
将框架放置在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之间,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安装在框架的两侧面上;
将分光器呈45°安装在该框架的对角上。
28.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2所述单纤双向收发模块的封装,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光电二极管安装端和光纤安装端,其特征在于,封装的内部有与分光器、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相对应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上、下壁设有与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相对应的圆角。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设置有分光器上、下端配合的V型槽。
30.使用权利要求28至29的封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第一半球透镜、第二半球透镜通过电二极管安装端置入空腔内,并使得第一半球透镜和第二半球透镜的平面呈竖直状态,第一半球透镜、第二半球透镜的两端通过黏胶与封装粘结;
再将分光器倾斜45°置于空腔中,分光器的上、下端卡在V型槽中。
31.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4至15所述单纤双向收发模块的封装,包括激光二极管安装端、光电二极管安装端和光纤安装端,其特征在于,封装的内部有与分光器、第一球透镜和第二球透镜相对应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下壁设有与第一球透镜和第二球透镜相对应的圆弧槽。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设置有分光器上、下端配合的V型槽。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上壁与下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球透镜和第二球透镜的直径。
34.使用权利要求31至33的封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第一球透镜和第二球透镜通过光电二极管安装端置入空腔下壁的圆弧槽中,并使第一球透镜和第二球透镜的下端通过黏胶与封装粘结;
再将分光器倾斜45°置于空腔中,分光器的上、下端卡在V型槽中。
CN2011101776590A 2011-06-29 2011-06-29 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及其封装 Pending CN1022138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76590A CN102213807A (zh) 2011-06-29 2011-06-29 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及其封装
US13/341,260 US9195015B2 (en) 2011-06-29 2011-12-30 Bi-directional fiber optic transceivers, housings therefor,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76590A CN102213807A (zh) 2011-06-29 2011-06-29 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及其封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3807A true CN102213807A (zh) 2011-10-12

Family

ID=44745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76590A Pending CN102213807A (zh) 2011-06-29 2011-06-29 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及其封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13807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4033A (zh) * 2011-10-28 2012-02-15 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prx30 10g epon单纤三向olt及其封装
CN102360106A (zh) * 2011-10-31 2012-02-22 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及其封装
CN102830469A (zh) * 2012-08-21 2012-12-19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csfp模块的单纤双向器件
CN102843197A (zh) * 2012-09-29 2012-12-26 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双工光收发器件本体
CN102879874A (zh) * 2012-09-29 2013-01-16 苏州海光芯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组合式滤光片的光收发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69429A (zh) * 2012-12-13 2014-06-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电耦合件及其使用的光电转换装置
CN106199855A (zh) * 2016-07-11 2016-12-07 武汉优信光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透镜技术的单纤三向光器件
CN106487448A (zh) * 2016-09-21 2017-03-08 深圳市新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跟踪fso设备信号光的光学系统及其方法
CN107831569A (zh) * 2017-10-27 2018-03-23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胶合透镜的传输光器件
CN108363200A (zh) * 2017-01-27 2018-08-0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旋转驱动装置
TWI697212B (zh) * 2018-12-28 2020-06-21 禾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向收發光學裝置
CN114755769A (zh) * 2022-04-27 2022-07-15 湖南光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高效耦合的光发射器
CN115826156A (zh) * 2022-11-01 2023-03-21 讯芸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光通讯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19918Y (zh) * 2001-12-25 2002-11-06 洪祯宏 双工聚焦机构
CN2525542Y (zh) * 2002-01-15 2002-12-11 陈韦妏 双工聚焦装置
CN1409144A (zh) * 2001-09-27 2003-04-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棒状非球面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JP2004037928A (ja) * 2002-07-04 2004-02-05 Fujitsu Access Ltd ボールレンズおよび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CN1659461A (zh) * 2002-06-06 2005-08-24 Jds单相公司 用于双向光学收发器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983880A (zh) * 2005-12-12 2007-06-20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光通信用光学棱镜和光收发模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9144A (zh) * 2001-09-27 2003-04-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棒状非球面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CN2519918Y (zh) * 2001-12-25 2002-11-06 洪祯宏 双工聚焦机构
CN2525542Y (zh) * 2002-01-15 2002-12-11 陈韦妏 双工聚焦装置
CN1659461A (zh) * 2002-06-06 2005-08-24 Jds单相公司 用于双向光学收发器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JP2004037928A (ja) * 2002-07-04 2004-02-05 Fujitsu Access Ltd ボールレンズおよび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CN1983880A (zh) * 2005-12-12 2007-06-20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光通信用光学棱镜和光收发模块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4033A (zh) * 2011-10-28 2012-02-15 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prx30 10g epon单纤三向olt及其封装
CN102360106A (zh) * 2011-10-31 2012-02-22 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及其封装
CN102830469A (zh) * 2012-08-21 2012-12-19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csfp模块的单纤双向器件
CN102843197A (zh) * 2012-09-29 2012-12-26 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双工光收发器件本体
CN102879874A (zh) * 2012-09-29 2013-01-16 苏州海光芯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组合式滤光片的光收发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79874B (zh) * 2012-09-29 2015-03-04 苏州海光芯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组合式滤光片的光收发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43197B (zh) * 2012-09-29 2015-05-06 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双工光收发器件本体
CN103869429B (zh) * 2012-12-13 2017-12-12 赛恩倍吉科技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光电耦合件及其使用的光电转换装置
CN103869429A (zh) * 2012-12-13 2014-06-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电耦合件及其使用的光电转换装置
CN106199855A (zh) * 2016-07-11 2016-12-07 武汉优信光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透镜技术的单纤三向光器件
CN106487448A (zh) * 2016-09-21 2017-03-08 深圳市新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跟踪fso设备信号光的光学系统及其方法
CN108363200A (zh) * 2017-01-27 2018-08-0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旋转驱动装置
CN107831569A (zh) * 2017-10-27 2018-03-23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胶合透镜的传输光器件
TWI697212B (zh) * 2018-12-28 2020-06-21 禾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向收發光學裝置
CN114755769A (zh) * 2022-04-27 2022-07-15 湖南光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高效耦合的光发射器
CN114755769B (zh) * 2022-04-27 2023-11-03 湖南光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高效耦合的光发射器
CN115826156A (zh) * 2022-11-01 2023-03-21 讯芸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光通讯装置
US11841536B1 (en) 2022-11-01 2023-12-12 Shunyun Technology (Zhong Shan) Limited Bi-directional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vice reduced in complexity and in number of component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3807A (zh) 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及其封装
US7782550B2 (en) Lens structure, optical transmitt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KR100703464B1 (ko) 양방향 광 송수신기
WO2019105113A1 (zh) 光收发器件
US20080166085A1 (en) Semiconductor laser module
CN205229523U (zh) 一种用于多路并行传输的光收发模块
CN102360106A (zh) 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及其封装
WO2019080345A1 (zh) 一种基于双胶合透镜的传输光器件
CN113267856A (zh) 一种收发共轴紧凑激光收发装置
CN106443907B (zh) 一种收发同侧光器件
US9046667B2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and optical fiber coupling connector
US9195015B2 (en) Bi-directional fiber optic transceivers, housings therefor,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8809408B (zh) 带反光片实现背光监控功能的光传输组件及装置
CN103048746A (zh) 光学模块构造
CN102193156A (zh) 一种单纤双向收发模块及其封装
CN112612065A (zh) 同轴光纤传感器
CN201548723U (zh) 单光纤双向传输装置
CN208506305U (zh) 一种多波长合波光学模块
US6879784B1 (en) Bi-directional optical/electrical transceiver module
CN102354033A (zh) 一种prx30 10g epon单纤三向olt及其封装
CN110476096A (zh) 平面光波导及光学模块
CN212905744U (zh) 应用于自动化机台的激光耦合至单模光纤角偏差调整模组
CN206960729U (zh) 用于vscel或pin阵列耦合的自聚焦球面光纤阵列
CN107209333A (zh) 光模块
CN206497226U (zh) 用于vscel或pin阵列耦合的自聚焦光纤阵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