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7005B -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7005B
CN102137005B CN201010619765.5A CN201010619765A CN102137005B CN 102137005 B CN102137005 B CN 102137005B CN 201010619765 A CN201010619765 A CN 201010619765A CN 102137005 B CN102137005 B CN 1021370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ource
data message
message
eg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197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7005A (zh
Inventor
葛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61976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70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7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7005A/zh
Priority to EP11852840.5A priority patent/EP2629466B1/en
Priority to RU2013103496/08A priority patent/RU2560819C2/ru
Priority to PCT/CN2011/084129 priority patent/WO2012089037A1/zh
Priority to US13/928,906 priority patent/US910027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7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70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1Adding application-functional data or data for application control, e.g. adding meta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2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quested QoS
    • H04L45/306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carried appl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方法的实现包括:数据转发设备采用低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数据转发设备在采用低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的过程中,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指示所述源端的数据报文不需要转发给业务处理节点;数据转发设备根据所述控制命令的指示,采用高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通过业务处理节点进行业务处理后确定是否继续使用低速通道进行数据的转发,然后控制数据转发设备选择高速通道进行数据转发。实现了动态控制数据发送的策略,转发策略控制的方式灵活,应用时限制少利于广泛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转发设备和业务处理节点进行报文分发处理时,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需要两次经过数据转发设备。这样增大了数据转发设备的带宽需求,例如如果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带宽要求10G,数据转发设备的带宽则需要20G。而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对于某些业务流程而言,终端上行请求在进行协议识别/业务处理后,后续的上行报文以及下行报文不需要继续转发给业务处理节点,再由业务处理节点转送回来;可以直接从数据转发设备转发给终端和服务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SP)的设备,从而降低数据转发设备和业务处理节点的带宽要求和处理压力。但是现有技术中通过配置静态策略进行数据转发,提前配置目的IP、Port规则,将符合静态规则的上下行数据报文进行直接路由放通(即采用高速通道进行数据转发),转发策略控制的方式不够灵活,应用时限制多不利于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转发方法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数据转发设备采用低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数据转发设备在采用低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的过程中,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指示所述源端的数据报文不需要转发给业务处理节点;
数据转发设备根据所述控制命令的指示,采用高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一种数据转发的方法,包括:
业务处理节点接收数据转发设备采用低速通道发送的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
业务处理节点对所述数据报文进行协议识别和报文处理,并判断所述源端后续发送的数据报文是否需要业务处理节点进行处理;
若不需要,则向所述数据转发设备发送控制命令,指示所述源端的上行数据报文不需要转发给业务处理节点,使数据转发设备采用高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一种数据转发设备,包括:
低速转发单元,用于采用低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控制命令接收单元,用于在采用低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的过程中,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指示所述源端的数据报文不需要转发给业务处理节点;
高速转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命令的指示,采用高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一种业务处理节点,包括:
报文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转发设备采用低速通道发送的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
报文处理单元,对所述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进行协议识别和报文处理,并判断所述源端后续发送的数据报文是否需要业务处理节点进行处理;
命令发送单元,用于若报文处理单元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则向所述数据转发设备发送控制命令,指示所述源端的上行数据报文不需要转发给业务处理节点,使数据转发设备采用高速通道将所述源端后续发送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一种数据转发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发设备和业务处理节点。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业务处理节点进行业务处理后确定是否继续使用低速通道进行数据的转发,然后控制数据转发设备选择高速通道进行数据转发。实现了动态控制数据发送的策略,转发策略控制的方式灵活,应用时限制少利于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数据流向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如图1A所示,并可参见图1B,本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数据转发设备,例如负载均衡器(Load Balance,LB),线卡(Line Card,LC)等,包括:
101B:数据转发设备采用低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102B:上述数据转发设备采用低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过程中,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控制命令,上述控制命令用于指示上述源端的数据报文不需要转发给业务处理节点;
103B:上述数据转发设备根据上述控制命令的指示,采用高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上述图1B的方法在图1A中示意为:源端101A将数据报文发送给数据转发设备102A,数据转发设备102A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转发给业务处理节点103A,如实线示意的单向箭头方向所示;业务处理节点103A向数据转发设备102A发送控制命令,如点状示意的单向箭头方向所示;数据转发设备根据控制命令的指示,采用高速通道转发源端101A和宿端104A间的数据报文,如双向箭头方向所示。
具体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数据转发设备提供低速通道和高速通道功能。在低速通道,数据包需要发送到业务处理节点,由于业务处理节点针对数据包进行协议识别,报文修改等业务处理后,再转发给数据转发设备,再由数据转发设备向终端或SP侧进行报文转发;也就是说,低速通道中,上下行报文需要两次经过负载均衡器和业务处理节点。具体的,在前述低速通道的流程中,数据转发设备与业务处理节点间的数据流向为:终端上行数据报文由数据转发设备分发到业务处理节点;业务处理节点进行业务处理后,将上行数据报文再发送给数据转发设备;数据转发设备再发送给SP/内容提供商(Content Providert,CP)。类似的,下行数据报文的数据流向与上行数据报文的数据报文的数据流向相对应,可以简单描述为“SP/CP——数据转发设备——业务处理节点——数据转发设备——终端”,不再赘述。
在高速通道,数据包直接转发到下一跳网络设备,即,对于终端和SP/CP之间的上下行报文,由数据转发设备直接进行报文的三、四层的路由转发,也就是说,上述上下行报文不经过业务处理节点处理。
以透明代理或侦听模式的业务场景为例,现有技术中业务流的五元组信息在数据转发设备处理后,与终端以及SP/CP交互时五元组信息不能改变,因此在组网和业务处理上,现有技术要求所有的上下行数据报文必须经过数据转发设备和业务处理节点。上述五元组信息为:终端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端口(Port)、SP对应的IP地址、端口(Port)以及协议类型。更具体的,业务处理节点在进行报文修改后,由于是两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参数不一致,例如报文序号,校验和等,此时负载均衡器无法支持TCP头的修改达到使后续上下行未修改的报文无法直接路由的效果,仍然必须经过业务处理节点中转。
然而,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透明代理以及侦听模式等业务场景,当业务处理节点在进行报文修改的情况下:如果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控制信令指示不需要不需要转发给业务处理节点,上述103B中采用高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包括:若数据报文已经被业务处理节点修改,则记录源端和宿端的五元组信息和数据报文修改的偏移量;根据源端和宿端的五元组信息和数据报文修改的偏移量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传输控制协议序TCP的偏移量SEQ值和应答ACK值,依据修改后的SEQ值和ACK值采用高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具体的修改方式为:假设数据报文的增加的偏移量为Payload_len,那么数据转发设备向宿端发送数据报文的SEQ值为:源端的SEQ+payload_len;数据转发设备向源端发送数据报文的ACK值为:宿端的ACK-payload_len;将对此进行举例说明。
更具体地,上述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的序号包括:
若五元组信息未变,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的TCP的SEQ值和ACK值;
若五元组信息已经改变且源端和宿端的TCP最大分段大小(MaximumSegment Size,MSS)相同,根据偏移量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TCP的SEQ值和ACK值,替换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端口Port。
对于端口、序列号等的具体修改本发明实施例将在后续实施例中给出更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业务处理节点进行业务处理过程中确定是否继续使用低速通道进行数据的转发,然后控制数据转发设备选择高速通道进行数据转发。实现了动态控制数据发送的策略,转发策略控制的方式灵活,应用时限制少,利于广泛使用。
使用上述方法,对于单通道业务,在进行协议识别和业务处理后(例如P2P业务),仅需要修改部分应用层数据,业务处理节点(Node)可下发动态规则(控制命令),数据转发设备直接将后续上下行报文进行路由转发,从而降低数据转发设备和Node的带宽要求和处理压力;
单通道业务是指控制流和数据流是相同链路的业务。对于单通道业务,在进行协议识别和业务处理后,例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HTTP)业务,仅需要修改部分报文,对于后续的上下行报文,Node可下发动态规则,由数据转发设备记录源端和宿端,例如:根据报文被修改产生的偏移量修改上下行报文TCP的SEQ值和ACK值,然后进行路由转发。
多通道业务是指控制流和数据流不是相同链路的业务;如文件传送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起始会话协议(Session Initiated Protocol,SIP)、实时流媒体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Streaming Protocol,RTSP)等业务都属于多通道业务。对于多通道业务而言,数据流是不需要进行业务处理的,可系统运行期间由业务处理节点下发控制命令(相对于系统启动时就预设置的静态配置的方法,该方法属于动态策略),实现直接转发数据流,从而降低数据转发设备和Node的带宽要求和处理压力。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数据转发的方法,以主体为业务处理节点的角度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包括:
201:业务处理节点接收数据转发设备采用低速通道发送的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
202:业务处理节点对上述数据报文进行协议识别和报文处理,并判断上述源端后续发送的数据报文是否需要所述业务处理节点进行处理;
203:若不需要,则向上述数据转发设备发送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指示上述源端的上行数据报文不需要转发给业务处理节点,使数据转发设备采用高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业务处理节点进行业务处理后确定是否继续使用低速通道进行数据的转发,然后控制数据转发设备选择高速通道进行数据转发。实现了动态控制数据发送的策略,转发策略控制的方式灵活,应用时限制少,利于广泛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基于现网话务模型进行设计,现网数据中需要业务处理节点处理的数据报文占整体数据报文的37%,而63%的数据报文在进行协议识别或简单报文修改后,可直接路由转发,后续上下行数据报文不需要再经过业务处理节点,而可以通过高速数据转发设备进行报文路由。
所有链接上的业务流的初始报文,初始状态下由支持高速数据转发的数据转发设备通过低速通道,发送给业务处理节点,由业务处理节点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判断该用户的相关业务流后续是否继续发送给Node进行业务处理。
上述步骤202中判断是否需要发送给Node处理的判断方式可以根据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进行判断后续的数据流不需要业务处理节点的相关处理。首先,以用户需要看一个流媒体视频为例,流媒体有RTSP控制流和RTP数据流两个部分,RTSP控制流先经过低速通道,由业务处理节点中的业务逻辑判断是某个视频,匹配出计费/带宽控制规则后,后续的RTP数据流可以直接放通(即采用高速通道)即可。另外,以点对点(P2P)协议为例:TCP/UDP报文先经过低速通道,业务处理节点识别出是P2P协议后,得出带宽控制规则,后续的数据流可以直接从高速通道经过,不需要再经过业务处理节点,只需要执行带宽控制策略接口。
当业务处理节点Node判断不需要再进行业务处理后,步骤203中,Node下发控制指令给数据转发设备,携带相关信息,该相关信息用于标识“后续上行请求和下行响应不需要转发给Node”。这样,数据转发设备可以直接转发上下行报文。
上述图1以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数据转发设备支持的处理逻辑包括:
基于连接进行管理所有上下行报文;
接受和执行基于连接表的放通/不放通策略;
管理高速通道中的所有连接的TCP报文的SEQ/ACK值;
能够支持默认策略(即:初始采用低速通道进行数据转发)、用户级策略和/或连接级策略(即:通过控制指令选择高速通道进行数据转发)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给出了数据转发设备与业务处理节点Node的策略接口,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0042553560000071
Figure BDA0000042553560000081
本发明实施例还给出了对于报文处理中,报文被Node修改的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数据转发设备需要记录网络接入服务器(Network Access Server,NAS)侧和SP侧的SEQ值和ACK值,以及数据报文修改产生的偏移量,修改TCP的SEQ值和ACK值后进行上下行报文的转发。
具体的,源端与宿端连接的五元组信息不改变的场景下,数据转发设备只需要修改TCP SEQ/ACK值;源端与宿端连接的五元组信息发生改变的场景下,对于两端TCP MSS一致时,在修改TCP SEQ/ACK值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IP和Port的替换。例如:WAPGW作为显式代理,作为终端WAP业务访问的网关,与SP交互时,是使用WAPGW的IP和Port与SP交互。
以下将就透明代理场景下的业务处理为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以数据转发设备为负载均衡器为例,负载均衡器和业务处理节点Node进行终端和SP之间上下行数据报文的负载均衡分发和业务处理。本实施例中,负载均衡器的默认策略为:将上下行报文转发给业务处理节点进行处理,负载均衡器只有接收到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命令后,才进行相关的路由策略的选择和放通处理操作。其中路由策略具体包括:
默认策略为不放通处理(采用低速通道转发数据报文):终端侧和SP侧两端连接的所有上下行数据报文,均需要经过数据转发设备和业务处理节点;
用户级策略和/或连接级策略为放通处理(采用高速通道转发数据报文):Node进行协议识别和报文处理后,转发当前报文给SP,并下发控制指令给SP,上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后续上行请求和下行响应,不需要转发给Node;数据转发设备可直接转发上下行报文。对于报文处理中,报文被Node修改的情况下,高速数据转发设备需要记录NAS和SP两侧的序号,以及报文修改的偏移量,修改TCP报文序号后进行上下行报文的转发。
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以业务处理节点Node具体为业务处理单元(serviceperform unit,SPU)为例,针对几种不同的具体业务,数据转发的过程包括:
对于P2P业务:当业务处理单元(service perfom unit,SPU)进行协议识别后,判断该协议是P2P业务,后续的请求/响应不需要继续发生给SPU处理,SPU下发控制策略给LC,将该五元组连接的相关参数下发给LC,LC执行该放通策略,当该TCP连接上后续上下行报文经过LC时,由LC直接将报文转发给终端/SP侧;此时上下行报文没有修改,不需要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TCP的SEQ值和ACK值。
对于HTTP业务:当SPU进行协议识别后,判断该协议是HTTP协议,并根据URL匹配到业务规则,需要进行增加前传头,在HTTP请求中添加扩展属性,请求的后续报文和下行响应不需要由SPU处理,由LC直接进行报文路由;SPU在添加HTTP前传头后,将SPU侧所有业务报文转发给LC后,给LC下发控制命令,将该五元组连接的相关参数下发给线卡LC,LC执行该控制命令,当该TCP连接上后续上下行报文经过LC时,由LC直接将报文转发给终端/SP侧;此时上行报文进行修改,LC需要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TCP的SEQ值和ACK值;保证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间连接以及业务处理节点与SP间连接可以在LC上直接进行报文的TCP SEQ/ACK修改后,直接进行报文转发。
对于RTSP业务:当SPU业务处理单元进行协议识别后,判断该协议是RTSP协议,并且获取到客户端/流媒体Server间协商好的RTP数据通道IP、Port信息,由于RTP这些数据报文不需要SPU处理,SPU下发控制策略,将对应的RTP的IP、Port五元组信息下发给LC,LC执行放通策略。
对于前述实施例中的所述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TCP的SEQ值和ACK值,下面进行举例说明:
例如:终端用户发送一个彩信请求,需要在这个彩信请求中的HTTP头中增加用户号码属性。那么,只需要将开始的报文经过低速通道,增加用户号码属性,然后对于后续报文直接通过高速通道放通就可以了,但是因为开始的报文增加用户号码属性后,发送给SP的TCP报文和终端原始的TCP报文是不相同的,TCP的SEQ值需要变长了,相应的ACK值也会发生变化;因而,MS与SP交互的TCP报文中的SEQ和ACK值都需要修改。TCP的SEQ和ACK值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的修改以LC作为数据转发设备为实例,假设用户数据的增加的偏移量为:Payload_len;那么LC向SP发送数据报文的SEQ值为:MS的SEQ+payload_len;LC向MS发送数据报文的ACK值为:SP的ACK-payload_len;具体举例,如图3所示:
301:移动用户(mobile subscriber,MS)向LC发送第一个请求或数据报文:例如第一个请求为彩信请求:SEQ ACK LEN:1,1,1460;
302:LC向SP发送转发上述第一个请求或数据报文;业务处理节点SP在彩信请求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头中增加用户号码(Mobile Directory Number,MDN)前传信息,长度为40个字节(这样就增加了数据报文的数据净荷);此时SP发送给LC的TCPACK:1,1501,0;
303:LC根据增加净荷产生的偏移量修改TCP ACK值,修改后发送给MS的TCP ACK值为:TCP ACK:1,1461,0;
304:MS向LC发送第二个请求或数据报文;SEQ ACK LAN:1461,1,500;
305:LC确定后续的数据报文直接放通,不需要再发送给业务处理节点;LC进行偏移量的计算,得到:SEQ ACK LEN:1501,1,500并发送给SP;
306:SP返回TCPACK:1,2101,0;
307:LC根据净荷的偏移量修改ACK值,发送TCP ACK:1,1901,0给MS。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
低速转发单元401,用于采用低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控制命令接收单元402,用于采用低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过程中,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控制命令,上述控制命令用于指示上述源端的数据报文不需要转发给上述业务处理节点;
高速转发单元403,用于根据上述控制命令的指示,采用高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上述设备还包括:
记录单元501,用于记录源端和宿端的五元组信息和数据报文修改的偏移量;
值修改单元502,用于根据源端和宿端的五元组信息和数据报文修改的偏移量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TCP的SEQ值和ACK值;
上述高速转发单元403,用于在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TCP的SEQ值和ACK值结束后依据修改的结果采用高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可选地,上述值修改单元502,具体用于若五元组信息未变,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TCP的SEQ值和ACK值;
若五元组信息已经改变且源端和宿端的TCP最大分段大小MSS相同,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TCP的SEQ值和ACK值,替换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Port端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中的业务处理节点,如图6所示,包括:
报文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数据转发设备采用低速通道发送的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
报文处理单元602,对上述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进行协议识别和报文处理,并判断上述源端后续发送的数据报文是否需要上述业务处理节点进行处理;
命令发送单元603,用于若报文处理单元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则向上述数据转发设备发送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指示上述源端的上行数据报文不需要转发给业务处理节点,使数据转发设备采用高速通道将上述源端后续发送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系统,如图7所示,包括:数据转发设备701和业务处理节点702,其中数据转发设备70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项的数据转发设备,业务处理节702点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业务处理节点进行业务处理后确定是否继续使用低速通道进行数据的转发,然后控制数据转发设备选择高速通道进行数据转发。实现了动态控制数据发送的策略,转发策略控制的方式灵活,应用时限制少,利于广泛使用。
使用上述装置和系统,对于单通道业务,在进行协议识别和业务处理后(例如P2P业务),不需要修改报文,业务处理节点(Node)可下发动态规则(控制命令),数据转发设备直接将后续上下行报文进行路由转发,从而降低数据转发设备和Node的带宽要求和处理压力;
对于单通道业务,在进行协议识别和业务处理后,例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业务,仅需要修改部分报文,对于后续的上下行报文,Node可下发动态规则,由数据转发设备记录源端和宿端,例如:网络接入服务器(Network Access Server,NAS)和SP两侧链路的TCP序号,根据报文修改的偏移量,将上下行报文中的序号进行修正后进行路由转发;
对于多通道业务而言(控制流和数据流不是相同链路的业务),一般数据流是不需要进行业务处理的,可通过下发动态策略,直接转发数据流,从而降低数据转发设备和Node的带宽要求和处理压力。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上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数据转发设备、业务处理节点以及尤其组成的数据转发系统,可以在物理上进行合理的分散或者集中,各装置中的模块也可以根据其功能设置在一个物理实体或者多个物理实体上。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数据转发设备、业务处理节点以及尤其组成的数据转发系统,可以在物理上进行合理的分散或者集中,各装置中的模块也可以根据其功能设置在一个物理实体或者多个物理实体上。上述装置可以实施前述图1、2、3所示及实施例记载的方法,其工作原理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装置和系统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数据链路建立以后,数据转发设备采用低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所述数据转发设备在采用低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的过程中,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指示所述源端的数据报文不需要转发给所述业务处理节点;
所述数据转发设备根据所述控制命令的指示,采用高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所述采用高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包括:若数据报文已经被业务处理节点修改,则记录源端和宿端的五元组信息和数据报文修改的偏移量;根据源端和宿端的五元组信息和数据报文修改的偏移量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传输控制协议序TCP的偏移量SEQ值和应答ACK值,依据修改后的SEQ值和ACK值采用高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TCP的SEQ值和ACK值包括:
若五元组信息未变,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TCP的SEQ值和ACK值;
若五元组信息已经改变且源端和宿端的TCP最大分段大小MSS相同,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TCP的SEQ值和ACK值,替换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端口Port。
3.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低速转发单元,用于在数据链路建立以后,采用低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控制命令接收单元,用于在采用低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的过程中,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指示所述源端的数据报文不需要转发给所述业务处理节点;
高速转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命令的指示,采用高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源端和宿端的五元组信息和数据报文修改的偏移量;
值修改单元,用于根据源端和宿端的五元组信息和数据报文修改的偏移量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TCP的SEQ值和ACK值;
所述高速转发单元,用于依据修改后的SEQ值和ACK值采用高速通道将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值修改单元,具体用于若五元组信息未变,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TCP的SEQ值和ACK值;若五元组信息已经改变且源端和宿端的TCP最大分段大小MSS相同,修改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TCP的SEQ值和ACK值,替换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Port端口。
5.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系统,包括:数据转发设备和业务处理节点,其特征在于,数据转发设备为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数据转发设备,业务处理节点包括:
报文接收单元,用于在数据链路建立以后,接收数据转发设备采用低速通道发送的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
报文处理单元,对所述来自源端的数据报文进行协议识别和报文处理,并判断所述源端后续发送的数据报文是否需要所述业务处理节点进行处理;
命令发送单元,用于若报文处理单元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则向所述数据转发设备发送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指示所述源端的上行数据报文不需要转发给业务处理节点,使数据转发设备采用高速通道将所述源端后续发送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宿端。
CN201010619765.5A 2010-12-31 2010-12-31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70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19765.5A CN102137005B (zh) 2010-12-31 2010-12-31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EP11852840.5A EP2629466B1 (en) 2010-12-31 2011-12-16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forwarding data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013103496/08A RU2560819C2 (ru) 2010-12-31 2011-12-16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еренаправления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PCT/CN2011/084129 WO2012089037A1 (zh) 2010-12-31 2011-12-16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3/928,906 US9100279B2 (en) 2010-12-31 2013-06-27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forwarding data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19765.5A CN102137005B (zh) 2010-12-31 2010-12-31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7005A CN102137005A (zh) 2011-07-27
CN102137005B true CN102137005B (zh) 2014-04-02

Family

ID=44296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1976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7005B (zh) 2010-12-31 2010-12-31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00279B2 (zh)
EP (1) EP2629466B1 (zh)
CN (1) CN102137005B (zh)
RU (1) RU2560819C2 (zh)
WO (1) WO20120890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005B (zh) 2010-12-31 201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584179B2 (en) * 2012-02-23 2017-02-28 Silver Spring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hannel 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CN102938782B (zh) * 2012-10-30 2015-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078869B (zh) * 2013-01-16 2016-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加速会话转发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4283817B (zh) * 2013-07-03 2017-10-2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交换线卡与逻辑线卡互通的方法及报文转发设备
CN104735025B (zh) * 2013-12-18 2018-01-09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一种数据标识方法及其对应装置
CN105099992B (zh) * 2014-04-29 2018-07-24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修改装置及方法
US9710629B2 (en) 2014-05-13 2017-07-1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same
CN105721432B (zh) * 2016-01-15 2019-08-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面向电力iec104规约的tcp透明代理实现方法
CN107231567B (zh) * 2016-03-25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812276B (zh) * 2016-04-27 2023-11-10 深圳市风云实业有限公司 采用多核处理器的报文转发自适应系统和方法
CN107493242B (zh) * 2016-06-12 2022-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转发方法、数据转发装置及通信系统
US10798159B2 (en) * 2017-07-26 2020-10-06 Netapp, Inc. Methods for managing workload throughput in a storage system and devices thereof
CN109089334B (zh) * 2018-09-26 2021-10-22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车载网关控制器信号路由校验方法
KR102632299B1 (ko) * 2019-03-05 2024-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블루투스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응답 메시지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에 관한 방법
CN113037624A (zh) * 2019-12-25 2021-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320A (zh) * 2003-06-30 2005-02-09 微软公司 利用主机状态信息进行网络负载平衡
CN101325552A (zh) * 2008-08-01 2008-12-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访问请求的三角转发方法和glb服务器
WO2010061573A1 (ja) * 2008-11-28 2010-06-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経路制御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81517B2 (ja) * 2001-03-19 2010-06-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インター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インターネットワーク方法
JPH09510596A (ja) * 1994-06-08 1997-10-21 エイチイ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ディー ビーエー・ヒューズ・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ハイブリッド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6687222B1 (en) * 1999-07-02 2004-02-03 Cisco Technology, Inc. Backup service managers for providing reliable network services in a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FI20010511A0 (fi) * 2001-03-14 2001-03-14 Stonesoft Oy Datapakettien käsittely
US7277963B2 (en) * 2002-06-26 2007-10-02 Sandvine Incorporated TCP proxy providing application layer modifications
JP3643827B2 (ja) * 2002-12-17 2005-04-27 株式会社半導体理工学研究センター ルータ装置とその出力ポート回路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921285B2 (en) * 2002-12-27 2011-04-05 Verizon Corporate Services Group Inc. Means of mitigating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s on IP fragmentation in high performance IPsec gateways
RU31085U1 (ru) * 2003-03-14 2003-07-10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Московский телепорт" Маршрутизатор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MSR-8000
US7826487B1 (en) * 2005-05-09 2010-11-02 F5 Network, Inc Coalescing acknowledgement responses to improve network communications
US20070230461A1 (en) * 2006-03-29 2007-10-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video data packetization for transmission over wireless channels
US20080130561A1 (en) * 2006-12-04 2008-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004983B2 (en) * 2007-08-15 2011-08-23 Blue Coat Systems, Inc. Methods to improve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performance over large bandwidth long delay links
CN102137005B (zh) * 2010-12-31 201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320A (zh) * 2003-06-30 2005-02-09 微软公司 利用主机状态信息进行网络负载平衡
CN101325552A (zh) * 2008-08-01 2008-12-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访问请求的三角转发方法和glb服务器
WO2010061573A1 (ja) * 2008-11-28 2010-06-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経路制御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3103496A (ru) 2014-07-27
EP2629466B1 (en) 2019-07-24
WO2012089037A1 (zh) 2012-07-05
CN102137005A (zh) 2011-07-27
EP2629466A4 (en) 2014-01-08
EP2629466A1 (en) 2013-08-21
US20130287031A1 (en) 2013-10-31
RU2560819C2 (ru) 2015-08-20
US9100279B2 (en) 2015-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7005B (zh)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70099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an aggregated throughput of simultaneous connections
CN100531158C (zh) 一种无线接入网关支持透明代理的系统及方法
WO2018133454A1 (zh) 远程服务访问路径控制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2404229B (zh) 负载均衡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03548307B (zh) 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US20120331160A1 (en) 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proxy service
US10594602B2 (en) Web services across virtual routing and forwarding
US20150127837A1 (en) Relay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
EP3151478A1 (en) Content caching in metro access networks
CN104660550B (zh) 一种在多服务器之间进行会话迁移的方法
US20080069111A1 (en) Using QoS tunnels for TCP latency optimization
CN103181140A (zh) 识别服务请求类型的方法、媒体服务器和终端设备
CN105230074B (zh) 视频缓存切换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6016025A (zh)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Selvan A Survey on Modern Innovative Secured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s on Recent Advances
CN112055083B (zh) 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JP675105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フロー制御方法
Shantaf et al. A comparison study of TCP/IP and named data networking protocol
JP5582506B2 (ja) パケットキャッシュ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24072265A (ja) レジデンシャルゲートウェイへの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のための装置、方法、および非一時的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Estevez Addressing Transport Layer Issues in Cloud Computing: A STEM Perspect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912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