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4135A - 天线装置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4135A
CN101884135A CN2007801017760A CN200780101776A CN101884135A CN 101884135 A CN101884135 A CN 101884135A CN 2007801017760 A CN2007801017760 A CN 2007801017760A CN 200780101776 A CN200780101776 A CN 200780101776A CN 101884135 A CN101884135 A CN 101884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ntenna element
polarized wave
switch
antenna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1017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浩
小柳芳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84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41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天线装置和通信装置,其能够切换天线所具有的极化波特性,对于因时刻在变化的基站与终端间的极化波状况而下降或变动的接收信号,防止通信容量的减少,从而即使在多种极化波环境和使用状态下也能够提高传输容量。天线装置(110)包括:用于第一极化波方向的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在与第一极化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的第二天线元件(121);切换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1)的连接的多个开关(131、132);以及在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上分别设置的馈电部(141、142)。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电话等的天线装置和通信装置,特别涉及进行分集动作、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或自适应阵列天线动作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天线装置设置在各种通信设备中,发送接收规定频带的电波。随着以移动电话为代表的无线移动设备的普及,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更加要求无线移动设备的天线的宽带性。另外,在无线移动设备中,存在随着迅速的普及仅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线路数不够的倾向。因此,考虑了与使用不同频带的其他的无线通信系统一同使用,确保所需的线路数,由于小型轻量化技术的显著发展而能够以一个无线移动设备利用两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正在开发中。进而,例如在接收地面波数字电视播送时,考虑在超高频带需要数百MHz的带宽。另外,为了通过一个天线对应频带不同的无线LAN(以下,称为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的多种规格而实现无线装置的小型化,例如需要覆盖2.4GHz频带和5.2GHz频带的天线。
另外,在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和基站的通信中,产生因各种电波传播环境而使接收信号电平变动的衰减的情况较多。作为针对衰减的有效对策有天线选择分集或合成分集。在天线选择分集中,通常设置多个天线,在因衰减而接收状态恶化时选择条件良好的天线进行通信。例如,存在将同一频率进行时分而由多个用户共享的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时分多址)通信方式下的天线选择分集装置。
另外近年来,在无线通信中,作为能够提高传输效率的技术,MIMO通信备受瞩目。在MIMO的通信中,具有多个发送天线的发送装置从各个发送无线同时发送由多个比特构成的流,具有多个接收天线的接收装置将发送装置中的流分离并进行解调。因此,从发送装置的所有天线同时发送相互不同的流的情况,与发送天线为一个的情况相比,理论上能够将传输效率提高数倍,该倍数相当于发送天线数量。
在搭载多个天线元件,并利用分集动作、MIMO通信、自适应阵列天线动作的通信中,对于时刻在变化的基站与终端间的极化波状况的变动、接收信号的变动,仅以某天线单一的定向性,难以对应接收信号的特别是极化波特性变动。为了确保通信容量,需要能够灵活对应极化波特性变动的天线系统。
作为该对策已知有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利用极化波而提高通信容量的对策。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基站切换极化波特性而且终端侧也以与来自该基站的极化波特性一致了的极化波进行接收的、使用了自适应阵列天线的通信装置和方法。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在基站输出了垂直极化波时,终端侧也以垂直极化波进行接收。由此,能够使终端和基站的天线极化波一致而提高通信容量。进而,以各个终端不同的极化波进行该通信,从而抑制各个终端对基站的通信路径的干扰。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下述电波发送接收装置,即,使基站具有多个极化波不同的天线元件,在该天线群中进行选择分集和MIMO动作,提高通信容量。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下述天线装置,即,在从大量的天线元件中使用多个天线元件进行定向性合成后进行MIMO。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下述MIMO无线通信系统,即,基站和终端都准备极化波不同的多个天线元件并进行MIMO。由此,通过使各个MIMO的传播路径上的进行发送接收的天线元件的定向性和极化波不同,使各个传播路径的分离率增加,从而提高通信容量。
专利文献1:特开2004-803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3123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5-86518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表2004-517549号公报
但是,这样的以往的搭载多个天线元件的无线移动设备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专利文献1的记载的装置,基站通过天线切换极化波特性而与终端进行通信,并对每个终端切换来自基站的极化波,从而改善各个通信路径的分离特性。但是在该技术中,来自基站的极化波因传播环境而发生变化,所以难以在终端中维持路径的分离率。另外,在移动电话中终端的极化波也不恒定所以路径的分离较困难。
(2)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装置,在具有相互不同的极化波的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群中选择被认为最良好的天线元件,使用该天线元件进行分集和MIMO。但是,在该技术中,对每个天线变更极化波而提高MIMO的传输容量,但由于未考虑终端倾斜,所以存在因倾斜条件而使传输容量劣化的情况。
(3)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装置,在从大量的天线元件中使用多个天线元件进行定向性合成后进行MIMO。也就是说,使用多个天线元件在调整振幅和相位后进行定向性合成,由此获得适应于各种传播特性和极化波特性的定向性。在该技术中没有公开,在终端侧获得不依赖于基站、传播环境以及终端的运行状态的最合适的极化波特性的天线。另外,没有公开功率损失极少且提供对应了因场所/时间而变化的极化波特性的各种极化波变形的天线装置。
(4)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装置,基站和终端都准备极化波不同的多个天线元件并进行MIMO。并不是根据传播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各个天线的极化波的切换等,而是一直使用相同定向性和极化波特性的天线。该技术与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装置同样没有公开,在终端侧获得不依赖于基站、传播环境以及终端的运行状态的最合适的极化波特性的天线,以及功率损失极少且提供对应了因场所/时间而变化的极化波特性的各种极化波变形的天线装置。
因此,在以往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和通信装置中,在基站和终端进行通信时,对于根据基站天线的极化波、由基站与终端间的电波传播特性造成的极化波特性的变化、终端的使用者的使用方法、以及终端倾斜等的各种状况而产生的极化波的变化,作为天线需要追随极化波变化而进行对应,并需要获得更高且更安定的通信容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下述天线装置和通信装置,其能够切换天线所具有的极化波特性,对于因时刻在变化的基站与终端间的极化波状况而下降或变动的接收信号防止通信容量的减少,从而即使在多种极化波环境和使用状态下也能够提高传输容量。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天线装置采用的结构包括:用于第一极化波方向的至少两个的第一天线元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极化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二天线元件;切换所述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和所述第二天线元件的连接的开关;以及在所述多个第一天线单元上分别设置的馈电部。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是具有用于MIMO或分集的天线装置的通信装置,其采用具有上述天线装置的结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切换天线所具有的极化波特性,对于因时刻在变化的基站与终端间的极化波状况而下降或变动的接收信号,能够提供最合适的天线性能,在进行分集动作、MIMO通信或自适应阵列天线动作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通信中获得防止通信容量减少的效果。例如,对于根据基站天线的极化波特性、基站与终端间的电波传播特性、终端的使用者的使用方法、以及终端倾斜等的各种状况而产生的极化波的变化,能够灵活地对应,能够获得最良好的信号强度,并防止通信容量减少,从而即使在多种极化波环境和使用状态下也能够提高传输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天线装置的无线移动设备的示意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搭载上述实施方式1的天线装置的无线移动设备的示意结构的图。
图3A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1的天线装置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
图3B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1的天线装置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
图3C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1的天线装置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
图4是将图3A~图3C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作成表来表示的图。
图5是表示搭载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天线装置的无线移动设备的示意结构的图。
图6A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2的天线装置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
图6B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2的天线装置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
图6C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2的天线装置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
图7是将图6A~图6C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作成表来表示的图。
图8是表示搭载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的无线移动设备的示意结构的图。
图9A表示搭载上述实施方式3的天线装置的无线移动设备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9B表示搭载上述实施方式3的天线装置的无线移动设备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10A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3的天线装置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
图10B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3的天线装置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
图10C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3的天线装置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
图10D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3的天线装置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
图10E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3的天线装置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
图10F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3的天线装置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
图10G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3的天线装置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
图10H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3的天线装置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
图10I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3的天线装置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
图11是将图10A~图10C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作成表来表示的图。
图12是将图10D~图10F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作成表来表示的图。
图13是将图10G~图10I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作成表来表示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3的天线装置的馈电点直接连接的连接方法的图。
图15A是表示搭载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的无线移动设备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15B是表示搭载上述实施方式4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的无线移动设备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搭载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的无线移动设备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搭载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的无线移动设备的示意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是适用于搭载用于MIMO通信或分集通信的终端用天线装置的无线移动设备的例子。
在图1中,无线移动设备100在壳体内部搭载用于MIMO通信或分集通信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110。
只要无线移动设备100是搭载用于MIMO通信或分集通信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110的无线移动设备即可,例如为移动电话/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个人手持电话系统)。另外,也能够适用于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等移动信息终端、笔记本型电脑等信息处理装置。
无线移动设备100壳体是绝缘体的树脂的成型品,例如由非导电性的ABS树脂构成。另外,作为天线元件的接近时的防止天线效率劣化的对策,壳体使用超材料(metamaterial)等作为防止天线效率下降的对策。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无线移动设备100主体内设置LCD显示部、子画面显示部、输出来电铃音等的扬声器、拍摄图像的摄像部、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部等。
天线装置110采用的结构包括:用于第一极化波方向的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在与第一极化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的第二天线元件121;切换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1的连接的多个开关131、132;以及在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分别设置的馈电部141、142。
如图1所示,天线装置110采用的结构为,“U”字形地配置三个天线元件(第一天线元件111、112以及第二天线元件121),在各个天线元件间配置两个开关(开关131、132),在第一天线元件111、112的一端配置两个馈电部(馈电部141、142)。
第一天线元件111、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1由金属框架构成,并使其在长度方向上为约λ(λ为波长)/4的长度。对于与壳体平行的天线元件而言,尽量使天线元件远离壳体时天线效率提高,极为有利。材料当然是传播电波的材料,其使用在使用频率损耗较小且具有高导电性,而且重量轻且强度高的金属,例如铜、铁、镁合金。
开关131、132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切换第二天线元件121与第一天线元件111和/或第一天线元件112的连接。另外,未图示的控制单元将根据极化波方向而切换连接的控制信号输出到开关131、132。
开关131、132使用在开关导通时在使用频率尽量没有损耗而在开关截止时在开关两端子在使用频率下具有尽可能的隔离性的开关。另外,开关131、132在发送时需要能够经受得住发送波的大功率。例如,优选使用低损耗的MEMS(Microelectoro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开关。另外,在后面叙述开关131、132的切换组合的具体例子。
馈电部141、142由导电性的金属构成,与第一天线元件111、112连接并进行馈电。
上述第一天线元件111和馈电部141在开关131截止且第一天线元件111和第二天线元件121断开时,动作为单极天线。上述第一天线元件112和馈电部142也同样在开关132截止且第一天线元件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1断开时,动作为单极天线。另外,配置与第一天线元件111、112正交的第二天线元件121,以使其连接在这两个单极馈电间。
这里,也可以相对于无线移动设备100壳体横向地搭载内置于无线移动设备100的天线装置110。
图2是表示搭载上述天线装置110的无线移动设备100的示意结构的图。对与图1相同的结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
如图2所示,天线装置110相对于无线移动设备100壳体,横向地配置“U”字形的三个天线元件。即使横向配置天线装置110,与图1的情况相比在特性上没有优劣之分。通过横向配置天线装置110,能够提高壳体内的部品配置的自由度。
以下,说明上述那样构成的天线装置110的动作。
以下述情况为例,即进行为了对应各种极化波而根据状况切换极化波特性的MIMO通信。
图3A~图3C是用于说明天线装置110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图3A表示MIMO的垂直极化波,图3B表示倾斜极化波(MIMO+),图3C表示倾斜极化波(MIMO-)。另外,图4是将图3A~图3C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作成表来表示的图。在图3A~图3C和图4中,倾斜极化波是相对于垂直极化波的+45°和-45°的极化波。极化波的方向用图中箭头的朝向表示。SW1、SW2表示开关131、132,Rx1、Rx2分别表示连接天线装置110的无线移动设备100的接收端。V表示垂直极化波。另外,在将本天线装置110适用于进行MIMO通信的基站侧时,将Rx1、Rx2改写为Tx1、Tx2即可。
[第一方式(模式1)]
如图3A和图4所示,开关131(SW1)和开关132(SW2)都截止。于是,第二天线元件121与第一天线元件111和第一天线元件112断开,受到第一极化波方向的第一天线元件111、112进行单极天线动作。因此,天线装置110呈现垂直-垂直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
[第二方式(模式2)]
如图3B和图4所示,使开关131(SW1)导通而使开关132(SW2)截止。于是,第一天线元件111与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同时第二天线元件121与第一天线元件112断开。第二天线元件121配置在与第一天线元件111正交的方向上,所以在第一天线元件111与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时,由第一天线元件111和第二天线元件121构成的天线元件可对应相对于垂直极化波倾斜了+45°的倾斜极化波。受到第一极化波方向的第一天线元件112进行单极天线动作。因此,天线装置110呈现+45°-垂直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
[第三方式(模式3)]
如图3C和图4所示,使开关131(SW1)截止而使开关132(SW2)导通。于是,第一天线元件112与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同时第二天线元件121与第一天线元件111断开。与第二天线元件121同样,第二天线元件122配置在与第一天线元件111正交的方向上,所以在第一天线元件112与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时,由第一天线元件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1构成的天线元件可对应相对于垂直极化波倾斜了-45°的倾斜极化波。受到第一极化波方向的第一天线元件111进行单极天线动作。因此,天线装置110呈现垂直-(-45°)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
如图4的表所示,通过切换开关131(SW1)和开关(SW2),天线装置110能够获得垂直-垂直、45°-垂直以及垂直-(-45°)三种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由此,即使由于基站的天线结构、传播中的极化波的旋转、终端(无线移动设备100)的倾斜等,在接收天线中发生极化波的不匹配时,也能够通过天线极化波的三变形来改善接收强度,对于改善MIMO、分集通信的接收信号强度极为有效。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天线装置110包括:用于第一极化波方向的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在与第一极化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的第二天线元件121;切换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1的连接的多个开关131、132;在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上分别设置的馈电部141、142,通过对开关131、132进行切换,变更进行动作的天线元件,由此能够切换天线装置110所具有的极化波特性,从而能够提供对应时刻在变化的基站与终端间的极化波状况的天线性能。由此,即使在多种极化波环境和使用状态下也能够提高传输容量。例如,搭载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110的无线移动设备100的情况下,在MIMO通信或分集通信中,在产生因基站的极化波、传播中的极化波的变动、终端的倾斜引起的极化波的变化的各种原因造成的极化波的变动时,也通过控制天线装置110中的搭载的开关131、132,根据运行状态获得最合适的极化波特性的天线定向性,从而能够获得传输容量较高的MIMO通信或分集通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低损耗的MEMS开关作为开关131、132,能够减少由切换造成的功率损失,防止通信容量下降。
(实施方式2)
图5是表示搭载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的无线移动设备的示意结构的图。在说明本实施方式时,对与图1相同的结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部分的说明。
在图5中,无线移动设备200在壳体内部搭载用于MIMO通信或分集通信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210。
天线装置210采用的结构包括:用于第一极化波方向的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在与第一极化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的第二天线元件121;设置在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的一端且切换第一天线元件111、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1的连接的多个开关131、132;以及在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的另一端分别设置的馈电部141、142。
天线装置210与图1的天线装置110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二天线元件121和开关131、132的配置位置从图1的第一天线元件111、112的馈电部141、142侧设置到其相反侧。因此,与图1的天线装置110同样,天线装置210采用的结构为,“U”字形地配置三个天线元件(第一天线元件111、112以及第二天线元件121),在各个天线元件间配置两个开关(开关131、132),在第一天线元件111、112的一端配置两个馈电部(馈电部141、142)。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与所述图2的情况相同也可以将内置于无线移动设备200的天线装置210横向地搭载于无线移动设备200壳体。
以下,说明上述那样构成的天线装置210的动作。
基本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以下述情况为例,即进行根据状况切换极化波特性的MIMO通信。
图6A~图6C是用于说明天线装置210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图6A表示MIMO的垂直极化波,图6B表示倾斜极化波(MIMO-),图6C表示倾斜极化波(MIMO+)。另外,图7是将图6A~图6C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作成表来表示的图。在图6A~图6C和图7中,倾斜极化波是相对于垂直极化波的+45°和-45°的极化波。SW1、SW2表示开关131、132,Rx1、Rx2分别表示连接天线装置210的无线移动设备200的接收端。V表示垂直极化波。另外,在将本天线装置210适用于进行MIMO通信的基站侧时,将Rx1、Rx2改写为Tx1、Tx2即可。
[第四方式(模式4)]
如图6A和图7所示,开关131(SW1)和开关132(SW2)都截止。于是,第二天线元件121与第一天线元件111和第一天线元件112断开,受到第一极化波方向的第一天线元件111、112进行单极天线动作。因此,天线装置210呈现垂直-垂直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
[第五方式(模式5)]
如图6B和图7所示,使开关131(SW1)导通而使开关132(SW2)截止。于是,第一天线元件111与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同时第二天线元件121与第一天线元件112断开。第二天线元件121配置在与第一天线元件111正交的方向上,所以在第一天线元件111和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时,由第一天线元件111和第二天线元件121构成的天线元件可对应相对于垂直极化波倾斜了-45°的倾斜极化波。受到第一极化波方向的第一天线元件112进行单极天线动作。因此,天线装置210呈现-45°-垂直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
[第六方式(模式6)]
如图6C和图7所示,使开关131(SW1)截止而使开关132(SW2)导通。于是,第一天线元件112与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同时第二天线元件121与第一天线元件111断开。与第二天线元件121同样,第二天线元件121配置在与第一天线元件111正交的方向上,所以在第一天线元件112与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时,由第一天线元件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1构成的天线元件可对应相对于垂直极化波倾斜了+45°的倾斜极化波。受到第一极化波方向的第一天线元件111进行单极天线动作。因此,天线装置210呈现垂直-45°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
这样,如图7的表所示,通过切换开关131(SW1)和开关(SW2),天线装置210能够获得垂直-垂直、-45°-垂直以及垂直-45°三种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由此,即使由于基站的天线结构、传播中的极化波的旋转、终端(无线移动设备200)的倾斜,在接收天线中产生极化波的不匹配时,也能够通过天线极化波的三变形来改善接收强度,对于改善MIMO、分集通信的接收信号强度极为有效。也就是说,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通过对开关131、132进行切换,变更进行动作的天线元件,由此能够切换天线装置110所具有的极化波特性,从而能够提供对应时刻在变化的基站与终端间的极化波状况的天线性能。由此,即使在多种极化波环境和使用状态下也能够提高传输容量。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2中说明了用于2×2MIMO通信或分集通信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实施方式3说明用于3×3MIMO通信或分集通信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
图8是表示搭载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的无线移动设备的示意结构的图。在说明本实施方式时,对与图1相同的结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部分的说明。
在图8中,无线移动设备300在壳体内部搭载用于MIMO通信或分集通信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310。
天线装置310采用的结构包括:用于第一极化波方向的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在与第一极化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的第二天线元件121、122;切换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和第二天线元件121、122的连接的多个开关131、132、133、134;以及在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上分别设置的馈电部141、142、143。
天线装置310的结构为,在图1的天线装置110中再追加第一天线元件113、第二天线元件122、开关133、134以及馈电部143。
本实施方式是3×3MIMO通信的天线装置的结构例。将本天线装置的天线元件数、开关数以及馈电点数归纳表示后如下所示。
设定为N(N为任意自然数)×N MIMO时,
馈电点数:N
元件数:N+(N-1)
开关数:(N-1)×2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与所述图2的情况相同也可以将内置于无线移动设备300的天线装置310横向地搭载于无线移动设备300壳体。
而且,在图8中,例示了将天线装置310内置于无线移动设备300壳体,但也可以设置在使天线装置310露出到无线移动设备300外部等任何位置。
图9A和图9B是表示搭载上述天线装置310的无线移动设备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如图9A所示,也可以将天线装置310配置在无线移动设备300A的上部,还如图9B所示,也可以使用盖罩320覆盖天线装置310。
以下,说明上述那样构成的天线装置310的动作。
基本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以进行根据状况切换极化波特性的3×3MIMO通信的情况为例。
图10A~图10I是用于说明天线装置310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的图,图10A和图10B表示MIMO的垂直极化波,图10C~图10I表示无线移动设备300的接收端中至少一个的倾斜极化波。另外,图11~图13是将图10A~图10I的极化波特性的切换作成表来表示的图。在图10A~图10I和图11~图13中,倾斜极化波是相对于垂直极化波的+45°和-45°的极化波。SW1、SW2、SW3表示开关131、132、133,Rx1、Rx2、Rx3分别表示连接天线装置310的无线移动设备300的接收端。另外,在将本天线装置310适用于进行MIMO通信的基站侧时,将Rx1、Rx2、Rx3改写为Tx1、Tx2、Tx3即可。
[第一方式(模式1)]
如图10A和图11所示,使开关131(SW1)~开关134(SW4)都截止。于是,第二天线元件121、122与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断开,受到第一极化波方向的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进行单极天线动作。因此,天线装置310呈现垂直-垂直-垂直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
[第二方式(模式2)]
如图10B和图11所示,使开关131(SW1)、开关134(SW4)导通而使开关132(SW2)、开关133(SW3)截止。于是,第一天线元件112与第二天线元件121、122连接,第二天线元件121与第一天线元件112断开,而且第二天线元件122与第一天线元件113断开。第二天线元件121、122配置在与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正交的方向上,在第一天线元件112的左右两侧均等地连接了第二天线元件121、122,所以由第二天线元件121、第一天线元件112以及第二天线元件122构成的天线元件可对应垂直极化波。受到第一极化波方向的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进行单极天线动作。因此,天线装置310呈现垂直-垂直-垂直的天线特性。
[第三方式(模式3)]
如图10C和图11所示,使开关131(SW1)导通,使开关132(SW2)截止,使开关133(SW3)截止,使开关134(SW4)导通。于是,第一天线元件111与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第一天线元件113与第二天线元件122连接,第二天线元件121、122和第一天线元件112断开。第二天线元件121、122配置在与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正交的方向上,所以在第一天线元件111与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时,由第一天线元件111和第二天线元件121构成的天线元件可对应相对于垂直极化波倾斜了+45°的倾斜极化波。同样,在第一天线元件113和第二天线元件122连接时,由第一天线元件113和第二天线元件122构成的天线元件可对应相对于垂直极化波倾斜了-45°的倾斜极化波。受到第一极化波方向的第一天线元件112进行单极天线动作。因此,天线装置310呈现45°-垂直-(-45°)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
[第四方式(模式4)]
如图10D和图12所示,使开关131(SW1)截止,使开关132(SW2)截止,使开关133(SW3)导通,使开关134(SW4)截止。于是,第一天线元件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2连接,第二天线元件121和第一天线元件111断开,第二天线元件122和第一天线元件113断开。第二天线元件122配置在与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正交的方向上,所以在第一天线元件112与第二天线元件122连接时,由第一天线元件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2构成的天线元件可对应相对于垂直极化波倾斜了+45°的倾斜极化波。受到第一极化波方向的第一天线元件112、113进行单极天线动作。因此,天线装置310呈现垂直-45°-垂直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
[第五方式(模式5)]
如图10E和图12所示,使开关131(SW1)截止,使开关132(SW2)截止,使开关133(SW3)截止,使开关134(SW4)导通。于是,第一天线元件113和第二天线元件122连接,第二天线元件121和第一天线元件111断开,第二天线元件122和第一天线元件112断开。第二天线元件122配置在与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正交的方向上,所以在第一天线元件113和第二天线元件122连接时,由第一天线元件113和第二天线元件122构成的天线元件可对应相对于垂直极化波倾斜了-45°的倾斜极化波。受到第一极化波方向的第一天线元件111、112进行单极天线动作。因此,天线装置310呈现垂直-垂直-(-45°)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
[第六方式(模式6)]
如图10F和图12所示,使开关131(SW1)截止,使开关132(SW2)导通,使开关133(SW3)截止,使开关134(SW4)导通。于是,第一天线元件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第一天线元件113和第二天线元件122连接,第二天线元件121和第一天线元件111断开,第二天线元件122和第一天线元件112断开。第二天线元件121、122配置在与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正交的方向上,所以在第一天线元件112与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时,由第一天线元件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1构成的天线元件可对应相对于垂直极化波倾斜了-45°的倾斜极化波。另外,在第一天线元件113和第二天线元件122连接时,由第一天线元件113和第二天线元件122构成的天线元件也可对应相对于垂直极化波倾斜了-45°的倾斜极化波。受到第一极化波方向的第一天线元件111进行单极天线动作。因此,天线装置310呈现垂直-(-45°)-(-45°)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
[第七方式(模式7)]
如图10G和图13所示,使开关131(SW1)截止,使开关132(SW2)导通,使开关133(SW3)截止,使开关134(SW4)截止。于是,第一天线元件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第二天线元件122和第一天线元件112、113断开。第二天线元件121配置在与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正交的方向上,所以在第一天线元件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时,由第一天线元件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1构成的天线元件可对应相对于垂直极化波倾斜了-45°的倾斜极化波。受到第一极化波方向的第一天线元件111、113进行单极天线动作。因此,天线装置310呈现垂直-(-45°)-垂直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
[第八方式(模式8)]
如图10G和图13所示,使开关131(SW1)导通,使开关132(SW2)截止,使开关133(SW3)截止,使开关134(SW4)截止。于是,第一天线元件111和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第二天线元件122和第一天线元件112、113断开。第二天线元件121配置在与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正交的方向上,所以在第一天线元件111和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时,由第一天线元件111和第二天线元件121构成的天线元件可对应相对于垂直极化波倾斜了+45°的倾斜极化波。受到第一极化波方向的第一天线元件112、113进行单极天线动作。因此,天线装置310呈现45°-垂直-垂直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
[第九方式(模式9)]
如图10I和图13所示,使开关131(SW1)导通,使开关132(SW2)截止,使开关133(SW3)导通,使开关134(SW4)截止。于是,第一天线元件111和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同时第一天线元件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2连接,第二天线元件122和第一天线元件113断开。第二天线元件121、122配置在与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正交的方向上,所以在第一天线元件111和第二天线元件121连接且第一天线元件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2连接时,由第一天线元件111和第二天线元件121构成的天线元件以及由第一天线元件112和第二天线元件122构成的天线元件都可对应相对于垂直极化波倾斜了+45°的倾斜极化波。受到第一极化波方向的第一天线元件113进行单极天线动作。因此,天线装置310呈现45°-45°-垂直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
这样,通过切换开关131~开关134(SW1~SW4),天线装置310能够获得图12和图13所示的表中的组合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由此,即使由于基站的天线结构、传播中的极化波的旋转、终端(无线移动设备300)的倾斜,在接收天线中产生极化波的不匹配时,也能够通过天线极化波的各种变形来改善接收强度,对于改善MIMO、分集通信的接收信号强度极为有效。也就是说,通过对开关131~开关134(SW1~SW4)进行切换,变更进行动作的天线元件,由此能够以比实施方式1和2时还多的变形切换极化波特性,从而能够提供对应时刻在变化的基站与终端间的极化波状况的天线性能。其结果,即使在多种极化波环境和使用状态下也能够提高传输容量。
这里,本天线装置310能够以同一结构用于接收侧和发送侧两侧。补充说明直接连接天线装置310的馈电点的情况。
图14是用于说明天线装置310的馈电点直接连接的连接方法的图。
在接收侧使用天线装置310时,即使直接连接天线装置310的馈电点也没有问题。但是,在发送侧例如基站使用天线装置310时,无法进行直接连接天线装置310的馈电点的连接。例如,在发送侧使用天线装置310时,无法实施图14所示的开关131(SW1)和开关132(SW2)导通,或者开关133(SW3)和开关134(SW4)导通的开关动作的组合。
(实施方式4)
图15是搭载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的无线移动设备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在说明本实施方式时,对与图1和图8相同的结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部分的说明。
在图15A和图15B中,无线移动设备400A在主体上部配置用于MIMO通信或分集通信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410。
天线装置410采用的结构包括:用于第一极化波方向的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在与第一极化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的第二天线元件121、122;设置在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的一端且切换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和第二天线元件121、122的连接的多个开关131、132、133、134(在图15A中省略图示);以及在多个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上分别设置的馈电部141、142、143(在图15A中省略图示)。
天线装置410与图8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二天线元件121、122和开关131、132、133、134的配置位置从图8的第一天线元件111、112、113的馈电部141、142、143侧设置到其相反侧。
另外,如图15B所示,可以将天线装置410配置在无线移动设备400A的上部,还可以使用盖罩420覆盖该天线装置410。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天线装置410的动作与实施方式3同样,所以省略其说明。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3同样通过切换开关131~开关134(SW1~SW4),能够获得各种组合的极化波的天线特性。由此,即使由于基站的天线结构、传播中的极化波的旋转、终端(无线移动设备400)的倾斜,在接收天线中产生极化波的不匹配时,也能够通过天线极化波的各种变形来改善接收强度,对于改善MIMO、分集通信的接收信号强度极为有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3同样,通过对开关131~开关134(SW1~SW4)进行切换,变更进行动作的天线元件,由此能够以比实施方式1和2时还多的变形切换切换极化波特性,从而能够提供对应时刻在变化的基站与终端间的极化波状况的天线性能。其结果,即使在多种极化波环境和使用状态下也能够提高传输容量。
(实施方式5)
图16是表示搭载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的无线移动设备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在说明本实施方式时,对与图1和图9A相同的结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部分的说明。
在图16中,无线移动设备500A在主体上部配置用于MIMO通信或分集通信报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310。
另外,无线移动设备500A包括:开关控制器501,在主体内部对天线装置310的开关131、132、133、134(省略图示)进行切换控制;开关控制器命令单元502,控制开关控制器501;以及通信容量计算单元503,计算通信容量。
上述开关控制器命令单元502以及通信容量计算单元503可以由微处理器构成,也可以由逻辑电路和定时器等电子电路构成。另外,在由微处理器等构成时,无线移动设备500A也可以使用作为主体功能而具备的CPU等的资源。
以下,说明上述那样构成的具备天线装置310的无线移动设备500A的动作。天线装置310的动作与实施方式3的同样所以省略其说明,叙述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动作。
开关控制器命令单元502通过开关控制器501,以规定的动作模式依次切换开关131、132、133、134。例如,开关控制器命令单元502对开关控制器501输出将开关131、132、133、134切换为上述图10A~图10C和图11所示的模式1
Figure GPA00001143306700181
模式2
Figure GPA00001143306700182
模式3的开关结构的命令。由此,开关131、132、133、134依次切换为上述模式1
Figure GPA00001143306700183
模式2
Figure GPA00001143306700184
模式3的开关结构。
通信容量计算单元503分别检测切换为模式1
Figure GPA00001143306700185
模式2
Figure GPA00001143306700186
模式3的开关结构时的通信容量。另外,通信容量计算单元503比较各个模式的通信容量,将用于通知获得了最大通信容量的[模式]的信号输出到开关控制器命令单元502。开关控制器命令单元502输出切换为获得了最大通信容量的[模式]的开关结构的命令。由此,无线移动设备500A运行为以获得了最大通信容量的[模式]进行通信。
以上的动作流程可以在任意定时实施。另外,也可以在每经过一定时间时进行实施。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无线移动设备500A切换开关131~开关134(SW1~SW4)以通过获得了最大通信容量的[模式]进行通信,由此即使由于基站的天线结构、传播中的极化波的旋转、终端(无线移动设备500A)的倾斜,在接收天线中产生极化波的不匹配时,也能够基于最良好的接收信号强度来切换极化波特性,从而能够提供对应时刻在变化的基站和终端间的极化波状况的天线性能。其结果,即使在多种极化波环境和使用状态下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传输容量。
另外,无线移动设备500A使用作为主体功能而具备的CPU等的资源来构成开关控制器命令单元502和通信容量计算单元503,由此具有不用追加部件且实施容易的效果。另外,具有简单地进行规格的设定/变更的优点。
另外,不言而喻,可以将本实施方式和上述各个实施方式1至4组合。
以上说明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例证,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此。
只要是具备进行分集动作、MIMO通信或自适应阵列天线动作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的通信装置,则能够适用于任何装置。例如,本发明当然能够适用于移动电话/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个人手持电话系统),本发明还能够适用于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等移动信息终端、笔记本型电脑等信息处理装置。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使用频带不限于DTV频带,可以是任何频带。作为对应了多个频带的无线移动设备,能够将使用900MHz频带的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个人数字蜂窝电话)和使用2GHz频带的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并用的无线移动设备在日本已商品化。能够将使用900MHz频带的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使用1.8GHz频带的DCS(DigitalCommunication System:数字通信系统)、使用1.9GHz频带的PCS(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s:个人通信服务)以及使用2GHz频带的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并用的无线移动设备在海外已商品化。例如,也可以是第一频带为2GHz的单波段,第二频带为900MHz频带、1.8GHz频带以及1.9GHz频带的三波段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所谓无线移动设备的名称,但这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当然也可以称为移动电话、无线通信装置等。另外,具备天线装置的通信装置也可以是发送侧的例如基站装置。
另外,构成上述无线移动设备的各电路单元的种类、数量以及连接方法等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天线装置和通信装置能够提供,具有进行分集动作、MIMO通信或自适应阵列天线动作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的通信装置。另外,对于因时刻在变化的基站和终端间的极化波状况而下降或变动的接收信号,能够提供最合适的天线性能,特别是在进行分集动作、MIMO通信、自适应阵列天线动作的、使用多个天线元件的通信中,作为具有防止通信容量减少的效果的技术极为有用。

Claims (4)

1.天线装置,包括:
用于第一极化波方向的至少两个第一天线元件;
在与所述第一极化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的第二天线元件;
切换所述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和所述第二天线元件的连接的开关;以及
在所述多个第一天线元件上分别设置的馈电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
所述开关根据极化波方向切换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
所述馈电部的馈电点数为N时,所述多个第一天线元件和所述第二天线元件数为N+(N-1),所述开关数为(N-1)×2,其中,N为任意自然数。
4.通信装置,其具备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或分集的天线装置,
所述天线装置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
CN2007801017760A 2007-12-04 2007-12-04 天线装置和通信装置 Pending CN1018841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73417 WO2009072189A1 (ja) 2007-12-04 2007-12-04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4135A true CN101884135A (zh) 2010-11-10

Family

ID=40717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1017760A Pending CN101884135A (zh) 2007-12-04 2007-12-04 天线装置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12736B2 (zh)
JP (1) JPWO2009072189A1 (zh)
CN (1) CN101884135A (zh)
WO (1) WO200907218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35012A1 (zh) * 2013-03-04 2014-09-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和用于设置天线装置的方法
TWI580334B (zh) * 2013-06-05 2017-04-21 蘋果公司 具有在相對外殼表面上之天線窗之電子裝置及相關聯膝上型電腦
CN111987473A (zh) * 2020-09-17 2020-11-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极化可重构的涡旋多波束超表面卡塞格伦天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91334B1 (en) * 2010-09-27 2013-03-05 L-3 Communications Corp Communications reliability in a hub-spoke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5120877A1 (en) * 2014-02-11 2015-08-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user terminal device for interference limited scenarios
EP3117484B1 (en) * 2014-03-12 2020-06-03 Saab AB An antenna system for polarization diversity
KR102041967B1 (ko) * 2018-06-08 2019-11-07 국방과학연구소 특정 편파를 이용한 점대다중점 무선접속 시스템
TWI734061B (zh) * 2018-12-19 2021-07-2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線系統及其電子裝置
DE102019201052A1 (de) * 2019-01-28 2020-07-30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Elektromagnetisch wirkende Vorrichtung
JP7413672B2 (ja) * 2019-07-25 2024-01-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無線送信機、無線受信機、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1870537B2 (en) * 2021-10-13 2024-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for switching polariz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4352A (en) * 1992-08-07 1998-03-31 R. A. Miller Industries, Inc. Multiband antenna system
GB9309368D0 (en) * 1993-05-06 1993-06-16 Ncr Int Inc Antenna apparatus
US5532708A (en) * 1995-03-03 1996-07-02 Motorola, Inc. Single compact dual mode antenna
JP2001203672A (ja) * 2000-01-18 2001-07-27 Seiko Epson Corp 偏波拡散通信装置
US6870515B2 (en) 2000-12-28 2005-03-2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4517549A (ja) 2000-12-28 2004-06-10 ノーテル・ネットワークス・リミテッド Mimo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4080353A (ja) 2002-08-16 2004-03-1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適応アレーアンテナを用いた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4184854B2 (ja) 2003-04-07 2008-11-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電波送受信装置及び電波送受信方法
JP2005045346A (ja) * 2003-07-23 2005-02-17 Toshiba Tec Corp 平面アンテナ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無線装置
JP2005086518A (ja) 2003-09-09 2005-03-31 Ntt Docomo Inc アンテナ装置
WO2005074030A1 (en) * 2004-01-30 2005-08-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4201274B2 (ja) * 2004-05-24 2008-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マルチバンド対応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システム
US8339328B2 (en) * 2006-10-10 2012-12-25 Vijay Kris Narasimhan Reconfigurable multi-band antenna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a reconfigurable multi-band antenna
US8085208B2 (en) * 2007-05-16 2011-12-27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Configurable radio frequency element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35012A1 (zh) * 2013-03-04 2014-09-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和用于设置天线装置的方法
US9698483B2 (en) 2013-03-04 2017-07-04 Lenovo (Beijing) Co., Ltd. Aeri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tting aerial device
TWI580334B (zh) * 2013-06-05 2017-04-21 蘋果公司 具有在相對外殼表面上之天線窗之電子裝置及相關聯膝上型電腦
US9680202B2 (en) 2013-06-05 2017-06-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ntenna windows on opposing housing surfaces
CN111987473A (zh) * 2020-09-17 2020-11-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极化可重构的涡旋多波束超表面卡塞格伦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77395A1 (en) 2010-11-04
US8212736B2 (en) 2012-07-03
WO2009072189A1 (ja) 2009-06-11
JPWO2009072189A1 (ja) 2011-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4135A (zh) 天线装置和通信装置
CN109274397B (zh) 一种射频结构及终端设备
US7999749B2 (en) Antenna assembly
KR100757506B1 (ko) 안테나 장치 및 무선 통신 장치
CN108512556B (zh) 多路选择开关、射频系统和无线通信设备
US7557761B2 (en) Array antenna apparatus having at least two feeding elements and operable in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US7106252B2 (en) User terminal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CN106463827B (zh) 一种天线及终端
CN109474291B (zh) 一种射频结构及终端设备
US9020447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making a change to an antenna element based on a power level of a transmission power amplifier
CN108462507B (zh) 多路选择开关、射频系统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TW201032388A (en) Dual feed antenna
CN108736137A (zh) 一种应用于5g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装置
CN103650239A (zh) 具有多个天线和至少一个寄生元件的宽带天线系统
CN111404570A (zh) 射频电路和终端设备
US20230344128A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155607B2 (en) Antenna apparatus of portable terminal
JP2021022791A (ja) アンテナ装置、無線送信機、無線受信機、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0299604A (zh) 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02576932A (zh) 一种天线和终端
CN106647236A (zh) 一种智能手表及其lte天线设计方法
JP2008054268A (ja) 無線通信装置、情報端末、並びに情報端末用の外付け装置
CN102130382A (zh) 具适应性极化切换功能的天线装置
US20070257845A1 (en) Compact Polarization-Sensitive and Phase-Sensitive Antenna With Directionality and Multi-Frequency Resonances
CN213213464U (zh) 射频结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01110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