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4139A - 代理设备、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代理设备、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4139A
CN101374139A CNA2007100298364A CN200710029836A CN101374139A CN 101374139 A CN101374139 A CN 101374139A CN A2007100298364 A CNA2007100298364 A CN A2007100298364A CN 200710029836 A CN200710029836 A CN 200710029836A CN 101374139 A CN101374139 A CN 101374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ssion
survival
detects
conversation group
opposit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298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若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0298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74139A/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72102 priority patent/WO2009024098A1/zh
Priority to EP08784093A priority patent/EP2182693A4/en
Publication of CN101374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4139A/zh
Priority to US12/700,010 priority patent/US20100138538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3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 H04L67/145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avoiding end of session, e.g. keep-alive, heartbeats, resumption message or wake-up for inactive or interrupted se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2876Pairs of inter-processing entities at each side of the network, e.g. split prox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04L69/085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rworking of IP-based networks with othe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代理设备,包括:会话存活检测转换处理单元,用于对第一会话通信对端支持的第一会话存活检测与第二会话通信对端支持的第二会话存活检测进行转换。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代理设备,包括会话组存活检测处理单元,用于会话组通信对端与会话通信对端进行的会话组存活检测的中间代理。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两种代理设备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和网络系统。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不同会话存活检测机制之间的相互转换,还可以针对会话组进行存活检测,降低了会话存活检测的报文流量。

Description

代理设备、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代理设备、会话存活检测方法以及会话存活检测的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在接入网中,IP会话(session)代表了与一个订户(Subscriber)或用户(User)的IP地址关联的网络接入连接会话,IP会话与点到点的协议PPP(Point-to-Point Protocol)会话是对等的,通常将IP会话和PPP会话统称为订户会话(Subscriber Session),订户会话通常在IP边缘设备(IP Edge device)上终结,即订户会话是在用户终端与IP边缘设备建立的一条会话连接,用于网络对用户接入网络的管理,如计费、状态等。
对于会话的存活检测可以采用多种机制,例如订户会话中PPP会话可以采用PPP存活检测机制,而IP会话可以采用双向转发检测(BFD,BidirectionalForwarding Detection)或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或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Protocol)存活检测机制等。
实际网络中,可能存在一段会话需要多种会话存活检测机制共存的情况,例如,如图1所示,家乡地网络支持IP会话,可以采用BFD作为IP会话的存活检测机制,当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由家乡地网络漫游到拜访地网络时,用户IP会话的终结点仍位于家乡地网络的EN1上,但实际网络中,拜访地网络可能仅支持PPP会话,即EN2与UE之间的一段会话需要转换为PPP会话方式,则EN2与UE之间的一段会话的存活检测相应需要采用PPP会话的存活检测机制。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的非漫游下会话的存活检测场景:
图2所示接入网络IP边缘节点BNG仅支持IP会话,而用户不仅有支持IP会话的UE也有支持PPP会话的UE,而图3所示接入网络IP边缘节点BRAS仅支持PPP会话,而用户有支持PPP会话的UE及支持IP会话的UE,如何实现不同会话存活机制的转换,例如本例子中支持PPP会话到IP会话存活检测机制的转换是业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另外,会话检测机制中,例如订户会话的存活(keepalive)检测是基于每个会话的。典型地,每个IP边缘设备(如宽带网络网关(BNG)/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可支持5000个接入节点(AN),每个AN支持1000线数字用户线(DSL),每个DSL支持1个PPP会话和3个IP会话,则每个BNG/BRAS将支持20,000,000个订户会话的处理,即订户会话的存活检测流量大,这会导致对接入网的存活检测报文流量较大;而且BNG/BRAS的即时处理性能负荷高,处理时延长,会影响实时检测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代理设备,会话存活检测方法以及网络系统,可实现不同会话存活检测机制的转换,并且可以针对会话组进行存活检测,降低会话存活检测的报文流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代理设备,可包括:
会话存活检测转换处理单元,用于对第一会话通信对端支持的第一会话存活检测与第二会话通信对端支持的第二会话存活检测进行转换。
或者,所述代理设备可包括:
会话组存活检测处理单元,用于会话组通信对端与会话通信对端进行的会话组存活检测的中间代理。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包括:发起会话存活检测的第一会话通信对端,应答会话存活检测的第二会话通信对端,还包括代理设备,所述代理设备位于所述第一会话通信对端与所述第二会话通信对端之间,该代理设备包括:
会话存活检测转换处理单元,用于所述第一会话通信对端与第二会话通信对端进行的会话存活检测中不同会话存活检测之间的转换。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包括:发起会话存活检测的会话组通信对端,应答会话存活检测的会话通信对端,另外,还包括代理设备,所述代理设备位于所述会话组通信对端与所述会话通信对端之间,该代理设备包括:
会话组存活检测处理单元,用于会话组通信对端与会话通信对端进行的会话组存活检测的中间代理。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包括:
在第一会话通信对端与第二会话通信对端间进行会话存活检测,对第一会话通信对端支持的会话存活检测与第二会话通信对端支持的会话存活检测进行转换。
或者,所述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包括:
将会话组通信对端发来的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广播请求复制后广播发送给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
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向会话组通信对端返回会话存活检测响应。
或者,所述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包括:
将会话组通信对端发来的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广播请求转换为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单播请求单播发送给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
根据接收的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返回的会话存活检测应答向会话组通信对端反馈会话组会话存活情况。
或者,所述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包括:
会话组通信对端经由代理设备向各会话通信对端发起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分别对会话组通信对端与代理设备之间存在的会话进行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以及对代理设备与各个会话组通信对端之间存在的会话进行会话存活检测。
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不同会话存活检测之间进行转化的方法、代理设备以及网络系统,可实现不同会话存活检测类型的转换,例如PPP会话到IP会话存活检测机制的转换或者IP会话到PPP会话的存活检测机制的转换;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会话存活检测广播机制、会话存活检测分段机制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代理设备以及网络系统,可以针对会话组进行存活检测,降低会话存活检测的报文流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用户设备漫游下会话存活检测机制的示意图;
图2a是现有技术中非漫游下会话存活检测第一种机制的示意图;
图2b是现有技术中非漫游下会话存活检测第二种机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4a是图3所示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中第一种会话存活检测转换机制的示意图;
图4b是图3所示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中第二种会话存活检测转换机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6a是图5所示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中会话存活检测广播机制的示意图;
图6b是图5所示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中会话存活分段检测机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代理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代理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代理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代理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包括:发起会话存活检测的第一会话通信对端2,应答会话存活检测的第二会话通信对端3,还包括代理设备1,所述代理设备1包括:
会话存活检测转换处理单元10,用于所述第一会话通信对端2与所述第二会话通信对端3进行的会话存活检测中不同会话存活检测之间的转换。
具体地,参见图4a,是图3所示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进行第一种会话存活检测转换的示意图;
其中,图4a所示的“P”代表所述第一会话通信对端,在边缘节点1侧引入了会话存活检测的代理设备1(Session Keep alive Proxy),用于进行会话存活检测中不同会话存活检测之间的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会话1在用户1到边缘节点1这一段采用ARP存活检测,而在边缘节点1到边缘节点2这一段采用BFD存活检测,代理设备1可实现会话1的ARP存活检测与BFD存活检测之间的相互转换;而会话n在用户n到边缘节点1这一段采用PPP存活检测,会话n在边缘节点1到边缘节点2这一段采用BFD存活检测,代理设备1可实现会话n的PPP存活检测与BFD存活检测之间的相互转换。
图4b是图3所示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进行第二种会话存活检测转换的示意图;
其中,图4b所示的“P”代表第一会话通信对端,在边缘节点1侧引入了会话存活检测的代理设备1(Session Keep alive Proxy),用于进行会话存活检测中不同会话存活检测类型之间的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会话1在用户到边缘节点1这一段采用ARP存活检测,会话1在边缘节点1到边缘节点2这一段采用PPP存活检测,代理设备1可实现会话1的ARP存活检测与PPP存活检测之间的相互转换;而会话n在用户到边缘节点1这一段采用BFD存活检测,会话n在边缘节点1到边缘节点2这一段采用PPP存活检测,代理设备1可实现会话n的BFD存活检测与PPP存活检测之间的相互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例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中,所述代理设备1可设置为独立设备或集成在存在不同会话存活检测类型的会话存活检测中间节点设备,例如,所述代理设备集成在拜访网络边缘节点设备或会话接入网络的接入节点(AN)或家庭网关。
综上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其通过使用独立或集成的代理设备,可实现不同会话存活检测的转换,例如本实施例中PPP会话到IP会话存活检测机制的转换或者IP会话到PPP会话的存活检测机制的转换等。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包括:发起会话存活检测的会话组通信对端4,应答会话存活检测的会话通信对端5,还包括代理设备1,所述代理设备1包括:
会话组存活检测处理单元11,用于代理会话存活检测中会话组的存活检测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可以将经过同一个AN的多条至用户端设备CPE或小区网关RG或UE的物理线路(包含有线或无线线路)上的多个订户会话(多个IP/PPP会话及承载它们的PPP会话),定义为一个订户会话组;或者,将经过同一条AN至用户终端设备的物理线路(包含有线或无线线路)上的多个订户会话(多个IP/PPP会话及承载它们的PPP会话)定义为一个订户会话组。
具体地,参见图6a,是图5所示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进行会话存活检测广播示意图;
其中,图6a所示的“P”代表会话通信对端或会话组通信对端。假设将会话1至会话n组成一个会话组,边缘节点2的会话组通信对端支持会话存活检测广播功能,对应1至n个用户的会话通信对端;
在边缘节点1可引入会话存活检测的代理设备1(Session Keep aliveProxy),用于接收会话组通信对端4发来的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广播请求,并将所述广播请求广播发送给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5;
综上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通过使用会话存活检测的代理设备,进行会话存活检测广播,可针对会话组进行存活检测,降低了会话存活检测的报文流量。
另一方面,所述代理设备1可用于接收会话组通信对端4发来的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广播请求,然后将所述广播请求转换为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单播请求单播发送给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5后,根据接收的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5返回的会话存活检测应答向会话组通信对端4反馈会话组会话存活情况。
上述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通过使用代理设备1,实现了会话组存活检测广播报文到会话存活检测单播报文的转换功能,由于下行采用广播方式,同样可减少存活检测的报文流量。
图6b是图5所示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进行会话存活分段检测的示意图;
其中,图6b所示的“P”代表会话组通信对端或会话通信对端(Peer)。在边缘节点1可引入会话存活检测的代理设备1(Session Keep alive Proxy)用于做会话组存活分段检测。
假设将会话1至n组成一个会话组,边缘节点2的会话组通信对端与代理设备1的会话组通信对端“2P”之间支持独立的一段会话存活检测,用户1的会话通信对端与代理设备1的会话对端“1P”之间支持独立的另一段会话存活检测,用户n的会话通信对端与代理设备1的会话通信对端“np”之间支持独立的另一段会话存活检测。
代理设备1分别对用户1至用户n与代理设备1之间的会话段进行存活检测,若边缘节点2的会话组通信对端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来自代理设备1的会话组存活检测报文,则终止相应的会话组存活检测。
上述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通过使用代理设备1,分别对用户1至用户n与代理设备1之间的会话段进行存活检测,能够支持不同会话存活检测类型的用户终端,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中,所述代理设备1可以设置为独立设备或集成在会话存活检测中间节点设备,例如所述代理设备可集成在拜访网络边缘节点设备或会话接入网络的AN或家庭网关。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代理设备。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代理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代理设备,包括:会话存活检测转换处理单元10,用于代理会话存活检测中不同会话存活检测之间的转换,其中,所述会话存活检测类型可包括各种类型,例如PPP会话存活检测类型或IP会话存活检测类型等。
具体实现会话存活检测,本实施例中所述会话存活检测转换处理单元10可包括:
会话存活检测请求转换单元100,用于不同会话存活检测类型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之间的转换;以及
会话存活检测应答转换单元101,用于不同会话存活检测类型的会话存活检测应答之间的转换。
具体举例说,会话1在用户1到边缘节点1这一段采用IP会话存活检测类型中的ARP存活检测机制,而在边缘节点1到边缘节点2这一段采用IP会话存活检测类型中的BFD存活检测,代理设备1实现IP会话1的ARP存活检测与BFD存活检测之间的转换;会话n在用户n到边缘节点1这一段采用PPP存活检测,会话n在边缘节点1到边缘节点2这一段采用IP会话存活检测类型中的BFD存活检测,代理设备1实现会话n的PPP存活检测与BFD存活检测之间的转换,例如,将PPP会话存活检测请求转换为BFD会话存活检测请求,将BFD会话存活检测响应转换为PPP会话存活检测响应,或进行相反的转换等,此处仅为举例,本实施例的范围不仅限于此。
综上所述,使用本实施例的代理设备1,可实现不同会话存活检测的转换,例如PPP会话到IP会话存活检测机制的转换或者IP会话到PPP会话的存活检测机制的转换。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代理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代理设备包括:会话组存活检测处理单元11,用于会话组通信对端与各个会话通信对端间进行的会话组存活检测的中间代理。
其中,所述会话组存活检测处理单元11包括:会话组存活检测广播处理单元110,具体地,会话组存活检测广播处理单元110可包括: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接收处理单元1100,用于接收会话组通信对端发来的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广播请求;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广播处理单元1101,用于将会话组通信对端发来的会话组的会话存活检测广播请求广播发送给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代理设备,可以进行会话存活检测广播,针对会话组进行存活检测,降低了存活检测的报文流量。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代理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代理设备包括:会话组存活检测处理单元11,用于会话组通信对端与会话通信对端进行的会话组存活检测的中间代理。
其中,所述会话组存活检测处理单元11包括:会话组存活检测广播单播处理单元111,所述会话组存活检测广播单播处理单元111具体包括: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接收处理单元1110,用于接收会话组通信对端发来的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广播请求;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单播处理单元1111,用于将会话组通信对端发来的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广播请求转换为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单播请求单播发送给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应答反馈处理单元1112,用于根据接收的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返回的会话存活检测应答向会话组通信对端反馈会话组会话存活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代理设备,实现了会话组存活检测广播报文到特定会话存活检测单播报文的转换功能,由于下行采用广播方式,极大地减少了存活检测的报文流量。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代理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代理设备包括:会话组存活检测处理单元11,用于会话组通信对端与会话通信对端进行的会话组存活检测的中间代理。
其中,所述会话组存活检测处理单元11包括会话组存活检测分段处理单元112,所述会话组存活检测分段处理单元112包括: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接收处理单元1120,用于接收会话组通信对端发来的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响应发送处理单元1121,用于向会话组通信对端反馈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响应;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发送处理单元1122,用于向会话通信对端发送会话存活检测请求;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响应接收处理单元1123,用于接收会话通信对端反馈回来的会话存活检测响应并进行相应处理。
具体地,代理设备可分别对用户1至用户n与代理设备之间的会话段进行存活检测,若会话组通信对端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来自代理设备的会话组存活检测报文,则终止相应的会话组存活检测。
本实施例提供的代理设备,可以分别对用户1至用户n与代理设备1之间的会话段进行存活检测,能够支持不同存活检测类型的用户终端,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是基于图3所示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第一实施例和图7所示的代理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实现的,即由代理设备进行不同会话存活检测的转换。
如图11所示,在步骤S10,会话1通信对端向代理设备发起基于BFD的会话1存活检测请求报文;
在步骤S11,代理设备将基于BFD的存活检测请求报文转换为基于ARP的存活检测请求报文,发送给用户的会话1对端;
在步骤S12,用户1回应基于ARP的会话1存活检测应答报文给代理设备;
在步骤S13,代理设备将基于ARP的存活检测应答报文转换为基于BFD的存活检测应答报文,发送给边缘节点2的会话1通信对端;
与此相应地,在步骤Sn0、会话n通信对端向代理设备发起基于BFD的会话n存活检测请求报文;
在步骤Sn1,代理设备将基于BFD的存活检测请求报文转换为基于PPP的存活检测请求报文,发送给用户n的会话n通信对端;
在步骤Sn2,用户n回应基于PPP的会话n存活检测应答报文给代理设备;
在步骤Sn3,代理设备将基于PPP的存活检测应答报文转换为基于BFD的存活检测应答报文,发送给边缘节点2的会话n通信对端。
此处仅为举例,本实施例的范围不仅限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可实现PPP会话到IP会话存活检测机制的转换或者IP会话到PPP会话的存活检测机制的转换。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是基于图5所示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第二实施例和图8所示的代理设备的第二实施例实现的,即由代理设备进行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的广播机制处理。
如图12所示,在步骤S20,边缘节点2的会话组通信对端向所有用户发起会话组存活检测请求广播报文;
在步骤S21~步骤S22,代理设备对所述会话组存活检测广播报文进行复制,发送给其下的所有用户1至用户n;
在步骤S23~步骤S24,用户1至用户n中的在线正常用户会话通信对端,回应会话存活检测应答报文给边缘节点2的会话组通信对端;
若边缘节点2的会话组通信对端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来自某个用户会话通信对端的会话存活检测应答报文,则终止相应的会话。
本实施例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可以进行会话存活检测广播,针对会话组进行存活检测,降低了存活检测的报文流量。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是基于图5所示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第二实施例和图9所示的代理设备的第二实施例实现的,即由代理设备进行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的广播单播机制处理。
如图13所示,在步骤S30,边缘节点2的会话组通信对端向所有代理设备发起会话组存活检测请求广播报文;
在步骤S31,代理设备将所述会话组存活检测广播报文转换为会话存活检测单播报文;
在步骤S32~步骤S33,将所述会话存活检测单播报文发送给其下的所有用户1至用户n;
在步骤S34~步骤S35,用户1至用户n中的在线正常用户会话对端,回应会话存活检测应答报文给代理设备;
在步骤S36,代理设备上报在规定时间内回应会话存活检测应答报文的存活用户,或上报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回应会话存活检测应答报文的非存活用户,给边缘节点2的会话组通信对端;
若边缘节点2的会话组通信对端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到来自代理设备上报的在规定时间内回应会话存活检测应答报文的存活用户或非存活用户,则终止非存活用户相应的会话;若边缘节点2的会话组对端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来自代理设备上报的在规定时间内回应会话存活检测应答报文的存活用户或非存活用户,则终止相应的会话组存活检测。
本实施例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实现了会话组存活检测广播报文到特定会话存活检测单播报文的转换功能,由于下行采用广播方式,极大地减少了存活检测的报文流量。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是基于图5所示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第二实施例和图10所示的代理设备的第四实施例实现的,即由代理设备进行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的分段检测机制的处理。
如图14所示,在步骤S40,边缘节点2的会话组通信对端向代理设备发送会话组存活检测请求报文;
在步骤S41,代理设备将所述会话组存活检测请求报文发送至会话组通信对端的用户i;
在步骤S42,代理设备向边缘节点2反馈回送会话组存活检测响应报文;
经过步骤S40和步骤S42的会话组存活检测请求报文和会话组存活检测应答报文的交互,进行边缘节点2与代理设备间会话段的存活检测,假设所述会话段存活检测是基于BFD的存活检测;若边缘节点2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来自代理设备的会话组存活检测响应报文,则终止相应的会话组;
在步骤S43,会话组通信对端的用户i向代理设备反馈回送会话存活检测响应报文;
经过步骤S41和步骤S43的会话组存活检测请求报文和会话组存活检测应答报文的交互,进行用户1与代理设备间会话段的存活检测,假设所述会话段存活检测是基于ARP的存活检测;
同理,在步骤S44和步骤S45,会话组存活检测请求报文和会话组存活检测应答报文的交互,进行用户j与代理设备间会话段的存活检测,假设所述会话段存活检测是基于PPP的存活检测;
在步骤S46~步骤S47,进行与上述步骤同样的操作,进行用户n与代理设备之间的会话存活检测。
若代理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来自相应用户i或者用户j的会话存活检测应答报文,则在步骤S48,代理设备向边缘节点2上报用户i或用户j的会话存活检测应答超时,边缘节点2将终止相应的会话i或会话j。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可以分别对用户1至用户n与代理设备1之间的会话段进行存活检测,能够支持不同存活检测类型的用户终端,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实施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提供的代理设备、会话存活检测方法以及网络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代理设备,可实现不同会话存活检测的转换,例如本实施例中举例的PPP会话到IP会话存活检测机制的转换或者IP会话到PPP会话的存活检测机制的转换。
其次,边缘节点与代理设备间可针对会话组进行存活检测,而不是针对会话进行存活检测,极大降低了存活检测的报文流量;
再次,边缘节点虽然仅支持单一存活检测机制,例如BFD存活检测机制,但通过代理设备,能支持不同存活检测类型的用户终端(如BFD/ARP/ICMP/PPP),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30)

1.一种代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会话存活检测转换处理单元,用于对第一会话通信对端支持的第一会话存活检测与第二会话通信对端支持的第二会话存活检测进行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存活检测转换处理单元包括:
会话存活检测请求转换单元,用于将来自于第一会话通信对端的第一会话存活检测请求转换为第二会话存活检测请求并发送给第二会话通信对端;
会话存活检测响应转换单元,用于将来自于第二会话通信对端的第二会话存活检测应答转换为第一会话存活检测应答并返回给第一会话通信对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会话存活检测为点到点协议会话存活检测,所述第二会话存活检测为IP会话存活检测类型;或
所述第一会话存活检测为IP协议会话存活检测,所述第二会话存活检测为点到点会话存活检测类型。
4.一种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会话通信对端与第二会话通信对端之间进行会话存活检测,对第一会话通信对端支持的第一会话存活检测与第二会话通信对端支持的第二会话存活检测进行转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会话通信对端支持的第一会话存活检测与第二会话通信对端支持的第二会话存活检测进行转换包括:
将来自于第一会话通信对端的第一会话存活检测请求转换为第二会话存活检测请求并发送给第二会话通信对端;
将来自于第二会话通信对端的第二会话存活检测应答转换为第一会话存活检测应答并返回给第一会话通信对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会话存活检测为点到点协议会话存活检测类型,所述第二会话存活检测为IP会话存活检测类型;或
所述第一会话存活检测为IP协议会话存活检测,所述第二会话存活检测为点到点会话存活检测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代理设备进行所述的转换。
8.一种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包括:发起会话存活检测的第一会话通信对端,应答会话存活检测的第二会话通信对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代理设备,所述代理设备位于所述第一会话通信对端与所述第二会话通信对端之间,该代理设备包括:
会话存活检测转换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会话通信对端与第二会话通信对端之间进行不同会话存活检测的转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存活检测转换处理单元包括:
会话存活检测请求转换单元,用于将来自于第一会话通信对端的第一会话存活检测请求转换为第二会话存活检测请求并发送给第二会话通信对端;
会话存活检测响应转换单元,用于将来自于第二会话通信对端的第二会话存活检测应答转换为第一会话存活检测应答并返回给第一会话通信对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设备为独立设备或集成在存在不同会话存活检测类型的会话存活检测中间节点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存活检测中间节点设备为拜访网络边缘节点设备或会话接入网络的接入节点或家庭网关。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会话存活检测为点到点协议会话存活检测,所述第二会话存活检测为IP会话存活检测类型;或
所述第一会话存活检测为IP协议会话存活检测,所述第二会话存活检测为点到点会话存活检测类型。
13.一种代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会话组存活检测处理单元,用于会话组通信对端与会话通信对端进行的会话组存活检测的中间代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代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组存活检测处理单元包括:会话组存活检测广播处理单元或会话组存活检测广播单播处理单元或会话组存活检测分段处理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代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组存活检测广播处理单元包括: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接收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会话组通信对端发来的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广播请求;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广播处理单元,用于将来自于会话组通信对端的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广播请求广播发送给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代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组存活检测广播单播处理单元包括: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接收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会话组通信对端发来的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广播请求;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单播处理单元,用于将会话组通信对端发来的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广播请求转换为单播请求单播发送给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应答反馈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返回的会话存活检测应答向会话组通信对端反馈会话组会话存活情况。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代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组存活检测分段处理单元包括: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接收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会话组通信对端发来的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响应发送处理单元,用于向会话组通信对端反馈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响应;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发送处理单元,用于向会话通信对端发送会话存活检测请求;
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响应接收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会话通信对端反馈回来的会话存活检测响应并进行相应处理。
18.一种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包括:发起会话存活检测的会话组通信对端,应答会话存活检测的会话通信对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代理设备,所述代理设备包括:
会话组存活检测处理单元,用于会话组通信对端与会话通信对端进行的会话组存活检测的中间代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组存活检测处理单元包括:会话组存活检测广播处理单元或会话组存活检测广播单播处理单元或会话组存活检测分段处理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设备为独立设备或集成在存在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处理的会话存活检测中间节点设备。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在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处理的会话存活检测中间节点设备为接入节点。
22.一种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会话组通信对端发来的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广播请求复制后广播发送给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
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向会话组通信对端返回会话存活检测响应。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具备复制广播功能的代理设备广播发送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广播请求。
24.一种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会话组通信对端发来的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广播请求转换为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单播请求单播发送给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
根据接收的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返回的会话存活检测应答向会话组通信对端反馈会话组会话存活情况。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代理设备将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广播请求转换为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单播请求并单播发送给各个会话通信对端。
26.一种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会话组通信对端经由代理设备向各会话通信对端发起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分别对会话组通信对端与代理设备之间存在的会话进行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以及对代理设备与各个会话组通信对端之间存在的会话进行会话存活检测。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会话组通信对端与代理设备之间存在的会话进行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包括:
接收来自会话组通信对端的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
向会话组通信对端反馈会话组会话存活检测响应。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代理设备与各个会话组通信对端之间存在的会话进行会话存活检测包括:
代理设备向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发送两者之间存在的会话存活检测请求;
会话组中各个会话通信对端向代理设备反馈回送两者之间存在的会话的会话存活检测响应。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代理设备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内向所述会话组通信对端反馈响应报文,所述会话组通信对端终止所述的会话组。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所述代理设备没有收到指定会话通信对端反馈的会话存活检测响应报文,则向所述会话组通信对端上报应答超时信息;所述会话组通信对端根据收到的应答超时信息,终止会话组中相应用户的会话。
CNA2007100298364A 2007-08-22 2007-08-22 代理设备、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13741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298364A CN101374139A (zh) 2007-08-22 2007-08-22 代理设备、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及系统
PCT/CN2008/072102 WO2009024098A1 (fr) 2007-08-22 2008-08-22 Serveur mandataire,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détection de session persistante
EP08784093A EP2182693A4 (en) 2007-08-22 2008-08-22 PROXY SERVER,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SISTENT SESSION DETECTION
US12/700,010 US20100138538A1 (en) 2007-08-22 2010-02-04 Proxy,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ssion keep-alive detec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298364A CN101374139A (zh) 2007-08-22 2007-08-22 代理设备、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4139A true CN101374139A (zh) 2009-02-25

Family

ID=40377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298364A Pending CN101374139A (zh) 2007-08-22 2007-08-22 代理设备、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38538A1 (zh)
EP (1) EP2182693A4 (zh)
CN (1) CN101374139A (zh)
WO (1) WO20090240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64568B2 (en) * 2010-10-22 2015-0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IP addresses and network traffic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185170B1 (en) * 2012-12-31 2015-11-10 Juniper Networks, Inc. Connectivity protocol delegation
EP3016472B1 (en) * 2013-07-31 2020-02-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ser management device to select a 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 method and system
US9769036B1 (en) * 2014-10-23 2017-09-19 VCE IP Holding Company LLC Port assignment of network devices reference and management
CN105721235B (zh) * 2014-12-05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连通性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210208A1 (en) * 2016-05-31 2017-12-07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Keepalive technique in a network device
CN110557263B (zh) * 2018-05-31 202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待机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和中继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28933B1 (ko) * 2002-06-10 2006-09-27 엘지노텔 주식회사 서로 다른세대의 이동통신시스템간 연동 방법
US7453850B2 (en) * 2002-12-20 2008-11-18 Alcatel Lucent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bi-directional routing of data in a packet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40258028A1 (en) * 2003-06-23 2004-1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ccess point controller (APC) for translating data frames
US7460556B2 (en) * 2005-02-17 2008-12-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nomic adjustment of connection keep-alives
US7907514B2 (en) * 2005-09-29 2011-03-15 Cisco Technology, Inc. MGCP fallback mechanism enhanc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38538A1 (en) 2010-06-03
WO2009024098A1 (fr) 2009-02-26
EP2182693A1 (en) 2010-05-05
EP2182693A4 (en) 201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0622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multicast data
Ballardie Core based trees (CBT) multicast routing architecture
EP1564930B1 (en) Method of transporting a multipoint stream in a local area network and device for connection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CN101374139A (zh) 代理设备、会话存活检测方法及系统
US20050281265A1 (en) Multicast packet routing arrangements for group-membership handling
CN101291240B (zh) 一种组播流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103602B (zh) 通信方法和接收终端
CN101247210B (zh) 一种基于组播源发现协议实现组播转发树的方法
CN102056147A (zh) 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中订阅业务的方法与系统
CN107493213A (zh) 一种提高局域网设备发现能力的方法
CN101674199A (zh) 用于实现网络故障时切换的方法及查询器
CN101873359B (zh) 实现udp打洞的方法
CN109842692A (zh) 用于获得物理网络中主机信息的VxLAN交换机、系统和方法
Chumchu et al. Multi-level reliable mobile multicast supporting SRM (scalable reliable multicast)
CN101527711B (zh) 一种IPv6会话的存活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0959019B1 (ko) SIP 기반의 프락시 서버에서의 SIP 메시지forking을 이용한 실시간 과금 데이터 수집 방법
US2009028519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media packet flow between two users operating behind a gateway device
CN102651693B (zh) 双栈组播系统及其双栈组播方法
CN101262483B (zh) 一种移动IPv6互联互通测试方法
Kim et al. Reliable data delivery for relay-based overlay multicast
CN101296175B (zh) 组播广播业务中实现承载关联的方法及装置
CN108632198A (zh) 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Lavi et al. MaGMA: mobility and group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for real‐time collaborative applications
KR100380330B1 (ko) 아이피오에이에서 에이알피 서버와 인터넷 서버 간의 연동 방법
JP5158149B2 (ja) 負荷分散装置、負荷分散プログラム及び負荷分散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