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0453B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0453B
CN101350453B CN200710136835XA CN200710136835A CN101350453B CN 101350453 B CN101350453 B CN 101350453B CN 200710136835X A CN200710136835X A CN 200710136835XA CN 200710136835 A CN200710136835 A CN 200710136835A CN 101350453 B CN101350453 B CN 1013504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dust cover
electric connector
main body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368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0453A (zh
Inventor
周俊生
彭裴乐
罗纳德·L·朗斯韦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to CN2007101368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504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50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0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0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04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接触件保持结构和由所述接触件保持结构支撑的电接触件;盖体,所述盖体在其第一侧通过第一铰接部分连接到所述主体上,并包括用于在其内可插入导线的导线保持件,以允许所述导线与所述主体内的电接触件电气连接;以及防尘罩,所述防尘罩被构造成通过第二铰接部分连接至所述盖体的第二侧,其中所述防尘罩被构造成至少罩住所述盖体的顶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电信系统中的用于连接双绞线的电连接器。在一种具体的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纳绝缘位移连接元件的电连接器组件,该绝缘位移连接元件被用于与电接触件电气连接,其中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多功能盖体,以对正被连接的导电体进行直接安装。
背景技术
交叉连接模块配有多个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应用在电信工业中,以将中心机房电缆与配线电缆互连,所述配线电缆将信号传递给用户。在分配点处,从中心机房出来的的大对数电缆可以成端在在第一组交叉连接模块上,小对数的配线电缆成端在与第一组交叉连接模块并列安装的第二组交叉连接模块上,使用跳线把中心机房电缆的线对与正确的用户线对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所述电路。在交叉连接模块中允许电话路由的变化,并能测试将要形成的电路。在一些使用中,交叉连接模块还可以用于将辅助通信装置连接到双绞线对上。这些操作都可以通过在交叉连接模块中使用电连接器而得到简化。
附图1是传统的设有电连接器的交叉连接模块的立体图,该电连接器在美国专利US5,178,558、US5,281,163和US5,504,654中进行了描述。参见图1,该交叉连接模块115包括:成端底座126,所述成端底座126具有两个盖118,每个盖具有五对孔135;以及多个电连接器插头120,所述连接器插头的电接触件通过盖118中的孔135,从而与成端底座126中的接触件连接,所述接触件与安置在成端底座126中的导线(未示出)电气连接。
所述电连接器插头120包括绝缘主体123和连接到所述主体的传统的盖体122。传统的盖体具有矩形的冠状部或者接口部137,所述接口部137提供与其他外部电气连接装置连接的接口,例如用于测试电连接器和与电连接器的接触件电气连接的导线的外部测试装置。当电连接器通过外部测试装置测试时,外部测试装置的接口部叠置在所述冠状部上,外部测试装置的探针通过盖体的接口部中的开口或者槽电气连接到电连接器的接触件,这样通过电连接器就可以测试到交叉连接模块。单独的辅助盖(未示出)用于防止碎片进入到盖体的接口部中的开口内。
在高密度交叉连接模块中,对每个连接器进行操作的空间是有限的。这样,需要改进这些高密度交叉连接模块的可工作性。此外,单独的盖可能放错位置或者不能在服务之后放回到盖体上,这可能导致水分或者碎片进入电连接器。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够便于操作人员针对该电连接器进行安装、维修和测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接触件保持结构和由所述接触件保持结构支撑的电接触件;
盖体,所述盖体在其第一侧通过第一铰接部分连接到所述主体上,并包括用于在其内可插入导线的导线保持件,以允许所述导线与所述主体内的电接触件电气连接;以及
防尘罩,所述防尘罩被构造成通过第二铰接部分连接至所述盖体的第二侧,其中所述防尘罩被构造成至少罩住所述盖体的顶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被构造成支撑穿过其内的电接触件;
盖体,所述盖体在其第一侧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主体上,并包括:
用于在其内插入导线的导线保持件,以使所述导线与所述主体的电接触件电气连接;以及
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形成在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所述盖体的第二侧的上部、以在被使用者握持住时便于打开所述盖体,其中所述凸起部分以至少90度的预定角度从所述盖体延伸;以及
防尘罩,所述防尘罩被构造成通过第二铰接部分连接至所述盖体的第二侧,其中所述防尘罩被构造成至少罩住所述盖体的顶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被构造成支撑穿过其内的接触件;
盖体,所述盖体通过第一铰接部分在其第一侧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主体,其中所述盖体包括在其内插入导线的导线保持件,以使所述导线与所述主体的电接触件电气连接;以及接口部,被构造成与外部装置插接,所述接口部包括:
腔室,所述外部装置通过所述腔室与所述主体内的电接触件电气连接;以及
从所述腔室的一侧一体地侧向延伸形成的斜坡结构;以及
防尘罩,所述防尘罩被构造成通过第二铰接部分连接至所述盖体的第二侧,其中所述防尘罩被构造成至少罩住所述接口部的顶部。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对本发明进一步的内容、目的、优点和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仅为了说明的目的给出了这些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并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其中:
图1是传统的设有电连接器的交叉连接模块的等距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一种打开状态的等距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一种打开状态的等距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插头主体和盖体结合的等距视图,图中防尘罩被去除;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插头主体和盖体结合的另一等距视图,图中防尘罩被去除;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插头主体和盖体结合的可选等距视图;
图7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电连接器处于打开状态的等距视图,图中防尘罩被去除;
图7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电连接器处于打开状态的另一等距视图,图中防尘罩被去除;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盖体的等距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防尘罩的等距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防尘罩的另一等距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防尘罩的剖视图;以及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在测试状态下与外部测试装置结合的等距视图;
图13A是可用于示例电连接器中的电接触件的等距视图;
图13B是可用于示例电连接器中的电接触件从交叉连接模块与电连接器接合的等距视图;
图14A是一个示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4B是一个典型电连接器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15A是另一示例性电连接器的等距视图;
图15B是另一示例性电连接器的等距视图;
图15C是一个示例性电连接器的一部分的部分切除的等距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电信网络扩展至给用户提供增加的服务,交叉连接模块变得越来越小,从而要求在更小的空间里提供更多的服务连接。此外,安装者可能不具备熟练的技能,因此,安装程序就需要降低其复杂性、增加更多的直接操作并且使用尽可能少的专门知识和专业工具。更高密度的连接需要技术上的进步,从而在小的空间里容纳更多数量的连接点,同时简化安装和再跳线操作,这种安装和再跳线操作与提供新的客户服务或者改变提供给现有的客户的服务相关联。为了减小成本和让操作者工作起来更容易,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组线和第二组线的正常跨接功能,同时提供电路的半抽头或者桥接,而不会影响原始的服务回路或者中断原始的服务回路。
本发明将参照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部分在全文中以相同的参考数字来表示。
此处所描述的电连接器可代替传统的电连接器应用于图1所示的交叉连接模块。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50包括:插头主体或者主体1,所述主体1包括壳体和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接触件保持结构35(图14A和14B)所支撑的导电接触件40(图14A和图14B);盖体2,盖体2在其一端通过位于盖体2的第一侧2a上的第一铰接部分连接到插头主体1上;以及防尘罩3,防尘罩3被构造成通过所述盖体的第二侧2b上的第二铰链部分连接到盖体2。当防尘罩处于闭合位置时,防尘罩至少保护所述盖体2的顶部。当需要使用所述盖体2的顶部时(例如,插入测试探针或者连接另一电信装置的附件,保护模块或者跨接线模块等)。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可以提供跳接接头,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是将第二个电连接器或者插头(例如,过电压保护插头,和/或者过电流保护模块、分离器插头等)安装到跳接插头上。这在对该客户提供额外的保护或者服务而不中断对该客户的服务的情况下极其有用。在当前的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可以是测试访问矩阵(TAM)单元或者自动分离器接口,该矩阵和接口可能是为后续增加的分离器插头提供的。
在当前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组件可以是跳接模块或保护模块(例如,过电压和/或者过电流保护模块)。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组件可以是交叉连接或者端接的接线排,所述接线排具有主体和多个盖体,所述主体包含电接触件,所述多个盖体具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保护所述接线排(显示在图15A中并将在下面进行更为详细地说明)的至少一侧上的接触件。在再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可以是交叉连接或者端接的接线排,所述接线排或者端子条具有这样的主体,所述主体包含由盖体、至少一个跳接或者保护模块(显示在图15B中且在下面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保护的电接触件,所述盖体在接线排的至少一侧上。可选地,电连接器组件可以是完全装有跳接模块和/或者保护模块的交叉连接或者端接的接线排。。
参照图8中所示的典型实施例,盖体2包括导线保持部分31,所述导线保持部分31在其中设有两个导线保持器4,所述导线插入到所述导线保持器4中。导线保持器可以是普通的管状,以在所述导线保持器中容纳所述导线。每个导线保持器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接触件槽10,所述至少一个接触件槽10横向地分割所述导线保持器。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主体中的电接触件可以垂直于线保持器4的纵向方向。当所述盖体闭合到所述插头主体上时,电接触件到达接触件槽10中,从而电连接器能够与导线保持器4中的导线形成电气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可以具有一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导线保持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接触件可以是绝缘位移接触件(IDC)。图13A和13B显示了示例性电接触件40的结构,优选地是IDC接触件。所述IDC接触件40可以具有大体上呈U形的两端。例如,第一端41和第二端42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形成在其中的U形槽43a、43b(参看图13A)。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IDC接触件40可以具有过渡部分44,当所述接触件的第一端41和所述接触件的第二端42具有不同的取向时,所述过渡部分44在所述接触件中可以包括弯曲部。图13A显示了在接触件中具有90度的弯曲部的过渡部分44。所述第一端的U形槽43a被用来连接所述导线(未示出),且所述第一端的U形槽43b被用来与交叉连接模块中的电接触件47(显示在图13B中)连接或者与另一电连接器中的电接触件接合。所述U形端部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所述结构可以破坏导线的绝缘层,从而与导线中的导体接触。
IDC接触件40可以包括导电金属材料。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IDC接触件40可以由磷青铜合金C51000构成,其中该磷铜合金C51000符合ASTM B103/103M-98e2标准,并根据ASTM B545-97(2004)e2标准进行回流无光泽表层电镀锡、以及根据SAE-AMS-QQ-N-290(2000年7月)标准进行电沉积底层电镀镍(underplating)。
图14A、14B显示了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的电连接器组件50的剖视图。所述视图显示了在连接器组件50中支撑电接触件40的示例性方式。每个所述接触件40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部。第二端部42具有调音叉(例如槽43b)的形状,如图13A、13B中所示,并用于电气连接接线排60的基部61中的电接触件47的U形端48(参看图15A-15C)。第一端部41(用于移除导线的绝缘层的端部部分)具有U形槽43a,这也显示在图13A中,并用于将另外的导线电气连接到终端模块60。用于移除绝缘层的端面41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面42呈90度角。
保持结构35形成在电连接器组件50的主体1中,用于支撑一组接触件40。所述接触件40的第二端部42从保持结构35中的通孔中伸出,从而进入所述盖体2的孔12,进而与接线排60中的电接触件47接合。当电连接器中的一组接触件40包括两个接触件时,形成在所述主体1中的薄壁元件36(参看图14A)设置在两个触点40之间,从而提供电隔离。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防尘罩3通过第二铰接部分与盖体连接。该第二铰接部分设置在盖体2的第一侧的上部,例如在图2和3中位于盖体2的右上部。
参见附图4-6、8-10,该第二铰接部分包括:一体地形成于盖体2的第二侧2b上的突出部分5;以及一体地形成于防尘罩3中并与设置在所述突出部分5上的至少一个铰链销8接合的耳轴孔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铰链销8和耳轴孔6可以分别设置在盖体2和防尘罩3的两侧上,并彼此相对应。可供选择地,铰链销8可以形成在防尘罩2上,与此相对应,耳轴孔6可以形成在盖体(未示出)上。这样,从盖体2的顶部打开防尘罩3时,防尘罩3仍然与盖体2保持连接,从而保证了防尘罩3不至于丢失。虽然上述实施例说明了防尘罩3和盖体2通过第二铰接部分进行连接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防尘罩3也可通过其它连接方式,比如通过锁链、绳子进行连接,只要确保防尘罩1可从盖体2的顶部打开并不会从盖体2丢失即可。可选地,所述盖体和所述防尘罩可以放在同一副模具中制作,这样可以使它们之间形成一体的可以活动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盖体2通过第一铰接部分与主体1连接,并且第一铰接部分设置在盖体2的第二侧2a的下部。该第一铰接部分由插头主体1的任一侧上所设置的一对耳状物7限定,该耳状物7具有通道7a,所述通道7a安置在每一个耳状物7的内表面上以容纳在所述盖体2的第一侧2a上的耳轴9。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铰接部分也可采用和第二铰接部分相同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道7a可以具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结构防止耳轴9在所述盖体被打开时滑出所述通道。该锁定机构可以是通道7a中的缺口或者限制件。
设置在盖体2的第二端2b上的突出部分5相对于第一侧的平面在预定的角度上从所述盖体2向外延伸,即从图8中的右上角相对于第一侧的平面在预定的角度上向上延伸。所述预定的角度可以是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要形成便于操作人员的手指握持以打开盖体的突起部分,例如,在90度左右至160度左右的范围。这样,操作人员可以很容易地握持住该突出部分5从主体1强制地分开盖体2,例如从图4或5所示的状态达到图7所示的状态。在图7所示的打开状态下,可将导线9插入导线保持件4,之后,所述盖体2被合上,从而盖体2与插头主体1配合(即图4和5所示的状态)。这样,当导线插入到所述电连接器中的接触件40时,插头主体中的电接触件通过所述盖体的底部处的接触件槽10与导线33电气连接。
典型地,所述导线33可以是“Tip”和“Ring”双绞线对或者将连接到“Tip”和“Ring”的跳线。任何包有PVC绝缘层的标准电话线都可以被用作电导体。所述导线可以包括单个实心导体芯部、单股导体芯部,所述导线可以是包含多个实心或者成股的导体芯部的带状电缆。所述导线可以是但是不限于22AWG(标称PVC绝缘厚度为0.0093英寸(0.023mm)、圆铜线标称直径0.025英寸(0.65mm));24AWG(标定PVC绝缘厚度为0.010英寸(0.025mm)、圆铜线标定直径0.020英寸(0.5mm));26AWG(标定PVC绝缘厚度为0.010英寸(0.025mm)的、圆铜线标定直径0.016英寸(0.4mm))。此处所提供的导线的尺寸只是为了说明,并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该电连接器可以容纳或者被修改成用于容纳比上面列出的更大或者更小尺寸的导线。尽管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特别地涉及用于双绞线的交叉连接模块,这在给出本说明书的情况下对于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连接器组件也可以被修改成用于连接单个导线。
所述电连接器主体或者插头主体可以优选地采用填充型热塑材料制作。例如,插头主体1可以由工程塑料所构造,所述工程塑料包括但是不限于Valox
Figure G071D6835X20070727D000081
325——聚丁烯对苯二酸盐(PBT)聚合体(可从麻省的Pittsfield的GE Plastics获得)、Lexan
Figure G071D6835X20070727D000082
500R——阻燃聚碳酸酯,含有10%的玻璃纤维,可从宾西法尼亚州的Pittsburgh的Bayer PlasticsDivision获得;Mackrolon
Figure G071D6835X20070727D000091
9425——一种阻燃聚碳酸酯,含有20%玻璃纤维,可以从宾西法尼亚州的Pittsburgh的Bayer Plastics Division获得;或者Noryl SE1-GFN1;聚亚苯基氧化物树脂,含有10%的玻璃纤维,可以从麻省的Pittsfield的GE Plastics获得。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工程塑料,例如玻璃填充型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强化聚醚酰亚胺树脂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盖体2的上部包括接口部11,所述接口部11设有与导线保持器4连通的接触孔12。如图5中所示,接口部11是一个规则的突出的矩形框架,所述框架提供键合机构。该电连接器可通过接口部11与其它外部装置,例如外部测试装置、其它电连接器之类的接口部分配合,从而使该电连接器50与外部装置电气连接。接口部11设有与导线保持件10贯通的插孔1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接口部11进一步包括:腔室13,参见附图4、5和8,腔室13用于与外部装置的接口部分(未示出)插接。更具体地,腔室13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壁14、15、16和17限定而成,其上部具有开口,下部具有底壁,而且插孔12形成在底壁内。此外,接触孔12可以形成在底壁中并允许插入测试探针或者电接触件,从而它们将与电连接器50中的导线33或者电接触件进行电接触。
接口部11进一步包括斜坡部分18,该斜坡部分18从腔室11的第一壁14一体侧向地向外延伸形成。斜坡部分18包括斜面19和位于斜面19两侧并与斜面19垂直的两个相对的垂直面。进一步地,在斜坡部分的垂直面上分别设有键沟20,当外部装置与电连接器50匹配时,该键沟20可适于容纳设在外部装置的接口部分的内壁上的加强肋。
参照图9-11,防尘罩3可以防止水分、灰尘和/或者杂质通过腔室13的底部处的接触孔12进入所述线保持器4,这些物质可能影响到电气连接、插入到导线保持器中的导线33与插头主体1的电接触件和/或者外部装置或者连接器的电接触件的绝缘电阻。防尘罩3包括顶壁21和裙边22,该裙边22从顶壁向下延伸并对应于接口部11的第二和第四壁15、17的外部。此外,裙边22的内部设有锁键23,该锁键23可以与斜坡部分18的两个垂直面上的键沟20相配合,这样在防尘罩3覆盖盖体2的过程中,该锁键23逐渐进入键沟20中。在防尘罩3与盖体2彼此完全配合时,键沟20和锁键23形成卡扣式结合,这样键沟20可以可拆卸地固定锁键2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6,8,开槽24从接口部11的第二、第四壁15、17的顶部向下延伸,并可以被配置成容纳外部装置(未示出)的肋、键或者隔离壁等。优选地,裙边的长度可以比开槽24更长,从而使裙边22完全罩住开槽24,从而防止水分、灰尘、杂质等进入盖体2和主体1的内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9-11,防尘罩3进一步包括:前壁25,该前壁25大体沿平行于斜面斜坡部分18的斜面19的方向从顶壁21向下延伸预定的长度,并使斜面19部分地露出。采用这种结构,前壁25可进一步地防止水分、灰尘、杂质等进入盖体2和插头主体1的内部。此外,当需要打开防尘罩3时,操作人员可用手指扣住前壁25的下缘,很容易地将防尘罩3从与盖体2相结合状态改变成打开的状态。进一步地,由于采用了斜坡部分18,增加了这样的优点:电连接器的斜坡部分18与其它电连接器或者外部装置之间的间隙加大,方便了操作人员的手指深入该间隙之间,并扣住前壁25的下缘从盖体2打开防尘罩3。可供选择地,也可以不采用侧壁结构,而使顶壁21延伸超过第一壁14外侧预定长度,以使操作人员的手指能够扣住顶壁21延伸出的边缘即可。
可选地,参照图9,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防尘罩3可以进一步包括从裙边22之间的顶壁21上基本垂直延伸的后壁37。后壁37可以与盖体2的开槽38吻合(参看图8),以进一步防止水分、灰尘、杂质等进入该盖体2和插头主体1。
参见图6-8,盖体2在第二侧2b(即第三壁16的外侧)的下部通过插销或者卡扣连接装置与插头主体1连接。插销可以设置在第二铰接部分之下的第二侧2b上并与将插头主体1和盖体2连接的第一铰接部分相对。所述插销可以设置在所述盖体2和所述插头主体1中的一个上;卡扣可以设置在所述盖体2和所述插头主体1中的另一个上。这样,在盖体2和主体1彼此结合时,插头主体1和盖体2在第二侧卡扣式连接,并与所述盖体2在所述盖体的第一侧2a处通过第一铰接部分铰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插销形成为从插头主体1延伸的T形弹性突起26;而卡扣形成为设置在盖体2上的三角形凸块27。插销26的该T形弹性凸起可以从插头主体1的外壳上一体地向上延伸形成,而三角形凸块27可以从盖体的第三壁16的外侧一体地向外延伸形成。进一步地,插销26包括垂直部分28和横杆部分29,因此,当盖体2和插头主体1配合时,所述横杆部分可变形地与所述三角形凸块27交叉配合。在盖体2和插头主体1完全彼此结合时,T形弹性突起26的横杆部分29被三角形凸块27挡住,从而防止插销26与三角形凸块27脱开,由此在闭合的状态下锁定所述盖体2和插头主体1。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卡扣可以包括两个三角形凸块27以与插销26的横杆部分29的两端匹配,插销26的垂直部分28可以夹持在两个三角形凸块27之间,从而盖体2和插头主体1锁定在更稳定的状态。此外,采用三角形凸块27的结构,可以简化将插销26带入锁定状态或者解锁状态的操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卡扣式连接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盖体2和插头主体1中的一个上的至少一个凸起,以及设置在盖体2和插头主体1的另一个上的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凸起吻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防尘罩3和盖体2相接触的部位,比如腔室11的四个壁14-17的上缘和/或第二、第四侧壁15、16的外侧设置密封装置30。在盖体2与防尘罩3结合时,该密封装置30对盖体3进行密封。密封装置可以为密封圈、密封垫或密封胶等。可选地,一块密封材料可以附着到防尘罩的内部,如图11中所示,从而密封材料滑入所述盖体的腔室13中,以防止水分或者碎片进入电连接器50。采用这种密封装置30,可以在防尘罩3盖住盖体2时,增强二者之间的密封性。密封材料可以是传统密封材料,例如橡胶或者硅橡胶垫圈、临时的油凝胶、油脂材料或者其他密封材料。
在使用硅橡胶或橡胶的垫圈的实施例中,盖体2的接口部没有槽24,并且第二和第四壁将是完整的。所述垫圈将被构造成在防尘罩3的内面和盖体2的接口部的上表面之间受到压缩。此外,锁定机构也可以起到作用,所述锁定机构可以在所述盖体和所述接口部之间提供适当的压缩。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图2中的电连接器可以被修改为在其底侧上增加第二盖体组件,以组成免工具成对连接器,所述连接器无论在以客户为前提,例如,抱杆通信终端盒或者在网络接口装置中还是NID中将是很有用的。
当利用外部测试装置32对该电连接器进行测试时,操作人员可以接近电连接器的斜坡部分18的一部分,并当防尘罩3闭合在盖体2之上时抓住斜坡部分18的外部的侧壁25的下边,从而打开所述防尘罩,从而露出所述盖体2的接口部11。然后参照图12,外部测试装置32的接口部与盖体2的接口部接合,且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测试装置32的接触件与插入到盖体2中的导线33或者插头主体1中的电接触件40相接触,从而可以检测电连接器的工作状态。
测试完毕后,将测试装置32拔出,关闭防尘罩3。由于整个测试过程中,防尘罩3始终与盖体2保持连接,即没有脱离盖体2,所以避免了在测试过程中,防尘罩3丢失的潜在可能。从而使电连接器在完成测试过程、防尘罩闭合在所述盖体上之后,能够恢复原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组件50’可以是具有基部或者插头主体61的交叉连接或者端接接线排60,所述交叉连接或者端接接线排60包括电接触件和多个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盖体2和防尘罩(未示出),所述盖体2和防尘罩保护接线排的至少一侧上的接触件(图15A)。在一个示例性的方面中,交叉连接模块60具有规则的矩形结构。例如,在可选的方面中,交叉连接模块60可以是直角矩形棱形结构、盒形规则的长方体或者矩形实心结构、或者平行六面体结构。交叉连接模块60包括基部61(未示出),并可以包括安置在基部61(未示出)的上、下侧上或者所述基部的单侧上的盖体组件。特别地,图15A示出了两个盖体2安置在基部61上侧,并呈闭合状态。如图15A中所示,盖体2可以通过一组耳轴9(图8)连接(例如枢转地安装)到基部61,所述耳轴9可以与形成在基部61上的对应的一组耳轴安装件或者枢转安装件67接合。在一个优选的方面中,对于大于90度的盖体旋转可以设置枢转机构。
图15C示出了交叉连接模块60的部分剖开的视图,示出了基部61具有多个电接触件47。所述接触件47可以用于电气连接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典型地,所述导线可以是“尖的(Tip)”和“环形(Ring)”双绞线对。具有PVC绝缘层的任何标准电话线都可以用作导电体。
通常,几个室62(图15C中显示了典型的室62)形成在接线排60的基部6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例如,如图15A中所示,基部61包括10对室62(上和下)。同样,用于支撑电接触件47的多组开槽65形成在所述基部61(参看图15C)中。优选地,开槽65的宽度大致等于或者稍微大于接触件47的厚度,这样接触件被保持住并将不会晃动或者在基部61中旋转。同样,具有宽度大于开槽65的部件或者倒钩66a、66b形成在电连接件47的区域中,而开槽65中形成用于容纳部件或者倒钩66a、66b的空间。当接触件65插入开槽65中的深度达到特定的值时,部件或者倒钩66a、66b从开槽65的较窄的宽度释放,并固定在容纳空间中。这样,IDC元件可以固定在所述开槽65中,并可防止垂直滑动。
基部材料可以对开槽65中的电接触件47提供优良的电绝缘,并可以提供充分的强度,该强度对于导线和接触件47的接合是必需的。所述室62是结构化设计的,该结构化设计可以防止基部在热塑性塑料在模制过程中挠曲或者变形。基部61的上侧和下侧都具有一对围绕插销64的一对相邻槽63。所述槽可以有助于对齐在盖体2中所保持的导线33。这样,槽63的尺寸可以稍微大于导线的外径。接线排的插销64可以在结构上与此前描述的T形插销26相似(参看图7A)。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当导线在合适的方向或者角度处先安装在盖体2中(例如,当所述盖体处于打开位置中时)时,盖体2可以把电导线直接安装在交叉连接模块中。在所述模块之间的距离很近的高密度布置中,该配置可以方便更直接的安装。所述导线可以插入到导线插入孔4中,并一直插到孔的底部。当所述盖体转到闭合位置中时,接触件47进入盖体2的接触槽10中时(图3),导线被压进接线排中的IDC接触件47的U形槽中。
在如图15B中所示的再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组件可以是交叉连接或者端接接线排60,所述交叉连接或者端接接线排60具有基部61或者被接线排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盖体组件51所保护的电接触件以及至少一个电连接器50(例如跳接模块或者保护模块)。当客户改变服务或者重新移位时,可以将跳线模块添加到电连接器组件50”中。这样,可以简单增加这种变化,而不需要中断同一终端模块上的其他客户的服务。该电连接器也可以被安装成具有“T”形端接能力,这样在线的迁移过程中不会发生服务的中断。为了将跳线安装到如图15B中所示的连接器组件,从连接器组件移除防尘罩,跳线被固定在在终端模块上的盖体之上,这样电接触件40的U形第二端42(图7B)滑入盖体2的接触孔12(图7B)中,这样跳线中的导体与终端模块60中的电接触件47互连,如图13B中所示。
当前的解决方案比现有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多个优点。另外,为了防止防尘罩的丢失,在导线插入之后,合拢盖体使导线进入接触件的过程中,防尘罩还可以被重新安装在盖体之上。当使用更粗的标准的导线时,这需要一定的较大的力,且盖体的扁平顶壁为操作者提供了抵着的更大的表面面积,这样让安装更舒适。当前的电连接器设计的模块化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可以被组合成与单个交叉连接模块接合以使用不同类型的电缆,例如诸如用于成股的导线的电缆,或者用于涂铜钢芯引入线的电缆等。这样的模块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代码以及通过阿尔法数字标记来进行区分。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结合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改型。这些和其它改型是可以预见的,并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Claims (21)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接触件保持结构和由所述接触件保持结构支撑的电接触件;
盖体,所述盖体在其第一侧通过第一铰接部分连接到所述主体上,并包括用于在其内可插入导线的导线保持件,以允许所述导线与所述主体内的电接触件电气连接;以及
防尘罩,所述防尘罩被构造成通过第二铰接部分连接至所述盖体的第二侧,其中所述防尘罩被构造成至少罩住所述盖体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铰接部分设置在所述盖体的第一侧的下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分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铰接部分包括:
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盖体上的至少一个铰接销;以及
一体地形成于所述防尘罩上并与所述至少一个铰接销相配合的耳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铰接部分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盖体上的凸起部分,以在被使用者握住时便于打开所述盖体,其中所述凸起部分以至少90度的预定角度从所述盖体延伸,并且所述凸起部分具有定位在凸起部分的任何一侧上的至少一个铰接销中的一个铰接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盖体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盖体上部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设有用于使外部装置的接触件插入所述导线保持件的接触孔,以使带有导线的电接触件与包含在所述连接器的主体内的电接触件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口部进一步包括:
腔室,所述腔室适用于与所述外部装置的接口部分相配合,所述腔室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壁限定而成,所述接触孔形成在所述腔室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口部进一步包括斜坡结构,所述斜坡结构与所述腔室的第一壁一体形成并侧向地延伸,并包括斜面和位于斜面两侧并与斜面垂直的两个相对的垂直侧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防尘罩包括:
顶壁,所述顶壁用于覆盖所述盖体的顶部;
裙边,所述裙边从所述顶壁的两个相对侧延伸,并被构造成配合在位于所述盖体上部的所述腔室的第二、第四壁上,其中在所述防尘罩闭合时,所述裙边延伸到形成在所述腔室的所述第二壁和第四壁中的开槽之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斜坡结构的两个垂直侧壁上设有键沟;并且
所述防尘罩上的所述裙边的内侧设有锁键,其中所述锁键在防尘罩闭合时与所述键沟相配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防尘罩进一步包括:
侧壁,所述侧壁从所述顶壁延伸并在大体平行于斜面的方向上位于裙边之间,以在所述防尘罩闭合在所述盖体上时,部分地覆盖所述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所述盖体和所述主体中的一个上的插销;以及
设置在所述盖体和所述主体中的另外一个上的卡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插销为从所述主体延伸的T形弹性突起;
所述卡扣为从所述盖体的第二侧侧向突出的一个或多个三角形凸块,
其中在闭合位置时所述T形弹性突起与所述一个或多个三角形凸块结合,以将所述盖体固定到所述主体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插销包括:
形成在所述盖体和所述主体中的一个上的至少一个凸起;以及
设置在所述盖体和所述主体中的另外一个上的至少一个凹窝,
其中在闭合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凹窝可与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结合,以将所述盖体固定到所述主体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在所述盖体被所述防尘罩罩住时,对所述盖体进行密封。
15.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被构造成支撑穿过其内的电接触件;
盖体,所述盖体在其第一侧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主体上,并包括:
用于在其内插入导线的导线保持件,以使所述导线与所述主体的电接触件电气连接;以及
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形成在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所述盖体的第二侧的上部、以在被使用者握持住时便于打开所述盖体,其中所述凸起部分以至少90度的预定角度从所述盖体延伸;以及
防尘罩,所述防尘罩被构造成通过第二铰接部分连接至所述盖体的第二侧,其中所述防尘罩被构造成至少罩住所述盖体的顶部。
16.根据权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铰接部分包括:
定位于所述突出部分的任何一侧上的铰接销;以及
耳轴孔,所述耳轴孔一体地形成于所述防尘罩中,以与所述突出部分上的铰接销相配合,并可转动地打开和闭合所述盖体上的防尘罩。
17.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被构造成支撑穿过其内的接触件;
盖体,所述盖体通过第一铰接部分在其第一侧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主体,其中所述盖体包括在其内插入导线的导线保持件,以使所述导线与所述主体的电接触件电气连接;以及接口部,被构造成与外部装置插接,所述接口部包括:
腔室,所述外部装置通过所述腔室与所述主体内的电接触件电气连接;以及
从所述腔室的一侧一体地侧向延伸形成的斜坡结构;以及
防尘罩,所述防尘罩被构造成通过第二铰接部分连接至所述盖体的第二侧,其中所述防尘罩被构造成至少罩住所述接口部的顶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腔室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壁限定而成;以及
所述斜坡结构从所述腔室的第一壁延伸,并包括斜面和位于斜面两侧并与斜面垂直的两个相对的垂直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防尘罩包括:
顶壁,所述顶壁用于覆盖所述盖体的顶部;
两个裙边,所述裙边从所述顶壁的两个相对侧延伸,并被构造成配合在位于所述盖体上部的所述腔室的第二、第四壁上,其中在所述防尘罩闭合时,所述裙边延伸到形成在所述腔室的所述第二壁和第四壁中的开槽之下。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斜坡结构的两个垂直侧壁上设有键沟;而且
所述防尘罩上的所述裙边的内侧设有锁键,其中所述锁键在防尘罩闭合时与所述键沟相配合。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防尘罩进一步包括:
侧壁,所述侧壁从所述顶壁延伸并在大体平行于斜面的方向上位于裙边之间,以在所述防尘罩闭合在所述盖体上时,部分地覆盖所述斜面。
CN200710136835XA 2007-07-17 2007-07-17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04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36835XA CN101350453B (zh) 2007-07-17 2007-07-17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36835XA CN101350453B (zh) 2007-07-17 2007-07-17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0453A CN101350453A (zh) 2009-01-21
CN101350453B true CN101350453B (zh) 2010-11-03

Family

ID=40269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683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0453B (zh) 2007-07-17 2007-07-17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504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30836B2 (en) 2007-04-30 2009-05-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ap for telecommunications cross connect block
CN107887729B (zh) * 2017-11-01 2023-09-01 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和电气检测方法
CN109473835B (zh) * 2018-11-15 2023-07-25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排的端子线的防误接装置、防误接方法及屏柜
CN115933076B (zh) * 2023-02-24 2023-05-02 钇芯光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型光电模块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80A (zh) * 1991-09-23 1993-04-21 明尼苏达州采矿制造公司 电信系统用的交叉接线装置
US5281163A (en) * 1991-09-23 1994-01-2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Cross connect system fo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241825A (zh) * 1998-06-29 2000-01-19 惠特克公司 连接电线载体组件
CN2613906Y (zh) * 2003-04-23 2004-04-28 浩鑫股份有限公司 插座罩盖装置
CN1816946A (zh) * 2003-04-30 2006-08-09 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触发器类型的通信接线盒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80A (zh) * 1991-09-23 1993-04-21 明尼苏达州采矿制造公司 电信系统用的交叉接线装置
US5281163A (en) * 1991-09-23 1994-01-2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Cross connect system fo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241825A (zh) * 1998-06-29 2000-01-19 惠特克公司 连接电线载体组件
CN2613906Y (zh) * 2003-04-23 2004-04-28 浩鑫股份有限公司 插座罩盖装置
CN1816946A (zh) * 2003-04-30 2006-08-09 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触发器类型的通信接线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0453A (zh) 2009-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50823B1 (en) Test port for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module
US5901220A (en)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US6560334B1 (en) Telephone subscriber line module
RU2133071C1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перекрестн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для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ых систем
KR100247874B1 (ko) 전기통신 시스템용 교차 접속 시스템
KR101092085B1 (ko) 이동 제한 부재를 포함하는 토글형 원격통신 단자 블록
US4224485A (en) Telephone jack
KR900003571B1 (ko) 케이블 결속단자대
KR19990035868A (ko) 누화감소형 모듈러 아우틀렛
US2006022335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atching element
AU720307B2 (en) Connection element
CN101496228B (zh) 包括被构造用于连接至印刷电路的绝缘置换元件的连接器组件
US6190207B1 (en) Waterproof socket adapter design
CN101350453B (zh) 电连接器
CN101326684A (zh) 用于容纳绝缘置换元件的连接器组件
KR101202316B1 (ko) 토글식 통신용 단자 블록
CN102948165A (zh) 用于电信插孔的支撑结构
US6035032A (en) Multi-layered foldable cross connect field
US6152770A (en) Water-proof socket adapter design
US20120135644A1 (en) Terminal strip
US5888079A (en) Telephone service panels
US5227581A (en) Housing 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AU677737B2 (en) Multisocket module for socket outlets
CA1085012A (en) Jacks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s with telephone equipment
US6083011A (en) Connector switching mechanism with improved cap reten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3M CHINA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ffective date: 201105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STATE OF MINNESOTA, THE USA TO: 200336 37/F, WANDU BUILDING, NO. 8, XINGYI ROAD, SHANGHAI,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12

Address after: 200336 Chinese Shanghai No. 8 Xingyi Road, building 37 Wandu

Patentee after: 3M China Ltd.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Minnesota

Patentee befor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