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5735A - 承载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承载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5735A
CN101325735A CNA2007101109891A CN200710110989A CN101325735A CN 101325735 A CN101325735 A CN 101325735A CN A2007101109891 A CNA2007101109891 A CN A2007101109891A CN 200710110989 A CN200710110989 A CN 200710110989A CN 101325735 A CN101325735 A CN 101325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undant
base station
station controller
media gateway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109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锋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11098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25735A/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01103 priority patent/WO200815151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325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57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方法、装置及其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确定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所述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采用所述冗余传输信息中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进行承载数据的传输。采用本发明,可通过IP化的A2p接口传送语音、传真、双音多频等承载数据时,减少由于IP传输带来的丢包的影响,提高A2p接口的可靠性,保证语音质量、传真成功率和双音多频检测成功率。

Description

承载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载数据的传输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接入)在实现A口IP化之后,A2p接口是使用IP/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包进行承载数据传送的。如图1所示,在CDMA系统中,MSCe(Mobile SwitchCenter Emulation,移动软交换中心)与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之间的接口是A1p接口,BSC与MGW(MGW Media GateWay,媒体网关)之间的接口为A2p接口,BSC与MGW之间的媒体流传输由IP网络承载。IP网络具有价格低、组网灵活等优点,但是由于IP协议是面向无连接的协议,作为无连接方式,IP包没有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的过程,因此IP网络具有丢包的缺点。然而,作为传统电信业务应用(如语音、电路数据、DTMF(Dual Tone Multi-Frequency,双音多频)大多都要求服务提供相当好的质量,而IP传输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应用的质量,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包丢失问题。当网络流量增大或中间路由传输设备故障导致拥塞时,丢包问题尤为明显。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冗余传输机制,来保证一个数据包丢失时,可以通过后续数据包进行恢复和重组,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在现有CDMA协议标准的A口IP化处理中,未考虑承载的冗余传输。例如,对于DTMF,A2p承载按照RFC 2833协议规定进行DTMF传输;对于语音,A2p承载按照RFC 3558协议规定进行SMV(Selectable Mode Vocoder,可选模式编解码)或EVRC(Enhanced Variable Rate Codec,增强可变速率编解码)的传输,按照RFC 2658协议规定传输13K(13K vocoder,13K语音编解码),按照PCM(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脉码调制)协议规定传输G.711A/U语音编解码等;对于传真和异步数据业务,协议中未描述,但传输内容也是在RTP之上传递电路数据帧。
在信令上,A2p Bearer Format-Specific Parameters(A2p承载格式定义)参数中只针对承载格式进行了定义,如图2所示。
由于A2p接口为IP网络,当IP网络承载质量较差时,丢包的概率可能会比较高。如果RFC 2833包丢失,将可能导致DTMF无法检测到;传真对数据包交互完整性比较敏感,若数据包丢失可能导致传真失败;若语音帧丢失,则可能会导致语音质量下降。
在RFC 2198协议中描述了用于对冗余编码的音频数据进行传输的RTP负载格式。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可以进行多级冗余,下面以2级冗余为例描述其传输方式,如图3所示:
RTP n中除携带有主数据N以外,还携带有2个冗余数据N-1和N-2。若RTP n丢失,主数据N中的信息可以在RTP n+1中恢复;若RTP n+1也丢失,主数据N中的信息可以在RTP n+2中恢复;只有连续3个RTP帧都丢失时,主数据N的信息才无法恢复。
目前在CDMA系统的A2p接口中尚未采用冗余传输方式传输承载数据。由于A2p接口要求连续丢包率很低,而目前CDMA系统的A2p接口传输承载数据的方式不能满足对丢包率的要求,因此不能保证语音质量、传真成功率和双音多频检测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数据的传输方法,实现IP化的Ap2接口采用冗余方式传输承载数据,以减少数据传输丢包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所述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采用所述冗余传输信息中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进行承载数据的传输。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控制器,该基站控制器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冗余传输信息,所述冗余传输信息是由移动软交换中心协商出的;
承载数据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向媒体网关发送承载数据;
承载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媒体网关发送的承载数据,所述承载数据采用所述冗余传输方式发送。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媒体网关,该媒体网关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媒体网关与基站控制器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
承载数据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向基站控制器发送承载数据;
承载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控制器发送的承载数据,所述承载数据采用所述冗余传输方式发送。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软交换中心,包括:
协商模块,用于获取基站控制器发送的该基站控制器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基站控制器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以及媒体网关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协商出该基站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协商模块协商出的冗余传输信息分别发送到所述基站控制器和所述媒体网关。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数据的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媒体网关和移动软交换中心;
所述基站控制器,用于与所述移动软交换中心进行该基站控制器与所述媒体网关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能力协商,从所述移动软交换中心获取协商后的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并该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向所述媒体网关发送承载数据,接收所述媒体网关采用所述冗余传输方式发送的承载数据;
所述媒体网关,用于从所述移动软交换中心获取协商后的所述冗余传输信息,并采用该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向所述基站控制器发送承载数据,接收所述基站控制器采用所述冗余传输方式发送的承载数据;
所述移动软交换中心,用于与所述基站控制器进行该基站控制器与所述媒体网关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能力的协商,并将协商后的所述冗余传输信息分别发送到所述基站控制器和所述媒体网关。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通过确定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使基站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采用该确定的冗余传输信息中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进行承载数据的传输,通过采用冗余方式传输承载数据可以减少A2p接口上语音、数据、DTMF等数据包信息丢失,从而提高呼叫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CDMA系统中的A口传输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A2p Bearer Format-Specific Parameters参数中承载格式定义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RFC 2198协议中的2级冗余传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BSC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MGW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MSCe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数据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BSC与MSCe进行该BSC和MGW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能力协商,得到BSC和MGW两者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方式。因此需要在BSC与MSCe之间的信令中携带BSC的冗余能力信息以及协商出的冗余传输信息。可以通过扩展A2p Bearer Format-Specific Parameters参数实现在其中添加冗余能力参数;然后,在BSC和MGW之间的信令交互中使用携带扩展的A2p Bearer Format-Specific Parameters参数的信令进行冗余能力协商;最后,BSC和MGW在A2p接口上使用协商出的冗余传输方式传输媒体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IOS协议中的A2p Bearer Format-Specific Parameters参数进行扩展以携带冗余能力参数,可以通过定义如下扩展信息实现:
Extension ID:扩展标识,表示该扩展类型为数据冗余配置参数;1字节信息,取值为2;
Extension Length:字段长度,表示扩展参数内容的总长度;1字节信息,取值为2,表示扩展参数内容占用2个字节;
Extension Parameters:扩展参数内容,占用2个字节;其中一个字节用于表示是否采用冗余传输方式以及冗余级别,该字节信息如下:
0:表示不进行冗余;
1:表示进行1级冗余;
2:表示2级冗余;
n:表示n级冗余。
依此类推,其中n级冗余表示对数据包冗余的次数,如n=1,则表示冗余一次,即对于同一个数据包,会发送两次。
扩展参数内容的另一个字节表示冗余RTP负载类型(不进行冗余传输时该值无效)。
该扩展信息可针对每一种承载格式都进行扩展。
BSC通过与MGW之间的信令交互(由协议定义的正常承载信息交换流程)完成冗余能力协商。例如,在BSC与MGW的信令交互过程中,可在BSC发送到MGW的CM Service Request(连接管理业务请求消息)、Paging Response(寻呼响应消息)、Bearer Update Response(承载更新响应消息)、HandoffRequest Acknowledge(切换请求应答消息)等消息中的A2p BearerFormat-Specific Parameters参数中携带数据冗余能力参数;然后,MSCe经过与MGW支持的冗余能力比较,通过Assignment Request(指配请求消息)、BearerUpdate Request(承载更新请求消息)等消息向BSC携带选择的承载格式类型以及对应数据冗余级别,同时将这些信息携带给MGW。
下面以呼叫流程为例,描述冗余能力协商过程以及使用协商出的冗余传输方式传输承载数据的过程。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流程,具体步骤包括:
1、主叫侧BSC1发送CM Service Request消息,发起始呼,其中用REDLEVEL参数指示BSC1支持的冗余级别为3;
2、MSCe比较MGW支持的冗余级别(REDLEVEL=2)与BSC1支持的冗余级别(REDLEVEL=3),取较小的一个作为协商后的冗余级别(REDLEVEL=2);然后,MSCe向MGW发送Add Request(添加端点请求)消息,指示其创建BSC1侧的端点T1,并指示冗余级别REDLEVEL=2;
3、MGW创建端点T1,用于与BSC1连接;然后向MSCe返回Add Reply(添加端点请求的应答)消息;
4、MSCe向BSC1发送Assignment Request(指配请求)消息,指示BSC1进行无线信道资源指配,其中指示协商后的冗余级别REDLEVEL=2;
5、BSC1进行无线信道指配,并使用协商后的冗余级别,然后向MSCe返回Assignment Complete(指配完成)消息;
6、MSCe向被叫侧BSC2发送Paging Request(寻呼请求)消息,寻呼被叫用户;
7、被叫发出寻呼响应后,BSC2响应Paging Response(寻呼响应)消息,其中携带被叫BSC2支持的冗余级别REDLEVEL=1;
8、MSCe比较MGW支持的冗余级别(REDLEVEL=2)与BSC2支持的冗余级别(REDLEVEL=1),取较小的一个作为协商后的冗余级别(REDLEVEL=1);然后向MGW发送Add Request消息,指示其创建BSC1侧的端点T2,并指示冗余级别REDLEVEL=1。
MSCe在协商BSC2与MGW之间的冗余级别时,要参考BSC1与MGW之间协商出的冗余级别,使BSC2与MGW之间的冗余级别不高于BSC1与MGW之间的冗余级别。
9、MGW创建端点T2,用于与BSC2连接;然后向MSCe返回Add Reply消息;
10、MSCe向BSC2发送Assignment Request(指配请求)消息,其中指示协商后的冗余级别REDLEVEL=1;
11、BSC2进行无线信道指配,并使用协商后的冗余级别,然后向MSCe返回Assignment Complete(指配完成)消息;
12、MSCe向MGW发送Modify Request(修改请求)消息,将T1端点的冗余级别修改为REDLEVEL=1,并指示放回铃音;
13、MGW修改端点T1冗余级别并放回铃音;
14、MSCe向BSC1发送Bearer Update Request(承载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指示协商后的新的冗余级别REDLEVEL=1;
MSCe判断BSC1与MGW之间的承载级别高于BSC2与MGW之间的承载级别,则在Bearer Update Request消息中指示更新后的新的冗余级别,所述新的冗余级别为两者中较低的冗余级别。若MSCe判断BSC1与MGW之间的承载级别与BSC2与MGW之间的承载级别相等,则不用在Bearer UpdateRequest消息中携带冗余级别。
15、BSC1使用协商后的新的冗余级别,并响应Bearer Update Complete(承载更新完成)消息;
16、被叫应答,BSC2发送CONNECT(连接)消息给MSCe;
17、MSCe向MGW发送Modify Request(修改请求)消息,指示其停止回铃音播放,并将T1和T2端点双向连接;
18、MGW停止对T1端点放回铃音,并将T1和T2端点双向连接;然后向MSCe返回Modify Reply(修改应答)消息;
19、BSC1、MGW、BSC2之间使用对应的冗余级别(REDLEVEL=1)传输承载数据。
本实施例中,协商后的冗余级别为1,则在传输承载数据时,对每个数据帧发送两次,即一个主帧和一个冗余帧,以保证接收端能够接收到。
上述实施例可采用RFC 2198冗余定义的方式进行传输,即连续在相邻的RTP帧上传输主帧和冗余帧。本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冗余传输,如主帧和冗余帧不在连续RTP帧上传递,这样可以减少连续丢包率较高时数据无法恢复的概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应用和系统的性能,采用适合的冗余传输方式,或者根据系统性能的变化,及时调整冗余传输方式,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除了通过上述BSC与MSCe之间协商冗余传输方式,还可通过预先在BSC中配置冗余传输参数,如,可以在MSCe上针对本MSCe下所有BSC进行配置,呼叫时由MSCe将配置的冗余传输参数通知给MGW;在BSC与MGW进行承载数据传输时采用预先配置的冗余传输方式传输承载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分别提供了一种BSC、一种MGW和一种MSCe。
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BSC的结构示意图,该BSC包括:获取模块、承载数据发送模块和承载数据接收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协商出的该BSC与MGW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并保存;
承载数据发送模块用于采用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向MGW发送承载数据;
承载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媒体网关发送的采用上述冗余传输方式发送的承载数据。
该BSC还可以包括冗余能力信息发送模块,该模块用于发送该BSC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以便进行该BSC与MGW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能力协商。
参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MGW的结构示意图,该MGW包括:获取模块、承载数据发送模块和承载数据接收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MGW与BSC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并存储;
承载数据发送模块用于采用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向BSC发送承载数据;
承载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BSC发送的采用上述冗余传输方式发送的承载数据。
参见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SCe的结构示意图,该MSCe包括:协商模块、发送模块和更新模块。
协商模块用于获取BSC发送的或MSCe本地保存的该BSC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BSC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以及MGW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协商出该BSC和MGW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并指示发送模块将该冗余传输信息发送到所述BSC和MGW;
更新模块用于比较协商模块协商出的主叫侧BSC与MGW之间的冗余传输信息中携带的冗余级别,与被叫侧BSC和MGW之间的冗余传输信息中携带的冗余级别,取其中较低的冗余级别作为主叫侧BSC与MGW之间、被叫侧BSC与GW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级别,并指示发送模块更新相应BSC的冗余级别,以及MGW中与该BSC连接的端点的冗余级别。
发送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指示,将冗余传输信息发送到指定的BSC和MGW。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承载数据的传输系统。
参见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数据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BSC、MGW和MSCe。BSC和MGW之间通过IP化的A2p接口连接,以传输承载数据。
BSC用于与MSCe进行该BSC与MGW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能力协商,从MSCe获取协商后的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并采用协商后的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向MGW发送承载数据,接收MGW采用所述冗余传输方式发送的承载数据;
MGW用于从MSCe获取协商后的冗余传输信息,并采用协商后的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向BSC发送承载数据,接收BSC采用所述的冗余传输方式发送的承载数据;
MSCe用于与BSC进行该BSC与MGW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能力的协商,并将协商后的冗余传输信息分别发送到BSC和MGW。
上述系统中的BSC、MGW和MSCe的结构分别如图5、图6和图7所示。BSC包括用于获取冗余传输信息的获取模块、承载数据发送模块、承载数据接收模块,还可包括冗余能力信息发送模块,该模块用于将BSC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发送到MSCe进行冗余传输信息协商;MGW包括用于获取冗余传输信息的获取模块、承载数据发送模块和承载数据接收模块;MSCe包括用于协商BSC与MGW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的协商模块、用于发送协商好的冗余传输信息的发送模块,还可包括更新模块。BSC的承载数据发送模块和MGW的承载数据接收模块之间采用IP化的A2p接口传输承载数据,MGW的承载数据发送模块和BSC的承载数据接收模块之间采用IP化的A2p接口传输承载数据。
BSC的冗余能力信息发送模块通过A1p接口向MSCe发送BSC的冗余能力信息,其中包括BSC能够支持的冗余级别;
MSCe的协商模块接收BSC的冗余能力信息发送模块发送的冗余能力信息,MSCe的协商模块也可从MSCe本地获取其保存的该BSC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并根据BSC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以及MGW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协商出该BSC和MGW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例如,若BSC能支持的冗余级别为3,MGW能支持的冗余级别为2,则MSCe的协商模块将BSC和MGW都能支持的冗余级别2作为协商后的冗余级别,然后,MSCe的协商模块指示MSCe的发送模块分别将该冗余传输信息发送到BSC和MGW;MSCe的发送模块通过A1p接口向BSC发送冗余传输信息,通过H.248接口向MGW发送冗余传输信息。
主叫侧BSC和被叫侧BSC分别与MSCe协商冗余传输信息。如果协商出的主叫侧BSC与MGW之间的冗余传输信息中携带的冗余级别,与被叫侧BSC和MGW之间的冗余传输信息中携带的冗余级别,两者不相等,则MSCe的更新模块取其中较低的冗余级别作为主叫侧BSC与MGW之间、被叫侧BSC与GW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级别,并指示发送模块更新相应BSC的冗余级别,以及MGW中与该BSC连接的端点的冗余级别;
BSC的获取模块接收MSCe的发送模块发送的该BSC与MGW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在BSC与MGW之间传输承载数据时,BSC的承载数据发送模块采用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向MGW发送承载数据;BSC的承载数据接收模块接收MGW的承载数据发送模块发送的承载数据,该承载数据也采用相同的冗余传输方式;
同样,MGW的获取模块接收MSCe的发送模块发送的该MGW与BSC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在BSC与MGW之间传输承载数据时,MGW的承载数据发送模块采用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向BSC发送承载数据;MGW的承载数据接收模块接收BSC的承载数据发送模块发送的采用上述冗余传输方式发送的承载数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协商BSC和MGW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在BSC与MSCe经过冗余能力协商后,将协商出的冗余传输信息发送给BSC和MGW,使BSC与MGW之间采用该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方式通过IP化的A2P接口进行承载数据的传输,从而可通过IP化的A2p接口传送语音、传真、双音多频等承载数据时,减少由于IP传输带来的丢包的影响,提高A2p接口的可靠性,保证语音质量、传真成功率和双音多频检测成功率。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BSC与MSCe通过利用已有流程中的交互信令进行冗余能力协商,不增加信令交互,因此不会增加网络开销。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承载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
所述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采用所述冗余传输信息中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进行承载数据的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包括步骤:
所述基站控制器与移动软交换中心之间进行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能力协商;
所述移动软交换中心将协商出的所述冗余传输信息发送到所述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能力协商包括步骤:
所述移动软交换中心接收所述基站控制器发送的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能力信息;
所述移动软交换中心将所述基站控制器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能力与所述媒体网关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能力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基站控制器和所述媒体网关都支持的冗余传输方式;
所述移动软交换中心将包含所述基站控制器和所述媒体网关都支持的冗余传输方式的冗余传输信息分别发送到所述基站控制器和媒体网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软交换中心确定所述基站控制器和所述媒体网关都支持的冗余传输方式具体为:所述移动软交换中心选择所述基站控制器支持的冗余级别和所述媒体网关支持的冗余级别中较低的冗余级别,作为协商后的冗余级别。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叫侧基站控制器和被叫侧基站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移动软交换中心进行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能力协商,并且在所述被叫侧基站控制器进行协商的过程中还包括步骤:
所述移动软交换中心比较所述主叫侧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间协商出的冗余级别,以及所述被叫侧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间协商出的冗余级别,并取其中较低的冗余级别作为所述主叫侧基站控制器和所述被叫侧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级别。
6、如权利要求2-4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软交换中心通过信令中的A2p承载格式定义参数,将所述冗余传输信息发送到所述基站控制器和所述媒体网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包括步骤:
在所述基站控制器中预设所述冗余传输信息;
移动软交换中心获得该预设的冗余传输信息,并将其发送到所述媒体网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控制器和所述媒体网关之间通过IP化的A2p接口,采用所述冗余传输方式传输承载数据。
9、一种基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冗余传输信息,所述冗余传输信息是由移动软交换中心协商出的;
承载数据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向媒体网关发送承载数据;
承载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媒体网关发送的承载数据,所述承载数据采用所述冗余传输方式发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冗余能力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用来进行冗余能力协商的所述基站控制器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到移动软交换中心。
11、一种媒体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媒体网关与基站控制器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
承载数据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向基站控制器发送承载数据;
承载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控制器发送的承载数据,所述承载数据采用所述冗余传输方式发送。
12、一种移动软交换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协商模块,用于获取基站控制器发送的该基站控制器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基站控制器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以及媒体网关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协商出该基站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协商模块协商出的冗余传输信息分别发送到所述基站控制器和所述媒体网关。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软交换中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协商模块协商出的主叫侧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之间、被叫侧基站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的冗余传输信息中携带的冗余级别,取其中较低的冗余级别作为所述主叫侧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之间、所述被叫侧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级别,并指示所述发送模块更新相应基站控制器的冗余级别,以及媒体网关中与该基站控制器连接的端点的冗余级别。
14、一种承载数据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控制器、媒体网关和移动软交换中心;
所述移动软交换中心,用于与所述基站控制器进行该基站控制器与所述媒体网关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能力的协商,并将协商后的所述冗余传输信息分别发送到所述基站控制器和所述媒体网关;
所述基站控制器,用于接收协商后的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并采用该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向所述媒体网关发送承载数据,接收所述媒体网关采用所述冗余传输方式发送的承载数据;
所述媒体网关,用于接收协商后的所述冗余传输信息,并采用该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向所述基站控制器发送承载数据,接收所述基站控制器采用所述冗余传输方式发送的承载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软交换中心包括:
协商模块,用于获取基站控制器发送的该基站控制器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基站控制器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以及媒体网关能够支持的冗余能力信息,协商出该基站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协商模块协商出的冗余传输信息分别发送到所述基站控制器和所述媒体网关。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协商模块协商出的主叫侧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之间、被叫侧基站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的冗余传输信息中携带的冗余级别,取其中较低的冗余级别作为所述主叫侧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之间、所述被叫侧基站控制器与媒体网关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级别,并指示所述发送模块更新相应基站控制器的冗余级别,以及媒体网关中与该基站控制器连接的端点的冗余级别。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控制器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移动软交换中心获取冗余传输信息;
承载数据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向媒体网关发送承载数据;
承载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媒体网关发送的承载数据,所述承载数据采用所述冗余传输方式发送。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网关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从移动软交换中心获取媒体网关与基站控制器之间传输承载数据的冗余传输信息;
承载数据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冗余传输信息所指定的冗余传输方式,向基站控制器发送承载数据;
承载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控制器发送的承载数据,所述承载数据采用所述冗余传输方式发送。
CNA2007101109891A 2007-06-12 2007-06-12 承载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013257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109891A CN101325735A (zh) 2007-06-12 2007-06-12 承载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08/001103 WO2008151514A1 (fr) 2007-06-12 2008-06-05 Procédé, dispositif et système de transmission des données de suppor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109891A CN101325735A (zh) 2007-06-12 2007-06-12 承载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5735A true CN101325735A (zh) 2008-12-17

Family

ID=40129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109891A Pending CN101325735A (zh) 2007-06-12 2007-06-12 承载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25735A (zh)
WO (1) WO200815151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7553A (zh) * 2019-03-28 2020-10-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冗余分组数据会话性能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3614C (zh) * 2003-11-26 2008-11-12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恢复方法
CN100421482C (zh) * 2005-07-15 2008-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A2p接口承载参数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7553A (zh) * 2019-03-28 2020-10-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冗余分组数据会话性能的方法和设备
CN111757553B (zh) * 2019-03-28 2023-12-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冗余分组数据会话性能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151514A1 (fr) 200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35225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보코더 자원 관리 방법
US8442054B2 (en) Method and core network node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through a core network
US7227873B2 (en) Negotiation of used communication mode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JP5599847B2 (ja) 通信モードの設定
ES2251613T3 (es)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la transmision de paquetes ip entre un controlador de red de radio (rnc) y otro elemento de una red telefonica movil.
KR20060031865A (ko) 분산형 트랜스코더들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05020133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dec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70049306A1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AU2002343120A1 (en) Setting mode of communication
CN101222690B (zh) 一种编码切换方法、系统和设备
JP3411561B2 (ja) デジタル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4101841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シグナリングメッセージ及び付加データを多重化して伝送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WO2008067062A2 (en) Encapsulating upper layers of cdma signaling between a multi-mode device a signaling gateway
CN1983845B (zh) 一种上行链路速率调整的方法
US20010027104A1 (en) Method for data connections in a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60002325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nversion of vocoder mod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5003779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 vocod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25735A (zh) 承载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020029142A1 (en) Vocoding method in all internet protocol (IP) network
CN101742560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CN101378529B (zh) 免编解码操作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296205B (zh) 在ip网络或混合网络中实现透明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EP1157571B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65186B (zh) 基于ip承载的a接口的上行不连续语音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316379B (zh)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a接口ip化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