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7523A - 减少预编码和信道质量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减少预编码和信道质量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7523A
CN101277523A CNA2007100914474A CN200710091447A CN101277523A CN 101277523 A CN101277523 A CN 101277523A CN A2007100914474 A CNA2007100914474 A CN A2007100914474A CN 200710091447 A CN200710091447 A CN 200710091447A CN 101277523 A CN101277523 A CN 101277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terminal
feedback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sequence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14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铮
徐�明
吴强
曾二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09144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775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77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75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减少信道信息反馈量的方法,包括步骤:用户终端向基站反馈粗信道信息,基站根据用户终端反馈的所述粗信道信息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按照每组用户的优先级选出要调度的组,为用户分配码字,通知用户终端是否被调度;被调度上的用户终端向基站反馈细节信道信息。其中所述粗信道信息是重构矩阵序号,所述细节信道信息是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本发明的方法对被调度上的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量化,其中以较小的量化间隔量化高值的信道质量信息,而以较大的量化间隔量化低值的信道质量信息。

Description

减少预编码和信道质量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预编码和信道质量信息反馈量的方法和装置,特别是,减少降低高速无线通信系统中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下的预编码和信道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反馈量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速数据通信系统中,多数据流同时传输可以有效地提升传输效率。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即是多数据流传输系统的一个例子。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优势在于能够在空域提供多个可用子信道,从而可以通过诸如发射分集技术或空分复用技术等之类的不同传输技术获得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由此而改善传输链路的误码性能,并提高频谱效率等。
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多项提案中采用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利用预编码技术同时对多个数据流进行传输,在合适的信道状态之下,可以有效地提高信道的传输速率。
在下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为了提高接收信噪比,降低用户间的干扰,在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enership Project)讨论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提案中,建议采用预编码的方式。
预编码就是基站利用各个用户的下行信道信息,对通过各个天线发送的信号进行加权。如果该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是多用户的,预编码将对接收端造成用户间干扰。如果接收端采用多个天线,则可以将信道衰落看作是由发送端相关、独立信道和接收端相关信道构成。采用预编码加权则可以去除发送端相关,配合接收端的去相关处理,可以得到一个等效于独立的多个通道信道,从而提高系统容量。如果发送端有多个天线,采用预编码加权可以实现接收端的相干叠加,提高接收信噪比。
为了进行加权,基站需要了解下行信道信息。然而,对于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而言,基站无法得到下行信道信息。因此,需要由接收机首先估计出该信道信息,然后反馈到基站。但是,这些反馈信息需要占用额外的频带资源。为了降低反馈开销,要事先确定信道码本,根据下行信道信息,从码本中选择码字,然后将该码字在码本中的序号反馈给基站,基站利用该码字进行加权。另外,接收端不仅需要将信道矩阵信息反馈到基站端,还需要将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到基站端,供基站进行调度以及自适应调制编码。信道状态信息也要占用额外的频带资源。
3GPP的长期演进计划所采用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预编码方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信道矢量量化(CVQ:Channel vector quantization)和每用户正交速率控制(PU2RC:Per User Unitary Rate Control)。在3GPP的有关提案(参见3GPP R1-062483,3GPP R1-060335,3GPP R1-070158,3GPP R1-063028)中对此进行了说明。信道矢量量化是将用户的信道矢量与矢量码本相匹配,将最佳码本矢量的序号以及信道状态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反馈到基站。而用户正交速率控制采用的正交矩阵码本,将用户的信道矢量与正交矩阵中的每一个矢量进行匹配,然后将最匹配的向量所对应的矩阵序号,向量序号,以及信道状态信息CQI反馈到基站。
图1示出了实现用户正交速率控制的基站的方框图。基站中包括用户组合单元101,调度单元102,自适应调制编码单元103,用户选择及码字分配单元104,加权单元105,以及控制器106。其中用户选择及码字分配单元(也可称为预编码单元)104与加权单元105构成预编码器。
下面描述图1所示的基站的操作。如图1所示,用户组合单元101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并将分组结果提供给调度单元102。每一分组中的用户终端反馈到基站的矩阵序号是相同的。调度单元102根据每组用户的优先级选出要调度的组,并将选出的要调度的组提供给自适应调制编码单元103,同时将预编码矩阵信息送到预编码单元。自适应调制编码单元103对选出的要调度的组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用户选择及码字分配单元104根据优先级选择用户,并为用户分配码字。此后,加权单元105对所选择的、并被分配了码字的用户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出去。控制器106控制用户组合单元101,调度单元102,自适应调制编码单元103的操作。控制器106收到用户终端反馈的矩阵序号以及信道状态信息时,将其传送到用户组合单元101,调度单元102,自适应调制编码单元103。
在MIMO多用户系统中,被调度上的多个用户终端占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在接收端,利用这些用户终端的位置差异来区分用户。因此,调度操作可以将空间信息差异较大的两个用户终端分配在一个共享信道中。
图2a和2b示出了多用户MIMO调度的示意图。在图2a中,两个用户终端的距离相距较远,其空间信息差异较大,因此两个用户终端可以被同时调度。在图2b中,两个用户终端相距较近,其空间信息差异较小,不能被同时调度。
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多用户调度的示意图。在图3中,ak,bk表示用户反馈到基站的预编码信道质量信息,调度信息表示基站通知相应的用户终端是否被调度上的信息。在现有技术的方法中,只有一部分用户被调度上,但是所有用户都将其所有的信道信息反馈到基站。对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其信道状态信息会随着天线数量和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向基站反馈没有被调度上用户的信道状态信息导致了系统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预编码和信道质量信息反馈量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将反馈设计与调度相结合,对预编码码本进行重构,使重新构造后的预编码码本能够以较少的量化比特反映用户的粗分辨信道特性,根据粗分辨信道特性进行调度,从而降低反馈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减少信道信息反馈量的方法,包括步骤:移动终端向基站反馈粗信道信息,基站根据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粗信道信息对移动终端进行分组;按照每组移动终端的优先级选出要调度的组,为移动终端分配码字,和通知移动终端是否被调度上;被调度上的移动终端向基站反馈细节信道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减少信道信息反馈量的方法,包括步骤:移动终端向基站反馈重构矩阵序号,基站根据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重构矩阵序号对移动终端进行分组;按照每组移动终端的优先级选出要调度的组,为移动终端分配码字,和通知移动终端是否被调度上;被调度上的移动终端向基站反馈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合并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与重构矩阵序号,得到预编码加权向量;对所述加权向量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按照每组移动终端的优先级选出要调度的组,并为移动终端分配码字;和对所选择的、被分配了码字的移动终端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减少信道信息反馈量的方法,包括步骤:移动终端向基站反馈重构矩阵序号,基站根据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重构矩阵序号对移动终端进行分组;按照每组移动终端的优先级选出要调度的组,和获得每个重构矩阵的均值信息;对要被调度的移动终端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根据优先级选择移动终端,并为移动终端分配码字;对所选择的、并被分配了码字的移动终端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被调度上的移动终端向基站反馈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合并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与重构矩阵序号,得到预编码加权向量;根据优先级选择移动终端,并为移动终端分配码字;和对所选择的、并被分配了码字的移动终端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减少信道信息反馈量的装置,包括:移动终端组合单元,用于根据每个移动终端反馈的重构矩阵序号对移动终端进行分组;调度单元,用于根据每个分组中的移动终端的优先级选出要调度的组;自适应调制编码单元,用于对选出的要调度的组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预编码器,用于根据优先级选择移动终端,并为移动终端分配码字,和对所选择的、并被分配了码字的移动终端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
根据本发明,对预编码码本进行重构,将信道状态信息分解为粗位置信息和细位置信息,调度用户时,只需要根据反馈的粗信道信息就可以确定用户终端间的信道信息差异是否较大,选择要调度的用户终端,而未被调度上的要用户终端不需要反馈细信道信息。
另外,根据本发明,降低了预编码字的反馈开销,并且降低了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开销,有效地减少了反馈负荷。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实现用户正交速率控制的基站的方框图;
图2a和2b示出了多用户MIMO系统中调度用户终端的示意图;
图3示出现有技术中多用户调度过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划分用户终端的粗位置信息和细位置信息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对码本进行重构的示意图;
图6a和6b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多用户调度的反馈过程时序图,其中图6a说明被调度上的用户的反馈过程,图6b说明未被调度上的用户的反馈过程;
图7是说明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法产生的反馈开销的示意图;
图8a和8b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产生的反馈开销的示意图;
图9和1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降低预编码反馈的实例1的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1和12是根据本发明降低预编码反馈的实例2的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3a和13b是说明根据本发明执行调度与调制编码所需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化的比较示意图,其中图13a说明了调制编码所需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化,图13b说明了调度所需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化;
图14是说明基于调度的信道质量信息的非均匀量化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基站端降低预编码反馈量的方法的实例1的流程图;和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基站端降低预编码反馈量的方法的实例2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描述过程中省略了对于本发明来说是不必要的细节和功能,以防止对本发明的理解造成混淆。
在下面的说明中,不失一般性,可以假设多用户系统具有一个或多个发送天线,一个或多个接收天线。信号序列经过串/并变换后,分别从各个天线发送出去。接收端接收到各个天线发射的、带有噪声的信号,并且可以假设噪声为高斯白噪声。各个天线上的信道衰落服从于瑞利衰落。只要接收天线或发射天线不同,则其天线间的信道衰落是相互独立的。在接收天线上,各个天线接收到的噪声也服从独立分布。可以采用各种调制方式对信号进行调制。
图4示出了本发明划分用户终端的粗位置信息和细位置信息的原理示意图。图4中用实线和点划线从左到右划分了3个区域。这些区域表明用户终端的粗略位置信息。而图4中围绕每个用户终端(UE:用户设备)的虚线小圆框表明用户的细节位置信息。在本发明中,用户终端可以是诸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计算机之类的移动终端。
在图4中,用户终端UE1和UE2距离较近,位于同一个区域内,即具有相同的粗位置信息。在同一时刻。只允许UE1和UE2中的一个被调度。另外,用户终端UE1和UE4的距离较远,位于不同的区域,即具有不同的粗位置信息。基站可以同时调度UE1和UE4。
根据上面的描述可知,为了知道用户间的信道信息差异是否较大,只需要获取用户终端的粗信道信息,而不需要获得细节信道信息。具体地讲,为简单起见,图4中用实线和点划线划分的三个大区域可以对应于用户终端的粗信道信息,而细节信息可以对应到每一个区域的具体位置,即虚线圆框所圈出的位置。
为了与粗信道信息相对应,需要对码本进行分组。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对码本进行重构的示意图。需要说明是的,对码本进行重构就需要对码本矩阵进行重构,而对码本矩阵进行重构则需要对码字求相关,以便求解每两个码本之间的距离,并将高度相关的码本分到一组。这样,整个码本就被分为多个组。这些组的信息反应了粗信道信息。根据前面参考图4的描述可知,在同一时刻只允许处在同一个区域的UE1和UE2中的一个被调度。因此,基站通过获取这一粗信道信息即可确定要调度的用户终端。
下面参考图6a和6b说明根据本实施例进行多用户调度的反馈过程。图6a说明了被调度上的用户的反馈过程。首先,所有用户终端按周期向基站反馈组序号Gk和最佳向量CQI。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要被调度的用户终端,并通知用户终端是否被调度上。如果用户终端接收到其自身被调度上的信息,该用户终端则反馈本用户终端的细节信息,即,向基站反馈该用户终端所在组内的向量序号Ik。如果用户终端接收到其自身未被调度上的信息,该用户终端则不需要反馈本用户终端的细节信息。就是说,未被调度上的用户终端不需要向基站反馈所在组内的向量序号Ik
图6b说明了未被调度上的用户的反馈过程。首先,所有用户终端按周期向基站反馈组序号Gk和最佳向量CQI。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要被调度的用户终端,并通知用户终端是否被调度上。在图6b所示的情况中,由于用户终端没有被调度上,因此不需要向基站反馈本用户终端的细节信息。就是说,未被调度上的用户终端不需要向基站反馈所在组内的向量序号Ik
下面说明在基站端降低预编码反馈量的装置的实例。图9和10示出了在基站端降低预编码反馈量的装置的结构及操作的实例1。其中图9示出了基站的结构以及通知被调度的用户终端之前的操作。图10示出了基站通知被调度的用户终端之后,被调度的用户终端向基站反馈细节信道信息后的操作的示意图。
与现有技术相似,为了降低预编码反馈量,本发明的基站端包括用户组合单元901,调度单元902,自适应调制编码单元903,用户选择及码字分配单元904,加权单元905,以及控制器906。其中用户选择及码字分配单元(也可称为预编码单元)904与加权单元905构成预编码器。
下面描述图9所示的基站的操作。如图9所示,用户组合单元901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应该指出,与现有技术采用的用户正交速率控制不同,在现有技术中,用户正交速率控制根据每一组中用户反馈到基站的矩阵序号进行分组。在本发明中,每个用户将重构矩阵的序号反馈到基站,基站中的用户组合单元901根据重构矩阵序号进行分组,并将分组结果提供给调度单元902。每一分组中的用户终端反馈到基站的矩阵序号是相同的。调度单元902根据每组用户的优先级选出要调度的组,并将选出的要调度的组提供给自适应调制编码单元903,同时将每个重构矩阵的均值信息送到预编码器。自适应调制编码单元903对选出的要调度的组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预编码器的第一单元,即,用户选择及码字分配单元904根据优先级选择用户,并为用户分配码字。此后,预编码器的第二单元,即加权单元905对所选择的、并被分配了码字的用户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出去。控制器906控制用户组合单元901,调度单元902,和自适应调制编码单元903的上述操作。控制器906接收到用户终端反馈的重构矩阵序号以及信道状态信息时,将其传送到用户组合单元901,调度单元902,和自适应调制编码单元903。
此后,被基站选择的,即被调度上的用户终端将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即细节信道信息反馈到基站。
图10示出了基站接收到被调度上的用户终端将细节信道信息反馈到基站后的处理过程。
基站的控制器906接收到被调度上的用户终端反馈的细节信道信息时,将细节信道信息提供给用户组合单元901。用户组合单元901将上述细节信道信息与重构矩阵的序号合并,得到预编码加权向量,并将预编码加权向量提供给预编码器。预编码器的第一单元,即,用户选择及码字分配单元904根据优先级选择用户,并为用户分配码字。此后,预编码器的第二单元,即加权单元905对所选择的、并被分配了码字的用户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出去。
应该指出,在本实例中,基站最初向用户终端发送调度信息时,除了向用户发送调度信息外,基站还向用户发送数据信息。该数据信息是对经过平均的加权向量进行加权后的数据信息。在基站接收到被调度上的用户终端反馈的细节信道信息后,基站通过对粗信道信息和细节信道信息进行合并,得到完成的量化信道信息。然后,加权单元905根据这个量化信道信息,对数据进行加权,并发送所述数据。
下面参考图11和12说明在基站端降低预编码反馈量的操作的实例2。图11示出了基站在通知被调度的用户终端之前的操作。图12示出了基站通知被调度的用户终端之后,被调度的用户终端向基站反馈细节信道信息后的操作的示意图。
在基站通知被调度的用户终端之前,用户组合单元1101与调度单元1102进行的操作与实例1中的基本相同。用户组合单元1101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在本发明中,每个用户将重构矩阵的序号反馈到基站,基站中的用户组合单元1101根据重构矩阵序号进行分组,并将分组结果提供给调度单元1102。调度单元1102根据每组用户的优先级选出要调度的组,并通过天线发送被调度上的组的序号。同时,调度单元1102将每个重构矩阵的均值信息送到预编码器。控制器1106控制用户组合单元1101,调度单元1102的操作。
控制器1106接收到用户终端反馈的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以及细节信道状态信息时,将其传送到用户组合单元1101,自适应调制编码单元1103。用户组合单元1101将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与重构矩阵序号合并,得到预编码的加权向量,该预编码加权向量输出到自适应调制编码单元1103,并由自适应调制编码单元1103对其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经过自适应调制编码的加权向量被提供给预编码器的用户选择及码字分配单元1104。用户选择及码字分配单元1104根据优先级选择用户,并为用户分配码字。加权单元1105对所选择的、并被分配了码字的用户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出去。控制器1106控制用户组合单元1101,调度单元1102,自适应调制编码单元1103的上述操作。
应该指出,在本实例中,基站最初向用户终端发送调度信息时,只向用户发送调度信息。在基站接收到被调度上的用户终端反馈的细节信道信息后,基站通过对粗信道信息和细节信道信息进行合并,得到完成的量化信道信息。然后,加权单元1105根据这个量化信道信息,对数据进行加权,并发送所述数据。
下面对本发明的方法产生的反馈开销与现有技术的方法的产生的反馈开销进行对比。
图7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方法产生的反馈开销的示意图。在现有技术的方法中,所有用户反馈其全部信道状态信息到基站。可以假设用户数量为U,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比特数为a+b,则总的反馈量为U×(a+b)。
图8a和8b示出了本发明的方法产生的反馈开销的示意图,在图8a中,所有用户向基站反馈其粗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假设粗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比特数为a,则第一次的反馈量为U×a。在图8b中,被调度上的用户向基站反馈其细节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假设细节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比特数为b,被调度上的用户数为M,则第二步的反馈量为M×b。因此,降低的比特数为(U-M)×a。通常,被调度上的用户M要远小于总用户数U,则降低的比特数近似为U×a。
下面参考图13a,13b和14描述降低信道质量信息反馈的方法。在本发明中,降低信道质量信息的根据是调度所需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化与调制编码的不同。图13a表示为调制编码(MCS)所需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化,其中的每一个量化台阶对于调制编码来说都是有用的。图13b表示为调度所需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化,而调度是从众多的用户中选择较少的几个信道质量较高的用户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量化,而调度更关注的是信道质量较好的用户。对于调制编码来说,高信道质量信息和低信道质量信息都是有用的,而对于调度来说,调度器只关心高值用户。
因此,与现有技术中基于调制编码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化相比,本发明提出了基于调度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化,采用较少的量化比特,只提供调度所需的量化信息。
针对基于调度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化,根据本发明,可以采用非均匀量化的方式。
图14示出了针对调度进行非均匀量化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高值的信道质量信息具有较小的量化间隔,而低值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化间隔较大。这种量化方法对于调度来说是十分有用的。当用户被调度上以后,将被调度上的用户的其余信道质量信息发送到基站,而未被调度上的用户则不需要向基站反馈其余的信道质量信息。
图15示出了在基站端降低预编码反馈量的方法的实例1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501,所有用户反馈组序号Gk和最佳向量CQI到基站,根据用户终端的重构矩阵序号进行分组以便对用户终端进行组合,其中将码本高度相关的用户分到一组,这个组的信息反应了用户的粗信道信息。在步骤S1502,根据粗信道信息,按照每组用户的优先级选出要调度的组,并获得每个重构矩阵的均值信息。应该指出,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按照除优先级之外的其它要求来选择要调度的组。接下来,在步骤S1503,对选出的要调度的组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此后,在步骤S1504,根据优先级选择用户,并为用户分配码字。在步骤S1505,对所选择的、并被分配了码字的用户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出去。在步骤S1506,被调度上的用户将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即细节信道信息反馈到基站。在步骤S1507,将用户终端反馈的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与重构矩阵序号合并,得到预编码加权向量,然后,在步骤S1508,根据优先级选择用户,并为用户分配码字。最后,在步骤S1509,对所选择的、并被分配了码字的用户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
应该指出,在本实例中,基站最初向用户终端发送被调度上的信息时,除了向用户发送调度信息外,基站还向用户发送数据信息。该数据信息是对经过平均的加权向量进行加权后的数据信息。在基站接收到被调度上的用户终端反馈的细节信道信息后,基站通过对粗信道信息和细节信道信息进行合并,得到完成的量化信道信息。然后,根据这个量化信道信息,对数据进行加权,并发送所述数据。
图16示出了在基站端降低预编码反馈量的方法的实例2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601,所有用户反馈组序号Gk和最佳向量CQI到基站,根据用户终端的重构矩阵序号进行分组以便对用户终端进行组合,其中将码本高度相关的用户分到一组,这个组的信息反应了用户的粗信道信息。在步骤S1602,根据粗信道信息,按照每组用户的优先级选出要调度的组,获得每个重构矩阵的均值信息,通过天线发送被调度上的组的序号。应该指出,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按照除优先级之外的其它要求来选择要调度的组。接下来,在步骤S1603,被调度上的用户终端向基站反馈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以及细节信道状态信息。在步骤S1604,将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与重构矩阵序号合并,得到预编码的加权向量。接下来,在步骤S1605,对得到的预编码加权向量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在步骤S1606,根据用户终端的优先级选择用户,并为用户分配码字。此后,在步骤S1607,对所选择的、并被分配了码字的用户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出去。
应该指出,在本实例中,基站最初向用户终端发送调度信息时,只向用户发送调度信息。在基站接收到被调度上的用户终端反馈的细节信道信息后,基站通过对粗信道信息和细节信道信息进行合并,得到完成的量化信道信息。
根据本发明,将反馈设计与调度相结合,对预编码码本进行重构,重新构造后的预编码码本能够以较少的量化比特反映用户的粗分辨信道特性。所有用户反馈粗分辨信道特性,基于此信息信道进行调度,调度上的用户将剩余信道信息反馈到基站。根据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降低反馈开销,表1给出现有技术的方法与本发明的方法产生的反馈开销的对照表。表中的参数为:
b为组序号所占用比特数,
a为组内偏移所占用比特,
m为第一次信道质量信息所占用比特,
n为剩余信道质量信息所占用比特,
U为用户数,
M为调度用户数。
表1
Figure A20071009144700161
根据本发明,给出了如何利用码本实现本发明。为了与粗信道信息相对应,需要对码本进行分组,高度相关的码本被分到了一组,这个组的信息反应了粗信道信息。该粗信道信息对于调度来说已经足够了。首先所有用户反馈组序号Gk和最佳向量CQI到基站,基站通知用户是否被调度上。如果用户接收到的是调度上的信息,则反馈细节信息,即组内的向量序号Ik到基站,如果用户接收到的是未被调度上的信息,则不需反馈细节信息,即组内的向量序号Ik到基站。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基于调度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化,与现有技术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化相比,只提供调度所需的量化信息,采用较少的量化比特。针对基于调度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化,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非均匀量化的方法,即,使高值的信道质量信息具有较小的量化间隔,而低值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化间隔较大。这种量化方法对于调度来说是十分有用的。当用户被调度上以后,其余的信道质量信息被发送到基站,而未被调度上的用户则不需要将其反馈到基站。
至此已经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其它的改变、替换和添加。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例,而应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20)

1. 一种减少信道信息反馈量的方法,包括步骤:
移动终端向基站反馈粗信道信息,基站根据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粗信道信息对移动终端进行分组;
按照每组移动终端的优先级选出要调度的组,为移动终端分配码字,和通知移动终端是否被调度上;
被调度上的移动终端向基站反馈细节信道信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粗信道信息是重构矩阵序号,所述细节信道信息是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合并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与重构矩阵序号,得到预编码加权向量的步骤。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根据优先级选择移动终端,并为移动终端分配码字,和对所选择的、并被分配了码字的移动终端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的步骤。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获得每个重构矩阵的均值信息的步骤。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对选出的要调度的组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步骤。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对所选择的、被分配了码字的移动终端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的步骤。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对被调度上的移动终端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量化的步骤。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以较小的量化间隔量化高值的信道质量信息,而以较大的量化间隔量化低值的信道质量信息。
10. 一种减少信道信息反馈量的方法,包括步骤:
移动终端向基站反馈重构矩阵序号,基站根据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重构矩阵序号对移动终端进行分组;
按照每组移动终端的优先级选出要调度的组,为移动终端分配码字,和通知移动终端是否被调度上;
被调度上的移动终端向基站反馈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
合并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与重构矩阵序号,得到预编码加权向量;
对所述加权向量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按照每组移动终端的优先级选出要调度的组,并为移动终端分配码字;和
对所选择的、被分配了码字的移动终端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对被调度上的移动终端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量化的步骤。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以较小的量化间隔量化高值的信道质量信息,而以较大的量化间隔量化低值的信道质量信息。
13. 一种减少信道信息反馈量的方法,包括步骤:
移动终端向基站反馈重构矩阵序号,基站根据移动终端反馈的所述重构矩阵序号对移动终端进行分组;
按照每组移动终端的优先级选出要调度的组,和获得每个重构矩阵的均值信息;
对要被调度的移动终端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根据优先级选择移动终端,并为移动终端分配码字;
对所选择的、并被分配了码字的移动终端利用均值信息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
被调度上的移动终端向基站反馈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
合并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与重构矩阵序号,得到预编码加权向量;
根据优先级选择移动终端,并为移动终端分配码字;和
对所选择的、并被分配了码字的移动终端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向移动终端发送被调度上的信息时,还向移动终端发送数据信息,其中所述数据信息是对经过平均的加权向量进行加权后的数据信息。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对被调度上的移动终端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量化的步骤。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以较小的量化间隔量化高值的信道质量信息,而以较大的量化间隔量化低值的信道质量信息。
17. 一种减少信道信息反馈量的装置,包括:
移动终端组合单元,用于根据每个移动终端反馈的重构矩阵序号对移动终端进行分组;
调度单元,用于根据每个分组中的移动终端的优先级选出要调度的组;
自适应调制编码单元,用于对选出的要调度的组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
预编码器,用于根据优先级选择移动终端,并为移动终端分配码字,和对所选择的、并被分配了码字的移动终端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编码器包括移动终端选择及码字分配单元,用于根据优先级选择移动终端,并为移动终端分配码字。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编码器包括加权单元,用于对所选择的、并被分配了码字的移动终端进行加权叠加,并通过多个天线发送。
20.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组合单元将被调度上的移动终端的反馈的重构矩阵的向量序号与在前反馈的重构矩阵序号进行合并,以得到预编码加全向量。
CNA2007100914474A 2007-03-30 2007-03-30 减少预编码和信道质量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12775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914474A CN101277523A (zh) 2007-03-30 2007-03-30 减少预编码和信道质量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914474A CN101277523A (zh) 2007-03-30 2007-03-30 减少预编码和信道质量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7523A true CN101277523A (zh) 2008-10-01

Family

ID=39996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914474A Pending CN101277523A (zh) 2007-03-30 2007-03-30 减少预编码和信道质量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7752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8198A (zh) * 2009-12-31 2011-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反馈宽带信道质量指示的系统及方法
CN102300326A (zh) * 2010-06-28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的调度方法和基站
CN102438322A (zh) * 2011-12-16 2012-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2638850A (zh) * 2011-02-11 2012-08-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反馈方法及系统
CN110120829A (zh) * 2018-02-06 2019-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47747A (zh) * 2015-01-30 2019-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8198A (zh) * 2009-12-31 2011-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反馈宽带信道质量指示的系统及方法
CN102118198B (zh) * 2009-12-31 2016-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反馈宽带信道质量指示的系统及方法
CN102300326A (zh) * 2010-06-28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的调度方法和基站
CN102300326B (zh) * 2010-06-28 2014-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的调度方法和基站
CN102638850A (zh) * 2011-02-11 2012-08-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反馈方法及系统
CN102638850B (zh) * 2011-02-11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反馈方法及系统
CN102438322A (zh) * 2011-12-16 2012-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2438322B (zh) * 2011-12-16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247747A (zh) * 2015-01-30 2019-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247747B (zh) * 2015-01-30 202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120829A (zh) * 2018-02-06 2019-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20829B (zh) * 2018-02-06 2021-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118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multiuser/single user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
CN10171977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天线接收分组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US8290539B2 (en) Beam selection in open loop MU-MIMO
Gesbert et al. Shifting the MIMO paradigm
CN1870461B (zh) 基于随机发射波束成形的mimo系统及其用户调度方法
CN102640429B (zh) 发射预编码矩阵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4813177B2 (ja) 適応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mimo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適応ユーザー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US776939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multiuser MIMO system
CN101272364B (zh) 基于mu-mimo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装置、控制方法
CN101388704B (zh) 一种单播和多播业务叠加时的传输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01635608B (zh) 一种mcs选择方法、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
Anton-Haro et al. Cross-layer scheduling for multi-user MIMO systems
KR20080026019A (ko) 위상천이 기반의 프리코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송수신기
CN102447539A (zh) 一种用于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方法和设备
WO2009107090A1 (en) Limited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 error-free channel vector quantization scheme for precoding mu-mimo
JP2005237006A (ja) マルチユーザ多入力多出力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を送受信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EP228135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perative mimo transmission operation in multi-cell wireless network
CN102415004A (zh)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基站
CN101675601B (zh) 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环境中通信的方法
KR101448639B1 (ko) 다중 셀 환경에서 다수의 기지국이 협력하여 데이터를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수신하는 방법
CN101277523A (zh) 减少预编码和信道质量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41523B (zh) 多用户多天线系统反馈码字空间距离阈值的有限反馈方法
CN101656559B (zh) 下行数据流的预处理方法及系统
Zhang et al. Throughput comparison of wireless downlink transmission scheme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Kim et al. Random beamforming in MIMO systems exploiting efficient multiuser divers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