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5552A - 无钥匙的呆锁式门锁组件 - Google Patents

无钥匙的呆锁式门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5552A
CN101065552A CN 200580040058 CN200580040058A CN101065552A CN 101065552 A CN101065552 A CN 101065552A CN 200580040058 CN200580040058 CN 200580040058 CN 200580040058 A CN200580040058 A CN 200580040058A CN 101065552 A CN101065552 A CN 101065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lock set
ring
operator scheme
dead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8004005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J·维维诺
R·D·贝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HD HOLDING LLC
Original Assignee
BHD HOLDING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HD HOLDING LLC filed Critical BHD HOLDING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065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55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开锁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操作固定栓的呆锁式门锁组件。该组件通常包括致动器、环和偏压部件。该环接触该致动器并使该致动器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以锁闭固定栓。当固定栓被锁闭后,该偏压部件推动该环离开致动器。一方面,该组件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操作而无需断开该偏压部件。另一方面,该偏压部件包括不同部分,以根据环的操作是沿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而使环脱离与致动器的接触。该组件可包括指示环的锁闭固定栓的转动方向的后挡块。该组件还可包括禁止将该组件固定在门上的安装螺钉的横向转动的稳定桥。

Description

无钥匙的呆锁式门锁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呆锁式门锁组件,尤其涉及其中固定栓构造成无钥匙操作即可锁闭的门锁组件。
背景技术
呆锁式门锁组件通常安装在商业和住宅建筑物的入户门上以锁住关闭的门,并提供更多安全性以抵抗不希望的进入。在这种锁组件中,固定栓可在开锁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选择性地定位。在开锁位置,固定栓嵌在门内,允许门打开。在锁闭位置,固定栓从门延伸出以便设置在相对的门框架内(当门关闭时),从而锁住关闭的门。
可使用单锁芯和双锁芯呆锁式门锁组件。它们通常都包含摆动曲柄以在开锁和锁闭位置之间致动固定栓。在单锁芯组件中,扭矩片将该曲柄连接到安装在门的面向内侧面上(例如可从建筑物内接近)的指旋器以及可从门的外表面接近的锁芯。指旋器可用手转动,或者可使用钥匙操作锁芯以转动扭矩片并在开锁和锁闭位置之间致动固定栓。在双锁芯组件中,扭矩片将曲柄操作地连接到两个锁芯,所述锁芯分别位于门的内、外表面。每个锁芯都使用钥匙以操作固定栓。
尽管已知呆锁式门锁提供了改进的安全性,但人们在从外面关上门之后常常不使用该门锁,因为它需要找到正确的钥匙以操作锁芯。为解决此问题,一些呆锁式门锁组件允许从门外面进行无钥匙上锁操作以锁闭固定栓。美国专利No.3593548(Kendrick)、No.5010749(Lin)、No.5150592(Lin)、No.5186030(Lin)和No.5797286(Armstrong)内公开了一些示例。这些呆锁式门锁组件通常包括围绕锁芯的环,该环与扭矩片操作地连接以将固定栓致动到其锁闭位置而不必使用钥匙。
这些现有技术的呆锁式门锁组件的一个缺陷是它们在随后的固定栓开锁期间容易阻塞或堵塞。特别地,环将妨碍扭矩片返回对应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的位置的转动。另外,克服锁的阻塞所需的力会加速组件的内部机构的磨损。一些现有技术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的另一个缺陷是固定栓的突出可能依赖于用户转动环的速度。在这种设计中,固定栓不能完全突出到其锁闭位置,使得锁在不用钥匙的情况下容易地缩回。
为此,共同授予的美国专利No.5813261和No.6601420公开了一种防止在固定栓开锁时发生阻塞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该专利全文并入此以作参考。具体地,使用无钥匙环致动扭矩片以使固定栓移动到其固定位置,然后通过偏压部件使该环返回其初始位置,从而环不会妨碍随后的扭矩片的(例如通过钥匙)返回固定栓的开锁位置的运动。
但是,这些参考文献内公开的锁组件通常仅能在左开门或右开门上使用。因此,必须可利用两种不同的模型(一个用于左开门而另一个用于右开门)。或者,公开的门锁组件可被拆解、然后重新配置和装配以从在左开门上使用转换到在右开门上使用(反之亦然)。
因此,需要一种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其中可在左开门或右开门上使用而需要很少的或不需要重新配置,并且较不易在固定栓开锁期间阻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钥匙地将固定栓(锁舌,锁栓,deadbolt)从开锁位置操作到锁闭位置的呆锁式门锁组件。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组件通常包括致动器、环、致动器接触机构和偏压部件。该致动器操作地连接到固定栓并具有转动轴线。致动器可围绕其转动轴线从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对应的开锁位置移动到与固定栓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组件的环可相对于该致动器从初始位置转动到转动位置,并且致动器接触机构操作地连接到该环以便共同转动。致动器接触机构构造并设置成在致动器的开锁位置接触致动器。当环从其初始位置朝其转动位置转动时,致动器接触机构与其一起转动并使致动器从其开锁位置转动到其锁闭位置。在致动器的锁闭位置,偏压部件推动致动器接触机构离开致动器。锁组件的锁闭固定栓的操作可以以顺时针操作模式或逆时针操作模式进行。在顺时针操作模式中,环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致动器从其开锁位置转动到其锁闭位置(以便锁闭固定栓)。在逆时针操作模式中,环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致动器转动到其锁闭位置。锁组件可在这些操作模式之间操作而无需从组件中拆除偏压部件。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无钥匙地将固定栓从开锁位置操作到锁闭位置的呆锁式门锁组件通常包括致动器、环、致动器接触机构和偏压部件。该致动器操作地连接到固定栓并具有转动轴线。致动器可围绕其转动轴线从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对应的开锁位置移动到与固定栓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组件的环可相对于该致动器从初始位置转动到转动位置,并且致动器接触机构操作地连接到该环以便共同转动。致动器接触机构构造并设置成在致动器的开锁位置接触致动器。当环从其初始位置朝其转动位置转动时,致动器接触机构与其一起转动并使致动器从开锁位置转动到锁闭位置。在致动器的锁闭位置,偏压部件推动致动器接触机构离开致动器。锁组件的锁闭固定栓的操作可以以顺时针操作模式或逆时针操作模式进行。在顺时针操作模式中,环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致动器从其开锁位置转动到其锁闭位置(以便锁闭固定栓)。在逆时针操作模式中,环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致动器转动到其锁闭位置。在顺时针操作模式中,偏压部件的第一部分响应于环的顺时针转动基本沿逆时针方向向环施加偏压力。在逆时针操作模式中,偏压部件的与该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响应于环的逆时针转动基本沿顺时针方向向环施加偏压力,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用于无钥匙地将固定栓从开锁位置操作到锁闭位置的呆锁式门锁组件通常包括致动器、环、致动器接触机构和后挡块。该致动器操作地连接到固定栓并具有转动轴线。致动器可围绕其转动轴线从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对应的开锁位置移动到与固定栓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组件的环可相对于该致动器从初始位置转动到转动位置,并且致动器接触机构操作地连接到该环以便共同转动。致动器接触机构构造并设置成在致动器的开锁位置接触致动器。当环从其初始位置朝其转动位置转动时,致动器接触机构与其一起转动并使致动器从其开锁位置转动到其锁闭位置。锁组件的锁闭固定栓的操作可以以顺时针操作模式或逆时针操作模式进行。在顺时针操作模式中,环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致动器从其开锁位置转动到其锁闭位置(从而锁闭固定栓)。在逆时针操作模式中,环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致动器转动到其锁闭位置。后挡块指示组件是能以顺时针操作模式操作还是以逆时针操作模式操作。在第一构型中,后挡块阻止环从其初始位置逆时针转动,以指示组件以顺时针操作模式操作。在第二构型中,后挡块阻止环从其初始位置顺时针转动,以指示组件以逆时针操作模式操作。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面,用于在固定栓的开锁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操作的该固定栓的呆锁式门锁组件通常包括锁芯、扭矩片(扭矩板)、定位器、至少一个安装螺钉和稳定桥。该扭矩片操作地连接到该锁芯并从该锁芯沿纵向延伸出。扭矩片也操作地连接到固定栓,从而锁芯可操作以使固定栓在其开锁和锁闭位置之间移动。定位器将锁组件定位在门上,而安装螺钉将锁组件安装在门上。稳定桥具有对应于安装螺钉的开口,从而在将锁组件固定在门上时螺钉延伸通过该稳定桥。稳定桥禁止安装螺钉沿安装螺钉横向于纵向轴线转动。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在下面显而易见,并且在下文中指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安装在左内开门外表面上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锁组件和门的局部横截面视图;
图3是图1的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1的锁组件的定位器的后透视图;
图5A是从门向外看的图1的锁组件的端视图,其中省略了锁组件的一部分以示出内部结构,该锁组件处于逆时针操作模式并且锁组件的环位于初始位置而致动器处于开锁位置;
图5B是类似于图5A的端视图,其中省略了锁组件的部件以示出内部结构;
图6是从图5A的线6-6的平面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类似于图5A的端视图,其中环处于转动位置而致动器处于锁闭位置;
图8是类似于图5A的端视图,其中环返回其初始位置而致动器保持在其锁闭位置;
图9是类似于图5A的端视图,其中锁组件处于顺时针操作模式,环位于初始位置而致动器处于开锁位置;
图10是类似于图8的端视图,其中环处于转动位置而致动器处于锁闭位置;
图11A是构造成在左开门上逆时针操作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的端视图,其中用虚线示出的固定栓的止动组件和固定栓处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致动器示出处于开锁位置,并且省略锁组件的一部分以示出锁组件的内部结构;
图11B是类似于图11A的端视图,其中省略了锁组件的部件以示出锁组件的内部结构;
图12是类似于图11A的端视图,其中环示出为处于转动位置,而致动器处于与固定栓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
图13是构造成在左开门上逆时针操作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的端视图,其中固定栓的止动组件和固定栓用虚线示出处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致动器示出处于开锁位置,并且省略锁组件的定位器以示出锁组件的内部结构;
图14是在图13的线14-14内平面内的剖视图;
图15是类似于图13的端视图,其中环示出处于转动位置,而致动器处于与固定栓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
图16是构造成顺时针操作的图13的锁组件的端视图,其中环处于初始位置,而致动器处于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对应的开锁位置;
图17是构造成在左开门上逆时针操作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的端视图,其中固定栓的止动组件和固定栓用虚线示出处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致动器示出处于开锁位置,并且省略锁组件的定位器以示出锁组件的内部结构;
图18是构造成在左开门上逆时针操作的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的端视图,其中固定栓的止动组件和固定栓用虚线示出处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致动器示出处于开锁位置,并且省略锁组件的定位器以示出锁组件的内部结构;
图19是图18的线19-19的平面内的横截面视图;
图20是类似于图18的端视图,其中环示出处于转动位置,而致动器处于与固定栓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
图21是构造成在左开门上逆时针操作的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的端视图,其中固定栓的止动组件和固定栓用虚线示出处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致动器示出处于开锁位置,并且省略锁组件的定位器以示出锁组件的内部结构;
图22是图21的线22-22的平面内的横截面视图;
图23是类似于图21的端视图,其中环示出处于转动位置,而致动器处于与固定栓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
图24是构造成在左开门上逆时针操作的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的端视图,其中固定栓的止动组件和固定栓用虚线示出处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致动器示出处于开锁位置,并且省略锁组件的定位器以示出锁组件的内部结构;
图25是图24的线25-25的平面内的横截面视图;
图26是类似于图24的端视图,其中环示出处于转动位置,而致动器处于与固定栓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
图27是类似于图25的横截面视图,其示出在锁组件的顺时针操作模式和逆时针操作模式之间配置锁组件的扭矩片的运动;
图28是类似于图24的端视图,其中锁组件构造成顺时针操作,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而致动器示出处于开锁位置,对应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
图29是构造成在左开门上逆时针操作的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的端视图,其中固定栓的止动组件和固定栓用虚线示出处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致动器示出处于开锁位置,并且省略锁组件的定位器以示出锁组件的内部结构;
图30是图29的线30-30的平面内的横截面视图;
图31是类似于图29的端视图,其中锁组件构造成顺时针操作,其中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而致动器处于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对应的开锁位置;
图32是构造成在左开门上逆时针操作的根据第九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的端视图,其中固定栓的止动组件和固定栓用虚线示出处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致动器示出处于开锁位置,并且省略锁组件的定位器以示出锁组件的内部结构;
图33是类似于图32的端视图,其中锁组件构造成顺时针操作,其中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而致动器处于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对应的开锁位置;
图34是构造成在左开门上逆时针操作的根据第十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的端视图,其中固定栓的止动组件和固定栓用虚线示出处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致动器示出处于开锁位置,并且省略锁组件的定位器以示出锁组件的内部结构;
图35是图34的线35-35的平面内的横截面视图;
图36是类似于图34的端视图,其中锁组件构造成顺时针操作,其中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而致动器处于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对应的开锁位置;
图37是构造成在左开门上逆时针操作的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的端视图,其中固定栓的止动组件和固定栓用虚线示出处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致动器示出处于开锁位置,并且省略锁组件的定位器以示出锁组件的内部结构;
图38是图37的线38-38的平面内的横截面视图;
图39是类似于图37的端视图,其中其中环示出处于转动位置,而致动器处于与固定栓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
图40是根据第十二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其中省略了偏压部件以便例证;
图41是构造成在左开门上逆时针操作的图40的锁组件的端视图,其中固定栓的止动组件和固定栓用虚线示出处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致动器示出处于开锁位置,并且省略锁组件的定位器以示出锁组件的内部结构;
图42是在图41的线42-42的平面内的横截面视图;
图43是类似于图41的视图,其中锁组件构造成顺时针操作,其中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而致动器处于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对应的开锁位置;
图44是根据第十三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其中为了说明而省略了偏压部件;
图45是图44的锁组件的端视图,其中环示出处于初始位置,致动器示出处于开锁位置,并且省略锁组件的定位器以示出锁组件的内部结构;
图46是在图45的线46-46的平面内的横截面视图;
图47是类似于图45的端视图,其中其中环示出处于转动位置,而致动器处于与固定栓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
在附图中相应的标号指示相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并尤其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总体由标号1指示,并且示出为安装在总体由标号4指示的向内的左开门上。如本领域内公知的,门4通过链接地安装在门框(未示出)上,从而门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进行铰链式运动,其中门的自由侧8(与铰接侧相对的一侧)与门侧柱相对。在示出的图1的实施例中,锁组件1安装在内开门4的外表面5(即可从门安装在其上的建筑物的外部接近的表面)上。门4向建筑物内打开-即沿图1的箭头A所示方向打开。但是,应理解,锁组件1可安装在门4的内表面22上。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锁组件1可安装在沿与箭头A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打开的外开门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
当用于说明各个实施例时,前面未加术语“径向”的术语“内部”、“向内”、“外部”和“向外”是指锁组件的纵向,并尤其是指当从门通过锁组件向外看(例如在图3中从右向左)看时锁组件的各部件的相对位置。术语“径向”和“沿径向的”-包括术语“沿径向向内”、“径向内部”、“沿径向向外”和“径向外部”-是指横向于锁组件1的纵向的方向。上述术语并不要求门4上的锁组件1的任何具体朝向。
锁组件1操作性地连接到总体用3指示的固定栓装置,该固定栓装置具有可在开锁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移动的固定栓6。在图1(以及图2、5A、5B和9)所示的开锁位置,固定栓6缩入门4的自由侧8内并与安装在门的自由侧上的板7平齐。在锁闭位置(图7、8和10),固定栓6从门4延伸出并延伸到与门框(未示出)相对的门侧柱内以锁闭已关闭的门。特别参见图2,固定栓装置3尤其包括固定栓止动组件19(在图2的横截面中示意性地示出),该止动组件容纳固定栓6(图2内未示出)并包括用于使固定栓相对于门4在开锁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移动的合适机构(例如摆动曲柄)。这种固定栓装置3的结构和操作是现有技术公知的,并且除了到公开本发明所必需的程度之外将不再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3的分解视图内最好地示出的,锁组件1通常包括:用于在门切口21处将锁组件定位在门4的外表面5上的总体标号为31的定位器;设置成从定位器31向外并且操作地连接到扭矩片23上的总体标号为9的锁芯,该扭矩片从锁芯通过定位器和门切口21向内延伸;容纳锁芯9的钥匙制动栓的总体标号为27的体部;以及总体标号为11的环,该环在体部27和定位器31的相应部分之间延伸且围绕相应部分以封闭锁芯9和锁组件1的其它工作部件以抵抗不希望的接近。在门4的内表面22上安装有备板26和指旋器17,其中指旋器与锁芯9的扭矩片23操作性地连接。
固定栓止动组件19与扭矩片23操作地连接,从而扭矩片的转动将使固定栓6在其开锁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移动。制动栓锁芯9的钥匙制动栓24包括其中形成锁眼14的面板13(图1)。钥匙(未示出)操作钥匙制动栓24以转动扭矩片23,并从而操作固定栓止动组件19以使固定栓6在其开锁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移动。指旋器17的转动还可用于转动扭矩片23以使固定栓6在其开锁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移动。即,钥匙制动栓24和指旋器17可用于使固定栓6从其开锁位置移动到锁闭位置,以及从其锁闭位置移动到其开锁位置。在其中锁组件1安装在左开门4上的所示实施例中,钥匙沿图1中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转动以锁闭门4,并沿相反方向转动以给门开锁。应理解,指旋器17可替换为操作连接到扭矩片23的第二锁芯19,以便钥匙可用于从门内侧和外侧锁闭和打开固定栓6。
也在图4中示出的定位器31整体为圆形并具有环形凸缘55,该环形凸缘从定位器向内延伸并且其尺寸形成为在径向上小于定位器的周向边缘以限定内肩部51。肩部51在切口21处将定位器31安置在门4上,同时凸缘55形成较牢固的与切口内表面的配合,并且定位器紧靠门的外表面。在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中,由凸缘55形成的肩部51的大小适合标准尺寸的门锁切口,例如直径为大约2.125英寸(5.3975cm)的切口。但是,也可将定位器31和/或其肩部51的大小形成为适合不同尺寸的门锁切口,例如直径不是约2.125英寸(5.3975cm)的切口,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定位器31还具有从该定位器周缘沿径向向内形成的朝外的肩部35,以用于将锁组件1的体部27定位在定位器31上。标号均为36的三个突耳(在图中仅可见两个)从肩部35沿径向向内地相互之间匀称地分隔开地从定位器31向外延伸,以用于摩擦地接合锁组件1的体部27以在组装期间进一步将体部安置在定位器31上。
如图2-4所示,所示实施例的定位器31还具有总体标号为29的稳定桥,该稳定桥连接定位器到并从定位器向内延伸,例如在定位器和固定栓止动组件19之间在切口21内延伸。稳定桥29大致为C形。该稳定桥包括相互分隔开的从内肩部51沿径向向内地连接到定位器31的两个分支部57和横跨这两个分支部的桥板58。稳定桥29具有中心开口59和一对横向隔开的开口60,该中心开口的尺寸适于接纳贯穿其中的锁芯9的扭矩片23,所述开口60的尺寸适于接纳随后将说明的贯穿其中的安装螺钉25(图2中仅可见一个螺钉)。在所示实施例中,分支部57与定位器31形成一体。但是,分支部57可与定位器31分离地形成并通过焊接或其它固定技术与该定位器连接。还可理解,可省略定位器31中的稳定桥29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体部27包括大致为钟形或碗形的端板47、弓形凸缘33(图2和3)、环形凸缘52以及环形凸缘52内的相对的肋(均用52a指示),该弓形凸缘33基本与端板47的周缘相邻地但沿径向向内偏离该周缘地从该端板47向内延伸,该环形凸缘52从端板向内延伸并从弓形凸缘33沿径向向内分隔开以在它们之间限定大致为环形的通道74,所述肋构相互分隔开以(与环形凸缘一起)限定通道37,该通道的形状为接纳锁芯9以在使用期间防止锁芯转动。
端板47内具有开口39(图1),并且锁芯9的面板13在该开口处基本与端板平齐地安放在通道37内以便接近锁眼14。体部27的锁芯通道37的尺寸合适地形成为其长度小于锁芯9的制动栓锁(弹子锁)24,从而制动栓锁的内端部41向内延伸超过通道37到达基本位于形成在定位器31内的半圆形开口42中的位置。
在以文中稍后所述的方式将体部27与定位器31组装在一起时,体部的弓形凸缘33紧靠定位器31的面向外的圆周肩部35,从而体部端板47的周缘、其弓形凸缘33以及定位器31的面向外的圆周肩部35共同限定了座圈43(图2),以用于可滑动地将环11接纳在组件1上,从而环可在该座圈内相对于体部27和定位器31转动。
如图3和5A-6内最好地示出的,总体上用61指示的扭矩片致动器通常在定位器31的半圆形开口42内、从稳定桥29稍微向外地安装在扭矩片23上。致动器61具有大致为杯形的部件61a,其大小形成为可安放在锁芯钥匙制动栓24的内端部41上。在杯形部件61a内形成有狭槽-更合适地为如图3所示的十字形狭槽63,以用于接纳贯穿其中的扭矩片23以便使扭矩片操作地连接到致动器61。
致动器61还具有臂62,该臂因下面将说明的原因而从杯形部件61a沿径向向外延伸。在所示实施例中,臂62与致动器61成一体地形成。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臂62可与杯形部件61a分离地形成,并通过附装或可释放地紧固在杯形部件上而与该杯形部件连接。还可设想,只要致动器操作地连接到扭矩片,该致动器就可通过不同于杯形部件的部件安装在扭矩片23上。
致动器61能够围绕致动器的转动轴线L2(图3)(其在所示实施例中与扭矩片23重合并在组件1的纵向轴线L1下方)相对于体部27、钥匙制动栓24和定位器31转动,以连带地转动扭矩片以便选择性地定位固定栓6。特别地,致动器61在对应于固定栓6的开锁位置的开锁位置(例如图5A和5B内所示的)和下文将进行说明的对应于固定栓的锁闭位置的锁闭位置(例如图7内所示的)转动。
特别参照图3,环11具有构造成形成导向件44的环形内表面,该导向件的尺寸为可合适地安放在环形座圈43(图2)内,该座圈由体部端板47的周缘、其弓形凸缘33以及定位器的面向外的圆周肩部35形成。导向件44在座圈43内的可滑动设置使得环11可相对于体部27、定位器31和致动器61转动。图1所示实施例的环11在外表面内形成多个正方形凹痕15以有助于握紧环11,以便用手转动环11以锁闭固定栓而无需使用钥匙。
如图5A-6内最好地示出的,环11具有总体上用65指示的致动器接触机构,该接触机构操作地连接到且更合适地直接连接到该环,以便与环11共同转动,并且在环转动时接触并使致动器61从其开锁位置移动到其锁闭位置。在图3和5A所示的实施例中,致动器接触机构65包括指状件66,该指状件从环11的内表面上的环形导向件44沿径向向内延伸。指状件66在其沿径向向内的端部(例如自由端)整体为柱形,并具有贯穿其中延伸的螺纹孔66a。接触机构65还包括带螺纹的销67,如图3和5A所示该销螺纹连接地(或可释放地)容纳在孔66a内。销67的头部67a从指状件65向内延伸,而该销的相对的带螺纹端部67b从指状件略向外延伸,其原因将在下文说明。
锁组件1还包括总体上用71指示的偏压部件,该偏压部件操作地连接到环11以在环转动以锁闭固定栓6之后使该环返回初始或设定位置。如图3和5A(板73在图5A内部分地切除)所示的,所示偏压部件71包括一对盘簧72L和72R以及一环形(例如垫圈形)板73。参照图5B,弹簧72L、72R安放在体部27内形成的环形通道74内。具体地,弹簧72L、72R放置在环形通道74内,同时弹簧的两相对端通过形成在环形通道74的顶部处的上部一对(沿图5B内所示的方向)沿径向隔开的弹簧座76和形成在体部27的环形通道的底部形成的相应的下部一对沿径向隔开的弹簧座77相互隔开并紧靠在其上。可在各弹簧72L、72R的端部插入塞头79以便为弹簧的端部提供额外的表面积,从而靠接环形通道74内的弹簧座76、77。
偏压部件71的环形板73也在弹簧72L、72R上安放在体部的环形通道74内,以将弹簧保持在该通道内。环形板73内形成相互成角度地分隔开的一对开口82、83,以用于可释放地接纳致动器接触机构销67的带螺纹端部67b的尖端从而使偏压部件71操作地连接到环11。突耳81从环形板73向外延伸以装在弹簧72L、72R的相对的上端之间,并且沿径向装在形成于体部27的环形通道74顶部处的沿径向隔开的弹簧座76之间。
在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中,可大致按如图3从左至右示出的各部件的顺序组装锁组件1。但是,锁组件1的各个部件的组装顺序可改变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为将锁组件1的部件紧固在一起,一对均由85指示的带螺纹螺钉紧固件通过定位器31内形成的各开口86向外延伸,并且螺纹连接地容纳在从体部27向内延伸的对应的带内螺纹的安装件87内。当上紧时,螺钉85拉动体部27的弓形凸缘83并使之紧靠定位器31的外肩部35,从而将锁组件1的部件紧固在一起形成一个单元。
然后,可通过将锁组件1—首先是扭矩片23和定位器31—向内插入门的外表面5上的门切口21以使扭矩片23通过切口21和固定栓止动组件19(例如将固定栓6操作地连接到扭矩片)朝门4的内表面22延伸,而将该锁组件安装在门—例如图1和2所示的门4—上。定位器31的内环形肩部51容纳门切口21的内表面以将锁组件正确地安置在门4上。
参照图2和3,背板26和指旋器17安装在门4的内表面22上,同时指旋器与扭矩片23操作地连接。两个带螺纹的安装螺钉25延伸穿过背板26、穿过切口21、穿过形成在定位器31的稳定桥29内的横向隔开的开口60、穿过环11和偏压部件71,并且通过带内螺纹的开口80螺纹连接地容纳在体部27内。上紧安装螺钉25可将锁组件1和背板26朝向彼此拉动以将各个锁组件和指旋器17的部件紧固在门4上。
根据锁组件1是用于左开门还是用于右开门,该锁组件1可以以顺时针操作模式或逆时针操作模式合适地操作。可设想修改锁组件以使其能在左开门上以顺时针模式或逆时针模式操作。可对右开门进行同样的设想。在此,术语“左开门”和“右开门”是指当从外部向内看时(例如从体部27向内朝指旋器17看)铰链可安装在其上的门的侧面(例如图1中门4的左侧),而与门是内开还是外开无关。随后使用的关于组件1的操作模式的术语“顺时针”和“逆时针”是指用户通过锁组件向外看(例如,如图5A内所示的,从门4的切口21向外朝锁组件1的体部27看)时,环被转动以将固定栓6从其开锁位置移动到其锁闭位置的方向。
例如,在所示实施例中,锁组件1安装在向内的左开门4上(图1)。如图5A-8所示,锁组件1可沿逆时针方向操作以锁上固定栓6。如果用于右开门上(图9和10),则锁组件1可沿顺时针方向操作,其中环1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将固定栓6从其开锁位置(图9)移动到其锁闭位置(图10)。但是应理解,锁组件也可在左开门上沿顺时针方向操作,而在右开门上沿逆时针方向操作。
下面将特别参照图5A-8说明锁组件1的操作。图5A和5B示出致动器61位于对应于固定栓6的其中固定栓缩入门内(例如,如图1所示)的开锁位置的成角度的开锁位置。环11位于此处称为初始或设定位置的位置,其中环的沿与锁组件的操作模式相对应的方向(例如,图5A-8内所示实施例中的逆时针)的转动会导致大致朝致动器61的运动。在所示实施例中,在环11的初始位置以及致动器的开锁位置,致动器接触机构65(尤其是图5A和5B内的销67)抵靠致动器61(尤其是致动器臂62)。但是,可设想,只要环从其初始位置沿组件的操作方向的转动可导致致动器接触机构65朝致动器61转动并与其接触,则在环11的初始位置以及致动器的开锁位置,致动器接触机构65可与致动器61分隔开(例如不接触)。
为了无钥匙操作锁组件1以锁闭固定栓6,用手握紧环11并使其从初始位置沿操作方向(例如图5A-8内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致动器接触机构65与环11共同转动以便接触致动器61,从而环的进一步转动可使致动器从其开锁位置朝其锁闭位置转动。例如,在所示实施例中,致动器接触机构销67的头部67a接触致动器臂62以使致动器61围绕其转动轴线L2朝如图7所示的致动器的锁闭位置转动。致动器61与固定栓6的操作连接例如经由致动器和扭矩片23之间的以及扭矩片与固定栓止动组件19的操作连接使得,当致动器朝其锁闭位置转动时固定栓6朝其锁闭位置移动。
环11继续转动,直到固定栓6完全延伸到其锁闭位置。在所示实施例中,环11转动到文中被称为环的转动位置的位置,其中致动器61完全转动到其的对应于固定栓6的锁闭位置的成角度的、锁闭位置。所示实施例中的弹簧11的转动被致动器接触机构65和弓形凸缘33的从体部向内延伸的端部69L、69R之间的接触限制以指示环的朝其转动位置的转动,在该转动位置固定栓6处于其锁闭位置。
由于环11经由致动器接触机构销67和偏压部件的环形板73之间的连接而操作连接到偏压部件71,所以环11从其初始位置到其转动位置的转动连带着使偏压部件71的环形板73相对于弹簧72L、72R转动。在弹簧72L、72R之间从环形板73向外延伸的突耳81沿突耳的移动方向压缩一个弹簧。例如,如图7所示,突耳81的逆时针转动在突耳和体部27的环形通道74内形成的下部一对弹簧座77之间压缩弹簧72L。另一个弹簧72R与被压缩的弹簧72L独立,从而不会被环形板73的逆时针转动影响。
在将环11手动转动到其转动位置以锁闭固定栓6后,将该环11松开。已压缩的弹簧72L的偏压作用在环形板的突耳81上,以促使环形板73沿与环的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图5A-8的实施例内的顺时针)转动(从而环11因与环形板操作连接而转动)。这样,环11反向转动,并返回其如图8所示的初始位置或设定位置。环11的致动器接触机构65与该环一起转动而不再接触并远离致动器61。致动器保持处于锁闭位置,直到使用钥匙或指旋器17将固定栓6转动到其开锁位置。即,钥匙或指旋器17的转动使扭矩片23转动,从而作用于固定栓止动组件19以将固定栓6移动到其开锁位置。
可以看出,通过在使环转动以锁闭固定栓6之后将该环11偏压回其初始位置(并且随后松开该环),可因为扭矩片23与致动器61在打开固定栓时从锁闭位置转动到开锁位置而使它们的移动角路径基本不需这样的结构,即如果存在将会沿移动角路径接触致动器61的结构。即,当致动器61沿其移动角路径从致动器的锁闭位置返回开锁位置时,该致动器61不会接触任何环结构,尤其是任何致动器接触机构结构。
稳定桥29为贯穿其中延伸的安装螺钉25提供了增加的支承,特别地,稳定桥29阻止安装螺钉25横向于它们的纵向轴线转动。例如,当环11转动以锁闭固定栓6时,其会在锁组件1内产生小的扭转力。在典型的固定栓装置中,通过安装螺钉来阻止此扭转,其中所述螺钉穿过固定栓止动组件。但如果扭转力足够大—例如当在可反向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的环上应用扳手以从锁组件中扭转环时出现的力,则止动组件不能为螺钉提供足够的支承。螺钉将转动并在锁组件和止动组件之间断裂,从而允许不希望的接近。本发明的稳定桥29还禁止向螺钉25施加扭矩以减小对螺钉的损坏。可设想,稳定桥29可与传统的钥匙操作的呆锁式门锁组件或传统的插销类型的门锁一起使用以提供相同的上述的附加优点。
为了反转所示实施例的锁组件1的操作模式—例如将如图5A-8所示的逆时针模式改变为如图9和10内所示的顺时针操作模式,必须将锁组件从门4上拆除并且与指旋器17和固定栓止动组件19分离。当处于环11的初始位置(图5A)和致动器61(从而为固定栓6)的开锁位置时,从致动器接触机构指状件66的孔66a(图3)中旋下并从偏压部件71的环形板73上拆除致动器接触机构销67(该销可通过定位器31的下半部内的半圆形接近开口42接近)。通过拆除销67,使环11相对于定位器31、偏压部件71、致动器61和体部27转动(在图9中为逆时针),直到致动器接触机构65内的螺纹孔66a与偏压部件环形板73的另一开口83对齐。例如,在所示实施例中,该环转动过大约90度的角度。
销67重新连接到致动器接触机构65和偏压部件环形板73上,以限定环11的与该环的不同操作模式相对应的初始或设定位置。致动器61与操作地连接到其上的扭矩片23一起相对于定位器31、偏压部件71、体部27和环沿与环11相同的方向转动(在所示实施例中,转过大约90度的角度),从而该致动器还具有新的开锁角位置和新的锁闭角位置(扭矩片目前大致垂直(图9))。例如,如图9所示,锁组件1现在可以以顺时针操作模式操作,其中环11从图9所示的初始位置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会使致动器接触机构65一起朝致动器61转动并接触该致动器,从而使致动器沿顺时针方向从该致动器的开锁位置(图9)转动到其锁闭位置(图10),在锁闭位置固定栓6移动到该固定栓的锁闭位置。此时,不是弹簧72L而是弹簧72R被压缩并促使环11从其转动位置逆时针地转动回其初始位置并远离致动器61,而致动器保持处于锁闭位置直到使用钥匙或指旋器17将固定栓6解锁。
可见,锁组件1既能以顺时针操作模式操作又能以逆时针操作模式操作,而不必拆除或调整锁组件的多个部件。例如,在如图1-10所示的特别合适的实施例中,锁组件能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操作模式操作而无需拆除或调整该锁组件1的偏压部件71。
图11A-12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在图11A-12中,门锁组件总体上用101示出。所示的锁组件101构造成在左开门上操作(未示出,但基本类似于图1所示的锁组件1安装在门4上的方式)。除了总体上用171指示的偏压部件的之外,锁组件101与图1-10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锁组件1基本相同。该第二实施例的偏压部件包括垫圈形环形板173和安装在环形弹簧托架193上的一对压缩弹簧172L和172R。弹簧托架193具有大致在其下部位置(沿图11A和11B内所示的方向)的裂口以便将弹簧172L和172R安装在其上。弹簧托架193还具有成一体地形成的止挡件102,该止挡件的尺寸大于弹簧172L、172R的横截面,从而弹簧172L、172R的上端相互隔开地对接该止挡件。
偏压部件171安放在锁组件体部127的圆周通道174(图11B)内。体部127具有相互成角度地隔开地设置在通道174内的弹簧座128、130;弹簧172L、172R的下端紧靠相应的弹簧座128、130。偏压部件171的环形板173操作地连接到弹簧托架193以便相对于体部127共同转动。作为示例,在所示实施例中,环形板173在其顶部位置附近具有向外/向前延伸的销184(图11A),以用于安放在弹簧托架193的止挡件102内的开口184a(图11B)中。这使得可从弹簧172L、172R以及弹簧托架193上容易地拆除环形板173。但是,可设想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将环形板173附装在弹簧托架193上。偏压部件171以与图1-10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通过致动器接触机构165(具体通过致动器接触机构销167)操作地连接到环111。
锁组件101的操作也基本与第一实施例的锁组件1相同。在图11A-12所示的逆时针操作模式中,当环111从其初始位置(图11A和11B)逆时针转动到其转动位置(图12)时,致动器接触机构165接触致动器161并使致动器从该致动器的开锁位置(图11A和11B)移动到其锁闭位置(图12)。环111和弹簧托架193之间的操作连接,例如经由致动器接触机构165和偏压部件环形板173之间以及偏压部件环形板和弹簧托架193之间的连接,使得弹簧托架与环111一起逆时针转动。
弹簧172L在止挡件102和弹簧座130之间被压缩。在环111转动到其转动位置以锁闭固定栓106(图12)之后,将该环松开,已压缩弹簧172L的弹簧偏压力使该环111(以及致动器接触机构165)返回其初始位置,而致动器161保持位于锁闭位置,直到使用钥匙或指旋器打开固定栓106。
第二实施例的锁组件101的操作模式能以与第一实施例的锁组件1相同的方式反转,例如从图11A-12所示的逆时针操作模式改变为顺时针操作模式(未示出,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顺时针操作模式)。
图13-16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总体上用201指示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除了偏压部件271和环211(尤其是环的致动器接触机构265)之外,此第三实施例的锁组件201与图1-10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锁组件1基本相同。此实施例的环211的致动器接触机构265包括从环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大致为T形的指状件266。指状件266具有相互横向分隔开的一对开口288、289,并且每个开口都带有内螺纹以螺纹连接地(例如可释放地)接纳销267。
该第三实施例的偏压部件271包括在体部227的通道274的上部角区段内弓形地延伸的单个螺旋牵引弹簧278。弹簧278的端部278a、278b在相应连接销291、292处连接到体部227,所述连接销连接到体部227并相互成角度地分隔开地设置在通道274内。弹簧致动突耳290大致在环211的顶部-例如在直径上与T形指状件266相对-从该环211沿径向向内延伸。在组装时,如图13中最清楚地示出的,突耳290大致在弹簧的中间长度处设置在弹簧278的线圈之间。在所示实施例中,突耳290与环211形成一体。但应当理解,突耳290可与环211分离地形成并且固定或可释放地连接到其上,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图13-15示出此实施例的锁组件201的操作。在图13内,致动器261处于其与固定栓206的开锁位置(基本与第一实施例的固定栓6的开锁位置相同)对应的开锁位置。环211处于与其初始或设定位置对应的角位置。锁组件201可以以图13所示的逆时针操作模式操作,从而环211沿逆时针方向朝其转动位置(图15)的转动使得致动器接触机构265(尤其是在所示实施例中从T形指状件266延伸出的销267)移动以接触致动器261,从而将致动器移动到其与固定栓206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图15)。在此操作中,如前面的实施例一样,致动器接触机构265的指状件266朝体部227的弓形凸缘233的端部269R移动。
图15示出锁组件201,其中环211转动到其转动位置以便致动器261处于其锁闭位置。连接到环211以便与其一起相对于体部227转动的弹簧致动器突耳290朝体部的弓形凸缘233的边缘270L转动,并且在通道274的一侧将弹簧278压缩,而在该通道的另一侧使该弹簧延伸。弹簧278的延伸产生弹簧偏压力,该偏压力可拉动突耳290并从而拉动环211,从而在固定栓206锁闭之后释放环时,弹簧偏压力使环返回其初始位置,而致动器261保持位于其锁闭位置(此位置未示出,但类似于图8所示状态下的第一实施例的锁组件)。
在锁闭操作期间,致动器261与环211一起移动,并且致动器臂262与穿过体部227内的开口280的两个安装螺钉(未示出)之一接触。就在完全锁闭固定栓206之前,致动器臂262围绕安装螺钉枢转,并使致动器261相对于扭矩片223略微向下滑动。致动器261的杯形部件261a内的凹槽263容纳此致动器运动(在此实施例中,凹槽263不是十字形的而是单个狭槽)。
参照图16,通过从致动器接触机构265的T形指状件266上旋下销267,锁组件261可以以顺时针操作模式操作(即环顺时针转动以如图16所示地锁闭固定栓)。在环211处于其初始位置并且致动器261处于其开锁位置的情况下,销267在T形指状件266内的相对开口288处螺纹连接到该指状件。因此,环211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使致动器接触机构265移动接触致动器261,以便使致动器(并由此使固定栓206)从其开锁位置移动到其锁闭位置。环转动还使致动器接触机构265朝凸缘233的边缘269L移动。弹簧致动器突耳290朝凸缘233的边缘270R转动,并且在通道274的右侧压缩弹簧278而在左侧使该弹簧延伸(未示出)。
可设想修改锁组件201(未示出),以使偏压部件271的螺纹牵引弹簧278可在体部227的通道274的下部角区段内弓形地延伸。弹簧278的端部278a、278b可再次在相应连接销291、292处连接到体部227,所述连接销连接到体部227并相互成角度地分隔开地设置在通道274内。在此,弹簧致动器突耳290可形成为致动器接触机构265的一部分,并且可从环指状件266向前延伸。在组装时,如前文所述的,致动器突耳290通常在弹簧的中间长度处设置在弹簧278的线圈之间。还可设想将此修改应用于此处说明并示出的每个偏压部件的盘簧。
图17示出总体上用301指示的无钥匙呆锁组件的第四实施例,除了偏压部件371之外,该锁组件与图13-16的锁组件201相同。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偏压部件371包括设置在组件体部327的通道374内的一对螺旋拉簧378L、378R。弹簧378L的第一端378La在体部销392处连接到体部327,而弹簧378R的第一端378Ra在体部销391处连接到该体部。还是在此实施例内,弹簧致动器突耳390包括一对横向分隔开的连接销390a、390b。拉簧378L、378R的第二端378Lb和378Rb分别通过销390b、390a连接到突耳390。
当环311在组件301的逆时针操作模式下(从图17看去)逆时针转动以将固定栓306移动到其锁闭位置(未示出,但是方式基本与图13-16的第三实施例相同)时,弹簧致动器突耳390与环311共同转动以在致动器突耳销390a和体部销391之间拉紧拉簧378R。弹簧378L同样在突耳390和体部销392之间被松散地压缩。
当松开环311时—即在致动器361(并且由此为固定栓306)移动到其锁闭位置之后,弹簧378R的拉力促使该环顺时针转动回其初始位置。
可以以与针对图13-16内所示的第三实施例所述的方式基本相同的方式来调整组件301以便在右开门上操作。
在图18-20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锁组件(总体上用401指示)基本与第三实施例的锁组件201(图13-16)相同,但该锁组件具有这样的偏压部件471,该偏压部件包含安装在大致为圆形的弹簧托架493上的螺旋压缩弹簧472。弹簧托架493在其底部(沿图18所示的方向)附近具有裂口(不可见,但大致在致动器接触机构465的下方)以用于将弹簧472安装在托架上。弹簧托架493还包括一对销494、495(图18和20),所述销相互成角度地分隔开地从该托架延伸出并大致与弹簧472的相应端部接触。在所示实施例中,销494、495与托架493分离地形成,并且在弹簧472安装在托架上之后连接到该托架。但是,可设想,销494、495可与弹簧托架493成一体地形成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在体部427的通道474内形成一对肩部428、430以提供固定的止挡,弹簧472的端部可靠在该止挡上。致动器接触机构465的螺纹销467延伸穿过接触机构的指状件466,从而其尖端安放在弹簧托架493内的大致靠近托架内的裂口的对应开口内,以便经由致动器接触机构使偏压组件471(尤其是弹簧托架)与环411操作地连接(销467以与图1-10的第一实施例的销67连接到环形板73的方式基本相同的方式连接到托架493)。
在锁组件401的逆时针操作模式中,环411(从图18看去)逆时针转动以与前面针对图13-16的第三实施例说明的方式基本相同的方式移动致动器461和固定栓406。环411的转动连带地使弹簧托架493相对于体部427和弹簧472转动。如图20所示,在这种转动后,托架销494在该销和肩部430之间压缩弹簧472。弹簧的压缩提供了偏压力,该偏压力在固定栓406被锁闭而环松开之后促使该环411返回其初始位置。
为了以锁组件401的顺时针操作模式(未示出)操作,从弹簧托架493和致动器接触机构465中取出螺纹销467,并以如图13-16的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将该螺纹销在致动器接触机构的开口480内重新连接到致动器接触机构。销467仍然延伸通过致动器接触机构465并安放在偏压部件471的弹簧托架493内的对应开口(未示出)内,以使环411操作地重新连接到偏压部件。
图21-23示出第六实施例,其中总体上用501指示的锁组件基本与图13-16内所示的且前文说明的锁组件201相同。但是,在此第六实施例中,总体上用571指示的偏压部件包括设置在组件体部527的通道574内的扭簧597。弹簧597的相对的端部597a、597b均如图21所示地沿径向向内弯曲。特别地,弹簧597安置在体部527的通道574内,并且端部597a、597b沿圆周延伸越过彼此而不是端对端地连接,也就是说,弹簧597在其端部自身重叠,弹簧的弯曲端部597a、597b沿圆周相互分隔开。
弹簧597的弯曲端部597a、597b通过形成在体部527的通道574内的止挡532保持相互隔开。如图21所示,当在环511的初始位置时,突耳590还从环511沿径向向内延伸到大致与止挡532相对的弹簧597的弯曲端597a、597b之间的位置。弹簧597的偏压通常促使弯曲端597a、597b相互靠近以紧靠接触突耳590和/或止挡532。
锁组件501的以其逆时针操作模式锁闭固定栓506的操作基本与针对图13-16的第三实施例说明的操作相同。如图23所示,在环511逆时针转动以锁闭固定栓506时,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突耳590与环511共同转动,并推压弹簧597的弯曲端597a以沿逆时针方向给弹簧加扭矩。弹簧的相对弯曲端597a被止挡532保持而不能移动。当环511已转动到其转动位置以锁闭致动器561(和固定栓506)后,将该环松开,并且弹簧597的扭力促使该环511返回其初始位置。
锁组件501在顺时针操作模式下的操作可基本如前面针对图13-16的第三实施例所述地实现。
图24-2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组件(总体上用601指示)。在此实施例中,偏压部件671包括一对螺旋压缩弹簧672L、672R,所述弹簧安装在大致为环形的弹簧托架693上并设置在锁组件体部627的通道674内。弹簧托架693内形成裂口以允许将弹簧672L、672R安装在托架上,并且还在弹簧托架的外圆周的一部分内形成沿圆周延伸的凹部610(图24)。弹簧座602与弹簧托架693成一体地形成,并且将弹簧672L、672R的上端部分隔开(沿图24所示的方向)。弹簧672L、672R的下端紧靠形成在锁组件体部627的通道674内的一对相应肩部630、628。
所示第七实施例的可转动的环611具有形式为从环611的内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的指状件666的致动器接触机构665。如图25中可最好地看到的,将能看到突出件699从指状件666向内延伸以接触致动器661。指状件666还具有弹簧致动部件698,该致动部件从指状件基本向外延伸到弹簧托架693内形成的凹部610内以使环611与偏压部件671操作地连接。
此第七实施例的锁组件601尤其构造成允许锁组件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操作模式操作,而不必除去锁组件的任何部件。特别地,参照图25,致动器661的面向内的表面661a内形成用于接纳致动器弹簧656的弹簧座664。致动器弹簧656设置在致动器661和定位器稳定桥629之间以将弹簧保持在弹簧座664内。如图27所示,锁组件601的锁芯609允许其内具有少量间隙以允许其扭矩片623相对于扭矩片的转动轴线L2进行少量角运动。
图24示出,在环611位于其初始位置而致动器661位于其与固定栓606的开锁位置对应的开锁位置的情况下,锁组件601能以逆时针操作模式操作。为了锁闭固定栓,环611沿逆时针方向朝其转动位置转动,以使致动器接触机构665(在所示实施例中,为从指状件666向内延伸的突出件699)接触致动器臂662。从而将致动器661转动到图26所示的锁闭位置。弹簧致动部件698在凹部610内接触弹簧托架693以使弹簧托架与环611一起逆时针转动。在弹簧托架693转动时,如图26所示的,弹簧座602在该弹簧座和肩部对630之间压缩弹簧672L。
在锁闭固定栓606而松开环611时,已压缩的弹簧672L的偏压力促使该环返回其初始位置,而致动器661(以及由此固定栓)保持位于其锁闭位置,直到使用钥匙或指旋器打开固定栓。
为调整锁组件601以使其以顺时针操作模式操作,将环611定位在其初始位置并将致动器661定位在其开锁位置。如图27的剖视图所示的,手动推动扭矩片623使其相对于其转动轴线L2进行角运动(经由锁芯609和扭矩片之间的少量间隙)。扭矩片623的角运动连带地使致动器661相对于环611、尤其相对于致动器接触机构656(例如,从指状件666向内延伸的突出件699)角移动到调整位置。环611(和致动器接触机构665)然后可相对于致动器661转动,同时环指状件666和其突出件699从致动器臂662下方通过以便如图28所示的将突出件安置在致动器臂的相对侧上。
扭矩片623和致动器661相对于扭矩片的转动轴线L2的角运动在致动器和定位器稳定桥629之间压缩致动器弹簧656。在重新定位环611之后释放扭矩片623时,扭矩片和致动器661被偏压回它们的在扭矩片623的转动轴线L2上的初始操作位置,以便锁组件601以其顺时针操作模式进行正常操作。
因此,可见不需要拆解锁组件601来使该锁组件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操作模式操作。但是,应理解,当锁组件601已安装在门上时,需要从门上拆除该组件并使其与指旋器和止动组件分开,以便能接近扭矩片623从而角移动该扭矩片。
图29-31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总体上用701指示的无钥匙呆锁组件。除了对环711和致动器761进行略微改动之外,锁组件701基本与图24-28的锁组件601相同。具体地,连接到环711的致动器接触机构765包括大致为L形的指状件766,该指状件从环的内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到该指状件的从体部727的弓形凸缘733向后的自由端766a。指状件766可与环711分离地形成并随后(永久地或可释放地)连接到环711,或者该指状件可以与环成一体地形成。
此实施例的致动器761具有大致为蝴蝶形的中心开口763(图29),该开口用于接纳扭矩片723以使致动器与扭矩片操作地连接。如前面的实施例以及图30所示的,致动器761装在锁芯709的内端部741(图30)上。致动器弹簧756设置在锁芯709的内端741和大致围绕扭矩片723的致动器761之间,并且设置在由杯形致动器761形成的向内/外的凹腔内。
锁组件701的逆时针操作模式(如图29和30内构造的)的操作基本与图24-28的锁组件601的操作相同。
调整锁组件701以使其以顺时针操作模式(如图31内构造的)操作,将环711定位在其初始位置并将致动器761定位在其开锁位置(例如图29)。致动器臂762可通过定位器的下半部内的半圆形开口接近(未示出,但基本与图1-10的第一实施例的并且图3和4内具体示出的定位器31和开口42相同)。通过定位器的半圆形开口用手抓紧致动器臂762,并大致朝组件701的体部727将致动器臂向外推动(未示出)到不与环指状件766(尤其是环指状件的自由端766a)角对齐的调整位置。
然后使致动器761围绕扭矩片723的转动轴线L2(见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图3)(例如,与图29-31相比,在所示实施例中为顺时针)相对于环711(例如,在致动器臂762从环指状件766下方通过的情况下)转动,以如图31所示地将致动器臂安置在环指状件的相对侧上。在以此方式转动致动器761时,致动器在致动器内的蝴蝶形开口763内相对于扭矩片723转动。松开致动器臂762,致动器弹簧756将致动器臂偏压回其与环指状件766角对齐的初始操作位置,以使锁组件701以其顺时针模式正常操作。
在图29-31的实施例中未示出偏压部件。但是,可设想将文中所示和所述的任何偏压部件结合进锁组件701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图32和33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组件(总体上用801指示),其中致动器861可调整以使锁组件以其逆时针和顺时针操作模式操作。特别地,致动器861具有致动器臂862,该致动器臂与该致动器的体部861a分离地形成并且可释放地连接到该体部上。臂862大致为Z形或S形,并且在最接近致动器体部861a的端部具有空隙开口854,该开口用于接纳螺纹销853以使致动器臂862在致动器体部861a内的螺纹开口(未示出)处与该致动器体部861a操作地且可释放地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连接到环811的致动器接触机构865包括沿径向向内延伸的指状件866和从该指状件的端部向后延伸以便当环811转动时与致动器臂862接触的销867。图32示出能以逆时针操作模式操作的锁组件801,其中致动器臂862定向为使得环811的逆时针转动使致动器接触机构865(即所示实施例内的销867)与致动器臂862接触,以使致动器861转动到其与固定栓806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未示出,但基本与前面的实施例相同)。另外,锁组件801的操作基本与图1-10的第一实施例的锁组件1相同。
为使锁组件801以其顺时针操作模式(图33)操作,从致动器臂862上拆下螺纹销853并从致动器861上拆下该臂。如图33所示,使用螺纹销853将致动器销862翻转到并固定在致动器861上,其中致动器臂在致动器接触机构865(尤其是所示实施例的销867)的相对侧上。
在图34-36所示的第十实施例中,除致动器961之外,总体上用901指示的锁组件基本与第九实施例的锁组件801相同。具体地,此实施例的致动器961包括具有中心开口912的大致为圆形的平板920a(图35),该开口的尺寸形成为可套在锁芯909的内端841上。在致动器961内,在中心开口912和致动器的周缘之间形成沿圆周延伸的狭槽916、918。致动器961还包括臂962,该臂从板920a沿径向向外延伸并定位成与致动器接触机构965(具体为该致动器接触机构的从环911沿径向向内延伸并终止于从体部927的弓形凸缘933向后的自由端966a的L形指状件966)接触。
如图35内最好地示出的,环指状件966与环911成一体地形成并且总体上为L形。杯形盖920将致动器961保持在锁芯909的内端941上,并且将致动器操作地连接到锁芯的扭矩片923。盖920套在锁芯909的内端941上,并且通过合适的方式例如对应的螺纹连接而固定在致动器961的板920a上。致动器961的盖920中具有开口963,该开口接纳扭矩片923并将这两个部件操作地连接在一起。
在锁组件901的逆时针操作中,环911从其初始位置(图34)沿逆时针方向朝其转动位置转动。环指状件966与环911一起转动以接触致动器臂962,并从而使致动器961与环911一起转动以将致动器定位在其与固定栓906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未示出,但基本与前面的实施例相同)。在松开环911之后,通过偏压部件(未示出)将环推回其初始位置,而致动器961保持在其锁闭位置直到使用钥匙或指旋器打开固定栓906。尽管该偏压部件在图34-36的实施例中未示出,但是应理解,可将本文示出和说明的任何偏压部件结合进锁组件901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为使组件901以顺时针操作模式操作,翻转致动器961(图36)。从致动器盖920松开并从锁芯909上拆除致动器板920a,并且翻转致动器板以使该臂962处于环指状件966的相对侧。然后,在锁芯909的内端941上将致动器板920a重新连接到致动器盖920。
图37-39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无钥匙呆锁式门锁组件(总体上用1001指示)。尽管在图37-39的实施例中未示出偏压部件,但可将本文示出和说明的任何偏压部件结合进锁组件1001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此第十一实施例的锁组件1001合适地构造成可以其逆时针和顺时针操作模式操作而无需调整或拆解任何锁组件部件。特别地,锁组件1001的致动器接触机构1065包括相互成角度地分隔开的从环1011的内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的一对相对的指状件1066a、1066b。指状件1066a、1066b之间的角间距约等于或稍大于致动器1061的臂1062的宽度。每个指状件1065a、1065b具有相应的凸轮面1050,该凸轮面从每个指状件的向外的侧面沿圆周向内倾斜到其向内的侧面。
致动器1061为杯形,而致动器臂1062为L形(图38)并且从致动器沿径向向外延伸。致动器弹簧1056安放在杯形致动器1061的凹腔1064内,其中锁芯1009的扭矩片1023延伸通过该弹簧并通过致动器的开口1063。致动器弹簧1056在致动器1061和定位器稳定桥(未示出,但基本与图1-10、具体为图2和3的第一实施例的定位器31的稳定桥29相同)之间被保持就位,从而在操作期间将致动器臂1062保持在环指状件1065a、1065b之间。
图37示出可以以逆时针操作模式操作的锁组件1001。在环1011的初始位置以及致动器1061的与固定栓1006的开锁位置对应的开锁位置,致动器臂1062在环指状件1066a、1066b之间向下延伸。环1011围绕体部1027沿逆时针方向朝其转动位置的转动连带地使环指状件1066b转动而接触致动器臂1062,从而将致动器1061转动到其与固定栓1006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图39)。
致动器1061特别地围绕偏离环1011的转动轴线L1(该轴线在述及图1-10的第一实施例时示出)的转动轴线L2转动,从而在环转动到其转动位置(例如,约90°)时,致动器臂1062从环指状件1066a、1066b之间脱离。锁组件1001的偏压部件(未示出)作用在环1011上以使环返回其初始位置,而致动器1061保持处于其锁闭位置,直到使用钥匙或指旋器打开固定栓1006。
当致动器1061转回其开锁位置时,致动器臂1062接触环指状件1066a的凸轮面1050。凸轮面1050克服致动器弹簧1056的偏压而向内/向后推动致动器臂1062,直到该致动器臂越过环指状件1066a到达致动器1061的开锁位置,在该位置致动器臂1062处在环指状件1066a、1066b之间。致动器弹簧1056的偏压将致动器臂1062推回环指状件1066a、1066b之间。
当需要锁组件1001以顺时针操作模式(未示出)操作以锁闭固定栓1006时,不必须对锁组件进行调整或拆解。环1011的初始位置和致动器1061的开锁位置基本与图37内所示的位置相同。但在顺时针操作模式中,环1011可容易地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到其转动位置以便锁闭固定栓1006。
图40-4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总体上用1101指示的无钥匙呆锁组件。尽管在图40-43的实施例中未示出锁组件1101的偏压部件,但应当理解,可将本文示出和说明的任何偏压部件结合入该锁组件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锁组件1101基本与图37-39的锁组件1001相同,并且还包括总体上用1134指示的后挡块。与此实施例的组件1101的部件对应的图37-39的组件1001的部件用相同标号加“100”指示。尤其参照图40,后挡块1134总体上为C形,并且具有沿其内周边成角度地隔开的四个凹口1138a-d以便容纳与第一实施例的安装螺钉25(图2)类似的安装螺钉(未示出)。突耳1140从后挡块1134的例如在第二和第三凹口1138b和1138c之间的顶部中心位置向后延伸(如图40内构造的),以便抓握并调节后挡块,下文将进一步说明。
图41和42示出锁组件1101的以逆时针操作模式的操作。后挡块1134大致围绕锁芯1109位于锁组件体部1127和定位器1131之间(图42)。后挡块1134定位成使得用于将组件1101安装在门上的安装螺钉在后挡块1134的第二和第四凹口1138b和1138d处接合该后挡块(图41),并大致在通道1137内在螺钉开口1180处将该后挡块连接到体部1127。后挡块1134的第一端部1134a在第二指状件1166b的凸轮面1150处接合环1111尤其是致动器接触机构1165。这可防止环1111(从图41看去时)顺时针转动,从而向用户提供锁组件1101处于其逆时针操作模式以锁闭固定栓1106的反馈。
为了使锁组件1101以顺时针操作模式操作(图43),将后挡块1134定向为使得安装螺钉在后挡块的第一和第二螺钉凹口1138a、1138c处接合后挡块,并且后挡块1134的相对端1134b在环1111上接合致动器接触机构1165的指状件1166a的凸轮面1150。在此构型中,后挡块1134防止环1111逆时针转动以告知用户锁组件1101可以顺时针操作模式操作以锁闭固定栓1106。
通过定位器1131的半圆形开口1142抓握后挡块突耳1140以使后挡块1134围绕锁芯1109(和通道1137)转动并使其朝向预期的阻挡位置定向,可容易地移动后挡块1134而使其以逆时针或顺时针操作模式操作。将组件1101安装在门上后,通过安装螺钉将后挡块1134保持在选定的阻挡位置。
图44-47示出无钥匙呆锁组件(总体上用1201指示)的第十三实施例,其与图40-43的锁组件1101基本相同但具有不同的后挡块构型。具体地,在此实施例中,总体上用1234指示的后挡块包括总体为C形的部件1215,该部件具有成角度相对的端部1234a、1234b和在该部件的向内的侧面中成角度地隔开的一对凹口1246a、1246b。
C形部件1215大致沿圆周围绕锁芯1209地设置在门锁体部1227和定位器1231之间,并且设置在体部的通道1274内。后挡块还包括T形弹簧指状件1248(图44),该弹簧指状件设置成从C形部件1215向内并且通过装配螺钉1285在体部1227的安装部件1287处连接到该体部。图45示出在最初选择锁组件的操作模式之前的锁组件1201,其中弹簧指状件1248与C形部件1215的在凹口1246a、1246b之间的面向内的侧面接触。为了使锁组件1201以逆时针操作模式操作,环1211(和致动器接触机构1265)逆时针转动以使致动器1261移动到其如图47所示的锁闭位置(基本与针对图37-39的第十一实施例说明的位置相同)。在此最初操作期间,环指状件1266a(大致在凸轮面1250处)接合C形部件1215的端部1234b,并使C形部件与环1211共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C形部件1215的凹口1246b转动成与弹簧指状件1248对齐(图47),从而弹簧指状件装在凹口内以将C形部件1215可释放地固定在阻挡位置,在该位置该后挡块1234阻止锁组件以顺时针操作模式操作。
为以顺时针操作模式(未示出)操作,环1211可最初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使弹簧指状件1248装在后挡块1234的C形部件1215的凹口1246a内。
本发明的无钥匙呆锁组件的各个实施例的部件由合适的刚性材料例如金属(例如钢)制成。但是,用非金属材料尤其包括塑料制成的组件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当介绍本发明的元件时,词语“一”、“该”和“所述”是指存在一个或多个这种元件。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是包括性的,并且除了列出的元件之外还存在另外的元件。
由于可在上述组件内进行多种改变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所以上述说明书内包含的以及附图内所示的所有内容都应被理解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Claims (32)

1.一种用于无钥匙地将固定栓从该固定栓的开锁位置操作到其锁闭位置的呆锁式门锁组件,该锁组件包括:
操作地连接到固定栓并具有转动轴线的致动器,该致动器可围绕所述转动轴线从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对应的开锁位置移动到与固定栓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
环,该环可相对于该致动器从环的初始位置转动到环的转动位置;
操作地连接到该环以便与其共同转动的致动器接触机构,该致动器接触机构构造并设置成在环从其初始位置朝其转动位置转动时接触处于致动器的开锁位置的致动器,以使该致动器从致动器的开锁位置转动到致动器的锁闭位置;
偏压部件,该偏压部件在致动器的锁闭位置推动该致动器接触机构离开致动器;
该锁组件能以顺时针操作模式和逆时针操作模式操作,在该顺时针操作模式中,该环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致动器从其开锁位置转动到其锁闭位置而锁闭固定栓,在该逆时针操作模式中,该环能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致动器从其开锁位置转动到其锁闭位置而锁闭固定栓,该锁组件能在顺时针操作模式和逆时针操作模式之间操作而无需从所述锁组件中拆除偏压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锁组件能在不调整偏压部件的情况下在顺时针操作模式和逆时针操作模式之间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锁组件能在不从所述锁组件拆除致动器的情况下在顺时针操作模式和逆时针操作模式之间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接触机构能在对应于锁组件的顺时针操作模式的第一构型和对应于锁组件的逆时针操作模式的第二构型之间选择性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在锁组件的顺时针操作模式中的环的初始位置与在锁组件的逆时针操作模式中的环的初始位置不同,在该锁组件的顺时针操作模式中在环的初始位置下该致动器接触机构处于其第一构型,在锁组件的逆时针操作模式中在环的初始位置下所述致动器接触机构处于其第二构型。
6.根据权利要求5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接触机构的至少一部分能从与该环的操作连接中释放,以允许该环相对于该致动器在该锁组件的顺时针操作模式中的该环的初始位置和在该锁组件的逆时针操作模式中的该环的初始位置之间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4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在锁组件的顺时针操作模式中的环的初始位置与该锁组件的逆时针操作模式中的环的初始位置基本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接触机构的至少一部分能从与该环的操作连接中释放,以便在致动器接触机构的对应于锁组件的顺时针操作模式的第一构型和对应于锁组件的逆时针操作的第二构型之间配置该致动器接触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3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该致动器的锁闭位置和环的初始位置,该致动器能在对应于顺时针操作模式的第一构型和对应于逆时针操作模式的第二构型之间配置,所述致动器除围绕致动器的转动轴线转动之外还能从正常操作位置和调整位置移动,在该正常操作位置致动器被禁止在其第一和第二构型之间配置,在该调节位置该致动器能在其第一和第二构型之间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除围绕致动器的转动轴线转动之外还能相对于致动器接触机构移动到其中至少一个环能相对于该致动器转动的调整位置,该致动器能在致动器和接触机构之间不接触的情况下相对于该致动器接触机构围绕其转动轴线转动,以有助于在不从锁组件拆除致动器的情况下在第一和第二构型之间配置该致动器。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锁组件还包括用于朝致动器的正常操作位置偏压该致动器的致动器偏压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2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该致动器的锁闭位置和该环的初始位置,该致动器能在对应于锁组件的顺时针操作模式的第一构型和与该第一构造不同并对应于锁组件的逆时针操作模式的第二构型之间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能从锁组件可释放地拆除以在致动器的第一和第二构型之间配置该致动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包括使该致动器与固定栓操作地连接的体部和从该体部延伸出以便在所述环从环的初始位置朝其转动位置转动时接触该致动器接触机构的臂,所述臂可释放地连接到该体部以便相对于该体部沿对应于致动器的第一构型的第一方向和对应于致动器的第二构型的第二方向定向该臂。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锁组件能在不从该锁组件拆除任何锁组件部件的情况下在顺时针操作模式和逆时针操作模式之间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锁组件能在不调节该锁组件的任何锁组件部件的情况下在顺时针操作模式和逆时针操作模式之间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接触机构正好包括相对地分隔开并且操作地连接到环以便与该环共同转动的两个指状件,在该环的初始位置和致动器的锁闭位置,该致动器被接纳在所述指状件之间,以便在该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一个指状件接触该致动器以使该致动器移动到其与固定栓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而在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另一个指状件接触该致动器以使该致动器移动到其与固定栓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偏压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在锁组件的其中该环沿顺时针方向从其初始位置朝其转动位置转动的顺时针操作模式中,该弹簧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总体沿逆时针方向向该环施加偏压力,在锁组件的其中该环沿逆时针方向从其初始位置朝其转动位置转动的逆时针操作模式中,所述弹簧的与所述第一部分不同的至少一个第二部分总体沿顺时针方向向该环施加偏压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簧是压缩弹簧。
20.根据权利要求18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簧是拉簧。
21.根据权利要求18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簧是扭簧。
22.根据权利要求1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偏压部件包括一对弹簧,在锁组件的其中该环沿顺时针方向从其初始位置朝其转动位置转动的顺时针操作模式中,所述弹簧中的一个总体沿逆时针方向向该环施加偏压力,在锁组件的其中该环沿逆时针方向从其初始位置朝其转动位置转动的逆时针操作模式中,所述弹簧中的另一个总体沿顺时针方向向该环施加偏压力。
23.根据权利要求1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锁组件还包括:
锁芯,该锁芯具有操作地连接到固定栓的扭矩片,所述致动器操作地连接到该扭矩片以便与固定栓操作地连接;
用于将该锁组件定位在门上的定位器;
用于将该锁组件固定在门上的至少一个安装螺钉,所述至少一个安装螺钉具有纵向轴线;
稳定桥,该稳定桥具有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螺钉的开口,从而在将锁组件固定在门上时所述至少一个安装螺钉穿过该稳定桥,所述稳定桥阻止所述至少一个安装螺钉沿横向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螺钉的纵向轴线的方向转动。
24.根据权利要求1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锁组件还包括后挡块,该后挡块能在对应于该锁组件的顺时针操作模式的第一构型和对应于该锁组件的逆时针操作模式的第二构型之间配置,在该后挡块的第一构型中所述后挡块禁止该环从其初始位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指示该锁组件的操作为顺时针操作模式,在该后挡块的第二构型中所述后挡块禁止该环从其初始位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指示该锁组件的操作为逆时针操作模式。
25.一种用于无钥匙地将固定栓从该固定栓的开锁位置操作到其锁闭位置的呆锁式门锁组件,该锁组件包括:
操作地连接到固定栓并具有转动轴线的致动器,该致动器能围绕所述转动轴线从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对应的开锁位置转动到与固定栓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
环,该环能相对于致动器从环的初始位置转动到环的转动位置;
操作地连接到该环以便与其共同转动的致动器接触机构,该致动器接触机构构造并设置成在环从其初始位置朝其转动位置转动时接触处于致动器的开锁位置的致动器,以使该致动器从致动器的开锁位置转动到致动器的锁闭位置;
偏压部件,该偏压部件在致动器的锁闭位置推动该致动器接触机构离开致动器;
该锁组件能以顺时针操作模式和逆时针操作模式操作,在该顺时针操作模式中,该环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致动器从其开锁位置转动到其锁闭位置而锁闭固定栓,在该逆时针操作模式中,该环能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致动器从其开锁位置转动到其锁闭位置而锁闭固定栓,该偏压部件具有第一部分和与该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响应于该锁组件的顺时针操作模式中的环的顺时针转动而总体沿逆时针方向向该环施加偏压力,该第二部分响应于该锁组件的逆时针操作模式中的环的逆时针转动而总体沿顺时针方向向该环施加偏压力。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偏压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在锁组件的其中该环沿顺时针方向从其初始位置朝其转动位置转动的顺时针操作模式中,该弹簧的第一部分大致沿逆时针方向向该环施加偏压力,在锁组件的其中该环沿逆时针方向从其初始位置朝其转动位置转动的逆时针操作模式中,所述弹簧的与所述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大致沿顺时针方向向该环施加偏压力。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簧是压缩弹簧。
28.根据权利要求26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簧是拉簧。
29.根据权利要求26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簧是扭簧。
30.根据权利要求25的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偏压部件还包括一对弹簧,在锁组件的其中该环沿顺时针方向从其初始位置朝其转动位置转动的顺时针操作模式中,所述弹簧中的一个大致沿逆时针方向向该环施加偏压力,在锁组件的其中该环沿逆时针方向从其初始位置朝其转动位置转动的逆时针操作模式中,所述弹簧中的另一个大致沿顺时针方向向该环施加偏压力。
31.一种用于无钥匙地将固定栓从该固定栓的开锁位置操作到其锁闭位置的呆锁式门锁组件,该锁组件包括:
操作地连接到固定栓并具有转动轴线的致动器,该致动器能围绕所述转动轴线从与固定栓的开锁位置对应的开锁位置移动到与固定栓的锁闭位置对应的锁闭位置;
环,该环可相对于该致动器从环的初始位置转动到环的转动位置;
操作地连接到该环以便与其共同转动的致动器接触机构,该致动器接触机构构造并设置成在环从其初始位置朝其转动位置转动时接触处于致动器的开锁位置的致动器,以使该致动器从致动器的开锁位置转动到致动器的锁闭位置,该锁组件能以顺时针操作模式和逆时针操作模式操作,在该顺时针操作模式中,该环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致动器从其开锁位置转动到其锁闭位置而锁闭固定栓,在该逆时针操作模式中,该环能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致动器从其开锁位置转动到其锁闭位置而锁闭固定栓;以及
后挡块,该后挡块能在对应于该锁组件的顺时针操作模式的第一构型和对应于该锁组件的逆时针操作模式的第二构型之间配置,在该后挡块的第一构型中所述后挡块禁止该环从其初始位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指示该锁组件的操作为顺时针操作模式,在该后挡块的第二构型中所述后挡块禁止该环从其初始位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指示该锁组件的操作为逆时针操作模式。
32.一种用于在固定栓的开锁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操作固定栓的呆锁式门锁组件,该锁组件包括:
锁芯,
操作地连接到锁芯并从该锁芯延伸出的扭矩片,所述扭矩片操作地连接到固定栓,从而能操作该锁芯以使固定栓在其开锁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移动;
用于将锁组件定位在门上的定位器;
用于将锁组件固定在门上的至少一个安装螺钉,所述至少一个安装螺钉具有纵向轴线;以及
稳定桥,该稳定桥具有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螺钉的开口,从而在将锁组件固定在门上时所述至少一个安装螺钉延伸穿过该稳定桥,所述稳定桥禁止所述至少一个安装螺钉横向于所述至少一个安装螺钉的纵向轴线转动。
CN 200580040058 2004-09-24 2005-07-14 无钥匙的呆锁式门锁组件 Pending CN1010655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1284104P 2004-09-24 2004-09-24
US60/612,841 2004-09-24
US11/102,180 2005-04-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5552A true CN101065552A (zh) 2007-10-31

Family

ID=38965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80040058 Pending CN101065552A (zh) 2004-09-24 2005-07-14 无钥匙的呆锁式门锁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65552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8743A (zh) * 2014-05-30 2015-12-23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用于曲拐杆的弹簧的锁闩
US10641018B2 (en) 2014-05-30 2020-05-05 Inteva Products, Llc Latch with spring for bell crank lever
CN112752891A (zh) * 2018-04-13 2021-05-04 多玛卡巴美国公司 机电锁芯
CN114787468A (zh) * 2019-12-13 2022-07-22 品谱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门把手组件的对准导向装置
US11466473B2 (en) 2018-04-13 2022-10-11 Dormakaba Usa Inc Electro-mechanical lock core
US11913254B2 (en) 2017-09-08 2024-02-27 dormakaba USA, Inc. Electro-mechanical lock core
US11933076B2 (en) 2016-10-19 2024-03-19 Dormakaba Usa Inc. Electro-mechanical lock core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8743A (zh) * 2014-05-30 2015-12-23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用于曲拐杆的弹簧的锁闩
US10641018B2 (en) 2014-05-30 2020-05-05 Inteva Products, Llc Latch with spring for bell crank lever
US10669750B2 (en) 2014-05-30 2020-06-02 Inteva Products, Llc Latch with hold open lever
US11933076B2 (en) 2016-10-19 2024-03-19 Dormakaba Usa Inc. Electro-mechanical lock core
US11913254B2 (en) 2017-09-08 2024-02-27 dormakaba USA, Inc. Electro-mechanical lock core
CN112752891A (zh) * 2018-04-13 2021-05-04 多玛卡巴美国公司 机电锁芯
US11339589B2 (en) 2018-04-13 2022-05-24 Dormakaba Usa Inc. Electro-mechanical lock core
CN112752891B (zh) * 2018-04-13 2022-08-05 多玛卡巴美国公司 机电锁芯
US11447980B2 (en) 2018-04-13 2022-09-20 Dormakaba Usa Inc. Puller tool
US11466473B2 (en) 2018-04-13 2022-10-11 Dormakaba Usa Inc Electro-mechanical lock core
CN114787468A (zh) * 2019-12-13 2022-07-22 品谱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门把手组件的对准导向装置
CN114787468B (zh) * 2019-12-13 2024-01-09 品谱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门把手组件的对准导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5552A (zh) 无钥匙的呆锁式门锁组件
CN1234984C (zh) 电动促动器及其固定构造
CN1288319C (zh) 锁定装置
CN1438399A (zh) 具有锁杆的高安全性暗码挂锁
US20070180705A1 (en) Locking device for spline shaft of brush cutter
CN85109408A (zh) 驱动紧固件的组合工具
CN1592812A (zh) 插锁
CN1914395A (zh) 用于安装在开口中的铰链
CA2580958A1 (en) Keyless deadbolt door lock assembly
EP2756144B1 (en) Removable hidden hinge pin
CN1606663A (zh) 铰接装置以及使用铰接装置的手提电话
CN1406852A (zh) 覆盖膜传送工具以及用于更换覆盖膜传送带的方法
CN1654734A (zh) 滚筒式洗衣机的门
JP6096715B2 (ja) シリンダ錠装置
US20150337927A1 (en) Spacer for belt tensioner
US20180212211A1 (en) Handheld gimbal and battery cover tightening mechanism therof
CN1607309A (zh) 操作杆单元和包括该操作杆单元的钥匙柱
CN100350123C (zh) 用于打开一锁住的门或抽屉的装置
CN1298956C (zh)
CN1530777A (zh) 便携式手表
CN1283499C (zh) 安装在车辆上用于防止车辆被盗窃的安全设备
CN101080541A (zh) 一种含有牵引-旋转锁闩的闭锁机构
CN1210931A (zh) 高保险防盗门及其锁
US20070180704A1 (en) Locking device for spline shaft of brush cutter
CN1811111A (zh) 筒子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