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8168B - 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8168B
CN101018168B CN200610023753.XA CN200610023753A CN101018168B CN 101018168 B CN101018168 B CN 101018168B CN 200610023753 A CN200610023753 A CN 200610023753A CN 101018168 B CN101018168 B CN 101018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stem business
multimedia system
multimedia
user terminal
application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237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8168A (zh
Inventor
朱奋勤
张鹏
段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0237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18168B/zh
Priority to PCT/CN2007/000405 priority patent/WO200709034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018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8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18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81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04L65/61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for multicast or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IP多媒体系统,公开了一种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及其系统,使得IP多媒体系统业务能够占用更少的传输和空口资源。本发明中,向BM-SC申请当前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MBMS组标识,并由AS通知加入该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用户终端采用MBMS方式承载该业务,接收到通知的用户终端发起MBMS业务的激活流程,使用该MBMS的通道承载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AS接收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请求后,先建立点到点连接通道,当加入该业务的用户终端在区域内达到一定数量时,采用MBMS方式承载该业务,或者,AS接收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请求后,并在加入该业务的用户终端达到一定数量时,直接采用MBMS方式承载该业务。

Description

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P多媒体系统,特别涉及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可以提供比第二代移动通信更高数据速率的服务,从而支持多种业务形式。并且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移动通信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话音通信,结合音频、视频、图片和文本等多种媒体类型的多媒体业务将逐渐开展起来,通过与呈现业务、短消息、网页浏览、定位信息、推送业务、文件共享等数据业务的结合,可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比如消息业务有即时消息和聊天室、多媒体短消息,视频业务有娱乐、多媒体信息、日常交流等多种业务。
在此趋势的推动下,为了能在移动网络中使用一种标准化的开放的结构来实现多种多样的多媒体应用,提供给用户更多的选择和更丰富的感受,3G合作工程组织(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以及3G第二合作工程组织(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简称“3GPP2”)等标准组织都先后推出了网际协议多媒体核心网子系统(IP MultimediaSubsystem,简称“IMS”)架构。
IMS叠加在分组域网络之上,由呼叫状态控制功能(Call State ControlFunction,简称“CSCF”)、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简称“MGCF”)、媒体资源功能(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简称“MRF”)和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简称“HSS”)等功能实体组成。其中CSCF又可以分成服务CSCF(Serving CSCF,简称“S-CSCF”)、代理CSCF(Proxy CSCF,简称“P-CSCF”)和查询CSCF(Interrogating CSCF,简称“I-CSCF”)三个逻辑实体。其中,S-CSCF是IMS的业务交换中心,执行会话控制,维持会话状态,负责管理用户信息,产生计费信息等,P-CSCF是终端用户接入IMS的接入点,完成用户注册,负责QoS控制和安全管理等,I-CSCF负责IMS域之间的互通,管理S-CSCF的分配,对外隐藏网络拓扑和配置,产生计费数据等。MGCF控制网关,实现IMS网络和其它网络的互通,MRF提供媒体资源,如收放音,编解码和多媒体会议桥。HSS是用户数据库,存储IMS用户的签约数据和配置信息等。
在IMS中,使用会话初始化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作为IP多媒体会话的信令控制协议。SIP协议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Engineering Task Force,简称“IETF”)提出的IP电话信令协议。SIP用于发起会话,它能控制多个参与者参加的多媒体会话的建立和终结,并能动态调整和修改会话属性,如会话带宽要求、传输的媒体类型(语音、视频和文本等)、媒体的编解码格式、对组播和单播的支持等。SIP多媒体系统业务有许多种类,无线一键通(Push-to-Talk Over Cellular,简称“PoC”)业务就是其中的一种。
PoC是开放移动联盟(Open Mobile Alliance,简称“OMA”)定义的在分组网络上实现的“一按就讲”(Push To Talk,简称“PTT”)业务,采用分组语音(Voice over IP,简称“VoIP”)以及半双工的方式。具有PoC能力终端的用户通话时不需要拨号,按住特殊键,就可实现语音通信。并可以实现组播,一个人说话,同时多个人收听,组播的群组可以是定义好的,也可以是临时定义的。PoC业务在通话过程中半双工模式,用户被叫在接听的时候不能发言,但由于用户一直在线,建立通话的时间短,快于拨号。PoC在满足实时呼叫的同时,做到了开销最小。
PoC的业务开展的模式如图1所示,具有PoC能力终端的用户首先需要和PoC业务的供应商签约,获得PoC业务许可。在应用中,PoC用户通过终端发现网络具备PoC业务能力后,通过PoC业务供应商建立和其他PoC用户的联系,通过按键要求发言,实现与其他具有PoC能力终端的用户进行语音通信或与不同组群进行组播等功能。
现有的PoC业务通过点对点方式建立数据链路,即PoC服务器和一个PoC组内所有用户一一建立连接,将数据同时复制多份发给所有接收者。与PoC业务相同通过一方发送数据,向一定范围内所有用户提供广播功能的还有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简称“MBMS”)。
MBMS也是由3GPP提出,用于在移动网中提供一个数据源向多个用户发送数据的点到多点业务。如图2所示,现有3GPP中,支持MBMS业务的无线网络结构为广播/组播业务服务器(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Centre,简称“BM-SC”)。BM-SC作为一个功能实体,必须为MBMS用户业务存在,包含五个子部分:成员功能、会话和发送功能、代理和传输功能、业务宣告功能和安全功能,其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BM-SC通过Gmb接口或Gi接口与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简称“GGSN”)相连,一个BM-SC可与一个或多个GGSN相连。GGSN通过Gn/Gp接口与服务GPRS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简称“SGSN”)相连,一个GGSN可与多个SGSN相连。SGSN可通过Iu接口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地面无线接入网(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UTRAN”)相连,然后UTRAN通过Uu接口与用户终端相连,SGSN也可通过Iu/Gb接口与GSM/EDGE无线接入网(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GERAN”)相连,然后GERAN通过Um接口与UE相连。其中,GGSN和SGSN属于无线网络中核心网(Core Net,简称“CN”)内的节点。
MBMS业务的实现过程,是由其上游节点向该中间节点发送一份数据,该中间节点收到数据后,根据其下游期待接收数据的节点数量复制该数据,并向其下游各期待接收该数据的节点分发该数据。MBMS业务数据传输链路构成一棵传输树,对于一个中间节点而言,无论其下游包含多少个期待接收数据的节点,其上游节点总是向该中间节点发送一份数据,因此MBMS业务传输树的每一条分支都只有一份数据进行传输,占用一份传输资源,根节点与其下游节点的数据传输也是如此。由此可见,通过MBMS业务同时向大量用户提供相同信息,能够极大地节省网络资源。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如PoC等IP多媒体系统业务在广播和组播业务的实现中浪费传输和空口资源。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IP多媒体系统业务通过以点对点方式将数据发送给所有接收者,来实现广播和组播业务,占用大量传输和空口资源。而MBMS业务虽然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传输和空口资源,其方法却未被使用到现有IP多媒体系统业务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及其系统,使得IP多媒体系统业务能够占用更少的传输和空口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应用服务器通过管理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的控制中心为IP多媒体系统业务建立多媒体广播组播组,获取其组标识;
B所述应用服务器将所述组标识下发给加入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用户终端;
C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组标识激活所述多媒体广播组播组,激活成功后,使用该多媒体广播组播组的信道承载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
其中,所述步骤A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应用服务器与所述用户终端建立点到点的连接,并当区域内所述用户终端数量达到预设门限时,建立所述多媒体广播组播组。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区域为一个小区或同一网关所覆盖的范围。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步骤A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应用服务器在请求加入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用户终端数量达到预设门限后,直接建立所述多媒体广播组播组。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或所述控制中心保存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组标识和该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多媒体广播组播组标识的对应关系;
所述应用服务器或所述控制中心根据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组标识查找所述对应关系,获得相应的多媒体广播组播组标识,并将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数据通过该多媒体广播组播组标识对应的多媒体广播组播组下发给所述用户终端。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步骤C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应用服务器返回激活响应。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如果所述应用服务器接收到激活成功的响应,则由所述多媒体广播组播组的信道承载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
如果所述应用服务器接收到激活失败的消息,则由所述用户终端与该应用服务器点到点的连接通道承载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中心保存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组标识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对应关系;
所述控制中心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的激活请求后,根据该激活请求中的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组标识查找所述对应关系,获得相应的应用服务器,向该应用服务器请求授权。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当所述用户终端退出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或者当所述应用服务器判断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结束时,释放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多媒体广播组播的信道。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步骤A中,通过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实现配置或者所述用户终端的位置分析选定所述控制中心。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为无线一键通时,所述应用服务器为无线一键通服务器。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控制中心为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中心。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多媒体广播组播组标识为IP组播地址+接入点名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系统,包含:
至少一个使用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用户终端;
控制中心,用于管理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
应用服务器,用于控制管理IP多媒体系统业务,并通过所述控制中心为IP多媒体系统业务建立多媒体广播组播组,获取其组标识,将所述组标识下发给加入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用户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组标识激活所述多媒体广播组播组,激活成功后,使用该多媒体广播组播组的信道承载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向BM-SC申请当前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MBMS组标识,并由AS通知加入该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用户终端采用MBMS方式承载该业务,接收到通知的用户终端发起MBMS业务的激活流程,使用该MBMS的通道承载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
AS接收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请求后,先建立点到点连接通道,当加入该业务的用户终端在区域内达到一定数量时,采用MBMS方式承载该业务,或者,AS接收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请求后,并在加入该业务的用户终端达到一定数量时,直接采用MBMS方式承载该业务。
接收到通知的用户终端在发起MBMS业务的激活流程后,需向AS返回响应。如果该用户终端返回的是激活成功的响应,则IP多媒体系统业务以MBMS方式承载;如果该用户终端返回的是激活失败的消息,则IP多媒体系统业务通过该用户终端与AS建立的点到点的连接通道承载。
另外,用户终端在向BM-SC发起MBMS业务的激活流程后,BM-SC需向AS请求对该用户终端的激活流程进行授权。
这种技术方案上的区别,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有益效果,即将IP多媒体系统业务与MBMS业务相结合,使得IP多媒体系统业务能够通过MBMS方式承载,而不必与加入该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所有用户终端建立点对点的连接,有效地节省传输和空口资源。
IP多媒体系统业务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才采用MBMS方式承载,使得该业务能更有效地利用传输和空口资源,也可以直接采用MBMS方式承载,使得加入该业务的用户终端更迅速地获得MBMS信道。
而且,通过用户终端向AS返回的激活响应,可以获知该用户终端是否支持MBMS承载方式,如果不支持,仍可通过与AS建立的点到点的连接通道承载该IP多媒体系统业务,保障了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服务质量。
用户终端发起的MBMS业务激活流程需要通过AS进行授权,可以避免由于多播地址的重叠而导致的错误。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PoC业务开展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支持广播/组播业务的无线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BM-SC的功能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IP多媒体系统业务承载的系统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IP多媒体系统业务承载的原理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IP多媒体系统业务承载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IP多媒体系统业务承载区别部分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应用服务器通过管理广播组播业务的控制中心为IP多媒体系统业务建立MBMS组,获取其组标识,并且将该组标识下发给加入该业务的用户终端。之后,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组标识激活MBMS组,激活成功后,使用该MBMS组的信道承载该业务。
如图4所示,本发明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系统,包含至少一个使用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用户终端,用于管理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的控制中心,以及用于控制管理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应用服务器。
具体地说,首先用户终端向应用服务器发出加入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请求。应用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向控制中心发出为IP多媒体系统业务建立MBMS组的请求。控制中心收到来自应用服务器的请求后,为该IP多媒体系统业务建立MBMS组,并分配组标识,之后将组标识返回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将接收到的组标识下发给加入该业务的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组标识激活MBMS组,激活成功后,使用该MBMS组的信道承载该业务。
以上对本发明的系统进行了说明,下面对发明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具体原理如图5所示。
在步骤510中,在接收到至少一个用户终端加入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请求后,应用服务器通过管理广播组播业务的控制中心为IP多媒体系统业务建立MBMS组,获取其组标识。
在步骤520中,应用服务器将该组标识下发给加入该业务的用户终端。
在步骤530中,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组标识激活对应的MBMS组。具体地说,在应用服务器通过控制中心为IP多媒体系统业务建立MBMS组并获取其组标识时,控制中心保存该业务的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组标识与应用服务器的对应关系。控制中心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的激活请求后,根据该激活请求中的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组标识查找对应关系,获得相应的应用服务器,向该应用服务器请求授权激活对应的MBMS组。
在步骤540中,应用服务器根据用户终端向其返回的激活响应判断激活是否成功。具体地说,用户终端在激活对应的MBMS组后,向应用服务器返回激活响应,激活响应中包含激活是否成功的信息。应用服务器根据该激活响应判断激活是否成功,如果成功则进入步骤550,反之,如果失败则进入步骤560。
在步骤550中,用户终端成功地激活对应的MBMS组,通过MBMS组的信道承载业务。
在步骤560中,用户终端未能成功地激活对应的MBMS组,通过用户终端与应用服务器点到点的连接通道承载业务。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应用服务器首先与用户终端建立点到点的连接,当区域内用户终端数量达到预设门限时,建立MBMS组。其中,区域为一个小区或同一网关所覆盖的范围。
如图6所示,在步骤601中,某用户终端作为发送终端向应用服务器发出业务请求,应用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获得该业务的接收终端,接收终端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应用服务器通过同每个用户终端进行协商,确定每个用户终端的单播地址。每个用户终端向应用服务器返回自身的接收单播地址以及是否支持MBMS能力的信息。
在步骤602中,应用服务器通过各用户终端的单播地址与相应的用户终端建立点到点的连接通道,并通过这些通道承载业务。
在步骤603中,应用服务器判断是否需要使用MBMS方式承载业务。具体地说,应用服务器判断区域内的用户终端数量是否达到预设门限,区域可以是一个小区或同一网关所覆盖的范围,如果用户终端数量达到预设门限,即有必要使用MBMS方式承载业务,则进入步骤604,反之,如果没有达到,则继续通过点到点的连接通道承载业务。比如说,应用服务器根据各用户终端的接收地址存在的某些关联,如根据子网掩码,确定来自同一小区或同一网关所覆盖的范围的用户终端数量达到预设门限,并且各用户终端支持MBMS能力,为了更有效地节省传输和空口资源,应使用MBMS方式承载业务,则进入步骤604,反之,在各用户终端相对分散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公共传输和空口资源被浪费,应用服务器继续通过点到点的连接通道承载业务。
在步骤604中,应用服务器请求控制中心为其IP多媒体系统业务建立MBMS组。具体地说,应用服务器通过其实现配置或者用户终端的位置分析选定一个控制中心,并请求该控制中心为其IP多媒体系统业务建立MBMS组。
在步骤605中,控制中心为IP多媒体系统业务建立MBMS组,并返回其组标识。具体地说,控制中心收到请求后,为IP多媒体系统业务建立MBMS组,并为该MBMS组分配一个组标识,MBMS组标识可以是IP组播地址+接入点名称。之后,控制中心向应用服务器返回该MBMS组标识。应用服务器和/或控制中心保存该业务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组标识和MBMS组标识的对应关系,控制中心保存该业务的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组标识与应用服务器的对应关系。
在步骤606中,应用服务器将收到的MBMS组标识下发给加入该业务的用户终端。
在步骤607中,用户终端接收到MBMS组标识,判断网络侧希望采用MBMS业务,于是用户终端发起MBMS组激活请求,各用户终端的激活请求可以不同时发起。
在步骤608中,控制中心接收到来自某个用户终端的激活请求后,向该用户终端对应的应用服务器请求对该用户终端的MBMS组激活请求进行授权。具体地说,在应用服务器通过控制中心为IP多媒体系统业务建立MBMS组并获取其组标识时,控制中心保存该业务的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组标识与应用服务器的对应关系。控制中心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的激活请求后,根据该激活请求中的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组标识查找与应用服务器的对应关系,获得相应的应用服务器,向该应用服务器请求授权激活对应的MBMS组。
在步骤609中,用户终端向应用服务器返回激活响应。具体地说,在应用服务器授权激活MBMS组后,MBMS组向用户终端发送激活确认,用户终端根据激活确认判断激活是否成功,并返回激活相应。如果激活成功,用户终端在返回的激活响应中,携带的接收地址,就是组播组标识,然后进入步骤610,反之,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激活MBMS业务,比如用户终端漫游或其他原因,则用户终端就返回激活失败消息,继续通过点到点的连接通道承载业务,保障了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步骤610中,MBMS组激活成功,用户终端向应用服务器请求将原来的点到点承载,切换到MBMS承载。
在步骤611中,应用服务器在接收到用户终端的切换请求后,检查该用户终端是否曾经向该应用服务器申请过授权。防止由于多播地址的重叠,导致用户终端其实激活了另一个多播业务,但是误以为是正在进行的多播业务。
在步骤612中,用户终端通过检查后,应用服务器向该用户终端返回消息,同意该用户终端使用MBMS方式承载业务。随后用户终端可以删除最初建立的点到点单播信道,使用MBMS的信道承载业务。也就是说,应用服务器或控制中心根据业务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组标识查找之前保存的MBMS组标识与对应关系,获得相应的MBMS组标识,并将业务数据通过该MBMS组标识对应的MBMS组下发给已加入该业务的各用户终端。
在步骤613中,当应用服务器发现业务终止,或者用户终端退出该业务时,通知控制中心释放MBMS的信道,并删除该MBMS地址。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IP多媒体系统业务可以是无线一键通业务,控制中心为广播组播业务中心。并且在IP多媒体系统业务为无线一键通时,应用服务器为无线一键通服务器。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第一实施方式中应用服务器首先与用户终端建立点到点的连接,当区域内用户终端数量达到预设门限时,建立MBMS组,本发明中应用服务器在请求加入业务的用户终端数量达到预设门限后,直接建立MBMS组。其区别部分如图7所示。
在步骤710中,某用户终端作为发送终端向应用服务器发出业务请求,该业务的接收终端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
在步骤720中,应用服务器根据其配置,或请求加入业务的用户终端数量,或当前业务中已有的用户终端情况,应用服务器直接向控制中心请求为其IP多媒体系统业务建立一个MBMS组。通过直接采用MBMS方式来承载当前IP多媒体系统业务使得加入该业务的用户终端更迅速地获得MBMS信道。比如说,发送终端向应用服务器发起加入业务的请求,只要请求加入该业务的用户终端数量达到预设门限,应用服务器直接请求建立MBMS组,由于无需先建立点到点连接,因此能更迅速地利用MBMS通道承载业务。
在步骤730中,控制中心收到请求后,为IP多媒体系统业务建立MBMS组,并为该MBMS组分配一个组标识。之后,控制中心向应用服务器返回该MBMS组标识。
在步骤740中,应用服务器将收到的MBMS组标识下发给加入该业务的用户终端。其余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应用服务器通过管理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的控制中心为IP多媒体系统业务建立多媒体广播组播组,获取其组标识;
B所述应用服务器将所述组标识下发给加入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用户终端;
C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组标识激活所述多媒体广播组播组,激活成功后,使用该多媒体广播组播组的信道承载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应用服务器与所述用户终端建立点到点的连接,并当区域内所述用户终端数量达到预设门限时,建立所述多媒体广播组播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为一个小区或同一网关所覆盖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应用服务器在请求加入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用户终端数量达到预设门限后,建立所述多媒体广播组播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或所述控制中心保存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组标识和该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多媒体广播组播组标识的对应关系;
所述应用服务器或所述控制中心根据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组标识查找所述对应关系,获得相应的多媒体广播组播组标识,并将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数据通过该多媒体广播组播组标识对应的多媒体广播组播组下发给所述用户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应用服务器返回激活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如果所述应用服务器接收到激活成功的响应,则由所述多媒体广播组播组的信道承载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
如果所述应用服务器接收到激活失败的消息,则由所述用户终端与该应用服务器点到点的连接通道承载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中心保存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组标识与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对应关系;
所述控制中心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的激活请求后,根据该激活请求中的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组标识查找所述对应关系,获得相应的应用服务器,向该应用服务器请求授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当所述用户终端退出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或者当所述应用服务器判断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结束时,释放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多媒体广播组播的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通过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实现配置或者所述用户终端的位置分析选定所述控制中心。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为无线一键通时,所述应用服务器为无线一键通服务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心为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中心。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媒体广播组播组标识为IP组播地址+接入点名称。
14.一种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个使用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用户终端;
控制中心,用于管理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
应用服务器,用于控制管理IP多媒体系统业务,并通过所述控制中心为IP多媒体系统业务建立多媒体广播组播组,获取其组标识,将所述组标识下发给加入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用户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组标识激活所述多媒体广播组播组,激活成功后,使用该多媒体广播组播组的信道承载所述IP多媒体系统业务。
CN200610023753.XA 2006-02-06 2006-02-06 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及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81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23753.XA CN101018168B (zh) 2006-02-06 2006-02-06 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及其系统
PCT/CN2007/000405 WO2007090347A1 (fr) 2006-02-06 2007-02-06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d'acheminement pour service de système multimédia i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23753.XA CN101018168B (zh) 2006-02-06 2006-02-06 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8168A CN101018168A (zh) 2007-08-15
CN101018168B true CN101018168B (zh) 2010-08-18

Family

ID=38344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2375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8168B (zh) 2006-02-06 2006-02-06 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18168B (zh)
WO (1) WO20070903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94449B2 (en) * 2007-10-03 2011-02-22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subscriber station identifications and connec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547402B (zh) * 2008-03-28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iptv多播业务的方法及设备
CN101771942B (zh) * 2008-12-26 2014-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分组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772195B (zh) * 2008-12-31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ms集群会议的创建和加入方法及分发系统和装置
CN101951557B (zh) * 2010-09-20 2014-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终端协作的临时性群组管理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2647667B (zh) 2011-02-21 2014-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群组的管理方法及push服务器
CN102647665B (zh) 2011-02-21 2015-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群组消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655667B (zh) * 2011-03-04 2016-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分组接入的方法、网络侧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
US9432820B2 (en) * 2013-05-29 2016-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efficiently supporting multiple simultaneous group PTT calls requiring low call setup latency
WO2016112496A1 (zh) * 2015-01-13 2016-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业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658424B (zh) 2015-11-02 2019-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v2x业务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8072284A1 (zh) * 2016-10-18 2018-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8737279A (zh) * 2017-04-25 2018-11-02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广播报文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460603B (zh) * 2019-08-15 2021-12-07 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多媒体文件的传输方法、终端、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433C (zh) * 2002-04-19 2004-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网络中广播多播业务源的管理方法
CN1203695C (zh) * 2002-08-13 2005-05-2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临时移动组标识的产生与分配方法
CN1219372C (zh) * 2002-07-08 2005-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媒体广播和多播业务的传输方法
CN1684443A (zh) * 2004-04-16 2005-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传输承载及mbms业务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9393C (zh) * 2002-04-09 2005-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播业务漫游的实现方法
EP1566013B1 (en) * 2002-11-29 2008-08-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Group hopping and channel zapping during transmission of of multicast applications
JP4403893B2 (ja) * 2004-06-21 2010-01-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マルチキャストパケット転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433C (zh) * 2002-04-19 2004-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网络中广播多播业务源的管理方法
CN1219372C (zh) * 2002-07-08 2005-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媒体广播和多播业务的传输方法
CN1203695C (zh) * 2002-08-13 2005-05-2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临时移动组标识的产生与分配方法
CN1684443A (zh) * 2004-04-16 2005-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传输承载及mbms业务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8168A (zh) 2007-08-15
WO2007090347A1 (fr) 2007-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8168B (zh) Ip多媒体系统业务的承载方法及其系统
CN101043252B (zh) 一种基于mbms机制的ims业务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EP1999889B1 (en) Inter-domain group-communications
US8284773B1 (en) Advanced joining into multicast group to facilitate later communication among group members
KR101026155B1 (ko) 무선 통신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프레즌스 정보를 제공하는방법 및 장치
US8958348B2 (en) Hybrid push-to-talk for mobile phone networks
US20040249949A1 (en) Voice and multimedia distribution using Push-To-Talk (PTT) subscribers' group
US2007000277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PTT to conference
CN101136814B (zh) 一种支持mbms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US8478261B2 (en) Predictive wakeup for push-to-talk-over-cellular (POC) call setup optimizations
CN101015167B (zh) 用于共享正进行的数据会话的方法、网络综合节点和系统
US20060153102A1 (en) Multi-party sess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034195A1 (en) SIP message extension for push to watch service
US20050259803A1 (en) Managing a conference session
US7573837B1 (en) Establishment of multicast Push-to-X over Cellular (PoC) communication
US2007021307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cast bearer services over a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US20060034202A1 (en) Transmitting data to a group of receiving devices
US2006017275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ing full duplex call in push-to-talk over cellular
CN100495973C (zh) 用于一键通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43431B (zh) 一种缩短多方通话业务建立时间的方法与系统
CN101277473A (zh) 改变分组交换域的状态的方法、终端、网络设备
WO2009092256A1 (zh) Ip多媒体子系统集中业务主席方会议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1578850A (zh) 标识会议中的参与者
CN101317415A (zh) 媒体共享
CN101166314A (zh) “即按即说”类型通信会话中通过插入名片的信号增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

Termination date: 201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