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3354C - 用于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93354C
CN100593354C CN03823585A CN03823585A CN100593354C CN 100593354 C CN100593354 C CN 100593354C CN 03823585 A CN03823585 A CN 03823585A CN 03823585 A CN03823585 A CN 03823585A CN 100593354 C CN100593354 C CN 10059335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ata
channel
access
access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823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95398A (zh
Inventor
R·A·阿塔
N·T·辛德胡沙雅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0/313,59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7050405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0/313,55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7139274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695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5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33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335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2Outer and inner loo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retransmission after error or non-acknowledg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希望在一间隔内发送用户数据的多个接入终端,其一个子集内的每一个终端都向接入网络发送一请求以便在该间隔内进行发送。接入网络决定调度多个接入终端的子集内的至少一个按照所述请求在所述间隔内发送。接入网络的至少一个接入点把该决定发送到多个接入终端。

Description

用于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2年8月23日提交的美国第60/405,422号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后者题为“Method and System for a Data Transmission Over a Reverse Link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并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
发明背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尤其涉及用于这一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了通信系统来允许从一始发站到物理上不同的目标站的信息信号传输。通过通信信道从始发站发送信息信号时,信息信号首先被转换成适合在通信信道上有效传输的一种形式。信息信号的转换或调制包括:按照所述信息信号改变载波的一参数,使所产生的已调载波的频谱被界定在通信信道带宽内。在目标站处,从通过通信信道接收到的已调载波重构原始信息信号。通常,这一重构通过使用始发站所采用的调制过程的逆过程来实现。
调制也便于一公共通信信道上几个信号的多址接入,即同时的发送和/或接收。多址通信系统通常包括多个远程订户单元,它们要求相对短持续时间的间歇接入,而不是连续接入所述公共通信信道。几种多址技术是本领域公知的,比如时分多址(TDMA)和频分多址(FDMA)。另一类多址技术是码分多址(CDMA)扩频系统,其符合“TIA/EIA/IS-95 Mobile Station-Base Station Compatibility Standard forDual-Mode Wide-Band Spread Spectrum Cellular System”,下文中称为IS-95标准。CDMA技术在多址通信系统中的使用在第4,901,307号和第5,103,459号美国专利中公开,前者题为“SPREAD SPECTRUM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SYSTEM USING SATELLITE OR TERRESTRIAL REPEATERS”,后者题为“SYSTEM ANDMETHOD FOR GENERATING WAVEFORMS IN A CDMA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这两个专利都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
多址通信系统可以是无线的或是有线的,并且可能传送语音话务和/或数据话务。传送语音和数据话务两者的通信系统一例是符合IS-95标准的系统,该标准规定了通过一通信信道发送语音和数据话务。第5,504,773号美国专利中详述了以固定大小的编码信道帧的形式发送数据的方法,该专利题为“METHOD AND APPARATUSFOR THE FORMATTING OF DATA FOR TRANSMISSION”,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按照IS-95标准,数据话务或语音话务被分成多个编码信道帧,其宽度为20毫秒、数据速率为14.4Kbps。传送语音和数据话务两者的通信系统的其它例子包括符合以下标准的通信系统:“第三代合伙人计划”(3GPP),其体现在包括文献号3G TS25.211、3G TS 25.212、3G TS 25.213和3G TS 25.214在内的一组文献(W-CDMA标准);或者“TR-45.5 Physical Layer Standard for cdma2000 Spread SpectrumSystems”(IS-2000标准)。
术语基站是一接入网络实体,订户站与其通信。参照IS-856标准,基站也称为接入点。根据使用术语的环境,小区称为基站或者是由一基站服务的地理覆盖区域。扇区是基站的一个分区,其向基站所服务的地理区域的一个分区提供服务。
这里术语“订户站”意指接入网络与之通信的实体。参照IS-856标准,基站也称为接入终端。订户站可以是移动的或是静止的。订户站可以是通过无线信道或有线信道进行通信的任何数据设备,所述有线信道例如光纤或同轴电缆。订户站还可以是多类设备中的任一个,包括但不限于:PC卡、闪存、外置或内置调制解调器或者无线或有线电话。在与基站建立活动话务信道连接过程中的订户站被称为处在连接设立状态。已经与基站建立活动话务信道连接的订户站被称为活动订户站,并且被称为处在话务状态下。
术语接入网络是至少一个基站(BS)以及一个或多个基站控制器的集合。接入网络在多个订户站间传输信息信号。接入网络还连到接入网外部的其它网络,比如公司内联网或互联网,并且能在各个基站和这些外部网络间传输信息。
在上述多址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间的通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基站实施的。术语用户是指活动和不活动的实体。通过在反向链路上把信息信号传送到基站,一无线订户站上的第一用户能够与第二无线订户站上的第二用户通信。基站接收信息信号并在前向链路上将其传送到第二订户站。如果第二订户站不在基站所服务的区域内,基站就把数据路由到另一基站,第二订户站位于所述另一基站的服务区内。第二基站接着在前向链路上把信息信号传送到第二订户站。前向链路是指从基站到无线订户站的传输,反向链路是指从无线订户站到基站的传输。同样,通信可以在无线订户站上的第一用户和陆面站上的第二用户之间进行。基站在反向链路上从无线订户站上的第一用户接收数据,并且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把数据路由到地面站上的第二用户。在许多通信系统中,例如IS-95、W-CDMA和IS-2000,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被分配到不同的频率。
对仅能语音话务的服务和仅能数据话务的服务进行研究表明了这两类服务之间的一些实质差异。一个差异涉及信息内容传送中的延时。语音话务服务采用严格且固定的延时要求。一般而言,预定量的语音话务信息(称为一语音帧)的总单向延时必须小于100ms。相反,总单向数据话务延时可能是一可变的参数,用于使通信系统所提供的数据话务服务的效率最优。例如,可以使用以下技术:多用户分集、在较为理想条件前数据传输的延时、更有效的纠错编码技术(其相比语音话务服务所容忍的延时而言要求了相当大的延时)以及其它技术。一种数据的示例性有效编码方案在第08/743,688号美国专利中公开,该专利题为“SOFT DECISION OUTPUTDECODER FOR DECODING CONVOLUTIONALLY ENCODED CODEWORDS”,于1996年11月6日提交,现在是于1999年8月13日发布的第5,933,787号美国专利,并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
语音话务服务和数据话务服务之间的另一显著差异在于前者对于所有用户都要求一固定且共同的服务级别(GOS)。一般而言,对于提供语音话务服务的数字通信系统而言,这一要求转变为对所有用户的固定和相等的传输速率以及对于语音帧的误差率的最大可容忍值。相反,数据服务的GOS会随着用户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可能是一可变的参数,其最优能提高提供通信系统的数据话务服务的总效率。提供通信系统的数据话务服务的GOS一般被定义为在一预定量的数据话务信息的传输中招致的总延时,所述预定量的数据话务信息可能包括例如一数据分组。术语分组是被排列成特定格式的一组比特,包括数据(负载)和控制元素。控制元素可能包括例如前导序列、质量度量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它元素。质量度量包括例如循环冗余校验(CRC)、奇偶校验位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它度量。
语音话务服务和数据话务服务间的还有一个显著差异在于前者要求一可靠的通信链路。当正与第一基站传送语音话务的订户站移到第一基站所服务的小区的边缘时,订户站进入与第二基站所服务的另一小区相重叠的区域。在该区域内的订户站与第二基站建立了语音话务通信,而同时维持与第一基站的语音话务通信。在这一同时的通信期间,订户站从两个基站接收带有相同信息的信号。同样,两个基站也都能从订户站接收带有信息的信号。
这一同时通信被称为软切换。当订户站最终离开第一基站所服务的小区,并且断开与第一基站的语音话务通信时,订户站继续与第二基站进行语音话务通信。由于软切换是一“中断前作出”的机制,因此软切换使丢失呼叫的概率最小。在第5,267,261号美国专利中公开了在软切换过程期间通过多于一个基站与订户站通信的方法和系统,该专利题为“MOBILE ASSISTED SOFT HAND-OFF IN A CDMA CELLULARTELEPHONE SYSTEM”,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
较软切换是一类似过程,其中通信在一多扇区基站的至少两个扇区上发生。较软切换的过程在待批的第08/763,498号美国专利申请中详细描述,该专利申请题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FORMING HAND-OFF BETWEEN SECTORS OF ACOMMON BASE STATION”,于1996年12月11日提交,现在是于1999年8月3日发布的第5,933,787号美国专利,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这样,为了改进可靠性,语音服务的软切换和较软切换都导致来自两个或多个基站的冗余传输。
这附加的可靠性对于数据话务通信不是那么重要,因为被错误接收的数据分组可以被重传。数据服务的重要参数是传输数据分组所需的传输延时、以及数据话务通信系统的平均吞吐速率。传输延时对于数据通信的影响与对语音通信的影响不同,但传输延时是用于度量数据通信系统质量的一个重要度量。平均吞吐速率是对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效率的度量。由于不严格的传输延时要求,因此用于支持前向链路上软切换的发送功率和资源可以用于其它数据的发送,从而通过提高效率而提高了平均吞吐速率。
这一情况在反向链路上则不同。几个基站能接收一订户站所发送的信号。由于自一订户站的分组重传要求来自功率受限源(电池)的附加功率,因此通过分配几个基站处的资源以接收和处理从订户站发送的数据分组,从而支持反向链路上的软切换可能是有效的。软切换的这一使用既提高了覆盖范围又提高了反向链路容量,如Andrew J.Viterbi和Klein S.Gilhousen所著的以下论文中所讨论的:“SoftHandoff Increases CDMA coverage and Increases Reverse Link Capacity,”,于1994年10月发表在IEEE期刊所选通信领域上,第12卷,第8号。术语软切换是一个订户站和两个或多个扇区间的通信,其中每个扇区属于一个不同的小区。在IS-95标准的环境下,反向链路通信被两个扇区接收,前向链路通信同时在两个或多个扇区的前向链路上进行。在IS-856标准的环境下,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在两个或多个扇区之一和接入终端之间非同时地实现。此外,为此目的可使用较软切换。术语较软切换是一个订户站和两个或多个扇区间的通信,其中每个扇区属于同一小区。在IS-95标准的环境下,反向链路通信被两个扇区所接收,前向链路通信在两个或多个扇区之一的前向链路上同时实现。在IS-856标准的环境下,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在两个或多个扇区之一和接入终端间非同时地实现。
众所周知,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有效性取决于源终端和目标终端间的通信信道条件。这一条件,例如用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SINR)来表示,受到几个因素影响,例如:订户站在基站覆盖区域内的路径损失和路径损失变化、来自同一小区内或不同小区内其它订户站的干扰、来自其它基站的干扰、以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其它因素。为了在可变的通信信道条件下维持一特定服务级别,TDMA和FDMA系统用不同的频率和/或时隙来分隔用户,并且支持频率再用以减轻干扰。频率再用把一可用的频谱分成许多组频率。一给定小区使用仅来自于一组的频率;与该小区相邻的小区可能不使用同一组内的频率。在CDMA系统中,在通信系统的每个小区内再用同一频率,从而改进了总效率。干扰通过其它技术来减轻,比如正交编码、传输功率控制、可变速率数据以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其它技术。
上述概念在开发仅能进行数据话务的通信系统中使用,所述通信系统被称为高数据速率(HDR)通信系统。这一通信系统在第08/963,386号待批申请中详细公开,该申请题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RATE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于1997年3月11日提交,现在是第6,574,211号美国专利,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HDR通信系统符合TIA/EIA/IS-856工业标准,下文中称为IS-856标准。
IS-856标准定义了一组数据速率,从38.4kbps到2.4Mbps,接入点(AP)可以在所述数据速率下把数据发送到一订户站(接入终端)。由于接入点类似于基站,因此关于小区和扇区的术语与语音系统内的相同。按照IS-856标准,要通过前向链路发送的数据被分成数据分组,每个数据分组都在一个或多个间隔(时隙)上被发送,前向链路被分成所述间隔。在每个时隙处,以前向链路和通信系统所能支持的最大数据速率,发生从一接入点到位于该接入点覆盖区域内的一个且仅有一个接入终端的数据传输。接入终端按照接入点和接入终端间的前向链路条件来选择。前向链路条件取决于接入点和接入终端间的干扰和路径损失,两者都是时变的。路径损失和路径损失变化通过调度接入点在时间间隔处的传输而使用,在时间间隔期间,接入终端到一特定接入点的前向链路条件满足所确定的标准,所述标准能够以相比到其余接入终端更低的功率或更高数据速率进行传输,从而改进了前向链路传输的频谱效率。
相反,按照IS-856标准,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从位于接入点覆盖区域内的多个接入终端发生。而且,由于接入终端的天线方向图是全方向的,因此所述接入点覆盖区域内的任一接入终端都能接收这些数据传输。因而,反向链路传输受到几个干扰源:其它接入终端的码分复用的开销信道、来自位于所述接入点覆盖区域内的接入终端(同小区的接入终端)的数据传输、以及来自位于其它接入点覆盖区域内的接入终端(其它小区的接入终端)的数据传输。
随着无线数据服务的发展,重点在于提高前向链路上的数据吞吐量,遵照互联网服务的模型;其中服务器响应于来自主机的请求而提供高速率数据。服务器到主机的方向类似于要求高吞吐量的前向链路,而主机到服务器的请求和/或数据传输则以较低的吞吐量进行。然而,目前的发展表明了反向链路数据密集型应用的增长,所述应用例如文件传输协议(FTP)、视频会议、游戏、恒定比特率服务等等。这些应用要求改进的反向链路效率以实现较高的数据速率,因此应用在反向链路上需要高吞吐量。因此,本领域中需要提高反向链路上的数据吞吐量,理想地提供对称的前向和反向链路吞吐量。反向链路上提高了的数据吞吐量进一步在本领域造成对用于功率控制和数据速率确定的方法和装置的需求。
本发明的上述及进一步特征特别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提出,考虑到以下参照附图给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其优点将变得更为明确。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一方面,上述需求通过以下方式解决:从多个接入终端一子集的每一个发送一请求以便在一间隔内发送;在接入网络处决定调度所述多个接入终端的子集的至少一个以便按照所述请求在所述间隔内发送;以及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点把所述决定发送到所述多个接入终端。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上述需求通过以下方式解决:在接入网络处接收在一间隔内进行发送的至少一个请求;在接入网络处决定按照所述至少一个请求在所述间隔内调度至少一个传输;以及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点发出所述决定。
在本发明还有一方面,上述需求通过以下方式解决:从多个接入终端一子集的每一个发送一请求以便在一间隔内发送;以及在所述多个接入终端的至少一个处接收一调度决定。
附图说明
图1说明了能通过反向或前向链路提供数据传输的通信系统的概念框图;
图2说明了一前向链路波形;
图3说明了一种通过反向功率控制信道传送功率控制指令和分组许可指令的方法;
图4a-4c说明了反向链路信道的结构;
图5a-5c说明了本发明的反向链路波形;
图6说明了一反向链路数据传输;
图7说明了一反向链路数据重传;
图8说明了一订户站;
图9说明了一控制器和一接入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说明了一通信系统的概念图。这一通信系统可以按照IS-856标准构建。接入点100通过前向链路106(1)把数据发送到接入终端104,并且通过反向链路108(1)从接入终端104接收数据。类似地,接入点102通过前向链路106(2)把数据发送到接入终端104,并且通过反向链路108(2)从接入终端104接收数据。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以前向链路和通信系统所能支持的最大或接近最大的数据速率从一个接入点传送到一个接入终端。前向链路的其它信道,例如控制信道,可以从多个接入点被发送到一个接入终端。反向链路数据通信可以从一个接入终端传送到一个或多个接入点。接入点100和接入点102通过回程112(1)和112(2)连到控制器110。“回程”是控制器和接入点间的通信链路。尽管图1中仅示出两个接入终端和一个接入点,然而这仅仅是为了说明起见,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接入终端和接入点。
在使接入终端能接入一接入网络的注册后,接入终端104使用预定的接入过程和接入点之一(例如接入点100)建立一通信链路。在由预定接入过程产生的连接状态下,接入终端104能接收来自接入点100的数据和控制消息,并且能把数据和控制消息发送到接入点100。接入终端104继续搜索可以被添加到接入终端104活动集的其它接入点。一活动集包括一列能与接入终端104通信的接入点。当找到这一接入点时,接入终端104计算接入点的前向链路的质量度量,所述质量度量可能包括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SINR)。SINR可以按照导频信号来确定。接入终端104搜索其它接入点并确定接入点的SINR。同时,接入终端104为在接入终端104的活动集内的每个接入点计算前向链路的质量度量。如果在一预定时间段内,来自一特定接入点的前向链路质量度量高于一预定的加阈值或低于一预定的减阈值,接入终端104就把该信息报告给接入点100。来自接入点100的后续消息就可以指示接入终端104向接入终端104活动集增加或从中删除特定的接入点。
接入终端104基于一组参数从接入终端104的活动集中选择一服务接入点。服务接入点是为一特定接入终端的数据通信选择的接入点,或者是正在向所述特定接入终端传送数据的接入点。该组参数可以包括任一个或多个当前和前面的SINR度量、比特差错率、分组差错率以及任何其它已知的参数。这样,例如,服务接入点可能按照最大的SINR度量来选择。然后,接入终端104在一数据请求信道(DRC信道)上广播一数据请求消息(DRC消息)。DRC消息会包含所请求的数据速率,或者包含前向链路质量的指示,例如测得的SINR、比特差错率、分组差错率等等。接入终端104可能通过使用一编码把DRC消息的广播指引到一特定点接入点,其中所述编码唯一地表示了该特定接入点。一般而言,所述编码包括一Walsh码。DRC消息码元与唯一Walsh码异或(XOR)。该异或操作被称为信号的Walsh覆盖。由于接入终端104的活动集内的每个接入点都由唯一Walsh码标识,因此,只有用正确的Walsh码执行与接入终端104所执行操作相同的异或操作的所选接入点才能正确地对DRC消息解码。
要被发送到接入终端104的数据到达控制器110。此后,控制器110可以通过回程112把数据发送到接入终端104活动集内的所有接入点。或者,控制器110可以首先确定接入终端104选择了哪个接入点作为服务接入点,然后把数据发送到服务接入点。数据被保存在接入点处的队列中。然后由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在相应的控制信道上把寻呼消息发送到接入终端104。接入终端104在一个或多个控制信道上对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以获得寻呼消息。
在每个前向链路间隔处,接入点可以把数据传输调度至接收到该寻呼消息的任一接入终端。用于调度传输的一示例性方法在第6,229,795号美国专利中描述,该专利题为“System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接入点使用来自每个接入终端的DRC消息中接收到的速率控制信息来有效地以最高可能速率发送前向链路数据。由于数据速率会改变,因此通信系统工作在可变速率模式中。接入点基于从接入终端104接收到的DRC消息的最近值来确定把数据发送到接入终端104所用的数据速率。此外,接入点通过使用对于移动站唯一的扩展码来唯一地标识到接入终端104的传输。该扩展码是一长伪噪声(PN)码,比如由IS-856标准定义的扩展码。
数据分组所指向的接入终端104接收并对该数据分组解码。每个数据分组都与一标识符相关联,例如一序列号,接入终端104使用该序列号来检测丢失的或重复的传输。在这一情况下,接入终端104经由反向链路数据信道来传送丢失数据分组的序列号。控制器110经由与接入终端104通信的接入点而从接入终端104接收数据消息,然后向接入点表明哪些数据单元未被接入终端104所接收。然后,接入点调度这种数据分组的重传。
当接入终端104和接入点100(工作在可变速率模式)之间的通信链路恶化到一预定可靠性级别以下时,接入终端104首先尝试确定处在可变速率模式的另一接入点是否能支持可接受的数据速率。如果接入终端104确认这一接入点(例如接入点102),则把接入点102重定向到一不同的通信链路。术语重定向是选择一扇区的过程,该扇区是接入终端活动列表中的成员,其中该扇区不同于当前选择的扇区。数据传输从处在可变速率模式下的接入点102继续。
上述通信链路的恶化会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例如接入终端104从接入点100的覆盖区域移到接入点102的覆盖区域、屏蔽、衰落以及其它公知原因。或者,当接入终端104和另一接入点(例如接入点102)之间的通信链路变得可用时,其中该通信链路会比当前使用的通信链路实现较高的吞吐速率,于是把接入点102重定向到一不同的通信链路,且数据传输从可变速率模式下的接入点102继续。如果接入终端104未能检测到能工作在可变速率模式下的接入点并且支持可接受的数据速率,则接入终端104转变为固定速率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接入终端以一个速率进行发送。
接入终端104评估了与可变速率数据和固定速率数据模式下的所有候选接入点的通信,并且选择能产生最高吞吐量的接入点。
如果扇区不再是接入终端104活动集的成员,则接入终端104会从固定速率模式切换回可变速率模式。
上述固定速率模式以及转换到/自固定速率数据模式的方法类似于第6,206,129号美国申请中详细公开的内容,该专利申请题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VARIABLE AND FIXED FORWARD LINK RATE CONTROL IN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YSTEM”,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也可以构想其它固定速率模式和相关的转换到和转换自固定模式的方法,它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前向链路结构
图2说明了一前向链路结构200。可以理解,下述的持续时间、码片长度、值域仅以示例方式给出,可以使用其它持续时间、码片长度、值域,而不背离通信系统操作的基本原理。术语“码片”是有两个可能值的Walsh码扩展信号的单位。
前向链路200以帧为单位来定义。一帧是包括16个时隙202的结构,每个时隙202都长2048个码片,对应于1.66ms的时隙持续时间,因而对应于26.66ms的帧持续时间。每个时隙202都被分成两个半时隙202a、202b,在每个半时隙202a、202b内发送导频脉冲204a、204b。每个导频脉冲204a、204b都长96个码片,以其相关的半时隙202a、202b的中点为中心。导频脉冲204a、204b包括由索引为0的Wal sh覆盖所覆盖的导频信道信号。一前向介质存取控制信道(MAC)206形成两个脉冲。这两个脉冲在每个半时隙202的导频脉冲204之前和之后被发送。MAC由多达64个编码信道组成,这64个编码信道被64元Walsh码正交地覆盖。每个编码信道都由一MAC索引标识,MAC索引的值在1和64之间,并且标识了唯一的64元覆盖Walsh码。反向功率控制信道(RPC)用来调整每个订户站的反向链路信号的功率。RPC被分配给索引在5和63之间的可用MAC之一。前向链路话务信道或控制信道负载在第一半时隙202的其余部分208a和第二半时隙202b的其余部分208b中被发送。话务信道传送用户数据,而控制信道传送控制消息,并且也能传送用户数据。控制信道发送的周期被定义为256时隙周期,数据速率为76.8kbps或38.4kbps。术语用户数据也称为话务,它是除开销数据以外的信息。术语开销数据是能操作通信系统中实体的信息,例如呼叫维持信令、诊断和报告信息等等。
分组许可信道和自动重传请求
为了支持反向链路传输,在前向链路中需要一附加的分组许可(PG)信道。上述RPC信道的调制从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改变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以支持PG信道指令。
功率控制指令在分配给接入终端的RPC信道的同相分支上被调制。功率控制指令信息是二元的,功率控制比特的第一值(“升”)命令接入终端提高其发送功率,功率控制比特的第二值(“降”)命令接入终端降低其发送功率。如图3所示,“升”指令用+1表示;“降”指令用-1表示。然而也可以使用其它值。
PG信道在分配给接入终端的RPC信道的正交分支上传送。PG信道上发送的信息是三元的。如图3所示,第一值用+1表示,第二值用0表示,第三值用-1表示。该信息对于接入点和接入终端有以下含义:
+1表示已经许可发送一新分组;
0表示尚未许可发送一新分组;以及
-1表示已经许可发送一旧分组(重发)。
上述信令,其中信息值0的传输不需要信号能量,使接入终端只有在发送一表明发送分组的指示时才把能量分配给PG信道。由于仅许可一个或少量接入终端在一时间间隔内在反向链路上发送,因此PG信道需要很少的功率来提供反向链路传输信息。因而,最小化了对RPC功率分配方法的影响。RPC功率分配方法在第09/669,950号美国专利申请中公开,该专利申请题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allocation of power to base station channels”,于2002年9月25日提交,现在是于2004年1月13日发布的第6,678,257号美国专利,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而且,要求接入终端只有在期望在一数据发送请求后进行响应时、或者在接入终端具有未决的数据传输时,才对正交流执行三元决定。然而可以理解,三元值的选择是一设计选项,除了上述那些值以外的其它值可以被替代地使用。
接入终端接收并解调从接入终端活动集内的所有接入点而来的RPC/PG信道。因此,接入终端为其活动集内的每个接入点接收RPC/PG信道正交分支上传送的PG信道信息。接入终端可以在一个更新间隔上对接收到的PG信道信息的能量进行滤波,并将滤波后的能量与一组阈值相比较。通过适当地选择阈值,尚未被许可发送的接入终端把分配给PG信道的零能量解码为具有高概率的0。
PG信道上传送的信息还被用作一种自动重传请求的手段。如下所述,来自接入终端的反向链路传输可以在几个接入点上被接收。因而,响应于PG信道上的反向链路传输而发送的信息在被服务接入点或非服务接入点所接收时,会被不同地解释。
如果来自接入终端的前一分组被正确地接收到,服务接入点就生成并发送许可来发送新分组,作为对接入终端发送新分组的请求的响应。因而,PG信道上的这种信息充当一确认(ACK)。如果来自接入终端的前一分组被不正确地接收到,服务接入点就生成并发送许可来重传前一分组,作为对接入终端要发送新分组的响应。
非服务接入点生成并发送一值,表示许可在正确地接收到来自接入终端的前一分组时进行发送。因而,PG信道上的这种信息充当一确认(ACK)。非服务接入点生成并发送一值,表示许可在正确地接收到来自接入终端的前一分组时进行重传。因而,PG信道上的这种信息充当一否定确定(NACK)。因此,不必要有单独的ACK/NACK信道。
接入终端可能接收PG信道上的一些冲突信息,比如由于一些接入点未能正确地接收到接入终端的传输、因为PG信道上的信息被擦除或者被不正确接收、或者由于其它公知原因。因为从接入网络的角度看,哪个接入点接收到接入终端的传输并不重要,因此当接入终端在PG信道上接收到的信息被解释为来自任何其它接入点的ACK时,它在下一传输许可时发送一新分组,然而服务接入终端可能发送一许可来重传旧分组。
上述前向链路200是按照IS-856标准的通信系统前向链路的一种修改。该修改被认为对前向链路结构有最小的影响,因而对IS-856标准产生最小的变化。然而可以理解,该原理可应用于不同的前向链路结构。这样,例如,上述前向链路信道可以并非顺序地发送,而是同时被发送。此外,能取而代之地使用在PG信道内提供信息通信的任何前向链路,例如分开的PG和ACK/NACK编码信道。
反向链路
如上所述,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效率取决于源终端和目标终端间信道的条件。信道条件取决于干扰和路径损失,两者都是时变的。因此,反向链路性能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改进,以减轻干扰。在反向链路上,接入网络内的所有接入终端都会同时在同一频率上发送(一个频率再用集合),或者接入终端内的多个接入终端可以同时在同一频率上发送(大于一的频率再用集合)。注意到,这里所述的反向链路可以使用任一频率再用方式。因此,任一接入终端的反向链路传输都受到几个干扰源影响。最主要的干扰源是:
来自同一小区和其它小区的其它接入终端的码分复用开销信道传输;
同一小区内接入终端的用户数据传输;以及
其它小区内接入终端的用户数据传输。
对码分多址(CDMA)通信系统内反向链路性能的研究表明,消除同小区的干扰可能实现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效率的显著改进。按照IS-856标准,通信系统中的同小区干扰可以通过限制在反向链路上同时发送的接入终端的数目来减轻。
由于存在两个操作模式,即限制同时发送的接入终端数目以及允许所有接入终端同时发送,因此接入网络需要向接入终端表示要使用的模式。指示在周期性的间隔内被传送到接入终端,即在前向链路信道的一预定部分中,例如每个控制信道周期。或者,指示仅在前向链路信道中的广播消息变化时才被传送到接入终端,例如反向功率控制信道。
当工作在限制模式中时,上述分组许可前向链路信道可用来向请求发送许可的接入终端发送许可或拒绝。
同小区干扰也可以通过反向链路的话务信道和开销信道的时分复用来减轻,并且通过调度允许哪些请求传输的接入终端在反向链路时间间隔内发送而减轻,所述反向链路时间间隔例如一帧、或者一个时隙。调度会考虑到一部分接入网络,例如一多扇区的小区,并且可由例如接入点控制器来实现。这一调度方法仅仅减轻了同小区的干扰。因而,作为一种替代方式,调度可以考虑整个接入网络,并且能由例如控制器110来实现。
可以理解,允许在一时间间隔内发送的接入终端数目影响了反向链路上的干扰,因而影响了反向链路上的服务质量(QoS)。因此,允许发送的接入终端数目是一种设计标准。因而,这一数目可以通过调度方法按照改变条件和/或QoS的要求来调节。
其它改进可以通过减轻其它小区的干扰来实现。用户传输期间的其它小区干扰通过机会传输、多扇区小区内各个接入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和用户数据速率的控制来减轻。“机会传输”(以及多用户分集)意味着在超出所确定的机会阈值的时间间隔内调度接入终端的传输。如果一度量超出一机会阈值,其中该度量按照时间间隔内反向链路信道的瞬时质量度量、该反向链路信道的平均质量度量以及允许用户间差别的函数(比如下述的不耐函数(impatience function)来确定,则该时间间隔可以被视为是适宜的。该方法使接入终端能以较低的发送功率发送用户数据,以及/或者使用较少的时间间隔来完成一分组的传输。较低的发送功率和/或较少时间间隔内分组传输的完成导致来自多扇区小区的扇区中正在发送的接入终端的干扰减少,并减少了对相邻小区内接入终端的总其它小区干扰。或者,优于平均的信道条件使终端能利用可用的功率以较高数据速率进行发送,因此对其它小区造成与接入终端相同的干扰等同于接入终端使用相同的可用功率以较低的数据速率进行发送可能造成的干扰。
除了减轻反向链路信道上的干扰以外,多用户分集可以采用路径损失以及路径损失的变化来提高吞吐量。“多用户分集”源自于接入终端间信道条件的分集。用户终端间信道条件的分集能够在时间间隔内调度接入终端的传输,在所述时间间隔期间接入终端的信道条件满足所确定的标准,所述所确定的标准允许以较少的功率或较高的数据速率进行传输,从而改进了反向链路传输的频谱效率。这一标准包括接入终端的反向链路信道相对于接入终端反向链路信道的平均质量度量有较好的质量度量。
可以使用调度者的设计来控制接入终端QoS。因此,例如,通过将调度者偏向接入终端的一个子集,该子集可被赋予传输优先级,然而这些终端所报告的机会会比不属于该子集的终端所报告的机会要低。可以理解,通过采用下面讨论的不耐函数能实现类似的效应。术语子集是其成员包含另一子集的至少一个甚至全部成员的一个集合。
即使采用了机会传输方法,所发送的分组也可能在接入点处被错误接收以及/或者被擦除。术语“擦除”未能以所要求的可靠性确定消息内容。这个错误接收的原因是:由于其它小区的干扰影响,接入终端不能准确地预测接入终端反向链路信道的质量度量。由于从属于不同多扇区小区的扇区而来的接入终端传输是未经同步、短暂且不相关的,因此其它小区干扰的影响难以量化。
为了减轻不正确的信道估计并且提供干扰平均,通常使用自动重传请求(ARQ)方法。ARQ方法检测物理层或链路层的丢失或错误接收到的分组,并且请求这些分组从发送终端处的重传。分层是一种把通信协议组织在明确封装的数据单元中的方法,这些数据单元否则则是解耦合的处理实体,例如多个层。协议层在接入终端和接入点两处都实现。按照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协议层L1提供了基站和远程站处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层L2提供了信令消息的正确发送和接收,层L3提供了通信系统的控制消息传递。层L3按照接入终端和接入点之间通信协议的语义和定时来始发和终止信令消息。
在IS-856通信系统中,空中接口信令层L1被称为物理层,L2被称为链路存取控制(LAC)层或介质存取控制(MAC)层,L3被称为信令层。在信令层之上是其它各层,按照OSI模型的序号为L4-L7,并且被称为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物理层ARQ在第09/549,017号美国专利申请中公开,该专利申请题为“Methodand Apparatus for Quick Re-transmission of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System”,于2000年4月14日提交,现在是于2004年2月17日发布的第6,694,469号美国专利,并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链路层ARQ方法的一个例子是无线链路协议(RLP)。RLP是一类差错控制协议,它们称为基于否定确认(NAK)的ARQ协议。一种这样的RLP在TIA/EIA/IS-707-A.8中描述,题为“DATA SERVICE OPTIONS FORSPREAD SPECTRUM SYSTEMS:RADIO LINK PROTOCOL TYPE 2”,下文中称为RLP2。原始分组和重传分组的传输都是机会性的。
反向链路信道
图4a-4c说明了一反向链路。如图4a-4c所示,反向链路包括导频信道(PC)410、数据请求信道(DRC)406、确认信道(ACK)408、分组请求信道(PR)412、反向链路话务信道404、反向速率指示信道(RRI)402。
如下所述,由图4a-4c所述的信道结构及伴随文本所生成的示例性反向链路波形是用帧来定义的,一帧是包括16个时隙的结构。因此,为了说明起见,采用一个时隙作为一时间间隔的度量。然而可以理解,时间间隔的概念可以扩展为任一其它单位,即多时隙、一帧等等。
导频信道
导频信道410用于反向链路信道质量的相干解调和估计。导频信道410包括二进制值为“0”的未调制的码元。未调制的码元被提供给块410(1),后者把二进制值为“0”的码元映射为值为+1的码元,把二进制值为“0”的码元映射为值为-1的码元。在块410(4)中,经映射的码元用块410(2)所生成的Walsh码来覆盖。
数据请求信道
接入终端使用数据请求信道406向接入网络表明前向话务信道上所选的服务扇区和所请求的数据速率。所请求的前向话务信道数据速率是一四比特的DRC值。DRC值被提供给块406(2),后者对该四比特DRC值进行编码以产生双正交的码字。DRC码字被提供给块406(4),后者将每个码字重复两次。经重复的码字被提供给块406(6),后者把二进制值为“0”的码元映射成值为+1的码元,把二进制值为“1”的码元映射成值为-1的码元。经映射的码元被提供给块406(8),后者根据索引i所标识的DRC覆盖,用块406(10)所生成的Walsh码Wi 8来覆盖每个码元。然后把每个所产生的Walsh码片提供给块406(12),其中用块406(14)所生成的Walsh码W8 16来覆盖Walsh码片。
反向速率指示信道
RRI信道406提供了反向链路分组类型的指示。分组类型指示向接入点提供了帮助它确定来自当前接收到的分组的软判决是否能与来自前面接收到的分组的软判决进行软组合的信息。如上所述,软组合利用从前面接收到的分组获得的软判决值。接入点通过把已解码分组的比特位置处的能量(软判决值)与一阈值相比较,从而确定了分组的比特值(硬判决)。如果对应于一比特的能量大于该阈值,则该比特被分配到第一值例如“1”,否则该比特被分配到第二值,例如“0”。然后,接入点确定分组是否被正确地解码,例如通过执行CRC校验,或者通过任何其它等价的或适合的方法。如果这种测试失败,则视分组为被擦除。然而,接入点保存软判决值(如果分组的重传尝试次数小于最大允许的尝试次数),并且当接入点获得下一分组的软判决值时,它能在把已经接收到的分组的软判决值与阈值进行比较之前,对它们进行组合。
组合方法是公知的,因此这里无须描述。一种适当的方法在第6,101,168号美国专利中详细描述,该专利题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e EfficientRe-transmission Using Symbol Accumulation”,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
然而,为了有意义地对分组进行软组合,接入终端必须知道这些分组包含可能被组合的信息。RRI值可能包括例如3比特。RRI的最高有效位(MSB)表示分组是原始传输还是重传。其余两比特表示按照分组的编码率确定的四个分组类别之一、包含分组的比特数、以及重传尝试的次数。为了能进行软组合,分组的编码率、包含分组的比特数在传输和重传尝试中保持相同。
RRI值被提供给块402(2),后者对3比特进行双正交编码以提供一码字。双正交编码的一例在表1中说明。
 RRI比特值   码字
 000   00000000
 001   11111111
 010   01010101
 011   10101010
  100   00110011
  101   11001100
  110   01100110
  111   10011001
表1
码字被提供给块402(4),后者重复每个码字。经重复的码字被提供给块402(6),后者把二进制值为“0”的码元映射成值为+1的码元,把二进制值为“1”的码元映射成值为-1的码元。经映射的码元进一步被提供给块402(8),后者用块402(10)所生成的Walsh码来覆盖每个码元,提供所产生的码片供将来的处理。
为了支持多于四个分组类别,RRI值可包含例如4比特。RRI的最高有效位(MSB)表明分组是原始传输还是重传。其余三比特表示分组类别之一。同样,包含分组的比特数在传输和重传尝试中保持相同。
RRI值被提供给块402(2),后者把4比特编码为15比特的单一码字。单一编码的一例在表2中说明。
  数据速率(kbps)  RRI码元   RRI码字
  76.8(新)  0000   000000000000000
  153.6(新)  0001   101010101010101
  230.4(新)  0010   011001100110011
  307.2(新)  0011   110011001100110
  460.8(新)  0100   000111100001111
  614.4(新)  0101   101101001011010
  921.6(新)  0110   011110000111100
  1228.8(新)  0111   110100101101001
  76.8(重传)  1000   000000011111111
  153.6(重传)  1001   101010110101010
  230.4(重传)  1010   011001111001100
  307.2(重传)  1011   110011010011001
  460.8(重传)  1100   000111111110000
  614.4(重传)  1101   101101010100101
  921.6(重传)  1110   011110011000011
  1228.8(重传)   1111   110100110010110
表2
或者,RRI码元可用来表示速率的范围。例如,当RRI码元包含四比特时,八个组合之一(例如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可以表示一对数据速率。同样,RRI的最高有效位(MSB)表示分组是一原始传输。
一旦RRI码元被解码,解码器就按照两个假设执行盲数据速率确定,一个假设根据按照RRI码元确定的数据速率对中的第一数据速率进行,第二假设根据按照RRI码元确定的数据速率对中的第二数据速率进行。类似地,八个组合(例如1000、1001、1010、1011、1100、1101、1110、1111)表明重传分组的一对数据速率。
或者,可以使用两个并行的解码器,一个解码器按照一个数据速率来解码数据,第二解码器按照第二数据速率来解码数据。
间接数据速率指示的概念可以扩展为一比特组合所表示的任何数量的数据速率,唯一限制是解码器能在接收到下一要被解码的数据以前对这些数量的数据速率进行解码。因而,如果解码器能解码全部数据速率,则RRI码元会包含一比特,表示分组是一新的传输还是一重传。
下面描述了码字的进一步处理。
分组就绪信道
每个期望发送用户数据的接入信道向用户终端的服务扇区指明在将来时隙内有要传输的用户数据以及/或者将来时隙的传输是适宜的。根据通信系统的设计,如果反向链路信道时隙的瞬时质量度量超出该反向链路信道的平均质量度量修改了一机会级别后的值,所述机会级别根据其它因素确定,则时隙被视为是适宜的。
反向链路的质量度量按照反向导频信道来确定,例如按照公式(1)确定:
Filt _ TX _ Pilot ( n ) TX _ Pilot ( n ) - - - ( 1 )
其中Tx_Pilot(n)是第n个时隙期间导频信号的能量;以及
Filt_Tx_Pilot(n)是过去k个时隙上被滤波的导频信号的能量。用时隙表示的滤波器时间常数被确定提供了反向链路信道的充分平均。
因而,公式(1)表明瞬时反向链路相对于平均反向链路有多好、或者有多差。接入终端执行Tx_Pilot(n)和Filt_Tx_Pilot(n)度量,质量度量计算在每时隙按照公式(1)进行。所计算的质量度量然后用来估计将来所确定时隙数的质量度量。所确定的时隙数为2。这种质量估计的一种方法在第09/974,933号美国专利申请中详细描述,该专利申请题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Transmissions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于2002年10月10日提交,现在是于2004年10月19日发布的第6,807,426号美国专利,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
上述估计反向链路质量度量的方法仅通过示例方式给出。因此可以使用其它方法,例如使用SINR预测器的方法,在第6,426,971号美国专利中详细描述,该专利题为“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urately predicting signal to interferenceand noise ratio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s system performance”,于1999年9月13日提交并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
确定机会级别的因素包括例如:最大可接受的传输延迟t(从分组到达接入终端到分组传输)、接入终端处队列中的分组数目I(发送队列长度)以及反向链路上的平均吞吐量th。上述因素定义了“不耐”函数I(t,l,th)。不耐函数I(t,l,th)是按照输入参数的期望影响而确定的。例如,紧接着第一分组到达供发送到接入终端的队列后,不耐函数具有一低值,但如果接入终端队列中的分组数目超出一阈值,则该值上升。当到达最大可接受的传输延迟时,不耐函数到达一最大值。队列长度参数和发送吞吐量参数相似地影响了不耐函数。
使用上升三个参数作为不耐函数的输入仅仅为了说明起见;按照通信系统的设计考虑可以使用任何数量的或甚至不同的参数。此外,不耐函数对于不同的用户可能不同,从而提供了用户间的差别。而且,也可以使用除不耐函数以外的其它函数来区分用户。这样,例如,每个用户可以根据用户的QoS而分配到一属性。该属性自身可能代替不耐函数而起作用。或者,该属性可以用来修改不耐函数的输入参数。
不耐函数I(t,l,th)可用来根据公式(2)修改质量度量:
Filt _ TX _ Pilot ( n ) TX _ Pilot ( n ) . I ( t , l , th ) - - - ( 2 )
从公式(2)计算出的值和阈值TJ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定义机会级别。一组适当的机会级别在表3中作为例子给出。可以理解,可以取而代之地使用不同的数字和不同的机会级别定义。
  机会级别   定义
  0   没有数据要发送
  1   数据可供发送
  2   数据可供发送,信道条件“良好”或者发送的不耐条件为“高”
  3   数据可供发送,信道条件“非常好”或者发送不耐条件为“非常高”
表3
适当的机会级别在PR信道上被编码和发送。如果要表示除0(即“没有数据要发送”)以外的机会级别,则发送PR信道。上述四个机会级别可以用两个信息比特来表示。PR信道需要在接入点以高可靠性被接收,因为PR信道接收期间的任何差错都会导致可能调度未请求用户数据传输或报告了低机会级别的接入终端。或者,这一差错会导致未能调度报告了高机会级别的接入终端。因而,这两个信息比特需要以足够的可靠性被传送。
如上所述,由于接入点和接入终端都知道将来预定数量的时隙,对这些时隙已经估计了机会级别,因此暗指了适宜的发送时隙。由于接入点和接入终端的定时是同步的,因此接入点能确定哪个时隙是发送终端报告了机会级别的适宜发送时隙。然而可以理解,也可以采用其它布局,其中适宜的发送时隙是可变的,并且能明确地传送到接入点。
符合上述概念的PR信道412值用2比特值来表示。PR值被提供给块412(2),后者对此2比特编码以提供一码字。码字被提供给块412(4),后者重复每一个码字。经重复的码字被提供给块412(6),后者把二进制值为“0”的码元映射成值为+1的码元,把二进制值为“1”的码元映射成值为-1的码元。然后把经映射的码元提供给块412(8),后者用块412(10)所生成的Walsh码来覆盖每个码元。
ACK信道
接入终端使用ACK信道408来通知接入网:前向话务信道上发送的分组是否被成功地接收。接入终端响应于每个前向话务信道时隙而发送一ACK信道比特,该比特与指向接入终端的已检测先导序列相关联。如果成功地接收到前向话务信道分组,则ACK信道比特可以被设为“0”(ACK);否则,ACK信道比特可以被设为“1”(NAK)。如果CRC校验符合,则视前向话务信道分组被成功接收。ACK信道比特在块408(2)中重复,并被提供给块408(4)。块408(4)把二进制值为“0”的码元映射成值为+1的码元,把二进制值为“1”的码元映射成值为-1的码元。然后把经映射的码元提供给块408(6),后者用块408(8)所生成的Walsh码来覆盖每个码元。
当接入终端处在软切换时,分组仅被非服务的扇区所解码。
话务信道
根据上面表达的反向链路要求,话务信道404以153.6kbps到2.4Mbps范围内的数据速率来发送分组。分组在块404(2)中以编码速率被编码,编码速率取决于数据速率。块404(2)包含编码速率为1/3或1/5的turbo编码器。块404(2)输出处的二进制码元序列由块404(4)来交织。块404(4)可以是一比特反转的信道交织器。根据数据速率和编码器编码速率,经交织的编码码元序列在块404(6)重复多次,该次数是为实现固定调制码元速率所必须的次数,然后把该序列提供给块404(8)。块404(8)把二进制值为“0”的码元映射成值为+1的码元,把二进制值为“1”的码元映射成值为-1的码元。然后把经映射的码元提供给块404(10),后者用块404(12)所生成的Walsh码来覆盖每个码元。
反向链路结构
图4c进一步说明了反向链路信道的结构。话务信道404、RRI信道402在块414中时分复用,并被提供给增益调节块416(1)。在增益调节后,经时分复用的信号被提供给调制器418。
导频信道410、数据请求信道(DRC)406、确认信道(ACK)408、分组请求信道(PR)412被提供给相应的增益调节块416(2)-416(5)。在增益调节后,相应的信道被提供给调制器418。
调制器418组合到来的信道信号,并且按照适当的调制方法来调制经组合的信道信号,所述调制方法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正交幅度调制(QAM)、8相移键控(8-PSK)以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其它调制方法。适当的调制方法可以根据要发送的数据速率、信道条件以及/或者通信系统的其它设计参数而改变。到来的信道信号的组合会相应地改变。例如,当所选的调制方法是QPSK时,到来的信道信号会被组合到同相和正交信号上,这些信号会经正交扩展。信道信号的选择根据通信系统的设计参数在同相和正交信号上组合,例如分布信道,使同相和正交信号间的数据负载平衡。
已调信号在块420中经滤波,在块422中被上变频为载频,并提供供传输。
反向链路波形
图5a中说明了由图4a-c中的信道结构及上面伴随的文本所生成的反向链路500。反向链路500用帧来定义。一帧是有16个时隙502的结构,每个时隙502都长2048码片、对应于1.66ms的时隙持续时间,因而对应于26.66ms的帧持续时间。每个时隙502被分成两个半时隙502a、502b,在每个半时隙502a、502b内发送开销信道脉冲504a、504b。每个开销信道脉冲504a、504b的长度均为256个码片,并且在其相关的半时隙502a、502b的结尾处被发送。开销信道脉冲504a、504b包含码分复用的信道。这些信道包括由第一Walsh码覆盖的导频信道信号、由第二Walsh码覆盖的数据请求信道(DRC信道)、由第三Walsh码覆盖的接入信道(ACK信道)以及由第四Walsh码覆盖的分组请求信道(PR信道)。
反向链路话务信道负载和反向速率指示(RRI)信道在第一半时隙502a的其余部分508a和第二半时隙502b的其余部分508b中被发送。时隙502在开销信道脉冲504a、504b以及反向链路话务信道负载和RRI信道508a、508b之间的分布是按照以下标准确定的:开销信道脉冲504a、504b期间热量的上升、数据吞吐量、链路预算以及其它适当标准。
如图5a所示,时分复用的RRI信道和话务信道负载以相同的功率电平被发送。RRI信道和话务信道间的功率分布由分配给RRI信道的多个码片来控制。所述多个码片根据所发送的数据速率的函数被分配给RRI信道,下面将说明。
可以理解,按照通信系统的设计标准,其它组合反向链路信道、因而产生反向链路波形的方法也是可行的。这样,上述内容从其余开销信道中隔离出一个开销信道,即RRI信道,RRI信道需要以高可靠性程度来解码。这样,其余的开销信道不会对RRI信道造成干扰。
为了进一步改进RRI信道解码的可靠性,被分配给RRI信道的码片数目保持恒定。这又要求以和话务信道部分中功率级所不同的功率级,在话务/RRI信道时隙508a、508b的RRI信道部分中发送不同的功率。这一考虑可以通过改进的解码性能来证明,这源自于解码器利用RRI信道部分的数目是固定的,并且知道发送RRI信道的功率。
如图5b所示,RRI信道和话务信道被同时发送,由不同的编码隔开,例如用不同的Walsh码来覆盖。因而,每个半时隙502都包括开销信道部分504以及RRI和话务信道部分508。开销信道部分504包括DRC 510、ACK 512、PC 514和PR 516。开销信道由不同的编码区分,例如通过用不同的Walsh码来覆盖而区分。RRI 518由不同于话务信道负载520的Walsh码来覆盖。在分开的RRI信道和话务信道间分配的功率按照所发送的数据速率而确定。
开销信道和话务信道使用时间分集模式来发送,如图5c所示。因而,每个半时隙502包含开销信道部分504和话务信道部分508。开销信道部分504包括DRC510、ACK 512、PC 514、PR 516和RRI 518。开销信道由不同的编码所区分,例如通过用不同的Walsh码来覆盖而区分。上述内容的一个优点是简洁。
可以理解,上述原理可应用于不同的波形。因此,例如,波形无须包含导频信号脉冲,导频信号可以在一单独的信道上被发送,该信道可以是连续的或是突发的。
反向链路数据传输
如上所述,反向链路传输从一间隔内的至少一个接入终端发生。仅为了说明起见,下述的反向链路数据传输使用等于一时隙的间隔。反向链路传输由接入网络内一实体响应于接入终端传送用户数据的请求而调度。接入终端按照反向链路上该间隔内接入终端信道的质量度量、接入终端的平均反向链路质量度量以及不耐函数来调度。
反向链路数据传输的一例在图6中示出并会参照图6来说明。仅为了理解目的,图6说明了一个接入终端的反向链路数据传输协商,可以将该概念扩展为多个接入终端。而且,仅示出服务的接入点。从前面的描述中可以理解来自非服务终端的ACK和NACK传输怎样影响反向链路数据传输。
由于接入过程、服务扇区选择以及其它呼叫建立过程是基于符合上述IS-856标准的通信系统的相似函数,因此不再重复。已经接收到要发送的数据的接入终端(未示出)评估接入终端的反向链路质量度量和不耐函数,并且生成一机会级别(OL1)。接入终端进一步生成分组数据类型并且估计数据速率。如上所述,分组数据类型把分组指明为原始或重传类型。如下进一步详述,速率确定方法按照接入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被分配给导频信道的发送功率以及要发送的数据量来确定最大所支持的速率。然后,接入终端通过RRI信道传送分组数据类型和所请求的数据速率,并且在时隙n中通过反向链路的PR信道来传送机会级别。
接入网络的服务接入终端(未示出)接收反向链路并且对包含在时隙n中的信息解码。然后,服务接入点向调度器(未示出)提供机会级别、分组数据类型以及请求许可发送数据的所有接入终端的所请求的数据速率。调度器根据调度规则来调度供发送的分组。如上所述,调度规则试图使接入终端间的交互反向链路干扰最小,而同时实现所需的QoS或数据分布公平。规则如下:
i.向报告最高机会级别的接入终端赋予优先发送权;
ii.在几个接入终端报告相同机会级别的情况下,向具有较低发送吞吐量的接入终端赋予优先权;
iii.在几个接入终端满足规则(i)和(ii)的情况下,随机选择接入终端;以及
iv.为了使反向链路利用率最大,即使所报告的机会级别很低,也向具有数据可供传输的接入终端之一赋予发送许可。
在作出调度决定后,服务接入点为请求在PG信道上的发送许可的每一个接入终端发送调度决定。
接入终端接收PG信道、对调度决定SD 0解码、并且放弃分组传输。由于接入终端具有要发送的数据,因此接入终端再次评估其反向链路质量度量以及不耐函数,这时生成一机会级别(OL 2)。接入终端进一步生成分组数据类型并且估计数据速率,并且在一RRI信道上提供分组数据类型和所请求的数据速率,并且在时隙n+1中在反向链路的PR信道上提供机会级别。
服务接入点接收反向链路并且对时隙n+1中包含的信息解码。然后,服务接入点向调度器提供请求发送数据许可的所有接入终端的机会级别、分组数据类型和所请求的数据速率。在作出调度决定后,服务接入点为请求在PG信道上的发送许可的每一个接入终端发送调度决定。如图6和7所示,服务接入点发送一调度决定SD+1,许可接入终端发送一新分组。
接入终端接收PG信道并且对调度决定SD+1解码。接入终端评估其反向链路质量度量和不耐函数。如图6所示,接入终端确定等于0的机会级别,即没有数据可供传输,因而接入终端在时隙n+2中不发送PR信道。同样,接入终端为时隙n+3确定等于1的机会级别,因而,接入终端在适宜时隙n+3中在反向链路话务信道的负载部分中发送用户数据。
在时隙n+4,接入终端具有要发送的数据。接入终端评估其反向链路质量度量和不耐函数,并且生成机会级别(OL 2)。接入终端进一步生成分组数据类型并且估计数据速率,并且在一RRI信道上提供分组数据类型和所请求的数据速率,并且在时隙n+4中在反向链路的PR信道上提供机会级别。
服务接入点接收反向链路并且对时隙n+4中包含的信息解码。然后,服务接入点向调度器提供请求发送数据许可的所有接入终端的机会级别、分组数据类型和所请求的数据速率。在作出调度决定后,服务接入点为请求在PG信道上的发送许可的每一个接入终端发送调度决定。如图6所示,时隙n+3中在反向链路上发送的负载在接入网络处被正确解码。因而,服务接入点发送一调度决定SD+1,许可接入终端发送一新分组。
只有服务接入点接收并对来自发送接入终端的反向链路解码,因而,服务接入点调度器仅基于服务接入点所提供的信息而作出调度决定。接入网络的其它接入点也接收并对来自发送接入终端的反向链路解码,并且向服务接入点提供负载是否被成功解码的信息。因而,如果接入网络的任一接入点成功实现了负载解码,服务接入点就在PG信道上表示一ACK,从而阻止不必要的重传。接收到负载信息的所有接入点都向中央实体发送负载信息以执行软判决解码。然后,中央解码器通知服务接入点,负载解码是否成功。
接入终端接收PG信道并且对调度决定SD+1解码。接入终端评估其反向链路质量度量和不耐函数。如图6所示,接入终端确定等于0的机会级别,即没有数据可供传输,因而,接入终端在时隙n+5中不发送PR信道。同样,接入终端为时隙n+6确定等于1的机会级别,因而,接入终端在适宜时隙n+6中在反向链路话务信道的负载部分中发送用户数据。
图7中说明接入网络未能正确对在时隙n+3中反向链路上发送的负载解码的情况。为了请求重传时隙n+3中在反向链路上发送的负载,服务接入点在PG上传送一调度决定SD-1,许可接入终端重传旧分组。
接入终端接收PG信道并且对调度决定SD-1解码。接入终端评估其反向链路质量度量和不耐函数。如图7所示,接入终端确定了等于0的机会级别,即没有数据可供传输,因而,接入终端在时隙n+5中不发送PR信道。同样,接入终端为时隙n+6确定了等于1的机会级别,因而,接入终端在适宜时隙n+6中在反向链路话务信道的负载部分中发送用户数据。
在时隙n+7处,接入终端具有要发送的数据。接入终端评估其反向链路质量度量和不耐函数,并且生成一机会级别(OL 1)。接入终端进一步生成分组数据类型并估计数据速率,并且在时隙n+7中在RRI信道上提供分组数据类型和所请求的数据速率,在反向链路的PR信道上提供机会级别。
服务接入点接收反向链路并对时隙n+6中包含的信息解码。然后,服务接入点向调度器提供请求发送数据许可的所有接入终端的机会级别、分组数据类型以及所请求的数据速率。在作出调度决定后,服务接入点为请求在PG信道上的发送许可的每一个接入终端发送调度决定。如图7所示,时隙n+6中在反向链路上发送的负载的重传在接入网络处被正确解码。因而,响应于接入终端在时隙n+7中发送的机会级别,服务接入点发送一调度决定SD+1,许可接入终端发送一新分组。
可以理解,服务接入点可能按照它们最近接收到的发送请求来调度接入终端。
还能理解,即使在几次重传尝试后,分组接入网络也可能不接收数据分组。为了防止过度的重传尝试,通信系统可能在所确定次数的重传尝试后放弃重传(持续间隔)。然后丢失的分组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例如无线链路协议(RLP)。
反向链路功率控制
如上所述,一个扇区内只有一个接入终端在反向链路上发送数据话务。由于在CDMA通信系统中,所有终端都在同一频率上发送,因此每个正在发送的接入终端都充当对相邻扇区中的接入终端造成干扰的干扰源。为了使反向链路上的这一干扰最小并且使容量最大,每个接入终端的导频信道的发送功率都由两个功率控制环路所控制。然后把其余开销信道的发送功率确定为导频信道发送功率的一部分。话务信道的发送功率被确定为一给定数据速率的话务对导频功率比,它由开销和话务传输间隔之间的热量上升差别修正。热量上升是接收机噪声最低标准和接入终端测得的总接收功率之差。
导频信道功率控制
导频信道功率控制环路类似于第5,056,109号美国专利中详细公开的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环路,该专利题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TRANSMISSION POWERIN A CDMA CELLULAR MOBILE TELEPHONE SYSTEM”,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并且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也能构想其它功率控制方法并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第一功率控制环路(外环路)调节一设置点,以便能维持期望的性能水平,例如一DRC信道擦除率。设置点每两帧按照接入点处的选择分集更新一次,即设置点只有在接入终端活动集内所有接入点处测得的DRC擦除率都超出一阈值时才升高,而在任一接入点处测得的DRC擦除率低于所述阈值时降低。
第二功率控制环路(内环路)调节接入终端的发送功率,使反向链路质量度量被维持在设置点。质量度量是每码片能量对噪声加干扰比(Ecp/Nt),并且在接收反向链路的接入点处被测量。因而,设置点也用来Ecp/Nt度量。接入点将测得的Ecp/Nt与功率控制设置点相比较。如果测得的Ecp/Nt大于设置点,接入点就向接入终端发送一功率控制消息以便降低接入终端的发送功率。或者,如果测得的Ecp/Nt低于设置点,接入点就向接入终端发送一功率控制消息以增加接入终端的发送功率。功率控制消息用一个功率控制比特来实现。功率控制比特的第一值(“升”)命令接入终端增加其发送功率,低值(“降”)命令接入终端降低其发送功率。
与每个接入点通信的所有接入终端的功率控制比特都在前向链路的RPC上被发送。
其余的开销信道功率控制
一旦通过功率控制环路的操作确定了一时隙的导频信道发送功率,则每个其余开销信道的发送功率就被确定为特定开销信道的发送功率与导频信道发送功率之比。每个开销信道的比率根据仿真、实验、现场试验以及其它工程方法来确定。
话务信道功率控制
话务信道所需的发送功率也根据导频信道的发送功率来确定。所需的话务信道功率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Pt=Ppilot.G(r).A  (3)
其中:Pt是话务信道的发送功率;
Ppilot是导频信道的发送功率;
G(r)是一给定速率r的话务对导频功率比;以及
A是开销和话务传输间隔之间的热量上升(ROT)差别。
计算接入点处A所需的开销传输间隔中的ROT度量(ROToverhead)以及话务传输间隔中的ROT度量(ROTtraffic)在第6,192,249号美国专利中公开,该专利题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verse link loading estimation”,被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一旦测量了开销和话务传输间隔中的噪声,就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A:
A=ROTtraffic-ROToverheadt    (4)
然后把所计算的A发送到接入终端。A在RA信道上被发送。然后由接入终端根据反向链路分组差错率(PER)来调节A的值,其中PER按照在PG信道上从接入点接收到的ACK/NAK来确定,从而把所确定的PER维持在给定分组的最大允许传输次数。反向链路分组差错率按照反向链路分组的ACK/NAK来确定。如果在最大M次重传尝试的N次重传尝试内接收到ACK,则把A值增加第一确定量。类似地,如果在最大M次重传尝试的N次重传尝试内未接收到ACK,则把A值降低第二确定量。
或者,A表示在订户站由公式(3)给出的ROT差别的估计。初始A值按照仿真、实验、现场测试以及其它适当的工程方法来确定。然后A值根据反向链路分组差错率(PER)来调节,使所确定的PER被维持在一给定分组的最大允许的传输次数。反向链路分组差错率按照上述反向链路分组的ACK/NAK来确定。如果在最大M次重传尝试的N次重传尝试内接收到ACK,则把A值增加第一确定量。类似地,如果在最大M次重传尝试的N次重传尝试内未接收到ACK,则把A值降低第二确定量。
从公式(3)得出话务信道发送功率是数据速率r的函数。此外,接入终端被限制在最大发送功率(Pmax)以内。因此,接入终端首先从Pmax和所确定的Ppilot确定有多少功率可用。然后,接入终端确定要发送的数据量,并且按照可用的功率和数据量来选择数据速率r。接入终端接着评估公式(3)以确定所估计的噪声差别A的效应是否未导致超出可用功率。如果超出了可用功率,接入终端就降低数据速率r并重复该过程。
通过经由RA信道向接入终端提供最大允许的值G(r)·A,接入点能控制接入终端能发送的最大数据速率。然后,接入终端确定反向链路话务信道的最大发送功率量、反向链路导频信道的发送功率,并且使用公式(3)来计算能被发送的最大数据速率。
RRI信道功率控制
如上所述,开销信道的发送功率被确定为特定开销信道的发送功率与导频信道发送功率之比。
为了避免需要以不同于话务部分的一个不同功率级来发送话务/RRI信道时隙的RRI部分,于是以相同功率发送该时隙的话务/RRI信道部分。为了实现RRI信道的正确功率分布,根据所发送的数据速率把不同数量的码片分配给RRI信道。
为了确保能对包含Walsh覆盖码字的所确定的码片数进行正确解码,可以确定所需的功率。或者,如果传输所必要的话务/负载的功率已知,且以相同功率发送话务/RRI信道时隙的RRI部分,则可以确定对于可靠RRI信道解码足够的码片数。因而,一旦确定了数据速率、并因此确定了话务/RRI信道时隙的发送功率,则确定量分配给RRI信道的码片数。接入终端生成RRI信道比特,对这些比特编码以获得码元,并且用这些码元填充被分配给RRI信道的码片数。如果被分配给RRI信道的码片数大于码元数,则重复这些码元,直到填充了所有被分配给RRI信道的码片为止。
或者,RRI信道与话务信道负载时分复用,话务/RRI信道时隙的RRI部分包含固定码片数。而且,RRI信道的功率级不按照导频信道的发送功率来确定,而是按照期望的QoS被分配一固定值,并且由接入点传送到每个接入终端。RRI信道接收的期望质量度量的固定值根据仿真、实验、现场测试以及其它工程方法来确定。
图8中说明了接入终端800。前向链路信号被天线802所接收,并且被路由到包含接收机的前端804。接收机对天线802所提供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解调和数字化。数字信号被提供给解调器(DEMOD)806,后者把经解调的数据提供给解码器808。解码器808执行与接入终端处完成的信号处理功能相反的过程,并把经解码的用户数据提供给数据宿810。解码器进一步与控制器812通信,向控制器812提供开销数据。控制器812进一步与包含接入终端800的其它块进行通信以便为接入终端800的操作提供正确的控制,例如数据编码、功率控制。控制器812可以包括例如处理器以及耦合到处理器的存储介质,所述介质包含处理器可执行的一组指令。
数据源814根据控制器812的指示把要发送到接入终端的用户数据提供给编码器816。控制器812进一步向编码器816提供开销数据。编码器816对数据进行编码并且把经编码的数据提供给调制器(MOD)818。编码器816和调制器818中的数据处理按照上面的文本和附图中所述的反向链路生成来实现。然后把经处理的数据提供给前端804内的发射机。发射机对反向链路信号进行调制、滤波、放大,并且在反向链路上,通过天线802在空中发送所述反向链路信号。
图9中说明了控制器900和接入终端902。数据源904生成的用户数据经由接口单元(例如分组网络接口PSTN(未示出))被提供给控制器900。如上所述,控制器900与多个接入终端相接,形成一接入网络。(为了简洁在图9中仅示出一个接入终端902)。用户数据被提供给多个选择器元件(为了简洁在图9中仅示出一个选择器元件908)。分配一个选择器元件以便在呼叫控制处理器910的控制下,控制数据源和数据宿906以及一个或多个基站之间的用户数据交换。呼叫控制处理器910可以包括例如处理器以及耦合到处理器的存储介质,所述介质包含处理器可执行的一组指令。如图9所示,选择器元件902把用户数据提供给数据队列914,数据队列914包含要被发送到由接入终端902提供服务的接入终端(未示出)的用户数据。根据调度器916的控制,数据队列914把用户数据提供给信道元件912。信道元件912根据IS-856标准来处理用户数据,并把经处理的数据提供给发射机918。数据通过天线922在前向链路上被发送。
来自接入终端(未示出)的反向链路信号在天线924被接收,并且被提供给接收机920。接收机920对信号进行滤波、放大、解调和数字化,并把经数字化的信号提供给信道元件912。信道元件912执行与接入点处完成的信号处理功能相反的功能,并把经解码的数据提供给选择器元件908。选择器元件908把用户数据路由到数据宿906,并把开销数据路由到呼叫控制处理器910。
可以理解,尽管为了理解以顺序绘出了流程图,然而在实际实现中,特定的步骤可以并行地实现。
可以理解,信息和信号可以用多种不同技术和工艺中的任一种来表示。例如,上述说明中可能涉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和码片可以用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其粒子、光场或其粒子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表示。
还能进一步理解,结合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块、模块和算法步骤可以作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来实现。为了清楚说明硬件和软件间的互换性,各种说明性的组件、框图、模块、电路和步骤一般按照其功能性进行了阐述。这些功能性究竟作为硬件或软件来实现取决于整个系统所采用的特定的应用程序和设计。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这些情况下硬件和软件的交互性,以及怎样最好地实现每个特定应用程序的所述功能。技术人员可能以对于每个特定应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所述功能,但这种实现决定不应被解释为造成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来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块、模块和算法步骤的实现或执行可以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或者为执行这里所述功能而设计的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能是微处理器,然而或者,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能用计算设备的组合来实现,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内核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意其它这种配置。
结合这里所公开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能直接包含在硬件中、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在两者当中。软件模块可能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与处理器耦合,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或把信息写入存储介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与处理器整合。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能驻留在ASIC中。ASIC可能驻留在用户终端中。或者,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能作为离散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
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制造或使用本发明。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被应用于其它实施例中而不使用创造能力。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这里示出的实施例,而要符合与这里揭示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宽泛的范围。
该专利文档的一部分公开内容包含属于版权保护的材料。版权所有人不反对任何人对该专利文档或专利公开内容进行复制,因为这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专利文件和记录内,但版权所有人仍保留其所有的权利。

Claims (22)

1.一种用于调度从多个接入终端到包含至少一个接入点和一控制器的接入网络的用户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入终端的一子集的每一个处确定一间隔的机会级别,其中所述机会级别指示:是否有数据要发送、反向链路信道条件或者不耐条件;
从所述多个接入终端的所述子集的每一个发出一请求以便在所述间隔内向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点发送数据,所述请求包括所述机会级别;
按照所述请求,在所述接入网络处决定调度所述多个接入终端的所述子集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间隔内发送数据;以及
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点把所述决定发送到所述多个接入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多个接入终端的所述子集的每一个发出一请求以便在所述间隔内向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点发送数据包括:
在连接状态下从所述多个接入终端的所述子集的每一个发送一请求以便在所述间隔内向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点发送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多个接入终端的所述子集的每一个发出一请求以便在所述间隔内向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点发送包括:
发送一间隔指示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入终端的一子集的每一个处确定一间隔的机会级别包括:在接入终端一子集的每一个处为一预定的间隔确定机会级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入终端的一子集的每一个处确定一间隔的机会级别包括:
按照所述间隔中反向链路信道的瞬时质量度量、反向链路信道的平均质量度量和一函数来确定所述机会级别。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间隔中反向链路信道的瞬时质量度量、反向链路信道的平均质量度量和一函数来确定所述机会级别包括:
按照所述间隔中反向链路信道的瞬时质量度量、反向链路信道的平均质量度量和一不耐函数来确定所述机会级别。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不耐函数按照从以下内容组成的组中选出的因素来实现:
最大可接受的传输延迟;
接入终端处一队列中的分组数目;以及
反向链路的平均吞吐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不耐函数按照根据用户属性修改的因素来实现。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间隔中反向链路信道的瞬时质量度量、反向链路信道的平均质量度量和一函数来确定所述机会级别包括:
按照所述间隔中反向链路导频信道的瞬时质量度量、反向链路导频信道的平均质量度量和一函数来确定所述机会级别。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请求在所述接入网络处决定调度所述多个接入终端的所述子集的至少一个在所述间隔内发送数据包括:
向报告最高机会级别的接入终端赋予优先权;
当几个接入终端报告了相同的机会级别时,向具有较低发送吞吐量的接入终端赋予优先权;以及
当不能根据机会级别建立优先权时,随机调度接入终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请求在所述接入网络处决定调度所述多个接入终端的所述子集的至少一个在所述间隔内发送数据包括:
调度所述多个接入终端的所述子集内的至少一个。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请求在所述接入网络处决定调度所述多个接入终端的所述子集的至少一个在所述间隔内发送数据包括:
在接入网络控制器处作出决定。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请求在所述接入网络处决定调度所述多个接入终端的所述子集的至少一个在所述间隔内发送数据包括:
在接收到发送数据请求的至少一个接入点的每一个处作出决定。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点把所述决定发送到所述多个接入终端包括:
用于发送所述决定的至少一个接入点的每一个是正在请求的接入终端的服务接入点。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点把所述决定发送到所述多个接入终端包括:
向被允许发送的多个接入终端的每一个发送表示能量值的信号;以及
向被拒绝发送的多个接入终端的每一个发送表示零能量值的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被允许发送的多个接入终端的每一个发送表示能量值的信号包括:
向被允许发送的多个接入终端的每一个发送表示第一能量值的信号;以及
向被允许重传的多个接入终端的每一个发送表示第二能量值的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按照所述决定从所述多个接入终端发送用户数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至少一个接入点处从被允许发送的多个接入终端的每一个接收用户数据;
当接入终端下一次被允许发送时,从一服务接入点向其用户数据已经被正确接收到的多个接入终端的每一个发送表示第一能量值的信号;以及
当接入终端下一次被允许发送时,从一服务接入点向其用户数据未被正确接收到的多个接入终端的每一个发送表示第二能量值的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一非服务接入点向其用户数据已经被正确接收的多个接入终端的每一个发送表示第一能量值的信号;以及
从一非服务接入点向其用户数据未被正确接收的多个接入终端的每一个发送表示第二能量值的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存未被正确接收到的用户数据;以及
把所保存的用户数据与重传的用户数据组合。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接入点处从被允许发送的多个接入终端的每一个接收用户数据包括:
在至少一个接入点的至少一个扇区处从被允许发送的多个接入终端的每一个接收用户数据。
22.一种用于在反向链路上调度用户数据传输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多个接入终端,被配置成发射一个在一间隔内进行发送的请求;
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点和一控制器的接入网络,所述接入网络被配置成:
在多个接入终端的一子集的每一个处确定一间隔的机会级别,其中所述机会级别指示:是否有数据要发送、反向链路信道条件或者不耐条件;
从所述多个接入终端的所述子集的每一个接收在所述间隔内向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点发送数据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所述机会级别;
按照所述请求,决定调度所述多个接入终端的所述子集的至少一个在所述间隔内发送数据;以及
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点把所述决定发送到所述多个接入终端。
CN03823585A 2002-08-23 2003-08-22 用于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33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0542202P 2002-08-23 2002-08-23
US60/405,422 2002-08-23
US10/313,594 US7050405B2 (en) 2002-08-23 2002-12-06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data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13,553 2002-12-06
US10/313,594 2002-12-06
US10/313,553 US7139274B2 (en) 2002-08-23 2002-12-06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data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5398A CN1695398A (zh) 2005-11-09
CN100593354C true CN100593354C (zh) 2010-03-03

Family

ID=31950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8235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3354C (zh) 2002-08-23 2003-08-22 用于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EP (1) EP1540983B1 (zh)
JP (2) JP4505409B2 (zh)
KR (1) KR100987204B1 (zh)
CN (1) CN100593354C (zh)
AU (1) AU2003260005A1 (zh)
BR (1) BR0313700A (zh)
CA (1) CA2496271A1 (zh)
DE (1) DE60321799D1 (zh)
HK (1) HK1081787A1 (zh)
IL (1) IL166580A (zh)
MX (1) MXPA05002139A (zh)
RU (1) RU2331989C2 (zh)
TW (1) TWI345425B (zh)
WO (1) WO2004019649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79833B2 (en) 2002-12-06 2012-05-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TDM/OFDM/CDM reverse link transmission
US7933235B2 (en) 2003-07-15 2011-04-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flow reverse link MAC for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000284B2 (en) 2003-07-15 2011-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perative autonomous and schedul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70437B2 (en) 2003-07-15 2005-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verse link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for a multiflow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autonomous allocation
US8406695B2 (en) * 2004-12-23 2013-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Joint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of pilot, overhead and traffic channels
US8160596B2 (en) * 2005-07-20 2012-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ymmetric mode of operation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660095B2 (en) * 2005-07-21 2014-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verse link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40687B2 (en) 2005-11-16 2011-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partitioning of control and data fields
US8077595B2 (en) 2006-02-21 2011-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time-frequency multiplexing stru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472424B2 (en) * 2006-02-21 2013-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multiplexing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7698578B2 (en) * 2006-06-29 2010-04-13 Nokia Corporation Temperature-dependent power adjustment of transmitter
EP3700110B1 (en) 2006-10-31 2022-09-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overhead based on the ack channel
EP2176965B1 (en) * 2007-07-16 2018-09-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and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sc-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RU2433541C2 (ru) 2007-07-16 2011-11-1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индикатора качества канала и подтверждения приема в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sc-fdma
CN101897129B (zh) * 2007-12-14 2013-03-1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用于通过调整增益因子来调整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11806B (zh) * 2007-12-29 2013-09-0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半分组和统计复用的永久调度方法和设备
JP4759608B2 (ja) * 2008-10-06 2011-08-3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lanシステム
ES2670989T3 (es) * 2008-10-30 2018-06-04 Fujitsu Limited Estación base, dispositivo terminal y método de asignación de canal de control
US8208434B2 (en) * 2009-04-28 2012-06-26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of signaling particular types of resource el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31483B2 (en) 2009-08-06 2012-12-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via a spatial rank index (SRI) channel
RU2481709C2 (ru) * 2011-07-26 2013-05-10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каз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Академия Федеральной службы охра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Академия ФСО Росси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мультипротокольных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х поток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US8917705B2 (en) * 2011-09-29 2014-1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llision reduction mechanism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3346857B (zh) * 2013-05-31 2016-06-01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二进制数据预处理的新型bpsk信号传输方法
RU2617211C1 (ru) * 2016-03-02 2017-04-24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Ом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пособ средневолновой многоканальной зоновой сети двусторонней мобильной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й радиосвязи с временн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режимов приема и передачи сообщений
JP2019220811A (ja) * 2018-06-19 2019-12-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移動局
TWI734370B (zh) * 2020-02-06 2021-07-21 大陸商合肥兆芯電子有限公司 快閃記憶體之資料合併方法、控制電路單元與儲存裝置
RU202325U1 (ru) * 2020-07-14 2021-02-11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Ом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ОмГТУ) Радиостанция
CN116543769B (zh) * 2023-06-08 2023-12-29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语义感知网络的mimo语音传输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1430B2 (ja) * 1996-06-20 1998-11-05 日本電気移動通信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機の送信電力自動制御方式
JP2000278207A (ja) * 1999-03-23 2000-10-06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241334C (zh) * 1999-09-30 2006-02-0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JP3781256B2 (ja) * 1999-11-04 2006-05-3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スロット選択方法並びにその方法を使用する移動局、基地局及び無線パケット伝送システム
SG114476A1 (en) * 1999-11-04 2005-09-28 Ntt Docomo Inc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for timeslot selection and timeslot assignment
DE60035481T2 (de) * 2000-01-19 2008-03-2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Verfahren zur Zuteilung von Funkressourcen
US7010315B1 (en) * 2000-03-01 2006-03-0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a remote unit a channel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TW484283B (en) 2000-08-11 2002-04-21 Ind Tech Res Inst Dynamic scheduling scheduler framework and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JP2002232940A (ja) * 2001-02-05 2002-08-16 Ntt Docomo Inc タイムスロット割り当て装置、タイムスロット割り当て方法、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動作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US7738901B2 (en) * 2003-07-10 2010-06-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condary link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05108054A (ru) 2005-10-10
AU2003260005A1 (en) 2004-03-11
TWI345425B (en) 2011-07-11
IL166580A0 (en) 2006-01-15
HK1081787A1 (en) 2006-05-19
KR100987204B1 (ko) 2010-10-12
MXPA05002139A (es) 2005-06-03
KR20050058432A (ko) 2005-06-16
JP4505409B2 (ja) 2010-07-21
JP2010063150A (ja) 2010-03-18
RU2331989C2 (ru) 2008-08-20
EP1540983B1 (en) 2008-06-25
JP5265502B2 (ja) 2013-08-14
CN1695398A (zh) 2005-11-09
TW200423779A (en) 2004-11-01
DE60321799D1 (de) 2008-08-07
JP2005536967A (ja) 2005-12-02
EP1540983A2 (en) 2005-06-15
CA2496271A1 (en) 2004-03-04
WO2004019649A2 (en) 2004-03-04
BR0313700A (pt) 2006-06-13
IL166580A (en) 2010-12-30
WO2004019649A3 (en) 2004-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3354C (zh) 用于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788444B (zh) 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N1902975B (zh) 混合tdm/ofdm/cdm反向链路传输
US83636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plink packet data service
US774681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power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389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ontrol channel power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4828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rate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US657421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rate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CN1188965C (zh) 使通信系统中可用容量的应用最大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00355215C (zh) 通信系统内的前向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US2004017948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parameters of a link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4018156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data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MXPA05011634A (es) Codificacion ack/nak de harq para un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ones durante una transferencia intercelular suave.
JP2010213295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送信の方法とシステム
US91857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plink packet data ser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17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17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