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6404C - 在无线广域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的切换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广域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的切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6404C
CN100546404C CNB2004800268414A CN200480026841A CN100546404C CN 100546404 C CN100546404 C CN 100546404C CN B2004800268414 A CNB2004800268414 A CN B2004800268414A CN 200480026841 A CN200480026841 A CN 200480026841A CN 100546404 C CN100546404 C CN 10054640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wlan
wwan
sta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268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53436A (zh
Inventor
冯雷
邵晓凌
晋晓辉
杜永刚
刘波
孙晓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853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34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640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640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6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networks is unlicens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由具有无线广域网(WWAN)接口与无线局域网(WLAN)接口的一个用户终端执行的方法,包括步骤:经由WWAN接口进行通信;检测该用户终端的WLAN接口是否可用;若该WLAN接口可用,则从WWAN激活状态进入WWAN到WLAN状态;在该WWAN到WLAN状态中,该用户终端向一个网络地址公知的服务器提供其在线信息;并从服务器获取正在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另一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利用该网络地址,向该另一用户终端发送一个WLAN呼叫请求;在收到来自所述另一用户终端的接受WLAN呼叫请求的信息后,进入到WLAN激活状态。

Description

在无线广域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的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在无线广域网(WWAN)与无线局域网(WLAN)之间进行切换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技术背景
无线局域网(WLAN)是一种灵活的数据通信系统,常常部署在譬如机场、宾馆这样的所谓热点地区,向人们提供数据传输业务。人们利用无线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笔记本计算机,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可以访问WLAN中的网络资源,及与之相连的因特网中的资源。
无线广域网(WWAN)是一种覆盖更多区域的通信系统,用于向人们提供语音和数据服务,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码分多址(CDMA)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3G)系统,均属无线广域网络。
通常,无线广域网提供语音服务,而无线局域网提供数据业务。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低速数据传输在无线广域网中应运而生,而基于IP技术的语音服务(VoIP)也正在成为无线局域网中一个崭新的亮点。
图1是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广域网(WWAN)的常规应用的一个示意图,其中WWAN服务区与一个WLAN服务区可能重叠也可能不重叠(如图1所示)。当一个位于WLAN服务区之外的移动用户在经由WWAN服务进行语音通信的过程中,由于其位置的变化而进入一个WLAN服务区中时,若通信的双方此时都处于WLAN服务区中,此时若仍旧采用WWAN服务,对于通信双方的通讯费用都是不能降低的;而若此时将采用的WWAN服务切换到WLAN服务,则不仅节约了WWAN的无线资源,而且还可能大大降低通信双方的通讯费用,并有可能提供用户更为丰富的服务类型,如视频通话等。当采用WLAN服务进行通信的双方中的一方离开WLAN服务区时,再将WLAN服务切换回WWAN服务,以保证通信的继续进行。
如上所述,需要一种能够在无线广域网(WWAN)与无线局域网(WLAN)之间进行切换的通信方法和装置,以有效地减少用户的通讯费用和节省WWAN的网络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WLAN和WWAN之间进行切换的方法和装置。利用该方法和装置,进入WLAN服务区之前采用WWAN服务的移动终端,在进入WLAN服务区之后可以切换为使用WLAN服务,而在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即将离开WLAN服务区时再切换到使用WWAN服务,从而在节省WWAN无线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WLAN的资源,节约移动终端用户的通讯费用。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由具有无线广域网(WWAN)接口与无线局域网(WLAN)接口的一个用户终端执行的方法,包括步骤:经由WWAN接口进行通信;检测该用户终端的WLAN接口是否可用;若该WLAN接口可用,则从一个WWAN激活状态进入一个WWAN到WLAN状态;在该WWAN到WLAN状态中,该用户终端向一个网络地址公知的服务器提供其在线信息(presence information);从所述服务器获取正在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另一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利用该网络地址,向该另一用户终端发送一个WLAN呼叫请求;若收到来自所述另一用户终端的接受WLAN呼叫请求的信息,则进入到一个WLAN激活状态。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由具有无线广域网(WWAN)接口与无线局域网(WLAN)接口的一个用户终端执行的方法,包括步骤:经由WWAN接口进行通信;接收来自正在与该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另一用户终端的一个WLAN呼叫请求;根据该用户终端中的配置信息,若该配置信息表明所述用户终端可以在通信过程中切换通信的无线接口,则向该另一用户终端发送一个接受该WLAN呼叫请求的回应;和进入WLAN激活状态。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由具有无线广域网(WWAN)接口与无线局域网(WLAN)接口的一个用户终端执行的方法,包括步骤:经由WLAN接口进行通信;检测该用户终端的WLAN接口是否可用;若该WLAN接口不可用,则从一个WLAN激活状态进入一个WLAN到WWAN状态;在该WLAN到WWAN状态状态中,该用户终端向正在与该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另一用户终端发送一个WWAN呼叫请求;若收到来自所述另一用户终端的接受WWAN呼叫请求的信息,则进入到WWAN激活状态。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由具有无线广域网(WWAN)接口与无线局域网(WLAN)接口的一个用户终端执行的方法,包括步骤:经由WLAN接口进行通信;检测该用户终端的WLAN接口是否可用;若该WLAN接口不可用,则从WLAN激活状态进入WLAN到WWAN状态;在该WLAN到WWAN状态状态中,该用户终端向正在与该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另一用户终端发送一个切换请求;在收到来自该另一用户终端发送的WWAN呼叫请求后,向该另一用户终端发送一个接受WWAN呼叫请求的信息,并进入WWAN激活状态。
附图简述
图1是传统的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广域网(WWAN)混合使用的示意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在六个工作状态的转移示意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的智能代理模块的组成及其与智能服务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的采用Push(推)方法,在通信的终端之间交换IP(因特网协议)地址的示意图;
图5是按照本发明的采用Pull(拉)方法,在通信终端之间交换IP地址的示意图;
图6是按照本发明的从使用WWAN接口切换到使用WLAN接口通信的示意图;
图7是按照本发明的从使用WLAN接口切换到使用WWAN接口通信的示意图。
发明详述
下面以具有WLAN接口和WWAN接口的移动终端为例,描述本发明的在进入WLAN服务区之前采用WWAN接口通信,在进入WLAN服务区之后切换到采用WLAN接口进行通信,而在离开WLAN服务区后再切换回使用WWAN接口进行通信的过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假定该移动终端的WWAN接口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用的,而WLAN接口只有在WLAN服务区内才是可用的,一旦离开WLAN服务区,该移动终端将只能使用WWAN接口进行无线通信。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移动终端在使用不同无线接口时的切换过程,本发明引入了六种工作状态,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移动终端将执行不同的操作,以完成切换过程和进行正常的通信。下面,将首先结合附图2,对移动终端的这六种工作状态进行描述。
1、WWAN空闲状态(WWAN Idle state)
此时,移动终端没有与其他用户终端进行无线连接,只有WWAN接口可用。在此状态下,移动终端等待经由WWAN接口传送的来自另一用户终端的呼叫请求;或接受经由用户界面输入的呼叫命令,以向另一用户终端发起呼叫请求;以及监测该移动终端的WLAN接口的状态,以在WLAN接口可用时切换到WLAN空闲状态
当处于WWAN空闲状态的该移动终端监测到其WLAN接口可用时,该移动终端进入WLAN空闲状态;而当处于WWAN空闲状态的该移动终端向另一用户终端发出一个WWAN呼叫请求或当该移动终端接收到来自另一用户终端的WWAN呼叫请求时,该移动终端以常规模式建立WWAN呼叫,并进入WWAN激活状态
2、WLAN空闲状态(WLAN Idle state)
此时,移动终端没有与其他用户终端进行无线连接,但是WWAN和WLAN接口都是可用的。在此状态下,移动终端等待经由WLAN或WWAN接口传送的来自另一用户终端的呼叫请求;或接受经由用户界面输入的呼叫命令,以向另一用户终端发起WLAN或WWAN呼叫请求;和监测该移动终端的WLAN接口的状态,以在WLAN接口不可用时切换到WWAN空闲状态;以及向一个网络地址公知的公共服务器注册或注销其在线信息,其中该在线信息至少包括:该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连接类型和端口信息。
当处于WLAN空闲状态的该移动终端监测到其WLAN接口不可用时,该移动终端进入WWAN空闲状态;当处于WLAN空闲状态的该移动终端向另一用户终端发出一个WLAN呼叫请求或当该移动终端接收到来自另一用户终端的WLAN呼叫请求时,该移动终端以常规模式建立WLAN呼叫过程。此外,处于WLAN空闲状态的该移动终端也可以向另一不接受WLAN呼叫的用户终端发出一个WWAN呼叫请求,或接收来自另一用户终端的WWAN呼叫请求,当该移动终端发出一个WWAN呼叫请求或收到一个WWAN呼叫请求时,该移动终端以常规模式建立WWAN呼叫过程。
3、WWAN激活状态(WWAN Active state)
此时,只有WWAN接口可用,且移动终端正在通过WWAN接口与其他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在此状态下,移动终端以常规的采用WWAN接口的通信模式(如GSM、CDMA系统中的通信模式),处理来自WWAN接口的呼叫信令与业务信息;或接受经由用户界面输入的挂断电话的命令,以结束WWAN通话;以及监测该移动终端的WLAN接口的状态,以在WLAN接口可用时切换到WWAN到WLAN 状态
当处于WWAN激活状态的该移动终端监测到其WLAN接口可用时,若该移动终端的用户配置(user profile)允许该移动终端在通话过程中切换到WLAN,则该移动终端进入WWAN到WLAN状态;而当处于通信的该移动终端与通话对方中的任意一个挂断电话时,处于WWAN激活状态的该移动终端结束WWAN通话并进入WWAN空闲 状态
4、WLAN激活状态(WLAN Active state)
此时,WWAN接口和WLAN接口均可用,且移动终端正在通过WLAN接口与其他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在此状态下,移动终端以常规的采用WLAN接口的通信模式(如H.323,SIP系统中的通信模式),处理来自WLAN接口的呼叫信令与业务信息;或接受经由用户界面输入的挂断电话的命令,以结束WLAN通话;以及监测该移动终端的WLAN接口的状态,以在WLAN接口即将不可用时切换到WLAN 到WWAN状态
当处于WLAN激活状态的该移动终端监测到其WLAN接口不可用或该移动终端收到来自通话对方的请求切换到WWAN的请求信息时,若该移动终端的用户配置允许该移动终端在通话过程中切换到WWAN,则该移动终端进入WLAN到WWAN状态;而当处于通信的该移动终端与通话对方中的任意一个挂断电话时,处于WLAN激活 状态的该移动终端结束WLAN通话并进入WLAN空闲状态
5、WWAN到WLAN状态(WWAN to WLAN state)
该状态是一个过渡状态,即:从采用WWAN接口到采用WLAN接口进行通信的一个过渡。在此状态下,移动终端在处理来自WWAN接口的呼叫信令与业务信息的同时,接受经由用户界面输入的挂断电话的命令以结束WWAN通话,和监测该移动终端的WLAN接口的状态以在WLAN接口不可用时回到WWAN激活状态,以及向一个网络地址公知的公共服务器注册或注销其在线信息,其中该在线信息至少包括:该移动终端的网络地址、连接类型和端口信息。
在准备从WWAN激活状态过渡到WLAN激活状态的过程中,该移动终端将通过Push(推)或Pull(拉)方法,从上述的公共服务器中获取与之通信的对方用户的状态信息(如对方用户是否在WLAN服务区中、对方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通信协议、端口号),若该状态信息中不包括对方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则还需请求公共服务器将对方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传送给该移动终端,并在获取对方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后,发起WLAN呼叫的建立过程。
当处于WWAN到WLAN状态的该移动终端监测到其WLAN接口不可用时,该移动终端将回到WWAN激活状态;当处于通信的该移动终端与通话对方中的任意一个挂断电话时,该移动终端将结束通话并进入WWAN空闲状态(也可以设计为进入WLAN空闲状态);若该移动终端的用户配置以及通话对方的用户配置均允许双方在通话过程中进行切换操作,则该移动终端切换到WLAN激活状态
上述的Push与Pull方法以及具体的切换过程,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6、WLAN到WWAN状态(WLAN to WWAN state)
该状态是一个过渡状态,即:从采用WLAN接口到采用WWAN接口进行通信的一个过渡。在此状态下,移动终端在处理来自WLAN接口的呼叫信令与业务信息的同时,接受经由用户界面输入的挂断电话的命令以结束WLAN通话,和监测该移动终端的WLAN接口的状态以在WLAN接口可用时回到WLAN激活状态
在准备从WLAN激活状态过渡到WWAN激活状态的过程中,该移动终端将通过本地配置中预先存储的信息,得到对方用户的相关信息,如电话号码,并发起WWAN呼叫建立过程。
当处于WLAN到WWAN状态的该移动终端监测到其WLAN接口可用时,该移动终端将回到WLAN激活状;当处于通信的该移动终端与通话对方中的任意一个挂断电话时或通信连接中断时,该移动终端将结束通话并进入WLAN空闲状态(也可以设计为当通信连接中断时直接返回WWAN空闲状态);若该移动终端的用户配置以及通话对方的用户配置均允许双方在通话过程中进行切换操作,则该移动终端切换到WWAN激活状态
具体的切换过程,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当一个具有WLAN接口和WWAN接口的移动终端出入WLAN服务区时,将分别在上述的六种状态中进行切换,而要使得移动终端从一个状态平滑地过渡到另一个状态,其具体的操作过程是由嵌在该移动终端中的智能代理模块(smart agent)和置于上述公共服务器中的一个智能服务器模块(smart server)协作完成的。因此,在详细描述移动终端的切换过程之前,先对移动终端中的智能代理和智能服务器作一简单介绍。
1、智能代理
智能代理100,是运行在移动终端中的一个功能模块,包括:本地配置子模块10、连接/地址检测子模块20和WLAN通信子模块30,图3中示了出了该智能代理100的组成及其与智能服务器200的连接。以下,将分别对图中组成智能代理的各个子模块进行详细描述。
(1)本地配置子模块,用于基于移动终端的用户配置,根据用户的指令设置移动终端的本地配置信息。其中,本地配置信息具体涉及该移动终端用户的各个通信伙伴的联系方式(连接方式)、每种连接方式对应的用户标识(user id)以及每种连接的用户优选等级(preference)。
例如,一个移动终端的使用者为用户A,用户A的通信伙伴有用户B和用户C,则利用本地配置子模块可以将该用户A的本地配置信息通过程序设计语言描述为下述方式:
<self name=’usera’>
 <connection type=’gsm’>
    <priority>low</priority>
    <id>13000000000</id>
 </connection>
 <connection type=’jabber’>
    <priority>high</priority>
    <id>usera@somejabberserver.com</id>
    <pwd>password4usera</pwd>
 </connection>
    <connection type=’MSN’>
       <priority>high</priority>
       <id>usera@hotmail.com</id>
       <pwd>password4usera</pwd>
    </connection>
   </self>
   <user name=’userb’>
    <connection type=’gsm’>
       <id>+86-13000000001</id>
    </connection>
    <connection type=’jabber’>
        <id>userb@somejabberserver.com</id>
     </connection>
    </user>
    <user name=’userc’>
     <connection type=’gsm’>
        <id>+86-13000000002</id>
     </connection>
    </user>
上述设置的用户A的本地配置信息表明,用户A具有三种连接方式,其中使用WLAN接口的jabber和MSN两种连接方式的优先级别高于使用WWAN接口的GSM连接方式;用户B具有两种连接方式,其中使用WLAN接口的jabber连接方式的优先级别高于使用WWAN接口的GSM连接方式;用户C只有一种GSM连接方式。当用户A欲与用户B通信时,根据用户A和B的WLAN接口是否都可利用,用户A可以选择不同的无线接口与用户B通信,即:若用户A和B的WLAN接口都是可用的,则按照上述本地配置中的信息,用户A优选使用WLAN接口与用户B通信,但是由于用户B只有支持WLAN接口的jabber连接方式,因此,用户A只能通过jabber获取用户B的网络地址而与之通信;若用户A和B中有一个用户终端的WLAN接口是不可用的,或用户A的MSN连接和用户B的jabber连接可用而用户A的jabber连接不可用,则用户A将使用GSM连接与用户B进行通信。当用户A欲与用户C进行通信时,由于用户C只有GSM连接方式,因此,用户A只能使用WWAN接口与用户C进行通信。
在上述用户A欲与用户B进行通信而选择连接方式的过程中,若智能服务器中可以集成MSN和jabber两种及时消息服务器,并且这两种服务器中的信息可以共享,即:通过智能服务器,只具有jabber连接的用户也可以获取登录MSN的用户的网络地址,则当用户A的MSN连接和用户B的jabber连接可用而用户A的jabber连接不可用时,用户A和B也可以通过WLAN接口建立WLAN呼叫。
此外,若在智能服务器中进一步将用户的GSM标识(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与用户在MSN和jabber服务器上的用户标识建立一个相应映射关系,用户根据其GSM标识,可以从智能服务器直接获得其通信伙伴登录任意网络(MSN或jabber)的网络地址,则上述例子中用户A的配置信息可以更简化为只包括其通信联系方的GSM标识。
(2)连接/地址检测子模块,用于在进入或离开WLAN服务区时向智能服务器注册或注销其在线信息,和从智能服务器获取欲与之进行WLAN通信的对方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
在使用WWAN接口进行通信的系统中,用户是使用各自的IMSI建立无线链接的,并且IMSI不会随着用户的移动而变化。然而,在使用WLAN接口建立无线链接的系统中,由于用户的移动性,用户会随时出入不同热点地区的WLAN服务区,因此,用户所使用的终端的网络地址,即: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会随着用户出入WLAN服务区而不断变化,所以适时地获取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是实施WLAN接口通信的重要环节。按照本发明,借助连接/地址检测子模块,用户终端一旦检测到其WLAN接口可用/不可用,可以即刻将其进入/离开一个WLAN服务区的在线/离线信息通知智能服务器,即:智能服务器,作为一个枢纽,知道每个用户终端的在线信息和每个用户的离线信息;从而经由该智能服务器,每个在WLAN服务区中的用户可以得知其通信伙伴中每个在线的通信伙伴的当前网络地址。
根据智能服务器中的不同设置,连接/地址检测子模块可以通过Push和Pull两种方式获得对方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以下就这两种方式逐一地描述。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通过Push方法获取用户终端网络地址的方法。如图4所示,当用户A进入一个WLAN服务区时,该用户A所使用的终端(用户终端A)中的连接/地址检测子模块在检测到用户终端A的WLAN接口可用后,首先向智能服务器注册该用户终端A的在线信息(presence),包括:用户终端A的网络地址(如IP地址)、连接类型(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RTP(实时传输协议)和端口号,智能服务器将保存每个在线用户的用户终端的在线信息。然后,用户A向智能服务器发送查询其通信名册的请求,并在收到智能服务器返回其通信伙伴的状态信息后,根据该状态信息,更新其本地配置信息中每个通信伙伴的在线状态(阶段1)。在图4中,当用户B进入WLAN服务区之前,用户A获取的关于用户B的状态是“离线(unavailable)”,而当用户B进入WLAN服务区后,由于在Push方法中,智能服务器会将每个宿主进入或离开WLAN服务区的消息及时告之该宿主的所有的通信伙伴,因此,用户A可以立即收到来自智能服务器的关于用户B的新的状态信息,从而将用户A的本地配置信息中用户B的状态更新为“在线(available)”(阶段2)。在智能服务器向用户A发送的该状态信息中,不仅可以包含用户B是否在线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包含用户B所使用的终端(用户终端B)的网络地址。若该状态信息中包含用户终端B的网络地址,则通过该状态信息,用户A可以直接获取用户终端B的网络地址,而若状态信息中不包含用户终端B的网络地址,则用户A还要接收来自智能服务器的关于用户终端B的网络地址的信息,以在与用户B建立WLAN呼叫时,使用该网络地址建立无线连接(阶段3)。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通过Pull方法获取用户终端网络地址的方法。如图5所示,当一个用户A进入一个WLAN服务区时,与Push方法一样,该用户A所使用的终端(用户终端A)中的连接/地址检测子模块在检测到用户终端A的WLAN接口可用后,首先向智能服务器注册用户终端A的在线信息(步骤10),智能服务器保存用户A注册的该在线信息。与Push方法不同的是,在Pull方法中,智能服务器不是将进入WLAN服务区的每个宿主的通信伙伴的状态信息主动告之给用户,而是为每个宿主保持其状态信息,只有当进入WLAN服务区的用户欲发起一个WLAN呼叫或在通信中欲切换到使用WLAN接口通信从而向智能服务器发送请求对方用户的状态信息时,才将该智能服务器存储的对方的状态信息提供给该用户。具体到图5中,当进入WLAN服务区的用户A欲与用户B建立一个WLAN呼叫或正在通信的用户A欲与用户B切换到使用WLAN接口进行通信时,用户A向智能服务器发送一个状态查询请求,以获取用户B的状态信息(步骤20);若此时用户B不在WLAN服务区中,则用户A收到的来自智能服务器的关于用户B的状态信息是“离线”状态。若当用户A向智能服务器发送一个查询用户B的状态请求(步骤30),而此时用户B恰好已经进入WLAN服务区中,则用户A收到的关于用户B的状态信息将包括用户B所使用的终端(用户终端B)的网络地址、连接类型和端口等信息。利用经由智能服务器获得的用户B的状态信息,用户A将尝试着采用WLAN接口与用户B建立WLAN连接。上述的步骤10、步骤20和步骤30均是由用户A执行的。
通过上述的Push或Pull方法,连接/地址检测子模块在检测到用户终端的WLAN接口可用/不可用后,不仅可以将用户终端的在线信息或用户的离线信息及时的告知智能服务器,而且还可以根据来自智能服务器的关于该用户的各个通信伙伴的状态信息,即时地获取和更新该用户的各通信伙伴的状态信息,从而当用户欲与其中的一个通信伙伴建立WLAN连接时,能够得到该通信伙伴的实时准确的网络地址。
(3)WLAN通信子模块,用于建立和释放WLAN呼叫,和用于在通信过程中自动从WWAN通信切换到WLAN通信或从WLAN通信切换到WWAN通信。
当位于WLAN服务区中的一个移动终端用户欲与另一个位于WLAN服务区中的用户进行通信时,若此时双方的WLAN接口都可利用,且双方的本地配置信息都表明在WWAN和WLAN都可利用的情况下优选WLAN接口进行通信,则该移动终端的WLAN通信子模块使用通过上述连接/地址检测子模块所得到的对方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采用H.323或SIP系统中描述的模式或特定的方式,尝试与另一用户建立WLAN链接,并进行通信。
当正在与另一个用户终端通过WWAN接口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用户进入一个WLAN服务区时,若正在通信的双方的WLAN接口都可利用,且双方的本地配置信息都表明在WWAN和WLAN都可利用的情况下优选WLAN接口进行通信,同时双方的用户配置均允许用户在通信的过程中从使用WWAN接口切换到使用WLAN接口进行通信,则该移动终端的WLAN通信子模块,根据上述连接/地址检测子模块所得到的对方的状态信息(包括对方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连接类型和端口信息),选择与对方通信的连接类型,并使用与所选连接类型对应的网络地址,尝试与对方建立WLAN链接。根据WLAN链接是否成功,WLAN通信子模块指示移动终端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口进行通信。若WLAN链接成功,如收到对方的确认使用WLAN接口的消息,则使用WLAN接口通信;若WLAN链接不成功,如收到对方的拒绝使用WLAN接口的消息或双方之一的WLAN接口变为不可用了,则继续使用WWAN接口通信。
当正在通过WLAN接口进行通信的双方中的任意一方将要离开WLAN服务区时,若双方的用户配置均允许用户在通信的过程中从使用WLAN接口切换到使用WWAN接口进行通信,则根据离开的一方是否是WLAN链接建立的发起者,WLAN通信子模块执行不同的切换过程。若离开的一方是WLAN链接建立的发起者,则向对方发送一个建立WWAN呼叫的请求,并在收到对方的确认消息后,切换到使用WWAN接口进行通信;若离开的一方不是WLAN链接建立的发起者,则首先向对方发送一个切换到WWAN接口的请求,在收到对方发送的确认收到该切换请求的消息和建立WWAN呼叫的请求后,切换到使用WWAN接口通信,并向对方发送一个确认建立WWAN呼叫的消息,以使对方也切换到使用WWAN接口进行通信。
通过上述对本地配置子模块、连接/地址检测子模块和WLAN通信子模块的说明,详细地描述了运行在移动终端中的智能代理的功能,在下文中将对本发明的切换方法中涉及的另一个重要组成-智能服务器进行具体的描述。
2、智能服务器
智能服务器,是运行在一个网络地址公知的公共服务器中的一个功能模块。它为每个注册的用户设置了一个通信伙伴名册,当每个用户出入WLAN服务区时,智能服务器都将记录该用户的在线信息或离线信息,并以Push或Pull的方式,将该用户的在线信息或离线信息通知该用户的所有在WLAN服务区中的通信伙伴。
下面是在智能服务器中通过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的用户A的通信伙伴名册的一个例子:
<user id=’userb@wlan_wwan_server.com’>
  <status>available</status>
</user>
<user id=’userrc@wlan_wwan_server.com’>
  <status>unavailable</status>
</user>
<user id=’userd@wlan_wwan_server.com’>
  <status>unavailable</status>
</user>
其中,user id项是用户在WLAN中的唯一的用户标识,status项是表明该用户当前是否在WLAN服务区中。上述用户A的通信伙伴名册显示的信息表明:用户A在该智能服务器所辖的WLAN服务区中共有三个联系人——用户B、C、D,这三个用户在WLAN中的用户标识分别为userb@wlan_wwan_server.com、userc@wlan_wwan_server.com、userd@wlan_wwan_server.com,只有用户B在WLAN服务区中,用户C和D均不在WLAN服务区中。此时,用户A通过WLAN接口只能与用户B进行通信,而若要与用户C或D通信,只能经由WWAN连接。这里,用户A与用户B可以位于不同热点地区的WLAN服务区中,而不同热点地区的WLAN服务区可以经由因特网相互连接。
正如上文在说明移动终端中智能代理的连接/地址检测子模块时所述的,按照本发明的在不同无线接口之间进行切换的方法,智能服务器,是在其所辖区域内的各个用户彼此交换网络地址的一个枢纽,经由该智能服务器,欲采用WLAN接口进行通信的用户可以得知对方的网络地址,从而利用网络地址建立WLAN连接。
智能服务器可以是及时消息(instant messenger)服务器,如MSN、yahoo message、jabber,也可以是由网络服务运营商运营的一个单独的服务器。
在该实施例中,用户A可以通过因特网页面(Web),更改其在智能服务器中的通信伙伴名册,如增加或减少通信伙伴。
当一个正在进行通话的用户进入或离开一个WLAN服务区时,通过上述的该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中的智能代理和公共服务器中的智能服务器的协作,移动终端将分别在前述的六种工作状态中转换。下面,分别以正在进行通话的用户A和B为例,结合附图6和7,描述两个用户A和B所使用的用户终端A和用户终端B从使用WWAN接口切换到使用WLAN接口进行通信和从使用WLAN接口切换到使用WWAN接口进行通信的过程。
一、从使用WWAN接口切换到使用WLAN接口
如图6所示,当正在与用户B进行WWAN通信的用户A进入WLAN服务区时,用户终端A中的智能代理检测到其WLAN接口可用,从而使用户终端A从WWAN激活状态进入WWAN到WLAN状态。当正在与用户A进行WWAN通信的用户B也进入该WLAN服务区时,用户终端B中的智能代理检测到其WLAN接口可用,从而用户终端B也从WWAN激活状态进入WWAN到WLAN状态
WWAN到WLAN状态中,用户终端A和B分别向智能服务器提供在线信息,包括用户终端A和B的网络地址、连接类型、端口号等信息。假定从使用WWAN到使用WLAN的切换过程是由作为呼叫方的用户终端A启动的,则具体过程为:首先,用户终端A通过上述的Push或Pull方法,经由智能服务器获取被呼叫方用户终端B的网络地址。在得到用户终端B的网络地址后,根据本地配置信息,用户终端A确定是否采用WLAN接口与用户终端B进行通信。若本地配置信息表明用户终端A优选WLAN接口进行无线通信,则用户终端A将使用所得到的用户终端B的网络地址,向用户终端B发送一个WLAN呼叫请求。
用户终端B在收到来自用户终端A的WLAN呼叫请求后,若用户B的用户配置允许其在通信过程中切换通信的无线接口,则用户终端B向用户终端A发送一个接受该WLAN呼叫请求的消息,并进入WLAN激活状态。用户终端A在收到来自用户终端B的接受WLAN呼叫请求的消息后,进入WLAN激活状态。在用户终端A和B都进入WLAN激活状态后,释放先前WWAN占用的无线资源,两个用户终端A和B经由WLAN接口进行通信。使用WLAN接口进行的通信,可以涉及语音或视频信息(取决于用户配置和可利用的网络资源)。
但是,若用户B的用户配置不允许其在通信过程中切换通信的无线接口,则用户终端B向用户终端A发送一个拒绝WLAN呼叫请求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终端A和B继续保持在WWAN到WLAN 状态中。若用户终端B的用户经由用户界面更改了其用户配置(即:允许用户B在通信过程中切换通信的无线接口),或若用户终端A收到了来自其用户界面的指令,则用户终端A重新向用户终端B发送WLAN呼叫请求。
若在WWAN到WLAN状态中,用户终端A或B的WLAN接口变为不可用,则WLAN接口变为不可用的一方的用户终端将从WWAN到WLAN状态返回到WWAN激活状态
二、从使用WLAN接口切换到使用WWAN接口
如图7所示,假定正在进行WLAN通信的被呼叫方用户B即将离开WLAN服务区。用户终端B中的智能代理检测到其WLAN接口即将变为不可用,从而使得用户终端B从WLAN激活状态进入WLAN到WWAN状态
在该过渡状态中,用户终端B首先向用户终端A发送一个切换到WWAN的切换请求。用户终端A在收到该切换请求后,进入WLAN 到WWAN状态。在该状态中,用户终端A向用户终端B发送一个接受该切换请求的消息,同时还向用户终端B发送一个WWAN呼叫的请求。在收到该WWAN呼叫的请求后,用户终端B进入WWAN激 活状态,并向用户终端A发送一个接受WWAN呼叫请求的消息。用户终端A在收到该接受WWAN呼叫请求的消息后,从WLAN到 WWAN状态进入WWAN激活状态。在用户终端A和B都进入WWAN 激活状态后,释放先前WLAN占用的无线资源,两个用户终端A和B经由WWAN接口进行通信,同时,用户终端B还会将其离线的信息即刻通知智能服务器。
若在WLAN到WWAN状态中,用户终端B的WLAN接口又变为可用了(即:用户B仍滞留在该WLAN服务区中),则用户终端A和B将返回到WLAN激活状态
本发明的实现从使用WWAN接口切换到使用WLAN接口或从使用WLAN接口切换到使用WWAN接口的过程,是由分别置于用户终端中的智能代理和置于公共服务器中的智能服务器实现的,其中该智能代理和智能服务器可以由软件形式的功能模块实现,亦可以由硬件形式的功能模块实现。
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在WLAN和WWAN接口之间进行呼叫切换的方法及装置,由于引入了智能代理和智能服务器,从而可以使得在进入WLAN服务区域之前进行WWAN通信的两个移动终端,在进入WLAN服务区域之后可以切换为进行WLAN通信,并在即将离开WLAN服务区域时又可以切换回进行WWAN通信,以此充分利用WLAN的资源,并且节约移动终端用户的花费和运营商的WWAN资源。
此外,本发明的在不同无线接口之间进行通信的方法,不仅适用于两个具有WLAN和WWAN无线接口的用户终端之间,而且还适用于通信的一方是具有WLAN和WWAN接口的用户终端,而通信的另一方是一个结合了网络与电话功能的其他装置,如:一个电话机与一个计算机的组合装置的情况(这种组合主要是指逻辑上的组合。即,在对方的用户配置中把一个电话号码与一个公共服务器上的用户组合在一起,而这个在公共服务器上的用户可以用任何一台计算机使用这种服务)。但是,若通信的一方是能够接入因特网并支持网上通话业务的通信装置,则从WWAN切换到WLAN通信或从WLAN切换到WWAN通信的切换过程,必须由具有WLAN和WWAN接口的用户终端发起。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所公开的用于在无线广域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进行切换的通信方法和装置,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Claims (27)

1、一种由具有无线广域网WWAN接口与无线局域网WLAN接口的一个用户终端执行的方法,包括步骤:
(a)经由WWAN接口进行通信;
(b)检测该用户终端的WLAN接口是否可用;
(c)若该WLAN接口可用,则从一个WWAN激活状态进入一个WWAN到WLAN状态;
(d)在该WWAN到WLAN状态中,该用户终端向一个网络地址公知的服务器提供其在线信息;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e)从所述服务器获取正在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另一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
(f)利用该网络地址,向该另一用户终端发送一个WLAN呼叫请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线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连接类型和端口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e)包括;
(e11)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所述另一用户终端的状态信息;
(e12)从所述状态信息得到所述另一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e)包括:
(e21)向所述服务器发送一个状态查询请求,以获取所述另一用户终端的状态信息;
(e22)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所述另一用户终端的状态信息;
(e23)从所述状态信息中得到所述另一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若所述状态信息中不包括所述另一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则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包含所述另一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g1)若收到来自所述另一用户终端的接受WLAN呼叫请求的信息,则进入到一个WLAN激活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g2)若收到来自所述另一用户终端的拒绝WLAN呼叫请求的信息,则保持在所述WWAN到WLAN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h2)根据用户的指示信息,再次向所述另一用户终端发送所述WLAN呼叫请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若在所述WWAN到WLAN状态中,检测到所述WLAN接口不可用,则回到WWAN激活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f)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中的配置信息,判断是否优选使用WLAN接口进行通信,若该用户终端的配置信息是优选使用WLAN接口进行通信,则继续执行步骤(f)。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接收到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WLAN呼叫请求之后,所述另一用户终端根据所述另一用户终端中的配置信息,在该配置信息表明所述另一用户终端可以在通信过程中切换通信的无线接口时,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一个接受该WLAN呼叫请求的回应,然后进入WLAN激活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接收到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WLAN呼叫请求之后,所述另一用户终端在所述配置信息表明所述另一用户终端不能在通信过程中切换通信的无线接口时,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一个拒绝该WLAN呼叫请求的回应。
13、一种由位于因特网中的具有一个公知网络地址的服务器执行的方法,包括步骤:
(a)为该服务器所辖的每一个用户设置其通信伙伴的名册;
(b)当一个用户进入经由因特网相连的无线局域网服务区时,根据该用户传递的信息,该服务器记录该用户使用的用户终端的在线信息;
(c)当一个用户离开无线局域网服务区时,该服务器记录该用户的离线信息;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d)向用户终端提供与之进行通信的通信伙伴的网络地址,以便所述用户终端利用该网络地址,向所述通信伙伴发送一个WLAN呼叫请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向每一个处于因特网中的用户,提供其通信伙伴名册中涉及的所有通信伙伴的状态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接收来自一个用户终端的查询一个通信伙伴的状态信息的请求;
将该通信伙伴的状态信息提供给该用户终端。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名册中包括所述用户及其通信伙伴在所述因特网中的用户标识,所述在线/离线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连接类型和端口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通信伙伴是否在所述因特网中的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若所述状态信息中不包括所述通信伙伴的网络地址,则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包含所述用户的通信伙伴的网络地址的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服务器中还包括所述用户的电话号码与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之间的关联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服务器是即时消息服务器和网络服务运营商运营的服务器之一。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可以通过因特网页面更改其在所述服务器中的通信伙伴名册。
21、一种具有无线广域网WWAN接口与无线局域网WLAN接口的用户终端,包括:
一个通信单元,用于经由WWAN接口进行通信;
一个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用户终端的WLAN接口是否可用;
一个切换单元,用于当检测到该WLAN接口可用时,从一个WWAN激活状态切换到一个WWAN到WLAN状态;
一个发送单元,用于向一个网络地址公知的服务器提供该用户终端的在线信息;
其中,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
一个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服务器获取正在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另一用户终端的状态信息;并且
所述发送单元利用该状态信息中包含的网络地址,向该另一用户终端发送一个WLAN呼叫请求或一个切换请求;
在所述发送单元向该另一用户终端发送一个WLAN呼叫请求或一个切换请求之前,如果该状态信息中未包含该另一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则所述用户终端还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包含有该另一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的信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终端,
其中,当收到来自该另一用户终端的接受WLAN呼叫请求的信息时,所述切换单元切换到一个WLAN激活状态。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还经由所述WLAN接口进行通信;
所述切换单元,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WLAN接口不可用时,从一个WLAN激活状态切换到一个WLAN到WWAN状态;
所述发送单元,向正在与该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另一用户终端发送一个WWAN呼叫请求;
所述切换单元,当收到来自该另一用户终端的接受WWAN呼叫请求的信息时,切换到一个WWAN激活状态。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还经由所述WLAN接口进行通信;
所述切换单元,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WLAN接口不可用时,从一个WLAN激活状态切换到一个WLAN到WWAN状态;
所述发送单元,向正在与该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另一用户终端发送一个切换请求;
所述发送单元在收到来自该另一用户终端发送的一个WWAN呼叫请求后,向该另一用户终端发送一个接受WWAN呼叫请求的信息,并且所述切换单元切换到一个WWAN激活状态。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中所述另一用户终端包括:
另一通信单元,用于经由WWAN接口进行通信;
另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一个WLAN呼叫请求或一个切换请求;
另一发送单元,用于参考所述另一用户终端中的配置信息,若该配置信息表明所述另一用户终端可以在通信过程中切换通信的无线接口,则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一个接受该WLAN呼叫请求或该切换请求的回应;
另一切换单元,用于切换到一个WLAN激活状态。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中,所述发送单元还利用该状态信息中包含的网络地址,向该另一用户终端发送一个WWAN呼叫请求或一个切换请求;
在所述发送单元向该另一用户终端发送一个WWAN呼叫请求或一个切换请求之前,如果该状态信息中未包含该另一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则所述用户终端还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包含有该另一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的信息。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中所述另一用户终端包括:
另一通信单元,经由所述WLAN接口进行通信;
另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一个WWAN呼叫请求或一个切换请求,以从经由所述WLAN接口进行通信的状态切换到WLAN到WWAN状态;
另一发送单元,用于参考所述另一用户终端中的配置信息,若该配置信息表明所述另一用户终端可以在通信过程中切换通信的无线接口,则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一个接受该WWAN呼叫请求或该切换请求的回应;
另一切换单元,用于从所述WLAN到WWAN状态切换到一个WWAN激活状态。
CNB2004800268414A 2003-09-19 2004-08-19 在无线广域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的切换 Active CN10054640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03124909.4 2003-09-19
CNA031249094A CN1599337A (zh) 2003-09-19 2003-09-19 用于在无线广域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进行切换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PCT/IB2004/051496 WO2005029901A2 (en) 2003-09-19 2004-08-19 Handover between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3436A CN1853436A (zh) 2006-10-25
CN100546404C true CN100546404C (zh) 2009-09-30

Family

ID=343217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249094A Pending CN1599337A (zh) 2003-09-19 2003-09-19 用于在无线广域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进行切换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B2004800268414A Active CN100546404C (zh) 2003-09-19 2004-08-19 在无线广域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的切换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249094A Pending CN1599337A (zh) 2003-09-19 2003-09-19 用于在无线广域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进行切换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962140B2 (zh)
EP (1) EP1668947B1 (zh)
JP (2) JP4677564B2 (zh)
CN (2) CN1599337A (zh)
AT (1) ATE400976T1 (zh)
DE (1) DE602004014950D1 (zh)
WO (1) WO200502990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51025A1 (en) 2003-11-20 2005-06-0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eamless call switching in a dual mode environment
US8009586B2 (en) 2004-06-29 2011-08-30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fer in a peer-to peer hybrid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933260B2 (en) 2004-06-29 2011-04-26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and communicating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
US8050272B2 (en) 2004-06-29 2011-11-01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current sessions in a peer-to-peer hybri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570636B2 (en) 2004-06-29 2009-08-04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versing a NAT device for peer-to-peer hybrid communications
US7397775B2 (en) * 2004-10-18 2008-07-0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calls
US7525954B1 (en) * 2005-01-27 2009-04-28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ymmetric 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 in a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JP4593349B2 (ja) * 2005-04-21 2010-12-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狭域無線通信サーバ
CN101213859A (zh) * 2005-06-30 2008-07-0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间切换的身份识别方法和装置
US8626172B2 (en) 2005-08-10 2014-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249590B2 (en) * 2005-08-16 2012-08-21 Varaha Systems Incorporated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oice handoffs
EP1927255A4 (en) * 2005-09-23 2012-06-20 Research In Motion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RELATING TO PSTN CONFERENCE GATEWAYS FACILITATING TRANSFERS OVE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NETWORKS
US8411662B1 (en) 2005-10-04 2013-04-02 Pico Mobile Networks, Inc. Beacon based proximity services
US8257177B1 (en) 2005-10-04 2012-09-04 PICO Mobile Networks, Inc Proximity based game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KR100544061B1 (ko) * 2005-10-27 2006-01-23 (주)텔쿼스 휴대 단말기의 개인 정보 전송 장치 및 그 방법
WO2007059037A2 (en) * 2005-11-10 2007-05-24 Junxion, Inc. Gateway network multiplexing
US8121071B2 (en) 2005-11-10 2012-02-21 Sierra Wireless America, Inc. Gateway network multiplexing
US8054778B2 (en) 2005-11-10 2011-11-08 Junxion, Inc. LAN/WWAN gateway carrier customization
US7873743B2 (en) * 2005-12-05 2011-01-1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router device for managing connections
JP5130287B2 (ja) 2006-04-28 2013-01-30 リサーチ イン モー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Wlanおよびwwan接続移行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8005393A (ja) * 2006-06-26 2008-01-10 Kddi Corp 通信端末装置
JP4699947B2 (ja) * 2006-06-26 2011-06-15 Kddi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
US8437757B2 (en) * 2006-06-30 2013-05-07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s for provid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8223729B2 (en) * 2006-07-19 2012-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interface selection for a terminal
JP4805048B2 (ja) * 2006-07-21 2011-11-02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及びサーバ装置
US7942936B2 (en) * 2006-09-27 2011-05-17 Intel Corporation Electronic system location determination
US7885222B2 (en) 2006-09-29 2011-02-08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Task scheduler responsive to connectivity prerequisites
US8032150B2 (en) 2006-09-29 2011-10-04 Globalfoundries Inc. Connection manager with location learning
US20080080458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Cole Terry L Connection manager with deferred configuration
US8095175B2 (en) 2006-10-26 2012-01-10 Mcmaster University WLAN-to-WWAN handover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ing a WLAN support node having a WWAN interface
US8279884B1 (en) 2006-11-21 2012-10-02 Pico Mobile Networks, Inc. Integrated adaptive jitter buffer
US8000719B1 (en) * 2006-11-21 2011-08-16 Pico Mobile Networks, Inc. Multi-mode location services
US7978699B1 (en) 2006-11-21 2011-07-12 Picomobile Networks, Inc. Protocol compression with synchronized sequence numbers
US7961756B1 (en) 2006-11-21 2011-06-14 Picomobile Networks, Inc. Integrated multimedia system
US7970384B1 (en) 2006-11-21 2011-06-28 Picomobile Networks, Inc. Active phone book enhancements
US7969930B2 (en) * 2006-11-30 2011-06-28 Kyocera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 based on a location of a multi-mod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335974B (zh) * 2007-06-29 2011-06-08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Wlan-cdma网络中实现最优化联合控制业务调度的方法
WO2009032854A2 (en) 2007-09-03 2009-03-12 Damaka,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during a network transition
US8862164B2 (en) 2007-09-28 2014-10-14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ition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between networks that are not commonly controlled
WO2009070718A1 (en) 2007-11-28 2009-06-04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dpoint handoff in a hybrid peer-to-peer networking environment
US8949434B2 (en) * 2007-12-17 2015-02-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Automatically provisioning a WWAN device
US20090213796A1 (en) * 2008-02-25 2009-08-27 Yoav Broshi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CN101720132A (zh) * 2009-12-23 2010-06-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lan的通信方法及wlan网络设备
US9380401B1 (en) 2010-02-03 2016-06-2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ignaling schemes allowing 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capable of operating in multiple network modes
US8725895B2 (en) 2010-02-15 2014-05-13 Damaka, Inc. NAT traversal by concurrently probing multiple candidates
US8874785B2 (en) 2010-02-15 2014-10-28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and data tunneling in a peer-to-peer environment
US8892646B2 (en) 2010-08-25 2014-11-18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ed session appearance in a hybrid peer-to-peer environment
US8689307B2 (en) 2010-03-19 2014-04-01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virtual peer-to-peer environment
US8995965B1 (en) * 2010-03-25 2015-03-31 Whatsapp Inc. Synthetic communication network method and system
US9628831B2 (en) 2010-03-25 2017-04-18 Whatsapp, Inc. Multimedia transcod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s
US9043488B2 (en) 2010-03-29 2015-05-26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ssion sweeping between devices
US9191416B2 (en) 2010-04-16 2015-11-17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nterprise voice call continuity
US8352563B2 (en) 2010-04-29 2013-01-08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media routing using a third party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for signaling
US8446900B2 (en) 2010-06-18 2013-05-21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call between endpoints in a hybrid peer-to-peer network
US8611540B2 (en) 2010-06-23 2013-12-17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messaging in a hybrid peer-to-peer network
US9491690B2 (en) 2010-07-15 2016-11-08 CSC Holdings, LLC Efficient searching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8780859B2 (en) 2010-07-15 2014-07-15 CSC Holdings, LLC Efficient use of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468010B2 (en) 2010-09-24 2013-06-18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nguage translation in a hybrid peer-to-peer environment
US8743781B2 (en) * 2010-10-11 2014-06-03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reverse invitation in a hybrid peer-to-peer environment
US8407314B2 (en) 2011-04-04 2013-03-26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unsupported document types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694587B2 (en) 2011-05-17 2014-04-08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call bridge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478890B2 (en) 2011-07-15 2013-07-02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iable virtual bi-directional data stream communications with single socket point-to-multipoint capability
US9800423B1 (en) * 2012-05-14 2017-10-24 Crimson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the status of a node based on a distributed system
US9883437B2 (en) 2012-06-19 2018-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network handoff to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O2014029075A1 (en) * 2012-08-21 2014-02-27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a heterogenous network
CN103209462A (zh) * 2013-03-12 2013-07-17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方法、移动通信服务器以及系统
US9992021B1 (en) 2013-03-14 2018-06-05 GoTenn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vate and 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ing devices
US9027032B2 (en) 2013-07-16 2015-05-05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dditional functionality to existing software in an integrated manner
US9357016B2 (en) 2013-10-18 2016-05-31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 parallel resource management
CN103987017B (zh) * 2014-06-03 2017-09-1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在wlan中建立服务访问的方法及系统
CA2956617A1 (en) 2014-08-05 2016-02-11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nified communications and collaboration (ucc) connectivity between incompatible systems
US9078137B1 (en) * 2014-09-26 2015-07-07 Fortinet, Inc. Mobile hotspot managed by access controller
US20170149967A1 (en) * 2015-11-25 2017-05-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anag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US10091025B2 (en) 2016-03-31 2018-10-02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use of a single user identifier across incompatible networks for UCC functionality
CN109922485B (zh) * 2019-02-02 2022-06-17 四川速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通信设备的智能网桥加速方法及系统
WO2021046754A1 (en) * 2019-09-11 2021-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ditional wlan-wwan hando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11146B2 (en) * 1999-02-22 2004-03-23 Genesys Tele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 Inc.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locating by network connection and selectively delivering calls to mobile client devices
DE10042961A1 (de) 2000-08-31 2002-03-14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technisches Gerät zur Aufrechterhaltung einer Funkverbindung
US7039027B2 (en) 2000-12-28 2006-05-02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and seamless vertical roaming betwe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nd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WAN) while maintaining an active voice or streaming data connec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program products
US7200112B2 (en) * 2002-01-02 2007-04-03 Winphoria Networks, Inc.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 mobile station to sense and select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or a wide area mobile wireless network (WWAN)
JP4080224B2 (ja) 2002-03-11 2008-04-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装置及び通信装置管理装置及び移動体通信網/近距離無線連携システム及び移動体通信装置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管理方法及び移動体通信網/近距離無線連携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6842449B2 (en) * 2002-07-09 2005-01-11 Verisig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gistering and automatically retrieving digital-certificates in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communications
DE60320260T2 (de) * 2002-07-31 2009-08-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Wilmington Weiterreichen zwischen einem zellularen system und einem drathlosen lokalen netz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68947B1 (en) 2008-07-09
WO2005029901A3 (en) 2005-07-07
JP4677564B2 (ja) 2011-04-27
US7962140B2 (en) 2011-06-14
JP2010213303A (ja) 2010-09-24
JP2007506328A (ja) 2007-03-15
WO2005029901A2 (en) 2005-03-31
ATE400976T1 (de) 2008-07-15
US20070082671A1 (en) 2007-04-12
CN1853436A (zh) 2006-10-25
JP5245043B2 (ja) 2013-07-24
EP1668947A2 (en) 2006-06-14
DE602004014950D1 (de) 2008-08-21
CN1599337A (zh) 2005-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6404C (zh) 在无线广域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的切换
KR101124839B1 (ko) 다수의 무선 인터페이스 및 네트워크 기반 구조를 지원할수 있는 무선 장치에 서비스를 독립적이고 효율적으로전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FI105135B (fi) Järjestelmä ja menetelmä puhelun välittämiseksi sekä matkaviestin
US7076269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notifying incommunicable state, and device and method used for the system
US8160051B2 (en) Gateway relay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radio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a server
JP2005136553A (ja) 移動体通信端末及び通信管理装置
EP1496719B1 (en) Bandwidth and power saving in a multimode mobile radio telecommunication terminal by selective monitoring of a plurality of radio interfaces
US20090047946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posit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EP1821562A2 (en) Mobile terminal, resource allocation manager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080070560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H10248088A (ja) 通信システム
JP3015705B2 (ja) 電話装置及び携帯電話システム
CN1809207B (zh) cdma2000 1x网络和HRPD网络间的寻呼信息传递方法
JP2002010347A (ja) 通信システム
US7627308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coming-call filtering
TWI374633B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over betwe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KR100299165B1 (ko) 교환기의 무선데이터서비스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0059844A (ja) ワイヤレスローカルループ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加入者端末の移動管理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実現するワイヤレスローカルループシステム
JP2000069530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携帯情報端末
CN2814819Y (zh) 将进行的通信对话从一通信接口切换至另一接口的装置
US20070213095A1 (en) Radio mobile terminal device
KR100416394B1 (ko) 무선이동통신단말기를 이용한 무선통신시스템 및 그제어방법
GB2396783A (e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call of wireless LAN using callback function
JP2002186003A (ja) 位置情報通知方法および中継装置
JPH10285643A (ja) 無線基地局、交換局及び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