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5139C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5139C
CN100495139C CNB2007101620302A CN200710162030A CN100495139C CN 100495139 C CN100495139 C CN 100495139C CN B2007101620302 A CNB2007101620302 A CN B2007101620302A CN 200710162030 A CN200710162030 A CN 200710162030A CN 100495139 C CN100495139 C CN 1004951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ose
dielectric layer
sensor pads
sensor
sensing s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620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1492A (zh
Inventor
吴元均
李信宏
马玫生
杨敦钧
李锡烈
谢曜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B2007101620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95139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31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1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51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513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该触控面板可具有双层感测垫结构或单层感测垫结构。在双层感测垫结构中,各层的感测垫分别具有对应的位于其它层的拟感测垫,以补偿透光度的差异。在单层感测垫结构中,感测垫共平面,因此可克服色差问题,改善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提供较佳的视觉效果的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产业日益发达,移动电话(Mobile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及平板型计算机(Planet Computer)等数字化工具无不朝向更便利、多功能且美观的方向发展。然而,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笔记型计算机及平板型计算机中的显示屏幕是不可或缺的人机沟通界面,通过上述产品的显示屏幕将可以为使用者的操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其中大部分的显示屏幕皆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主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无线移动通信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面板(Touch Panel)作为输入装置,其中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更为现今最流行的产品。
图1A~1C绘示习知的一种触控面板,其中图1A为该触控面板的立体图,图1B为该触控面板的透视图,而图1C为该触控面板的剖面图。为了清楚说明,图1A与1B仅绘示触控面板的接触垫的结构,而省略了其它可能存在的膜层,图1C则绘出了基材与其它介电层等膜层,以供举例说明。
如图1A~1C所示,习知的触控面板100包括基材110、多个第一感测串行120、第一介电层130、多个第二感测串行140以及第二介电层150。更详细而言,第一感测串行120配置于基材110上,并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每一第一感测串行120是由多个第一感测垫122与第一桥接线124串接而成。第一介电层130配置于基材110上并覆盖第一感测串行120。第二感测串行140配置于第一介电层130上,并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每一第二感测串行140是由多个第二感测垫142与第二桥接线144串接而成。第一感测垫122与第二感测垫142在基材110上的投影可构成一感测数组,以达成面的感测。
承上所述,当使用者以手指接触触控面板100时,触控面板100的第一感测垫122与第二感测垫142会在手指所接触的位置上产生一电性的改变(如压降或电流变化等)。此电性上的改变会转换为一控制信号传送至控制电路板上,并经由中央处理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并运算得出结果后,再通过控制电路板输出一显示信号至显示装置中,并经由显示装置将影像显示在使用者眼前。
然而,习知此种触控面板因为将感测垫分层制作,因此不同层的感测垫容易因为后续制程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性质变化,如透光度的差异。并且,因为感测垫配置于不同膜层,触控面板的整体透光均匀度也会因为感测垫的位置受到影响,或者是反射光的光程差而受到影响。上述因素皆会使得使用者在观看该触控面板时产生色差的问题。
另一方面,将触控面板结合于显示装置上时,难以避免地,使用者会在仔细观看画面时察觉触控面板上的感测垫,尤其在配置感测垫与未配置感测垫的区域,其显示差异更加明显。因此,如何改善触控面板的整体观看画面的均匀性,以提升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实为目前触控面板的生产技术上亟待克服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其可有效降低使用者观察时的色差问题,以提供较佳的视觉效果。
本发明另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其具有效佳的透光度,当应用于显示装置时,可提供较佳的显示品质。
本发明还关于一种上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为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内容,在此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材、至少一第一感测串行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测串行。第一感测串行配置于基材上并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每一第一感测串行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与多个第一桥接线,每一第一桥接线串接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此外,第二感测串行配置于基材上并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且每一第二感测串行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与多个第二桥接线。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感测垫共平面,且每一第二桥接线串接两相邻的第二感测垫。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一介电层以及多个介层窗(via)。第一介电层配置于基材上并覆盖第一感测串行与第二感测垫,而第二桥接线位于第一介电层上。此外,多个介层窗配置于第一介电层内,且第二桥接线通过所对应的介层窗连接所对应的第二感测垫。另外,上述的触控面板更可包括一第二介电层,其配置于第一介电层上,并且覆盖第一感测串行与第二感测串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一介电层,其配置于基材上并覆盖第一感测串行,且第一介电层具有对应于第二感测垫的多个开孔。第二感测垫位于所对应的开孔内,而第二桥接线跨越两相邻开孔之间的第一介电层,并连接所对应的两相邻第二感测垫。此外,上述的触控面板更可包括一第二介电层,其配置于第一介电层上,并且覆盖第一感测串行与第二感测串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一介电层与多个介层窗。第一介电层配置于基材上并覆盖第一桥接线,而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感测串行位于第一介电层上。介层窗配置于第一介电层内,且第一感测垫通过所对应的介层窗连接所对应的第一桥接线。此外,上述的触控面板更可包括一第二介电层,其配置于第一介电层上,并且覆盖第一感测串行与第二感测串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更包括多个拟图案,其中每一拟图案位于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感测垫之间。上述的每一拟图案例如为条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感测垫与每一第二感测垫例如分别具有至少一开口,以形成一部分镂空,而此被镂空的部份可包括一栅状图案或多个条状图案。
在此另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基材、至少一第一感测串行、一第一介电层、至少一第二感测串行、一第二介电层、多个第一拟感测垫以及多个第二拟感测垫。第一感测串行配置于基材上并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每一第一感测串行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与多个第一桥接线,每一第一桥接线串接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第二拟感测垫配置于基材上。第一介电层配置于基材上并覆盖第一感测串行与第二拟感测垫。第二感测串行配置于基材上并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且第一感测串行与第二感测串行位于不同的平面上。每一第二感测串行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与多个第二桥接线,每一第二桥接线串接两相邻的第二感测垫。第一拟感测垫配置于第一介电层上,并且对应于第一感测垫的位置。第二介电层配置于第一介电层上,并且覆盖第二感测串行与第一拟感测垫。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更包括多个第一拟图案,其中每一第一拟图案位于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拟感测垫之间。此外,触控面板也可包括多个第二拟图案,其中每一第二拟图案位于两相邻的第一拟感测垫与第二感测垫之间。上述的第一拟图案或第二拟图案例如是条状。
在此更提出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首先,提供一基材,并且形成至少一第一感测串行与至少一第二感测串行于基材上。第一感测串行配置于基材上并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而第二感测串行配置于基材上并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此外,每一第一感测串行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与多个第一桥接线,每一第一桥接线串接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而每一第二感测串行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与多个第二桥接线,第二感测垫与第一感测垫共平面,且每一第二桥接线串接两相邻的第二感测垫。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例如是先形成第一感测垫、第一桥接线以及第二感测垫于基材上,使第一感测垫、第一桥接线与第二感测垫共平面。之后,更形成一第一介电层于基材上,以覆盖第一感测垫、第一桥接线以及第二感测垫。并且,形成多个介层窗于第一介电层内,之后再形成第二桥接线于第一介电层上,使第二桥接线通过所对应的介层窗连接所对应的第二感测垫。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例如是先形成第一感测串行于基材上。之后,更形成一第一介电层于基材上,以覆盖第一感测串行。并且,形成多个开孔于第一介电层内,之后再形成第二感测串行,其中使第二感测串行中的第二感测垫形成于所对应的开孔内而与第一感测垫共平面,并使第二感测串行中的第二桥接线跨越两相邻开孔之间的第一介电层,以连接所对应的两相邻第二感测垫。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例如是先形成第一桥接线于基材上。之后,更形成一第一介电层于基材上,以覆盖第一桥接线。并且,形成多个介层窗于第一介电层内,之后再形成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感测串行位于第一介电层上。其中,第一感测垫、第二感测垫与第二桥接线共平面,且第一感测垫通过所对应的介层窗连接所对应的第一桥接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更可形成一第二介电层于第一介电层上,以覆盖第一感测串行与第二感测串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更包括在形成第一感测垫或第二感测垫的同时形成多个拟图案,其中每一拟图案位于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感测垫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例如每一第一感测垫与每一第二感测垫中更具有至少一开口,形成一部分镂空。
在此更提出另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首先,提供一基材。接着,形成多个第一感测垫、多个第一桥接线以及多个第二拟感测垫于基材上,其中每一第一桥接线串接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以构成至少一第一感测串行,而第一感测串行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然后,形成一第一介电层于基材上,以覆盖第一感测垫、第一桥接线以及第二拟感测垫。接着,形成多个第二感测垫、多个第二桥接线以及多个第一拟感测垫于第一介电层上,每一第二桥接线串接两相邻的第二感测垫以构成至少一第二感测串行。第二感测串行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交。此外,第一拟感测垫对应于第一感测垫的位置,而第二感测垫对应于第二拟感测垫的位置。之后,形成一第二介电层于第一介电层上,以覆盖第二感测垫、第二桥接线以及第一拟感测垫。
在形成第一感测垫、第一桥接线以及第二拟感测垫的同时,上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更可形成多个第一拟图案,其中每一第一拟图案位于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拟感测垫之间。此外,在形成第二感测垫、第二桥接线以及第一拟感测垫的同时,上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更可形成多个第二拟图案,其中每一第二拟图案位于两相邻的第二感测垫与第一拟感测垫之间。
针对具有双层感测垫结构的触控面板,本发明在各层对应于其它层的感测垫的位置上配置拟感测垫,用以补偿光穿透时产生的色差问题,因此可提供较佳的视觉效果。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将感测垫形成在同一平面上,以形成具有单层感测垫结构的触控面板,并且提出多种不同的搭接方式来串接不同方向上的感测垫。由于感测垫共平面,因此不会产生观看时的色差的问题,并且可以提高整体观看画面的均匀性。另一方面,本发明也可以选择在相邻的感测垫之间配置拟图案,以更进一步提高视觉效果;或是,在感测垫上形成至少一开口,而使感测垫有部分镂空,可同样提升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并进一步改善触控面板的透光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1C绘示习知的一种触控面板。
图2A~2C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
图3A~3D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图4A~4C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另一种触控面板。
图5绘示本发明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单层感测垫结构。
图6A~6B、7A~7B与8A~8C依序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单层感测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图9A~9B、10A~10B与11A~11C依序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具有单层感测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图12A~12B、13A~13B与14A~14C依序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又一种具有单层感测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图15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其感测垫与拟图案之间的配置关系。
图16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另一种触控面板,其感测垫配置有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2A~2C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其中图2A为该触控面板的立体图,图2B为该触控面板的透视图,而图2C为该触控面板的剖面图。为了清楚说明,图2A与2B仅绘示触控面板的接触垫的结构,而省略了其它可能存在的膜层,图2C则绘出了基材与可能存在的介电层等膜层,以供举例说明。
如图2A~2C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0具有双层的感测垫结构,包括基材210、第一感测串行220、第二感测串行230、多个第一拟感测垫242以及多个第二拟感测垫252,其中第一感测串行220与第二感测串行230的数量可为一或多个,端视实际情况(如触控面板200的尺寸)而定。基材210的材质例如是玻璃或塑料等无机或有机透明材质。此外,第一感测串行220位于基材210上的第一平面S1上,而第二感测串行230位于基材210上的第二平面S2上。第一感测串行220与第二感测串行230分别沿不同的方向延伸,且该些延伸方向相交,例如可垂直相交。
每一第一感测串行220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222与多个第一桥接线224,且第一桥接线224串接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222。每一第二感测串行230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232以及多个第二桥接线234,且第二桥接线234串接两相邻的第二感测垫232。此外,第一拟感测垫242与第二感测垫232以及第二桥接线234共平面,并且对应于第一感测垫222的位置。第二拟感测垫252与第一感测垫222以及第一桥接线224共平面,并且对应于第二感测垫232的位置。
基于上述内容,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具有双层感测垫结构的触控面板,其主要在各层对应于其它层的感测垫的位置上配置拟感测垫,例如在第二平面S2的对应于第一感测垫222的位置上配置第一拟感测垫242,并且在第一平面S1的对应于第二感测垫232的位置上配置第二拟感测垫252,因此可以补偿光线穿透第一感测垫222与第二感测垫232时产生的色差问题,有助于提供较佳的视觉效果。
如图2C所示,在可能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更包括第一介电层260,甚至第二介电层270。搭配图2C所绘示的具有介电层260与270的触控面板200,在此更提出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请同时参照图2A~2C与图3A~3D,下文将一并说明。
首先,如图2B与3A所示,形成第一感测垫222、第一桥接线224与第二拟感测垫252于基材210上,其中第一感测垫222与第一桥接线224相互串接,以形成第一感测串行220。更详细而言,例如是先在基材210上形成一透光导电材料层(未绘示),如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层,再通过适当的制程方法图案化该透光导电材料层,以形成第一感测垫222、第一桥接线224与第二拟感测垫252。
接着,如图3B所示,形成第一介电层260于基材210上,以覆盖第一感测垫222、第一桥接线224与第二拟感测垫252。第一介电层260的材质例如是氮化硅,氧化硅或有机树脂。
然后,如图2A与3C所示,形成第二感测垫232、第二桥接线234与第一拟感测垫242于第一介电层260上,其中第二感测垫232与第二桥接线234相互串接,以形成第二感测串行230。同样的,形成第二感测垫232、第二桥接线234与第一拟感测垫242的方法例如是先在基材210上形成例如是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层的透光导电材料层(未绘示),再通过适当的制程方法图案化该透光导电材料层,以形成第二感测垫232、第二桥接线234与第一拟感测垫242。其中,第一拟感测垫242对应于下层的第一感测垫222的位置,而第二感测垫232对应于下层的第二拟感测垫252的位置。
之后,如图3D所示,形成第二介电层270于第一介电层260上,以覆盖第二感测垫232、第二桥接线234与第一拟感测垫242,以形成如同图2C所绘示的触控面板200。第二介电层270的材质例如是氮化硅,氧化硅或有机树脂。
承接上述实施例,考量到相邻的测试垫与拟感测垫之间之间隙会造成透光度不同,影响触控面板的整体视觉效果,本发明更可在该些间隙上配置拟图案,以使触控面板的透光度更为均匀。
图4A~4C进一步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另一种触控面板,如同图2A~2C的表示方式,图4A~4C依序绘示触控面板的立体图、透视图与剖面图。为了简化说明,本实施例不再对该些与图2A~2C所示的构件类似的部份加以说明。与前述实施例相较,本实施例更在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222与第二拟感测垫252之间配置第一拟图案282,并且在两相邻的第二感测垫232与第一拟感测垫242之间配置第二拟图案292。上述的第一拟图案282与第二拟图案292例如是呈条状。
在制程上,第一拟图案282例如是与第一感测垫222、第一桥接线224以及第二拟感测垫252同时制作,即由同一透光导电材料层图案化而成。此外,第二拟图案292例如是与第二感测垫232、第二桥接线234以及第一拟感测垫242同时制作,即同时由另一透光导电材料层图案化而成。
上述实施例通过在相邻的感测垫(或拟感测垫)之间配置拟图案,因此可提高触控面板整体的透光均匀性,以进一步改善视觉效果。此外,亦可在感测垫与拟感测垫中形成开口而使感测垫与拟感测垫有部分镂空等方式来提高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并进一步改善触控面板的透光度,如后续第16图的相关说明。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感测垫形成在同一平面上,亦即是共平面,以形成具有单层感测垫结构的触控面板,并且提出多种不同的搭接方式来串接不同方向上的感测垫。由于感测垫共平面,因此不会产生观看时的色差的问题,并且可以提高整体观看画面的均匀性。
请参考图5,其绘示本发明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单层感测垫结构。此单层感测垫结构500例如是架构于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基材(未绘示)上,而此单层感测垫结构500包括共平面的第一感测串行510与第二感测串行520。第一感测串行510与第二感测串行520的数量可为一或多个,端视实际情况(如触控面板的尺寸)而定,且第一感测串行510与第二感测串行520分别沿不同的方向延伸,该些延伸方向相交。此外,每一第一感测串行510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512与多个第一桥接线514,且第一桥接线514串接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512。每一第二感测串行520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522以及多个第二桥接线524,且第二桥接线524串接两相邻的第二感测垫522。其中,第一感测垫512与第二感测垫522为共平面,也就是第一感测垫512与第二感测垫522位于同一平面。
为了达成上述的单层感测垫结构,下文提出多种不同的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参照该些实施方式之后,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调整相关的制程步骤与组件配置,以符合实际状况与需求。
以下介绍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单层感测垫结构的制作方法。首先,如图6A与其剖面图6B所示,在基材610上形成多个第一感测垫622、多个第一桥接线624以及多个第二感测垫632。第一桥接线624串接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622,以构成第一感测串行620。如同前述实施例所述,形成第一感测垫622、第一桥接线624以及多个第二感测垫632的方法例如是先在基材610上形成例如是铟锡氧化物层的透光导电材料层(未绘示),再通过适当的制程方法图案化该透光导电材料层。其中,第一感测垫622与第二感测垫632为共平面,也就是第一感测垫622与第二感测垫632位于同一平面,均位于基材610上。
接着,如图7A与其剖面图7B所示,形成一第一介电层640于基材610上,并且在第一介电层640中形成多个介层窗642。该些介层窗642对应于下层的第二感测垫632,并且暴露出所对应的第二感测垫632的部份区域。第一介电层640的材质例如是氮化硅,氧化硅或有机树脂。
然后,如图8A~8C所示,形成多个第二桥接线634于第一介电层640上,使得第二桥接线634通过所对应的介层窗642连接所对应的第二感测垫632,以构成第二感测串行630。形成第二桥接线634的方法例如是先形成例如金属或是铟锡氧化物层的透光导电材料层(未绘示)于第一介电层640上,再通过适当的制程方法图案化该透光导电材料层。此外,本实施例可再形成一第二介电层650于第一介电层640上,以覆盖第二桥接线634。第二介电层650的材质例如是氮化硅,氧化硅或有机树脂。
如此,大致完成触控面板600的制作。为了清楚表达触控面板600的各层结构,图8A中的第二介电层650以虚线表示,而图8B更进一步将第一介电层640也以虚线表示。图8C则是触控面板600的剖面图。
以下再介绍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具有单层感测垫结构的制作方法。首先,如图9A与其剖面图9B所示,在基材710上形成多个第一感测垫722与多个第一桥接线724,其中第一桥接线724串接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722,以构成第一感测串行720。如同前述实施例所述,形成第一感测垫722与第一桥接线724的方法例如是先在基材710上形成例如是铟锡氧化物层的透光导电材料层(未绘示),再通过适当的制程方法图案化该透光导电材料层。
接着,如图10A与其剖面图10B所示,形成一第一介电层740于基材710上,并且在第一介电层740中形成多个开孔742。该些开孔742暴露出基材710的多个区域712。第一介电层740的材质例如是氮化硅,氧化硅或有机树脂。
然后,如图11A~11C所示,形成多个第二感测垫732与多个第二桥接线734,以构成第二感测串行730。其中,第二感测垫732形成于所对应的开孔742内的区域712上,而与第一感测垫722共平面,而第二桥接线734跨越两相邻开孔742之间的第一介电层740,以连接所对应的两相邻第二感测垫732。更详细而言,本实施例例如是通过薄膜沉积制程形成例如铟锡氧化物层等透光导电材料层(未绘示)于第一介电层740上,其中由于第一介电层740具有开孔742,因此部份的透光导电材料层会被形成于开孔742内的区域712上。之后,再经由图案化制程,便可形成第二感测垫732与第二桥接线734。此外,本实施例可再形成一第二介电层750于第一介电层740上,以覆盖第二感测垫732与第二桥接线734。第二介电层750的材质例如是氮化硅,氧化硅或有机树脂。
如此,大致完成触控面板700的制作。为了清楚表达触控面板700的各层结构,图11A中的第二介电层750以虚线表示,而图11B更进一步将第一介电层740也以虚线表示。图11C则是触控面板700的剖面图。
以下再介绍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又一种具有单层感测垫结构的制作方法。首先,如图12A与其剖面图12B所示,在基材810上形成多个第一桥接线824。如同前述实施例所述,形成第一桥接线824的方法例如先在基材810上形成例如金属或是铟锡氧化物层的透光导电材料层(未绘示),再通过适当的制程方法图案化该透光导电材料层。
接着,如图13A与其剖面图13B所示,形成一第一介电层840于基材810上,并且在第一介电层840中形成多个介层窗842。其中,该些介层窗842例如暴露出所对应的第一桥接线824的两端。第一介电层840的材质例如是氮化硅,氧化硅或有机树脂。
然后,如图14A~14C所示,形成多个第一感测垫822、多个第二感测垫832以及多个第二桥接线834于第一介电层840上,其中第二感测垫832与第二桥接线834构成第二感测串行830。此外,第一感测垫822通过所对应的介层窗842连接下层所对应的第一桥接线824,以构成第一感测串行820。更详细而言,本实施例同样是通过薄膜沉积制程形成例如铟锡氧化物层等透光导电材料层(未绘示)于第一介电层840上,并经由图案化制程来形成第一感测垫822、第二感测垫832与第二桥接线834。此外,本实施例可再形成一第二介电层850于第一介电层840上,以覆盖第二感测垫832与第二桥接线834。第二介电层850的材质例如是氮化硅,氧化硅或有机树脂。其中,第一感测垫822与第二感测垫832为共平面,也就是第一感测垫822与第二感测垫832位于同一平面,均位于第一介电层840上。
如此,大致完成触控面板800的制作。为了清楚表达触控面板800的各层结构,图14A中的第二介电层850以虚线表示,而图14B更进一步将第一介电层840也以虚线表示。图14C则是触控面板800的剖面图。
基于前述实施例,考量到共平面的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感测垫之间的间隙会造成透光度不同,影响触控面板的整体视觉效果,本发明更可在该些间隙上配置拟图案,以使触控面板的透光度更为均匀。
图15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其感测垫与拟图案之间的配置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该配置方式可应用于前述多个实施例中,而为了使图标较为清楚,图15省略了感测垫之间的桥接线,其详细的连接方式可参照前述实施例的说明,本实施例不再详述。如图15所示,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910与第二感测垫920之间配置拟图案930。应用前述不同实施例的制程,该拟图案930例如是与第一感测垫910或第二感测垫920同时制作,而与第一感测垫910与第二感测垫920共平面。本实施例的拟图案930例如是呈条状。
本发明除了在相邻的感测垫(或拟感测垫)之间配置拟图案,以提高触控面板整体的透光均匀性之外,也可以选择在感测垫上形成至少一开口而使感测垫有部分镂空,来改善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并可提高触控面板的整体透光度。
图16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另一种触控面板,其感测垫配置有开口。第一感测垫960与第二感测垫970上分别具有至少一开口962与至少一开口972而形成镂空图案,其例如是在制作第一感测垫960与第二感测垫970时同时形成,或是可在形成第一感测垫960与第二感测垫970后,另外对第一感测垫960与第二感测垫970进行图案化制程而形成。此开口962与972可以提高触控面板整体的透光均匀性,降低使用者观看时的色差,并且可以提高触控面板的整体透光度。尤其,若与显示面板结合,更可使第一感测垫960与第二感测垫970上的开口962与972与显示面板的画素显示区域相对应,以提高显示画面的亮度。此外,如同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同样可选择在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960与第二感测垫970之间配置拟图案980,此拟图案980例如是呈条状。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具有双层感测垫结构或是单层感测垫结构的触控面板,其中通过感测垫的位置、桥接方式等特殊设计以及额外配置拟图案或是在感测垫形成开口而使感测垫有部份镂空等方式来提高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并进一步改善触控面板的透光度。详细的结构、制程方法与功效已完整通过上述实施例来体现。
在实际应用上,本发明所提出的触控面板可与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或传统的冷阴极射线管屏幕等常见的显示装置结合,以让使用者可直接在显示画面上进行触控操作。在制程上,本发明所提出的触控面板可单独制作,或是与显示面板的制程结合,例如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色滤光片制程结合,而在同一基材上制作彩色滤光单元与触控面板的组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在参照本发明的揭露之后,合理地将本发明的内容结合现有技术,以应用于各类可能的领域。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1)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一基材;
至少一第一感测串行,配置于该基材上并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每一第一感测串行包括:
多个第一感测垫;
多个第一桥接线,每一第一桥接线串接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
至少一第二感测串行,配置于该基材上并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交,且每一第二感测串行包括;
多个第二感测垫,与该些第一感测垫共平面;以及
多个第二桥接线,每一第二桥接线串接两相邻的第二感测垫;
其中,所述触控面板更包括多个拟图案,其中每一拟图案位于两相邻的
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感测垫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第一介电层,配置于该基材上并覆盖该第一感测串行与该些第二感测垫,而该些第二桥接线位于该第一介电层上;以及
多个介层窗,配置于该第一介电层内,且每一第二桥接线通过所对应的该些介层窗连接所对应的该些第二感测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介电层,配置于该第一介电层上,并且覆盖该第一感测串行与该第二感测串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一介电层,其配置于该基材上并覆盖该第一感测串行,且该第一介电层具有对应于该些第二感测垫的多个开孔,该些第二感测垫位于所对应的该些开孔内,而每一第二桥接线跨越两相邻开孔之间的该第一介电层,并连接所对应的两相邻第二感测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介电层,配置于该第一介电层上,并且覆盖该第一感测串行与该第二感测串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第一介电层,配置于该基材上并覆盖该些第一桥接线,而该些第一感测垫与该第二感测串行位于该第一介电层上;以及
多个介层窗,配置于该第一介电层内,且该些第一感测垫通过所对应的该些介层窗分别连接所对应的该些第一桥接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介电层,配置于该第一介电层上,并且覆盖该第一感测串行与该第二感测串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感测垫与每一第二感测垫分别具有至少一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测垫或第二感测垫的该至少一开口包括一栅状图案或多个条状图案。
10.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一基材;
至少一第一感测串行,配置于该基材上并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每一第一感测串行包括:
多个第一感测垫;
多个第一桥接线,每一第一桥接线串接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
多个第二拟感测垫,配置于该基材上;
一第一介电层,配置于该基材上并覆盖该第一感测串行与该些第二拟感测垫;
至少一第二感测串行,配置于该第一介电层上并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交,每一第二感测串行包括;
多个第二感测垫,对应于该些第二拟感测垫的位置;
多个第二桥接线,每一第二桥接线串接两相邻的第二感测垫;
多个第一拟感测垫,配置于该第一介电层上,并且对应于该些第一感测垫的位置;以及
一第二介电层,配置于该第一介电层上,并且覆盖该第二感测串行与该些第一拟感测垫;
其中,所述触控面板更包括多个第一拟图案,其中每一第一拟图案位于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拟感测垫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个第二拟图案,其中每一第二拟图案位于两相邻的第一拟感测垫与第二感测垫之间。
12.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材;
形成至少一第一感测串行于该基材上,该第一感测串行配置于该基材上并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每一第一感测串行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与多个第一桥接线,每一第一桥接线串接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以及
形成至少一第二感测串行于该基材上,配置于该基材上并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交,且每一第二感测串行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与多个第二桥接线,该些第二感测垫与该些第一感测垫共平面,且每一第二桥接线串接两相邻的第二感测垫;
其中,在形成该些第一感测垫或该些第二感测垫的同时形成多个拟图案,其中每一拟图案位于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感测垫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形成该些第一感测垫、该些第一桥接线以及该些第二感测垫于该基材上,使该些第一感测垫、该些第一桥接线与该些第二感测垫共平面,之后更包括:
形成一第一介电层于该基材上,以覆盖该些第一感测垫、该些第一桥接线以及该些第二感测垫;以及
形成多个介层窗于该第一介电层内,之后再形成该些第二桥接线于该第一介电层上,使每一第二桥接线通过所对应的该些介层窗连接所对应的该些第二感测垫。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形成一第二介电层于该第一介电层上,以覆盖该第一感测串行与该第二感测串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形成该第一感测串行于该基材上,之后更包括:
形成一第一介电层于该基材上,以覆盖该第一感测串行;以及
形成多个开孔于该第一介电层内,之后再形成该第二感测串行,其中使该第二感测串行中的该些第二感测垫形成于所对应的该些开孔内而与该些第一感测垫共平面,并使该第二感测串行中的该些第二桥接线跨越两相邻开孔之间的该第一介电层,以连接所对应的两相邻第二感测垫。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形成一第二介电层于该第一介电层上,以覆盖该第一感测串行与该第二感测串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形成该些第一桥接线于该基材上,之后更包括:
形成一第一介电层于该基材上,以覆盖该些第一桥接线;以及
形成多个介层窗于该第一介电层内,之后再形成该些第一感测垫与该第二感测串行位于该第一介电层上,其中该些第一感测垫、该些第二感测垫与该些第二桥接线共平面,且该些第一感测垫通过所对应的该些介层窗分别连接所对应的该些第一桥接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形成一第二介电层于该第一介电层上,以覆盖该第一感测串行与该第二感测串行。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感测垫与每一第二感测垫分别具有至少一开口。
20.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材;
形成多个第一感测垫、多个第一桥接线以及多个第二拟感测垫于该基材上,其中每一第一桥接线串接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以构成至少一第一感测串行,该第一感测串行沿一第一方向延伸;
形成一第一介电层于该基材上,以覆盖该些第一感测垫、该些第一桥接线以及该些第二拟感测垫;
形成多个第二感测垫、多个第二桥接线以及多个第一拟感测垫于该第一介电层上,每一第二桥接线串接两相邻的第二感测垫以构成至少一第二感测串行,该第二感测串行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交,该些第一拟感测垫对应于该些第一感测垫的位置,而该些第二感测垫对应于该些第二拟感测垫的位置;以及
形成一第二介电层于该第一介电层上,以覆盖该些第二感测垫、该些第二桥接线以及该些第一拟感测垫;
其中,在形成该些第一感测垫、该些第一桥接线以及该些第二拟感测垫的同时,形成多个第一拟图案,其中每一第一拟图案位于两相邻的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拟感测垫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在形成该些第二感测垫、该些第二桥接线以及该些第一拟感测垫的同时,形成多个第二拟图案,其中每一第二拟图案位于两相邻的第二感测垫与第一拟感测垫之间。
CNB2007101620302A 2007-10-10 2007-10-10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513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620302A CN100495139C (zh) 2007-10-10 2007-10-10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620302A CN100495139C (zh) 2007-10-10 2007-10-10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1492A CN101131492A (zh) 2008-02-27
CN100495139C true CN100495139C (zh) 2009-06-03

Family

ID=39128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6203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5139C (zh) 2007-10-10 2007-10-10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95139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5644B (zh) * 2015-09-07 2017-06-01 宸盛光電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EP2410411B1 (en) * 2009-03-20 2019-03-06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Capacitive touch circuit patter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42681A (en) 2007-04-27 2008-11-01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Touch pattern structure of a capacitive touch panel
JP4945483B2 (ja) 2008-02-27 2012-06-06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表示パネル
JP5345336B2 (ja) * 2008-04-15 2013-11-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入力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2009265748A (ja) 2008-04-22 2009-11-12 Hitachi Displays Ltd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KR100957836B1 (ko) * 2008-06-02 2010-05-14 주식회사 애트랩 터치패널 장치 및 이의 접촉위치 검출방법
JP5154316B2 (ja) 2008-06-30 2013-02-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タッチパネル
TWI489329B (zh) * 2008-08-20 2015-06-2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面板、顯示器及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
CN101359265B (zh) * 2008-09-10 2012-07-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显示器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2112950B (zh) * 2008-09-12 2015-01-28 奥博特瑞克斯株式会社 电容型触摸面板、显示装置及电容型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TWI377497B (en) 2008-11-05 2012-11-21 Au Optronics Corp Touch-sensing substrate,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touch-sens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I374299B (en) 2008-12-11 2012-10-11 Au Optronics Corp Color filter touch sensing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the same
CN101819343B (zh) * 2008-12-23 2011-08-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两者的制造方法
TWI386838B (zh) 2009-03-02 2013-02-2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顯示面板與觸控基材
CN101881899B (zh) * 2009-05-08 2011-11-02 义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2804108B (zh) * 2009-06-23 2015-11-25 吉奥马科技有限公司 静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075230A1 (en) * 2009-06-30 2012-03-29 Kyocera Corporation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ith Coordinate Input Function
EP2463759A1 (en) * 2009-09-15 2012-06-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CN101655759B (zh) * 2009-09-22 2012-07-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KR101082607B1 (ko) 2009-10-16 2011-11-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용 면상 부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1114603A (en) 2009-10-16 2011-05-01 Wintek Corp Complex sheet structure and cover lens assembly used in a touch panel
CN101694605B (zh) * 2009-10-27 2012-10-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1751192B (zh) * 2009-12-15 2011-07-20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1727251A (zh) * 2010-01-22 2010-06-09 牧东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搭桥式电容触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1622554U (zh) * 2010-02-04 2010-11-03 深圳市汇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传感器、触摸检测装置及触控终端
CN101847071A (zh) * 2010-03-03 2010-09-29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交错布置电极的电容式触摸屏
CN101866072B (zh) * 2010-03-05 2012-03-07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触控液晶模组及其整合式触控基板
CN102236445A (zh) * 2010-04-26 2011-11-09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板材结构及用于触控面板的罩盖镜迭层结构
CN102279678A (zh) 2010-06-12 2011-12-14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电路图形结构及制造方法、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WO2012036459A2 (ko) * 2010-09-14 2012-03-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발열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I423092B (zh) * 2010-10-04 2014-01-1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面板及其修補方法
CN101984391B (zh) * 2010-10-13 2012-12-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修补方法
CN104199582B (zh) * 2010-12-03 2018-04-27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感应器及电容式触控面板
TWI412990B (zh) * 2011-02-11 2013-10-21 Wistron Corp No sense of color resistance of the touch-type touch device
CN102759999A (zh) * 2011-04-26 2012-10-31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结构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2866794A (zh) 2011-06-15 2013-01-09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层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29454A (zh) * 2011-08-12 2013-02-13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降低其金属导体可见度的方法
CN102262491B (zh) * 2011-08-16 2013-06-19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传感器
CN102707832A (zh) * 2012-03-16 2012-10-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显示器的制作方法、触摸屏显示器以及终端
KR101402823B1 (ko) * 2012-06-29 2014-06-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2830836B (zh) * 2012-07-27 2016-01-2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设备
CN103163676B (zh) * 2012-09-26 2016-03-09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集成单层电容传感器的液晶显示触摸屏及其应用设备
TWI472982B (zh) * 2012-11-30 2015-02-11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觸控面板
TWI472981B (zh) * 2012-11-30 2015-02-11 Hannstouch Solution Inc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498797B (zh) 2012-12-13 2015-09-0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面板
TWI506516B (zh) * 2013-04-24 2015-11-0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面板
KR102073879B1 (ko) * 2013-05-03 2020-02-05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CN103235667A (zh) * 2013-05-09 2013-08-07 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滤光片组件和触摸显示组件
TWI494812B (zh) * 2013-06-13 2015-08-01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觸控積體電路裝置
KR101614429B1 (ko) * 2013-09-10 2016-04-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새로운 형태의 절연부를 이용한 터치 스크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4461146B (zh) * 2014-12-11 2017-1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2020038701A (ja) * 2019-11-07 2020-03-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静電容量結合式タッチパネ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10411B1 (en) * 2009-03-20 2019-03-06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Capacitive touch circuit pattern
TWI585644B (zh) * 2015-09-07 2017-06-01 宸盛光電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1492A (zh) 200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5139C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1738768B (zh) 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46877B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0991802B1 (ko) 터치 제어 구조를 가진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423881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5573544B (zh) 内置式触摸lcd 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及阵列基板制造方法
CN101424811B (zh) 触控面板与触控式显示面板
CN101251667B (zh) 液晶显示器
KR100991801B1 (ko) 정전용량 터치 스크린
US20140211109A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40118419A1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having touch-sensing function
CN102262474A (zh) 触摸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70079A (zh) 电容式触摸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81709B (zh) 触控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98973B (zh) 具触控功能的微机电显示器
CN104932767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制造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786263B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1510037A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6687895A (zh) 位置输入装置和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US9189092B2 (en) Touch panel with additional graphic display area
CN106843616A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4076551B (zh)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5094431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制作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007806A (zh) 显示装置
CN103970353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