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2099C - 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82099C
CN100382099C CNB2004100407796A CN200410040779A CN100382099C CN 100382099 C CN100382099 C CN 100382099C CN B2004100407796 A CNB2004100407796 A CN B2004100407796A CN 200410040779 A CN200410040779 A CN 200410040779A CN 100382099 C CN100382099 C CN 10038209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signal
key
module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407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2996A (zh
Inventor
杨海珊
严岳清
欧阳先平
李玉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41004077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82099C/zh
Publication of CN1752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2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20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209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提出了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和识别方法,包括车载控制模块、身份标识模块和开锁控制模块,车载控制模块产生由第一加密密钥、序列号、随机数据和第一计数器的即时数据滚码产生的第一加密信息,将载有第一加密信息的信号发射出去,身份标识模块接收该信号后进行身份验证,并产生由第一加密信息、第二加密密钥和第二计数器产生的第二加密信息,将载有第二加密信息的回馈信号发射出去;车载控制模块接收回馈信号,通过身份识别后控制开锁控制模块执行开锁。本发明进行两次身份验证,每次发射的加密信息都是不重复的,且可自动屏蔽已发送过的数据。此种设计使得信号不会被非法截获,最大限度保证了汽车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工作、生活领域。在人们要求汽车使用方便的同时,汽车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单是在进入汽车方面就有多种方式,从用钥匙开车门发展到遥控开车门,最近随着市场需求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远距离感应开锁的装置,即汽车上的车载控制模块不断发出低频信号,当携带身份标识模块的车主在汽车附近时,身份标识模块感应到车载控制模块发出的低频信号,返回带有身份密码信息的信号,车载控制模块感应到该信号并通过身份识别后执行开锁动作。该装置方便了车主开车门的操作,也具有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但该装置仍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加密采用简单的固定密码加密,很容易被截获,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2)对车主是否要进入汽车没有判断,当车主在经过自己的车门附近,但并不想进入车内时,车载控制模块仍然只要感应到车主身上的身份标识模块,就执行开锁动作,如果车主没有注意到车已开锁,那对车的安全就造成了威胁。3)车载控制模块一直处于发射状态,对车内的蓄电池能量有较大损耗,如车长时间不用,可能造成无法点火的尴尬局面。4)身份标识模块上电池没电的情况下不能返回信号,无法使车载控制模块执行开门。5)不支持多个有效身份标识模块同时识别,当有多个有效身份标识模块同时接近汽车时,身份标识模块返回的同一频率信号会发生碰撞,车载控制模块无法正确识别信号,导致不执行开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身份标识模块的密码容易被截获的问题,提供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进行双重身份认证,并且密码中既有固定部分,又有随机部分。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车主是否要进入汽车没有判断和汽车上的控制模块耗能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只有在车主准备要进入车内时,控制模块才发出低频信号。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身份标识模块上电池没电的情况下不能开门的问题,提供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使身份标识模块上电池在没电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返回信号。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支持多个有效身份标识模块同时被识别的问题,提供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使多个有效身份标识模块同时接近汽车时,也能够被控制模块所识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包括位于汽车上的车载控制模块、开锁控制模块和由车主携带的身份标识模块,所述车载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信号发射单元、第一信号接收单元、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第一加密密钥单元、序列号产生单元、随机数发生器、第一加密信息产生单元和用于随车载控制模块每接收一次回馈信号即执行数据加一的第一计数器,所述身份标识模块包括第二信号接收单元、第二加密信息产生单元、第二信号发射单元、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第二加密密钥单元和用于随身份标识模块每接收一次车载控制模块发射的信号即执行数据加一的第二计数器,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发射单元发射的信号,所述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用于验证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号,并触发所述第二加密信息产生单元用于产生一包含:第二加密密钥单元输出的第二加密密钥数据、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经验证后的第一加密信息和第二计数器的即时数据的第二加密身份信息的回馈信号输出至第二信号发射单元发射出去;第一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回馈信号,输出至第一身份验证单元,通过身份识别后控制开锁控制模块执行开锁,所述第一加密信息产生单元接收第一加密密钥单元输出的第一加密密钥数据、序列号产生单元输出的序列号、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随机数据和第一计数器的即时数据,用于产生第一加密信息输出至第一信号发射单元发射出去,本发明还包括位于汽车上用于感应人体接近车门的人体感应模块,所述人体感应模块输出的感应信号触发车载控制模块发射信号。
优选的,所述人体感应模块位于车门把手上。
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单元为低频发射,所述车载控制模块还包括与第一信号发射单元相连的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位于车外后视镜内,还包括金属屏蔽罩,所述金属屏蔽罩位于后视镜内靠近车门一侧、用于使低频作用范围只是朝向车外。所述身份标识模块还包括与第二信号接收单元输入端相连的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包括分别用于接收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信号的三个线圈。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身份标识模块还包括连接在第二信号接收单元和地之间的充电电容,所述充电电容的高电位端还分别和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第二加密信息产生单元和第二信号发射单元的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单元为低频发射。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改进,所述身份标识模块还包括用于将发射出去的回馈信号延时设定时间的延时单元。该延时单元可以响应第二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号的触发,控制第二加密信息产生单元延时设定时间后产生第二加密信息;也可以响应第二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号的触发,控制第二信号发射单元延时设定时间后发射回馈信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车载控制模块发射载有由第一加密密钥数据、序列号和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随机数据加密后产生的第一加密信息的信号;
2)身份标识模块接收上述信号并进行第一次身份验证;
3)身份标识模块通过第一次身份验证后产生第二加密信息;
4)身份标识模块发射载有第二加密信息的回馈信号;
5)车载控制模块接收并对回馈信号进行第二次身份验证;
6)通过第二次身份验证后,控制开锁控制模块执行开锁。
其中,所述步骤5)中的第二次身份验证包括将本次接收到的第二计数器的数据与记录的前一次同一序列号的第二计数器的数据进行比较的步骤,如果本次接收到的第二计数器的数据大于前一次同一序列号的第二计数器的数据,则通过第二次身份验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人体感应模块触发车载控制模块开始工作的步骤。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当在一定时间内车载控制模块未接收到身份标识模块的回馈信号时,车载控制模块在发射的信号中加入由正常通讯模式改为射频识别模式的命令,身份标识模块接收到该信号后改为低频发射回馈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改进,在所述步骤4)之前按照设定延迟设定的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进行两次身份验证,每次的加密信息中既包含固定部分,如第一加密密钥数据,又包含有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随机数据,在经过滚码算法得出,第二加密信息是在第一加密信息的基础上加入第二加密密钥数据再通过加密算法得出的,所以本发明的加密方法即使被截获,也不容易被破译。2)在第一加密信息和第二加密信息中加入计数器的即时数据,而计数器是每接收一次信号,数值就增一,所以计数器每次输出的数据都不同,从而每次发射的信号中的第一加密信息或第二加密信息也不同,使密码更加严密,难以破译,从而也使汽车更加安全。3)增加了人体感应模块,并将人体感应模块安装在车门把手上,只有在准备进入汽车、人手接触或靠近车门把手时,人体感应模块才对车载控制模块发出信号,使车载控制模块发射低频信号。4)在身份标识模块上设计有充电电容,当身份标识模块上的电池没电时,充电电容可通过接收车载控制模块发射的低频信号的能量进行充电,从而为身份标识模块的各部分供电,并且通过软件设计,当身份标识模块上的电池没电时,进入射频识别模式,可进行低能量发射回馈信号,从而完成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5)在身份标识模块上设计有延时单元,使回馈信号延迟一定时间后再发射,当有多个有效身份标识模块时,每个身份标识模块具有自身特定的延迟时间,不同的身份标识模块的回馈信号延迟不同的时间,从而避免了多个有效身份标识模块因同时发射回馈信号而发生的碰撞,使车载控制模块可识别同时进入有效区域的多个有效身份标识模块。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发射和接收原理方框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加密算法流程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人体感应模块工作原理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人体感应模块感应部分的结构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身份标识模块的天线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感应开门和射频识别流程图;
图8表示本发明的防碰撞功能软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包括人体感应模块、车载控制模块、身份标识模块和开锁控制模块,如图1、2所示。人体感应模块与车载控制模块相连,车载控制模块和身份标识模块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人体感应模块位于车门把手上面,人体感应模块感应到有人拉车门把手时,发送触发信号到车载控制模块。车载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信号发射单元、第一加密密钥单元、序列号产生单元、随机数发生器、第一计数器、第一加密信息产生单元、第一信号接收单元和第一身份验证单元,车载控制模块接收到触发信号后,第一加密信息产生单元接收第一加密密钥单元输出的第一加密密钥数据、序列号产生单元输出的序列号、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随机数据和第一计数器的即时数据,滚码加密后产生第一加密信息输出至第一信号发射单元(在本实施例中为134.2KHz的低频通道)发射出去;身份标识模块包括第二信号接收单元、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第二加密密钥单元、第二计数器、第二加密信息产生单元和第二信号发射单元,第二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第一信号发射单元发射的低频信号,第二身份验证单元验证第二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信号中的第一加密信息,并将该第一加密信息输出至第二加密信息产生单元,第二加密信息产生单元还接收第二加密密钥单元输出第二加密密钥数据和第二计数器的即时数据,第二加密信息产生单元将第一加密信息、第二加密密钥数据和第二计数器的即时数据滚码加密处理后产生第二加密信息输出至第二信号发射单元(在本实施例中为433MHz高频通道),第二信号发射单元将载有第二加密信息的高频回馈信号发射出去;第一信号接收单元接收高频回馈信号,输出至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第一身份验证单元读取第一加密信息产生单元产生的第一加密信息,根据在先存储好的第二加密密钥数据计算出第二加密信息,将计算出的第二加密信息与接收到的第二加密信息对比,即进行身份验证,通过身份验证确认无误后控制开锁控制模块执行开锁。
在本实施例中,将身份标识模块制作在钥匙上,一个钥匙上有一个身份标识模块,本实施例的滚码算法软件流程图如图3所示。
本系统的身份认证过程是个较复杂的验证过程。第一、二加密密钥分别是一个64Bit的编码密码,本系统每个身份标识模块(即每把钥匙)都有一个唯一的序列号。而车载控制模块中可以存储多个序列号,具体数量取决于本系统有多少个身份标识模块,每个身份标识模块的序列号都不相同。加密密钥是加密算法中需要用到的一个关键代码,这个由生产厂商来定。发射部分加密和接收部分解密都需要用到此加密密钥,否则无法得到正确数据。只要采用本系统,同一汽车厂商所有汽车的第一加密密钥都是一样的。将第一加密密钥,序列号和需发送的信息(例如开锁或闭锁信息)通过滚码加密算法计算出实际发送的数据。本系统软件设计上采用一个计数器来计算已发送的数据。钥匙部分每次发射一次数据后都对本身的计数器加一,车载控制模块接收到钥匙部分发射过来的数据也对其本身的计数器加一。钥匙每次发射数据都把计数器的值包含在原始数据中,因钥匙每次发射时的计数器值都比上一次大,这样通过加密算法加密后使得每次发射的数据都不同。车身控制模块接收到数据后,将发射过来的计数器值与上次接收到的计数器值进行比较,如果发射过来的计数器值小于或等于上次接收到的计数器值,系统则认为非法。这样即使有人在车主开车门时非法捕获信号,也无法通过发射所捕获到的信号开门,因为此时发射的计数器值已经等于车载控制模块存储的计数器值。所以每次发送的数据均是不重复的,并且系统可自动识别已发送过的数据,对已发送过的数据不再进行处理。计数器的值隐藏在发送的数据内,如无加密密钥是无法读出。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和正常数据一同加密,加强数据的保密性。这种加密方式也可避免有人非法捕获发射信号,试图通过发射同样信号来达到开门的目的。此计数器值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值,如果一天发射1000次,可保证十年不重复。加密算法本身的复杂度和可靠性保证了计数器值很难被分析出来,当然这必须建立在加密密钥严格保密的基础上。所以加密密钥是汽车生产厂商的关键代码,对本系统的安全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图2中的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二加密密钥需严格保密,不能泄露。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二加密密钥为不相同的编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系统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人体感应模块的原理如图4,车门把手7中采用了两个长条形金属条做电极,即第二金属条2和第三金属条3。两个金属条内嵌在把手内部,接近人手接触把手一侧的表面,对车门把手外观无任何影响。第二金属条2,第三金属条3贴在一整块第一金属条1上,然后将第一金属条1贴在把手7内部,如图5所示。第二金属条2与第一金属条1,第三金属条3与第一金属条1之间无电气连接。贴铜箔的把手一侧,表面处理需采用非导电材料。第一金属条1,第二金属条2和第三金属条3分别用单芯同轴屏蔽电缆线5、6、4引出,与人体感应IC 8相连。人体感应IC 8通过屏蔽电缆线4发送固定频率120KHz的正弦波至第三金属条3,第二金属条2上通过平行导线的相互电磁场感应效应产生频率相同的正弦波,通过屏蔽电缆线6送至人体感应IC 8,人体感应IC 8根据此正弦波幅值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人来拉车门把手。因为人的身体有良好的导电性,当用手去拉车门把手时,改变了第二金属条2和第三金属条3之间的杂散电容,第二金属条2上的正弦波幅值会有显著的变化,人体感应IC 8检测出该变化后,触发车载控制模块开始工作,发射低频信号。人体感应IC 8发送同为120KHz的正弦波至第一金属条1,作为一种屏蔽措施,可屏蔽把手另一侧的金属物质影响,避免干扰。第一金属条1、第二金属条2和第三金属条3对材料无特殊要求,普通的铝箔,铜箔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在工艺上,第一金属条1,第二金属条2和第三金属条3使用印刷金属线,不易脱落。第二金属条2和第三金属条3根据把手形状做成相应的弧形,两者之间的间距为3-4mm。第二金属条2和第三金属条3是印刷在第一金属条1上的,但与第一金属条1没有电气连接,即第二金属条2和第三金属条3在第一金属条1的那一侧是非金属材料制成。第一金属条1同样也是采用印刷金属线的方式印在车门把手7上。第二金属条2和第三金属条3是用来感应手的接近。第一金属条1由人体感应IC 8发送了120KHz的正弦波,可屏蔽车门把手7另一侧的金属物质影响。第一金属条1贴在车门把手的一侧也是使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第一金属条1、第二金属条2和第三金属条3均使用单芯同轴电缆引出,可屏蔽汽车内的干扰信号。
第一信号发射单元为低频发射通道,所以设计有第一天线9,因低频的感应距离较小,因此将用于接收和发射低频信号的第一天线9安装在汽车后视镜内。后视镜处于车身外部,不安装在车内,主要是避免车身本身的屏蔽效果消弱低频信号。在钥匙没电的情况下,因射频识别距离很近,只有5-10cm。装在后视镜上也方便车主进行操作。考虑到感应效果和操作的方便,后视镜内应该是个比较合适的安装位置。当车主进入车内上锁后,而车外有人触发人体感应模块。因车主身上的身份标识模块仍然处于感应范围内,可能导致开锁。为避免此种情况,除在软件设计上保证车主在进入车内后屏蔽低频信号的发射。在设计低频天线时也充分考虑可能的非法进入。天线发射的范围只朝向车外,无法覆盖车内范围,保证不会因意外情况出现未授权人员的非法进入。调整第一天线9的安装方向并在靠近汽车内侧部分做一屏蔽罩,可保证低频信号只对车外范围发射,屏蔽罩无需安装,采用印刷金属的技术,将在后视镜内靠近车门一侧全部印刷上一层很薄的金属层,并将此金属层接地作为屏蔽罩。线圈使用硅胶直接粘贴在后视镜片背面。为达到较远的感应距离,在体积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将第一天线9面积做大。本系统采用150mm×100mm的矩形线圈,根据后视镜内的安装支架,线圈形状稍有调整,不是一个标准的矩形。线圈紧贴在后视镜片后面,感应距离可达2m。
身份标识模块内部设计有第二天线,第二天线包括三个线圈,即第一线圈10、第二线圈11和第三线圈12,钥匙内部由于体积所限,因此三个线圈的设计尤其重要。为达到良好的感应距离和方向性,使用三个线圈作为低频天线,其摆放位置如图6所示。图6中第一线圈10、第二线圈11为矩形铁芯线圈,第三线圈12为圆形空心线圈。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11摆放的方向构成90度角。第一线圈10、第二线圈11和第三线圈12分别用于接收X轴、Y轴、Z轴方向的信号。这样的摆放方式能加大低频感应的距离,三个线圈构成一个三维天线,可确保钥匙无论在人身上的何处,均有良好的感应灵敏度,增强了低频信号的稳定性。调整钥匙内部的线圈和汽车后视镜内的线圈达到相同的谐振点,信号经放大电路处理,低频感应距离可以达到2m。
低频信号作用距离近,无法实现远距离遥控功能,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均采用身份标识模块发射高频信号给车载控制模块的方式。当车载控制模块发射低频信号,在钥匙电池电力充足的情况,身份标识模块返回高频信号给车载控制模块。但因高频发射需要较大的电流,在钥匙内的纽扣电池电力不足的情况下,无法返回高频信号,无法按常规操作完成开门的过程。本发明在此利用射频技术原理来解决此问题。流程图如图7所示,在电力不足的情况下,第一天线9发射低频信号,车载控制模块一定时间无法接收到高频信号,将改变发射低频数据,数据中包含更改通讯模式的命令,由正常通讯改为射频识别的方式通讯。车主需将钥匙凑近汽车后视镜,身份标识模块上的第二天线接收到低频能量可对充电电容13充电。充电电容13充电后给身份标识模块内部的电路供电,身份标识模块内部系统接收到更改通讯模式的命令,内部系统开始工作,完成身份验证后,不再通过高频通道发射数据,改为通过身份标识模块上的低频通道和第二天线发射低频信号至第一天线9。车载控制模块的低频接收模块接收到此低频信号后,输出至第一身份验证单元,通过身份认证后,控制开锁控制模块执行开锁动作。这个设计的好处是,即使车主忘了及时更换电池,也能顺利的开门,充分保障了车主的利益。
一辆汽车可能对应两把或两把以上的合法钥匙,如多把合法钥匙(即多个合法的身份标识模块)进入低频感应范围。因为多把钥匙通过感应到低频信号,经过身份认证后,如同时发射高频信号控制汽车开锁,结果导致同频率信号碰撞,汽车内部车载控制模块无法正确识别高频信号。因此本发明采用时分法来实现信号防碰撞功能,确保以上情况下仍可正常开门。系统设计允许一辆汽车有四把合法钥匙。每个合法钥匙分配ID号:第一钥匙,第二钥匙,第三钥匙,第四钥匙。如这四把钥匙同时进入感应范围,通过人体感应模块触发后,低频信号开始发射。四把钥匙同时接收到低频信号。但为了防止高频信号碰撞,四把钥匙不能同时发射高频信号。本发明设计中根据每把钥匙的ID号,分配高频发射的时间段。第一钥匙在最前的时间段,第四钥匙在最后的时间段,处理完低频信号后,第一钥匙在第一个时间段发射高频数据,依次类推,第二钥匙,第三钥匙,第四钥匙延长特定时间后,即在各自的时间段发射高频数据。这可以通过一个延时单元器实现,例如通过一个脉冲计数器实现,如图8所示为通过脉冲计数器实现不同的钥匙在不同的时间段发射高频回馈信号的流程图。
这样在时间上错开了高频发射,不会互相干扰。每个时间段只有几十个ms,对车主而言,这个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除开感应开锁的功能,本系统仍然拥有普通汽车遥控器远距离按键遥控的功能,符合人的使用习惯。即使在钥匙内部的身份标识模块电池电力不足的情况,仍然可以通过特殊的操作方式开门。本系统这种特殊设计,保证了不会因车主没有更换电池而无法开门。

Claims (10)

1.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包括位于汽车上的车载控制模块、开锁控制模块和由车主携带的身份标识模块,所述车载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信号发射单元、第一信号接收单元、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第一加密密钥单元、序列号产生单元、随机数发生器、第一加密信息产生单元和用于随车载控制模块每接收一次回馈信号即执行数据加一的第一计数器,所述身份标识模块包括第二信号接收单元、第二加密信息产生单元、第二信号发射单元、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第二加密密钥单元和用于随身份标识模块每接收一次车载控制模块发射的信号即执行数据加一的第二计数器,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发射单元发射的信号,所述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用于验证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号,并触发所述第二加密信息产生单元用于产生一包含:第二加密密钥单元输出的第二加密密钥数据、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经验证后的第一加密信息和第二计数器的即时数据的第二加密身份信息的回馈信号输出至第二信号发射单元发射出去;第一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回馈信号,输出至第一身份验证单元,通过身份识别后控制开锁控制模块执行开锁,所述第一加密信息产生单元接收第一加密密钥单元输出的第一加密密钥数据、序列号产生单元输出的序列号、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随机数据和第一计数器的即时数据,用于产生第一加密信息输出至第一信号发射单元发射出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汽车上用于感应人体接近车门的人体感应模块,所述人体感应模块输出的感应信号触发车载控制模块发射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应模块位于车门把手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单元为低频发射,所述车载控制模块还包括与第一信号发射单元相连的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位于车外后视镜内,还包括金属屏蔽罩,所述金属屏蔽罩位于后视镜内靠近车门一侧、用于使低频作用范围只是朝向车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标识模块还包括与第二信号接收单元输入端相连的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包括分别用于接收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信号的三个线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标识模块还包括连接在第二信号接收单元和地之间的充电电容,所述充电电容的高电位端还分别和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第二加密信息产生单元和第二信号发射单元的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单元为低频发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标识模块还包括用于将发射出去的回馈信号延时设定时间的延时单元。
7.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车载控制模块发射载有由第一加密密钥数据、序列号和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随机数据加密后产生的第一加密信息的信号;
2)身份标识模块接收上述信号并进行第一次身份验证;
3)身份标识模块通过第一次身份验证后产生第二加密信息;
4)身份标识模块发射载有第二加密信息的回馈信号;
5)车载控制模块接收并对回馈信号进行第二次身份验证;
6)通过第二次身份验证后,控制开锁控制模块执行开锁。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第二次身份验证包括将本次接收到的第二计数器的数据与记录的前一次同一序列号的第二计数器的数据进行比较的步骤,如果本次接收到的第二计数器的数据大于前一次同一序列号的第二计数器的数据,则通过第二次身份验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人体感应模块触发车载控制模块开始工作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一定时间内车载控制模块未接收到身份标识模块的回馈信号时,车载控制模块在发射的信号中加入由正常通讯模式改为射频识别模式的命令,身份标识模块接收到该信号后改为低频发射回馈信号。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之前延迟设定的时间。
CNB2004100407796A 2004-09-24 2004-09-24 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Active CN10038209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407796A CN100382099C (zh) 2004-09-24 2004-09-24 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407796A CN100382099C (zh) 2004-09-24 2004-09-24 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2996A CN1752996A (zh) 2006-03-29
CN100382099C true CN100382099C (zh) 2008-04-16

Family

ID=36679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07796A Active CN100382099C (zh) 2004-09-24 2004-09-24 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8209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3658B (zh) 2008-02-27 2011-04-2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中控防盗方法及系统
CN101662363B (zh) * 2008-08-30 2012-11-07 怀化学院 多层滚动码加解密技术
JP5451168B2 (ja) * 2009-04-28 2014-03-2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の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WO2010137694A1 (ja) * 2009-05-29 2010-12-02 国際先端技術総合研究所株式会社 カード鍵及びカード錠
US8614622B2 (en) * 2010-03-08 2013-12-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an authorized vehicle driveaway
US20110215899A1 (en) * 2010-03-08 2011-09-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horizing a vehicle driveaway
CN102096956B (zh) * 2010-11-15 2013-02-06 王翔 汽车无钥匙远程控制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
JP5451660B2 (ja) * 2011-02-08 2014-03-2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電子キー及び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US10060173B2 (en) 2011-05-24 2018-08-28 Overhead Door Corporation Multiple speed profiles in barrier operator systems
KR20140063753A (ko) * 2011-09-12 2014-05-27 마이크로칩 테크놀로지 인코포레이티드 보안성이 향상된 코드 호핑 기반 시스템
CN103456056B (zh) * 2012-05-31 2015-09-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防盗系统以及车辆防盗系统工作方法
CN102700368B (zh) * 2012-06-12 2014-12-03 江苏大学 基于无线传感器的胎压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3337103A (zh) * 2013-07-01 2013-10-02 江苏安智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钥匙系统的门把手
US20150022317A1 (en) * 2013-07-17 2015-01-2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nlock with security mode
DE102013218212A1 (de) * 2013-09-11 2015-03-12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abgesicherten Übermitteln von Daten
CN103617713B (zh) * 2013-11-19 2017-04-1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车辆的遥控方法、用户终端及车载终端
CN103809574A (zh) * 2014-02-28 2014-05-21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远程控制车辆安全性的方法
CN104123777B (zh) * 2014-08-05 2016-02-10 上海众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禁远程授权方法
CN104469751A (zh) * 2014-11-13 2015-03-2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的无线通讯加密方法
DE102014223663A1 (de) * 2014-11-20 2016-06-0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Authentifizierung einer Berechtigung eines Benutzers eines Kraftfahrzeuges, Kraftfahrzeug und Computerprogramm
CN106143411B (zh) * 2015-04-10 2018-07-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车辆智能钥匙控制系统及车辆智能钥匙控制方法
CN105235639A (zh) * 2015-09-02 2016-01-13 钱英 一种电动汽车防盗方法
CN105416234B (zh) * 2015-10-28 2018-06-01 铁将军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指令安全传输方法及汽车防盗遥控器
CN105946795B (zh) * 2016-05-05 2019-02-01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钥匙学习方法和系统
CN106570958A (zh) * 2016-10-19 2017-04-19 深圳市金证卡尔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peps系统的智能钥匙的节能方法及智能钥匙
CN108528389A (zh) * 2018-04-16 2018-09-14 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钥匙的进入车辆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830003A (zh) * 2018-06-14 2019-05-31 广州市浩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屏蔽功能的感应式指纹密码智能锁
EP3952221B1 (en) * 2019-03-29 2023-06-14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aratus network system with groups
CN115410299A (zh) * 2022-08-24 2022-11-2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启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39963A (zh) * 2022-09-06 2022-12-0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钥匙识别方法、识别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4268A (en) * 1986-06-20 1988-12-27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Automotive keyless entry system incorporating portable radio self-identifying code signal transmitter
US5055701A (en) * 1988-08-16 1991-10-08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Operator responsive keyless entry system with variable random codes
US5442341A (en) * 1992-04-10 1995-08-15 Trw Inc. Remote control security system
JPH07324534A (ja) * 1994-06-01 1995-12-12 Yuhshin Co Ltd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
JPH09268820A (ja) * 1996-04-02 1997-10-14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車両の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
JP2002327566A (ja) * 2001-04-27 2002-11-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装置
EP1260942A2 (en) * 1994-03-03 2002-11-2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Rolling code encryption process for remote keyless entry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4268A (en) * 1986-06-20 1988-12-27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Automotive keyless entry system incorporating portable radio self-identifying code signal transmitter
US5055701A (en) * 1988-08-16 1991-10-08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Operator responsive keyless entry system with variable random codes
US5442341A (en) * 1992-04-10 1995-08-15 Trw Inc. Remote control security system
US5604488A (en) * 1992-04-10 1997-02-18 Trw Inc. Remote control security system
EP1260942A2 (en) * 1994-03-03 2002-11-2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Rolling code encryption process for remote keyless entry system
JPH07324534A (ja) * 1994-06-01 1995-12-12 Yuhshin Co Ltd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
JPH09268820A (ja) * 1996-04-02 1997-10-14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車両の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
JP2002327566A (ja) * 2001-04-27 2002-11-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2996A (zh) 2006-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2099C (zh) 一种无钥进入汽车的身份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KR101771376B1 (ko) 릴레이 어택을 방지하기 위한 차량 제어 시스템
US8965287B2 (en) Battery powered passive keyless entry system for premise entry
CN109204227A (zh) 车辆共享系统以及车辆共享方法
CN201484356U (zh) 一种汽车遥控防盗钥匙
CN108698561A (zh) 用于激活车辆安全系统的至少一项安全功能的方法
CN102704761B (zh) 支持多种认证方式的智能锁系统
CN104106192A (zh) 无线充电装置和控制无线充电的方法
CN102682502A (zh) 场叠加系统及其方法
CN101870277A (zh) 车辆充电授权
JP2001511090A (ja) 例えば自動車の盗難防止装置に対するコード信号発生器
CN104885133B (zh) 用于远程控制机动车的安全装置的功能的移动无线电话
CN103390297A (zh) 多重安全管制保全系统与保全信息处理方法
CN101866537A (zh) 用于确保机动车的免钥匙进入通讯安全的方法
CN101457610A (zh) 一种汽车无钥匙系统及其通信加密方法
JP2019071560A (ja) カーシェ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Razmjouei et al. Ultra-lightweight mutual authentication in the vehicle based on smart contract blockchain: Case of MITM attack
US990236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ual range detection in a vehicle
CN101101678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锁止电子防盗系统
CN115053272A (zh) 改进的电子钥匙
CN103119631B (zh) 无线电遥控钥匙、尤其用于汽车、及具有该类钥匙的系统
CN202970173U (zh) 支持多种认证方式的智能锁系统
CN101320491A (zh) 汽车防盗系统
JP2017007365A (ja) 通信不正成立防止システム
CN107816257A (zh) 一种蓝牙无线智能锁的开锁方法及蓝牙无线智能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BYD Automobile Co., Ltd

Assignor: Biyadi Co., Ltd.

Contract fulfillment period: 2009.3.9 to 2014.12.10 contract change

Contract record no.: 200944000020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dentity recognition system for keyless entering automobile and its recognition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16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09.3.23

LIC Patent licence contract for exploitation submitted for record

Free format text: EXCLUSIVE LICENSE; TIME LIMIT OF IMPLEMENTING CONTACT: 2009.3.9 TO 2014.12.10; CHANGE OF CONTRACT

Name of requester: BYD AUTOMOBIL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