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1134417A1 - 插头以及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插头以及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WO2011134417A1 WO2011134417A1 PCT/CN2011/073482 CN2011073482W WO2011134417A1 WO 2011134417 A1 WO2011134417 A1 WO 2011134417A1 CN 2011073482 W CN2011073482 W CN 2011073482W WO 2011134417 A1 WO2011134417 A1 WO 2011134417A1
- Authority
- WO
- WIPO (PCT)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electronic device
- casing
- sliding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DOSMHBDKKKMIEF-UHFFFAOYSA-N 2-[3-(diethylamino)-6-diethylazaniumylidenexanthen-9-yl]-5-[3-[3-[4-(1-methylindol-3-yl)-2,5-dioxopyrrol-3-yl]indol-1-yl]propylsulfamoyl]benzenesulfonate Chemical group C1=CC(=[N+](CC)CC)C=C2OC3=CC(N(CC)CC)=CC=C3C(C=3C(=CC(=CC=3)S(=O)(=O)NCCCN3C4=CC=CC=C4C(C=4C(NC(=O)C=4C=4C5=CC=CC=C5N(C)C=4)=O)=C3)S([O-])(=O)=O)=C21 DOSMHBDKKKMIE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31 Hot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5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01R13/453—Shutter or cover plate opened by engagement of counterpart
- H01R13/4538—Covers sliding or withdrawing in the direction of eng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computer peripher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Description
插头以及 i殳有该插头的电子 i殳备
本申请要求于 2010 年 4 月 29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1010168720.0, 发明名称为"插头以及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 请的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插头以及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 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U盘 (即移动存储设备)、数据卡 (即无线上网卡) 等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如图 1和图 2所示, 现有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 包括机壳 1、 位于机壳 1内的主电路板 2、 与主电路板 2电连接的插头 30以及套设于插头 30上的保 护帽, 其中:
机壳 1呈长方体状,插头 30包括头端和后端,插头 30的头端插接于外部 设备 4的插槽 41上时, 插头 30与如图 2所示插槽 41电连接;
插头 30的后端与主电路板 2电连接;
不使用插头 30时, 可将保护帽套设于插头 30的头端;
插头 30的后端与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 (或称: 长度方向 )上两端其中 的一端固连, 插头 30的头端的延伸方向与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同。
以插头 30为 USB ( Universal Serial Bus , 通用串行总线 )插头为例, 使用 该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时, 先将保护帽从插头 30上拔下来, 然后, 操作人员 便可以用手握着机壳 1, 将插头 30的头端插接于如图 2所示的外部设备(例 如: 电脑) 4的插槽 41上。 插头 30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之 后, 插头 30内嵌于绝缘基体 301上的 USB端子(或称: 插针 ) 302会与插槽 41形成电连接, 进而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内的主电路板 2便可通过插头 30以 及插槽 41与外部设备 4进行数据交互。
本发明人发现,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内如图 1所示的插头 30的后端与机壳 1的最
大延伸方向上两端部其中的一端部垂直固连, 插头 30头端的延伸方向与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同, 将插头 30的头端插接于如图 2所示外部设备 4的插 槽 41上之后, 机壳 1会棵露并垂直外凸于外部设备 4上, 由于机壳 1在与外 部设备 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了很大空间, 而通常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 周边还会设置其他接口或者放置其他东西,所以在外部设备 4外部使用其他接 口或进行其他操作时, 很容易碰到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 1, 将设有插头 的电子设备的插头 30从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碰掉, 甚至将插头 30碰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头以及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的设 有插头的电子设备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在与外部设备的表面垂直的方 向上占用空间太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插头,所述插头的头端插接于 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 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槽形成电连接;
所述插头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插头还设置有滑动结构, 所述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结 合;
所述插头可通过所述滑动结构相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滑动,并可通过所 述滑动结构将所述插头的头端沿与所述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 动至延伸出所述机壳边沿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 包括机壳、位于机壳内 的主电路板以及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插头, 其中: 所述第一插头为上 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插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插头可通过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 备的机壳相对滑动,并可通过滑动结构将插头的头端沿与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 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边沿的位置,且插头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 插槽上时, 插头与插槽形成电连接,故而使用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 的电子设备时,只需通过滑动结构将插头的头端沿与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
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边沿的位置,然后便可以将插头的头端插接于外部 设备的插槽上, 进而实现插槽与插头的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 上时,机壳上与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与外部设备的表面之 间的夹角小于现有技术中机壳上与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 与外部设备的表面之间的夹角,所以机壳在与外部设备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 用的空间更小,进而解决了现有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插接于外部设备时占用 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同时, 由于机壳在与外部设备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小, 所以 在所述外部设备上使用其他接口或进行其他操作时,也不易碰到设置有本发明 实施例所提供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避免了将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 头的电子设备的插头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碰掉, 甚至将插头碰坏的问题发生; 除此之外,使用完本发明所提供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之后,将插头的头 端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拔下来之后,可以通过滑动结构再将插头的头端滑动至 缩回机壳边沿的位置, 所以无需在插头的头端套设保护帽, 不仅节省了保护帽 所耗费的成本, 还解决了保护帽容易丟失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另一种插头,该插头包括第一插头 部分和第二插头部分, 其中,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所述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 插槽上时, 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槽形成电连接;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的后端背向设置,都与安设该插 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和所述第二插头部分固连为一个整体;
所述插头还设置有滑动结构, 所述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结 合;
所述插头可通过所述滑动结构相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滑动,并可通过所 述滑动结构将所述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沿与 所述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所述机壳边沿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该设有插头的电子设 备, 包括机壳、 位于机壳内的主电路板以及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的插头, 其
中: 所述插头为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插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插头可通过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 备的机壳相对滑动,并可通过滑动结构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 插头部分的头端沿与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边 沿的位置,且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插接于外部 设备的插槽上时, 插头与插槽形成电连接,故而使用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 供插头的电子设备时,只需通过滑动结构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 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沿与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 边沿的位置,然后便可以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的头 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 进而实现插槽与插头的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 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机壳上与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 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与外部设备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现有技术中机壳上与 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与外部设备的表面之间的夹角,所以 机壳在与外部设备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小,进而解决了现有的设 有插头的电子设备插接于外部设备时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同时, 由于机壳在与外部设备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小, 所以 在所述外部设备上使用其他接口或进行其他操作时,也不易碰到设置有本发明 实施例所提供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避免了将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 头的电子设备的插头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碰掉, 甚至将插头碰坏的问题发生; 除此之外,使用完本发明所提供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之后,将插头的第 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拔下来之后, 可以通过滑动结构再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 滑动至缩回机壳边沿的位置,所以无需在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 插头部分的头端套设保护帽, 不仅节省了保护帽所耗费的成本,还解决了保护 帽容易丟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现有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 2为图 1所示现有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立 体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 1所提供的安设本发明插头的实施方式 1所提供的插头 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2所提供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插头或第 二插头沿与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边沿的位置 的示意图;
图 5为图 4所示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中第一插头以及第二插头的立体分解 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3所提供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插头和第 二插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设本发明插头的实施方式 2所提供的插头 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 8为图 7所示第一插头部分与第二插头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 9为图 7所示安设本发明插头的实施方式 2所提供的插头的电子设备的组 装过程示意图;
图 10为图 7所示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中第一插头部分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 槽上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 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在与外部设备的表
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空间小的插头以及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 插头的实施方式 1 :
如图 3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的实施方式 1所提供的插头 30, 其头 端插接于如图 10所示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时,插头 30与插槽 41形成电连 接;
插头 30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 2电连接; 插头 30还设置有滑动结构 5, 滑动结构 5与安设该插头 30的电子设备结 合, 插头 30可通过滑动结构 5相对电子设备的机壳 1滑动, 并可通过滑动结 构 5将插头 30的头端沿与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 机壳 1边沿 6的位置。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插头 30可通过滑动结构 5与机壳 1相对滑动, 并可通过滑动结构 5将插头 30的头端沿与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 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 1边沿 6的位置,而且插头 30的头端插接于如图 10所示 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时, 插头 30与插槽 41形成电连接, 故而使用设置有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 30的电子设备时, 只需通过滑动结构 5将插头 30 的头端沿与机壳 1 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 1 边沿 6 的位置, 然后便可以将插头 30的头端插接于如图 10所示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 进而实现插槽 41与插头 30的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 30的头端插接于如图 10所示 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时, 机壳 1上与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 边沿 6与外部设备 4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现有技术中如图 2所示机壳 1上与 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与外部设备 4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优 选的,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与外部设备 4的表面相平行或近似平行, 所以机 壳 1在与外部设备 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小,进而解决了现有的 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同时, 由于机壳 1在与如图 10所示外部设备 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 的空间更小, 所以在外部设备 4上使用其他接口或进行其他操作时,也不易碰 到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 30的电子设备的机壳 1, 避免了将设置有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 30的电子设备的插头 30从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 碰掉, 甚至将插头 30碰坏的问题发生;
除此之外, 使用完本发明所提供的设有插头 30的电子设备之后, 将插头 30的头端从如图 10所示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拔下来之后, 可以通过滑动 结构 5再将插头 30的头端滑动至缩回机壳 1边沿 6的位置, 所以无需在插头 30 的头端套设保护帽, 不仅节省了保护帽所耗费的成本, 还解决了保护帽容 易丟失的问题。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技术方案进行更 为清楚、 完整地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 后文各实施例中对电子设备的插头端部 分的改进, 均可以被认为是对前文中所述插头的改进。 为免累赘, 不再单独描 述。
实施例 1 : 如图 3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 包括机壳 1、 位于机壳 1内的主电路板 2以及与主电路板 2电连接的第一插头 3, 其中第一 插头 3 可以是前文中插头的实施方式 1所述的插头 30。
本实施例中机壳 1可以呈圓柱状、棱柱状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第一 插头 3的头端可沿着与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 1边沿 6的位置。
形状呈圓柱状、棱柱状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的机壳 1更便于操作人员 抓拿该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第一插头 3的头端沿着与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 相垂直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 1边沿 6的位置时,将第一插头 3的头端插接 在如图 10所示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时,设有第一插头 3的电子设备的机壳 1与外部设备 4的表面更为贴近, 甚至可以抵靠于外部设备 4的表面, 此时, 机壳 1上与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与外部设备 4的表面之间 的夹角最小,进而机壳 1在与外部设备 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也最 小。
当然,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 3通过滑动结构 5与机壳 1相对滑动, 并滑动 至延伸出机壳 1边沿 6的位置的方向与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也可
以不是直角, 而是钝角或锐角。 实际生产中, 该夹角的角度值可以根据如图 10所示插槽 41 附近的外部设备 4的外表面的形状来决定。 由于通常插槽 41 附近的外部设备 4的外表面均为与插槽 41相垂直的平面, 所以第一插头 3通 过滑动结构 5与机壳 1相对滑动的方向与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优 选为直角。 本实施例中机壳 1的形状优选为边棱设有圓角的长方体状。当机壳 1近似 长方体状时,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也称为长度方向, 与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 向相垂直的方向也称为宽度方向。 本实施例中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为数据卡 (即无线上网卡)。 数据卡适宜应 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减小其插接于如图 10所示外部设备 4的 插槽 41上时, 在与外部设备 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数据卡之外的其他设 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上, 例如: U盘 (即移动存储设备)。 实施例 2: 如图 4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1基本相同, 其不同点在于: 本实施例所 提供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插头 7, 第二插头 7可以是前文中插头 的实施方式 1所述的插头 30, 第二插头 7也设置有滑动结构 5, 当然, 所述滑 动结构 5既可以是与所述第一插头 3的滑动结构 5共用, 也可以是第二插头 7 单独设置的滑动结构 5; 第二插头 7可通过滑动结构 5与机壳 1相对滑动, 并可通过滑动结构 5 将第二插头 7的头端沿与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 壳 1边沿 6的位置。 由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1相比新增了第二插头 7, 第二插头 7可以选用与 第一插头 3不同型号、 不同标准甚至不同种类的接口形式, 这样, 丰富了插头 的类型, 使得插头可以适用更多类型的如图 10所示的插槽 41, 进而可以适用 更多设有插槽 41的外部设备 4。 当然,本实施例中主电路板 2既可以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为独立的两部分, 当主电路板 2为独立的两部分时,主电路板 2其中一部分与第一插头 3电连接,
另一部分与第二插头 7电连接。 此时, 主电路板 2两部分的功能可以相同, 也 可以不同。 例如: 主电路板 2其中的一部分可以为数据卡电路或 U盘电路, 第一插头 3可以为与数据卡电路或 U盘电路相连的 USB插头, 主电路板 2其 中的一部分可以为电能存储功能电路,第二插头 7可以为与电能存储功能电路 相连且可以从如图 10所示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获取电能的电源插头。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 3和第二插头 7背向安设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大延伸 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一端。 此时, 第二插头 7的后端与第一插头 3的后端位置彼 此相向,第二插头 7的头端相对机壳 1上滑动并延伸出机壳 1边沿 6的方向与 第一插头 3的头端相对机壳 1上滑动并延伸出机壳 1边沿 6的方向相反。 这种结构中当第一插头 3与第二插头 7为同一类型的接口、均可以插接于 一个如图 10所示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且功能相同时, 插接上第一插头 3 时与插接上第二插头 7时, 机壳 1的两种位置正好是以插槽 41上的一条中心 线对称的, 所以可以根据设有插槽 41的外部设备 4周围哪个方向上空间更为 充裕来选择是在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插接第二插头 7,还是插接第一插头 3, 进一步减少了棵露于外部设备 4外的机壳 1所引起的不便。 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 3和第二插头 7既可以安设在该设有插头的电 子设备的最大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一端,也可以分别安设在该设有插头的电 子设备的最大延伸方向上的两个端,第一插头 3与第二插头 7的滑动轨迹既可 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互相交错的, 第一插头 3与第二插头 7滑动后延伸出该 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 1边沿的方向既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反的。可 以根据用户的喜好以及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周围的空间来选择第一插头 3和 第二插头 7的位置具体如何设置。 第一插头 3和 /或第二插头 7为通用串行总线 USB接口, 第一插头 3和 / 或第二插头 7符合 USB1.1标准、 USB2.0标准、 USB3.0标准、 MINIUSB2.0 标准或 MINIUSB3.0标准其中任一。 第一插头 3与第二插头 7既可以符合同一标准,也可以分别符合不同的标 准, 具体实施中, 第一插头 3和 /或第二插头 7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 选用用 户最常用的两种标准的通用串行总线 USB接口。 当然,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 3和 /或第二插头 7也可以是 USB插头之外的其他插头, 例如: 电源插头。
当所述第一插头 3和第二插头 7都是通用串行总线 USB接口时, 其结构 可以如图 4和图 5所示。 第一插头 3包括第一保护壳 31、 第一 USB端子 32 以及第一绝缘基体 33, 第二插头 7包括第二保护壳 71、 第二 USB端子 72以 及第二绝缘基体 73, 其中: 第一保护壳 31包覆且粘结于第一绝缘基体 33上, 第二保护壳 71包覆且 粘结于第二绝缘基体 73上; 第一 USB端子 32附着于第一绝缘基体 33上, 第二 USB端子 72附着于 第二绝缘基体 73上。 当然, 本实施例中第一 USB端子 32、 第二 USB端子 72均可以采用其他 方式分别设置于第一绝缘基体 33、 第二绝缘基体 73之上, 例如, 第一 USB 端子 32可以嵌于第一绝缘基体 33上,第二 USB端子 72可以嵌于第二绝缘基 体 73上; 或者, 第一 USB端子 32也可以采用印刷工艺、 腐蚀工艺或生成工 艺等形成于第一绝缘基体 33上, 第二 USB端子 72也可以采用印刷工艺、 腐 蚀工艺或生成工艺等形成于第二绝缘基体 73上; 印刷工艺可以是贴片工艺, 即将 USB端子贴片黏贴在绝缘基体上, 也可 以是在绝缘基体上采用印刷的方式刷涂上导电介质, 形成 USB端子; 腐蚀工 艺可以是将原本覆盖在绝缘基体上的导电介质按照 USB端子的形状腐蚀掉多 余部分, 从而形成 USB端子; 生成工艺可以是在绝缘基体上采用金属生成技 术, 形成 USB端子。 第一保护壳 31起到保护第一绝缘基体 33以及第一 USB端子 32的作用, 第二保护壳 71起到保护第二绝缘基体 73以及第二 USB端子 72的作用。第一 保护壳 31以及第二保护壳 71优选为采用强度较高的金属材料。本实施例中第 一保护壳 31与第一绝缘基体 33之间、第二保护壳 71与第二绝缘基体 73之间 均固连, 例如: 可以通过热熔胶 38粘结在一起。 主电路板 2可以通过柔性导电体 8分别与第一 USB端子 32以及第二 USB 端子 72电连接。 当然, 本实施例中主电路板 2可以分别通过两个彼此独立的 柔性导电体 8与第一 USB端子 32、 第二 USB端子 72电连接。 具有柔性的如图 5所示柔性导电体 8在第一插头 3和 /或第二插头 7通过
滑动结构 5滑动时, 不易折断, 进而不会影响到第一插头 3和 /或第二插头 7 与主电路板 2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柔性导电体 8可以使用线缆或 柔性线路板。 线缆与柔性线路板柔性均是柔性比较好的电路连接器件, 适宜应 用于本发明中。
当然,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滑动结构 5设置为可以导电的结构, 并且与 主电路板 2电连接, 这样, 第一插头 3和 /或第二插头 7可以通过滑动结构 5 与主电路板 2电连接, 而不需要额外设置柔性导电体 8。 当第一插头 3和 /或第 二插头 7不是 USB接口时, 第一 USB端子 32和 /或第二 USB端子 72也可以 是其他接口内的插针或端子。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 5所示,本实施例中柔性导电体 8与第 一 USB端子 32、 第二 USB端子 72之间还设有连接电路板 81, 柔性导电体 8 通过连接电路板 81与第一 USB端子 32、 第二 USB端子 72电连接。 当然,若本实施例中滑动结构 5为导电结构且用于实现主电路板 2与第一 USB端子 32、 第二 USB端子 72之间的电连接时, 在滑动结构 5与第一 USB 端子 32、 第二 USB端子 72之间也可以还可以设有所述连接电路板 81, 则滑 动结构 5通过连接电路板 81与第一 USB端子 32、 第二 USB端子 72电连接。 连接电路板 81与柔性导电体 8之间、 第一 USB端子 32和 /或第二 USB 端子 72与柔性导电体 8之间均可以通过焊接方式电连接, 当然, 也可以通过 铆接或其他方式实现电连接。
若第一插头 3与第二插头 7是同一标准的插头时(例如: 均为通用串行总 线 USB接口时), 第一 USB端子 32与第二 USB端子 72可以通过共用连接电 路板 81上的管脚, 此时, 可以使用一条线缆或一个柔性线路板实现主电路板 与两个插头的电连接,无需分别使用两条线缆或两个柔性性线路板分别与第一 USB端子 32、 第二 USB端子 72相连, 进而节约了第一插头 3、 第二插头 7 与主电路板 2电连接所耗费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 3与第二插头 7可以互相固连,也可以为单独的两部 分。 当第一插头 3与第二插头 7互相固连时, 滑动第一插头 3或第二插头 7 时, 手指的着力面积更大, 便于用户施力。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 本实施例中如图 5所示第一保护壳 31和 /或第 二保护壳 71上与如图 4所示滑动结构 5位置相对且远离滑动结构 5的侧面设 有凹槽 9, 凹槽 9朝接近滑动结构 5的方向凹入。
凹槽 9的作用在于: 一方面, 在手指推动第一插头 3和 /或第二插头 7时, 增加手指与第一插头 3和 /或第二插头 7之间的摩擦力; 另一方面, 凹槽 9凹 入的部分是具有弹性的, 可以在第一插头 3和 /或第二插头 7插接于如图 10所 示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时, 提供一个弹力, 使得第一插头 3和 /或第二插头 7与插槽 41的插接连接更为牢靠, 并且从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拔下第一插 头 3和 /或第二插头 7时, 凹槽 9凹入的部分与插槽 41相分离时, 人手会有突 然松脱的感觉, 手感比较好。
本实施例中滑动结构 5包括如图 5所示的滑轨 37, 此外, 与之配合的还 设置有如图 4所示的滑动槽 10。 所述滑动槽 10可以开设于机壳 1上, 或者作 为所述第一插头 3和 /或第二插头 7的一部分, 与所述电子设备固接, 本实施 例中优选为: 滑轨 37的顶部与第一插头 3和 /或第二插头 7固连, 滑轨 37的 底部嵌于滑动槽 10内且可沿着滑动槽 10滑动。
第一插头 3和 /或第二插头 7可以通过滑轨 37在机壳 1上的滑动槽 10内 滑动, 并沿滑动槽 10滑动至延伸出机壳 1边沿 6的位置。 当然, 本发明中当 第一插头 3与第二插头 7不互相固连时, 即: 第一插头 3与第二插头 7为独立 的两部分时, 滑动结构 5中的滑轨 37也可以包括两个独立的且分别与第一插 头 3、 第二插头 7相连的两部分, 同理, 滑动槽 10也可以包括互不连通且分 别与滑轨 37的两部分相配合的两部分。 如图 5所示, 滑轨 37上设有连接通孔 121, 柔性导电体 8穿过连接通孔 121 以及滑动槽 10。 本实施例中, 连接通孔 121优选为与如图 4所示滑动槽 10位置相对。连接通孔 121可以开设于滑轨 37上与第一插头 3和 /或第二插头 7滑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 本实施例中滑轨 37的底部嵌于滑动槽 10内的部 分的末端尺寸大于滑动槽 10的槽宽。这种结构可以避免滑轨 37以及第一插头 3和 /或第二插头 7从滑动槽 10脱出。
由于柔性导电体 8穿过连接通孔 121以及滑动槽 10, 所以第一插头 3通 过滑轨 37在滑动槽 10内滑动时以及第二插头 7通过滑轨 37在滑动槽 10内滑
动时, 均不会出现挤压柔性导电体 8的问题, 连接通孔 121的孔壁以及滑动槽 10的槽壁可以起到保护柔性导电体 8的作用, 保证了柔性导电体 8的使用寿 命以及第一插头 3、 第二插头 7与主电路板 2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在第一插头 3与第二插头 7分离的场景下,可以分别为第一插头 3和第二 插头 7配置一个滑轨 37。 在第一插头 3与第二插头 7共用一个柔性导电体 8 时, 柔性导电体 8可以选择穿过任意一个滑轨 37的连接通孔 121, 另一个滑 轨 37则可以不开设连接通孔 121, 当然也可以开设; 在第一插头 3与第二插 头 7分别连接一个柔性导电体 8时,柔性导电体 8可以分别穿过与第一插头 3、 第二插头 7相应的滑轨 37上的连接通孔 121。 机壳 1上设有内凹如图 4所示的凹陷部 15, 滑动槽 10开设或安设于凹陷 部 15的底部。 由于滑动槽 10开设或安设于凹陷部 15的底部上, 第一插头 3 与第二插头 7滑动至缩回机壳 1边沿 6时会所缩回至凹陷部 15内, 这样不仅 保证了结构的紧凑性, 不使用第一插头 3与第二插头 7时,将第一插头 3与第 二插头 7滑动至缩回机壳 1边沿 6的位置后,第一插头 3与第二插头 7不会被 无意被碰到, 同时, 外形上也更为美观。 本实施例中如图 4所示的凹陷部 15优选为设置于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 上两端部其中的一端上, 由于机壳 1 最大延伸方向上的端部周围的空间比较 大, 方便在凹陷部 15进行安装第一插头 3与第二插头 7等部件的操作。 实施例 3:
如图 6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2基本相同, 其不同点在于: 本实施例中 第一保护壳 31以及第二保护壳 71均呈筒状, 第一绝缘基体 33以及第二绝缘 基体 73均呈板状, 其中: 第一绝缘基体 33粘结于第一保护壳 31内远离如图 4所示滑动结构 5的内 壁上, 第一 USB端子 32附着于第一绝缘基体 33上接近如图 4所示滑动结构 5的一侧;
第二绝缘基体 73粘结于第二保护壳 71内接近如图 4所示滑动结构 5的内 壁上, 第二 USB端子 72附着于第二绝缘基体 73上远离滑动结构 5的一侧。 由于第一绝缘基体 33以及第一 USB端子 32在第一插头 3的第一保护壳
31内的位置与第二绝缘基体 73以及第二 USB端子 72在第二插头 7的第二保 护壳 71内的位置正好是相反的或中心对称的,而第一绝缘基体 33与第二绝缘 基体 73位置不同时, 将第一插头 3插接于如图 10所示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 上时机壳 1与外部设备 4表面的相对位置与将第二插头 7插接于外部设备 4 的插槽 41上时机壳 1与外部设备 4表面的相对位置是不同的, 所以可以根据 外部设备 4插槽 41周围的空间是否充裕来选择使用哪一个插头与插槽 41相配 合。
当然, 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基体 33 以及第一 USB端子 32在第一插头 3 的第一保护壳 31内的位置与第二绝缘基体 73以及第二 USB端子 72在第二插 头 7的第二保护壳 71内的位置也可以是相同的或轴对称的。 插头的实施方式 2: 如图 7、 图 8和图 9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插头的实施方式 2所提供的插头 与前文中本发明实施例插头的实施方式 1、 实施例 1、 实施例 2以及实施例 3 所提供的插头基本相同, 其不同点在于: 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插头, 包括如图 7所示第一插头部分 3a和第二插头部分 7a, 其中,
第一插头部分 3a的头端或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头端插接于如图 10所示外 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时, 插头与插槽 41形成电连接; 第一插头部分 3a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后端背向设置,都与安设该 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 2电连接;
第一插头部分 3a和第二插头部分 7a固连为一个整体; 插头还设置有滑动结构 5, 滑动结构 5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结合; 插头可通过滑动结构 5相对电子设备的机壳 1滑动, 并可通过滑动结构 5 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 3a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头端沿与机壳 1的最 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 1边沿 6的位置。 与本发明实施例插头的实施方式 1同理,由于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插头可 通过如图 7所示滑动结构 5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 1相对滑动,并可 通过滑动结构 5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 3a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头端
沿与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机壳 1边沿 6的位置, 且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 3a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时, 插头与插槽 41形成电连接, 故而使用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 所提供插头的电子设备时, 只需通过滑动结构 5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 3a的 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头端沿与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 动至延伸出机壳 1边沿 6的位置, 然后便可以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 3a的头 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进而实现插槽 41与插头的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 3a的头端或 者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时,机壳 1上与其最 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 6与外部设备 4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现 有技术中如图 2所示机壳 1上与其最大延伸方向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边沿与外 部设备 4的表面之间的夹角,所以机壳 1在与外部设备 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 占用的空间更小,进而解决了现有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插接于外部设备时占 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同时, 由于机壳 1在与外部设备 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小, 所以在所述外部设备 4上使用其他接口或进行其他操作时,也不易碰到设置有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 1, 避免了将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 所提供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插头从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碰掉, 甚至将插头碰 坏的问题发生;
除此之外,使用完本发明所提供的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之后,将插头的第 一插头部分 3a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头端从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 拔下来之后, 可以通过滑动结构 5再将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 3a的头端或者第 二插头部分 7a的头端滑动至缩回机壳 1边沿 6的位置, 所以无需在插头的第 一插头部分 3a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头端套设保护帽,不仅节省了保 护帽所耗费的成本, 还解决了保护帽容易丟失的问题。 第一插头部分 3a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后端通过如图 8所示柔性导 电体 8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如图 9所示的主电路板 2电连接; 或者, 第一 插头部分 3a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后端通过导电的滑动结构 5与安设该
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 2电连接。 柔性导电体 8具有较好的柔性, 所以第一插头部分 3a以及第二插头部分 7a分别通过滑动结构 5在机壳 1上滑动时不易对柔性导电体 8造成损坏, 进 而也不易影响第一插头部分 3a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后端与主电路板 2 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第一插头部分 3a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后端通过导电的滑动结构 5 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 2电连接时,可以将滑动结构 5设置为可 以导电的结构, 并且与主电路板 2电连接, 这样, 第一插头部分 3a与主电路 板 2之间以及第二插头部分 7a与主电路板 2之间不需要额外设置柔性导电体 8 , 更节省成本与空间。 本实施例中滑动结构 5包括滑轨 37, 滑轨 37的顶部与插头固连; 滑轨 37 的底部可以嵌于与之配合的滑动槽 10内且可沿着滑动槽 10滑动。 滑轨 37、 滑动槽 10配合的滑动结构 5不仅结构简单、 容易组装, 而且便于设置、 滑动 可靠性好。 本实施例中滑动结构 5还包括滑动槽 10, 滑动槽 10与设有该插头 的电子设备固接。 这种结构中第一插头部分 3a、 第二插头部分 7a与设有该插 头的电子设备机壳 1之间更为紧凑,有助于减小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体积。滑 动槽 10优选为开设于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 1上。
第一插头部分 3a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后端通过柔性导电体 8与安 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 2电连接; 滑轨 37开设有连接通孔 121, 柔 性导电体 8穿过连接通孔 121以及与滑轨 37配合的滑动槽 10。 由于柔性导电体 8穿过连接通孔 121 以及滑动槽 10, 所以第一插头部分 3a通过滑轨 37在滑动槽 10内滑动时以及第二插头部分 7a通过滑轨 37在滑 动槽 10内滑动时, 均不会出现挤压柔性导电体 8的问题, 连接通孔 121的孔 壁以及滑动槽 10的槽壁可以起到保护柔性导电体 8的作用, 保证了柔性导电 体 8的使用寿命以及第一插头部分 3a、 第二插头部分 7a与主电路板 2之间电 连接的可靠性。
柔性导电体 8与第一插头部分 3a的后端、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后端之间还 设有连接电路板 81 , 柔性导电体 8通过连接电路板 81与第一插头部分 3a的
后端、 第二插头部分 7a的后端电连接。 插头的头端滑动至延伸出机壳 1边沿 6的方向与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垂 直。由于通常插槽 41附近的外部设备 4的外表面通常均为与插槽 41垂直的平 面,插头的头端滑动至延伸出机壳 1边沿 6的方向与机壳 1的最大延伸方向垂 直时,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机壳 1在与外部设备 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 用的空间最小。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本实施例中如图 8所示第一插头部分 3a和 第二插头部分 7a都是通用串行总线 USB插头, 第一插头部分 3a包括第一保 护壳 31、 第一 USB端子 32以及第一绝缘基体 33, 第二插头部分 7a包括第二 保护壳 71、 第二 USB端子 72以及第二绝缘基体 73, 其中: 第一保护壳 31包覆且粘结于第一绝缘基体 33上, 第二保护壳 71包覆且 粘结于第二绝缘基体 73上; 第一 USB端子 32附着于第一绝缘基体 33上, 第二 USB端子 72附着于 第二绝缘基体 73上; 第一 USB端子 32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 2电连接, 第二 USB端子 72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 2电连接; 第一保护壳 31与第二保护壳 71为一体式结构, 第一绝缘基体 33与第二 绝缘基体 73为一体式结构, 第二 USB端子 72的后端与第一 USB端子 32的 后端背向设置。 这种结构中第一插头部分 3a和第二插头部分 7a之间不仅连接更为牢靠, 且便于一次成型制造,有利于提高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插头的生产效率, 进而 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该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 包括机壳 1、 位于机壳 1内的主电路板 2以及与主电路板 2电连接的插头, 其 中: 插头可以为前文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的实施方式 2所提供的插头。 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的实施方式 2 所提供的插头适宜应用于减小设有插 头的电子设备的插头插接于如图 10所示外部设备 4的插槽 41上时,在与外部
设备 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 当然, 与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的实施方式 1所提供的插头同理, 本实施例 插头的实施方式 2 所提供的插头也可以应用于数据卡之外的其他设有插头的 电子设备上, 例如: U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 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 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 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 一种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插槽上时,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槽形成电 连接
所述插头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插头还设置有滑动结构, 所述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结 合;
所述插头可通过所述滑动结构相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滑动,并可通过所 述滑动结构将所述插头的头端沿与所述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 动至延伸出所述机壳边沿的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为通用串行总线 USB接口, 符合 USB1.1标准、 USB2.0标准、 USB3.0标准、 MINIUSB2.0标准或 MINIUSB3.0 标准其中任一。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包括保护壳、 USB 端子以及绝缘基体, 其中:
所述保护壳包覆且粘结于所述绝缘基体上;
所述 USB端子附着于所述绝缘基体上;
所述 USB端子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电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 USB端子的后端通过柔 性导电体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 或者, 所述 USB端 子的后端通过导电的所述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所述主电路板 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壳上与所述滑动结 构位置相对且远离所述滑动结构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朝接近所述滑动结 构的方向凹入。
6、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滑轨, 所述滑轨的顶部与所述插头固连;所述滑轨的底部可以嵌于与之配合的滑动槽 内且可沿着滑动槽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结构还包括所述滑 动槽, 所述滑动槽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固接。
8、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的后端通过柔性导 电体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滑轨开设有连接通 孔, 所述柔性导电体穿过所述连接通孔以及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所述滑动槽。
9、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的头端滑动至 延伸出所述机壳边沿的方向与所述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垂直,或者,所述插头 的头端滑动至延伸出所述机壳边沿的方向与所述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之间的 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10、 一种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壳、 位于机壳内的主 电路板以及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插头, 其中: 所述第一插头为权利要 求 1至 9所述的任一插头。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插头, 所述第二插头为权利要求 1至 9所述的任一插头; 所述第一插头和第 二插头安设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大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一端,或者分别安设 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大延伸方向上的两个端,所述第一插头与第二插头的滑动 轨迹是平行的,所述第一插头与第二插头滑动后延伸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边 沿的方向是相同的或者是相反的。
12、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插头, 所述第二插头为权利要求 1至 9所述的任一插头; 所述第一插头和第 二插头背向安设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大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一端。
13、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呈圓柱状、 棱柱状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 10至 13所述的任一电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 备为数据卡。
15、 一种插头,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插头部分和第二插头部分, 其中,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所述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 插槽上时, 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槽形成电连接;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的后端背向设置,都与安设该插 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和所述第二插头部分固连为一个整体; 所述插头还设置有滑动结构, 所述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结 合;
所述插头可通过所述滑动结构相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滑动,并可通过所 述滑动结构将所述插头的第一插头部分的头端或者第二插头部分的头端沿与 所述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相交错的方向滑动至延伸出所述机壳边沿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的后端 和第二插头部分的后端通过柔性导电体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所述主电 路板电连接; 或者,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的后端和第二插头部分的后端通过导电 的所述滑动结构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
17、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滑轨, 所述滑轨的顶部与所述插头固连;所述滑轨的底部可以嵌于与之配合的滑动槽 内且可沿着滑动槽滑动。
18、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结构还包括所述 滑动槽, 所述滑动槽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固接。
19、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的后端 和第二插头部分的后端通过柔性导电体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所述主电 路板电连接; 所述滑轨开设有连接通孔, 所述柔性导电体穿过所述连接通孔以 及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动槽。
20、根据权利要求 16或 18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导电体与第 一插头部分的后端、第二插头部分的后端之间还设有连接电路板, 柔性导电体 通过连接电路板与第一插头部分的后端、 第二插头部分的后端电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的头端滑动至延 伸出所述机壳边沿的方向与所述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垂直,或者, 所述插头的 头端滑动至延伸出所述机壳边沿的方向与所述机壳的最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 角为锐角或钝角。
22、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和所述 第二插头部分都是通用串行总线 USB插头, 所述第一插头部分包括第一保护 壳、 第一 USB端子以及第一绝缘基体, 所述第二插头部分包括第二保护壳、 第 二 USB端子以及第二绝缘基体, 其中:
所述第一保护壳包覆且粘结于所述第一绝缘基体上,所述第二保护壳包覆 且粘结于所述第二绝缘基体上;
所述第一 USB端子附着于所述第一绝缘基体上,所述第二 USB端子附着于 所述第二绝缘基体上;
所述第一 USB端子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电连接,所 述第二 USB端子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主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第一保护壳与所述第二保护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绝缘基体与所 述第二绝缘基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 USB端子的后端与所述第一 USB端子 的后端背向设置。
23、 根据权利要求 22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护壳和 /或所 述第二保护壳上与所述滑动结构位置相对且远离所述滑动结构的侧面设有凹 槽, 所述凹槽朝接近所述滑动结构的方向凹入。
24、根据权利要求 22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护壳以及所述 第二保护壳均呈筒状, 所述第一绝缘基体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基体均呈板状, 其 中:
所述第一绝缘基体粘结于所述第一保护壳内远离所述滑动结构的内壁上, 所述第一 USB端子附着于所述第一绝缘基体上接近所述滑动结构的一侧;
所述第二绝缘基体粘结于所述第二保护壳内接近所述滑动结构的内壁上, 所述第二 USB端子附着于所述第二绝缘基体上远离所述滑动结构的一侧。
25、 根据权利要求 22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USB端子的后端 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所述主电路板之间通过柔性导电体电连接,所述第 二 USB端子的后端与安设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的所述主电路板之间通过柔性导 电体电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 25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导电体与所述第 一 USB端子、 所述第二 USB端子之间还设有连接电路板, 所述柔性导电体通过 所述连接电路板与所述第一 USB端子的后端、 所述第二 USB端子的后端电连 接。
27、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插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USB端子和所述 第二 USB端子与所述连接电路板电连接时, 共用所述连接电路板的管脚。
28、 一种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壳、 位于机壳内的主 电路板以及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的插头, 其中: 所述插头为权利要求 15至 28 所述的任一插头。
29、根据权利要求 28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为数据 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68720A CN101859940B (zh) | 2010-04-29 | 2010-04-29 | 插头以及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 |
CN201010168720.0 | 2010-04-2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1134417A1 true WO2011134417A1 (zh) | 2011-11-03 |
Family
ID=42945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PCT/CN2011/073482 WO2011134417A1 (zh) | 2010-04-29 | 2011-04-28 | 插头以及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84753B2 (zh) |
EP (1) | EP2383845A1 (zh) |
JP (1) | JP5186581B2 (zh) |
CN (1) | CN101859940B (zh) |
WO (1) | WO201113441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76814U (zh) * | 2009-11-11 | 2010-09-08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 |
CN101859940B (zh) * | 2010-04-29 | 2012-10-17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插头以及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 |
US9215820B2 (en) * | 2011-07-27 | 2015-12-15 | Antony-Euclid C. Villa-Real | Practical multi-purpose color-coded flash drive organizer with compartmentalized separate memory sectors for enhanced efficiency and better effective anti-confusion performances in global personal, educational, professional, business and organizational works |
US8690600B1 (en) * | 2011-12-10 | 2014-04-08 | Giorgio Zeolla | Electronic device shield and connector case |
KR101307076B1 (ko) * | 2013-04-04 | 2013-09-11 | 이진우 | 이종의 단자를 구비하는 메모리장치 |
CN203631759U (zh) | 2013-11-20 | 2014-06-0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数据线 |
CN105811168B (zh) * | 2014-12-30 | 2020-11-10 | 法雷奥汽车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 | Pcb板-天线连接结构 |
US9735525B2 (en) * | 2015-06-10 | 2017-08-15 | Sheng-Hsin Liao | Multifunctional connecting device |
KR101808619B1 (ko) * | 2017-06-30 | 2017-12-15 | 주식회사 티아이라이프 | 슬라이드형 컨넥터 모듈 |
TWI705630B (zh) * | 2019-03-18 | 2020-09-21 | 廖生興 | 多工型可切換單一連接器的連接裝置 |
WO2021042770A1 (zh) * | 2019-09-02 | 2021-03-11 | 东莞市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线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50525Y (zh) * | 2004-10-25 | 2006-01-04 | 叶明祥 | 连接器的改进结构 |
US20060084284A1 (en) * | 2004-10-15 | 2006-04-20 | Hsieh Min Y | Memory device having a hiding and swing plug and method for hiding and swing a plug thereof |
CN2796172Y (zh) * | 2005-04-14 | 2006-07-12 | 赵志明 | 一种usb接口结构 |
CN201417877Y (zh) * | 2009-03-13 | 2010-03-03 | 龙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可立体旋转的usb插头 |
CN101859940A (zh) * | 2010-04-29 | 2010-10-1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插头以及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07393B2 (en) * | 2000-01-06 | 2008-08-05 | Super Talent Electronics, Inc. | Super slim compact flash (CF) light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device |
US6490163B1 (en) * | 2001-08-30 | 2002-12-03 | Phison Electronic Corp. | Computer readable portable data storage device |
US6648224B2 (en) * | 2001-11-20 | 2003-11-18 | Power Quotient International Co., Ltd. | Flash memory card reader with low thickness |
TW582618U (en) * | 2002-02-06 | 2004-04-01 | Carry Computer Eng Co Ltd | Silicon disc card with USB plug |
US7247028B2 (en) * | 2002-08-02 | 2007-07-24 | Ideative Product Ventures, Inc. | Multiple degrees of freedom connectors and adapters |
US20040033727A1 (en) * | 2002-08-16 | 2004-02-19 | Chi-Lei Kao | Plug used for connection with a USB receptacle |
TW565041U (en) * | 2002-09-10 | 2003-12-01 | Wistron Neweb Corp | Adapto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
TW595741U (en) * | 2002-09-30 | 2004-06-21 | Ritek Corp | An interface apparatus with a rotational mechanism |
US6786743B2 (en) * | 2002-12-09 | 2004-09-07 | Yea Yen Huang | Connecting hub assembly having universal joint |
US20040215966A1 (en) * | 2003-04-28 | 2004-10-28 | Rainbow Technologies, Inc. | Bending USB token |
JP3098622U (ja) | 2003-06-17 | 2004-03-11 | 株式会社ビネット | 携帯電話機 |
DE20312211U1 (de) * | 2003-08-07 | 2003-10-30 | Yueh Wen Hsiang | Schwenkbarer USB-Stecker |
US7535718B2 (en) | 2003-08-20 | 2009-05-19 | Imation Corp. | Memory card compatible with multiple connector standards |
US7597250B2 (en) * | 2003-11-17 | 2009-10-06 | Dpd Patent Trust Ltd. | RFID reader with multiple interfaces |
US7025275B2 (en) * | 2004-01-27 | 2006-04-11 | Micro-Star Int'l Co. Ltd. | External connect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
TWM271291U (en) * | 2004-10-04 | 2005-07-21 | Inventec Multimedia & Telecom | Connector |
US7001192B1 (en) * | 2004-11-05 | 2006-02-21 | Ming-Hsiang Yeh | Structure of connector |
US7113812B2 (en) * | 2004-11-23 | 2006-09-26 |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 Ltd | Rotatable wireless transceiver device |
JP2006166085A (ja) | 2004-12-08 | 2006-06-22 | Nec Corp | 携帯通信端末 |
TWI280710B (en) * | 2005-03-04 | 2007-05-01 | Behavior Tech Computer Corp | Two-way electrical device with USB interface |
TWI273370B (en) * | 2005-03-16 | 2007-02-11 | Benq Corp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various signal transmission connectors |
US20060223369A1 (en) * | 2005-04-01 | 2006-10-05 | Bo Zheng | Device with hinged USB port |
US7025595B1 (en) * | 2005-04-13 | 2006-04-11 |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djustable housings |
CN1893797A (zh) * | 2005-07-04 | 2007-01-10 | 希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小型储存卡 |
US7066753B1 (en) * | 2005-07-13 | 2006-06-27 | Askey Computer Corp. | Electronic device capable of multidirectional rotation |
CN1979386A (zh) * | 2005-11-29 | 2007-06-13 | 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笔记型计算机的辅助输入装置 |
TWI290817B (en) * | 2006-06-12 | 2007-12-01 | Power Quotient Int Co Ltd | Business card type storage device |
US7893990B1 (en) * | 2006-07-31 | 2011-02-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igital video camera with retractable data connector and resident software application |
JP4883778B2 (ja) | 2006-11-01 | 2012-02-22 | Kddi株式会社 | 認証デバイスによって情報機器を認証する認証方法及び認証システム |
TW200822835A (en) * | 2006-11-14 | 2008-05-16 | Benq Corp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US7658557B2 (en) * | 2007-02-20 | 2010-02-09 | Dexin Corporation | Camera device |
US7422454B1 (en) | 2007-03-20 | 2008-09-09 | Kings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Retractable memory drive |
CN201119193Y (zh) * | 2007-05-10 | 2008-09-17 | 英群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具可多向转动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
US7778037B2 (en) * | 2007-09-27 | 2010-08-17 |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 Dual-interface data storage apparatus |
WO2009055743A1 (en) * | 2007-10-26 | 2009-04-30 | Pure Digital Technologies | Data connector for an electronics device |
US7494350B1 (en) * | 2008-01-23 | 2009-02-24 | Hipro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ical device with a retractable plug |
JP2009177996A (ja) | 2008-01-28 | 2009-08-06 | Hiroki Yamano | ストラップ型携帯端末用充電器 |
CN101242047B (zh) * | 2008-02-26 | 2010-06-09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Usb连接件及usb装置 |
JP5082962B2 (ja) | 2008-03-19 | 2012-11-2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201333302Y (zh) * | 2008-04-28 | 2009-10-28 | 基内特兴业有限公司 | 信息携带装置 |
US7815471B2 (en) * | 2008-08-01 | 2010-10-19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Rotatable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device |
TWI355576B (en) * | 2009-02-20 | 2012-01-01 | Quanta Comp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8029303B2 (en) * | 2009-03-12 | 2011-10-04 | Taiwin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in-one-connector |
TWI377505B (zh) * | 2009-04-29 | 2012-11-21 | ||
CN101896042B (zh) * | 2009-05-18 | 2012-09-19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便携式电子装置 |
CN201550379U (zh) * | 2009-11-05 | 2010-08-11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转轴、数码设备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设备 |
US8348685B2 (en) * | 2011-03-18 | 2013-01-08 | Wen-Yung Liao | USB connector |
-
2010
- 2010-04-29 CN CN201010168720A patent/CN101859940B/zh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4-28 WO PCT/CN2011/073482 patent/WO201113441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4-29 US US13/098,035 patent/US8684753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4-29 EP EP11164307A patent/EP2383845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5-02 JP JP2011103013A patent/JP5186581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84284A1 (en) * | 2004-10-15 | 2006-04-20 | Hsieh Min Y | Memory device having a hiding and swing plug and method for hiding and swing a plug thereof |
CN2750525Y (zh) * | 2004-10-25 | 2006-01-04 | 叶明祥 | 连接器的改进结构 |
CN2796172Y (zh) * | 2005-04-14 | 2006-07-12 | 赵志明 | 一种usb接口结构 |
CN201417877Y (zh) * | 2009-03-13 | 2010-03-03 | 龙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可立体旋转的usb插头 |
CN101859940A (zh) * | 2010-04-29 | 2010-10-1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插头以及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269335A1 (en) | 2011-11-03 |
US8684753B2 (en) | 2014-04-01 |
CN101859940A (zh) | 2010-10-13 |
JP5186581B2 (ja) | 2013-04-17 |
JP2011233526A (ja) | 2011-11-17 |
CN101859940B (zh) | 2012-10-17 |
EP2383845A1 (en) | 2011-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1134417A1 (zh) | 插头以及设有该插头的电子设备 | |
TWI377740B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etachable plug capable of changing plugging direction | |
CN103138097B (zh) | 通用串行汇流排连接器 | |
WO2021017505A1 (zh) | 一种转换接头 | |
CN215645364U (zh) | 可变换方位充电的电池充电器 | |
KR101348141B1 (ko) | 멀티형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플러그 커넥터 | |
CN211530270U (zh) | 一种方便插接的磁定位贴壁接口 | |
TWM406842U (en) | Improved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4883842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TWM307139U (en) | Extension card for slim PC | |
CN201397965Y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379521U (zh) | 一种可收纳的集线器 | |
TWM366205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ll-in-one adaptor | |
TWM350868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11518556U (zh) | 一种抽屉式电晕处理设备 | |
CN210534683U (zh) | 一种组合安装的多路串口卡 | |
CN208284634U (zh) | 天线用接地装置及移动终端 | |
WO2017028403A1 (zh) | 电子签名设备 | |
TWM396518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3474835A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接口装置 | |
CN201946790U (zh) | 一种超薄便携插线板 | |
KR200374701Y1 (ko) | 유에스비 인터페이스를 구비한 에스디 메모리 카드 | |
TWM361122U (en) | Novel wire-connec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M461229U (zh) | 電源適配器 | |
TWM557917U (zh) |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之蓋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121 |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
Ref document number: 117744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
|
NENP |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
Ref country code: DE |
|
122 |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
Ref document number: 117744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