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8895U - 翻身墊 - Google Patents

翻身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8895U
TWM638895U TW111211549U TW111211549U TWM638895U TW M638895 U TWM638895 U TW M638895U TW 111211549 U TW111211549 U TW 111211549U TW 111211549 U TW111211549 U TW 111211549U TW M638895 U TWM638895 U TW M63889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d
turning
triangular pillow
combination
triangul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1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雅如
任秀如
張文蓓
Original Assignee
臺北醫學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臺北醫學大學 filed Critical 臺北醫學大學
Priority to TW111211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8895U/zh
Publication of TWM638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889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polar Transistors (AREA)
  •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翻身墊,其係包含有;一墊體,其係包含有一上部、一身部及一下部;該上部、身部及下部之寬度相當,且該上部與該下部之中央與該身部相連接;該上部之兩側係分別界定為一上提區,該下部之兩側係分別界定為一下提區,該身部之兩側係分別界定為一結合區,該兩結合區上係設置有一結合件,該兩結合區重疊時,該結合件可以結合固定該兩結合區;該墊體背面並設置有一第一結合單元;一三角枕,其係為一三角柱體結構,該三角枕外側係設置有一第二結合單元,該第二結合單元可與該第一結合單元相結合,可調整及固定該三角枕於該墊體背面的支撐角度以及位置。

Description

翻身墊
本創作係與一種醫療輔具有關,更特別是指一種可以協助側身及翻身時固定關節及控制翻身角度的翻身墊。
文獻指出,長照機構的住民因為骨質疏鬆症的骨折發生率約為1%,因為住民長期臥床、行動不便、認知功能障礙、肌肉攣縮及骨質疏鬆等問題,而被視為骨折之高危險群,骨質疏鬆又是造成骨折之重要危險因子,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生機會也會顯著增加,而造成骨折的原因中有25%是因為翻身、轉位、洗澡等等一般生活照護過程中所導致的,而在床上翻身擺位更是機構工作人員最常執行的照護技術,由此可見翻身擺位安全照護的重要性,在進行翻身照顧時,常會使用一些輔助裝置來協助進行翻身擺位的動作,諸如翻身枕、移位轉移墊、滑布墊或是電動翻身墊等器材來進行協助翻身的動作。
然而,習知的輔助裝置都會有一些使用上的不便,使用翻身枕時,其僅能對於局部的肢體進行位置的變化,無法產生一個較全面的翻身移動的動作;另外,移位轉移墊跟滑布墊皆為一墊體結構,適合用來協助移轉位置之用,但是要協助側身或變化姿勢時,只能透過使用者來翻動墊體來作姿勢的變化,除了無法固定之外,位置也無法準確地調整到正確的位置,無法達到翻身的目的;而電動翻身墊具有多個調整塊,可以透過不 同的調整塊的位置的變化而產生有適當位置的翻身作用,但是因為電動翻身墊的體積較大,並且造價高昂,使用上並不容易普及。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6年發佈的研究結果顯示,臺灣男性平均身高174.5公分、女性161.5公分,平均身高為168公分,本創作依此設計為長度與寬度均為140公分之翻身墊,並以人體比例設計有特定部位為可固定肩關節、髖關節與膝關節。依此,本創作係提供一種翻身墊,其係包含有;一墊體,其係包含有一上部、一身部及一下部;該上部、身部及下部之寬部相當,且該上部與該下部之中央與該身部相連接;該上部之兩側係分別界定為一上提區,該下部之兩側係分別界定為一下提區,該身部之兩側係分別界定為一結合區,該兩結合區上係設置有一結合件,該兩結合區重疊時,該結合件可以結合固定該兩結合區;該墊體背面並設置有一第一結合單元;以及,一三角枕,其係為一三角柱體結構,該三角枕外側係設置有一第二結合單元,該第二結合單元可與該第一結合單元相結合,可調整及固定該三角枕於該墊體背面的支撐角度以及位置。
本創作所提供之一種翻身墊,其墊體除了可以透過該上提區以及下提區來進行握持,讓使用者可以進行位移換位動作之外,該墊體上可以另外與該三角枕結合,使該三角枕可以固定於該墊體上,而產生有調整角度的效果,並且,可以調整該三角枕的位置以及角度,讓使用者可以產生有較佳的角度調整並估算翻身時間之效果,讓本翻身墊可以同時產生有位移換位及調整角度估算翻身時間之雙重作用者。
10:墊體
11:上部
111:上提區
12:身部
121:結合區
13:下部
131:下提區
14:結合件
141:魔鬼氈
15:第一結合單元
151:魔鬼氈
16:握把
20:三角枕
21:表面
22:第二結合單元
221:魔鬼氈
圖1係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翻身墊之墊體及三角枕之分解圖。
圖2係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三角枕設置於墊體之位置示意圖。
圖3係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三角枕設置於墊體之另一位置示意圖。
圖4係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三角枕設置於墊體之角度示意圖。
圖5係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墊體包覆人體進行位置轉移之動作示意圖。
圖6係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翻身墊之墊體及三角枕之分解圖。
圖7係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三角枕設置於墊體之角度示意圖。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其係為本創作所提供之一種較佳實施例之翻身墊,其係包含有;一墊體10,其係包含有一上部11、一身部12及一下部13;該上部11、身部12及下部13之寬度相當,其寬度為130cm-150cm之間,本實施例中係為140cm,且該上部11與該下部13之中央位置分別連接於該身部12之上方以及下方形成一體;該上部11之長度35cm-45cm之間,本實施例中係為39cm,該上部11兩側係分別界定為一上提區111,該下部13之長度為35cm-45cm之間,本實施例中係為39cm,該下部13之兩側係分別界定為一下提區131,該身部12之長度為55-65cm之間,本實施例中係為58cm,該身部12之兩側係分別界定為一結合區121,該兩結合區121上係設置有一結合件14,該結合件14係為魔鬼氈141所構成,其亦可為扣具或束帶等其他可以結合固定的結構所構成,並不限制,當該兩結合區121重疊時,該結合件14之魔鬼氈141可以結合固定該兩結合區121,使該兩結合區121可以形成環套固定;該上部11、身部12及該下部13的長度恰好可以對應到長者的肩膀以上位置,肩關節髖關節之間的距離以及大腿位置的距離而設置有符合人體工學的設置長度,另外,該墊體10的寬度也是符合人體工學的長度而設置,讓使用者可以使肩關節、 髖關節包覆於該墊體10內,該墊體10並可使用透氣、抗菌的材質所構成者;該墊體10背面並設置有一第一結合單元15及兩握把16;該第一結合單元15係為三魔鬼氈151所構成,長度在70cm-90cm之間,本實施例中係為80cm;該等魔鬼氈151係間隔的設置於該墊體10的中央位置,並沿著該身部12之方向設置,使該身部12背部位置有該等第一結合單元15的設置,該兩握把16係設置於該第一結合單元15的兩側外側,可方便使用者施力提起該墊體10。
一三角枕20,其係為一三角柱體結構,其三邊的角度為30度、60度以及90度,該三角枕20具有三個表面21,該等表面21外側係設置有一第二結合單元22,該第二結合單元22為數魔鬼氈221可與該第一結合單元15相結合,該第二結合單元22係與該三角枕20的每一表面21上設置有兩魔鬼氈221,使其可與該第一結合單元15之該等魔鬼氈151相黏合,該三角枕20的長度為36cm-60cm之間,本實施例中係為50cm,該三角枕20可以調整其於該墊體10背面的支撐角度以及位置,並且透過該第二結合單元22與該第一結合單元15形成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請參閱圖2及3所示,要調整使用者的翻身角度時,使用者可以施力提起該握把16,方便將該墊體10上提,將該墊體10上提後,可將該三角枕20插入至該墊體10之下方,可以依照需求而設置於該身部12靠近該上部11的位置或身部12靠近下部13的位置,讓使用者可以對肩關節周邊或是髖關節周邊要調整翻身的角度都可以產生良好的固定效果,並且,透過該第一結合單元15的魔鬼氈151的使用,可讓使用者選擇要往左邊或是往右邊來進行翻身的動作,並不會有方向性的問題。
同時,根據臨床研究文獻,為防止壓瘡,在30。傾斜位置時需要每2小時更換一次體位,在0°仰臥時每1.5到2小時更換一次體位,對於所有其他體位至少每1.5小時更換一次體位。請參閱圖4所示,因為該三角枕 20具有三種不同的角度以及表面21,並且該三角枕20的每一表面21上都具有該第二結合單元22的設置,所以使用者也可以依照需求來進行角度的調整,並且使用30度、60度及90度三種符合臨床研究上人體翻身的特定角度,可以讓使用者簡易快速估算較佳的翻身時間,以避免壓瘡。
再來,請參閱圖5所示,當要進行位置轉移的時候,可以先將該身部12兩側的結合區121重疊,並且將該結合區121上的結合件14,也就是魔鬼氈141進行環套固定,讓使用者的身軀位置,也就是肩關節到髖關節之間可以被固定於該墊體10的身部12位置,並且,將該上部11兩側的兩上提區111與該下部13兩側的兩下提區131靠攏,以方便手握持該兩上提區111以及該兩下提區131,並且可以讓使用者穩定的在該墊體10內進行位置的轉移,並且該兩上提區111以及該兩下提區131也方便使用者握持固定以及出力。在轉移過程中相當方便,而且轉換完成後,該墊體10可以直接墊設下方,不需取出,並且該墊體10具有透氣以及抗菌的效果,可以長時間使用。
請參閱圖6及7所示,其係為本創作所提供之翻身墊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其主要結構係與前一較佳實施例相同,相同之處不另贅述,其中; 該三角枕20上的第二結合單元22係為三個片狀的魔鬼氈221所構成,魔鬼氈221係設置於該三角枕20之三側表面21上,同時,該第一結合單元15係為兩魔鬼氈151設置於該身部12位置,並沿著寬度方向設置;如此一來,該三角枕20的每一個表面21皆佈滿有該魔鬼氈221,當該三角枕20之任一表面21的任一位置與該墊體10的第一結合單元15的橫向設置的該兩魔鬼氈151相結合時,都可以完整的結合,不會因為需要遷就該第一結合單元15與第二結合單元22的設置位置而使該三角枕20擺放位置受到侷限。
10:墊體
11:上部
111:上提區
12:身部
121:結合區
13:下部
131:下提區
14:結合件
141:魔鬼氈
15:第一結合單元
151:魔鬼氈
16:握把
20:三角枕
21:表面
22:第二結合單元
221:魔鬼氈

Claims (11)

  1. 一種翻身墊,其係包含有;一墊體,其係包含有一上部、一身部及一下部;該上部、身部及下部之寬度相當,且該上部與該下部之中央與該身部相連接;該上部之兩側係分別界定為一上提區,該下部之兩側係分別界定為一下提區,該身部之兩側係分別界定為一結合區,該兩結合區上係設置有一結合件,該兩結合區重疊時,該結合件可以結合固定該兩結合區;該墊體背面並設置有一第一結合單元;一三角枕,其係為一三角柱體結構,該三角枕外側係設置有一第二結合單元,該第二結合單元可與該第一結合單元相結合,可調整及固定該三角枕於該墊體背面的支撐角度以及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翻身墊,其中;該墊體的寬度為130cm-150cm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翻身墊,其中;該上部之高度為35cm-45cm之間,該身部之高度為55cm-65cm之間,該下部之高度為35cm-45cm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翻身墊,其中;該第一結合單元係為三魔鬼氈所構成,間隔的設置於該墊體背部沿著該身部之中央位置;該三角枕上之第二結合單元係相對為數個魔鬼氈,該三角枕每一表面上設置有至少一該魔鬼氈,使該第二結合單元可與該第一結合單元相結合。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翻身墊,其中;該第一結合單元係為兩魔鬼氈所構成,間隔的設置於該墊體背部沿著該身部寬度方向;該三角枕上之 第二結合單元係相對為三個片狀魔鬼氈,該三角枕每一表面上設置有一該片狀魔鬼氈,使該第二結合單元可與該第一結合單元相結合。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翻身墊,其中;該第一結合單元之長度為70cm-90cm之間。
  7. 如請求項1或4所述之翻身墊,其中;該三角枕之長度係略大於該第一結合單元之長度之一半。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翻身墊,其中;該三角枕之長度為36cm-60cm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翻身墊,其中;該三角枕之角度為30度、60度及90度。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翻身墊,其中;該墊體之背面兩側分別設置有一握把。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翻身墊,其中;該身部之兩結合區上的結合件係為一魔鬼氈。
TW111211549U 2022-10-21 2022-10-21 翻身墊 TWM638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1549U TWM638895U (zh) 2022-10-21 2022-10-21 翻身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1549U TWM638895U (zh) 2022-10-21 2022-10-21 翻身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8895U true TWM638895U (zh) 2023-03-21

Family

ID=86691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1549U TWM638895U (zh) 2022-10-21 2022-10-21 翻身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88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6587B (zh) * 2022-10-21 2023-09-21 臺北醫學大學 翻身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6587B (zh) * 2022-10-21 2023-09-21 臺北醫學大學 翻身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52479B2 (ja) 整体治療の前後において使用する整体治療用補助具
US10772779B2 (en) Patient repositioning system
TWM638895U (zh) 翻身墊
US6073279A (en) Bed patient positioning arrangement
TWI816587B (zh) 翻身墊
CN204951422U (zh) 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
TWM535559U (zh) 多功能翻身轉移位支托減壓墊
JP2010142485A (ja) 介護補助具
TWM587521U (zh) 協助翻身移位之輔助墊
JP5965514B1 (ja) 介助ベルト
JP2524544Y2 (ja) 介助保護帯
CN218420331U (zh) 一种辅助侧卧位的固定装置
CN218515886U (zh) 一种组合式翻身移位减压隔尿垫
CN210932380U (zh) 多功能护理单
JP6730758B1 (ja) 介護器具および介護器具セット
CN211300830U (zh) 一种可以随意调节的体位管理垫
JP3217168U (ja) 介護者用移乗補助具
CN210078120U (zh) 一种抗痉挛体位翻身组合垫
CN210903792U (zh) 翻身带
CN213851612U (zh) 一种防滑的翻身枕
TWM610860U (zh) 移位墊
CN211095480U (zh) 便于病患移动和翻身的床垫
CN210384232U (zh) 一种具有防治压疮和攀爬的多功能轮椅
CN211433835U (zh) 一种多功能翻身护理装置
JP2002028193A (ja) 介護用体位安定クッショ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