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4567U - 光電浪板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光電浪板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4567U
TWM624567U TW110214489U TW110214489U TWM624567U TW M624567 U TWM624567 U TW M624567U TW 110214489 U TW110214489 U TW 110214489U TW 110214489 U TW110214489 U TW 110214489U TW M624567 U TWM624567 U TW M62456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carrier
wave
panel
solar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4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立偉
薛嘉賢
林宏洋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4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4567U/zh
Publication of TWM624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4567U/zh
Priority to CN202222391271.7U priority patent/CN218335834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電浪板系統包括第一浪板、第二浪板、第一太陽能板及第二太陽能板。第一浪板具有第一底板、第一承載板及第二承載板。第一承載板與第二承載板位於第一底板之兩側。第二浪板具有第二底板、第三承載板及第四承載板。第三承載板與第四承載板位於第二底板之兩側。第二承載板與第三承載板部分重疊以定義出凹槽。第一太陽能板位於第一承載板及第二承載板上。第二太陽能板位於第三承載板及第四承載板上。第一太陽能板、第一底板、第一承載板及第二承載板之間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間。第二太陽能板、第二底板、第三承載板及第四承載板之間具有至少一第二空間。

Description

光電浪板系統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光電浪板系統。
一般而言,傳統的太陽能系統的安裝工程通常需要先在建築體(例如屋頂)上鋪設浪板,接著,在浪板上組裝支架,最後再將太陽能板安裝於支架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增加鋪設浪板與組裝支架的安裝成本。舉例來說,需耗費大量人力與施工時間在浪板與支架上鑽孔,並且需使用大量的螺絲及壓塊進行點鎖附。由於使用大量的螺絲及壓塊,將增加安裝太陽能系統的材料成本並增加了建築體的負載重量。此外,在安裝完太陽能板後,由於太陽能板與支架僅使用螺絲及壓塊鎖附,因此當強風吹向太陽能板與支架時,強風的負風壓易破壞太陽能板與支架之間的結構,導致太陽能系統的結構穩定度不足。
本揭露之一技術態樣為一種光電浪板系統。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一種光電浪板系統包括第一浪板、第二浪板、第一太陽能板及第二太陽能板。第一浪板具有第一底板、第一承載板及第二承載板。第一承載板與第二承載板位於第一底板之兩側。第二浪板具有第二底板、第三承載板及第四承載板。第三承載板與第四承載板位於第二底板之兩側。第二承載板與第三承載板部分重疊以定義出凹槽。第一太陽能板位於第一承載板及第二承載板上。第二太陽能板位於第三承載板及第四承載板上。第一太陽能板、第一底板、第一承載板及第二承載板之間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間。第二太陽能板、第二底板、第三承載板及第四承載板之間具有至少一第二空間。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凹槽為V形槽或U形槽。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光電浪板系統更包括黏膠材料。黏膠材料位於凹槽中。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分別具有第一承載部與第二承載部。第一太陽能板與第二太陽能板分別位於第一承載部與第二承載部上。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光電浪板系統更包括雙面結構膠帶。雙面結構膠帶位於第一承載部、第二承載部、第三承載板及第四承載板上。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光電浪板系統更包括膠黏劑。膠黏劑位於第一承載板與第二承載板之至少一者與第一太陽能板之間,以及位於第三承載板與第四承載板之至少一者與第二太陽能板之間。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之其中一者與太陽能板之間的距離在3cm至20cm之間。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太陽能板的個數為兩個。兩第一太陽能板之間的距離在1cm至20cm之間。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上述距離與兩第一太陽能板之其中一者的縱向長度的比例在1%至20%之間。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兩第一太陽能板的纜線以串聯方式連接。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兩第一太陽能板的纜線集線至走線槽。
本揭露之另一技術態樣為一種光電浪板系統。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一種光電浪板系統包括第一浪板、第二浪板、第一太陽能板、第二太陽能板及兩鋼體。第一浪板具有第一底板、第一承載板及第二承載板。第一承載板與第二承載板位於第一底板之兩側。第二浪板具有第二底板、第三承載板及第四承載板。第三承載板與第四承載板位於第二底板之兩側。第二承載板與第三承載板部分重疊以定義出凹槽。第一太陽能板位於第一承載板及第二承載板上。第二太陽能板位於第三承載板及第四承載板上。第一太陽能板、第一底板、第一承載板及第二承載板之間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間。第二太陽能板、第二底板、第三承載板及第四承載板之間具有至少一第二空間。兩鋼體鎖附於第一浪板與第二浪板的底面。兩鋼體之間的鋼構間距在50cm至200cm之間。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太陽能板的縱向長度與鋼構間距的比例在50%至200%之間。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浪板的長度方向垂直於兩鋼體之其中一者的長度方向。
在本揭露上述實施方式中,光電浪板系統具有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且第一浪板的第二承載板與第二浪板的第三承載板部分重疊以定義出凹槽。部分重疊的第二承載板與第三承載板可加強第一浪板與第二浪板之間的結構穩定度,使強風吹向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時,不易破壞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可提高光電浪板系統的使用壽命。此外,光電浪板系統的浪板(例如第一浪板與第二浪板)可預先在工廠進行組裝,並且將第一太陽能板及第二太陽能板預先組裝於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上。鋼體由於光電浪板系統的組裝大部分皆可在工廠預先完成,因此可減少在建築體上安裝光電浪板系統的施工時間,可提升整體作業效率並同時節省人力與安裝成本。
以下揭示之實施方式內容提供了用於實施所提供的標的之不同特徵的許多不同實施方式,或實例。下文描述了元件和佈置之特定實例以簡化本案。當然,該等實例僅為實例且並不意欲作為限制。此外,本案可在各個實例中重複元件符號及/或字母。此重複係用於簡便和清晰的目的,且其本身不指定所論述的各個實施方式及/或配置之間的關係。
諸如「在……下方」、「在……之下」、「下部」、「在……之上」、「上部」等等空間相對術語可在本文中為了便於描述之目的而使用,以描述如附圖中所示之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元件或特徵之關係。空間相對術語意欲涵蓋除了附圖中所示的定向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裝置的不同定向。裝置可經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以其他定向)並且本文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詞可同樣相應地解釋。
第1圖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光電浪板系統100的立體圖。第2圖繪示第1圖的光電浪板系統100的側視圖。同時參照第1圖與第2圖,光電浪板系統100包括第一浪板110、第二浪板120、第一太陽能板130a及第二太陽能板130b。第一浪板110具有第一底板112、第一承載板114及第二承載板116。第一浪板110的第一承載板114與第二承載板116位於第一浪板110的第一底板112之兩側。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浪板110的第一承載板114與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載板116不同。舉例來說,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載板116具有V形凹部。第二浪板120具有第二底板122、第三承載板124及第四承載板126。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載板124與第四承載板126位於第二浪板120的第二底板122之兩側。舉例來說,第一浪板110的第一承載板114與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載板124外觀相似,且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載板116與第二浪板120的第四承載板126外觀相似。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載板116與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載板124部分重疊以定義出凹槽C。詳細來說,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載板124位於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載板116上,且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載板124的邊緣與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載板116的V形凹部部分重疊。部分重疊的第二承載板116與第三承載板124可加強第一浪板110與第二浪板120之間的結構穩定度。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太陽能板130a位於第一浪板110的第一承載板114及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載板116上。第二太陽能板130b位於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載板124及第二浪板120的第四承載板126上。此外,第一太陽能板130a、第一浪板110的第一底板112、第一浪板110的第一承載板114及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載板116之間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間S1。第二太陽能板130b、第二浪板120的第二底板122、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載板124及第二浪板120的第四承載板126之間具有至少一第二空間S2。第一空間S1與第二空間S2可視為第一太陽能板130a與第二太陽能板130b的散熱空間,以帶走第一太陽能板130a與第二太陽能板130b在運作時產生的熱能。並且,第一太陽能板130a的纜線134(將於第7A圖詳細說明) 可整合於第一空間S1中。
具體而言,光電浪板系統100具有第一浪板110及第二浪板120,且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載板116與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載板124部分重疊以定義出凹槽C。部分重疊的第二承載板116與第三承載板124可加強第一浪板110與第二浪板120之間的結構穩定度,使強風吹向第一浪板110及第二浪板120時,不易破壞第一浪板110及第二浪板120,因此可提高光電浪板系統100的使用壽命。
此外,光電浪板系統100的第一浪板110與第二浪板120可預先在工廠進行組裝,並且將第一太陽能板130a與第二太陽能板130b預先組裝於第一浪板110及第二浪板120上。由於光電浪板系統100的組裝大部分皆可在工廠預先完成,因此可減少光電浪板系統100安裝在建築體(例如屋頂)上的施工時間,可提升整體作業效率並同時節省人力與安裝成本。光電浪板系統100可預先在工廠進行陣列化組合。舉例來說,1kW型的光電浪板系統100其長度可為8.2m。1.125kW型的光電浪板系統100其長度可為9.2m。1.25kW型的光電浪板系統100其長度可為10.2m。1.375kW型的光電浪板系統100其長度可為11.2m。1.5kW型的光電浪板系統100其長度可為12.2m。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浪板110的第一底板112與第二浪板120的第二底板122分別具有第一承載部118與第二承載部128。第一太陽能板130a與第二太陽能板130b分別位於第一浪板110的第一承載部118與第二浪板120的第二承載部128上。此外,第一浪板110的第一底板112與第一太陽能板130a之間的距離d1在3cm至20cm之間。第二浪板120的第二底板122與第二太陽能板130b之間的距離d2在3cm至20cm之間。第一太陽能板130a與第二太陽能板130b與第一浪板110的第一底板112及第二浪板120的第二底板122之間的距離d1、d2可降低第一太陽能板130a與第二太陽能板130b在運作時產生的熱能傳遞至第一底板112及第二底板122,以提高光電浪板系統100的散熱效果。
第3圖繪示第2圖的凹槽C的局部放大圖。同時參照第2圖與第3圖,光電浪板系統100的凹槽C可為V形槽或U形槽。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光電浪板系統100更包括黏膠材料140。舉例來說,黏膠材料140可為矽氧樹脂,但並不以此為限。黏膠材料140可位於凹槽C中,以加強第一浪板110與第二浪板120之間的結構穩定度。此外,黏膠材料140位於凹槽C中可防止凹槽C漏水,以提高光電浪板系統100的使用壽命。
第4A圖繪示第2圖的第三承載板124的局部放大圖。第4B圖繪示第2圖的第二承載部128的局部放大圖。第4C圖繪示第2圖的第四承載板126的局部放大圖。參照第2圖至第4C圖,光電浪板系統100更包括雙面結構膠帶150。雙面結構膠帶150可位於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載板124、第四承載板126及第二承載部128上,以結合第二浪板120與第二太陽能板130b。相似地,雙面結構膠帶150可位於第一浪板110的第一承載板114、第二承載板116及第一承載部118上(見第1圖),以結合第一浪板110與第一太陽能板130a。此外,光電浪板系統100更包括膠黏劑160。光電浪板系統100的膠黏劑160可位於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載板124與第二太陽能板130b之間,且位於第二浪板120的第四承載板126與第二太陽能板130b之間,以固定第二太陽能板130b。相似地,膠黏劑160可位於第一浪板110的第一承載板114與第一太陽能板130a之間(見第2圖),且位於第一浪板110的的第二承載板116與第一太陽能板130a之間,以固定第一太陽能板130a。膠黏劑160可封住第一太陽能板130a與第二太陽能板130b的邊緣,以提供保護效果。
應理解到,已敘述的元件連接關係與功效將不重覆贅述,合先敘明。在以下敘述中,將說明其他形式的光電浪板系統。
第5圖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光電浪板系統100a的上視圖。第5圖所示之實施方式與第1圖所示之實施方式不同地方在於,光電浪板系統100a的第一太陽能板130a在第一浪板110上與第二太陽能板130b在第二浪板120上的個數各為兩個。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太陽能板130a及第二太陽能板130b的縱向長度d3可在95cm至100cm之間,且兩第一太陽能板130a(兩第二太陽能板130b)之間的距離d4可在1cm至20cm之間。換句話說,距離d4(例如1cm至20cm)與縱向長度d3(例如95cm至100cm)的比例可在1%至20%之間。兩第一太陽能板130a(兩第二太陽能板130b)之間的距離d4可提供光電浪板系統100a足夠的散熱空間,以帶走第一太陽能板130a及第二太陽能板130b在運作時所產生的熱能。此外,兩第一太陽能板130a(兩第二太陽能板130b)之間的距離d4可作為螺絲鎖附區以加強光電浪板系統100a的結構穩定度。
第6A圖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安裝光電浪板系統100b的示意圖。第6B圖繪示第6A圖的鋼體170的局部放大圖。同時參照第6A圖與第6B圖,與第5圖所示之實施方式不同地方在於,光電浪板系統100b更包括鋼體170。值得注意的是,兩鋼體170之間的鋼構間距d5(pitch)在50cm至200cm之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太陽能板130a及第二太陽能板130b的縱向長度d3(例如95cm至100cm)與鋼構間距d5(例如50cm至200cm)的比例可在50%至200%之間。鋼體170可鎖附於第一浪板110的底面111與第二浪板120的底面121。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使用螺絲172鎖附鋼體170,並且可使用輔助鋼174加強螺絲172的固定效果。鋼體170的長度方向D1垂直於第一浪板110的長度方向D2。此外,若第一浪板110或第二浪板120上無設置第一太陽能板130a及第二太陽能板130b,則其可作為維修走道。當光電浪板系統100b故障需派遣工作人員進行維修時,工作人員可在維修走道上進行維修,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使用鋼體170安裝光電浪板系統100b於建築體(例如屋頂)上,而不需使用傳統的支架進行安裝,因此可降低屋頂的承載重量。此外,光電浪板系統100b的組裝大部分皆可在工廠預先完成,因此可減少光電浪板系統100b安裝在屋頂上的施工時間,可提升整體作業效率並同時節省人力與安裝成本。
第7A圖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第一太陽能板130a的纜線134的示意圖。第7B圖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集線光電浪板系統100c的第一太陽能板130a的纜線134的示意圖。同時參照第7A圖與第7B圖,光電浪板系統100c的第一太陽能板130a的前側具有太陽能模組132,太陽能模組132可吸收太陽光。第一太陽能板130a的背側具有纜線134。舉例來說,第一太陽能板130a的太陽能模組132在吸收太陽光後可將太陽能轉為電能,並藉由第一太陽能板130a的纜線134傳遞電能至集電區。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太陽能板130a的纜線134以串聯方式連接,且不超過光電浪板系統100c的最大系統電壓。此外,光電浪板系統100c的第一太陽能板130a的纜線134集線至走線槽200,走線槽200可位於建築體的屋脊上,以達到收線效果。
綜上所述,光電浪板系統具有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且第一浪板的第二承載板與第二浪板的第三承載板部分重疊以定義出凹槽。部分重疊的第二承載板與第三承載板可加強第一浪板與第二浪板之間的結構穩定度,使強風吹向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時,不易破壞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可提高光電浪板系統的使用壽命。此外,光電浪板系統的浪板(例如第一浪板與第二浪板)可預先在工廠進行組裝,並且將第一太陽能板及第二太陽能板預先組裝於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上。鋼體由於光電浪板系統的組裝大部分皆可在工廠預先完成,因此可減少在建築體上安裝光電浪板系統的施工時間,可提升整體作業效率並同時節省人力與安裝成本。
前述概述了幾個實施方式的特徵,使得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揭露的態樣。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他們可以容易地將本揭露用作設計或修改其他過程和結構的基礎,以實現與本文介紹的實施方式相同的目的和/或實現相同的優點。本領域技術人員還應該認識到,這樣的等效構造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並且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它們可以在這裡進行各種改變,替換和變更。
100:光電浪板系統 100a:光電浪板系統 100b:光電浪板系統 100c:光電浪板系統 110:第一浪板 111:底面 112:第一底板 114:第一承載板 116:第二承載板 118:第一承載部 120:第二浪板 121:底面 122:第二底板 124:第三承載板 126:第四承載板 128:第二承載部 130a:第一太陽能板 130b:第二太陽能板 132:太陽能模組 134:纜線 140:黏膠材料 150:雙面結構膠帶 160:膠黏劑 170:鋼體 172:螺絲 174:輔助鋼 200:走線槽 d1:距離 d2:距離 d3:縱向長度 d4:距離 d5:鋼構間距 C:凹槽 D1:長度方向 D2:長度方向
當結合隨附諸圖閱讀時,得自以下詳細描述最佳地理解本揭露之一實施方式。應強調,根據工業上之標準實務,各種特徵並未按比例繪製且僅用於說明目的。事實上,為了論述清楚,可任意地增大或減小各種特徵之尺寸。 第1圖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光電浪板系統的立體圖。 第2圖繪示第1圖的光電浪板系統的側視圖。 第3圖繪示第2圖的凹槽的局部放大圖。 第4A圖繪示第2圖的第三承載板的局部放大圖。 第4B圖繪示第2圖的第二承載部的局部放大圖。 第4C圖繪示第2圖的第四承載板的局部放大圖。 第5圖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光電浪板系統的上視圖。 第6A圖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安裝光電浪板系統的示意圖。 第6B圖繪示第6A圖的鋼體的局部放大圖。 第7A圖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太陽能板的纜線的示意圖。 第7B圖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集線太陽能板的纜線的示意圖。
100:光電浪板系統
110:第一浪板
112:第一底板
114:第一承載板
116:第二承載板
118:第一承載部
120:第二浪板
122:第二底板
124:第三承載板
126:第四承載板
128:第二承載部
130a:第一太陽能板
130b:第二太陽能板
150:雙面結構膠帶
160:膠黏劑
C:凹槽

Claims (14)

  1. 一種光電浪板系統,包含: 一第一浪板,具有一第一底板、一第一承載板及一第二承載板,其中該第一承載板與該第二承載板位於該第一底板之兩側; 一第二浪板,具有一第二底板、一第三承載板及一第四承載板,其中該第三承載板與該第四承載板位於該第二底板之兩側,且該第二承載板與該第三承載板部分重疊以定義出一凹槽;以及 一第一太陽能板及一第二太陽能板,該第一太陽能板位於該第一承載板及該第二承載板上,該第二太陽能板位於該第三承載板及該第四承載板上,其中該第一太陽能板、該第一底板、該第一承載板及該第二承載板之間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間,該第二太陽能板、該第二底板、該第三承載板及該第四承載板之間具有至少一第二空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電浪板系統,其中該凹槽為V形槽或U形槽。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電浪板系統,更包含: 一黏膠材料,位於該凹槽中。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電浪板系統,其中該第一底板與該第二底板分別具有一第一承載部與一第二承載部,該第一太陽能板與該第二太陽能板分別位於該第一承載部與該第二承載部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光電浪板系統,更包含: 一雙面結構膠帶,位於該第一承載部、該第二承載部、該第三承載板及該第四承載板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電浪板系統,更包含: 一膠黏劑,位於該第一承載板與該第二承載板之至少一者與該第一太陽能板之間,以及位於該第三承載板與該第四承載板之至少一者與該第二太陽能板之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電浪板系統,其中該第一底板與該第二底板之其中一者與該太陽能板之間的距離在3cm至20cm之間。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電浪板系統,其中該第一太陽能板的個數為兩個,且該兩第一太陽能板之間的一距離在1cm至20cm之間。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光電浪板系統,其中該距離與該兩第一太陽能板之其中一者的縱向長度的比例在1%至20%之間。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光電浪板系統,其中該兩第一太陽能板的纜線以串聯方式連接。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光電浪板系統,其中該兩第一太陽能板的纜線集線至走線槽。
  12. 一種光電浪板系統,包含: 一第一浪板,具有一第一底板、一第一承載板及一第二承載板,其中該第一承載板與該第二承載板位於該第一底板之兩側; 一第二浪板,具有一第二底板、一第三承載板及一第四承載板,其中該第三承載板與該第四承載板位於該第二底板之兩側,且該第二承載板與該第三承載板部分重疊以定義出一凹槽; 一第一太陽能板及一第二太陽能板,該第一太陽能板位於該第一承載板及該第二承載板上,該第二太陽能板位於該第三承載板及該第四承載板上,其中該第一太陽能板、該第一底板、該第一承載板及該第二承載板之間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間,該第二太陽能板、該第二底板、該第三承載板及該第四承載板之間具有至少一第二空間;以及 兩鋼體,鎖附於該第一浪板與該第二浪板的底面,其中該兩鋼體之間的一鋼構間距在50cm至200cm之間。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電浪板系統,其中該太陽能板的縱向長度與該鋼構間距的比例在50%至200%之間。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電浪板系統,其中該第一浪板的長度方向垂直於該兩鋼體之其中一者的長度方向。
TW110214489U 2021-12-03 2021-12-03 光電浪板系統 TWM624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4489U TWM624567U (zh) 2021-12-03 2021-12-03 光電浪板系統
CN202222391271.7U CN218335834U (zh) 2021-12-03 2022-09-06 光电浪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4489U TWM624567U (zh) 2021-12-03 2021-12-03 光電浪板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4567U true TWM624567U (zh) 2022-03-11

Family

ID=81747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4489U TWM624567U (zh) 2021-12-03 2021-12-03 光電浪板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4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19332B1 (ja) 太陽電池装置
JP6096618B2 (ja) 太陽電池アレイ
JP2019031896A (ja) 溝型取り付けブラケット、太陽光発電ユニット及び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の取り付け方法
KR102433542B1 (ko) 다중 방수 구조를 겸비한 지붕일체형 태양광발전 시스템
US20120211056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JP2017223108A (ja) 太陽電池装置
JP2014043720A (ja) 太陽エネルギー利用設備取付け架台及び太陽光発電装置
JP5902451B2 (ja) 太陽電池アレイ
TWM624567U (zh) 光電浪板系統
WO2017219799A1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JP2001152619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支持構造
CN218335834U (zh) 光电浪板系统
JP200614042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設置構造
JP5893273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下層構造、及び太陽電池パネルを含む外装構造
JP5945407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敷設構造及び太陽電池パネルの中間保持部材
TWM634998U (zh) 光電浪板系統
JP2006278535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固定構造
KR20200142348A (ko) 태양광 모듈 고정용 클램프
CN205596056U (zh) 一种屋顶光伏支架结构
CN218439124U (zh)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采光窗与光伏组件连接结构
CN219268767U (zh) 光伏建筑一体化幕墙组件
JP2587133Y2 (ja) 太陽電池付き屋根パネル
CN209875662U (zh) 一种c型钢连接锁紧装置
US20220416715A1 (en) System for mounting tiles over a surface
WO2019223184A1 (zh) 线缆收集装置、线缆引导装置及建筑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