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2517U - Building suite mold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Building suite molding devic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82517U TWM582517U TW108205741U TW108205741U TWM582517U TW M582517 U TWM582517 U TW M582517U TW 108205741 U TW108205741 U TW 108205741U TW 108205741 U TW108205741 U TW 108205741U TW M582517 U TWM582517 U TW M582517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old
- suite
- building
- molds
- outer mold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65 ro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51 slip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種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包含一個外模、數個內模、數個導向機構,及至少一個提升機構,所述內模設在該外模內,所述內模的高度小於所成形之一個套間牆體所需的高度,每一個該內模包括一個樓頂板模板,及數個由該樓頂板模板周緣向下延伸的側板,每一個該導向機構設在相對應之該內模朝向該外模的位置處並可滾動接觸於該外模之內壁面,該至少一個提升機構與該等內模連接,並帶動該等內模相對於該外模向上移動。該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採用了內模與外模相對運動的滑模結構,相較於傳統的築牆模具,可以使得內模和外模的厚度較小,整體結構更加精巧。
Description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建築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
高層建築物的主體結構通常層數較多,且豎向結構布置上下變化不大,特別是進行建築物套間成型工法時,結構施工工藝的重複步驟較多,為了降低施工成本,在2013年期刊《大陸橋視野》發布的文章《建築施工中的滑模施工技術應用》中提出:滑模施工是一種可以隨著柱子的高度上升而陸續成形的滑模工藝,而高層建築物的豎向結構主要是核心筒體、剪力牆、框架柱、框架梁,都是結構品質和工期進度控制的重點,這些構件都可以採用滑模施工。
目前一個滑模裝置主要由三大系統組成,即一個由模板模板和提升架圍圈組成的模板系統,一個由主操作平臺、上輔助平臺和內外吊腳手架組成的平臺系統,及一個由液壓控制台、油路和支承桿組成的液壓提升系統。該滑模裝置主要是針對上述三大系統進行設計。而該滑模施工是通過油泵的壓力,使卡在支承桿上的液壓千斤頂,帶動千斤頂架支承整個操作平臺,並向上提升內模、外模及吊架。但因內、外模沒有樓板元件,所以需要將整個牆體灌注好後,再額外通過一個樓板元件一層一層的進行天花板的澆灌,此將影響施工進度。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結構輕便、操作方便且建築物套間成型速度快的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
於是,本新型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包含一個外模、數個內模、數個導向機構,及至少一個提升機構,該外模、該等內模、該等導向機構和該至少一個提升機構共同構成一個滑模裝置,所述內模設在該外模內,所述內模的高度小於所成形之一個套間牆體所需的高度,每一個該內模包括一個樓頂板模板,及數個由該樓頂板模板周緣向下延伸的側板,在每一個該內模的內部空間內設有一個用於拆卸該內模的縮模機構,每一個該導向機構設在相對應之該內模朝向該外模的位置處並可滾動接觸於該外模之內壁面,該至少一個提升機構與該等內模連接,並帶動該等內模相對於該外模向上移動。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該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採用滑模結構進行建築物套間牆體的成型施工操作,通過該至少一個提升機構使該等內模相對于該外模向上移動,在向上移動的過程中,朝該外模與該等內模之間、以及該等內模彼此之間澆灌混凝土,此時該等導向機構可以保證該等內模在向上移動的過程的穩定性,以保證混凝土牆體的垂直度,同時因為該等內模包括有樓頂板模板,這樣在形成建築物其中一層的套間牆體後就可以在該等樓頂板模板的上端澆灌混凝土形成天花板,工序更加連貫,節省了施工週期,而且所述內模的高度小於套間牆體所需的高度,這樣內模的結構即可更加小巧,結構輕便,降低了生產成本。
參閱圖1至圖4,本新型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之一實施例,為一個滑模裝置,該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包括一個外模1、數個內模2、數個連接座3、數個導向機構4,及兩個提升機構5。
所述內模2的數量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本實施例中是以四個為例來說明,所述內模2設在該外模1內部,所述內模2的高度小於預定成形之一個套間牆體所需高度的一半,所述內模2的高度為250mm至1500mm。每一個該內模2包括一個樓頂板模板21,及數個由該樓頂板模板21的周緣往下延伸的側板22。當然在設計上所述內模2可為分體式結構,該樓頂板模板21由多個拼接的頂板組件構成,該等側板22也可彼此移動拆解,在每一個該內模2的內部空間內還設有一個用於拆卸該內模2的縮模機構(圖未示)。
所述連接座3橋跨連接在兩相鄰的該等內模2之間,每一個該連接座3包括兩個分別可拆離地設置在該等內模2上的固定部31,及一個連接該等固定部31的連接部32。
每一個該導向機構4設在相對應之該內模2朝向該外模1的位置處且可滾動地接觸於該外模1之內壁面,所述導向機構4包括一個可拆離地設置在該內模2頂部的支座41,及一個可轉動地設在該支座41上且一端與該外模1之內壁面接觸的滾輪42。
每一個該提升機構5包括兩個相間隔的提升支架51、兩個分別設在該提升支架51上的提升電機52、一個連接該等提升電機52的驅動端的拉板53、數條彼此間隔且由該拉板53向下延伸的拉繩54,及數個分別設置在該等拉繩54的底端且可拆離地連接於該內模2頂部的連接單元55。要注意的是該提升機構5的數目不限於兩個,依實際需求可以是一個、三個…等。
每一個該連接單元55包括一個錐形連接塊56、一個連接螺栓57,及一個連接螺母58。該錐形連接塊56概呈頂寬底窄的錐形體,並具有一個頂端561、一個寬度小於該頂端561的底端562,及一個由該底端562中央往下突伸的螺紋連接部563,該螺紋連接部563螺入該內模2的頂部而與該內模2連接。該連接螺栓57具有一個下端與該錐形連接塊56的頂端561連接的螺身571,及一個突擴形成於該螺身571上端且呈中空環形以供拉繩54連接的螺頭572。該連接螺母58螺接於該連接螺栓57且靠置在該錐形連接塊56上。
為了便於瞭解,乃進一步說明該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的成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A、設置該外模1和該等提升機構5,將該等內模2放置在該外模1內,並使該等提升機構5與該等內模2的頂部連接;
B、將該等導向機構4安裝在該等內模2朝向外模1之內壁面的位置處,同時使該等導向機構4與該外模1的內壁面相接觸;
C、將該等連接座3連接在相鄰的兩個該內模2的頂部間,當該等內模2相對於該外模1靜止時,在該外模1與該等內模2之間、以及該等內模2彼此之間的豎直方向界定出一個牆體澆灌空間9內澆灌混凝土,當下部的混凝土部分凝固後,再通過所述提升機構5使該等內模2相對于該外模1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可形成新的一個牆體澆灌空間9,進行下一段的牆體澆灌;
D、當所述提升機構5將該等內模2提升到指定位置後,利用至少一個頂撐機構(圖未示)將該等內模2支撐住,然後將所述連接座3、所述導向機構4、所述提升機構5與該等內模2相分離,並填充各連接處的孔洞,即可在該等內模2的頂部澆灌混凝土以形成天花板,最後通過所述頂撐機構、該等縮模機構使該等內模2與天花板及建築物套間的牆體分離,再將該等內模2移出。
綜上所述,本新型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通過所述提升機構5使該等內模2相對于該外模1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可在該外模1與該等內模2之間、以及該等內模2彼此之間逐段澆灌混凝土,於此同時,該等導向機構4可以保證該等內模2在向上移動的過程的穩定性,以保持混凝土牆體的垂直度,同時因為該等內模2包括有該樓頂板模板21,這樣在形成建築物其中一層的套間牆體後,就可以在該等樓頂板模板21的上端澆灌混凝土以形成天花板,可使工序更加連貫,以節省施工週期,而且所述內模2的高度小於套間牆體所需的高度,如此一來,將可使得該等內模2的結構更加小巧,結構輕便,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此外每一個該內模2還設計為分體式結構,這樣當通過該樓頂板模板21形成天花板之後,即可以將該內模2拆開分解,以方便將該內模2從套間內移出,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外模
2‧‧‧內模
21‧‧‧樓頂板模板
22‧‧‧側板
3‧‧‧連接座
31‧‧‧固定部
32‧‧‧連接部
4‧‧‧導向機構
41‧‧‧支座
42‧‧‧滾輪
5‧‧‧提升機構
51‧‧‧提升支架
52‧‧‧提升電機
53‧‧‧拉板
54‧‧‧拉繩
55‧‧‧連接單元
56‧‧‧錐形連接塊
561‧‧‧頂端
562‧‧‧底端
563‧‧‧螺紋連接部
57‧‧‧連接螺栓
571‧‧‧螺身
572‧‧‧螺頭
58‧‧‧連接螺母
9‧‧‧牆體澆灌空間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本新型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的一實施例;
圖2是一前視結構示意圖,說明該實施例;
圖3是一俯視示意圖,說明該實施例;
圖4是一不完整的局部剖視放大圖,說明該實施例的一個連接單元設置在一個內模上的構造;及
圖5是一前視結構示意圖,說明該實施例施工灌漿的狀態。
Claims (8)
- 一種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包含:一個外模、數個內模、數個導向機構,及至少一個提升機構,該外模、該等內模、該等導向機構和該至少一個提升機構共同構成一個滑模裝置,所述內模設在該外模內,所述內模的高度小於所成形之一個套間牆體所需的高度,每一個該內模包括一個樓頂板模板,及數個由該樓頂板模板周緣向下延伸的側板,在每一個該內模的內部空間內設有一個用於拆卸該內模的縮模機構,每一個該導向機構設在相對應之該內模朝向該外模的位置處並可滾動接觸於該外模之內壁面,該至少一個提升機構與該等內模連接,並帶動該等內模相對於該外模向上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其中,該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還包含數個連接在相鄰的兩個該內模之間的連接座,每一個該連接座包括兩個分別與該等內模連接的固定部,及一個連接該等固定部的連接部。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提升機構包括一個提升支架、兩個分別設在該提升支架上的提升電機、一個連接該等提升電機的驅動端的拉板、數條彼此間隔且由該拉板向下延伸的拉繩,及數個分別設置在該等拉繩的底端且可拆離地連接於該等內模的連接單元。
- 如請求項3所述的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其中,每一個該連接單元包括一個錐形連接塊、一個連接螺栓,及一個連接螺母,該錐形連接塊的底端設有一個螺紋連接部,該螺紋連接部與相對應之該內模的頂部連接,該連接螺栓的下端與錐形連接塊的頂端連接,該連接螺栓的上端與該拉繩連接,該連接螺栓與該連接螺母相配螺接。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其中,所述導向機構包括一個設在該內模上的支座,及一個可轉動地設在該支座上且一端與該外模之內壁面滾動接觸的滾輪。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其中,所述內模的高度小於該套間牆體所需的高度的一半。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其中,所述內模為分體式結構,該樓頂板模板由多個拼接的頂板組件構成。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建築物套間成型裝置,其中,所述內模的高度為250mm至150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05741U TWM582517U (zh) | 2019-05-09 | 2019-05-09 | Building suite molding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05741U TWM582517U (zh) | 2019-05-09 | 2019-05-09 | Building suite molding devic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82517U true TWM582517U (zh) | 2019-08-21 |
Family
ID=68317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205741U TWM582517U (zh) | 2019-05-09 | 2019-05-09 | Building suite molding device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82517U (zh) |
-
2019
- 2019-05-09 TW TW108205741U patent/TWM582517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06644B (zh) | 用于电梯井筒模液压伸缩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 |
US1701113A (en)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ouring concrete walls and floors of steel and concrete frame buildings | |
JP5280445B2 (ja) | 多重の水平構造部材の形成方法 | |
CN105909278A (zh) | 一种组合式自动控制的模架及使用方法 | |
CN102239302A (zh) | 从混凝土表面剥离混凝土模板的方法 | |
CN100451274C (zh) | 用于模板以允许连续浇铸的提升组件 | |
CN110821149B (zh) | 一种应用于房屋滑模成型装置的取模装置及取模方法 | |
CN209384641U (zh) | 一种房屋建筑物滑模内模 | |
TWM582517U (zh) | Building suite molding device | |
CN208518323U (zh) | 一种剪力墙的内墙爬模装置 | |
RU2401918C2 (ru) | Способ возведения монолитных трехслойных ограждающих и внутренних стен здания и опалубоч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
TWI692570B (zh) | 建物成型裝置、建物成型方法及脫模方法 | |
JPH10339033A (ja) | コンクリート高構造物構築装置およびコンクリート斜柱の構築方法 | |
CN209384640U (zh) | 一种房屋建筑物滑模内模及其弹性件 | |
CN112140290B (zh) | 一种预制桥面板浇筑方法 | |
CN201033943Y (zh) | 整体式电梯井模板 | |
TWI632273B (zh) | 凹字型建築物施工方法 | |
WO2017054724A1 (zh) | 凹字型楼层成型装置的吊装设备 | |
CN209384642U (zh) | 一种建筑物套间成型模 | |
JPH07279417A (ja) | 梁型枠装置および梁の施工方法 | |
CN110821150A (zh) | 一种房屋滑模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 |
CN2205444Y (zh) | 井筒施工装置 | |
CN213418468U (zh) | 建高楼支撑托吊模架浇灌混凝土的装置 | |
CN217353202U (zh) | 一种梁式结构浇筑转换层 | |
TWM587670U (zh) | 建物成型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