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3818U - 光學膜片、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膜片、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3818U
TWM553818U TW106209775U TW106209775U TWM553818U TW M553818 U TWM553818 U TW M553818U TW 106209775 U TW106209775 U TW 106209775U TW 106209775 U TW106209775 U TW 106209775U TW M553818 U TWM553818 U TW M55381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lm
backlight module
microstructures
light
linear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9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ei-Ling Kao
Original Assignee
Radiant Guangzhou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ant Guangzhou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diant Guangzhou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M553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3818U/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膜片,其係包含有至少一主表面;多數個側邊,位於該至少一主表面的周圍;多數個去角部,每一去角部位於任兩相鄰的側邊,該等去角部係分別形成有一去角表面;及多數個微結構,形成在該等去角部的該去角表面;其中,該光學膜片利用該等去角部與該等微結構之設置,藉以避免背光模組角落或邊緣有暗帶產生,使背光模組的亮度更為均勻,俾達較高的光利用率。

Description

光學膜片、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本創作係與一種光學膜片、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有關,特別是指一種能提高角落處的亮度的光學膜片、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按,液晶顯示器(LCD)因具有輕薄及畫質優美的特點,現今已大幅取代傳統陰極射線管(CRT)顯示器;而背光模組則為液晶顯示器中很重要的發光結構,主要係藉由控制背光模組提供的光源,並配合液晶面板中的液晶以及適當控制開關元件,從而決定液晶顯示器顯示畫面亮度及畫質之優劣;另外,發光二極體因具有低耗電、體積小以及高亮度等優點,目前已取代傳統螢光燈管而被廣泛用來作為背光模組中的光源。
又,因背光模組是顯示裝置重要的組件之一,光源發出之光線經由背光模組內的光學膜材調整光線分布,對顯示效果(例如顯示亮度及畫質)產生直接影響。以採用發光二極體(LED)為光源之直下式背光模組為例,發光二極體產生光線,此時視為點光源的形式,經光學膜材引導光線為平面光源後輸出至液晶面板,以提供顯示裝置所需光線。
然而,相對於顯示區中央可獲得各方向光源所提供之光線,在顯示區的邊角處能獲得的光線較為受限,因而習知顯示裝置在顯示區角落或邊緣處容易有暗帶或亮度不均勻的情形產生。
若將直下式背光模組結構之角落或邊緣設以特別密集之光源(LED),則明顯又增加發光二極體陣列(LED)之結構複雜度及成本,且所期望之光線均勻效果亦不易控制。
針對上述問題,係有提出於習知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之四角落增設反射結構,以提高角落處的亮度。然而,此一作法又會衍生像是製作成本提高問題。
是以,本案創作人在觀察到上述缺失,認為上述針對直下式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仍有進一步改良之必要,遂而有本創作之產生。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光學膜片,其用來避免背光模組角落或邊緣有暗帶產生,使背光模組的亮度更為均勻,俾達較高的光利用率,從而能減少光源(LED)之用量。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光學膜片,其係於光學膜片上形成有多數個去角部,從而能減少該光學膜片之體積,並達到降低材料成本。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提供之光學膜片,其係包含有:至少一主表面;多數個側邊,位於該至少一主表面的周圍;多數個去角部,每一去角部位於任兩相鄰的側邊,該等去角部係分別形成有一去角表面;及多數個微結構,形成在該等去角部的該去角表面。
較佳地,其中該光學膜片之側邊與該去角表面之間係具有一去角角度,該去角角度係介於90度至180度之間。
較佳地,其中該去角角度係為135度。
較佳地,其中該等微結構係呈尖角狀並相鄰而設,且朝同一線性方向延伸,該線性方向是平行於該至少一主表面。
較佳地,其中該等微結構係呈間隔設置,並朝同一線性方向延伸,該線性方向是平行於該至少一主表面。
較佳地,其中該等微結構係呈尖角狀。
較佳地,其中該等微結構係分別為一切溝。
較佳地,其中該等微結構係呈非尖角狀並相鄰而設,且朝同一線性方向延伸,該線性方向是平行於該至少一主表面。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其係透過上述該光學膜片之設置,藉以避免背光模組角落或邊緣有暗帶產生。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提供之背光模組,其係包含有:一光源;及一光學膜片組件,用於引導該光源所產生的光線,該光學膜片組件具有上述之光學膜片。
較佳地,其中該光學膜片組件更包含有至少一增亮膜、至少一菱鏡片及至少一擴散片,而該菱鏡片、該增亮膜及該擴散片係相互疊設。
較佳地,其中該光學膜片為一擴散板,位於該光源的上方。
本創作之又一目的係在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係透過上述該光學膜片及該背光模組之設置,藉以避免背光模組角落或邊緣有暗帶產生,並提供更佳的出光效果,並使顯示面上靠近邊緣的光線分布較為均勻。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提供之顯示裝置,其係包含有一顯示面板,該顯示面板設於該背光模組的出光面。
本創作所提供之光學膜片、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其主要係將光線引導通過該光學膜片時,該光學膜片係利用該等去角表面的該等微結構,以供光線散射或漫射至該背光模組的角落區域,藉以避免背光模組角落或邊緣有暗帶產生,並提供更佳的出光效果,並使顯示面上靠近邊緣的光線分布較為均勻,俾達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係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顯示光學膜片之立體圖及局部放大立體圖,其係揭露有一種光學膜片111,該光學膜片111係為擴散板1111,又,該光學膜片111係呈矩形狀,並具有至少一主表面1110、多數個側邊1112及多數個去角部1113,而每一側邊1112是位於該主表面1110的周圍,且每一去角部1113位於任兩相鄰的側邊1112,該等去角部1113係分別形成有一去角表面1114,又,該等去角部1113的該去角表面1114係形成多數個微結構1115。另,該光學膜片111之側邊1112與該去角表面1114之間係具有一去角角度θ,該去角角度θ係介於90度至180度之間。
於本實施例中,以該去角角度θ係為135度為實施態樣,但不限制本創作,而本實施例中的該等微結構1115係呈尖角狀並相鄰而設,並朝同一線性方向延伸,該線性方向是平行於該主表面1110。
請再配合參閱圖3至圖5所示,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局部放大圖,以顯示光學膜片111之微結構1115其他態樣。如圖3所示,該等微結構1115係為尖角狀,並相隔有一間距,從而形成為間隔設置,且該等微結構1115係朝同一線性方向延伸。如圖4所示,該等微結構1115係分別為一切溝之態樣,且該等切溝之間係相隔有一間距,並形成為間隔設置,且該等微結構1115係同樣朝同一線性方向延伸。如圖5所示,該等微結構1115係呈非尖角狀並相鄰而設,且該等微結構1115以圓弧狀為例,該等微結構1115係同樣朝同一線性方向延伸,該線性方向是平行於該主表面1110。
請繼續參閱圖6所示,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以顯示背光模組10之結構態樣。其係揭露有一種背光模組10,該背光模組10係包含有一光學膜片組件11、至少一光源12及一框體13,而於本實施例中,本創作係具有複數光源12,該等光源12係設於該框體13內部,且該等光源12係以發光二極體(LED)為例,又,該光學膜片組件11係包含有至少一增亮膜114、至少一菱鏡片113及至少一擴散片112,而該增亮膜114、該菱鏡片113及該擴散片112係相互疊設於該擴散板1111上,而該光學膜片組件11係用於引導該光源12所產生的光線。
於本實施例中,該光學膜片組件11之擴散板1111係為上述之光學膜片111,且該光學膜片111係位於該光源12的上方,而該擴散板1111與該增亮膜114間係夾設有該菱鏡片113與擴散片112。
請繼續參閱圖9所示,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係為顯示背光模組10與顯示裝置100之連接關係。其係揭露有一種顯示裝置100,該顯示裝置100,其係包含有一顯示面板20,該顯示面板20設於該背光模組10的出光面。
為供進一步瞭解本創作構造特徵、運用技術手段及所預期達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使用方式加以敘述,相信當可由此而對本創作有更深入且具體之瞭解,如下所述:
請再參閱圖2、圖7及圖8所示,其係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局部放大圖及使用狀態示意圖。由於該等微結構1115係可呈如圖2至圖5態樣之其中之一種或其組合,所以當該等光源12射出之光線引導通過該光學膜片111時,該等微結構1115係能使光線出射,以充分利用光線而達成均勻出光的效果,在框體13靠近角落的光線分布較為均勻,且可避免在背光模組10的出光面角落有亮度陡降的情形;更詳而之,本創作主要係利用該等去角表面1114的該等微結構1115,以供光線散射或漫射至該背光模組10的角落區域,俾達較高的光利用率,從而能減少光源12(LED)之用量。
重要的是,由上述結構說明可得知,本創作確實能解決先前技術中的直下式背光模組10結構之角落或邊緣,因設置特別密集之光源12(LED),從而明顯增加發光二極體陣列(LED)之結構複雜度、成本,以及光線均勻效果亦不易控制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實施例中光源12僅以發光二極體(LED)為例,但非限於僅能採用發光二極體,亦可選用各種形式之管狀光源12,管狀光源12之選用可包含冷陰極螢光燈管(CCFL)、熱陰極螢光燈管(HCFL)或外部電極螢光燈管(EEFL),皆可達到本創作之目的。
值得再提的是,由於該光學膜片111係透過該等去角部1113之設置,因此,可使得該光學膜片111係能應用於薄型化,從而將低成本,並提高獲利。
茲,再將本創作之特徵及其可達成之預期功效陳述如下:
本創作之光學膜片111、背光模組10和顯示裝置100,其主要係將光線引導通過該光學膜片111時,該光學膜片111係利用該等去角表面1114的該等微結構1115,以供光線散射或漫射至該背光模組10的角落區域,藉以避免背光模組10角落或邊緣有暗帶產生,並提供更佳的出光效果,並使顯示面上靠近邊緣的光線分布較為均勻,俾達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
另外,本創作更利用於該光學膜片111上形成有該等去角部1113及該等微結構1115,從而能減少該光學膜片111之體積,並達到降低材料成本,以及解決習知顯示裝置100在顯示區角落或邊緣處容易有暗帶或亮度不均勻的的問題,以及解決習知直下式背光模組結構之角落或邊緣,因設置特別密集之光源12(LED),從而明顯增加發光二極體陣列(LED)之結構複雜度、成本,以及光線均勻效果亦不易控制的問題。
惟,以上所述者,僅係本創作之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故舉凡應用本創作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100‧‧‧顯示裝置
10‧‧‧背光模組
11‧‧‧光學膜片組件
111‧‧‧光學膜片
1110‧‧‧主表面
1111‧‧‧擴散板
1112‧‧‧側邊
1113‧‧‧去角部
1114‧‧‧去角表面
1115‧‧‧微結構
112‧‧‧擴散片
113‧‧‧菱鏡片
114‧‧‧增亮膜
12‧‧‧光源
13‧‧‧框體
20‧‧‧顯示面板
θ‧‧‧去角角度
圖1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2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局部放大圖,以顯示光學膜片之微結構。 圖3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局部放大圖,以顯示光學膜片之微結構其他態樣。 圖4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局部放大圖,以顯示光學膜片之微結構其他態樣。 圖5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局部放大圖,以顯示光學膜片之微結構其他態樣。 圖6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以顯示背光模組之結構態樣。 圖7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以顯示背光模組之光學膜片散射時的狀態。 圖8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以顯示背光模組之光學膜片散射時的狀態。 圖9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係為顯示背光模組與顯示裝置之連接關係。
111‧‧‧光學膜片
1110‧‧‧主表面
1111‧‧‧擴散板
1112‧‧‧側邊
1113‧‧‧去角部
1114‧‧‧去角表面
1115‧‧‧微結構

Claims (12)

  1. 一種光學膜片,其係包含有: 至少一主表面; 多數個側邊,位於該至少一主表面的周圍; 多數個去角部,每一去角部位於任兩相鄰的側邊,該等去角部係分別形成有一去角表面;及 多數個微結構,形成在該等去角部的該去角表面。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膜片,其中,該光學膜片之側邊與該去角表面之間係具有一去角角度,該去角角度係介於90度至180度之間。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光學膜片,其中,該去角角度係為135度。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膜片,其中,該等微結構係呈尖角狀並相鄰而設,且朝同一線性方向延伸,該線性方向是平行於該至少一主表面。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膜片,其中,該等微結構係呈間隔設置,並朝同一線性方向延伸,該線性方向是平行於該至少一主表面。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光學膜片,其中,該等微結構係呈尖角狀。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光學膜片,其中,該等微結構係分別為一切溝。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膜片,其中,該等微結構係呈非尖角狀並相鄰而設,且朝同一線性方向延伸,該線性方向是平行於該至少一主表面。
  9. 一種背光模組,其係包含有: 一光源;及 一光學膜片組件,用於引導該光源所產生的光線,該光學膜片組件具有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膜片。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學膜片組件更包含有至少一增亮膜、至少一菱鏡片及至少一擴散片,而該增亮膜、該菱鏡片及該擴散片係相互疊設。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學膜片為一擴散板,位於該光源的上方。
  12. 一種顯示裝置,其係包含有一顯示面板,及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顯示面板設於該背光模組的出光面。
TW106209775U 2017-06-16 2017-07-04 光學膜片、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TWM55381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10013.7U CN207123685U (zh) 2017-06-16 2017-06-16 光学膜片、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3818U true TWM553818U (zh) 2018-01-01

Family

ID=59997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9775U TWM553818U (zh) 2017-06-16 2017-07-04 光學膜片、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12898U (zh)
CN (1) CN207123685U (zh)
TW (1) TWM55381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232142A (zh) * 2021-02-09 2022-08-16 暘旭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傾斜結構之光學膜片的背光模組
CN114200719B (zh) * 2021-12-28 2023-1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23685U (zh) 2018-03-20
JP3212898U (ja)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7349B (zh) 背光组件及采用其的液晶显示器件
US8342729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20050135118A1 (en) Optical material, optical element, illuminator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60022219A (ko) 도광판,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7003852A (ja) 拡散シート、拡散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9459393B2 (en) Backlight module structure
US7334920B2 (en) Backlight module
KR10141568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2221732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M553818U (zh) 光學膜片、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US20140313772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CN106773286B (zh) 局部控光的背光单元及显示装置
JP2007335280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11074644A1 (ja) 面光源装置、透過型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光源
US20170176667A1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773282A (zh) 反射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10873979A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2015504229A (ja) 導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730647A (zh) 顯示裝置及光源模組
KR20120038356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TW201303447A (zh) 背光模組與使用其之液晶顯示器
US1006107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of the same
JP3137676U (ja) 光学拡散素子
JP2011253111A (ja) 光制御シート、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70056981A (ko) 액정표시패널 및 그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