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8787U - 過濾裝置 - Google Patents

過濾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8787U
TWM528787U TW105208733U TW105208733U TWM528787U TW M528787 U TWM528787 U TW M528787U TW 105208733 U TW105208733 U TW 105208733U TW 105208733 U TW105208733 U TW 105208733U TW M528787 U TWM528787 U TW M52878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oil
gas permeable
permeable body
pip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8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ng-Kai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Ocean Entp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Ocean Entp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Ocean Entp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5208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8787U/zh
Publication of TWM528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8787U/zh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Description

過濾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油氣回收過濾器,特別是指一種用於機動車輛的燃油蒸發回收控制的過濾裝置。
一般機車燃油箱內的燃油進入引擎燃燒前,燃油會受溫度影響而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呈氣態蒸發,也就是所謂的油氣。倘若油氣直接散逸於外界大氣中,不但會汙染空氣,也會影響人體健康。因此,為了能符合政府環保法令的規定,目前大多數的機車都會在燃油箱與空氣濾清器間裝設一活性碳罐來吸附從燃油箱內蒸發的油氣,以防止油氣散逸於外界大氣中,同時當引擎運轉時,活性碳罐所吸附的油氣又可以再被回收至引擎內燃燒,以提升燃油的利用率。
如第一圖所示,即為一種現有的活性碳罐11,活性碳罐11一端開設有一油氣進氣口111,以及一油氣脫離吸附口112,另一端則開設有一排放口113,活性碳罐11內部設置有一活性碳層114,以及二分別位於活性碳層114頂端與底端處的泡棉層115。再參閱第二圖,活性碳罐11的油氣進氣口111是藉由一管路12而與機車的一油箱13連通,而其油氣脫離吸附口112則藉由另一管路14連接至一油氣控制閥15的一流入口151,該油氣控制閥15的一流出口152則連接一化油器17,該油氣控制閥15另一端透過一負壓管18連接至一空氣濾清器16與該化油器17間。藉此當油箱13內的燃油所產生的油氣經管路12而自油氣進氣口111進入活性碳罐11內。當機車引擎在發動狀態下,進氣歧管19會有負壓現象,而負壓管18也會因與進氣歧管19連通而有負壓現象,此負壓現象將對油氣控制閥15內產生一股吸力,而使流入口151與流出口152相通,活性碳罐1內的油氣將可由油氣脫離吸附口112流出經管路14及流入口151進入油氣控制閥15內,然後再分別由負壓管18流至空氣濾清器16與化油器17間的管路中,供空氣濾清器16利用,以及經由流出口152流向化油器17以供利用形成混合氣,再輸送至引擎中作為燃燒所需的燃料,達成油氣的回收再利用。當機車引擎在未發動狀態下,因進氣歧管19無負壓產生,負壓管18無法對油氣控制閥15產生吸力,因此流入口151與流出口152為不連通狀態,如此在活性碳罐11內的油氣無法藉油氣控制閥15流出,而是經過活性碳罐11的活性碳層114及泡棉層115吸附油氣,空氣則從活性碳罐11下端的排放口113排到大氣中。
然而因上述活性碳罐11的油氣進氣口111與油氣脫離吸附口112採相鄰設置,活性碳罐11內部並無區隔設計,以致當機車引擎在未發動狀態下,油氣由油氣進氣口111輸入活性碳罐11內部尚未完全通過位於上層的泡棉層115並進入活性碳層114,部分油氣便會提早經由油氣脫離吸附口112進入管路14中,進而造成空氣濾清器16中充滿油氣,導致機車引擎不好發動。。
因此,本新型之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過濾效果佳,不會提早洩漏到外界大氣,並能有效降低空氣污染的過濾裝置。
於是,本新型過濾裝置,包含一罐本體、一蓋體、一吸附本體,以及一透氣單元。
該罐本體具有一封閉端、一相對於該封閉端的開放端,及一位於該封閉端與該開放端間的容置空間,該封閉端外表面具有一油氣輸入管部,以及一油氣脫離管部,該封閉端內表面具有一內延伸管,該內延伸管與該油氣輸入管部相連通。
該蓋體是蓋設於該罐本體的該開放端,且該蓋體具有一連通外界大氣的排氣管部。
該吸附本體設於該容置空間內,且使該容置空間進一步區隔出一上層區及一下層區,該上層區位於該油氣輸入管部與該油氣脫離管部鄰側,該下層區則位於該排氣管部鄰側,該內延伸管的延伸長度大於該上層區的高度且伸入於該吸附本體中,使得該油氣輸入管部直接與該吸附本體相通。
該透氣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上層區之第一透氣體、一設置於該下層區之第二透氣體,以及一設置於該內延伸管內之第三透氣體,使得該油氣脫離管部經由該第一透氣體與該吸附本體相通,該排氣管部則與該第二透氣體相通,該油氣輸入管部經由該第三透氣體與該吸附本體相通。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藉由該罐本體的封閉端內側的內延伸管延伸長度大於該上層區的高度且伸入於該吸附本體中,且該油氣脫離管部經由該第一透氣體與該吸附本體相通,該排氣管部與該第二透氣體相通,以及該油氣輸入管部經由該第三透氣體與該吸附本體相通等構造設計,當應用於機動車輛時,無論引擎是否發動運轉,燃油箱內的燃油所產生的油氣均能確實地經由該油氣輸入管部先經過第三透氣體再導入該吸附本體以進行吸附過濾,進而再經該第一透氣體過濾後由該油氣脫離管部輸出或經該第二透氣體過濾後由該排氣管部輸出,不會提早洩漏到外界大氣,因此,能有效降低空氣污染。此外,油氣也不會蓄積於空氣濾清器中,因而能使引擎可順暢發動。
參閱第三、四圖,為本新型過濾裝置的一實施例,包含一罐本體2、一蓋體3、一吸附本體4,以及一透氣單元5。
該罐本體2具有一封閉端21、一相對於該封閉端21的開放端22,及一位於該封閉端21與該開放端22間的容置空間23。該封閉端21外表面具有一油氣輸入管部211,以及一油氣脫離管部212。該封閉端21內表面則具有一內延伸管213,該內延伸管213與該油氣輸入管部211相連通。在本實施例中該油氣輸入管部211與該油氣脫離管部212均呈L型管體狀,該油氣輸入管部211具有一朝向該內延伸管213的內側進氣口214,及一朝向外界的外側進氣口(因視圖角度關係未予顯示),且該內延伸管213的內管徑大於該油氣輸入管部211的內側進氣口214的口徑。而該油氣脫離管部212具有一朝向該容置空間23的內側出氣口215,及一朝向外界的外側出氣口(因視圖角度關係未予顯示)。
該蓋體3可以螺鎖、扣合、卡合、熔接等方式蓋設於該罐本體2的開放端22,在本實施例中是以卡合方式做說明。且該蓋體3具有一能使外界大氣與該容置空間23相通的排氣管部31,以及一第一接合部32。
該吸附本體4為活性碳。該吸附本體4設於該容置空間23內,且使該容置空間23進一步區隔出一上層區231及一下層區232,該上層區231位於該油氣輸入管部211與該油氣脫離管部212鄰側,該下層區232則位於該排氣管部31鄰側。該內延伸管213的延伸長度大於該上層區231的高度且伸入於該吸附本體4中,使得該油氣輸入管部211直接與該吸附本體4相通。
該透氣單元5包括一設置於該上層區231之第一透氣體51、一設置於該下層區232之第二透氣體52,以及一設置於該內延伸管213內之第三透氣體53,使得該油氣脫離管部212經由該第一透氣體51與該吸附本體4相通,該排氣管部31則與該第二透氣體52相通,該油氣輸入管部211經由該第三透氣體53與該吸附本體4相通。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透氣體51、該第二透氣體52,及該第三透氣體53均是以泡棉做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例如也可以是不織布。
另外,該過濾裝置還可包含一設置於該罐本體2內且位於該排氣管部31鄰側處的承置架7,該承置架7具有一中央壁71、一環設於該中央壁71周緣之環繞壁72,及一用以與該第一接合部32相接合之第二接合部73,該中央壁71設置有多數通孔711。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接合部32為凸體,該第二接合部73為凹槽。該第二透氣體52是置於該中央壁71上。藉此該承置架7置入該罐本體2之容置空間23內,待該蓋體3組合於該罐本體2的開放端22,該承置架7之第一接合部32伸置於該第二接合部73內,該環繞壁72並抵接該蓋體內側,且該承置架7之中央壁71與該蓋體3間隔一間距。
續參閱第三、四圖,過濾裝置在使用上能適用於安裝在機動車輛的油箱與空氣濾清器間,當環境溫度發生變化時或在行車過程中,油箱內的燃油開始蒸發,油氣經由連接於油箱與過濾裝置的油氣輸入管部211間的管路導入過濾裝置,於通過該油氣輸入管部211的內側進氣口214後,進一步受該內延伸管213的導引通過該第三透氣體53並進入該吸附本體4,藉由該吸附本體4進行吸附過濾。在機動車輛的引擎尚未發動前,油氣經該吸附本體4吸附過濾後會進而通過位於該下層區232的該第二透氣體52,並由該排氣管部31排出。又,若機動車輛的引擎已發動時,如第二圖所述般,於過濾裝置的油氣脫離管部212會受到一負壓吸引力,使得經由該內延伸管213導引進入該吸附本體4的油氣可確實地經該吸附本體4吸附過濾,進而在負壓吸引力作用下再通過位於該上層區231的該第一透氣體51,並由該油氣脫離管部212輸出以提供化油器利用形成混合氣,再輸送至引擎中作為燃燒所需的燃料。如此,無論引擎是否發動,導入過濾裝置內的燃油油氣均能接受該吸附本體4的吸附過濾作用,尤其是藉由該內延伸管213直接伸入該吸附本體4中,能使該油氣輸入管部211至該油氣脫離管部212間的路徑形成U型路徑,延長了吸附路徑,從而還能使經由該油氣輸入管部211導入過濾裝置的油氣比較不會由該油氣脫離管部212輸出或甚至蓄積於空氣清淨器中,確保油氣可由該排氣管部31排出,進而使得後續引擎可順暢地被發動。
值得一提的是,藉由該承置架7的設置,使得置於該承置架7之中央壁71上的透氣體6與該蓋體3內側間隔一間距,當油氣通過該透氣體6後沖擊到該蓋體3內表面,不但能回彈到該透氣體6接受再次吸附作用,還能集中地匯流入該排氣管部31,進而向外排出,因此,更能有效提高淨化效率。
綜上所述,本新型過濾裝置藉由該罐本體2的封閉端21內側的內延伸管213延伸長度大於該上層區231的高度且伸入於該吸附本體4中,使得該油氣輸入管部211直接與該吸附本體4相通,該油氣輸入管部211至該油氣脫離管部212間的路徑形成U型路徑,能延長吸附路徑,可使輸入的油氣比較不會由該油氣脫離管部212輸出,而幾乎可由該排氣管部31排出。另外,再搭配該第一透氣體51、該第二透氣體52,以及該第三透氣體53與該吸附本體4相通等構造設計,當應用於機動車輛時,無論引擎是否發動運轉,燃油箱內的燃油所產生的油氣均能確實地經由該油氣輸入管部211先經過第三透氣體53再導入該吸附本體4以進行吸附過濾,進而再經該第一透氣體51過濾後由該油氣脫離管部212輸出或經該第二透氣體52過濾後由該排氣管部31輸出,以確實進行多次淨化作用,不但油氣不會提早洩漏到外界大氣,可有效提高淨化效率,降低空氣污染,且油氣也不會蓄積於空氣濾清器中,因而能使引擎可順暢發動。
綜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當可充分瞭解本創作之操作、使用及本新型產生之功效,惟以上所述實施例僅係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屬本新型涵蓋之範圍內。
2‧‧‧罐本體
21‧‧‧封閉端
211‧‧‧油氣輸入管部
212‧‧‧油氣脫離管部
213‧‧‧內延伸管
214‧‧‧內側進氣口
215‧‧‧內側出氣口
22‧‧‧開放端
23‧‧‧容置空間
231‧‧‧上層區
232‧‧‧下層區
3‧‧‧蓋體
31‧‧‧排氣管部
32‧‧‧第一接合部
4‧‧‧吸附本體
5‧‧‧第一透氣單元
51‧‧‧第一透氣體
52‧‧‧第二透氣體
53‧‧‧第三透氣體
7‧‧‧承置架
71‧‧‧中央壁
72‧‧‧環繞壁
73‧‧‧第二接合部
[第一圖]為一示意圖,說明現有的活性碳罐於機車內部的設置態樣;
[第二圖]為一剖視圖,說明第一圖所示活性碳罐的剖面態樣;
[第三圖]為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新型過濾裝置的一實施例;以及
[第四圖]為一剖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組合態樣。
2‧‧‧罐本體
21‧‧‧封閉端
211‧‧‧油氣輸入管部
212‧‧‧油氣脫離管部
213‧‧‧內延伸管
214‧‧‧內側進氣口
215‧‧‧內側出氣口
22‧‧‧開放端
23‧‧‧容置空間
231‧‧‧上層區
232‧‧‧下層區
3‧‧‧蓋體
31‧‧‧排氣管部
32‧‧‧第一接合部
4‧‧‧吸附本體
5‧‧‧第一透氣單元
51‧‧‧第一透氣體
52‧‧‧第二透氣體
53‧‧‧第三透氣體
7‧‧‧承置架
71‧‧‧中央壁
72‧‧‧環繞壁
73‧‧‧第二接合部

Claims (9)

  1. 一種過濾裝置,包含: 一罐本體,具有一封閉端、一相對於該封閉端的開放端,及一位於該封閉端與該開放端間的容置空間,該封閉端外表面具有一油氣輸入管部,以及一油氣脫離管部,該封閉端內表面具有一內延伸管,該內延伸管與該油氣輸入管部相連通; 一蓋體,蓋設於該罐本體的該開放端,且該蓋體具有一連通外界大氣的排氣管部; 一吸附本體,設於該容置空間內,且使該容置空間進一步區隔出一上層區及一下層區,該上層區位於該油氣輸入管部與該油氣脫離管部鄰側,該下層區則位於該排氣管部鄰側,該內延伸管的延伸長度大於該上層區的高度且伸入於該吸附本體中,使得該油氣輸入管部直接與該吸附本體相通;以及 一透氣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上層區之第一透氣體、一設置於該下層區之第二透氣體,以及一設置於該內延伸管內之第三透氣體,使得該油氣脫離管部經由該第一透氣體與該吸附本體相通,該排氣管部則與該第二透氣體相通,該油氣輸入管部經由該第三透氣體與該吸附本體相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過濾裝置,還包含一設置於該罐本體內且位於該排氣管部鄰側處的承置架,該承置架具有多數通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過濾裝置,其中,該承置架還具有一中央壁,及一環設於該中央壁周緣之環繞壁,所述通孔是設置於該中央壁,該環繞壁與該蓋體相連接,且使該中央壁與該蓋體間隔一間距,另外,該第二透氣體是置於該中央壁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過濾裝置,其中,該蓋體還具有一第一接合部,該承置架還具有一用以與該第一接合部相接合之第二接合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過濾裝置,其中,該第一接合部為凸體,該第二接合部為凹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5項所述的過濾裝置,其中,該油氣輸入管部具有一朝向該內延伸管的內側進氣口,及一朝向外界的外側進氣口,該內延伸管的內管徑大於該內側進氣口的口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過濾裝置,其中,該吸附本體為活性碳。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過濾裝置,其中,該第一透氣體、該第二透氣體,及該第三透氣體均為泡棉。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過濾裝置,其中,該第一透氣體、該第二透氣體,及該第三透氣體均為不織布。
TW105208733U 2016-06-08 2016-06-08 過濾裝置 TWM528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8733U TWM528787U (zh) 2016-06-08 2016-06-08 過濾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8733U TWM528787U (zh) 2016-06-08 2016-06-08 過濾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8787U true TWM528787U (zh) 2016-09-21

Family

ID=57444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8733U TWM528787U (zh) 2016-06-08 2016-06-08 過濾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8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30911B2 (ja) 汎用エンジン用燃料タンクの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5961026B2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5940932B2 (ja) キャニスタ
US20080308075A1 (en) Automotive fuel system for substantially reducing hydrocarbon emissions into the atmosphere, and method
JP6443638B2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US20120137884A1 (en) Multi-Stage Filtration Device
JP6276043B2 (ja) キャニスタ
US20080308073A1 (en) Evaporative emissions canister having an integral membrane
CN205638732U (zh) 带过滤器的碳罐装置
KR200415807Y1 (ko) 자동차용 서랍식 에어필터를 갖는 에어클리너
WO2016127474A1 (zh) 一种直通式快速回油碳罐油箱盖
TWM528787U (zh) 過濾裝置
KR101655484B1 (ko) 캐니스터유닛
KR100872658B1 (ko) 보조캐니스터가 내장된 자동차용 캐니스터 장치
JP5545731B2 (ja) ダストフィルタ
US20190293030A1 (en) Vaporized fuel treatment device
KR100956030B1 (ko) 캐니스터 일체형 에어필터
CN108248375A (zh) 加油管总成和车辆
JP2009298347A (ja) 燃料注入口の燃料蒸気回収装置
CN201351547Y (zh) 汽车、摩托车滤气用活性炭罐
JP2008106734A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のダストフィルタ
JP2008106735A (ja) ダストフィルタ
KR101685498B1 (ko) 차량용 캐니스터
JPH08246966A (ja) 燃料蒸発ガス排出抑止装置
JP4001200B2 (ja) 自動車の燃料蒸発ガス排出抑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