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4066U - 即時訊息平台系統 - Google Patents

即時訊息平台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4066U
TWM514066U TW104210968U TW104210968U TWM514066U TW M514066 U TWM514066 U TW M514066U TW 104210968 U TW104210968 U TW 104210968U TW 104210968 U TW104210968 U TW 104210968U TW M514066 U TWM514066 U TW M51406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module
server
identification code
storage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0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h-Ming Cheng
Fu-Shun Chin
Original Assignee
Univ Shu 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Shu Te filed Critical Univ Shu Te
Priority to TW104210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4066U/zh
Publication of TWM514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4066U/zh

Link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Description

即時訊息平台系統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網路平台,特別是指一種即時訊息平台系統。
網路已成為人和人之間傳輸資料的重要路徑之一,現代人多使用電子郵件來進行溝通和傳輸資料,在將資料傳送給對方時仍須知道收件者的電子郵件地址(e-mail address)及其他的個人識別資訊。雖然通訊錄的存在已解決在每次寄信時得輸入收件者資料的麻煩,但在數十甚至數百的聯絡人當中搜尋收件者也是得花上一小段時間。
此外,早期電子郵件也通常利用於檔案的傳送,舉例來說,若使用者A需要將正在以電腦瀏覽的檔案傳送給使用者B,現有的方法為使用者A必須先在電腦中的多個檔案或資料夾中手動搜尋欲傳送檔案的儲存位置。接著,開啟電子郵件應用程式並且新增一封郵件,在通訊錄中找出使用者B的電子郵件地址及其他識別資訊。最後,再將欲傳送的檔案附加至電子郵件中後進行傳送。
上述步驟皆必須由使用者A手動操作,對於正在通話中的使用者A來說,極為不便。特別是,如果電話中的另一方(使用者B)不在使用者A的通訊錄中時,使用者A就得逐字地輸入收件者的電子郵件地址,才能將檔案傳送到對方電子信箱中,過程極為冗長不便。
另外,隨著網路通訊的發達,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短,只需透過網路,利用電子郵件、社群網路、或即時通訊軟體,便可開始聯繫情感,也因此,有些人為了避免遺漏來自朋友、家人或客戶所傳來的訊息、或是避 免無法於第一時間內回覆該訊息時,會選擇待在電腦面前等候。
因此,如何保留電子郵件的使用功效,修正使用上的不便利性,並使接收端容易取得發送端傳輸的資訊,便成為相關技術人員亟需努力的目標。
有鑑於此,本新型之目的是在提供一種即時訊息平台系統,適用於複數使用者利用網路彼此傳遞至少一訊息資訊,且每一使用者具有一識別碼,並包含一訊息整合端、一第一訊息收發端,及一第二訊息收發端。
該訊息整合端包括一伺服器,及一與該伺服器連接之資料庫,該伺服器具有一訊息輸出模組,及一訊息輸入模組,該資料庫具有一儲存該複數識別碼之識別碼儲存區,及一與該識別碼儲存區連接之訊息儲存區。該第一訊息收發端包括至少一第一訊息收發裝置,及一設置於該第一訊息收發裝置中並與該伺服器連接之第一訊息平台,該第一訊息平台具有一以其中之一識別碼登入該伺服器之第一登入模組、一與該訊息輸入模組連接之第一訊息發送模組,及一與該訊息輸出模組連接之第一訊息顯示模組。該第二訊息收發端包括至少一第二訊息收發裝置,及一設置於該第二訊息收發裝置中並與該伺服器連接之第二訊息平台,該第二訊息平台具有一以其中之一識別碼登入該伺服器之第二登入模組、一與該訊息輸入模組連接之第二訊息發送模組,及一與該訊息輸出模組連接之第二訊息顯示模組。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第一訊息顯示模組為簡訊收發介面、電子郵件介面,及即時交談介面之其中之一,且該第二訊息顯示模組為簡訊收發介面、電子郵件介面,及即時交談介面之其中之一。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第一 訊息平台更具有一與該第一訊息發送模組連接之第一檔案擷取模組,第二訊息平台更具有一與該第二訊息發送模組連接之第二檔案擷取模組。
本新型之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伺服器更具有一識別碼連結模組,而該資料庫更具有一與該識別碼連結模組連接之通訊錄儲存區。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伺服器更具有一識別碼分類模組,而該資料庫更具有一與該識別碼連結模組連接之類別儲存區。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伺服器更具有一與該第一、二訊息收發端連接之訊息認證模組,該訊息認證模組針對該識別碼及該訊息資訊認證。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伺服器更具有一行事曆模組,該資料庫更具有一與該行事曆模組連接之行事曆儲存區。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訊息儲存區所儲存之訊息資訊的內容包括有文字、照片、影片、音訊、位置、行事曆、動畫,及擋案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伺服器更具有一與該訊息輸出模組連接之裝置同步模組,該裝置同步模組針對該識別碼登入之該複數第一、二訊息收發裝置進行紀錄。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伺服器,及該第一、二訊息收發裝置為透過網際網路以進行即時性資料傳遞與接收,並具備處理數位資訊的設備。
本新型之有益功效在於設計一種整合包括交談(Chat)、簡訊(Messages),及電子信箱(Email)的訊息平台,並配合多種作業系統於各種電腦或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並提升訊息認證以保障通訊安全,再以該第一、二檔案擷取單元取得該訊息資訊之名稱(file name),並依據 訊息資訊之名稱來判斷其應用程式之種類,並且載入相對應之應用程式加以開啟該訊息資訊。
2‧‧‧使用者
20‧‧‧訊息資訊
21‧‧‧識別碼
3‧‧‧訊息整合端
31‧‧‧伺服器
311‧‧‧訊息輸出模組
312‧‧‧訊息輸入模組
313‧‧‧識別碼連結模組
314‧‧‧識別碼分類模組
315‧‧‧訊息認證模組
316‧‧‧行事曆模組
317‧‧‧裝置同步模組
32‧‧‧資料庫
321‧‧‧識別碼儲存區
322‧‧‧訊息儲存區
323‧‧‧通訊錄儲存區
324‧‧‧類別儲存區
325‧‧‧行事曆儲存區
4‧‧‧第一訊息收發端
41‧‧‧第一訊息收發裝置
42‧‧‧第一訊息平台
421‧‧‧第一登入模組
422‧‧‧第一訊息發送模組
423‧‧‧第一訊息顯示模組
424‧‧‧第一檔案擷取模組
5‧‧‧第二訊息收發端
51‧‧‧第二訊息收發裝置
52‧‧‧第二訊息平台
521‧‧‧第二登入模組
522‧‧‧第二訊息發送模組
523‧‧‧第二訊息顯示模組
524‧‧‧第二檔案擷取模組
圖1是一示意圖,說明本新型即時訊息平台系統之一較佳實施例;圖2是一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藉由一裝置同步模組與該複數第一訊息收發裝置連接之態樣;圖3是一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中一第一訊息平台傳送一訊息資訊至一第二訊息平台;及圖4是一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中一第二訊息平台傳送一訊息資訊至一第一訊息平台。
有關於本新型之相關申請專利特色與技術內容,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參閱圖1、2,為本新型即時訊息平台系統之較佳實施例,適用於複數使用者2利用網路彼此傳遞至少一訊息資訊20,且每一使用者2具有一識別碼21,並包含一訊息整合端3、一第一訊息收發端4,及一第二訊息收發端5。
該訊息整合端3包括一伺服器31,及一與該伺服器31連接之資料庫32。該伺服器31具有一訊息輸出模組311,及一訊息輸入模組312。該資料庫32具有一儲存該複數識別碼21之識別碼儲存區321,及一與該識別碼儲存區321連接之訊息儲存區322。
該第一訊息收發端4包括至少一第一訊息收發裝置41,及一設置於該第一訊息收發裝置41中並與該伺服器31連接之第一訊息平台42。該第一訊息平台42具有一以其中之一識別碼21登入該伺服器31之第一登入模 組421、一與該訊息輸入模組312連接之第一訊息發送模組422,及一與該訊息輸出模組311連接之第一訊息顯示模組423。
該第二訊息收發端5包括至少一第二訊息收發裝置51,及一設置於該第二訊息收發裝置51中並與該伺服器31連接之第二訊息平台52。該第二訊息平台52具有一以其中之一識別碼21登入該伺服器31之第二登入模組521、一與該訊息輸入模組312連接之第二訊息發送模組522,及一與該訊息輸出模組311連接之第二訊息顯示模組523。
該伺服器31,及該第一、二訊息收發裝置41、51為透過網際網路以進行即時性資料傳遞與接收,並具備處理數位資訊的設備。該伺服器31可以透過網路對外提供數位服務,而該第一、二訊息收發裝置41、51則連接上該伺服器31而得到該伺服器31的數位資訊服務。
該資料庫32可以內件於該伺服器31中,成為一資料庫32模組,或是設置於該伺服器31外以網際網路與該伺服器31連接,較佳地,該伺服器31以結構化查詢語言(SQL)對該資料庫32進行數位資料的存取。
該第一、二訊息收發裝置41、51可以使用個人電腦、手機或平板等,可以連上網際網路之中的伺服器31,該第一、二訊息收發裝置41、51都具有可安裝複數服務程式的作業系統,該第一、二訊息平台42、52則是該複數服務程式的其中之一。
該伺服器31之訊息輸出模組311是將該資料庫32之訊息儲存區322中的訊息資訊20輸出至對照的該第一訊息平台42之第一訊息顯示模組423,以及該第二訊息平台52之第二訊息顯示模組523;該伺服器31之訊息輸入模組312是將該第一訊息平台42之第一訊息發送模組422,以及該第二訊息平台52之第二訊息發送模組522所 發出之訊息資訊20儲存於該資料庫32之對照的訊息儲存區322中,該資料庫32之儲存與讀取,都比需依據所連接之識別碼21,不可隨意讀寫。
該第一、二訊息平台42、52之第一、二登入模組421、521是提供該使用者2利用專屬之識別碼21登入該伺服器31;該第一、二訊息平台42、52之第一、二訊息發送模組422、522提供使用者2輸入一訊息資訊20並儲存於該訊息儲存區322中;該第一、二訊息平台42、52之第一、二訊息顯示模組423、523則是接收該訊息儲存區322中之訊息資訊20並顯示於該第一、二訊息收發裝置41、51之顯示螢幕上。
舉例來說,一第一使用者欲使用該即時訊息平台系統之訊息傳遞服務時,該第一使用者先將專屬於該第一使用者之第一識別碼登入該第一訊息平台42時,該第一訊息平台42之第一登入模組421連上該伺服器31,該伺服器31比對該識別碼儲存區321確認該第一識別碼是否擁有登入的權限。
當該第一使用者完成登入步驟後可以在該第一訊息平台42選擇一第二使用者之第二識別碼並發送至該伺服器31,該伺服器31以該第一識別碼及該第二識別碼搜尋該訊息儲存區322是否有建立相關的儲存區,如果有搜尋到該第一、二識別碼連接之訊息儲存區322則加以沿用,如果沒有則建立新的訊息儲存區322使用。
該第一使用者將該訊息資訊20藉由該第一訊息發送模組422傳送至該伺服器31並儲存至相對應的訊息儲存區322加以儲存。該第一使用者也可以選擇複數訊息資訊20儲存至該訊息儲存區322中。
當該伺服器31將該第一識別碼之訊息資訊20儲存於該第一、二識別碼所對應之訊息儲存區322中時,該伺服器31搜尋該第二識別碼是否有利用該第二訊息 平台52登入該伺服器31,當該伺服器31有搜尋該第二識別碼登入該伺服器31時,主動利用該訊息輸出模組311將該第一、二識別碼所對應之訊息儲存區322中的訊息資訊20傳輸給該第二訊息平台52之第二訊息顯示模組523,並加以顯示於該第二訊息收發裝置51的顯示螢幕上。
在此,本新型創作人要強調的是,本新型之即時訊息平台系統是建立於傳統電子郵件的數位資訊架構下,該識別碼21為該使用者2的郵件地址,而該訊息資訊20則為該電子郵件的內容或附件。
而本新型的技術手段為該第一訊息顯示模組423為簡訊收發介面、電子郵件介面,及即時交談介面之其中之一,且該第二訊息顯示模組523為簡訊收發介面、電子郵件介面,及即時交談介面之其中之一。該簡訊收發介面、電子郵件介面,及即時交談介面為由程式所撰寫。
參閱圖3、4,為該較佳實施例之實施態樣,該第一訊息收發裝置41為桌上型電腦,該第一訊息平台42之第一訊息顯示模組423為電子郵件(e-mail)顯示畫面,該第二訊息收發裝置51為行動通訊裝置,該第二訊息平台52之第二訊息顯示模組523為即時通訊(chat)顯示畫面,當該第一訊息發送模組422利用電子郵件(e-mail)的方式將該訊息資訊20藉由該伺服器31對該第二訊息平台52發出時,該第二訊息平台52之第二訊息顯示模組523即可以交談(chat)的顯示方式顯示該訊息資訊20。
該第二訊息平台52可直接利用交談(chat)的顯示方式回覆該訊息資訊20,該伺服器31則可將該訊息資訊20儲存於該訊息儲存區322並傳輸給該第一訊息平台42,第一訊息平台42之第一訊息顯示模組423即可以電子郵件(e-mail)的顯示方式顯示該訊息資訊20。實際實施時,該使用者2可以依據自己的使用習慣,來選擇該第一、 二訊息顯示模組423、523的顯示模式,不應以此為限。
該第一訊息平台42更具有一與該第一訊息發送模組422連接之第一檔案擷取模組424,第二訊息平台52更具有一與該第二訊息發送模組522連接之第二檔案擷取模組524。該訊息儲存區322所儲存之訊息資訊20的內容包括有文字、照片、影片、音訊、位置、行事曆、動畫,及擋案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該第一、二檔案擷取模組424、524之技術手段為透過視窗應用程式介面(API)取得顯示於最上層視窗的處理程序識別碼21(Process ID),並取得該使用者2所選取之最上層視窗的訊息資訊20,在依據該訊息資訊20來判斷最上層視窗所屬的應用程式種類並且載入相對應的應用程式介面。
舉例來說,若依據該訊息資訊20判斷最上層視窗係屬於包含Word、Excel或PowerPoint等等的微軟Office應用程式,則該第一、二檔案擷取模組424、524載入視窗應用程式介面;若依據該訊息資訊20判斷最上層視窗係屬於Adobe reader應用程式,則該第一、二檔案擷取模組424、524對應載入Adobe應用程式介面。接下來該第一、二檔案擷取模組424、524再依據相對應的應用程式介面取得最上層視窗所對應的檔案之來源端位置(即,該訊息資訊20的儲存位置)。
接下來,該第一、二檔案擷取模組424、524依據所接收的識別碼21(聯絡人資訊),將一或多個執行中視窗所對應的檔案透過應用程式及網際網路傳送給該伺服器31。在該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二訊息顯示模組423、523若為電子郵件(e-mail)應用程式。則檔案處理模組會自動開啟電子郵件應用程式,並擷取電子郵件地址(識別碼21),以作為收件者地址來建立一封新郵件。再將所搜尋到的檔案加入新郵件的附加檔案中。
該伺服器31更具有一識別碼連結模組313,而該資料庫32更具有一與該識別碼連結模組313連接之通訊錄儲存區323。該使用者2可利用該識別碼連結模組313建立自己的通訊錄,並於該通訊錄儲存區323儲存其它與自己認識使用者2的識別碼21,使該使用者2欲針對其它使用者2傳輸該訊息訊時,可利用該識別碼連結模組313於該通訊錄儲存區323尋找其它使用者2的識別碼21,無需再另外尋找或填寫其它使用者2的識別碼21而造成麻煩。
該伺服器31更具有一識別碼分類模組314,而該資料庫32更具有一與該識別碼連結模組313連接之類別儲存區324。該使用者2可利用該識別碼分類模組314將複數識別碼21建立群組,並儲存於該類別儲存區324中,該使用者2可利用該識別碼分類模組314對複數使用者2同時發出該訊息資訊20,避免單一訊息資訊20針對該複數使用者2重複執行發出動作,而浪費時間。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本新型之識別碼分類模組314可以建立該識別碼21的群組關係,使原本二使用者2利用該第一、二訊息收發端4、5彼此交換該訊息資訊20可以擴充至更多的收發端,該伺服器31之識別碼分類模組314可以使群組中的識別碼21進型群組的交談,並不限制只有兩位使用者2彼此利用該即時訊息平台系統交換該訊息資訊20。
該伺服器31更具有一與該第一、二訊息收發端4、5連接之訊息認證模組315,該訊息認證模組315針對該識別碼21及該訊息資訊20認證。該訊息認證模組315針對進出該伺服器31的數位資訊進行認證,避免惡意文件或檔案危及該伺服器31。
該伺服器31更具有一行事曆模組316,該資料庫32更具有一與該行事曆模組316連接之行事曆儲存區 325。該行事曆模組316提供該使用者2利用專屬之識別碼21進行行事曆的編輯,並儲存於該行事曆儲存區325,當該使用者2利用該識別碼21登入該伺服器31時,該行事曆模組316會主動找尋該行事曆儲存區325的數位資訊,並將該使用者2之行事曆上傳至該使用者2所使用之第一、二訊息平台42、52上,以提醒該使用者2執行計畫之行動。
該伺服器31更具有一與該訊息輸出模組311連接之裝置同步模組317,該裝置同步模組317針對該識別碼21登入之該複數第一、二訊息收發裝置41、51進行紀錄。
本新型即時訊息平台系統允許該使用者2同時利用複數第一、二訊息收發裝置41、51中之第一、二訊息平台42、52登入該伺服器31,該伺服器31之裝置同步模組317可以記錄該使用者2在同一時間中以哪些帶有該識別碼21之第一、二訊息平台42、52登入該伺服器31,當該訊息輸出模組311預將該訊息儲存區322之訊息資訊20上傳時,該裝置同步模組317可以通之該訊息輸出模組311將該訊息資訊20上傳該複數第一、二訊息平台42、52,並於該第一、二訊息顯示模組423、523對外顯示。
值得一提的是,該伺服器31之訊息輸入模組312將新的訊息資訊20儲存於該訊息儲存區322時,該訊息輸出模組311會將該訊息儲存區322之訊息資訊20同時對該第一、二訊息平台42、52發出,使該第一、二訊息收發端4、5都可以接收到該訊息儲存區322之訊息資訊20,假如該第一、二訊息平台42、52其中有一方沒有利用識別碼21登入該伺服器31時,該訊息輸出模組311將記錄並等待該識別碼21登入該伺服器31,並將該訊息儲存區322之訊息資訊20通知該使用者2。
由上述說明可知,本新型即時訊息平台系統 確實具有以下優點:
一、立即通知使用者
當該使用者2利用該識別碼21登入該伺服器31時,該訊息輸出模組311會將該使用者2還未查看的訊息資訊20上傳,以使該使用者2立即得知訊息內容。
二、自由選擇顯示介面
該第一訊息顯示模組423為簡訊收發程式、電子郵件程式,及即時交談程式之其中之一,使用者2可以依據自己的使用習慣選擇讀取該訊息資訊20的顯示介面。
三、自動選擇開啟程式
該第一、二檔案擷取模組424、524之技術手段為透過視窗應用程式介面(API)取得顯示於最上層視窗的處理程序識別碼21(Process ID),並取得該使用者2所選取之最上層視窗的訊息資訊20,在依據該訊息資訊20來判斷最上層視窗所屬的應用程式種類並且載入相對應的應用程式介面,令該使用者2不需自行找尋開啟該訊息資訊20的應用程式。
綜上所述,本新型即時訊息平台系統之伺服器31可以利用網際網路將該第一、二訊息收發端4、5建立網路連結關係,使該複數使用者2可以利用該第一、二訊息收發裝置41、51中的第一、二訊息平台42、52彼此傳遞訊息資訊20,該訊息輸出模組311可以對登入該伺服器31的識別碼21發出該訊息資訊20,使該使用者2可立即取得未查閱的訊息資訊20,該裝置同步模組317可以建立群組關係使三位以上的使用者2可以相互交換該訊息資訊20,該第一、二檔案擷取模組424、524可以取得該訊 息資訊20的檔案位置,並可依據該訊息資訊20的檔案類型選擇開啟該訊息資訊20的應用程式,故確實能夠達到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使用者
20‧‧‧訊息資訊
21‧‧‧識別碼
3‧‧‧訊息整合端
31‧‧‧伺服器
311‧‧‧訊息輸出模組
312‧‧‧訊息輸入模組
313‧‧‧識別碼連結模組
314‧‧‧識別碼分類模組
315‧‧‧訊息認證模組
316‧‧‧行事曆模組
317‧‧‧裝置同步模組
32‧‧‧資料庫
321‧‧‧識別碼儲存區
322‧‧‧訊息儲存區
323‧‧‧通訊錄儲存區
324‧‧‧類別儲存區
325‧‧‧行事曆儲存區
4‧‧‧第一訊息收發端
41‧‧‧第一訊息收發裝置
42‧‧‧第一訊息平台
421‧‧‧第一登入模組
422‧‧‧第一訊息發送模組
423‧‧‧第一訊息顯示模組
424‧‧‧第一檔案擷取模組
5‧‧‧第二訊息收發端
51‧‧‧第二訊息收發裝置
52‧‧‧第二訊息平台
521‧‧‧第二登入模組
522‧‧‧第二訊息發送模組
523‧‧‧第二訊息顯示模組
524‧‧‧第二檔案擷取模組

Claims (10)

  1. 一種即時訊息平台系統,適用於複數使用者利用網路彼此傳遞至少一訊息資訊,且每一使用者具有一識別碼,並包含:一訊息整合端,包括一伺服器,及一與該伺服器連接之資料庫,該伺服器具有一訊息輸出模組,及一訊息輸入模組,該資料庫具有一儲存該複數識別碼之識別碼儲存區,及一與該識別碼儲存區連接之訊息儲存區;一第一訊息收發端,包括至少一第一訊息收發裝置,及一設置於該第一訊息收發裝置中並與該伺服器連接之第一訊息平台,該第一訊息平台具有一以其中之一識別碼登入該伺服器之第一登入模組、一與該訊息輸入模組連接之第一訊息發送模組,及一與該訊息輸出模組連接之第一訊息顯示模組;及一第二訊息收發端,包括至少一第二訊息收發裝置,及一設置於該第二訊息收發裝置中並與該伺服器連接之第二訊息平台,該第二訊息平台具有一以其中之一識別碼登入該伺服器之第二登入模組、一與該訊息輸入模組連接之第二訊息發送模組,及一與該訊息輸出模組連接之第二訊息顯示模組。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訊息平台系統,其中,該第一訊息顯示模組為簡訊收發介面、電子郵件介面,及即時交談介面之其中之一,且該第二訊息顯示模 組為簡訊收發介面、電子郵件介面,及即時交談介面之其中之一。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即時訊息平台系統,其中,該第一訊息平台更具有一與該第一訊息發送模組連接之第一檔案擷取模組,第二訊息平台更具有一與該第二訊息發送模組連接之第二檔案擷取模組。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即時訊息平台系統,其中,該伺服器更具有一識別碼連結模組,而該資料庫更具有一與該識別碼連結模組連接之通訊錄儲存區。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即時訊息平台系統,其中,該伺服器更具有一識別碼分類模組,而該資料庫更具有一與該識別碼連結模組連接之類別儲存區。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即時訊息平台系統,其中,該伺服器更具有一與該第一、二訊息收發端連接之訊息認證模組,該訊息認證模組針對該識別碼及該訊息資訊認證。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即時訊息平台系統,其中,該伺服器更具有一行事曆模組,該資料庫更具有一與該行事曆模組連接之行事曆儲存區。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即時訊息平台系統,其中,該訊息儲存區所儲存之訊息資訊的內容包括有文字、照片、影片、音訊、位置、行事曆、動畫,及擋案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即時訊息平台系統,其中,該伺服器更具有一與該訊息輸出模組連接之裝置同步模組,該裝置同步模組針對該識別碼登入之該複數第一、二訊息收發裝置進行紀錄。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即時訊息平台系統,其中,該伺服器,及該第一、二訊息收發裝置為透過網際網路以進行即時性資料傳遞與接收,並具備處理數位資訊的設備。
TW104210968U 2015-07-07 2015-07-07 即時訊息平台系統 TWM514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0968U TWM514066U (zh) 2015-07-07 2015-07-07 即時訊息平台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0968U TWM514066U (zh) 2015-07-07 2015-07-07 即時訊息平台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4066U true TWM514066U (zh) 2015-12-11

Family

ID=55409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0968U TWM514066U (zh) 2015-07-07 2015-07-07 即時訊息平台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40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7628B (zh) * 2016-01-20 2017-01-21 Long press the message immediately after the search metho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7628B (zh) * 2016-01-20 2017-01-21 Long press the message immediately after the search metho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13483B1 (en) Method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contacts via network after inputting contact information
KR101294582B1 (ko) 접촉 데이터를 사용하는 미디어 공유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과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TWI514159B (zh) 一種即時通訊工具連結服務系統及一種使用一處理器執行一即時通訊工具連結服務之方法
KR101863981B1 (ko) 텍스트 메시지를 사용하여 스프레드시트와 상호작용하는 기법
US8422642B2 (en) Message system for conducting message
WO2014206278A1 (en) Message query methods and devices
CN102307155A (zh) 一种实现群组通讯的方法
CN110198351A (zh) 离线消息的存储方法、装置、服务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856394A (zh) 一种网络聊天室系统
CN107370661A (zh) 基于联系人列表的消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2352879B1 (ko) 명함을 이용한 소셜네트워크 플랫폼
CN106506568A (zh) 信息交互系统
CN101510895A (zh) 基于互联网的移动通讯录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1916258B (zh) 通过网络查询自动校正识别结果的方法及系统
CN106488422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移动终端、信息处理服务器
CN108012558A (zh) 电话号码规范化以及信息可发现性
US20230300092A1 (en) Multichannel messaging system and method
TWM514066U (zh) 即時訊息平台系統
JP7249453B1 (ja) 契約管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
KR101231156B1 (ko) Qr 코드를 이용하는 사진 폴더 관리 시스템 및 사진 폴더 관리 방법
KR101129535B1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에서의 응답 메시지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
CN116633898A (zh) 群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403204Y (zh) 基于互联网的移动通讯录管理系统
TWM580830U (zh) Instant opinion exchange system
KR101216436B1 (ko) 명함을 이용한 개인 정보 제공 방법 및 그 방법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