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4318U - 發光手套及其發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發光手套及其發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4318U
TWM484318U TW103205556U TW103205556U TWM484318U TW M484318 U TWM484318 U TW M484318U TW 103205556 U TW103205556 U TW 103205556U TW 103205556 U TW103205556 U TW 103205556U TW M484318 U TWM484318 U TW M48431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light
pad
illuminating
ligh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5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i-Yuan Lin
Original Assignee
Kai-Yuan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Yuan Lin filed Critical Kai-Yuan Lin
Priority to TW103205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4318U/zh
Publication of TWM484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4318U/zh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發光手套及其發光裝置
本創作係與發光裝置有關,特別是指一種發光手套及其發光裝置。
台灣公開第201200046號專利案係揭露一種發光手套,其係藉由織物本體的第一及第二導電部接觸時使光源裝置發出光線。
一般來說,光源裝置都是位在手背的位置,但手背表面是略呈弧狀,因此,若光源裝置沒有設置對應的弧狀結構,這樣,使用者穿戴發光手套將會感覺到不舒服,而不願意長時間使用。
有鑑於上述的缺失,本創作係提供一種發光手套及其發光裝置係能順應手背表面形狀,而貼合於使用者手背表面的發光裝置,以使使用者能長時間穿戴。
本創作的發光手套包括一手套本體及一發光裝置。手套本體有被設於其外表面的多個貼合層。發光裝置係設於手套本體上,且包括一第一襯墊、一第二襯墊、一第一發光模組、一第二發光模組、一第三發光模組及一電源模組。第一襯墊有一第一頂面、一第一底面及一第一貼合層。第一頂面有多個第一窗口。第一貼合層係設於第一底面上,且選擇性地貼合及拆離手套本體的貼合層上。第二襯墊係連接第一襯墊,且有一第二頂面、一第二底面及一第二貼合層。第二頂面有至少一第二窗口。第二貼合層係設於第二底面上,且選擇性地貼合及拆離手套本體的貼合層上。第一發光模組係電連接第二發光模組,且與第二發光模組間隔地設於第一襯墊內,並朝第一襯墊的第一窗口產生光線。第一發光模組及第二發光模組係可相互擺動。第三發 光模組係電連接第一發光模組及第二發光模組,且設於第二襯墊內,並朝第二襯墊的第二窗口產生光線。電源模組係電連接第一發光模組,且對第一發光模組、第二發光模組及第三發光模組供應電能,並有一第一開關及一第二開關。第一開關係控制第一發光模組及第二發光模組。第二開關係控制第三發光模組。
藉此,第一發光模組及第二發光模組係可順應穿戴本創作的發光裝置的使用者的手掌背面弧度,而不會感覺到不舒服。
除了上述的發光手套,本創作還提供一種發光裝置。發光裝置係可被貼合在其它手套上。發光裝置包括一第一襯墊、一第二襯墊、一第一發光模組、一第二發光模組、一第三發光模組及一電源模組。第一襯墊有一第一頂面、一第一底面及一第一貼合層。第一頂面有多個第一窗口。第一貼合層係設於第一底面上。第二襯墊係連接第一襯墊,且有一第二頂面、一第二底面及一第二貼合層。第二頂面有至少一第二窗口。第二貼合層係設於第二底面上。第一發光模組係設於第一襯墊內,且朝第一襯墊的第一窗口產生光線。第二發光模組係電連接第一發光模組,且設於第一襯墊內,並與第一襯墊間隔並排。第二發光模組係朝第一襯墊的第一窗口產生光線。第二發光模組與第一發光模組係可相互擺動。第三發光模組係電連接第一發光模組及第二發光模組,且設於第二襯墊內,並朝第二襯墊的第二窗口產生光線。電源模組係電連接第一發光模組,且對第一發光模組、第二發光模組及第三發光模組供應電能,並有一第一開關及一第二開關。第一開關係控制第一發光模組及第二發光模組。第二開關係控制第三發光模組。
有關本創作所提供之發光手套及其發光裝置的詳細構造、特點、組裝或使用方式,將於後續的實施方式詳細說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創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能瞭解,該等詳細說明以及實施本創作所列舉的特定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創作,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專利申請範圍。
10‧‧‧發光手套
20‧‧‧手套本體
21、22、23‧‧‧貼合層
30‧‧‧發光裝置
31‧‧‧第一襯墊
311‧‧‧第一頂面
312‧‧‧第一底面
313‧‧‧第一貼合層
314‧‧‧第一窗口
32‧‧‧第二襯墊
321‧‧‧第二頂面
322‧‧‧第二底面
323‧‧‧第二貼合層
324‧‧‧第二窗口
33‧‧‧第三襯墊
34‧‧‧第一發光模組
341、351、361‧‧‧電路板
342、352、362‧‧‧發光源
35‧‧‧第二發光模組
36‧‧‧第三發光模組
37‧‧‧電源模組
371‧‧‧第一開關
372‧‧‧第二開關
373‧‧‧電源管理單元
374‧‧‧電池
375‧‧‧插座
38‧‧‧可撓線組
第1圖係本創作的手套本體的正面示意圖。
第2圖係本創作的手套本體的反面示意圖。
第3圖係本創作的發光裝置的正面示意圖。
第4圖係本創作的發光裝置的反面示意圖。
第5圖係第3圖中發光裝置的第一襯墊沿5-5剖線的剖視圖。
第6圖係第5圖中第一發光模組與第二發光模組相互擺動的示意圖。
第7圖係第3圖中發光裝置的第二襯墊沿7-7剖線的剖視圖。
第8圖係第2圖中發光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各模組的功能方塊圖。
第9圖係使用者穿套本創作的發光手套的正面示意圖。
第10圖係使用者穿套本創作的發光手套的反面示意圖。
第11圖係第2圖中發光裝置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各模組的功能方塊圖。
以下,茲配合各圖式列舉對應之較佳實施例來對本創作的發光裝置的組成構件及達成功效來說明。然各圖式中發光裝置的構件、尺寸及外觀僅用來說明本創作的技術特徵,而非對本創作構成限制。
如第1及2圖所示,手套本體20係供使用者穿套,且有設於其外表面的多個貼合層21、22、23。
如第3及4圖所示,發光裝置30係設於手套本體20上,且包括一第一襯墊31、一第二襯墊32、一第三襯墊33、一第一發光模組34、一第二發光模組35、一第三發光模組36、及一電源模組37。第二襯墊32係連接第一襯墊31。第三襯墊33係連接第一襯墊31,且有一第三貼合層331。第一發光模組34係電連接第二發光模組35。第三發光模組36係電連接第一及第二發光模組34、35。
如第5及6圖所示,第一襯墊31有一第一頂面311、一第一底面312及一第一貼合層313。第一頂面311具有多個第一窗口314。第一貼合層313係設於第一底面312上,且選擇性地貼合及拆離 手套本體20的貼合層21上。
第一發光模組34係與第二發光模組35間隔地設於第一襯墊31內,並朝第一襯墊31的第一窗口314產生光線。其中,第一發光模組34及第二發光模組35係可相互擺動(如第6圖)。第一及第二發光模組34、35之間的連接較佳係選用一可撓線組38,可撓線組38可以是一般電線或軟性印刷電路板。
其中,第一及第二發光模組34、35分別包括一電路板341、351及設於電路板341、351上的多個發光源342、352,發光源342、352較佳係選用發光二極體(LED)。其中,電路板341、351係不可被撓曲。
如第7圖所示,第二襯墊32且有一第二頂面321、一第二底面322及一第二貼合層323。第二頂面321具有一第二窗口324。第二貼合層323係設於第二底面322上。
第三發光模組36係設於第二襯墊32內,並朝第二襯墊32的第二窗口324產生光線。其中,第二窗口324也可以如第一窗口314設計成多個小窗口,而第一窗口314也可以如第二窗口324設計成一個大窗口,因此,窗口的數量及大小係不以圖中所繪為限。
其中,第三發光模組36包括一電路板361及設於電路板361上的多個發光源362,發光源362較佳亦選用發光二極體(LED),且電路板361係不可被撓曲。
於此實施例中,手套本體20及第一、第二及第三襯墊31、32、33係織物,但實際上,也可以是塑膠皮及動物皮革等。手套本體20的貼合層21、22、23及第一、第二及第三貼合層313、323、331較佳係魔鬼氈或黏扣帶等,若第一、第二及第三貼合層313、323、331選用公的魔鬼氈時,手套本體20的貼合層21、22、23則需使用母的魔鬼氈,但實際上,公及母的魔鬼氈係可替換,故不以此為限。
如第8圖所示,電源模組37係電連接第一發光模組34及第三發光模組36,且對第一、第二及第三發光模組34、35、36供應電能,並有一第一開關371及一第二開關372。第一開關371係控制第 一發光模組34及第二發光模組35。第二開關372係控制第三發光模組36。雖然圖中係揭露電源模組37電連接第一發光模組34、第二發光模組35及第三發光模組36的連接方式,但實際上,電源模組37與第一發光模組34、第二發光模組35及第三發光模組36的連接方式仍有其他組合,故不以圖中所繪為限。
請再參照第3圖,第一開關371係設於第三襯墊33內,第二開關372係設於第一襯墊31內。
以上說明了本創作的發光手套的兩大組成結構,接下來說明發光手套10的應用。於此實施例中,第一發光模組34及第二發光模組35係發出綠色光,第三發光模組36係發出紅色光,但光的顏色選擇係不以本較佳實施例所揭露為限。第一襯墊31係可藉由第一貼合層312選擇性地貼合及拆離手套本體20的貼合層21上。第二襯墊32係可藉由第二貼合層323選擇性地貼合及拆離手套本體20的貼合層22上。第三襯墊33係可藉由第三貼合層331係選擇性地貼合及拆離手套本體20的貼合層23上。
如第9及10圖所示,使用者係可將發光裝置30直接貼合在手套本體20上,以形成本創作的發光手套10。其中,貼合的結構係如前述的第一、第二及第三襯墊31、32、33的第一、第二及第三貼合層313、323、331及手套本體20的被貼合層21、22、23,如此,第一襯墊31係位在使用者的手背,第二襯墊32係位在使用者的手腕內側,第三襯墊33則位在使用者食指的側邊。此外,使用者要清洗手套本體20時,則可直接拆下發光裝置30,以避免發光裝置30被清洗損壞,來延長發光裝置30的使用壽命,而拆下的發光裝置30也可以選擇貼合在其它手套本體上。
特別地,由於第一發光模組34及第二發光模組35係可相互擺動,如第6圖所示,因此,第一發光模組34及第二發光模組35係可順應使用者手背的弧度,而不會造成使用者的不舒服。
請再參照第9及10圖,當使用者要開啟第一及第二發光模組34、35時,使用者只要藉由姆指往食指的方向併攏(如第9圖中 箭頭方向),姆指就能觸發第一開關371,以使第一及第二發光模組34、35產生光線(綠光),如此,光線就可以透過第一襯墊31的第一窗口314顯露出來。當要關閉第一及第二發光模組34、35時,係可藉由姆指再次觸發第一開關371來關閉。這樣,在騎乘腳踏車或機車等時,使用者就可以藉由姆指來控制第一開關371,進而達到控制第一及第二發光模組34、35的目的。
此外,使用者也可以觸發位在第一襯墊31內的第二開關372,以使第三發光模組36產生光線(紅光),如此,光線就可以透過第二襯墊32的第二窗口324顯露出來。當要關閉第三發光模組36時,則可藉由再次觸發第二開關372來關閉。這樣,使用者就可以在乘腳踏車或機車等前,先藉由第二開關372開啟第三發光模組36,而讓後方的來車能注意。
另外,因此,當在做交通指揮時,使用者也可以藉由本創作的手套來引導車輛行進及停止,而無需在握持指揮棒,以減輕使用者長時間指揮交通的負擔。
如第11圖,電源模組37還有一電源管理單元373及一電池374。電源管理單元373係連接第一開關371、第二開關372及電池374,且有多個第一發光模式及多個第二發光模式。電池374係供應電能至電源管理單元373、第一發光模組34、第二發光模組35及第三發光模組36。該些第一發光模式可以有全亮、閃爍及全不亮等,該些第二發光模式也可以選擇與該些第一發光模式相同,但不以此為限。
詳而言之,當第一開關371被第一次觸發時,第一及第二發光模組34、35的發光源係全部發亮,接著,第二次觸發時,第一及第二發光模組34、35的發光源係閃爍發光,最後,第三次觸發時,第一及第二發光模組34、35則會全暗,也就表示關閉。
又,第二開關372被第一次觸發時,第三發光模組36的發光源也是全部發亮,接著,第二次觸發時,第三發光模組36的發光源係閃爍發光,最後,第三次觸發時,第三發光模組36則會全暗,也就表示關閉。雖然,於此實施例中,該些第一及第二發光模式係相 同的,但實際上,該些第一及第二發光模式也可以採用不同的發光模式,故不以此為限。
電源模組37還有一插座375。插座375係用以連接一外部電源,以對電池374充電,也就是,電池374係二次電池,這樣,發光裝置就可以被重複使用,且不需要經常更換電池,而造成環境汙染。
綜合上述,本創作的發光裝置係可以與手套本體組合在一起,或者僅單獨呈現,因此,本創作的發光裝置係不侷限貼合在手套本體上,也可被應用於其他地方。
最後,再次強調,本創作於前揭實施例中所揭露的構成元件,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案之範圍,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變化,亦應為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30‧‧‧發光裝置
31‧‧‧第一襯墊
311‧‧‧第一頂面
314‧‧‧第一窗口
32‧‧‧第二襯墊
321‧‧‧第二頂面
324‧‧‧第二窗口
33‧‧‧第三襯墊
34‧‧‧第一發光模組
35‧‧‧第二發光模組
36‧‧‧第三發光模組
37‧‧‧電源模組
371‧‧‧第一開關
372‧‧‧第二開關

Claims (12)

  1. 一種發光手套,包括:一手套本體,有被設於其外表面的多個貼合層,;及一發光裝置,係設於該手套本體上,且包括一第一襯墊、一第二襯墊、一第一發光模組、一第二發光模組、一第三發光模組及一電源模組,該第一襯墊有一第一頂面、一第一底面及一第一貼合層,該第一頂面有多個第一窗口,該第一貼合層係設於該第一底面上,且選擇性地貼合及拆離該手套本體的貼合層上,該第二襯墊係連接該第一襯墊,且有一第二頂面、一第二底面及一第二貼合層,該第二頂面有至少一第二窗口,該第二貼合層係設於該第二底面上,且選擇性地貼合及拆離該手套本體的貼合層上,該第一發光模組係電連接該第二發光模組,且與該第二發光模組間隔地設於該第一襯墊內,並朝該第一襯墊的第一窗口產生光線,該第一發光模組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係可相互擺動,該第三發光模組係電連接該第一發光模組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且設於該第二襯墊內,並朝該第二襯墊的第二窗口產生光線,該電源模組係電連接第一發光模組,且對該第一發光模組、該第二發光模組及該第三發光模組供應電能,並有一第一開關及一第二開關,該第一開關係控制該第一發光模組及該第二發光模組,該第二開關係控制該第三發光模組。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光手套,其中,該第一發光模組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之間係藉由一可撓線組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光手套,其中,該發光裝置還包括一第三襯墊,係連接該第一襯墊,且有一第三貼合層,該第三貼合層係選擇性地貼合及拆離該手套本體的貼合層上,該第一開關係設於該第三襯墊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發光手套,其中,該第二開關係設於該第一襯墊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光手套,其中,該電源模組還有一電源 管理單元及一電池,該電源管理單元係連接該第一開關、該第二開關及該電池,且有多個第一發光模式及多個第二發光模式,該電池係供應電能至該電源管理單元、該第一發光模組、該第二發光模組及該第三發光模組,該第一開關的觸發係切換該些第一發光模式,以使該第一及第二發光模組運作在該些第一發光模式的其中一者,該第二開關的觸發係切換該些第二發光模式,以使該第三發光模組運作在該些第二發光模式的其中一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發光手套,其中,該電源模組還有一插座,係用以連接一外部電源,以對該電池充電。
  7. 一種發光裝置,且包括:一第一襯墊,有一第一頂面、一第一底面及一第一貼合層,該第一頂面有多個第一窗口,該第一貼合層係設於該第一底面上;一第二襯墊,係連接該第一襯墊,且有一第二頂面、一第二底面及一第二貼合層,該第二頂面有至少一第二窗口,該第二貼合層係設於該第二底面上;一第一發光模組,係設於該第一襯墊內,且朝該第一襯墊的第一窗口產生光線;一第二發光模組,係電連接該第一發光模組,且設於該第一襯墊內,並與該第一襯墊間隔並排,該第二發光模組係朝該第一襯墊的第一窗口產生光線,該第二發光模組與該第一發光模組係可相互擺動;一第三發光模組,係電連接該第一發光模組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且設於該第二襯墊內,並朝該第二襯墊的第二窗口產生光線;及一電源模組,係電連接該第一發光模組,且對該第一發光模組、該第二發光模組及該第三發光模組供應電能,並有一第一開關及一第二開關,該第一開關係控制該第一發光模組及該第二發光模組,該第二開關係控制該第三發光模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發光模組及該第二發光模組之間係藉由一可撓線組連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發光裝置還包括一第三襯墊,係連接該第一襯墊,且有一第三貼合層,該第一開關係設於該第三襯墊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二開關係設於該第一襯墊內。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電源模組還有一電源管理單元及一電池,該電源管理單元係連接該第一開關、該第二開關及該電池,且有多個第一發光模式及多個第二發光模式,該電池係供應電能至該電源管理單元、該第一發光模組、該第二發光模組及該第三發光模組,該第一開關的觸發係切換該些第一發光模式,以使該第一及第二發光模組運作在該些第一發光模式的其中一者,該第二開關的觸發係切換該些第二發光模式,以使該第三發光模組運作在該些第二發光模式的其中一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電源模組還有一插座,係用以連接一外部電源,以對該電池充電。
TW103205556U 2014-03-31 2014-03-31 發光手套及其發光裝置 TWM484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5556U TWM484318U (zh) 2014-03-31 2014-03-31 發光手套及其發光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5556U TWM484318U (zh) 2014-03-31 2014-03-31 發光手套及其發光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4318U true TWM484318U (zh) 2014-08-21

Family

ID=51793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5556U TWM484318U (zh) 2014-03-31 2014-03-31 發光手套及其發光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843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70895B2 (en) 2014-10-11 2022-10-18 Workaround Gmbh Workwear unit having a glove that fastens a control system and functional module to a user's body
US12171285B2 (en) 2018-05-30 2024-12-24 Workaround Gmbh Thumb-triggered barcode scanne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70895B2 (en) 2014-10-11 2022-10-18 Workaround Gmbh Workwear unit having a glove that fastens a control system and functional module to a user's body
US12137759B2 (en) 2014-10-11 2024-11-12 Workaround Gmbh Hand-worn workwear unit for scanning barcodes
US12171285B2 (en) 2018-05-30 2024-12-24 Workaround Gmbh Thumb-triggered barcode scann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03129B1 (en) Wrist-mounted illumination device
US8550648B2 (en) Directional hands-free wrist illumination device
US20130258644A1 (en) Safety glove
US20180376561A1 (en) Wearable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US8622566B2 (en) Lighted glove
US20140055986A1 (en) Lighted Safety Garment
TWM484318U (zh) 發光手套及其發光裝置
JP2005349989A (ja) 補助方向指示器
EP2826699A1 (en) A portable light for a bicycle
JP6239974B2 (ja) ヘッドランプ
KR100922972B1 (ko) 손목 착용형 램프
CN201571530U (zh) 具有照明功能的手套
CN205382358U (zh) 一种发光绳
US20160341417A1 (en) Illuminating Safety Glove
CN204440835U (zh) 一种发光挂绳
CN2812616Y (zh) 娱乐用发光手套
CN202122129U (zh) 多功能警示手套
CN202043665U (zh) 一种发光手套
JP3148064U (ja) 安全チョッキ
CN201477837U (zh) 指示装置
CN2882331Y (zh) 一种带投射灯光的伞
CN211211572U (zh) 一种发光手套
CN206518858U (zh) 一种会发光的骑行运动护具
TWI413451B (zh) 具有指控自動感應開關之手套
CN210191780U (zh) 一种带照明警示的救生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