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3555B - 塗膜及於表面形成有塗膜的物品 - Google Patents

塗膜及於表面形成有塗膜的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3555B
TWI793555B TW110110003A TW110110003A TWI793555B TW I793555 B TWI793555 B TW I793555B TW 110110003 A TW110110003 A TW 110110003A TW 110110003 A TW110110003 A TW 110110003A TW I793555 B TWI793555 B TW I7935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tant
coating film
film
virus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0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5962A (zh
Inventor
上田剛慈
山田陽一
明渡純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能源前沿公司
學校法人就實學園
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能源前沿公司, 學校法人就實學園, 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 filed Critical 日商能源前沿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5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5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3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355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carboxylic groups or thio analogues thereof, directly attached by the carbon atom to a cycloaliphatic ring;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14Paints containing biocides, e.g. fungicides, insecticides or pestic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34Shaped forms, e.g. sheets,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ther sub-group of this main group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1/00Disinfectants;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or mixtur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3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塗膜具有:具有疏水基或親油基以及親水基的界面活性劑,與於表面具有能夠負載界面活性劑之孔洞的膜。界面活性劑之親油基的碳數為5以上且在室溫下無揮發性。膜係多孔膜。多孔膜之孔洞率為5%以上且60%以下。界面活性劑係松脂酸系化合物。或者,界面活性劑係洛赫西定。孔洞之孔徑較病毒尺寸之10倍還大。

Description

塗膜及於表面形成有塗膜的物品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抗病毒功能的塗膜及塗膜的製造方法以及於表面形成有塗膜的物品者,所述抗病毒功能能夠應用於在醫療及照護之現場或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用具及衣服以及建材等。
近年來,以2003年之SARS冠狀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為首,2012年之MARS冠狀病毒、2014年之伊波拉病毒、2020年之新型冠狀病毒等陸續出現於人類社會,流行並威脅著人類的生命。
因此種背景,消費者的衛生意識更加提高,強烈期望針對在生活環境中使用的所有物品將病毒去除。是故,對於人的手會碰觸到之門把、電車之吊環、衣服及鞋履以及建物之內裝等各式各樣的對象,已要求於表面穩定且持續塗覆有將抗病毒活性物質的方法。
專利文獻1揭露了透過化學鍵結將界面活性劑固定於擁有羥基之布等素材的技術。並且,引用文獻2揭露了藉由聚乙烯醇等接合材使會產生羥基自由基之微粒狀之抗病毒活性物質附著於片狀物的方法。於此,雖使用了界面活性劑,但僅作為使包含病毒之飛沫之水分易於捕獲至片材內部的輔助劑使用。引用文獻3揭露了將磺酸系界面活性劑負載於無機填充劑並以塗料樹脂固定的方法。如此,為了自人的手會碰觸到之物品的表面去除各式各樣的病毒,研究了活用界面活性劑之各式各樣的方法。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第2011-9897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第2012-7210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公開第2017-210566號公報
然而,將界面活性劑以可充分發揮抗病毒功能之型態固定至期望之固體表面尤其係金屬、樹脂或陶瓷等多樣的素材一事,或者將界面活性劑輕易且穩定固定至布等柔軟的素材或門把等立體結構物之表面一事,實屬困難。
在專利文獻1所揭露之方法中,由於限定在有OH基之物質上,故應用範圍受限,且由於其附著量亦受限,故容易因磨損而失去抗病毒功能。在專利文獻2中,界面活性劑會埋入樹脂而無法發揮其抗病毒性能。並且,在專利文獻3中,於對樹脂等混合抗病毒活性物質來塗覆的情況下,由於抗病毒活性物質會埋沒於樹脂等,抗病毒活性物質不會滲出至表面,故無法充分發揮抗病毒效果。
有鑑於上述課題,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中,其目的之一在於提供能夠於多樣的素材上形成之具有抗病毒活性等功能的塗膜或形成塗膜的方法或者於表面形成有塗膜的物品。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具有:具有疏水基或親油基以及親水基的界面活性劑,與於表面具有能夠負載界面活性劑之孔洞的膜。
在上述構造中,界面活性劑之親油基的碳數為5以上且在室溫下無揮發性。
在上述構造中,多孔膜之孔洞率為5%以上且60%以下。
在上述構造中,界面活性劑係松脂酸系化合物。
在上述構造中,界面活性劑係洛赫西定。
在上述構造中,孔洞之孔徑較病毒尺寸之10倍還大。
在上述構造中,孔洞之孔徑較病毒尺寸還小。
在上述構造中,孔洞之孔徑為1 nm以下。
在上述構造中,界面活性劑之親油基吸附於膜之表面的孔洞,露出親水基。
在上述構造中,界面活性劑之親水基吸附於膜之表面的孔洞,露出親油基。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物品於表面形成有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物品於表面配置有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其中塗膜具有以霧度值計為10%以下之透明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可提供能夠於多樣的素材上形成之具有抗病毒活性等功能的塗膜或形成塗膜的方法或者於表面形成有塗膜的物品。
以下參照圖式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本發明並非受限於以下實施型態者,可在其要旨之範圍內進行種種變形而實施。
(第1實施型態)
在本實施型態中,參照圖1~圖16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具有抗病毒功能的塗膜100及塗膜100的製造方法。在本說明書等中,所謂抗病毒,意謂病原體病毒的去活化。
〈概要〉
為了防止病原體病毒的感染擴大,感染途徑的掌握實屬重要。舉例而言,冠狀病毒的感染途徑一般認為係接觸感染及飛沫感染。接觸感染有由與感染者之直接接觸所致之由唾液或體液所致之感染以及由中介物品而引發之間接接觸所致之感染。對於中介固體表面之飛沫感染,使用酒精擦拭得為對策。然而,亦存在許多電車之座椅或吊環、電扶梯之扶手等難以充分對應的場所。
是故,對於人的手會碰觸到之門把、電車之吊環、衣服或鞋履、廁所之地板材料等建物之內裝等各式各樣的對象,要求以有長期耐久性之型態於表面穩定且持續塗覆有抗病毒活性物質的方法。
擁有抗病毒功能的表面處理存在數種技術。可列舉:(1)使Ag、Cu等對病毒去活化有效果的金屬微粒、金屬氧化物或金屬氫氧化物附著、(2)將會與病毒蛋白質結合而阻礙活性的擁有特定之官能基的分子固定於表面、(3)活用由光觸媒所致之氧化分解能力等。然而,(1)~(3)之方法分別在成本、耐久性、持續性上有其課題。
利用酒精清洗或肥皂的洗手,作為可將包含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套膜型病毒去活化之有效的方法已為人所知,若適度選擇界面活性劑則對無套膜型之病毒亦會表現效果一事係眾所周知的事實。然而,應用於以抗病毒之目的將界面活性劑固定於多樣之素材上之塗覆的技術受到了限制。
以往,界面活性劑一般會將對水之溶解度高者做成溶液而使用作為清潔劑或消毒劑。雖然有固體肥皂等作為固體狀態之界面活性劑,但碰觸到水時的滑溜性或強度會成為問題。在人的手會碰觸到之門把或扶手等中,握持時之摩擦或觸感等會成為課題。並且,對於門把或扶手、吊環等在公共場合中人的手會碰觸到者,以界面活性劑頻繁清潔擦拭實屬困難。對於此等物品,要求使抗病毒之效果在短時間顯現並持續。水中之界面活性劑雖可藉由形成微胞來分解套膜,但在將界面活性劑之分子完全固定的情況下,界面活性劑無法形成完整的微胞而功能性受限。病毒表面之脂質膜有帶負電之部分,而蛋白質有帶正電之部分,水溶液中之界面活性劑會使其電荷或親油基在擁有適切之方向性下作用來進行病毒的去活化。因此,於在基材施加有塗膜的狀態下,亦期望界面活性劑會在病毒附著時於有自由度之狀態下控釋而發揮功能。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及塗膜100的製造方法。
〈塗膜的構造〉
圖1A係繪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具有抗病毒功能之塗膜100的圖。如圖1A所示,塗膜100設置於基材101上。塗膜100具有:具有疏水基或親油基以及親水基的界面活性劑120,與於表面具有能夠負載界面活性劑120之孔洞111的膜110。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可設置於各式各樣的基材101之表面。基材101可為金屬、木材、不鏽鋼、玻璃或塑膠等硬的固體,亦可為布、橡膠片、海綿、鋁箔或薄的膜狀之薄膜等能夠變形的固體。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中,界面活性劑120具有破壞套膜型病毒及無套膜型病毒的功能。是故,若於塗膜100之表面有包含病毒或病毒之飛沫液附著,則可破壞病毒而使之去活化。簡言之,塗膜100可具有抗病毒功能。以下詳細說明塗膜100的構造。
塗膜100具有:至少於表面具有能夠負載界面活性劑120之孔洞111的膜110。膜110之材質以可於表面具有能夠負載界面活性劑120之孔洞111為佳。可使用陶瓷、金屬及有機樹脂作為膜110之材質。作為陶瓷,可列舉沸石、二氧化鈦、氧化鋅及氧化鋁等。舉例而言,氧化鋅會吸收紫外線。是故,即使於在屋外使用塗膜100的情況下,氧化鋅亦可吸收紫外線,藉此可抑制界面活性劑120劣化。並且,二氧化鈦可藉由光觸媒及光照射時之親水性來分解膜110之表面的髒汙。作為金屬,可列舉銀或銅等抗菌性金屬。作為有機樹脂,可列舉例如熱固性樹脂或光固性樹脂等。並且,除了上述材質之外,亦可還使用具有抗病毒性的金屬鹽、金屬氫氧化物或金屬粒子作為膜110。
膜110亦可為多孔膜。多孔膜之表面具有能夠負載界面活性劑120之孔洞111。於此,界面活性劑120係會物理吸附至孔洞111者。界面活性劑120並非化學鍵結至多孔膜者。多孔膜係藉由將多孔粒子堆積來形成。可單獨使用或者併用活性碳、沸石、中孔矽石、中孔氧化鋁、多孔玻璃、多孔金屬、多孔金屬錯合物或鋁英石等各式各樣的物質作為多孔粒子。
多孔膜可為貫通孔型之多孔膜,亦可為獨立孔型之多孔膜。於此,所謂貫通孔型之多孔膜,係包含孔洞111沿厚度方向貫通之孔洞(貫通孔)的膜,所謂獨立孔型之多孔膜,係孔洞111A為由近於球形之曲面所包圍出之孔洞(獨立孔)的膜。此外,孔洞111A並非完全封閉之空間,亦可於其一部分設置有細孔。此外,在本說明書等中,所謂細孔,係謂具有數百pm~數nm左右之小孔徑的孔洞。此外,即使係獨立孔型之多孔膜,於膜110之表面亦可具有未被封閉之孔洞111,只要於孔洞111負載有界面活性劑120即可。於獨立孔型之陶瓷多孔膜中,能夠在保持強度的同時,於表面被削去時控釋界面活性劑120。該多孔膜係以陶瓷與包含界面活性劑之微膠囊的複合材料之形式形成。
在圖1A中,繪示貫通孔型之多孔膜作為膜110。圖1B繪示將膜110之一部分之區域160放大的圖。膜110設置有沿膜之厚度方向貫通之孔洞111。孔洞111之內部負載有界面活性劑120。
圖2A係繪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具有抗病毒功能之塗膜100A的圖。在圖2A中,繪示獨立孔型之多孔膜作為膜110A。圖2B繪示將膜110A之一部分之區域160A放大的圖。膜110A設置有由近於球形之曲面所包圍出之孔洞111A。孔洞111A之內部負載有界面活性劑120A。
設置於膜110之表面的孔洞111之孔徑以易於負載界面活性劑120的大小為佳。並且,孔洞111之孔徑以病毒或經破壞之病毒不易殘存於孔洞111內之大小為佳。再者,孔洞111之孔徑以易於負載界面活性劑120且病毒或經破壞之病毒不易殘存於孔洞111內之大小為較佳。為了負載界面活性劑120,舉例而言,孔洞111之孔徑以數百pm以上且50 μm以下之範圍為佳。在本說明書等中,所謂孔徑,在將孔洞假定為球之情況下係謂其直徑。並且,所謂孔徑,在孔洞係橢圓體之情況下係謂橢圓體之長徑。並且,所謂孔徑,在孔洞非球形之情況下係謂在假定為球形之情況下之外徑。在膜110係多孔膜的情況下,設置於膜110表面的孔洞111之孔徑為數百pm以上且50 μm以下之範圍即可,孔洞111之孔徑亦可不均勻。並且,形成於多孔膜的孔洞111之孔洞率,舉例而言,以5%以上且60%以下為佳。
在使用多孔膜作為膜110的情況下,可於多孔膜之孔洞111內負載界面活性劑120。在此情況下,膜110之中所包含之界面活性劑120的量可因應膜110之膜厚或孔洞率來使之增加。膜110之膜厚愈大,愈可使於膜110之內部可負載之界面活性劑120的量增加。並且,形成於膜110的孔洞111之孔洞率愈大,愈可使於膜110之內部可負載之界面活性劑120可負載的量增加。另一方面,若孔洞率過大則膜的耐磨損性或密合力等機械性強度會降低,是而作為抗病毒塗覆之實用上的效果無法在長時間內維持。就此種藥劑之控釋性與膜之耐久性這點而言,研究了最適合作為抗病毒塗覆之孔洞率的結果,可知膜之孔洞率以5%~60%之範圍為佳。
與負載量及控釋性有關的因子除了孔徑之外,亦會因多孔膜表面之可濕性及等電點而受到影響。可濕性尚有親油性與親水性,會因其程度而界面活性劑之吸附方向變為親油性或親水性之任一者。再者,多孔膜之表面會表現酸鹼性,因應所接觸之水溶液的pH上升而放出氫離子等,表面之帶電狀態一般會自正變化為負。此帶電狀態平均為零之pH稱為等電點,於每種多孔質材料各為固有之值。若多孔質表面之帶電與界面活性劑之帶電的符號相反,則可透過靜電引力提高朝孔內的滲透性而有控釋速度變慢的傾向。另一方面,在多孔質表面與界面活性劑之帶電為同符號的情況下,會因靜電性推斥而難以負載於細孔,控釋速度會有變高的傾向。因此,在適切之負載量與控釋速度的觀點上,以使用經選擇之等電點的材料系列為符合期望。舉例而言,已知氧化鋁之等電點為9附近且矽石之等電點為2.5附近,若做成複合材料則等電點會定於中性附近。根據發明人等的研究,由於包含病毒之飛沫液為中性附近,故若界面活性劑為帶負電則以在中性溶液中成為帶正電之等電點為7以上的多孔質材料為較佳,若界面活性劑為帶正電則以在中性溶液中成為帶負電之等電點為7以下的多孔質材料為較佳。然而,在解離度低或係為中性界面活性劑或者疏水基大的界面活性劑之情況下,就負載與控釋而言,細孔徑及多孔質材料表面之親油性會成為較帶電更具優勢的控制因子。
並且,膜110若可於表面具有能夠負載界面活性劑120之孔洞111,多孔膜即不受限。舉例而言,亦可為於膜110之表面形成有孔洞111者。亦可為膜110之表面藉由例如透過蝕刻來加工而形成有孔洞111者。或者,膜110本身亦可為由奈米壓印形成者。於此,所謂奈米壓印,係使用擁有微細之凹凸結構的模具,推壓至塗布有樹脂的基材101,藉由進行加熱或光固化而於樹脂轉印微細之凹凸圖案的技術。藉由奈米壓印,亦可形成於表面具有能夠負載界面活性劑120之孔洞111的膜。於此,所謂於表面具有能夠負載界面活性劑120之孔洞111,係於表面露出之開口或凹凸圖案。在使用奈米壓印形成具有孔洞111的膜110之情況下,以使用於上已述之有機樹脂為佳。如此,在膜110係由蝕刻或奈米壓印所加工者的情況下,孔洞111之孔徑亦可在50 nm以上且50 μm以下之範圍大致上均勻。膜110之膜厚因應基材101之材質或設置塗膜100之目的適當設定即可。
膜110所具有之孔洞111負載有界面活性劑120。在本說明書等中,所謂界面活性劑120,係於分子內擁有容易親近水之部分(親水基)及容易親近油之部分(親油基或疏水基)的物質。如圖1C所示,界面活性劑120具有親水基21與親油基22(或疏水基)。在此情況下,有時會變得難以在塗膜100之表面上破壞病毒。是故,在塗膜100之表面上,界面活性劑120以親水基及親油基之至少一者露出至塗膜100之表面為佳。於塗膜100之表面可僅露出界面活性劑120之親水基,或亦可僅露出界面活性劑120之親油基。或者,亦可界面活性劑120之親水基及親油基兩者皆露出。若界面活性劑120之親水基露出於塗膜100之表面,則會藉由界面活性劑120之親水基受到病毒之親水基靜電吸引或者透過接觸時的相互作用,來利用界面活性劑120破壞病毒。並且,若界面活性劑120之親油基露出於塗膜100之表面,則會在界面活性劑120之親油基與病毒之親油基接觸時因界面活性劑120而產生相互作用,結果上會破壞病毒。並且,界面活性劑120之臨界微胞濃度以低為佳,舉例而言,以0.6 g/L以下之物質為佳。作為界面活性劑120,以對水之溶解度為例如750 g/L以下之物質為佳,以150 g/L以下之物質為較佳。
界面活性劑120以親油基之碳數為5以上且在室溫下實質上不會蒸發的有機化合物為佳。於此,所謂室溫,係謂1℃~30℃的溫度之範圍。或者,界面活性劑120以親油基之碳數為5以上且至少在使用環境下實質上不會蒸發的有機化合物為佳。在本說明書等中,所謂「實質上不會蒸發」,係謂在使用環境下之有機化合物的蒸氣壓小到可無視。於此,所謂使用環境下,係謂-10℃~50℃的溫度之範圍。
作為界面活性劑120之親水基,可列舉例如:羰基、偶氮基、胺基、亞胺基、硝基、亞硝基、鹵基、硫基、氧基、側氧基、膦基、四級銨基、羧基、磺基、羥基、醛基、氰基、醯胺基、酯鍵、醚鍵等。
使用萜烯、二苯乙烯、多酚等源自植物的界面活性劑作為界面活性劑120。
所謂萜烯系化合物,係由2個以上之異戊二烯單元(C 5)所構造,因應異戊二烯單元之數量分別可列舉:單萜系化合物(C 10)、倍半萜系化合物(C 15)、雙萜系化合物(C 20)、二倍半萜系化合物(C 25)、三萜系化合物(C 30)、四萜系化合物(C 40)。
作為二苯乙烯,可舉出骨架C6-C2-C6。
作為多酚,可列舉單寧、生物鹼、聚酮(polyketide)、類黃酮、類苯丙烷。
舉例而言,以使用直鏈烷基苯磺酸鈉(十二基苯磺酸鈉)、氯化烷基二甲基苄基銨、去氫松脂酸、洛赫西定等作為界面活性劑120為佳。
以下示例直鏈烷基苯磺酸鈉。直鏈烷基苯磺酸鈉,尤其係十二基苯磺酸鈉(分子式:C 18H 29NaO 3S),分子量為348.48,在20℃下之溶解度為10 g/100mL~30 g/100mL,長度為2 nm~3 nm。直鏈烷基苯磺酸鈉之溶解度高,在水中帶負電。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以下示例氯化烷基二甲基苄基銨。氯化烷基二甲基苄基銨(在R=C 13H 27之情況下的分子式:C 22H 40ClN),分子量為354.02,在20℃下之溶解度為10 g/100mL以上,長度為約2.5 nm~3.5 nm。氯化烷基二甲基苄基銨之溶解度高,帶正電。
[化2]
Figure 02_image002
以下示例去氫松脂酸。去氫松脂酸(分子式:C 20H 28O 2),分子量為300.44,溶解度為0.4 mg/100mL~0.7 mg/100mL,長度為1.5 nm~2.5 nm,幅寬為0.5 nm~1 nm。去氫松脂酸之溶解度低,帶負電。
[化3]
Figure 02_image004
在使用例如松脂酸作為界面活性劑120的情況下,藉由於膜110中估算多些松脂酸化合物而負載例如10 mg/cm 2,塗膜100可發揮抗病毒效果。
以下示例洛赫西定。洛赫西定(分子式:C 22H 30Cl 2N 10),分子量為505.4,溶解度為約80 mg/100mL,長度為2.5 nm~3.5 nm。洛赫西定之溶解度低,帶正電。
[化4]
Figure 02_image006
洛赫西定之在20℃下之對水的溶解度如同上述為80 mg/100mL。一般而言,洛赫西定多以葡萄糖酸洛赫西定鹽之形式使用。葡萄糖酸洛赫西定鹽之在20℃下之對水的溶解度為2100 mg/100mL以上,較洛赫西定之在20℃下之對水的溶解度還高。因此,在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的界面活性劑使用之情況下,以使用溶解度較葡萄糖酸洛赫西定鹽還低的洛赫西定為佳。因此,即使清洗塗膜100之表面,亦可抑制洛赫西定溶出。藉此,可使塗膜100之病毒去活化效果在長時間內持續。再者,洛赫西定亦係使用於口腔養護的物質。是故,就算假設洛赫西定溶出至水,亦可確保對人體的安全性。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會對套膜型病毒及無套膜型病毒發揮抗病毒效果。作為套膜型病毒,可列舉例如SARS冠狀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MARS冠狀病毒、伊波拉病毒、新型冠狀病毒、天花病毒、B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及狂犬病病毒等。作為無套膜型病毒,可列舉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及腺病毒等。
〈破壞病毒之機制1〉
其次,說明在塗膜100之表面上使套膜型之病毒破壞之機制。圖3及圖4係說明將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表面上之套膜型病毒破壞之機制的圖。在圖3及圖4中,繪示套膜型病毒之一例。
茲舉出冠狀病毒為例作為圖3及圖4所示之套膜型之病毒200來說明。病毒200具有正鏈單股之RNA201作為病毒基因體。病毒200主要係由套膜202(脂質雙層膜)、刺突203及基質204這3種要素所包覆。RNA201因套膜202、刺突203及基質204而周圍受到包覆。
圖3繪示包含病毒200之飛沫液210朝向塗膜100飛去的狀況。藉由感染者打噴嚏或咳嗽,包含病毒200之飛沫液210會飛散。飛沫液210包含水分。之後,飛沫液210附著於塗膜100。
圖4A繪示包含病毒200之飛沫液210附著於塗膜100的狀況。若包含病毒200之飛沫液210附著於塗膜100之表面,則透過飛沫液210所包含之水分,負載於塗膜100之表面之孔洞111的界面活性劑120因具有親水基而溶出至飛沫液210中。界面活性劑120會在飛沫液210中移動而到達病毒200。
圖4B繪示病毒200因界面活性劑120而受到破壞的狀況。套膜202由於係脂溶性,故界面活性劑120之親油基22會插入病毒200之套膜202。然後,藉由係為界面活性劑120之效果的套膜202之不穩定化,套膜202受到破壞。藉由套膜202受到破壞,病毒200失去感染力。
其次,參照圖5及圖6說明膜110之孔洞111之孔徑與病毒之大小的關係。圖5及圖6係說明利用負載於塗膜100之孔洞111的界面活性劑120破壞病毒之機制的圖。圖5及圖6係將形成於塗膜100之孔洞111之一放大的圖。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中,膜110之孔洞111之孔徑以較病毒之尺寸還小為佳。舉例而言,冠狀病毒之直徑為50 nm~200 nm,流行性感冒病毒之直徑為80 nm~120 nm。於是,在圖5及圖6中,將孔洞111之孔徑假設為50 nm左右並將病毒200之直徑假設為100 nm左右來說明。
於膜110形成有孔洞111。膜110之表面可為親水性,亦可為親油性。膜110之表面為親水性或親油性,可依膜110之材質來控制。於此,說明在膜110之表面為親水性的情況下破壞病毒200之機制。
形成於膜110之孔洞111負載有界面活性劑120(參照圖5A)。在膜110之表面具有親水性的情況下,會成為界面活性劑120之親水基與膜110之表面接觸而露出親油基的狀態。在此狀態下,若病毒200接近孔洞111,則界面活性劑120之親油基會靠近病毒200之表面(參照圖5B)。孔洞111之孔徑由於較病毒200之直徑還小,故界面活性劑120會與病毒200之一部分接觸(圖6A)。然後,界面活性劑120之親油基會破壞所接觸之病毒200的套膜202之一部分(圖6B)。
如此,在孔洞111之孔徑較病毒200之直徑還小的情況下,負載於孔洞111的界面活性劑120會與病毒200之一部分接觸。界面活性劑120由於可局部集中於套膜202來破壞,故可減低為了破壞病毒200而需要之界面活性劑之量。並且,由於可減少用以破壞病毒200之界面活性劑120的使用量,故可使塗膜100的抗病毒功能長時間持續。
並且,經界面活性劑破壞的病毒有時會殘存於塗膜之表面。在孔洞之孔徑較病毒之尺寸還大的情況下,經破壞的病毒有可能會凝聚於孔洞之中。在此情況下,有可能因經破壞的病毒堵住殘存於孔洞內的界面活性劑,使界面活性劑變得無法溶出至塗膜之表面。緣此,在塗膜之表面上破壞病毒之效果有顯著降低之虞。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中,膜110之孔洞111之孔徑較病毒之尺寸還小。在此情況下,冠狀病毒之直徑大致上為50 nm~200 nm,故膜110之孔洞111之孔徑以做成未達50 nm為佳。並且,流行性感冒病毒之直徑為80 nm~120 nm,故膜110之孔洞111之孔徑以做成例如未達80 nm為佳。藉此,就算經破壞的病毒殘存於孔洞111內,孔洞111之孔徑亦充分較病毒尺寸還小,故可抑制經破壞的病毒在孔洞111內凝聚。因此,變得能夠藉由利用水或酒精擦拭塗膜100之表面來輕易去除經破壞的病毒。據此,由於可於塗膜100之表面使界面活性劑120露出,故可使抗病毒功能長時間持續。
並且,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中,膜110之孔洞111之孔徑亦可較病毒之尺寸之約10倍還大。在此情況下,冠狀病毒之直徑大致上為50 nm~200 nm,故膜110之孔洞111之孔徑會做成例如20 μm以上。並且,流行性感冒病毒之直徑為80 nm~120 nm,故膜110之孔洞111之孔徑會做成例如12 μm以上。藉此,就算經破壞的病毒殘存於孔洞111內,孔洞111之孔徑亦充分較病毒尺寸還大,故可抑制經破壞的病毒在孔洞111凝聚。因此,變得能夠藉由利用水或酒精擦拭塗膜100之表面來輕易去除經破壞的病毒。藉此,由於可於塗膜100之表面使界面活性劑120露出,故可使抗病毒功能長時間持續。
參照圖7說明在作為膜110使用之材料之硬度高之情況下之塗膜100之界面活性劑120的持續性。圖7A~圖7C係說明硬度高之塗膜之歷時性變化的示意圖。係表示使用由硬度高之材料所形成之膜110的塗膜100之初始狀態的圖。可使用例如氧化鋁、矽石、沸石等陶瓷作為硬度高之材料。此等材料可單獨使用,並且亦可複合使用。陶瓷可藉由因應成膜之條件提高膜的緻密性來形成硬度高之膜110。圖7B係表示使用塗膜100經過一定期間後的圖。圖7C係表示使用塗膜100再經過一定期間後的圖。為了去除病毒及經破壞的病毒,會擦拭塗膜100之表面。由於作為膜110使用之材料之硬度高,故塗膜100之表面不會被削去。是故,可提高塗膜100的耐久性。因此,可將塗膜100之抗病毒功能的持續性長期化。並且,可保持塗膜100之握持感等質感。
其次,參照圖8說明在作為膜110使用之材料之硬度低之情況下之塗膜100之界面活性劑120的持續性。圖8A~圖8C係說明硬度低之塗膜之歷時性變化的示意圖。圖8A係表示使用由硬度低之材料所形成之膜110的塗膜100之初始狀態的圖。可使用例如氧化鋁、矽石、沸石等陶瓷或者有抗菌性之銅或銀等金屬作為硬度低之材料。陶瓷可藉由因應成膜之條件使膜的緻密性降低來形成硬度低之膜。圖8B係表示使用塗膜100經過一定期間後的圖。圖8C係表示使用塗膜100再經過一定期間後的圖。為了去除病毒及經破壞的病毒,會擦拭塗膜100之表面。由於作為膜110使用之材料之硬度低,故塗膜100之表面會漸漸被削去。伴隨於此,界面活性劑120亦變得容易露出於膜110之表面。因此,可將塗膜100之抗病毒功能的持續性長期化。
再者,作為此種硬度低之陶瓷材料,可應用中孔矽石或可切削陶瓷。在此情況下,即使係在圖2中已說明之獨立孔型之多孔膜,亦藉由作為膜110使用之材料漸漸被削去,負載於上述獨立孔內部的界面活性劑恆常於膜110表面出現,可顯現抗病毒效果。並且,若使用AD法,則可將此種多孔膜製造為在10 μm以上之厚度下密合力高,故亦變得能夠在長時間內顯現抗病毒性。
並且,由在孔洞111之孔徑與界面活性劑120之尺寸的關係敘述在孔洞111中之界面活性劑120的負載性。界面活性劑120之尺寸由於為數nm左右,故只要孔洞111之孔徑為10 nm以上,即能夠於孔洞111之內部輕易負載。
於此,說明使多孔膜之孔洞負載界面活性劑120的情況,所述多孔膜使用沸石作為膜110之材料。沸石係陶瓷之一種,係結晶性鋁矽酸鹽的總稱。構成元素係Al、Si、O、正離子(陽離子),以SiO 4與AlO 4之四面體結構為基礎。藉由此等複雜且依規律連結,與直徑為數百pm~數nm之小的分子幾乎相同的大小之細孔會規律形成為一維、二維或三維。
沸石之表面一般帶負電。並且,藉由係為親水性,易於吸附正離子系之界面活性劑120。並且,在其他陶瓷中,一般帶正電,且多為親油性。在此情況下,易於吸附界面活性劑之親油基。藉由此等陶瓷之組合,使於膜110表面使親水基露出或使疏水基露出等的控制成為可能。並且,沸石之細孔由於為1 nm左右,故僅可負載金屬離子或非常小之界面活性劑,但若為未達1 nm之界面活性劑120則可負載。並且,藉由將由沸石之粒子彼此之空隙所形成之孔洞111之孔徑做成較病毒尺寸還小,可使之負載數nm左右之界面活性劑。如此,藉由在膜110中包含孔徑未達1 nm之細孔與孔徑為10 nm以上之孔洞,可使之負載分別配合沸石之細孔及由沸石之粒子彼此之空隙所形成之孔洞111之尺寸的界面活性劑。因此,可提升在塗膜100中之界面活性劑120的有效表面積。並且,界面活性劑120相對於膜110的重量比以50%以下為佳。
在使用沸石作為膜110之材料的情況下,即使沸石之細孔為1 nm,只要係未達1 nm之小的界面活性劑120即可負載。可使用酚、甲酚、二氯苄醇、戊基甲酚(5-methyl-2-pentylphenol)等作為界面活性劑120之尺寸未達1 nm之界面活性劑120。
可良佳示例以下酚作為酚。酚之分子量為94.11,熔點為約41℃,溶解度為約83 g/L。以界面活性劑120而言,可以1.5%~2%應用於手指、皮膚,以2%~5%應用於醫療設備,以3%~5%應用於排泄物的處理。
[化5]
Figure 02_image008
可良佳示例以下甲酚作為甲酚。甲酚之分子量為108.14,熔點為11℃~36℃,溶解度為約19 g/L~27g/L。以界面活性劑120而言,可以0.5%~1%應用於手指、皮膚、醫療設備、排泄物的處理。甲酚的效果與酚程度相當,但安全性較酚高。
[化6]
Figure 02_image010
可良佳示例以下2,4-二氯苄醇作為二氯苄醇。2,4-二氯苄醇之分子量為177.03,熔點為55℃,溶解度為約1 g/L。Cl位於2、4之位置者在日本國外作為醫藥品使用。此外,Cl之位置並不特別受限。二氯苄醇具有喉糖或錠劑之口腔內殺菌、抗病毒功能。
[化7]
Figure 02_image012
並且,亦可應用較上述有機化合物之大小還大的戊基甲酚(5-methyl-2-pentylphenol)作為界面活性劑120。以下揭示戊基甲酚。戊基甲酚之分子量為178.27,熔點為24℃,溶解度約為未達0.1 g/L。戊基甲酚具有喉糖或錠劑之口腔內殺菌、抗病毒功能。
[化8]
Figure 02_image013
藉由使沸石之1 nm之細孔負載於上已述之1 nm左右之有機化合物,可使可負載於膜110的界面活性劑120的量增加。並且,藉由使沸石之粒子彼此之空隙負載數nm左右之界面活性劑120,可使可負載於膜110的界面活性劑120的量增加。是故,可將塗膜100之抗病毒效果的持續性長期化。
其次,舉出作為界面活性劑120使用之有機化合物為例,參照圖9~圖12說明破壞病毒200之套膜202之機制。
首先,參照圖9說明使用直鏈烷基苯磺酸鈉作為界面活性劑120的情況。圖9A係直鏈烷基苯磺酸鈉的化學式。圖9B係直鏈烷基苯磺酸鈉的示意圖。在圖9B中,將親水基31、疏水性大的結構32、碳鏈33簡化記載。並且,疏水性大的結構32係苯環等大的結構,碳鏈33之碳以直鏈連接20個左右。
圖9C係說明直鏈烷基苯磺酸鈉破壞套膜202之機制的圖。直鏈烷基苯磺酸鈉帶負電。是故,在直鏈烷基苯磺酸鈉130接近套膜202的情況下,會利用膜表層蛋白質的正電荷來接近(圖9C中箭號的方向)。套膜202所使用之多個脂肪酸(脂肪膜之脂溶性部分)的碳鏈為16~18為細長之結構。並且,在套膜202中,鄰近之分子並非化學鍵結,而係以疏水之相互作用(凡得瓦力)來結合。是故,至碳數20個左右之直鏈的碳鏈藉由直接插入套膜202之脂溶性部分,來對套膜202之結構造成影響。接下來,藉由將苯環等疏水性大的結構32插入套膜202,可大幅擾亂脂質膜表面的穩定性。再來,藉由直鏈烷基苯磺酸鈉之親水基31,可使套膜202不穩定化。
此外,在使用氯化烷基二甲基苄基銨作為界面活性劑120的情況下,由於帶正電,故利用套膜202之表面來接近。之後的機制由於與直鏈烷基苯磺酸鈉相同,故省略詳細之說明。
其次,參照圖10說明使用去氫松脂酸作為界面活性劑120的情況。圖10A係去氫松脂酸140的化學式。去氫松脂酸140具有親水基41、親油性大的結構42與親油性之平面結構43。親油性大的結構42係六員環。
圖10B係說明去氫松脂酸破壞套膜202之機制的圖。去氫松脂酸帶負電。是故,在去氫松脂酸140接近套膜202的情況下,會利用膜表層之蛋白質的正電荷來接近(圖10B中之箭號的方向)。如同在圖9C中所說明,套膜202之脂肪酸係細長之結構。是故,若為去氫松脂酸之親油性的平面結構43,則可順利插入脂肪酸之間。藉由平面結構43插入脂肪酸之間,可將脂肪酸之間推得更寬。接下來,藉由將六員環等親油性之大的平面結構43插入膜,可大幅擾亂脂質膜表面的穩定性。再來,藉由去氫松脂酸之親水基41,可使套膜202不穩定化。
其次,參照圖11及圖12說明使用洛赫西定作為界面活性劑120的情況。圖11A係洛赫西定150的化學式。圖11B係洛赫西定之化學式的示意圖。在圖11B中,洛赫西定具有:具有多個正電荷的結構51a、51b與大的結構52a、52b。大的結構52a、52b係六員環。
圖12A係說明洛赫西定破壞套膜202之機制的圖。洛赫西定150藉由包含多個N而帶正電。是故,在洛赫西定150接近套膜202的情況下,會利用套膜202表面的負電荷來接近(圖12A中之箭號的方向)。其中為了強固結合至套膜202之表面,需要多個正電荷。接下來,將六員環等大的結構52a、52b插入膜之表面,可大幅擾亂脂質膜的穩定性。此外,由於洛赫西定的正電荷與套膜202之表面的負電荷強固結合,故可使洛赫西定不易自套膜202之表面剝落。再來,藉由洛赫西定之親水基可使套膜202不穩定化。
圖12B係說明洛赫西定破壞膜蛋白(例如刺突203等)之機制的圖。洛赫西定接近套膜202表面之機制如同在圖12A中所說明。其中為了強固結合至套膜202之表面,需要多個正電荷。接下來,六員環等大的結構52a、52b及正電荷之一部分結合至刺突203,大幅擾亂刺突203的穩定性。再來,藉由洛赫西定之親水基,可使套膜202不穩定化。
〈破壞病毒之機制2〉
其次,說明在塗膜100之表面上使無套膜型之病毒破壞之機制。圖13係說明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之表面上之破壞無套膜型病毒之機制的圖。在圖13中,繪示無套膜型病毒之一例。
舉出諾羅病毒為例作為圖13所示之無套膜型之病毒200A來說明。病毒200A具有正鏈單股之RNA211作為病毒基因體。病毒200A係透過由蛋白質而成之衣殼222這樣的外殼來包覆RNA211的構造。衣殼222之表面依場所表現親水性(正電荷、負電荷)、親油性。
茲將病毒200A之一部分之區域250放大來說明。在病毒200A附著於塗膜100的情況下,若衣殼222之表面係親油基,則界面活性劑120會利用親油基來與病毒200A相互作用。並且,若衣殼222之表面係親水基,則界面活性劑120會利用親水基來與病毒200A相互作用。如此一來,藉由界面活性劑120於衣殼222作用而使蛋白質變性,可破壞病毒200的立體結構。藉此,病毒200A失去感染力。
如同以上所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對套膜型之病毒及無套膜型之病毒兩者皆可發揮抗病毒效果。
並且,藉由溶出至飛沫液210的界面活性劑,可雙面進行飛沫液210中之病毒200、200A的分解,亦即可雙面進行由親油基所致之套膜的分解及由親水基對蛋白質之攻擊所致之病毒的分解。再者,藉由取決於在膜110表面界面活性劑120存在一事的可濕性,可在病毒200、200A附著於膜110表面之同時使病毒200、200A消滅。
並且,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之表面為摩擦係數μ=1左右。塗膜100之表面可做成如絲絨般的手感而不會黏滑。
〈塗膜的製造方法1〉
其次,參照圖14A~圖14C說明塗膜100的製造方法。
圖14A係說明於基材101上形成於表面具有能夠負載界面活性劑120之孔洞之膜110之工序的圖。於此,使用氣膠沉積法(Aerosol Deposition Method:AD法)形成膜110。所謂氣膠,係空氣或惰性氣體(inert gas)與微粒子的混合體。AD法係將此氣膠自噴嘴朝向基材噴射使之衝擊基材以於基材上直接形成包含微粒子之膜的方法。在藉由AD法形成膜110之情形中,可在常溫下實行,不會傷害基材101,可實行成膜而不會損害成為原料之微粒子的性質。於此,使用AD法,使用3~20 L/min作為氣體的流量,使用空氣或氮氣等作為運送氣體,將真空度定為100~10 kPa。此時,與氣體混合的微粒子之粉體粒度包含5%以上之粒子徑為100 nm以下者,平均粒子徑以100 nm以上且10 μm以下之粒度分布為佳。並且,微粒子之材質並不受限於一種,亦可混合多種。如此操作而形成之膜可於微粒子間形成適度之孔洞。藉此,可於基材101上形成係為多孔膜的膜110。藉由AD法形成之多孔膜之膜厚為例如1 μm~10 μm。
其次,使形成於基材101上的膜110浸潤於包含界面活性劑120的溶液。圖14B係說明使形成於基材101的膜110浸潤於包含界面活性劑120的溶液121之後之狀況的圖。於此,所謂包含界面活性劑120的溶液121,係界面活性劑120溶解於溶媒者。使用能夠溶解界面活性劑120的水或有機溶媒作為溶媒。包含界面活性劑120的溶液121自形成於膜110表面之孔洞111滲透至內部。
舉例而言,在使用二氧化鈦作為膜110的情況下,形成於膜110之孔洞111係貫通孔型,孔洞111呈左右複雜交錯的結構。是故,界面活性劑120會藉由毛細效應及擴散來滲透至孔洞111內之深處。
並且,在使用沸石作為膜110的情況下,形成於膜119之孔洞111之孔徑包含1 nm以下者與較病毒尺寸還小之孔徑者。是故,舉例而言,可配合各個孔洞之孔徑使用尺寸未達1 nm之有機化合物與尺寸未達10 nm之有機化合物作為界面活性劑120。在此情況下,亦可先使之浸潤於包含尺寸未達1 nm之有機化合物之界面活性劑120的溶液之後,使之浸潤於包含尺寸為數nm之有機化合物之界面活性劑120的溶液。並且,亦可使之浸潤於包含混合了尺寸未達1 nm之有機化合物及尺寸為數nm之有機化合物之界面活性劑120的溶液。藉此,於沸石所具有之1 nm左右之細孔負載有尺寸未達1 nm之界面活性劑,於由沸石粒子彼此之間隙所形成之孔洞負載有尺寸為數nm左右之界面活性劑。
最後使膜110中所包含之包含界面活性劑120之溶液121的溶媒蒸發,藉此使膜110所具有之孔洞111負載界面活性劑120。使膜110在室溫(25℃)下於大氣中自然乾燥。或者,若界面活性劑120及基材101不會發生熱變性,則亦可在100℃以下進行加熱處理。
藉由以上工序,如圖14C所示,可製造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
於在基材上形成多孔膜的情況下,有將多孔粒子與黏結劑混合來成膜的方法。然而,在將多孔粒子與黏結劑混合的情況下,由於黏結劑會堵住多孔粒子之細孔,故可吸附於細孔之界面活性劑的量有減低之虞。是故,形成於基材上的多孔膜之膜厚有可能會增加。另一方面,作為於基材形成多孔膜而不使用黏結劑的方法,可列舉:利用相分離來形成高分子膜的方法、藉由將氣體吹入熔融金屬來形成多孔金屬膜的方法,或藉由熔膠凝膠法來形成多孔質矽石膜的方法。然而,任一方法皆需要特殊之條件,有使素材變質或破壞之虞。
相對於此,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的製造方法,藉由AD法形成多孔膜。藉由使用AD法,可在多孔粒子與多孔粒子之間使之結合,在多孔粒子與基材101之間使之結合。如此,藉由使用AD法,可在常溫下實行,不會傷害素材,可形成多孔膜作為膜110而不會損害成為原料之多孔粒子的性質且無需使用黏結劑。是故,可使之負載界面活性劑120,而毋須使形成於基材101上的膜110之膜厚非必要增加。並且,藉由AD法形成的多孔膜由於係以對粒子之基材的衝擊來製造,故若做成與所噴附之原料粒子的硬度同等或其以下之基材硬度,則會形成50 nm~500 nm之厚度的錨定層。是故,多孔膜對於基材的密合力可大幅提升為10 MPa以上,成為耐久性高的塗膜。
〈塗膜的製造方法2〉
其次,參照圖15A~圖15D說明塗膜100A的製造方法。在圖15A~圖15D所示之製造方法中,藉由使用負載有界面活性劑120的多孔粒子10並堆積多孔粒子10,說明製造塗膜100的方法。
首先,藉由使多孔粒子浸潤於包含界面活性劑120A的溶液,於多孔粒子使界面活性劑120負載。
圖15A係繪示負載有界面活性劑120之多孔粒子10之外觀的圖。於多孔粒子10之表面存在多個細孔112。多孔粒子10之表面及細孔112負載有界面活性劑120A。圖15B係說明多孔粒子10之剖面的圖。多孔粒子10係例如多孔矽石。於多孔矽石之細孔112包含有界面活性劑120A。此外,界面活性劑120A若負載於多孔粒子10之細孔,則亦可不附著於表面。多孔粒子10之粒度分布係例如平均粒子徑為100 nm以上且50 μm以下。舉例而言,可使用正離子界面活性劑作為負載於細孔112的界面活性劑120A。可使用例如:溴化十四基三甲基銨(以下簡稱為TTAB)、溴化癸基三甲基銨(以下簡稱為DTAB)等作為正離子界面活性劑。
圖15C係說明於基材101上藉由AD法將多孔粒子10成膜之工序的圖。於此,使用AD法形成膜110,使用1~10 L/min作為氣體的流量,使用空氣或氮氣等作為運送氣體,將真空度定為100~10 kPa。此時,與氣體混合的微粒子之粉體粒度以平均粒子徑為100 nm以上且50 μm以下之粒度分布為佳。
藉由以上工序,如圖15D所示,可製造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A。
於在基材上使用負載有界面活性劑的多孔粒子來形成多孔膜的情況下,若成膜溫度變高,則界面活性劑120會有蒸發之虞。是故,形成於基材上之多孔膜所負載的界面活性劑120會減少,而有可能變得無法發揮抗病毒效果。
相對於此,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A的製造方法,藉由AD法將負載有界面活性劑120A的多孔粒子製造成膜。藉由使用AD法,可在常溫下形成多孔膜。因此,在成膜之工序中,可在使之負載界面活性劑120A之狀態下就此堆積多孔粒子,而不會使界面活性劑120A蒸發。再者,根據AD法,可使膜110形成較厚,故可使界面活性劑120之負載量增加。
再者,此種將負載有界面活性劑之原料粒子以AD法室溫成膜的手法,於使用在圖2及圖8中已述之具有獨立孔的多孔膜時,不僅多孔膜之表面,亦將使位於膜內部之獨立孔內負載界面活性劑一事化為可能。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亦可具有基底膜102。圖16A係設置於基材101上之塗膜100B的剖面圖。基底膜102設置於基材101與膜110之間。基底膜102亦可設置於基材101與塗膜100A之間。圖16B係設置於基材101上之塗膜100C的剖面圖。基底膜102A設置於基材101與膜110A之間。基底膜102A使用例如: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聚醯胺樹脂等有機樹脂或金屬薄膜。並且,基底膜102A之膜厚為50 nm以上且5 μm以下。基底膜102A係藉由於基材101上塗布於上已述之材料並固化來形成。在使用AD法形成膜110的情況下,形成膜110之表面以具有硬度為佳。是故,利用基底膜102、102A具有某種程度之硬度,在氣膠自噴嘴朝向基材101噴射而衝擊基材101時,使微粒子的結構適度變形而附著,藉此形成多孔膜。
藉由於基材101與膜110之間設置基底膜102,於基材101與膜110之間形成厚度50 nm~500 nm左右之錨定層而提升密合性。於此所謂之錨定層,係指藉由形成膜110之原料粒子透過AD法噴附至基材,衝擊出之粒子陷入硬度與粒子同等或較粒子低之基材來形成之凹凸層。舉例而言,即使在塗膜100之表面受到機械性擦劃的情況下,亦可抑制塗膜100自基材101剝落。並且,在塗膜100設置於有柔軟性之固體的情況下,即使在受到彎折的情況下,亦可抑制塗膜100自基材101剝落。此外,關於基底膜102A,亦會獲得與透過基底膜102獲得之效果相同的效果。
並且,於在玻璃或透明之樹脂材料之表面將多孔膜以陶瓷材料來塗覆成膜的情況下,雖然能夠賦予光穿透性,但因多孔質而入射之光線會因與孔洞內之空氣的折射率差而散射,不具透明性。相對於此,若使陶瓷多孔膜負載折射率高之界面活性劑,則光散射會大幅受到抑制,亦能夠依目的賦予可獲得足夠之可見度之程度的透明性。
舉例而言,通常界面活性劑之折射率由於即使在乾燥固體狀態或者低揮發性且液狀下大致上會呈1.3~1.6,故若使由折射率2.2以下之陶瓷材料所形成且孔洞徑為可見光波長以下(300 nm以下)之微細之尺寸的多孔膜來負載,則可實現霧度值10%以下之可見度高之透明的抗病毒塗覆。
作為將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100A、100B、100C形成於表面而成的物品,可列舉例如:人的手所碰觸之門把、電燈開關、鍵盤、扶手、鞋履或衣服或腋下墊等人的汗所碰觸者,還有指出為家庭感染之原因的廁所之地板材料或馬桶座、計程車等客車的座位、淨水或空調之過濾器等。並且,作為物品,可列舉:電車之座椅或吊環、電扶梯之扶手、建物之建材、包裝素材等。如此,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能夠對多元之物品塗覆。
並且,在感染擴大防止上指出有效且在常態上作為禮節廣為使用之面罩由於通常係由布或紙等所製作而不透明,故面臨了作為對話時之妨礙讀取對方之表情或讀取瘖啞人士之嘴唇者的課題。相對於此,若以本發明於透明之樹脂薄膜上施加抗病毒性、抗菌性或其維持性高的塗覆,則可提供除了透明性與柔軟性以外還具有抗病毒性、抗菌性的素材,若於口罩之包圍嘴唇的區域局部使用,則可讀取表情或讀取對話時之嘴唇的動作,就其抗菌性而言,即使長時間使用,安全性亦大幅提升。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對於人的手所碰觸之門把、電車之吊環、衣服或鞋履、廁所之地板材料等建物之內裝等各式各樣的物品,可以有實用之質感且有長期耐久性之型態於表面穩定且持續塗覆有抗病毒活性物質。因此即使於在物品之表面附著病毒而難以立刻使用酒精擦拭的情況下,塗膜100所包含之界面活性劑亦會作用,藉此可將病毒去活化。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100有控釋效果。是故,在長時間使用塗膜100的情況下,可依對膜110噴灑、塗布或浸潤界面活性劑120,在控釋後亦以相同之方法對膜110補充界面活性劑120故為佳。
以上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但應理解可在不脫離申請專利之範圍下進行改造、變形及變更。
在本發明中,即使係與由於上已述之實施型態所促成之作用效果相異的其他作用效果,關於自本說明書之記載顯而易見者或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得輕易預測者,理當理解為由本發明所促成者。
『實施例』
在本實施例中,針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的抗病毒性、耐清洗性及耐磨損性驗證的結果予以說明。
『實施例1』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作為套膜型病毒,說明進行依循ISO21702之試驗的結果。圖17A~圖17D係說明依循ISO21702之試驗之概要的圖。
(實施例1)
作為實施例1,於5 cm×5 cm之SUS基板上藉由AD法將3 μm之氧化鋁(Al 2O 3)的多孔膜(奈米多孔膜)形成為4 cm×4 cm。於該多孔膜塗布128 μg/cm 2之洛赫西定。實施例1相當於塗膜。
在本實施例中,洛赫西定的化學式揭示於下。
[化9]
Figure 02_image006
(比較例1)
作為比較例1,於SUS基板(5 cm×5 cm)塗布128 μg/cm 2之洛赫西定。
其次,說明依據ISO21702進行抗病毒試驗的概要。
如圖17A所示,於試片301(分別於實施例1及比較例1)每25 cm 2滴入0.4 mL之包含1×10 7PFU/mL之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病毒懸浮液302,並以薄膜303覆蓋之。
其次,如圖17B所示,在25℃下靜置24小時同時防止乾燥。其次,以10 mL之SCDLP清洗試片301之表面,回收殘存病毒。其次,以SCDLP製作回收液之10倍稀釋系列。
其次,如圖17C所示,將各稀釋液塗布於培養有MDCK細胞(狗的腎細胞)的培養皿305,並繼續培養(稱作溶菌斑法)。
其次,如圖17D所示,將活細胞染色,並統計未染色(細胞死亡剝離)之區域。最後由統計數與稀釋倍率算出病毒感染價。
病毒感染價的計算使用下述式。 V=(10×C×D)/A V:每1 cm 2之試片的病毒感染價(PFU/cm 2) C:溶菌斑數 D:洗滌液的稀釋倍率 A:試片與病毒的接觸面積
依循以下之式算出抗病毒活性值。 抗病毒活性值=log(Vb)-log(Vc) Log(Vb):24小時後之比較例1之每1 cm 2之病毒感染價的常用對數值 Log(Vc):24小時後之實施例1之每1 cm 2之病毒感染價的常用對數值
在抗病毒活性值為3.0以上的情況下,評價為具有抗病毒效果。
表1係將比較控制組之聚乙烯板與實施例1之結果彙整的表。於此,所謂去活化率,係謂由對照樣本與試驗樣本之各自之有活性的病毒數(PFU/mL)算出之病毒之去活化的比例。去活化率的計算使用以下之式。
[數學式1]
Figure 02_image016
『表1』
時間 PFU/cm 2 log (PFU/cm 2) 抗病毒活性
1 2 平均 R 殘存率(%) 去活化率(%)
控制組 聚乙烯板 0 min 193750 237500 215625 5.33
24 hr 268750 156250 212500 5.33
實施例1 24 hr <6.25 <6.25 <6.25 <0.8 >4.53 0.00294 99.997
圖18係繪示時間(min)與殘存病毒(PFU/mL)之關係的圖表。若要比較實施例1與比較例1,實施例1確認到在24小時後之抗病毒活性值為≧4.53、去活化率≧99.997%以上這樣高的抗病毒效果。
再來,使用實施例1與比較例1,量測在2小時後之殘存病毒。實施例1確認到在2小時後之抗病毒活性值為3.7、去活化率為99.98%這樣高的抗病毒效果。如此,針對實施例1,確認到即使為2小時這樣的短時間,亦可獲得高的抗病毒效果。
『實施例2』
其次,針對實施例1及比較例1,對評價進行過水洗試驗之後之洛赫西定之殘存量的結果予以說明。
針對實施例1及比較例1,在水溶液中進行超音波清洗1.5 min、5 min、10 min、30 min。
圖19係針對比較例1於超音波清洗後透過拉曼散射分光法量測拉曼尖峰強度的結果。圖20係針對實施例1於超音波清洗後透過拉曼散射分光法量測拉曼尖峰強度的結果。在圖19及圖20中,以箭號表示之尖峰係洛赫西定(CHX)的拉曼尖峰。
如圖19所示,在比較例1中,於0 min上確認到洛赫西定的拉曼尖峰,但於1.5 min後確認到洛赫西定的拉曼尖峰消失。相對於此,如圖20所示,在實施例1中,於1.5 min上確認到洛赫西定的拉曼尖峰,再來,於10 min後仍可確認到洛赫西的拉曼尖峰。
『實施例3』
其次,針對實施例1,對評價進行過球對盤(BoD)試驗之後之洛赫西定之殘存量的結果予以說明。所謂球對盤試驗,係摩擦磨損試驗之一種,係於試片使球以一定之荷重與速度旋轉接觸滑動並在測量此時之摩擦力的同時量測滑動指定距離之磨損量的方法。
以下記載在球對盤試驗中的條件。 球材質:碳化鎢(WC) 球徑:2 mm 荷重:50 g 旋轉直徑:2 mm 滑動速度:60 rpm
針對實施例1,以上述條件進行球對盤試驗0 min、5 min、30 min、60 min。
圖21係針對實施例1於球對盤試驗後透過拉曼散射分光法量測拉曼尖峰強度的結果。
如圖21所示,在實施例1中,於5 min上確認到洛赫西定的拉曼尖峰,再來,於30 min後仍可確認到洛赫西定的拉曼尖峰。
如同以上所說明,實施例1相關之塗膜確認到藉由使用安全性高的洛赫西定作為界面活性劑可在短時間將病毒去活化,並且可提高抗病毒性。並且,確認到藉由耐久性優異之多孔膜可負載界面活性劑並將之固定化,故即使清洗膜表面或磨損,仍可使病毒去活化效果長期持續。
10:多孔粒子 100:塗膜 101:基材 102、102A:基底膜 110、110A:膜 111、111A:孔洞 112:細孔 113:外殼 120、120A:界面活性劑 160:區域 21:親水基 22:親油基 200、200A:病毒 202:套膜 203:刺突 204:基質 210:飛沫液
〈圖1A〉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的剖面圖。
〈圖1B〉係將塗膜之一部分之區域放大的圖。
〈圖1C〉係繪示界面活性劑的圖。
〈圖2A〉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的剖面圖。
〈圖2B〉係將塗膜之一部分之區域放大的圖。
〈圖3〉係說明將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表面上之套膜型病毒破壞之機制的圖。
〈圖4A〉係說明將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表面上之套膜型病毒破壞之機制的圖。
〈圖4B〉係說明將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表面上之套膜型病毒破壞之機制的圖。
〈圖5A〉係說明利用負載於塗膜之孔洞的界面活性劑破壞病毒之機制的圖。
〈圖5B〉係說明利用負載於塗膜之孔洞的界面活性劑破壞病毒之機制的圖。
〈圖6A〉係說明利用負載於塗膜之孔洞的界面活性劑破壞病毒之機制的圖。
〈圖6B〉係說明利用負載於塗膜之孔洞的界面活性劑破壞病毒之機制的圖。
〈圖7A〉係說明膜之硬度高的塗膜之歷時性變化的示意圖。
〈圖7B〉係說明膜之硬度高的塗膜之歷時性變化的示意圖。
〈圖7C〉係說明膜之硬度高的塗膜之歷時性變化的示意圖。
〈圖8A〉係說明膜之硬度低的塗膜之歷時性變化的示意圖。
〈圖8B〉係說明膜之硬度低的塗膜之歷時性變化的示意圖。
〈圖8C〉係說明膜之硬度低的塗膜之歷時性變化的示意圖。
〈圖9A〉係直鏈烷基苯磺酸鈉的化學式。
〈圖9B〉係直鏈烷基苯磺酸鈉之化學式的示意圖。
〈圖9C〉係說明直鏈烷基苯磺酸鈉破壞套膜之機制的圖。
〈圖10A〉係去氫松脂酸的化學式。
〈圖10B〉係說明去氫松脂酸破壞套膜之機制的圖。
〈圖11A〉係洛赫西定的化學式。
〈圖11B〉係洛赫西定之化學式的示意圖。
〈圖12A〉係說明洛赫西定破壞套膜之機制的圖。
〈圖12B〉係說明洛赫西定破壞膜蛋白之機制的圖。
〈圖13〉係說明將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表面上之無套膜型病毒破壞之機制的圖。
〈圖14A〉係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之製造方法的圖。
〈圖14B〉係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之製造方法的圖。
〈圖14C〉係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之製造方法的圖。
〈圖15A〉係繪示多孔粒子之外觀的圖。
〈圖15B〉係說明多孔粒子之剖面的圖。
〈圖15C〉係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之製造方法的圖。
〈圖15D〉係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之製造方法的圖。
〈圖16A〉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的剖面圖。
〈圖16B〉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塗膜的剖面圖。
〈圖17A〉係說明依循ISO21702之試驗之概要的圖。
〈圖17B〉係說明依循ISO21702之試驗之概要的圖。
〈圖17C〉係說明依循ISO21702之試驗之概要的圖。
〈圖17D〉係說明依循ISO21702之試驗之概要的圖。
〈圖18〉係繪示時間(min)與殘存病毒(PFU/mL)之關係的圖表。
〈圖19〉係在對比較例1進行超音波清洗後透過拉曼散射分光法量測拉曼尖峰強度的結果。
〈圖20〉係在對實施例1進行超音波清洗後透過拉曼散射分光法量測拉曼尖峰強度的結果。
〈圖21〉係在對實施例1進行球對盤試驗後透過拉曼散射分光法量測拉曼尖峰強度的結果。
100:塗膜
101:基材
110:膜
111:孔洞
120:界面活性劑
160:區域

Claims (12)

  1. 一種塗膜,其具有:具有疏水基或親油基以及親水基的界面活性劑,與於表面具有能夠負載前述界面活性劑之孔洞的陶瓷膜,其中前述陶瓷膜為貫通孔型之多孔膜,並且前述陶瓷膜的厚度為1μm~10μm。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塗膜,其中前述界面活性劑之親油基的碳數為5以上且在室溫下無揮發性。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塗膜,其中前述貫通孔型之多孔膜之孔洞率為5%以上且60%以下。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塗膜,其中前述界面活性劑係松脂酸系化合物。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塗膜,其中前述界面活性劑係洛赫西定。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塗膜,其中前述孔洞之孔徑較病毒尺寸之10倍還大。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塗膜,其中前述孔洞之孔徑較病毒尺寸還小。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塗膜,前述孔洞之孔徑為1nm以下。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塗膜,其中前述界面活性劑之親油基吸附於前述陶瓷膜之表面的前述孔洞,露出親水基。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塗膜,其中前述界面活性劑之親水基吸附於前述陶瓷膜之表面的前述孔洞,露出親油基。
  11. 一種物品,其於表面形成有如請求項1所述之塗膜。
  12. 一種物品,其於表面配置有如請求項1所述之塗膜,其中前述塗膜具有以霧度值計為10%以下之透明性。
TW110110003A 2020-06-05 2021-03-19 塗膜及於表面形成有塗膜的物品 TWI7935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8916 2020-06-05
JP2020-098916 2020-06-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5962A TW202215962A (zh) 2022-05-01
TWI793555B true TWI793555B (zh) 2023-02-21

Family

ID=78830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0003A TWI793555B (zh) 2020-06-05 2021-03-19 塗膜及於表面形成有塗膜的物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09626A1 (zh)
EP (1) EP4163339A4 (zh)
JP (1) JP7410484B2 (zh)
CN (1) CN115698192B (zh)
TW (1) TWI793555B (zh)
WO (1) WO20212460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4448A1 (en) * 2021-12-16 2023-06-22 Spectra Systems Corporation Porous polymer substrates and coatings for common surfac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7394A (zh) * 2004-09-07 2009-05-20 3M创新有限公司 阳离子型抗菌剂组合物和使用方法
CN101746084A (zh) * 2008-12-05 2010-06-23 通用电气公司 制品、层压品和结合方法
JP2020040267A (ja) * 2018-09-10 2020-03-19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機能性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0007B1 (en) * 1990-08-03 1995-03-15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Wound-covering materials
JP2004081008A (ja) * 2002-08-22 2004-03-18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微生物によるアビエチン酸誘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微生物
EP2377400B1 (en) 2008-12-25 2021-03-03 Hiroshima University Antibacteri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 mouth cleaning
JP2013507347A (ja) * 2009-10-08 2013-03-04 タイガ ポリマーズ オーワイ 抗微生物組成物
JP5614804B2 (ja) 2010-09-29 2014-10-29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抗ウイルス剤担持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630670B (zh) * 2012-03-30 2014-04-02 山东大学 一种抗菌抗病毒的生物兼容薄膜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其应用
WO2015104894A1 (ja) 2014-01-08 2015-07-16 クラレ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精油添着多孔質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抗ウイルス剤及び抗菌剤並びに抗ウイルスフィルター及び抗菌フィルター
JP6762759B2 (ja) * 2016-05-26 2020-09-30 ロンシール工業株式会社 抗ウイルス性を有する表面処理剤及び表面処理剤が塗布されている抗ウイルス性シート状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7394A (zh) * 2004-09-07 2009-05-20 3M创新有限公司 阳离子型抗菌剂组合物和使用方法
CN101746084A (zh) * 2008-12-05 2010-06-23 通用电气公司 制品、层压品和结合方法
JP2020040267A (ja) * 2018-09-10 2020-03-19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機能性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5962A (zh) 2022-05-01
CN115698192B (zh) 2023-11-28
EP4163339A4 (en) 2024-06-19
US20230109626A1 (en) 2023-04-06
EP4163339A1 (en) 2023-04-12
JPWO2021246026A1 (zh) 2021-12-09
JP7410484B2 (ja) 2024-01-10
CN115698192A (zh) 2023-02-03
WO2021246026A1 (ja) 202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oi et al. Classical and alternative disinfection strategies to control the COVID-19 virus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 a review
Hosseini et al. The viability of SARS-CoV-2 on solid surfaces
TWI793555B (zh) 塗膜及於表面形成有塗膜的物品
JP2016511037A (ja) 衛生状態を改善するための頻繁に触れられる表面の処理
WO2019074121A1 (ja) 抗ウィルス性基体、抗ウィルス性組成物、抗ウィルス性基体の製造方法、抗微生物基体、抗微生物組成物及び抗微生物基体の製造方法
US9510591B2 (en) Imprinted multi-layer biocidal particle structure
AU2021102027A4 (en) Self-sterilizing protection for surfaces
CN109310086A (zh) 抗微生物织物组件
US9186698B1 (en) Making imprinted multi-layer structure
CN112334539A (zh) 三维打印抗菌产品
CN116536927A (zh) 抗菌抹布
JP6871222B2 (ja) 抗ウィルス性部材
TWI823083B (zh) 抗菌性多孔膜及使用其之抗菌塗布材
Erkoc et al. Nanotechnology-Based Antimicrobial and Antiviral Surface Coating Strategies. Prosthesis. 2021; 3: 25-52
US12035720B2 (en) Antimicrobial surface systems
Scully et al. The COVID-19 pandemic, part 2: understanding the efficacy of oxidized copper compounds in suppressing infectious aerosol-based virus transmission
US20160121366A1 (en) Making imprinted multi-layer biocidal particle structure
JP2021105018A (ja) 抗微生物部材
US9545101B2 (en) Using imprinted multi-layer biocidal particle structure
US9271491B1 (en) Using colored biocidal multi-layer structure
Hirao et al. Polypropylene-Rendered Antiviral by Three-Dimensionally Surface-Grafted Poly (N-benzyl-4-vinylpyridinium bromide)
TW202316970A (zh) 抗病毒劑、賦予抗病毒性的方法、具有抗病毒性的物品、抗菌劑、具有抗菌性的物品、抗真菌劑及具有抗真菌性的物品
US20230242776A1 (en) Methods of removing antimicrobial residues from surfaces
US9358577B2 (en) Making colored biocidal multi-layer structure
JP6876026B2 (ja) 抗ウィルス性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