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組織是哺乳動物體內質量最高的組織,其主要功能是產生力量以牽引身體各部位運動。肌肉可區分為骨骼肌、心肌及平滑肌三種。骨骼肌依其本身之代謝類型及特性可進一步區分為慢肌和快肌,前者由慢肌纖維蛋白所組成,其收縮可持續較長的時間,但力量較小;後者則由快肌纖維蛋白所組成,收縮較快、力量較大,但也較容易感到疲勞。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肌蛋白的合成與降解係呈動態
平衡。然而,當發生肌蛋白降解速度大於肌蛋白合成速度之肌蛋白代謝失衡情形時,會導致肌肉萎縮(或稱「肌肉流失」),且出現肌肉重量明顯減輕、肌纖維橫截面積減少、肌纖維類型相關蛋白(即,慢肌纖維蛋白與快肌纖維蛋白)選擇性減少等特徵性的變化,造成肌力下降、運動障礙、易疲勞、代謝紊亂等症狀,嚴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機能。
一般而言,骨骼肌在受到損傷後可透過肌肉再生程序而修復受損部位,然而,當該再生程序嚴重受阻則會發生肌肉萎縮的情形。研究發現,肌肉再生程序相當複雜,首先涉及星狀細胞(satellite cells)的活化,活化後的星狀細胞會分化形成單核的成肌細胞(myoblasts),成肌細胞再進一步增殖與分化以相互融合成多核的肌管(myotubes),最後再由肌管成熟分化為新的肌纖維(myofibers)。於肌肉再生過程中,不同階段係各自受到不同肌肉生成調節因子(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MRFs)所調控。例如,在成肌細胞分化形成肌管的過程中,MyoD及myogenin可調控肌球蛋白重鏈(myosin heavy chain,MyHC;一肌管特異性結構蛋白)的生成,前述調控在肌肉再生過程中乃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因此,MyoD、myogenin、及MyHC可作為成肌細胞分化狀況之標誌性分子。
已知有些生理狀況或特殊疾病會引起肌細胞損傷,導致肌蛋白代謝失衡或肌細胞死亡,最終造成肌肉萎縮。其中,前述生理狀況包括例如:神經退化、長期臥床、衰老、創傷和惡病
質(cachexia;例如癌症惡病質)等;前述特殊疾病則包括例如:敗血病、愛滋病、腎臟衰竭、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CS)、肌少症(sarcopenia)、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鬱血性心臟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等。
老化是肌少症的最主要成因,有統計數據指出,成人在60至70歲發生肌少症的機率為13至24%,高於80歲的發生機率則為約50%。其中,美國每年因為肌少症所造成的醫療花費高達約118至262億美元。惡病質則與其他高發生率的疾病相關,舉例言之,約有50%的癌症患者、20至40%的COPD患者、及50至70%的CHF患者會出現惡病質的症狀(例如營養不良)。
臨床上迄今尚無有效治療或延緩肌肉萎縮的方法。為開發更有效治療或延緩肌肉萎縮的方法,本案發明人由傳統中藥材中選擇茯苓,探討其應用於保護肌肉(抗肌細胞損傷、促進肌肉之再生與修復)的可行性。
本案發明人從研究結果發現,茯苓及其所含之土莫酸(tumulosic acid),皆可有效抗肌細胞損傷、促進肌肉之再生與修復,故可用於調節、治療及/或延緩肌肉萎縮,特別是因為老化、疾病、及/或惡病質所引起之肌肉萎縮,從而可用於提供保護肌肉之醫藥組合物、藥物或食品。
本發明之詳細技術及較佳實施態樣,將描述於以下內容中,以供本發明所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據以明瞭本發明之特徵;惟,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下,本發明尚可以多種不同形式之態樣來實踐,不應將本發明保護範圍解釋為限於說明書所陳述者。
除非文中有另外說明,於本說明書中(尤其是在後述專利申請範圍中)所使用之「一」、「該」及類似用語應理解為包含單數及複數形式;所謂「有效量」,係指投予至個體時,可有效至少部分改善懷疑個體之病情的化合物數量;單位「毫克/公斤體重」係指每公斤體重個體所須之投與量。
除非文中有另外說明,於本說明書中(尤其是在後述專利申請範圍中)所謂「個體」係指人類或非人之哺乳動物;所謂「治療」係包括預防特定疾病或症狀、減輕特定之疾病或症狀、及/或防止或消除該病症;所謂「調節肌肉萎縮」係指幫助肌肉正常收縮、維持肌肉正常生理、維持神經肌肉正常功能(neuromuscular function)、維持能量正常代謝、及/或增強能量;所謂「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係指投予至生物體後,可產生與母體
化合物相同或類似之藥理活性、且為生理上可忍受(即,具有儘可能小的毒性作用)的鹽。
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數值範圍(例如5至100)應理解為亦包含在該範圍中的所有有理數以及在該範圍中之任何有理數所組成的範圍,因此,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數值範圍係包含介於所列舉之最低值與最高值之間的數值的所有可能組合。另,當本文於數值前使用「約」時,實質上代表與所述數值相差在20%以內者,較佳在10%以內者,且更佳在5%以內者。
茯苓藥材是指擬層孔菌科真菌(Poria cocos(Schw.)Wolf)之乾燥菌核。茯苓真菌常寄生在松樹根上,外皮呈淡棕色或黑褐色(茯苓皮部),內部則呈粉紅色或白色(茯苓肉部)。
本案發明人研究發現,茯苓萃取物可有效地抗肌細胞損傷、促進肌肉再生與修復,故可用於保護肌肉,具有調節、治療及/或延緩肌肉萎縮的功效。如後附實施例所顯示,於不受理論限制下,咸信本發明所使用之茯苓萃取物可針對因為老化、疾病、及/或惡病質所引起之肌肉萎縮,提供調節、治療及/或延緩效果。因此,本發明係提供一種使用茯苓萃取物於保護肌肉之應用,包括使用茯苓萃取物於製備一保護肌肉之藥物或食品、對有需要之個體投予茯苓萃取物以保護肌肉之方法、以及提供一包含茯苓萃取物之食品或醫藥組合物。
根據本發明,所採用之茯苓萃取物可以是一透過使用一極性溶劑以萃取茯苓原料所提供之萃取液。其中,該茯苓原
料可以是茯苓肉部、茯苓皮部及/或茯苓發酵產物;該極性溶劑可以是水及/或C1-C4醇類。較佳地,係使用水、乙醇、或其組合作為該極性溶劑。可視需要調整用於萃取之極性溶劑與茯苓之用量比率,一般而言,極性溶劑的用量並無特殊限制,只要可使原料均勻分散即可。於本發明一具體實施態樣中,係使用乙醇作為極性溶劑,並以體積比約1:8的原料:乙醇,將原料分散於乙醇中,以進行萃取。
於上述萃取操作中,係進行該萃取一段時間以達到所欲的萃取程度。以採用乙醇作為該極性溶劑為例,通常為至少1小時,較佳為至少2小時,更佳為至少3小時,且可視需要輔以例如煎煮、冷卻、過濾、減壓濃縮、樹脂管柱層析等其它操作。
視需要地,可以對前述透過使用一極性溶劑以萃取茯苓原料所提供之萃取液依序進行鹼化及酸化處理,以提升萃取液中的土莫酸含量。其中,所謂「鹼化」係指使採用任何合宜之鹼性物質,以提高物料(於本發明係指前述透過使用一極性溶劑以萃取茯苓原料所提供之萃取液)的pH值。於本發明一具體實施態樣中,係使用氫氧化鈉以進行該鹼化反應。
一般而言,係於鹼化處理步驟中將物料之pH值提升到不小於約10;較佳是提升到不小於約11;最佳是提升到不小於約12。於本發明一具體實施態樣中,係於鹼化處理中添加使用1N的氫氧化鈉,以提升該萃取液的pH值到約12。在提升萃取液之pH值後,視需要於升溫下進行鹼化反應。舉例言之,該鹼化反應係
於不小於50℃的溫度下進行,較佳係於不小於60℃的溫度下進行。如後附實施例所示,可以於例如約70℃的溫度下進行鹼化反應。
所謂「酸化」係指採用任何合宜之酸性物質,以調降物料(於本發明係指前述經鹼化之萃取液)之pH值。於本發明一具體實施態樣中,係使用鹽酸以調降經鹼化之萃取液的pH值。
一般而言,該酸化處理所達之pH值的調降程度並無特殊要求,只要有降低pH值即可。舉例言之,係使萃取液之pH值調降至少約3.0,較佳係調降至少約4.0。於本發明一具體實施態樣中,係於酸化處理中將經鹼化之萃取液的pH值調降至約7。
根據本發明所採用之茯苓萃取物,亦可以是一乾燥物,此乾燥物可透過乾燥前述經或未經鹼化及酸化處理所得之萃取液而提供。為儘可能達到最大的萃取效益,視需要地,可以相同或不同極性溶劑重複萃取茯苓原料,並合併該多次萃取所得之萃取液,再進行乾燥,或視需要之鹼化及酸化處理。其中,各萃取操作可以相同或不同的極性溶劑進行。
本案發明人進一步研究發現,於茯苓萃取物所含有的成分中,土莫酸本身即可有效地促進肌肉之再生與修復,故可用於保護肌肉,具有調節、治療及/或延緩肌肉萎縮的功效。如後附實施例所顯示,於不受理論限制下,咸信土莫酸可針對因為老化、疾病、及/或惡病質所引起之肌肉萎縮,提供調節、治療及/或延緩效果。因此,本發明亦提供一種使用土莫酸及/或其
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於保護肌肉之應用,包括使用土莫酸及/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於製備一保護肌肉之藥物或食品、對有需要之個體投予土莫酸及/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以保護肌肉之方法、以及提供一包含土莫酸及/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的食品或醫藥組合物。
較佳地,該土莫酸及/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係以植物萃取物之形式使用;更佳地,係以茯苓萃取物之形式使用,尤其是以茯苓之極性溶劑萃取物的形式使用,該極性溶劑係選自水、C1-C4醇類、及前述之組合。
於根據本發明之應用所提供之醫藥組合物或藥物係可呈任何合宜的型式,並無特殊限制,端視所欲之用途而呈對應之合宜劑型。舉例言之,但不以此為限,該醫藥組合物或藥物可以口服或非經口服(例如:皮下、靜脈內、肌肉、腹腔、或鼻腔)之投藥方式施用至有需要之個體上,以治療及/或延緩因為老化、疾病、及/或惡病質所引起之肌肉萎縮。其中,視使用形式及用途而定,可選用合宜之載劑以提供該醫藥組合物或藥物,其中,該載劑包括賦形劑、稀釋劑、輔助劑、安定劑、吸收延遲劑、崩散劑、增溶劑、乳化劑、抗氧化劑、黏合劑、結合劑、增黏劑、分散劑、懸浮化劑、潤滑劑、吸濕劑等。
以適於口服之劑型為例,於根據本發明之應用所提供之醫藥組合物或藥物可含有任何不會不利影響活性成分(即,茯苓萃取物或土莫酸)之所欲效益的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例如:
水、食鹽水、葡萄糖(dextrose)、甘油、乙醇或其類似物、纖維素、澱粉、糖膨潤土(sugar bentonite)、及前述之組合。可利用任何合宜之方法,以適於口服投藥的劑型提供該醫藥組合物或藥物,例如:錠劑(例如糖衣錠)、丸劑、膠囊劑、顆粒劑、散劑、流浸膏劑、溶液劑、糖漿劑、懸液劑、酊劑等。
至於適於皮下、靜脈內、肌肉、或腹腔注射之針劑或點滴劑,則可於根據本發明之應用所提供之醫藥組合物或藥物中含有一或多種例如等張溶液、鹽類緩衝液(如磷酸鹽緩衝液或檸檬酸鹽緩衝液)、增溶劑、乳化劑、5%糖溶液、以及其他載劑等成分,以靜脈輸注液、乳劑靜脈輸注液、乾粉注射劑、懸液注射劑、或乾粉懸液注射劑等劑型提供該醫藥組合物或藥物。或者,可將該醫藥組合物或藥物製備成一注射前固體,以可溶於其他溶液或懸浮液中之劑型、或可乳化之劑型提供該注射前固體,並於投予至有需要之個體之前,將該注射前固體溶於其他溶液或懸浮液中或將其乳化,提供所欲之注射劑。
視需要地,可於根據本發明之應用所提供之醫藥組合物或藥物中另含有合宜用量之添加劑,例如可提高該醫藥組合物或藥物於服用時的口適感及視覺感受之調味劑、調色劑、著色劑等,以及可改善該醫藥組合物或藥物的穩定性及儲存性之緩衝劑、保存劑、防腐劑、抗菌劑、抗真菌劑等。此外,該醫藥組合物或藥物可視需要另含一或多種其他活性成分(例如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B2、菸鹼素、生物素、泛酸、鈣、碘、鎂、鋅、
蛋白質等),或者與含該一或多種其他活性成分之藥物併用,以進一步加強該醫藥組合物或藥物之功效或增加製劑配方的運用靈活性與調配度,只要該其他活性成分對本發明活性成分(即,茯苓萃取物或土莫酸)之效益沒有不利的影響即可。
於根據本發明之應用所提供之醫藥組合物或藥物係可以一日一次、一日多次、或數日一次等不同投藥頻率施用,端視投予個體之需求、年齡、體重、及健康況狀而異。舉例言之,當以口服方式施用至一個體以保護肌肉時,以茯苓萃取物計,其用量為每天約0.003毫克/公斤體重至約30毫克/公斤體重,較佳為每天約0.05毫克/公斤體重至約20毫克/公斤體重,更佳為每天約1毫克/公斤體重至約15毫克/公斤體重。或者,以土莫酸計,其用量為每天約0.5毫克/公斤體重至約20毫克/公斤體重,較佳為每天約1毫克/公斤體重至約15毫克/公斤體重,更佳為每天約5毫克/公斤體重至約10毫克/公斤體重。
於根據本發明之應用所提供之食品係有助於肌肉正常收縮、維持肌肉正常生理、維持神經肌肉正常功能(neuromuscular function)、維持能量正常代謝或增強能量,可用於調節因為老化、疾病、及/或惡病質所引起之肌肉萎縮。
於根據本發明之應用所提供之食品可以是保健食品、營養補充食品或特殊營養食品,且可以製成例如乳製品、肉類加工品、麵包類、麵食品、餅乾、口含錠、膠囊、果汁類、茶類、運動飲料、營養飲料等產品,但不以此為限。較佳地,根據
本發明之應用的食品係以保健食品的型式提供。
於根據本發明之應用所提供之保健食品、營養補充食品及特殊營養食品係可以一日一次、一日多次、或數日一次等不同頻率食用,端視投予個體之年齡、體重、運動量、及健康狀況而採用之建議攝取量而異。亦可針對特定族群調整本發明所提供之保健食品、營養補充食品及特殊營養食品中茯苓萃取物或土莫酸的含量,較佳為調整至每日應服用的量。
可於本發明保健食品、營養補充食品及/或特殊營養食品之外包裝標示建議使用量、特定族群(例如重度運動者、孕婦、癌症患者、心臟衰竭患者)的使用標準及條件、或與其他食品或醫藥共同服用的建議事項,以利使用者在無醫師、藥師或相關執事人員指導下可在家自行服用而無安全疑慮。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於一個體中保護肌肉的方法,其係包含對該個體施用一有效量之活性成分,其中該活性成分係茯苓萃取物、土莫酸、及/或土莫酸之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於根據本發明之保護肌肉的方法中,有關該活性成分的態樣、投予途徑、投予形式、適用劑量、以及相關治療之應用,均如上述之說明。
茲以下列實施例進一步例示說明本發明。其中該等實施例僅提供作為說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圍。本發明保護範圍係如後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示。
實施例1:茯苓萃取物之製備與成分分析
(1-1)
取茯苓藥材(來源產地為雲南),清洗後剝取其外皮(下稱「茯苓皮部」),其餘即為肉部(下稱「茯苓肉部」)。
(1-2)
取(1-1)之茯苓肉部700公斤,於室溫以約1:8(茯苓肉部:75%乙醇)的體積比浸泡於75%乙醇中,歷時12小時,然後煮沸並進行萃取(歷時3小時)。重複前述萃取步驟,共三次。合併三次萃取所得的萃取液並過濾以去除不溶物。接著,進行減壓濃縮以去除乙醇,再以噴霧乾燥機進行乾燥,獲得一萃取物。
(1-3)
以液相層析/紫外光/質譜儀(LC/UV/MS,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diode array UV detection and mass spectrometry),分別於243奈米及210奈米波長下檢測由(1-2)所獲得之萃取物的成分。結果顯示,由(1-2)所獲得之萃取物係含有茯苓酸(pachymic acid)、去氫茯苓酸(dehydropachymic acid)、土莫酸(tumulosic acid)、去氫土莫酸(dehydrotumulosic acid)、豬苓酸C(polyporenic acid C)、及3-表-去氫土莫酸(3-epi-dehydrotumulosic acid)等成分。接著,以高效液相色譜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定量該萃取物中各成分的含量,結果示於表1。
(1-4)
取3250公克(1-2)所獲得之萃取物,以約1:10(萃取物:純水)的體積比均勻分散於純水中。接著,加入氫氧化鈉使該混合物的鹼濃度為1N(即,提升該混合物的pH值到約12),再倒入溫度維持於70℃的調製桶中且均勻攪拌直至反應完全。然後,以12N的濃鹽酸進行中和,使該混合物的pH值下降至7,再於室溫下以1000(rpm)進行離心(以平板式離心機),歷時30分鐘,去除濾液,並以純水清洗剩餘之不溶物。將該不溶物烘乾並研磨成粉末後,以約1:40(不溶物:95%乙醇)之體積比,使用95%乙醇進行萃取,重複該萃取步驟,共三次,合併三次萃取所得萃取液並進行減壓濃縮以去除乙醇,獲得2000公克產物(此即,後續實驗所使用之茯苓肉部萃取物)。
(1-5)
以液相層析/紫外光/質譜儀,分別於243奈米及210奈米波長下檢測由(1-4)所獲得之萃取物的成分。結果顯示,由(1-4)所獲得之萃取物係含有土莫酸、去氫土莫酸、豬苓酸C、及3-表-去氫土莫酸等成分,但不含茯苓酸及去氫茯苓酸。接著,以高效液相色譜法定量該萃取物中各成分的含量,結果顯示,土莫酸、去氫土莫酸、豬苓酸C、及3-表-去氫土莫酸於(1-4)所得之萃取物中的總含量為6.2重量%。其中,以土莫酸、去氫土莫酸、豬苓酸C、及3-表-去氫土莫酸之總重量計,土莫酸約佔53.74%、去氫土莫酸約佔21.26%、豬苓酸C約佔12.10%、3-表-去氫土莫酸
約佔12.90%。
(1-6)
取(1-1)之茯苓皮部,於室溫以約1:8(茯苓皮部:75%乙醇)的體積比浸泡於75%乙醇中,歷時12小時,然後煮沸並進行萃取(歷時3小時)。重複前述萃取步驟,共三次。合併三次萃取所得的萃取液並過濾以去除不溶物。接著,進行減壓濃縮以去除乙醇,再以噴霧乾燥機進行乾燥,獲得一茯苓皮部萃取物供後續實驗使用。
(1-7)
以滅菌後的固態基質接種茯苓菌株,置於20~35℃、相對濕度30~70%之環境避光發酵數週至數月,以獲得茯苓發酵產物。取前述之茯苓發酵產物100公克,將其烘乾並研磨成粉末後,於室溫以約1:8(發酵產物粉末:75%乙醇)的體積比均勻分散於75%乙醇中,歷時12小時,然後煮沸並進行萃取(歷時3小時)。重複前述萃取步驟,共三次。合併三次萃取所得的萃取液並過濾以去除不溶物。接著,進行減壓濃縮以去除乙醇,再以噴霧乾燥機進行乾燥,獲得一茯苓發酵萃取物供後續實驗使用。
實施例2:肌細胞損傷模型之建立
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是一種促進發炎反應(pro-inflammatory)的細胞激素(cytokine),分子量為17,000。人體臨床數據顯示,在一些特殊疾病(如癌症、愛滋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患者、施用抗癌藥物者、及老年人的體內,TNF-α的濃度會上升,伴隨肌肉異化作用(即,肌肉分解
消耗)或肌細胞死亡增加的現象。研究顯示,將TNF-α注射至實驗動物體內或投予藥物使實驗動物體內TNF-α濃度增加會誘發肌細胞損傷(包括肌蛋白代謝失衡、肌細胞死亡等),進而導致肌肉的萎縮。為了探討茯苓萃取物及其中之成分於保護肌肉的功效與作用機制,本案發明人以TNF-α進行誘導,建立肌細胞損傷模型。
首先,以H-DMEM培養基(購自Sigma公司)對C2C12細胞(即,小鼠之成肌細胞,購自ATCC)進行培養,待C2C12細胞生長至80%匯合度(即,混合單層細胞佔80%面積)後,將細胞分成四組,並將各組之培養基更換為2%馬血清的分化培養基。接著,加入TNF-α(購自Sigma公司)使其在各組培養基中的最終濃度達到0、2、5、或10奈克/毫升(ng/mL)。在歷時4天之分化培養基與TNF-α的共處理之後,測定C2C12細胞內活性氧水準(reactive oxidative stress,ROS)作為模型評價指標,建立肌細胞損傷模型。最後,以未經TNF-α處理之組別(即,TNF-α之使用濃度為0奈克/毫升)的結果為基準,計算其他各組之相對的細胞內活性氧水準,結果示於第1圖(數據均為平均數±SEM,n=6,由t檢驗分析得到,***p<0.001)。
由第1圖可知,當使用5奈克/毫升之TNF-α,C2C12細胞內活性氧水準有升高的現象;當使用10奈克/毫升之TNF-α,C2C12細胞內活性氧水準的升高更為明顯。因此,後續實驗係以10奈克/毫升作為TNF-α誘導肌細胞損傷的濃度。
實施例3:茯苓萃取物於抗肌細胞損傷之效果
取實施例1(1-4)所提供之茯苓萃取物,以二甲基亞碸(dimethyl sulfoxide,DMSO;購自Sigma公司)配製成茯苓肉部萃取物溶液。待C2C12細胞在H-DMEM培養基中細胞生長至80%匯合度後,將其分成五組,並進行以下處理:
(1)控制組:以H-DMEM培養基(不含茯苓萃取物)進行培養,歷時6小時。接著,將培養基更換為2%馬血清的分化培養基,以進行培養,歷時4天。
(2)TNF-α組:以H-DMEM培養基進行培養,歷時6小時。接著,將培養基更換為2%馬血清的分化培養基,並加入TNF-α使其於培養基中的最終濃度為10奈克/毫升,以與分化培養基進行共處理,歷時4天。
(3)TNF-α+茯苓萃取物組(共三組):於H-DMEM培養基中加入上述之茯苓肉部萃取物溶液,使其於培養基中的最終濃度為1、5、或10微克/毫升,以進行預處理,歷時6小時。接著,將培養基更換為2%馬血清的分化培養基,並加入TNF-α使其於培養基中的最終濃度為10奈克/毫升,以與分化培養基進行共處理,歷時4天。
其後,測定各組C2C12細胞的存活率(以MTT assay進行測試)、以及細胞內活性氧水準,並以控制組的結果為基準,計算其他各組之相對的存活率以及細胞內活性氧水準,以測定茯苓萃取物抗TNF-α誘導之肌細胞損傷的有效濃度,結果示於第2圖
及第3圖(數據均為平均數±SEM,n=6,由t檢驗分析得到,#p<0.05,###p<0.001,*p<0.05,***p<0.001)。
由第2圖及第3圖可知,在經TNF-α誘導細胞損傷的組別中,若以1至5微克/毫升之茯苓萃取物進行預處理,C2C12細胞的存活率係隨著茯苓萃取物濃度的升高而呈逐漸上升的趨勢,細胞內活性氧水準則隨茯苓萃取物濃度的升高而呈逐漸下降的趨勢。其中,以5微克/毫升之茯苓萃取物進行預處理,活性氧水準係下降至與控制組(未經TNF-α誘導損傷)相當。前述結果顯示,茯苓萃取物可有效降低TNF-α對肌細胞所造成的損傷,具有抗肌細胞損傷的效果。
實施例4:茯苓萃取物及土莫酸於促進肌肉再生與修復的效果
如上述說明,myogenin、及MyHC可作為成肌細胞分化狀況之標誌性分子。為探討茯苓萃取物與土莫酸是否具有促進成肌細胞分化的效果,係將土莫酸(購自杏輝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實施例1(1-4)所提供之茯苓肉部萃取物、實施例1(1-6)所提供之茯苓皮部萃取物、及實施例1(1-7)所提供之茯苓發酵萃取物,分別以二甲基亞碸(DMSO;購自Sigma公司)配製成土莫酸溶液、茯苓肉部萃取物溶液、茯苓皮部萃取物溶液、茯苓發酵萃取物溶液。
待C2C12細胞在H-DMEM培養基中細胞生長至80%
匯合度後,將其分成十四組,並進行以下處理:
(1)控制組:將培養基更換為2%馬血清的分化培養基,以進行培養,歷時4天。
(2)肉部萃取物組(共三組):將培養基更換為2%馬血清的分化培養基,並加入上述之茯苓肉部萃取物溶液,使其於培養基中的最終濃度為0.1、1、或10微克/毫升,以進行處理,歷時4天。
(3)皮部萃取物組(共四組):將培養基更換為2%馬血清的分化培養基,並加入上述之茯苓皮部萃取物溶液,使其於培養基中的最終濃度為0.01、0.1、0.5、或1微克/毫升,以進行處理,歷時4天。
(4)發酵萃取物組(共三組):將培養基更換為2%馬血清的分化培養基,並加入上述之茯苓發酵萃取物溶液,使其於培養基中的最終濃度為0.2、2、或20微克/毫升,以進行處理,歷時4天。
(5)土莫酸組(共四組):將培養基更換為2%馬血清的分化培養基,並加入土莫酸溶液,使其於培養基中的最終濃度為0.01、0.1、1、或10微克/毫升,以進行處理,歷時4天。
其後,萃取各組細胞之蛋白質,並以西方墨點法偵測myogenin、MyHC等成肌細胞分化指標蛋白的表現。最後,以控制組的結果為基準(即,以控制組之表現量為100%),計算其他各組細胞之myogenin及MyHC蛋白的相對表現量,結果示於表2。
由表2可知,針對myogenin蛋白的表現量,低劑量(0.1微克/毫升)之茯苓肉部萃取物可提升約30%的表現量,高劑量(10微克/毫升)之茯苓肉部萃取物則可提升高達170%的表現量;另一方面,低劑量(0.01微克/毫升)之茯苓皮部萃取物可提升約50%的表現量,0.1至0.5微克/毫升之茯苓皮部萃取物可提升約70-80%的表現量,1微克/毫升之茯苓皮部萃取物亦具有提升myogenin蛋白表現量的效果;又一方面,低劑量(0.2微克/毫升)之茯苓發酵萃取物可提升約70%的表現量,而2微克/毫升之茯苓發酵萃取物可提升高達120%的表現量,20微克/毫升之茯苓發酵萃取物亦具有提升myogenin蛋白表現量的效果;又再一方面,低劑量(0.01至0.1微克/毫升)之土莫酸可提升約30%的表現量,且myogenin
蛋白表現量係隨著土莫酸濃度提升而呈現正向增加的趨勢,其中10微克/毫升之土莫酸時係提升約390%的表現量。
由表2亦可知,針對MyHC蛋白的表現量,10微克/毫升之茯苓肉部萃取物可提升約30%的表現量;另一方面,低劑量(0.01微克/毫升)之茯苓皮部萃取物即可提升10%的表現量,且MyHC蛋白表現量隨著茯苓皮部萃取物的濃度提升而呈現正向增加的趨勢,其中1微克/毫升之茯苓皮部萃取物可提升約120%的表現量;又一方面,低劑量(0.2微克/毫升)之茯苓發酵萃取物可提升約60%的表現量,而20微克/毫升之茯苓發酵萃取物可提升高達90%的表現量;又再一方面,10微克/毫升之土莫酸可提升約80%的表現量。
上述結果顯示,茯苓萃取物(包含茯苓肉部萃取物、茯苓皮部萃取物、茯苓發酵萃取物等)及土莫酸皆可有效提升C2C12細胞中之myogenin、MyHC等成肌細胞分化指標蛋白的表現,具有促進肌細胞分化的效果,有助於受損之肌肉組織的再生與修復。
由以上實驗結果可知,茯苓萃取物可有效保護損傷的肌細胞,使肌細胞的存活率上升,同時可抑制活性氧水準的上升。因此,茯苓萃取物對於損傷的肌細胞具有改善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的功效。此外,茯苓萃取物及其所含之土莫酸能夠促進成肌細胞分化。此說明,茯苓萃取物及其所含成分可有
效抗肌細胞損傷、以及促進肌肉再生與修復,故可用於保護肌肉,並且有助於肌肉正常收縮、維持肌肉正常生理、維持神經肌肉正常功能(neuromuscular function)、維持能量正常代謝或增強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