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4019B - 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4019B
TWI674019B TW104123261A TW104123261A TWI674019B TW I674019 B TWI674019 B TW I674019B TW 104123261 A TW104123261 A TW 104123261A TW 104123261 A TW104123261 A TW 104123261A TW I674019 B TWI674019 B TW I6740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configuration
communication
radio
radio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3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6899A (zh
Inventor
高野裕昭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6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6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4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401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Bidirectional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種裝置,包括電路,其動態地改變一分時雙工(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電路通知一終端裝置用於適用於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資源。無線電資源係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Description

裝置及方法 [交叉參考相關應用]
本申請書主張在2014/07/29申請於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書第JP 2014-153812號之利益,特此藉由引用來合併其全部內容。
本揭露關於一種裝置及方法。
裝置對裝置通訊(D2D通訊)係其中兩個或更多終端裝置直接地傳送和接收信號的通訊,不同於其中基地台和終端裝置傳送和接收信號的典型蜂巢式通訊。基於此項原因,預期D2D通訊將用以對終端裝置建立不同於上述典型蜂巢式通訊的新式使用情境。例如,各種應用係可以想像的,例如藉由在附近的終端裝置之間或在一組附近的終端裝置中之資料通訊的資訊共享、來自安裝之終端裝置的資訊分配、及在機器之間的自主通訊(被稱為機器對機器(M2M)通訊)。
此外,可以想像D2D通訊將回應於由於智慧型手機近年來增加而導致資料流量顯著增加而投入有效使用資料卸載。例如,近年來,傳送和接收視頻影像流資料的必要性已急遽上升。然而,由於視頻影像通常具有大的資料尺寸,因此存在一種在無線電存取網路(RAN)上消耗許多資源的問題。因此,若終端裝置係處於適用於彼此D2D通訊的狀態(例如當終端裝置係相距短距離時),視頻影像資料可能被卸載至D2D通訊,藉此緩和在RAN上的資源消耗和處理負載。以此方式,D2D通訊將值提供至電信載體和使用者兩者。基於此項原因,D2D通訊目前被公認為用於長期演進(LTE)的關鍵技術領域,且正受到來自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標準委員會的關注。
例如,非專利文獻1揭露了一種在分時雙工(TDD)的情況下在網路涵蓋範圍區域內的上行鏈路子訊框中進行D2D通訊之情況。
[引用列表] [非專利文獻]
[NPL 1]3GPP TR 36.843 V12.0.0(2014年3月)
例如,作為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 分配了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例如,在整數倍之無線電訊框的週期,特定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被分配作為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因此,在特定子訊框中進行D2D通訊。
例如,當在TDD載波中進行D2D通訊時,TDD載波的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UL/DL配置)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被分配作為可用於網路涵蓋範圍區域內之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因此,在上行鏈路子訊框中進行D2D通訊。
然而,當動態地改變TDD載波的UL/DL配置時,其中進行D2D通訊的上行鏈路子訊框可能被改變為下行鏈路子訊框或特殊子訊框。於是,可能在下行鏈路子訊框或特殊子訊框中進行D2D通訊。亦即,可能進行不符合蜂巢式通訊標準的D2D通訊。
藉此,較佳地提出一種其中終端裝置能在TDD環境下適當地進行D2D通訊的機制。
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有提出一種裝置,包括:電路,配置以動態地改變一分時雙工(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電路通知一終端裝置用於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無線電資源。無線電資源係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有提出一種方法,包括:藉由一處理器來動態地改變一分時雙工 (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及通知一終端裝置用於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無線電資源。無線電資源係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有提出一種裝置,包括:電路,配置以取得資訊,指示用於由一基地台動態地改變之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無線電資源;且電路更配置以使用無線電資源來控制裝置對裝置通訊。無線電資源係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有提出一種方法,包括:取得資訊,指示用於由一基地台動態地改變之一分時雙工(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無線電資源;及使用無線電資源藉由一處理器來控制裝置對裝置通訊。無線電資源係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根據上述本揭露之一或更多實施例,終端裝置能在TDD環境下適當地進行D2D通訊,但本揭露並不一定限於此效果。除了效果之外或代替效果,可能實現本說明書中顯示的任何效果或可能從本說明書了解的其他效果。
10A‧‧‧終端裝置
10B‧‧‧終端裝置
10C‧‧‧終端裝置
20‧‧‧eNB
10D‧‧‧UE
10E‧‧‧UE
10F‧‧‧UE
20A‧‧‧eNB
20B‧‧‧eNB
21A‧‧‧胞元
21B‧‧‧胞元
31‧‧‧子訊框
33‧‧‧週期
35‧‧‧子訊框
37‧‧‧週期
100‧‧‧基地台
101‧‧‧胞元
200‧‧‧終端裝置
1‧‧‧通訊系統
110‧‧‧天線單元
120‧‧‧無線電通訊單元
130‧‧‧網路通訊單元
140‧‧‧儲存單元
150‧‧‧處理單元
151‧‧‧資訊取得單元
153‧‧‧控制單元
200‧‧‧終端裝置
210‧‧‧天線單元
220‧‧‧無線電通訊單元
230‧‧‧儲存單元
240‧‧‧處理單元
241‧‧‧資訊取得單元
243‧‧‧控制單元
800‧‧‧eNB
810‧‧‧天線
820‧‧‧基地台裝置
821‧‧‧控制器
822‧‧‧記憶體
823‧‧‧網路介面
825‧‧‧無線電通訊介面
824‧‧‧核心網路
826‧‧‧基頻處理器
827‧‧‧RF電路
830‧‧‧eNB
840‧‧‧天線
850‧‧‧基地台裝置
860‧‧‧RRH
851‧‧‧控制器
852‧‧‧記憶體
853‧‧‧網路介面
855‧‧‧無線電通訊介面
857‧‧‧連接介面
864‧‧‧RF電路
856‧‧‧BB處理器
861‧‧‧連接介面
863‧‧‧無線電通訊介面
900‧‧‧智慧型手機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器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照相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聲器
912‧‧‧無線電通訊介面
915‧‧‧天線開關
916‧‧‧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第1圖]第1圖係繪示D2D通訊之使用情況的具體實例之第一說明圖。
[第2圖]第2圖係繪示D2D通訊之使用情況的具體實例之第二說明圖。
[第3圖]第3圖係繪示在FDD中之PSS和SSS的示範時序之說明圖。
[第4圖]第4圖係繪示在TDD中之PSS和SSS的示範時序之說明圖。
[第5圖]第5圖係繪示在蜂巢式系統中的無線電訊框和子訊框之說明圖。
[第6圖]第6圖係繪示示範資源池之說明圖。
[第7圖]第7圖係繪示在資源池中所傳送之信號和資訊的實例之說明圖。
[第8圖]第8圖係繪示UL/DL配置之說明圖。
[第9圖]第9圖係示意地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通訊系統的示範配置之說明圖。
[第10圖]第10圖係繪示根據實施例之基地台的示範配置之方塊圖。
[第11圖]第11圖係繪示根據實施例之終端裝置的示範配置之方塊圖。
[第12圖]第12圖係繪示D2D資源的第一實例之說明圖。
[第13圖]第13圖係繪示根據UL/DL配置之改變之D2D資源的通知實例之說明圖。
[第14圖]第14圖係繪示D2D資源的第二實例之說明圖。
[第15圖]第15圖係繪示D2D資源的第三實例之說明圖。
[第16圖]第16圖係繪示D2D資源的第四實例之說明圖。
[第17圖]第17圖係繪示D2D資源的第五實例之說明圖。
[第18圖]第18圖係繪示用於每個配置之週期的第一實例之說明圖。
[第19圖]第19圖係繪示用於每個配置之週期的第二實例之說明圖。
[第20圖]第20圖係示意地繪示根據實施例之程序流程的第一實例之序列圖。
[第21圖]第21圖係示意地繪示根據實施例之程序流程的第二實例之序列圖。
[第22圖]第22圖係示意地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程序流程的第三實例之序列圖。
[第23圖]第23圖係繪示eNB之示意配置的第一實例之方塊圖。
[第24圖]第24圖係繪示eNB之示意配置的第二實例之方塊圖。
[第25圖]第25圖係繪示智慧型手機之示意配置的實例之方塊圖。
[第26圖]第26圖係繪示汽車導航裝置之示意配置的實例之方塊圖。
以下,將參考附圖來詳細說明本揭露之較佳實施例。應注意在本說明書和附圖中,具有實質上相同功能和結構的結構元件被標記相同標號,且省略了這些結構元件的重覆說明。
而且,在本說明書和附圖中,在一些情況中,具有實質上相同功能和結構的元件可能藉由被附加至相同符號的字母來區分。例如,具有實質上相同功能和結構的多個元件被區分為終端裝置10A、10B、10C、等等,視情況而定。另一方面,當未特別地區分具有實質上相同功能和結構的多個元件之各者時,只有將給定相同符號。例如,終端裝置10A、10B、10C當未被特別地區分時將被簡單地指定終端裝置10。
以下,將依下列順序來繼續進行本說明。
1.導論
2.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技術問題
3.通訊系統的示意配置
4.各別裝置的配置
4.1 基地台配置
4.2 終端裝置配置
5.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技術特徵
5.1 第一技術特徵
5.2 第二技術特徵
5.3 其他技術特徵
6.程序流程
7.應用
8.結論
<<1.導論>>
首先,將參考第1至7圖來說明與D2D通訊相關的技術。
(D2D通訊的使用情況)
一般而言,LTE系統、演進節點B(eNB)和使用者設備(UE)進行無線電通訊,但UE並不彼此進行無線電通訊。然而,UE彼此直接進行無線電通訊的方法對用於公共安全(例如,如碰撞避免的應用)或資料卸載的應用係必要的。
D2D通訊的使用情況係論述於3GPP服務和系統態樣(SA)1等等中,且係說明於TR 22.803中。而且,在TR 22.803中,揭露了使用情況,但未揭露具體實作方法。以下,將參考第1和2圖來說明使用情況之具體實例。
第1圖係繪示D2D通訊之使用情況的具體實例之第一說明圖。參考第1圖,繪示了多個UE 10和eNB 20。作為第一使用情況,例如,位於網路涵蓋範圍區域內(例如,在eNB 20的胞元21內部)的UE 10A和UE 10B進行D2D通訊。上述D2D通訊被稱為涵蓋範圍中D2D通訊。作為第二使用情況,例如,位於網路涵蓋範圍區域外部的UE 10C和UE 10D進行D2D通訊。上述D2D通訊被稱為涵蓋範圍外D2D通訊。作為第三使用情況,例如,位於網路涵蓋範圍區域內的UE 10E和位於網路涵蓋範圍區域外部的UE 10F進行D2D通訊。上述D2D通訊被稱為部分涵蓋範圍D2D通訊。從公共安全的觀點來看,涵蓋範圍外D2D通訊和部分涵蓋範圍D2D通訊也是重要的。而且,網路涵蓋範圍區域係指蜂巢式網路的涵蓋範圍區域。亦即,一組胞元建立網路涵蓋範圍區域。
第2圖係繪示D2D通訊之使用情況的具體實例之第二說明圖。參考第2圖,繪示了UE 10A和UE 10B、及eNB 20A和eNB 20B。在本實例中,eNB 20A係由第一行動網路操作器(MNO)所操作且eNB 20B係由第二MNO所操作。接著,位於第一網路涵蓋範圍區域內(例如,在eNB 20A之胞元21A內部)的UE 10A和位於第二網路涵蓋範圍區域內(例如,在eNB 20B之胞元21B內部)的UE 10B進行D2D通訊。從公共安全的觀點來看,上述D2D通訊也是重要的。
(向上流至D2D通訊)
例如,順序地進行同步、探索、及連接建立,且接著進行D2D通訊。以下,將說明同步、探索、及連接建立的步驟之考慮。
(a)同步
當兩個UE係位於網路涵蓋範圍區域內時,兩個UE使用來自eNB的下行鏈路信號來獲得與eNB同步且由此能夠彼此同步達某種程度。
另一方面,當嘗試進行D2D通訊的兩個UE之至少一者係位於網路涵蓋範圍區域外部時,兩個UE之至少一者有必要傳送同步信號用於在D2D通訊中的同步。
(b)其他UE之探索
例如,藉由傳送和接收探索信號來進行其他UE之探索。更具體而言,例如,兩個UE之一個UE傳送探索信號,且兩個UE之另一UE接收探索信號且嘗試與一個UE通訊。
最好在時間方向上以預定時序來傳送探索信號。藉此,有可能限制接收端之UE嘗試接收探索信號所在的時序。而且,作為假設,嘗試進行D2D通訊的兩個UE可能事先在接收探索信號之前獲得同步。
(c)連接建立
例如,嘗試進行D2D通訊的兩個UE可能建立連接,如下。首先,第一UE傳送探索信號且第二UE接收探索信號。接著,第二UE傳送請求信息,請求至第一UE的連接建立。然後,第一UE傳送完成信息,指示回應於請求信息而完成至第二UE的連接建立。
(由eNB所傳送之同步信號)
在LTE中,eNB傳送主要同步信號(PSS)和次要同步信號(SSS)作為同步信號。PSS和SSS在無線電訊框的訊框結構中以預定時序來傳送。以下,將參考第3和4圖來說明在分頻雙工(FDD)和分時雙工(TDD)中之PSS和SSS的時序之具體實例。
第3圖係繪示在FDD中之PSS和SSS的示範時序之說明圖。參考第3圖,繪示了包括在無線電訊框中的10個子訊框。在FDD中,在具有子訊框編號0和5的子訊框(亦即,第一子訊框和第六子訊框)中,傳送了PSS和SSS。更具體而言,在包括在每個子訊框中之第一槽的第六符元中傳送SSS,且在第一槽之第七符元中傳送PSS。
第4圖係繪示在TDD中之PSS和SSS的示範時序之說明圖。參考第4圖,繪示了包括在無線電訊框中的10個子訊框。在TDD中,在子訊框編號1和6的子訊框(亦即,第二子訊框和第七子訊框)中,傳送了PSS。 更具體而言,在包括在每個子訊框中之第一槽的第三符元中,傳送了PSS。另外,在TDD中,在子訊框編號0和5的子訊框(亦即,第一子訊框和第六子訊框)中,傳送了SSS。更具體而言,在包括在每個子訊框中之第二槽的第七符元中,傳送了SSS。
當偵測到PSS時,UE能辨識出每個子訊框之時序。另外,當偵測到SSS時,UE能辨識出哪個子訊框是子訊框#0。
再者,UE能基於一序列PSS來識別出由傳送PSS的eNB所形成之胞元所屬於的胞元組在三個胞元組中。另外,UE能基於一序列SSS來識別出由傳送SSS的eNB所形成之胞元在屬於一個胞元組的168個胞元候選中。亦即,UE能基於這序列PSS和這序列SSS來識別出由傳送PSS及SSS的eNB所形成之胞元在504個胞元候選中。
(D2D通訊的同步信號)
例如,當UE係位於網路涵蓋範圍區域內時,基於由eNB所傳送的同步信號來進行用於D2D的通訊。例如,當UE係位於網路涵蓋範圍區域外部時,基於由另一UE所傳送的同步信號來進行用於D2D通訊的同步。而且,同步信號可能是中繼信號。
由用於D2D通訊之終端裝置所使用的同步信號可能具有各種屬性。例如,同步信號可能具有傳輸來源 之屬性。傳輸來源可能是eNB或UE。例如,同步信號可能具有存在或不存在中繼之屬性。
當無線地中繼同步信號時,考量中心頻率之精確度的退化。藉此,中繼數量(跳躍數量)更小係較佳的。
eNB係比UE較佳地作為同步信號的傳輸來源。這是由於eNB之震盪器的精確度高於UE之震盪器的精確度。
(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 (a)資源池
作為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製備了被稱為資源池的無線電資源。作為資源池,考慮了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例如,資源池係由週期和偏移(在時間方向上)所表示。
作為使用資源池的方法,可能提出兩種方法。在第一方法中,管理節點(例如,eNB或UE)將在資源池中的無線電資源分配給UE且通知UE無線電資源。UE能在分配之無線電資源中進行D2D通訊。在第二方法中,UE從資源池中選擇無線電資源,且在無線電資源中進行D2D通訊。第一方法係非競爭為基的方法且沒有任何碰撞。另一方面,第二方法係競爭為基的方法,且碰撞可能發生。
(b)多個資源池
製備多個資源池被視為是自然的。在這種情況中,資源池的週期和偏移可能不同於其他資源池的週期和偏移。而且,資源池的週期可能與其他資源池的週期相同,而資源池的偏移不同於其他資源池的偏移。
以下,將參考第5圖來說明當作在蜂巢式系統中之時間單位的無線電訊框和子訊框。將參考第6圖來說明資源池之具體實例。
第5圖係繪示在蜂巢式系統中的無線電訊框和子訊框之說明圖。參考第5圖,繪示了包括在一個無線電訊框中的無線電訊框和10個子訊框。每個無線電訊框是10ms,且每個子訊框是1ms。每個無線電訊框具有0至1023之任一者的系統訊框編號(SFN),且重覆地表現1024個無線電訊框。
第6圖係繪示示範資源池之說明圖。參考第6圖,繪示了兩個資源池(亦即,資源池#1和資源池#2)。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被視為被週期性地佈置於子訊框中。例如,資源池#1包括子訊框31的無線電資源,其以週期33重覆,且資源池#2包括子訊框35的無線電資源,其以週期37重覆。例如,週期33是200ms,且週期37是400ms。而且,在本實例中,資源池#1和資源池#2具有不同偏移。
(c)在資源池中所傳送的信號/資訊
例如,在資源池中,同步信號和同步資訊(同步之資訊)係藉由代表性UE來傳送。另外,UE在除了其中同步信號和同步資訊在資源池中被傳送之無線電資源以外的無線電資源中進行D2D通訊。以下,將參考第7圖來說明其具體實例。
第7圖係繪示在資源池中所傳送之信號和資訊的實例之說明圖。參考第7圖,繪示了N個資源池(亦即,資源池#1至#N)。在N個資源池之各者中,傳送了同步信號和同步資訊。另外,在N個資源池之各者中,可能在除了其中傳送同步信號和資訊之無線電資源以外的無線電資源中進行D2D通訊。而且,一個UE可能在兩個或更多資源池中傳送同步信號和同步資訊。
<<2.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技術問題>>
首先,將參考第8圖來說明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技術問題。
(前提)
例如,作為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分配了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例如,在整數倍之無線電訊框的週期,特定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被分配作為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因此,在特定子訊框中進行D2D通訊。
例如,當在TDD載波中進行D2D通訊時, TDD載波的UL/DL配置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被分配作為可用於網路涵蓋範圍區域內之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因此,在上行鏈路子訊框中進行D2D通訊。下面將參考第8圖來說明其具體實例。
第8圖係繪示UL/DL配置之說明圖。參考第8圖,繪示了可能被選擇作為TDD載波之UL/DL配置的七個配置(配置0至6)。在每個配置中,包括在無線電訊框中的10個子訊框之各者被判定為下行鏈路子訊框、上行鏈路子訊框或特殊子訊框。作為一實例,當TDD載波的UL/DL配置係配置2時,具有子訊框編號2和7的任一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被分配作為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作為另一實例,當TDD載波的UL/DL配置係配置3時,具有子訊框編號2、3、和4的任一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被分配作為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
(第一技術問題)
在涵蓋範圍中之情況中,基地台可能通知終端裝置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然而,當基地台自由地選擇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而沒有限制時,基地台可能使用許多無線電資源以通知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於是,從無線電資源的觀點來看,在基地台上的負載可能變大。
再次參考第8圖,例如,當TDD載波的 UL/DL配置係配置2時,具有子訊框編號7之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被分配作為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接著,UL/DL配置係從配置2改變為配置3。因此,具有子訊框編號7的子訊框變成下行鏈路子訊框。於是,可能在下行鏈路子訊框中進行D2D通訊。
藉此,較佳地提出一種其中終端裝置能在TDD環境下適當地進行D2D通訊的機制。更具體而言,例如,較佳地提出一種其中終端裝置能在TDD環境下於上行鏈路子訊框中連續地進行D2D通訊的機制。
(第二技術問題)
另外,當TDD載波的UL/DL配置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被自由地分配為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時,負面影響可能在基地台與終端裝置之間的TDD無線電通訊中發生。
例如,當上行鏈路子訊框被分配用於D2D通訊時,終端裝置在上行鏈路子訊框中未傳送任何上行鏈路信號。因此,例如,在終端裝置之上行鏈路中的通訊品質可能減少。作為一實例,當終端裝置的使用者進行呼叫時,藉由終端裝置之音頻資料的傳輸間隔可能更長。因此,延遲可能當傳送音頻資料時發生。於是,通訊品質可能減少。作為另一實例,在適當時序的上行鏈路中之藉由終端裝置的ACK/NACK之傳輸(亦即,下行鏈路資料的ACK/NACK)被視為困難的。具體而言,誤差或延遲被視 為當在上行鏈路中傳送ACK/NACK時發生。
藉此,較佳地提出一種其中終端裝置能在TDD環境下適當地進行D2D通訊的機制。更具體而言,例如,較佳地提出一種其中能降低由於D2D通訊而造成之在基地台與終端裝置之間的TDD無線電通訊中發生之負面影響的機制。
<<2.通訊系統的示意配置>>
接下來,將參考第9圖來說明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通訊系統1的示意配置。第9圖係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通訊系統1的示範配置之實例的說明圖。參考第9圖,通訊系統1包括基地台100和終端裝置200。通訊系統1係例如蜂巢式系統,且係符合例如LTE、先進LTE、或符合其之通訊標準的系統。
(基地台100)
基地台100與終端裝置進行無線電通訊。例如,基地台100進行與位於基地台100之胞元101內部的終端裝置200通訊。
特別是,在本揭露之實施例中,基地台100在TDD中進行無線電通訊。具體而言,例如,基地台100使用TDD載波,在下行鏈路子訊框中傳送下行鏈路信號,且在上行鏈路子訊框中接收上行鏈路信號。TDD載波係用於TDD無線電通訊的載波,例如,成分載波。
而且,在第9圖中,只有繪示了一個包括在通訊系統1中的基地台(亦即,基地台100)。不用說,通訊系統1可能包括多個基地台。然後,一組多個基地台建立網路涵蓋範圍區域(亦即,蜂巢式網路的涵蓋範圍區域)。
(終端裝置200)
終端裝置200與基地台進行無線電通訊。例如,當終端裝置200係位於基地台100的胞元101內部時,終端裝置200與基地台100進行無線電通訊。例如,終端裝置200在TDD中與基地台進行無線電通訊。具體而言,例如,終端裝置200使用TDD載波,在下行鏈路子訊框中接收下行鏈路信號,且在上行鏈路子訊框中傳送上行鏈路信號。
特別是,在本揭露之實施例中,終端裝置200進行D2D通訊。例如,終端裝置200與另一終端裝置200進行D2D通訊。
<<4.各別裝置的配置>>
接下來,將參考第10至11圖來說明基地台100和終端裝置200的示範配置。
<<4.1基地台配置>>
第10圖係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基地台100的 示範配置之方塊圖。參考第10圖,基地台100包括天線單元110、無線電通訊單元120、網路通訊單元130、儲存單元140及處理單元150。
(天線單元110)
天線單元110接收無線電信號且將接收之無線電信號輸出至無線電通訊單元120。另外,天線單元110傳送藉由無線電通訊單元120輸出的傳輸信號。
(無線電通訊單元120)
無線電通訊120傳送和接收信號。例如,無線電通訊單元120將下行鏈路信號傳送至終端裝置且從終端裝置接收上行鏈路信號。
(網路通訊單元130)
網路通訊單元130傳送和接收資訊。例如,網路通訊單元130將資訊傳送至其他節點且從其他節點接收資訊。例如,其他節點包括其他基地台和核心網路節點。
(儲存單元140)
儲存單元140儲存用於操作基地台100的程式和資料。
(處理單元150)
處理單元150提供基地台100的各種功能。處理單元150包括資訊取得單元151和控制單元153。而且,處理單元150可能更包括除了這些元件以外的元件。亦即,處理單元150可能也進行除了這些元件之操作以外的操作。
之後將詳細說明資訊取得單元151和控制單元153之操作。
<<4.2終端裝置配置>>
第11圖係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終端裝置200的示範配置之方塊圖。參考第11圖,終端裝置200包括天線單元210、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儲存單元230及處理單元240。
(天線單元210)
天線單元210接收無線電信號且將接收之無線電信號輸出至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另外,天線單元210傳送藉由無線電通訊單元220輸出的傳輸信號。
(無線電通訊單元220)
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傳送和接收信號。例如,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從基地台接收下行鏈路信號且將上行鏈路信號傳送至基地台。另外,例如,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從另一終端裝置接收信號且將信號傳送至另一終端裝置。
(儲存單元230)
儲存單元230儲存用於操作終端裝置200的程式和資料。
(處理單元240)
處理單元240提供終端裝置200的各種功能。處理單元240包括資訊取得單元241和控制單元243。而且,處理單元240可能更包括除了這些元件以外的元件。亦即,處理單元240可能也進行除了這些元件之操作以外的操作。
之後將詳細說明資訊取得單元241和控制單元243之操作。
<<5.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技術特徵>>
接下來,將參考第12-19圖來說明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技術特徵。
<5.1.第一技術特徵>
首先,將參考第12至15圖來說明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第一技術特徵。例如,第一技術特徵係對應於根據上述之本揭露之實施例之第一技術問題的特徵。
(UL/DL配置的動態改變)
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動態地改變TDD載波的 UL/DL配置。
(a)多個配置
例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將UL/DL配置從在多個配置中的一個配置改變為在多個配置中的另一配置。
例如,多個配置包括第8圖所示之七個配置(配置0至6)。亦即,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將UL/DL配置從在七個配置中的一個配置改變為另一配置。
作為特定程序,例如,控制單元153藉由改變指定UL/DL配置的操作參數來改變UL/DL配置。而且,這僅是特定程序之實例,且不用說,控制單元153可能根據安裝來進行另一程序。
(b)UL/DL配置的通知
例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通知終端裝置TDD載波的UL/DL配置。
(b-1)通知方法 -報告系統資訊
例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藉由報告指示UL/DL配置的系統資訊來通知終端裝置UL/DL配置。例如,系統資訊係為系統資訊塊(SIB)1。
藉此,例如,不僅在連接模式中的終端裝 置,還有在閒置模式中的終端裝置也能辨識出UL/DL配置。
-單獨的發信號
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可能使用除了報告系統資訊之外之單獨的發信號來通知在連接模式中的終端裝置UL/DL配置。單獨的發信號可能是無線電資源控制(RRC)發信號。在連接模式中的終端裝置可能是例如終端裝置200。
藉此,例如,有可能快速地通知在UL/DL中的改變。
(b-2)終端裝置200之操作
例如,終端裝置200(資訊取得單元241)取得UL/DL配置。因此,終端裝置200(控制單元243)使用根據UL/DL配置的TDD載波來與基地台進行無線電通訊。
(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之通知)
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通知終端裝置用於適用於UL/DL配置之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無線電資源係TDD載波的無線電資源。而且,「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可能在下面被簡稱為「D2D資源」。
另一方面,終端裝置200(資訊取得單元 241)取得指示適用於UL/DL配置(亦即,由基地台100所動態地改變之TDD載波的UL/DL配置)之D2D資源的資訊。因此,終端裝置200使用D2D資源來進行D2D通訊。終端裝置200的控制單元243使用D2D資源來控制D2D通訊。
(a)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
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係UL/DL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再次參考第8圖,作為一實例,當UL/DL配置係配置1時,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係具有子訊框編號2、3、7、和8的子訊框中之至少一個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作為另一實例,當UL/DL配置係配置4時,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係具有子訊框編號2和3的子訊框中之至少一個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而且,例如,D2D資源係週期性無線電資源。更具體而言,例如,D2D資源係以整數倍之無線電訊框的週期重覆的無線電資源。在這種情況中,只要週期不是一個無線電訊框,D2D資源就是有限無線電訊框之特定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D2D資源可能被稱為資源池。可能製備各具有週期(和偏移)的多個資源池。D2D資源可能由無線電訊框和子訊框的週期(和偏移)所指示。
(b)通知方法
例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藉由報告指示適用於UL/DL配置之D2D資源的系統資訊來通知終端裝置D2D資源。藉此,例如,不僅在連接模式中的終端裝置,還有在閒置模式中的終端裝置也能辨識出D2D資源。
而且,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可能使用單獨的發信號來通知終端裝置200 D2D資源。單獨的發信號可能是RRC發信號。
(c)通知形式 (c-1)根據UL/DL配置之改變的D2D資源之通知
如上所述,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將UL/DL配置從在多個配置中的一個配置改變為在多個配置中的另一配置。
作為第一通知形式,例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根據UL/DL配置之改變來通知終端裝置適用於另一配置的D2D資源。適用於另一配置的D2D資源係另一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另一方面,終端裝置200(資訊取得單元241)取得指示基地台100已通知終端裝置200之D2D資源的資訊。因此,終端裝置200使用基地台100已通知終端裝置200的D2D資源,且進行D2D通訊。亦即,終端裝置200的控制單元243使用基地台100已通知終端裝置200的D2D資源來控制D2D通訊。
下面將參考第12和13圖來說明基地台100 已通知終端裝置的D2D資源之具體實例。
第12圖係繪示D2D資源的第一實例之說明圖。參考第12圖,繪示了配置0至6。在本實例中,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被製備作為用於每個配置的D2D資源。例如,適用於配置0、1、3、4和6之各者的D2D資源係具有子訊框編號3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另外,例如,適用於配置2和5之各者的D2D資源係具有子訊框編號2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第13圖係繪示根據UL/DL配置之改變之D2D資源的通知實例之說明圖。參考第13圖,例如,TDD載波的UL/DL配置係從配置0改變為配置2。適用於配置0的D2D資源係具有子訊框編號3之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適用於配置2的D2D資源係具有子訊框編號2之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在這種情況中,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根據UL/DL配置之改變來通知終端裝置具有子訊框編號2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於是,終端裝置200在UL/DL配置之改變之後不在具有子訊框編號3的子訊框中進行D2D通訊,但在具有子訊框編號2的子訊框中進行D2D通訊。
以此方式,例如,當UL/DL配置被改變為配置0、1、3、4和6之任一者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通知終端裝置具有子訊框編號3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作為D2D資源。另外,例如,當UL/DL配置被改變為配置2和5之任一者時,基地台100(控制單 元153)通知終端裝置具有子訊框編號2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作為D2D資源。
而且,在第12圖之實例中,D2D資源係在無線電訊框內之一個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然而,不用說,D2D資源可能是在無線電訊框內之兩個或更多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另外,例如,D2D資源係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且具有週期(和偏移)。在這種情況中,例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當被通知D2D資源時不僅通知子訊框還有週期(和偏移)。例如,週期係整數倍之無線電訊框的週期。
如上所述,例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根據UL/DL配置之改變來通知終端裝置適用於另一配置(亦即,改變之配置)的D2D資源。藉此,例如,終端裝置能在TDD環境下於上行鏈路子訊框中連續地進行D2D通訊。亦即,即使當改變TDD載波的UL/DL子訊框時,基地台100仍通知終端裝置200適用於改變之配置的D2D資源(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且終端裝置200能在上行鏈路子訊框中進行D2D通訊。
而且,例如,基地台100從緊接在UL/DL配置之改變之前報告指示另一配置(亦即,改變之配置)的系統資訊以緊接在UL/DL配置之接下來的改變之前。基地台100可能使用緊接在UL/DL配置之改變之前的單獨發信號來通知終端裝置200另一配置(亦即,改變之配 置)。
(c-2)適用於多個配置之各者的D2D資源之通知
如上所述,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將UL/DL配置從在多個配置中的一個配置改變為在多個配置中的另一配置。
作為第二通知形式,例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通知終端裝置適用於多個配置之各者的D2D資源。
-第一實例:用於每個配置的D2D資源
作為第一實例,適用於多個配置之各者的無線電資源包括用於每個配置的D2D資源。亦即,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通知終端裝置用於包括在多個配置中之每個配置的D2D資源。
再次參考第12圖,例如,多個配置係配置0至6。繪示了用於每個配置的D2D資源。例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通知終端裝置用於這些配置之各者的D2D資源。
另一方面,終端裝置200(資訊取得單元241)基於基地台100已通知終端裝置的UL/DL配置來取得指示在適用於多個配置之各者的D2D資源中之適用於UL/DL配置之D2D資源的資訊。因此,終端裝置200使用D2D資源來進行D2D通訊。
再次參考第13圖,例如,TDD載波的UL/DL配置係從配置0改變為配置2。在這種情況中,基地台100通知終端裝置配置2,且終端裝置200(資訊取得單元241)取得指示在適用於配置0至6之各者的D2D資源中之配置2之D2D資源的資訊。因此,終端裝置200在適用於配置2的D2D資源中進行D2D通訊。
另外,例如,D2D資源係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且具有週期(和偏移)。在這種情況中,例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當被通知D2D資源時不僅通知子訊框還有週期(和偏移)。例如,週期係整數倍之無線電訊框的週期。
如上所述,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通知終端裝置用於包括在多個配置中之每個配置的D2D資源。藉此,例如,終端裝置能在TDD環境下於上行鏈路子訊框中連續地進行D2D通訊。亦即,即使當改變TDD載波的UL/DL子訊框時,終端裝置200仍能指定適用於改變之配置的D2D資源(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且在上行鏈路子訊框中進行D2D通訊。
-第二實例:在多個配置中共用的D2D資源
作為第二實例,用於多個配置之各者的無線電資源可能是在多個配置中共用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亦即,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可能通知終端裝置在多個配置中共用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 線電資源作為D2D資源。
另一方面,終端裝置200(資訊取得單元241)可能取得指示基地台100已通知終端裝置之D2D資源的資訊(亦即,在多個配置中共用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因此,終端裝置200可能使用基地台100已通知終端裝置200的D2D資訊且進行D2D通訊。亦即,終端裝置200的控制單元243可能使用基地台100已通知終端裝置200的D2D資源來控制D2D通訊。
下面將參考第14圖來說明D2D資源之具體實例。
第14圖係繪示D2D資源的第二實例之說明圖。參考第14圖,繪示了配置0至6。在本實例中,在配置0至6中共用之上行鏈路子訊框(亦即,具有子訊框編號2的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被製備作為D2D資源。在這種情況中,基地台100通知終端裝置具有子訊框編號2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作為D2D資源。藉此,無論是在TDD載波的UL/DL子訊框的改變之前或之後,終端裝置200都能在具有子訊框編號2的上行鏈路子訊框中進行D2D通訊。
儘管已說明了其中在多個配置中共用的子訊框係具有子訊框編號2的子訊框之實例,但在多個配置中共用的子訊框並不以此為限。例如,多個配置可能不是七個配置(亦即,配置0至6),但可能是七個配置之一些者。因此,在多個配置中共用的子訊框可能是除了具有子 訊框編號2之子訊框以外的子訊框。下面將參考第15圖來說明其具體實例。
第15圖係繪示D2D資源的第三實例之說明圖。參考第15圖,繪示了配置0、1、3、4和6。在本實例中,多個配置係配置0、1、3、4和6。因此,在配置0、1、3、4和6中共用之上行鏈路子訊框(例如,具有子訊框編號3的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被製備作為D2D資源。在這種情況中,基地台100通知終端裝置具有子訊框編號3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作為D2D資源。藉此,無論是在TDD載波的UL/DL子訊框的改變之前或之後,終端裝置200都能在具有子訊框編號3的上行鏈路子訊框中進行D2D通訊。
另外,例如,D2D資源係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且具有週期(和偏移)。在這種情況中,例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當被通知D2D資源時不僅通知子訊框還有週期(和偏移)。例如,週期係整數倍之無線電訊框的週期。
如上所述,例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可能通知終端裝置在多個配置中共用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作為D2D資源。藉此,例如,終端裝置能在TDD環境下於上行鏈路子訊框中連續地進行D2D通訊。亦即,無論是在TDD載波的UL/DL子訊框的改變之前或之後,終端裝置200都能在上行鏈路子訊框中進行D2D通訊。
而且,例如,D2D資源的週期(和偏移)可能在多個配置中共用。亦即,可能也製備在多個配置中共用的D2D資源。藉此,例如,不管UL/DL配置之改變,終端裝置都能在D2D資源中進行D2D通訊。
如上所述,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通知終端裝置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而且,例如,D2D資源係指具有週期(和偏移)的資源池,且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可能通知終端裝置適用於在多個資源池之各者中之UL/DL配置的資源池(D2D資源)。
<5.1.第二技術特徵>
接下來,將參考第16-19圖來說明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第二技術特徵。例如,第二技術特徵係對應於根據上述本揭露之實施例之第二技術問題的特徵。
(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
如上所述,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通知終端裝置適用於UL/DL配置之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D2D資源)。另外,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係UL/DL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a)子訊框的特徵 (a-1)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之一些者
例如,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之各者係包括在 UL/DL配置的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中。亦即,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係包括在UL/DL配置的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之各者中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而且,在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中的一或更多上行鏈路子訊框未包括在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中。下面將參考第16圖來說明D2D資源之具體實例。
第16圖係繪示D2D資源的第四實例之說明圖。參考第16圖,繪示了配置0至6。例如,適用於配置0的D2D資源係具有子訊框編號3和8之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在配置0中,具有子訊框編號3的子訊框係包括在三個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中,且具有子訊框編號8的子訊框也包括在三個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中。適用於配置1的D2D資源係具有子訊框編號3和8之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適用於配置3和4的D2D資源係具有子訊框編號3之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適用於配置6的D2D資源係具有子訊框編號3和7之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藉此,例如,有可能減少由於D2D通訊而在基地台與終端裝置之間之TDD無線電通訊中發生的負面影響。更具體而言,例如,即使當上行鏈路子訊框由於D2D通訊而無法在TDD無線電通訊中使用時,在TDD無線電通訊中使用之上行鏈路子訊框之間的最大間隔幾乎不會變得更長。因此,抑制了由於上行鏈路子訊框的間隔增加而導致上行鏈路通訊品質降低。
-D2D通訊之限制
例如,當UL/DL配置包括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通知終端裝置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另一方面,當UL/DL配置不包括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不通知終端裝置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
亦即,當UL/DL配置包括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時,進行了D2D通訊,且當UL/DL配置不包括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時,未進行任何D2D通訊。
再次參考第16圖,例如,當TDD載波的UL/DL配置係配置0、1、3、4和6之任一者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通知終端裝置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另一方面,當TDD載波的UL/DL配置係配置2和5之任一者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不通知終端裝置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亦即,當UL/DL配置係配置0、1、3、4和6之任一者時,進行了D2D通訊,且當UL/DL配置係配置2和5之任一者時,未進行任何D2D通訊。
藉此,例如,包括在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之各者中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可能作為D2D資源。
-配置之限制
另外,TDD載波的UL/DL配置可能是包括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的配置。
再次參考第16圖,例如,TDD載波的UL/DL配置可能是配置0、1、3、4和6之任一者。亦即,可能排除不包括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的配置2和5。
藉此,例如,包括在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之各者中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可能作為D2D資源。
(a-2)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數量
如上所述,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係UL/DL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包括在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中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數量可能根據UL/DL配置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數量而有所不同。
例如,當UL/DL配置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數量較大時,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可能是較大數量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下面將參考第17圖來說明D2D資源之具體實例。
第17圖係繪示D2D資源的第五實例之說明圖。參考第17圖,繪示了配置0至6。例如,配置0包 括六個上行鏈路子訊框。配置1包括四個上行鏈路子訊框。配置2包括兩個上行鏈路子訊框。配置3包括三個上行鏈路子訊框。配置4包括兩個上行鏈路子訊框。配置5包括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配置6包括五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由於配置0、1、和6包括較大數量的上行鏈路子訊框(例如,四個或更多上行鏈路子訊框),因此用於配置0、1、和6之各者的D2D資源係兩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另一方面,由於配置2、3、4、和5包括少量的上行鏈路子訊框(例如,三個或更少上行鏈路子訊框),因此適用於配置2、3、4、和5之各者的D2D資源係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藉此,例如,有可能減少由於D2D通訊而在基地台與終端裝置之間之TDD無線電通訊中發生的負面影響。更具體而言,例如,即使當上行鏈路子訊框由於D2D通訊而無法在TDD無線電通訊中使用時,仍可能在任何配置中確保在TDD無線電通訊中使用的上行鏈路子訊框達某種程度。因此,根據配置,可能避免其中上行鏈路子訊框不存在或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數量顯著地減少之情況。因此,可能抑制了由於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數量減少而導致上行鏈路通訊品質降低。
-D2D通訊之限制
當UL/DL配置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數量等於或大於預定數量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可能通知終端 裝置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另一方面,當UL/DL配置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數量小於預定數量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可能不通知終端裝置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
亦即,當UL/DL配置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數量等於或大於預定數量時,可能進行D2D通訊,且當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數量小於預定數量時,可能未進行任何D2D通訊。
作為一實例,預定數量可能是3。在這種情況中,當UL/DL配置係配置0、1、3、和6之任一者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可能通知終端裝置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另一方面,當UL/DL配置係配置2、4、和5之任一者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可能不通知終端裝置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亦即,當UL/DL配置係配置0、1、3、和6之任一者時,可能進行D2D通訊,且當UL/DL配置係配置2、4、和5之任一者時,可能未進行任何D2D通訊。
作為另一實例,預定數量可能是2。在這種情況中,當UL/DL配置係配置0、1、2、3、4、和6之任一者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可能通知終端裝置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另一方面,當UL/DL配置係配置5時,基地台100(控制單元153)可能不通知終端裝置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亦即,當UL/DL配置係配置0、1、3、4、和6之任一者時,可能進行 D2D通訊,且當UL/DL配置係配置5時,可能未進行任何D2D通訊。
藉此,例如,雖然配置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數量很小,但有可能防止上行鏈路子訊框由於D2D通訊而不在TDD無線電通訊中被使用。
-配置之限制
另外,UL/DL配置可能也是包括預定數量或更多上行鏈路子訊框的配置。
作為一實例,預定數量可能是3。在這種情況中,TDD載波的UL/DL配置可能是配置0、1、3、和6之任一者。亦即,可能排除其中上行鏈路的數量小於3的配置2、4、和5。
作為另一實例,預定數量可能是2。在這種情況中,TDD載波的UL/DL配置可能是配置0、1、2、3、4、和6之任一者。亦即,可能排除其中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數量小於2的配置5。
藉此,例如,雖然配置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數量很小,但有可能防止上行鏈路子訊框由於D2D通訊而不在TDD無線電通訊中被使用。
(b)週期之特徵
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可能是週期性無線電資源,其係以對應於UL/DL配置之上行鏈路子訊框之數 量的週期重覆。
(b-1)第一實例
當UL/DL配置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數量較大時,適用於UL/DL配置之D2D資源的週期可能較短。下面將參考第18圖來說明用於每個配置的週期之具體實例。
第18圖係繪示用於每個配置之週期的第一實例之說明圖。參考第18圖,繪示了七個配置(配置0至6)的週期和子訊框。在本實例中,類似於第12圖所示之實例,適用於每個配置的D2D資源係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例如,配置0、1、和6包括四個或更多上行鏈路子訊框,且適用於配置0、1、和6之D2D資源的週期是100ms(亦即,10個無線電訊框)。配置2、3、和4包括兩個或三個上行鏈路子訊框,且適用於配置0、1、和6之D2D資源的週期是200ms(亦即,20個無線電訊框)。配置5包括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且適用於配置5之D2D資源的週期是400ms(亦即,40個無線電訊框)。
藉此,例如,當配置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數量很大時,確保了較大數量的D2D資源(具有較短週期的D2D資源)。因此,可能抑制了在基地台與終端裝置之間的TDD無線電通訊之影響且可能確保盡可能多的D2D資源。
(b-2)第二實例
當UL/DL配置係第一配置時,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可能是第一數量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且可能是以第一週期重覆的週期性無線電資源。另一方面,當UL/DL配置係第二配置時,適用於UL/DL配置的D2D資源可能是小於第一數量的第二數量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且可能是以短於第一週期之第二週期重覆的週期性無線電資源。
亦即,D2D資源當無線電資源具有較大數量的上行鏈路子訊框時具有較長週期,且當無線電資源具有較小數量的上行鏈路子訊框時具有較短週期。下面將參考第19圖來說明用於每個配置的週期之具體實例。
第19圖係繪示用於每個配置之週期的第二實例之說明圖。參考第19圖,繪示了七個配置(配置0至6)的週期和子訊框。例如,配置0、1、和6包括四個或更多上行鏈路子訊框,且適用於配置0、1、和6之各者的D2D資源係兩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且具有400ms的週期(亦即,40個無線電訊框)。另外,配置2、3、4、和5包括三個或更少上行鏈路子訊框,且適用於配置2、3、4、和5之各者的D2D資源係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且具有200ms的週期(亦即,20個無線電訊框)。
藉此,例如,當配置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數量很小時,D2D資源係其中少量之上行鏈路子訊框係包括 在無線電訊框中且具有較短週期的無線電資源。因此,在個別無線電訊框中,可能抑制了在基地台與終端裝置之間的TDD無線電通訊之影響且可能減少在配置之間的D2D資源量之差別。
<<6.程序流程>>
接下來,將參考第20至22圖來說明本揭露之實施例的程序實例。
(第一實例)
第20圖係示意地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程序流程的第一實例之序列圖。
基地台100報告指示第一配置作為TDD載波之UL/DL配置的系統資訊(S401)。另外,基地台100報告指示適用於第一配置之D2D資源的系統資訊(S403)。
終端裝置200使用基地台100已通知終端裝置200的D2D資源(亦即,適用於第一配置的D2D資源),且進行D2D通訊(S405)。
接著,基地台100判定TDD載波的UL/DL配置從第一配置改變為第二配置,且報告指示第二配置作為UL/DL配置的系統資訊(S407)。另外,基地台100報告指示適用於第二配置之D2D資源的系統資訊(S409)。
終端裝置200使用基地台100已通知終端裝 置200的D2D資源(亦即,適用於第二配置的D2D資源),且進行D2D通訊(S411)。
(第二實例)
第21圖係示意地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程序流程的第二實例之序列圖。
基地台100報告指示第一配置作為TDD載波之UL/DL配置的系統資訊(S421)。另外,基地台100報告指示適用於多個配置之各者之D2D資源的系統資訊(S423)。特別是,在本實例中,基地台100報告指示用於包括在多個配置中的每個配置之D2D資源的系統資訊。
終端裝置200使用在適用於多個配置之各者的D2D資源中之適用於第一配置的D2D資源且進行D2D通訊(S425)。
接著,基地台100判定TDD載波的UL/DL配置從第一配置改變為第二配置,且報告指示第二配置作為UL/DL配置的系統資訊(S427)。
終端裝置200使用在適用於多個配置之各者的D2D資源中之適用於第二配置的D2D資源且進行D2D通訊(S429)。
(第三實例)
第22圖係示意地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程序流 程的第三實例之序列圖。
基地台100報告指示第一配置作為TDD載波之UL/DL配置的系統資訊(S441)。另外,基地台100報告指示適用於多個配置之各者之D2D資源的系統資訊(S443)。特別是,在本實例中,基地台100報告指示在多個配置中共用的上行鏈路子訊框之無線電資源的系統資訊。此外,例如,無線電資源可能是在多個配置中共用的D2D資源(亦即,其子訊框、週期和偏移在多個配置中係共用的D2D資源)。
終端裝置200使用基地台100已通知終端裝置200的D2D資源(亦即,在多個配置中共用的D2D資源)且進行D2D通訊(S445)。
而且,例如,基地台100接著將TDD載波的UL/DL配置從第一配置改變為第二配置。不管這種改變,終端裝置200仍連續地使用D2D資源(亦即,在多個配置中共用的D2D資源)且進行D2D通訊。
<<7.應用>>
根據本揭露之一或更多實施例的技術可適用於各種產品。基地台100可能被實現為任何類型的演進節點(eNB),如巨型eNB、和小型eNB。小型eNB可能是涵蓋小於巨型胞元的胞元,如微微型eNB、微型eNB、或家庭(毫微微型)eNB。反而,基地台100可能被實現為任何其他類型的基地台,如NodeB和基地收發台(BTS)。 基地台100可能包括主體(其也被稱為基地台裝置),配置以控制無線電通訊,及設置不同於主體之處的一或更多遠端無線電頭(RRH)。此外,要在後面討論之各種類型的終端可能也藉由暫時或半永久地執行基地台功能而操作作為基地台100。此外,可能在基地台裝置或在用於基地台裝置的模組中實現基地台100之至少一些結構元件。
例如,終端裝置200可能被實現為如智慧型手機、平板個人電腦(PC)、筆記型PC、可攜式遊戲終端機、可攜式/dongle類型的行動路由器、及數位相機的行動終端機、或如汽車導航裝置之車輛上裝載的終端機。終端裝置200可能也被實現為進行機器對機器(M2M)通訊的終端(其也被稱為機器類型通訊(MTC)終端機)。再者,終端裝置200之至少一些結構元件可能是安裝於每個終端機上的模組(如包括單一晶粒的積體電路模組)。
<7.1與基地台相關的應用> (第一應用)
第23圖係繪示可能應用本揭露之技術之實施例的eNB之示意配置的第一實例之方塊圖。eNB 800包括一或更多天線810和基地台裝置820。每個天線810和基地台裝置820可能經由RF電纜而彼此連接。
每個天線810包括單一或多個天線元件(例如包括在MIMO天線中的多個天線元件),且係用於基地台裝置820以傳送和接收無線電信號。eNB 800可能包括 多個天線810,如第23圖所示。例如,多個天線810可能與由eNB 800所使用的多個頻帶相容。雖然第23圖繪示其中eNB 800包括多個天線810之實例,但eNB 800可能也包括單一天線810。
基地台裝置820包括控制器821、記憶體822、網路介面823、及無線電通訊介面825。
控制器821可能是例如CPU或DSP,且操作基地台裝置820之較高層的各種功能。例如,控制器821從在由無線電通訊介面825所處理之信號中的資料產生資料封包,且經由網路介面823傳送產生之封包。控制器821可能捆束來自多個基頻處理器的資料以產生捆束封包,且傳送產生之捆束封包。控制器821可能具有進行如無線電資源控制、無線電承載控制、移動管理、允許控制、及排程之控制的邏輯功能。可能與在附近的eNB或核心網路節點合作地進行控制。記憶體822包括RAM和ROM,且儲存由控制器821所執行的程式,及各種類型的控制資料(如終端列表、傳輸功率資料、及排程資料)。
網路介面823係用於將基地台裝置820連接至核心網路824的通訊介面。控制器821可能經由網路介面823與核心網路節點或另一eNB通訊。在這種情況中,eNB 800、和核心網路節點或另一eNB可能透過邏輯介面(如S1介面和X2介面)而彼此連接。網路介面823可能也是有線通訊介面或用於無線電回載的無線電通訊介面。若網路介面823係無線電通訊介面,則網路介面823可能使用比由無線電通訊介面825所使用之頻帶更高的頻帶用於無線電通訊。
無線電通訊介面825支援如長期演進(LTE)和先進LTE的任何蜂巢式通訊架構,且經由天線810將無線電連接提供至位於eNB 800之胞元中的終端。無線電通訊介面825可能通常包括例如基頻(BB)處理器826和RF電路827。BB處理器826可能進行例如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解多工,且進行層(如L1、媒體存取控制(MAC)、無線電連結控制(RLC)、及封包資料會聚協定(PDCP))之各種類型的信號處理。BB處理器826而不是控制器821可能具有一部分或所有上述邏輯功能。BB處理器826可能是儲存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或包括處理器和配置以執行程式之相關電路的模組。更新程式可能允許BB處理器826的功能被改變。模組可能是被插入至基地台裝置820之槽中的卡或機片。另外,模組可能也是安裝於卡或機片上的晶片。同時,RF電路827可能包括例如混合器、濾波器、及放大器,且經由天線810傳送和接收無線電信號。
無線電通訊介面825可能包括多個BB處理器826,如第23圖所示。例如,多個BB處理器826可能與由eNB 800所使用的多個頻帶相容。無線電通訊介面825可能包括多個RF電路827,如第23圖所示。例如,多個RF電路827可能與多個天線元件相容。雖然第23圖繪示其中無線電通訊介面825包括多個BB處理器826和多個 RF電路827之實例,但無線電通訊介面825可能也包括單一BB處理器826或單一RF電路827。
在第23圖所示之eNB 800中,關於第10圖所述之控制單元153(和資訊取得單元151)可能在無線電通訊介面825中實作。另外,這些元件之至少一些者可能也在控制器821中實作。作為一實例,eNB 800可能安裝包括一部件(例如,BB處理器826)或整個無線電通訊介面825及/或控制器821的模組,且控制單元153(和資訊取得單元151)可能在模組中實作。在這種情況中,模組可能儲存使處理器當作控制單元153(和資訊取得單元151)的程式(換言之,使處理器執行控制單元153(和資訊取得單元151)之操作的程式),且執行程式。作為另一實例,使處理器當作控制單元153(和資訊取得單元151)的程式可能安裝於eNB 800中,且無線電通訊介面825(例如,BB處理器826)及/或控制器821可能執行程式。如上所述,作為包括控制單元153(和資訊取得單元151)的裝置,可能提供eNB 800、基地台裝置820或模組。可能也提供使處理器當作控制單元153(和資訊取得單元151)的程式。另外,可能提供其中記錄程式的可讀記錄媒體。
另外,在第23圖所示之eNB 800中,關於第10圖所述之無線電通訊單元120可能在無線電通訊介面825(例如,RF電路827)中實作。另外,天線單元110可能在天線810中實作。另外,網路通訊單元130可能在 控制器821及/或網路介面823中實作。
(第二應用)
第24圖係繪示可能應用本揭露之技術之實施例的eNB之示意配置的第二實例之方塊圖。eNB 830包括一或更多天線840、基地台裝置850、及RRH 860。每個天線840和RRH 860可能經由RF電纜而彼此連接。基地台裝置850和RRH 860可能經由如光纖電纜的高速線而彼此連接。
每個天線840包括單一或多個天線元件(例如包括在MIMO天線中的多個天線元件),且係用於RRH 860以傳送和接收無線電信號。eNB 830可能包括多個天線840,如第24圖所示。例如,多個天線840可能與由eNB 830所使用的多個頻帶相容。雖然第24圖繪示其中eNB 830包括多個天線840之實例,但eNB 830可能也包括單一天線840。
基地台裝置850包括控制器851、記憶體852、網路介面853、無線電通訊介面855、及連接介面857。控制器851、記憶體852、及網路介面853係與關於第23圖所述之控制器821、記憶體822、及網路介面823相同。
無線電通訊介面855支援如LTE和先進LTE的任何蜂巢式通訊架構,且經由RRH 860和天線840將無線電通訊提供至位於對應於RRH 860之扇區中的終 端。無線電通訊介面855可能通常包括例如BB處理器856。BB處理器856係與關於第23圖所述之BB處理器826相同,除了BB處理器856係經由連接介面857連接至RRH 860的RF電路864以外。無線電通訊介面855可能包括多個BB處理器856,如第24圖所示。例如,多個BB處理器856可能與由eNB 830所使用的多個頻帶相容。雖然第24圖繪示其中無線電通訊介面855包括多個BB處理器856之實例,但無線電通訊介面855可能也包括單一BB處理器856。
連接介面857係用於將基地台裝置850(無線電通訊介面855)連接至RRH 860的介面。連接介面857可能也是用於在將基地台裝置850(無線電通訊介面855)連接至RRH 860的上述高速線中之通訊的通訊模組。
RRH 860包括連接介面861和無線電通訊介面863。
連接介面861係用於將RRH 860(無線電通訊介面863)連接至基地台850的介面。連接介面861可能也是用於在上述高速線中之通訊的通訊模組。
無線電通訊介面863經由天線840傳送和接收無線電信號。無線電通訊介面863可能通常包括例如RF電路864。RF電路864可能包括例如混合器、濾波器、及放大器,且經由天線840傳送和接收無線電信號。無線電通訊介面863可能包括多個RF電路864,如第24 圖所示。例如,多個RF電路864可能支援多個天線元件。雖然第24圖繪示其中無線電通訊介面863包括多個RF電路864之實例,但無線電通訊介面863可能也包括單一RF電路864。
在第24圖所示之eNB 830中,關於第10圖所述之控制單元153(和資訊取得單元151)可能在無線電通訊介面855及/或無線電通訊介面863中實作。另外,這些元件之至少一些者可能也在控制器851中實作。作為一實例,eNB 830可能安裝包括一部件(例如,BB處理器856)或整個無線電通訊介面855及/或控制器851的模組,且控制單元153(和資訊取得單元151)可能在模組中實作。在這種情況中,模組可能儲存使處理器當作控制單元153(和資訊取得單元151)的程式(換言之,使處理器執行控制單元153(和資訊取得單元151)之操作的程式),且執行程式。作為另一實例,使處理器當作控制單元153(和資訊取得單元151)的程式可能安裝於eNB 830中,且無線電通訊介面855(例如,BB處理器856)及/或控制器851可能執行程式。如上所述,作為包括控制單元153(和資訊取得單元151)的裝置,可能提供eNB 830、基地台裝置850或模組。可能也提供使處理器當作控制單元153(和資訊取得單元151)的程式。另外,可能提供其中記錄程式的可讀記錄媒體。
另外,在第24圖所示之eNB 830中,例如,關於第10圖所述之無線電通訊單元120可能在無線電通 訊介面863(例如,RF電路864)中實作。另外,天線單元110可能在天線840中實作。另外,網路通訊單元130可能在控制器851及/或網路介面853中實作。
<7.2.與終端裝置相關的應用) (第一應用)
第25圖係繪示可能應用本揭露之技術之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900之示意配置的實例之方塊圖。智慧型手機900包括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器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照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電通訊介面912、一或更多天線開關915、一或更多天線916、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可能是例如CPU或系統晶片(SoC),且控制智慧型手機900之應用層及另一層的功能。記憶體902包括RAM和ROM,且儲存由處理器901所執行的程式、和資料。儲存器903可能包括如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機的儲存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係用於將如記憶卡和USB(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之外部裝置連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介面。
照相機906包括影像感測器,例如,電荷耦合裝置(CCD)和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且產生所擷取的影像。感測器907可能包括感測器組,例如測量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 器。麥克風908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轉換成音頻信號。輸入裝置909包括例如配置以偵測在顯示裝置910的螢幕上之觸碰的觸控感測器、小鍵盤、鍵盤、按鈕、或開關,及從使用者接收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包括如液晶顯示器(LCD)和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的螢幕,且顯示智慧型手機900的輸出影像。揚聲器911將從智慧型手機900輸出的音頻信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電通訊介面912支援如LTE和先進LTE的任何蜂巢式通訊架構,且進行無線電通訊。無線電通訊介面912可能通常包括例如BB處理器913和RF電路914。BB處理器913可能進行例如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解多工,且進行各種類型之用於無線電通訊的信號處理。同時,RF電路914可能包括例如混合器、濾波器、及放大器,且經由天線916傳送和接收無線電信號。無線電通訊介面912可能也是具有BB處理器913和RF電路914整合於其上的一個晶片模組。無線電通訊介面912可能包括多個BB處理器913和多個RF電路914,如第25圖所示。雖然第25圖繪示其中無線電通訊介面912包括多個BB處理器913和多個RF電路914之實例,但無線電通訊介面912可能也包括單一BB處理器913或單一RF電路914。
再者,除了蜂巢式通訊架構之外,無線電通訊介面912可能也支援另一種類型的無線電通訊架構,如 短距離無線通訊架構、近場通訊架構、及無線電區域網路(LAN)架構。在這種情況中,無線電通訊介面912可能包括用於每個無線電通訊架構的BB處理器913和RF電路914。
每個天線開關915切換在包括在無線電通訊介面912中的多個電路(例如用於不同無線電通訊架構的電路)中之天線916的連接目的地。
每個天線916包括單一或多個天線元件(例如包括在MIMO天線中的多個天線元件),且係用於無線電通訊介面912以傳送和接收無線電信號。智慧型手機900可能包括多個天線916,如第25圖所示。雖然第25圖繪示其中智慧型手機900包括多個天線916之實例,但智慧型手機900可能也包括單一天線916。
再者,智慧型手機900可能包括用於每個無線電通訊架構的天線916。在這種情況中,可能從智慧型手機900的配置省略了天線開關915。
匯流排917將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器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照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電通訊介面912、及輔助控制器919彼此連接。電池918經由在圖中的虛線部分所示之電源供應線對第25圖所示之智慧型手機900的方塊供應電力。例如,輔助控制器919在休眠模式中操作智慧型手機900的最小必要功能。
在第25圖所示之智慧型手機900中,關於第11圖所述之資訊取得單元241和控制單元243可能在無線電通訊介面912中實作。另外,這些元件之至少一些者可能也在處理器901或輔助控制器919中實作。作為一實例,智慧型手機900可能安裝包括一部件(例如,BB處理器913)或整個無線電通訊介面912、處理器901及/或輔助控制器919的模組,且資訊取得單元241和控制單元243可能在模組中實作。在這種情況中,模組可能儲存使處理器當作資訊取得單元241和控制單元243的程式(換言之,使處理器執行資訊取得單元241和控制單元243之操作的程式),且執行程式。作為另一實例,使處理器當作資訊取得單元241和控制單元243的程式可能安裝於智慧型手機900中,且無線電通訊介面912(例如,BB處理器913)、處理器901及/或輔助控制器919可能執行程式。如上所述,作為包括資訊取得單元241和控制單元243的裝置,可能提供智慧型手機900或模組。可能也提供使處理器當作資訊取得單元241和控制單元243的程式。
另外,在第25圖所示智慧型手機900中,例如,關於第11圖所述之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可能在無線電通訊介面912(例如,RF電路914)中實作。另外,天線單元210可能在天線916中實作。
(第二應用)
第26圖係繪示可能應用本揭露之技術之實施例的汽車導航裝置920的示意配置之實例的方塊圖。汽車導航裝置920包括處理器921、記憶體922、全球定位系統(GPS)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儲存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聲器931、無線電通訊介面933、一或更多天線開關936、一或更多天線937、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可能是例如CPU或SoC,且控制汽車導航裝置920之導航功能及另一功能。記憶體922包括RAM和ROM,且儲存由處理器921所執行之程式、和資料。
GPS模組924使用從GPS衛星接收的GPS信號以測量汽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和高度)。感測器925可能包括感測器組,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例如,資料介面926係經由未示出之終端機連接至車輛上裝載的網路941,且取得由車輛所產生的資料,如汽車速度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再現儲存在被插入至儲存媒體介面928中之儲存媒體(例如,CD或DVD)中的內容。輸入裝置929包括例如配置以偵測在顯示裝置930的螢幕上之觸碰的觸控感測器、按鈕、開關,且從使用者接收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包括如LCD或OLED顯示器的螢幕,且顯示導航功能或再現之內容的影像。揚聲器931輸出導航功能或再現之內容的聲音。
無線電通訊介面933支援如LTE和先進LTE的任何蜂巢式通訊架構,且進行無線電通訊。無線電通訊介面933可能通常包括例如BB處理器934和RF電路935。BB處理器934可能進行例如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解多工,且進行各種類型之用於無線電通訊的信號處理。同時,RF電路935可能包括例如混合器、濾波器、及放大器,且經由天線937傳送和接收無線電信號。無線電通訊介面933可能也是具有BB處理器934和RF電路935整合於其上的一個晶片模組。無線電通訊介面933可能包括多個BB處理器934和多個RF電路935,如第26圖所示。雖然第26圖繪示其中無線電通訊介面933包括多個BB處理器934和多個RF電路935之實例,但無線電通訊介面933可能也包括單一BB處理器934或單一RF電路935。
再者,除了蜂巢式通訊架構之外,無線電通訊介面933可能也支援另一種類型的無線電通訊架構,如短距離無線通訊架構、近場通訊架構、及無線電LAN架構。在這種情況中,無線電通訊介面933可能包括用於每個無線電通訊架構的BB處理器934和RF電路935。
每個天線開關936切換在包括在無線電通訊介面933中的多個電路(例如用於不同無線電通訊架構的電路)中之天線937的連接目的地。
每個天線937包括單一或多個天線元件(例如包括在MIMO天線中的多個天線元件),且係用於無線 電通訊介面933以傳送和接收無線電信號。汽車導航裝置920可能包括多個天線937,如第26圖所示。雖然第26圖繪示其中汽車導航裝置920包括多個天線937之實例,但汽車導航裝置920可能也包括單一天線937。
再者,汽車導航裝置920可能包括用於每個無線電通訊架構的天線937。在這種情況中,可能從汽車導航裝置920的配置省略了天線開關936。
電池938經由在圖中的虛線部分所示之電源供應線對第26圖所示之汽車導航裝置920的方塊供應電力。電池938累積從車輛供應的電力。
在第26圖所示之汽車導航裝置920中,關於第11圖所述之資訊取得單元241和控制單元243可能在無線電通訊介面933中實作。另外,這些元件之至少一些者可能也在處理器921中實作。作為一實例,汽車導航裝置920可能安裝包括一部件(例如,BB處理器934)或整個無線電通訊介面933及/或處理器921的模組,且資訊取得單元241和控制單元243可能在模組中實作。在這種情況中,模組可能儲存使處理器當作資訊取得單元241和控制單元243的程式(換言之,使處理器執行資訊取得單元241和控制單元243之操作的程式),且執行程式。作為另一實例,使處理器當作資訊取得單元241和控制單元243的程式可能安裝於汽車導航裝置920中,且無線電通訊介面933(例如,BB處理器934)及/或處理器921可能執行程式。如上所述,作為包括資訊取得單元241和 控制單元243的裝置,可能提供汽車導航裝置920或模組。可能也提供使處理器當作資訊取得單元241和控制單元243的程式。
另外,在第26圖所示之汽車導航裝置920中,例如,關於第11圖所述之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可能在無線電通訊介面933(例如,RF電路935)中實作。另外,天線單元210可能在天線937中實作。
本揭露之技術之實施例可能被實現為車輛上裝載的系統(或車輛)940,其包括汽車導航裝置920、車輛上裝載的網路941、和車輛模組942之一或更多方塊。亦即,作為包括資訊取得單元241和控制單元243的裝置,可能提供車輛上裝載的系統(或車輛)940。車輛模組942產生如汽車速度、引擎速度、及故障資訊的車輛資料,且接著對車輛上裝載的網路941輸出所產生的資料。
<<8.結論>>
上面已參考第1至26圖來說明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各別裝置和各別程序。
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基地台100包括控制單元153,配置以動態地改變TDD載波的UL/DL配置。控制單元153通知終端裝置適用於UL/DL配置之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無線電資源係UL/DL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另外,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包括了資訊取得單元241,配置以取得資訊,指示適用於由基地台100動態地改變TDD載波的UL/DL配置之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及控制單元243,配置以使用無線電資源來控制D2D通訊。無線電資源係UL/DL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藉此,例如,終端裝置能在TDD環境下適當地進行D2D通訊。
本領域之那些技藝者應了解各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和變更在它們於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或其等效範圍的範圍內可能依據設計要求及其他因素而發生。
例如,儘管已說明了第一技術特徵和第二技術特徵,但第一技術特徵和第二技術特徵不必結合地使用。
例如,可能使用第一技術特徵而不使用第二技術特徵。
例如,可能使用第二技術特徵而不使用第一技術特徵。在這種情況中,可能未動態地改變TDD載波的UL/DL配置。作為一實例,基地台(資訊取得單元)可能取得資訊,指示適用於(未被動態地改變之)UL/DL配置的D2D資源。因此,基地台(控制單元)可能通知終端裝置D2D資源。D2D資源可能是UL/DL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因此,第二技術特徵(亦即,第二技術特徵之任一者)可能適用於D2D資 源。
例如,已說明了其中通訊系統係符合LTE、先進LTE、或符合通訊標準的通訊系統之實例,但本揭露並不限於本實例。例如,通訊系統可能是符合其他通訊標準的系統。
而且,在本說明書中之程序中的處理步驟並不嚴格地限於依流程圖中所述之順序以時間序列執行。例如,在程序中的處理步驟可能依與在本文流程圖中所述之順序不同的順序執行,且又可能以並行方式執行。
另外,能建立了使包括在本說明書之裝置(例如,基地台、用於基地台的基地台裝置、或用於基地台裝置的模組、或終端裝置或用於終端裝置的模組)中的處理器(例如,CPU和DSP)當作裝置之元件(例如,資訊取得單元及/或控制單元)的電腦程序(換言之,使處理器執行裝置的元件之操作的電腦程式)。另外,可能提供其中記錄電腦程式的記錄媒體。另外,可能提供包括其中儲存電腦程式之記憶體及能夠執行電腦程式之一或更多處理器的裝置(例如,成品或用於成品的模組(例如,元件、處理電路或晶片))。另外,包括裝置的元件(例如,資訊取得單元及/或控制單元)之操作的方法可能包括在根據本揭露之技術的實施例中。
另外,本說明書所說明之效果僅是說明性和示範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換言之,根據本揭露之技術能基於本說明書顯示對本領域之那些技藝者顯而易見的其 他效果,以及或代替上述效果。
此外,本技術也可能配置如下。
(1)一種裝置,包括:電路,配置以動態地改變一分時雙工(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及通知一終端裝置用於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資源,其中無線電資源係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2)如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電路更配置以將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從在多個配置中的一個配置改變為在多個配置中的另一配置。
(3)如第(2)項所述之裝置,其中電路更配置以依照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改變來通知終端裝置用於另一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無線電資源,且其中另一配置的無線電資源係另一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4)如第(2)項所述之裝置,其中電路更配置以通知終端裝置用於多個配置之各者之裝置對裝置配置的無線電資源。
(5)如第(4)項所述之裝置,其中用於多個配置之各者的無線電資源包括用於每個 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資源,且其中用於每個配置的無線電資源係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6)如第(4)項所述之裝置,其中用於多個配置之各者的無線電資源係在多個配置中共用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7)如第(1)項至第(5)項之任一者所述之裝置,其中包括在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中的上行鏈路子訊框數量根據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的上行鏈路子訊框數量而有所不同。
(8)如第(1)項至第(7)項之任一者所述之裝置,其中無線電資源係一週期性無線電資源,其係在以對應於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上行鏈路子訊框數量的一週期重覆。
(9)如第(1)項至第(8)項之任一者所述之裝置,其中無線電資源係第一數量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且係一週期性無線電資源,其當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係第一配置時以第一週期重覆,且無線電資源係小於第一數量的第二數量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且係一週期性無線電資源,其當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係第二配置時以短於第一週期的第二週期重覆。
(10)如第(1)項至第(9)項之任一者所述之裝置,其中電路更配置以當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的上行鏈路子訊框數量等於或大於一預定數量時通知終端裝置無 線電資源。
(11)如第(1)項至第(9)項之任一者所述之裝置,其中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係包括至少一預定數量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配置。
(12)如第(1)項至第(11)項之任一者所述之裝置,其中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之各者係包括在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的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中,且其中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的一或更多上行鏈路子訊框並非包括在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中。
(13)如第(12)項所述之裝置,其中電路更配置以當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包括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時通知終端裝置無線電資源。
(14)如第(12)項所述之裝置,其中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係包括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的配置。
(15)如第(1)項至第(14)項之任一者所述之裝置,其中電路更配置以藉由報告指示無線電資源的系統資訊來通知終端裝置無線電資源。
(16)如第(1)項至第(15)項之任一者所述之裝置,其中電路更配置以通知終端裝置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
(17)一種方法,包括: 藉由一處理器來動態地改變一分時雙工(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及通知一終端裝置用於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資源,其中無線電資源係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18)一種裝置,包括:電路,配置以取得資訊,指示用於由一基地台動態地改變之一分時雙工(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資源;及使用無線電資源來控制裝置對裝置通訊,其中無線電資源係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19)如第(18)項所述之裝置,其中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係從在多個配置中的一個配置改變為在多個配置中的另一配置之配置,且其中電路更配置以取得資訊,指示在適用於基於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的各別多個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無線電資源中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的無線電資源。
(20)一種方法,包括:取得資訊,指示用於由一基地台動態地改變之一分時雙工(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資源;及 使用無線電資源藉由一處理器來控制裝置對裝置通訊,其中無線電資源係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21)一種程式,使一處理器執行:動態地改變一分時雙工(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及通知一終端裝置用於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無線電資源,其中無線電資源係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22)一種具有一程式儲存於其上的非暫態電腦可讀記錄媒體,程式使一處理器執行:動態地改變一分時雙工(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及通知一終端裝置適用於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資源,其中無線電資源係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23)一種程式,使一處理器執行:取得資訊,指示用於由一基地台動態地改變之一分時雙工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資源;及使用無線電資源來控制裝置對裝置通訊, 其中無線電資源係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24)一種具有一程式儲存於其上的非暫態電腦可讀記錄媒體,程式使一處理器執行:取得資訊,指示用於由一基地台動態地改變之一分時雙工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資源;及使用無線電資源來控制裝置對裝置通訊,其中無線電資源係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參考符號列表]
1:通訊系統
100:基地台
101:胞元
150:處理單元
151:資訊取得單元
153:控制單元
200:終端裝置
240:處理單元
241:資訊取得單元
243:控制單元

Claims (16)

  1. 一種用於裝置對裝置(D2D)通訊之裝置,包含:電路,配置以動態地改變一分時雙工(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及通知一終端裝置用於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資源,其中該無線電資源對應於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其中該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之各者係包括在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的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中,其中該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的一或更多上行鏈路子訊框並非包括在該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中,且其中該電路更配置以當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包括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時通知該終端裝置該無線電資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電路更配置以將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從在多個配置中的一個配置改變為在該多個配置中的另一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電路更配置以依照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改變來通知該終端裝置用於其他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該無線電資源,且適用於該另一配置的該無線電資源係該其他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電路更配置以通知該終端裝置用於該多個配置之各者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該無線電資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裝置,其中用於該多個配置之各者的該無線電資源包括用於每個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無線電資源,且用於每個配置的該無線電資源對應於該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裝置,其中用於該多個配置之各者的該無線電資源對應於在該多個配置中共用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包括在該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中的上行鏈路子訊框數量根據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的上行鏈路子訊框數量而有所不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無線電資源係在以對應於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上行鏈路子訊框數量的一週期重覆。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電路更配置以當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的上行鏈路子訊框數量等於或大於一預定數量時通知該終端裝置該無線電資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係包括至少一預定數量之上行鏈路子訊框的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係包括兩個或更多連續上行鏈路子訊框的配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電路更配置以藉由報告指示該無線電資源的系統資訊來通知該終端裝置該無線電資源。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電路更配置以通知該終端裝置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
  14. 一種用於裝置對裝置(D2D)通訊之裝置,包含:電路,配置以取得資訊,該資訊係指示用於由一基地台動態地改變之一分時雙工(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資源;及使用該無線電資源來控制裝置對裝置通訊,其中該無線電資源對應於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係從在多個配置中的一個配置改變為在該多個配置中的另一配置之配置,且該電路更配置以取得資訊,該資訊係指示在用於基於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的該各別該多個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無線電資源中之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的該無線電資源。
  15. 一種用於裝置對裝置(D2D)通訊之方法,包含:取得資訊,該資訊係指示用於由一基地台動態地改變之一分時雙工(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資源;及使用該無線電資源藉由一處理器來控制裝置對裝置通訊,其中該無線電資源對應於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至少一個上行鏈路子訊框,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係從在多個配置中的一個配置改變為在該多個配置中的另一配置之配置,且其中該方法更包括取得資訊,該資訊係指示在用於基於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的該各別該多個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無線電資源中之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的該無線電資源。
  16. 一種用於裝置對裝置(D2D)通訊之裝置,包含:電路,配置以動態地改變一分時雙工(TDD)載波的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及通知一終端裝置用於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資源,其中該無線電資源是週期性的,且指示該無線電資源的週期的週期資訊藉由具有該電路來配置TDD的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而被通知,且其中該無線電資源對應於一第一數量之一上行鏈路子訊框且其當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係一第一配置時以一第一週期重覆,且該無線電資源係小於該第一數量的一第二數量之一上行鏈路子訊框的無線電資源且其當該上行鏈路/下行鏈路配置係一第二配置時以短於該第一週期的一第二週期重覆。
TW104123261A 2014-07-29 2015-07-17 裝置及方法 TWI6740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3812 2014-07-29
JP2014153812A JP6458385B2 (ja) 2014-07-29 2014-07-29 装置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6899A TW201616899A (zh) 2016-05-01
TWI674019B true TWI674019B (zh) 2019-10-01

Family

ID=53785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3261A TWI674019B (zh) 2014-07-29 2015-07-17 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3) US9974102B2 (zh)
EP (2) EP3175670B1 (zh)
JP (1) JP6458385B2 (zh)
KR (1) KR102397672B1 (zh)
CN (1) CN105981464B (zh)
AU (2) AU2015298077A1 (zh)
CA (1) CA2938902A1 (zh)
ES (1) ES2802375T3 (zh)
MX (1) MX365682B (zh)
MY (1) MY181198A (zh)
PH (1) PH12016501597B1 (zh)
RU (1) RU2678081C2 (zh)
SG (1) SG11201606338UA (zh)
TW (1) TWI674019B (zh)
WO (1) WO20160171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6394B2 (ja) * 2012-09-27 2016-05-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プロセッサ
JP6458385B2 (ja) 2014-07-29 2019-01-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及び方法
JP6311515B2 (ja) * 2014-07-30 2018-04-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
US9735926B2 (en) * 2014-08-26 2017-08-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of device-to-device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287370B1 (ko) * 2014-12-23 2021-08-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말 및 그것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CN105517191B (zh) * 2016-01-07 2019-04-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D2d中继通信中的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和基站
US10506402B2 (en) 2016-03-31 2019-1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and data in vehicle to vehicle communication
CN109891968B (zh) * 2016-11-04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CN108282319B (zh) * 2017-01-06 2021-03-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EP3716704A4 (en) * 2017-12-12 2020-11-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RU2750574C1 (ru) * 2018-03-15 2021-06-29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Способ введения узла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в режим ожидания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й узел
JPWO2020039487A1 (ja) * 2018-08-20 2021-08-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220022229A1 (en) * 2019-02-14 2022-01-20 Sony Group Corporatio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11659552B2 (en) * 2019-09-27 2023-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lot format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55450A1 (en) * 2010-04-15 2011-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of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and wide area network (wan) communication
US20140098719A1 (en) * 2012-10-08 2014-04-10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Foundation For Corpora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rq pro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07883B2 (en) * 2009-03-23 2012-01-31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avoidance in mixed device-to-device and cellular environment
WO2012019348A1 (en) * 2010-08-12 2012-02-16 Nokia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an uplink and downlink splitting patter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nder a cellular network
US8908571B2 (en) * 2010-10-01 2014-12-09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Enabling coexistence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2108718A2 (ko) * 2011-02-10 2012-08-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성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US8923274B2 (en) * 2011-08-15 2014-12-30 Blackberry Limited Notifying a UL/DL configuration in LTE TDD systems
CN104170493B (zh) * 2012-03-23 2018-09-07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中分配调度请求资源的方法以及装置
JP2014116732A (ja) * 2012-12-07 2014-06-26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WO2014092619A1 (en) * 2012-12-14 2014-06-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network node, a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enabling and performing harq transmissions in a d2d communication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9398438B2 (en) 2013-05-10 2016-07-1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DD configuration for D2D open discovery
JP6262950B2 (ja) * 2013-07-19 2018-01-1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ユーザ装置及び干渉低減方法
US9668288B2 (en) * 2014-03-19 2017-05-30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handling device-to-device oper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918290B2 (en) * 2014-06-27 2018-03-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ell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discovery
JP6458385B2 (ja) 2014-07-29 2019-01-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及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55450A1 (en) * 2010-04-15 2011-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of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and wide area network (wan) communication
US20140098719A1 (en) * 2012-10-08 2014-04-10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Foundation For Corpora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rq pro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3 (R1-132654), May 20-24, 201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97672B1 (ko) 2022-05-16
RU2016132477A (ru) 2018-02-08
JP6458385B2 (ja) 2019-01-30
EP3175670B1 (en) 2020-05-27
US10674554B2 (en) 2020-06-02
AU2018203813B2 (en) 2019-08-29
US20160353499A1 (en) 2016-12-01
JP2016032204A (ja) 2016-03-07
EP3720222A1 (en) 2020-10-07
RU2678081C2 (ru) 2019-01-23
SG11201606338UA (en) 2016-09-29
US11317452B2 (en) 2022-04-26
PH12016501597A1 (en) 2017-02-06
EP3175670A1 (en) 2017-06-07
KR20170037875A (ko) 2017-04-05
CN105981464A (zh) 2016-09-28
RU2016132477A3 (zh) 2018-07-04
US20200275500A1 (en) 2020-08-27
EP3720222B1 (en) 2024-08-28
WO2016017100A1 (en) 2016-02-04
TW201616899A (zh) 2016-05-01
MX2016010203A (es) 2016-10-13
MY181198A (en) 2020-12-21
PH12016501597B1 (en) 2017-02-06
MX365682B (es) 2019-06-10
CN105981464B (zh) 2020-10-20
AU2015298077A1 (en) 2016-08-11
CA2938902A1 (en) 2016-02-04
US20180249523A1 (en) 2018-08-30
AU2018203813A1 (en) 2018-06-21
US9974102B2 (en) 2018-05-15
ES2802375T3 (es) 202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4019B (zh) 裝置及方法
US10517086B2 (en)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ology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 pools of resources used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JP6399036B2 (ja) 端末装置
US20200092705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WO2016092953A1 (ja) 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