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5785B - Non-invasive wound closure assembly - Google Patents

Non-invasive wound closure assembl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5785B
TWI605785B TW105121660A TW105121660A TWI605785B TW I605785 B TWI605785 B TW I605785B TW 105121660 A TW105121660 A TW 105121660A TW 105121660 A TW105121660 A TW 105121660A TW I605785 B TWI605785 B TW I6057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base
closure assembly
wound closure
invas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1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1680A (zh
Inventor
Yi-Hui Chang
Tiao-Cheng Wu
Original Assignee
Yi-Hui Ch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Hui Chang filed Critical Yi-Hui Chang
Priority to TW1051216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578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5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578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1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1680A/zh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Description

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
本發明是關於醫療器材的技術領域,特別的是一種能夠保護患者之傷口的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
患者因為意外受傷或是美容整形,一般需要透過外科手術來進行治療。外科手術無法避免傷口的產生。若術後該患者的該傷口處理不適當,該傷口將會形成疤痕。該疤痕會帶給該患者不僅是肉體的痛苦,通常還伴隨著精神的痛苦。
該傷口的癒合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其中,無張力的初期傷口癒合是形成較佳的疤痕效果最重要的先決條件之一。傳統的縫合方式是採用縫線縫合或皮膚縫合器縫合方式。前述縫合方式,皆屬於侵入皮膚式的縫合,其缺點是縫線與針腳會留下疤痕或皮膚色差,嚴重者更還有可能引起過敏,進而導致該傷口感染或其它風險。特別是張力大的傷口,更容易留下類似蜈蚣腳般的疤痕,嚴重影響美觀。
詳細而言,該縫線縫合方式是利用縫線縫合該傷口,該縫線的材質區分為可吸收或不可吸收。一般而言,若該傷口屬於外表面的,則該縫線多使用不可吸收的材質,以抵抗該傷口所產生的張力;反之,若該傷口屬於非表面的,則該縫線才可能使用可吸收得材質,以方便該患者自體吸收。
若該縫線的材質為不可吸收的材質,日後必須要拆掉,但是因為該傷口的位置、尺寸、深淺不同,導致拆除該縫線的時間也不相同。若拆除的時間估計錯誤,時間太早,該傷口可能癒合不完全容易裂開,以及時間太晚,該縫線會被組織包住,容易造成該縫線的疤痕比較明顯。
因此,本發明提出一種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以解決習知技術的缺失。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包含複數帶體、固定單元與扣合單元,藉由該固定單元結合該扣合單元,以達到調整該等帶體之間的張力強度。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是根據上述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該固定單元包含第一基座與翼狀夾持部,該第一基座形成溝槽部,當該固定單元結合該扣合單元之後,該扣合單元藉由該溝槽部,讓使用者(例如醫護人員、醫生、護理師或患者)可以輕易地安裝、調整與移除該扣合單元的目的。
本發明的第三目的是根據上述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該翼狀夾持部形成第一突出件與第二突出件,能夠進一步結合該扣合單元的第三突出件,讓該使用者可藉由結合該第一突出件、該第二突出件與該第三突出件,以輕易地安裝、調整與移除該扣合單元的目的。
本發明的第四目的是根據上述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該扣合單元包含第二基座、第一鍊條與第二鍊條,其中該第一鍊條的一側的第一表面呈平坦狀,以及該第一鍊條的對應側的第二表面形成該第三突出件,該鍊條的截面形狀例如可為橢圓形,該第二鍊條同樣適用。
本發明的第五目的是根據上述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該等帶體為複合性材質,其中該複合性材質在一特定方向具有特定的形變量,以減少該傷口因形變所造成的傷害。
本發明的第六目的是根據上述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該翼狀夾持部接合延伸部之一端,供該使用者便利地將該扣合單元脫離該第一突出件,以達到重新地調整該第一帶體與該第二代體之間的張力強度,其中該延伸部之另一端朝該第一帶體延伸。
本發明的第七目的是根據上述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在該扣合單元形成複數凹槽部,該等凹槽部之開口形成在該第一表面,以及該第一基座包含凸塊,該凸塊供接合該等凹槽之其中一者,以將該扣合單元之一部分分別地限制在第一容置空間與第二容置空間。
本發明的第八目的是根據上述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更包含止擋塊,該止擋塊形成在該第一基座,以將該扣合單元之一部分限制在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二容置空間,以使得該扣合單元在調整過程中,不易滑出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二容置空間。
本發明的第九目的是根據上述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更包含接合結構,供組合另一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之該第一基座與該第二基座之至少一者的該接合結構,透過該接合結構可讓該等組件便於結合,以及使用時便於適應彎折,例如應用於關節的受傷部位。
為達到上述目的或其他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供保護患者的傷口。該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包含第一帶體、固定單元、第二帶體與扣合單元。該第一帶體供貼附於該傷口之一側。該固定單元包含第一基座與翼狀夾持部。該第一基座設置於該第一帶體。該第一基座結合該翼狀夾持部,以分別地形成具有第一開口的第一容置空間與第二開口的第二容置空間。其中,該翼狀夾持部延伸出第一突出件與第二突出件,而該第一突出件形成在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二突出件形成在該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不相對應設置。該第二帶體供貼附於該傷口之另一側。該扣合單元包含第二基座、第一鍊條與第二鍊條。該第二基座設置於該第二帶體。該第一鍊條與該第二鍊條之一端接合該第二基座。該第一鍊條與該第二鍊條之另一端為一自由端。其中,該第一鍊條與該第二鍊條之至少其一者的第一表面呈平坦狀,以及該第一鍊條與該第二鍊條之至少其一者的第二表面形成複數第三突出件。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係互相為對應側。其中,該第一容置空間包覆該第一鍊條之至少一部份,以及該第二容置空間包覆該第二鍊條之至少一部份。藉由該等第二突出件之至少一者各接觸該第一突出件與該第二突出件,以調整該固定單元與該扣合單元之間的一張力強度。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提供一種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讓患者可以輕易地執行安裝、調整與移除。再者,該患者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過敏與刺痛等不舒服感。對於其餘的使用者(例如醫護人員)而言,除也可以輕易地執行安裝、調整與移除之外,也可以透過方便地對該患者的傷口進行敷藥、換藥等。
為充分瞭解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參考圖1,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在圖1中,該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10能夠保護如圖2的患者2的傷口22。該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10以該患者2的手臂上的該傷口22為例說明,根據該傷口22的長度可以選擇複數該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10。
一併參考圖1與圖2,該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10包含第一帶體12、固定單元14、第二帶體16與扣合單元18。
該第一帶體12貼附於該傷口22之上側。於本實施例中,係指該傷口22的上側。該第一帶體12分為上表面與下表面,該下面表的特性係可以被黏貼在該患者2的手臂的皮膚。於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帶體12與該第二帶體16可為複合性材質,該複合性材質在一特定方向具有特定的形變量,例如該特定方向非平行於該傷口22的方向。
一併參考圖1-3,該固定單元14包含第一基座142與翼狀夾持部144。該第一基座142設置於該第一帶體12,設置的方式可為黏貼、鎖固或一體成型等。該第一基座142結合該翼狀夾持部144可以形成第一容置空間1462、第二容置空間1464、第一開口1482與第二開口1484。該第一開口1482與該第二開口1484係可不相對應設置(即是開口方向不朝向同一側)或相對應設置(即是開口方向朝向同一側)。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開口1482與該第二開口1484係以不相對應設置為例說明。該翼狀夾持部144可為二個L字型結構,該翼狀夾持部144之一端接合該第一基座142,以及該翼狀夾持部144之另一端為自由端。再者,該翼狀夾持部144延伸出第一突出件1410,而該第一突出件1410形成在該第一容置空間1462。其中,該第一突出件1410與該翼狀夾持部144夾設第一角度θ 1。同樣地,該翼狀夾持部144延伸出第二突出件(圖未示),而該第二突出件形成在該第二容置空間1464。其中,該第二突出件與該翼狀夾持部144如同該第一突出件1410與該翼狀夾持部144同樣地夾設第一角度θ 1。於後,為便於說明,僅以其中一側說明。
回到圖1,該第二帶體16貼附於該傷口22之下側。該第二帶體16的說明可以參照前述該第一帶體12的描述。
一併參考圖4,該扣合單元18包含第二基座182、第一鍊條1842與第二鍊條1844。該第二基座182設置於該第二帶體16,設置的方式可為黏貼、鎖固或一體成型等。該第一鍊條1842的一端接合該第二基座182,以及該第一鍊條1842的另一端為自由端。於本實施例中,該自由端可例如為一個圓形扣環,以增加手指觸碰的面積,而便於抓取。其中,該第一鍊條1842下側的第一表面1846呈平坦狀,以及該第一鍊條1842的對應側(即上側)的第二表面1848形成複數的第三突出件18410。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鍊條1842的截面形狀可為扁平狀,例如橢圓形、矩形或梯形等。其中,每一該等第三突出件18410與該第一鍊條1842之第二表面1848夾設第二角度θ 2。於本實施例中,該等第三突出件18410之間具有相同的間距d。於另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三突出件18410之間可以不需相同的該間距d。再者,每一該等第三突出件18410的結構可為三角錐體、星狀體、梯形體或菱形體等。該第二鍊條1844的說明同樣也可適用於該第一鍊條1844,於此不贅述。
一併參考圖5,係說明本發明圖1之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的結合示意圖。於圖5中,使用者(圖未示)拉取該扣合單元18,以選擇該等第三突出件18410之至少一者。被選擇的該第三突出件18410經由該第一開口1482進入該第一容置空間1462,藉由被選擇的該第三突出件18410接觸該第一突出件1410,使得該第三突出件18410被止檔在該第一突出件1410,該第一突出件1410與該第三突出件18410可用於決定該第一帶體12與該第二帶體16之間的張力強度。舉例而言,該使用者若選擇較接近該扣合單元18的該第三突出件18410,則該張力強度相較於選擇較遠離該扣合單元18的該第三突出件18410的張力強度為強,即該第一帶體12與該第二帶體16具有較大的張力強度,能使得該傷口22的緊密程度較高;反之,選擇較遠離該扣合單元18的該第三突出件18410,能使得該傷口22的緊密程度較為低。值得注意的是,該傷口22所需的緊密程度視實際的情況調整。於本實施例中,僅只是說明該傷口的緊密程度可以透過選擇該等第三突出件18410而進一步調整。
另外,在該使用者拉取該扣合單元18的過程中,由於該第一表面1846是平坦的。因此,在調整的過程中,該第一表面1846並不會對該傷口22造成影響。
該使用者挑選該第三突出件18410的過程中,由於該第一鍊條1842係為扁平狀,故該第一鍊條1842可輕易地從該第一開口1482移進或移出,以在該第一容置空間1462接觸或結合該第一突出件1410,或者自該第一容置空間1462脫離。
參考圖6,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的結構示意圖。於圖6中,該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10’同樣包含第一實施例中的該第一帶體12、第二帶體16與扣合單元18,不同的是,該固定單元14’除包含第一實施例中的該第一基座142與該翼狀夾持部144之外,更包含溝槽部1412。
該第一基座142在該第一容置空間1462形成該溝槽部1412,以對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1462的該第一鍊條1842產生作用力F,讓該第一鍊條1842的自由端朝例如Y方向移動,該溝槽部1412可以讓該使用者可以輕易地操作。
參考圖7,係說明本發明圖1中固定單元與扣合單元的另一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於圖7中,該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10’除包含第一實施例中的之該第一帶體12、該固定單元14、該第二帶體16與該扣合單元18之外,更包含延伸部1412’、1412’’與止擋塊1414’、1414’’。
該延伸部1412’之一端接合該翼狀夾持部142之自由端,且該延伸部1412’之另一端朝第一實施例中的該第一帶體12延伸,以及該延伸部1412’’之一端接合該翼狀夾持部142之自由端,且該延伸部1412’’之另一端朝第一實施例中的該第一帶體12延伸。該使用者可輕易地扳動該延伸部1412’、1412’’,使得該延伸部1412’、1412’’朝例如朝向上方扳動,導致該翼狀夾持部144也隨之向上移動,使得該第一突出件1410脫離該第三突出件18410。由於該第三突出件18410脫離該第一突出件1410,使得該扣合單元18又可以重新調整,進一步改變該固定單元14與該扣合單元18之間的張力強度。
該等止擋塊1414’、1414’’各形成在該第一基座142,以將該第一鍊條1842與該第二鍊條1844之一部分分別地限制在該第一容置空間1462與該第二容置空間1464。
參考圖8,係說明本發明圖1中第一鍊條與第二鍊條的另一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於圖8中,該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10’’’除包含第一實施例中的之該第一帶體12與該第二帶體16之外,該固定單元14更包含凸塊1416,以及該扣合單元18更包含複數凹槽部18412。
該等凹槽部18412開口形成在該第一表面1846。該凹槽部18412之其中一者可以接合該凸塊1416,以將該第一鍊條1842固定在該第一容置空間1462。一併可參照圖9,係說明本發明圖8的第一鍊條的剖面側視圖。
參考圖10,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在圖1中,該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10’’’’包含第一實施例之該第一帶體12、該固定單元14、該第二帶體16與該扣合單元18。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該固定單元14的形成接合結構 1418。
該接合結構1418可供組合另一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10之該第一基座142與該第二基座144之至少一者的該接合結構1418,如圖11所示。該結合結構1418具有便於組合、彎折、與裁切等功能。於本實施例中,該結合結構1418包含缺口14182與凸口14184,該缺口182可供結合該凸口184。
於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基座142與該第二基座144具有不規則形狀的接合結構 1418,可藉由交錯、錯位等的方式進行結合。換言之,藉由不規則形狀該接合結構 1418可結合複數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10。
本發明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發明,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發明之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患者
10、10'、10''、10'''、10'''"‧‧‧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
12‧‧‧第一帶體
14、14'‧‧‧固定單元
1410‧‧‧第一突出件
1412‧‧‧溝槽部
1412'、1412''‧‧‧延伸部
1414'、1414''‧‧‧止擋塊
1416‧‧‧凸塊
1418‧‧‧接合結構
142‧‧‧第一基座
144‧‧‧翼狀夾持部
1462‧‧‧第一容置空間
1464‧‧‧第二容置空間
1482‧‧‧第一開口
1484‧‧‧第二開口
16‧‧‧第二帶體
18‧‧‧扣合單元
182‧‧‧第二基座
1842‧‧‧第一鍊條
1844‧‧‧第二鍊條
1846‧‧‧第一表面
1848‧‧‧第二表面
18410‧‧‧第三突出件
18412‧‧‧凹槽部
θ 1‧‧‧第一角度
θ 2‧‧‧第二角度
d‧‧‧間距
F‧‧‧作用力
圖1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係說明本發明圖1中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應用於患者的裝置示意圖。 圖3係說明本發明圖1中固定單元的詳細結構示意圖。 圖4係說明本發明圖1中扣合單元的詳細結構示意圖。 圖5係說明本發明圖1的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的結合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7係說明本發明圖1的固定單元與扣合單元之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8係說明本發明圖1中扣合單元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9係說明本發明圖8的第一鍊條的剖面側視圖。 圖10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1係說明本發明圖10之複數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的組合示意圖。
10‧‧‧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
12‧‧‧第一帶體
14‧‧‧固定單元
142‧‧‧第一基座
144‧‧‧翼狀夾持部
1462‧‧‧第一容置空間
1464‧‧‧第二容置空間
1482‧‧‧第一開口
1484‧‧‧第二開口
16‧‧‧第二帶體
18‧‧‧扣合單元
182‧‧‧第二基座
1842‧‧‧第一鍊條
1844‧‧‧第二鍊條

Claims (11)

  1. 一種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供保護一患者的一傷口,該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包含:一第一帶體,係供貼附於該傷口之一側;一固定單元,係具有一第一基座與一翼狀夾持部,該第一基座設置於該第一帶體,該第一基座結合該翼狀夾持部,以分別地形成具有一第一開口的一第一容置空間與一第二開口的一第二容置空間,其中該翼狀夾持部延伸出一第一突出件與一第二突出件,而該第一突出件形成在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二突出件形成在該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不相對應設置與相對應設置之一者;一第二帶體,係供貼附於該傷口之另一側;以及一扣合單元,係具有一第二基座、一第一鍊條與一第二鍊條,該第二基座設置於該第二帶體,該第一鍊條與該第二鍊條之一端接合該第二基座,該第一鍊條與該第二鍊條之另一端為一自由端,其中該第一鍊條與該第二鍊條之至少其一者的一第一表面呈平坦狀,以及該第一鍊條與該第二鍊條之至少其一者的一第二表面形成複數第三突出件,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係互相為對應側,其中該等第三突出件之間具有相同的一間距;其中該第一容置空間包覆該第一鍊條之至少一部份,以及該第二容置空間包覆該第二鍊條之至少一部份,藉由該等第三突出件之至少一者各接觸該第一突出件與該第二突出件,以調整該固定單元與該扣合單元之間的一張力強度,又其中在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二容置空間分別地形成一溝槽部,以對位於該第 一容置空間的該第一鍊條與對位於該第二容置空間的該第二鍊條產生一作用力,讓該第一鍊條與該第二鍊條的自由端朝一方向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其中該第一突出件與該翼狀夾持部夾設一第一角度,以及每一該等第二突出件與該第二表面夾設一第二角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其中每一該等第二突出件的結構為三角錐體、星狀體、梯形體與菱形體之至少一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其中該翼狀夾持部由二個L字型結構所組成,其中每一該L字型結構之一端接合該第一基座,以及另一端為一自由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更包含一延伸部,該延伸部之一端分別地接合該翼狀夾持部之自由端,以及該延伸部之另一端朝該第一帶體延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更包含一止擋塊,該止擋塊形成在該第一基座,以將該第一鍊條與該第二鍊條之一部分分別地限制在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二容置空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其中該扣合單元更包含複數凹槽部,該等凹槽部之開口形成在該第一表面,以及該第一基座更包含一凸塊,該凸塊供接合該等凹槽之其中一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其中該第一帶體與該第二帶體為複合性材質,該複合性材質在一特定方向具有特定的形變量,其中該特定方向非平行於該傷口的方向。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其中該第一基座與該第二基座之至少一者形成一接合結構,供組合另一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之該第一基座與該第二基座之至少一者的該接合結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其中該接合結構包含一缺口與一凸口。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非侵入傷口閉合組件,其中該第一基座與該第二基座具有不規則的形狀。
TW105121660A 2016-07-08 2016-07-08 Non-invasive wound closure assembly TWI6057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1660A TWI605785B (zh) 2016-07-08 2016-07-08 Non-invasive wound closure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1660A TWI605785B (zh) 2016-07-08 2016-07-08 Non-invasive wound closure assembl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5785B true TWI605785B (zh) 2017-11-21
TW201801680A TW201801680A (zh) 2018-01-16

Family

ID=61023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1660A TWI605785B (zh) 2016-07-08 2016-07-08 Non-invasive wound closure assembly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5785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1680A (zh) 201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45741B2 (en) Non-pneumatic tourniquet device
CA2834930C (en) Devices for securely closing tissue openings with minimized scarring
US20180193019A1 (en) Bidirectional reversible medical skin tension reducing closer
KR101619500B1 (ko) 개량된 피부 스트레칭 폐쇄 장치
US2009014986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utures using self adhesive pads with anchors
AU2019343653B2 (en) Wound closure apparatus
US20130267994A1 (en) Occlusion Attachment Device for a Tourniquet and Methods Associated Therewith
CA26183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tricting blood flow
EP3331454B1 (en) Non-invasive wound closure device
US9433423B2 (en) Adjustable ratcheting vascular compress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WO2019011115A1 (zh) 伤口缝合器
TWI605785B (zh) Non-invasive wound closure assembly
US9034012B2 (en) Lattice stitch and surgical tension limiting device
JP3204769U (ja) 皮膚開口閉鎖装置
US11779339B2 (en) Non-invasive wound closure device
TWM509021U (zh) 調節式醫療扣件裝置
AU2013229809B2 (en) Lattice stitch surgical tension limiting device
CN105011986B (zh) 一种一次性包皮翻转器
CN206102684U (zh) 非侵入伤口闭合组件
CN107595342A (zh) 非侵入伤口闭合组件
CN205569004U8 (zh) 一种医用缝合拉扣
CN210158651U (zh) 伤口闭合组件
KR102616926B1 (ko) 배액관 고정이 가능한 피부봉합 유지기
TWM571223U (zh) Adjustable band assembly for assisting wound healing
AU2017101737A4 (en) Bidirectional reversible medical skin tension reducing clo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