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3601B - Boards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 Google Patents

Boards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3601B
TWI603601B TW105122426A TW105122426A TWI603601B TW I603601 B TWI603601 B TW I603601B TW 105122426 A TW105122426 A TW 105122426A TW 105122426 A TW105122426 A TW 105122426A TW I603601 B TWI603601 B TW I6036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ircuit
uplink
downlink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2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0102A (zh
Inventor
Saki Hatta
Tomoaki Kawamura
Kenji Kawai
Nobuyuki Tanaka
Satoshi Shigematsu
Namiko Ikeda
Shoko Ohteru
Junichi Kato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filed Critical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Publication of TW201720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0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3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36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Architectur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8Autonomous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4Star or tre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40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60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86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dimensioning or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及光傳輸系統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有關於在透過光傳輸路徑(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而連接的複數個用戶端裝置(ONU:Optical Network Unit)與上位裝置之間,將訊框進行傳輸處理的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及光傳輸系統,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以與多數個ONU進行有效率之通訊的OLT及光傳輸系統。
發明背景
此種的光傳輸系統(PON系統)之一例顯示如圖27。在同圖中,401是OLT(局側裝置),402是光分歧器,403是ONU(用戶端裝置),404是外部網路(上位裝置),405是鋪設於ONU403與光分歧器402之間的光纖,406是鋪設於光分歧器402與OLT401之間的光纖,407是OLT401與ONU403之間的光傳輸路徑(PON區間),OLT401在透過光分歧器402而連接的複數(M個)之ONU403與外部網路404之間將訊框進行傳輸處理。
在此PON系統中,從複數個ONU403作為光訊號 而發送的上行訊框,會在光分歧器402成束而送至OLT401。OLT401會進行ONU403所發送的上行訊框之發送時點控制,以使從複數個ONU403發送的上行訊框不會在光纖406上相衝突,或者會進行來自於ONU403之上行訊框往外部網路404的傳輸處理、來自於外部網路404之下行訊框往ONU403的傳輸處理。
於圖28顯示OLT401之一例。OLT401具備有:光收發器408、訊框再生電路409、PON控制電路410。光收發器408進行:往ONU403之下行訊框的電光轉換與來自於ONU403之上行訊框的光電轉換。訊框再生電路409進行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誤差改正)或密碼等,用以從電訊號使訊框再生的處理。另外,光收發器408的輸入輸出部分,稱為PON埠(通訊埠)。圖28所示之OLT401是1PON埠構成的OLT。
於圖29顯示PON控制電路410之一例。PON控制電路410具備有資料訊框處理電路411與控制訊框處理電路412。資料訊框處理電路411處理ONU403與外部網路404之間的資料訊框。控制訊框處理電路412處理ONU403與OLT401之間的控制訊框。在來自於ONU403的上行訊框中,包含有上行資料訊框與上行控制訊框,而在來自於外部網路404的下行訊框則包含有下行資料訊框。
在資料訊框處理電路411中,進行緩衝處理或橋接處理等。在控制訊框處理電路412中,進行用來確立、管理與各ONU403之鏈結的處理或進行用來控制上行訊框之 發送時點的DBA(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動態頻寬分配)處理,生成下行控制訊框,將該所生成的下行控制訊框發送至各ONU403。亦即,相對於資料訊框會分別傳輸至上位、下位,控制訊框是在控制訊框處理電路412內折返而發送至各ONU403。
在如此之PON系統中,以降低PON系統全體的成本為目的,提出了一種可在1個OLT收納複數個PON埠的系統(多埠PON系統)(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在多埠PON系統中,由於可增加每1OLT的ONU收納數,所以可以減低每1台ONU的系統成本。
圖30中顯示相關的多埠PON系統中的OLT之一例。此多埠PON系統中之OLT401,具有N個(N為2以上的整數)PON埠,並且具備有與PON埠為同數的N個光收發器408(408-1~408-N)、N個訊框再生電路409(409-1~409-N)、N個PON控制電路410(410-1~410-N)。
此多埠PON系統中之OLT401,每1PON埠可收納M台ONU403,最大可以收納(N×M)台ONU403。1個PON控制電路410內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412,具有可進行M台ONU403、或是作為識別符而分派至M台ONU403的邏輯ID(LLID)數之鏈結確立、管理處理或DBA處理的資源(硬體資源、CPU能力),以此PON控制電路410的資源(處理能力)來決定每1PON埠的最大收納數(M台)。
另外,在圖28~圖30中,413表示上行資料訊框,414表示下行資料訊框,415表示上行控制訊框,416則表示 下行控制訊框。
然而,在實際的多埠PON系統中,難以想像每台PON埠收納的ONU數或是LLID數會是收納數的界限值(M台)。這麼一來,會產生使用不到的資源,所以PON控制電路的利用效率會變差。又,在電力的觀點下,使用利用效率較低的PON控制電路會產生無謂的浪費。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CS8124 Quad 10G EPON OLT」,〔2016年7月4日搜尋〕,網際網路<URL:http://www.cortina-access.com/pon-fttx/item/1001-cs8124>
發明概要
本發明是用以解決如此之課題而做成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提高PON控制電路的利用效率,並且,產生無需使用的PON控制電路,而可減少電力浪費的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及光傳輸系統。
為了達成如此之目的,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具備有:複數個光收發器,將作為光訊號從透過光傳輸路徑而連接的複數個用戶端裝置送來之包含上行控制訊框的上行訊框,變換成電訊號;複數個訊框再生電路,將藉由複數個光收發器而變換成電訊號的上行訊框再生;複數個控制 訊框處理電路,對藉由複數個訊框再生電路而再生之上行訊框中所含的上行控制訊框,進行預定的處理;第1上行分配電路,將來自於複數個用戶端裝置之上行訊框中所含的上行控制訊框,根據附在該訊框的資訊,分配至複數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中之預定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及第1下行分配電路,將從分配有上行控制訊框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輸出的下行控制訊框,分配至複數個訊框再生電路中之預定的訊框再生電路。
根據本發明,由於在局側裝置設有將來自於複數個用戶端裝置之上行訊框中所含的上行控制訊框根據附在該訊框的資訊而分配至預定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的上行分配電路、以及將從分配有上行控制訊框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輸出的下行控制訊框分配至預定之訊框再生電路的下行分配電路,所以可以將上行控制訊框分配至處理能力有餘裕的PON控制電路,而提高PON控制電路的利用效率,並且,產生無需使用的PON控制電路,而可減少電力的浪費。
1(1A~1D)、401‧‧‧OLT
2(2-1~2-N)、402‧‧‧光分歧器
3、403‧‧‧ONU
4、404‧‧‧外部網路(上位裝置)
5、6、405、406‧‧‧光纖
7‧‧‧OLT1與ONU3之間的光傳輸路徑(PON區間)
11(11-1~11-N)、408(408-1~408-N)‧‧‧光收發器
12(12-1~12-N)、409(409-1~409-N)‧‧‧訊框再生電路
13(13-1~13-N)、410(410-1~410-N)‧‧‧PON控制電路
14(14A、14B)、21‧‧‧上行分配電路
15(15A、15B)、22‧‧‧下行分配電路
23(23-1~23-N)‧‧‧控制訊框處理電路
31‧‧‧上行分配電路(第2上行分配電路)
32(32-1~32-N)‧‧‧訊框處理電路
33‧‧‧上行分配電路(第1上行分 配電路)
34(34-1~34-N)‧‧‧控制訊框處理電路
35‧‧‧下行分配電路(第2下行分配電路)
36(36-1~36-N)‧‧‧下行訊框處理電路
37‧‧‧下行分配電路(第1下行分配電路)
100‧‧‧光傳輸系統
101‧‧‧重疊訊框
102‧‧‧上行控制訊框
103‧‧‧下行控制訊框
104‧‧‧上行資料訊框
105‧‧‧下行資料訊框
106‧‧‧下行重疊訊框
107‧‧‧上行訊框
108‧‧‧下行訊框
131(131-1~131-N)‧‧‧控制訊框處理電路
140(140-1~140-N)、210(210-1~210-N)‧‧‧上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
141(141-1~141-N)‧‧‧埠判 定電路
142(142-1~142-N)‧‧‧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
143(143-1~143-N)‧‧‧LLID判定電路
150(150-1~150-N)、220(220-1~220-N)‧‧‧下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
151(151-1~151-N)、222(222-1~222-N)、352(352-1~352-N)‧‧‧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
152(152-1~152-N)‧‧‧分配目的地指定電路
211(211-1~211-N)、226、311(311-1~311-N)、356、371(371-1~371-N)‧‧‧分配判定電路
212(212-1~212-N)、227、357、372(372-1~372-N)‧‧‧處理電路分配電路
213、333‧‧‧上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
221(221-1~221-N)、 351(351-1~351-N)‧‧‧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
223‧‧‧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分配電路
224‧‧‧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
225‧‧‧下行資料訊框分配電路
228(228-1~228-N)、 358(358-1~358-N)‧‧‧資料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
229(229-1~229-N)、359(359-1~359-N)‧‧‧資料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
310(310-1~310-N)‧‧‧上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
312(312-1~312-N)、332(332-1~332-N)‧‧‧處理電路分配電路
350(350-1~350-N)‧‧‧下行控制訊框電路
353‧‧‧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分配電路
354(354-1~354-N)‧‧‧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
355(355-1~355-N)‧‧‧下行 資料訊框分配電路
370(370-1~370-N)‧‧‧下行訊框分配電路
407‧‧‧OLT401與ONU403之間的光傳輸路徑(PON區間)
411‧‧‧資料訊框處理電路
412‧‧‧控制訊框處理電路
M1(M11~M1N)、M2(M21~ M2N)、M3(M31~M3N)、M4(M41~M4N)、M5(M51~M5N)、M6、M7(M71~M7N)、M8(M81~M8N)、M9(M91~M9N)、M10(M101~M10N)、M11、M12(M121~M12N)、M13‧‧‧記憶體
TB1、TB2、TB3‧‧‧表
【圖1】圖1是顯示本發明的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OLT)之實施例1、2的基本構成的圖。
【圖2】圖2是顯示使用了實施例1、2之OLT的光傳輸系統(多埠PON系統)之一例的圖。
【圖3】圖3是顯示實施例1之OLT中的上行分配電路之一例的圖。
【圖4】圖4是顯示實施例1、2之OLT中的下行分配電路之一例的圖。
【圖5】圖5是說明實施例1之OLT之動作例的圖。
【圖6】圖6是顯示實施例2之OLT中的上行分配電路之一例的圖。
【圖7】圖7是說明實施例2之OLT的動作例的圖。
【圖8】圖8是顯示本發明的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OLT)的實施例3之基本構成的圖。
【圖9】圖9是顯示關於實施例3之OLT中的上行分配電路之上行控制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的圖。
【圖10】圖10是顯示關於實施例3之OLT中的上行分配電路之上行資料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的圖。
【圖11】顯示關於實施例3之OLT中的下行分配電路之下行控制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的圖。
【圖12】圖12是顯示關於實施例3之OLT中的下行分配電路之下行資料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的圖。
【圖13】圖13是說明實施例3之OLT的動作例的圖。
【圖14】圖14是說明關於實施例3之OLT中的下行分配電路之下行資料訊框之處理的動作例的圖。
【圖15】圖15是顯示本發明的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OLT)的實施例4之基本構成的圖。
【圖16】圖16是顯示關於實施例4之OLT中的上行分配電路# 2之上行控制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的圖。
【圖17】圖17是顯示關於實施例4之OLT中的上行分配 電路# 1之上行控制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的圖。
【圖18】圖18是顯示關於實施例4之OLT中的上行分配電路# 1之上行資料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的圖。
【圖19】圖19是顯示關於實施例4之OLT中的下行分配電路# 2之下行控制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的圖。
【圖20】圖20是顯示關於實施例4之OLT中的下行分配電路# 2之下行資料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的圖。
【圖21】圖21是顯示關於實施例4之OLT中的下行分配電路# 1之下行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的圖。
【圖22】圖22是說明實施例4之OLT的動作例的圖。
【圖23】圖23是說明關於實施例4之OLT中的下行分配電路# 2之下行資料訊框之處理的動作例的圖。
【圖24】圖24是舉例顯示PON埠號碼與分配目的地之PON控制電路號碼間之關係的表的圖。
【圖25】圖25是舉例顯示寫入了分配目的地之訊框再生電路號碼的表的圖。
【圖26】圖26是舉例顯示LLID與分配目的地之PON控制電路號碼間之關係的表的圖。
【圖27】圖27是顯示光傳輸系統(1埠之PON系統)之一例的圖。
【圖28】圖28是顯示1埠之PON系統中的OLT之一例的圖。
【圖29】圖29是顯示PON控制電路之一例的圖。
【圖30】圖30是顯示相關的多埠PON系統中的OLT之一 例的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根據圖示,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以下,列舉4個實施例(實施例1、2、3、4),說明本發明的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OLT)。另外,在實施例1、2中,其基本構成相同。
於圖1顯示實施例1、2之OLT的基本構成。實施例1、2之OLT1,具有N個(N為2以上的整數)的PON埠,並具備有:與PON埠為同數的N個光收發器11(11-1~11-N)、N個訊框再生電路12(12-1~12-N)、N個PON控制電路13(13-1~13-N)、上行分配電路14、下行分配電路15。
另外,在此OLT1,如圖2中顯示使用了此OLT1之光傳輸系統100般,複數個ONU3透過了複數個光分歧器2(2-1~2-N)而連接,在複數個ONU3與複數個光分歧器2(2-1~2-N)之間鋪設有光纖5,而在複數個光分歧器2(2-1~2-N)與OLT1之間則鋪設有光纖6。7是OLT1與ONU3之間的光傳輸路徑(PON區間),OLT1會在透過複數個光分歧器2而連接之複數個ONU3與外部網路(上位裝置)4間將訊框進行傳輸處理。
又,在OLT1中,光收發器11會進行:往ONU3之下行訊框的電光轉換、與來自於ONU3之上行訊框的光電轉換。訊框再生電路12進行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或密碼等,用以從電訊號使訊框再生的處理。PON控制電 路13會處理ONU3與外部網路4之間的資料訊框,或是處理ONU3與OLT1之間的控制訊框。在來自ONU3的上行訊框,包含有上行資料訊框與上行控制訊框,而在來自外部網路404的下行訊框,則包含有下行資料訊框。
另外,在圖1中,僅顯示與控制訊框之處理有關的構成,沒有顯示與資料訊框之處理有關的構成。亦即,僅顯示處理ONU3與OLT1之間之控制訊框的構成。因此,PON控制電路13(13-1~13-N)內的處理電路,只有顯示:處理ONU3與OLT1間之控制訊框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131(131-1~131-N)。
又,此OLT1與圖30所示之例相比較,特徵在於:設有上行分配電路14與下行分配電路15。又,實施例1、2之OLT1的不同點,在於上行分配電路14之構成。以下,將實施例1之OLT1作為OLT1A,實施例2之OLT1作為OLT1B。又,將實施例1之OLT1A中的上行分配電路14作為14A,將實施例2之OLT1B中的上行分配電路14作為14B。
〔實施例1〕
在實施例1之OLT1A中,上行分配電路14A將如下述之重疊訊框101作為輸入,將束成此重疊訊框101的上行控制訊框102,根據附在該訊框之PON埠號碼,分配至預定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13,而前述重疊訊框101是將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12-N中之任1個而輸入的來自於全部的ONU3之上行訊框(上行控制訊框+上行資料訊框)合成1束的訊框。
在此,PON埠號碼是依各個ONU而事先定好的1~N之值,也可以讀取訊框內之ONU的個體識別號碼等而生成。下行分配電路15會將從分配有上行控制訊框102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13輸出的下行控制訊框103,分配至事先設定好的預定的訊框再生電路12。
於圖3顯示上行分配電路14A之一例。上行分配電路14A具備有與PON埠為同數的N個上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140(140-1~140-N)。上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140(140-1~140-N)具備有:埠判定電路141(141-1~141-N)、以及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142(142-1~142-N)。埠判定電路141-1~141-N是與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142-1~142-N對應設置。
埠判定電路141(141-1~141-N)當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2-1~12-N)而輸入重疊訊框101,即將儲存於束成該重疊訊框101的上行控制訊框102之前文區域等的PON埠號碼區域抽出,判定寫入於該PON埠號碼區域之PON埠號碼,將與判定出之PON埠號碼相對應的PON控制電路號碼,作為該上行控制訊框102之分配目的地,而對於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142(142-1~142-N)進行指定。
埠判定電路141(141-1~141-N)於內部具備有記憶體M1(M11~M1N),在此記憶體M1(M11~M1N)中寫入了與判定出之PON埠號碼相對應的分配目的地之PON控制電路號碼。例如,於圖24顯示其之一例,儲存有顯示PON埠號碼與分配目的地之PON控制電路號碼間的關係的表 TB1。
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142(142-1~142-N)接收來自於埠判定電路141(141-1~141-N)的分配目的地之指定,將從埠判定電路141(141-1~141-N)送來的已結束埠判定之上行控制訊框102,輸出至所指定的PON控制電路13。藉由為如此之構成,可以將附有同一PON埠號碼的上行控制訊框102,輸出至同一PON控制電路13。
於圖4顯示下行分配電路15之一例。下行分配電路15具備有與PON埠為同數的N個下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150(150-1~150-N)。下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150(150-1~150-N)具備有: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151(151-1~151-N)、以及分配目的地指定電路152(152-1~152-N)。分配目的地指定電路152-1~152-N是與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151-1~151-N對應設置。
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151(151-1~151-N)會將來自於PON控制電路13(13-1~13-N)之下行控制訊框103,往分配目的地指定電路152(152-1~152-N)所指定之已事先藉由設定而決定好的訊框再生電路12輸出。分配目的地指定電路152(152-1~152-N)於內部具備有記憶體M2(M21~M2N),在此記憶體M2(M21~M2N)中寫入了分配目的地之訊框再生電路號碼。例如,如圖25所示,儲存有寫入了分配目的地之訊框再生電路號碼的表TB2。藉由為如此之構成,來自於同一PON控制電路13的下行控制訊框103,全部都可以往同一之訊框再生電路12輸出。
接著,使用圖5來說明實施例1之OLT1A之動作例。具體之例如:假設1個PON埠的最大收納數為32台4PON埠OLT。亦即,1個PON控制電路13具有相當於32台ONU3的處理能力,OLT1A可收納最大128台的ONU3。又,對於此OLT1A,在PON埠# 1~# 4分別連接了20台、18台、15台、10台的ONU3。又,假設是集中於PON埠# 1而進行系統運用,所有來自於ONU3的上行訊框會在光訊號的階段下束成1個而成為重疊訊框101,通過光收發器11-1,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被輸入至上行分配電路14A。
在上行分配電路14A中(參照圖3),埠判定電路141-1當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訊框再生電路# 1)而輸入重疊訊框101,即判定附在束成該重疊訊框101之上行控制訊框102上的PON埠號碼,將與判定出之PON埠號碼相對應的PON控制電路號碼,作為該上行控制訊框102之分配目的地,對於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142-1進行指定。
在此,在埠判定電路141-1內之記憶體M1(M11),寫入了與PON埠號碼相對應的分配目的地之PON控制電路號碼,使在判定為是附有PON埠# 1之號碼的上行控制訊框時會往PON控制電路13-1(PON控制電路# 1)輸出,在判定為是附有PON埠# 2之號碼的上行控制訊框時會往PON控制電路13-2(PON控制電路# 2)輸出,而在判定為是附有PON埠# 3之號碼的上行控制訊框以及附有PON埠# 4之號碼的上行控制訊框時,則會將該等上行控制訊框輸出至PON控制電路13-3(PON控制電路# 3)。
此時,埠判定電路141-1會將來自於與PON埠# 1相連接之20台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102,分配至PON控制電路13-1(PON控制電路# 1),將來自於與PON埠# 2相連接之18台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102,分配至PON控制電路13-2(PON控制電路# 2),將來自於與PON埠# 3相連接之15台ONU3以及與PON埠# 4相連接之10台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102,分配至PON控制電路13-3(PON控制電路# 3)。
藉此,分別以PON控制電路13-1(PON控制電路# 1)處理相當於ONU20台、以PON控制電路13-2(PON控制電路# 2)處理相當於ONU18台、以PON控制電路13-3(PON控制電路# 3)處理相當於ONU25台(=15台+10台)的上行控制訊框102,處理後之下行控制訊框103會從PON控制電路13-1~13-3往下行分配電路15輸出。
在下行分配電路15中(參照圖4),來自於PON控制電路13-1~13-3的下行控制訊框103,會輸入至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151-1~151-3。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151-1~151-3會將來自於PON控制電路13-1~13-3的下行控制訊框103,分配至分配目的地指定電路152-1~152-3所指定之事先藉由設定而決定好的訊框再生電路12。
在此例中,在全部的分配目的地指定電路152(152-1~152-N)之記憶體M2(M21~M2N),設定有重疊訊框101之輸出來源的訊框再生電路12-1來作為分配目的地之訊框再生電路12。藉此,被輸入至下行分配電路15的下行控制訊框103,會全被輸出至訊框再生電路12-1(訊 框再生電路# 1)。
在此OLT1A中,相對於1個PON埠的收納數為32台、OLT全體的最大收納數為128台,是收納了合計63台的ONU,在本動作例的情況下,藉由集中於使用了重疊訊框101之PON埠# 1而進行運用,1個PON埠的收納數會虛擬地增加而成為63台。藉此,可以事先對於不使用的電路遮斷電源。
亦即,如本動作例般,當在光訊號的階段進行了重疊訊框101的生成時,在OLT1A內使用的電路為:光收發器11-1、訊框再生電路12-1、PON控制電路13-1~13-3、上行分配電路14A、下行分配電路15,而可以將其他電路(光收發器11-2~11-4、訊框再生電路12-2~12-4、PON控制電路13-4)的電源遮斷。
又,藉由將來自於與PON埠# 3相連接之15台ONU3以及與PON埠# 4相連接之10台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102分配至PON控制電路13-3而進行處理,可提高PON控制電路13-3的利用效率。又,藉由提高PON控制電路13-3的利用效率,會產生無需使用的PON控制電路、即PON控制電路13-4,事先遮斷此PON控制電路13-4的電源,藉此,可減少電力的浪費。
另外,在此例中,是在光訊號的階段進行重疊訊框101的生成,但也可在將光訊號變換成電訊號之後進行重疊訊框101的生成。例如,當在光收發器11-1~11-4中將光訊號變換成電訊號之後生成重疊訊框101時,在OLT1A內 使用的電路除了上述之外,還有光收發器11-2~11-4。此時,可將其他電路、即訊框再生電路12-2~12-4及PON控制電路13-4的電源遮斷。以上兩種情況,比起圖30所示之例,皆可增加OLT內可遮斷電源的電路,所以可以實現OLT的低電力化。
又,當使用在光訊號的階段生成的重疊訊框101而進行集中之運用時,由於對於非集中對象的PON埠無須鋪設光纖,所以可減少多餘的光纖鋪設,而可壓低設備成本。
另外,在此例中,是事先對下行分配電路15之分配目的地指定電路152(152-1~152-N)設定好分配目的地之訊框再生電路12,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構成如下:與上行分配電路14A一樣,設置埠判定電路,可根據附在下行控制訊框103的PON埠號碼而指定分配目的地之訊框再生電路12。在後述之實施例2也一樣。
又,在上述之動作例中,說明了集中於1PON埠(PON埠# 1)而進行運用的系統形態,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集中於2個PON埠。在集中於2個PON埠的情況下,是將來自於全部的ONU3的上行訊框分成2個群組而將成束的2個重疊訊框通過2個訊框再生電路12輸入至上行分配電路14A,將束成該等2個重疊訊框的上行控制訊框,分別根據附在各自之上行訊框的PON埠號碼,分配至預定的PON控制電路13。要集中至哪個PON埠、往與哪個PON埠相對應的訊框再生電路12輸出重疊訊框,系統設計者可以任意地 決定。在實施例2也一樣。
又,在上述之動作例中是使用具體的數值來說明,不過動作例之數值僅為一例,當然也可取其他值。在實施例2也一樣。
〔實施例2〕
接著,說明實施例2之OLT1B。在實施例1之OLT1A中,是如下的構成:根據PON埠號碼來分配上行控制訊框102,附有同一PON埠號碼的上行控制訊框102,全以同一PON控制電路13來進行處理。因此,當附有同一PON埠號碼的控制訊框102接近PON控制電路13之處理能力數時,難以用同一PON控制電路13來處理其他的PON埠號碼之上行控制訊框102,PON控制電路13的利用效率會變低。
所以,在實施例2之OLT1B中,使用構成為依各個LLID來決定上行控制訊框102之分配目的地的上行分配電路14B,來作為上行分配電路14。藉此,即使是附有同一PON埠號碼的上行控制訊框102,也可以用不同的PON控制電路13來進行處理,可提高PON控制電路13的利用效率。結果,可遮斷電源的PON控制電路13之個數會增加,可更加期待OLT的低電力化。又,可實現具柔軟對應性的系統構成。
在實施例2之OLT1B中,下行分配電路15的構成與實施例1之OLT1A一樣。與實施例1的變更點,是上行分配電路14的構成。在圖6,顯示實施例2之OLT1B所使用的上行分配電路14B之一例。跟實施例1之OLT1A所使用的上 行分配電路14A(圖3)間,差在如下之點:在上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140(140-1~140-N),設有與PON埠為同數的N個LLID判定電路143(143-1~143-N),來代替埠判定電路141(141-1~141-N)。
LLID判定電路143(143-1~143-N)當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2-1~12-N)而輸入重疊訊框101,即將儲存在束成該重疊訊框101的上行控制訊框102之前文區域等的LLID區域,判定寫入於該LLID區域的LLID,將與判定出之LLID相對應的PON控制電路號碼,作為該上行控制訊框102之分配目的地而對於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142(142-1~142-N)進行指定。
LLID判定電路143(143-1~143-N)於內部具備有記憶體M3(M31~M3N),在此記憶體M3(M31~M3N)寫入了與判定出之LLID相對應的分配目的地之PON控制電路號碼。例如,如圖26所示,儲存有顯示出LLID與分配目的地之PON控制電路號碼間的關係的表TB3。
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142(142-1~142-N)接收來自於LLID判定電路143(143-1~143-N)的分配目的地之指定,將從LLID判定電路143(143-1~143-N)送來的LLID判定已結束的上行控制訊框102,輸出至所指定的PON控制電路13。藉由為如此之構成,可以將任意的上行控制訊框102分配至任意的PON控制電路13。亦即,即使是附有同一PON埠號碼的上行控制訊框102,也可分配至不同的PON控制電路13。
接著,使用圖7來說明實施例2之OLT1B的動作例。另外,假設的條件是與已使用圖5說明的實施例1之OLT1A的動作例相同。亦即,1個PON控制電路13具有相當於32台ONU3的處理能力,OLT1B可收納最大128台的ONU3。又,對於此OLT1B,在PON埠# 1~# 4分別連接有20台、18台、15台、10台的ONU3。又,是集中於PON埠# 1而進行系統運用,來自於全部的ONU3的上行訊框在光訊號的階段束成1個而成為重疊訊框101,通過光收發器11-1,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而被輸入至上行分配電路14B。另外,LLID是跨越PON埠,被分派為LLID=1~63。
在上行分配電路14B(參照圖6)中,LLID判定電路143-1當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訊框再生電路# 1)而輸入重疊訊框101,即進行附在束成該重疊訊框101之上行控制訊框102的LLID判定,將與判定出之LLID相對應的PON控制電路號碼,作為該上行控制訊框102之分配目的地,而對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142-1進行指定。
在此,在LLID判定電路143-1內的記憶體M3(M31),寫入了與LLID相對應的分配目的地之PON控制電路號碼,使當判定為附有LLID=1~32(PON埠# 1以及與PON埠# 2相連接的一部分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時,會往PON控制電路13-1(PON控制電路# 1)輸出,當判定為附有LLID=33~63(與PON埠# 2相連接的一部分ONU3以及PON埠# 3、與PON埠# 4相連接的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時,會往PON控制電路13-2(PON控制電路# 2)輸出。
此時,LLID判定電路143-1會將來自於與PON埠# 1相連接之20台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102、以及來自於與PON埠# 2相連接之12台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102,分配至PON控制電路13-1(PON控制電路# 1),將來自於與PON埠# 2相連接之剩下6台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102、來自於與PON埠# 3相連接之15台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102、以及來自於與PON埠# 4相連接之10台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102,分配至PON控制電路13-2(PON控制電路# 2)。
藉此,分別在PON控制電路13-1(PON控制電路# 1)會處理相當於32LLID的上行控制訊框102,而在PON控制電路13-2(PON控制電路# 2)則會處理相當於31LLID的上行控制訊框102,處理後之下行控制訊框103會從PON控制電路13-1、13-2輸出至下行分配電路15。
在下行分配電路15(參照圖4)中,來自於PON控制電路13-1、13-2的下行控制訊框103,會輸入至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151-1、151-2。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151-1、151-2會將來自於PON控制電路13-1、13-2的下行控制訊框103,分配至分配目的地指定電路152-1、152-2所指定之事先藉由設定而決定好的訊框再生電路12。
在此例中,在全部的分配目的地指定電路152(152-1~152-N)之記憶體M2(M21~M2N),設定有重疊訊框101之輸出來源的訊框再生電路12-1來作為分配目的地之訊框再生電路12。藉此,被輸入至下行分配電路15的下行控制訊框103,全部會被輸出至訊框再生電路12- 1(訊框再生電路# 1)。
此OLT1B也是每1個PON埠的收納數為32台、OLT全體的最大收納數為128台,相對於此,合計收納了63台ONU,但在本動作例的情況下,藉由集中於使用了重疊訊框101的PON埠# 1而進行運用,1個PON埠的收納數會虛擬地增加而成為63台。藉此,可以事先對於不使用的電路遮斷電源。
亦即,如本動作例般,在光訊號的階段進行了重疊訊框101的生成時,在OLT1B內所使用的電路為:光收發器11-1、訊框再生電路12-1、PON控制電路13-1、13-2、上行分配電路14B、下行分配電路15,而可將其他電路(光收發器11-2~11-4、訊框再生電路12-2~12-4、PON控制電路13-3、13-4)的電源遮斷。
又,將來自於與PON埠# 1相連接之20台ONU3以及與PON埠# 2相連接之12台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102分配至PON控制電路13-1而進行處理,將來自於與PON埠# 2相連接之剩下6台ONU3、與PON埠# 3相連接之15台ONU3、以及與PON埠# 4相連接之10台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102分配至PON控制電路13-2而進行處理,藉此,可提高PON控制電路13-1、13-2的利用效率。又,藉由提高PON控制電路13-1、13-2的利用效率,會產生無需使用的PON控制電路、即PON控制電路13-3、13-4,藉由事先遮斷此PON控制電路13-3、13-4的電源,可減少電力的浪費。
亦即,在實施例1之動作例(圖5)中,只能遮斷PON控制電路13-4的電源,但在實施例2之動作例(圖7)中,則藉由提高PON控制電路13-1、13-2的利用效率,除了PON控制電路13-4外,還可遮斷PON控制電路13-3的電源,比起實施例1之OLT1A更可減少電力的浪費。
另外,在此例中,是在光訊號的階段進行重疊訊框101的生成,但也與實施例1所說明的一樣,也可在將光訊號變換成電訊號之後進行重疊訊框101的生成。例如,當在光收發器11-1~11-4中將光訊號變換成電訊號之後生成重疊訊框101時,在OLT1B內所使用的電路除了上述之外,還有光收發器11-2~11-4。此時,可遮斷其他電路、即訊框再生電路12-2~12-4以及PON控制電路13-3、13-4的電源。
在光訊號的階段生成重疊訊框101時,可以將1個PON埠的ONU、LLID收納數虛擬地增加至光收發器11可處理的最大數。另一方面,在電訊號的階段生成重疊訊框101時,可將1個PON埠的ONU、LLID收納數虛擬地增加至1OLT內所規定的最大收納數(N×M)(N:PON控制電路的個數,M:1個PON埠的ONU或LLID數)。
又,藉由如此之使用重疊訊框101的集中運用,可不拘於既存的PON埠收納數,而可柔軟地構築光傳輸系統。又,集中於1個PON埠或者複數個PON埠的結果,不只PON控制電路13,連光收發器11或訊框再生電路12也會產生無需使用者,所以藉由事先遮斷該等的電源,還可更加 達成OLT全體的低電力化。
又,與實施例1所說明的一樣,當使用在光訊號的階段所生成的重疊訊框101而集中運用之時,由於不用對於非集中對象的PON埠鋪設光纖,所以可減少多餘的光纖鋪設,可壓低設備成本。
又,在此例中,是說明為跨越PON埠而分派LLID,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能會依各個PON埠來分派LLID。此時,在上行分配電路14B中,於LLID判定電路143(143-1~143-N)的前段設置埠判定電路,使上行控制訊框102分配至與PON埠號碼以及LLID相對應之輸出目的地即可。
又,在此例中,是對下行分配電路15之分配目的地指定電路152(152-1~152-N)事先設定好分配目的地之訊框再生電路12,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構成為:與上行分配電路14B一樣,設置LLID判定電路,可根據附在下行控制訊框103的LLID來指定分配目的地之訊框再生電路12。
〔實施例3〕
在圖8顯示實施例3之OLT1(1C)的基本構成。在實施例1、2之OLT1(1A、1B)中,只顯示了關於處理控制訊框的構成,在實施例3之OLT1C中也顯示關於處理資料訊框的構成。
另外,在實施例3之OLT1C中,是將與實施例1、2中之上行分配電路14相對應的電路作為上行分配電路 21,將與下行分配電路15相對應的電路作為下行分配電路22。又,將與實施例1、2中之PON控制電路13(13-1~13-N)內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131(131-1~131-N)相對應的電路作為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23-1~23-N)。又,對於OLT1C,連接有外部網路4來作為上位裝置。以下,將外部網路4稱為上位裝置4。
在此OLT1C中,上行分配電路21是將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12-N中之任1者而輸入的來自於全部的ONU3之上行訊框(上行控制訊框102+上行資料訊框104)束成1個的重疊訊框(上行重疊訊框)101,作為輸入,並將束成此上行重疊訊框101之上行訊框所含的上行控制訊框102,根據附在該訊框的PON埠號碼,分配至預定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
在此,PON埠號碼是依各個ONU3而事先定好的1~N之值,也可以讀取訊框內之ONU3的個體識別號碼等而進行生成。又,上行分配電路21是將束成上行重疊訊框101之上行訊框中所含的上行資料訊框104,輸出至上位裝置4。
下行分配電路22是將從分配有上行控制訊框102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輸出的下行控制訊框103,分配至事先設定好的預定的訊框再生電路12,並與從上位裝置4輸入的下行資料訊框105一起作為重疊訊框(下行重疊訊框)106,輸出至訊框再生電路12。
在圖9,顯示與上行分配電路21之上行控制訊框的處理有關的構成例。上行分配電路21具備有:與PON埠 為同數的N個上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210(210-1~210-N)。上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210(210-1~210-N)具備有:分配判定電路211(211-1~211-N)、處理電路分配電路212(212-1~212-N)。分配判定電路211-1~211-N是與處理電路分配電路212-1~212-N對應設置。
分配判定電路211(211-1~211-N)當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2-1~12-N)而輸入上行重疊訊框101,即將儲存在束成該上行重疊訊框101之上行控制訊框102的前文區域等的識別符抽出,將與該識別符之值相對應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號碼,作為上行控制訊框102的分配目的地,對於處理電路分配電路212(212-1~212-N)進行指定。分配判定電路211(211-1~211-N)於內部具備有記憶體M4(M41~M4N),在此記憶體M4(M41~M4N)中寫入了與所抽出的識別符之值相對應的分配目的地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號碼。
另外,在Ethernet(登錄商標)-PON系統中,可使用LLID來作為識別符。又,在訊框再生電路12(12-1~12-N)將LLID變換成在OLT1C內通用的ID而儲存於前文區域等來作為識別符的情況下,也可使用儲存於前文區域的ID。又,在其他的PON系統中,在每個上行控制訊框102附帶有用來識別ONU3的ID的情況下,也可以將此ID使用為識別符。
處理電路分配電路212(212-1~212-N)接收來自於分配判定電路211(211-1~211-N)的分配目的地之 指定,將從分配判定電路211(211-1~211-N)送來的分配目的地之判定已結束的上行控制訊框102,輸出至所指定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藉由為如此之構成,可將任意的上行控制訊框102輸出至任意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
在圖10,顯示有關於上行分配電路21之上行資料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上行分配電路21除了圖9之構成外,還具備有上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13。上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13當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2-1~12-N)而輸入上行重疊訊框101,即對於束成該上行重疊訊框101的上行資料訊框104進行緩衝處理或橋接處理等,並將處理後之上行資料訊框104輸出至上位裝置4。
在圖11,顯示有關於下行分配電路22之下行控制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下行分配電路22具備有:與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為同數的N個下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220(220-1~220-N)。下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220(220-1~220-N)具備有: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221(221-1~221-N)、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222(222-1~222-N)。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221-1~221-N是與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222-1~222-N對應設置。
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222(222-1~222-N)會將來自於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23-1~23-N)的下行控制訊框103,輸出至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221(221-1~221-N)所指定的事先藉由設定而決定好的訊框再生電路12。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221(221-1~221-N)於內部具備有記憶 體M5(M51~M5N),在此記憶體M5(M51~M5N)寫入了輸出目的地之訊框再生電路號碼。藉由為如此之構成,來自於同一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的下行控制訊框103,可以全部輸出至同一訊框再生電路12。
在圖12,顯示有關於下行分配電路22之下行資料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下行分配電路22除了圖11之構成外,還具備有: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分配電路223、與PON埠為同數的N個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224-1~224-N)、N個下行資料訊框分配電路225(225-1~225-N)。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分配電路223具備有:分配判定電路226、處理電路分配電路227,而下行資料訊框分配電路225(225-1~225-N)則具備有:資料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228(228-1~228-N)以及資料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229(229-1~229-N)。資料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228-1~228-N是與資料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229-1~229-N對應設置。
分配判定電路226當從OLT1C之上位裝置4輸入下行資料訊框105,即將儲存在該下行資料訊框105之標籤等的識別符抽出,將與該識別符之值相對應的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號碼,作為下行資料訊框105之分配目的地,對於處理電路分配電路227進行指定。分配判定電路226於內部具備有記憶體M6,在此記憶體M6寫入了與已抽出的識別符之值相對應的分配目的地之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號碼。
另外,識別符為可識別ONU3或與ONU3連接之使用者側終端的資訊即可,在Ethernet-PON系統中,可以使用附在下行資料訊框105的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標籤之VLAN-ID、或是下行資料訊框105之目的地MAC位址,來作為識別符。又,在OLT1C之上位裝置4將用來識別ONU3的ID儲存在前文區域等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儲存在前文區域的ID。又,在其他的PON系統中,當每個下行資料訊框105附帶有用以識別ONU3的ID時,也可以使用此ID來作為識別符。
處理電路分配電路227接收來自於分配判定電路226的分配目的地之指定,將從分配判定電路226送來的分配目的地之判定已結束的下行資料訊框105,輸出至所指定的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藉由為如此之構成,可以將任意的下行資料訊框105輸出至任意的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
資料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229(229-1~229-N)會將來自於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224-1~224-N)的下行資料訊框105,輸出至資料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228(228-1~228-N)所指定的事先藉由設定而決定好的訊框再生電路12。資料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228(228-1~228-N)於內部具備有記憶體M7(M71~M7N),在此記憶體M7(M71~M7N)寫入了輸出目的地之訊框再生電路號碼。藉由為如此之構成,來自於同一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的下行資料訊框105,可以全部輸出至同一訊框再生電路12。
接著,使用圖13來說明實施例1之OLT1C的動作例。假設1個PON埠的最大收納數為32台的4PON埠OLT,來作為具體的例子。亦即,1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具有相當於32台ONU3的處理能力,OLT1C可收納最大128台的ONU3。又,對於此OLT1C,在PON埠# 1~# 4分別連接有20台、18台、15台、10台的ONU3。
又,在來自於與PON埠# 1相連接之各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附有「1~20」作為LLID,在來自於與PON埠# 2相連接之各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附有「101~118」作為LLID,在來自於與PON埠# 3相連接之各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附有「201~215」作為LLID,而在來自於與PON埠# 4相連接之各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則附有「301~310」作為LLID。
又,與連接於各PON埠之ONU3間的光傳送,是全部集中於PON埠# 1而進行運用,所有來自於ONU3的上行訊框是在光訊號的階段合成1束而為上行重疊訊框101(上行控制訊框102+上行資料訊框104),通過光收發器11-1,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被輸入至上行分配電路21,而所有往ONU3的下行訊框(下行控制訊框103+下行資料訊框105)則是在從下行分配電路22輸出之電訊號的階段合成1束而為下行重疊訊框106,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通過光收發器11-1,而向全部的ONU3輸出。亦即,OLT1C所具備的光收發器11以及將藉由光收發器11而變換成電訊號之訊框進行再生的訊框再生電路12的個數為1個。
在上行分配電路21中(參照圖9),分配判定電路211-1當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而輸入重疊訊框101,即判定從束成該重疊訊框101的上行控制訊框102之前文區域抽出的LLID,將與LLID之值相對應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號碼,作為上行控制訊框102之分配目的地,對處理電路分配電路212-1進行指定。
在此,在上行分配電路21內之分配判定電路211-1所具備的記憶體M41中,寫入了與LLID相對應的分配目的地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號碼,使LLID為「1~20」之上行控制訊框102會往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1,LLID為「101~118」之上行控制訊框102會往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2,LLID為「201~215」及LLID為「301~310」之上行控制訊框102會往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33分別輸出。
此時,藉由分配判定電路211-1,來自於在將全ONU3集中於PON埠# 1之前與PON埠# 1相連接之20台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102,會被分配至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1。同樣地,來自於在將全ONU3集中於PON埠# 1之前與PON埠# 2相連接之18台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102,會被分配至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2。又,來自於在將全ONU3集中於PON埠# 1之前與PON埠# 3相連接之15台ONU3、以及來自於在將全ONU3集中於PON埠# 1之前與PON埠# 4相連接之10台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102,會被分配至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3。
藉此,分別在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1會處理相 當於ONU20台、在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2處理相當於ONU18台、在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3處理相當於ONU25台(=15台+10台)的上行控制訊框102,處理後之下行控制訊框103會從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1~23-3被輸出至下行分配電路22。
在下行分配電路22(參照圖11)中,來自於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1~23-3的下行控制訊框103,會被輸入至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222-1~222-3。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222-1~222-3會將來自於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1~23-3的下行控制訊框103,分配至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221-1~221-3所指定的事先藉由設定而決定好的訊框再生電路12。
在此例中,在全部的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221-1~221-N,設定了上行重疊訊框101之輸出來源的訊框再生電路12-1,來作為輸出目的地之訊框再生電路12。藉此,被輸入至下行分配電路22的下行控制訊框103,全部會被輸出至訊框再生電路12-1。
使用圖14,說明有關於下行分配電路22中下行資料訊框之處理的動作例。依照1個PON埠的最大收納數為32台這個基準,與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一樣,1個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具有相當於32台ONU3的處理能力。又,在上位裝置4向OLT1C輸出的各下行資料訊框105中,在往與PON埠# 1相連接之各ONU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附有VLAN-ID為「1~20」的VLAN標籤,在往與PON埠# 2相 連接之各ONU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附有VLAN-ID為「101~118」的VLAN標籤,在往與PON埠# 3相連接之各ONU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附有VLAN-ID為「201~215」的VLAN標籤,在往與PON埠# 4相連接之各ONU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附有VLAN-ID為「301~310」的VLAN標籤。
在下行分配電路22中,分配判定電路226當從上位裝置4輸入下行資料訊框105,即判定從該下行資料訊框105之VLAN標籤抽出的VLAN-ID,將與VLAN-ID之值相對應的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號碼,作為下行資料訊框105之分配目的地,對處理電路分配電路227進行指定。
在此,在下行分配電路22內之分配判定電路226所具備的記憶體M6,寫入了與VLAN-ID相對應之分配目的地的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號碼,使VLAN-ID為「1~20」的下行資料訊框105會往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1,VLAN-ID為「101~118」的下行資料訊框105會往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2,VLAN-ID為「201~215」及VLAN-ID為「301~310」的下行資料訊框105會往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3分別輸出。
此時,藉由分配判定電路226,往在將全ONU3集中於PON埠# 1之前與PON埠# 1相連接之20台ONU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會被分配至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1。同樣地,往在將全ONU3集中於PON埠# 1之前與PON埠# 2相連接之18台ONU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會被分配至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2。又,往在將全ONU3集中於 PON埠# 1之前與PON埠# 3相連接之15台ONU3、以及往在將全ONU3集中於PON埠# 1之前與PON埠# 4相連接之10台ONU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則會被分配至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3。
藉此,分別在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1處理相當於ONU20台、在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2處理相當於ONU18台、在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3處理相當於ONU25台(=15台+10台)的下行資料訊框105,並分別輸出至資料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229-1~229-3。
資料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229-1~229-3將來自於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1~224-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分配至資料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228-1~228-3所指定的事先藉由設定而決定好的訊框再生電路12。
在此例中,在全部的資料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228-1~228-N,設定了上行重疊訊框101之輸出來源的訊框再生電路12-1,來作為輸出目的地之訊框再生電路12。藉此,被輸入至下行分配電路22的下行資料訊框105,全部會被輸出至訊框再生電路12-1。
在此OLT1C中,相對於1個PON埠的收納數為32台、OLT全體的最大收納數為128台,合計收納了63台ONU3,而藉由集中於PON埠# 1而進行運用,1個PON埠的收納數會增加至63台。藉此,可以事先對於不使用的電路遮斷電源。
亦即,在本動作例中,在OLT1C內所使用的電 路為光收發器11-1、訊框再生電路12-1、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1~23-3、上行分配電路21、下行分配電路22,而可將其他電路(光收發器11-2~11-44、訊框再生電路12-2~12-4、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4)的電源遮斷。
又,藉由將來自於與PON埠# 3相連接之15台ONU3以及與PON埠# 4相連接之10台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102分配至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3而進行處理,可提高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3的利用效率。又,藉由提高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3的利用效率,會產生無需使用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即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4,藉由事先遮斷此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4的電源,可減少電力的浪費。
又,藉由將往與PON埠# 3相連接之15台ONU3以及與PON埠# 4相連接之10台ONU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分配至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3而進行處理,可提高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3的利用效率。又,藉由提高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3的利用效率,會產生無需使用的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即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4,藉由事先遮斷此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224-4的電源,可減少電力的浪費。
另外,在上述之動作例中,說明了集中於1個PON埠(PON埠# 1)而運用的系統形態,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能集中於2個PON埠。在集中於2個PON埠的情況下,是將將來自於所有ONU3之上行訊框分成2個群組而成 束的2個上行重疊訊框101,通過2個訊框再生電路12而輸入至上行分配電路21,將束成該等2個上行重疊訊框101的上行控制訊框102,根據附在該等訊框的資訊(LLID等),分配至預定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要集中於哪些PON埠、或是要將下行重疊訊框106輸出至與哪些PON埠相對應的訊框再生電路12,系統設計者都可任意地決定。
又,在上述之動作例中是使用具體的數值來說明,不過動作例之數值僅為一例,當然也可取其他值。
〔實施例4〕
在圖15顯示實施例4之OLT1(1D)的基本構成。在實施例4之OLT1D中,與實施例3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23(23-1~23-N)相對應的電路是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34-1~34-N)。又,在實施例4之OLT1D中,於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34-1~34-N)的前段設有第1上行分配電路33(上行分配電路# 1)、第2上行分配電路31(上行分配電路# 2)、N個訊框處理電路32(32-1~32-N)。又,於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34-1~34-N)的後段設有第1下行分配電路37(下行分配電路# 1)、第2下行分配電路35(下行分配電路# 2)、N個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36-1~36-N)。
在此OLT1D中,上行分配電路31將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12-N中之任1電路而輸入的來自於所有ONU3之上行訊框合成1束的重疊訊框(上行重疊訊框)101作為輸入,並將束成此上行重疊訊框101的上行訊框107(上行控制訊框102+上行資料訊框104),根據附在該訊 框的PON埠號碼,分配至預定的訊框處理電路32。在此,PON埠號碼是依各個ONU3而事先定好的1~N之值,也可讀取訊框內之ONU3的個體識別號碼等而生成。
又,在此OLT1D中,上行分配電路33會將從訊框處理電路32-1~32-N輸出的上行訊框107所含的上行控制訊框102,根據附在該訊框的PON埠號碼,分配至預定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又,上行分配電路33會將從訊框處理電路32-1~32-N輸出的上行訊框107所含的上行資料訊框104,輸出至上位裝置4。
又,在此OLT1D中,下行分配電路35會將從分配有上行控制訊框102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輸出的下行控制訊框103,分配至事先設定好的預定的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與從上位裝置4輸入的下行資料訊框105一起作為下行訊框108,輸出至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下行分配電路37會將從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1~36-N輸出的下行訊框108,輸出至事先設定好的預定的訊框再生電路12。
在圖16,顯示有關於上行分配電路31之上行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上行分配電路31具備有:與PON埠為同數的N個上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310(310-1~310-N)。上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310(310-1~310-N)具備有:分配判定電路311(311-1~311-N)、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12(312-1~312-N)。分配判定電路311-1~311-N是與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12-1~312-N對應設置。
分配判定電路311(311-1~311-N)當通過訊框 再生電路12(12-1~12-N)而輸入上行重疊訊框101,即將儲存在束成該上行重疊訊框101的上行訊框107之前文區域等的識別符抽出,將與該識別符之值相對應的訊框處理電路號碼,作為上行訊框107之分配目的地,對於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12(312-1~312-N)進行指定。分配判定電路311(311-1~311-N)於內部具備有記憶體M8(M81~M8N),在此記憶體M8(M81~M8N)寫入了與所抽出的識別符之值相對應的分配目的地之訊框處理電路號碼。
另外,在Ethernet-PON系統中,可以使用LLID來作為識別符。又,在訊框再生電路12(12-1~12-N)將LLID變換成在OLT1D內通用的ID而儲存在前文區域等來作為識別符的情況下,也可使用儲存在前文區域的ID。又,在其他的PON系統中,在每個上行訊框107附帶有用以識別ONU3的ID的情況下,也可使用此ID來作為識別符。
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12(312-1~312-N)接收來自於分配判定電路311(311-1~311-N)的分配目的地之指定,將從分配判定電路311(311-1~311-N)送來的分配目的地之判定已結束的上行訊框107,輸出至所指定的訊框處理電路32。藉由為如此之構成,可以將任意的上行訊框107輸出至任意的訊框處理電路32。
在圖17,顯示有關於上行分配電路33之上行控制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上行分配電路33具備有:與PON埠為同數的N個上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330(330-1~330- N)。上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330(330-1~330-N)具備有:分配判定電路331(331-1~331-N)、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32(332-1~332-N)。分配判定電路331-1~331-N是與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32-1~332-N對應設置。
分配判定電路331(331-1~331-N)當通過訊框處理電路32(32-1~32-N)而輸入上行訊框107,即將儲存在上行訊框107之前文區域等的識別符抽出,將與該識別符之值相對應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號碼,作為上行訊框107所含的上行控制訊框102之分配目的地,對於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32(332-1~332-N)進行指定。分配判定電路331(331-1~331-N)於內部具備有記憶體M9(M91~M9N),在此記憶體M9(M91~M9N)寫入了與所抽出的識別符之值相對應的分配目的地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號碼。
另外,在Ethernet-PON系統中,可以使用LLID來作為識別符。又,在訊框再生電路12(12-1~12-N)將LLID變換成在OLT1D內通用的ID而儲存在前文區域等來作為識別符的情況下,也可使用儲存在前文區域的ID。又,在其他的PON系統中,在每個上行訊框107附帶有用以識別ONU3的ID的情況下,也可使用此ID來作為識別符。
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32(332-1~332-N)收到來自於分配判定電路331(331-1~331-N)的分配目的地之指定,將從分配判定電路331(331-1~331-N)送來的分配目的地之判定已結束的上行控制訊框102,輸出至所指 定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藉由為如此之構成,可以將任意的上行控制訊框102輸出至任意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
在圖18,顯示有關於上行分配電路33之上行資料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上行分配電路33除了圖17的構成外,還具備有上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33。上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33當通過訊框處理電路32(32-1~32-N)而輸入上行訊框107,即對於該上行訊框107所含的上行資料訊框104進行緩衝處理或橋接處理等,將處理後的上行資料訊框104輸出至上位裝置4。
在圖19,顯示有關於下行分配電路35之下行控制訊框103之處理的構成例。下行分配電路35具備有與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為同數的N個下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350(350-1~350-N)。下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350(350-1~350-N)具備有: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351(351-1~351-N)、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352(352-1~352-N)。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351-1~351-N是與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352-1~352-N對應設置。
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352(352-1~352-N)會將來自於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34-1~34-N)的下行控制訊框,輸出至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351(351-1~351-N)所指定的事先藉由設定而決定好的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351(351-1~351-N)於內部具備有記憶體M10(M101~M10N),在此記憶體M10(M101~M10N)寫 入了輸出目的地之下行訊框處理電路號碼。藉由為如此之構成,來自於同一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的下行控制訊框103,可以全部輸入至同一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
在圖20,顯示有關於下行分配電路35之下行資料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下行分配電路35除了圖19的構成外,還具備有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53、與PON埠為同數的N個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4(354-1~354-N)、N個下行資料訊框分配電路355(355-1~355-N)。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53具備有:分配判定電路356、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57,下行資料訊框分配電路355(355-1~355-N)具備有:資料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358(358-1~358-N)以及資料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359(359-1~359-N)。資料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358-1~358-N是與資料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359-1~359-N對應設置。
分配判定電路356當從OLT1D之上位裝置4輸入下行資料訊框105,即將儲存於該下行資料訊框105之標籤等的識別符抽出,將與該識別符之值相對應的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號碼作為下行資料訊框105之分配目的地,對於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57進行指定。分配判定電路356於內部具備有記憶體M11,在此記憶體M11寫入有與所抽出之識別符之值相對應的分配目的地之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號碼。
另外,識別符只要是可識別ONU3或與ONU3連 接之使用者側終端的資訊即可,在Ethernet-PON系統中,可以使用附在下行資料訊框105的VLAN標籤之VLAN-ID、或是下行資料訊框105之目的地MAC位址,來作為識別符。又,在OLT1D之上位裝置4將用來識別ONU3的ID儲存在前文區域等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儲存在前文區域的ID。又,在其他的PON系統中,當每個下行資料訊框105附帶有用以識別ONU3的ID時,也可以使用此ID來作為識別符。
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57接收來自於分配判定電路356的分配目的地之指定,將從分配判定電路356送來的分配目的地之判定已結束的下行資料訊框105,輸出至所指定的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4。藉由為如此之構成,可以將任意的下行資料訊框105輸出至任意的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4。
資料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359(359-1~359-N)會將來自於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4(354-1~354-N)的下行資料訊框105,輸出至資料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358(358-1~358-N)所指定的事先藉由設定而決定好的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資料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358(358-1~358-N)於內部具備有記憶體M12(M121~M12N),在此記憶體M12(M121~M12N)寫入了輸出目的地之下行訊框處理電路號碼。藉由為如此之構成,來自於同一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4的下行資料訊框105,可以全部輸出至同一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
在圖21,顯示有關於下行分配電路37之下行訊框之處理的構成例。下行分配電路37具備有:與PON埠為同數的N個下行訊框分配電路370(370-1~370-N)。下行訊框分配電路370(370-1~370-N)具備有:分配判定電路371(371-1~371-N)、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72(372-1~372-N)。分配判定電路371(371-1~371-N)是與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72(372-1~372-N)對應設置。
分配判定電路371(371-1~371-N)當通過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361-1~361-N)而輸入下行訊框108,即將事先藉由設定而決定好的訊框再生電路號碼作為下行訊框108之分配目的地,對於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72(372-1~372-N)進行指定。分配判定電路371(371-1~371-N)於內部具備有記憶體M13,在此記憶體M13寫入了分配目的地之訊框再生電路號碼。
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72(372-1~372-N)接收來自於分配判定電路371(371-1~371-N)的分配目的地之指定,將從分配判定電路371(371-1~371-N)送來的分配目的地之判定已結束的下行訊框108,輸出至所指定的訊框再生電路12。藉由為如此之構成,來自於同一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的下行訊框108,可以全部輸出至同一訊框再生電路12。
另外,也可將儲存在下行訊框108之標籤或者前文區域等的識別符抽出,將與該識別符之值相對應的訊框再生電路號碼作為下行訊框108之分配目的地,對於處理 電路分配電路372(372-1~372-N)進行指定。此時,對分配判定電路371(371-1~371-N)的記憶體13,寫入與所抽出的識別符之值相對應的分配目的地之訊框再生電路號碼。藉由如此,也可將任意的下行訊框108輸出至任意的訊框再生電路12。
接著,使用圖22說明實施例4之OLT1D的動作例。具體的例是假設:1個PON埠的最大收納數為32台4PON埠OLT。亦即,1個訊框處理電路32、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及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具有相當於32台ONU3的處理能力,OLT1D可收納最大128台的ONU3。
又,對於此OLT1D,在PON埠# 1~4分別連接有20台、18台、15台、10台ONU3。又,在來自於與PON埠# 1相連接之各ONU3的上行訊框,附有「1~20」作為LLID,在來自於與PON埠# 2相連接之各ONU3的上行訊框,附有「101~118」作為LLID,在來自於與PON埠# 3相連接之各ONU3的上行訊框,附有「201~215」作為LLID,而在來自於與PON埠# 4相連接之各ONU3的上行訊框,則附有「301~310」作為LLID。
又,與連接於各PON埠之ONU3間的光傳送,是全部集中於PON埠# 1而進行運用,所有來自於ONU3的上行訊框107(上行控制訊框102+上行資料訊框104)是在光訊號的階段合成1束而為上行重疊訊框101,通過光收發器1,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被輸入至上行分配電路31,而所有往ONU3的下行訊框108(下行控制訊框103+下行資 料訊框105)則是在從下行分配電路37輸出之電訊號的階段合成1束而為重疊訊框(下行重疊訊框)106,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通過光收發器11-1,而向全部的ONU3輸出。亦即,OLT1D所具備的光收發器11以及將藉由光收發器11而變換成電訊號之訊框進行再生的訊框再生電路12的個數為1個。
在上行分配電路31(參照圖16)中,分配判定電路311-1當通過訊框再生電路12-1而輸入重疊訊框101,即判定從束成重疊訊框101的上行訊框107之前文區域抽出的LLID,將與LLID之值相對應的訊框處理電路號碼,作為上行訊框107之分配目的地,對於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12-1進行指定。
在此,在上行分配電路31內之分配判定電路311-1所具備的記憶體M81中,寫入了與LLID相對應的分配目的地之訊框處理電路號碼,使LLID為「1~20」之上行訊框107會往訊框處理電路32-1,LLID為「101~118」之上行訊框107會往訊框處理電路32-2,LLID為「201~215」及LLID為「301~310」之上行訊框107會往訊框處理電路32-33分別輸出。
此時,藉由分配判定電路311-1,來自於在將全ONU3集中於PON埠# 1之前與PON埠# 1相連接之20台ONU3的上行訊框107,會被分配至訊框處理電路32-1。同樣地,來自於在將全ONU3集中於PON埠# 1之前與PON埠# 2相連接之18台ONU3的上行訊框107,會被分配至訊 框處理電路32-2。又,來自於在將全ONU3集中於PON埠# 1之前與PON埠# 3相連接之15台ONU3、以及來自於在將全ONU3集中於PON埠# 1之前與PON埠# 4相連接之10台ONU3的上行訊框107,則會被分配至訊框處理電路32-3。
藉此,分別在訊框處理電路32-1會處理相當於ONU20台、在訊框處理電路32-2處理相當於ONU18台、在訊框處理電路32-3處理相當於ONU25台(=15台+10台)的上行訊框107,處理後之上行訊框107會從訊框處理電路32-1~32-33被輸出至上行分配電路33。
在上行分配電路33(參照圖17)中,分配判定電路331-1當通過訊框處理電路32-1而輸入上行訊框107,即將事先藉由設定而決定好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號碼,作為上行訊框107所含的上行控制訊框102之分配目的地,對於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32-1進行指定。
在此例中,關於從訊框處理電路32-1輸入的上行控制訊框102,是將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1設定為分配目的地,關於從訊框處理電路32-2輸入的上行控制訊框102,是將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2設定為分配目的地,而關於從訊框處理電路32-3輸入的上行控制訊框102,則是將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3設定為分配目的地。
另外,也可與上行分配電路31一樣,判定從上行訊框107之前文區域抽出的LLID,將與LLID之值相對應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號碼,作為上行訊框107所含的上行 控制訊框102之分配目的地,對於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32進行指定。
藉此,分別在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1會處理相當於ONU20台、在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2處理相當於ONU18台、在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3處理相當於ONU25台(=15台+10台)的上行控制訊框102,處理後之下行控制訊框103會從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1~34-3被輸出至下行分配電路35。
在下行分配電路35(參照圖19)中,來自於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1~34-3的下行控制訊框103,會被輸入至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352-1~352-3。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352-1~352-3會將來自於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1~34-3的下行控制訊框103,分配至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351-1~351-3所指定的事先藉由設定而決定好的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
在此例中,關於從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1輸入的下行控制訊框103,是將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1設定為分配目的地,關於從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2輸入的下行控制訊框103,是將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2設定為分配目的地,而關於從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3輸入的下行控制訊框103,則是將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3設定為分配目的地。
藉此,分別在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1處理相當於ONU20台、在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2處理相當於 ONU18台、在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3處理相當於ONU25台(=15台+10台)的下行控制訊框103,處理後的下行控制訊框103會從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1~36-3被輸出至下行分配電路37。
使用圖23,說明有關於下行分配電路35中之下行資料訊框的動作。依照1個PON埠的最大收納數為32台的這個基準,與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一樣,1個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具有相當於32台ONU的處理能力。又,在上位裝置4向OLT1D輸出的各下行資料訊框105中,在往與PON埠# 1相連接之各ONU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附有VLAN-ID為「1~20」的VLAN標籤,在往與PON埠# 2相連接之各ONU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附有VLAN-ID為「101~118」的VLAN標籤,在往與PON埠# 3相連接之各ONU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附有VLAN-ID為「201~215」的VLAN標籤,而在往與PON埠# 4相連接之各ONU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則附有VLAN-ID為「301~310」的VLAN標籤。
在下行分配電路35中,分配判定電路356當從OLT1D之上位裝置4輸入下行資料訊框105,即判定從該下行資料訊框105之VLAN標籤抽出的VLAN-ID,將與VLAN-ID之值相對應的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號碼,作為下行資料訊框105之分配目的地,對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57進行指定。
在此,在下行分配電路35內之分配判定電路356 所具備的記憶體M11,寫入了與VLAN-ID相對應之分配目的地的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號碼,使VLAN-ID為「1~20」的下行資料訊框105會往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1,VLAN-ID為「101~118」的下行資料訊框105會往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2,而VLAN-ID為「201~215」以及VLAN-ID為「301~310」的下行資料訊框105則會往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3分別輸出。
此時,藉由分配判定電路356,往在將全ONU3集中於PON埠# 1之前與PON埠# 1相連接之20台ONU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會被分配至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1。同樣地,往在將全ONU3集中於PON埠# 1之前與PON埠# 2相連接之18台ONU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會被分配至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2。又,往在將全ONU3集中於PON埠# 1之前與PON埠# 3相連接之15台ONU3、以及往在將全ONU3集中於PON埠# 1之前與PON埠# 4相連接之10台ONU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則會被分配至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3。
藉此,分別在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1處理相當於ONU20台、在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2處理相當於ONU18台、在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3處理相當於ONU25台(=15台+10台)的下行資料訊框105,並且分別輸出至資料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359-1~359-3。
資料輸出目的地切換電路359-1~359-3將來自於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4-1~354-3的下行資料訊 框105,分配至資料輸出目的地指定電路358-11~358-3所指定的事先藉由設定而決定好的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
在此例中,關於從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1輸入的下行資料訊框105,是將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1設定為分配目的地,關於從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2輸入的下行資料訊框105,是將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2設定為分配目的地,關於從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3輸入的下行資料訊框105,則是將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3設定為分配目的地。
藉此,分別在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1處理相當於ONU20台、在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2處理相當於ONU18台、在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3處理相當於ONU25台(=15台+10台)的下行資料訊框105,處理後的下行資料訊框105會從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1~36-3被輸出至下行分配電路37。
在下行分配電路37(參照圖21)中,來自於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1~36-3的下行訊框108(下行控制訊框103+下行資料訊框105),會被輸入至分配判定電路371-1~371-3。處理電路分配電路372-1~372-3會將來自於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1~36-3的下行訊框108,分配至分配判定電路371-1~371-3所指定的事先藉由設定而決定好的訊框再生電路12。
在此例中,於全部的分配判定電路371(371-1~371-N),設定了上行重疊訊框101之輸出來源的訊框再 生電路12-1,來作為輸出目的地之訊框再生電路12。藉此,被輸入至下行分配電路37的下行訊框108,會在從下行分配電路37輸出的電訊號之階段合成1束而為下行重疊訊框106,全部被送至訊框再生電路121。
在此OLT1D中,相對於1個PON埠的收納數為32台、OLT全體的最大收納數為128台,合計收納了63台ONU3,而藉由集中於PON埠# 1而進行運用,1個PON埠的收納數會增加至63台。藉此,可以事先對於不使用的電路遮斷電源。
亦即,在本動作例中,在OLT1D內所使用的電路為光收發器11-1、訊框再生電路12-1、訊框處理電路32-1~32-3、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1~34-3、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1~36-3、上行分配電路31、上行分配電路33、下行分配電路35、下行分配電路37,而可將其他電路(光收發器11-2~11-4、訊框再生電路12-2~12-4、訊框處理電路32-4、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4、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4)的電源遮斷。
又,藉由將來自於與PON埠# 3相連接之15台ONU3以及與PON埠# 4相連接之10台ONU3的上行控制訊框102分配至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3而進行處理,可提高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3的利用效率。又,藉由提高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3的利用效率,會產生無需使用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即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4,藉由事先遮斷此控制訊框處理電路34-4的電源,可減少電力的浪 費。
又,藉由將來自於與PON埠# 3相連接之15台ONU3以及與PON埠# 4相連接之10台ONU3的上行訊框107(上行控制訊框102+上行資料訊框104),分配至訊框處理電路32-3而進行處理,可提高訊框處理電路32-3的利用效率。又,藉由提高訊框處理電路32-3的利用效率,會產生無需使用的訊框處理電路32、即訊框處理電路32-4,藉由事先遮斷此訊框處理電路32-4的電源,可減少電力的浪費。
又,藉由將往與PON埠# 3相連接之15台ONU3以及與PON埠# 4相連接之10台ONU3的下行資料訊框105,分配至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3而進行處理,可提高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3的利用效率。又,藉由提高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3的利用效率,會產生無需使用的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即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4,藉由事先遮斷此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358-4的電源,可減少電力的浪費。
又,藉由將往與PON埠# 3相連接之15台ONU3以及與PON埠# 4相連接之10台ONU3的下行訊框,分配至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3而進行處理,可提高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3的利用效率。又,藉由提高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3的利用效率,會產生無需使用的下行訊框處理電路、即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4,藉由事先遮斷此下行訊框處理電路36-4的電源,可減少電力的浪費。
另外,在上述之動作例中,說明了集中於1個PON埠(PON埠# 1)而運用的系統形態,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能集中於2個PON埠。在集中於2個PON埠的情況下,是將將來自於所有ONU3之上行訊框分成2個群組而成束的2個上行重疊訊框101,通過2個訊框再生電路12而輸入至上行分配電路31,將束成該等2個上行重疊訊框101的上行訊框107,根據附在該等訊框的資訊(LLID等),分配至預定的訊框處理電路32。要集中於哪些PON埠、或是要將下行重疊訊框106輸出至與哪些PON埠相對應的訊框再生電路12,系統設計者都可任意地決定。
又,在上述之動作例中是使用具體的數值來說明,不過動作例之數值僅為一例,當然也可取其他值。
〔實施例的擴張〕
以上,參照實施例而說明了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之實施例。本發明之構成或詳細內容,可在本發明之技術思想範圍內進行熟悉此項技藝者可理解的各種變更。又,關於各實施形態,可在不相矛盾的範圍內任意地組合實施。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利用為在透過光傳輸路徑而連接之複數個用戶端裝置與上位裝置將訊框進行傳輸處理的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
1(1A、1B)‧‧‧OLT
11(11-1~11-N)‧‧‧光收發器
12(12-1~12-N)‧‧‧訊框再生電路
13(13-1~13-N)‧‧‧PON控制電路
14(14A、14B)‧‧‧上行分配電路
15‧‧‧下行分配電路
101‧‧‧重疊訊框
102‧‧‧上行控制訊框
103‧‧‧下行控制訊框
131(131-1~131-N)‧‧‧控制訊框處理電路

Claims (13)

  1. 一種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有:複數個光收發器,將作為光訊號從透過光傳輸路徑而連接的複數個用戶端裝置送來之包含上行控制訊框的上行訊框,變換成電訊號;複數個訊框再生電路,將藉由前述複數個光收發器而變換成電訊號的上行訊框再生;複數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對藉由前述複數個訊框再生電路而再生之上行訊框中所含的上行控制訊框,進行預定的處理;第1上行分配電路,將來自於前述複數個用戶端裝置之上行訊框中所含的上行控制訊框,根據附在該訊框的資訊,分配至前述複數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中之預定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及第1下行分配電路,將從分配有前述上行控制訊框之前述控制訊框處理電路輸出的下行控制訊框,分配至前述複數個訊框再生電路中之預定的訊框再生電路。
  2. 如請求項1之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其中前述第1上行分配電路具備有:上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將來自於前述複數個用戶端裝置之上行訊框中所含的上行控制訊框,根據附在該訊框之通訊埠的號碼,分配至前述複數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中之預定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
  3. 如請求項1之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其中前述第1上行分配電路具備有:上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將來自於前述複數個用戶端裝置之上行訊框中所含的上行控制訊框,根據附在該訊框之用戶端裝置的識別符,分配至前述複數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中之預定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
  4. 如請求項1之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其中前述第1下行分配電路具備有:下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將從分配有前述上行控制訊框之前述控制訊框處理電路輸出的下行控制訊框,分配至事先設定好的前述訊框再生電路。
  5. 如請求項1之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其中前述第1下行分配電路具備有:下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將從分配有前述上行控制訊框之前述控制訊框處理電路輸出的下行控制訊框,根據附在該訊框之通訊埠的號碼,分配至前述複數個訊框再生電路中之預定的訊框再生電路。
  6. 如請求項1之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其中前述第1下行分配電路具備有:下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將從分配有前述上行控制訊框之前述控制訊框處理電路輸出的下行控制訊框,根據附在該訊框之用戶端裝置的識別符,分配至前述複數個訊框再生電路中之預定的訊框再生電路。
  7. 如請求項1之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其中前述第1上行 分配電路具備有:上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將重疊訊框通過前述複數個訊框再生電路中之1個訊框再生電路而進行輸入,該重疊訊框是將來自於前述複數個用戶端裝置之複數個上行訊框束成1個,將束成此重疊訊框之上行訊框中所含的上行控制訊框,根據附在各上行訊框的資訊,分配至前述複數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中之預定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
  8. 如請求項1之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其中前述第1上行分配電路具備有:上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將複數個重疊訊框通過前述複數個訊框再生電路中之複數個訊框再生電路而進行輸入,該複數個重疊訊框是將來自於前述複數個用戶端裝置之複數個上行訊框分成複數個群組而束成,將束成該等複數個重疊訊框之上行訊框中所含的上行控制訊框,根據附在各訊框的資訊,分配至前述複數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中之預定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
  9. 如請求項1之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其中前述第1下行分配電路具備有:複數個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對從上位裝置送來的下行資料訊框,進行預定的處理;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分配電路,將從前述上位裝置送來的下行資料訊框,根據附在該訊框的資訊,分配至前述複數個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中之預定的下行 資料訊框處理電路;及下行資料訊框分配電路,將從分配有前述下行資料訊框之前述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輸出的下行資料訊框,分配至事先設定好的前述訊框再生電路。
  10. 如請求項1之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具備有:複數個訊框處理電路,對藉由前述複數個訊框再生電路而再生的上行訊框,進行預定的處理;及第2上行分配電路,將來自於前述複數個用戶端裝置的上行訊框,根據附在該訊框的資訊,分配至前述複數個訊框處理電路中之預定的訊框處理電路,又,前述第1上行分配電路具備有:上行控制訊框分配電路,將從分配有前述上行訊框之前述訊框處理電路輸出的上行訊框中所含的上行控制訊框,根據附在該訊框的資訊,分配至前述複數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中之預定的控制訊框處理電路。
  11. 如請求項10之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具備有:複數個下行訊框處理電路,對從前述複數個控制訊框處理電路輸出的下行控制訊框,進行預定的處理;及第2下行分配電路,將從分配有前述上行控制訊框之前述控制訊框處理電路輸出的下行控制訊框,分配至前述複數個下行訊框處理電路中之預定的下行訊框處理電路。
  12. 如請求項11之光傳輸系統之局側裝置,前述第2下行分配電路具備有: 複數個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對從上位裝置送來的下行資料訊框,進行預定的處理;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分配電路,將從前述上位裝置送來的下行資料訊框,根據附在該訊框的資訊,分配至前述複數個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中之預定的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及下行資料訊框分配電路,將從分配有前述下行資料訊框之前述下行資料訊框處理電路輸出的下行資料訊框,分配至事先設定好的前述下行訊框處理電路。
  13. 一種光傳輸系統,具備有如請求項1之局側裝置。
TW105122426A 2015-07-17 2016-07-15 Boards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TWI6036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2671 2015-07-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0102A TW201720102A (zh) 2017-06-01
TWI603601B true TWI603601B (zh) 2017-10-21

Family

ID=57833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2426A TWI603601B (zh) 2015-07-17 2016-07-15 Boards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97133B2 (zh)
EP (1) EP3340543B1 (zh)
JP (1) JP6467053B2 (zh)
CN (1) CN107852356B (zh)
TW (1) TWI603601B (zh)
WO (1) WO2017014140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1065B (en) * 2001-02-23 2004-09-11 Glory Telecomm Co Ltd IP packetized frame format in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S20060171714A1 (en) * 2005-02-02 2006-08-03 Calix Networks, Inc. Electrically shar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JP2008283461A (ja) * 2007-05-10 2008-11-2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Pon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局側端局装置
TWI321225B (zh) * 2006-12-20 2010-03-01 Inventec Multimedia & Telecom
WO2010123143A1 (ja) * 2009-04-23 2010-10-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送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4123C (zh) * 2005-04-13 2008-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千兆无源光网络系统
CN101047470A (zh) * 2006-05-17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中前向纠错功能的配置方法
JP4410818B2 (ja) * 2007-10-11 2010-02-03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受動光網システムおよび局側光伝送路終端装置
JP5114268B2 (ja) * 2008-03-31 2013-01-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受動光網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運用方法
JP2012004701A (ja) 2010-06-15 2012-01-0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Ponシステムの局側装置、クロックデータ再生回路及びクロック再生方法
JP5568449B2 (ja) * 2010-11-19 2014-08-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受動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局側装置及び消費電力制御方法
DE112011105244T5 (de) * 2011-05-13 2014-02-20 Renesas Mobile Corp. Verfahren, Einrichtungen und Computerprogrammprodukte für eine Interferenzreduzierung in TDD-Systemen, die eine Zuweisung von flexiblen Unterrahmen für eine Uplink- oder Downlink-Übertragung ermöglichen
JP5822689B2 (ja) 2011-11-29 2015-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Ponシステム、局側光終端装置および帯域制御方法
US9288032B2 (en) * 2012-04-13 2016-03-1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 frame structure for synchronous time-division duplexing digital subscriber lines
JP6079095B2 (ja) 2012-09-26 2017-02-1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局側装置の制御方法、局側装置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JP6013299B2 (ja) 2013-09-10 2016-10-2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局側装置及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1065B (en) * 2001-02-23 2004-09-11 Glory Telecomm Co Ltd IP packetized frame format in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S20060171714A1 (en) * 2005-02-02 2006-08-03 Calix Networks, Inc. Electrically shar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TWI321225B (zh) * 2006-12-20 2010-03-01 Inventec Multimedia & Telecom
JP2008283461A (ja) * 2007-05-10 2008-11-2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Pon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局側端局装置
WO2010123143A1 (ja) * 2009-04-23 2010-10-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送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40543A4 (en) 2019-03-13
EP3340543A1 (en) 2018-06-27
US20180212897A1 (en) 2018-07-26
CN107852356A (zh) 2018-03-27
JP6467053B2 (ja) 2019-02-06
TW201720102A (zh) 2017-06-01
CN107852356B (zh) 2021-01-08
US10397133B2 (en) 2019-08-27
EP3340543B1 (en) 2020-05-06
JPWO2017014140A1 (ja) 2017-12-28
WO2017014140A1 (ja) 2017-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84098B2 (en) Channel bonding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US8059962B2 (en) Interleaving for 10G GPON
US8855490B2 (en) Backward compatible PON coexistence
JP4695695B2 (ja) 光通信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その光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US10652635B2 (e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3973239B (zh) 用于通信的方法、装置、光网络单元、光线路终端和介质
Koganti et al. Analysis of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in large WDM networks
JPWO2007026749A1 (ja) 光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親局光通信装置および子局光通信装置
US9948569B2 (en) Station-sid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path switching method
TWI603601B (zh) Boards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JP6582731B2 (ja) 局側終端装置、加入者側終端装置、光通信システム、経路切替方法、経路切替プログラム、及び波長切替方法
JP2010530725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を介する相関仮想データストリームの維持
CN112995804B (zh) 一种光交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JP4809867B2 (ja) 光アクセス終端装置
US20100124420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SaiVamsi et al. Optical networks-survivability aspect and prospect
CN206181037U (zh) 一种信号传输系统
US20040057726A1 (en) Optical cross-connect unit of multigranular architecture
CN118233793A (zh) 一种基于电交叉的光传输设备
Kim et al. Coordination of wavelength and time-window assignment in WDM-based TDM hybrid-PONs
Lin et al. Supporting private networking with wavelength spatial-reuse over WDM EPONs
Zhu et al. A novel segment protection with segment route scheme in multicasting survivable net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