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2357B - 免疫球蛋白變異體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免疫球蛋白變異體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2357B
TWI572357B TW098134687A TW98134687A TWI572357B TW I572357 B TWI572357 B TW I572357B TW 098134687 A TW098134687 A TW 098134687A TW 98134687 A TW98134687 A TW 98134687A TW I572357 B TWI572357 B TW I5723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mino acid
igg
antibody
region
varia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4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3884A (en
Inventor
莉莎A 迪米克
法拉拉 拿坡理恩
亨利B 羅曼
玉竹G 孟
伊克 安迪 楊
Original Assignee
建南德克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57153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572357(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建南德克公司 filed Critical 建南德克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023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3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2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23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2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growth factors ; against growth regula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Fc-receptors, e.g. CD16, CD32, CD6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32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translation products of oncog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2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immunoglobul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2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immunoglobulins
    • C07K16/428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immunoglobulins against an allotypic or isotypic determinant on I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2217/00Genetically modified animals
    • A01K2217/07Animals genetically altered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2267/00Animals characterised by purpose
    • A01K2267/03Animal model, e.g. for test or dise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regions, domains or residu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e.g. chimeric, humanized or veneer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2Constant or Fc region; Isoty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1Decreased effector function due to an Fc-mod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2Increased effector function due to an Fc-mod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3Inducing cell death, e.g. apoptosis, necrosis or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Description

免疫球蛋白變異體及其用途
一般而言,本發明係關於分子生物學領域。更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具有經改變之生物性質的IgG免疫球蛋白變異體及其使用方法。
本申請案為根據37 CFR 1.53(b)(1)之規定申請之非臨時申請案,其根據35 USC 119(e)之規定主張2008年10月14日申請之臨時申請案第61/105,086號、2009年2月12日申請之臨時申請案第61/152,131號、2009年4月22日申請之臨時申請案第61/171,768號及2009年6月25日申請之臨時申請案第61/220,514號的優先權,該等申請案之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多年來,免疫球蛋白作為治療劑之應用已顯著增加。構成免疫系統之重要部分的免疫球蛋白(Ig)分子受到極大關注,此係因為其(1)與不同家族之配位體反應,(2)具有不同效應功能,及(3)具有極大生物學重要性。當今基於抗體之藥物的用途包括治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以及各種全身性及感染性疾病。又,免疫球蛋白適用作活體內診斷工具,例如在診斷性成像程序中。
IgG為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中一類最普遍之免疫球蛋白且用於各種類型之免疫療法及診斷程序中。人類IgG1為用於治療性目的之最常用抗體。當前,臨床試驗中之許多抗體係針對腫瘤相關抗原。詳言之,抗VEGF中和抗體已顯示抑制裸小鼠中之多種人類腫瘤細胞株生長(Kim等人,Nature 362:841-844(1993);Warren等人,J. Clin. Invest. 95:1789-1797(1995);Borgstrm等人,Cancer Res. 56:4032-4039(1996);及Melnyk等人,Cancer Res. 56:921-924(1996)),且亦抑制缺血性視網膜病症模型中之眼內血管生成(Adamis等人,Arch. Ophthalmol. 114:66-71(1996))。實際上,人類化抗VEGF抗體貝伐單抗(bevacizumab)(;Genentech,South San Francisco,CA)為經設計以抑制血管生成之第一種經美國FDA批准之療法。
儘管具潛力,但免疫球蛋白免疫療法之問題之一在於免疫球蛋白在循環中之持續性。免疫球蛋白清除速率直接影響免疫球蛋白之給藥量及頻率。增加之給藥劑量及頻率可在患者中產生不良影響且亦增加醫療成本。
已由與齧齒動物中之被動免疫力經由胎盤或卵黃囊或經由初乳自母體轉移至胎兒/新生兒(IgG經由穿胞運輸(transcytosis)自母體轉移至胎兒)相關的研究來闡明IgG在循環中之分解代謝機制(Brambell,Lancet,ii:1087-1093,1966;Rodewald,J. Cell Biol.,71:666-670,1976;Morris等人,Antigen Absorption by the Gut,第3-22頁,1978,University Park Press,Baltimore;Jones等人,J. Clin. Invest.,51:2916-2927,1972)。新生兒Fc受體(FcRn)在哺乳動物中之IgG穿胞運輸及體內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FcRn在結構上與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I類分子同源且由跨膜α鏈及β2-微球蛋白(β2m)組成。先前在基因剔除小鼠中之研究說明IgG在缺乏FcRn或β2m之小鼠中之血清半衰期大大縮短(Roopenian等人,J Immunol 170(7),3528-3533,2003;Israel等人,Immunology 89(4),573-578,1996),此證明FcRn在調控循環IgG含量方面起保護作用。小鼠IgG之Fc區中之各種位點特異性突變誘發實驗已得以鑑別出IgG與FcRn之間的相互作用中所涉及之某些關鍵胺基酸殘基(Kim等人,Eur. J. Immunol.,24:2429-2434,1994;Medesan等人,Eur. J. Immunol.,26:2533,1996;Medesan等人,J. Immunol.,158:2211-2217,1997)。另外,多個公開案描述藉由引入或修飾IgG之FcRn結合區而獲得半衰期經改良之生理活性分子的方法(WO 97/43316、美國專利第5,869,046號、美國專利第5,747,035號、WO 96/32478、WO2006053301、美國專利第7,083,784號、美國專利第7,371,826號)。
在分子層面上,FcRn結合CH2-CH3域區中之IgG Fc部分。Fc-FcRn相互作用對pH值高度依賴;在pH 6下,IgG以高親和力結合FcRn,而當pH值升至7.4時,結合親和力顯著下降。此pH值依賴性相互作用負責保護IgG免於降解。特定言之,在酸性核內體中,經胞飲之IgG由FcRn捕獲,再循環回細胞表面且隨後在7.4之生理血清pH值下釋放回循環中(Ober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1(30),11076-11081,2004;Ober等人,J Immunol 172(4),2021-2029,2004;Prabhat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4(14),5889-5894,2007)。未由FcRn結合之IgG經靶向溶酶體且降解。因為FcRn在調控IgG體內平衡方面較重要,所以經由蛋白質工程改造來調節Fc與FcRn之間的相互作用為一種改良治療性抗體之藥物動力學之方法(Shields等人,J Biol Chem 276(9),6591-6604,2001;Dall'Acqua等人,Nat Biotechnol 15(7),637-640,1997;Dall'Acqua等人,J Immunol 169(9),5171-5180,2002;Hinton等人,J Biol Chem 279(8),6213-6216,2004;Hinton等人,J Immunol 176(1),346-356,2006;Datta-Mannan等人,Drug Metab Dispos 35(1),86-94,2007;Datta-Mannan等人,J Biol Chem 282(3),1709-1717,2007)。小鼠、恆河猴及獼猴中之許多研究已證明增加IgG之pH-6結合親和力可延長半衰期(Dall'Acqua等人,Nat Biotechnol 15(7),637-640,1997;Dall'Acqua等人,J Immunol 169(9),5171-5180,2002;Hinton等人,J Biol Chem 279(8),6213-6216,2004;Hinton等人,J Immunol 176(1),346-356,2006)。此外,其他研究亦已證明pH 7.4下之FcRn結合親和力為IgG藥物動力學之另一決定因素。特定言之,與小鼠FcRn之pH-7.4結合親和力增加之某些變異體在小鼠中展現清除率增加(亦即,半衰期縮短)(Dall'Acqua等人,J Immunol 169(9),5171-5180,2002)。然而,因為所有先前研究在FcRn親和力之有限範圍內涉及少量變異體,所以尚未闡明FcRn親和力與半衰期之間的詳細關係。可經由對Fc:FcRn相互作用進行工程改造而達成之最大程度的半衰期延長尚不明朗。
儘管遵從(順應)藥物治療較重要,但據估計對之開立藥方的一半人不按推薦方式服藥。舉例而言,新近研究顯示在過去10年中服用乳癌藥物之多達三分之一的女性並未完成向其推薦之五年療程。順應性不良之一些原因包括易忘、身體難以履行(例如行至治療場所或離開治療場所)、不便、不良副作用、療法複雜及藥物成本。藥物治療遵從性不良可導致不足以達成醫藥可向患者提供之完全健康效益。舉例而言,不完成癌症治療之推薦療程可導致疾病復發及存活機會減少。
改良藥物順應性之策略包括使患者更便於完成治療之推薦療程。可使經受免疫療法治療之患者實現此舉之一方式為增加免疫球蛋白在循環中之持續時間。免疫球蛋白清除速率直接影響免疫球蛋白之給藥量及頻率。因此,開發賦予增加之活體內半衰期的免疫球蛋白可減少給藥量及/或頻率,由此使不便以及任何額外醫療成本降至最低。
因此,具有出於治療性目的而賦予增加之活體內半衰期的經修飾免疫球蛋白極為有利。如檢閱以下揭示內容後將顯而易知,本發明解決此等及其他需要。
本發明提供新穎IgG變異體及其用途。本發明提供許多IgG變異體。舉例而言,本發明揭示包含人類IgG Fc區之新穎IgG變異體,該人類IgG Fc區相對於野生型人類IgG Fc區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根據如Kabat中之EU索引編號之胺基酸殘基251、252、307、308、378、428、430、434及436處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胺基酸取代,其中該變異型IgG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的半衰期相比具有增加之半衰期,且其中至少兩個胺基酸取代係在胺基酸殘基251、252、307、308、378、428、430、434或436處,且胺基酸殘基251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天冬胺酸或麩胺酸之取代,胺基酸殘基252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酪胺酸之取代,胺基酸殘基307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麩醯胺酸之取代,胺基酸殘基308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脯胺酸之取代,胺基酸殘基378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纈胺酸之取代,胺基酸殘基428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白胺酸之取代,胺基酸殘基430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丙胺酸或離胺酸之取代,胺基酸殘基434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丙胺酸、絲胺酸或酪胺酸之取代,且胺基酸殘基436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異白胺酸之取代。
在某些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251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其中胺基酸251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天冬胺酸或麩胺酸之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307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其中胺基酸307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麩醯胺酸之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308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其中胺基酸308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脯胺酸之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378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其中胺基酸378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纈胺酸之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436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其中胺基酸436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異白胺酸之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相比對FcRn具有較高結合親和力。
在一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307處包含經麩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且在胺基酸434處包含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一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307處包含經麩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且在胺基酸434處包含經絲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一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308處包含經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且在胺基酸434處包含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一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252處包含經酪胺酸之胺基酸取代且在胺基酸434處包含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一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378處包含經纈胺酸之胺基酸取代且在胺基酸434處包含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一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428處包含經白胺酸之胺基酸取代且在胺基酸434處包含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一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434處包含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且在胺基酸436處包含經異白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一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308處包含經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且在胺基酸434處包含經酪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一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307處包含經麩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且在胺基酸436處包含經異白胺酸之胺基酸取代。
本發明亦揭示包含人類IgG Fc區之新穎IgG變異體,該人類IgG Fc區相對於野生型人類IgG Fc區在三個或三個以上根據如Kabat中之EU索引編號之胺基酸殘基251、252、307、308、378、380、428、430、434及436處包含三個或三個以上胺基酸取代,其中該變異型IgG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的半衰期相比具有增加之半衰期,且其中至少三個胺基酸取代係在胺基酸殘基251、252、307、308、378、380、428、430、434或436處,且胺基酸殘基251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天冬胺酸或麩胺酸之取代,胺基酸殘基252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酪胺酸之取代,胺基酸殘基307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麩醯胺酸之取代,胺基酸殘基308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脯胺酸之取代,胺基酸殘基378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纈胺酸之取代,胺基酸殘基380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丙胺酸之取代,胺基酸殘基428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白胺酸之取代,胺基酸殘基430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丙胺酸或離胺酸之取代,胺基酸殘基434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丙胺酸、絲胺酸、酪胺酸或組胺酸之取代,且胺基酸殘基436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異白胺酸之取代。
在某些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251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其中胺基酸251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天冬胺酸或麩胺酸之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307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其中胺基酸307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麩醯胺酸之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308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其中胺基酸308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脯胺酸之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378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其中胺基酸378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纈胺酸之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436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其中胺基酸436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異白胺酸之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相比對FcRn具有較高結合親和力。
在一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307處包含經麩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80處包含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且在胺基酸434處包含經絲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一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307處包含經麩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80處包含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且在胺基酸434處包含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一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252處包含經酪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08處包含經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且在胺基酸434處包含經酪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一實施例中,人類IgG Fc區在胺基酸251處包含經天冬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07處包含經麩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且在胺基酸434處包含經組胺酸之胺基酸取代。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變異型IgG或其片段,其另外在位置297處包含取代為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相比對FcRn具有較高結合親和力。在某些實施例中,與在pH 7.4下相比,在pH 6.0下變異型IgG對FcRn具有較高結合親和力。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人類或人類化IgG。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IgG1、IgG2、IgG3或IgG4。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之IgG Fc區為IgG1、IgG2、IgG3或IgG4 Fc區。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之IgG Fc區為IgG1 Fc區。
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抗VEGF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貝伐單抗之變異體。在某些實施例中,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為貝伐單抗。在某些實施例中,野生型人類IgG Fc區為貝伐單抗之Fc區。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包含重鏈可變域(SEQ ID NO:1)及輕鏈可變域(SEQ ID NO:2)。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包含重鏈可變域(SEQ ID NO:3)及輕鏈可變域(SEQ ID NO:4)。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包含重鏈可變域(SEQ ID NO:7)及輕鏈可變域(SEQ ID NO:8)。
本發明另外揭示包含本文所述之任何變異型IgG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的醫藥組合物。本文亦提供包含於容器中之本文所述之任何變異型IgG及使用說明書的套組。
在某些實施例中,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相比,變異型IgG之半衰期增加至少50%、100%、150%、200%、300%或300%以上。在某些實施例中,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相比,變異型IgG之半衰期增加至少2倍。在某些實施例中,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相比,變異型IgG之半衰期增加至少3倍。在某些實施例中,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相比,變異型IgG之半衰期增加至少4倍。在某些實施例中,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為貝伐單抗。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貝伐單抗之平均半衰期。在某些實施例中,貝伐單抗之平均半衰期在獼猴中量測為約10至12天,或在人類中量測為約3週。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包含人類IgG Fc區之變異型IgG,其中該人類IgG Fc區相對於野生型人類IgG Fc區在根據如Kabat中之EU索引編號之胺基酸殘基307及434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其中該變異型IgG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的半衰期相比具有增加之半衰期,且其中胺基酸殘基307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麩醯胺酸之取代,且胺基酸殘基434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丙胺酸之取代。在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包含重鏈可變域(SEQ ID NO:1)及輕鏈可變域(SEQ ID NO:2)且包含人類IgG1 Fc區之變異型IgG1,該人類IgG1 Fc區相對於野生型人類IgG1 Fc區在根據如Kabat中之EU索引編號之胺基酸殘基307及434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其中該變異型IgG1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1 Fc區之IgG1的半衰期相比具有增加之半衰期,且其中胺基酸殘基307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麩醯胺酸之取代,且胺基酸殘基434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丙胺酸之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包含人類IgG Fc區之變異型IgG,其中該人類IgG Fc區相對於野生型人類IgG Fc區在根據如Kabat中之EU索引編號之胺基酸殘基307及434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其中該變異型IgG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的半衰期相比具有增加之半衰期,且其中胺基酸殘基307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麩醯胺酸之取代,且胺基酸殘基434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絲胺酸之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包含人類IgG Fc區之變異型IgG,其中該人類IgG Fc區相對於野生型人類IgG Fc區在根據如Kabat中之EU索引編號之胺基酸殘基308及434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其中該變異型IgG1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的半衰期相比具有增加之半衰期,且其中胺基酸殘基308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脯胺酸之取代,且胺基酸殘基434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丙胺酸之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包含人類IgG Fc區之變異型IgG,其中該人類IgG Fc區相對於野生型人類IgG Fc區在根據如Kabat中之EU索引編號之胺基酸殘基307、380及434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其中該變異型IgG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的半衰期相比具有增加之半衰期,且其中胺基酸殘基307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麩醯胺酸之取代,胺基酸殘基380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丙胺酸之取代,且胺基酸殘基434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絲胺酸之取代。
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如上所述之人類IgG Fc區之變異型IgG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相比對FcRn具有較高結合親和力。在某些實施例中,與在pH 7.4下相比,在pH 6.0下變異型IgG對FcRn具有較高結合親和力。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人類或人類化IgG。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IgG1、IgG2、IgG3或IgG4。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之IgG Fc區為IgG1、IgG2、IgG3或IgG4 Fc區。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之IgG Fc區為IgG1 Fc區。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抗VEGF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貝伐單抗之變異體。在某些實施例中,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為貝伐單抗。在某些實施例中,野生型人類IgG Fc區為貝伐單抗之Fc區。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包含重鏈可變域(SEQ ID NO:1)及輕鏈可變域(SEQ ID NO:2)。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包含包括人類IgG Fc區之任何變異型IgG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的醫藥組合物。本文亦提供包含於容器中之包括人類IgG Fc區之任何變異型IgG及使用說明書的套組。
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包含人類IgG1 Fc區之變異型IgG,其中該等變異型IgG包含重鏈可變域(SEQ ID NO:1)及輕鏈可變域(SEQ ID NO:2)且其中該人類IgG1 Fc區相對於野生型人類IgG1 Fc區在根據如Kabat中之EU索引編號之胺基酸殘基434處包含胺基酸取代,其中該變異型IgG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1 Fc區之IgG的半衰期相比具有增加之半衰期,且該變異型IgG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1 Fc區之IgG對FcRn之結合親和力相比對FcRn具有較高結合親和力,且其中胺基酸殘基434處之胺基酸取代為經組胺酸之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變異型IgG1
在某些實施例中,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的半衰期相比,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增加至少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在一實施例中,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的半衰期相比,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增加至少50%。在另一實施例中,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的半衰期相比,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增加至少75%。在另一實施例中,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的半衰期相比,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增加至少100%。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至少約15、20、25、30、35或40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至少約15天。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至少約20天。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至少約25天。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至少約30天。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至少約35天。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至少約40天。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變異型IgG1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在人類中量測之半衰期。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在獼猴中量測之半衰期。在某些實施例中,野生型IgG或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為貝伐單抗。在某些實施例中,貝伐單抗之半衰期在獼猴中量測為約10至12天,或在人類中量測為約20天。
本發明提供許多使用IgG變異體之方法。提供治療個體之腫瘤的方法。舉例而言,方法包含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上文及本文所述之任何變異型IgG。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抗VEGF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貝伐單抗之變異體。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等方法進一步包含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化學治療劑。
本發明提供抑制個體之VEGF活性之方法。舉例而言,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上文及本文所述之任何變異型IgG。在某些實施例中,VEGF活性為血管生成。
本發明提供調節個體之血管滲透性之方法。舉例而言,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上文及本文所述之任何變異型IgG。
本發明提供治療個體之非贅生性病症之方法。舉例而言,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上文及本文所述之任何變異型IgG。在某些實施例中,非贅生性病症為自體免疫疾病。在某些實施例中,非贅生性病症為阿茲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在某些實施例中,個體經診斷患有年齡相關之黃斑部變性。
本發明提供治療個體之HER表現腫瘤之方法。舉例而言,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上文及本文所述之任何變異型IgG。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包含重鏈可變域(SEQ ID NO:7)及輕鏈可變域(SEQ ID NO:8)。
本發明提供抑制或預防個體之癌細胞生長之方法。舉例而言,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上文及本文所述之任何變異型IgG。
本發明提供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之方法。此等投與方法可與本文所述之其他方法(例如治療方法)組合使用。在某些實施例中,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上文及本文所述之任何變異型IgG,且其中該變異型IgG每4週或以更長時間間隔投與個體。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每5週或5週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每6週或6週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每7週或7週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每8週或8週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每9週或9週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每10週或10週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每11週或11週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每12週或12週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任何變異型IgG,其中該變異型IgG係以低於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之推薦或規定給藥頻率的頻率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為貝伐單抗。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例如貝伐單抗之變異體)係以低於貝伐單抗之規定給藥頻率之頻率投與。
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最初每2週投與,且後來每4週或4週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最初每3週投與,且後來每6週或6週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最初每4週投與,且後來每8週或8週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最初每5週投與,且後來每10週或10週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最初每6週投與,且後來每12週或12週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例如貝伐單抗變異體最初以貝伐單抗之規定給藥頻率投與,且後來以低於貝伐單抗之規定給藥的頻率投與。
在本文所述之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抗VEGF抗體。在一實施例中,抗VEGF抗體包含重鏈可變域(SEQ ID NO:1)及輕鏈可變域(SEQ ID NO:2)。在另一實施例中,抗VEGF抗體為貝伐單抗之變異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經靜脈內投與個體。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經皮下投與個體。
在本文所述之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個體為人類。在某些實施例中,個體經診斷患有癌症。在某些實施例中,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非小細胞肺癌、腎細胞癌、卵巢癌、神經膠母細胞瘤、乳癌及結腸直腸癌。
本文亦提供治療個體之良性、癌變前或非轉移性癌症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在某些實施例中,投與變異型IgG預防良性、癌變前或非轉移性癌症變為侵襲性或轉移性癌症。舉例而言,良性、癌變前或非轉移性癌症可為0期、I期或II期癌症,且在某些實施例中,投與變異型IgG預防良性、癌變前或非轉移性癌症進展至下一期,例如I期、II期、III期或IV期癌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係以足以治療個體之良性、癌變前或非轉移性腫瘤或預防良性、癌變前或非轉移性腫瘤變為侵襲性或轉移性癌症之時間及量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投與變異型IgG減小良性、癌變前或非轉移性腫瘤之腫瘤尺寸、腫瘤負荷或腫瘤數目。變異型IgG亦可以降低良性、癌變前或非轉移性腫瘤之血管密度的量及時間投與。
如本文所述,本發明之方法可用於治療例如0期(例如原位癌)、I期或II期癌症。新輔助及輔助治療之方法可用於治療任何類型之癌症,例如良性或惡性癌症。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實體腫瘤,包括(但不限於)結腸癌、乳癌、前列腺癌、腎癌、肺癌(例如非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卵巢癌、胰腺癌、胃腸癌、頭頸癌、肝癌及軟組織癌(例如B細胞淋巴瘤(諸如NHL)及多發性骨髓瘤及白血病(諸如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在另一實施例中,良性、癌變前或非轉移性腫瘤為息肉、腺瘤、纖維瘤、脂肪瘤、胃泌素瘤、胰島素瘤、軟骨瘤、骨瘤、血管瘤、淋巴管瘤、腦膜瘤、平滑肌瘤、橫紋肌瘤、鱗狀細胞乳突狀瘤、聽神經瘤、神經纖維瘤、膽管囊腺瘤、平滑肌瘤、間皮瘤、畸胎瘤、黏液瘤、沙眼、肉芽腫、錯構瘤、移行細胞乳突狀瘤、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硬纖維瘤、皮樣囊腫乳突狀瘤(dermoid cystpapilloma)、囊腺瘤、局部結節性增生或結節性再生性增生。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方法理想地用於治療腺瘤。腺瘤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肝細胞腺瘤、腎腺瘤、後腎腺瘤、支氣管腺瘤、肺泡腺瘤、腎上腺腺瘤、垂體腺瘤、副甲狀腺腺瘤、胰腺腺瘤、唾液腺腺瘤、肝細胞腺瘤、胃腸腺瘤、管狀腺瘤及膽管腺瘤。
本發明亦提供如下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以預防個體之良性、癌變前或非轉移性癌症出現或復發。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個體處於癌症、息肉或癌症症候群之風險中。在一實施例中,個體具有癌症、息肉或遺傳性癌症症候群之家族史。在本發明之某些態樣中,個體處於顯現良性、癌變前或非轉移性腫瘤之風險中。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預防該良性、癌變前或非轉移性癌症在從未患過腫瘤之個體、從未患過臨床上可偵測之癌症的個體或僅患過良性腫瘤之個體中出現或復發。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預防個體之癌症復發或減小個體之癌症復發可能性的方法,其包括以足以預防個體之癌症復發或減小個體之癌症復發可能性的時間及量向該個體投與變異型IgG。本發明包括一種預防患有腫瘤之個體之癌症復發的方法,其包括移除腫瘤(例如使用確定性手術)及此後向該個體投與變異型IgG之步驟。本發明包括預防個體之腫瘤再生長的方法,其包括移除腫瘤(例如使用確定性手術)及此後向該個體投與變異型IgG之步驟。在一相關態樣中,本發明包括一種預防個體之癌症復發或減小個體之癌症復發可能性的方法,其視情況包括在手術之前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進行確定性手術及在手術之後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其中手術之後投與變異型IgG預防癌症復發或減小癌症復發可能性。在另一相關態樣中,本發明包括一種預防個體之癌症復發或減小個體之癌症復發可能性的方法,其包括在不存在任何額外抗癌治療劑的情況下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其中該投與預防個體之癌症復發或減小個體之癌症復發可能性。
對於以上各態樣,腫瘤可為任何類型之腫瘤,包括(但不限於)實體腫瘤,且尤其為本文所述之腫瘤及腺瘤。個體可患有可能在臨床上偵測到或可能在臨床上偵測不到的休眠腫瘤或微小轉移灶。在此態樣之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係以足以減少休眠腫瘤或微小轉移灶之新血管生成的時間及量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係以足以預防臨床上可偵測之腫瘤或其轉移灶出現或增加個體存活之持續時間的時間及量投與。
在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單一療法。在另一實施例中,先前已例如使用抗癌療法治療個體之腫瘤。在一實例中,抗癌療法為手術。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在投與變異型IgG之前、期間(例如同時)或之後另外以額外抗癌療法治療個體。抗癌療法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手術、輻射療法(放射線療法)、生物療法、免疫療法、化學療法或此等療法之組合。
在已對個體進行確定性手術之實施例中,一般在個體已自手術恢復一段時間後投與變異型IgG。此時段可包括傷口癒合或手術切口癒合所需之時段、減小傷口開裂風險所需之時段或個體回到與手術前之健康程度基本上類似或更佳之健康程度所需的時段。完成確定性手術與首次投與變異型IgG之間的時段亦可包括停藥期(drug holiday)所需之時段,其中個體需要或要求在治療療程之間有一段時間。一般而言,完成確定性手術與開始變異型IgG療法之間的時段可包括1週以內、1週、2週、3週、4週(28天)、5週、6週、7週、8週、3個月、4個月、5個月、6個月、7個月、8個月、9個月、10個月、11個月、1年、2年、3年或3年以上。在一實施例中,確定性手術與投與變異型IgG之間的時段大於2週且小於1年。在一實施例中,確定性手術與投與變異型IgG之間的時段大於4週(28天)。
在某些實施例中,以上各態樣可進一步包括監測個體之癌症復發。
本發明亦提供在手術移除個體(例如人類患者)之可手術治療之癌症之前進行新輔助療法之方法,其包含向患者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其中該患者已經診斷患有腫瘤或癌症。變異型IgG可單獨投與或與至少一種化學治療劑組合投與。
本發明亦包括一種治療患有可手術治療之癌症之個體的方法,其包括在手術之前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及此後進行手術,藉以切除癌症。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手術之後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以預防癌症復發的步驟。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新輔助療法之方法,其包含在確定性手術之前向患有可手術治療之癌症的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及至少一種化學治療劑。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包括一種減小患有不可切除之腫瘤之個體之腫瘤尺寸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其中該投與減小腫瘤尺寸,進而得以完全切除腫瘤。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完全切除腫瘤之後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治療個體之癌症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a)包含複數個治療週期之第一階段,其中各週期包含以預定時間間隔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及至少一種化學治療劑;b)確定性手術,藉以移除癌症;及c)包含複數個維持週期之第二階段,其中各週期包含以預定時間間隔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而不投與任何化學治療劑。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階段包含投與變異型IgG及施以第一化學療法方案的複數個第一治療週期,繼之以投與變異型IgG及施以第二化學療法方案的複數個第二治療週期。
本發明提供如下方法,其包含在確定性手術之後向患有轉移性或非轉移性癌症之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使用至少一種化學治療劑。
在一態樣中,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包含複數個治療週期之第一階段,其中各週期包含以預定時間間隔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及至少一種化學治療劑;及b)包含複數個維持週期之第二階段,其中各週期包含以預定時間間隔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而不投與任何化學治療劑。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階段包含投與變異型IgG及施以第一化學療法方案的複數個第一治療週期,繼之以投與變異型IgG及施以第二化學療法方案的複數個第二治療週期。
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與VEGF結合或減少VEGF表現或生物活性之抗VEGF抗體。抗VEGF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為單株抗體、嵌合抗體、完全人類抗體或人類化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適用於本發明方法之例示性抗體包括貝伐單抗()、G6-31、B20-4.1、B20-4.1.1及其片段。
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人類化抗HER2單株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嵌合抗CD20抗體、抗IgE抗體、抗CD20抗體、抗CD11a抗體、抗Her2抗體、抗oxLDL抗體、抗CD4抗體MTRX1011A、抗HCV抗體、抗IL-17A/F抗體、抗A-β抗體、抗DR6抗體、抗人類細胞巨大病毒(HCMV)抗體、抗HER受體家族抗體、抗組織因子抗體、MLN-02抗體、人類化抗CD 18 F(ab')2抗體或人類化抗IgE IgG1抗體rhuMab-E25。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標靶抗原為IL-4及IL-13之雙特異性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靶向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 aureus)之抗原決定基的抗體。
雖然可在投與變異型IgG之前、期間或之後以許多不同方式治療個體,但在某些實施例中,在不進行手術或化學療法的情況下治療個體。在其他實施例中,如臨床醫師所評估或如本文所述,以變異型IgG治療為單一療法或歷時變異型IgG治療段之持續時間為單一療法。
在其他實施例中,以變異型IgG治療係與額外抗癌療法組合,該抗癌療法包括(但不限於)手術、輻射療法、化學療法、分化療法、生物療法、免疫療法、血管生成抑制劑及抗增生化合物。以變異型IgG治療亦可包括以上類型之治療方案的任何組合。在某些實施例中,細胞毒性劑、抗血管生成劑及抗增生劑可與變異型IgG組合使用。在一實施例中,抗癌療法為化學療法。在某些實施例中,化學治療劑與變異型IgG係並行投與。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方法有利於治療及預防早期腫瘤,藉此防止進展至較晚期,從而使得與晚期癌症相關之發病率及死亡率降低。本發明之方法亦有利於預防腫瘤復發或腫瘤再生長,例如在移除原發性腫瘤之後持續存在之休眠腫瘤,或減少或預防微小轉移灶出現或增生。
對於本發明之方法,癌症可為實體腫瘤,例如乳癌、結腸直腸癌、直腸癌、肺癌、腎細胞癌、神經膠質瘤(例如退行性星形細胞瘤、退行性少突星形細胞瘤、退行性少突神經膠質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腎癌、前列腺癌、肝癌、胰腺癌、軟組織肉瘤、類癌、頭頸癌、黑色素瘤及卵巢癌。
本發明之方法亦可包括監測個體之癌症或腫瘤復發。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及優勢自以下[實施方式]、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將顯而易知。
本文所述之任何實施例或其任何組合適用於本文所述之本發明之任何及所有變異型IgG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Fc域之新穎變異體,包括在抗體、Fc融合體及免疫黏附素中所發現的彼等變異體,其具有增加之活體內半衰期。此等變異體包含與FcRn結合之人類IgG Fc區或其片段,其相對於野生型人類IgG Fc區含有一或多個胺基酸修飾,該等修飾增加IgG Fc區或其片段對FcRn之親和力。
本文所描述或提及之技術及程序一般已為熟知且通常由熟習此項技術者採用習知方法來使用,諸如以下文獻中所述之廣泛使用之方法:Sambrook等人,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第3版(2001)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Cold Spring Harbor,N.Y. 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F. M. Ausubel等人編(2003));系列叢書METHODS IN ENZYMOLOGY(Academic Press,Inc.):PCR 2:A PRACTICAL APPROACH(M. J. MacPherson,B. D. Hames及G. R. Taylor編(1995)),Harlow及Lane編(1988)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及ANIMAL CELL CULTURE(R. I. Freshney編(1987));Oligonucleotide Synthesis(M. J. Gait編,1984);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Humana Press;Cell Biology:A Laboratory Notebook(J. E. Cellis編,1998)Academic Press;Animal Cell Culture(R. I. Freshney編,1987);Introduction to Cell and Tissue Culture(J. P. Mather及P. E. Roberts,1998)Plenum Press;Cell and Tissue Culture:Laboratory Procedures(A. Doyle,J. B. Griffiths及D. G. Newell編,1993-8)J. Wiley and Sons;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Immunology(D. M. Weir及C. C. Blackwell編);Gene Transfer Vectors for Mammalian Cells(J. M. Miller及M. P. Calos編,1987);PCR: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ullis等人編,1994);Current Protocols in Immunology(J. E. Coligan等人編,1991);Shor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Wiley and Sons,1999);Immunobiology(C. A. Janeway及P. Travers,1997);Antibodies(P. Finch,1997);Antibodies:A Practical Approach(D. Catty編,IRL Press,1988-1989);Monoclonal Antibodies:A Practical Approach(P. Shepherd及C. Dean編,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Using 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E. Harlow及D. Lane(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1999);The Antibodies(M. Zanetti及J. D. Capra編,Harwood Academic Publishers,1995);及Cancer: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Oncology(V. T. DeVita等人編,J.B. Lippincott Company,1993)。
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所用之技術及科學術語具有如一般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者通常所理解之相同含義。Singleton等人,Dictionary of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第2版,J. Wiley & Sons(New York,N.Y. 1994)及March,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s,Mechanisms and Structure第4版,John Wiley & Sons(New York,N.Y. 1992)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提供本申請案中所用之許多術語的一般指南。包括專利申請案及公開案之本文所引用之所有參考文獻皆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定義
出於解釋本說明書之目的,以下定義將適用且若適當,則以單數形式使用之術語亦包括複數形式,反之亦然。應瞭解,本文所用之術語僅為達成描述特定實施例之目的,且不欲作為限制。在以下闡述之任何定義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之任何文獻相悖的情況下,以下闡述之定義為準。
在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通篇,免疫球蛋白重鏈中之殘基編號為如Kabat等人,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5版Public Health Servic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ethesda,Md.(1991)中之EU索引的編號,該文獻以引用的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如Kabat中之EU索引」係指人類IgG1 EU抗體之殘基編號。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活體內半衰期」或「活體內抗體半衰期」係指含有FcRn結合位點之特定類型之IgG分子或其片段在既定動物之循環中的生物半衰期且由分子之循環濃度降低50%所需之時間表示。在某些實施例中,當繪製既定IgG之濃度隨時間而變之圖時,曲線通常分兩階段,其中快速α-階段表示所注射之IgG分子在血管內空間與血管外空間之間平衡,且較長β-階段表示IgG分子自血管內空間消除。在某些實施例中,術語「活體內半衰期」對應於β-階段中IgG分子之半衰期。在某些實施例中,既定IgG之濃度對時間曲線分三階段,其相應地分布於α-階段及β-階段中,且終末消除由γ-階段表示。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活體內半衰期對應於終末消除階段或γ-階段之半衰期。在某些實施例中,既定IgG之濃度對時間曲線為單階段,其具有單一消除階段。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活體內半衰期對應於單一消除階段之半衰期。
如本文所用之「親本多肽」或「野生型多肽」意謂未經修飾之多肽、天然產生之多肽或天然產生之多肽的經工程改造之經修飾型式,其不具有本文所揭示之一或多個Fc區胺基酸修飾且與如本文所揭示之變異型IgG相比效應功能不同。親本多肽可包含原生序列Fc區或具有原有胺基酸序列修飾(諸如添加、缺失及/或取代)之Fc區。親本多肽亦可包含如下所述之非天然胺基酸。親本多肽可指多肽本身、包含親本多肽之組合物或編碼親本多肽之胺基酸序列。親本多肽包括(但不限於)親本免疫球蛋白、野生型免疫球蛋白、親本抗體及野生型抗體。
因此,如本文所用之「親本免疫球蛋白」、「親本IgG」、「野生型免疫球蛋白」或「野生型IgG」意謂未經修飾之免疫球蛋白、天然產生之免疫球蛋白或天然產生之免疫球蛋白的經工程改造之經修飾型式,其不具有本文所揭示之一或多個Fc區胺基酸修飾且與如本文所揭示之變異型IgG相比效應功能不同。親本免疫球蛋白可包含原生序列Fc區或具有原有胺基酸序列修飾(諸如添加、缺失及/或取代)之Fc區。親本免疫球蛋白亦可包含如下所述之非天然胺基酸。親本免疫球蛋白可指免疫球蛋白本身、包含親本免疫球蛋白之組合物或編碼親本免疫球蛋白之胺基酸序列。
如本文所用之「親本抗體」或「野生型抗體」意謂未經修飾之抗體、天然產生之抗體或天然產生之抗體的經工程改造之經修飾型式,其不具有本文所揭示之一或多個Fc區胺基酸修飾且與如本文所揭示之變異型IgG相比效應功能不同。親本抗體可包含原生序列Fc區或具有原有胺基酸序列修飾(諸如添加、缺失及/或取代)之Fc區。親本抗體亦可包含如下所述之非天然胺基酸。親本抗體可指抗體本身、包含親本抗體之組合物或編碼親本抗體之胺基酸序列。
在某些實施例中,「親本IgG」、「親本抗體」、「野生型IgG」或「野生型抗體」包括(但不限於)如本文所述之已知商業上重組產生之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野生型IgG為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在某些實施例中,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係指無本文所揭示之一或多個Fc區胺基酸修飾的Fc區。在某些實施例中,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係指具有本文未揭示之一或多個Fc區胺基酸修飾的Fc區。在某些實施例中,野生型IgG為貝伐單抗。在某些實施例中,野生型抗體為不含Fc區之抗體片段。在某些實施例中,該野生型抗體之變異型IgG為Fc融合蛋白,其包含野生型抗體之Fab域片段或非抗體蛋白域及包含本文所揭示之一或多個Fc區修飾的Fc域片段。在某些實施例中,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係指具有Fc突變L251D或L251D/434H,但不具有本文所揭示之其他Fc區胺基酸修飾的IgG Fc區。
本文所用之「變異體」、「變異型蛋白質」或「蛋白質變異體」意謂經由至少一個胺基酸修飾而不同於親本蛋白質之蛋白質。蛋白質變異體可指蛋白質本身、包含蛋白質之組合物或編碼蛋白質之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蛋白質變異體與親本多肽相比具有至少一個胺基酸修飾,例如約一至約十個胺基酸修飾。在某些實施例中,蛋白質變異體在IgG Fc區中具有至少兩個胺基酸修飾。在某些實施例中,蛋白質變異體在IgG Fc區中具有至少三個胺基酸修飾。本文中之蛋白質變異體序列較佳與親本蛋白質序列具有至少約80%同源性,最佳至少約90%同源性,更佳至少約95%同源性。蛋白質變異體亦可包含如下定義之非天然胺基酸。術語「蛋白質變異體」包括如本文所述之免疫球蛋白變異體及抗體變異體。
本文所用之術語「免疫球蛋白變異體」、「變異型免疫球蛋白」、「變異型IgG」或「IgG變異體」意謂經至少一個胺基酸修飾而不同於親本或野生型免疫球蛋白序列之免疫球蛋白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相對於野生型IgG在Fc區中具有至少兩個胺基酸修飾。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相對於野生型IgG在Fc區中具有至少三個胺基酸修飾。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變異型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抗VEGF抗體。在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貝伐單抗變異體,在該抗體之Fc區中包含一或多個胺基酸修飾。
如本文所用之「抗體變異體」或「變異型抗體」意謂經由至少一個胺基酸修飾而不同於親本抗體之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抗體相對於野生型抗體在Fc區中具有一或多個胺基酸修飾。
如本文所用之「位置」意謂在蛋白質序列中之定位。位置可依序編號,或根據既定格局(例如,如Kabat中之EU索引)編號。
術語「含有Fc區之多肽」或「Fc多肽」係指包含全部或一部分Fc區之多肽。舉例而言,Fc多肽包括抗體、Fc融合體、經分離Fc及Fc片段。
術語「包含Fc區之抗體」係指包含Fc區之抗體。可例如在純化抗體期間或藉由重組工程改造編碼抗體之核酸來移除Fc區之C末端離胺酸(根據EU編號系統之殘基447)。因此,包含具有Fc區之抗體的組合物可包含具有K447之抗體、K447全部移除之抗體,或有及無K447殘基之抗體的混合物。
「胺基酸修飾」係指預定胺基酸序列之胺基酸序列變化。例示性修飾包括胺基酸取代、插入及/或缺失。在某些實施例中,胺基酸修飾為取代。
例如Fc區之指定位置處之「胺基酸修飾」係指指定殘基之取代或缺失,或與指定殘基相鄰之至少一個胺基酸殘基插入。與指定殘基「相鄰」之插入意謂其一至兩個殘基內之插入。插入可在相對於指定殘基之N末端或C末端。
「胺基酸取代」係指預定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個現有胺基酸殘基經另一不同的「置換」胺基酸殘基置換。置換殘基可為「天然產生之胺基酸殘基」(亦即由遺傳密碼編碼)且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丙胺酸(Ala)、精胺酸(Arg)、天冬醯胺(Asn)、天冬胺酸(Asp)、半胱胺酸(Cys)、麩醯胺酸(Gln)、麩胺酸(Glu)、甘胺酸(Gly)、組胺酸(His)、異白胺酸(Ile)、白胺酸(Leu)、離胺酸(Lys)、甲硫胺酸(Met)、苯丙胺酸(Phe)、脯胺酸(Pro)、絲胺酸(Ser)、蘇胺酸(Thr)、色胺酸(Trp)、酪胺酸(Tyr)及纈胺酸(Val)。在某些實施例中,置換殘基不為半胱胺酸。本文中胺基酸取代之定義亦涵蓋經一或多個非天然產生之胺基酸殘基取代。
「非天然產生之胺基酸殘基」係指除以上列舉之彼等天然產生之胺基酸殘基以外的殘基,其能夠共價結合多肽鏈中之相鄰胺基酸殘基。非天然產生之胺基酸殘基之實例包括正白胺酸、鳥胺酸、正纈胺酸、高絲胺酸及其他胺基酸殘基類似物,諸如Ellman等人,Meth. Enzym. 202:301-336(1991);美國專利第6,586,207號;WO 98/48032;WO 03/073238;美國公開案第2004-0214988A1號;WO 05135727A2;WO 05/74524A2;J. W. Chin等人,(2002),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24:9026-9027;J. W. Chin及P. G. Schultz,(2002),ChemBioChem 11:1135-1137;及J. W. Chin等人,(2002),PICAS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99:11020-11024中所述之彼等類似物,該等文獻皆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
「胺基酸插入」係指至少一個胺基酸併入預定胺基酸序列中。雖然插入通常由一或兩個胺基酸殘基之插入組成,但本申請案涵蓋更大的「肽插入」,例如約三個至約五個或甚至至多約十個胺基酸殘基之插入。所插入殘基可為如上所揭示之天然產生或非天然產生之殘基。
「胺基酸缺失」係指至少一個胺基酸殘基自預定胺基酸序列移除。
在某些實施例中,術語「增加」、「增加之半衰期」或「增加之活體內半衰期」係指與野生型IgG或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相比,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標準方法(諸如本文所述之彼等方法)偵測到本發明變異型IgG之活體內半衰期總體增加至少約25%、30%、40%、50%、60%、70%、75%、80%、85%、90%、95%、100%、150%、200%、300%或300%以上。在某些實施例中,術語增加係指變異型IgG之活體內半衰期增加,其中與野生型IgG或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相比,增加為至少約1.25倍、1.5倍、1.75倍、2倍、3倍、4倍、5倍或10倍或10倍以上。在某些實施例中,野生型IgG或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為貝伐單抗。在某些實施例中,貝伐單抗之平均半衰期在獼猴中量測為約10至12天,或在人類中量測為約20天。
「鉸鏈區」一般定義為自人類IgG1之Glu216伸展至Pro230(Burton,Molec. Immunol. 22:161-206(1985))。可藉由將形成重鏈間S-S鍵之第一及最末半胱胺酸殘基置於相同位置中而將其他IgG同型之鉸鏈區與IgG1序列對準。
Fc區之「下部鉸鏈區」通常定義為緊靠鉸鏈區C末端之殘基段,亦即Fc區之殘基233至239。在本發明之前,FcγR結合一般歸結於IgG Fc區之下部鉸鏈區中之胺基酸殘基。
「Clq」為包括免疫球蛋白之Fc區之結合位點的多肽。Clq連同兩個絲胺酸蛋白酶Clr及Cls一起形成複合Cl,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路徑之第一組份。人類Clq可自例如Quidel(San Diego,Calif)購得。
術語「結合域」係指與另一分子結合之多肽區。在FcR之情況下,結合域可包含其多肽鏈(例如其α鏈)之負責結合Fc區的一部分。一適用之結合域為FcR α鏈之胞外域。
本文中之術語「抗體」以最寬泛之含義使用且特定而言涵蓋單株抗體(包括全長單株抗體)、多株抗體、多特異性抗體(例如雙特異性抗體)及抗體片段,只要其展現所要生物活性即可。
「經分離」抗體為已經識別且自其天然環境之組份中分離及/或回收之抗體。其天然環境之污染組份為干擾抗體研究、診斷或治療用途之物質,且可包括酶、激素及其他蛋白類或非蛋白類溶質。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經純化(1)至如由例如洛瑞法(Lowry method)所測定之大於95重量%之抗體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大於99重量%;(2)至足以獲得藉由使用例如旋杯式定序儀(spinning cup sequenator)所測定之N末端或內部胺基酸序列至少15個殘基的程度;或(3)至在還原或非還原性條件下由SDS-PAGE使用例如庫馬斯藍(Coomassie blue)或銀染色測定為均質之程度。經分離抗體包括重組細胞內之原位抗體,此係因為抗體天然環境之至少一種組份將不存在。然而,經分離抗體通常由至少一個純化步驟製備。
「原生抗體」通常為由兩個相同輕(L)鏈及兩個相同重(H)鏈組成之約150,000道爾頓(dalton)之異源四聚醣蛋白。各輕鏈係由一個共價二硫鍵與重鏈連接,而二硫鍵聯之數目在不同免疫球蛋白同型之重鏈之間變化。各重鏈及輕鏈亦具有規則間隔之鏈內二硫橋鍵。各重鏈在一端具有可變域(VH),繼之以許多恆定域。各輕鏈在一端具有可變域(VL)且在另一端具有恆定域;輕鏈之恆定域與重鏈之第一恆定域對準,且輕鏈之可變域與重鏈之可變域對準。咸信特定胺基酸殘基形成輕鏈可變域與重鏈可變域之間的界面。
術語「恆定域」係指免疫球蛋白分子之一部分,其相對於含有抗原結合位點的免疫球蛋白之另一部分(可變域)具有較保守之胺基酸序列。恆定域含有重鏈之CH1、CH2及CH3域及輕鏈之CHL域。
抗體之「可變區」或「可變域」係指抗體之重鏈或輕鏈之胺基末端域。重鏈之可變域可稱為「VH」。輕鏈之可變域可稱為「VL」。此等域一般為抗體之最可變部分且含有抗原結合位點。
術語「可變」係指可變域之某些部分的序列在抗體之間大不相同且用於各特定抗體對其特定抗原之結合性及特異性方面。然而,可變性不均勻分布於抗體之可變域中。其在輕鏈可變域與重鏈可變域中富集於三個稱為高變區(HVR)之區段中。可變域之較高度保守部分稱為構架區(FR)。原生重鏈及輕鏈之可變域各包含四個主要採用β-摺疊構型、由三個HVR連接之FR區,該等HVR形成連接β-摺疊結構且在一些情況下形成β-摺疊結構之一部分的環。各鏈中之HVR由FR區緊密保持在一起,且與來自另一鏈之HVR一起促使形成抗體之抗原結合位點(參見Kabat等人,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5版,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Bethesda,MD(1991))。恆定域不直接與抗體與抗原之結合有關,但展現各種效應功能,諸如使抗體參與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
來自任何脊椎動物物種之抗體(免疫球蛋白)之「輕鏈」可基於其恆定域之胺基酸序列而歸入兩個截然不同之類型(稱為κ及λ)之一。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IgG「同型」或「子類」意謂由其恆定區之化學及抗原特徵定義之免疫球蛋白之任何子類。
視重鏈之恆定域之胺基酸序列而定,抗體(免疫球蛋白)可歸為不同類別。存在五種主要類別之免疫球蛋白:IgA、IgD、IgE、IgG及IgM,且此等類別中之數種可進一步分成子類(同型),例如IgG1、IgG2、IgG3、IgG4、IgA1及IgA2。對應於不同類別之免疫球蛋白的重鏈恆定域分別稱為α、δ、ε、γ及μ。不同類別之免疫球蛋白之次單元結構及三維構型已為熟知且一般描述於例如Abbas等人,Cellular and Mol. Immunology,第4版(W.B. Saunders,Co.,2000)中。抗體可為藉由抗體與一或多個其他蛋白質或肽共價或非共價締合而形成之較大融合分子之一部分。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IgG子類修飾」意謂將一種IgG同型之一個胺基酸轉變為經比對之不同IgG同型中之相應胺基酸的胺基酸修飾。舉例而言,因為IgG1在EU位置296處包含酪胺酸且IgG2在EU位置296處包含苯丙胺酸,故認為IgG2中之F296Y取代為IgG子類修飾。
如本文所用之「非天然產生之修飾」意謂非同型之胺基酸修飾。舉例而言,因為IgG中無一者在位置332處包含麩胺酸,故認為IgG1、IgG2、IgG3或IgG4中在位置332處經麩胺酸(332E)取代為非天然產生之修飾。
術語「全長抗體」、「完整抗體」及「全抗體」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以指代呈實質上完整形式之抗體。該等術語特定而言係指具有含Fc區之重鏈的抗體。
出於本文目的之「裸抗體」為未與細胞毒性部分或放射性標記結合之抗體。
「抗體片段」包含完整抗體之較佳包含其抗原結合區之一部分。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片段包含包括本文所揭示之一或多個Fc區修飾的Fc區或Fc區之一部分。抗體片段之實例包括Fab、Fab'、F(ab')2及Fv片段;雙功能抗體;線性抗體;單鏈抗體分子;及由抗體片段形成之多特異性抗體。
抗體之木瓜蛋白酶消化產生兩個各具有單一抗原結合位點之相同抗原結合片段(稱為「Fab」片段)及殘餘「Fc」片段,其名稱反映其易於結晶之能力。胃蛋白酶處理得到具有兩個抗原組合位點且仍能夠交聯抗原之F(ab')2片段。
「Fv」為含有完整抗原結合位點之最小抗體片段。在一實施例中,雙鏈Fv物質由緊密、非共價締合之一個重鏈可變域與一個輕鏈可變域之二聚體組成。在單鏈Fv(scFv)物質中,一個重鏈可變域與一個輕鏈可變域可由可撓性肽連接子共價連接以使得輕鏈與重鏈可以與雙鏈Fv物質中之彼結構類似之「二聚」結構締合。在此構型中,各可變域之三個HVR相互作用以界定VH-VL二聚體表面上之抗原結合位點。總而言之,六個HVR賦予抗體以抗原結合特異性。然而,即使單一可變域(或僅包含三個對抗原具有特異性之HVR的一半Fv)亦能夠識別並結合抗原,惟親和力低於整個結合位點。
Fab片段含有重鏈可變域及輕鏈可變域且亦含有輕鏈之恆定域及重鏈之第一恆定域(CH1)。Fab'片段與Fab片段之不同之處在於重鏈CH1域之羧基末端處添加數個殘基,包括一或多個來自抗體鉸鏈區之半胱胺酸。Fab'-SH為本文中對於恆定域之半胱胺酸殘基帶有游離硫醇基之Fab'的名稱。F(ab')2抗體片段最初係以Fab'片段對之形式產生,在該等片段對之間具有鉸鏈半胱胺酸。亦已知抗體片段之其他化學偶合。
「單鏈Fv」或「scFv」抗體片段包含抗體之VH域及VL域,其中此等域存在於單一多肽鏈中。一般而言,scFv多肽在VH域與VL域之間進一步包含多肽連接子,其使scFv能夠形成抗原結合所要之結構。關於scFV之評述,參見,例如Pluckthn,The Pharmacolog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第113卷,Rosenburg及Moore編,(Springer-Verlag,New York,1994),第269-315頁。
術語「雙功能抗體」係指具有兩個抗原結合位點之抗體片段,該等片段在同一多肽鏈(VH-VL)中包含與輕鏈可變域(VL)連接之重鏈可變域(VH)。藉由使用過短而無法使同一鏈上之兩個域之間配對的連接子,迫使該等域與另一鏈之互補域配對且形成兩個抗原結合位點。雙功能抗體可為二價或雙特異性的。雙功能抗體更充分地描述於例如EP 404,097;WO 1993/01161;Hudson等人,Nat. Med. 9:129-134(2003);及Hollinger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6444-6448(1993)中。三功能抗體及四功能抗體亦描述於Hudson等人,Nat. Med. 9:129-134(2003)中。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單株抗體」係指自實質上均質抗體群體獲得之抗體,亦即,構成該群體之個別抗體除可少量存在之可能突變(例如天然產生之突變)以外皆相同。因此,修飾語「單株」指示並非離散抗體之混合物的抗體特徵。在某些實施例中,此類單株抗體通常包括包含結合標靶之多肽序列之抗體,其中結合標靶之多肽序列係由包括自複數個多肽序列選擇結合單一標靶之多肽序列的方法獲得。舉例而言,選擇方法可為自複數個純系(諸如融合瘤純系、噬菌體純系或重組DNA純系之庫)選擇獨特純系。應瞭解,可進一步改變所選結合標靶之序列以例如改良對標靶之親和力、將結合標靶之序列人類化、改良其在細胞培養物中之產量、降低其在活體內之免疫原性、形成多特異性抗體等,且包含經改變之結合標靶之序列的抗體亦為本發明之單株抗體。與通常包括針對不同決定子(抗原決定基)之不同抗體的多株抗體製劑成對比,單株抗體製劑之各單株抗體係針對抗原上之單一決定子。除特異性以外,單株抗體製劑之有利之處亦在於其通常不受其他免疫球蛋白污染。
修飾語「單株」指示自實質上均質抗體群體獲得之抗體特徵,且不應理解為需要由任何特定方法產生抗體。舉例而言,欲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單株抗體可由多種技術製造,包括例如融合瘤方法(例如Kohler及Milstein,Nature,256:495-97(1975);Hongo等人,Hybridoma,14(3):253-260(1995);Harlow等人,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第2版1988);Hammerling等人,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T-Cell Hybridomas 563-681(Elsevier,N.Y.,1981))、重組DNA方法(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4,816,567號)、噬菌體呈現技術(參見,例如Clackson等人,Nature,352:624-628(1991);MarkS等人,J. Mol. Biol. 222:581-597(1992);Sidhu等人,J. Mol. Biol. 338(2):299-310(2004);Lee等人,J. Mol. Biol. 340(5):1073-1093(2004);Fellouse,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1(34):12467-12472(2004);及Lee等人,J. Immunol. Methods 284(1-2):119-132(2004)),及在具有編碼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之部分或全部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座或基因的動物中產生人類或類人類抗體之技術(參見,例如WO 1998/24893;WO 1996/34096;WO 1996/33735;WO 1991/10741;Jakobovits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2551(1993);Jakobovits等人,Nature 362:255-258(1993);Bruggemann等人,Yearin Immunol. 7:33(1993);美國專利第5,545,807號、第5,545,806號、第5,569,825號、第5,625,126號、第5,633,425號及第5,661,016號;Marks等人,Bio/Technology 10:779-783(1992);Lonberg等人,Nature 368:856-859(1994);Morrison,Nature 368:812-813(1994);Fishwild等人,Nature Biotechnol. 14:845-851(1996);Neuberger,Nature Biotechnol. 14:826(1996);及Lonberg及Huszar,Intern. Rev. Immunol. 13:65-93(1995))。
本文中之單株抗體特定而言包括「嵌合」抗體,其中重鏈及/或輕鏈之一部分與源自特定物種或屬於特定抗體類別或子類之抗體中的相應序列相同或同源,而該(等)鏈之其餘部分與源自另一物種或屬於另一抗體類別或子類之抗體中的相應序列相同或同源;以及該等抗體之片段,只要其展現所要生物活性即可(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4,816,567號;及Morrison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 81:6851-6855(1984))。嵌合抗體包括抗體之抗原結合區源自以所關注之抗原使獼猴免疫所產生之抗體的抗體。
「人類化」形式之非人類(例如鼠類)抗體為含有最少程度之源自非人類免疫球蛋白之序列的嵌合抗體。在一實施例中,人類化抗體為來自受體之HVR之殘基經來自具有所要特異性、親和力及/或容量之非人類物種(供體抗體)(諸如小鼠、大鼠、兔或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之HVR之殘基置換的人類免疫球蛋白(受體抗體)。在一些情況下,人類免疫球蛋白之FR殘基經相應非人類殘基置換。此外,人類化抗體可包含在受體抗體或供體抗體中未發現之殘基。可進行此等修飾以進一步改進抗體效能。一般而言,人類化抗體包含實質上全部至少一個,且通常兩個可變域,其中全部或實質上全部高變環對應於非人類免疫球蛋白之彼等高變環,且全部或實質上全部FR為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之彼等FR。人類化抗體視情況亦包含免疫球蛋白恆定區(Fc)之至少一部分,通常為人類免疫球蛋白之彼恆定區之至少一部分。關於其他細節,參見,例如Jones等人,Nature 321:522-525(1986);Riechmann等人,Nature 332:323-329(1988);及Presta,Curr. Op. Struct. Biol. 2:593-596(1992)。亦參見,例如Vaswani及Hamilton,Ann. Allergy,Asthma & Immunol. 1:105-115(1998);Harris,Biochem. Soc. Transactions 23:1035-1038(1995);Hurle及Gross,Curr. Op. Biotech. 5:428-433(1994);及美國專利第6,982,321號及第7,087,409號。
「人類抗體」為具有對應於由人類產生之抗體之彼胺基酸序列的胺基酸序列且/或已使用如本文所揭示之製造人類抗體之任何技術製造之抗體。人類抗體之此定義特別排除包含非人類抗原結合殘基之人類化抗體。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各種技術(包括噬菌體呈現文庫)來產生人類抗體。Hoogenboom及Winter,J. Mol. Biol.,227:381(1991);Marks等人,J. Mol. Biol.,222:581(1991)。以下文獻中所述之方法亦可用於製備人類單株抗體:Cole等人,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Alan R. Liss,第77頁(1985);Boerner等人,J. Immunol.,147(1):86-95(1991)。亦參見van Dijk及van de Winkel,Curr. Opin. Pharmacol.,5:368-74(2001)。人類抗體可藉由將抗原投與已經修飾以回應抗原激發產生該等抗體而其內源基因座已失能之轉殖基因動物來製備,該轉殖基因動物為例如經免疫之異種移植小鼠(xenomice)(關於XENOMOUSETM技術,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6,075,181號及第6,150,584號)。關於經由人類B細胞融合瘤技術產生之人類抗體,亦參見,例如Li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103:3557-3562(2006)。
「物種依賴性抗體」為其對於來自第一哺乳動物物種之抗原所具有之結合親和力強於其對於來自第二哺乳動物物種之抗原同源物所具有之結合親和力的抗體。通常,物種依賴性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抗原(亦即,具有不大於約1×10-7M、較佳不大於約1×10-8M且最佳不大於約1×10-9M之結合親和力(Kd)值),但對於來自第二非人類哺乳動物物種之抗原同源物所具有之結合親和力比其對於人類抗原之結合親和力弱至少約50倍或至少約500倍或至少約1000倍。物種依賴性抗體可為如上所定義之各種類型抗體中之任一者,但較佳為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
術語「高變區」、「HVR」或「HV」當在本文中使用時係指抗體可變域中序列高變及/或形成結構界定之環的區域。一般而言,抗體包含六個HVR;三個在VH中(H1、H2、H3),且三個在VL中(L1、L2、L3)。在原生抗體中,H3及L3顯示出六個HVR中之最高多樣性,且咸信尤其H3在賦予抗體以精細特異性方面起獨特作用。參見,例如Xu等人,Immunity 13:37-45(2000);Johnson及Wu,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48:1-25(Lo編,Human Press,Totowa,NJ,2003)。實際上,僅由重鏈組成之天然產生之駱駝抗體在不存在輕鏈的情況下亦具功能性及穩定性。參見,例如Hamers-Casterman等人,Nature 363:446-448(1993);Sheriff等人,Nature Struct. Biol. 3:733-736(1996)。
本文中使用並涵蓋許多HVR敍述。Kabat互補決定區(CDR)係基於序列可變性且其最常使用(Kabat等人,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5版Public Health Servic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ethesda,MD.(1991))。而Chothia指出結構環之位置(Chothia及Lesk J. Mol. Biol. 196:901-917(1987))。AbM HVR表示Kabat HVR與Chothia結構環之間的折衷,且由Oxford Molecular之AbM抗體建模軟體使用。「接觸」HVR係基於可用複雜晶體結構之分析。來自此等HVR中之每一者之殘基註解如下。
HVR可包含如下「擴展HVR」:VL中之24-36或24-34(L1)、46-56或50-56(L2)及89-97或89-96(L3),及VH中之26-35(H1)、50-65或49-65(H2)及93-102、94-102或95-102(H3)。可變域殘基係根據Kabat等人(同上)中關於此等定義中之每一者來編號。
「構架」或「FR」殘基為除如本文所定義之HVR殘基以外之彼等可變域殘基。
術語「如Kabat中之可變域殘基編號」或「如Kabat中之胺基酸位置編號」及其變化形式係指Kabat等人(同上)中用於編譯抗體之重鏈可變域或輕鏈可變域的編號系統。使用此編號系統,對應於可變域之FR或HVR縮短或可變域之FR或HVR中之插入,實際線性胺基酸序列可含有較少或其他胺基酸。舉例而言,重鏈可變域可包括在H2之殘基52之後的單一胺基酸插入(根據Kabat之殘基52a)及在重鏈FR殘基82之後插入的殘基(例如,根據Kabat之殘基82a、82b及82c等)。對於既定抗體,殘基之Kabat編號可藉由抗體序列同源區與「標準」Kabat編號序列比對來確定。
當涉及可變域中之殘基(約為輕鏈之殘基1-107及重鏈之殘基1-113)時,一般使用Kabat編號系統(例如Kabat等人,Sequence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5版Public Health Servic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ethesda,Md.(1991))。當涉及免疫球蛋白重鏈恆定區中之殘基時,一般使用「EU編號系統」或「EU索引」(例如在Kabat等人(同上)中所報導之EU索引)。「如Kabat中之EU索引」係指人類IgG1 EU抗體之殘基編號。除非本文另外規定,否則提及抗體可變域中之殘基編號意謂由Kabat編號系統之殘基編號。除非本文另外規定,否則提及抗體恆定域中之殘基編號意謂由EU編號系統之殘基編號(參見,例如PCT公開案第WO2006073941號)。
「親和力成熟」抗體為在其一或多個HVR中具有一或多個變化之抗體,該一或多個變化使得抗體對抗原之親和力與不具有彼(等)變化之親本抗體相比有所改良。在一實施例中,親和力成熟抗體對標靶抗原具有奈莫耳濃度或甚至皮莫耳濃度之親和力。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某些程序來產生親和力成熟抗體。舉例而言,Marks等人,Bio/Technology 10:779-783(1992)描述藉由VH及VL域改組來使親和力成熟。以下文獻描述HVR及/或構架殘基之隨機突變誘發:例如Barbas等人,Proc Nat. Acad. Sci. USA 91:3809-3813(1994);Schier等人,Gene 169:147-155(1995);Yelton等人,J. Immunol. 155:1994-2004(1995);Jackson等人,J. Immunol. 154(7):3310-9(1995);及Hawkins等人,J. Mol. Biol. 226:889-896(1992)。
「阻斷」抗體或「拮抗」抗體為抑制或降低與之結合之抗原之生物活性的抗體。某些阻斷抗體或拮抗抗體實質上或完全抑制抗原之生物活性。
如本文所用之「促效抗體」為部分或完全模擬所關注多肽之至少一種功能活性的抗體。
「生長抑制」抗體為防止或減少表現抗體所結合之抗原的細胞增殖之彼等抗體。
抗體「效應功能」係指可由抗體之Fc區(原生序列Fc區或胺基酸序列變異體Fc區)引起之彼等生物活性,且其隨抗體同型而變化。抗體效應功能之實例包括:C1q結合及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Fc受體結合;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ADCC);吞噬作用;細胞表面受體(例如B細胞受體)之下調;及B細胞活化。
本文中之術語「Fc區」用於定義免疫球蛋白重鏈之C末端區,包括原生序列Fc區及變異體Fc區。雖然免疫球蛋白重鏈之Fc區之邊界可能變化,但人類IgG重鏈Fc區通常界定為自位置Cys226處之胺基酸殘基或自Pro230伸展至其羧基末端。可例如在產生或純化抗體期間或藉由重組工程改造編碼抗體重鏈之核酸來移除Fc區之C末端離胺酸(根據EU編號系統為殘基447)。因此,完整抗體之組合物可包含已移除全部K447殘基之抗體群體、未移除K447殘基之抗體群體,及具有有及無K447殘基之抗體之混合物的抗體群體。在某些實施例中,免疫球蛋白之Fc區包含兩個恆定域CH2及CH3。
人類IgG Fc區之「CH2域」(亦稱為「Cγ2」域)通常自約胺基酸231延伸至約胺基酸340。CH2域之獨特之處在於其不與另一域緊密配對。實際上,兩個N連接之分支碳水化合物鏈插入完整原生IgG分子之兩個CH2域之間。已推測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域-域配對之替代物且幫助穩定CH2域。Burton,Molec. Immunol. 22:161-206(1985)。
「CH3域」包含Fc區中CH2域之C末端殘基段(亦即,自IgG之大約胺基酸殘基341至大約胺基酸殘基447)。
「功能性Fc區」具有原生序列Fc區之「效應功能」。例示性「效應功能」包括Fc受體結合;Clq結合;CDC;ADCC;吞噬作用;細胞表面受體(例如B細胞受體;BCR)之下調等。該等效應功能一般需要Fc區與結合域(例如抗體可變域)組合且可使用各種檢定來評估。
「原生序列Fc區」包含與自然界中發現之Fc區之胺基酸序列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原生序列人類Fc區包括原生序列人類IgG1 Fc區(非A異型及A異型)、原生序列人類IgG2 Fc區、原生序列人類IgG3 Fc區,及原生序列人類IgG4 Fc區以及其天然產生之變異體(參見,例如SEQ ID NO:11至SEQ ID NO:17)。
「變異體Fc區」包括經由至少一個胺基酸修飾而不同於原生序列Fc區之胺基酸序列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體Fc區包含因一或多個胺基酸取代而不同於原生序列Fc區之胺基酸序列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體Fc區與野生型IgG或野生型抗體之Fc區相比具有至少一個胺基酸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體Fc區在野生型抗體之Fc區中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胺基酸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體Fc區在野生型抗體之Fc區中具有三個或三個以上胺基酸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體Fc區具有至少一個、兩個或三個或三個以上本文所述之Fc區胺基酸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之變異體Fc區與原生序列Fc區及/或與親本多肽之Fc區具有至少約80%同源性。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之變異體Fc區與原生序列Fc區及/或與親本多肽之Fc區具有至少約90%同源性。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之變異體Fc區與原生序列Fc區及/或與親本多肽之Fc區具有至少約95%同源性。
「Fc受體」或「FcR」描述與抗體之Fc區結合之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FcR為原生人類FcR。在一些實施例中,FcR為結合IgG抗體之FcR(γ受體)且包括FcγRI、FcγRII及FcγRIII子類之受體,包括彼等受體之對偶基因變異體及其他剪接形式。FcγRII受體包括FcγRIIA(「活化受體」)及FcγRIIB(「抑制受體」),其具有主要在細胞質域方面不同之類似胺基酸序列。活化受體FcγRIIA在其細胞質域中含有基於免疫受體酪胺酸之活化基元(ITAM)。抑制受體FcγRIIB在其細胞質域中含有基於免疫受體酪胺酸之抑制基元(ITIM)。(參見例如Daron,Annu. Rev. Immunol. 15:203-234(1997))。FcR評述於例如Ravetch及Kinet,Annu. Rev. Immunol 9:457-92(1991);Capel等人,Immunomethods 4:25-34(1994);及de Haas等人,J. Lab. Clin. Med. 126:330-41(1995)中。本文中之術語「FcR」涵蓋其他FcR,包括有待將來鑑別之彼等FcR。
術語「Fc受體」或「FcR」亦包括新生兒受體FcRn,其負責將母體IgG轉移至胎兒(Guyer等人,J. Immunol. 117:587(1976)及Kim等人,J. Immunol. 24:249(1994))且調控免疫球蛋白之體內平衡。量測與FcRn結合之方法為已知的(參見,例如Ghetie及Ward.,Immunol. Today 18(12):592-598(1997);Ghetie等人,Nature Biotechnology,15(7):637-640(1997);Hinton等人,J. Biol. Chem. 279(8):6213-6216(2004);WO 2004/92219(Hinton等人)。
可例如在投與具有變異體Fc區之多肽的轉殖基因小鼠、人類或非人類靈長類中檢定人類FcRn高親和力結合多肽之活體內或血清半衰期。亦參見,例如Petkova等人,International Immunology 18(12):1759-1769(2006)。
「人類效應細胞」為表現一或多個FcR且執行效應功能之白血球。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等細胞至少表現FcγRIII且執行ADCC效應功能。介導ADCC之人類白血球之實例包括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自然殺傷(NK)細胞、單核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及嗜中性白血球。可自原生來源(例如血液)分離效應細胞。
「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或「ADCC」係指一種細胞毒性形式,其中與某些細胞毒性細胞(例如NK細胞、嗜中性白血球及巨噬細胞)上所存在之Fc受體(FcR)結合之分泌型Ig使此等細胞毒性效應細胞能夠與帶有抗原之標靶細胞特異性結合且隨後以細胞毒素殺死該標靶細胞。介導ADCC之初級細胞(NK細胞)僅表現FcγRIII,而單核細胞表現FcγRI、FcγRII及FcγRIII。造血細胞上FcR之表現概述於Ravetch及Kinet,Annu. Rev. Immunol 9:457-92(1991)之第464頁的表3中。為評估所關注之分子的ADCC活性,可進行活體外ADCC檢定,諸如美國專利第5,500,362號或第5,821,337號或美國專利第6,737,056號(Presta)中所述之彼檢定。適用於該等檢定之效應細胞包括PBMC及NK細胞。或者或另外,可在活體內,例如在動物模型(諸如Clynes等人,PNAS(USA)95:652-656(1998)中所揭示之彼動物模型)中評估所關注之分子的ADCC活性。
「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或「CDC」係指在補體存在下標靶細胞溶解。藉由補體系統之第一組份(Clq)與結合其同源抗原之抗體(適當子類之抗體)結合而引發傳統補體路徑之活化。為評估補體活化,可進行CDC檢定,例如,如Gazzano-Santoro等人,J. Immunol. Methods 202:163(1996)中所述。Fc區胺基酸序列改變(具有變異體Fc區之多肽)且C1q結合能力增加或減小之多肽變異體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第6,194,551 B1號及WO 1999/51642中。亦參見,例如Idusogie等人,J. Immunol. 164:4178-4184(2000)。
具有「經改變」之FcR結合親和力或ADCC活性的多肽變異體為與親本多肽或包含原生序列Fc區之多肽相比FcR結合活性及/或ADCC活性增強或減弱之多肽變異體。「顯示與FcR結合性增加」之多肽變異體以與親本多肽相比較佳之親和力結合至少一個FcR。「顯示與FcR結合性減小」之多肽變異體以與親本多肽相比較低之親和力結合至少一個FcR。顯示與FcR結合性減小之該等變異體與FcR可具有極少或無明顯結合,例如與原生序列IgG Fc區相比與FcR之結合性為0-20%。
與親本抗體相比「在人類效應細胞存在下更有效地介導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ADCC)」的多肽變異體為當檢定中所用之多肽變異體與親本抗體之量基本上相等時在活體外或活體內實質上更有效地介導ADCC的多肽變異體。一般而言,使用如本文所揭示之活體外ADCC檢定來鑑別該等變異體,但涵蓋例如在動物模型等中測定ADCC活性之其他檢定或方法。
「結合親和力」一般係指分子(例如抗體)之單一結合位點與其結合搭配物(例如抗原)之間的非共價相互作用之總和的強度。除非另外指示,否則如本文所用之「結合親和力」係指反映結合對之成員(例如抗體與抗原)之間的1:1相互作用之固有結合親和力。分子X對其搭配物Y之親和力一般可由解離常數(Kd)(締合常數(Ka)之倒數)表示。可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常用方法(包括本文所述之彼等方法)來量測親和力。低親和力抗體一般緩慢地結合抗原且/或傾向於易解離,而高親和力抗體一般較快地結合抗原且/或傾向於保持較長時間的結合。多種量測結合親和力之方法在此項技術中為已知的,其中任一方法皆可用於達成本發明之目的。量測結合親和力之特定說明性及例示性實施例描述於下文中。
在某些實施例中,藉由使用表面電漿共振檢定,使用-2000或-3000(BIAcore,Inc.,Piscataway,NJ)在25℃下用固定化抗原CM5晶片以約10個反應單位(RU)來量測本發明之「KD」、「Kd」、「Kd」或「Kd值」。簡言之,根據供應商之說明書,以N-乙基-N'-(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EDC)及N-羥基丁二醯亞胺(NHS)活化羧甲基化聚葡萄糖生物感測器晶片(CM5,BIACORE,Inc.)。以10mM乙酸鈉(pH 4.8)將抗原稀釋至5μg/mL(約0.2μM),隨後將其以5微升/分鐘之流動速率注射以獲得約10個反應單位(RU)之偶合蛋白。在注射抗原之後,注射1M乙醇胺以阻斷未反應之基團。為進行動力學量測,在25℃下以約25微升/分鐘之流動速率注射多肽(例如全長抗體)於具有0.05% TWEEN-20TM界面活性劑(PBST)之PBS中之連續稀釋液。使用簡單的一對一朗繆爾結合模型(Langmuir binding model)(評估軟體3.2版),藉由同時擬合締合及解離感測器圖譜來計算締合速率(kon)及解離速率(koff)。以比率koff/kon計算平衡解離常數(Kd)。參見,例如Chen等人,J. Mol. Biol. 293:865-881(1999)。若由上述表面電漿共振檢定測得締合速率(on-rate)超過106M-1s-1,則可藉由使用螢光淬滅技術來測定締合速率,該技術將量測在25℃下,在濃度增加之抗原存在下如以分光計(諸如配備停流之分光光度計(stop-flow equipped spectrophometer)(Aviv Instruments)或具有攪拌式比色管之8000-系列SLM-AMINCO TM分光光度計(ThermoSpectronic))所量測的PBS(pH 7.2)中之20nM抗抗原抗體之螢光發射強度(激發=295nm;發射=340nm,16nm帶通)的增加或減小。
本發明之「締合速率」或「kon」亦可如上所述使用-2000或-3000系統(BIAcore,Inc.,Piscataway,NJ)來測定。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實質上類似」或「實質上相同」表示兩個數值之間的相似程度足夠高,使得熟習此項技術者認為兩個值之間的差異在由該等值(例如Kd值)所量測之生物學特徵之情形下具有極小或無生物學及/或統計學顯著性。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兩個值之間的差異以參考/比較值計例如小於約50%、小於約40%、小於約30%、小於約20%及/或小於約10%。
如本文所用之短語「實質上減小」或「實質上不同」表示兩個數值之間的差異程度足夠高,使得熟習此項技術者認為兩個值之間的差異在由該等值(例如Kd值)所量測之生物學特徵之情形下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兩個值之間的差異以參考/比較分子之值計例如大於約10%、大於約20%、大於約30%、大於約40%及/或大於約50%。
出於本文目的之「受體人類構架」為包含源自人類免疫球蛋白構架或人類共同構架之VL或VH構架之胺基酸序列的構架。「源自」人類免疫球蛋白構架或人類共同構架之受體人類構架可包含相同胺基酸序列,或其可含有原有胺基酸序列變化。在一些實施例中,原有胺基酸變化之數目為10個或10個以下,9個或9個以下,8個或8個以下,7個或7個以下,6個或6個以下,5個或5個以下,4個或4個以下,3個或3個以下,或2個或2個以下。當原有胺基酸變化存在於VH中時,彼等變化較佳僅在位置71H、73H及78H中之三個、兩個或一個位置處發生;例如,彼等位置處之胺基酸殘基可為71A、73T及/或78A。在一實施例中,VL受體人類構架之序列與VL人類免疫球蛋白構架序列或人類共同構架序列相同。
「人類共同構架」為表示在所選人類免疫球蛋白VL或VH構架序列中最普遍存在之胺基酸殘基的構架。一般而言,所選人類免疫球蛋白VL或VH序列係來自可變域序列之子群。一般而言,序列子群為如Kabat等人(同上)中之子群。在一實施例中,VL之子群為如Kabat等人(同上)中之子群κI。在一實施例中,VH之子群為如Kabat等人(同上)中之子群III。
「VH子群III共同構架」包含自Kabat等人之可變重鏈子群III中之胺基酸序列獲得之共同序列。
「VL子群I共同構架」包含自Kabat等人之可變輕鏈κ子群I中之胺基酸序列獲得之共同序列。
「經純化」意謂分子以含有其之樣本的至少95重量%或至少98重量%之濃度存在於樣本中。
「經分離」核酸分子為與例如在天然環境中通常與其締合之至少一種其他核酸分子分離的核酸分子。經分離核酸分子另外包括通常表現該核酸分子之細胞中所含之核酸分子,但該核酸分子存在於染色體外或存在於不同於其天然染色體位置之染色體位置處。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載體」意指能夠輸送已與其連接之另一核酸的核酸分子。一種類型之載體為「質體」,其係指其他DNA區段可接合至其中之環狀雙股DNA。另一類型之載體為噬菌體載體。另一類型之載體為病毒載體,其中其他DNA區段可接合至病毒基因組中。某些載體能夠引入其之宿主細胞中自主複製(例如具有細菌複製起點之細菌載體及游離型哺乳動物載體)。其他載體(例如非游離型哺乳動物載體)可在引入宿主細胞中之後整合至該宿主細胞之基因組中,進而與宿主基因組一起複製。另外,某些載體能夠引導與其可操作地連接之基因的表現。該等載體在本文中稱為「重組表現載體」,或簡稱為「表現載體」。一般而言,重組DNA技術中有用之表現載體通常呈質體形式。在本說明書中,「質體」及「載體」可互換使用,此係因為質體為載體之最常用形式。
如本文所用之「聚核苷酸」或「核酸」係指任何長度之核苷酸之聚合物,且包括DNA及RNA。核苷酸可為去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經修飾之核苷酸或鹼基及/或其類似物,或可由DNA或RNA聚合酶或經由合成反應併入聚合物中之任何受質。聚核苷酸可包含經修飾之核苷酸,諸如甲基化核苷酸及其類似物。若存在,則可在組裝聚合物之前或之後對核苷酸結構進行修飾。核苷酸序列可雜有非核苷酸組份。聚核苷酸可包含在合成後所進行之修飾,諸如與標記結合。其他類型之修飾包括例如一或多個天然產生之核苷酸經類似物「帽式」取代;核苷酸間修飾,諸如具有不帶電之鍵的彼等物(例如膦酸甲酯、磷酸三酯、磷醯胺酸、胺基甲酸酯等)及具有帶電之鍵的彼等物(例如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等)、含有懸垂部分之彼等物(諸如蛋白質(例如核酸酶、毒素、抗體、信號肽、ply-L-離胺酸等))、具有嵌入劑之彼等物(例如吖啶、補骨脂素(psoralen)等)、含有螯合劑之彼等物(例如金屬、放射性金屬、硼、氧化性金屬等)、含有烷基化劑之彼等物、具有經修飾鍵之彼等物(例如α變旋異構核酸等),以及未經修飾形式之聚核苷酸。另外,通常存在於糖中之任何羥基可例如經膦酸酯基、磷酸酯基置換,經標準保護基保護或經活化以製備與其他核苷酸之其他鍵聯;或可與固體或半固體支撐物結合。5'及3'末端OH可經磷酸化或經胺或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有機封端基團部分取代。其他羥基亦可衍生成標準保護基。聚核苷酸亦可含有此項技術中一般已知的類似形式之核糖或去氧核糖,包括例如2'-O-甲基-核糖、2'-O-烯丙基-核糖、2'-氟-核糖或2'-疊氮基-核糖、碳環糖類似物、α-變旋異構糖、差向異構糖(諸如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或來蘇糖(lyxose)、哌喃醣、呋喃醣、景天庚酮糖(sedoheptulose))、非環類似物及鹼性核苷類似物(諸如甲基核糖苷)。一或多個磷酸二酯鍵可經替代性鍵聯基團置換。此等替代性鍵聯基團包括(但不限於)磷酸酯經P(O)S(「硫代磷酸酯」)、P(S)S(「二硫代磷酸酯」)、(O)NR2(「醯胺酸酯」)、P(O)R、P(O)OR'、CO或CH2(「甲縮醛」)置換之實施例,其中各R或R'獨立地為H或視情況含有醚(-O-)鍵、芳基、烯基、環烷基、環烯基或芳醛基(araldyl)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烷基(1-20個C)。聚核苷酸中之所有鍵無需皆相同。前述描述適用於本文中提及之所有聚核苷酸,包括RNA及DNA。
如本文所用之「寡核苷酸」一般係指短的、一般為單股、一般為合成之聚核苷酸,其長度一般(但未必)小於約200個核苷酸。術語「寡核苷酸」及「聚核苷酸」並不互相排斥。以上對於聚核苷酸之描述同樣且完全適用於寡核苷酸。
表述「控制序列」係指在特定宿主生物體中表現可操作地連接之編碼序列所必需之DNA序列。適於原核細胞之控制序列包括例如啟動子、視情況選用之操縱序列及核糖體結合位點。已知真核細胞利用啟動子、聚腺苷酸化信號及強化子。
當使核酸與另一核酸序列成功能關係時,該核酸係「可操作地連接」。舉例而言,若前序列或分泌前導子表現為參與多肽分泌之前體蛋白,則該前序列或分泌前導子之DNA可操作地連接該多肽之DNA;若啟動子或強化子影響編碼序列之轉錄,則該啟動子或強化子可操作地連接該序列;或若核糖體結合位點經定位以有助於轉譯,則該核糖體結合位點可操作地連接編碼序列。一般而言,「可操作地連接」意謂連接中之DNA序列為相連的,且在分泌前導子之情況下為相連的且處於閱讀相中。然而,強化子無須相連。連接係藉由在適宜之限制位點處接合來實現。若該等位點不存在,則根據習知實務使用合成寡核苷酸接附子或連接子。
如本文所用之表述「細胞」、「細胞株」及「細胞培養物」可互換使用且所有該等名稱皆包括子代。因此,詞「轉化體」及「經轉化細胞」包括初級個體細胞及來源於該細胞之培養物,而與傳代數目無關。亦應瞭解,所有子代之DNA含量因有意或無意突變而可能不精確相同。包括具有與在原始經轉化細胞中篩選之功能或生物活性相同之功能或生物活性的突變子代。當意欲使用不同名稱時,其自上下文顯而易知。
如本文所用之「密碼子組」係指一組用於編碼所要變異型胺基酸之不同核苷酸三聯體序列。可例如藉由固相合成來合成一組寡核苷酸,包括表示由密碼子組提供之核苷酸三聯體之所有可能組合且編碼所要胺基酸群的序列。標準形式之密碼子名稱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且本文中所述之IUB代碼之名稱。密碼子組通常由3個斜體大寫字母表示,例如NNK、NNS、XYZ、DVK及其類似集合。因此,如本文所用之「非隨機密碼子組」係指編碼部分遵守、較佳完全遵守如本文所述之胺基酸選擇準則之選定胺基酸的密碼子組。在某些位置處具有所選核苷酸「簡併」之寡核苷酸的合成在彼項技術中已為熟知,例如TRIM方法(Knappek等人(1999)J. Mol. Biol. 296:57-86;Garrard及Henner(1993)Gene 128:103)。該等具有某些密碼子組之寡核苷酸組可使用商業核酸合成器(可購自例如Applied Biosystems,Foster City,CA)來合成,或可購得(例如購自Life Technologies,Rockville,MD)。因此,所合成之一組具有特定密碼子組之寡核苷酸通常包括複數個具有不同序列之寡核苷酸,該等差異係由整個序列內之密碼子組所產生。如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寡核苷酸具有允許與可變域核酸模板雜交之序列且亦可(但未必)包括適用於達成例如選殖目的之限制酶位點。
表述「線性抗體」係指Zapata等人(1995)Protein Eng,8(10):1057-1062中所述之抗體。簡言之,此等抗體包含與互補輕鏈多肽一起形成一對抗原結合區之一對串聯Fd區段(VH-CH1-VH-CH1)。線性抗體可為雙特異性或單特異性的。
如本文所用之「文庫」係指複數個抗體或抗體片段序列(例如本發明之變異型IgG),或編碼此等序列之核酸,該等序列在根據本發明方法引入此等序列中之變異型胺基酸之組合方面不同。
「噬菌體呈現」為藉以使多肽呈現為在噬菌體(例如絲狀噬菌體)顆粒表面上與鞘蛋白之至少一部分融合之融合蛋白的技術。噬菌體呈現之效用在於可針對以高親和力與標靶抗原結合之彼等序列對隨機化蛋白質變異體之大型文庫進行迅速且有效的分選。肽及蛋白質文庫在噬菌體上之呈現已用於篩選數百萬個多肽中具有特異結合性質之多肽。多價噬菌體呈現方法已用於經由與絲狀噬菌體之基因III或基因VIII融合來呈現較小隨機肽及較小蛋白質。Wells及Lowman(1992)Curr. Opin. Struct. Biol. 3:355-362及其中所引用之參考文獻。在單價噬菌體呈現中,蛋白質或肽文庫與基因III或其一部分融合,且在野生型基因III蛋白質存在下以較低量表現,使得噬菌體顆粒呈現融合蛋白之一個複本或不呈現融合蛋白。相對於多價噬菌體來減少親和性影響以使得分選係基於固有配位體親和力,且使用簡化DNA操作之噬菌粒載體。Lowman及Wells(1991)Methods:A companion to Methods in Enzymology 3:205-0216。
「噬菌粒」為具有細菌複製起點(例如ColEl)及噬菌體之基因間區域之複本的質體載體。噬菌粒可用於任何已知噬菌體,包括絲狀噬菌體及λ形噬菌體。質體一般亦含有抗生素抗性之可選擇標誌。選殖至此等載體中之DNA區段可以質體形式擴展。當具有此等載體之細胞具備產生噬菌體顆粒所必需之所有基因時,質體複製模式變為滾環式複製以產生一股質體DNA之複本且封裝噬菌體顆粒。噬菌粒可形成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噬菌體顆粒。此術語包括含有以基因融合體形式與異源多肽基因連接之噬菌體鞘蛋白基因或其片段使得該異源多肽呈現於噬菌體顆粒之表面上的噬菌粒。
術語「噬菌體載體」意謂含有異源基因且能夠複製的雙股複製形式之噬菌體。噬菌體載體具有允許噬菌體複製及噬菌體顆粒形成之噬菌體複製起點。噬菌體較佳為絲狀噬菌體,諸如M13、f1、fd、Pf3噬菌體或其衍生物;或λ形噬菌體,諸如λ、21、phi80、phi81、82、424、434等或其衍生物。
如本文所用之「溶劑可接近位置」係指源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及輕鏈之可變區中之胺基酸殘基位置,其係基於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結構、結構群及/或模型化結構而確定為潛在地可為溶劑接近及/或與分子(諸如抗體特異性抗原)接觸所用。此等位置通常見於CDR中及蛋白質外部。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許多演算法中之任一者來測定如本文所定義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溶劑可接近位置。在一實施例中,使用來自抗體三維模型之座標,較佳使用諸如InsightII程式(Accelrys,San Diego,CA)之電腦程式來測定溶劑可接近位置。亦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演算法(例如Lee及Richards (1971) J. Mol. Biol. 55,379及Connolly(1983)J. Appl. Cryst. 16,548)來測定溶劑可接近位置。可使用適於蛋白質建模之軟體及自抗體獲得之三維結構資訊來進行溶劑可接近位置測定。可用於達成此等目的之軟體包括SYBYL Biopolymer Module軟體(Tripos Associates)。一般而言,當演算法(程式)需要使用者輸入尺寸參數時,用於計算之探針「尺寸」設定為半徑約1.4埃(Angstrom)或1.4埃以下。另外,Pacios(1994)Comput. Chem. 18(4):377-386已描述溶劑可接近區域之測定及使用個人電腦軟體之面積法。
相對於參考多肽序列之「胺基酸序列一致性百分比(%)」定義為在比對序列且必要時引入空隙以獲得最大序列一致性百分比之後且在不將任何保守性取代視為序列一致性之一部分的情況下,候選序列中與參考多肽序列中之胺基酸殘基相同之胺基酸殘基的百分率。出於測定胺基酸序列一致性百分比之目的所進行之比對可以此項技術之技能範圍內的各種方式達成,例如使用公開可用之電腦軟體,諸如BLAST、BLAST-2、ALIGN或Megalign(DNASTAR)軟體。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確定用於比對序列之適當參數,包括在所比較之全長序列內達成最大比對所需之任何演算法。然而,出於本文之目的,使用序列比較電腦程式ALIGN-2來產生胺基酸序列一致性%值。ALIGN-2序列比較電腦程式係由Genentech,Inc.創作且源代碼已與使用者文件一起存檔於美國版權局(U.S. Copyright Office)(Washington D.C.,20559),在此處其以美國版權登記號(U.S. Copyright Registration No.)TXU510087登記。ALIGN-2程式經Genentech,Inc.(South San Francisco,California)公開可用,或可自源代碼編譯。ALIGN-2程式應經編譯以在UNIX作業系統上、較佳在數位UNIX V4.0D上使用。所有序列比較參數皆由ALIGN-2程式設定且不可改變。
在使用ALIGN-2進行胺基酸序列比較之情況下,既定胺基酸序列A與既定胺基酸序列B之胺基酸序列一致性%(其或者可表述為與既定胺基酸序列B具有或包含一定胺基酸序列一致性%之既定胺基酸序列A)計算如下:
100×X/Y分數
其中X為在序列比對程式ALIGN-2進行之A與B比對過程中由彼程式記為一致匹配之胺基酸殘基數,且其中Y為B中胺基酸殘基之總數。應瞭解,當胺基酸序列A之長度不等於胺基酸序列B之長度時,A與B之胺基酸序列一致性%將不等於B與A之胺基酸序列一致性%。除非另外特別規定,否則本文所用之所有胺基酸序列一致性%值皆係如上一段中所述使用ALIGN-2電腦程式獲得。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VEGF」或「VEGF-A」係指如Leung等人(1989)Science 246:1306及Houck等人(1991)Mol. Endocrin,5:1806所述之165胺基酸人類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及相關121、189及206胺基酸人類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以及其天然產生之對偶基因形式及經處理形式。術語「VEGF」亦指來自非人類物種(諸如小鼠、大鼠或靈長類動物)之VEGF。有時,來自特定物種之VEGF由如下術語表示,諸如hVEGF表示人類VEGF,mVEGF表示鼠類VEGF,等。術語「VEGF」亦用於指代包含165胺基酸人類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之胺基酸8至109或1至109的截斷形式之多肽。可在本申請案中由例如「VEGF(8-109)」、「VEGF(1-109)」、「VEGF-A109」或「VEGF165」鑑別所提及之任何該等形式之VEGF。「截斷」原生VEGF之胺基酸位置係如原生VEGF序列中所指示進行編號。舉例而言,截斷原生VEGF中之胺基酸位置17(甲硫胺酸)亦為原生VEGF中之位置17(甲硫胺酸)。截斷原生VEGF對KDR及Flt-1受體之結合親和力與原生VEGF相當。
「VEGF拮抗劑」係指能夠中和、阻斷、抑制、消除、降低或干擾VEGF活性(包括(但不限於)其與一或多個VEGF受體結合)之分子。VEGF拮抗劑包括(但不限於)抗VEGF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受體分子及衍生物,其特異性結合VEGF,藉此阻隔VEGF與一或多個受體結合;抗VEGF受體抗體;VEGF受體拮抗劑,諸如VEGFR酪胺酸激酶之小分子抑制劑;及與VEGF結合之免疫黏附素,諸如VEGF Trap。如本文所用之術語「VEGF拮抗劑」特定而言包括與VEGF結合且能夠中和、阻斷、抑制、消除、降低或干擾VEGF活性之分子,包括抗體、抗體片段、其他結合多肽、肽及非肽小分子。因此,術語「VEGF活性」特定而言包括VEGF介導之VEGF生物活性。
關於VEGF多肽之術語「生物活性」或「VEGF活性」係指與全長VEGF及/或截斷VEGF相關之物理/化學性質及生物功能。在某些實施例中,VEGF活性為誘導及/或刺激及/或促進血管生成。在某些實施例中,VEGF活性為誘導及/或刺激及/或促進新血管生成。在某些實施例中,VEGF活性為誘導及/或調節血管滲透性。在某些實施例中,VEGF活性為誘導及/或刺激及/或促進內皮細胞遷移及/或內皮細胞增殖。
抗VEGF中和抗體抑制裸小鼠中之多種人類腫瘤細胞株生長(Kim等人,Nature 362:841-844(1993);Warren等人,J. Clin. Invest. 95:1789-1797(1995);Borgstrm等人,Cancer Res. 56:4032-4039(1996);Melnyk等人,Cancer Res. 56:921-924(1996)),且亦抑制缺血性視網膜病症模型中之眼內血管生成。Adamis等人,Arch. Ophthalmol. 114:66-71(1996)。
術語「抗VEGF抗體」或「與VEGF結合之抗體」係指能夠以足夠親和力及特異性與VEGF結合以使得抗體適用作靶向VEGF之診斷劑及/或治療劑的抗體。舉例而言,本發明之抗VEGF抗體可在靶向及干擾涉及VEGF活性之疾病或病狀中用作治療劑。參見,例如美國專利6,582,959、6,703,020;WO 98/45332;WO 96/30046;WO 94/10202;WO 2005/044853;EP 0666868B1;美國專利申請案20030206899、20030190317、20030203409、20050112126、20050186208及20050112126;Popkov等人,Journ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 288:149-164(2004);及WO 2005012359。所選抗體通常對VEGF具有足夠強的結合親和力。舉例而言,該抗體可以100nM-1pM之間的Kd值結合hVEGF。舉例而言,可由基於表面電漿共振之檢定(諸如,如PCT申請公開案第WO2005/012359號中所述之BIAcore檢定)、酶聯免疫吸附檢定(ELISA)及競爭檢定(例如RIA之競爭檢定)來測定抗體親和力。可對抗體進行其他生物活性檢定,以例如評估其作為治療劑之有效性。該等檢定在此項技術中為已知的且視標靶抗原及抗體之預期用途而定。實例包括HUVEC抑制檢定、腫瘤細胞生長抑制檢定(例如,如WO 89/06692中所述)、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及補體介導之細胞毒性(CDC)檢定(美國專利5,500,362),及促效活性或血細胞生成檢定(參見WO 95/27062)。抗VEGF抗體通常不與其他VEGF同源物(諸如VEGF-B、VEGF-C、VEGF-D或VEGF-E)結合,亦不與其他生長因子(諸如PlGF、PDGF或bFGF)結合。在一實施例中,抗VEGF抗體包括與融合瘤ATCC HB 10709所產生之單株抗VEGF抗體A4.6.1相同之抗原決定基結合的單株抗體;重組人類化抗VEGF單株抗體(參見Presta等人(1997)Cancer Res. 57:4593-4599),包括(但不限於)稱為「貝伐單抗(BV)」,亦稱為「rhuMAb VEGF」或「」之抗體。目前可購得。貝伐單抗包含突變人類IgG1構架區及來自鼠類抗體A.4.6.1的阻斷人類VEGF與其受體結合之抗原結合互補決定區。貝伐單抗約93%之胺基酸序列(包括大部分構架區)係源自人類IgG1,且約7%之序列係源自A4.6.1。貝伐單抗具有約149,000道爾頓之分子質量且經糖基化。貝伐單抗及其他人類化抗VEGF抗體進一步描述於2005年2月26日頒布之美國專利第6,884,879號中。其他抗VEGF抗體包括如PCT申請公開案第WO 2005/012359號中所述之G6或B20系列抗體(例如G6-23、G6-31、B20-4.1)。關於其他較佳抗體,參見美國專利第7,060,269號、第6,582,959號、第6,703,020號、第6,054,297號;WO 98/45332;WO 96/30046;WO 94/10202;EP 0666868B1;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6009360號、第20050186208號、第20030206899號、第20030190317號、第20030203409號及第20050112126號;及Popkov等人,Journ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 288:149-164(2004)。如本文所用之術語「B20系列多肽」係指與VEGF結合之多肽,包括抗體。B20系列多肽包括(但不限於)美國公開案第20060280747號、美國公開案第20070141065號及/或美國公開案第20070020267號中所述之由B20抗體之序列或源自B20之抗體之序列而得之抗體,此等專利申請案之內容以引用的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在一實施例中,B20系列多肽為如美國公開案第20060280747號、美國公開案第20070141065號及/或美國公開案第20070020267號中所述之B20-4.1。在另一實施例中,B20系列多肽為PCT公開案第WO 2009/073160號中所述之B20-4.1.1,該公開案之全部揭示內容以引用的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G6系列多肽」係指與VEGF結合之多肽,包括抗體。G6系列多肽包括(但不限於)美國公開案第20060280747號、美國公開案第20070141065號及/或美國公開案第20070020267號中所述之由G6抗體之序列或源自G6之抗體之序列而得之抗體。如美國公開案第20060280747號、美國公開案第20070141065號及/或美國公開案第20070020267號中所述之G6系列多肽包括(但不限於)G6-8、G6-23及G6-31。
「血管生成因子或血管生成劑」為刺激血管發育,例如促進血管生成、內皮細胞生長、血管穩定及/或血管發生等之生長因子。舉例而言,血管生成因子包括(但不限於)例如VEGF及VEGF家族成員(VEGF-B、VEGF-C及VEGF-D)、PlGF、PDGF家族、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家族(FGF)、TIE配位體(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蝶素(ephrin)、δ樣配位體4(DLL4)、Del-1、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酸性(aFGF)及鹼性(bFGF))、卵泡抑素、顆粒球群落刺激因子(G-CSF)、肝細胞生長因子(HGF)/分散因子(SF)、介白素-8(IL-8)、瘦素、中期因子、神經纖毛蛋白(neuropilin)、胎盤生長因子、血小板源性內皮細胞生長因子(PD-ECGF)、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尤其PDGF-BB或PDGFR-β)、多效生長因子(pleiotrophin,PTN)、前驅顆粒蛋白(progranulin)、增殖蛋白(proliferin)、轉化生長因子-α(TGF-α)、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其亦包括加速傷口癒合之因子,諸如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IGF-I)、VIGF、表皮生長因子(EGF)、CTGF及其家族成員及TGF-α及TGF-β。參見,例如Klagsbrun及D'Amore (1991)Annu. Rev. Physiol. 53:217-39;Streit及Detmar(2003)Oncogene 22:3172-3179;Ferrara及Alitalo(1999)Nature Medicine 5(12):1359-1364;Tonini等人(2003)Oncogene 22:6549-6556(例如列出已知血管生成因子之表1);及Sato(2003)Int. J. Clin. Oncol. 8:200-206。
「抗血管生成劑」或「血管生成抑制劑」係指直接或間接抑制血管生成、血管發生或不當血管滲透性之小分子量物質、聚核苷酸(包括例如抑制性RNA(RNAi或siRNA))、多肽、經分離蛋白質、重組蛋白質、抗體或其結合物或融合蛋白。應瞭解,抗血管生成劑包括結合血管生成因子或其受體且阻斷血管生成因子或其受體之血管生成活性的彼等抗血管生成劑。舉例而言,抗血管生成劑為針對如上所定義之血管生成劑的抗體或其他拮抗劑,例如針對VEGF-A或針對VEGF-A受體(例如KDR受體或Flt-1受體)之抗體、抗PDGFR抑制劑(諸如(甲磺酸伊馬替尼(Imatinib Mesylate)))、阻斷VEGF受體信號傳導之小分子(例如PTK787/ZK2284、SU6668、/SU11248(蘋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 malate))、AMG706或例如國際專利申請案WO 2004/113304中所述之彼等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劑亦包括原生血管生成抑制劑,例如血管抑制素、內皮抑制素等。參見,例如Klagsbrun及D'Amore(1991)Annu. Rev. Physiol. 53:217-39;Streit及Detmar(2003)Oncogene 22:3172-3179(例如列出惡性黑色素瘤之抗血管生成療法的表3);Ferrara及Alitalo(1999)Nature Medicine 5(12):1359-1364;Tonini等人(2003)Oncogene 22:6549-6556(例如列出已知抗血管生成因子之表2);及Sato(2003)Int. J. Clin. dOncol. 8:200-206(例如列出臨床試驗中所用之抗血管生成劑的表1)。
「病症」為得益於以本發明之組合物或方法進行之治療的任何病狀或疾病。其包括慢性及急性病症或疾病,包括使哺乳動物易患所述病症之彼等病理狀況。可使用本發明之抗體及抗體片段治療之病症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在本文中於「定義」下提供之各種疾病及病症。
術語「細胞增殖性病症」及「增生性病症」係指與某種程度之異常細胞增殖相關之病症。在一實施例中,細胞增殖性病症為癌症。
如本文所用之「腫瘤」係指所有贅生性細胞之生長及增殖(惡性抑或良性)及所有癌變前及癌性細胞及組織。如本文所提及之術語「癌症」、「癌性」、「細胞增殖性病症」、「增生性病症」及「腫瘤」並不互相排斥。
腫瘤可為實體腫瘤或非實體或軟組織腫瘤。軟組織腫瘤之實例包括白血病(例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成人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成熟B細胞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前淋巴球性白血病或毛細胞白血病)或淋巴瘤(例如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皮膚T細胞淋巴瘤或霍奇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實體腫瘤包括除血液、骨髓或淋巴系統以外之身體組織之任何癌症。實體腫瘤可進一步分為源於上皮細胞之彼等腫瘤及源於非上皮細胞之彼等腫瘤。實體腫瘤之實例包括結腸、乳房、前列腺、肺、腎、肝、胰腺、卵巢、頭頸、口腔、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胃腸道、肛門、膽囊、唇、鼻咽、皮膚、子宮、男性生殖器、泌尿器官、膀胱及皮膚之腫瘤。源於非上皮之實體腫瘤包括肉瘤、腦腫瘤及骨腫瘤。
術語「癌症」及「癌性」係指或描述哺乳動物中通常以細胞生長失調為特徵之生理狀況。癌症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癌瘤、淋巴瘤、胚細胞瘤、肉瘤及白血病或淋巴惡性疾病。該等癌症之更特定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鱗狀細胞癌(例如上皮鱗狀細胞癌)、肺癌(包括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及肺鱗癌)、腹膜癌、肝細胞癌、胃癌(包括胃腸癌及胃腸基質癌)、胰腺癌、神經膠母細胞瘤、子宮頸癌、卵巢癌、肝癌、膀胱癌、泌尿道癌、肝腫瘤、乳癌、結腸癌、直腸癌、結腸直腸癌、子宮內膜癌或子宮癌、唾液腺癌、腎癌、前列腺癌、陰門癌、甲狀腺癌、肝癌、肛門癌、陰莖癌、黑色素瘤、表淺散播型黑色素瘤、惡性小痣黑色素瘤、肢端雀斑樣痣黑色素瘤、結節性黑色素瘤、多發性骨髓瘤及B細胞淋巴瘤(包括輕度/濾泡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小淋巴球性(SL)NHL、中度/濾泡性NHL、中度彌漫性NHL、重度免疫母細胞NHL、重度淋巴母細胞NHL、重度小型無裂細胞NHL、巨瘤症NHL、套細胞淋巴瘤、AIDS相關淋巴瘤及瓦爾登斯特倫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ALL)、毛細胞白血病、慢性骨髓母細胞白血病及移植後淋巴增生性病症(PTLD),以及與母斑細胞病相關之異常血管增生、水腫(諸如與腦腫瘤相關之水腫)、梅格斯氏症候群(Meigs'syndrome)、腦癌以及頭頸癌及相關轉移。在某些實施例中,可由本發明之變異型IgG治療之癌症包括乳癌、結腸直腸癌、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神經膠母細胞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腎細胞癌、前列腺癌、肝癌、胰腺癌、軟組織肉瘤、卡堡氏肉瘤(kaposi's sarcoma)、類癌、頭頸癌、卵巢癌、間皮瘤及多發性骨髓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小細胞肺癌、神經膠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黑色素瘤、乳癌、胃癌、結腸直腸癌(CRC)及肝細胞癌。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非小細胞肺癌、結腸直腸癌、神經膠母細胞瘤及乳癌,包括彼等癌症之轉移形式。
術語癌症包涵增生性病症之集合,包括(但不限於)癌變前生長、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及休眠腫瘤。良性腫瘤保持定位於發源部位且不具有浸潤、侵襲或轉移至遠端部位之能力。惡性腫瘤侵襲且破壞其周圍之其他組織。其亦可獲得離開起始位置且通常經由血流或經由淋巴結所位於之淋巴系統而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轉移)的能力。休眠腫瘤為其中存在腫瘤細胞但腫瘤進展在臨床上並不明顯之靜態腫瘤。原發性腫瘤按出現腫瘤之組織類型來分類;轉移性腫瘤按癌細胞所來源之組織類型來分類。隨著時間逝去,惡性腫瘤之細胞變得更加異常且似乎不太像正常細胞。癌細胞外觀之此變化稱為腫瘤級別且將癌細胞描述為良好分化、中度分化、不良分化或未分化。良好分化之細胞看似相當正常且類似於其所來源之正常細胞。未分化細胞為已變得如此異常以致於不再可能確定細胞來源之細胞。
上皮癌一般自良性腫瘤演變至侵襲前階段(例如原位癌),繼而至已滲透基底膜且侵襲上皮下基質之惡性癌症。
「發育不良」意謂組織、器官或細胞之任何異常生長或發育。在某些實施例中,發育不良為重度發育不良或癌變前發育不良。
「轉移」意謂癌症自其原發部位擴散至身體其他位置。癌細胞可脫離原發性腫瘤,滲透至淋巴管及血管中,經由血流循環,且在體內別處正常組織中之遠端病灶中生長(轉移)。轉移可為局部或遠端的。轉移為依序過程,其隨腫瘤細胞脫離原發性腫瘤、經由血流行進及停駐於遠端部位。在新部位處,細胞建立血液供應且可生長形成危及生命之塊狀物。腫瘤細胞內之刺激性分子路徑與抑制性分子路徑調控此行為,且腫瘤細胞與遠端部位中之宿主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亦具有重要意義。
「微小轉移灶」意謂已自原發性腫瘤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之少量細胞。微小轉移灶可能會或可能不會在篩選或診斷測試中偵測到。
「非轉移性」意謂呈良性或保持處於原發部位且尚未滲透至淋巴管或血管系統中或除原發部位以外之組織中之癌症。一般而言,非轉移性癌症為處於0期、I期或II期癌症之任何癌症,且偶爾為III期癌症。
所提及之「0期」、「I期」、「II期」、「III期」或「IV期」腫瘤或癌症表示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總體階段分組(Overall Stage Grouping)或羅馬數字分期(Roman Numeral Staging)方法將腫瘤或癌症分級。雖然癌症之實際階段視癌症之類型而定,但一般而言,0期癌症為原位病變,I期癌症為小型侷限性腫瘤,II期及III期癌症為展現出涉及局部淋巴結之局部晚期腫瘤,且IV期癌症表示轉移性癌症。各類型腫瘤之特定階段為熟練臨床醫師所知。
「原發性腫瘤」或「原發性癌症」意謂原始癌症而非位於個體體內之另一組織、器官或位置中之轉移性病變。
「良性腫瘤」或「良性癌症」意謂保持定位於發源部位且不具有浸潤、侵襲或轉移至遠端部位之能力的腫瘤。
本文中之「癌症復發」係指癌症在治療之後反覆,且包括癌症在原發器官中之反覆以及癌症在原發器官以外反覆之遠端復發。
「腫瘤休眠」意謂其中存在腫瘤細胞但腫瘤進展在臨床上並不明顯之長期靜止狀態。休眠腫瘤可能會或可能不會在篩選或診斷測試中偵測到。
「腫瘤負荷」意謂體內癌細胞數目、腫瘤尺寸或癌症之量。腫瘤負荷亦稱為腫瘤負載。
「腫瘤數目」意謂腫瘤之數目。
可以本發明之抗體及抗體片段進行治療之非贅生性病狀包括(但不限於)例如不當或異常肥大;良性前列腺肥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RA);牛皮癬性關節炎;神經退化性疾病(例如阿茲海默氏病、AIDS相關癡呆、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肌萎縮性側索硬化、色素性視網膜炎、脊髓性肌萎縮及小腦退化);自體免疫疾病;牛皮癬;牛皮癬性斑塊;肉狀瘤病;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斑;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血管生成病症;眼病,諸如眼擬組織胞漿菌病症候群、視網膜血管生成、糖尿病性視網膜病及其他增生性視網膜病(包括早產兒視網膜病)、糖尿病性腎病、晶狀體後纖維組織增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年齡相關之黃斑部變性、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角膜新血管生成、角膜移植物新血管生成、角膜移植排斥反應、視網膜/脈絡膜新血管生成、隅角新血管生成(虹膜紅變)、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血管疾病;涉及血管上皮細胞異常增殖之病狀;血管再狹窄;古立安-白瑞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息肉,諸如結腸息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鼻息肉或胃腸息肉;胃腸潰瘍;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尿路阻塞症候群;蒙尼柴爾氏病(Menetrier's disease);分泌腺瘤或蛋白質流失症候群;纖維腺瘤;呼吸道疾病;膽囊炎;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動靜脈畸形(AVM);腦膜瘤;血管瘤;血管纖維瘤;甲狀腺增生(包括格雷氏病(Grave's disease));角膜及其他組織移植疾病;發炎疾病;慢性炎症;肺炎;急性肺損傷/ARDS;敗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惡性肺積液;粉瘤;灼傷、外傷、輻射、中風、缺氧或局部缺血後水腫;心肌梗塞、缺血性損傷、腦缺血事件後損傷所致之水腫;腦水腫(例如與急性中風/閉鎖性頭部損傷/外傷相關之腦水腫);血小板凝集所致之血栓;纖維變性病或水腫病,諸如肝硬化、肺纖維化、類肉瘤病、甲狀腺炎、全身性高黏稠度症候群、滑膜炎症、RA中之血管翳形成、骨化性肌炎、肥厚性骨形成;骨相關病態,諸如骨關節炎、佝僂病及骨質疏鬆症;難治性腹水;骨骼或關節炎症;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再生不能性貧血(腎或肝);T細胞介導之過敏性疾病;佩吉特氏病(Paget's disease);多囊性腎病;體液第三間隙疾病(胰腺炎、腔室症候群、灼傷、腸病);慢性炎症,諸如IBD(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及潰瘍性結腸炎);腎病;腎同種異體移植排斥反應;移植物抗宿主疾病或移植排斥反應;發炎性腸病;急性及慢性腎病變(包括增生性絲球體腎炎及糖尿病誘發之腎病);腎病症候群;不當或異常組織大量生長(非癌症);肥胖症;脂肪組織大量生長;血友病性關節;肥厚性瘢痕;毛髮生長抑制;奧-韋-倫三氏症候群(Osler Weber-Rendu Syndrome);化膿性肉芽腫晶狀體後纖維組織增生;硬皮病;沙眼;血管黏附;滑膜炎;皮膚過敏反應;皮膚病,包括牛皮癬及皮炎、濕疹、光老化(例如人類皮膚紫外輻射所致之光老化)、肥厚性瘢痕形成;生殖病狀,諸如子宮內膜異位、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多囊性卵巢疾病、子癇前症、功能不良性子宮出血或月經過多、子宮肌瘤、早產;腹水;心包積液(諸如與心包炎相關之心包積液);胸膜積液;內毒素性休克及真菌感染;某些微生物感染,包括選自腺病毒、漢他病毒(hantavirus)、伯氏疏螺旋菌(Borrelia burgdorferi)、耶氏桿菌屬(Yersinia spp.)、百日咳博德氏桿菌(Borsetella pertussis)之微生物病原體的微生物感染;及精神病症(例如精神分裂症、雙極性抑鬱症、自閉症及注意力不足病症)。
「呼吸道疾病」涉及呼吸系統且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包括急性哮喘及過敏性哮喘)、囊性纖維化、支氣管擴張症、過敏性或其他鼻炎或竇炎、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咳嗽、肺氣腫、肺纖維化或氣管過度反應及慢性阻塞性肺病。
本文中之「自體免疫疾病」為由個體自身組織產生且針對個體自身組織之非惡性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或病症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發炎反應,諸如發炎性皮膚病,包括牛皮癬及皮炎(例如異位性皮炎及接觸性皮炎);全身性硬皮病及硬化症;與發炎性腸病(諸如克羅恩氏病及潰瘍性結腸炎)相關之反應;呼吸窘迫症候群(包括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皮炎;腦膜炎;腦炎;葡萄膜炎;結腸炎;絲球體腎炎;過敏性病狀,諸如濕疹及哮喘及涉及T細胞浸潤及慢性發炎反應之其他病狀;動脈粥樣硬化;白血球黏附缺乏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SLE);糖尿病(例如I型糖尿病或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瑞諾氏症候群(Reynaud's syndrome);自體免疫甲狀腺炎;過敏性腦脊髓炎;休格連氏症候群(Sjorgen's syndrome);幼發型糖尿病;及通常在結核病、肉狀瘤病、多發性肌炎、肉芽腫病及血管炎中發現之與細胞激素及T淋巴細胞介導之急性及遲發性過敏相關之免疫反應;惡性貧血(艾迪森氏病(Addison's disease));涉及白血球滲出之疾病;中樞神經系統(CNS)發炎病症;多器官損傷症候群;溶血性貧血(包括(但不限於)嗜冷球蛋白血症(cryoglobinemia)或庫姆氏陽性貧血(Coombs positive anemia));重症肌無力;抗原-抗體複合物介導之疾病;抗腎小球基底膜疾病;抗磷脂症候群;過敏性神經炎;格雷氏病;朗伯-伊頓肌無力症候群(Lambert-Eaton myasthenic syndrome);大皰性類天疱瘡;天疱瘡;自體免疫多內分泌病變;萊特爾氏病(Reiter's disease);僵體症候群(stiff-man syndrome);貝切特氏病(Behcet disease);巨細胞性動脈炎;免疫複合物型腎炎;IgA腎病變;IgM多發性神經病變;免疫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或自體免疫血小板減少症等。
本文中之術語「血管疾病或病症」係指影響血管系統(包括心血管系統)之各種疾病或病症。該等疾病之實例包括動脈硬化、血管再阻塞、動脈粥樣硬化、術後血管狹窄、再狹窄、血管閉塞或頸動脈阻塞性疾病、冠狀動脈疾病、絞痛症、小血管疾病、高膽固醇血症、高血壓及涉及血管上皮細胞異常增殖或功能之病狀。
如本文所用之「治療」係指試圖改變所治療之個體或細胞之自然過程的臨床干預,且可出於預防之目的或在臨床病理學過程中進行。所需治療效果包括預防疾病出現或復發、減輕症狀、減少疾病之任何直接或間接病理學後果、預防轉移、降低疾病進展速率、改善或減緩疾病病況,及預後緩解或改善。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各種IgG用於延緩疾病或病症之發展或減緩疾病或病症之進程。
「個體」或「患者」為脊椎動物。在某些實施例中,脊椎動物為哺乳動物。哺乳動物包括(但不限於)農畜(諸如乳牛)、體育競技型動物、寵物(諸如貓、狗及馬)、靈長類動物、小鼠及大鼠。在某些實施例中,哺乳動物為人類。
術語「醫藥調配物」或「醫藥組合物」係指呈允許活性成份之生物活性保持有效之形式且不含有對將投與該調配物的個體具有不可接受之毒性之其他組份的製劑。該等調配物可為無菌的。亦參見題為劑量、調配物及持續時間之部分。
「無菌」調配物經滅菌或不含所有活微生物及其孢子。
術語「有效量」或「治療有效量」係指有效治療個體之疾病或病症之藥物量。在某些實施例中,「有效量」係指以必需劑量及時段有效達成所要治療或預防結果之量。本發明之物質/分子之治療有效量可根據以下因素而變:諸如個體之疾病病況、年齡、性別及體重,及物質/分子引發個體所要之反應的能力。治療有效量涵蓋物質/分子之治療有益作用超過任何毒性或有害作用之量。在癌症之情況下,藥物之有效量可減少癌細胞數目;減小腫瘤尺寸;抑制(亦即,減緩至某種程度且通常終止)癌細胞浸潤至周邊器官中;抑制(亦即,減緩至某種程度且通常終止)腫瘤轉移;抑制腫瘤生長至某種程度;允許治療腫瘤;及/或減輕一或多種與病症相關之症狀至某種程度。就藥物可防止現有癌細胞生長及/或殺死現有癌細胞而言,其可具有細胞抑制性及/或細胞毒性。
「預防有效量」係指以必需劑量及時段有效達成所要預防結果之量。通常但未必,因為預防劑量係在個體患病之前或在患病早期使用中,所以預防有效量小於治療有效量。
在癌變前、良性、早期或晚期腫瘤之情況下,血管生成抑制劑之治療有效量可減少癌細胞數目;減小原發性腫瘤尺寸;抑制(亦即,減緩至某種程度且較佳終止)癌細胞浸潤至周邊器官中;抑制(亦即,減緩至某種程度且較佳終止)腫瘤轉移;抑制或延緩腫瘤生長或腫瘤進程至某種程度;及/或減輕一或多種與病症相關之症狀至某種程度。就藥物可防止現有癌細胞生長及/或殺死現有癌細胞而言,其可具有細胞抑制性及/或細胞毒性。
術語「功效」在本文中以最寬泛含義使用且係指免疫球蛋白、抗體或Fc融合蛋白產生所要作用之能力。在某些實施例中,功效係指免疫球蛋白、抗體或Fc融合蛋白以飽和量所觀測到的最大作用。在某些實施例中,功效係指免疫球蛋白、抗體或Fc融合蛋白之EC50。在某些實施例中,功效係指免疫球蛋白、抗體或Fc融合蛋白之效能。在某些實施例中,功效係指免疫球蛋白、抗體或Fc融合蛋白對疾病過程或持續時間產生有益作用(包括如本文所定義之臨床效益)的能力。
術語「EC50」係指誘導基線與最大值之間的一半反應之免疫球蛋白、抗體或Fc融合蛋白濃度。在某些實施例中,EC50表示觀測到最大作用之50%的免疫球蛋白、抗體或Fc融合蛋白濃度。在某些實施例中,EC50表示在活體內獲得最大作用之50%所需之血漿或血清濃度。
可藉由偵測本發明之抗體、融合蛋白、結合分子或組合物抑制或減少癌性細胞生長或轉移或者改善或減輕一或多種與癌症相關之症狀的能力來證明治療癌症之功效。若在投與本發明之抗體、融合蛋白、結合分子或組合物之後例如癌性細胞之生長或轉移減少、一或多種與癌症相關之症狀改善或死亡率及/或發病率降低,則治療視為有治療效果。可在活體外、離體及活體內檢定中測試本發明之抗體、融合蛋白或組合物減少腫瘤形成之能力。對於癌症療法,亦可例如藉由評估存活持續時間、疾病進展時間(TTP)、反應率(RR)、反應持續時間及/或生活品質來量測活體內功效。亦參見題為治療功效之部分。
可藉由偵測本發明之抗體、融合蛋白、結合分子或組合物減少或抑制動物之炎症或者改善或減輕一或多種與發炎病症相關之症狀的能力來證明治療發炎病症之功效。若在投與本發明之抗體、融合蛋白、結合分子或組合物之後例如炎症減少或一或多種症狀改善,則治療視為有治療效果。
可藉由偵測本發明之抗體、融合蛋白、結合分子或組合物抑制病毒複製、抑制傳播或防止病毒在其宿主中拓殖生長(establish)或預防、改善或減輕一或多種與病毒感染相關之症狀的能力來證明治療或預防病毒感染之功效。若在投與本發明之抗體、融合蛋白、結合分子或組合物之後例如病毒負荷減少、一或多種症狀改善或死亡率及/或發病率降低,則治療視為有治療效果。亦可在活體外及活體內檢定中測試本發明之抗體、融合蛋白、結合分子或組合物抑制病毒複製或減少病毒負荷的能力。
可藉由偵測本發明之抗體、融合蛋白或組合物抑制細菌複製或預防、改善或減輕一或多種與細菌感染相關之症狀的能力來證明治療或預防細菌感染之功效。若在投與本發明之抗體、融合蛋白或組合物之後例如細菌數目減少、一或多種症狀改善或死亡率及/或發病率降低,則治療視為有治療效果。
可藉由評估各種終點來量測臨床效益,該等終點為例如疾病進程抑制至某種程度,包括減緩及完全停滯;疾病發作次數及/或症狀數目減少;病灶尺寸減小;疾病細胞浸潤至相鄰周邊器官及/或組織中之情況受抑制(亦即減少、減緩或完全終止);疾病擴散受抑制(亦即減少、減緩或完全終止);自體免疫反應減少,其可能(但並非必須)引起疾病病灶消退或消解;一或多種與病症相關之症狀舒解至某種程度;治療後無疾病表現之時間長度(例如無進展存活率)增加;總體存活率增加;反應率較高;及/或治療後既定時間點之死亡率降低。
「減少或抑制」為與參考相比降低或減少活性、功能及/或量。在某些實施例中,「減少或抑制」意謂使得總體降低20%或20%以上之能力。在另一實施例中,「減少或抑制」意謂使得總體降低50%或50%以上之能力。在另一實施例中,「減少或抑制」意謂使得總體降低75%、85%、90%、95%或95%以上之能力。減少或抑制可指所治療病症之症狀、轉移灶之存在或尺寸、原發性腫瘤之尺寸或血管生成病症中之血管尺寸或數目。
「可手術治療」之癌症為侷限於原發器官且適於進行手術之癌症。
「存活率」係指患者保持存活,且包括無疾病存活率(DFS)、無進展存活率(PFS)及總存活率(OS)。可由卡普蘭-邁耶法(Kaplan-Meier method)估計存活率,且使用分層對數秩測試(stratified log-rank test)計算存活率之任何差異。
「無疾病存活率(DFS)」係指自開始治療或自初始診斷起在癌症無反覆之情況下患者保持存活規定時段,諸如約1年、約2年、約3年、約4年、約5年、約10年等。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根據意向治療(intent-to-treat)原則來分析DFS,亦即基於指定療法來評估患者。在DFS分析中所用之事件可包括癌症之局部、區域性及遠端復發,繼發性癌症出現,及在無先前事件(例如乳癌復發或第二原發性癌症)之情況下由任何原因而導致患者死亡。
「總存活率」係指自開始治療或自初始診斷起患者保持存活規定時段,諸如約1年、約2年、約3年、約4年、約5年、約10年等。
「延長存活」意謂相對於未經治療之患者或相對於對照治療方案(諸如僅以化學治療劑治療),經治療患者之DFS及/或OS增加。在開始治療之後或在初始診斷之後,監測存活歷時至少約6個月,或至少約1年,或至少約2年,或至少約3年,或至少約4年,或至少約5年,或至少約10年等。
術語「並行」在本文中用於指代兩種或兩種以上治療劑之投藥,其中至少一部分投藥在時間上重疊。因此,並行投藥包括在中斷投與一或多種其他藥劑之後繼續投與一或多種藥劑的給藥方案。
「單一療法」意謂在治療段過程中僅包括單一治療劑來治療癌症或腫瘤之治療方案。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變異型IgG之單一療法意謂在治療段期間投與變異型IgG,而不施以另一抗癌療法。
「維持療法」意謂經給予以減小疾病復發或進展之可能性的治療方案。可提供歷時任何時間長度之維持療法,包括長達個體一生之長時段。可在初始療法之後或與初始或其他療法聯合提供維持療法。與其他類型之療法所用之劑量相比,維持療法所用之劑量可變化且可包括遞減劑量。
本文中之「新輔助療法」或「術前療法」係指在手術之前給予之療法。新輔助療法之目的在於提供即刻全身性治療,其潛在地根除微小轉移灶,否則若遵循手術後進行全身性療法之標準順序,則該等微小轉移灶會增生。新輔助療法亦可有助於減小腫瘤尺寸,進而允許完全切除最初不可切除之腫瘤或保留部分器官及其功能。此外,新輔助療法容許活體內評估藥物功效,其可指導對後續治療之選擇。
本文中之「輔助療法」係指在手術之後給予之療法,其中不可偵測到殘留疾病跡象,以此降低疾病復發之風險。輔助療法之目的在於預防癌症復發,且由此降低癌症相關死亡之機率。
本文中之「照護標準」化學療法係指常規用於治療特定癌症之化學治療劑。
「確定性手術」係按照彼術語在醫療界中之用法使用。確定性手術包括例如移除或切除腫瘤之手術或其他程序,包括移除或切除所有整體可見之腫瘤的彼等程序。確定性手術包括例如完全或洽愈性切除或完全整體切除腫瘤。確定性手術包括分一或多個階段進行之程序,且包括例如在切除腫瘤之前進行一或多個手術或其他程序之多階段手術程序。確定性手術包括移除或切除腫瘤(包括所涉及之器官、器官及組織之部分,以及周圍器官,諸如淋巴結、器官或組織之部分)的程序。
「與一或多種其他治療劑組合」投與包括同時(並行)投與及以任何次序相繼投與。
「長期」投與係指與短期模式相反,以連續模式投與藥劑,以使初始治療作用(活性)維持長時段。「間歇」投與為並非不間斷地連續進行,而是本質上週期進行之治療。
如本文所用之「載劑」包括在所用劑量及濃度下對與之接觸之細胞或哺乳動物無毒的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賦形劑或穩定劑。通常,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為pH值經緩衝之水溶液。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的實例包括緩衝液,諸如磷酸鹽、檸檬酸鹽及其他有機酸;抗氧化劑,包括抗壞血酸;低分子量(少於約10個殘基)多肽;蛋白質,諸如血清白蛋白、明膠或免疫球蛋白;親水聚合物,諸如聚乙烯吡咯啶酮;胺基酸,諸如甘胺酸、麩醯胺酸、天冬醯胺、精胺酸或離胺酸;單醣、雙醣及其他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甘露糖或糊精;螯合劑,諸如EDTA;糖醇,諸如甘露糖醇或山梨糖醇;成鹽相對離子,諸如鈉離子;及/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諸如TWEENTM、聚乙二醇(PEG)及PLURONICSTM
「脂質體」為由各種類型之脂質、磷脂及/或界面活性劑組成之小泡囊,其適用於將藥物(諸如變異型IgG)遞送至哺乳動物。與生物膜之脂質布置類似,脂質體之組份通常以雙層形態布置。
術語「抗贅生性組合物」係指適用於治療癌症之組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種活性治療劑,例如「抗癌劑」。治療劑(抗癌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例如化學治療劑;生長抑制劑;細胞毒性劑;用於輻射療法之藥劑;抗血管生成劑;細胞凋亡劑;抗微管蛋白劑;及治療癌症之其他藥劑,諸如抗HER-2抗體,抗CD20抗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拮抗劑(例如酪胺酸激酶抑制劑),HER1/EGFR抑制劑(例如埃羅替尼(erlotinib)()),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抑制劑(例如(甲磺酸伊馬替尼)),COX-2抑制劑(例如塞內昔布(celecoxib)),干擾素,細胞激素,與一或多者以下標靶結合之拮抗劑(例如中和抗體):ErbB2、ErbB3、ErbB4、PDGFR-β、BlyS、APRIL、BCMA或VEGF受體,TRAIL/Apo2,及其他生物活性劑及有機化學劑等。本發明亦包括其組合。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細胞毒性劑」係指抑制或阻止細胞功能及/或致使細胞死亡或破壞之物質。該術語意欲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例如At211、I131、I125、Y90、Re186、Re188、Sm153、Bi212、P32、Pb212及Lu之放射性同位素);化學治療劑(例如甲胺喋呤(methotrexate)、阿黴素(adriamicin)、長春花生物鹼(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鹼(vinblastine)、依託泊苷(etoposide))、小紅莓(doxorubicin)、美法侖(melphalan)、絲裂黴素C、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道諾黴素(daunorubicin)或其他嵌入劑);酶及其片段,諸如核分解酶;抗生素;及毒素,諸如小分子毒素或細菌、真菌、植物或動物來源之酶促活性毒素,包括其片段及/或變異體;及以下所揭示之各種抗腫瘤劑或抗癌劑。其他細胞毒性劑描述於下文。除腫瘤劑破壞腫瘤細胞。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可與細胞毒性劑結合。
「毒素」為能夠對細胞之生長或增殖具有有害作用之任何物質。
「化學治療劑」為適用於治療癌症之化合物。化學治療劑之實例包括烷基化劑,諸如塞替派(thiotepa)及環磷醯胺();烷基磺酸鹽,諸如白消安(busulfan)、英丙舒凡(improsulfan)及哌泊舒凡(piposulfan);氮丙啶(aziridine),諸如苯唑多巴(benzodopa)、卡波醌(carboquone)、米特多巴(meturedopa)及尤利多巴(uredopa);伸乙基亞胺及甲基三聚氰胺,包括六甲密胺(altretamine)、三伸乙基密胺(triethylenemelamine)、三伸乙基磷醯胺、三伸乙基硫代磷醯胺及三羥甲基三聚氰胺;乙醯精寧(acetogenin)(尤其布拉他辛(bullatacin)及布拉他辛酮(bullatacinone));δ-9-四氫大麻酚(delta-9-tetrahydrocannabinol)(屈大麻酚(dronabinol),);β-拉帕醌(beta-lapachone);拉帕醇(lapachol);秋水仙鹼(colchicine);樺木酸(betulinic acid);喜樹鹼(camptothecin)(包括合成類似物拓朴替康(topotecan,)、CPT-11(伊立替康(irinotecan,))、乙醯基喜樹鹼(acetylcamptothecin)、斯考普萊汀(scopolectin)及9-胺基喜樹鹼);苔蘚抑素(bryostatin);卡利斯塔汀(callystatin);CC-1065(包括其阿多來新(adozelesin)、卡折來新(carzelesin)及比折來新(bizelesin)合成類似物);足葉草毒素(podophyllotoxin);足葉草酸(podophyllinic acid);替尼泊甙(teniposide);念珠藻環肽(cryptophycin)(尤其念珠藻環肽1及念珠藻環肽8);海兔毒素(dolastatin);多卡米辛(duocarmycin)(包括合成類似物KW-2189及CB1-TM1);艾榴素(eleutherobin);盤克斯塔汀(pancratistatin);沙考地汀(sarcodictyin);海綿抑素(spongistatin);氮芥,諸如苯丁酸氮芥、萘氮芥(chlornaphazine)、氯磷醯胺、雌莫司汀(estramustine)、異環磷醯胺(ifosfamide)、氮芥(mechlorethamine)、鹽酸氧化氮芥、美法侖、新氮芥(novembichin)、膽固醇對苯乙酸氮芥(phenesterine)、潑尼莫司汀(prednimustine)、曲洛磷胺(trofosfamide)、尿嘧啶氮芥(uracil mustard);亞硝基脲,諸如卡莫司汀(carmustine)、氯脲黴素(chlorozotocin)、福莫司汀(fotemustine)、洛莫司汀(lomustine)、尼莫司汀(nimustine)及雷莫司汀(ranimnustine);抗生素,諸如烯二炔抗生素(例如卡奇黴素(calicheamicin),尤其卡奇黴素γ1I及卡奇黴素ωI1(參見,例如Nicolaou等人,Angew. Chem Intl. Ed. Engl.,33:183-186(1994));CDP323,一種口服α-4整合素抑制劑;達內黴素(dynemicin),包括達內黴素A;埃斯培拉黴素(esperamicin);以及新制癌菌素(neocarzinostatin)發色團及相關色蛋白烯二炔抗生素發色團)、阿克拉黴素(aclacinomysin)、放線菌素(actinomycin)、奧斯拉黴素(authramycin)、重氮絲胺酸(azaserine)、博萊黴素(bleomycin)、放線菌素C(cactinomycin)、卡拉比星(carabicin)、洋紅黴素(carminomycin)、嗜癌黴素(carzinophilin)、色黴素(chromomycin)、放線菌素D(dactinomycin)、道諾黴素、地托比星(detorubicin)、6-重氮基-5-側氧基-L-正白胺酸、小紅莓(包括、嗎啉并小紅莓(morpholino-doxorubicin)、氰基嗎啉并小紅莓、2-吡咯啉并小紅莓、鹽酸小紅莓脂質體注射液()、脂質小紅莓TLC D-99()、聚乙二醇化脂質小紅莓()及去氧小紅莓(deoxydoxorubicin))、表柔比星(epirubicin)、依索比星(esorubicin)、黃膽素(idarubicin)、麻西羅黴素(marcellomycin)、絲裂黴素(諸如絲裂黴素C)、黴酚酸(mycophenolic acid)、諾加黴素(nogalamycin)、橄欖黴素(olivomycin)、培洛黴素(peplomycin)、泊非黴素(porfiromycin)、嘌呤黴素(puromycin)、三鐵阿黴素(quelamycin)、羅多比星(rodorubicin)、鏈黑菌素(streptonigrin)、鏈脲菌素(streptozocin)、殺結核菌素(tubercidin)、烏苯美司(ubenimex)、淨司他丁(zinostatin)、佐柔比星(zorubicin);抗代謝物,諸如甲胺喋呤、吉西他濱(gemcitabine,)、喃氟啶(tegafur,)、卡培他濱(capecitabine,)、埃坡黴素(epothilone)及5-氟尿嘧啶(5-FU);康布瑞汀(combretastatin);葉酸類似物,諸如迪諾特寧(denopterin)、甲胺喋呤、蝶羅呤(pteropterin)、三甲曲沙(trimetrexate);嘌呤類似物,諸如氟達拉濱(fludarabine)、6-巰基嘌呤、噻咪嘌呤(thiamiprine)、硫鳥嘌呤;嘧啶類似物,諸如環胞苷(ancitabine)、阿紮胞苷(azacitidine)、6-氮尿苷(6-azauridine)、卡莫氟(carmofur)、阿糖胞苷(cytarabine)、雙去氧尿苷(dideoxyuridine)、去氧氟尿苷(doxifluridine)、依諾他濱(enocitabine)、氟尿苷(floxuridine);雄激素,諸如卡普睾酮(calusterone)、丙酸屈他雄酮(dromostanolone propionate)、環硫雄醇(epitiostanol)、美雄烷(mepitiostane)、睾內酯(testolactone);抗腎上腺藥劑,諸如胺魯米特(aminoglutethimide)、米托坦(mitotane)、曲洛司坦(trilostane);葉酸補充劑,諸如夫羅林酸(frolinic acid);乙醯葡醛酯(aceglatone);醛磷醯胺糖苷(aldophosphamide glycoside);胺基乙醯丙酸(aminolevulinic acid);恩尿嘧啶(eniluracil);安吖啶(amsacrine);倍思塔布(bestrabucil);比生群(bisantrene);艾達曲克(edatraxate);得弗伐胺(defofamine);秋水仙胺(demecolcine);地吖醌(diaziquone);艾弗利散(elfornithine);依利醋銨(elliptinium acetate);埃坡黴素;依託格魯(etoglucid);硝酸鎵;羥基脲;香菇多糖(lentinan);羅尼達寧(lonidainine);類美登素(maytansinoid),諸如美登素(maytansine)及安絲菌素(ansamitocin);米托胍腙(mitoguazone);米托蒽醌(mitoxantrone);莫比達摩(mopidanmol);硝拉維林(nitraerine);噴司他丁(pentostatin);蛋胺氮芥(phenamet);吡柔比星(pirarubicin);洛索蒽醌(losoxantrone);2-乙醯肼;丙卡巴肼(procarbazine);多醣複合物(JHS Natural Products,Eugene,OR);丙亞胺(razoxane);根瘤菌素(rhizoxin);西佐糖(sizofiran);鍺螺胺(spirogermanium);細交鏈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三亞胺醌(triaziquone);2,2',2'-三氯三乙胺;單端孢黴烯(trichothecene)(尤其T-2毒素、弗納庫林A(verracurin A)、桿孢菌素A(roridin A)及胺癸叮(anguidine));烏拉坦(urethan);長春地辛(vindesine)();達卡巴嗪(dacarbazine);甘露莫司汀(mannomustine);二溴甘露醇(mitobronitol);二溴衛矛醇(mitolactol);哌泊溴烷(pipobroman);甲托辛(gacytosine);阿拉伯糖苷(arabinoside;「Ara-C」);塞替派;紫杉醇,例如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白蛋白工程改造之太平洋紫杉醇奈米顆粒調配物(ABRAXANETM)及歐洲紫杉醇(docetaxel,);苯丁酸氮芥;6-硫鳥嘌呤;巰基嘌呤;甲胺喋呤;鉑藥劑,諸如順鉑(cisplatin)、奧沙利鉑(oxaliplatin)(例如)及卡鉑(carboplatin);防止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之長春鹼類,包括長春鹼()、長春新鹼()、長春地辛()及長春瑞濱(vinorelbine,);依託泊苷(VP-16);異環磷醯胺;米托蒽醌;甲醯四氫葉酸(leucovorin);諾凡特龍(novantrone);依達曲沙(edatrexate);道諾黴素(daunomycin);胺基蝶呤(aminopterin);伊班膦酸鹽(ibandronate);拓撲異構酶抑制劑RFS 2000;二氟甲基鳥胺酸(DMFO);類視黃素(retinoid),諸如視黃酸(retinoic acid),包括貝瑟羅汀(bexarotene,);雙膦酸鹽,諸如氯屈膦酸鹽(clodronate)(例如)、依替膦酸鹽(etidronate,)、NE-58095、唑來膦酸/唑來膦酸鹽(zoledronic acid/zoledronate,)、阿侖膦酸鹽(alendronate,)、帕米膦酸鹽(pamidronate,)、替魯膦酸鹽(tiludronate,)或利塞膦酸鹽(risedronate,);曲沙他濱(troxacitabine)(1,3-二氧戊環核苷胞嘧啶類似物);反義寡核苷酸,尤其抑制異常細胞增殖所牽涉之信號傳導路徑中基因之表現的彼等反義寡核苷酸,諸如PKC-α、Raf、H-Ras及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例如埃羅替尼());及減少細胞增殖之VEGF-A;疫苗,諸如疫苗及基因治療疫苗,例如疫苗、疫苗及疫苗;拓撲異構酶1抑制劑(例如);rmRH(例如);BAY439006(索拉非尼(sorafenib);Bayer);SU-11248(舒尼替尼(sunitinib),,Pfizer);哌立福新(perifosine)、COX-2抑制劑(例如塞內昔布或依託昔布(etoricoxib))、蛋白酶體抑制劑(例如PS341);硼替佐米(bortezomib,);CCI-779;替吡法尼(tipifarnib,R11577);奧拉非尼(orafenib)、ABT510;Bcl-2抑制劑,諸如奧利默森納(oblimersen sodium,);匹克生瓊(pixantrone);EGFR抑制劑;酪胺酸激酶抑制劑;絲胺酸-蘇胺酸激酶抑制劑,諸如雷帕黴素(rapamycin)(西羅莫司(sirolimus),);法呢基轉移酶抑制劑,諸如洛那法尼(lonafarnib,SCH 6636,SARASARTM);及任何上述化學治療劑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酸或衍生物;以及兩種或兩種以上上述化學治療劑之組合,諸如CHOP(環磷醯胺、小紅莓、長春新鹼及潑尼龍(prednisolone)之組合療法之縮寫)及FOLFOX(奧沙利鉑(ELOXATINTM)與5-FU及甲醯四氫葉酸組合之治療方案之縮寫),及任何上述化學治療劑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酸或衍生物,以及兩種或兩種以上上述化學治療劑之組合。
如本文所定義之化學治療劑包括起作用以調控、減少、阻斷或抑制可促進癌症生長之激素作用的「抗激素劑」或「內分泌治療劑」。其可為激素本身,包括(但不限於):抗雌激素及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包括例如他莫昔芬(tamoxifen)(包括他莫昔芬)、雷洛昔芬(raloxifene)、屈洛昔芬(droloxifene)、4-羥基他莫昔芬(4-hydroxytamoxifen)、曲沃昔芬(trioxifene)、鹽酸雷洛昔芬(keoxifene)、LY117018、奧那司酮(onapristone)及FARESTON‧托瑞米芬(toremifene);抑制芳香酶(其調控腎上腺中雌激素之產生)的芳香酶抑制劑,諸如4(5)-咪唑、胺魯米特、乙酸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依西美坦(exemestane)、弗米斯坦(formestanie)、法屈唑(fadrozole)、伏羅唑(vorozole)、來曲唑(letrozole)及安美達錠(anastrozole);及抗雄激素,諸如氟他胺(flutamide)、尼魯米特(nilutamide)、比卡魯胺(bicalutamide)、亮丙瑞林(leuprolide)及戈舍瑞林(goserelin);以及曲沙他濱(l,3-二氧戊環核苷胞嘧啶類似物);反義寡核苷酸,尤其抑制異常細胞增殖所牽涉之信號傳導路徑中基因之表現的彼等反義寡核苷酸,諸如PKC-α、Raf及H-Ras;核糖核酸酶,諸如VEGF表現抑制劑(例如核糖核酸酶)及HER2表現抑制劑;疫苗,諸如基因治療疫苗,例如疫苗、疫苗及疫苗;rIL-2;拓撲異構酶1抑制劑;rmRH;長春瑞濱及埃斯培拉黴素(參見美國專利第4,675,187號),及任何上述化學治療劑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酸或衍生物;以及兩種或兩種以上上述化學治療劑之組合。
「生長抑制劑」當在本文中使用時係指在活體外或活體內抑制細胞(諸如表現VEGF之細胞)生長之化合物或組合物。因此,生長抑制劑可為顯著降低S期中細胞(諸如表現VEGF之細胞)之百分率的生長抑制劑。生長抑制劑之實例包括阻斷細胞週期進程(除S期以外之階段)的藥劑,諸如誘導G1停滯及M期停滯之藥劑。傳統M期阻斷劑包括長春鹼類(長春新鹼及長春鹼)、紫杉烷及拓撲異構酶II抑制劑(諸如小紅莓、表柔比星、道諾黴素、依託泊苷及博萊黴素)。使G1停滯之彼等藥劑亦外溢引起S期停滯,例如DNA烷基化劑,諸如他莫昔芬、潑尼松(prednisone)、達卡巴嗪、氮芥、順鉑、甲胺喋呤、5-氟尿嘧啶及ara-C。其他資訊可見於Mendelsohn及Israel編,The Molecular Basis of Cancer,第1章,題為「Cell cycle regulation,oncogenes,and antineoplastic drugs」Murakami等人(W.B. Saunders,Philadelphia,1995)(例如第13頁)中。紫杉烷(太平洋紫杉醇及歐洲紫杉醇)為均來源於紫杉樹之抗癌藥。來源於歐洲紫杉之歐洲紫杉醇(,Rhone-Poulenc Rorer)為太平洋紫杉醇之半合成類似物(,Bristol-Myers Squibb)。太平洋紫杉醇及歐洲紫杉醇促進由微管蛋白二聚體組裝成微管且藉由防止解聚而使微管穩定,從而抑制細胞有絲分裂。
「輻射療法」意謂使用定向γ射線或β射線來誘導充分破壞細胞以限制該細胞正常發揮功能之能力或完全摧毀該細胞。應瞭解,在此項技術中已知存在許多方式來測定治療劑量及持續時間。典型治療係以一次投與形式給出且典型劑量在每天10至200個單位(戈瑞(Gray))之範圍內。
疾病之「病態」包括使患者健康狀態(well-being)折衷之所有現象。對於癌症,此包括(但不限於)異常或不可控制之細胞生長、轉移、干擾鄰近細胞正常發揮功能、細胞激素或其他分泌產物以異常量釋放、發炎或免疫反應抑制或加劇等。
「小分子」在本文中定義為具有約500道爾頓以下之分子量。
術語「靜脈內輸注」係指經大於約5分鐘、較佳在約30至90分鐘之間的時段將藥物引入動物或人類患者之靜脈中,惟根據本發明,替代地施以靜脈內輸注歷時10小時或10小時以內。
術語「靜脈內團注(intravenous bolus)」或「靜脈內推注(intravenous push)」係指將藥物投與動物或人類之靜脈中以使得身體在約15分鐘或15分鐘以內、較佳5分鐘或5分鐘以內接受藥物。
術語「皮下投與」係指藉由自藥物容器相對緩慢地持續遞送將藥物引入動物或人類患者之皮膚下方,較佳引入皮膚與下伏組織之間的囊袋內。該囊袋可藉由捏緊或拉起皮膚且拉離下伏組織來形成。
術語「皮下輸注」係指藉由自藥物容器相對緩慢地持續遞送歷時包括(但不限於)30分鐘或30分鐘以內或90分鐘或90分鐘以內之時段將藥物引入動物或人類患者之皮膚下方,較佳引入皮膚與下伏組織之間的囊袋內。視情況,可藉由植入動物或人類患者之皮膚下方之藥物遞送泵的皮下植入來進行輸注,其中該泵遞送預定量之藥物歷時預定時段,諸如30分鐘、90分鐘或跨越治療方案之時間長度的時段。
術語「皮下團注」係指將藥物投與動物或人類患者之皮膚下方,其中團式藥物遞送較佳短於約15分鐘,更佳短於5分鐘,且最佳短於60秒。較佳投與皮膚與下伏組織之間的囊袋內,其中該囊袋係例如藉由捏緊或拉起皮膚且拉離下伏組織來形成。
詞「標記」當在本文中使用時係指與多肽直接或間接結合之可偵測化合物或組合物。標記本身可偵測(例如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或螢光標記),或在酶標記之情況下可催化可偵測之受質化合物或組合物之化學變化。
抗體
抗體為對特定抗原展現結合特異性之蛋白質。「原生抗體」通常為由兩個相同輕(L)鏈及兩個相同重(H)鏈組成之約150,000道爾頓之異源四聚醣蛋白。各輕鏈係由一個共價二硫鍵與重鏈連接,而二硫鍵聯之數目在不同免疫球蛋白同型之重鏈之間變化。各重鏈及輕鏈亦具有規則間隔之鏈內二硫橋鍵。各重鏈在一端具有可變域(VH),繼之以許多恆定域。各輕鏈在一端具有可變域(VL)且在另一端具有恆定域;輕鏈之恆定域與重鏈之第一恆定域對準,且輕鏈之可變域與重鏈之可變域對準。咸信特定胺基酸殘基形成輕鏈可變域與重鏈可變域之間的界面。
視重鏈之恆定域之胺基酸序列而定,抗體或免疫球蛋白可歸為不同類別。存在五種主要類別之免疫球蛋白:IgA、IgD、IgE、IgG及IgM,且此等類別中之數種可進一步分成子類(同型),例如IgG1、IgG2、IgG3及IgG4;IgA1及IgA2。已描述多種人類IgG1、IgG2、IgG3及IgG4異型(由M.-P. LeFranc及G. LeFranc「The Human IgG Subclasses」,F. Shakib(編),第43-78頁,Pergamon Press,Oxford(1990)評述)。IgG類別之不同同型(包括IgG1、IgG2、IgG3及IgG4)具有獨特物理、生物及臨床性質。人類IgG1為用於治療性目的之最常用抗體,且已在此情形中建構大多數工程改造研究。
本申請案係針對包括改變IgG之生物性質之胺基酸修飾的變異型IgG免疫球蛋白。本申請案之變異型免疫球蛋白包括包含經修飾之Fc區且與野生型抗體相比顯示較長活體內半衰期的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之半衰期相比,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增加至少50%。在某些實施例中,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之半衰期相比,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增加至少75%。在某些實施例中,與具有野生型人類IgG Fc區之IgG之半衰期相比,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增加至少100%。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至少約15天。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至少約20天。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至少約25天。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至少約30天。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至少約35天。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至少約40天。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變異型IgG1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在人類中量測之半衰期。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半衰期為在獼猴中量測之半衰期。
抗體片段
本發明涵蓋抗體片段。包含Fc區、Fc融合體及重鏈恆定區之抗體尤其受關注。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片段為包含Fc區之變異型免疫球蛋白(IgG)之片段。抗體片段可由傳統方式(諸如酶促消化)或由重組技術產生。
已開發出用於產生抗體片段之各種技術。傳統上,經由完整抗體之蛋白水解消化來獲得此等片段(參見,例如Morimoto等人,Journal of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Methods 24:107-117(1992);及Brennan等人,Science,229:81(1985))。然而,現可由重組宿主細胞直接產生此等片段。Fab、Fv及ScFv抗體片段皆可在大腸桿菌中表現且自大腸桿菌分泌,由此使得容易地產生大量此等片段。可自抗體噬菌體文庫中分離抗體片段。在某些實施例中,可直接自大腸桿菌回收Fab'-SH片段且將其以化學方式偶合以形成F(ab')2片段(Carter等人,Bio/Technology 10:163-167(1992))。根據另一方法,可直接自重組宿主細胞培養物分離F(ab')2片段。用於產生抗體片段之其他技術為熟練從業者顯而易知。舉例而言,抗體片段亦可為例如美國專利第5,641,870號中所述之「線性抗體」。該等線性抗體可為單特異性或雙特異性的。
人類化抗體
本發明涵蓋人類化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人類化抗體為相對於野生型IgG在Fc區中具有一或多個胺基酸修飾之人類化變異型IgG。在此項技術中已知將非人類抗體人類化之各種方法。舉例而言,人類化抗體可具有一或多個自非人類來源引入其中之胺基酸殘基。此等非人類胺基酸殘基常稱為「輸入」殘基,其通常係自「輸入」可變域取得。可基本上遵循Winter及共同工作者之方法(Jones等人(1986)Nature 321:522-525;Riechmann等人(1988)Nature 332:323-327;Verhoeyen等人(1988)Science 239:1534-1536),藉由用高變區序列取代人類抗體之相應序列來進行人類化。因此,該等「人類化」抗體為嵌合抗體(美國專利第4,816,567號),其中實質上不完整之人類可變域已經來自非人類物種之相應序列取代。實務上,人類化抗體通常為一些高變區殘基及可能地一些FR殘基經齧齒動物抗體中之類似位點之殘基取代的人類抗體。
欲用於製造人類化抗體之人類可變域(輕鏈與重鏈)之選擇對於降低抗原性而言較重要。根據所謂「最佳擬合」方法,針對已知人類可變域序列之完整文庫來篩選齧齒動物抗體之可變域之序列。隨後將最接近齧齒動物序列之人類序列視作人類化抗體之人類構架。參見,例如Sims等人(1993)J. Immunol. 151:2296;Chothia等人(1987)J. Mol. Biol. 196:901。另一方法使用源自具有特定輕鏈或重鏈子群之所有人類抗體之共同序列的特定構架。相同構架可用於若干種不同之人類化抗體。參見,例如Carter等人(1992)Proc. Natl. Acad. Sci. USA,89:4285;Presta等人(1993)J. Immunol.,151:2623。
另外,一般需要在保留對抗原之高親和力及其他有利生物性質下將抗體人類化。為達成此目的,根據一種方法,藉由使用親本序列及人類化序列之三維模型對親本序列及各種概念上人類化之產物進行分析的方法來製備人類化抗體。三維免疫球蛋白模型通常可用且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悉。可使用說明及呈現所選候選免疫球蛋白序列之可能三維構形結構的電腦程式。對此等呈現之檢驗容許分析殘基在候選免疫球蛋白序列發揮功能之過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亦即分析影響候選免疫球蛋白與其抗原結合之能力的殘基。以此方式,可自受體序列及輸入序列選擇FR殘基並將其組合以便達成所要抗體特徵,諸如對標靶抗原之親和力增加。一般而言,高變區殘基直接且最實質性地涉及對抗原結合的影響。
人類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人類抗體為相對於野生型IgG在Fc區中具有一或多個胺基酸修飾的人類變異型IgG。可藉由將選自源自人類之噬菌體呈現文庫之Fv純系可變域序列與如上所述之已知人類恆定域序列組合來構築人類抗體。或者,可由融合瘤方法製造人類單株抗體。用於產生人類單株抗體之人類骨髓瘤及小鼠-人類雜合骨髓瘤細胞株已由例如Kozbor J. Immunol.,133:3001(1984);Brodeur等人,Monoclonal Antibody Produc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第51-63頁(Marcel Dekker,Inc.,New York,1987);及Boerner等人,J. Immunol.,147:86(1991)描述。
現有可能產生轉殖基因動物(例如小鼠),其在免疫後即能夠在不產生內源免疫球蛋白之情況下產生全人類抗體譜。舉例而言,已描述在嵌合及生殖株突變小鼠中抗體重鏈接合區(JH)基因之同種接合子缺失會完全抑制內源抗體之產生。將人類生殖株免疫球蛋白基因陣列轉移至該等生殖株突變小鼠中會在抗原激發後即產生人類抗體。參見,例如Jakobovits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90:2551(1993);Jakobovits等人,Nature,362:255(1993);Bruggermann等人,Yearin Immunol.,7:33(1993)。
亦可使用基因改組以自非人類(例如齧齒動物)抗體獲得人類抗體,其中人類抗體具有類似於起始非人類抗體之親和力及特異性。根據亦稱為「抗原決定基印記」之此方法,由如本文所述之噬菌體呈現技術獲得之非人類抗體片段之重鏈或輕鏈可變區經人類V域基因譜置換,從而形成非人類鏈/人類鏈scFv或Fab嵌合體之群體。以抗原進行選擇得以分離非人類鏈/人類鏈嵌合scFv或Fab,其中人類鏈恢復了移除初級噬菌體呈現純系中之相應非人類鏈後遭破壞之抗原結合位點,亦即抗原決定基主導(印記)人類鏈搭配物之選擇。當重複該過程以置換其餘非人類鏈時,獲得人類抗體(參見1993年4月1日公開之PCT WO 93/06213)。不同於藉由CDR移植對非人類抗體進行之傳統人類化,此技術提供完全人類抗體,其不具有非人類來源之FR或CDR殘基。
雙特異性抗體
雙特異性抗體為對至少兩種不同抗原具有結合特異性之單株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為相對於野生型抗體在Fc區中具有一或多個胺基酸修飾之雙特異性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為人類或人類化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特異性之一係針對VEGF且另一結合特異性係針對任何其他抗原。在某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可與VEGF之兩個不同抗原決定基結合。雙特異性抗體亦可用於將細胞毒性劑定位於表現VEGF之細胞。此等抗體具有結合VEGF之臂及結合細胞毒性劑之臂,該細胞毒性劑為諸如沙泊寧(saporin)、抗干擾素-α、長春花生物鹼、蓖麻毒素A鏈、甲胺喋呤或放射性同位素半抗原。在某些抗體中,結合特異性係針對IL-4及IL-13。雙特異性抗體可製備成全長抗體或包含Fc區之抗體片段。
在此項技術中已知製造雙特異性抗體之方法。傳統上,雙特異性抗體之重組產生係基於兩個免疫球蛋白重鏈-輕鏈對之共同表現,其中兩個重鏈具有不同特異性(Milstein及Cuello,Nature,305:537(1983))。由於免疫球蛋白重鏈及輕鏈之隨機分配,故此等融合瘤(四體雜交瘤(quadroma))產生10種不同抗體分子之潛在混合物,其中僅一者具有正確的雙特異性結構。通常藉由親和層析步驟進行之正確分子之純化相當繁瑣,且產物產率較低。類似程序揭示於1993年5月13日公開之WO 93/08829中及Traunecker等人,EMBO J.,10:3655(1991)中。
根據一種不同方法,將具有所要結合特異性之抗體可變域(抗體-抗原組合位點)與免疫球蛋白恆定域序列融合。該融合為例如與免疫球蛋白重鏈恆定域(包含鉸鏈區、CH2區及CH3區之至少一部分)之融合。在某些實施例中,含有輕鏈結合所必需之位點的第一重鏈恆定區(CH1)存在於至少一個融合體中。將編碼免疫球蛋白重鏈融合體及(若需要)免疫球蛋白輕鏈之DNA插入獨立表現載體中,且將其共轉染至適宜之宿主生物體中。此為調整實施例中三個多肽片段之相互比例提供較大靈活性,屆時構築過程中所用之不等比率之三個多肽鏈將提供最佳產率。然而,有可能將兩個或全部三個多肽鏈之編碼序列插入一個表現載體中,屆時相等比率之至少兩個多肽鏈之表現會得到高產率或屆時比率不具有特定意義。
在此方法之一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係由一臂中之具有第一結合特異性之雜交免疫球蛋白重鏈及另一臂中之雜交免疫球蛋白重鏈-輕鏈對(提供第二結合特異性)組成。發現此不對稱結構有助於將所要雙特異性化合物與不合需要之免疫球蛋白鏈組合分離,此係因為免疫球蛋白輕鏈僅存在於一半雙特異性分子中提供簡便之分離方式。此方法揭示於WO 94/04690中。關於產生雙特異性抗體之更多細節,參見,例如Suresh等人,Methods in Enzymology,121:210(1986)。
根據另一方法,可工程改造一對抗體分子之間的界面以使自重組細胞培養物中回收之異源二聚體之百分率達到最大。界面包含抗體恆定域之CH3域之至少一部分。在此方法中,將一或多個來自第一抗體分子界面之小胺基酸側鏈用較大側鏈(例如酪胺酸或色胺酸)置換。藉由將大胺基酸側鏈置換為較小胺基酸側鏈(例如丙胺酸或蘇胺酸)而於第二抗體分子之界面上形成尺寸與大側鏈相同或類似之補償「空穴」。此提供使異源二聚體之產率增加超過不合需要之最終產物(諸如同源二聚體)的機制。
雙特異性抗體包括交聯抗體或「雜結合」抗體。舉例而言,雜結合物中之一個抗體可與抗生物素蛋白偶合,另一個抗體與生物素偶合。舉例而言,已提出該等抗體使免疫系統細胞靶向不合需要之細胞(美國專利第4,676,980號)且用於治療HIV感染(WO 91/00360、WO 92/00373及EP 03089)。可使用任何便利之交聯方法製造雜結合抗體。適宜之交聯劑以及許多交聯技術在此項技術中已為熟知,且揭示於美國專利第4,676,980號中。
Hollinger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90:6444-6448(1993)所述之「雙功能抗體」技術已提供製造雙特異性抗體片段之替代性機制。該等片段包含經由連接子與輕鏈可變域(VL)連接之重鏈可變域(VH),該連接子過短而無法使同一鏈上之兩個域之間配對。因此,迫使一個片段之VH及VL域與另一個片段之互補VL及VH域配對,藉此形成兩個抗原結合位點。亦已報導藉由使用單鏈Fv(sFv)二聚體製造雙特異性抗體片段之另一策略。參見Gruber等人,J. Immunol.,152:5368(1994)。
涵蓋具有兩價以上價數之抗體。舉例而言,可製備三特異性抗體。Tutt等人,J. Immunol. 147:60(1991)。
多價抗體
與二價抗體相比,多價抗體可由表現抗體所結合之抗原之細胞更快地內化(及/或異化)。本發明之抗體可為具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抗原結合位點之多價抗體(IgM類別之抗體除外)(例如四價抗體),該等多價抗體可藉由重組表現編碼抗體多肽鏈之核酸而容易地產生。多價抗體可包含二聚化域及三個或三個以上抗原結合位點。在某些實施例中,二聚化域包含Fc區或鉸鏈區(或由其組成)。在此情形中,抗體包含Fc區及三個或三個以上處於Fc區之胺基末端之抗原結合位點。在某些實施例中,多價抗體包含三個至約八個抗原結合位點(或由其組成)。在一此類實施例中,多價抗體包含四個抗原結合位點(或由其組成)。多價抗體包含至少一個多肽鏈(例如兩個多肽鏈),其中該(等)多肽鏈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可變域。舉例而言,多肽鏈可包含VD1-(X1)n-VD2-(X2)n-Fc,其中VD1為第一可變域,VD2為第二可變域,Fc為Fc區之一個多肽鏈,X1及X2表示胺基酸或多肽,且n為0或1。舉例而言,多肽鏈可包含:VH-CH1-可撓性連接子-VH-CH1-Fc區鏈;或VH-CH1-VH-CH1-Fc區鏈。本文中之多價抗體可進一步包含至少兩個(例如四個)輕鏈可變域多肽。本文中之多價抗體可例如包含約兩個至約八個輕鏈可變域多肽。此處所涵蓋之輕鏈可變域多肽包含輕鏈可變域且視情況進一步包含CL域。
單域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體為包含Fc區之單域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單域抗體相對於野生型IgG在Fc區中具有一或多個胺基酸修飾。單域抗體為包含抗體之全部或一部分重鏈可變域或全部或一部分輕鏈可變域之單一多肽鏈。
抗體修飾
在某些實施例中,涵蓋本文所述之免疫球蛋白之胺基酸序列修飾。在某些實施例中,修飾包含對本發明之變異型IgG的一或多個胺基酸修飾。在某些實施例中,可能需要進一步改變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結合親和力、活體內半衰期及/或其他生物性質。在某些實施例中,胺基酸修飾包含本文中未描述之Fc區中之一或多個胺基酸修飾。可藉由將適當變化引入編碼抗體之核苷酸序列中或藉由肽合成來製備變異型IgG之經修飾胺基酸序列。該等修飾包括例如抗體之胺基酸序列內之殘基的缺失及/或插入及/或取代。可進行缺失、插入及取代之任何組合以獲得最終構築體,其限制條件為該最終構築體具有所要特徵。可在製造序列的同時將胺基酸變化引入主體抗體胺基酸序列中。
一種適用於鑑別作為較佳突變誘發位置之某些抗體殘基或區域的方法稱為「丙胺酸掃描突變誘發」,如Cunningham及Wells(1989)Science,244:1081-1085所述。此處,鑑別殘基或標靶殘基群(例如帶電殘基,諸如arg、asp、his、lys及glu)且將其用中性或帶負電胺基酸(例如丙胺酸或聚丙胺酸)置換以影響胺基酸與抗原之相互作用。隨後藉由在取代位點處或針對取代位點引入另外或其他的修飾來改進彼等對取代展示出功能敏感性之胺基酸位置。因此,雖然引入胺基酸序列修飾之位點為預定的,但突變本身之性質無須預定。舉例而言,為分析既定位點處突變之效能,在標靶密碼子或區域處進行ala掃描或隨機突變誘發且針對所要活性篩選所表現之免疫球蛋白。
胺基酸序列插入包括長度在一個殘基至含有一百個或一百個以上殘基之多肽之範圍內的胺基末端及/或羧基末端融合,以及單個或多個胺基酸殘基之序列內插入。末端插入之實例包括具有N末端甲硫胺醯基殘基之抗體。抗體分子之其他插入修飾包括抗體之N末端或C末端與酶(例如用於ADEPT)或增加抗體血清半衰期之多肽的融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改變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以增加或減小抗體糖基化之程度。多肽之糖基化通常為N連接或O連接。N連接係指碳水化合物部分與天冬醯胺殘基之側鏈連接。三肽序列天冬醯胺-X-絲胺酸及天冬醯胺-X-蘇胺酸(其中X為除脯胺酸以外之任何胺基酸)為使碳水化合物部分與天冬醯胺側鏈酶促連接之識別序列。因此,此等三肽序列中之任一者存在於多肽中會形成潛在糖基化位點。O連接糖基化係指N-乙醯半乳胺糖、半乳糖或木糖之一與羥基胺基酸(最通常為絲胺酸或蘇胺酸)連接,惟亦可使用5-羥基脯胺酸或5-羥基離胺酸。
宜藉由改變胺基酸序列以使得形成或移除一或多個上述三肽序列(針對N連接糖基化位點)來實現抗體之糖基化位點的添加或缺失。亦可藉由對原始抗體之序列進行一或多個絲胺酸或蘇胺酸殘基之添加、缺失或取代(針對O連接糖基化位點)來產生變化。
可改變與變異型IgG之Fc區連接之碳水化合物。哺乳動物細胞所產生之原生抗體通常包含一般經由N鍵聯與Fc區之CH2域之Asn297連接的分支雙觸寡醣。參見,例如Wright等人(1997)TIBTECH 15:26-32。寡醣可包括各種碳水化合物,例如甘露糖、N-乙醯基葡糖胺(GlcNAc)、半乳糖及唾液酸,以及在雙觸寡醣結構之「主幹」中與GlcNAc連接之岩藻糖。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對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中之寡醣進行修飾以形成具有某些另外改良之性質的變異型IgG。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進一步包含在位置297處取代為丙胺酸之胺基取代。
舉例而言,提供具有碳水化合物結構之抗體修飾,該碳水化合物結構缺乏(直接或間接)與Fc區連接之岩藻糖。該等修飾可具有改良之ADCC功能。參見,例如美國專利公開案第US 2003/0157108號(Presta,L.);US 2004/0093621(Kyowa Hakko Kogyo Co.,Ltd)。關於「去岩藻糖基化」或「岩藻糖缺乏」之抗體修飾之公開案的實例包括:US 2003/0157108;WO 2000/61739;WO 2001/29246;US 2003/0115614;US 2002/0164328;US 2004/0093621;US 2004/0132140;US 2004/0110704;U S 2004/0110282;US 2004/0109865;WO 2003/085119;WO 2003/084570;WO 2005/035586;WO 2005/035778;WO 2005/053742;WO 2002/031140;Okazaki等人,J. Mol. Biol. 336:1239-1249(2004);Yamane-Ohnuki等人,Biotech. Bioeng. 87:614(2004)。能夠產生去岩藻糖基化抗體之細胞株之實例包括蛋白質岩藻糖基化缺乏之Lec13 CHO細胞(Ripka等人,Arch. Biochem. Biophys. 249:533-545(1986);美國專利申請案第US 2003/0157108 A1號,Presta,L;及WO 2004/056312 A1,Adams等人,尤其實例11),及基因剔除細胞株,諸如α-1,6-岩藻糖基轉移酶基因FUT8剔除CHO細胞(參見,例如Yamane-Ohnuki等人,Biotech. Bioeng. 87:614(2004);Kanda,Y.等人,Biotechnol. Bioeng.,94(4):680-688(2006);及WO2003/085107)。
進一步提供具有平分型寡醣之抗體修飾,例如,其中與抗體之Fc區連接之雙觸寡醣係由GlcNAc平分。該等抗體變異體可具有減少之岩藻糖基化及/或改良之ADCC功能。該等抗體修飾之實例描述於例如WO 2003/011878(Jean-Mairet等人)、美國專利第6,602,684號(Umana等人)及US 2005/0123546(Umana等人)中。亦提供在與Fc區連接之寡醣中具有至少一個半乳糖殘基之抗體修飾。該等抗體修飾可具有改良之CDC功能。該等抗體修飾描述於例如WO 1997/30087(Patel等人)、WO 1998/58964(Raju,S.)及WO1999/22764(Raju,S.)中。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涵蓋具有一些而非全部效應功能之抗體修飾,該等效應功能使該抗體成為許多應用所需要之候選物,在該等應用中,活體內抗體半衰期較重要,而某些效應功能(諸如補體及ADCC)為多餘或有害的。在某些實施例中,量測抗體之Fc活性以確保僅所要性質得以保持。可進行活體外及/或活體內細胞毒性檢定以證實CDC及/或ADCC活性之降低/耗盡。舉例而言,可進行Fc受體(FcR)結合檢定以確保抗體缺乏FcγR結合能力(由此可能缺乏ADCC活性),但保留FcRn結合能力。介導ADCC之初級細胞(NK細胞)僅表現FcγRIII,而單核細胞表現FcγRI、FcγRII及FcγRIII。造血細胞上FcR之表現概述於Ravetch及Kinet,Annu. Rev. Immunol. 9:457-92(1991)之第464頁之表3中。評估所關注分子之ADCC活性之活體外檢定的非限制性實例描述於美國專利第5,500,362號(參見,例如Hellstrom,I.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 83:7059-7063(1986))及Hellstrom,I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 82:1499-1502(1985);美國專利第5,821,337號(參見Bruggemann,M.等人,J. Exp. Med. 166:1351-1361(1987))中。或者,可使用非放射性檢定方法(參見,例如流式細胞測量術之ACTITM非放射性細胞毒性檢定(CellTechnology,Inc. Mountain View,CA);及非放射性細胞毒性檢定(Promega,Madison,WI))。適用於該等檢定之效應細胞包括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及自然殺傷(NK)細胞。或者或另外,可在活體內,例如在動物模型中(諸如在Clynes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 95:652-656(1998)中所揭示之彼動物模型中)評估所關注之分子的ADCC活性。亦可進行Clq結合檢定以證實抗體不能結合Clq且因此缺乏CDC活性。為評估補體活化,可進行CDC檢定(參見,例如Gazzano-Santoro等人,J. Immunol. Methods 202:163(1996);Cragg,M.S.等人,Blood 101:1045-1052(2003);及Cragg,M.S.及M.J. Glennie,Blood 103:2738-2743(2004))。亦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進行FcRn結合及活體內清除率/半衰期測定(參見,例如Petkova,S.B.等人,Int'l. Immunol. 18(12):1759-1769(2006))。
提供具有一或多個胺基酸取代之其他抗體修飾。所關注之取代突變誘發位點包括高變區,但亦涵蓋FR變化。保守性取代展示於表1中之「較佳取代」標題下。更多實質性變化(稱為「例示性取代」)提供於表1中,或如以下關於胺基酸類別進一步所述。可將胺基酸取代引入所關注之抗體中,且例如針對所要活性(諸如改良之抗原結合性、減少之免疫原性、改良之ADCC或CDC等)來篩選產物。
抗體生物性質之改變可藉由選擇影響以下之取代來實現:(a)在取代區域中之多肽骨架之結構,例如呈摺疊或螺旋構形;(b)標靶位點處分子之電荷或疏水性;或(c)側鏈大小。可根據側鏈性質之相似性對胺基酸分組(在A. L. Lehninger,Biochemistry,第2版,第73-75頁,Worth Publishers,New York(1975)中):
(1)非極性:Ala(A)、Val(V)、Leu(L)、Ile(I)、Pro(P)、Phe(F)、Trp(W)、Met(M);
(2)不帶電極性:Gly(G)、Ser(S)、Thr(T)、Cys(C)、Tyr(Y)、Asn(N)、Gln(Q);
(3)酸性:Asp(D)、Glu(E);
(4)鹼性:Lys(K)、Arg(R)、His(H)。
或者,可基於共同側鏈性質對天然產生之殘基分組:
(1)疏水性:正白胺酸、Met、Ala、Val、Leu、Ile;
(2)中性親水性:Cys、Ser、Thr、Asn、Gln;
(3)酸性:Asp、Glu;
(4)鹼性:His、Lys、Arg;
(5)影響鏈定位之殘基:Gly、Pro;
(6)芳族:Trp、Tyr、Phe。
非保守性取代需要將此等類別之一的成員與另一類別交換。亦可將該等經取代之殘基引入保守性取代位點中或引入其餘(非保守)位點中。
一種類型之取代修飾涉及取代親本抗體(例如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之一或多個高變區殘基。在某些實施例中,親本抗體為野生型對應物變異型IgG(例如在胺基酸序列中不具有任何其他變化之本發明變異型IgG)。一般而言,選擇用於進一步開發之所得抗體相對於產生該等抗體之親本抗體將具有改變(例如改良)之生物性質。例示性取代修飾為親和力成熟抗體,其宜使用基於噬菌體呈現之親和力成熟技術來產生。簡言之,使數個高變區位點(例如6-7個位點)突變以在各位點處產生所有可能之胺基酸取代。由此產生之抗體係作為與封裝於各顆粒內部之噬菌體鞘蛋白(例如M13之基因III產物)之至少一部分融合之融合體而由絲狀噬菌體顆粒呈現。隨後針對生物活性(例如結合親和力)來篩選經噬菌體呈現之抗體。為鑑別供修飾之候選高變區位點,可進行掃描突變誘發(例如丙胺酸掃描)以鑑別顯著促進抗原結合之高變區殘基。或者或另外,其可有益於分析抗原-抗體複合物之晶體結構以鑑別抗體與抗原之間的接觸點。該等接觸殘基及鄰近殘基為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技術(包括本文詳述之彼等技術)進行取代之候選物。一旦產生該等經修飾之抗體,即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技術(包括本文所述之彼等技術)對抗體組進行篩選,且可在一或多個相關檢定中選擇具有優良性質之抗體用於進一步開發。
編碼經修飾抗體(例如經修飾之變異型IgG)之胺基酸序列的核酸分子係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多種方法來製備。此等方法包括(但不限於)自天然來源分離(在天然產生胺基酸序列修飾之情況下)或藉由對早先製備之經修飾抗體或未經修飾之抗體型式進行寡核苷酸介導(或定點)突變誘發、PCR突變誘發及卡匣突變誘發來製備。
根據本說明書及此項技術之教示,預期在某些實施例中,與野生型對應物變異型IgG(例如在胺基酸序列中不具有任何其他變化之本發明變異型IgG)相比,本發明之抗體修飾可包含一或多個變化。儘管如此,此等包含其他變化之抗體修飾仍保留與野生型對應物變異型IgG實質上相同的治療效用所需之特徵。在某些實施例中,野生型對應物變異型IgG為貝伐單抗之變異體。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在包含Fc區之Fc多肽之界面中包含修飾的抗體修飾,其中該等修飾有助於及/或促進異源二聚化。此等修飾包含將隆凸(protuberance)引入第一Fc多肽中且將空穴引入第二Fc多肽中,其中該隆凸可定位於該空穴中以促進第一Fc多肽與第二Fc多肽之複合。產生具有此等修飾之抗體的方法在此項技術中為已知的,例如,如美國專利第5,731,168號中所述。
在另一態樣中,可能需要形成經半胱胺酸工程改造之抗體,例如「thioMAb」,其中抗體之一或多個殘基經半胱胺酸殘基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經取代之殘基在抗體之可接近位點處出現。藉由以半胱胺酸取代彼等殘基,反應性硫醇基藉此定位於抗體之可接近位點處且其可用於將抗體與其他部分(諸如藥物部分或連接子-藥物部分)結合,如本文進一步所述。在某些實施例中,任意一或多個以下殘基可經半胱胺酸取代:輕鏈之V205(Kabat編號);重鏈之A118(EU編號);及重鏈Fc區之S400(EU編號)。
抗體衍生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可經進一步修飾以含有此項技術中已知且易於利用之其他非蛋白類部分。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可與細胞毒性劑結合。在某些實施例中,與細胞毒性劑結合之變異型IgG係由細胞內化,從而使得結合物殺死其所結合之癌細胞的治療功效增加。在一實施例中,細胞毒性劑靶向或干擾癌細胞中之核酸。
在某些實施例中,適於使抗體衍生化之部分為水溶性聚合物。水溶性聚合物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聚乙二醇(PEG)、乙二醇/丙二醇之共聚物、羧甲基纖維素、聚葡萄糖、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啶酮、聚-1,3-二氧戊環、聚-1,3,6-三噁烷、乙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聚胺基酸(均聚物或無規共聚物)及聚葡萄糖或聚(N-乙烯吡咯啶酮)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均聚物、聚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物、聚氧乙基化多元醇(例如甘油)、聚乙烯醇及其混合物。聚乙二醇丙醛因其於水中之穩定性而可在製造中具有優勢。聚合物可具有任何分子量,且可為分枝或未分枝聚合物。與抗體連接之聚合物之數目可變化,且若連接一個以上聚合物,則該等聚合物可為相同或不同分子。一般而言,用於衍生化之聚合物之數目及/或類型可基於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之考慮因素來確啶:待改良抗體之特定性質或功能、抗體衍生物是否在規定條件下用於療法中,等。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可藉由曝露於輻射而選擇性加熱之抗體與非蛋白類部分之結合物。在一實施例中,非蛋白類部分為碳奈米管(Kam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2:11600-11605(2005))。輻射可為任何波長,且包括(但不限於)不傷害正常細胞,但將非蛋白類部分加熱至殺死最接近抗體-非蛋白類部分之細胞之溫度下的波長。
製造變異型IgG
變異型IgG可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方法製造。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變異型IgG序列來形成編碼成員序列之核酸,且必要時隨後可將該等核酸選殖至宿主細胞中,進行表現且檢定。使用熟知程序進行此等實務操作,且可應用之多種方法描述於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第3版(Maniatis,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New York,2001)及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John Wiley & Sons)中,該兩個文獻均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可將編碼變異型IgG之核酸併入表現載體中以表現蛋白質。表現載體通常包括與控制或調控序列、可選擇標誌、任何融合搭配物及/或其他元件可操作地連接(亦即成功能關係)之蛋白質。可藉由在適當條件下培養經核酸、較佳經含有編碼變異型IgG之核酸的表現載體轉化之宿主細胞以誘導或引起蛋白質表現來產生變異型IgG。可使用多種適當宿主細胞,包括(但不限於)哺乳動物細胞、細菌細胞、昆蟲細胞及酵母。舉例而言,可應用之多種細胞株描述於可自美國菌種保存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獲得之ATCC細胞株目錄中,該目錄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將外源性核酸引入宿主細胞中之方法在此項技術中已為熟知,且隨所用宿主細胞而變。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表現之後純化或分離變異型IgG。可以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之多種方式分離或純化抗體。標準純化方法包括層析技術、電泳、免疫、沈澱、透析、過濾、濃縮及層析聚焦技術。如此項技術中所熟知,多種天然蛋白質結合抗體,例如細菌蛋白質A、G及L,且此等蛋白質可應用於純化。通常,可由特定融合搭配物來實現純化。舉例而言,若採用GST融合體,則使用麩胱甘肽樹脂來純化蛋白質;若採用His標記,則使用Ni2+親和層析;或若採用flag標記,則使用固定化抗flag抗體。關於適宜純化技術之一般導則,參見Antibody Purification:Principles and Practice,第3版,Scopes,Springer-Verlag,NY,1994,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篩選變異型IgG
本發明之變異型IgG可使用多種方法進行篩選,該等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使用活體外檢定、活體內檢定及基於細胞之檢定及選擇技術的彼等方法。可在篩選程序中使用自動化及高通量篩選技術。篩選可採用融合搭配物或標記,例如免疫標記、同位素標記或小分子標記(諸如螢光或量熱染料)。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活體外檢定中篩選變異型IgG之功能性質及/或生物物理性質。在某些實施例中,針對功能性(例如催化反應之能力或與標靶之結合親和力)來篩選蛋白質。
篩選方法之子組為選擇文庫中之有利成員之彼等方法。該等方法在本文中稱為「選擇方法」,且此等方法在本發明中應用於篩選變異型IgG。當使用選擇方法篩選蛋白質文庫時,僅擴展、分離及/或觀測文庫中之彼等有利成員,亦即滿足一定選擇準則之成員。在此項技術中已知可在本發明中應用於篩選蛋白質文庫之多種選擇方法。可應用於本發明之其他選擇方法包括不依賴於呈現之方法,諸如活體內方法。稱為「定向演化」方法之選擇方法之子組為包括在選擇期間使有利序列配對或增殖,有時併入新突變之彼等方法。
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一或多種基於細胞之檢定或活體內檢定來篩選變異型IgG。對於該等檢定,通常外源地添加經純化或未經純化之蛋白質以使得細胞與屬於文庫之個體變異體或變異體庫接觸。此等檢定通常但並非總是基於變異型IgG之功能;亦即變異型IgG與其標靶結合且介導某種生物化學事件(例如效應功能、配位體/受體結合抑制、細胞凋亡及其類似事件)的能力。該等檢定通常涉及監測細胞對IgG之反應,例如細胞增殖、細胞遷移、血管生成、細胞存活、細胞死亡、細胞形態變化或轉錄活化,諸如天然基因或報導基因之細胞表現。舉例而言,該等檢定可量測IgG變異體引發ADCC、ADCP或CDC之能力。對於一些檢定,除標靶細胞以外,可能亦需要添加其他細胞或組份,例如血清補體,或效應細胞,諸如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NK細胞、巨噬細胞及其類似細胞。該等其他細胞可來自任何生物體,較佳為人類、小鼠、大鼠、兔及猴。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可抑制血管生成且監測該活性之方法在此項技術中已為熟知。在另一實施例中,抗體可引起表現標靶之某些細胞株凋亡,或其可介導已添加至檢定中之免疫細胞對標靶細胞之攻擊。監測細胞死亡或生存力之方法在此項技術中為已知的,且包括使用染料、免疫化學試劑、細胞化學試劑及放射性試劑。轉錄活化亦可在基於細胞之檢定中充當檢定功能之方法。或者,使用已經編碼變異體之核酸轉化或轉染之細胞進行基於細胞之篩選。亦即,不將變異型IgG外源性地添加至細胞中。
可在細胞、組織及完整生物體實驗中表徵變異型IgG之生物性質。通常在包括(但不限於)小鼠、大鼠、兔、狗、貓、豬及猴之動物中測試藥物,以量測藥物針對疾病或疾病模型之治療功效或量測藥物之藥物動力學、毒性及其他性質。動物可稱為疾病模型。通常在包括(但不限於)裸小鼠、SCID小鼠、異種移植小鼠及轉殖基因小鼠(包括基因嵌入及基因剔除)之小鼠中測試治療劑。該實驗可提供用於測定欲用作治療劑之蛋白質之潛力的有意義之數據。任何生物體、較佳哺乳動物皆可用於測試。舉例而言,由於與人類具有遺傳相似性,因此猴可為適宜之治療模型,且由此可用於測試變異型IgG之功效、毒性、藥物動力學或其他性質。為使批准作為藥物,最終需要在人類中進行測試,且因此當然涵蓋此等實驗。因此,可在人類中測試變異型IgG以測定其治療功效、毒性、免疫原性、藥物動力學及/或其他臨床性質。
變異型IgG之治療用途
變異型IgG可應用於許多產物中。在某些實施例中,IgG變異體為治療劑、診斷劑或研究試劑。變異型IgG可應用於單株或多株抗體組合物中。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用於阻斷、拮抗或促進標靶抗原,諸如VEGF。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用於阻斷或中和VEGF活性。在一實施例中,VEGF活性為血管生成。
變異型IgG可用於各種治療性目的,包括(但不限於)治療患有如本文中在「定義」下所定義之贅生性及/或非贅生性疾病的患者。在某些實施例中,贅生性疾病為癌症。在某些實施例中,患者首先以野生型IgG治療且稍後以變異型IgG治療。在一實施例中,患者首先以貝伐單抗治療且接著稍後以變異型IgG(例如貝伐單抗之變異體)治療。在某些實施例中,患者以貝伐單抗治療約6個月且接著稍後以變異型IgG(例如貝伐單抗之變異體)治療。
經批准用於臨床試驗或用於開發之許多抗體及Fc融合體在本文中稱為「臨床產物及候選物」。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可應用於一系列臨床產物及候選物中。可經修飾之抗體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可與標靶抗原結合之抗體,該標靶抗原為諸如VEGF、EGFR(ErbB-1)、Her2/neu(ErbB-2)、Her3(ErbB-3)、Her4(ErbB-4)、CD20、IgE、CD11、低密度脂蛋白(LDL)、介白素4(IL-4)、介白素13(IL-13)、C型肝炎抗原決定基、A-β、IL-17A、IL-17F、DR6、DR5、人類細胞巨大病毒抗原決定基、金黃色葡萄球菌抗原決定基、組織因子、α4β7整合素、α5β1整合素、CTLA4、CD3、RSV抗原決定基、NFα、CD147、IL8、MUC18、MUC1、α4β1(VLA-4)整合素、淋巴毒素α受體、淋巴毒素β受體(LTBR)、TGF-β2、IL-12、TGFβ1、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1(Eotaxin1)、BAFF、TRAIL-R1、IL15、肝素酶I;CD40、CD154、CD80、CD23、巨噬細胞遷移因子(MIF)、KDR、flk-1、VE鈣黏附蛋白、癌胚抗原(CEA)、CD22、CTLA4、CD30、細胞間黏著分子-1、抗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受體3(FGFR-3)、γ干擾素、IL-12、Ep-CAM抗體及β2整合素。
可經修飾之臨床產物及候選物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抗VEGF抗體(貝伐單抗,Genentech)(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7,169,901號,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人類化抗HER2單株抗體(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Genentech)(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6,489,447號,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嵌合抗CD20抗體(利妥昔單抗(rituximab),IDEC/Genentech/Roche);抗IgE抗體(奧馬珠單抗(omalizumab),Genentech);其他抗CD20抗體;抗CD11a抗體(依法珠單抗(efalizumab),Genentech/Xoma);抗Her2抗體(帕妥珠單抗(pertuzumab),Genentech);抗oxLDL抗體(參見,例如美國公開案第20040202653號及WO 2004030607,均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抗CD4抗體MTRX1011A(參見,例如WO 02/102853,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標靶抗原為IL-4及IL-13之雙特異性抗體;抗HCV抗體;抗IL-17A/F抗體;抗A-β抗體;抗DR6抗體;抗人類細胞巨大病毒(HCMV)抗體;抗HER受體家族抗體;抗組織因子抗體;MLN-02抗體,一種針對α4β7整合素之人類化IgG1單株抗體(原名LDP-02,Genentech/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人類化抗CD 18 F(ab')2抗體;及人類化抗IgE IgG1抗體rhuMab-E25(Genentech/Norvartis/Tanox Biosystems)。
可經如此修飾之其他臨床產物及候選物包括(但不限於)經批准治療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之嵌合抗CD20抗體;抗CD20抗體HuMax-CD20(Genmab);抗CD20抗體AME-133(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5,500,362號,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Applied Molecular Evolution);hA20(Immunomedics,Inc.)、HumaLYM(Intracel)及PRO70769(PCT/US2003/040426,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靶向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家族之成員(包括EGFR(ErbB-1)、Her2/neu(ErbB-2)、Her3(ErbB-3)、Her4(ErbB-4))之許多抗體亦可得益於本發明所述之Fc區修飾。舉例而言,IgG變異體可應用於實質上類似於以下之抗體:(西妥昔單抗(cetuximab),Imclone)(美國專利第4,943,533號;WO96/40210,均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用於多種癌症之臨床試驗中之嵌合抗EGFR抗體;ABX-EGF(美國專利第6,235,883號,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Abgenix/Immunex/Amgen);HuMax-EGFr(U.S.第10/172,317號,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Genmab);425、EMD55900、EMD62000及EMD72000(Merck KGaA)(美國專利第5,558,864號;Murthy等人,1987,Arch Biochem Biophys. 252(2):549-60;Rodeck等人,1987,J Cell Biochem. 35(4):315-20;Kettleborough等人,1991,Protein Eng. 4(7):773-83,皆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ICR62(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WO 95/20045;Modjtahedi等人,1993,J. Cell Biophys. 1993,22(1-3):129-46;Modjtahedi等人,1993,Br J Cancer. 1993,67(2):247-53;Modjtahedi等人,1996,Br J Cancer,73(2):228-35;Modjtahedi等人,2003,Int J Cancer,105(2):273-80,皆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TheraCIM hR3(YM Biosciences,Canada and Centro de Immunologia Molecular,Cuba(美國專利第5,891,996號;第6,506,883號;Mateo等人,1997,Immunotechnology,3(1):71-81,皆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mAb-806(Ludwig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Memorial Sloan-Kettering)(Jungbluth等人,2003,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0(2):639-44);KSB-102(KS Biomedix,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MR1-1(IVAX,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WO 0162931A2,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及SC100(Scancell)(WO 01/88138,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IgG變異體可應用於(阿倫單抗(alemtuzumab),Genzyme Corporation),一種當前經批准用於治療B細胞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之人類化單株抗體。本發明之IgG變異體可應用於實質上類似於其他臨床產物及候選物之多種抗體或Fc融合體,該等其他臨床產物及候選物包括(但不限於)VEGF-Trap(Regeneron);莫羅單抗-CD3(muromonab-CD3)(Orthoclone ),一種抗CD3抗體(Ortho Biotech/Johnson & Johnson);抗CD20抗體(替坦異貝莫單抗(ibritumomab tiuxetan),IDEC/Schering AG);抗CD33抗體,(p67蛋白質)抗體奧唑米星吉妥珠單抗(gemtuzumab ozogamicin)(Celltech/Wyeth);抗LFA-3 Fc融合抗體(阿法賽特(alefacept),Biogen);(阿昔單抗(abciximab),Centocor/Lilly);(巴利昔單抗(basiliximab),Novartis);(帕利珠單抗(palivizumab),MedImmune);抗TNFα抗體(英利昔單抗(infliximab),Centocor);抗TNFα抗體(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Abbott);人類化IgG4抗TNF抗體(Celltech);抗TNFα Fc融合體(依那西普(etanercept),Immunex/Amgen);抗CD147抗體ABX-CBL(Abgenix);抗IL8抗體ABX-IL8(Abgenix);抗MUC18抗體ABX-MA1(Abgenix);抗MUC1抗體奔托默單抗(pemtumomab)(R1549,90Y-muHMFG1)(Antisoma);抗MUC1抗體泰端克斯(therex)(R1550)(Antisoma);AngioMab(AS1405)(Antisoma);HuBC-1(Antisoma);Thioplatin(AS1407)(Antisoma);(原名,那他珠單抗(natalizumab)),一種抗α-4-β-1(VLA-4)及α-4-β-7抗體(Biogen);抗VLA-1整合素抗體VLA-1 mAb(Biogen);抗淋巴毒素β受體(LTBR)抗體LTBR mAb(Biogen);抗TGF-β2抗體CAT-152(Cambridge Antibody Technology);J695,一種抗IL-12抗體(Cambridge Antibody Technology/Abbott);CAT-192,一種抗TGFβ1抗體(Cambridge Antibody Technology/Genzyme);CAT-213,一種抗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1抗體(Cambridge Antibody Technology);LYMPHOSTAT-,一種抗B1ys抗體(Cambridge Antibody Technology/Human Genome Sciences Inc.);TRAIL-R1mAb,一種抗TRAIL-R1抗體(Cambridge Antibody Technology/Human Genome Sciences,Inc.);HUMAX-CD4,一種抗CD4抗體(Genmab);HuMax-IL 15,一種抗IL15抗體(Genmab/Amgen);HuMax-Inflam(Genmab/Medarex);HuMax-癌症,一種抗肝素酶I抗體(Genmab/Medarex/Oxford GlycoSciences);HuMax-淋巴瘤(Genmab/Amgen);HuMax-TAC(Genmab);IDEC-131,一種抗CD40L抗體(IDEC Pharmaceuticals);IDEC-151(克立昔單抗(clenoliximab)),一種抗CD4抗體(IDEC Pharmaceuticals);IDEC-114,一種抗CD80抗體(IDEC Pharmaceuticals);IDEC-152,一種抗CD23抗體(IDEC Pharmaceuticals);抗巨噬細胞遷移因子(MIF)抗體(IDEC Pharmaceuticals);BEC2,一種抗個體基因型抗體(Imclone);IMC-1C11,一種抗KDR抗體(Imclone);DC101,一種抗flk-1抗體(Imclone);抗VE鈣黏附蛋白抗體(Imclone);CEA-(拉貝珠單抗(labetuzumab)),一種抗癌胚抗原(CEA)抗體(Immunomedics);(依帕珠單抗(Epratuzumab)),一種抗CD22抗體(Immunomedics);AFP-Cide(Immunomedics);MyelomaCide(Immunomedics);LkoCide(Immunomedics);ProstaCide(Immunomedics);MDX-010,一種抗CTLA4抗體(Medarex);MDX-060,一種抗CD30抗體(Medarex);MDX-070(Medarex);MDX-018(Medarex);(ID M-1),一種抗Her2抗體(Medarex/Immuno-Designed Molecules);CNTO 148,一種抗TNFα抗體(Medarex/Centocor/J&J);CNTO 1275,一種抗細胞激素抗體(Centocor/J&J);MOR101及MOR102,一種抗細胞間黏著分子-1(ICAM-1,亦稱為CD54)抗體(MorphoSys);MOR201,一種抗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受體3(FGFR-3)抗體(MorphoSys);(維西珠單抗(visilizumab)),一種抗CD3抗體(Protein Design Labs);,一種抗γ干擾素抗體(Protein Design Labs);針對α5β1整合素之抗體(Protein Design Labs);抗IL-12(Protein Design Labs);ING-1,一種抗Ep-CAM抗體(Xoma);及MLN01,一種抗β2整合素抗體(Xoma),此段落中以上所引用之所有參考文獻皆以引用的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
在IgG Fc區中具有修飾之本發明變異型IgG可併入上述臨床候選物及產物中,或併入實質上類似於該等臨床候選物及產物之抗體及Fc融合體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亦可併入經人類化、親和力成熟、工程改造或以某種其他方式修飾之上述臨床候選物及產物型式中。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可應用於治療良性、癌變前或非轉移性癌症;治療休眠腫瘤或微小轉移灶;預防腫瘤復發或再生長;或治療或預防處於顯現癌症之風險中之個體的癌症。舉例而言,包含如本文所述之Fc修飾的變異型IgG可用於在確定性手術之後治療患有非轉移性癌症之個體的輔助療法或用於治療患有可手術治療之癌症之個體的新輔助療法,其中該新輔助療法係在手術移除個體中之可手術治療之癌症之前提供。雖然治療性應用在預防、新輔助療法及輔助療法下加以區分,但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此等類別未必互相排斥。
腫瘤分級
癌症分期系統描述在解剖學上癌症之擴散程度且試圖將具有類似預後及治療之患者置於同一分期之組中。可進行若干測試以幫助癌症分期,包括活組織檢查及某些成像測試,諸如胸部x射線檢查、乳房x射線檢查(mammogram)、骨骼掃描、CT掃描及MRI掃描。亦使用血液測試及臨床評估以評估患者之總體健康狀況且偵測癌症是否已擴散至某些器官。
為將癌症分期,美國聯合癌症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首先使用TNM分級系統對癌症、尤其實體腫瘤進行字母分類。將癌症指定為字母T(腫瘤尺寸)、N(可觸知硬結腫)及/或M(轉移)。T1、T2、T3及T4描述原發性病灶之漸增尺寸;N0、N1、N2、N3指示所涉及之硬結腫向前發展;且M0及M1反映不存在或存在遠端轉移。
在亦稱為總體階段分組或羅馬數字分期之第二分期方法中,將癌症分成0期至IV期,其合併了原發性病灶之尺寸以及硬結腫擴散及遠端轉移之存在。在此系統中,將病例分組為羅馬數字I至IV所表示之四期,或歸類為「復發性」的。對於一些癌症,0期稱為「原位」或「Tis」,諸如乳癌之乳腺管原位癌或小葉原位癌。重度腺瘤亦可歸類為0期。一般而言,I期癌症為通常可治癒之小型侷限性癌症,而IV期通常表示不可手術治療之癌症或轉移性癌症。II期及III期癌症通常為局部晚期癌症,且/或展現出涉及局部淋巴結。一般而言,較高級數指示較大範圍之疾病,包括較大腫瘤尺寸及/或癌症擴散至與原發性腫瘤相鄰之附近淋巴結及/或器官。此等期經精確定義,但該定義對於各種類型之癌症而言不同且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
許多癌症記錄(諸如NCI之監測、流行病學及最終結果計劃(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Program,SEER))使用概括型分期。此系統用於所有類型之癌症。其將癌症病例分組為五個主要類別:原位癌症為僅存在於癌症起始之細胞層中之初期癌症。
侷限性癌症為限於癌症起始之器官中而無擴散跡象之癌症。
區域性癌症為已擴散超出原始(原發)部位達到附近淋巴結或器官及組織之癌症。
遠端癌症為已自原發部位擴散至遠端器官或遠端淋巴結之癌症。
未知癌症用於描述資訊不足以指示階段之病例。
另外,癌症通常會在移除原發性腫瘤之後數月或數年反覆。在已根除所有可見腫瘤之後復發之癌症稱為復發性疾病。在原發性腫瘤之區域中復發之疾病為局部復發性的,且以轉移形式復發之疾病稱為遠端復發。休眠腫瘤為存在於靜止狀態下之腫瘤,在該狀態下,存在腫瘤細胞但腫瘤進展在臨床上並不明顯。微小轉移灶為小型轉移或已自原發性腫瘤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之許多細胞。微小轉移灶可能會或可能不會在篩選或診斷測試中偵測到。本發明之方法適用於在休眠腫瘤或微小轉移灶存在但可能會或可能不會在臨床上偵測到的環境中預防休眠腫瘤或微小轉移灶出現或腫瘤復發。
本發明之方法亦適用於治療初期癌症,包括(但不限於)良性、癌變前或非轉移性腫瘤。此包括任何0期、I期或II期腫瘤;任何非轉移性II期腫瘤;通常在癌症之前出現或發展成癌症之任何病狀,包括(但不限於)發育不良;及保持定位於發源部位且尚未浸潤、侵襲或轉移至遠端部位之任何腫瘤。良性、癌變前或非轉移性腫瘤之實例包括息肉、腺瘤、纖維瘤、脂肪瘤、胃泌素瘤、胰島素瘤、軟骨瘤、骨瘤、血管瘤、淋巴管瘤、腦膜瘤、平滑肌瘤、橫紋肌瘤、鱗狀細胞乳突狀瘤、聽神經瘤、神經纖維瘤、膽管囊腺瘤、平滑肌瘤、間皮瘤、畸胎瘤、黏液瘤、沙眼、肉芽腫、錯構瘤、移行細胞乳突狀瘤、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硬纖維瘤、皮樣囊腫乳突狀瘤、囊腺瘤、局部結節性增生及結節性再生性增生。
因為在原發性腫瘤生長與轉移中均涉及血管生成,所以本發明所提供之抗血管生成治療能夠抑制腫瘤在原發部位處贅生性生長以及預防腫瘤轉移至繼發部位,由此允許由其他治療劑攻擊腫瘤。
關於輔助療法及新輔助療法以及早期腫瘤治療之其他資訊揭示於美國申請案第12/002,605號及PCT申請案PCT/US2007/088000中,此等專利申請案之內容以引用的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
預防
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可用於治療良性、癌變前或早期癌症,或用於治療或預防腫瘤復發。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抗VEGF抗體。在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貝伐單抗之變異體。在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包含貝伐單抗之互補決定區。在另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包含重鏈可變域(SEQ ID NO:1)及輕鏈可變域(SEQ ID NO:2)。在另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包含重鏈可變域(SEQ ID NO:7)及輕鏈可變域(SEQ ID NO:8)。
該等方法可用於治療癌症本身或預防癌症進展至轉移性或侵襲性階段或更高級或更高階段。舉例而言,本發明之方法可用於治療患有0期癌症或息肉之個體以預防進展至I期腫瘤或更高階段之腫瘤。類似地,在患有II期癌症之患者中,該等方法可用於預防癌症進展至III期或IV期癌症。
變異型IgG亦可用於預防腫瘤復發。舉例而言,若已鑑別並治療(例如以化學療法治療或以手術方式移除)腫瘤,則可使用變異型IgG來預防結腸直腸腫瘤以局部形式或結腸直腸腫瘤之轉移形式復發。為預防腫瘤復發,可使用變異型IgG來例如治療休眠腫瘤或微小轉移灶,或預防休眠腫瘤或微小轉移灶生長或再生長,該休眠腫瘤或微小轉移灶可能會或可能不會在臨床上偵測到。
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可用於預防從未患過癌症或處於顯現癌症之風險中之個體的癌症。存在已知與癌症相關之多種風險因子且本文中描述其中許多因子。另外,已知患有遺傳性癌症症候群之個體視為處於顯現癌症之風險中。
新輔助療法
本發明提供在手術移除個體(例如人類患者)之可手術治療之癌症之前進行新輔助療法之方法,其包含向患者(例如在該患者已經診斷患有腫瘤及/或癌症時)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抗VEGF抗體。在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貝伐單抗之變異體。在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包含貝伐單抗之互補決定區。在另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包含重鏈可變域(SEQ ID NO:1)及輕鏈可變域(SEQ ID NO:2)。在另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包含重鏈可變域(SEQ ID NO:7)及輕鏈可變域(SEQ ID NO:8)。
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係與至少一種化學治療劑組合投與。在手術之後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以預防癌症復發之另一步驟亦可與本文所述之新輔助療法一起採用。對於包括在手術之後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之另一步驟的方法,可使用本文所述之任何輔助方法。
舉例而言,一種方法包括治療個體之癌症,其包含以下步驟:a)包含複數個治療週期之第一階段,其中各週期包含以預定時間間隔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及視情況選用之至少一種化學治療劑;b)確定性手術,藉以移除癌症;及視情況,c)包含複數個維持週期之第二階段,其中各週期包含在存在或不存在任何化學治療劑的情況下以預定時間間隔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
在投與時程之一實施例中,新輔助療法包含以複數個新輔助週期向患者投與變異型IgG及一或多種化學治療劑的第一步驟,繼之以手術以確定性地移除腫瘤。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手術之前,新輔助療法持續短於一年,在一實施例中短於六個月。
輔助療法
本發明提供進行輔助療法之方法,其包含在確定性手術之後向患有非轉移性癌症之個體投與變異型IgG。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抗VEGF抗體。在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貝伐單抗之變異體。在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包含貝伐單抗之互補決定區。在另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包含重鏈可變域(SEQ ID NO:1)及輕鏈可變域(SEQ ID NO:2)。在另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包含重鏈可變域(SEQ ID NO:7)及輕鏈可變域(SEQ ID NO:8)。
舉例而言,一種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驟:a)包含複數個治療週期之第一階段,其中各週期包含以預定時間間隔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及視情況選用之至少一種化學治療劑;b)包含複數個維持週期之第二階段,其中各週期包含以預定時間間隔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變異型IgG,而不投與任何化學治療劑;其中在初始術後治療之後,組合之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持續至少一年。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階段包含投與變異型IgG及施以第一化學療法方案的複數個第一治療週期,繼之以投與變異型IgG及施以第二化學療法方案的複數個第二治療週期。
一般在個體已自手術恢復一段時間後投與變異型IgG。此時段可包括傷口癒合或手術切口癒合所需之時段、減小傷口開裂風險所需之時段或個體回到與手術前之健康程度基本上類似或更佳之健康程度所需的時段。完成確定性手術與首次投與變異型IgG之間的時段亦可包括停藥期所需之時段,其中個體需要或要求在治療療程之間有一段時間。一般而言,完成確定性手術與開始變異型IgG療法之間的時段可包括1週以內、1週、2週、3週、4週(28天)、5週、6週、7週、8週、3個月、4個月、5個月、6個月、7個月、8個月、9個月、10個月、11個月、1年、2年、3年或3年以上。在一實施例中,確定性手術與投與變異型IgG之間的時段大於4週(28天)且小於1年。
在一種投與時程中,輔助療法包含在複數個治療週期中向患者投與變異型IgG及一或多種化學治療劑的第一階段;及在複數個維持週期中以單劑形式使用變異型IgG的第二階段。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貝伐單抗之變異體且治療週期可為八週,其意謂患者每八週接受一劑化學療法及一劑變異型貝伐單抗。在某些實施例中,治療週期亦可為十二週,其意謂患者每十二週接受一劑化學療法及一劑變異型貝伐單抗。在某些實施例中,自開始治療起輔助療法持續至少一年,且此後追蹤個體之進展。療法進展易於由習知技術及檢定來監測。
劑量、調配物及持續時間
變異型IgG組合物以符合良好醫學規範之方式調配、定劑量及投與。在此情形中考慮之因素包括(但不限於)所治療之特定病症、所治療之特定哺乳動物、個體患者之臨床病狀、病症之病因、藥劑之遞送部位、投與方法、投與時程及從業醫師已知之其他因素。為預防或治療疾病,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例如抗體)之適當劑量(當單獨使用或與一或多種其他額外治療劑組合使用時)視待治療之疾病類型、抗體類型、疾病之嚴重度及進程、抗體是否出於預防性或治療性目的投與、先前療法、患者之臨床病史及對抗體之反應及主治醫師之判斷而定。變異型IgG適宜一次性地或經一系列治療投與患者。
本文中之醫藥調配物亦可含有治療特定適應症所必需之一種以上活性化合物,較佳為彼此無不良影響之具有互補活性的彼等活性化合物。該等分子適宜以有效達成預期目的之量以組合形式存在。
待投與之變異型IgG(例如抗體)之「治療有效量」由本文所討論之考慮因素主導,且為預防、改善或治療疾病或病症所必需之最低量。在某些實施例中,待投與之變異型IgG之「治療有效量」為預防、改善或治療或穩定良性、癌變前或早期癌症;或治療或預防腫瘤、休眠腫瘤或微小轉移灶出現或復發(例如在新輔助或輔助環境中)所必需之最低量。變異型IgG不必但視情況與一或多種當前用於預防或治療所述病症之藥劑一起調配。該等其他藥劑之有效量視存在於調配物中之變異型IgG之量、病症或治療之類型及以上討論之其他因素而定。此等藥劑一般以與上文所用之相同劑量及投藥途徑或以迄今所用劑量之約1%至99%使用。一般而言,減輕或治療疾病或病症涉及減少與疾病或病症相關之一或多個症狀或醫學問題。在癌症之情況下,藥物之治療有效量可實現以下之一或其組合:減少癌細胞數目;減小腫瘤尺寸;抑制(亦即減少至某種程度及/或終止)癌細胞浸潤至周邊器官中;抑制腫瘤轉移;抑制腫瘤生長至某種程度;及/或減輕一或多種與癌症相關之症狀至某種程度。就藥物可防止現有癌細胞生長及/或殺死現有癌細胞而言,其可具有細胞抑制性及/或細胞毒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組合物可用於預防疾病或病症在個體或哺乳動物中發作或復發。
在某些實施例中,療法之持續時間將持續長達醫學上指示之時間,或直至達成所要治療作用(例如本文所述之彼等治療作用)。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療法持續2個月、4個月、6個月、8個月、10個月、1年、2年、3年、4年、5年、10年或長達個體一生之年限。
一般而言,減輕或治療良性、癌變前或早期癌症或癌症(良性或惡性)之輔助療法或新輔助療法涉及減少一或多種與癌症相關之症狀或醫學問題。藥物之治療有效量可實現以下之一或其組合:使腫瘤中之癌細胞數目減少(例如20%、30%、40%、50%、60%、70%、80%、90%、100%或100%以上);減小腫瘤尺寸;減少腫瘤負荷;抑制(亦即減少至某種程度及/或終止)癌細胞浸潤至周邊器官中;降低腫瘤中之血管密度;抑制腫瘤轉移;減少或抑制腫瘤生長或腫瘤細胞增殖;減少或預防休眠腫瘤生長;減少或預防微小轉移灶生長或增生;減少或預防治療或移除之後腫瘤再生長(例如在輔助療法中);增加或延長易患或經診斷患有良性、癌變前或非轉移性腫瘤或惡性腫瘤之個體之DFS或OS;減小腫瘤尺寸以允許進行手術(例如在新輔助療法中);及/或減輕一或多種與癌症相關之症狀至某種程度。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可用於預防癌症在個體中出現或復發。
為預防或治療疾病,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之適當劑量(當單獨使用或與一或多種其他額外治療劑組合使用時)視待治療之疾病類型、抗體類型、疾病之嚴重度及進程、變異型IgG是否出於預防性或治療性目的投與、先前療法、患者之臨床病史及對變異型IgG之反應及主治醫師之判斷而定。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適宜一次性地或經一系列治療投與患者。視疾病之類型及嚴重度而定,變異型IgG之約1μg/kg至20mg/kg(例如0.1mg/kg-15mg/kg)可為投與患者之初始候選劑量,無論例如藉由一或多次獨立投與抑或藉由連續輸注。視上述因素而定,一種典型日劑量可在約1μg/kg至100mg/kg或100mg/kg以上之範圍內。對於經數天或更長時間之重複投與,視病狀而定,一般持續治療直至出現對疾病症狀所要之抑制為止。在一實施例中,視病狀而定,持續治療直至如本文所述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量測出癌症得到治療為止。變異型IgG之一種例示性劑量在約0.05mg/kg至約20mg/kg之範圍內。因此,可將約0.5mg/kg、2.0mg/kg、4.0mg/kg、7.5mg/kg、10mg/kg或15mg/kg之一或多個劑量(或其任何組合)投與患者。該等劑量可間歇地投與,例如每三週、每八週或每十二週投與(例如以使得患者接受約兩劑至約二十劑或例如約六劑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投與初始較高速效劑量,繼之以一或多次較低劑量。在某些實施例中,給藥方案包含投與約4mg/kg之初始速效劑量,繼之以每週約2mg/kg抗體之維持劑量。然而,其他給藥方案可適用。此療法之進展易於由習知技術及檢定來監測。
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抗VEGF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為貝伐單抗之變異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之投與頻率低於野生型IgG之投與頻率,此係歸因於變異型IgG之半衰期增加。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係以低於野生型IgG之推薦或規定給藥頻率的頻率投與。
在變異型IgG為貝伐單抗之變異體的某些實施例中,該變異型IgG可每4週或以更長時間間隔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可每6週或6週以上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可每8週或8週以上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可每10週或10週以上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可每12週或12週以上投與。
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可初始每2週投與,且隨後每4週或以更長時間間隔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可初始每2-3週投與,且隨後每6週或6週以上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可初始每2-4週投與,且隨後每8週或8週以上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可初始每2-5週投與,且隨後每10週或10週以上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可初始每2-6週投與,且隨後每12週或12週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例如貝伐單抗之變異體)初始以貝伐單抗之規定給藥頻率投與,且稍後以低於貝伐單抗之規定給藥頻率的頻率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初始以規定給藥頻率投與貝伐單抗且稍後以低於貝伐單抗之規定給藥頻率的頻率投與貝伐單抗之變異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每14天或以更長時間間隔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每21天或21天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每28天或28天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每60天或60天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每月或以更長時間間隔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每兩個月或兩個月以上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每三個月或三個月以上投與。
在某些實施例中,以變異型IgG與一或多種其他治療劑之組合來治療患者。組合投與包括使用獨立調配物或單一醫藥調配物共同投與或並行投與及以任一次序相繼投與,其中視情況存在兩種(或所有)活性劑同時發揮其生物活性的時段。與變異型IgG組合投與之治療劑的有效量由醫師或獸醫判斷。進行劑量投與及調整以達成待治療之病狀的最大控制。劑量另外視諸如待使用之治療劑之類型及所治療之特定患者的因素而定。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之適宜劑量為目前其野生型IgG所用之彼等劑量且可因半衰期增加及/或變異型IgG與所用其他治療劑之組合作用(協同作用)而降低。在某些實施例中,抑制劑之組合增強單一抑制劑之功效。術語「增強」係指治療劑在其常用或批准劑量下之功效得到改良。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討論之給藥方案係與化學療法方案組合使用。在某些實施例中,化學療法方案涉及傳統高劑量間歇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較小且較高頻率之劑量在無排定中斷的情況下投與化學治療劑(「節律性化學療法」)。
在某些實施例中,以變異型IgG與一或多種化學治療劑之組合來治療患者。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在投與變異型IgG之前或之後投與化學治療劑。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次投與化學治療劑與至少一次投與變異型IgG之間的時間為約1個月或1個月以內。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次投與化學治療劑與至少一次投與變異型IgG之間的時間為約2週或2週以內。或者,可將化學治療劑及變異型IgG以單一調配物或獨立調配物之形式並行投與患者。以化學治療劑與變異型IgG之組合進行治療可對患者產生協同(或大於加和)的治療效益。
化學治療劑(若投與)通常以其已知劑量投與,或視情況因藥物之組合作用或歸結於投與抗代謝物化學治療劑之消極副作用而降低。可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或如熟練從業者憑經驗所確定來使用該等化學治療劑之製劑及給藥時程。
可組合之各種化學治療劑揭示於本文中,例如在定義下。欲與變異型IgG組合之化學治療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例如紫杉醇(包括歐洲紫杉醇及太平洋紫杉醇)、長春鹼類(諸如長春瑞濱或長春鹼)、鉑化合物(諸如卡鉑或順鉑)、芳香酶抑制劑(諸如來曲唑、阿拉曲唑(anastrazole)或依西美坦)、抗雌激素(例如氟維司群(fulvestrant)或他莫昔芬)、依託泊苷、塞替派、環磷醯胺、甲胺喋呤、脂質小紅莓、聚乙二醇化脂質小紅莓、卡培他濱、吉西他濱、COX-2抑制劑(例如塞內昔布)或蛋白體抑制劑(例如PS342)。可投與不同化學治療劑之「混合液(cocktail)」。
本發明之療法進展易於由習知技術及檢定來監測。
在某些實施例中,治療或預防腫瘤、休眠腫瘤或微小轉移出現或復發涉及預防一般在初始治療或移除腫瘤(例如使用抗癌療法,諸如手術、化學療法或輻射療法)之後腫瘤或轉移形成。手術可留下殘餘腫瘤細胞或休眠微轉移小瘤,其具有再活化「血管生成過程」及促進更多指數性腫瘤生長的潛力。雖然使用臨床測量或篩選未必可偵測到休眠腫瘤或微小轉移之存在,但治療有效量為足以預防或減少使用臨床醫師已知之技術偵測到休眠腫瘤、微小轉移、轉移或腫瘤復發之量。在一個實例中,以手術方式移除腫瘤來治療腫瘤之個體隨後以變異型IgG治療,且隨時監測以偵測休眠腫瘤、微小轉移或腫瘤復發。變異型IgG(例如抗VEGF抗體)可與另一抗癌療法(例如在變異型IgG之前、同時或之後)組合投與,且可繼續進行一或兩種療法作為維持療法。
治療癌症之治療功效的其他測量描述於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50186208號中。
本發明之變異型IgG(及任何其他治療劑)可以任何適宜之方式投與,該等方式包括非經腸、皮下、腹膜內、腦脊髓內、肺內及鼻內及(若局部治療需要)病竈內投與。非經腸輸注包括肌肉內、靜脈內、動脈內、腹膜內或皮下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例如抗體)適宜藉由脈衝式輸注、尤其以變異型IgG之遞減劑量投與。給藥可經任何適宜途徑,例如藉由注射,諸如靜脈內或皮下注射,其部分取決於投與為短暫的抑或長期的。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經靜脈內投與個體,例如以團注(bolus)形式或連續輸注一段時間。
在製備及投與變異型IgG中可考慮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例如抗體)之結合標靶之位置。當變異型IgG之結合標靶位於腦中時,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提供穿越血-腦障壁之變異型IgG。存在幾種此項技術已知之方法用於運輸分子通過血-腦障壁,包括(但不限於)物理方法、基於脂質之方法、基於幹細胞之方法及基於受體及通道之方法。
跨越血-腦障壁輸送變異型IgG(例如抗體)之物理方法包括(但不限於)完全規避血-腦障壁或在血-腦障壁中形成開口。規避方法包括(但不限於)直接注射至腦中(參見,例如Papanastassiou等人,Gene Therapy 9:398-406(2002))、間質輸注/對流增強之遞送(參見,例如Bobo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 91:2076-2080(1994))及將遞送裝置植入腦中(參見,例如Gill等人,Nature Med. 9:589-595(2003);及Gliadel WafersTM,Guildford Pharmaceutical)。在障壁中形成開口之方法包括(但不限於)超音(參見,例如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2/0038086號)、滲透壓(例如藉由投與高滲性甘露糖醇)(Neuwelt,E.A.,Implication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nd its Manipulation,第1卷及第2卷,.Plenum Press,N.Y.(1989))、由例如緩激肽或滲透劑A-7進行滲透(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5,112,596號、第5,268,164號、第5,506,206號及第5,686,416號)及以含有編碼變異型IgG之基因的載體轉染橫跨血-腦障壁之神經元(參見,例如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3/0083299號)。
跨越血-腦障壁輸送變異型IgG(例如抗體)的基於脂質之方法包括(但不限於)將變異型IgG封入與結合血-腦障壁之血管內皮上之受體的抗體結合片段偶合之脂質體中(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20025313號),及將變異型IgG塗布於低密度脂蛋白顆粒中(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40204354號)或脂蛋白元E中(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40131692號)。
跨越血-腦障壁輸送變異型IgG(例如抗體)的基於幹細胞之方法需要對神經祖細胞(NPC)進行遺傳工程改造以表現所關注之抗體且隨後將幹細胞植入待治療之個體之腦中。參見Behrstock等人(2005)Gene Ther. 2005年12月15日線上預覽未出版文章(報導經遺傳工程改造以表現神經營養因子GDNF之NPC當植入齧齒動物及靈長類動物模型之腦中時減少帕金森氏病之症狀)。
跨越血-腦障壁輸送變異型IgG(例如抗體)的基於受體及通道之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使用糖皮質激素阻斷劑以增加血-腦障壁之通透性(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2/0065259號、第2003/0162695號及第2005/0124533號);活化鉀通道(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5/0089473號)、抑制ABC藥物輸送體(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3/0073713號);以運鐵蛋白塗布抗體且調節一或多種運鐵蛋白受體之活性(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3/0129186號)及使抗體陽離子化(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5,004,697號)。
藉由將具有所要純度之變異型IgG與視情況選用之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載劑、賦形劑或穩定劑混合來製備包含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例如抗體)之醫藥調配物以供儲存(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20版(2000)),該等醫藥調配物呈水溶液、凍乾調配物或其他經乾燥調配物之形式。可接受之載劑、賦形劑或穩定劑在所用劑量及濃度下對接受者無毒,且包括緩衝液,諸如磷酸鹽、檸檬酸鹽、組胺酸及其他有機酸;抗氧化劑,包括抗壞血酸及甲硫胺酸;防腐劑(諸如氯化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銨;氯化六羥季銨;氯化苯甲烴銨、苄索氯銨;苯酚、丁醇或苄醇;對羥基苯甲酸烷酯,諸如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或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兒茶酚;間苯二酚;環己醇;3-戊醇;及間甲酚);低分子量(少於約10個殘基)多肽;蛋白質,諸如血清白蛋白、明膠或免疫球蛋白;親水聚合物,諸如聚乙烯吡咯啶酮;胺基酸,諸如甘胺酸、麩醯胺酸、天冬醯胺、組胺酸、精胺酸或離胺酸;單醣、雙醣及其他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甘露糖或糊精;螯合劑,諸如EDTA;糖,諸如蔗糖、甘露糖醇、海藻糖或山梨糖醇;成鹽相對離子,諸如鈉離子;金屬錯合物(例如Zn-蛋白質錯合物);及/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諸如TWEENTM、PLURONICSTM或聚乙二醇(PEG)。
亦可將活性成份截留於以下者中:例如由凝聚技術或由界面聚合製備之微囊,分別例如羥甲基纖維素或明膠微囊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囊;膠狀藥物遞送系統(例如脂質體、白蛋白微球體、微乳液、奈米顆粒及奈米膠囊);或巨乳液。該等技術揭示於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20版(2000)中。
欲用於活體內投與之調配物必須無菌。此易於藉由經無菌過濾膜過濾來實現。
可製備持續釋放製劑。持續釋放製劑之適宜實例包括含有本發明之免疫球蛋白之固體疏水聚合物之半滲透性基質,該等基質呈成形物品(例如薄膜或微囊)之形式。持續釋放基質之實例包括聚酯;水凝膠(例如聚(2-羥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聚(乙烯醇));聚乳酸交酯(美國專利第3,773,919號);L-麩胺酸與γ-乙基-L-麩胺酸酯之共聚物;不可降解之乙烯-乙酸乙烯酯;可降解之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諸如LUPRON DEPOTTM(由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及乙酸亮丙瑞林(leuprolide acetate)組成之可注射微球體);及聚-D-(-)-3-羥基丁酸。雖然諸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及乳酸-乙醇酸之聚合物能夠歷時超過100天釋放分子,但某些水凝膠歷時較短時段釋放蛋白質。當經包封之免疫球蛋白長時間保留於體內時,其可能由於在37℃下與水分接觸而變性或凝集,從而會使生物活性損失及免疫原性發生可能變化。可視所涉及之機制來設計用於穩定化之合理策略。舉例而言,若發現凝集機制為經由硫基-二硫基互換而形成分子間S-S鍵,則可藉由修飾硫氫基殘基、自酸性溶液凍乾、控制水分含量、使用適當添加劑及開發特定聚合物基質組合物來達成穩定。
治療功效
可以各種方式量測變異型IgG之功效,該等方式包括(但不限於)本文中在「定義」下描述之方法。舉例而言,可藉由偵測變異型IgG抑制或減少腫瘤生長或轉移之能力來量測治療腫瘤之功效。在某些實施例中,若與使用野生型IgG之治療所達成之腫瘤生長相比,變異型IgG能夠降低腫瘤生長速率,則變異型IgG具有高於野生型IgG之功效。在某些實施例中,若與野生型IgG達成腫瘤生長之相同程度的最大抑制所需之劑量相比,變異型IgG可以較低IgG劑量達成腫瘤生長之最大抑制,則變異型IgG具有高於野生型IgG之功效。在某些實施例中,若與野生型IgG所需之劑量相比,變異型IgG能夠以較低IgG劑量抑制或減少癌性細胞生長或轉移,則變異型IgG具有高於野生型IgG之功效。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具有等於或高於野生型IgG之功效。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變異型IgG具有不低於野生型IgG之功效。
亦可藉由通常用於評估贅生性或非贅生性病症之各種終點來量測本發明治療之功效。舉例而言,可由例如(但不限於)腫瘤消退、腫瘤重量或尺寸縮減、進展時間、存活持續時間、無進展存活率、總反應率、反應持續時間、生活品質、蛋白質表現及/或活性來評估癌症治療。因為本文所述之某些藥劑(諸如抗血管生成劑)靶向腫瘤維管結構而未必贅生性細胞本身,所以其表示一類獨特的抗癌藥物,且因此可能需要對藥物之臨床反應的獨特量度及定義。舉例而言,在二維分析中大於50%之腫瘤縮減為表明反應之標準截止。然而,本發明之抑制劑可能抑制轉移性擴散,而不使原發性腫瘤縮減,或可能僅僅發揮腫瘤抑制作用。因此,可採用測定療法功效之方法,包括例如量測血管生成之血漿或泌尿標誌,及經由放射成像來量測反應。
組合療法
本文所述之治療劑可伴隨其他治療劑一起投與,亦即本文所述之治療劑可與其他療法或治療劑(包括例如小分子、其他生物製劑、輻射療法、手術等)一起共同投與。
在某些實施例中,IgG變異體為投與患者之唯一治療活性劑。在某些實施例中,IgG變異體係與一或多種其他治療劑組合投與,該一或多種其他治療劑包括(但不限於)抗血管生成劑、化學治療劑、細胞激素、生長抑制劑、抗激素劑、激酶抑制劑、細胞毒性劑、保心藥或其他治療劑。IgG變異體可伴隨一或多種其他治療方案一起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IgG變異體可與一或多種可能為或可能不為IgG變異體之抗體聯合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IgG變異體可與其他治療技術(諸如手術)組合使用。
在某些實施例中,其他藥劑(例如抗癌劑或治療劑或抗血管生成劑)亦可與變異型IgG組合投與以治療各種贅生性或非贅生性病狀。在一實施例中,贅生性或非贅生性病狀之特徵在於與異常或不當血管生成相關之病理學病症。本發明之變異型IgG可與有效達成彼等目的之另一藥劑以同一組合物形式或以獨立組合物形式使用相同或不同投藥途徑連續或組合投與。
與癌症相關之抗血管生成療法為旨在抑制提供營養素以支持腫瘤生長所需之腫瘤血管發育的癌症治療策略。在某些實施例中,因為在原發性腫瘤生長與轉移中均涉及血管生成,所以本發明所提供之抗血管生成治療能夠抑制腫瘤在原發部位處贅生性生長以及預防腫瘤轉移至繼發部位,由此允許由其他治療劑攻擊腫瘤。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抗癌劑或治療劑為抗血管生成劑。在另一實施例中,抗癌劑為化學治療劑。
已鑑別出許多抗血管生成劑且其在此項技術中為已知的,包括在本文中列出(例如在定義下列出)及例如Carmeliet及Jain,Nature 407:249-257(2000);Ferrara等人,Nature Reviews:Drug Discovery,3:391-400(2004);及Sato Int. J. Clin. Oncol.,8:200-206(2003)列出之彼等抗血管生成劑。亦參見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30055006號。在某些實施例中,除本發明之變異型IgG以外,亦可視情況將兩種或兩種以上血管生成抑制劑共同投與患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與變異型IgG組合之其他治療劑為VEGF拮抗劑或VEGF受體拮抗劑。在某些實施例中,適用於與變異型IgG組合之腫瘤療法的其他治療劑包括與腫瘤生長有關之其他因子的拮抗劑,該等因子為諸如EGFR、ErbB2(亦稱為Her2)、ErbB3、ErbB4或TNF。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可與小分子受體酪胺酸激酶抑制劑(RTKI)組合使用,該等抑制劑靶向一或多種酪胺酸激酶受體,諸如VEGF受體、FGF受體、EGF受體及PDGF受體。在此項技術中已知許多治療性小分子RTKI,包括(但不限於)凡塔藍尼(vatalanib)(PTK787)、埃羅替尼()、OSI-7904、ZD6474()、ZD6126(ANG453)、ZD1839、舒尼替尼()、司馬沙尼(semaxanib)(SU5416)、AMG706、AG013736、伊馬替尼()、MLN-518、CEP-701、PKC-412、拉帕替尼(Lapatinib)(GSK572016)、、AZD2171、索拉非尼()、XL880及CHIR-265。
本發明亦提供兩種或兩種以上本發明變異型IgG之組合或至少一種變異型IgG與一或多種其他抗癌療法之組合的用途。抗癌療法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手術、輻射療法(放射線療法)、生物療法、免疫療法、化學療法或此等療法之組合。在一實施例中,用於前列腺癌、卵巢癌及乳癌之抗癌療法可為激素療法。另外,細胞毒性劑、抗血管生成劑及抗增生劑可與變異型IgG組合使用。在某些實施例中,將IgG變異體與化學療法、輻射療法或化學療法與輻射療法兩者一起投與患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用作在確定性手術之後治療非轉移性癌症之輔助療法。在此實例中,可在存在或不存在至少一種其他化學治療劑的情況下提供變異型IgG。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用作在手術之前治療可手術治療之癌症的新輔助療法。在此實例中,可在手術之前在存在或不存在至少一種其他化學治療劑的情況下提供變異型IgG。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以足以減少或消除腫瘤、休眠腫瘤或微小轉移灶之出現或復發之量及時間同時或依序投與變異型IgG及一或多種其他治療劑。變異型IgG及一或多種其他治療劑可作為維持療法投與以預防或減少腫瘤復發之可能性。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變異型IgG與一或多種化學治療劑(例如混合液)之用途。本文中在定義下描述化學治療劑之非限制性實例。可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或如熟練從業者憑經驗所確定來使用該等化學治療劑之製劑及給藥時程,亦參見題為劑量、調配物及持續時間之部分。
製品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含有適用於治療、預防及/或診斷以上所述之病症之物質的製品。該製品包含容器及容器上或與容器相聯之標籤或藥品說明書。適宜之容器包括例如瓶、小瓶、注射器等。可由諸如玻璃或塑膠之多種材料形成容器。容器容納單獨或與有效治療、預防及/或診斷病狀之另一組合物組合之組合物,且可具有無菌接取口(例如容器可為靜脈內溶液袋或具有可由皮下注射針刺穿之塞子的小瓶)。標籤或藥品說明書指示組合物用於治療所選病狀。在某些實施例中,製品可包含(a)其中容納組合物之第一容器,其中該組合物包含本發明之變異型IgG;及(b)其中容納組合物之第二容器,其中該組合物包含另一細胞毒性劑或其他治療劑。製品可進一步包含指示組合物可用於治療特定病狀之藥品說明書。或者或另外,製品可進一步包含第二(或第三)容器,其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緩衝液,諸如抑菌注射用水(BWFI)、磷酸鹽緩衝生理食鹽水、林格氏溶液(Ringer's solution)及右旋糖溶液。其可進一步包括就商業及使用者之角度而言合乎需要之其他物質,包括其他緩衝液、稀釋劑、過濾器、針及注射器。
在某些實施例中,變異型IgG可單獨封裝或與其他治療性化合物組合以套組形式封裝。在一實施例中,治療性化合物為抗癌劑。套組可包括幫助將單位劑量投與患者之視情況選用之組份,諸如用於將粉末形式復原之小瓶、用於注射之注射器、專用靜脈內遞送系統、吸入器等。另外,單位劑量套組可含有關於製備及投與組合物之說明書。套組可以用於一名患者之單次使用單位劑量、用於特定患者之多次使用劑量(以恆定劑量或其中個別化合物之效能可隨治療進展而變)之形式製造;或套組可含有適於投與多名患者之多個劑量(「整體封裝」)。套組組份可組裝於紙盒、發泡包裝、瓶、管及其類似物中。
實例
以下為本發明之方法及組合物之實例。應瞭解,在給出以上所提供之一般描述的情況下,可實施各種其他實施例。
實例1:產生抗VEGF(貝伐單抗)變異體
將野生型抗VEGF(貝伐單抗)IgG1重鏈及輕鏈之Fv區獨立地選殖至兩個含有人類IgG1恆定域之基於pRK之短暫轉染質體中。隨後使用基於Kunkel之定點突變誘發來產生CH2及CH3域中之殘基經突變之所有抗VEGF IgG1變異體。下表2中概述此研究中所產生之抗VEGF變異體。各變異體在CH2及CH3域中含有單突變、雙突變及三突變。根據如Kabat中之EU索引將變異體編號。
根據製造方案由(Roche,Basel,Switzerland)將含有變異體重鏈及野生型輕鏈之質體共轉染至經腺病毒轉化之人類胚腎細胞株293中。與轉染複合物一起培育24小時後,隨後將經轉染之細胞與補充有10mg/L胰島素及痕量元素之無血清培養基PSO4一起培養5天或與具有5mM麩醯胺酸之1.3×GEM N培養基一起培養。收集上清液,且以1M TRIS(pH 8.0)及5M氯化鈉(NaCl)調節以得到30mM TRIS及50mM NaCl之最終濃度。隨後使用蛋白質A層析來純化經調節之上清液。以0.1M甘胺酸緩衝液(pH 3.0)自蛋白質A管柱溶離所結合之IgG1。接著,將經純化之IgG1濃縮且注射於Superdex-200尺寸排阻層析管柱上以移除任何凝集物。將單體IgG1溶離份彙集在一起且稍後用於結合研究。使用280nM下之吸光度讀數計算抗VEGF野生型及抗VEGF變異型IgG1之濃度,且1.5之吸光度據估計為1mg/mLIgG1
實例2:產生人類及獼猴FcRn
人類FcRn為α鏈與β2-微球蛋白次單元之異源二聚體。將此兩個次單元獨立地選殖至兩個基於pRK之短暫轉染質體中。根據製造方案使用(Roche,Basel,Switzerland)將含有α鏈與β2微球蛋白之質體共轉染至293細胞中。與轉染複合物一起培育24小時後,隨後將經轉染之細胞轉換至補充有10mg/L胰島素及痕量元素之無血清培養基PSO4中歷時5天。過濾所收集之上清液,且將其以1M鹽酸及5M NaCl調節以得到6.0之最終pH值及50mM NaCl之濃度。使用IgG-瓊脂糖層析來純化經調節之上清液。使用含有30mM TRIS及150mM NaCl之pH 8.0緩衝液自管柱溶離所結合之FcRn。使用Superdex-75尺寸排阻層析管柱進一步純化經溶離之FcRn以移除任何凝集物。使用280nM下之吸光度讀數計算FcRn濃度,且1.9之吸光度對應於1mg/mL FcRn。除使用含有獼猴α鏈及獼猴β2-微球蛋白之質體進行轉染以外,與人類FcRn類似地製造並純化獼猴FcRn。
實例3:FcRn結合研究:將IgG 1 變異體注射於FcRn上
藉由使用BIAcore 3000儀器(GE healthcare,Piscataway,NJ)進行表面電漿共振來研究抗VEGF變異體針對人類FcRn之結合。使用胺偶合套組將人類FcRn與感測器晶片偶合。特定言之,用EDC/NHS以5微升/分鐘活化CM5感測器晶片7分鐘。以10微升/分鐘之流動速率將100μg/ml人類FcRn注射於經活化之晶片上歷時30秒至2分鐘以得到50至200之最大結合反應單位(RU)。結合之後,藉由以5微升/分鐘注射35μl 1M乙醇胺鹽酸鹽來阻斷經FcRn偶合之晶片。
測定在pH 6.0或pH 7.4下抗VEGF野生型(WT)及抗VEGF變異體與人類FcRn之結合。結合實驗之操作緩衝液為含有0.01% P20及0.02%疊氮化鈉之pH 6.0或pH 7.4PBS。將抗VEGF(貝伐單抗)WT及抗VEGF變異體之緩衝液換成pH 6.0或pH 7.4操作緩衝液。所有實驗皆在25℃下進行。對於pH 6.0操作,使濃度在15μM至0.7nM範圍內之變異體以30微升/分鐘流經FcRn塗布之晶片歷時不同時間以達成穩態且隨後使其自晶片解離5分鐘。對於pH 7.4操作,將濃度在30μM至30nM範圍內之變異體以20微升/分鐘注射於FcRn塗布之晶片上歷時不同時間以達成穩態且隨後釋放2分鐘。亦使變異體流經感測器晶片上未經結合之點以自與FcRn偶合之晶片之結合減去本底非特異性結合。在注射之間,以0.1M TRIS(pH 8.3)之30秒脈衝使晶片再生。在各注射階段結束時記錄各注射之穩態RU,且稍後以達成50%最大RU之IgG濃度來估計表觀解離常數(表觀KD)。
由兩個不同操作產生之圖1A圖1B中之結果顯示在pH 6下,所有變異體與野生型相比皆具有改良之FcRn親和力。表觀解離常數(KD)之估計值展示於圖2中。因為兩個操作之FcRn偶合密度不同,所以親和性程度不同,從而使得同一變異體之表觀KD值稍有不同。然而,此等變異體之親和力評級對於不同操作而言保持相同。圖3顯示與野生型相比,所測試之所有抗VEGF變異體對人類FcRn展現較高的中性pH值結合性。基於pH 7.4結合之變異體之親和力評級與使用pH 6結合測定之親和力評級相對應。
使用此檢定格局進一步評估表3中所展示之抗VEGF野生型(WT)及抗VEGF變異體之人類及獼猴FcRn結合。將人類或獼猴FcRn塗布於感測器晶片上。在25℃下,將pH 6.0或pH 7.4緩衝液中之抗VEGF野生型及抗VEGF變異體注射於FcRn塗布之晶片上。記錄穩態反應單位且繪製隨注射濃度而變之圖。在pH 6.0與pH 7.4下,所有抗VEGF變異體與抗VEGF野生型相比皆顯示與人類及獼猴FcRn改良之結合(參見圖4A-4D)。在此檢定中測定之抗VEGF變異體之親和力評級與使用單價KD測定之評級相同。
亦使用此檢定格局來評估圖26中所展示之抗HER2野生型(WT)及抗HER2變異體之人類FcRn結合。在圖26中研究之變異體為L251A、L314A、L314D、L314K、E430A、E430K、L251D/N434H及L314D/N434H。將人類FcRn塗布於感測器晶片上。在25℃下,將pH值在6.0至7.2範圍內之緩衝液中之抗HER2野生型及抗HER2變異體注射於FcRn塗布之晶片上。記錄穩態反應單位且繪製隨針對各pH值之注射濃度而變之圖。隨後針對各注射pH值來估計野生型及各變異體之親和力,且在圖26中繪製變異體與野生型之親和力比率隨pH值而變之圖。變異體E430A、E430K及L251D/N434H之親和力比率隨pH值增加而減小;而所有其他變異體之親和力比率隨pH值增加而增加。
亦使用類似檢定格局評估在pH 6.0(圖27A)、pH 7.1(圖27B)及pH 7.4(圖27C)下抗HER2(曲妥珠單抗)IgG1野生型、變異體T307Q/N434A、變異體L251D/T307Q/N434H及變異體L251D/T307Q/M428L/N434H/Y436I針對人類FcRn之結合。在25℃下,將pH 6.0、pH 7.1或pH 7.4緩衝液中之抗HER2野生型及抗HER2變異體注射於FcRn塗布之晶片上。記錄穩態反應單位且繪製隨各變異體之注射濃度而變之圖。結果顯示在pH 6.0下(圖27A),變異體L251D/T307Q/N434H具有與野生型類似之FcRn親和力,且變異體L251D/T307Q/M428L/N434H/Y436I具有與變異體T307Q/N434A類似之FcRn親和力。在pH 7.1下(圖27B),變異體L251D/T307Q/N434H具有比野生型低得多的FcRn親和力;且變異體L251D/T307Q/M428L/N434H/Y436I具有與野生型類似之FcRn親和力及比變異體T307Q/N434A低得多的FcRn親和力。在pH 7.4下(圖27C),變異體L251D/T307Q/M428L/N434H/Y436I具有低於野生型及變異體T307Q/N434A之FcRn親和力。
實例4:FcRn結合研究:將人類或獼猴FcRn注射於IgG 1 變異體上
以使用BIAcore 3000儀器(GE healthcare,Piscataway,NJ)之結合格局,使用胺偶合套組使抗VEGF野生型(貝伐單抗)及抗VEGF變異體與感測器晶片之不同流槽結合。特定言之,用EDC/NHS以5微升/分鐘活化CM5感測器晶片7分鐘。以10微升/分鐘之流動速率將10至50μg/ml之抗體注射於經活化之晶片上歷時30秒至2分鐘以得到50至200之最大結合反應單位(RU)。結合之後,藉由以5微升/分鐘注射35μl 1M乙醇胺鹽酸鹽來阻斷FcRn偶合之晶片。
結合實驗之操作緩衝液為PBS(pH 6.0)/0.01% P20/0.02%疊氮化鈉(NaN3)。在25℃下,將20μM至0.15nM之可溶性人類或獼猴FcRn稀釋液以30微升/分鐘之流動速率注射於抗體塗布之感測器晶片上歷時10分鐘。在注射結束時記錄穩態RU。以0.1M TRIS(pH 8.5)/0.15M NaCl之30秒脈衝使晶片再生。亦將FcRn注射於未經結合之表面上以減去本底。使用BIAevaluation軟體(GE healthcare,Piscataway,NJ)計算動力學參數及單價平衡結合常數(KD)。
圖5圖6中之結果顯示在pH 6.0下,所有抗VEGF變異體與野生型相比皆具有對人類與獼猴FcRn改良之FcRn親和力。親和力改良係歸因於締合速率常數增加與解離速率常數減小。總而言之,使用不同結合檢定,抗VEGF變異體與野生型相比之FcRn親和力改良概述於圖8中。圖8顯示在表3所列出之變異體中,V308P/N434A變異體具有最高FcRn親和力,其次為T307Q/E380A/N434S、T307Q/N434S及T307Q/N434A。N434H變異體與野生型相比具有最少量之FcRn親和力改良。
實例5:不同pH值下抗VEGF及抗HER2變異體之解離速率
為量測不同pH值下之解離速率,首先將PBS(pH 6.0)/0.01% P20/0.02% NaN3中之200nM至2μM人類或獼猴FcRn以30微升/分鐘注射於抗體結合之流槽上歷時5分鐘以達成穩態。隨後將pH值在6至7.4範圍內之PBS緩衝液以30微升/分鐘注射於流槽上歷時8分鐘以使複合物解離。亦將FcRn注射於未經結合之表面上以減去本底。藉由使用BIAevaluation軟體(GE healthcare,Piscataway,NJ)擬合感測器圖譜之解離階段來測定解離速率常數。圖7中之結果顯示變異體針對人類FcRn(圖7A)與獼猴FcRn(圖7B)之koff隨pH值增加而增加,且各變異體之koff增加速率為類似的。
類似地量測不同pH值下抗HER2變異體L251D/T307Q/M428L/N434H/Y436I針對人類FcRn之解離速率(koff)。在圖28中繪製抗HER2變異體L251D/T307Q/M428L/N434H/Y436I針對人類FcRn之koff隨pH值而變之圖。亦在圖28中繪製圖7之抗VEGF變異體T307Q/N434A、T307Q/N434S、T307Q/E380A/N434S及V308P/N434A針對人類FcRn之koff以供比較。將各變異體在不同pH值下之koff值針對pH值進行擬合以得到最佳擬合線之斜率(方程式:log(koff)=斜率×pH+y-截距)。抗VEGF變異體之斜率在0.75至0.84之範圍內;而抗HER2變異體L251D/T307Q/M428L/N434H/Y436I之斜率為約1.2。
實例6:針對人類VEGF之結合
使用胺偶合套組使重組形式之VEGF-A109結合至CM5晶片上。特定言之,用EDC/NHS以5微升/分鐘活化CM5感測器晶片7分鐘。將1至2μg/ml VEGF-A109以10微升/分鐘之流動速率注射於經活化之晶片上歷時30秒以得到100至400之最大結合反應單位(RU)。結合之後,藉由以5微升/分鐘注射35μl 1M乙醇胺鹽酸鹽來阻斷FcRn偶合之晶片。在37℃下,將PBS/0.05% Tween/0.02% NaN3中之100nM至6nM抗體之兩倍稀釋液注射於VEGF結合之晶片上歷時4分鐘。使複合物解離18分鐘。以20mM鹽酸之30秒脈衝使晶片再生。亦將抗體注射於未經結合之表面上以減去本底。圖9中之結果顯示Fc突變不會改變VEGF結合,且所有變異體皆具有與野生型相同之結合反應。
實例7:細胞增殖之活體外抑制
在室溫下,將不同濃度之抗VEGF野生型(貝伐單抗)及抗VEGF變異體與重組人類VEGF一起預培育1小時。抗VEGF野生型(貝伐單抗)及抗VEGF變異體之濃度在33nM至0.05nM之範圍內。重組人類VEGF之濃度為0.26nM。隨後將複合物提供給在37℃及5% CO2下培養之人類臍帶血管內皮細胞(HUVEC)。培養4天後,藉由在37℃及5% CO2下將細胞與20% ALAMAR 染料(Trek Diagnostic Systems,Cleveland,OH)一起培育6小時來評估HUVEC之生存力。隨後以Molecular Devices(Sunnyvale,CA)微板讀取器來偵測ALAMAR 之螢光。如圖10所示,所有變異體皆具有與野生型及相同之增殖抑制程度,再次證實Fc突變不會影響變異體中和VEGF之能力。
實例8:獼猴中之藥物動力學研究
將在研究前體檢時稱重2-5kg且2至7歲大之36隻雄性及36隻雌性未處理獼猴分配至六個處理組中,該等處理組各由六隻雄性及六隻雌性組成。使用經設計以關於處理組達成體重平衡之電腦化阻斷程序來將動物分配至處理組中。在研究中僅使用表觀上健康且無明顯異常之動物。所有動物皆經由隱靜脈接受單次靜脈內團注給藥,接著在第1天用0.9%生理食鹽水沖洗。所有組之劑量皆為5mg/kg。在給藥前及給藥後0.5小時、2小時、4小時、8小時、1天、2天、4天、7天、10天、14天、21天、28天、35天、42天、49天、56天及70天自股靜脈收集血樣(約1.0mL)。使用每組n=11至12隻動物之平均血清濃度來建構所有組之血清濃度-時間曲線。使用實例9中所述之ELISA方案分析此實驗中收集之血清樣本。
實例9:藉由ELISA偵測獼猴血清中之抗體濃度
在4℃下,將Maxisorp ELISA板(Thermo Fisher Scientific,Rochester,NY)以50mM碳酸鹽緩衝液(pH 9.6)中之0.5μg/ml重組人類VEGF塗布隔夜。在室溫下,將板以PBS、0.5% BSA、10ppm Proclin(pH 7.2)阻斷1小時且隨後以洗滌緩衝液(PBS/0.05% Tween 20/pH 7.2)洗滌。將含有0.5%牛血清白蛋白、0.05% Tween 20、5mM EDTA(pH 8.0)、0.25% CHAPS、0.2%牛γ球蛋白、10ppm Proclin及0.35M NaCl之PBS緩衝液中之兩倍連續稀釋之標準物(抗VEGF IgG1野生型(貝伐單抗))以及3倍連續稀釋之獼猴血清樣本(以1:10起始)添加至經阻斷之板中且在室溫下伴隨震盪培育2小時。將板洗滌6次,且在室溫下伴隨震盪,用檢定緩衝液(PBS,pH 7.4,0.5% BSA,0.05% Tween 20,10ppm Proclin)中以1:10K稀釋之綿羊抗人IgG(Fc特異性)-HRP(Jackson ImmunoResearch,West Grove,PA)偵測所結合之藥物。隨後再將板洗滌6次,接著添加四甲基聯苯胺受質(Moss,Pasadena,MD)以供顯色。20分鐘後藉由添加1M磷酸(H3PO4)終止反應。在450-620nm波長下,在Molecular Devices微板讀取器上讀取板數據。在5mg/kg單次靜脈內給藥之後野生型及五種抗VEGF變異體在獼猴中之血清概況展示於圖11中。所有五種變異體與野生型相比皆展現清除率降低及半衰期延長。
實例10:藥物動力學數據分析
使用WinNonLin-Enterprise 5.1.1版(Pharsight Corporation;Mountain View,CA)來估計PK參數。使用具有靜脈內團式輸入、一級消除及微速率常數之二室模型(模型7)來描述所觀測之數據。使用迭代再加權(預測冪n=-1)及具有雷文柏格與哈特利改良(Levenberg and Hartley modification)之高斯-牛頓最小化演算法(Gauss-Newton minimization algorithm)來使濃度加權。使用WinNonLin模型7報導以下PK參數:AUC=定義為外推至無限之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的總藥物暴露;t 1/2,α=α階段之半衰期(α半衰期);t 1/2,β=β階段之半衰期(β半衰期);Cmax=所觀測之最大濃度;CL=清除率;V1=中央室體積;Vss=穩態下之分布體積。
對於所有給藥組,基於藉由對各動物之觀測血清濃度-時間概況對比預測血清濃度-時間概況進行目測檢驗、檢查加權剩餘平方和及檢查各參數之標準誤差及變異係數之擬合良度來選擇模型。各組之PK參數係以平均值±標準差(SD)呈現。
圖12展示對獼猴進行5mg/kg單次靜脈內給藥之後抗VEGF野生型及五種變異體N434H、T307Q/N434A、T307Q/N434S、T307Q/E380A/N434S及V308P/N434A之表列藥物動力學參數。變異體之β(終末)半衰期為野生型之半衰期的1.6至2.2倍,且T307Q/N434A變異體具有24.9天之最長半衰期。據吾人所知,變異體T307Q/434A約25天之半衰期代表已有報導之人類IgG在獼猴中之最長半衰期。
半衰期與FcRn親和力之間的關係展示於圖13中。如N434H及T307Q/N434A變異體所證明,pH 6.0 FcRn親和力之適度增加會延長終末半衰期。然而,其他pH 6.0 FcRn親和力增加(T307Q/N434S、T307Q/E380A/N434A及V308P/N434A)並未進一步改良半衰期,此係因為中性pH值下之較慢解離速率及增加之親和力抵償了酸性pH值親和力增加所產生之效益。實際上,在pH 6.0下,存在較高FcRn親和力下半衰期縮短的趨勢。
實例11:轉殖基因小鼠中之藥物動力學研究
用於研究之小鼠品系為Mu.VEGFhuX.KI.R1.B6.129。MuVEGFhuMUTX(+/+)基因嵌入小鼠、RAG2(-/-)基因剔除小鼠含有人類化形式之VEGF之兩個等位基因,其可由野生型抗VEGF抗體(貝伐單抗)中和。RAG2(-/-)小鼠為免疫缺乏的且不產生功能性T細胞及B細胞。人類腫瘤可在此等小鼠中生長,其在不存在針對腫瘤細胞之明顯免疫反應的情況下表現人類化形式之VEGF。因此,源自人類腫瘤及小鼠基質細胞之VEGF由野生型抗VEGF抗體(貝伐單抗)中和,該抗體不中和鼠類VEGF。在此等不帶有腫瘤之轉殖基因小鼠中評估抗VEGF野生型及抗VEGF變異體T307Q/N434A之PK。
進行兩個不同PK研究。第一研究為單劑量PK研究。存在每組具有8-9隻動物之4個組,該等組各接受PBS中之0.3或5mg/kg野生型及變異體T307Q/N434A之單次靜脈內給藥。視給藥溶液之濃度及各動物之體重而定,待投與之劑量體積在5ml/kg至15ml/kg之間變化。經由尾靜脈進行靜脈內給藥。在各時間點自3隻小鼠放出血樣且在給藥後15分鐘、8小時、24小時、2天、4天、7天、10天、14天、21天及28天收集約125μL血樣以供PK分析。在麻醉下經由眶周竇收集血樣。在液囊時間點處,藉由在異氟烷麻醉下進行心臟穿刺將小鼠放血。
第二研究為多劑量PK研究。每組存在9隻動物。在第0天、第3天、第6天及第9天,各動物接受PBS中之0.3或5mg/kg變異體T307Q/N434A。注射及樣本收集方法與單劑量PK研究類似。然而,在首次給藥後15分鐘、第3天(給藥前)、第6天(給藥前)、第9天(給藥前)、第9天給藥後15分鐘、第11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及第35天收集血樣。
使用實例13中所述之ELISA分析自PK研究收集之血清樣本。圖14A圖14B分別展示使用VEGF捕獲(圖14A)或人類Fc捕獲(圖14B)ELISA測定之野生型及變異體T307Q/N434A之藥物動力學概況。0.3或5mg/kg單次靜脈內給藥之後,變異體T307Q/N434A具有與野生型類似之PK概況。圖15證實野生型與T307Q/N434A變異體在轉殖基因小鼠中之半衰期相當。然而,因為可能歸因於抗原依賴性清除,以0.3mg/kg給藥之抗體與以5mg/kg給藥之抗體相比具有較短半衰期,所以觀測到非線性PK反應。圖16展示0.3或5mg/kg多次給藥之後變異體T307Q/N434A在人類化VEGF轉殖基因小鼠中之藥物動力學概況且PK參數概述於圖17中。結果顯示以實驗方式量測之血清濃度與使用單劑量PK參數進行模擬所預測之濃度充分對應。
實例12:活體內功效研究
自美國菌種保存中心(Manassas,VA)獲得人類HT-55、Colo-205(結腸直腸癌)及Calu-6(肺癌)細胞。人類結腸直腸癌HM-7細胞株為LS 174T之衍生物。使Calu-6及HM-7於漢姆氏F12(Ham's F12)、低葡萄糖DMEM 1:1中生長。使Colo-205及HT-55於RPMI 1640培養基中生長。兩種培養基均補充有10% v/v FBS、1% v/v青黴素/鏈黴素(Invitrogen,Carlsbad,CA)、2mM L-麩胺醯胺(Invitrogen,Carlsbad,CA)及1μg/ml FUNGIZONETM(Invitrogen,Carlsbad,CA)。在37℃下於5% CO2中使細胞生長至匯合,將其收集且以每毫升50×106個細胞再懸浮於無菌Matrigel中。藉由將5×106個細胞皮下注射於每隻小鼠之背側在6至8週齡RAG2 KO、hum-X VEGF KI雙同種接合子小鼠(Genentech,South San Francisco,CA)中形成異種移植物且使其生長。腫瘤細胞接種之後24小時,開始以每週兩次5、0.5及0.05mg/kg腹膜內劑量之抗體處理。如所描述,每週兩次沿最長軸及垂直軸量測所移植之腫瘤。在量測腫瘤之每一天,計算各小鼠之腫瘤體積,且在P<0.05之水準下由司徒頓氏t測試(Student's t test)來比較對照抗體組(抗豚草)與各抗VEGF組之平均腫瘤體積。當腫瘤體積達到2,000mm3時將小鼠殺死。
來自第一HM-7異種移植物研究之結果展示於圖18中。圖18A圖18B顯示變異體T307Q/N434A在0.5mg/kg與5mg/kg處理組中能夠達成腫瘤生長之最大抑制。雖然野生型在兩個劑量下均抑制腫瘤生長,但其在0.5mg/kg下並未達成腫瘤生長之最大抑制。此等結果表明儘管血清IgG濃度之水準類似,但T307Q/N434A變異體在0.5mg/kg下在處理HM-7異種移植物方面比野生型更有效(圖18C)。圖19中所示之HM-7異種移植物之重複功效研究證實T307Q/N434A變異體在0.5及0.05mg/kg處理組中比野生型更有效。實際上,與野生型相比,T307Q/N434A變異體在所有處理組中皆展示腫瘤生長之較大抑制(圖19A圖19B)。功效增加可能歸因於T307Q/N434A處理組之腫瘤中血液標準化抗體濃度與野生型相比較高(圖19E)。圖20中所示之HM-7異種移植物之第三功效研究進一步驗證在0.5及0.05mg/kg處理組中T307Q/N434A優於野生型之優良功效。
對於HT-55異種移植物研究,與野生型相比,在0.05mg/kg處理組中T307Q/N434A變異體顯示腫瘤生長之較大抑制(圖21),此表明在0.05mg/kg處理組中T307Q/N434A比野生型更有效。對於Colo-205研究,圖22B展示0.5mg/kg野生型與0.5mg/kg T307Q/N434A變異體之間的生長曲線之顯著差異。圖22A圖22B亦展示在0.5及0.05mg/kg處理組中T307Q/N434A對腫瘤生長之抑制增加,此表明在0.5及0.05mg/kg組中T307Q/N434A之功效稍高。圖23中所示之重複Colo-205研究指示T307Q/N434A在處理Colo-205異種移植物方面比野生型稍微更有效。最後,在Calu-6異種移植物研究中T307Q/N434A變異體與野生型之功效為類似的。
Fc變異體之功效增加可歸結於若干可能原因。舉例而言,變異體之效能增加可歸因於在某些腫瘤(例如HM-7)中表現之人類FcRn所介導之變異型抗體之滯留及/或再循環增加。此可增加阻斷局部產生之VEGF的整體作用效果(mass-action effect),或可提供腫瘤中VEGF之降解增強的機制。然而,吾人發現因為HM-7細胞與HT-55或Calu-6細胞相比表現較少量之FcRn,所以相對於HT-55及Calu-6腫瘤,在HM-7腫瘤中偵測到的變異體之濃度增加不與細胞FcRn表現量直接相關(圖25)。腫瘤微環境中之其他因素(諸如腫瘤pH值、生長速率及其他腫瘤成份)亦可在決定IgG分布方面發揮與FcRn協作之作用。舉例而言,腫瘤微環境通常呈酸性,其pH值在6.0至7.6之範圍內(中值=7.1),而正常組織之pH值在7.3至7.8之範圍內(中值=7.55),參見Song,C.W.等人,「Influence of Tumor pH on Therapeutic Response」,Cancer Drug Resistance,21-42(2007)。此外,歸因於異質血管供應及血液灌注,不同類型之腫瘤可具有大範圍之pH值,參見Song,C.W.等人,Cancer Drug Resistance,21-42(2007)(同上);Gillies,R.J.等人,J Magn Reson Imaging 16,430-450(2002)。多個活體外研究指示當在酸性pH值下培育細胞時細胞相關Fc/IgG之量增加,參見Praetor,A.等人,Journal of cell science 112(Pt 14),2291-2299(1999);McCarthy,K.M.,Yoong,Y.及Simister,N.E. Bidirectional transcytosis of IgG by the rat neonatal Fc receptor expressed in a rat kidney cell line:a system to study protein transport across epithelia. Journal of cell science 113(Pt 7),1277-1285(2000);Tesar,D.B.等人,Traffic 7,1127-1142(2006)。因此,可設想所測試之腫瘤株之間的pH值差異可能影響抗體在各腫瘤內之積聚程度。另外,酸性腫瘤微環境亦活化VEGF表現(參見Song,C.W.等人,Cancer Drug Resistance,21-42(2007)(同上)),其可特異性地介導此等抗VEGF抗體之滯留。此外,先前展示小鼠中之HM-7腫瘤具有稀疏基質(參見Liang,W. C.等人,J Biol Chem 281,951-961(2006)),而Calu-6腫瘤誘導強宿主基質反應且相對富含基質(參見Tejada,M. L.等人,Clin Cancer Res 12,2676-2688(2006))。表現鼠類FcRn之小鼠基質細胞的存在可掩蓋IgG變異體經由人類腫瘤細胞再循環之改良。此可降低具有較大分量之鼠類基質之人類異種移植物(例如Calu-6)中的集中效果。
實例13:藉由ELISA偵測轉殖基因小鼠之血清及腫瘤中之抗體濃度
使用具有塗布於板上之兩種不同抗體捕獲試劑(VEGF或抗人IgG1 Fc)的兩種不同ELISA檢定格局來偵測轉殖基因小鼠中之抗體濃度。在4℃下,以50mM碳酸鹽緩衝液(pH 9.6)中之0.5μg/ml重組人類VEGF或0.25μg/ml(Fab'2)兔抗人IgG1 Fc(Jackson ImmunoResearch,West Grove,PA)塗布Maxisorp ELISA板(Thermo Fisher Scientific,Rochester,NY)隔夜。在室溫下將板以PBS、0.5% BSA、10ppm Proclin(pH 7.2)阻斷1小時且隨後以洗滌緩衝液(PBS/0.05% Tween 20/pH 7.2)洗滌。將含有0.5%牛血清白蛋白、0.05% Tween 20、5mM EDTA(pH 8.0)、0.25% CHAPS、0.2%牛γ球蛋白、10ppm Proclin及0.35M NaCl之PBS緩衝液中之降至12.5ng/mL之經兩倍連續稀釋之標準物(對於VEGF格局而言為貝伐單抗或對於Fc格局而言為人類IgG1)以及經3倍連續稀釋之獼猴血清樣本(以1:10起始)添加至經阻斷之板中且在室溫下伴隨震盪培育2小時。將板洗滌6次,且在室溫下伴隨震盪,用檢定緩衝液(PBS(pH 7.4)、0.5% BSA、0.05% Tween 20、10ppm Proclin)中以1:20K至1:60K稀釋之山羊(Fab’2)抗人IgG(Fc特異性)-HRP結合物(Jackson)偵測所結合之藥物。隨後再將板洗滌6次,接著添加四甲基聯苯胺受質(Moss,Pasadena,MD)以供顯色。20分鐘後藉由添加1M磷酸(H3PO4)終止反應。在450-620nm波長下,在Molecular Devices微板讀取器上讀取板數據。
實例14:與野生型相比具有不同親和力改良之IgG 1 Fc變異體及其活體內藥物動力學行為
圖24中所示之Fc突變之其他組合併入人類抗HER2(曲妥珠單抗)中以構築IgG變異體。使用實例1中所述之方法表現IgG1變異體。如實例4中所述量測野生型抗HER2 IgG1及抗HER2 IgG1變異體之解離常數且結果展示於圖24中。結果顯示藉由組合不同突變,可構築能夠以個位數奈莫耳濃度親和力結合人類FcRn之IgG變異體,諸如M252Y/V308P/N434Y,此表示與野生型IgG1相比改良約450倍。
然而,高親和力變異體未必具有改良之活體內藥物動力學行為。舉例而言,將兩個Fc突變N434A及N434W併入不同人類抗體中以構築兩個IgG1變異體。如圖24中所示,在pH 6.0下,兩個IgG1變異體N434A變異體及N434W變異體分別產生為野生型抗體之約3倍及40倍之FcRn親和力。如實例8及9中所述,在獼猴中評估其藥物動力學行為,且與野生型之藥物動力學行為相比(約6至9天)。與親和力適度改良之變異體N434A之半衰期(約14.5+/-2.2天)相比,N434W之半衰期(約9.7+/-2.4天)改良較少。此等結果表明FcRn親和力增加過多可能對Fc變異體之半衰期具有不利影響,且難以先驗地預測具有改良之FcRn親和力之Fc變異體是否具有改良之半衰期或不具有改良之半衰期。
實例15:使用高親和力IgG1變異體進行FcRn免疫沈澱
藉由在4℃下於含有1% Nonidet P-40、0.5%去氧膽酸鈉、0.1% SDS、2mM EDTA、150mM NaCl及1×蛋白酶抑制劑(Pierce,Rockland,IL)之25mM磷酸鈉緩衝液(pH 6.0)中培育1小時來溶解各HM-7、HT-55、Calu-6或Raji(B細胞淋巴瘤)之五百萬個細胞。在4℃下,將經溶解之細胞以12,000g離心30分鐘,且隨後將50nM曲妥珠單抗Fc變異體M252Y/V308P/N434Y(Yeung等人,已提交)添加至上清液以捕獲FcRn。在4℃下培育隔夜之後,添加蛋白質-L(Pierce)樹脂且使其在4℃下結合複合物4小時。隨後用溶解緩衝液洗滌樹脂五次且以2×負載緩衝液(Invitrogen,Carlsbad,CA)溶離所結合之蛋白質。在4-12% BIS-TRIS凝膠(Invitrogen)上分離蛋白質且將其點漬至硝化纖維素膜(Invitrogen)上。將膜用PBS中之3%脫脂乳阻斷且在室溫下以1ng/mL兔抗人FcRn抗體(Santa Cruz,Santa Cruz,CA)探測1小時,隨後在室溫下以1:104稀釋之山羊抗兔IgG-過氧化酶結合物(Pierce)探測1小時。在阻斷與抗體培育步驟之間以PBS/0.05% Tween洗滌膜。由ECL偵測套組(GE Healthcare,Piscataway,NJ)觀測FcRn蛋白質。參見圖25
結果與討論
在各pH值(pH 6.0及pH 7.4)下使用不同抗VEGF變異體進行兩個獨立結合實驗。在圖1圖2中分別繪製pH 6.0及pH 7.4下穩態結合反應單位(RU)隨濃度而變之圖。自圖1估計pH 6.0下之解離常數(KD)且概述於圖2中。自兩個不同操作計算之相同變異體之解離常數稍有不同。舉例而言,變異體N434A在第一操作中具有550nM之KD,而但其第二操作之KD為250nM。差異係歸因於涉及使二價抗體流經FcRn偶合之晶片的檢定格局中之親和性影響。親和性對解離常數之影響程度取決於偶合至晶片上之FcRn之量,較高FcRn偶合程度產生較大親和性。此可解釋在第二操作中觀測到之較高親和力,其具有第一操作約兩倍之RU。雖然在檢定環境中存在親和性影響,但此格局與細胞內之天然結合過程極為類似,在該過程中使經胞飲之二價抗體與膜結合之FcRn結合。雖然絕對KD在不同操作之間可能不同,但此等變異體之親和力評級為一致的,即使所偶合之FcRn量不同亦如此。圖1圖2顯示在所測試之變異體中V308P/N434A始終具有最高親和力,且在pH 6.0下所測試之所有變異體對FcRn皆具有改良之結合。
在pH 7.4下抗VEGF變異體對FcRn之親和力比其在pH 6.0下之親和力低得多。因為pH 7.4下之結合親和力極低,所以未測定pH 7.4下變異體之解離常數。然而,圖3顯示pH 7.4下此等變異體之親和力評級與pH 6.0下之評級相同,指示pH 6.0及pH 7.4下變異體與FcRn之結合相關聯。因為變異體之pH 6.0結合得到改良,所以pH 7.4下之結合亦改良。在pH 6.0與pH 7.4下與FcRn之結合影響變異體半衰期之程度之間存在微妙的平衡。pH 6.0下改良之結合表明在變異體之活體內半衰期方面具有有利作用,此係因為較高親和力變異體可較好地結合FcRn且由此經由FcRn較多地再循環。另一方面,提出pH 7.4下實質上較高之結合不利於變異體之半衰期,此係因為FcRn結合之抗體若結合過於緊固,則可能不易於釋放回循環中。
高pH值下親和力增加可消除低pH值下親和力增加之有利作用。舉例而言,Dall'Acqua等人,J Immunol 169(9),5171-5180,2002顯示諸如M252Y/S254T/T256E及G385D/Q386P/N389S之人類IgG1變異體在小鼠中不具有改良之半衰期,此顯然係因為其與鼠類FcRn之高pH值結合親和力。因此,在IgG1變異體中可耐受高pH值結合改良至何種程度,同時仍改良其藥物動力學半衰期尚不明朗。
雖然為達成清晰理解之目的已經由說明及實例略為詳細地描述上述本發明,但描述及實例不應視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本文所引用之所有專利及科學文獻之揭示內容皆以全文引用的方式明確併入。
圖1展示畫面A-B:在pH 6.0下抗VEGF野生型(WT)及抗VEGF變異體與人類FcRn之結合。以偶合於晶片上之不同程度之FcRn進行兩個獨立實驗操作。對於各操作,繪製穩態反應單位隨變異體濃度而變之圖以估計解離常數;
圖2展示在pH 6.0下抗VEGF野生型(WT)及抗VEGF變異體針對人類FcRn之解離常數。由圖1中所示之兩個不同操作來估計KD
圖3展示在pH 7.4下抗VEGF野生型(WT)及抗VEGF變異體與人類FcRn之結合。繪製穩態反應單位隨抗VEGF變異體濃度而變之圖;
圖4展示畫面A-D:抗VEGF野生型及抗VEGF變異體與(A)pH 6.0下之人類FcRn、(B)pH 7.4下之人類FcRn、(C)pH 6.0下之獼猴FcRn及(D)pH 7.4下之獼猴FcRn之結合;
圖5展示在pH 6.0及25℃下各種抗VEGF變異體針對人類FcRn之動力學參數及單價解離常數(KD)。結果代表三個獨立實驗;
圖6展示在pH 6.0及25℃下各種抗VEGF變異體針對獼猴FcRn之動力學參數及單價解離常數(KD)。結果代表三個獨立實驗;
圖7展示畫面A-B:在不同pH值下(A)人類FcRn及(B)獼猴FcRn針對不同抗VEGF變異體之解離速率(koff);
圖8展示抗VEGF變異體與抗VEGF野生型相比之人類FcRn親和力改良的概述。概述來自圖4及圖5之數據;
圖9展示畫面A-B:(1)抗VEGF野生型及抗VEGF變異體、(2)N434H、(3)T307Q/N434A、(4)T307Q/N434S、(5)T307Q/E380A/N434S及(6)V308P/N434A之VEGF結合。(A)在37℃下使用BIAcore 3000將抗VEGF野生型及抗VEGF變異體注射於VEGF-A109塗布之感測器晶片上所測定之抗體之VEGF結合。(B)50nM及100nM注射之感測器圖譜。各感測器圖譜基線偏置4個RU以便更好地檢視;
圖10展示、抗VEGF野生型(貝伐單抗)及抗VEGF變異體之活體外HUVEC增殖抑制。在VEGF及不同濃度之抗VEGF抗體存在下培養人類臍帶血管內皮細胞(HUVEC)。培養4天後評估生存力;
圖11展示在5mg/kg單次靜脈內給藥之後抗VEGF野生型及五種抗VEGF變異體在獼猴中之藥物動力學概況。藉由ELISA量測抗體之血清濃度。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除具有11只動物之V308P/N434A組以外,n=12只動物/組);
圖12展示對獼猴進行5mg/kg單次靜脈內給藥之後抗VEGF野生型及五種抗VEGF變異體之藥物動力學參數;
圖13為展示抗VEGF野生型及五種抗VEGF變異體在獼猴體內之終末半衰期與pH 6.0 FcRn親和力之間之關係的圖。誤差槓表示每組11只或12只動物之標準差;
圖14展示畫面A-B:0.3或5mg/kg單次靜脈內給藥之後抗VEGF野生型及抗VEGF變異體T307Q/N434A在人類化VEGF轉殖基因小鼠中之藥物動力學概況。使用(A)VEGF捕獲ELISA或(B)人類Fc捕獲ELISA量測抗體之血清濃度。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
圖15展示對人類化VEGF轉殖基因小鼠進行0.3或5mg/kg單次靜脈內給藥之後抗VEGF野生型及抗VEGF變異體T307Q/N434A之藥物動力學參數;
圖16展示畫面A-B:0.3或5mg/kg多次給藥之後抗VEGF變異體T307Q/N434A在人類化VEGF轉殖基因小鼠中之藥物動力學概況。在第0天、第3天、第6天及第9天投與抗體。使用(A)VEGF捕獲ELISA或(B)人類Fc捕獲ELISA量測抗體之血清濃度。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
圖17展示在第0天、第3天、第6天及第9天對人類化VEGF轉殖基因小鼠進行0.3或5mg/kg四次靜脈內給藥之後T307Q/N434A之藥物動力學參數;
圖18展示畫面A-C:抗VEGF野生型及T307Q/N434A(QA)變異體在處理皮下植入RAG2 KO、hum-X VEGF KI雙同種接合子小鼠中之HM-7異種移植物方面的功效。每週兩次腹膜內投與5mg/kg及0.5mg/kg野生型及T307Q/N434A變異體及5mg/kg抗豚草對照。(A)HM-7腫瘤之生長曲線。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誤差。(B)0.5及0.05mg/kg處理組之HM-7腫瘤之生長曲線。(C)在處理結束時(對於抗豚草而言為第18天且對於抗VEGF處理組而言為第21天)之血清抗VEGF抗體濃度。使用VEGF捕獲ELISA量測濃度。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
圖19展示畫面A-E:抗VEGF野生型及T307Q/N434A(QA)變異體在處理皮下植入RAG2 KO、hum-X VEGF KI雙同種接合子小鼠中之HM-7異種移植物方面的重複功效研究。每週兩次腹膜內投與5、0.5及0.05mg/kg野生型及T307Q/N434A變異體及5mg/kg抗豚草對照。(A)HM-7腫瘤之生長曲線。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誤差。(B)0.5及0.05mg/kg處理組之HM-7腫瘤之生長曲線。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誤差。(C)在處理結束時(對於抗豚草而言為第16天,對於0.05mg/kg組而言為第19天,且其餘組為第22天)測定之HM-7腫瘤之終末重量。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誤差。(D)在處理結束時之血清抗VEGF抗體濃度。使用人類Fc捕獲ELISA量測濃度。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E)腫瘤中之抗體濃度與血液中之抗體濃度之比率。藉由量測腫瘤裂解物之總量及腫瘤裂解物中抗VEGF抗體之量來測定腫瘤抗體濃度。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
圖20展示畫面A-D:抗VEGF野生型及T307Q/N434A QA)變異體在處理皮下植入RAG2 KO、hum-X VEGF KI雙同種接合子小鼠中之HM-7異種移植物方面的第三功效研究。每週兩次腹膜內投與5、0.5及0.05mg/kg野生型及T307Q/N434A及5mg/kg抗豚草對照。(A)在處理結束時(第22天)各組之平均腫瘤體積。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誤差。(B)HM-7腫瘤之終末重量。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誤差。(C)在處理結束時之血清抗VEGF抗體濃度。使用抗人類Fc捕獲ELISA量測濃度。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D)腫瘤中之抗體濃度與血液中之抗體濃度之比率。藉由量測腫瘤裂解物之總量及腫瘤裂解物中抗VEGF抗體之量來測定腫瘤抗體濃度。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
圖21展示畫面A-D:抗VEGF野生型及T307Q/N434A(QA)變異體在處理皮下植入RAG2 KO、hum-X VEGF KI雙同種接合子小鼠中之HT-55異種移植物方面的功效。每週兩次腹膜內投與5、0.5及0.05mg/kg野生型及T307Q/N434A及5mg/kg抗豚草對照。(A)HT-55腫瘤之生長曲線。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誤差。(B)在處理結束時(第35天)測定之HT-55腫瘤之終末重量。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誤差。(C)在處理結束時之血清抗VEGF抗體濃度。使用人類Fc捕獲ELISA量測濃度。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D)腫瘤中之抗體濃度與血液中之抗體濃度之比率。藉由量測腫瘤裂解物之總量及腫瘤裂解物中抗VEGF抗體之量來測定腫瘤抗體濃度。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
圖22展示畫面A-E:抗VEGF野生型及T307Q/N434A(QA)變異體在處理皮下植入RAG2 KO、hum-X VEGF KI雙同種接合子小鼠中之Colo-205異種移植物方面的功效。每週兩次腹膜內投與5、0.5及0.05mg/kg野生型及T307Q/N434A及5mg/kg抗豚草對照。(A)Colo-205腫瘤之生長曲線。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誤差。(B)0.5及0.05mg/kg處理組之Colo-205腫瘤之生長曲線。(C)在處理結束時(第38天)測定之Colo-205腫瘤之終末重量。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誤差。(D)在處理結束時之血清抗VEGF抗體濃度。使用人類Fc捕獲ELISA量測濃度。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E)腫瘤中之抗體濃度與血液中之抗體濃度之比率。藉由量測腫瘤裂解物之總量及腫瘤裂解物中抗VEGF抗體之量來測定腫瘤抗體濃度。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
圖23展示畫面A-D:抗VEGF野生型及T307Q/N434A QA)變異體在處理Colo-205異種移植物方面的重複功效研究。每週兩次腹膜內投與5、0.5及0.05mg/kg野生型及T307Q/N434A及5mg/kg抗豚草對照。(A)Colo-205腫瘤之生長曲線。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誤差。(B)0.5及0.05mg/kg處理組之Colo-205腫瘤之生長曲線。(C)在處理結束時(第32天)測定之Colo-205腫瘤之終末重量。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誤差。(D)在處理結束時之血清抗VEGF抗體濃度。使用人類Fc捕獲ELISA量測濃度。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
圖24展示在pH 6.0及25℃下使用BIAcore測定之抗HER2(曲妥珠單抗)IgG1 Fc變異體針對人類FcRn之單價解離常數(KD)。結果代表兩個獨立實驗;
圖25展示不同人類腫瘤細胞株中FcRn之表現量。實驗使用各細胞株之五百萬個細胞。Raji細胞(人類B細胞淋巴瘤)用作陰性對照,而缺少7kDa跨膜及細胞質區之可溶性人類FcRn蛋白質作為陽性對照點漬。可溶性FcRn蛋白質之稀釋液用作定量FcRn表現量之標準物。此處所示之結果代表至少三個獨立實驗;
圖26展示抗HER2(曲妥珠單抗)IgG1 Fc變異體與人類FcRn之pH值依賴性結合。構築在L251、L314及E430處具有突變之變異體。在25℃下於6至7.2範圍內之pH值下使用BIAcore量測結合。測定變異體相對於抗HER2 IgG1野生型之親和力比率且繪製其隨pH值而變之圖;
圖27展示畫面A-C:在(A)pH 6.0、(B)pH 7.1及(C)pH 7.4下抗HER2(曲妥珠單抗)IgG1野生型、變異體T307Q/N434A、變異體L251D/T307Q/N434H及變異體L251D/307Q/M428L/N434H/Y436I針對人類FcRn之結合。在25℃下使用BIAcore量測結合。在圖27C中,在pH 7.4下不可偵測到變異體L251D/T307Q/N434H與人類FcRn之結合;及
圖28展示在不同pH值下人類FcRn針對各種抗VEGF及抗HER2變異體之解離速率(koff)。抗VEGF變異體為T307Q/N434A、T307Q/N434S、T307Q/E380A/N434S及V308P/434A。抗HER2變異體為L251D/T307Q/M428L/N434H/Y436I。將各變異體在不同pH值下之koff值針對pH值進行擬合以得到最佳擬合線之斜率(方程式:log(koff)=斜率×pH+y-截距)。
(無元件符號說明)

Claims (19)

  1. 一種變異型IgG,其包含人類IgG1 Fc區,該人類IgG1 Fc區相對於野生型人類IgG1 Fc區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胺基酸取代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根據如Kabat中之EU索引編號之胺基酸殘基251、252、307、308、378、380、428、434及436,其中該變異型IgG與具有該野生型人類IgG1 Fc區之IgG的半衰期相比具有增加之半衰期,且其中該Fc區包含在胺基酸251經天冬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及在434經組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07經麩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及在434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07經麩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及在378經纈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07經麩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及在436經異白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08經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及在434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08經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及在434經酪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78經纈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及在434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434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及在436經異白胺酸之胺基酸取代; 在胺基酸251經天冬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07經麩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及在434經組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252經酪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08經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及在434經酪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07經麩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80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及在434經絲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07經麩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80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及在434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07經麩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78經纈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及在436經異白胺酸之胺基酸取代;或在胺基酸251經天冬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307經麩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428經白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在胺基酸434經組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及在436經異白胺酸之胺基酸取代。
  2. 如請求項1之變異型IgG,其包含在胺基酸308經脯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及在胺基酸434經丙胺酸之胺基酸取代。
  3. 如請求項1之變異型IgG,其與具有該野生型人類IgG1 Fc區之IgG相比對FcRn具有較高結合親和力。
  4. 如請求項1之變異型IgG,其在pH 6.0比在pH 7.4對FcRn具有較高結合親和力。
  5. 如請求項1之變異型IgG,其與具有該野生型人類IgG1 Fc區之IgG相比具有相等或較高功效。
  6. 如請求項5之變異型IgG,其與具有該野生型人類IgG1 Fc區之IgG相比具有較高功效。
  7. 如請求項1之變異型IgG,其為人類或人類化IgG。
  8. 如請求項1之變異型IgG,其中該變異型IgG為抗VEGF抗體。
  9. 如請求項1之變異型IgG,其中該變異型IgG為貝伐單抗(bevacizumab)之變異體。
  10. 如請求項1之變異型IgG,其包含包含SEQ ID NO:1之重鏈可變域及包含SEQ ID NO:2之輕鏈可變域。
  11.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變異型IgG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12. 一種套組,其包含於容器中之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變異型IgG及使用說明書。
  13. 一種變異型IgG1,其包含人類IgG1 Fc區,該人類IgG1 Fc區相對於野生型人類IgG1 Fc區包含胺基酸取代在根據如Kabat中之EU索引編號之胺基酸殘基308及434,其中該變異型IgG1與具有該野生型人類IgG1 Fc區之IgG1的半衰期相比具有增加之半衰期,且其中在胺基酸殘基308之胺基酸取代為經脯胺酸之取代,在胺基酸殘基434之胺基酸取代為經丙胺酸之取代。
  14. 一種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變異型IgG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治療個體腫瘤的藥物。
  15. 一種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變異型IgG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抑制個體VEGF活性的藥物。
  16. 如請求項15之用途,其中該VEGF活性為血管生成。
  17. 一種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變異型IgG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調節個體血管滲透性的藥物。
  18. 一種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變異型IgG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抑制或預防個體癌細胞生長的藥物。
  19. 如請求項14至18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變異型IgG係每4週或4週以上投與該個體。
TW098134687A 2008-10-14 2009-10-13 免疫球蛋白變異體及其用途 TWI5723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508608P 2008-10-14 2008-10-14
US15213109P 2009-02-12 2009-02-12
US17176809P 2009-04-22 2009-04-22
US22051409P 2009-06-25 2009-06-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3884A TW201023884A (en) 2010-07-01
TWI572357B true TWI572357B (zh) 2017-03-01

Family

ID=415715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4687A TWI572357B (zh) 2008-10-14 2009-10-13 免疫球蛋白變異體及其用途
TW104123461A TWI572359B (zh) 2008-10-14 2009-10-13 免疫球蛋白變異體及其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3461A TWI572359B (zh) 2008-10-14 2009-10-13 免疫球蛋白變異體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22)

Country Link
US (3) US20100098730A1 (zh)
EP (2) EP3524620A1 (zh)
JP (2) JP5913980B2 (zh)
KR (3) KR101834999B1 (zh)
CN (3) CN102245208B (zh)
AR (1) AR073829A1 (zh)
AU (1) AU2009303526B2 (zh)
BR (1) BRPI0914091B1 (zh)
CA (1) CA2739429C (zh)
CL (1) CL2015000148A1 (zh)
ES (1) ES2828721T3 (zh)
HK (2) HK1209130A1 (zh)
IL (2) IL212048B (zh)
MX (1) MX2011004001A (zh)
PE (2) PE20150682A1 (zh)
PH (1) PH12016500081A1 (zh)
PL (1) PL2352521T3 (zh)
RU (1) RU2536937C2 (zh)
SG (2) SG195558A1 (zh)
TW (2) TWI572357B (zh)
WO (1) WO2010045193A1 (zh)
ZA (1) ZA2011024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83387B1 (en) 1999-01-15 2007-02-27 Genentech, Inc. Polypeptide variants with altered effector function
HUP0600342A3 (en) * 2001-10-25 2011-03-28 Genentech Inc Glycoprotein compositions
EP3056568B1 (en) 2006-03-31 2021-09-15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blood pharmacokinetics of antibodies
US20080127996A1 (en) * 2006-12-04 2008-06-05 Weinhold Dennis G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mediate an acid and/or liquid spill
DK3059246T3 (en) 2007-09-26 2018-10-01 Chug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Modified constant region of an antibody
ES2595638T3 (es) 2007-09-26 2017-01-02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Método para modificar el punto isoeléctrico de un anticuerpo mediante la sustitución de aminoácidos en una CDR
NZ602884A (en) 2008-04-11 2014-08-29 Chug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ntigen-binding molecule capable of binding to two or more antigen molecules repeatedly
TWI440469B (zh) 2008-09-26 2014-06-11 Chug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Improved antibody molecules
EP2233500A1 (en) * 2009-03-20 2010-09-29 LFB Biotechnologies Optimized Fc variants
JP5616428B2 (ja) 2009-04-07 2014-10-29 ロシュ グリクアート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三価の二重特異性抗体
US9676845B2 (en) 2009-06-16 2017-06-13 Hoffmann-La Roche, Inc. Bispecific antigen binding proteins
SG10201408401RA (en) 2009-09-16 2015-01-29 Genentech Inc Coiled coil and/or tether containing protein complexes and uses thereof
AU2010336485B2 (en) 2009-12-23 2015-03-26 Genentech, Inc. Anti-Bv8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TW201138821A (en) 2010-03-26 2011-11-16 Roche Glycart Ag Bispecific antibodies
TWI667346B (zh) * 2010-03-30 2019-08-01 中外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促進抗原消失之具有經修飾的FcRn親和力之抗體
MX346731B (es) 2010-04-23 2017-03-30 Genentech Inc * Producción de proteínas heteromultiméricas.
WO2012025530A1 (en) 2010-08-24 2012-03-01 F. Hoffmann-La Roche Ag Bispecific antibodies comprising a disulfide stabilized - fv fragment
CA2819356C (en) 2010-11-30 2023-01-24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Antigen-binding molecule capable of binding to plurality of antigen molecules repeatedly
WO2012085111A1 (en) 2010-12-23 2012-06-28 F. Hoffmann-La Roche Ag Polypeptide-polynucleotide-complex and its use in targeted effector moiety delivery
US10689447B2 (en) 2011-02-04 2020-06-23 Genentech, Inc. Fc variant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oduction
MX352889B (es) 2011-02-25 2017-12-13 Chug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nticuerpo de fc especifico para fcyriib.
RU2607038C2 (ru) 2011-02-28 2017-01-10 Ф. Хоффманн-Ля Рош Аг Антигенсвязывающие белки
AR085403A1 (es) 2011-02-28 2013-09-25 Hoffmann La Roche Proteinas monovalentes que se unen a antigenos
MY163539A (en) 2011-03-29 2017-09-15 Roche Glycart Ag Antibody fc variants
CA2839539C (en) 2011-06-30 2021-06-08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Heterodimerized polypeptide
KR20200120743A (ko) * 2011-07-06 2020-10-21 젠맵 비. 브이 항체 변이체 및 그의 용도
UA117901C2 (uk) * 2011-07-06 2018-10-25 Ґенмаб Б.В. Спосіб посилення ефекторної функції вихідного поліпептиду, його варіанти та їх застосування
CA3186128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Antigen-binding molecule for promoting elimination of antigens
EP3939996A1 (en) 2011-09-30 2022-01-19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Antigen-binding molecule promoting disappearance of antigens having plurality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TW201817745A (zh) 2011-09-30 2018-05-16 日商中外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促進抗原清除之FcRn結合域的治療性抗原結合分子
CN110627902A (zh) 2011-09-30 2019-12-31 中外制药株式会社 诱导针对靶抗原的免疫应答的抗原结合分子
EP2765192A4 (en) 2011-10-05 2015-04-15 Chug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NTIGEN BINDING MOLECULE FOR PROMOTING THE PLASMA CLAIR OF AN ANTIGEN COMPRISING A SACCHARIDIC CHAIN TYPE RECEPTOR BINDING DOMAIN
BR112014008804A2 (pt) 2011-10-11 2017-06-13 Medimmune Llc suportes derivados de tn3 específicos para cd40l e métodos de uso dos mesmos
KR20230143201A (ko) 2011-11-30 2023-10-11 추가이 세이야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면역 복합체를 형성하는 세포내로의 운반체(캐리어)를 포함하는 의약
KR102041412B1 (ko) * 2011-12-30 2019-11-11 한미사이언스 주식회사 면역글로불린 Fc 단편 유도체
CA2861124A1 (en) 2012-02-10 2013-08-15 Genentech, Inc. Single-chain antibodies and other heteromultimers
BR112014018005B1 (pt) 2012-02-15 2021-06-29 F. Hoffmann-La Roche Ag Uso de um complexo não covalente imobilizado
TWI682939B (zh) 2012-02-24 2020-01-21 日商中外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經FcγRIIB促進抗原消失之抗原結合分子
CN104487457B (zh) 2012-05-30 2018-01-26 中外制药株式会社 靶组织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
EP3892638A1 (en) 2012-05-30 2021-10-13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Antigen-binding molecule for eliminating aggregated antigens
RU2015100656A (ru) 2012-06-27 2016-08-20 Ф. Хоффманн-Ля Рош Аг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конъюгатов fc-фрагмента антитела, включающих по меньшей мере одну связывающую группировку, которая специфически связывается с мишенью,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я
CN104395339A (zh) 2012-06-27 2015-03-04 弗·哈夫曼-拉罗切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并产生含有至少两种不同结合实体的定制高度选择性和多特异性靶向实体的方法及其用途
SG11201408646VA (en) * 2012-07-06 2015-01-29 Genmab Bv Dimeric protein with triple mutations
EP3632462A1 (en) * 2012-07-06 2020-04-08 Genmab B.V. Dimeric protein with triple mutations
CA2874554C (en) 2012-07-13 2019-12-03 Roche Glycart Ag Bispecific anti-vegf/anti-ang-2 antibodies and thei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ocular vascular diseases
BR112015001955A2 (pt) 2012-08-24 2017-11-07 Chug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variante de região fc específica de fcgamariib
WO2014030750A1 (ja) 2012-08-24 2014-02-27 中外製薬株式会社 マウスFcγRII特異的Fc抗体
WO2014104165A1 (ja) 2012-12-27 2014-07-03 中外製薬株式会社 ヘテロ二量化ポリペプチド
EA201500741A1 (ru) * 2013-01-10 2016-01-29 Генмаб Б.В. ВАРИАНТЫ Fc-ОБЛАСТИ IGG1 ЧЕЛОВЕКА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
WO2014144911A2 (en) 2013-03-15 2014-09-18 Capon Daniel J Hybrid immunoglobulin containing non-peptidyl linkage
KR102318483B1 (ko) 2013-04-02 2021-10-27 추가이 세이야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Fc영역 개변체
CN105143262A (zh) 2013-04-29 2015-12-09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结合人fcrn的修饰的抗体和使用方法
MX2015015060A (es) * 2013-04-29 2016-02-25 Hoffmann La Roche Anticuerpos asimetricos modificados que se unen al receptor fc y metodos de uso.
JP6422956B2 (ja) 2013-10-11 2018-11-14 エフ.ホフマン−ラ ロシュ アーゲーF. Hoffmann−La Roche Aktiengesellschaft 多重特異性ドメイン交換共通可変軽鎖抗体
BR112016014969A2 (pt) 2014-01-15 2018-01-23 Hoffmann La Roche polipeptídeo, formulação farmacêutica e uso de um polipeptídeo
NZ711451A (en) 2014-03-07 2016-05-27 Alexion Pharma Inc Anti-c5 antibodies having improved pharmacokinetics
ES2788973T3 (es) 2014-03-14 2020-10-23 Biomolecular Holdings Llc Inmunoglobulina híbrida que contiene una unión distinta de peptidilo
US9840553B2 (en) 2014-06-28 2017-12-12 Kodiak Sciences Inc. Dual PDGF/VEGF antagonists
MX2017005148A (es) 2014-11-06 2017-08-08 Hoffmann La Roche Variantes de region fc con union del receptor fc neonatal (fcrn) modificado y metodos de uso.
CN107001482B (zh) 2014-12-03 2021-06-15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多特异性抗体
CN107108726A (zh) 2014-12-19 2017-08-29 中外制药株式会社 抗‑肌肉生长抑制因子抗体、包含变体fc区的多肽及使用方法
CN114773469A (zh) 2015-02-05 2022-07-22 中外制药株式会社 包含离子浓度依赖性的抗原结合结构域的抗体,fc区变体,il-8-结合抗体及其应用
FR3034420A1 (fr) 2015-03-31 2016-10-07 Lab Francais Du Fractionnement Anticorps monoclonaux anti-cd303
WO2017110981A1 (en) 2015-12-25 2017-06-29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Anti-myostatin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EP3397276A4 (en) 2015-12-30 2019-12-18 Kodiak Sciences Inc. ANTIBODIES AND CONJUGATES THEREOF
EP3429622B1 (en) 2016-03-14 2021-04-21 Biotest AG Treatment of 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GEP20217232B (en) * 2016-03-14 2021-03-25 I Oslo Universitetet Engineered immunoglobulins with altered fcrn binding
MA45602A (fr) 2016-07-08 2019-05-15 Staten Biotechnology B V Anticorps anti-apoc3 et leurs méthodes d'utilisation
US11858980B2 (en) 2016-08-02 2024-01-02 Visterra, Inc. Engineered polypeptides and uses thereof
CN116271014A (zh) 2016-08-05 2023-06-23 中外制药株式会社 用于预防或治疗il-8相关疾病的组合物
SG10201607778XA (en) 2016-09-16 2018-04-27 Chug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nti-Dengue Virus Antibodies, Polypeptides Containing Variant Fc Regions, And Methods Of Use
JP7181878B2 (ja) * 2017-01-13 2022-12-01 タイチョウ ハンチョン バイオファーマシュー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Pd-1に対するモノクローナル抗体及びその適用
CA3059133A1 (en) 2017-04-21 2018-10-25 Staten Biotechnology B.V. Anti-apoc3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11851486B2 (en) 2017-05-02 2023-12-26 National Center Of Neurology And Psychiatry Method for predicting and evaluating therapeutic effect in diseases related to IL-6 and neutrophils
CN107748259A (zh) * 2017-07-26 2018-03-02 东曜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FcRn受体的ELISA检测方法
CN116271012A (zh) 2017-07-27 2023-06-23 瑞颂医药公司 高浓度抗c5抗体制剂
JP7039694B2 (ja) 2017-10-31 2022-03-22 スターテン・バイオテクノロジー・ベー・フェー 抗apoc3抗体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US10538583B2 (en) 2017-10-31 2020-01-21 Staten Biotechnology B.V. Anti-APOC3 antibodies and compositions thereof
EP3498293A1 (en) 2017-12-15 2019-06-19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e Et De La Recherche Medicale (Inserm) Treatment of monogenic diseases with an anti-cd45rc antibody
FR3076294B1 (fr) 2017-12-29 2022-01-28 Lab Francais Du Fractionnement Procede de purification d'anticorps a partir de lait brut
CN108101992B (zh) * 2017-12-31 2021-03-26 武汉班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与新生的Fc受体结合增强的CH2结构域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2018138022A (ja) * 2018-02-23 2018-09-06 ゲンマブ ビー.ブイ. ヒトIgG1 Fc領域変異体およびその使用
KR20200132938A (ko) 2018-03-15 2020-11-25 추가이 세이야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지카 바이러스에 대해 교차-반응성을 갖는 항-뎅기 바이러스 항체 및 사용 방법
CN108519383B (zh) * 2018-04-08 2020-08-14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全波段生物显色实验的检测方法
EP3805400A4 (en) * 2018-06-04 2022-06-29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Antigen-binding molecule showing changed half-life in cytoplasm
CA3102829A1 (en) * 2018-06-22 2019-12-26 Cugene Inc. Interleukin-2 variants and methods of uses thereof
SG11202107941TA (en) 2019-01-23 2021-08-30 Encefa Cd31 competitors and uses thereof
MX2022003316A (es) * 2019-09-18 2022-07-11 Momenta Pharmaceuticals Inc Composiciones y métodos relacionados con constructos de fc-dominio de unión al antígeno diseñados por ingeniería dirigidos a cd38.
EP4041312A4 (en) 2019-10-10 2023-12-20 Kodiak Sciences Inc. METHOD FOR TREATING AN EYE DISORDER
IL293310A (en) 2019-12-18 2022-07-01 Hoffmann La Roche Bispecific anti-ccl2 antibodies
CN113637084A (zh) * 2020-05-11 2021-11-12 上海康景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大分子靶向特异性补体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U2022295067A1 (en) 2021-06-18 2023-12-21 F. Hoffmann-La Roche Ag Bispecific anti-ccl2 antibodi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0919A2 (en) * 2000-12-12 2002-08-08 Medimmune, Inc. Molecules with extended half-lives, compositions and uses thereof
US20050186208A1 (en) * 2003-05-30 2005-08-25 Genentech, Inc. Treatment with anti-VEGF antibodies
CN101098890A (zh) * 2004-11-12 2008-01-02 赞科股份有限公司 对FcRn的结合被改变的Fc变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73919A (en) 1969-10-23 1973-11-20 Du Pont Polylactide-drug mixtures
CU22545A1 (es) 1994-11-18 1999-03-31 Centro Inmunologia Molecular Obtención de un anticuerpo quimérico y humanizado contra el receptor del factor de crecimiento epidérmico para uso diagnóstico y terapéutico
FR2413974A1 (fr) 1978-01-06 1979-08-03 David Bernard Sechoir pour feuilles imprimees par serigraphie
US4816567A (en) 1983-04-08 1989-03-28 Genentech, Inc. Recombinant immunoglobin preparations
US4675187A (en) 1983-05-16 1987-06-23 Bristol-Myers Company BBM-1675, a new antibiotic complex
US4943533A (en) 1984-03-01 1990-07-2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ybrid cell lines that produce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US4676980A (en) 1985-09-23 1987-06-3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arget specific cross-linked heteroantibodies
US6548640B1 (en) 1986-03-27 2003-04-15 Btg International Limited Altered antibodies
IL85035A0 (en) 1987-01-08 1988-06-30 Int Genetic Eng Polynucleotide molecule,a chimeric antibody with specificity for human b cell surface antigen,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methods utilizing the same
US5004697A (en) 1987-08-17 1991-04-02 Univ. Of Ca Cationized antibodies for delivery through the blood-brain barrier
WO1989006692A1 (en) 1988-01-12 1989-07-27 Genentech, Inc. Method of treating tumor cells by inhibiting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unction
GB8823869D0 (en) 1988-10-12 1988-11-16 Medical Res Council Production of antibodies
US5047335A (en) * 1988-12-21 1991-09-10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intracellular glycosylation of proteins
DE3920358A1 (de) 1989-06-22 1991-01-17 Behringwerke Ag Bispezifische und oligospezifische, mono- und oligovalente antikoerperkonstrukte, ihre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EP0479909B1 (en) 1989-06-29 1996-10-30 Medarex, Inc. Bispecific reagents for aids therapy
DE69133566T2 (de) 1990-01-12 2007-12-06 Amgen Fremont Inc. Bildung von xenogenen Antikörpern
US6075181A (en) 1990-01-12 2000-06-13 Abgenix, Inc.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US6150584A (en) 1990-01-12 2000-11-21 Abgenix, Inc.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US5112596A (en) 1990-04-23 1992-05-12 Alkermes, Inc. Method for increasing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by administering a bradykinin agonist of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US5268164A (en) 1990-04-23 1993-12-07 Alkermes, Inc. Increasing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with permeabilizer peptides
KR0149181B1 (ko) 1990-06-29 1998-08-17 데이비드 알, 맥지 형질전환된 미생물에 의한 멜라닌의 제조방법
US5661016A (en) 1990-08-29 1997-08-26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of various isotypes
US5625126A (en) 1990-08-29 1997-04-29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JP2938569B2 (ja) 1990-08-29 1999-08-23 ジェンファーム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異種免疫グロブリンを作る方法及びトランスジェニックマウス
US5545806A (en) 1990-08-29 1996-08-13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633425A (en) 1990-08-29 1997-05-27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SK281142B6 (sk) 1991-03-06 2000-12-11 Merck Patent Gesellschaft Mit Beschr�Nkter Haftung Humanizovaná monoklonálna protilátka, expresné vektory a farmaceutický prostriedok
US5278299A (en) * 1991-03-18 1994-01-11 Scripps Clinic And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 and composition for synthesizing sialylated glycosyl compounds
US6582959B2 (en) 1991-03-29 2003-06-24 Genentech, Inc. Antibodies to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US20030206899A1 (en) 1991-03-29 2003-11-06 Genentech, Inc.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antagonists
DE69233254T2 (de) 1991-06-14 2004-09-16 Genentech, Inc., South San Francisco Humanisierter Heregulin Antikörper
WO1994004679A1 (en) 1991-06-14 1994-03-03 Genentech, Inc. Method for making humanized antibodies
GB9114948D0 (en) 1991-07-11 1991-08-28 Pfizer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sertraline intermediates
EP0605522B1 (en) 1991-09-23 1999-06-23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etho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umanized antibodies
WO1993008829A1 (en) 1991-11-04 1993-05-13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ompositions that mediate killing of hiv-infected cells
WO1993010260A1 (en) * 1991-11-21 1993-05-27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Controlling degradation of glycoprotein oligosaccharides by extracellular glycosisases
EP0652775B1 (en) 1992-07-27 2000-04-19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argeting of liposomes to the blood-brain barrier
JPH08500017A (ja) 1992-08-17 1996-01-09 ジェネンテク,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二特異的免疫アドヘジン
AU687727B2 (en) 1992-10-28 1998-03-05 Genentech Inc.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antagonists
GB9401182D0 (en) 1994-01-21 1994-03-16 Inst Of Cancer The Research Antibodies to EGF receptor and their antitumour effect
US5635388A (en) 1994-04-04 1997-06-03 Genentech, Inc. Agonist antibodies against the flk2/flt3 receptor and uses thereof
US5731168A (en) 1995-03-01 1998-03-24 Genentech, Inc. Method for making heteromultimeric polypeptides
IL117645A (en) 1995-03-30 2005-08-31 Genentech Inc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antagonists for use as medicam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US5641870A (en) 1995-04-20 1997-06-24 Genentech, Inc. Low pH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for antibody purification
US5747035A (en) 1995-04-14 1998-05-05 Genentech, Inc. Polypeptides with increased half-life for use in treating disorders involving the LFA-1 receptor
US6096871A (en) 1995-04-14 2000-08-01 Genentech, Inc. Polypeptides altered to contain an epitope from the Fc region of an IgG molecule for increased half-life
US5869046A (en) 1995-04-14 1999-02-09 Genentech, Inc. Altered polypeptides with increased half-life
EP0822830B1 (en) 1995-04-27 2008-04-02 Amgen Fremont Inc. Human anti-IL-8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WO1996034096A1 (en) 1995-04-28 1996-10-31 Abgenix, Inc.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WO1996040210A1 (en) 1995-06-07 1996-12-19 Imclone Systems Incorporated Antibody and antibody fragments for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tumors
GB9603256D0 (en) 1996-02-16 1996-04-17 Wellcome Found Antibodies
ATE279947T1 (de) * 1996-03-18 2004-11-15 Univ Texas Immunglobulinähnliche domäne mit erhöhten halbwertszeiten
WO1997043316A1 (en) 1996-05-10 1997-11-20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Inc. Physiologically active molecules with extended half-live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ES2301183T3 (es) 1996-12-03 2008-06-16 Amgen Fremont Inc. Anticuerpo completamente humano que se une al receptor del egfr.
EP1787999B1 (en) 1997-04-07 2010-08-04 Genentech, Inc. Anti-VEGF antibodies
US20020032315A1 (en) 1997-08-06 2002-03-14 Manuel Baca Anti-vegf antibodies
US6884879B1 (en) 1997-04-07 2005-04-26 Genentech, Inc. Anti-VEGF antibodies
DK0971959T3 (da) 1997-04-07 2006-05-15 Genentech Inc Humaniserede antistoffer og fremgangsmåder til dannelse af humaniserede antistoffer
EP0915987A2 (en) 1997-04-21 1999-05-19 Donlar Corporation POLY-($g(a)-L-ASPARTIC ACID), POLY-($g(a)-L-GLUTAMIC ACID) AND COPOLYMERS OF L-ASP AND L-GLU, METHOD FOR THEIR PRODUCTION AND THEIR USE
US6235883B1 (en) 1997-05-05 2001-05-22 Abgenix, Inc.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US20040191256A1 (en) * 1997-06-24 2004-09-30 Genentech, Inc.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galactosylated glycoproteins
ES2244066T3 (es) 1997-06-24 2005-12-01 Genentech, Inc. Procedimiento y composiciones de glicoproteinas galactosiladas.
US6172213B1 (en) * 1997-07-02 2001-01-09 Genentech, Inc. Anti-IgE antibodies and method of improving polypeptides
EP1028751B1 (en) 1997-10-31 2008-12-31 Genentech, Inc.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glycoprotein glycoforms
BR9813365A (pt) 1997-12-05 2004-06-15 Scripps Research Inst Método para produção e humanização de um anticorpo monoclonal de rato
CA2323757C (en) 1998-04-02 2011-08-02 Genentech, Inc. Antibody variants and fragments thereof
US6194551B1 (en) 1998-04-02 2001-02-27 Genentech, Inc. Polypeptide variants
US6528624B1 (en) * 1998-04-02 2003-03-04 Genentech, Inc. Polypeptide variants
DK1071700T3 (da) 1998-04-20 2010-06-07 Glycart Biotechnology Ag Glykosylerings-modifikation af antistoffer til forbedring af antistofafhængig cellulær cytotoksicitet
BRPI9910332B8 (pt) 1998-05-06 2021-05-25 Genentech Inc método para purificação de um polipeptídio a partir de uma composição
US6737056B1 (en) * 1999-01-15 2004-05-18 Genentech, Inc. Polypeptide variants with altered effector function
WO2000042072A2 (en) * 1999-01-15 2000-07-20 Genentech, Inc. Polypeptide variants with altered effector function
US7183387B1 (en) * 1999-01-15 2007-02-27 Genentech, Inc. Polypeptide variants with altered effector function
EP2264166B1 (en) * 1999-04-09 2016-03-23 Kyowa Hakko Kirin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activity of immunologically functional molecule
US6703020B1 (en) 1999-04-28 2004-03-09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Antibody conjugate methods for selectively inhibiting VEGF
AU7950400A (en) 1999-10-19 2001-04-30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peptide
SK12232002A3 (sk) 2000-02-25 2003-03-04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Represented By The Anti-ERGFRvIII scFv so zlepšenou cytotoxicitou a výťažkom, imunotoxíny a spôsoby ich použitia
US7449443B2 (en) 2000-03-23 2008-11-1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 for stabilization of proteins using non-natural amino acids
AU5345901A (en) * 2000-04-13 2001-10-30 Univ Rockefeller Enhancement of antibody-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DE60116753T2 (de) 2000-05-19 2006-09-14 Scancell Ltd. Humanisierte antikörper gegen den epidermalen wachstumsfaktorrezeptor
US6586207B2 (en) 2000-05-26 2003-07-0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verexpression of aminoacyl-tRNA synthetases for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engineered proteins containing amino acid analogues
KR20030036238A (ko) 2000-06-23 2003-05-09 쉐링 악티엔게젤샤프트 VEGF/VEGF 수용체 및 안지오포이에틴/Tie수용체의 기능을 방해하는 조합 제제 및 조성물과 이들의용도 (Ⅱ)
US7598055B2 (en) * 2000-06-28 2009-10-06 Glycofi, Inc. 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 III expression in lower eukaryotes
US6514221B2 (en) 2000-07-27 2003-02-04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Inc. Blood-brain barrier opening
AU2001286930A1 (en) 2000-08-30 2002-03-13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Glucocorticoid blocking agents for increasing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US7064191B2 (en) 2000-10-06 2006-06-20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Process for purifying antibody
US6946292B2 (en) * 2000-10-06 2005-09-20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Cells producing antibody compositions with increased antibody dependent cytotoxic activity
CA2424602C (en) 2000-10-06 2012-09-18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Antibody composition-producing cell
US7034036B2 (en) 2000-10-30 2006-04-25 Pain Therapeutics, Inc. Inhibitors of ABC drug transporters at the blood-brain barrier
US20030083299A1 (en) 2000-11-04 2003-05-01 Ferguson Ian A. Non-invasive delivery of polypeptides through the blood-brain barrier
US6480405B2 (en) * 2000-11-17 2002-11-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Full-wave rectifier
CA2433877C (en) * 2001-01-17 2014-11-18 Genecraft, Inc. Binding domain-immunoglobulin fusion proteins
JP4679035B2 (ja) * 2001-04-02 2011-04-27 ジェネンテック,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併用療法
DE10121982B4 (de) 2001-05-05 2008-01-24 Lts Lohmann Therapie-Systeme Ag Nanopartikel aus Protein mit gekoppeltem Apolipoprotein E zur Überwindung der Blut-Hirn-Schranke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CA2450700A1 (en) 2001-06-14 2002-12-27 Mark Frewin Trx1 antibody and uses therefor
EP2147679B1 (en) 2001-07-25 2014-06-25 Raptor Pharmaceutical, Inc. Compositions for blood-brain barrier transport
KR20040054669A (ko) 2001-08-03 2004-06-25 글리카트 바이오테크놀로지 아게 항체 의존적 세포 독성이 증가된 항체 글리코실화 변이체
HUP0600342A3 (en) * 2001-10-25 2011-03-28 Genentech Inc Glycoprotein compositions
US20040093621A1 (en) 2001-12-25 2004-05-13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Antibody composition which specifically binds to CD20
US20030162695A1 (en) 2002-02-27 2003-08-28 Schatzberg Alan F. Glucocorticoid blocking agents for increasing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WO2003073238A2 (en) 2002-02-27 2003-09-04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designing enzymes for incorporation of amino acid analogs into proteins
JPWO2003085119A1 (ja) 2002-04-09 2005-08-11 協和醗酵工業株式会社 抗体組成物のFcγ受容体IIIaに対する結合活性を高める方法
AU2003236019A1 (en) 2002-04-09 2003-10-20 Kyowa Hakko Kirin Co., Ltd. Drug containing antibody composition appropriate for patient suffering from Fc Gamma RIIIa polymorphism
US20040132140A1 (en) 2002-04-09 2004-07-08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Production process for antibody composition
JPWO2003084569A1 (ja) 2002-04-09 2005-08-11 協和醗酵工業株式会社 抗体組成物含有医薬
AU2003236022A1 (en) 2002-04-09 2003-10-20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Cells with modified genome
EP1500698B1 (en) 2002-04-09 2011-03-30 Kyowa Hakko Kirin Co., Ltd. Cell with depression or deletion of the activity of protein participating in gdp-fucose transport
AU2003267905B2 (en) 2002-10-04 2009-02-05 Biolnvent International Ab Peptide-based passive immunization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SE0302312D0 (sv) 2002-10-04 2003-08-27 Forskarpatent I Syd Ab Peptide-based passive immunization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US7217797B2 (en) 2002-10-15 2007-05-15 Pdl Biopharma, Inc. Alteration of FcRn binding affinities or serum half-lives of antibodies by mutagenesis
JP4995423B2 (ja) 2002-12-03 2012-08-08 ブランシェット・ロックフェラー・ニューロサイエンスィズ・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 物質を血液−脳関門を渡って輸送するための人工低密度リポタンパク質キャリア
AR042485A1 (es) 2002-12-16 2005-06-22 Genentech Inc Anticuerpo humanizado que se une al cd20 humano
EP1587540B1 (en) * 2003-01-09 2021-09-15 MacroGenics, Inc. IDENTIFICATION AND ENGINEERING OF ANTIBODIES WITH VARIANT Fc REG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CA2526430C (en) 2003-05-22 2012-07-10 Abbott Laboratories Indazole, benzisoxazole, and benzisothiazole kinase inhibitors
US7758859B2 (en) 2003-08-01 2010-07-20 Genentech, Inc. Anti-VEGF antibodies
US20050106667A1 (en) 2003-08-01 2005-05-19 Genentech, Inc Binding polypeptides with restricted diversity sequences
WO2005044853A2 (en) 2003-11-01 2005-05-19 Genentech, Inc. Anti-vegf antibodies
EP1663239A4 (en) 2003-09-10 2008-07-23 Cedars Sinai Medical Center KALIUM CHANNEL-MEDIATED FEEDING OF MEDICINES BY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WO2005035586A1 (ja) 2003-10-08 2005-04-21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融合蛋白質組成物
EP1675620B1 (en) 2003-10-09 2019-05-08 Ambrx, Inc. Polymer derivatives
WO2005035778A1 (ja) 2003-10-09 2005-04-21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α1,6-フコシルトランスフェラーゼの機能を抑制するRNAを用いた抗体組成物の製造法
AU2004287643C1 (en) 2003-11-05 2012-05-31 Roche Glycart Ag CD20 antibodies with increased FC receptor binding affinity and effector function
WO2005053742A1 (ja) 2003-12-04 2005-06-16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抗体組成物を含有する医薬
US7118999B2 (en) * 2004-01-16 2006-10-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ncrease strain effect in a transistor channel
EP1718664A4 (en) 2004-02-02 2008-08-13 Ambrx Inc MODIFIED HUMAN FOUR FIXED PROPELLANT (4HB) BEAM POLYPEPTIDES, AND USE THEREOF
US20060009360A1 (en) 2004-06-25 2006-01-12 Robert Pifer New adjuvant composition
MX2007000404A (es) * 2004-07-12 2008-03-04 Macrogenics Inc Identificacion de ingenieria de anticuerpos con regiones de fc variante y metodos para usar las mismas.
PL2213683T3 (pl) * 2004-08-04 2013-10-31 Mentrik Biotech Llc WARIANTY REGIONÓW Fc
KR20080080675A (ko) * 2004-08-19 2008-09-04 제넨테크, 인크. 변경된 이펙터 기능을 갖는 폴리펩티드 변이체
US8802820B2 (en) * 2004-11-12 2014-08-12 Xencor, Inc. Fc variants with altered binding to FcRn
US8367805B2 (en) * 2004-11-12 2013-02-05 Xencor, Inc. Fc variants with altered binding to FcRn
KR101027427B1 (ko) * 2004-11-12 2011-04-11 젠코어 인코포레이티드 FcRn에 대하여 증가된 결합력을 갖는 Fc 변이체
AP2007004034A0 (en) * 2004-12-31 2007-06-30 Genentech Inc Polypeptides sthat bind br3 and uses thereof
EA012895B1 (ru) * 2005-09-07 2009-12-30 Палькан И Бин, С.Л. Игрушка с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ой трёхмерной головоломкой
BRPI0708902A2 (pt) * 2006-03-16 2011-06-14 Genentech Inc mÉtodos de tratar lupus usando anticorpos cd4
US8652466B2 (en) * 2006-12-08 2014-02-18 Macrogenics, Inc.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using immunoglobulins having Fc regions with altered affinities for FcγRactivating and FcγRinhibiting
TWI580694B (zh) 2007-11-30 2017-05-01 建南德克公司 抗-vegf抗體
EP2808343B8 (en) * 2007-12-26 2020-01-15 Xencor, Inc. Fc variants with altered binding to FcR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0919A2 (en) * 2000-12-12 2002-08-08 Medimmune, Inc. Molecules with extended half-lives, compositions and uses thereof
US20050186208A1 (en) * 2003-05-30 2005-08-25 Genentech, Inc. Treatment with anti-VEGF antibodies
CN101098890A (zh) * 2004-11-12 2008-01-02 赞科股份有限公司 对FcRn的结合被改变的Fc变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L2015000148A1 (es) 2015-04-24
JP6122072B2 (ja) 2017-04-26
RU2536937C2 (ru) 2014-12-27
BRPI0914091B1 (pt) 2022-05-10
CN102245208B (zh) 2016-03-16
ZA201102413B (en) 2012-06-27
WO2010045193A1 (en) 2010-04-22
KR20110070914A (ko) 2011-06-24
SG195558A1 (en) 2013-12-30
CN102245208A (zh) 2011-11-16
CA2739429A1 (en) 2010-04-22
AU2009303526A1 (en) 2010-04-22
EP3524620A1 (en) 2019-08-14
ES2828721T3 (es) 2021-05-27
PH12016500081B1 (en) 2017-01-16
JP2012505833A (ja) 2012-03-08
CN104447990B (zh) 2019-07-19
PE20150682A1 (es) 2015-05-20
IL212048B (en) 2020-02-27
RU2011119447A (ru) 2012-11-27
TWI572359B (zh) 2017-03-01
AR073829A1 (es) 2010-12-01
SG10201605250SA (en) 2016-08-30
EP2352521B1 (en) 2020-09-16
MX2011004001A (es) 2011-05-19
HK1163550A1 (zh) 2012-09-14
PH12016500081A1 (en) 2017-01-16
KR102100066B1 (ko) 2020-04-10
KR20180027609A (ko) 2018-03-14
CN104447990A (zh) 2015-03-25
HK1209130A1 (zh) 2016-03-24
TW201542228A (zh) 2015-11-16
PE20110707A1 (es) 2011-10-11
CA2739429C (en) 2020-12-22
JP5913980B2 (ja) 2016-05-11
US20100098730A1 (en) 2010-04-22
US20210002359A1 (en) 2021-01-07
EP2352521A1 (en) 2011-08-10
CN110317272A (zh) 2019-10-11
IL264138A (en) 2019-02-28
TW201023884A (en) 2010-07-01
BRPI0914091A2 (pt) 2016-09-27
AU2009303526B2 (en) 2015-01-15
IL212048A0 (en) 2011-06-30
PL2352521T3 (pl) 2021-03-08
US20140294810A1 (en) 2014-10-02
KR20190025057A (ko) 2019-03-08
KR101834999B1 (ko) 2018-03-06
JP2016026144A (ja) 2016-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2357B (zh) 免疫球蛋白變異體及其用途
TWI468417B (zh) 抗-vegf抗體
TWI428142B (zh) 人類化之抗-egfl7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TWI505836B (zh) 抗-vegf-c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TW200815467A (en) Anti-DLL4 antibodies and methods using same
TW200924794A (en) Novel antibodies
TW200817435A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ng vascular development
TWI478938B (zh) 抗-ephrinb2抗體及使用該抗體的方法
TW201038282A (en) Novel anti-α5β1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TW201130971A (en) Anti-Bv8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AU2013203391B2 (en) Immunoglobulin variants and uses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