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1430B - Single cylinder SOHC engine and single cylinder SOHC engine with swing arm - Google Patents

Single cylinder SOHC engine and single cylinder SOHC engine with swing ar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1430B
TWI541430B TW103140853A TW103140853A TWI541430B TW I541430 B TWI541430 B TW I541430B TW 103140853 A TW103140853 A TW 103140853A TW 103140853 A TW103140853 A TW 103140853A TW I541430 B TWI541430 B TW I5414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ake
exhaust
cam
valve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0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3311A (zh
Inventor
Kosuke Doi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33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3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1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14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8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decompression, e.g. during starting; for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12Transmitting gear between valve drive and valve
    • F01L1/18Rocking arms or levers
    • F01L1/181Centre pivot rocking ar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01L1/047Camshafts
    • F01L1/053Camshafts overhead type
    • F01L2001/0535Single overhead camshafts [SOH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2013/10Auxiliary actuators for variable valve timing
    • F01L2013/108Centrifugal fo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Description

單汽缸SOHC引擎及單汽缸SOHC引擎用搖動臂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搖動臂之單汽缸SOHC(Single Over Head Camshaft,單頂置凸輪軸)引擎及單汽缸SOHC引擎用搖動臂。
引擎包含具有汽缸孔之汽缸體、固定於該汽缸體之汽缸頭、及滑動自如地嵌入至上述汽缸孔中且連結於曲軸之活塞。於汽缸頭,形成有使形成於汽缸頭與活塞之間之燃燒室與外部連通之吸氣通路及排氣通路。於吸氣通路與排氣通路之燃燒室側之開口端,分別配置有吸氣用閥與排氣用閥。吸氣用閥與排氣用閥藉由閥動裝置而開啟及關閉。該閥動裝置配置於汽缸頭內。
單汽缸引擎係僅具有1個汽缸孔之引擎。單汽缸引擎為了使引擎小型化,而具備藉由1根凸輪軸驅動吸氣用閥及排氣用閥之所謂之SOHC(Single Over Head Camshaft)型之閥動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SOHC型之閥動裝置包括:凸輪軸,其設置有吸氣用凸輪及排氣用凸輪;吸氣用搖動臂,其藉由吸氣用凸輪推壓而揺動,於打開吸氣用閥之方向上進行推壓;及排氣用搖動臂,其藉由排氣用凸輪推壓而揺動,於打開排氣用閥之方向上進行推壓。吸氣用及排氣用搖動臂分別能夠旋轉地支持於隔著凸輪軸而平行配置之吸氣用及排氣用搖動軸。
於單汽缸SOHC引擎中,使用於與凸輪之接觸部分設置有滾柱之 滾柱式搖動臂(Roller rocker arm)之情形較多(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又,於閥動裝置中,存在具備用以避開引擎之起動時之壓縮壓力以使起動性提高之減壓機構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減壓機構配置於凸輪軸上。專利文獻1之減壓機構包括:減壓砝碼,其藉由利用凸輪軸之旋轉而產生之離心力而揺動;及減壓凸輪,其與減壓砝碼聯動而揺動。
又,於閥動裝置中,存在具備用以變更吸氣用閥或排氣用閥之開閉時序之可變閥定時機構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可變閥定時機構具有安裝於汽缸頭之壁部之致動器。致動器具有可於凸輪軸之軸向上進退之桿。專利文獻1之引擎具有吸氣用搖動臂與吸氣用凸輪各2個,於2個吸氣用搖動臂,形成有於凸輪軸之軸向上貫通之孔。於專利文獻1中,藉由致動器之作動,致動器之桿推壓收容於一吸氣用搖動臂之孔內之連結銷,而將其壓入至另一吸氣用搖動臂之孔內。自汽缸軸向觀察,此種可變閥定時機構之致動器配置於搖動軸上。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202625號公報
滾柱式搖動臂之滾柱相對於凸輪而轉動。因此,為了確保凸輪側之轉動疲勞強度,需要於某種程度上增大滾柱與凸輪之凸輪軸之軸向之寬度。又,滾柱係以兩端固定之方式受到支持,因此滾柱式搖動臂之凸輪側之前端部於凸輪軸之軸向上,較滾柱單體長。因此,具備滾柱式搖動臂之單汽缸SOHC引擎之汽缸頭易於在凸輪軸之軸向上大型化。
又,具備滾柱式搖動臂之單汽缸SOHC引擎於如上所述之具備減 壓機構或可變閥定時機構之情形時,汽缸頭易於在凸輪軸之軸向上更大型化。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藉由一面抑制機械損失之增大,一面提高引擎之設計自由度,而謀求引擎之小型化之單汽缸SOHC引擎。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及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之特徵在於包括:汽缸體部,其具備單個汽缸孔;汽缸頭部,其覆蓋上述汽缸孔之一端開口,構成燃燒室之至少一部分;1個凸輪軸,其設置於上述汽缸頭部且能夠旋轉,於旋轉軸線方向上排列而設置有至少1個吸氣用凸輪及至少1個排氣用凸輪;吸氣用搖動軸及排氣用搖動軸,其等分別與上述凸輪軸並列配置;至少1個吸氣用閥及至少1個排氣用閥,上述吸氣用閥能夠開啟及關閉設置於上述燃燒室之吸氣口,上述排氣用閥能夠開啟及關閉設置於上述燃燒室之排氣口;至少1個吸氣用搖動臂,其包含:吸氣用凸座部,其支持於上述吸氣用搖動軸;吸氣用凸輪臂部,其自上述吸氣用凸座部突出,與上述吸氣用凸輪接觸,藉由上述吸氣用凸輪而被推壓;及吸氣用閥臂部,其自上述吸氣用凸座部突出,端部與上述吸氣用閥接觸,於打開上述吸氣用閥之方向上進行推壓;且該1個吸氣用搖動臂能夠繞上述吸氣用搖動軸之中心軸線揺動;以及至少1個排氣用搖動臂,其包含:排氣用凸座部,其支持於上述排氣用搖動軸;排氣用凸輪臂部,其自上述排氣用凸座部突出,與上述排氣用凸輪接觸,藉由上述排氣用凸輪而被推壓;及排氣用閥臂部,其自上述排氣用凸座部突出,端部與上述排氣用閥接觸,於打開上述排氣用閥之方向上進行推壓;且該1個排氣用搖動臂能夠繞上述排氣用搖動軸之中心軸線揺動;而且上述吸氣用搖動臂具有吸氣用滑動面,該吸氣用滑動面與上述吸氣用凸輪臂部一體成形,且形成為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 軸線方向上,其寬度小於上述吸氣用凸輪臂部之靠近上述吸氣用凸座部之端部之寬度,並隔著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而與上述吸氣用凸輪滑動,上述排氣用搖動臂具有排氣用滑動面,該排氣用滑動面與上述排氣用凸輪臂部一體成形,且形成為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其寬度小於上述排氣用凸輪臂部之靠近上述排氣用凸座部之端部之寬度,並隔著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而與上述排氣用凸輪滑動,且以與上述吸氣用搖動臂之上述吸氣用滑動面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排列之方式而設置。
吸氣用搖動臂包括:吸氣用凸座部,其支持於吸氣用搖動軸;吸氣用凸輪臂部,其自吸氣用凸座部突出,與吸氣用凸輪接觸,藉由吸氣用凸輪而被推壓;及吸氣用閥臂部,其自吸氣用凸座部突出,端部與吸氣用閥接觸,於打開吸氣用閥之方向上進行推壓。該吸氣用搖動臂具有吸氣用滑動面,該吸氣用滑動面與吸氣用凸輪臂部一體成形,隔著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而與吸氣用凸輪滑動。
又,排氣用搖動臂包括:排氣用凸座部,其支持於排氣用搖動軸;排氣用凸輪臂部,其自排氣用凸座部突出,與排氣用凸輪接觸,藉由排氣用凸輪而被推壓;及排氣用閥臂部,其自排氣用凸座部突出,端部與排氣用閥接觸,於打開排氣用閥之方向上進行推壓。該排氣用搖動臂具有排氣用滑動面,該排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凸輪臂部一體成形,隔著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而與排氣用凸輪滑動。
以下,存在將吸氣用搖動臂與排氣用搖動臂統稱為搖動臂之情形。對於其他帶有「吸氣用」「排氣用」之名稱,亦存在同樣地進行統稱之情形。
根據上述構成,凸輪臂部之滑動面與凸輪隔著覆膜而滑動。該覆膜與滑動面之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因此,覆膜和與該覆膜滑動之面之摩擦係數較小。
於縮小滑動面之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之情形時,可使搖動臂輕量化,其結果,可減少機械損失。另一方面,滑動面與凸輪之接觸面壓變高。接觸面壓之增加導致摩擦力之增加。然而,於本發明中,如上所述藉由覆膜降低了接觸面之間之摩擦係數,因此即便縮小滑動面之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亦可抑制因摩擦力之增加而導致之機械損失之增加。
凸輪臂部之靠近凸座部之端部之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係藉由施加於搖動臂之力之大小而決定,不會變得極大。因而,藉由於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使凸輪臂部之滑動面之寬度小於凸輪臂部之靠近凸座部之端部之寬度,可使滑動面之寬度小於先前之搖動臂之凸輪側之端部之寬度。
因此,於本發明中,可一面抑制機械損失之增加,一面於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使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之寬度小於先前之搖動臂之凸輪側之端部之寬度。
又,藉由縮小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之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可相應地確保空間。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係於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排列而設置。因此,可於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之間確保寬敞之空間,或擴大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之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外側之空間。藉此,可提高引擎之設計自由度。藉由提高設計自由度,易於進行用以使引擎小型化之設計。例如,縮小凸輪之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縮短凸輪軸之長度,藉此可使引擎小型化。
單汽缸引擎與多汽缸引擎相比,內部空間之裕度較少,該單汽 缸引擎包括:汽缸體部,其具備單個汽缸孔;汽缸頭部,其覆蓋汽缸孔之一端開口,構成燃燒室之至少一部分;1個凸輪軸,其設置於汽缸頭部且可旋轉,於旋轉軸線方向上排列而設置有至少1個吸氣用凸輪及至少1個排氣用凸輪;吸氣用搖動軸及排氣用搖動軸,其等分別與凸輪軸並列配置;至少1個吸氣用閥及至少1個排氣用閥,上述吸氣用閥能夠開啟及關閉設置於燃燒室之吸氣口,上述排氣用閥能夠開啟及關閉設置於燃燒室之排氣口;吸氣用凸座部,其支持於吸氣用搖動軸;至少1個吸氣用搖動臂;以及至少1個排氣用搖動臂。因此,單汽缸引擎藉由引擎之小型化,可有效地確保內部空間,提高設計自由度。又,搭載有單汽缸引擎之機器多為引擎之外側之空間較少者。因此,藉由使單汽缸引擎小型化,增加引擎之外側之空間,可有效地利用該空間。
又,於搖動臂之滑動面與凸輪之間,介置有與滑動面之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因此可防止於搖動臂之滑動面與凸輪之間產生燒附。
於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中,較佳為自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觀察,上述吸氣用滑動面與上述排氣用滑動面相對於上述凸輪軸,設置於上述汽缸孔之中心軸線方向之一方向上。
根據該構成,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係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較小,且於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排列。除此以外,自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觀察,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相對於凸輪軸,設置於汽缸孔之中心軸線方向之一方向上。因此,可將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集中而配置於較小空間。藉此,易於在引擎內確保較大空間。從而,可進而提高引擎之設計自由度,因此可使引擎更小型化。
於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中,較佳為於將上述凸輪軸之旋轉 軸線方向設為左右方向時,上述吸氣用搖動軸及上述排氣用搖動軸之其中一者設置於較上述凸輪軸靠上方處,另一者設置於較上述凸輪軸靠下方處,且自上述汽缸孔之中心軸線方向觀察,上述吸氣用滑動面與上述排氣用滑動面設置於上述吸氣用搖動軸與上述排氣用搖動軸之間,且兩方均設置於上述凸輪軸之前方或後方。
根據該構成,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係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左右方向)之寬度較小,且於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排列。除此以外,自汽缸孔之中心軸線方向觀察,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設置於吸氣用搖動軸與排氣用搖動軸之間,且兩方均配置於凸輪軸之前方或後方。因此,可將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集中而配置於較小空間。進而,吸氣用搖動軸及排氣用搖動軸之其中一者設置於較凸輪軸靠上方處,另一者設置於較凸輪軸靠下方處。因此,易於縮窄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之左右方向之間隔。
藉由該等,易於在引擎內確保較大空間。從而,可進而提高引擎之設計自由度,因此可使引擎更小型化。
於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中,較佳為於將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設為左右方向時,自上述汽缸孔之中心軸線方向觀察,上述吸氣用凸輪臂部自上述吸氣用凸座部於上下方向突出,上述排氣用凸輪臂部自上述排氣用凸座部於上下方向突出,上述吸氣用滑動面與上述排氣用滑動面係以於左右方向上排列之方式設置。
根據該構成,吸氣用凸輪臂部及排氣用凸輪臂部自吸氣用凸座部及排氣用凸座部,於與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左右方向)正交之上下方向上突出。因此,於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均配置於凸輪軸之前方或後方,一者配置於凸輪軸之上方,另一者配置於凸輪軸之下方之情形時,易於縮窄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之左右方向之間隔。藉此,易於在引擎內確保較大空間。從而,可進而提高引擎之 設計自由度,因此可使引擎更小型化。
於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中,較佳為上述吸氣用凸輪臂部及上述排氣用凸輪臂部具有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貫通之孔。
根據該構成,吸氣用凸輪臂部及排氣用凸輪臂部具有於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貫通之孔。藉此,可使吸氣用搖動臂及排氣用搖動臂輕量化。與藉由輕量化可減少機械損失相應地,可一面維持吸氣用凸輪臂部及排氣用凸輪臂部之強度,一面使吸氣用滑動面及排氣用滑動面之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更小。藉此,可進而提高引擎之設計自由度,因此可使引擎更小型化。
於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中,較佳為上述吸氣用凸輪臂部形成為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中,靠近上述吸氣用凸座部之端部之寬度最大,且上述排氣用凸輪臂部形成為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中,靠近上述排氣用凸座部之端部之寬度最大。
於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中,較佳為上述吸氣用凸輪係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其寬度小於上述吸氣用凸輪臂部之靠近上述吸氣用凸座部之端部之寬度,且上述排氣用凸輪係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其寬度小於上述排氣用凸輪臂部之靠近上述排氣用凸座部之端部之寬度。
根據該構成,吸氣用凸輪與排氣用凸輪之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較小,因此可不使引擎大型化,而於凸輪軸之附近確保空間。又,藉由使凸輪彼此靠近而配置,可不使引擎大型化,而於凸輪軸之外周部確保較大空間。藉由確保此種空間,可進而提高引擎之設計自由度,因此可使引擎更小型化。
又,吸氣用凸輪與排氣用凸輪之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較小,因此藉由縮短凸輪軸之長度,可使引擎小型化。
於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中,較佳為進而具備火星塞,該火 星塞以前端部面向上述燃燒室之方式設置於上述汽缸頭部;且上述火星塞之一部分配置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上。
根據該構成,火星塞係以其一部分位於凸輪軸之旋轉軸線上之方式,設置於汽缸頭部。吸氣用凸輪及排氣用凸輪之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較小,因此可縮短凸輪軸之長度。藉由縮短凸輪軸之長度,可使汽缸頭部之設置有火星塞之壁偏移至汽缸頭部之內部側。藉此,可確保於維護火星塞時所使用之空間。
於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中,較佳為上述吸氣用閥及排氣用閥具有閥軸部、及連結於上述閥軸之前端之閥傘部;且上述吸氣用滑動面及上述排氣用滑動面之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小於上述吸氣用閥及排氣用閥之上述閥軸部之最小直徑。
吸氣用閥及排氣用閥之閥軸部之直徑係藉由吸氣用閥及排氣用閥自凸輪軸承受之力之大小而決定,不會變得極大。根據上述構成,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之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不僅小於吸氣用凸輪臂部及排氣用凸輪臂部之靠近凸座部之端部之寬度,而且小於閥軸部之最小直徑。從而,於閥軸部之直徑小於吸氣用凸輪臂部及排氣用凸輪臂部之靠近凸座部之端部之寬度之情形時,引擎之設計自由度進一步提高,可使引擎更小型化。
於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中,較佳為具備安裝於上述凸輪軸之減壓機構。根據該構成,可一面抑制引擎之大型化,一面配置減壓機構。
於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中,較佳為具備複數個上述吸氣用搖動臂及上述排氣用搖動臂之至少一者,且具備可變閥定時機構,該可變閥定時機構包含具有與上述凸輪軸並列配置之桿之致動器。根據該構成,可一面抑制引擎之大型化,一面配置可變閥定時機構。
於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中,較佳為上述吸氣用凸座部及上 述排氣用凸座部分別能夠旋轉地支持於上述吸氣用搖動軸及上述排氣用搖動軸,且於上述吸氣用搖動軸及上述排氣用搖動軸之外周面中的至少與上述吸氣用凸座部及上述排氣用凸座部接觸之部分,形成有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
根據該構成,於搖動軸之外周面中的至少與凸座部接觸之部分,形成有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藉此,可降低搖動軸與搖動臂之凸座部之間之摩擦力,並且可防止搖動軸與搖動臂之凸座部之燒附。從而,可進一步抑制引擎之機械損失之增大。
於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中,較佳為於上述吸氣用閥臂部之推壓上述吸氣用閥之端部之表面,形成有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且於上述排氣用閥臂部之推壓上述排氣用閥之端部之表面,形成有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
根據該構成,於搖動臂之閥臂部之推壓閥之端部之表面,形成有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藉此,可降低於閥臂部之推壓閥之端部與閥之間、或閥臂部之推壓閥之端部與設置於閥且藉由該端部而被推壓之零件之間產生之摩擦力,並且可防止兩者之間之燒附。從而,可進一步抑制引擎之機械損失之增大。
於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中,較佳為包括:吸氣用填隙片,其配置於上述吸氣用閥臂部與上述吸氣用閥之間;及排氣用填隙片,其配置於上述排氣用閥臂部與上述排氣用閥之間;且於上述吸氣用填隙片及上述排氣用填隙片之表面,形成有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
根據該構成,於配置在閥臂部與閥之間之填隙片之表面,形成有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藉此,可降低閥臂部與填隙片之間之摩擦力,並且可防止閥臂部與填隙片之燒附。從而,可進一步抑制引擎之機械損失之增大。
於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中,較佳為於上述吸氣用滑動面及上述吸氣用凸輪之至少一者,形成有與上述吸氣用滑動面之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上述覆膜,且於上述排氣用滑動面及上述吸氣用凸輪之至少一者,形成有與上述排氣用滑動面之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上述覆膜。
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用搖動臂之特徵在於:其係用於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之上述吸氣用搖動臂或上述排氣用搖動臂,且於上述吸氣用滑動面或上述排氣用滑動面,形成有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上述覆膜。
1‧‧‧引擎單元
2‧‧‧單汽缸SOHC引擎
3‧‧‧傳動箱
4‧‧‧V型皮帶式自動變速機
5‧‧‧曲軸箱
6‧‧‧汽缸體部
7‧‧‧汽缸頭部
8‧‧‧曲軸
9‧‧‧汽缸孔
10‧‧‧活塞
11‧‧‧連桿
12‧‧‧凹部
13‧‧‧燃燒室
14‧‧‧吸氣通路
14a‧‧‧吸氣口
15‧‧‧排氣通路
15a‧‧‧排氣口
16‧‧‧吸氣用閥
16a‧‧‧閥傘部
16b‧‧‧閥軸部
17‧‧‧閥導件
18‧‧‧排氣用閥
18a‧‧‧閥傘部
18b‧‧‧閥軸部
19‧‧‧閥導件
21‧‧‧彈簧座
22‧‧‧吸氣用彈簧
23‧‧‧彈簧座
24‧‧‧排氣用彈簧
25a‧‧‧第1外壁
25b‧‧‧第2外壁
25c‧‧‧第3外壁
25d‧‧‧第4外壁
26‧‧‧閥動室
27‧‧‧頭蓋
28‧‧‧支持壁
30‧‧‧閥動裝置
31‧‧‧凸輪軸
32‧‧‧吸氣用搖動臂
33‧‧‧排氣用搖動臂
34‧‧‧吸氣用搖動軸
35‧‧‧排氣用搖動軸
36‧‧‧軸承
37‧‧‧軸承
38‧‧‧鏈輪(或皮帶輪)
39‧‧‧鏈條(或皮帶)
40‧‧‧吸氣用凸輪
41‧‧‧排氣用凸輪
42‧‧‧軸承部
43‧‧‧凸座部
44‧‧‧凸輪臂部
44a‧‧‧端部
45‧‧‧閥臂部
45A‧‧‧閥臂部
45B‧‧‧閥臂部
46‧‧‧滑動面
47‧‧‧孔
48‧‧‧孔
49‧‧‧推壓部(端部)
50‧‧‧填隙片
51‧‧‧彈簧
52‧‧‧軸承部
53‧‧‧凸座部
54‧‧‧凸輪臂部
54a‧‧‧端部
55‧‧‧閥臂部
56‧‧‧滑動面
57‧‧‧孔
58‧‧‧孔
59‧‧‧推壓部(端部)
60‧‧‧填隙片
61‧‧‧彈簧
62‧‧‧覆膜
65‧‧‧加強板
66‧‧‧雙頭螺栓
67‧‧‧螺帽
68‧‧‧火星塞
102‧‧‧單汽缸SOHC引擎
170‧‧‧減壓機構
202‧‧‧單汽缸SOHC引擎
207‧‧‧汽缸頭部
225a‧‧‧第1外壁
231‧‧‧凸輪軸
232A‧‧‧吸氣用搖動臂
232B‧‧‧吸氣用搖動臂
240A‧‧‧吸氣用凸輪
240B‧‧‧吸氣用凸輪
280‧‧‧可變閥定時機構
281‧‧‧致動器
281a‧‧‧桿
332‧‧‧吸氣用搖動臂
343‧‧‧凸座部
344‧‧‧凸輪臂部
345‧‧‧閥臂部
B‧‧‧箭頭(後方)
C1‧‧‧汽缸孔之中心軸線
C2‧‧‧凸輪軸之旋轉軸線
C3‧‧‧吸氣用搖動軸之中心軸線
C4‧‧‧排氣用搖動軸之中心軸線
D‧‧‧箭頭(下方)
D1‧‧‧寬度
D2‧‧‧寬度
F‧‧‧箭頭(前方)
L‧‧‧箭頭(左方)
R‧‧‧箭頭(右方)
U‧‧‧箭頭(上方)
W‧‧‧寬度
圖1係以部分剖面表示應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單汽缸SOHC引擎之引擎單元之側視圖。
圖2係圖1之部分放大圖,且係單汽缸SOHC引擎之剖面圖。
圖3係圖1中之單汽缸SOHC引擎之剖面圖。
圖4係於卸下汽缸罩與加強板之狀態下自汽缸罩側觀察圖1所示之單汽缸SOHC引擎之圖。
圖5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單汽缸引擎之剖面圖。
圖6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單汽缸引擎之剖面圖。
圖7係於卸下汽缸罩與加強板之狀態下自汽缸罩側觀察圖6所示之單汽缸SOHC引擎之圖。
圖8係自汽缸孔之中心軸線方向觀察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搖動臂之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揭示了例如用於速克達型機車之擺動式之引擎單元1。該引擎單元1具備單汽缸SOHC引擎2、及兼作擺臂之傳動箱3。單汽缸 SOHC引擎2係水冷式之4衝程引擎。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所謂前後方向,係自乘坐於機車之座部之騎車人觀察之車輛前後方向,所謂左右方向,係自乘坐於座部之騎車人觀察時之車輛左右方向(車輛之寬度方向)。又,各圖式之箭頭F方向與箭頭B方向表示前方與後方,箭頭L方向與箭頭R方向表示左方與右方,箭頭U方向與箭頭D方向表示上方與下方。
傳動箱3自單汽缸SOHC引擎2朝向後方延伸。傳動箱3內置有V型皮帶式自動變速機4,於該傳動箱3之後端部支持有藉由V型皮帶式自動變速機4驅動之後輪(未圖示)。
單汽缸SOHC引擎2具有與傳動箱3一體化之曲軸箱5、汽缸體部6及汽缸頭部7。曲軸箱5收容有曲軸8。曲軸8沿機車之車體之寬度方向(左右方向)而水平配置,該曲軸8之一端部經由自動離心式離合器而連結於V型皮帶式自動變速機4之輸入端。
於汽缸體部6形成有汽缸孔9。於該汽缸孔9中收容有活塞10。汽缸孔9之中心軸線C1於前後方向上延伸。活塞10經由連桿11而連結於曲軸8。汽缸體部6自曲軸箱5朝向前方大致水平地突出。
如圖2所示,汽缸頭部7覆蓋汽缸孔9之前側開口。汽缸頭部7於與汽缸孔9相向之面具有凹部12。於凹部12與活塞10之間形成有燃燒室13。汽缸頭部7包括:2條吸氣通路14(於圖2中僅圖示有一條),其等於燃燒室13開口;及單條排氣通路15,其於燃燒室13開口。2條吸氣通路14係自形成於凹部12之2個吸氣口14a(於圖2中僅表示有一個)向前上方延伸而形成。2個吸氣口14a係於左右方向上排列而形成。排氣通路15係自形成於凹部12之排氣口15a向前下方延伸而形成。
2個吸氣口14a藉由2個吸氣用閥16(於圖2中僅圖示有一個)而分別開啟及關閉。吸氣用閥16包括:閥傘部16a,其開啟及關閉吸氣口14a;及閥軸部16b,其自閥傘部16a向前上方延伸。閥軸部16b經由閥 導件17而支持於汽缸頭部7。2根閥軸部16b係於左右方向上排列而相互平行地配置。
於汽缸頭部7,安裝有火星塞68。火星塞68之前端部係面向燃燒室13而配置。火星塞68自單汽缸SOHC引擎2之外表面插入至燃燒室13。
於閥軸部16b之前端部,安裝有彈簧座21。於該彈簧座21之中央部之孔中嵌入有閥軸部16b之前端部。於彈簧座21之外周部與汽缸頭部7之間,介置有吸氣用彈簧22。吸氣用閥16藉由吸氣用彈簧22,於關閉吸氣口14a之方向上受到彈壓。
排氣口15a藉由排氣用閥18而開啟及關閉。排氣用閥18包括:閥傘部18a,其開啟及關閉排氣口15a;及閥軸部18b,其自閥傘部18a向前下方延伸。閥軸部18b經由閥導件19而支持於汽缸頭部7。
於閥軸部18b之前端部,安裝有彈簧座23。於該彈簧座23之中央部之孔中嵌入有閥軸部18b之前端部。於彈簧座23之外周部與汽缸頭部7之間,介置有排氣用彈簧24。排氣用閥18藉由排氣用彈簧24,於關閉排氣口15a之方向上受到彈壓。
吸氣用閥16之閥軸部16b之最小直徑與排氣用閥18之閥軸部18b之最小直徑大致相同。
汽缸頭部7具有外壁25a、25b、25c、25d。如圖3及圖4所示,第1外壁25a形成汽缸頭部7之右表面,第2外壁25b形成汽缸頭部7之左表面。第1外壁25a與第2外壁25b於左右方向上相向。如圖2及圖4所示,第3外壁25c形成汽缸頭部7之上表面,第4外壁25d形成汽缸頭部7之下表面。第3外壁25c與第4外壁25d於上下方向上相向。
於汽缸頭部7之內側,形成有前方開放之閥動室26。於汽缸頭部7之前端部,安裝有可裝卸之頭蓋27。頭蓋27覆蓋閥動室26之開放端。
上述火星塞68安裝於第1外壁25a。第1外壁25a形成為朝向閥動室26之內側突出之凹狀。於上下方向上,火星塞68配置於與第1外壁25a之凹狀部相同之位置。自汽缸孔9之中心軸線C1之方向觀察,火星塞68位於下述吸氣用搖動臂32之凸輪臂部44之與凸座部43之連結部分、和下述排氣用搖動臂33之凸輪臂部54之與凸座部53之連結部分之間。又,自汽缸孔9之中心軸線C1之方向觀察,火星塞68位於下述吸氣用搖動軸34之中心軸線C3與下述排氣用搖動軸35之中心軸線C4之間。換言之,於上下方向上,火星塞68位於中心軸線C3、C4之間。又,火星塞68之一部分配置於下述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上。
汽缸頭部7於閥動室26之內部具有支持壁28。支持壁28連接於第3外壁25c,配置於第1外壁25a與第2外壁25b之間。吸氣用閥16之閥軸部16b及排氣用閥18之閥軸部18b位於第1外壁25a與支持壁28之間。
閥動室26收容有對吸氣用閥16及排氣用閥18進行開閉驅動之閥動裝置30。閥動裝置30具備凸輪軸31、吸氣用搖動臂32、排氣用搖動臂33、吸氣用搖動軸34、及排氣用搖動軸35。再者,於圖3中,對於排氣用搖動臂33僅表示有切斷端面,並且省略了排氣用搖動軸35之圖示。
凸輪軸31可旋轉地支持於汽缸頭部7。如圖3所示,凸輪軸31之一端部(右端部)可經由軸承36相對於第1外壁25a旋轉地受到支持。凸輪軸31之另一端部(左端部)可經由軸承37相對於支持壁28旋轉地受到支持。凸輪軸31沿車體之寬度方向(左右方向)而水平配置。
凸輪軸31之另一端部(左端部)配置於較支持壁28靠左方處,且固定有鏈輪(或皮帶輪)38。於該鏈輪38與設置於曲軸8之鏈輪(圖示省略)之間架設有鏈條(或皮帶)39。藉此,凸輪軸31沿圖2中箭頭所示之方向(機車前進時之後輪之旋轉方向)正轉。
於凸輪軸31,於左右方向(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上排列 而設置有吸氣用凸輪40與排氣用凸輪41。於吸氣用凸輪40及排氣用凸輪41之外周面,形成有與下述覆膜62相同之覆膜(圖示省略)。覆膜不僅形成於吸氣用凸輪40及排氣用凸輪41之外周面,亦可形成於軸向端面。
雖省略圖示,但於凸輪軸31,形成有於吸氣用凸輪40及排氣用凸輪41之外周面開口之油路。
如圖2所示,吸氣用搖動軸34設置於較凸輪軸31靠前上方處。吸氣用搖動軸34與凸輪軸31並列。吸氣用搖動軸34不可旋轉地支持於汽缸頭部7。如圖4所示,吸氣用搖動軸34之一端部(右端部)支持於自第1外壁25a向閥動室26突出之軸承部42。吸氣用搖動軸34之另一端部(左端部)支持於支持壁28。於吸氣用搖動軸34之外周面,形成有與下述覆膜62相同之覆膜(圖示省略)。
吸氣用搖動臂32可揺動地支持於吸氣用搖動軸34。如圖2所示,吸氣用搖動臂32具備圓筒狀之凸座部43(本發明之吸氣用凸座部)、凸輪臂部44(本發明之吸氣用凸輪臂部)、及2個閥臂部45A、45B(45A參照圖4)。2個閥臂部45A、45B分別相當於本發明之吸氣用閥臂部。吸氣用搖動軸34貫通凸座部43。凸座部43可相對於吸氣用搖動軸34揺動且可於軸向(左右方向)上滑動地受到支持。
吸氣用搖動臂32係藉由一體成形而形成。凸輪臂部44自凸座部43之外周面向下方突出。於凸輪臂部44,形成有於左右方向(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上貫通之孔47。凸輪臂部44連接於凸座部43之外周部之於圓周方向上隔開之2個部位。
於凸輪臂部44之後下端部,形成有滑動面46(本發明之吸氣用滑動面)。滑動面46與吸氣用凸輪40之外周面滑動。吸氣用搖動臂32受到吸氣用凸輪40推壓而繞吸氣用搖動軸34之中心軸線C3揺動。於滑動面46,形成有覆膜62。因此,嚴格而言,滑動面46係隔著形成於滑 動面46之覆膜62、及形成於吸氣用凸輪40之外周面之覆膜(圖示省略),而與吸氣用凸輪40之外周面滑動。於本實施形態中,覆膜62不僅形成於滑動面46,而且形成於吸氣用搖動臂32之表面中之、凸座部43之內周面以外之部分。再者,於圖3所表示之部分放大圖中,誇大表示了覆膜62之厚度。
覆膜62與吸氣用搖動臂32之基材(亦為滑動面46之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硬度較高。換言之,係藉由對滑動面46,實施與基材相比降低摩擦係數且提高硬度之表面處理,而形成有覆膜62。覆膜62之摩擦係數低於利用氮化鉻塗層、或燒結材料實施過表面處理之面之摩擦係數。換言之,覆膜62之耐燒蝕性(seizing resistance)較高。關於覆膜62,具體而言較佳為例如碳系硬質覆膜,更具體而言較佳為DLC(Diamond Like Carbon,類金剛石碳)。DLC具有作為石墨構造之特性之自潤滑性,因此摩擦係數低,耐燒蝕性高。與該DLC相比,例如利用有氮化鉻塗層之覆膜並不具有自潤滑性,摩擦係數相對較高。又,DLC具有金剛石構造,因此與利用有氮化鉻塗層之覆膜相比,最高硬度較高,耐磨性較高。
如圖4所示,凸輪臂部44之滑動面46之左右方向(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之寬度D1小於吸氣用凸輪40之外周面之左右方向之寬度W。又,凸輪臂部44之滑動面46之左右方向之寬度D1亦小於吸氣用閥16之閥軸部16b之最小直徑。凸輪臂部44之與凸座部43為相反側之端部(設置有滑動面46之端部)之滑動面46以外之部分之左右方向之寬度與滑動面46之左右方向之寬度D1大致相同。
凸輪臂部44於凸座部43之附近部,越靠近凸座部43,左右方向之寬度越大。凸輪臂部44之與凸座部43之連結部分44a(凸輪臂部44之靠近凸座部43之端部)之左右方向之寬度D2大於凸輪臂部44之滑動面46之左右方向之寬度D1。凸輪臂部44於與凸座部43之連結部分44a, 左右方向之寬度最大。
再者,所謂凸輪臂部44之與凸座部43之連結部分44a之左右方向(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之寬度,係自汽缸孔9之中心軸線C1之方向觀察,將相對於凸輪臂部44之外表面(左表面及右表面)之左右方向之曲率與相對於凸座部43之外周面之左右方向之曲率之彎曲點彼此加以連結之直線之長度。於本實施形態中,凸座部43之外周面於左右方向上延伸。因此,自汽缸孔9之中心軸線C1之方向觀察,將與凸座部43之外周面對應之直線和與凸輪臂部44之左右兩面對應之2條曲線之邊界位置彼此加以連結之直線之長度為凸輪臂部44之與凸座部43之連結部分44a之左右方向之寬度。
凸輪臂部44之與凸座部43之連結部分44a之左右方向之寬度D2大於吸氣用凸輪40之外周面之左右方向之寬度W、及閥軸部16b、18b之最小直徑。
閥臂部45A、45B自凸座部43之外周面向上方突出。於自頭蓋27側觀察吸氣用搖動臂32時,閥臂部45A、45B形成為越朝向上方越相互分離之V字狀(參照圖4)。
如圖2所示,於閥臂部45A、45B,分別形成有於左右方向(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上貫通之孔48。閥臂部45A、45B分別連接於凸座部43之外周部之於圓周方向上隔開之2個部位。於2個部位之其中一處,閥臂部45A、45B與凸輪臂部44連結。
於閥臂部45A、45B之與凸座部43為相反側之端部,分別形成有推壓部49。推壓部49與吸氣用閥16之閥軸部16b之前端相向。於吸氣用搖動臂32受到吸氣用凸輪40推壓而揺動時,藉由2個推壓部49於打開2個吸氣用閥16方向上進行推壓。
於吸氣用搖動臂32之各推壓部49與閥軸部16b之前端之間,配置有圓盤狀之填隙片50(本發明之吸氣用填隙片)。填隙片50係用以調整 挺桿間隙者。填隙片50可拆卸地安裝於彈簧座21之中央部之孔中,與吸氣用搖動臂32之推壓部49接觸。於填隙片50之表面,形成有與覆膜62相同之覆膜(圖示省略)。因此,推壓部49係隔著形成於推壓部49之覆膜62、及形成於填隙片50之表面之覆膜,而與填隙片50之表面接觸。
如圖4所示,於較吸氣用搖動臂32之凸座部43靠左方處,於吸氣用搖動軸34之外周部配置有彈簧51。吸氣用搖動臂32藉由彈簧51朝向第1外壁25a(即向右方)受到彈壓。更具體而言,藉由彈簧51,凸座部43被壓抵於第1外壁25a之軸承部42之端面。
於調整挺桿間隙時,首先,向吸氣用搖動臂32之推壓部49與填隙片50之間插入厚度規,計測挺桿間隙。基於該計測結果,將填隙片50更換成厚度不同者,藉此便可將吸氣側之挺桿間隙調整成規定值。
於更換填隙片50時,藉由作業人員之手,使吸氣用搖動臂32抵抗彈簧51之彈壓力而向第2外壁25b側滑動。藉此,位於閥臂部45A、45B之前端部之推壓部49偏移至填隙片50之旁邊。於該狀態下,例如利用磁體驅動器取出填隙片50。然後,將新的填隙片50安裝於彈簧座21,之後再使吸氣用搖動臂32滑動至原位置。
雖省略圖示,但於吸氣用搖動臂32之凸座部43,形成有用以將自凸輪軸31之油路(未圖示)噴出之潤滑油引導至凸座部43與吸氣用搖動軸34之間之油供給孔。
排氣用搖動軸35配置於較凸輪軸31靠前下方處。排氣用搖動軸35與凸輪軸31及吸氣用搖動軸34並列。排氣用搖動軸35不可旋轉地支持於汽缸頭部7。排氣用搖動軸35之一端部(右端部)嵌入至自第1外壁25a向閥動室26突出之軸承部52。排氣用搖動軸35之另一端部(左端部)支持於支持壁28。於排氣用搖動軸35之外周面,形成有與覆膜62相同之覆膜(圖示省略)。
排氣用搖動臂33可揺動地支持於排氣用搖動軸35。排氣用搖動臂33具備圓筒狀之凸座部53(本發明之排氣用凸座部)、凸輪臂部54(本發明之排氣用凸輪臂部)、及單個閥臂部55(本發明之排氣用閥臂部)。排氣用搖動軸35貫通凸座部53。凸座部53可相對於排氣用搖動軸35揺動且可於軸向(左右方向)上滑動地受到支持。
排氣用搖動臂33係藉由一體成形而形成。凸輪臂部54自凸座部53之外周面向上方突出。於凸輪臂部54,形成有於左右方向(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上貫通之孔57。凸輪臂部54連接於凸座部53之外周部之於圓周方向上隔開之2個部位。
於凸輪臂部54之後上端部,形成有滑動面56(本發明之排氣用滑動面)。滑動面56與吸氣用搖動臂32之滑動面46於左右方向上排列。如圖4所示,滑動面56位於較滑動面46靠左方處。自前後方向(汽缸孔9之中心軸線C1之方向)觀察,滑動面46、56設置於吸氣用搖動軸34與排氣用搖動軸35之間。換言之,於上下方向上,滑動面46、56位於吸氣用搖動軸34與排氣用搖動軸35之間。又,如圖2所示,自左右方向(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觀察,滑動面46、56設置於較凸輪軸31靠前方處(汽缸孔9之中心軸線C1之一方向上)。
滑動面56與排氣用凸輪41之外周面滑動。排氣用搖動臂33受到排氣用凸輪41推壓而繞排氣用搖動軸35之中心軸線C4揺動。於滑動面56,形成有與覆膜62相同之覆膜(圖示省略)。因此,嚴格而言,滑動面56係隔著形成於滑動面56之覆膜、及形成於排氣用凸輪41之外周面之覆膜,而與排氣用凸輪41之外周面滑動。於本實施形態中,覆膜不僅形成於滑動面56,而且形成於排氣用搖動臂33之表面中之、凸座部53之內周面以外之部分。
如圖4所示,凸輪臂部54之滑動面56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小於排氣用凸輪41之外周面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又,凸輪臂部54之滑動面56之 左右方向之寬度亦小於排氣用閥18之閥軸部18b之最小直徑。凸輪臂部54之與凸座部53為相反側之端部(設置有滑動面56之端部)之滑動面56以外之部分之左右方向之寬度與滑動面56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大致相同。
凸輪臂部54於凸座部53之附近部,越靠近凸座部53,左右方向之寬度越大。凸輪臂部54之與凸座部53之連結部分54a(凸輪臂部54之靠近凸座部53之端部)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大於凸輪臂部54之滑動面56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凸輪臂部54於與凸座部53之連結部分54a,左右方向之寬度最大。
再者,所謂凸輪臂部54之與凸座部53之連結部分54a之左右方向之寬度,係指自汽缸孔9之中心軸線C1之方向觀察,將相對於凸輪臂部54之外表面(左表面及右表面)之左右方向之曲率與相對於凸座部53之外周面之左右方向之曲率之彎曲點彼此加以連結之直線之長度。
凸輪臂部54之與凸座部53之連結部分54a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大於排氣用凸輪41之外周面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及閥軸部16b、18b之最小直徑。
閥臂部55自凸座部53之外周面向下方突出。於閥臂部55,形成有於左右方向上貫通之孔58。閥臂部55連接於凸座部53之外周部之於圓周方向上隔開之2個部位。於2部位之其中一處,閥臂部55與凸輪臂部54連結。
於閥臂部55之與凸座部53為相反側之端部,形成有推壓部59。推壓部59與排氣用閥18之閥軸部18b之前端相向。於排氣用搖動臂33受到排氣用凸輪41推壓而揺動時,藉由推壓部59於打開排氣用閥18之方向上進行推壓。
於排氣用搖動臂33之推壓部59與閥軸部18b之前端之間,配置有圓盤狀之填隙片60(本發明之排氣用填隙片)。填隙片60係用以調整挺 桿間隙者。填隙片60可拆卸地安裝於彈簧座23之中央部之孔中,與排氣用搖動臂33之推壓部59接觸。於填隙片60之表面,形成有與覆膜62相同之覆膜(圖示省略)。因此,推壓部59係隔著形成於推壓部59之覆膜、及形成於填隙片60之表面之覆膜,而與填隙片60之表面接觸。
如圖4所示,於較排氣用搖動臂33之凸座部53靠右方處,於排氣用搖動軸35之外周部配置有彈簧61。排氣用搖動臂33藉由彈簧61朝向第2外壁25b(即向左方)受到彈壓。更具體而言,藉由彈簧61,凸座部53被壓抵於支持壁28。
挺桿間隙之調整作業係按照上與述吸氣側相同之順序進行。
雖省略圖示,但於排氣用搖動臂33之凸座部53,形成有用以將自凸輪軸31之油路(未圖示)噴出之潤滑油引導至凸座部53與排氣用搖動軸35之間之油供給孔。
如圖2及圖3所示,於汽缸頭部7,固定有加強板65。加強板65係橫跨於第1外壁25a之端面與支持壁28之端面之間而配置。加強板65為大致四邊形狀,於加強板65之中央部,形成有大致四邊形狀之孔。
自支持壁28之前端面及第1外壁25a之前端面,分別突出有一對雙頭螺栓66(參照圖4)。雙頭螺栓66貫通形成於加強板65之四角之孔。於該雙頭螺栓66之前端安裝有螺帽67。
本實施形態之單汽缸SOHC引擎2具有以下特徵。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凸輪臂部44、54之滑動面46、56,形成有覆膜(62),於凸輪40、41之外周面,形成有與覆膜62相同之覆膜(圖示省略)。因此,凸輪臂部44、54之滑動面46、56與凸輪40、41之外周面係隔著2層覆膜而滑動。該覆膜與滑動面46、56之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因此,覆膜和與該覆膜滑動之面之摩擦係數較小。
於縮小滑動面46、56之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之寬度(D1)之情形時,可使搖動臂32、33輕量化,其結果,可減少機械揮 失。另一方面,滑動面46、56與凸輪40、41之接觸面壓變高。接觸面壓之增加導致摩擦力之增加。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覆膜降低了接觸面之間之摩擦係數,因此即便縮小滑動面46、56之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之寬度,亦可抑制因摩擦力之增加而導致之機械損失之增加。
凸輪臂部44、54之靠近凸座部43、53之端部44a、54a之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之寬度(D2)係藉由施加於搖動臂32、33之力之大小而決定,不會變得極大。從而,藉由於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上,使凸輪臂部44、54之滑動面46、56之寬度(D1)小於凸輪臂部44、54之靠近凸座部43、53之端部44a、54a之寬度(D2),可使滑動面46、56之寬度(D1)小於先前之搖動臂之凸輪側之端部之寬度。
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可一面抑制機械損失之增加,一面於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上,使滑動面46、56之寬度(D1)小於先前之搖動臂之凸輪側之端部之寬度。
又,藉由縮小滑動面46、56之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之寬度(D1),可相應地確保空間。滑動面46與滑動面56係於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方向上排列而設置。因此,可於滑動面46與滑動面56之間確保寬敞之空間,或擴大滑動面46與滑動面56之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之外側之空間。藉此,可提高引擎2之設計自由度。藉由提高設計自由度,可易於進行用以使引擎2小型化之設計。例如,縮小凸輪40、41之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之寬度,縮短凸輪軸31之長度,藉此可使引擎2小型化。
本實施形態之引擎2為單汽缸引擎,因此與多汽缸引擎相比,內部空間之裕度較少。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之引擎2中,藉由引擎2之小型化,可有效地確保內部空間,提高設計自由度。又,搭載有單汽缸引擎之機器多為引擎之外側之空間較少者。因此,藉由使引擎2小型 化,增加引擎2之外側之空間,可有效地利用該空間。
又,於搖動臂32、33之滑動面46、56與凸輪40、41之間,介置有與滑動面46、56之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62),因此可防止於搖動臂32、33之滑動面46、56與凸輪40、41之間產生燒附。
又,滑動面46與滑動面56係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之寬度較小,且於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上排列。除此以外,自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觀察,滑動面46與滑動面56相對於凸輪軸31,設置於汽缸孔9之中心軸線C1之方向之一方向上(前方)。因此,可將滑動面46與滑動面56集中而配置於較小空間。藉此,易於在引擎2內確保較大空間。從而,可進而提高引擎2之設計自由度,因此可使引擎2更小型化。
滑動面46與滑動面56係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左右方向)之寬度較小,且於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上排列。除此以外,自汽缸孔9之中心軸線C1之方向觀察,滑動面46與滑動面56設置於吸氣用搖動軸34與排氣用搖動軸35之間,且兩方均配置於凸輪軸31之前方。因此,可將滑動面46與滑動面56集中而配置於更小空間。進而,吸氣用搖動軸34設置於較凸輪軸31靠上方處,排氣用搖動軸35設置於較凸輪軸31靠下方處。因此,易於縮窄滑動面46與滑動面56之左右方向之間隔。
藉由該等,易於在引擎2內確保較大空間。從而,可進而提高引擎2之設計自由度,因此可使引擎2更小型化。
又,凸輪臂部44、54自凸座部43、53,於與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左右方向)正交之上下方向上突出。因此,易於縮窄滑動面46與滑動面56之左右方向之間隔。藉此,易於在引擎2內確保較大空間。從而,可進而提高引擎2之設計自由度,因此可使引擎2更小型 化。
又,凸輪臂部44、54具有於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上貫通之孔47、57。藉此,可使搖動臂32、33輕量化。與藉由輕量化可減少機械損失相應地,可一面維持凸輪臂部44、54之強度,一面使滑動面46、56之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之寬度更小。藉此,可進而提高引擎2之設計自由度,因此可使引擎2更小型化。
又,閥臂部45A、45B、55具有於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上貫通之孔48、58。藉此,可使搖動臂32、33輕量化。與藉由輕量化可減少機械損失相應地,可使滑動面46、56之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之寬度更小。藉此,可進而提高引擎2之設計自由度,因此可使引擎2更小型化。
又,凸輪40、41係於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上,其寬度小於凸輪臂部44、54之靠近凸座部43、53之端部44a、54a之寬度。於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上,凸輪40、41之寬度較小,因此可不使引擎2大型化,而於凸輪軸31之附近確保空間。又,藉由使凸輪40、41彼此靠近而配置,可不使引擎2大型化,而於凸輪軸31之外周部確保較大空間。藉由確保此種空間,可進而提高引擎2之設計自由度,因此可使引擎2更小型化。
又,凸輪40、41之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之寬度較小,因此藉由縮短凸輪軸31之長度,可使引擎2小型化。
火星塞68係以其一部分位於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上之方式,設置於汽缸頭部7之第1外壁25a。凸輪40、41之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之寬度較小,因此可縮短凸輪軸31之長度。藉由縮短凸輪軸31之長度,可使汽缸頭部7之設置有火星塞68之第1外壁25a偏移至汽缸頭部7之內部側。具體而言,於本實施形態中,可使第1外壁25a之凹狀部之深度更大。藉此,可確保於維護火星塞68時所使用之空 間。
閥16、18之閥軸部16b、18b之直徑係藉由閥16、18自凸輪軸31承受之力之大小而決定,不會變得極大。滑動面46、56之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之寬度不僅小於凸輪臂部44、54之靠近凸座部43、53之端部44a、54a之寬度,而且小於閥軸部16b、18b之最小直徑。於本實施形態中,閥軸部16b、18b之直徑小於凸輪臂部44、54之靠近凸座部43、53之端部44a、54a之寬度。從而,可使滑動面46、56之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之寬度更小,因此引擎2之設計自由度進一步提高,可使引擎2更小型化。
又,於搖動軸34、35之外周面,形成有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圖示省略)。藉此,可降低搖動軸34、35之外周面與搖動臂32、33之凸座部43、53之內周面之間之摩擦力,並且可防止搖動軸34、35與搖動臂32、33之凸座部43、53之燒附。從而,可進一步抑制引擎2之機械損失之增大。
於閥臂部45、55之推壓閥16之推壓部49、59(本發明之端部)之表面,形成有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62)。藉此,可降低於閥臂部45、55之推壓閥16、18之推壓部49、59與設置於閥16、18且藉由推壓部49、59而被推壓之填隙片50、60之間產生之摩擦力,並且可防止兩者之間之燒附。從而,可進一步抑制引擎2之機械損失之增大。
又,於配置於閥臂部45、55與閥16、18之間之填隙片50、60之表面,形成有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圖示省略)。藉此,可降低閥臂部45、55與填隙片50、60之間之摩擦力,並且可防止閥臂部45、55與填隙片50、60之燒附。從而,可進一步抑制引擎2之機械損失之增大。
於使用滾柱式搖動臂之情形時,滾柱較重,故而為了使滾柱追 隨於凸輪,於關閉閥之方向上進行彈壓之彈簧之彈簧力變大。轉速越高,彈簧力越大。因此,儘管藉由滾柱與凸輪之摩擦阻力小,凸輪軸之驅動扭矩變小,但與彈簧力較大相應地,凸輪軸之驅動扭矩變大。
另一方面,於本實施形態中,即便為了使搖動臂32、33與凸輪40、41滑動,而對所滑動之部位實施降低摩擦係數之表面處理,與使用滾柱式搖動臂之情形相比,摩擦阻力亦稍許變大。因此,與使用滾柱式搖動臂之情形相比,與摩擦阻力變大相應地,凸輪軸31之驅動扭矩變大。然而,可使搖動臂32、33輕量化,因此可縮小吸氣用及排氣用彈簧22、24之彈簧力,相應地,可縮小凸輪軸31之驅動扭矩。其結果,可抑制凸輪軸31之驅動扭矩之增大,可抑制機械損失之增大。
以上,對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而可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限度內,進行各種變更。又,下述變更例可適當組合而實施。再者,於本說明書中「較佳」之用語係非排他性者,表示「較佳,但並不限定於此」。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於吸氣用搖動臂32之凸輪臂部44之滑動面46與吸氣用凸輪40之外周面兩者形成有覆膜,但亦可僅於其中一者形成有覆膜。關於排氣用搖動臂33與排氣用凸輪41亦相同。於該情形時,滑動面46、56與凸輪40、41隔著覆膜而滑動。因此,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但是,於可進一步降低摩擦力而進一步減少機械損失之點上,較佳為如上述實施形態般,於滑動面46、56與凸輪40、41之外周面形成覆膜。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於推壓部49之表面與填隙片50之表面兩者,形成有覆膜,但亦可僅於其中一者形成有覆膜。又,亦可於推壓部49與填隙片50兩者均不形成覆膜。關於推壓部59與填隙片60亦同樣地,既可僅於其中一者形成有覆膜,亦可於兩者均不形成覆膜。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於搖動軸34、35之外周面之全域,形成有 覆膜,但若於搖動軸34、35之外周面之至少於引擎驅動時與凸座部43、53之內周面接觸之區域形成有覆膜,則亦可於其他部分不形成覆膜。又,亦可於搖動軸34、35之外周面,不形成覆膜。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搖動臂32、33之凸輪臂部44、54具有於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上貫通之孔47、57,但搖動臂亦可為該孔47、57被堵塞之形狀。又,閥臂部45A、45B、55具有孔48、58,但其亦可為該孔48、58被堵塞之形狀。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搖動軸34、35之閥臂部45A、45B、55之前端部(推壓部49、59)經由填隙片50、60推壓閥16、18,但並不限定於該構成。亦可於搖動軸之閥臂部之前端部,設置有調整螺釘,藉由該調整螺釘推壓閥。
於未設置填隙片50、60之情形時,無需用以更換填隙片50、60之彈簧51、61。於該情形時,可使吸氣用凸輪40與排氣用凸輪41之相隔距離、及吸氣用搖動軸34之滑動面46與排氣用搖動軸35之滑動面56之相隔距離較上述實施形態小。其結果,可藉由汽缸頭部7之內部確保較大空間。或者,可使汽缸頭部7更小型化。
吸氣用及排氣用凸輪之數量、吸氣用及排氣用閥之數量、吸氣用及排氣用搖動臂之數量亦可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又,設置於1個吸氣用搖動臂之閥臂部之數量、及凸輪側臂之數量亦可分別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關於排氣用搖動臂亦同樣地,閥臂部之數量、及凸輪側臂之數量亦可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單汽缸SOHC引擎2具有1根吸氣用搖動軸34,但亦可具有2根以上之吸氣用搖動軸。於該情形時,吸氣用搖動臂之數量為吸氣用搖動軸之數量以上。又,單汽缸SOHC引擎2亦可具有2根以上之排氣用搖動軸。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吸氣用及排氣用搖動臂32、33之閥臂部 45A、45B、55自凸座部43、53於相對於與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正交之方向交叉之方向上延伸,但閥臂部之形狀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如圖8所示,吸氣用搖動臂332之閥臂部345亦可自凸座部343於與凸輪軸31之旋轉軸線C2之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延伸。於該情形時,較佳為如圖8所示,自前後方向(汽缸孔9之中心軸線C1之方向)觀察,凸輪臂部344與閥臂部345配置於1條直線上。
例如如圖5所示,引擎202亦可具備用以避開引擎之起動時之壓縮壓力之減壓機構170。減壓機構170安裝於凸輪軸31之外周。減壓機構170配置於排氣用凸輪41之與吸氣用凸輪40相反之側(火星塞68側)。減壓機構170之具體之構成與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1-202625號公報所記載之先前之減壓機構相同。
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搖動臂32、33之滑動面46、56之左右方向之寬度與凸輪40、41之左右方向之寬度較小,因此可於凸輪軸31之外周確保空間。因此,可於該空間配置減壓機構170,故而可一面抑制引擎之大型化,一面配置減壓機構170。
例如如圖6及圖7所示,引擎202亦可具備用以變更2個吸氣用閥16、16(或2個排氣用閥)之開閉時序之可變閥定時機構280。於該引擎202之凸輪軸231,形成有排氣用凸輪41與2個吸氣用凸輪240A、240B。又,該引擎202具有2個吸氣用搖動臂232A、232B。2個吸氣用搖動臂232A、232B及可變閥定時機構280之具體之構成與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1-202625號公報所記載之先前之可變閥定時機構相同。
可變閥定時機構280具有安裝於汽缸頭部207之第1外壁225a之致動器281。致動器281具有可於凸輪軸231之軸向上進退之桿281a。自汽缸孔9之中心軸線方向觀察,致動器281配置於吸氣用搖動軸34之中心軸線上。吸氣用搖動臂232A、232B之滑動面之左右方向之寬度與上述實施形態之滑動面46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大致相同。再者,於圖6 中,僅表示有吸氣用搖動臂232A、232B之凸輪臂部,而省略凸座部及閥臂部之表示。又,於圖6中,省略吸氣用搖動軸34之表示。
藉由搖動臂232A、232B、33之滑動面之左右方向之寬度與凸輪240A、240B、41之左右方向之寬度較小,可使汽缸頭部207之第1外壁225a偏移至閥動室26側(可使第1外壁225a之凹狀部之深度更大)。因此,可於汽缸頭部207之外側確保配置致動器281之空間。從而,可一面抑制引擎202之大型化,一面配置可變閥定時機構280之致動器281。
再者,可變閥定時機構之致動器亦可配置於汽缸頭部之內部。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搖動軸34、35不可移動地支持於汽缸頭部7,於該搖動軸34、35可揺動地支持有搖動臂32、33,但並不限定於該構成。亦可為搖動軸34、35可揺動地支持於汽缸頭部7,於該搖動軸34、35固定有搖動臂32、33。
上述實施形態之單汽缸SOHC引擎2為水冷式,但亦可為空冷式。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汽缸體部6與汽缸頭部7係不同構件,但汽缸體部與汽缸頭部亦可為一體化之構件。
上述實施形態係於速克達型機車中應用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之一例,但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之應用對象並不限定於速克達型機車。本發明之單汽缸SOHC引擎亦可應用於速克達型以外之機車,還可應用於機車以外之跨坐型車輛。再者,所謂跨坐型車輛係指騎乘者於跨騎在車背上之狀態下乘騎之車輛總體。跨坐型車輛包括機車、三輪車、四輪推車(ATV: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型車輛))、水上機車、雪上摩托車等。
再者,於本發明及本說明書中,所謂覆膜之摩擦係數低於例如滑動面之基材之摩擦係數,係指覆膜與某材質A之物體之摩擦係數低 於滑動面之基材與某材質A之物體之摩擦係數。材質A不特別限定。
又,於本發明中,所謂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於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排列,包括於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近接之情形、及分離之情形兩者。又,於本發明中,所謂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於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排列,包括於吸氣用滑動面與排氣用滑動面之間配置有某種構件之情形、及未配置任何構件之情形兩者。
7‧‧‧汽缸頭部
9‧‧‧汽缸孔
21‧‧‧彈簧座
23‧‧‧彈簧座
25a‧‧‧第1外壁
25b‧‧‧第2外壁
25c‧‧‧第3外壁
25d‧‧‧第4外壁
26‧‧‧閥動室
28‧‧‧支持壁
30‧‧‧閥動裝置
31‧‧‧凸輪軸
32‧‧‧吸氣用搖動臂
33‧‧‧排氣用搖動臂
34‧‧‧吸氣用搖動軸
35‧‧‧排氣用搖動軸
38‧‧‧鏈輪(或皮帶輪)
39‧‧‧鏈條(或皮帶)
40‧‧‧吸氣用凸輪
41‧‧‧排氣用凸輪
42‧‧‧軸承部
43‧‧‧凸座部
44‧‧‧凸輪臂部
44a‧‧‧端部
45A‧‧‧閥臂部
45B‧‧‧閥臂部
46‧‧‧滑動面
50‧‧‧填隙片
51‧‧‧彈簧
52‧‧‧軸承部
53‧‧‧凸座部
54‧‧‧凸輪臂部
54a‧‧‧端部
55‧‧‧閥臂部
60‧‧‧填隙片
61‧‧‧彈簧
66‧‧‧雙頭螺栓
68‧‧‧火星塞
B‧‧‧箭頭(後方)
C1‧‧‧汽缸孔之中心軸線
C2‧‧‧凸輪軸之旋轉軸線
C3‧‧‧吸氣用搖動軸之中心軸線
C4‧‧‧排氣用搖動軸之中心軸線
D‧‧‧箭頭(下方)
D1‧‧‧寬度
D2‧‧‧寬度
F‧‧‧箭頭(前方)
L‧‧‧箭頭(左方)
R‧‧‧箭頭(右方)
U‧‧‧箭頭(上方)
W‧‧‧寬度

Claims (16)

  1. 一種單汽缸SOHC引擎,其特徵在於包括:汽缸體部,其具備單個汽缸孔;汽缸頭部,其覆蓋上述汽缸孔之一端開口,構成燃燒室之至少一部分;1個凸輪軸,其設置於上述汽缸頭部且能夠旋轉,於旋轉軸線方向上排列而設置有至少1個吸氣用凸輪及至少1個排氣用凸輪;吸氣用搖動軸及排氣用搖動軸,其等分別與上述凸輪軸並列配置;至少1個吸氣用閥及至少1個排氣用閥,上述吸氣用閥能夠開啟及關閉設置於上述燃燒室之吸氣口,上述排氣用閥能夠開啟及關閉設置於上述燃燒室之排氣口;至少1個吸氣用搖動臂,其包含:吸氣用凸座部,其支持於上述吸氣用搖動軸;吸氣用凸輪臂部,其自上述吸氣用凸座部突出,與上述吸氣用凸輪接觸,藉由上述吸氣用凸輪而被推壓;及吸氣用閥臂部,其自上述吸氣用凸座部突出,端部與上述吸氣用閥接觸,於打開上述吸氣用閥之方向上進行推壓;且該1個吸氣用搖動臂能夠繞上述吸氣用搖動軸之中心軸線揺動;以及至少1個排氣用搖動臂,其包含:排氣用凸座部,其支持於上述排氣用搖動軸;排氣用凸輪臂部,其自上述排氣用凸座部突出,與上述排氣用凸輪接觸,藉由上述排氣用凸輪而被推壓;及排氣用閥臂部,其自上述排氣用凸座部突出,端部與上述排氣用閥接觸,於打開上述排氣用閥之方向上進行推壓;且該1個排氣用搖動臂能夠繞上述排氣用搖動軸之中心軸線揺動;且 上述吸氣用搖動臂具有吸氣用滑動面,該吸氣用滑動面與上述吸氣用凸輪臂部一體成形,且形成為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其寬度小於上述吸氣用凸輪臂部之靠近上述吸氣用凸座部之端部之寬度,並隔著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而與上述吸氣用凸輪滑動,上述排氣用搖動臂具有排氣用滑動面,該排氣用滑動面與上述排氣用凸輪臂部一體成形,且形成為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其寬度小於上述排氣用凸輪臂部之靠近上述排氣用凸座部之端部之寬度,並隔著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而與上述排氣用凸輪滑動,且以與上述吸氣用搖動臂之上述吸氣用滑動面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排列之方式而設置。
  2. 如請求項1之單汽缸SOHC引擎,其中自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觀察,上述吸氣用滑動面與上述排氣用滑動面係相對於上述凸輪軸,設置於上述汽缸孔之中心軸線方向之一方向上。
  3. 如請求項1或2之單汽缸SOHC引擎,其中於將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設為左右方向時,上述吸氣用搖動軸及上述排氣用搖動軸之其中一者設置於較上述凸輪軸靠上方處,另一者設置於較上述凸輪軸靠下方處,且自上述汽缸孔之中心軸線方向觀察,上述吸氣用滑動面與上述排氣用滑動面設置於上述吸氣用搖動軸與上述排氣用搖動軸之間,且兩方均設置於上述凸輪軸之前方或後方。
  4. 如請求項1或2之單汽缸SOHC引擎,其中於將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設為左右方向時,自上述汽缸孔之中心軸線方向觀察, 上述吸氣用凸輪臂部自上述吸氣用凸座部於上下方向突出,上述排氣用凸輪臂部自上述排氣用凸座部於上下方向突出,上述吸氣用滑動面與上述排氣用滑動面係以於左右方向上排列之方式設置。
  5. 如請求項1或2之單汽缸SOHC引擎,其中上述吸氣用凸輪臂部及上述排氣用凸輪臂部具有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貫通之孔。
  6. 如請求項1或2之單汽缸SOHC引擎,其中上述吸氣用凸輪臂部形成為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中,靠近上述吸氣用凸座部之端部之寬度最大,且上述排氣用凸輪臂部形成為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中,靠近上述排氣用凸座部之端部之寬度最大。
  7. 如請求項1或2之單汽缸SOHC引擎,其中上述吸氣用凸輪係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其寬度小於上述吸氣用凸輪臂部之靠近上述吸氣用凸座部之端部之寬度,且上述排氣用凸輪係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上,其寬度小於上述排氣用凸輪臂部之靠近上述排氣用凸座部之端部之寬度。
  8. 如請求項7之單汽缸SOHC引擎,其進而具備火星塞,該火星塞以前端部面向上述燃燒室之方式設置於上述汽缸頭部;且上述火星塞之一部分配置於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上。
  9. 如請求項1或2之單汽缸SOHC引擎,其中上述吸氣用閥及排氣用閥具有閥軸部、及連結於上述閥軸之前端之閥傘部;且上述吸氣用滑動面及上述排氣用滑動面之上述凸輪軸之旋轉軸線方向之寬度小於上述吸氣用閥及排氣用閥之上述閥軸部之最小直徑。
  10. 如請求項7之單汽缸SOHC引擎,其包含安裝於上述凸輪軸之減壓機構。
  11. 如請求項1或2之單汽缸SOHC引擎,其包含複數個上述吸氣用搖動臂及上述排氣用搖動臂之至少一者,且包含可變閥定時機構,該可變閥定時機構包含具有與上述凸輪軸並列配置之桿之致動器。
  12. 如請求項1或2之單汽缸SOHC引擎,其中上述吸氣用凸座部及上述排氣用凸座部分別能夠旋轉地支持於上述吸氣用搖動軸及上述排氣用搖動軸,且於上述吸氣用搖動軸及上述排氣用搖動軸之外周面中的至少與上述吸氣用凸座部及上述排氣用凸座部接觸之部分,形成有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
  13. 如請求項1或2之單汽缸SOHC引擎,其中於上述吸氣用閥臂部之推壓上述吸氣用閥之端部之表面,形成有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且於上述排氣用閥臂部之推壓上述排氣用閥之端部之表面,形成有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
  14. 如請求項1或2之單汽缸SOHC引擎,其包括:吸氣用填隙片,其配置於上述吸氣用閥臂部與上述吸氣用閥之間;及排氣用填隙片,其配置於上述排氣用閥臂部與上述排氣用閥之間;且於上述吸氣用填隙片及上述排氣用填隙片之表面,形成有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覆膜。
  15. 如請求項1或2之單汽缸SOHC引擎,其中於上述吸氣用滑動面及上述吸氣用凸輪之至少一者,形成有與上述吸氣用滑動面之基 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上述覆膜,且於上述排氣用滑動面及上述吸氣用凸輪之至少一者,形成有與上述排氣用滑動面之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上述覆膜。
  16. 一種單汽缸SOHC引擎用搖動臂,其特徵在於:其係用於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單汽缸SOHC引擎之上述吸氣用搖動臂或上述排氣用搖動臂,且於上述吸氣用滑動面或上述排氣用滑動面,形成有與其基材相比摩擦係數較低且硬度較高之上述覆膜。
TW103140853A 2013-11-26 2014-11-25 Single cylinder SOHC engine and single cylinder SOHC engine with swing arm TWI5414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3796 2013-11-26
PCT/JP2014/079966 WO2015079916A1 (ja) 2013-11-26 2014-11-12 単気筒sohcエンジン及び単気筒sohcエンジン用ロッカーアー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3311A TW201533311A (zh) 2015-09-01
TWI541430B true TWI541430B (zh) 2016-07-11

Family

ID=53198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0853A TWI541430B (zh) 2013-11-26 2014-11-25 Single cylinder SOHC engine and single cylinder SOHC engine with swing arm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58158B2 (zh)
TW (1) TWI541430B (zh)
WO (1) WO20150799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37072B2 (ja) * 2016-08-29 2020-08-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頭上弁作動機構
JP6800071B2 (ja) * 2017-03-30 2020-12-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動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8322Y2 (zh) * 1979-06-04 1987-02-26
JPS6325285Y2 (zh) * 1981-06-03 1988-07-11
JPS6312603U (zh) * 1986-07-09 1988-01-27
JP2005061240A (ja) * 2003-08-14 2005-03-10 Nissan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動弁装置
JP2011202625A (ja) * 2010-03-26 2011-10-13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デコンプ装置の配置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3311A (zh) 2015-09-01
JPWO2015079916A1 (ja) 2017-03-16
WO2015079916A1 (ja) 2015-06-04
JP6058158B2 (ja)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05665B2 (ja) ロッカーアーム装置
TWI605188B (zh) 引擎及車輛
TWI541430B (zh) Single cylinder SOHC engine and single cylinder SOHC engine with swing arm
JP4361772B2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動弁装置
US8118003B2 (en) Valve operating system
TW201604383A (zh) 引擎及車輛
US7938091B2 (en) Camshaft and camshaft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608161B (zh) 引擎及車輛
TW201546360A (zh) 引擎及車輛
TWI652403B (zh) 引擎
JP4574521B2 (ja) ツインカム式エンジン
JP5147957B2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US8960145B2 (en) Valve gear
TWI378198B (en) Pulley for an engine
JP2008082311A (ja) 車両用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構造
JP4818333B2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動弁装置
JP4123372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CN107575273B (zh) 可变气门机构、发动机和自动二轮车
JP2018035693A (ja) エンジンの頭上弁作動機構
JP6827904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5147956B2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2013087676A (ja) エンジンの動弁装置
JP2022056559A (ja) ロッカーアーム流路構造及び鞍乗型車両
JPH03271513A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動弁装置
JP2009114882A (ja) 内燃機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