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2423B - 機殼 - Google Patents

機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2423B
TWI532423B TW102144858A TW102144858A TWI532423B TW I532423 B TWI532423 B TW I532423B TW 102144858 A TW102144858 A TW 102144858A TW 102144858 A TW102144858 A TW 102144858A TW I532423 B TWI532423 B TW I5324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screw hole
annular
housing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4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4309A (zh
Inventor
查宇衡
Original Assignee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21448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242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24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4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2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2423B/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機殼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機殼,更特別為一種機殼之鎖附結構。
請參考第1圖,其係繪示先前技術中防螺絲鬆脫的C型套環。如圖所示,現有的電子裝置之機殼99的後蓋98可設置有C型套環97,使螺絲96緊固於後蓋98上,且即使後蓋98由機殼99中拆離,螺絲96仍然會與後蓋98結合,因此,當拆離後蓋98,可防止螺絲96遺失。
類似地,請參考第2圖,其係繪示先前技術中防螺絲鬆脫的圓形套環。第2圖的圓形套環95之功能與第1圖中的C型套環類似,皆可將螺絲96與機殼99的後蓋98緊固連接,當拆離後蓋98,可防止螺絲96是否會遺失。
然而,不論是C型套環97或者圓形套環95,皆為額外套上零件,且此類零件通常需人工套入螺絲96中,造成人力成本以及材料成本的提高。
本發明之一態樣係提出一種機殼,以解決先前技術 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機殼,其包含第一殼體、第二殼體、環形內襯以及螺絲。第一殼體具有第一螺孔,第二殼體具有第二螺孔,且第一螺孔與第二螺孔彼此連通。環形內襯面對第一螺孔設置,且環形內襯之開口與第一螺孔之開口在第二殼體之正投影與第二螺孔之開口重疊。螺絲穿過環形內襯且鎖入第一螺孔與第二螺孔,且至少部分環形內襯的內壁面抵接螺絲之螺腹。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螺絲未鎖附入第一螺孔與第二螺孔時,環形內襯的內徑大於螺絲之牙徑。當螺絲鎖附入第一螺孔與第二螺孔時,至少部分環形內襯的內壁面變形使至少部分環形內襯的內徑小於螺絲的牙徑。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螺絲藉由預定扭力值鎖入第一螺孔與第二螺孔。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機殼更包含複數個肋條自環形內襯之外壁面延伸而出。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肋條等間隔排列。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第一殼體之表面具有凹槽,第一螺孔位於凹槽之槽底,環形內襯立於凹槽之底部。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環形內襯之圓心與第一螺孔之圓心在第二殼體之正投影與第二螺孔的圓心重疊。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環形內襯之厚度為 0.6毫米(mm)。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環性內襯之高度小於1毫米(mm)。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第一殼體與環形內襯一體成形。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上述實施例至少包含以下優點:
1.當螺絲穿過環形內襯並鎖附進入第一螺孔與第二螺孔後,利用環形內襯的變形而形成防螺絲鬆脫的結構,而不需另外人工套入C形套環或圓形套環,可節省人力成本以及材料成本。
2.螺絲鎖附進入第一螺孔後,藉由螺絲鎖附的壓力造成環形內襯的內壁面向法線方向變形,並抵靠住螺絲之螺腹,可防止螺絲自第一螺孔脫離,亦即,可防止螺絲之遺失。
3.複數個肋條自環形內襯的外壁面延伸而出並形成補強結構,使得環形內襯不至於在螺絲鎖附的過程中嚴重變形。
10‧‧‧機殼
95‧‧‧圓形套環
96‧‧‧螺絲
97‧‧‧C形套環
98‧‧‧後蓋
99‧‧‧機殼
110‧‧‧第一殼體
111‧‧‧第一螺孔
112‧‧‧開口
113‧‧‧第一表面
114‧‧‧第二表面
115‧‧‧凹槽
116‧‧‧槽底
120‧‧‧第二殼體
121‧‧‧表面
122‧‧‧第二螺孔
124‧‧‧開口
130‧‧‧環形內襯
131‧‧‧開口
132‧‧‧內壁面
133‧‧‧外壁面
140‧‧‧螺絲
141‧‧‧螺腹
150‧‧‧肋條
D1‧‧‧壁厚
D2‧‧‧高度
為讓本發明及其優點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參考如下:第1圖係繪示先前技術中防螺絲鬆脫的C型套環。
第2圖係繪示先前技術中防螺絲鬆脫的圓形套環。
第3圖係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機殼之剖面圖。
第4圖係繪示第3圖之第一殼體的俯視圖。
第5圖係繪示第4圖之第一殼體沿著線段AA`之剖面立體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此外,圖式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為使便於理解,下述說明中相同元件將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請參考第3圖,其係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機殼之剖面圖。如圖所示,機殼10包含第一殼體110、第二殼體120、環形內襯130以及螺絲140。第一殼體110具有第一螺孔111,第二殼體120具有第二螺孔122,且第一螺孔111與第二螺孔122彼此連通。
詳言之,本實施例之第一殼體110可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113與第二表面114。第一表面113具有凹槽115,第一螺孔111位於凹槽115之槽底116,且第一螺孔111貫穿於槽底116與第二表面114之間。第二螺孔122位於第二殼體120面對第一殼體110之表面121上,且第二螺孔122面對第一螺孔111設置,使得螺絲140可以同時鎖附進入第一螺孔111與第二螺孔122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之第一殼體110或第二殼體120可為一種電子裝置(未繪示)之最外殼,電子裝置可以為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但不以此為限。在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可以是電子裝置內兩對接的殼體,其可位於電子裝置的內部。
環形內襯130面對第一螺孔111設置,且立於凹槽115之槽底116。在第3圖中,以虛線示意環形內襯130之位置,代表環形內襯130與第一殼體110可為一體成形的結構,但不限於此。此外,環形內襯130之開口131與第一螺孔111之開口112在第二殼體120的正投影與第二螺孔122的開口124重疊。簡言之,環形內襯130、第一螺孔111與第二螺孔122可排列成筆直的通道,使得螺絲140可鎖附於其中。
在部分實施例中,環形內襯130可為圓環之形狀。此時,環形內襯130之圓心與第一螺孔111之圓心在第二殼體120之正投影與第二螺孔122的圓心重疊。換言之,環形內襯130、第一螺孔111與第二螺孔122可排列成圓柱形的通道,使得大部分公制規格的螺絲140可鎖附於其中。
螺絲140穿過環形內襯130且鎖入第一螺孔111與第二螺孔122中,使得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可連結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當螺絲140鎖附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後,至少部分的環形內襯130的內壁面132抵接螺絲140之螺腹141。如此一來,使得螺絲140無法自 第一殼體110之第一螺孔111脫離。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分離,螺絲140可自然地被部分的環形內襯130的內壁面132卡固於第一殼體110上,可防止螺絲140遺失。此外,本實施例之環形內襯130與第一殼體110可為一體成形的結構,並且可在螺絲140鎖入第一螺孔111與第二螺孔122後變形而形成一種防鬆脫結構,因此本實施例之機殼10不需再額外套接習知技術中的C型套環、圓形套環或任何防鬆脫零件,可降低人力成本以及材料成本。
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之環形內襯130之硬度需小於螺絲140之硬度。如此一來,當螺絲140完全鎖附進入第一螺孔111與第二螺孔122時,環形內襯130可受到螺絲140之擠壓而產生部分變形,使得環形內襯130之內壁面132可抵接住螺絲140之螺腹141,並且阻擋螺絲140自第一殼體110之第一螺孔111脫離。
更詳細而言,在螺絲140尚未穿過環形內襯130鎖附進入第一螺孔111與第二螺孔122前,環形內襯130之內壁面並未變形。亦即,此時環形內襯130的內徑係大於螺絲140之牙徑。當螺絲140鎖附進入第一螺孔111與第二螺孔122時,至少部分環形內襯130的內壁面132會受到螺絲140鎖附時的力量擠壓而變形並且向內收縮,導致至少部分環形內襯130的內徑小於螺絲140的牙徑。
在本實施例中,螺絲140可在鎖附時,藉由鎖附機件(未繪示)設定一預定扭力值,使得螺絲140可產生足夠大 的扭力導致環形內襯130的內壁面132向法線方向變形,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藉由人工之方式將螺絲140鎖附進入第一螺孔111與第二螺孔122中,並導致環形內襯130的內壁面132向法線方向變形。
接著,請一併第3圖至第5圖,第4圖係繪示第3圖之第一殼體的俯視圖,第5圖係繪示第4圖之第一殼體沿著線段AA`之剖面立體圖,且第5圖係繪示尚未鎖附螺絲的狀態。如圖所示,機殼10可更包含複數個肋條150,各肋條150可自環形內襯130的外壁面133延伸而出。本實施例之各肋條150可彼此等間隔排列,但不以此為限。
更具體而言,本實施例可具有四個肋條150等間隔地自環形內襯130之外壁面133延伸而出,以形成十字結構補強環形內襯130之結構強度,避免環形內襯130因為螺絲140鎖附的扭力值設定不當而嚴重變形。因此,本實施例可使得螺絲140鎖附進入第一螺孔111後,避免環形內襯130嚴重變形並導致螺絲140無法在第一螺孔111與第二螺孔122內轉動,進而無法將螺絲140退出第二螺孔122中。
在部分實施例中,環形內襯130之壁厚D1可為0.6毫米(mm),高度D2則小於但接近1毫米。進一步而言,環形內襯130高度小於但接近1毫米是為了讓環形內襯130之高度接近螺絲140之節距或小於螺絲140的節距,使得環形內襯130受到螺絲140鎖附的壓力變形後,剛好可以抵靠最靠近螺絲140頭部的第一個螺腹141。
綜上所述,本發明揭露之上述實施例,由於環形內襯設置在第一螺孔上,使得螺絲鎖附進入第一螺孔後,藉由螺絲鎖附的壓力造成環形內襯的內壁面向法線方向變形,並抵靠住螺絲之螺腹,以防止螺絲退出第一螺孔中。此外,上述實施例中更揭露複數個肋條自環形內襯的外壁面延伸而出並形成補強結構,使得環形內襯不至於嚴重變形而導致螺絲完全無法在第一螺孔中轉動。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機殼
110‧‧‧第一殼體
111‧‧‧第一螺孔
112‧‧‧開口
113‧‧‧第一表面
114‧‧‧第二表面
115‧‧‧凹槽
116‧‧‧槽底
120‧‧‧第二殼體
121‧‧‧表面
122‧‧‧第二螺孔
124‧‧‧開口
130‧‧‧環形內襯
131‧‧‧開口
132‧‧‧內壁面
140‧‧‧螺絲
141‧‧‧螺腹

Claims (9)

  1. 一種機殼,包含:一第一殼體,具有一第一螺孔;一第二殼體,具有一第二螺孔,且該第一螺孔與該第二螺孔彼此連通;一環形內襯,面對該第一螺孔設置,且該環形內襯之開口與該第一螺孔之開口在該第二殼體之正投影與該第二螺孔之開口重疊;以及一螺絲,穿過該環形內襯且鎖入該第一螺孔與該第二螺孔,且至少部分該環形內襯的內壁面抵接該螺絲之螺腹,其中當該螺絲未鎖附入該第一螺孔與該第二螺孔時,該環形內襯的內徑大於該螺絲之牙徑,當該螺絲鎖附入該第一螺孔與該第二螺孔時,至少部分該環形內襯的內壁面變形使至少部分該環形內襯的內徑小於該螺絲的牙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殼,其中當該螺絲鎖附入該第一螺孔與該第二螺孔時,該環性內襯的內壁面朝向法線方向變形。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殼,更包含複數個肋條,自該環形內襯之外壁面延伸而出。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機殼,其中該些肋條等間隔排列。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殼,其中該第一殼體之表面具有一凹槽,該第一螺孔位於該凹槽之槽底,該環形內襯立於該凹槽之底部。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殼,其中該環形內襯之圓心與該第一螺孔之圓心在該第二殼體之正投影與該第二螺孔的圓心重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殼,其中該環形內襯之厚度為0.6毫米。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殼,其中該環性內襯之高度小於1毫米。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殼,其中該第一殼體與該環形內襯係一體成形。
TW102144858A 2013-12-06 2013-12-06 機殼 TWI5324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4858A TWI532423B (zh) 2013-12-06 2013-12-06 機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4858A TWI532423B (zh) 2013-12-06 2013-12-06 機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4309A TW201524309A (zh) 2015-06-16
TWI532423B true TWI532423B (zh) 2016-05-01

Family

ID=53935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4858A TWI532423B (zh) 2013-12-06 2013-12-06 機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32423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4309A (zh) 2015-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3519B (zh) 一种可拆卸的防松螺栓或螺钉组件
US10047737B2 (en) Pump head coupling with twist-lock connections
US9572437B1 (en) Tool holder
TWI436720B (zh) 電子裝置及其連接機構
JP2008281024A (ja) 薄型表示装置の壁掛け器具
US10920451B2 (en) Interface module device of digital door lock
TWI532423B (zh) 機殼
TWI535941B (zh) 鎖固組件及其沉頭螺絲
US9764455B2 (en) Pull-off device for conical pin bushing and locking device for screw
US9845904B2 (en) Loosening-preventing device for pipe fitting
TWI612868B (zh) 背蓋及其顯示螢幕
TWM482240U (zh) 固定裝置
JP2015194003A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のキー装置
TWI589787B (zh) 電子裝置之鎖固方法
JP5763855B1 (ja) ドア器具取付装置
KR101555593B1 (ko) 원통형 구조물 섹션체결장치
CN210423361U (zh) 自锁式螺母锁紧结构
TWI547644B (zh) Combination of fan frame and socket and its socket
TW201514387A (zh) 固定機構與其接合組件
JP2014084993A (ja) 締結具
TWM470176U (zh) 固定裝置
JP2019039515A (ja) ナットの緩み止め構造
TW201820293A (zh) 顯示裝置
JP4216306B2 (ja) シリンダ錠の固定機構
TWM520445U (zh) 工具吊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