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3927B -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 Google Patents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3927B
TWI493927B TW099133317A TW99133317A TWI493927B TW I493927 B TWI493927 B TW I493927B TW 099133317 A TW099133317 A TW 099133317A TW 99133317 A TW99133317 A TW 99133317A TW I493927 B TWI493927 B TW I4939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server
vlan
information
relay
clien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3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9289A (en
Inventor
Yoshifumi Tanimoto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19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9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3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39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75Dynamic sharing of VLAN information amongst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Description

中繼伺服器及中繼通訊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於具有可彼此通訊的複數之中繼伺服器、複數之客戶端終端、將客戶端終端連接至中繼伺服器用之LAN的中繼通訊系統,特別是有關於中繼通訊系統中所使用的中繼伺服器。
被連接在遠端LAN上的客戶端終端,有時會跨越WAN來進行通訊。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係可架設出類似直接連接至遠端LAN的網路。可是,VPN要架設出有擴充性及富彈性的網路,是有困難的。
專利文獻1中所揭露的中繼通訊系統,係和VPN同樣地,架設出類似直接連接至遠端LAN的網路。然後,中繼通訊系統與VPN不同,可容易地架設出有擴充性及富彈性的網路。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29991號公報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中繼通訊系統中,是藉由共用著 已被連接在各LAN上的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而使客戶端終端間的通訊,成為可能。具體而言,藉由在網路全體中共用著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和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的對應關連資訊,中繼伺服器就可將客戶端終端間的通訊封包,進行中繼。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在架構具有可彼此通訊之複數中繼伺服器的中繼通訊系統時,能夠動態地作成虛擬網路。
本發明之一觀點所述之中繼伺服器,係可與被連接在第1網路上的第1中繼伺服器進行通訊,作為被連接在第2網路上的第2中繼伺服器而發揮機能。中繼伺服器,係具備:中繼群組資訊共用部、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VLAN裝置資訊共用部、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VLAN群組資訊共用部、VLAN會談建立部。中繼群組資訊共用部,係在第1中繼伺服器與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中繼群組資訊,該中繼群組資訊係用以表示第1中繼伺服器與第2中繼伺服器是構成中繼群組。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係在第1中繼伺服器與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中繼伺服器資訊,該中繼伺服器資訊係含有:第1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第2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已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資訊、已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資訊。VLAN裝置資訊共用部,係在第1中繼伺服器與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VLAN裝置資訊,該 VLAN裝置資訊係含有:在中繼群組中能夠成為VLAN裝置而發揮機能之客戶端終端的介面資訊。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係藉由編輯VLAN裝置資訊,而作成將VLAN裝置資訊中所示之客戶端終端予以群組化的VLAN群組資訊。VLAN群組資訊共用部,係將VLAN群組資訊,在第1中繼伺服器、第2中繼伺服器、已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已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之間,加以共用。VLAN會談建立部,係將能夠成為VLAN裝置而發揮機能之客戶端終端當作VLAN終端,而一面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一面對VLAN群組資訊所示之每一群組,建立VLAN會談。
此外,本發明中所謂的「VLAN」,係指將位於2個以上之LAN的客戶端終端彼此,透過中繼伺服器而成為1個虛擬LAN而發揮機能的一種機能。
在中繼通訊系統中,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係共用著中繼群組資訊、中繼伺服器資訊、VLAN裝置資訊、VLAN群組資訊。然後,複數中繼伺服器,係就VLAN群組資訊所示的每一群組,建立VLAN會談。
在VLAN會談建立時,中繼伺服器係藉由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就可判斷VLAN群組內的哪台終端是否可通訊。因此,VLAN會談的建立係可不浪費時間地實現。
亦可更具備:VLAN連接機能控制部,係對VLAN群組資訊所示之每一群組,將VLAN連接機能予以啟用、停用。此時,藉由VLAN連接機能控制部,就可實際地切換 VLAN機能的啟用、停用。
亦可更具備:顯示裝置,係顯示前記VLAN裝置資訊。此情況下,使用者係藉由一面觀看VLAN裝置資訊一面作成VLAN群組資訊,就能設定複數VLAN會談的路由。亦即,VLAN會談的路由設定係為容易。
亦可更具備:VLAN裝置資訊更新部,係隨應於能夠成為VLAN裝置而發揮機能之客戶端終端的介面的狀態之變化,來更新VLAN裝置資訊。此情況下,最新的VLAN裝置資訊就可即時地在各終端間共用。
VLAN裝置資訊係亦可含有:客戶端終端名稱、成為VLAN終端而發揮機能的介面數。
此情況下,根據成為VLAN終端而發揮機能的介面數,就能判斷客戶端終端是否有成為VLAN終端而發揮機能。
VLAN群組資訊係亦可含有:被賦予給能夠成為VLAN裝置而發揮機能之客戶端終端的虛擬位址。
虛擬位址,係亦可包含虛擬MAC位址。
本發明的其他觀點所述之中繼通訊系統,係具備:第1網路、第2網路、被連接在第1網路上的第1中繼伺服器、被連接在第2網路上的第2中繼伺服器。第1中繼伺服器與第2中繼伺服器,係含有: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VLAN裝置資訊共用部、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VLAN群組資訊共用部、VLAN會談建立部。
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係在第1中繼伺服器與第2中 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中繼伺服器資訊,該中繼伺服器資訊係含有:第1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第2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已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資訊、已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資訊。VLAN裝置資訊共用部,係在第1中繼伺服器與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VLAN裝置資訊,該VLAN裝置資訊係含有:於中繼群組內能夠成為VLAN裝置而發揮機能之客戶端終端的介面資訊。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係藉由編輯VLAN裝置資訊,而作成將VLAN裝置資訊中所示之客戶端終端予以群組化的VLAN群組資訊。VLAN群組資訊共用部,係將VLAN群組資訊,在第1中繼伺服器、第2中繼伺服器、已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已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之間,加以共用。VLAN會談建立部,係將能夠成為VLAN裝置而發揮機能之客戶端終端當作VLAN終端,而一面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一面對VLAN群組資訊的每一群組,建立VLAN會談。
在本發明所述之中繼伺服器中繼通訊系統中,係在架構具有可彼此通訊之複數中繼伺服器的中繼通訊系統時,可動態地作成虛擬網路。
[第1實施形態]
0.本實施形態的概要
在本實施形態中的中繼通訊系統中,是透過實現與集線器同等機能的複數中繼伺服器,讓客戶端終端彼此能夠跨越WAN而成為VLAN裝置而可彼此通訊。
1.中繼通訊系統的全體構成
以下一面參照圖面,一面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圖1係圖示中繼通訊系統之全體構成。中繼通訊系統,係由第1LAN1、第2LAN2、第3LAN3、WAN4所構成。第1LAN1、第2LAN2、第3LAN3係為被架設在遠端的小規模網路。WAN4係為網際網路等之大規模的網路。
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後面會詳細說明,但第1LAN1的第1中繼伺服器A、第2LAN2的第2中繼伺服器B、第3LAN3的第3中繼伺服器C,是構成了第1中繼伺服器群組。
第1LAN1係具有第4LAN6與第5LAN7,兩者係藉由第1通用路由器8而被連接。在第4LAN6中,第1中繼伺服器A、第1客戶端終端A1、第1通訊機器9係被彼此連接。在第5LAN7中,第2客戶端終端A2、第2通訊機器10、第3通訊機器11係被彼此連接。
在第2LAN2中,第2中繼伺服器B、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第4通訊機器14係被彼此連接。
第3LAN3係具有第6LAN16、第7LAN17、第8LAN18,第6LAN16與第7LAN17係藉由第2通用路由器19而被連接, 第6LAN16與第8LAN18係藉由第3通用路由器21而被連接。在第6LAN16中係有第3中繼伺服器C隸屬其中。在第7LAN17中,第5客戶端終端C1、第5通訊機器22係被彼此連接。在第8LAN18中,第6客戶端終端C2、第6通訊機器23係被彼此連接。
第1客戶端終端A1、第2客戶端終端A2、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第5客戶端終端C1、第6客戶端終端C2,係例如是個人電腦。第1通訊機器9、第2通訊機器10、第3通訊機器11、第4通訊機器14、第5通訊機器22、第6通訊機器23也係例如是個人電腦。
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係中繼著第1客戶端終端A1、第2客戶端終端A2、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第5客戶端終端C1、第6客戶端終端C2彼此間的通訊。WAN4係中繼著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彼此間的通訊。
此外,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之彼此間的通訊協定係無特別限定。
2.中繼伺服器的構成要素
中繼伺服器,係不僅連接著LAN也還連接著WAN,除了可和被連接在同一LAN上的各客戶端終端進行通訊,還可和被配置於其他LAN上的中繼伺服器進行通訊。因此,對各中繼伺服器,除了私人IP位址以外,還賦予了全球IP 位址。
圖2係圖示第1中繼伺服器A的構成要素。
第1中繼伺服器A,係具有:LAN介面121A、WAN介面121B、控制部122、資料庫儲存部123、顯示裝置141。
LAN介面121A,係利用私人IP位址,而對第1LAN1內的終端,執行通訊。WAN介面121B,係利用全球IP位址,而對WAN4執行通訊。
控制部122係例如具有控制及演算機能的CPU,可根據所被載入之程式而執行各種處理。控制部122,係為控制透過LAN介面121A及WAN介面121B所進行之各種通訊的處理部,係控制著依照TCP/IP、UDP、SIP等協定的各種通訊處理。又,控制部122,係會將資料庫儲存部123中所儲存的資訊,加以作成或更新。
控制部122,係具有: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131、VLAN會談建立部132、VLAN連接機能控制部133、VLAN裝置資訊更新部134。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131,係作成VLAN群組資訊,然後儲存至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128。VLAN會談建立部132,係將使客戶端終端成為VLAN終端而發揮機能用的VLAN會談,一面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一面對VLAN群組資訊所示之每一群組,而加以建立之。VLAN連接機能控制部133,係針對VLAN群組資訊的每一群組,將VLAN會談機能予以啟用、停用。VLAN裝置資訊更新部134,係隨應於客戶端終端的介面的狀態之變化,來更新VLAN裝置資訊。中繼伺服器資訊、VLAN裝置資訊 及VLAN群組資訊的細節,將於後述。
資料庫儲存部123,係例如為硬碟或非揮發RAM,可保存各種資料。資料庫儲存部123,係具有: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124、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125、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126、VLAN裝置資訊儲存部127、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128。
此外,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的構成要素,係和第1中繼伺服器A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3.客戶端終端的構成要素
客戶端終端,係為使用者可直接操作的終端。客戶端終端係為,例如,被使用者每天利用於業務上的個人電腦。各客戶端終端係被賦予了,在同一LAN內中被唯一管理的私人IP位址。
圖3係圖示第1客戶端終端A1的構成要素。第1客戶端終端A1,係具有:LAN介面221、控制部222、資料庫儲存部223、顯示裝置241。
LAN介面221,係可利用私人IP位址,而對第1LAN1內的第1中繼伺服器A及其他終端,執行通訊。
控制部222係例如具有控制及演算機能的CPU,可根據所被載入之程式而執行各種處理。控制部222,係為控制透過LAN介面221所進行之各種通訊的處理部,係控制著依照TCP/IP、UDP、SIP等協定的各種通訊處理。控制部222,係具有:LAN驅動程式251、IP封包處理部252、 VLAN會談控制部254、媒體會談控制部255、客戶端通訊控制部256、第1VLAN驅動程式257。
LAN驅動程式251,係用來控制LAN介面221的驅動程式軟體。
IP封包處理部252,係將從LAN驅動程式251所接收到的通訊封包加以解析,若含有關於VLAN會談之資料則輸出至VLAN會談控制部254,若是關於通常之媒體會談之資料則輸出至媒體會談控制部255,其以外之資料係輸出至客戶端通訊控制部256。又,IP封包處理部252,係與此相反地,將從各個控制部所接收到的資料,轉成IP封包而輸出至LAN驅動程式251。
VLAN會談控制部254,係使特定之媒體會談,成為VLAN會談而發揮機能。具體而言,VLAN會談控制部254,係基於資料中所含之虛擬MAC位址,而將資料輸出至第1VLAN驅動程式257。
第1VLAN驅動程式257,在第1客戶端終端A1內係成為通常的LAN驅動程式而發揮機能。第1VLAN驅動程式257,係對應於所定的虛擬MAC位址。
媒體會談控制部255,係控制著通常的媒體會談。客戶端通訊控制部256,係處理著VLAN會談及通常之媒體會談以外的封包。
又,控制部222,係會將資料庫儲存部223中所儲存的以下資訊,加以作成或更新。
資料庫儲存部223,係例如為硬碟或非揮發RAM,可 保存各種資料。資料庫儲存部223,係具有: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224、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225、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226、VLAN裝置資訊儲存部227、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228。
圖4係圖示第5客戶端終端C1的構成要素。第5客戶端終端C1,係具有:LAN介面321、控制部322、資料庫儲存部323。LAN介面321,係利用私人IP位址,而對第3LAN3內的第3中繼伺服器C及其他終端,執行通訊。
第5客戶端終端C1與第1客戶端終端A1不同的地方在於,第5客戶端終端C1的VLAN驅動程式係為複數。
控制部322係具有:第1VLAN驅動程式357、第2LAN驅動程式358。第1VLAN驅動程式357、第2VLAN驅動程式358,係分別在第5客戶端終端C1內是成為通常的LAN驅動程式而發揮機能。第1VLAN驅動程式357、第2VLAN驅動程式358,係對應於不同的虛擬MAC位址。
4.中繼群組資訊的具體例
圖5係圖示中繼群組資訊20的概略構成。中繼群組資訊,係用來表示中繼通訊系統中的各中繼群組之概要的資訊。圖5係圖示了,第1中繼群組是由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所構成。
圖6係圖示中繼群組資訊20的詳細構成。中繼群組資訊20,係由上位資訊201、下位資訊202所構成。
上位資訊201,係為關於第1中繼群組本身的資訊。「 group id」係表示中繼群組之識別資訊。「lastmod」係表示中繼群組資訊的最新更新時刻。「name」係表示中繼群組的名稱。
下位資訊202,係關於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的資訊。「site id」係表示中繼伺服器之識別資訊。
中繼群組資訊20,係被儲存於各中繼伺服器的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124中。亦即,中繼群組資訊20,係在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之間被共用。再者,中繼群組資訊20,係也在中繼伺服器與客戶端終端之間被共用。例如,中繼群組資訊20係被儲存在,第1客戶端終端A1的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224及第6客戶端終端C2的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324中。
5.中繼伺服器資訊之具體例
圖7係圖示中繼伺服器資訊30的概略構成。中繼伺服器資訊,係用來表示構成中繼通訊系統的中繼伺服器及客戶端終端之概要的資訊。
如圖7所示,對第1中繼伺服器A係被連接有第1客戶端終端A1及第2客戶端終端A2。對第2中繼伺服器B係被連接有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對第3中繼伺服器C係被連接有第5客戶端終端C1及第6客戶端終端C2。
圖8係圖示中繼伺服器資訊30的詳細構成。中繼伺服器資訊30,係由上位資訊301-1、301-2、301-3、下位資訊 302-1、302-2、302-3所構成。
上位資訊301-1、301-2、301-3,係關於中繼伺服器的資訊。「site id」係表示中繼伺服器之識別資訊。「name」係表示中繼伺服器的名稱。「stat」係表示關於中繼伺服器是否啟動中的資訊。
下位資訊302-1、302-2、302-3,係關於客戶端終端的資訊。「div」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部門名。「group」係表示客戶端終端所屬的中繼群組之識別資訊。「id」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name」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名稱。「site」係當客戶端終端是有登入時,則表示登入目標的中繼伺服器之識別資訊。
中繼伺服器資訊30,係被儲存於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125中。亦即,中繼伺服器資訊30,係在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間被共用。再者,中繼伺服器資訊30,係被中繼伺服器及客戶端終端間所共用。例如,中繼伺服器資訊30係被儲存在,第1客戶端終端A1的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225及第5客戶端終端C1的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325中。
當中繼伺服器已經啟動時,則上位資訊301-1、301-2、301-3的「stat」會變成「active」。若中繼伺服器並未啟動,則「stat」係為空欄。藉此,關於中繼伺服器是否有啟動的資訊,是被中繼通訊系統全體所共用。
當客戶端終端是已經登入至中繼伺服器時,則下位資訊302-1、302-2、302-3的「site」中係記載著客戶端終端 的登入目標之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當客戶端終端並未登入至中繼伺服器時,則「site」係為空欄。藉此,關於客戶端終端是否有登入至中繼伺服器的資訊,是被中繼通訊系統全體所共用。
6.客戶端終端資訊
圖9、圖10、圖11係作為客戶端終端資訊的具體例,而分別圖示客戶端終端資訊40、50、60。客戶端終端資訊,係用來表示構成中繼通訊系統之客戶端終端之詳細的資訊。
「addr」係為客戶端終端位址資訊,具體而言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IP位址。「div」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部門名。「expr」係為客戶端終端的有效期限資訊,具體而言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註冊有效期限。「group」係表示客戶端終端所屬的中繼群組之識別資訊。「id」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name」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名稱。「pass」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密碼。「port」係為客戶端終端的連接埠資訊,具體而言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連接埠號。
客戶端終端資訊40,係被儲存在第1中繼伺服器A的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126中。客戶端終端資訊50,係被儲存在第2中繼伺服器B的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126中。客戶端終端資訊60,係被儲存在第3中繼伺服器C的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126中。客戶端終端資訊60係還被儲存在, 例如,第1客戶端終端A1的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226及第5客戶端終端C1的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326中。
7. VLAN裝置資訊
VLAN裝置資訊,係由各客戶端終端中的VLAN介面之保有數、和VLAN介面之中的使用中之VLAN介面數所構成的資訊。此處,若VLAN介面的保有數被設定成0,則意味著該客戶端終端係不成為VLAN終端而發揮機能。
圖12係圖示VLAN裝置資訊70的概略構成。VLAN裝置資訊70,係被分成:第1VLAN裝置資訊71-1、第2VLAN裝置資訊71-2、第3VLAN裝置資訊71-3、第4VLAN裝置資訊71-4、第5VLAN裝置資訊71-5及第6VLAN裝置資訊71-6。
第1VLAN裝置資訊71-1,係表示第1客戶端終端A1的保有介面數及使用中介面數。此例中,保有介面數係為1,使用中介面數係為0。
第2VLAN裝置資訊71-2,係表示第2客戶端終端A2的保有介面數及使用中介面數。此例中,保有介面數係為1,使用中介面數係為0。
第3VLAN裝置資訊71-3,係表示第3客戶端終端B1的保有介面數及使用中介面數。此例中,保有介面數係為1,使用中介面數係為0。
第4VLAN裝置資訊71-4,係表示第4客戶端終端B2的保有介面數及使用中介面數。此例中,保有介面數係為0,使用中介面數係為沒有記載。這就意味著,第4客戶端 終端B2係不成為VLAN終端而發揮機能。
第5VLAN裝置資訊71-5,係表示第5客戶端終端C1的保有介面數及使用中介面數。此例中,保有介面數係為2,使用中介面數係為1。
第6VLAN裝置資訊71-6,係表示第6客戶端終端C2的保有介面數及使用中介面數。此例中,保有介面數係為2,使用中介面數係為1。
圖13係圖示VLAN裝置資訊70的詳細構成。「vlandev id」係表示各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if」係表示保有介面數。「vlan」係表示使用中介面數。
8. VLAN群組資訊
所謂VLAN群組資訊,係將各客戶端終端所被賦予之虛擬MAC位址及虛擬IP位址,劃分成複數群組而構成的資訊。
說明VLAN群組資訊的作成。VLAN群組資訊係被建立關連至中繼群組資訊,使用者若於終端上選擇中繼群組,則對應的VLAN裝置資訊就會被顯示在顯示器上。使用者係一面觀看中繼伺服器、客戶端終端或通訊機器的顯示器上所被顯示的VLAN裝置資訊,一面將客戶端終端劃分成複數群組,以作成VLAN群組資訊。具體而言,基於來自使用者的指示,中繼伺服器的控制部就會作成VLAN群組資訊,並將其儲存至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中。
圖14係圖示VLAN群組資訊80的概要構成。VLAN群組 資訊80,係被分群成VLAN群組A和VLAN群組B。在VLAN群組A中,係有第1客戶端終端A1和第6客戶端終端C2隸屬其中。在VLAN群組B中,係有第2客戶端終端A2和第3客戶端終端B1和第5客戶端終端C1隸屬其中。
又,VLAN群組資訊,係將各客戶端終端的虛擬MAC位址及虛擬IP位址,當作屬性資訊而含有。虛擬MAC位址及虛擬IP位址,係在VLAN群組資訊作成時,自動賦予在同一VLAN群組內不會重複的值。
圖15係圖示VLAN群組資訊80的詳細構成。VLAN群組資訊80,係具有上位資訊801-1、801-2、下位資訊802-1、802-2、802-3、802-4、802-5。
上位資訊,係為關於VLAN群組的資訊。在上位資訊801-1、801-2中,「vlangroup id」係表示VLAN群組的識別資訊。「lastmod」係表示VLAN群組資訊的最新更新時刻。「name」係表示VLAN群組的名稱。
下位資訊,係為關於客戶端終端的資訊。於下位資訊802-1、802-2、802-3、802-4、802-5中,「dev id」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mac」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MAC位址。「ip」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IP位址。
9.初期設定
使用圖16的序列圖,說明第1中繼群組的初期設定。具體而言,圖16係圖示了中繼群組資訊、中繼伺服器資訊、客戶端終端資訊之作成上所相關連之處理流程。
9-1.帳戶的作成
第1中繼伺服器A的管理者,係對第1客戶端終端A1及第2客戶端終端A2的使用者,作成帳戶(步驟S1、步驟S2:Create_Account())。第2中繼伺服器B的管理者,係對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的使用者,作成帳戶(步驟S3、步驟S4:Create_Account())。第3中繼伺服器C的管理者,係對第5客戶端終端C1及第6客戶端終端C2的使用者,作成帳戶(步驟S5、步驟S6:Create_Account())。
於以上的處理中,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後述)加以作成並保存。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後述)加以作成並保存。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後述)加以作成並保存。又,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客戶端終端資訊加以作成並儲存,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客戶端終端資訊加以作成並儲存,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客戶端終端資訊加以作成並儲存。
圖17、圖18、圖19係分別圖示了中繼伺服器資訊31-1、中繼伺服器資訊31-2、中繼伺服器資訊31-3。中繼伺服器資訊31-1,係第1中繼伺服器A所作成並保存的資訊。中繼伺服器資訊31-2,係第2中繼伺服器B所作成並保存的資訊。中繼伺服器資訊31-3,係第3中繼伺服器C所作成並保存的資訊。
圖17係圖示中繼伺服器資訊31-1。上位資訊311-1,係關於第1中繼伺服器A的資訊。作為「site id」,係設定了 「serverA@relay.net」。作為「name」,係設定了「ServerA」。作為「stat」,係設定了「active」。
下位資訊312-1,係為關於第1客戶端終端A1及第2客戶端終端A2的資訊。
關於第1客戶端終端A1的資訊係如下述。作為「div」,係設定了「dev」。作為「group」,係設定了「20070402133100@serverA.relay.net」。作為「id」,係設定了「clientA1@ServerA.relay.net」。作為「name」,係設定了「clientA1」。此外,於圖17中,「site」係設定了「serverA.relay.net」,第1客戶端終端A1的使用者係有登入至第1中繼伺服器A,但實際上,在圖16的步驟S1~S6的階段中,「site」係為空欄。
關於第2客戶端終端A2的資訊係如下述。作為「div」,係設定了「dev」。作為「group」,係設定了「20070402133100@serverA.relay.net」。作為「id」,係設定了「clientA2@serverA.relay.net」。作為「name」,係設定了「clientA2」。此外,「site」的標示,係和第1客戶端終端A1的情形相同。
中繼伺服器資訊31-2及中繼伺服器資訊31-3的內容,係和中繼伺服器資訊31-1的內容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9-2.中繼群組資訊的作成
於圖16中,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B,要求中繼通訊系統之群組建構(步驟S7:Set_Group())。 第1中繼伺服器A及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中繼群組資訊加以作成並儲存。接著,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B,要求中繼伺服器資訊之交換(步驟S8:Exchange(db))。藉此,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發送中繼伺服器資訊,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發送中繼伺服器資訊。第1中繼伺服器A及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加以合成而成為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並保存之。此外,雖然未圖示,但與步驟S7及步驟S8相同的處理,係也會在第1中繼伺服器A與第3中繼伺服器C之間執行,還有也會在第2中繼伺服器B與第3中繼伺服器C之間執行。其結果為,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之間會保有共通的中繼伺服器資訊。
9-3.登入動作時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之更新
第2客戶端終端A2的使用者,係輸入第2客戶端終端A2的識別資訊和密碼,而登入至第1中繼伺服器A(步驟S9:Register)。第1中繼伺服器A,係參照客戶端終端資訊,進行第2客戶端終端A2的使用者認證。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客戶端終端資訊加以更新。
接下來,第2客戶端終端A2,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要求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之提供(步驟S10:Get())。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2客戶端終端A2,發送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第2客戶端終端A2係將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加以儲存。
第1中繼伺服器A,係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確認到關於第2中繼伺服器B的「site」係已變成「active」之事實,則判斷為應該把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通知給第2中繼伺服器B。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B,通知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步驟S11:Notify())。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予以更新並儲存之。此外,第1中繼伺服器A,係也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通知給第3中繼伺服器C(步驟S12:Notify())。
若第1客戶端終端A1、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第5客戶端終端C1、第6客戶端終端C2的使用者登入至各中繼伺服器,則也同樣地,中繼伺服器上的中繼伺服器資訊會被更新。又,同樣地,當各客戶端終端的使用者登出時,中繼伺服器上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也會被更新。
又,中繼伺服器資訊的更新,係也被通知給登入中的各客戶端終端。
10.各資訊的共用
10-1.中繼群組資訊的共用
說明中繼群組之資訊有被變更時的共用處理。
於圖20中,若第1中繼群組中發生變更,則例如,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B,發送已被變更過的中繼群組資訊(步驟S21:Set_Group(中繼群組資訊))。 如此一來,第2中繼伺服器B,係向第3客戶端終端B1與第4客戶端終端B2,發送中繼群組資訊(步驟S21.1及步驟S21.2:Set_Group(中繼群組資訊))。若從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分別回送Ok,則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回送Ok。
然後,第1中繼伺服器A係向第1客戶端終端A1發送已被變更過的中繼群組資訊(步驟S22:Set_Group(中繼群組資訊))。第1客戶端終端A1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回送Ok。第1中繼伺服器A係向第2客戶端終端A2發送已被變更過的中繼群組資訊(步驟S23:Set_Group(中繼群組資訊))。第2客戶端終端A2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回送Ok。
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3中繼伺服器C,發送中繼通訊系統的中繼群組資訊(步驟S21.3:Set_Group(中繼群組資訊))。如此一來,第3中繼伺服器C,係向第5客戶端終端C1與第6客戶端終端C2,發送中繼群組資訊(步驟S21.3.1及步驟S21.3.2:Set_Group(中繼群組資訊))。若從第5客戶端終端C1及第6客戶端終端C2分別回送Ok,則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回送Ok。
藉由以上的處理,全部的中繼伺服器及客戶端終端就會共用中繼群組資訊。
10-2.中繼伺服器資訊的共用
說明中繼伺服器資訊的共用。此處,共用所需之處理,係使用事件通知的框架架構(framework)。於事件通 知時,訂閱者係為要求資源狀態通知的代理,通知者係為通知資源狀態的代理(agent)。在訂閱期間中當資源的狀態有發生變化時,就會從通知者往訂閱者通知變化。
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B,申請中繼伺服器資訊的訂閱(步驟S24:Subscribe())。第2中繼伺服器B,係當中繼伺服器資訊所示的狀態有發生變化時,就將自己所保持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予以更新。然後,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已更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發送至第1中繼伺服器A。第1中繼伺服器A,係利用從第2中繼伺服器B所發送過來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來更新中繼伺服器資訊。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通知給第1客戶端終端A1(步驟S25: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並且還通知給第2客戶端終端A2(步驟S26: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
接著,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3中繼伺服器C,申請中繼伺服器資訊的訂閱(步驟S27:Subscribe())。第3中繼伺服器C,係當中繼伺服器資訊所示的狀態有發生變化時,就將自己所保持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予以更新。然後,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已更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發送至第1中繼伺服器A。第1中繼伺服器A,係利用從第3中繼伺服器C所發送過來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來更新中繼伺服器資訊。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通知給第1客戶端終端A1(步驟S28: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並且還通知給第2客戶端終端A2(步驟S29 :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
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申請中繼伺服器資訊的訂閱(步驟S30:Subscribe())。第1中繼伺服器A,係當中繼伺服器資訊所示的狀態有發生變化時,就將自己所保持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予以更新。然後,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已更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發送至第2中繼伺服器B。第2中繼伺服器B,係利用從第1中繼伺服器A所發送過來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來更新中繼伺服器資訊。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通知給第3客戶端終端B1(步驟S31: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並且還通知給第4客戶端終端B2(步驟S32: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
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第3中繼伺服器C,申請中繼伺服器資訊的訂閱(步驟S33:Subscribe())。第3中繼伺服器C,係當中繼伺服器資訊所示的狀態有發生變化時,就將自己所保持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予以更新。然後,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已更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發送至第2中繼伺服器B。第2中繼伺服器B,係利用從第3中繼伺服器C所發送過來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來更新中繼伺服器資訊。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通知給第3客戶端終端B1(步驟S34: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並且還通知給第4客戶端終端B2(步驟S35: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
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B,申請中繼伺 服器資訊的訂閱(步驟S36:Subscribe())。第2中繼伺服器B,係當中繼伺服器資訊所示的狀態有發生變化時,就將自己所保持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予以更新。然後,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已更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發送至第3中繼伺服器C。第3中繼伺服器C,係利用從第2中繼伺服器B所發送過來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來更新中繼伺服器資訊。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通知給第5客戶端終端C1(步驟S37: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並且還通知給第6客戶端終端C2(步驟S38: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
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申請中繼伺服器資訊的訂閱(步驟S39:Subscribe())。第1中繼伺服器A,係當中繼伺服器資訊所示的狀態有發生變化時,就將自己所保持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予以更新。然後,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已更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發送至第3中繼伺服器C。第3中繼伺服器C,係利用從第1中繼伺服器A所發送過來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來更新中繼伺服器資訊。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通知給第5客戶端終端C1(步驟S40: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並且還通知給第6客戶端終端C2(步驟S41: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
藉由以上的處理,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係即使當中繼伺服器資訊是已被更新過的的情況下,仍會立刻共用已被更新過的中繼伺服器資 訊。因此,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係可經常獲知他台中繼伺服器的啟動狀態、連接到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之種類及登入狀態。
10-3.資訊共用的總結
於中繼通訊系統中,當LAN及客戶端終端的增減狀態及連接狀態有變化的情況下,一台中繼伺服器,係認識到狀態變化時,則隨應於其內容,立刻更新中繼群組資訊、中繼伺服器資訊、客戶端終端資訊。
然後,一台中繼伺服器,係對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中所記載之他台中繼伺服器,立即通知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是已被更新過之事實。再者,一台中繼伺服器,係對客戶端終端資訊中所記載之客戶端終端,立即通知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是已被更新過之事實。
可是,一台中繼伺服器,係即使他台中繼伺服器是已被記載在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中,當判斷為他台中繼伺服器是處於未連接狀態時,則仍不立即對他台中繼伺服器進行通知。再者,一台中繼伺服器,係即使客戶端終端是有被記載在客戶端終端資訊中,當判斷為客戶端終端是處於未連接狀態時,則仍不立即對客戶端終端進行通知。
藉此,關於LAN及客戶端終端之增減狀態及連接狀態的資訊,係被中繼通訊系統全體即時性地共用。
11. VLAN裝置資訊的作成。
接著說明VLAN裝置資訊的作成。於圖16的步驟S9中,第2客戶端終端A2登入至第1中繼伺服器A之際,第2客戶端終端A2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發送自己所保持的VLAN裝置資訊。其結果為,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第2客戶端終端A2的VLAN裝置資訊(相當於圖13的71-2),加以儲存。同樣地,當第1客戶端終端A1登入至第1中繼伺服器A時,第1客戶端終端A1係將自己所保持的VLAN裝置資訊(相當於圖13的71-1),發送至第1中繼伺服器A。其結果為,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第1客戶端終端A1的VLAN裝置資訊,加以儲存。同樣地,當第3客戶端終端B1登入至第2中繼伺服器B時,第3客戶端終端B1係將自己所保持的VLAN裝置資訊(相當於圖13的71-3),發送至第2中繼伺服器B。其結果為,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第3客戶端終端B1的VLAN裝置資訊,加以儲存。同樣地,當第4客戶端終端B2登入至第2中繼伺服器B時,第4客戶端終端B2係將自己所保持的VLAN裝置資訊(相當於圖13的71-4),發送至第2中繼伺服器B。其結果為,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第4客戶端終端B2的VLAN裝置資訊,加以儲存。同樣地,當第5客戶端終端C1登入至第3中繼伺服器C之際,第5客戶端終端C1係將自己所保持的VLAN裝置資訊(相當於圖13的71-5),發送至第3中繼伺服器C。其結果為,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第5客戶端終端C1的VLAN裝置資訊,加以儲存。同樣地,當第6客戶端終端C2登入至第3中繼伺服器C之際,第6客戶端 終端C2係將自己所保持的VLAN裝置資訊(相當於圖13的71-6),發送至第3中繼伺服器C。其結果為,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第6客戶端終端C2的VLAN裝置資訊,加以儲存。
藉由以上,若全部的客戶端終端都登入,則會進行以下之動作。VLAN裝置資訊71-1、VLAN裝置資訊71-2係被保存在第1中繼伺服器A。VLAN裝置資訊71-3、VLAN裝置資訊71-3係被保存在第2中繼伺服器B。VLAN裝置資訊71-4、VLAN裝置資訊71-5係被保存在第3中繼伺服器C。
使用圖21,說明VLAN裝置資訊的作成、共用處理。首先,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B,要求VLAN裝置資訊之交換(步驟S51:Exchange(vlan device))。藉此,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B發送VLAN裝置資訊,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發送VLAN裝置資訊。第1中繼伺服器A及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VLAN裝置資訊加以合成而成為新的VLAN裝置資訊,並保存之。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3中繼伺服器C,要求VLAN裝置資訊之交換(步驟S52:Exchange(vlan device))。藉此,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3中繼伺服器C發送VLAN裝置資訊,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發送VLAN裝置資訊。第1中繼伺服器A及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VLAN裝置資訊加以合成而成為新的VLAN裝置資訊,並保存之。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第3中繼伺服器C,要求VLAN裝置資訊之交換(步驟S53:Exchange(vlan device ))。藉此,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第3中繼伺服器C發送VLAN裝置資訊,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B發送VLAN裝置資訊。第2中繼伺服器B及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VLAN裝置資訊加以合成而成為新的VLAN資訊,並保存之。
藉由以上的處理,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就會保有共通的VLAN裝置資訊(例如圖13的VLAN裝置資訊70)。
然後,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VLAN裝置資訊通知給第1客戶端終端A1(步驟S54:Notify()),並且還通知給第2客戶端終端A2(步驟S55:Notify())。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VLAN裝置資訊通知給第3客戶端終端B1(步驟S56:Notify()),並且還通知給第4客戶端終端B2(步驟S57:Notify())。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VLAN裝置資訊通知給第5客戶端終端C1(步驟S58:Notify()),並且還通知給第6客戶端終端C2(步驟S59:Notify())。
以上結果,第1中繼群組內的所有客戶端終端就會保有共通的VLAN裝置資訊。
12. VLAN群組資訊的作成
說明VLAN群組資訊的作成、共用。共通的VLAN裝置資訊(例如圖12的VLAN裝置資訊70),係可被顯示在中繼伺服器及客戶端終端的顯示器上。於是,使用者係可一面觀看VLAN裝置資訊,一面作成VLAN群組資訊。
第1客戶端終端A1的使用者,係將VLAN群組資訊(例如圖15的VLAN群組資訊80)予以作成,然後保存在第1中繼伺服器A(步驟S60:Create_VLANGroup)。具體而言,第1中繼伺服器A的控制部122,係依照來自使用者的指示,而作成VLAN群組資訊。接著,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VLAN群組資訊發送至第2中繼伺服器B(步驟S61:Notify()),並且還發送至第3中繼伺服器C(步驟S62:Notify())。第1中繼伺服器A,係向第2客戶端終端A2進行通知(步驟S64:Notify())。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VLAN群組資訊通知給第3客戶端終端B1(步驟S65:Notify()),並且還通知給第4客戶端終端B2(步驟S66:Notify())。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VLAN群組資訊通知給第5客戶端終端C1(步驟S67:Notify()),並且還通知給第6客戶端終端C2(步驟S68:Notify())。
以上結果,第1中繼群組內的所有中繼伺服器及客戶端終端就會保有共通的VLAN群組資訊。如此一來,VLAN群組內的客戶端終端彼此所進行的VLAN會談之準備,就被實現。
又,使用者係藉由一面觀看VLAN裝置資訊一面作成VLAN群組資訊,就能設定複數VLAN會談的路由。亦即,VLAN會談的路由設定係為容易。
在VLAN會談建立時,中繼伺服器係藉由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就可判斷VLAN群組內的終端是否可通訊。因此,VLAN會談的建立係可不浪費時間地實現。
13. VLAN會談之例子
如以上所述,在本實施形態中的中繼通訊系統中,是透過實現與集線器同等機能的複數中繼伺服器,讓客戶端終端彼此能夠成為VLAN裝置而可彼此通訊。亦即,隸屬於不同LAN中的客戶端終端彼此,是可成為隸屬於共通之VLAN的VLAN裝置而進行通訊。
更具體而言,VLAN會談建立所需的連接開始指示中,係含有已被選擇之VLAN群組的資訊。因此,若連接開始指示被執行,則VLAN群組中所屬的客戶端終端間,就會透過中繼伺服器而建立VLAN會談。利用該VLAN會談,客戶端終端係可使用所被指派的虛擬MAC位址及IP位址而彼此通訊。此外,複數的中繼伺服器彼此係為了實現和一台集線器同樣之機能,而彼此建立會談。
如此一來,就建構出VLAN網路。又,一但切斷指示被輸入,則VLAN會談就會被切斷,其結果為,VLAN網路機能係被停止。如以上所述,中繼伺服器係具有VLAN會談控制機能,係對VLAN群組資訊的每一群組,將VLAN會談機能予以啟用、停用。
圖22係圖示VLAN會談之例子。
在VLAN群組A中,第1客戶端終端A1與第6客戶端終端C2之間,係可建立VLAN會談。在VLAN群組B中,第2客戶端終端A2、第3客戶端終端B1、第5客戶端終端C1之間,可建立VLAN會談。
在圖22中,在第1中繼伺服器A與第3中繼伺服器C之間 會建立第1會談401,在第1中繼伺服器A與第2中繼伺服器B之間會建立第2會談402,在第2中繼伺服器B與第3中繼伺服器C之間會建立第3會談403。
於圖3的區塊圖中,說明第1客戶端終端A1中的VLAN會談時的處理流程。第1客戶端終端A1,係透過LAN介面221,從第1LAN1接收通訊封包。LAN介面221係將通訊封包輸出至LAN驅動程式251,LAN驅動程式251係將通訊封包輸出至IP封包處理部252。當通訊封包是含有關於VLAN會談之資料時,則IP封包處理部252係將資料輸出至VLAN會談控制部254。VLAN會談控制部254,係將資料輸出至第1VLAN驅動程式257。VLAN會談控制部254,係將從第1VLAN驅動程式257所輸入的資料,輸出至IP封包處理部252。IP封包處理部252,係透過LAN驅動程式251,將通訊封包輸出至LAN介面221。
然後,於圖4的區塊圖中,說明第5客戶端終端C1上的VLAN會談時處理的流程。第5客戶端終端C1,係透過LAN介面321,從第3LAN3接收通訊封包。LAN介面321係將通訊封包輸出至LAN驅動程式351,LAN驅動程式351係將通訊封包輸出至IP封包處理部352。IP封包處理部352,係當通訊封包是含有關於VLAN會談之資料時,則將資料輸出至VLAN會談控制部354。VLAN會談控制部354,係基於資料的虛擬MAC位址,而將資料輸出至第1VLAN驅動程式357或第2VLAN驅動程式358。VLAN會談控制部354,係將從第1VLAN驅動程式357、第2VLAN驅動程式358所輸入的 資料,輸出至IP封包處理部352。IP封包處理部352,係透過LAN驅動程式351,將通訊封包輸出至LAN介面321。
於本實施形態中,一旦在任一台客戶端終端上,介面的狀態有被變更,則VLAN裝置資訊就被變更。具體而言,客戶端終端的控制部,係隨應於介面的狀態之變化,而更新VLAN裝置資訊。其結果為,已被更新過的VLAN裝置資訊,會在中繼伺服器、客戶端終端間被共用。接著,VLAN群組資訊也被更新,已被更新過的VLAN群組資訊會在中繼伺服器、客戶端終端間被共用。
在本實施形態中,複數的VLAN會談,是可將中繼伺服器間所被架設的一個路由,加以共用。在所被共用的路由上有通訊封包被送出時,則對通訊封包係賦予了VLAN群組ID資訊。因此,在收訊側的中繼伺服器上,係基於VLAN群組ID資訊,來選擇、決定中繼目標。
例如,在圖22中的第1中繼伺服器A與第3中繼伺服器C之間所被建立的第1會談401上,係有VLAN群組A及VLAN群組B的通訊封包被送出。此情況下,由於對通訊封包係賦予了VLAN群組ID資訊,因此收訊側的中繼伺服器就可正確地選擇中繼目標。
14.本發明的效果
在本實施形態的中繼通訊系統中,藉由架構出VLAN群組資訊,就可建立VLAN會談而透過WAN3在通訊終端間進行通訊。此外,架構VLAN群組資訊的作業,係使用者 可將VLAN裝置資訊顯示在顯示器上然後進行之,因此作業性佳。
[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雖然說明了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並非被限定於上記實施形態,在不脫離發明主旨的範圍內,可作各種變更。
實施形態中雖然一台客戶端終端係隸屬於一個VLAN群組中,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種實施形態。例如,具有複數個保有介面的客戶端終端,係亦可設定成,每一介面隸屬於不同的VLAN群組。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本發明係可廣泛適用於,具有可彼此通訊的複數之中繼伺服器、複數之客戶端終端、將客戶端終端連接至中繼伺服器用之LAN的中繼通訊系統,及其中所使用的中繼伺服器。
1‧‧‧第1LAN
2‧‧‧第2LAN
3‧‧‧第3LAN
4‧‧‧WAN
6‧‧‧第4LAN
7‧‧‧第5LAN
8‧‧‧第1通用路由器
9‧‧‧第1通訊機器
10‧‧‧第2通訊機器
11‧‧‧第3通訊機器
14‧‧‧第4通訊機器
16‧‧‧第6LAN
17‧‧‧第7LAN
18‧‧‧第8LAN
19‧‧‧第2通用路由器
20‧‧‧中繼群組資訊
21‧‧‧第3通用路由器
22‧‧‧第5通訊機器
23‧‧‧第6通訊機器
30‧‧‧中繼伺服器資訊
40‧‧‧客戶端終端資訊
50‧‧‧客戶端終端資訊
60‧‧‧客戶端終端資訊
70‧‧‧VLAN裝置資訊
80‧‧‧VLAN群組資訊
A‧‧‧第1中繼伺服器
B‧‧‧第2中繼伺服器
C‧‧‧第3中繼伺服器
A1‧‧‧第1客戶端終端
A2‧‧‧第2客戶端終端
B1‧‧‧第3客戶端終端
B2‧‧‧第4客戶端終端
C1‧‧‧第5客戶端終端
C2‧‧‧第6客戶端終端
121A‧‧‧LAN介面
121B‧‧‧WAN介面
122‧‧‧控制部
123‧‧‧資料庫儲存部
124‧‧‧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
125‧‧‧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
126‧‧‧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
127‧‧‧VLAN裝置資訊儲存部
128‧‧‧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
131‧‧‧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
132‧‧‧VLAN會談建立部
133‧‧‧VLAN連接機能控制部
134‧‧‧VLAN裝置資訊更新部
141‧‧‧顯示裝置
221‧‧‧LAN介面
222‧‧‧控制部
223‧‧‧資料庫儲存部
224‧‧‧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
225‧‧‧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
226‧‧‧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
227‧‧‧VLAN裝置資訊儲存部
228‧‧‧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
241‧‧‧顯示裝置
251‧‧‧LAN驅動程式
252‧‧‧IP封包處理部
254‧‧‧VLAN會談控制部
255‧‧‧媒體會談控制部
256‧‧‧客戶端通訊控制部
257‧‧‧第1VLAN驅動程式
321‧‧‧LAN介面
322‧‧‧控制部
323‧‧‧資料庫儲存部
324‧‧‧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
325‧‧‧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
326‧‧‧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
327‧‧‧VLAN裝置資訊儲存部
328‧‧‧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
341‧‧‧顯示裝置
351‧‧‧LAN驅動程式
352‧‧‧IP封包處理部
354‧‧‧VLAN會談控制部
355‧‧‧媒體會談控制部
356‧‧‧客戶端通訊控制部
357‧‧‧第1VLAN驅動程式
358‧‧‧第2VLAN驅動程式
[圖1]中繼通訊系統之全體構成之模式圖。
[圖2]第1中繼伺服器之構成的區塊圖。
[圖3]第1客戶端終端之構成的區塊圖。
[圖4]第5客戶端終端之構成的區塊圖。
[圖5]中繼群組資訊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圖6]中繼群組資訊之詳細構成的圖示。
[圖7]中繼伺服器資訊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圖8]中繼伺服器資訊之詳細構成的圖示。
[圖9]第1中繼伺服器中所被儲存之客戶端終端資訊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圖10]第2中繼伺服器中所被儲存之客戶端終端資訊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圖11]第3中繼伺服器中所被儲存之客戶端終端資訊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圖12]VLAN裝置資訊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圖13]VLAN裝置資訊之詳細構成的圖示。
[圖14]VLAN群組資訊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圖15]VLAN群組資訊之詳細構成的圖示。
[圖16]中繼群組之建構上所相關之處理流程的圖示。
[圖17]交換前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之詳細構成的圖示。
[圖18]交換前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之詳細構成的圖示。
[圖19]交換前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之詳細構成的圖示。
[圖20]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的涉及共用之處理的流程的圖示。
[圖21]VLAN裝置資訊及VLAN群組資訊的涉及共用之處理的圖示。
[圖22]已建立之VLAN會談之例子的圖示。
A‧‧‧第1中繼伺服器
1‧‧‧第1LAN
4‧‧‧WAN
121A‧‧‧LAN介面
121B‧‧‧WAN介面
122‧‧‧控制部
123‧‧‧資料庫儲存部
124‧‧‧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
125‧‧‧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
126‧‧‧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
127‧‧‧VLAN裝置資訊儲存部
128‧‧‧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
131‧‧‧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
132‧‧‧VLAN會談建立部
133‧‧‧VLAN連接機能控制部
134‧‧‧VLAN裝置資訊更新部
141‧‧‧顯示裝置

Claims (12)

  1. 一種中繼伺服器,係可與被連接在第1網路上的第1中繼伺服器進行通訊,作為被連接在第2網路上的第2中繼伺服器而發揮機能的中繼伺服器,其特徵為,具備:中繼群組資訊共用部,係在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中繼群組資訊,該中繼群組資訊係用以表示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是構成中繼群組;和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係在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中繼伺服器資訊,該中繼伺服器資訊係含有: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和表示已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是已經被啟動且登錄的啟動.登錄資訊;和VLAN裝置資訊共用部,係在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VLAN裝置資訊,該VLAN裝置資訊係含有:在前記中繼群組中能夠成為VLAN裝置而發揮機能之客戶端終端的介面資訊;和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係藉由編輯前記VLAN裝置資訊,而作成將前記VLAN裝置資訊中所示之前記客戶端終端予以群組化的VLAN群組資訊;和VLAN群組資訊共用部,係將前記VLAN群組資訊,在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還有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與前記客戶端終端之間,加以共用;和 VLAN會談建立部,係針對前記VLAN群組資訊所示之每一群組,一面參照前記中繼伺服器資訊,一面建立使前記客戶端終端成為VLAN終端而發揮機能的VLAN會談;和VLAN連接機能控制部,係對前記VLAN群組資訊所示之每一群組,將VLAN連接機能予以啟用、停用;前記VLAN連接機能,係在前記VLAN群組資訊所示之一個群組中所含之特定的一個VLAN裝置與其他VLAN裝置之間,建立VLAN會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中繼伺服器,其中,更具備:顯示裝置,係能夠顯示前記VLAN裝置資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中繼伺服器,其中,更具備:VLAN裝置資訊更新部,係隨應於前記客戶端終端的前記介面的狀態之變化,來更新前記VLAN裝置資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中繼伺服器,其中,前記VLAN裝置資訊係含有:客戶端終端名稱、成為VLAN終端而發揮機能的介面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中繼伺服器,其中,前記VLAN群組資訊係含有:被賦予給前記客戶端終端的虛擬位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中繼伺服器,其中,前記虛擬位址,係包含虛擬MAC位址。
  7. 一種中繼通訊系統,其特徵為, 具備:第1網路、第2網路、被連接在前記第1網路上的第1中繼伺服器、被連接在前記第2網路上的第2中繼伺服器;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係含有:中繼群組資訊共用部,係在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中繼群組資訊,該中繼群組資訊係用以表示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是構成中繼群組;和中繼伺服器資訊共用部,係在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中繼伺服器資訊,該中繼伺服器資訊係含有: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和表示已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是已經被啟動且登錄的啟動.登錄資訊;和VLAN裝置資訊共用部,係在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共用著VLAN裝置資訊,該VLAN裝置資訊係含有:於前記中繼群組內能夠成為VLAN裝置而發揮機能之客戶端終端的介面資訊;和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係藉由編輯前記VLAN裝置資訊,而作成將前記VLAN裝置資訊中所示之前記客戶端終端予以群組化的VLAN群組資訊;和VLAN群組資訊共用部,係將前記VLAN群組資訊,在 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與前記客戶端終端之間,加以共用;和VLAN會談建立部,係針對前記VLAN群組資訊的每一群組,一面參照前記中繼伺服器資訊,一面建立使前記客戶端終端成為VLAN終端而發揮機能的VLAN會談;和VLAN連接機能控制部,係對前記VLAN群組資訊的每一群組,將VLAN連接機能予以啟用、停用;前記VLAN連接機能,係在前記VLAN群組資訊所示之一個群組中所含之特定的一個VLAN裝置與其他VLAN裝置之間,建立VLAN會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更具備:顯示裝置,係能夠顯示前記VLAN裝置資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更具備:VLAN裝置資訊更新部,係隨應於前記客戶端終端的前記介面的狀態之變化,來更新前記VLAN裝置資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9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前記VLAN裝置資訊係含有:客戶端終端名稱、成為VLAN終端而發揮機能的介面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9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前記VLAN群組資訊係含有:被賦予給前記客戶端終端的虛擬位址。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 其中,前記虛擬位址,係包含虛擬MAC位址。
TW099133317A 2009-10-02 2010-09-30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4939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30604A JP5552787B2 (ja) 2009-10-02 2009-10-02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9289A TW201119289A (en) 2011-06-01
TWI493927B true TWI493927B (zh) 2015-07-21

Family

ID=43825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3317A TWI493927B (zh) 2009-10-02 2010-09-30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521012B2 (zh)
EP (1) EP2495917B1 (zh)
JP (1) JP5552787B2 (zh)
KR (1) KR101377177B1 (zh)
CN (1) CN102742218B (zh)
IN (1) IN2012DN02824A (zh)
TW (1) TWI493927B (zh)
WO (1) WO20110399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3205B2 (ja) * 2011-11-30 2015-09-0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US9392066B2 (en) * 2013-04-24 2016-07-12 Cisco Technology, Inc. Connection persistence across server farm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699027B2 (en) * 2014-09-23 2017-07-04 Cisco Technology, Inc. Bifurcated control and management planes for fiber channel networks
JP6150137B2 (ja) * 2014-10-17 2017-06-21 株式会社網屋 通信装置及び異機種間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運用管理の専門性の排除方法
US10200477B2 (en) * 2015-02-10 2019-02-0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calability and redundacy for machine-to-machine (M2M) architecture
US20180131785A1 (en) * 2016-11-07 2018-05-10 Ca, Inc. Reducing response times to gateway-connected devic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6002A1 (en) * 2001-04-10 2002-10-10 Takayuki Sato Network administration apparatus, network administrating program, network administrating method and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US20030212781A1 (en) * 2002-05-08 2003-11-13 Hitachi, Ltd. Network topology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apparatus, management method, management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a that records management program
US20080147825A1 (en) * 2006-12-19 2008-06-19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and client termi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31985B2 (ja) * 2001-01-16 2009-03-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6971044B2 (en) * 2001-04-20 2005-11-29 Egenera, Inc. Service clusters and method in a processing system with failover capability
JP2003289313A (ja) * 2002-03-28 2003-10-10 Hewlett Packard Japan Ltd 仮想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vlan)を設定する方法
US7672314B2 (en) * 2004-07-09 2010-03-02 Cisco Technology, Inc. Scaling VLANs in a data network
JP4038221B2 (ja) 2005-12-08 2008-01-23 フリービット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及びクライアント機器とサーバとの接続方法
EP1942634B1 (en) 2006-11-24 2012-08-29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JP4274231B2 (ja) 2006-11-24 2009-06-0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5059473B2 (ja) * 2007-04-18 2012-10-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管理計算機及び利用者端末
JP4656536B2 (ja) * 2007-05-09 2011-03-2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4416035B2 (ja) 2007-12-28 2010-02-1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6002A1 (en) * 2001-04-10 2002-10-10 Takayuki Sato Network administration apparatus, network administrating program, network administrating method and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US20030212781A1 (en) * 2002-05-08 2003-11-13 Hitachi, Ltd. Network topology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apparatus, management method, management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a that records management program
US20080147825A1 (en) * 2006-12-19 2008-06-19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and client termi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9289A (en) 2011-06-01
JP5552787B2 (ja) 2014-07-16
US20120179838A1 (en) 2012-07-12
CN102742218B (zh) 2015-07-01
US9521012B2 (en) 2016-12-13
EP2495917B1 (en) 2018-08-22
KR101377177B1 (ko) 2014-03-25
EP2495917A4 (en) 2015-06-10
WO2011039967A1 (ja) 2011-04-07
EP2495917A1 (en) 2012-09-05
IN2012DN02824A (zh) 2015-07-24
KR20120056873A (ko) 2012-06-04
JP2011082600A (ja) 2011-04-21
CN102742218A (zh) 2012-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3927B (zh)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138047A1 (en) Zero touch deployment of multi-tenant service in a home network environment
US8356116B2 (en)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461042B (zh)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523455B (zh) Relay servers,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routing machines
TWI535244B (zh)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y server
US8738788B2 (en) First relay server and second relay server
TWI551086B (zh)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568218B (zh)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y server
JP5621639B2 (ja)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2012170008A (ja)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5458610B2 (ja)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TW201230727A (en)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y servers
JP5786620B2 (ja) 中継サーバ
JP5862231B2 (ja) 中継サーバ
JP5347894B2 (ja)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Fernando Routing Area Working Group R. White Internet-Draft Verisign Intended status: Informational S. Hares Expires: August 22, 2013 Hickory Hill 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