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2681B - Axial adjustment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xial adjustment devic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82681B TWI482681B TW101141825A TW101141825A TWI482681B TW I482681 B TWI482681 B TW I482681B TW 101141825 A TW101141825 A TW 101141825A TW 101141825 A TW101141825 A TW 101141825A TW I482681 B TWI482681 B TW I48268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w
- adjustment device
- disposed
- transmission gear
- axial adjustme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以帶動物體位移之軸向調整裝置。
於機械設備中常見有軸向調整裝置,以便將一可滑移的物件沿著一軸向移動。以美國第4,567,927號「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FORMING OVALS」專利為例,其揭露一種成型橢圓孔之裝置,包含有一橢圓規樑(trammel beam)56,由一上樑(upper beam)56a及一下樑(lower beam)56b所組成,一個裝設有切削工具92之工具座(tool-holding bracket)84,裝設於該下樑56b;一螺桿108,與該工具座84螺接,轉動該螺桿108時,即可帶動該工具座84沿著該下樑56b滑移,以調整工具座84及切削工具92之位置。
現有的軸向調整裝置係控制單一物件軸向位移,並未見有控制二個物體於相同軸向位移之設計。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軸向調整裝置,係控制二個物體在相同的方向上位移。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軸向調整裝置,更進一步的使該裝置可個別控制二物體中之任一物體移動,亦可使二物體同時位移。
本發明所提供之軸向調整裝置,包含有:一本體,具有一前端件;一第一滑座與一第二滑座,位於該本體內;一第一與一第二螺桿,設於該本體中,該二螺桿前端係穿設於並穿出該前端件;該第一螺桿之桿身係螺接該第一滑座;該第二螺桿之桿身係螺接該第二滑座;二旋鈕,分別設於該二螺
桿之前端;一第一傳動齒輪與一第二傳動齒輪,該第二傳動齒輪係固設於該第二螺桿;該第一傳動齒輪係設於該第一螺桿;一掣動構件,可於一掣動位置及一解掣位置間作動,該掣動構件位於掣動位置時,該二螺桿可經由該二傳動齒輪產生連動。
將掣動構件切換於掣動位置時,該軸向調整裝置係處於連動模式,轉動任一螺桿時,可經由該二傳動齒輪帶動另一螺桿轉動,藉以同時驅動該二滑座;將掣動構件切換於該解掣位置時,該調整裝置處於單動模式,只能個別轉動該二螺桿。藉此,可同時或個別控制該二滑座之移動。
較佳地,更包含有:一鎖定機構,設於該前端件中,可將該二螺桿鎖定,使該二滑座定位。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目的、特徵以及所達成之功效,以下茲舉本發明二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示詳細說明於后。
第一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主要構造之立體圖,並未顯示外殼。
第三圖係第一圖之分解立體圖。
第四圖係第一圖之4-4剖線之剖面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部分構件之分解立體圖。
第六圖係第四圖之局部放大圖。
第七圖係第六圖之7-7剖線之剖面圖,並顯示鎖定機構位於鎖定狀態。
第八圖係第六圖之8-8剖線之剖面圖。
第九圖係第六圖之9-9剖線之剖面圖。
第十圖概同於第七圖,顯示鎖定機構處於釋放狀態。
第十一圖概同於第六圖,顯示掣動構件位於解掣狀態。
第十二圖係第十一圖之12-12剖線之剖面圖。
第十三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頂視圖。
第十四至十八圖係本發明之軸向調整裝置之一應用例。
第十九圖係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局部剖面圖。
請參閱第一至四圖,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軸向調整裝置(10),主要包含有:一本體、二導軌(22)、一第一滑座(30)與一第二滑座(35)、一第一螺桿與一第二螺桿(40)(45)、二旋鈕(50)(55)、二傳動齒輪(60)(65)、一掣動構件(70)與一鎖定機構(80)。
該本體由一前端件(20)與一後端件(21)所形成,該二端件(20)(21)保持間隔。
該二導軌(22)之二端分別固接於該二端件(20)(21),並呈平行。
該二滑座(30)(35)係前後排列,位於該二端件(20)(21)之間,且其二側之孔(301)(351)並分別套接在該二導軌(22),而可沿著導軌在相同的軸向上滑移。本實施例之第一滑座(30)為後滑座,而第二滑座(35)為前滑座,該後滑座(30)之一側設一螺孔(31),而另一側設一穿孔(32);該前滑座(35)之一側設一穿孔(36),而另一側則設一螺孔(37),該二螺孔(31)(37)係位於不同側。
該二螺桿(40)(45)係平行地樞設於該二端件(20)(21)之間,其可為同向螺紋或反向螺紋,本實施例為同向螺紋。各
螺桿之前端係設一桿部(41)(46),各桿部可與各螺桿一體成型,或以一個別的零件製成,並固接於螺桿前端。每一桿部(41)(46)之周面設有一環槽(42)(47)。第一螺桿(40)之桿身上並設有一環形肩部(43),位於該環槽(42)前方。該第一螺桿(40)之桿身穿設於前滑座(35)之穿孔(36)及螺接於後滑座(30)之螺孔(31);第二螺桿(45)之桿身則螺接於前滑座(35)之螺孔(37)以及穿設於後滑座(30)之穿孔(32),因此,第一螺桿(40)可帶動後滑座(30)位移,而第二螺桿(45)則帶動前滑座(35)位移。
本實施例之導軌(22)係同時成為連接該二端件之支架,惟實施上,該二端件(20)(21)之間可另外以其他桿件固接,如此,只須於該二端件間裝設一導軌並使該單一導軌穿設於該二滑座,亦可使該二滑座(30)(35)沿著相同的軸向滑移;亦或,令該二螺桿同時成為導軌之功能,如此,並無須額外的裝設導軌。
請參閱第五至七圖,該前端件(20)之底面凹設一空間(23),而前端面凹設一容室(24);一凹入(25),設於前端件之頂面,並以一連孔(26)與該空間(23)連通。二裝設孔(27)(28),貫穿前端件(20)之前、後端面,並連通該空間(23)及該容室(24)。該二螺桿(40)(45)前端係分別裝設於該二裝設孔(27)(28),該二桿部(41)(46)之前端並穿出前端件(20)之前端面。該二桿部之環槽(42)(47)係位於該空間(23)內。
該鎖定機構(80)係裝設於前端件(20),包括:一夾塊(81)、一扳桿(82)、一彈性元件(84)與一連桿(85)。該夾塊(81)係設於該空間(23)中,如第七圖,並可於該空間(23)內滑動。該連桿(85)係穿設於該連孔(26),其底端係利用一螺接元件(86)與該夾塊(81)連接;該扳桿(82)之一端為一凸輪端(83),
樞接於該連桿(85)頂端,並位於該凹入(25)中;一墊體(87),設於該凸輪端(83)與該凹入(25)底壁之間。扳動該扳桿(82)時,可經由該連桿(85)帶動該夾塊(81)上下滑移。該彈性元件(84)套設於該連桿(85),其二端分別頂住前端件(20)及夾塊(81),其彈性力係使夾塊保持向下滑移。於本實施例中,當夾塊(81)位於下死點時,如第十、十二圖,該夾塊並未脫出該二環槽(42)(47),因此,該二螺桿(40)(45)係受該夾塊所限制而定位,不會前後滑移。以其他方式定位螺桿時,可不須設置該二環槽。
該二旋鈕(50)(55)與二傳動齒輪(60)(65)係分別套設於該二螺桿(40)(45)前端,該二齒輪(60)(65)係裝設在前端件(20)之容室(24)中,如第六圖,並相互嚙接;該二旋鈕(50)(55)係位於該二齒輪前方,並外露出前端件,供使用者操作。其中,該第二齒輪(65)與該第二旋鈕(55)係以一插銷(56)固接於第二螺桿(45)之桿部(46),故該三者(55)(65)(45)可同步轉動。該第一旋鈕(50)係以一插銷(51)固接於第一螺桿(40)之桿部(41),故該二者(50)(40)可同步轉動,該旋鈕(50)係中空,故其內部形成一通孔(52)。該第一齒輪(60)係穿套在第一螺桿(40)之桿部(41),可在該桿部(41)上滑移及空轉,下文將敘述於特定情況時,該齒輪(60)可與第一螺桿(40)一起轉動。該齒輪(60)之前端係凸設一筒部(62),該筒部(62)係伸入第一旋鈕(50)中。一封蓋(53),蓋設於該容室(24)之開口,以提供防塵。
該掣動構件(70)於本實施例係一扳動件,其一端為一凸輪端(72),該凸輪端(72)係置入第一旋鈕(50)內,並以該插銷(51)樞設於第一螺桿(40)之桿部(41)前端,該凸輪端(72)係對應於第一齒輪(60)之筒部(62);掣動構件(70)之另一端係位於
該旋鈕(50)外,以供扳動。該掣動構件(70)被扳動時可在第九圖所示之掣動位置及第十二圖所示之解掣位置角位移。掣動構件(70)係位於該裝置(10)前端,方便使用者操作。
一外殼(90),由一頂蓋(92)與一底蓋(94),並以螺接元件鎖固於該二端件(20)(21)。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使用狀態。使用該調整裝置(10)時,可調整該二滑座(30)(35)。
第七圖顯示該鎖定機構(80)之夾塊(81)係上移至上死點,位於一鎖定位置,此時,該夾塊(81)係夾住該二螺桿(40)(45)之桿部(41)(46),如第七至九圖。由於該二螺桿被夾固,故無法被轉動,該二滑座(30)(40)係保持定位。
將鎖定機構(80)之扳桿(82)向上扳起,如第十圖,此時該凸輪端(83)以另一位置抵住前端件(20),使連桿(87)與夾塊(81)得以下移,該夾塊(81)係下移至釋放位置,不再夾住該二螺桿(40)(45),使該二螺桿可被該二旋鈕(50)(55)轉動。轉動第一旋鈕(50)時,即可帶動第一滑座(30)滑移;轉動第二旋鈕(55)時,可帶動第二滑座(35)位移。
於本發明,該二螺桿係具有“單動”及“連動”之操作模式,以該掣動構件(70)將該二螺桿變換為單動關係或連動關係。請參閱第十一、十二圖,該掣動構件(70)係被扳動至解掣位置,此時,掣動構件(70)並未施壓於第一齒輪(60),該齒輪(60)係處於自由狀態,可在第一螺桿(40)之桿部(41)上自由轉動。於解掣狀態時,該二螺桿係處於單動模式,使用者以第一旋鈕(50)轉動第一螺桿(40)時,第一齒輪(60)並不會隨著該旋鈕(50)及該螺桿(40)一起轉動;以第二旋鈕(55)轉動第二螺桿(45)時,該第二齒輪(65)則會與第二旋鈕及第二螺桿一
起轉動。於本實施例,該二齒輪(60)(65)係保持嚙接,雖然第二齒輪(65)轉動時將帶動第一齒輪(60)一起轉動,但第一齒輪(60)只是在該桿部(41)上空轉。因此,於單動模式時,該二螺桿係個別轉動,並無連動關係。
請參閱第六、九圖,將掣動構件(70)扳動至掣動位置時,該掣動構件之凸輪端(72)係以最外凸之部位(721)觸踫第一齒輪(60)之筒部(62),並將該第一齒輪向後推動至連動位置,使該齒輪與該桿部(41)之肩部(43)迫緊,因此,於掣動狀態時,第一齒輪(60)係被迫緊於第一旋鈕(50)與第一螺桿(40)之肩部(43)之間。利用此一迫緊關係,第一旋鈕(50)、第一螺桿(40)及第一齒輪(60)將同步轉動,此時,轉動第一旋鈕(50)時,除了使第一螺桿(40)與第一齒輪轉動之外,該第一齒輪(60)亦驅轉第二齒輪(65),使第二螺桿(45)亦跟著一起轉動;反之,轉動第二旋鈕(55)時,除了第二螺桿(45)轉動之外,第二齒輪(65)亦同時轉動第一齒輪(60),使第一螺桿(40)亦一起轉動。故,於掣動狀態時,該二螺桿係處於連動關係,將一起轉動,並驅動該二滑座(30)(40)同時滑移。
欲切換成單動模式時,則將掣動構件(70)扳動於第十一、十二圖之解掣位置,該凸輪端(72)將不再頂住第一齒輪(60)之筒部(62),第一齒輪便不再與第一螺桿之肩部(43)迫緊,回復自由狀態。
本實施例利用迫緊方式,可“無段”的讓第一齒輪(60)與第一螺桿(40)產生迫緊,亦即,不論螺桿(40)與旋鈕(50)處於任何角位置,均可使第一齒輪與第一螺桿相互迫緊。實施上,可於第一齒輪(60)與肩部(43)之接觸面,例如(但不以此為限)第六、九圖符號(A)所示之處,設置嚙接部位,該嚙接
部位可製作成細微的凹凸狀表面或設置細齒,使該齒輪(60)位移至連動位置時,該齒輪與第一螺桿(40)之肩部(43)之嚙接部位相接觸,提高結合效果。
俟將該二滑座(30)(40)移動至所需之位置後,將該鎖定機構(80)之扳桿(81)扳動至第七圖之鎖定位置,該凸輪端(83)係以最凸出的部位(831)抵住墊體(87),將夾塊(81)上移至鎖定位置,並夾住該二螺桿之桿部(41)(46),該二滑座便被定位,無法移動。
請參閱第五、六圖,第一螺桿(40)之桿部(41)前端設有一螺孔(411);一調整螺絲(401),螺設於該螺孔(411),並抵住插銷(51);一彈簧(402),由螺孔內端頂住插銷(51)。轉動該螺絲(401)時,可使該插銷(51)及該掣動構件(70)於端部(41)之徑向孔(412)中沿著螺桿的軸向移動至不同位置,以調整該掣動構件施加於第一齒輪之迫緊力。同理,轉動鎖定機構(80)之螺接元件(86)時,亦可調整該夾塊(81)夾住該二螺桿之夾緊力。
第十四至十八圖係顯示本發明之軸向調整裝置之一應用例,其係裝設於一橢圓裝置(120),以產生橢圓形軌跡。請先參閱第二、三及十三圖,該頂蓋(92)設有二個長條形的透明視窗(95)(96),並於一視窗旁設有刻度(97);一具有刻度(99)之刻度尺(98),固設於後滑座(30)頂面,可與該滑座一起位移。二標線(101)(102),設於前滑座(35)頂面,並分別顯露於該二視窗(95)(96);該刻度尺(98)之刻度(99)係顯露於視窗(95)。
三物件,例如三桿件(110)(112)(114),分別設於後端件(21)、後滑座(30)及前滑座(35),其中,設於前滑座(35)之桿
件(114)係凸伸於前滑座底面,如第十五圖,作為工具連接部位。二夾持構件(115)(116),分別設於後端件與後滑座之桿件(110)(112)。
請參閱第十四、十五圖,該橢圓裝置(120)具有一軌跡盤(121)與一傳動環(125),該傳動環(125)可於該軌跡盤(121)外周轉動。該調整裝置(10)係為橢圓裝置(120)之搖臂,其以該二夾持構件(115)(116)裝設於該軌跡盤(121)之呈十字交叉的二個軌道(122)(123),且調整裝置(10)並穿設於傳動環(125)之開口(126)。夾持構件及橢圓裝置非本發明之主要標的,容不贅述。
該橢圓裝置(120)作動時,該傳動環(125)係於該軌跡盤(121)之外周轉動,並帶動該軸向調整裝置(10)作動,該二滑移構件(115)(116)將於該二軌道(122)(123)內滑移。當傳動環(125)轉動一圈時,該桿件(114)所在之處將產生一橢圓形軌跡(130),如第十六圖。
使用者轉動第二旋鈕(55)可帶動前滑座(35)位移,以改變桿件(114)與第一滑移構件(115)之距離,藉以調整橢圓形軌跡之長軸尺寸;轉動第一旋鈕(50)則帶動後滑座(30)位移,以改變第二滑移構件(116)與桿件(114)之距離,以調整橢圓形軌跡之短軸尺寸。藉由調整橢圓形之長軸與短軸,可產生不同大小的橢圓形,第十七圖便顯示該調整裝置(10)之桿件(114)所在之處係形成一較小的橢圓形軌跡(132)。由該裝置(10)頂面之刻度(97)(99)及標線(101)(102),可得知長、短軸之量度。
當該調整裝置(10)處於連動模式時,轉動任一旋鈕(50)或(52),可同時驅動該二滑座(30)(35)滑移,方便使用者同時調整橢圓形軌跡之長、短軸,以形成不同大小但等比例的橢
圓形。
請參閱第十八圖,該橢圓裝置(120)可裝設於一切削機械(140)之懸臂(142),並將一工具(144)(例如切削工具)連接於該調整裝置(10)之桿件(114),便可使該切削工具(144)之刀具(146)於一工件上切削出一橢圓形孔。
本發明之調整裝置不以上述之應用例為限,可應用於其他需要作軸向調整之裝置;而調整裝置之刻度與標線亦不以本實施例所示為限。在遇有不需定位滑座之場合時,亦可不裝設鎖定機構。
第十九圖係本發明之軸向調整裝置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局部剖面圖,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之處並未顯示。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差異處在於,第一螺桿(40’)只螺接第一滑座(30’),並未穿設於第二滑座(35’);而第二螺桿(45’)只螺接第二滑座(35’),並未穿設於第一滑座(30’);藉此,該二螺桿同樣可帶動該二滑座沿螺桿的軸向滑移。
本發明所提供之軸向調整裝置,可控制二個物體位移及調整該二物體間之距離。該裝置並提供單動模式與連動模式,可個別地或同時地控制該二物體移動,且該二模式之切換容易,便於使用。
上揭實施例僅係用以說明本發明而非限制。熟悉此項技藝者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下進行修改。
綜上所述,本發明為同類物品首創之結構,並具進步性功效之增進,誠合於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10)‧‧‧軸向調整裝置
(20)‧‧‧前端件
(21)‧‧‧後端件
(22)‧‧‧導軌
(23)‧‧‧空間
(24)‧‧‧容室
(25)‧‧‧凹入
(26)‧‧‧連孔
(27)(28)‧‧‧裝設孔
(30)‧‧‧第一滑座
(35)‧‧‧第二滑座
(31)(37)‧‧‧螺孔
(32)(36)‧‧‧穿孔
(301)(351)‧‧‧孔
(40)‧‧‧第一螺桿
(45)‧‧‧第二螺桿
(41)(46)‧‧‧桿部
(42)(47)‧‧‧環槽
(43)‧‧‧肩部
(401)‧‧‧調整螺絲
(402)‧‧‧彈簧
(411)‧‧‧螺孔
(412)‧‧‧徑向孔
(50)‧‧‧第一旋鈕
(52)‧‧‧通孔
(55)‧‧‧第二旋鈕
(60)‧‧‧第一傳動齒輪
(62)‧‧‧筒部
(65)‧‧‧第二傳動齒輪
(70)‧‧‧掣動構件
(72)‧‧‧凸輪端
(80)‧‧‧鎖定機構
(81)‧‧‧夾塊
(82)‧‧‧扳桿
(83)‧‧‧凸輪端
(84)‧‧‧彈性元件
(85)‧‧‧連桿
(86)‧‧‧螺接元件
(87)‧‧‧墊體
(90)‧‧‧外殼
(92)‧‧‧頂蓋
(94)‧‧‧底蓋
(95)(96)‧‧‧視窗
(97)(99)‧‧‧刻度
(98)‧‧‧刻度尺
(101)(102)‧‧‧標線
(110)(112)(114)‧‧‧桿件
(115)(116)‧‧‧夾持構件
第一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主要構造之立體圖,並未顯示外殼。
第三圖係第一圖之分解立體圖。
第四圖係第一圖之4-4剖線之剖面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部分構件之分解立體圖。
第六圖係第四圖之局部放大圖。
第七圖係第六圖之7-7剖線之剖面圖,並顯示鎖定機構位於鎖定狀態。
第八圖係第六圖之8-8剖線之剖面圖。
第九圖係第六圖之9-9剖線之剖面圖。
第十圖概同於第七圖,顯示鎖定機構處於釋放狀態。
第十一圖概同於第六圖,顯示掣動構件位於解掣狀態。
第十二圖係第十一圖之12-12剖線之剖面圖。
第十三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頂視圖。
第十四至十八圖係本發明之軸向調整裝置之一應用例。
第十九圖係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局部剖面圖。
(10)‧‧‧軸向調整裝置
(20)‧‧‧前端件
(21)‧‧‧後端件
(22)‧‧‧導軌
(30)‧‧‧第一滑座
(45)‧‧‧第二螺桿
(50)‧‧‧第一旋鈕
(55)‧‧‧第二旋鈕
(70)‧‧‧掣動構件
(80)‧‧‧鎖定機構
(82)‧‧‧扳桿
(90)‧‧‧外殼
(92)‧‧‧頂蓋
(94)‧‧‧底蓋
(95)(96)‧‧‧視窗
(97)‧‧‧刻度
(115)(116)‧‧‧夾持構件
Claims (17)
- 一種軸向調整裝置,包含有:一本體,具有一前端件,形成於該本體前端;一第一滑座與一第二滑座,位於該本體內;一第一與一第二螺桿,設於該本體中,該二螺桿前端各具有一桿部,該二桿部係穿設於該前端件;該第一螺桿之桿身螺接該第一滑座,可帶動該第一滑座沿該第一螺桿之軸向位移;該第二螺桿之桿身螺接該第二滑座,可帶動該第二滑座沿該第二螺桿之軸向位移;一第一旋鈕與一第二旋鈕,該第一旋鈕設於該第一螺桿之桿部之前端;該第二旋鈕設於該軸向調整裝置前端,以驅動該第二螺桿轉動;一第一傳動齒輪與一第二傳動齒輪,該第二傳動齒輪係固設於該第二螺桿之桿部;該第一傳動齒輪係連接該第一螺桿之桿部;一掣動構件,位於該軸向調整裝置前端,並可於一掣動位置及一解掣位置間作動,該掣動構件位於該掣動位置時,該二傳動齒輪係連動該二螺桿;該掣動構件位於該解掣位置時,該二螺桿並未受該二傳動齒輪連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軸向調整裝置,其中:該掣動構件設於該第一螺桿與該第一傳動齒輪之間;該第一傳動齒輪可於該第一螺桿之桿部上自由轉動,且與該第二傳動齒輪嚙接;該掣動構件位於該掣動位置時,係將該第一傳動齒輪與該第一螺桿迫緊,使該第一傳動齒輪與該第一螺桿可同步轉動;該掣動構件位於該解掣位置時,係鬆開該第一傳動齒輪。
- 如請求項2所述之軸向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一螺桿之桿部 設有一肩部,位於該第一齒輪後方;該掣動構件係推動該第一齒輪,使該第一齒輪與該肩部迫緊。
- 如請求項2所述之軸向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一旋鈕之內部中空,形成一通孔;該第一齒輪前端凸設一筒部,該筒部係穿入該第一旋鈕之通孔中;該掣動構件之一端為一凸輪端,該凸輪端樞設於該第一螺桿之桿部前端;該掣動構件位於該掣動位置時係以該凸輪端推動該第一齒輪之筒部。
- 如請求項3所述之軸向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一旋鈕之內部中空,形成一通孔;該第一齒輪前端凸設一筒部,該筒部係穿入該第一旋鈕之通孔中;該掣動構件之一端為一凸輪端,該凸輪端樞設於該第一螺桿之桿部前端;該扳動構件位於該掣動位置時係以該凸輪端推動該第一齒輪之筒部。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軸向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一傳動齒輪可於該第一螺桿之桿部上自由轉動及滑移,且與該第二傳動齒輪保持嚙接;該第一傳動齒輪與該第一螺桿相對應之處設有嚙接部位;該掣動構件位於該掣動位置時,係使該嚙接部位相接觸,使該第一傳動齒輪與該第一螺桿可同步轉動;該掣動構件位於該解掣位置時,該第一傳動齒輪與該第一螺桿之嚙接部位則分離。
- 如請求項1至6任一項所述之軸向調整裝置,另包含有:一鎖定機構,設於該前端件中,該鎖定機構可夾住或鬆開該二螺桿之桿部。
- 如請求項7所述之軸向調整裝置,其中:該鎖定機構包含有一夾塊,可於一鎖固位置及一釋放位置間位移,該夾塊位於該鎖固位置時,係夾住該二桿部。
- 如請求項8所述之軸向調整裝置,其中:該前端件之一側面 凹設一空間;該二螺桿之桿部係穿越該空間;該夾塊係設於該空間,可於該空間內滑移;該鎖定機構更包含有:一扳桿與一連桿,該扳桿係位於該前端件之另一側面;該連桿係穿設於該前端件,其二端分別連接該扳桿及該夾塊;扳動該扳桿時,可帶動該夾塊位移至該鎖固位置或該釋放位置。
- 如請求項9所述之軸向調整裝置,其中:該空間設於該前端件底面;另包含有:一彈性元件,其二端分別抵於該前端件及該夾塊,其彈性力係使該夾塊保持向下滑移;扳動該扳桿時,可帶動該夾塊上下位移。
- 如請求項1至6任一項所述之軸向調整裝置,另包含有:一外殼,設於該本體外側;該外殼之一壁面設有至少一視窗以及刻度。
- 如請求項1至6任一項所述之軸向調整裝置,其中:另包含有:一外殼,設於該本體外側,該外殼之一壁面設有至少一視窗;至少一刻度尺,係連接於該第一或第二滑座,可隨該滑座位移,該刻度尺係顯露於該視窗。
- 一種軸向調整裝置,包含有:一前端件與一後端件;一第一滑座與一第二滑座,位於該二端件之間;一第一與一第二螺桿,設於該二端件之間,該二螺桿前端各具有一桿部,該二桿部係穿設於該前端件;該第一螺桿之桿身係螺接該第一滑座;該第二螺桿之桿身係螺接該第二滑座;一第一旋鈕,設於該第一螺桿前端;一第二旋鈕,設於該軸向調整裝置前端,以驅轉該第二螺桿;一第一傳動齒輪與一第二傳動齒輪,該第二傳動齒輪係 固設於該第二螺桿之桿部;該第一傳動齒輪係設於該第一螺桿之桿部,可於該第一螺桿之桿部上自由轉動,且與該第二傳動齒輪保持嚙接;一掣動構件,設於該第一螺桿與該第一齒輪之間,並可於一掣動位置及一解掣位置間作動,該掣動構件位於該掣動位置時,係將該第一傳動齒輪與該第一螺桿迫緊,使該第一傳動齒輪與該第一螺桿可同步轉動,該二螺桿可經由該二傳動齒輪產生連動;該掣動構件位於該解掣位置時,係鬆開該第一傳動齒輪;一鎖定機構,設於該前端件中,可夾住或鬆開該二螺桿。
-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軸向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一螺桿之桿部設有一肩部;該掣動構件係推動該第一齒輪,使該第一齒輪與該肩部迫緊。
- 如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軸向調整裝置,其中:該前端件之一側面凹設一空間;該二螺桿之桿部係穿越該空間;該鎖定機構包括:一夾塊、一扳桿與一連桿,該夾塊係設於該空間,可於該空間內滑移;該扳桿係位於該前端件之另一側面;該連桿穿設於該前端件,其二端分別連接該扳桿及該夾塊;扳動該扳桿時,可帶動該夾塊位移至一鎖固位置及一釋放位置,該夾塊位於該鎖固位置時,係夾住該二螺桿之桿部。
- 如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軸向調整裝置,其中:另包含有:一外殼,設於該前、後端件之間;該二滑座及/或該後端件各連接一物件。
- 如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軸向調整裝置,其中:該二滑座呈前後排列;該第一螺桿之桿身並穿伸該第二滑座;該第二螺桿之桿身並穿伸該第一滑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41825A TWI482681B (zh) | 2012-11-09 | 2012-11-09 | Axial adjustment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41825A TWI482681B (zh) | 2012-11-09 | 2012-11-09 | Axial adjustment devi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7936A TW201417936A (zh) | 2014-05-16 |
TWI482681B true TWI482681B (zh) | 2015-05-01 |
Family
ID=51294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41825A TWI482681B (zh) | 2012-11-09 | 2012-11-09 | Axial adjustment device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48268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40893A1 (en) | 2016-02-18 | 2017-08-24 | Hunter Douglas Inc. | Covering for an architectural opening, movable rail therefore and method of leveling a movable rail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797809A (en) * | 1928-10-13 | 1931-03-24 | Firm Soc Genevoise D Instr De | Mechanism for eliminating overstrain of measuring spindles in machine tools |
US2260232A (en) * | 1938-09-01 | 1941-10-21 | Philips Valentine James | Writing machine |
TWM241532U (en) * | 2003-10-13 | 2004-08-21 | Er-Fu Huangsu | Securing device for bar |
CN1756713A (zh) * | 2003-03-03 | 2006-04-05 | M·克莱夫-史密斯 | 具有整体式提升装置的可移动平台 |
US7712389B2 (en) * | 2006-05-16 | 2010-05-11 | T-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 Lifting device having parallel double screw rods |
TWM419621U (en) * | 2011-06-24 | 2012-01-01 | Keyi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 Dual lead screw device for lathe |
CN202110704U (zh) * | 2011-07-01 | 2012-01-11 | 福建工程学院 | 一种超声波测试实验台 |
TW201210917A (en) * | 2010-09-09 | 2012-03-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Handling apparatus |
CN202348863U (zh) * | 2011-10-19 | 2012-07-25 | 于亚鹏 | 贮物架支管连接夹 |
-
2012
- 2012-11-09 TW TW101141825A patent/TWI48268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797809A (en) * | 1928-10-13 | 1931-03-24 | Firm Soc Genevoise D Instr De | Mechanism for eliminating overstrain of measuring spindles in machine tools |
US2260232A (en) * | 1938-09-01 | 1941-10-21 | Philips Valentine James | Writing machine |
CN1756713A (zh) * | 2003-03-03 | 2006-04-05 | M·克莱夫-史密斯 | 具有整体式提升装置的可移动平台 |
TWM241532U (en) * | 2003-10-13 | 2004-08-21 | Er-Fu Huangsu | Securing device for bar |
US7712389B2 (en) * | 2006-05-16 | 2010-05-11 | T-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 Lifting device having parallel double screw rods |
TW201210917A (en) * | 2010-09-09 | 2012-03-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Handling apparatus |
TWM419621U (en) * | 2011-06-24 | 2012-01-01 | Keyi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 Dual lead screw device for lathe |
CN202110704U (zh) * | 2011-07-01 | 2012-01-11 | 福建工程学院 | 一种超声波测试实验台 |
CN202348863U (zh) * | 2011-10-19 | 2012-07-25 | 于亚鹏 | 贮物架支管连接夹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40893A1 (en) | 2016-02-18 | 2017-08-24 | Hunter Douglas Inc. | Covering for an architectural opening, movable rail therefore and method of leveling a movable rail |
US11795759B2 (en) | 2016-02-18 | 2023-10-24 | Hunter Douglas Inc. | Rail for an architectural coveri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7936A (zh) | 2014-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021904B2 (en) | Axial adjustment device | |
CN102632292B (zh) | 一种斜切锯 | |
JP6434638B2 (ja) | 枢動可能アームの精密位置決めのための関節式レバー又はカム型作動装置 | |
TWI482681B (zh) | Axial adjustment device | |
RU2012158002A (ru) | Переставной ручной инструмент | |
JP6168946B2 (ja) | 送り機構、形状測定機 | |
EP2023010A1 (en) | Adjusting distance's device using resiliently lead screw automatically | |
CN104775237B (zh) | 缝纫机差动送料装置 | |
CN203700722U (zh) | 缝纫机差动送料装置 | |
TWI445592B (zh) | 夾持調整裝置及其旋轉調整機構 | |
CN103802173B (zh) | 轴向调整装置 | |
WO2012146214A1 (zh) | 斜断锯 | |
US1304714A (en) | Tool-driver | |
TWM257907U (en) | Band sawing machine with stepless speed changing device | |
CN103846968B (zh) | 锯切机的角度调整装置 | |
JP2021037230A (ja) | ハンガーフック | |
JP7482540B2 (ja) | ロボットハンド | |
CN104999401A (zh) | 螺旋快速棘轮扳手 | |
CN2868568Y (zh) | 便捷型活络扳手 | |
CN101450469B (zh) | 可调夹爪及棘动握把的棘轮扳手 | |
TWM455024U (zh) | 縫紉機用的正倒縫切換裝置及其縫距調整機構 | |
JP2021037232A (ja) | ハンガーフック | |
CN203668670U (zh) | 一种缝纫机的倒缝扳手结构 | |
JP2015123542A (ja) | 卓上切断工具 | |
CN210979134U (zh) | 一种单指向旋转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