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5900B - 繞線裝置 - Google Patents

繞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5900B
TWI385900B TW097129755A TW97129755A TWI385900B TW I385900 B TWI385900 B TW I385900B TW 097129755 A TW097129755 A TW 097129755A TW 97129755 A TW97129755 A TW 97129755A TW I385900 B TWI385900 B TW I3859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guide
wire
shaft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29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19906A (en
Inventor
Yoshihiro Ujiie
Original Assignee
Nittoku E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ku Eng filed Critical Nittoku Eng
Publication of TW200919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9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5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590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9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slotted ro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8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slotted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9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around salient p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Description

繞線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將線材多層整列捲繞於旋轉之工件之繞線裝置。
於日本JP3266538B2及日本JP3679337B2有揭示錠翼(flyer)式繞線裝置,係為了將線材整列捲繞於旋轉電機之電樞心等工件,藉由線材導件(繞線模(former))將從錠翼送出之線材往工件之齒間之槽導引以進行繞線。
日本JP3266538B2所揭示之繞線裝置,係繞線於磁極鐡心(齒)時,以分度裝置保持工件,將從繞工件周圍旋轉之錠翼送出之線材,藉由中心繞線模與對向繞線模導引至繞線位置以繞線者。藉由使中心繞線模與對向繞線模,彼此同步移動於錠翼之旋轉軸方向,使線材整列繞線於鐡心。第2層以後之繞線,係使中心繞線模與對向繞線模從工件往遠離方向移動線徑之量來進行。
日本JP3679337B2所揭示之繞線裝置,亦同樣,係使從錠翼送出之線材,藉由繞線模導件導引至磁極鐡心以繞線者,繞線模導件係構成為能移動。
於錠翼式繞線裝置,繞工件周圍旋轉之錠翼之外徑若變大,其慣性力變大,重量亦增加。因此,若使錠翼高速旋轉,會在繞線裝置產生振動,有時不能整列捲繞。
又,因於錠翼每旋轉1圈線材便被扭曲1次,故於捲 繞剛性大之粗線材時,會有回復力作用於線材,且亦有甚大反作用力從線材作用於錠翼本身。因此,於線材滑動於繞線模上而繞線於工件之過程,線材之張力容易變動,而可能產生不能整列捲繞之情形。又,從錠翼前端至工件之距離長,亦成為線材之張力容易變動之原因。
再者,為了提高線材之空間因數,以謀求馬達線圈、其他各種線圈之性能提高,多使用截面為四角形狀之平角線為繞線之線材。但,於錠翼式繞線裝置,可能在線材扭曲,甚至翻轉之狀態下繞線,因而有不能整列捲繞之情形。
本發明係有鑒於上述問題點而為,其目的在於提供:不使線材產生扭曲,且能穩定進行整列捲繞之繞線裝置。
本發明係將線材捲繞於旋轉之工件之繞線裝置,具備:心軸,支撐工件且以軸為中心旋轉;線材供應機構,供應線材至工件;導件,與該心軸一起旋轉,將從該線材供應機構供應之線材導引至工件之繞線位置;及導件移動機構,調整該導件對工件之相對位置,以調整工件之該繞線位置;該導件係可藉由該導件移動機構移動於該心軸之軸方向及徑方向。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參照圖1~圖3,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繞線裝置1之構成。
首先,說明繞線對象之電樞心C。電樞心C係在將電樞線圈捲繞於各齒C1(磁極)之狀態下固定於旋轉軸,來構 成旋轉電機之電樞。電樞心C為要與被捲繞之線材W絕緣,以絕緣體等被覆。
電樞心C,形成為圓形之外周形狀,具有沿圓周方向以等間隔從根部放射狀突出之複數個齒C1,於各齒C1間形成有用以收容繞線之槽C2。
各齒C1之前端面係形成為圓弧狀,在裝配為旋轉電機時,係於與定子鐡心之間隔閒隙(gap)面對。各齒C1之前端面形成為於圓周方向向兩側突出且縮小槽C2之開口部,捲繞於各齒C1之繞線收容於槽C2內。
於各齒C1,例如,從齒C1之前端側向根側整列捲繞第1層之線材W,第2層從根側向前端側整列捲繞,依序同樣整列捲繞複數繞層,以形成電樞線圈。繞層,亦可將第1層從齒C1之根側向前端側整列捲繞,將第2層從齒C1之前端側向根側整列捲繞。
又,本實施形態之繞線裝置1之工件,不限於具有上述複數個齒C1(繞軸)之電樞心C,亦可為如圖5所示之具有單數繞軸之樹脂製或陶瓷製線軸(coil bobbin),或定子之分割鐡心,只要係能以繞軸為中心旋轉之工件均能適用。以下,說明具有複數個繞軸(齒C1)之電樞心C為工件之情形。
繞線裝置1具備:主心軸機構4,具有以欲繞線之齒C1(以下稱為「繞線對象齒C1」)為旋轉中心軸旋轉驅動電樞心C之主心軸43;副心軸機構5,具有隔著電樞心C對向配置於與主心軸43同軸上且與主心軸43同步旋轉之副 心軸53;及線材供應機構6,供應線材W至繞線對象齒C1。主心軸機構4、副心軸機構5、及線材供應機構6,係受支持台7支撐。
副心軸機構5具備:做為第一導件之導件10,與副心軸53一起旋轉且將從線材供應機構6送出之線材W導引至繞線對象齒C1之繞線位置;及導件移動機構20,調整導件10對繞線對象齒C1之相對位置,以調整繞線對象齒C1之繞線位置。所謂繞線位置,係將線材W整列捲繞時,線材W應被捲繞之繞線對象齒C1之位置。
導件10係由以挾住繞線對象齒C1之方式配置之一對繞線模11構成。繞線模11之外周面形成為曲面狀。從線材供應機構6送出之線材W,沿繞線模11之外周曲面以滑落之方式導引,導引至繞線對象齒C1之表面。又,繞線模11,只要對向於繞線對象齒C1之複數個外周面中至少一面設置,便能發揮其機能。又,於圖3,僅圖示一對繞線模11中之一方之繞線模11及所附帶之導件移動機構20,係將配置於圖中下側之另一方之繞線模11及所附帶之導件移動機構20省略的圖示。
導件移動機構20係使繞線模11沿主副心軸43、53之軸方向及徑方向移動。在此,主副心軸43、53之軸方向係指繞線對象齒C1之軸方向,以下簡稱「軸方向」。又,主副心軸43、53之徑方向係指接近/離開繞線對象齒C1之方向,以下簡稱「徑方向」。
於主心軸機構4亦可視必要而例如日本JP3266538B2 所記載,設置第二導件之導件10A,用以於與導件10之間將線材W導引至繞線對象齒C1之繞線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係說明於主心軸機構4亦設置導件10A之情形。
導件10A係由對向於一對繞線模11配置之一對之對向繞線模11A構成。對向繞線模11A具有正交於齒C1且對向於繞線模11之臂部。線材W係於繞線模11之外周面與對向繞線模11A之臂部之間被導引至繞線對象齒C1。
主心軸機構4亦與副心軸機構5同樣具備使對向繞線模11A移動於軸方向及徑方向之導件移動機構20A。又,於圖3,僅圖示一對之對向繞線模11A中之一方之對向繞線模11A及所附帶之導件移動機構20A,省略配置於圖中下側之另一方之對向繞線模11A及所附帶之導件移動機構20A的圖示。
主副心軸機構4、5,於如本實施形態以具有複數個繞軸之電樞心C為工件之情形,較佳為使用雙方之主心軸機構4、5。但若係如圖5所示,工件為具有單數繞軸之線軸或定子之分割鐡心之情形,能省略副心軸機構5之設置,而僅以主心軸機構4構成繞線裝置1。
又,工件係如圖5所示之具有單數繞軸之線軸或定子之分割鐡心之情形,若使用主副心軸機構4、5雙方時,於主心軸機構4及副心軸機構5之至少一方,配置導件10(10A)即可。
繞線裝置1進一步具備:切斷機構8,於繞線結束時將從線材供應機構6至齒C1之捲繞結束端之線材W切斷; 及分度機構9,每於線材W對一個齒C1之捲繞結束後,為變更欲繞線之齒C1而使電樞心C於軸中心旋轉。
又,工件若係具有單數繞軸之線軸或定子之分割鐡心之情形,替代分度機構9,可設置於繞線開始時及繞線結束時將工件供應及搬出於繞線裝置1之工件搬送機構。
主心軸機構4,具備透過軸承旋轉自如地支撐於在軸方向離開配置於支持台7之2個頭40的旋轉體41。於兩旋轉體41,插通透過鍵42一體旋轉之圓筒狀主心軸43。
於主心軸43之基端側固定皮帶輪44A,於配置在支持台7下方之心軸馬達45之輸出軸亦固定皮帶輪44B。於皮帶輪44A與皮帶輪44B繞掛皮帶44C。主心軸43,藉由心軸馬達45旋轉驅動。又,於主心軸機構4,設定朝向副心軸機構5之方向為前進。
於主心軸43之前端,如圖3所示,設置當作支撐電樞心C之鐡心支撐治具的夾頭機構3。夾頭機構3,具備:一對夾頭30,配置於主心軸43之前端且能滑動移動於徑方向;及彈簧31,係將一對夾頭30朝彼此接近之方向彈壓之彈壓手段。一對夾頭30,藉由彈簧31之彈壓力支撐電樞心C。
於一對夾頭30分別設置彼此對向配置且所對向之面係傾斜形成的傾斜凸輪32。於主心軸43之中空部內,配置能移動於軸方向之夾頭開閉棒33。於夾頭開閉棒33之前端,結合具有對應傾斜凸輪32之傾斜面之凸輪面的凸輪35。夾頭開閉棒33,藉由配置於基端側之汽缸34移動於軸方向。
氣缸34,受配置在主心軸43之基端側之支柱36支撐。從氣缸34突出之活塞桿前端,透過止推軸承37連結於從主心軸43之基端開口部突出之夾頭開閉棒33之基端。
氣缸34之驅動使夾頭開閉棒33從待機位置前進時,夾頭開閉棒33前端之凸輪35進入傾斜凸輪32間,透過傾斜凸輪32使一對夾頭30被推向徑方向外側,開放夾頭30。
如圖1所示,於支持台7,配置能移動於軸方向之移動板56,副心軸機構5載置於移動板56上。副心軸機構5,具備透過軸承旋轉自如地受於軸方向離開移動板56上配置之2個頭50支撐的旋轉體51。於兩旋轉體51,插通透過鍵52一體旋轉之圓筒狀副心軸53。又,於副心軸機構5,以朝向主心軸機構4之方向為前進。
於副心軸53之前端,設置抵接繞線對象齒C1之前端面之突起59,以主心軸43與副心軸53支撐電樞心C兩端,使電樞心C之支撐穩定。
移動板56,受配置在支持台7且沿軸方向延伸之線性導件56A支撐。於移動板56,結合螺合於與線性導件56A平行延伸之滾珠螺桿57A的從動件57B。滾珠螺桿57A,結合於配置在支持台7之心軸移動馬達57之輸出軸。在驅動心軸移動馬達57後,從動件57B沿滾珠螺桿57A移動,移動板56沿線性導件56A移動於軸方向。如此,藉由驅動心軸移動馬達57,能使副心軸53移動於軸方向。
於副心軸53之基端側以栓槽結合皮帶輪54A,於配置在支持台7下方之心軸馬達55之輸出軸固定皮帶輪54B。 於皮帶輪54A與皮帶輪54B繞掛皮帶54C。副心軸53係受心軸馬達55旋轉驅動。
因副心軸53與皮帶輪54A係以栓槽結合,故移動板56移動於軸方向時,副心軸53,使與皮帶輪54A之結合位置變化,對皮帶輪54A相對移動於軸方向。
其次,參照圖3,說明導件移動機構20、20A。
如圖3所示,繞線模11係受與副心軸53一起旋轉且能對副心軸53相對移動於軸方向之旋轉移動板13支撐。
旋轉移動板13,結合於於軸方向貫通旋轉體51之做為第一導軸用之軸方向移動軸12之前端。軸方向移動軸12,因於軸方向貫通旋轉體51,故能與副心軸53一起旋轉且相對副心軸53往軸方向移動。由於軸方向移動軸12係透過旋轉移動板13連結於繞線模11,故使軸方向移動軸12移動於軸方向會使繞線模11移動於軸方向。
於旋轉移動板13配置沿徑方向延伸之線性導件14,支撐繞線模11使之能沿線性導件14移動。又,於旋轉移動板13,支撐由2個臂構成之L字狀雙臂曲柄15,能以2個臂之連接部為支點旋動。
於雙臂曲柄15之一方之臂之自由端形成長孔,於該長孔卡合設置在繞線模11之基端部之惰銷。又,於雙臂曲柄15之另一方之臂之自由端亦形成長孔,於該長孔卡合於軸方向貫通旋轉體51之做為第二導軸用之徑方向移動軸16之前端。
由於徑方向移動軸16與軸方向移動軸12同樣於軸方 向貫通旋轉體51,故與副心軸53一起旋轉且能相對副心軸53於軸方向移動。因徑方向移動軸16,透過雙臂曲柄15連結於繞線模11,故使徑方向移動軸16於軸方向相對軸方向移動軸12移動會使繞線模11沿線性導件14移動於徑方向。如此,雙臂曲柄15,係將軸方向之動作轉換為徑方向之動作的轉換機構。
如此,藉由使軸方向移動軸12與徑方向移動軸16同步移動,能調整繞線模11之軸方向位置,藉由使徑方向移動軸16相對軸方向移動軸12移動,能調整繞線模11之徑方向位置。
軸方向移動軸12與徑方向移動軸16,因分別設置於一對繞線模11,故一對繞線模11,能個別地沿軸方向及徑方向移動。
又,於本實施形態,徑方向移動軸16對旋轉體51的貫通位置,雖較軸方向移動軸12偏內周側,但藉由變更雙臂曲柄15之形狀等亦能使與軸方向移動軸12位於同一周上。
如圖1及圖3所示,於各軸方向移動軸12與徑方向移動軸16,連結配置於副心軸53之外周之環狀圓環凸輪17、18。藉此,圓環凸輪17、18,與副心軸53一起旋轉,與所連結之移動軸12、16一起移動於軸方向。於本實施形態,於副心軸機構5,因軸方向移動軸12與徑方向移動軸16分別設置2個,故圓環凸輪17及圓環凸輪18亦分別設置2片。
於圓環凸輪17、18之外周,配置容許圓環凸輪17、18之旋轉,且在沿軸方向移動時卡合於圓環凸輪17、18之外周的凸輪從動件21、22。
凸輪從動件21、22,藉由軸可動機構23、24(係配置於豎設在移動板56之支柱58上之導軸可動機構)能移動於軸方向。
如圖3所示,軸可動機構23、24,具備:滾珠螺桿71,係結合於馬達70之輸出軸且沿軸方向延伸之螺絲體;線性導件72,平行於滾珠螺桿71延伸;及從動件73,藉由卡合於線性導件72防止旋轉且螺合於滾珠螺桿71。從動件73係連結於凸輪從動件21、22。
當馬達70旋轉驅動後,因從動件73沿線性導件72移動,故凸輪從動件21、22移動於軸方向。藉此,凸輪從動件21、22卡合於圓環凸輪17、18之外周,圓環凸輪17、18亦移動於軸方向。如此,軸方向移動軸12與徑方向移動軸16移動於軸方向。
由以上所說明之旋轉移動板13、軸方向移動軸12、徑方向移動軸16、雙臂曲柄15、圓環凸輪17、18、凸輪從動件21、22、及軸可動機構23、24構成導件移動機構20。
使對向繞線模11A移動於軸方向及徑方向之導件移動機構20A,亦與導件移動機構20同樣,由旋轉移動板13A、軸方向移動軸12A、徑方向移動軸16A、雙臂曲柄15A、圓環凸輪17A、18A、凸輪從動件21A、22A、及軸可動機構23A、24A構成。導件移動機構20A之構成,因與導件移動 機構20相同故省略說明。
如圖1及圖2所示,線材供應機構6,具備:線材送出部60;及三軸移動機構65,使線材送出部60沿正交三軸方向移動。
三軸移動機構65,具備:水平軸移動機構66,使線材送出部60移動於與主副心軸43、53水平正交之方向;上下軸移動機構67,受水平軸移動機構66支撐且使線材送出部60移動於上下方向;及前後軸移動機構68,受上下軸移動機構67支撐且使線材送出部60移動於主副心軸43、53之軸方向。
線材送出部60,具備:導輪61,用以導引從線材供應源(省略圖示)供應之線材W;線嘴(省略圖示),用以送出導輪61所導引之線材W;及線夾件62,將線嘴與導輪61間之線材W藉由氣缸63之推壓力夾住而保持。又,替代線嘴亦可使用將線材送出之線輪。
線材供應機構6,藉由三軸移動機構65邊控制線材送出部60對繞線對象齒C1之相對位置,邊動作送出線材W。線夾件62,於繞線動作中開放容許線材W之送出,於繞線動作結束後之階段夾住線材W以停止線材W之送出。
切斷機構8,具備:升降機構83,透過固定在主心軸機構4之頭40之支柱81及橫材82受支撐;及刀具80,受升降機構83支撐。切斷機構8,每於繞線結束時,藉由升降機構83使刀具80移動至作動位置,將結束繞線之齒C1之線材W之捲繞尾端與線材送出部60之間的線材W,藉由 刀具80切斷。
分度機構9,具備:分度馬達90,配置於支持台7下方;上下氣缸91,固定於從分度馬達90向上方突出之馬達軸;及分度軸92,固定於上下氣缸91之上端。
分度軸92,構成為透過防轉鍵93插入於電樞心C之軸孔C3且能與電樞心C一體旋轉。
分度機構9,具備:分度軸92下降之待機位置;及分度軸92上升之作動位置;待機位置與作動位置,藉由上下氣缸91之驅動切換。又,分度馬達90係使分度軸92旋轉至既定之旋轉位置。
每於完成對一個齒C1之繞線後,分度軸92從待機位置向受夾頭機構3支撐之電樞心C上升至作動位置。此時,藉由分度馬達90控制分度軸92之旋轉位置,使分度軸92之防轉鍵93之旋轉位置一致於記錄在控制器(省略圖示)之電樞心C之軸孔C3之鍵槽的旋轉位置。然後,在夾頭機構3開放之狀態下,藉由分度馬達90使電樞心C旋轉,以使下一個進行繞線之齒C1之前端面對向於副心軸53之突起59。其後,在確認夾頭機構3對電樞心C之把持後之時點,藉由上下氣缸91使分度軸92下降至待機位置。
其次,參照圖4,說明構成如上之繞線裝置1之繞線方法。
首先,使夾頭機構3之氣缸34動作以使夾頭開閉棒33前進,將前端之凸輪35推入傾斜凸輪32間使夾頭30擴開於徑方向來開放。
其次,藉由未圖示之零件供應機器人等工件供應機構,將電樞心C在定位於其旋轉位置之狀態下,插入夾頭30之間。然後,藉由氣缸34使夾頭開閉棒33後退至待機位置。藉此,藉由彈簧31之彈壓力使夾頭30關閉,以支撐電樞心C。電樞心C之繞線對象齒C1,延伸於主心軸43之軸方向,成為前端面對向於副心軸53之突起59之狀態。
又,若使用分度機構9固定電樞心C之情形,首先,使電樞心C保持於待機位置之分度軸92。其次,使分度軸92上升,為避免於作動位置前夾頭機構3與齒C1之干涉,使電樞心C旋轉既定角度。而後,於分度軸92到達作動位置之階段,使電樞心C回到所期之旋轉位置,藉由夾頭機構3支撐電樞心C。
其次,驅動心軸移動馬達57使移動板56移動,使副心軸機構5朝向主心軸機構4前進,使副心軸53前端之突起59抵接於繞線對象齒C1之前端面。如此,結束電樞心C之固定。又,若使用分度機構9固定電樞心C之情形,於此時點使分度軸92下降至待機位置。
其次,藉由驅動軸可動機構23A及24A,使主心軸機構4之對向繞線模11A移動至繞線對象齒C1之捲繞開始位置。具體而言,如圖4A所示,對向繞線模11A之前端,被定位於從繞線對象齒C1之前端側之繞端離開線材W之直徑之量之位置。
又,同樣藉由驅動軸可動機構23及24,使副心軸機構5之繞線模11移動至繞線對象齒C1之捲繞開始位置。具體 而言,如圖4A所示,繞線模11之前端,被定位於繞線對象齒C1之前端側之繞端。
如此,繞線模11與對向繞線模11A,如圖4A所示,於軸方向設置相當於線材W直徑之1節距分量之間隙來配置。又,繞線模11與對向繞線模11A之徑方向位置,被定位於接觸或接近繞線對象齒C1之表面之位置。
又,於圖4A~圖4F,雖僅圖示配置於齒C1之一側之繞線模11及對向繞線模11A,但於齒C1之另一側(圖中下方),亦同樣配置繞線模11與對向繞線模11A。
其次,藉由三軸移動機構65使線材送出部60移動,使藉由線夾件62保持且從線材送出部60延伸之線材W之前端,移動至繞線對象齒C1之捲繞開始位置。且,使線材W挾持於設置在繞線對象齒C1附近之線材始端保持部(省略圖示)而成為捲繞開始狀態。然後,開放線夾件62,藉由張力裝置(省略圖示)邊施加張力於線材W邊從線材送出部60向繞線對象齒C1送出線材W。
於以上之狀態,使兩側之心軸馬達45、55同步旋轉,以使電樞心C旋轉。藉此,繞線對象齒C1,以主副心軸43、53為中心旋轉。從線材送出部60送出之線材W,被導引至繞線模11與對向繞線模11A間之間隙,捲繞於繞線對象齒C1之外周。
在繞線對象齒C1旋轉1圈,使線材W於繞線對象齒C1捲繞1圈後,如圖4A虛線所示,使對向繞線模11A往繞線對象齒C1之根部側移動1節距之量。又,使繞線模11, 移動於徑方向而從繞線對象齒C1之表面離開,且往繞線對象齒C1之根部側移動1節距之量,以覆蓋已繞線之第1圈線材W。藉此,繞線模11與對向繞線模11A,設1節距分量配置。然後,使線材W導引於繞線模11與對向繞線模11A間之間隙而繞線第2圈。
以下亦同樣,每於繞線對象齒C1旋轉1圈線材W於繞線對象齒C1捲繞1圈,便使繞線模11與對向繞線模11A,保持1節距分量之間隙朝向電樞心C之中心移動。又,亦使線材送出部60同步於繞線模11與對向繞線模11A朝向電樞心C之中心移動。
藉由如此進行繞線,如圖4B所示,於繞線對象齒C1,在相鄰之線材W之側面彼此接觸之狀態下繞線,進行整列捲繞。
如圖4C虛線所示,將線材W捲繞至繞線對象齒C1之根部端,結束第1層之繞線後,如圖4C實線所示,使繞線模11朝向繞線對象齒C1之前端側移動半節距之量(線材W直徑之一半之量)。又,使對向繞線模11A,移動於徑方向而從繞線對象齒C1之表面遠離,且朝向繞線對象齒C1之前端側移動半節距之量,以覆蓋已捲繞之第1層最後圈之線材W。然後,使線材W導引於設置於繞線模11與對向繞線模11A之一節距之量的間隙而繞線第2層之第1圈。
其次,如圖4D所示,使繞線模11朝向繞線對象齒C1之前端側移動1節距之量。又,使對向繞線模11A,移動於徑方向而從繞線對象齒C1之表面遠離,且朝向繞線對象齒 C1之前端側移動1節距之量,以覆蓋已捲繞之第2層第1圈之線材W。然後,使線材W導引於繞線模11與對向繞線模11A之間隙而繞線第2層之第2圈。
每於繞線對象齒C1旋轉1圈線材W於繞線對象齒C1捲繞1圈,便使繞線模11與對向繞線模11A保持1節距之量之間隙朝向電樞心C之外周側移動來繞線第2層。
如圖4E虛線所示,將線材W捲繞至繞線對象齒C1之前端,結束第2層之繞線後,如圖4E實線所示,使對向繞線模11A朝向繞線對象齒C1之根部側移動半節距之量。又,使繞線模11,移動於徑方向而從繞線對象齒C1之表面遠離,且朝向繞線對象齒C1之根部側移動半節距之量,以覆蓋已捲繞之第2層最後圈之線材W。然後,使線材W導引於設在繞線模11與對向繞線模11A之間之1節距之量間隙而繞線第3層之第1圈。
其次,如圖4F所示,使對向繞線模11A朝向繞線對象齒C1之根部側移動1節距之量。又,使繞線模11,移動於徑方向而從繞線對象齒C1之表面遠離,且朝向繞線對象齒C1之底根側移動僅1節距分量,以覆蓋已捲繞之第3層之第1圈之線材W。然後,使線材W導引於繞線模11與對向繞線模11A之間隙而繞線第3層之第2圈。
每於繞線對象齒C1旋轉1圈線材W於繞線對象齒C1捲繞1圈,便使繞線模11與對向繞線模11A保持1節距分量之間隙朝向電樞心C之中心移動,以繞線第3層。
藉由重複以上之動作,線材W捲繞既定層數於繞線對 象齒C1。捲繞既定層數後,停止主副心軸43、53之旋轉,且使繞線模11與對向繞線模11A後退至待機位置。接著,將線材W之端部紮於電樞心C之端子部。紮線材W中,對從線材送出部60送出之線材W給予張力,使線材W不鬆弛。
紮線材W之動作結束後,藉由線夾件62停止來自線材送出部60之線材W之送出,線材送出部60藉由三軸移動機構65回歸初期位置。
以上,結束電樞心C之1個齒C1之繞線。
結束對1個齒C1之繞線後,使分度機構9之分度軸92上升以插入於電樞心C之軸孔C3。然後,使副心軸53後退,且在開放夾頭機構3之狀態,藉由驅動分度馬達90使電樞心C旋轉1個齒之量,使新齒C1對向於副心軸53之突起59。如此,定位新齒C1後,藉由夾頭機構3把持電樞心C,且使副心軸53前進而使前端之突起59抵接於新齒C1之前端面,以支撐新齒C1。
新齒C1之支撐完成後,使分度軸92下降至待機位置,對新齒C1以前述之要領進行繞線。
在對電樞心C之全部齒C1之繞線結束後,將線材W藉由線夾件62保持,藉由刀具80切斷線夾件62與電樞心C間之線材W。接著,使副心軸53後退且開放夾頭機構3,卸下已繞線之電樞心C。
又,於以上之實施形態,導件10、10A,係對使用以夾住齒C1之方式配置之一對繞線模11與一對對向繞線模11A 之情形加以說明。但,依工件之形狀,亦可變更導件之形狀,或增加導件數量,以將線材W導引至更正確之繞線位置。又,導件10、10A之數量,如圖6所示,藉由增加軸方向移動軸12,徑方向移動軸16,及圓環凸輪17、18之數量,能容易增加。
依以上之實施形態,能發揮如下所示之效果。
繞線裝置1,係使工件即電樞心C與導件10、10A一起旋轉以進行繞線之裝置,因不需要質量大之錠翼等旋轉構件,故於繞線動作時不容易產生振動。
又,繞線裝置1,因係使電樞心C與導件10、10A一起旋轉,從線材送出部60對電樞心C供應線材W之裝置,故能使線材之捲繞路徑簡化,縮短從線材送出部60至電樞心C之距離。因此,能抑制於線材W在導件10、10A上滑動而被捲繞於電樞心C之過程中之線材W之張力,故能穩定地進行整列捲繞。
又,繞線裝置1因係使電樞心C與導件10、10A一起旋轉,並從線材送出部60對電樞心C供應線材W之裝置,故線材W不產生扭曲。因此,即使將剛性大之粗線材W繞線之情形,仍能穩定地進行整列捲繞。特別,為提高線材W之空間因數,使用截面四角形狀之平角線作為繞線之線材W之情形,亦不會在線材W扭曲,甚至以翻轉狀態繞線,能穩定地進行整列捲繞。
又,繞線裝置1,具備與副心軸53一起旋轉之繞線模11及與主心軸43一起旋轉之對向繞線模11A中之至少一方 以作為將線材W導引往電樞心C之導件,繞線模11及對向繞線模11A,構成為能沿主副心軸43、53之軸方向及徑方向移動。因此,於僅具備作為導件之繞線模11之情形,能將要捲繞之線材W從副心軸機構5側導引,又,於作為導件僅具備對向繞線模11A之情形,能將要捲繞之線材W從主心軸機構4側導引,進一步,於具備繞線模11及對向繞線模11A雙方作為導件之情形,能將要捲繞之線材W從主副心軸機構4、5之兩側導引。如此,可對應工件之形狀選擇各種線材導引方法,對應工件之形狀涵盖複數層正確地進行整列捲繞。
又,因導件移動機構20之軸方向移動軸12、徑方向移動軸16、及圓環凸輪17、18,係構成為能與主副心軸43、53一起旋轉,且設定軸方向移動軸12及徑方向移動軸16之軸方向位置之軸可動機構23、24係配置於主副心軸43、53之外部,故能使主副心軸43、53為簡潔之構成。因此,主副心軸43、53之旋轉慣性力變小,抑制繞線動作時之振動,故與錠翼式繞線裝置比較,能高速旋轉,縮短繞線之生產節拍。
又,藉由增加軸方向移動軸12、徑方向移動軸16、圓環凸輪17、18、及凸輪從動件21、22之數量,能增加用以導引線材W至繞線位置之導件10、10A之數量。藉此,能導引線材W至更正確之繞線位置,故能進行更正確之整列捲繞。
又,因軸方向移動軸12直接連結於繞線模11,徑方向 移動軸16透過雙臂曲柄15連結於繞線模11,故藉由控制軸方向移動軸12及徑方向移動軸16之軸方向之移動,能容易調整繞線模11之軸方向位置及徑方向位置。
又,軸可動機構23、24,係具備:從動件73,連結於凸輪從動件21、22;滾珠螺桿71,螺合於從動件73;及馬達70,使滾珠螺桿71旋轉;藉由調整馬達70之旋轉位置,且調整凸輪從動件21、22之軸方向位置,使圓環凸輪17、18移動於軸方向者。因凸輪從動件21、22,係卡合圓環凸輪17、18之外周,故即使使用多數個導件於工件繞線之情形,如圖6所示,不使凸輪從動件21彼此干涉,能配置於多數個圓環凸輪17、18之外周。
又,將軸方向之動作轉換為徑方向之動作之雙臂曲柄15,因一端連結於徑方向移動軸16,另一端連結於繞線模11,故往徑方向移動軸16之軸方向之移動容易轉換為往繞線模11徑方向之移動。在此,若於徑方向移動軸16及繞線模11與雙臂曲柄15之一方形成長孔,於另一方配置卡合於長孔之可旋轉惰輪,能將徑方向移動軸16軸方向之移動圓滑地轉換為繞線模11徑方向之移動。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於其技術思想之範圍內顯得為各種變更。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雖說明於主心軸機構4設置夾頭機構3做為工件之保持手段,但亦可於副心軸機構5之副心軸53之前端設置支撐工件之夾頭機構,從兩側支撐工件。
又,於本實施形態,線材W雖較佳為使用剛性大之粗線,但即使使用線材W之軌跡不依線材送出部60之移動軌跡形成之細線,亦能進行整列捲繞。
1‧‧‧繞線裝置
3‧‧‧夾頭機構
4‧‧‧主心軸機構
5‧‧‧副心軸機構
6‧‧‧線材供應機構
7‧‧‧支持台
7A、36、58、81‧‧‧支柱
8‧‧‧切斷機構
9‧‧‧分度機構
10、10A‧‧‧導件
11‧‧‧繞線模
11A‧‧‧對向繞線模
12、12A‧‧‧軸方向移動軸
13、13A‧‧‧旋轉移動板
14、14A、56A、72‧‧‧線性導件
15、15A‧‧‧雙臂曲柄
16、16A‧‧‧徑方向移動軸
17、17A、18、18A‧‧‧圓環凸輪
20、20A‧‧‧導件移動機構
21、22‧‧‧凸輪從動件
23、23A、24、24A‧‧‧軸可動機構
30‧‧‧夾頭
31‧‧‧彈簧
32‧‧‧傾斜凸輪
33‧‧‧夾頭開閉棒
34、63‧‧‧氣缸
35‧‧‧凸輪
37‧‧‧止推軸承
40、50‧‧‧頭
41、51‧‧‧旋轉體
42、52‧‧‧鍵
43‧‧‧主心軸
44A、44B、54A、54B‧‧‧皮帶輪
44C、54C‧‧‧皮帶
45、55‧‧‧心軸馬達
53‧‧‧副心軸
56‧‧‧移動板
57‧‧‧心軸移動馬達
57A、71‧‧‧滾珠螺桿
57B、73‧‧‧從動件
59‧‧‧突起
60‧‧‧線材送出部
61‧‧‧導輪
62‧‧‧線夾件
65‧‧‧三軸移動機構
66‧‧‧水平軸移動機構
67‧‧‧上下軸移動機構
68‧‧‧前後軸移動機構
70‧‧‧馬達
80‧‧‧刀具
82‧‧‧橫材
83‧‧‧升降機構
90‧‧‧分度馬達
91‧‧‧上下氣缸
92‧‧‧分度軸
93‧‧‧防轉鍵
C‧‧‧電樞心
C1‧‧‧繞線對象齒
C2‧‧‧槽
C3‧‧‧軸孔
W‧‧‧線材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繞線裝置的立體圖。
圖2係將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繞線裝置之要部放大表示的立體圖。
圖3係用以說明主副心軸機構、導件、及導件移動機構的說明圖。
圖4A~4F係將繞線動作以時間系列順序表示的圖。
圖5係表示工件之一例的立體圖。
圖6係表示導件移動機構之一例的立體圖。
3‧‧‧夾頭機構
7‧‧‧支持台
10、10A‧‧‧導件
11‧‧‧繞線模
11A‧‧‧對向繞線模
12、12A‧‧‧軸方向移動軸
13、13A‧‧‧旋轉移動板
14、14A‧‧‧線性導件
15、15A‧‧‧雙臂曲柄
16、16A‧‧‧徑方向移動軸
17、18‧‧‧圓環凸輪
20、20A‧‧‧導件移動機構
21、22‧‧‧凸輪從動件
23、24‧‧‧軸可動機構
30‧‧‧夾頭
31‧‧‧彈簧
32‧‧‧傾斜凸輪
33‧‧‧夾頭開閉棒
35‧‧‧凸輪
37‧‧‧止推軸承
50‧‧‧頭
51‧‧‧旋轉體
43‧‧‧主心軸
52‧‧‧鍵
53‧‧‧副心軸
59‧‧‧突起
70‧‧‧馬達
71‧‧‧導螺桿
72‧‧‧線性導軌
73‧‧‧從動子
C‧‧‧電樞心
C1‧‧‧繞線對象齒
C3‧‧‧軸孔
W‧‧‧線材

Claims (7)

  1. 一種繞線裝置(1),係將線材(W)捲繞於旋轉之工件(C),其具備:心軸(43、53),支撐工件(C)且以軸為中心旋轉;線材供應機構(6),供應線材(W)至工件(C);導件(10、10A),與該心軸(43、53)一起旋轉,將從該線材供應機構(6)供應之線材(W)導引至工件(C)之繞線位置;及導件移動機構(20、20A),調整該導件(10、10A)對工件(C)之相對位置,以調整工件(C)之該繞線位置;該導件(10、10A)可藉由該導件移動機構(20、20A)移動於該心軸(43、53)之軸方向及徑方向;該導件移動機構(20、20A),具備:導軸(12、16、12A、16A),連結於該導件(10、10A),與該心軸(43、53)一起旋轉且於軸方向能對該心軸(43、53)相對移動;該導軸(12、16、12A、16A),具備:第一導軸(12、12A),連結於該導件(10、10A);第二導軸(16、16A),透過將該軸方向之動作轉換為該徑方向之動作之轉換機構(15、15A)連結於該導件(10、10A);藉由使該第一導軸(12、12A)與該第二導軸(16、16A)同步移動於該心軸(43、53)之軸方向,該導件(10、10A)移動於該心軸(43、53)之軸方向;藉由使該第一導軸(12、12A)與該第二導軸(16、16A) 相對移動於該心軸(43、53)之軸方向,該導件(10、10A)移動於該心軸(43、53)之徑方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繞線裝置(1),其中,該心軸(43、53),具備:主心軸(43),支撐工件(C)且以軸為中心旋轉;及副心軸(53),隔著工件(C)與該主心軸(43)於同軸上對向配置,且與該主心軸(43)同步旋轉;該導件(10、10A),具備與該副心軸(53)一起旋轉之第一導件(11)及與該主心軸(43)一起旋轉之第二導件(11A)中之至少一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繞線裝置(1),其中,該導件(10、10A),具備該第一導件(11)與對向於該第一導件(11)配置之該第二導件(11A);從該線材供應機構(6)供應之線材(W)係被導引至該第一導件(11)與該第二導件(11A)之間後被導引至工件(C)之該繞線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繞線裝置(1),其中,該導件移動機構(20、20A),進一步具備:圓環凸輪(17、18、17A、18A),配置於該心軸(43、53)之外周,連結於該導軸(12、16、12A、16A)且與該心軸一起旋轉;凸輪從動件(21、22、21A、22A),其容許該圓環凸輪(17、18、17A、18A)之旋轉,且於該心軸(43、53)往軸方向移動時卡合於該圓環凸輪;及 導軸可動機構(23、24、23A、24A),藉由調整該凸輪從動件(21、22、21A、22A)之該心軸(43、53)之軸方向位置,設定該導軸(12、16、12A、16A)之軸方向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繞線裝置(1),其中,該導軸可動機構(23、24、23A、24A),具備:從動件(73),連結於該凸輪從動件(21、22、21A、22A);螺絲體(71),螺合於該從動件(73);及馬達(70),使該螺絲體(71)旋轉;藉由調整該馬達(70)之旋轉位置,來調整該凸輪從動件(21、22、21A、22A)之該心軸(43、53)之軸方向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繞線裝置(1),其中,該轉換機構(15、15A),係一端連結於該第二導軸(16、16A),另一端連結於該導件(10、10A)的雙臂曲柄。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繞線裝置(1),其中,於該第二導軸(16、16A)及該導件(10、10A)與該雙臂曲柄(15、15A)之一方形成長孔,於另一方配置卡合於該長孔且能旋轉之惰輪。
TW097129755A 2007-08-27 2008-08-06 繞線裝置 TWI385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19902A JP5196913B2 (ja) 2007-08-27 2007-08-27 スピンドル巻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9906A TW200919906A (en) 2009-05-01
TWI385900B true TWI385900B (zh) 2013-02-11

Family

ID=40281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29755A TWI385900B (zh) 2007-08-27 2008-08-06 繞線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57473A1 (zh)
EP (1) EP2034592B1 (zh)
JP (1) JP5196913B2 (zh)
KR (1) KR100974406B1 (zh)
CN (1) CN101378212B (zh)
TW (1) TWI3859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5429B2 (ja) * 2007-02-26 2012-11-21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多極電機子の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US7694909B1 (en) * 2009-06-05 2010-04-13 Remy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of winding a flexible core
US20100133945A1 (en) * 2009-06-05 2010-06-03 Remy International Inc. Segmented stator core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winding a segmented stator core
US7712697B1 (en) * 2009-06-05 2010-05-11 Remy Technologies, L.L.C. Core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winding a core
US8614530B2 (en) * 2009-12-17 2013-12-24 Remy Technologies, L.L.C. Stator core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JP5496760B2 (ja) * 2010-04-21 2014-05-21 株式会社ミツバ 分割コアの巻線方法および巻線装置
JP5623930B2 (ja) * 2011-02-08 2014-11-12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
JP5508147B2 (ja) * 2010-06-02 2014-05-28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巻線機及び巻線方法
CN102377295B (zh) * 2011-09-05 2013-08-28 深圳市金岷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转子绕线设备
DE102012203377A1 (de) * 2012-03-05 2013-09-05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Bewicklung eines Elektromotor-Blechpakets mit einer Magnetspule
CN102843004B (zh) * 2012-09-17 2014-03-26 雷瑞卡(苏州)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枢绕组的绕线装置及绕线方法
CN103401380B (zh) * 2013-06-28 2015-09-02 雄华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马达转子绕线后处理设备
JP6501379B2 (ja) * 2013-12-27 2019-04-17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
EP2913911B1 (en) * 2014-02-18 2020-07-01 Marsilli S.p.A. Machine for producing wire windings on rotor or stator cores, with high versatility of use
CN104253517B (zh) * 2014-08-11 2016-08-17 常州金康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卧式嵌线机
CN104539107B (zh) * 2014-12-25 2017-04-26 福州可源电子有限公司 线圈双主轴自动绕线装置及绕线机
KR101694430B1 (ko) * 2015-05-29 2017-01-10 주식회사 하이엔드 스테이터 코일 권선장치
ITUA20162718A1 (it) * 2016-04-19 2017-10-19 Manz Italy Srl Apparato di avvolgimento
CN106276431B (zh) * 2016-09-30 2017-10-03 江苏双盈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绕线设备
CN106712410B (zh) * 2016-12-28 2023-03-24 重庆市爱华机电有限公司双福分公司 一种电枢绕组扁铜线端头扭转装置
CN106712399B (zh) * 2016-12-28 2023-02-28 重庆市爱华机电有限公司双福分公司 一种电枢绕组扁铜线扭头装置
CN106655656B (zh) * 2016-12-29 2023-02-24 重庆市爱华机电有限公司双福分公司 一种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头机构
CN106787524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浙江省三门县王中王电机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飞叉式绕线机
CN108075610A (zh) * 2017-03-21 2018-05-25 浙江省三门县王中王电机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加工方扁线电机内定子的绕线机及其工作原理
CN107444969A (zh) * 2017-08-25 2017-12-08 福州可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机
CN107716598A (zh) * 2017-09-25 2018-02-23 恺逊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排线机的导向机构
CN107785163B (zh) * 2017-09-28 2020-04-14 宁波大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整机
CN107919223B (zh) * 2017-11-07 2019-04-05 深圳市百俊达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线圈绕线整机
CN108231288A (zh) * 2018-01-09 2018-06-29 苏州蓝王机床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齿多机头全自动线束缠绕设备及其运作方法
KR102235654B1 (ko) * 2018-12-06 2021-04-02 (주)디케이텍인더스트리 슬립링을 이용한 동 축 가이드 권선 장치
JP2020145778A (ja) * 2019-03-04 2020-09-10 Nittoku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EP3958448B1 (en) * 2019-04-16 2024-05-08 Rainbow Robotics Stator coil winding device
KR102280447B1 (ko) * 2019-04-16 2021-07-22 주식회사 레인보우로보틱스 스테이터 코일 권선 장치
KR102280448B1 (ko) * 2019-04-16 2021-07-22 주식회사 레인보우로보틱스 스테이터 코일 권선 장치
KR102256187B1 (ko) * 2019-04-16 2021-05-26 주식회사 레인보우로보틱스 스테이터 코일 권선 장치
CN110676993B (zh) * 2019-09-12 2023-04-07 安徽锐翔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带齿尖定子铁心齿的绕线机构
JP7418186B2 (ja) * 2019-11-18 2024-01-19 Nittoku株式会社 巻線機及び巻線方法
CN111341552B (zh) * 2020-03-28 2024-07-16 中山展晖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绕线机的方向自动调整结构的使用方法
CN112072876B (zh) * 2020-07-27 2021-06-18 江西理工大学 转子线圈绕线机
CN112713725B (zh) * 2020-12-24 2022-08-19 上海骄成超声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扁线端部成型机构
CN114069992B (zh) * 2021-11-15 2023-05-09 全南县超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转子绕线装置
CN115333307B (zh) * 2022-10-13 2023-01-10 江苏弗林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周期性调整绕线位的定子绕线装置及方法
KR102563839B1 (ko) * 2023-05-09 2023-08-07 (주)마루엘앤씨 선재 가이드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66860A (en) * 1981-04-03 1982-10-14 Honda Motor Co Ltd Winding device
JPH10257724A (ja) * 1997-03-14 1998-09-25 Nittoku Eng Co Ltd 巻線装置
JP2002034211A (ja) * 2000-05-12 2002-01-31 Besutec:Kk 巻線機
JP2002289454A (ja) * 2001-03-28 2002-10-04 Nittoku Eng Co Ltd 巻線装置
JP2004274850A (ja) * 2003-03-06 2004-09-30 Nittoku Eng Co Ltd 電機子の巻線方法および巻線装置
CN2705941Y (zh) * 2004-04-28 2005-06-22 王文亮 具有低摩擦阻力的绕线机的线材导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0948A (ja) * 1984-06-27 1986-01-18 Chuo Denki Seisakusho:Kk 直巻機
JP2615061B2 (ja) * 1987-08-06 1997-05-28 株式会社ミツバ 捲線装置
JP2716776B2 (ja) * 1989-02-03 1998-02-18 アスモ株式会社 巻線機における線ガイド装置
JP2846971B2 (ja) * 1991-04-15 1999-01-13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モータコイルの巻線方法および同巻線装置
JP2769394B2 (ja) * 1991-07-02 1998-06-25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コアの割出し方法および割出装置
JPH10322983A (ja) * 1997-05-14 1998-12-04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巻線機
JPH11178291A (ja) * 1997-12-14 1999-07-02 Union Giken:Kk 巻線機
US6334585B1 (en) * 1998-02-23 2002-01-01 Axis Usa, Inc. Armature winder with adjustable winding arm
US6349895B1 (en) * 1998-11-20 2002-02-26 Axis Usa, Inc. Changeable flyer
JP2000316260A (ja) * 1999-04-27 2000-11-14 Odawara Engineering Co Ltd ニードル巻線装置
JP3555510B2 (ja) * 1999-05-13 2004-08-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巻線機
JP4537519B2 (ja) * 1999-12-22 2010-09-01 澤藤電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コアの巻線装置
JP4589488B2 (ja) * 2000-07-04 2010-12-01 株式会社小田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電機子の巻線装置
EP1225679B1 (de) * 2001-01-19 2004-08-18 ATS Wickel- und Montagetechnik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Wicklen der Feldspulen eines zweipoligen Stators
US20020162912A1 (en) * 2001-04-19 2002-11-07 Raffaele Becherucci Winding stator pole portions
DE60141340D1 (de) * 2001-12-28 2010-04-01 Atop Spa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Drahtführung von mit Flyerflügel gewickelten Mehrpolstatoren
DE102005001705A1 (de) * 2004-01-13 2006-01-12 Asmo Co., Ltd., Kosai-shi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nker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lektromotoren sowie Ank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66860A (en) * 1981-04-03 1982-10-14 Honda Motor Co Ltd Winding device
JPH10257724A (ja) * 1997-03-14 1998-09-25 Nittoku Eng Co Ltd 巻線装置
JP2002034211A (ja) * 2000-05-12 2002-01-31 Besutec:Kk 巻線機
JP2002289454A (ja) * 2001-03-28 2002-10-04 Nittoku Eng Co Ltd 巻線装置
JP2004274850A (ja) * 2003-03-06 2004-09-30 Nittoku Eng Co Ltd 電機子の巻線方法および巻線装置
CN2705941Y (zh) * 2004-04-28 2005-06-22 王文亮 具有低摩擦阻力的绕线机的线材导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57473A1 (en) 2009-03-05
CN101378212A (zh) 2009-03-04
KR100974406B1 (ko) 2010-08-05
EP2034592A2 (en) 2009-03-11
EP2034592B1 (en) 2017-06-14
JP5196913B2 (ja) 2013-05-15
KR20090023163A (ko) 2009-03-04
JP2009055711A (ja) 2009-03-12
TW200919906A (en) 2009-05-01
CN101378212B (zh) 2011-04-06
EP2034592A3 (en)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5900B (zh) 繞線裝置
JP3647374B2 (ja) 巻線装置および巻線方法
US8490280B2 (en) Winding device
JP5075429B2 (ja) 多極電機子の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EP2136458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winding wire coils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ores
JP5508147B2 (ja) 巻線機及び巻線方法
JP2012135077A (ja) 巻線機及び巻線方法
WO2020179398A1 (ja) 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JP2002057056A (ja) 巻線機
US5864940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winding of a stator coil
JP5204627B2 (ja) 連結コイル巻線方法および連結コイル巻線装置
CN110168681B (zh) 喷嘴绕转装置以及卷线机
JP3765747B2 (ja) 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JP5112709B2 (ja) コイル巻線装置及び方法
JP4733469B2 (ja) 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JP5781907B2 (ja) 分割コアの巻線方法
JP2004023974A (ja) 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JP2002262526A (ja) 巻線機
JP4259066B2 (ja) 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01157423A (ja) ステータの巻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