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7353B - Objective lens,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pickup information recording reproducing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Objective lens,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pickup information recording reproducing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7353B
TWI337353B TW093103075A TW93103075A TWI337353B TW I337353 B TWI337353 B TW I337353B TW 093103075 A TW093103075 A TW 093103075A TW 93103075 A TW93103075 A TW 93103075A TW I337353 B TWI337353 B TW I3373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objective lens
wavelength
lens
information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03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01122A (en
Inventor
Tohru Kimura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501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01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7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73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02B27/003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with dif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42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 G02B27/4233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hav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DOE] contributing to a non-imaging application
    • G02B27/4238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hav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DOE] contributing to a non-imaging application in optical recording or readout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02B5/1876Diffractive Fresnel lenses; Zone plates; Kinoforms
    • G02B5/189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optical elements not having diffractive power
    • G02B5/1895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optical elements not having diffractive power such optical elements having dioptric pow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Description

(1) (1)1337353 玫、發明說明,
I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光學拾取裝置用之物鏡、光學拾取裝 置與光學資訊記錄播放裝置。 【先前技術】 近幾年來,DVD(數位影音光碟;縮寫爲DVD)係以作 爲記錄影像資訊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地迅速普及。DVD 藉由使用波長65 Onm的紅色半導體雷射與數値孔徑 (NA)O.6的物鏡而能夠記錄每頁4.7GB的資訊。 不過,可知道的是,因爲就至多每一表面的時間而論 ’具有記錄於單一 DVD之高清晰度影像品質的影像資訊 量只有3 0分鐘,所以就在數位式高清晰度傳播來臨的年代 中使用做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容量而論,DVD是太小了 。在這種背景下,已經於最近進一步硏究且發展出高密度 記錄光學系統,其應用波長405nm的紫色半導體雷射以及 數値孔徑0 · 8 5的物鏡,而且代表標準上述高密度光碟的 BD(藍光光碟,縮寫爲BD)則發佈於西元2002年2月。因爲 BD具有每一表面大約23.3-27GB的記錄容量,所以使用 BD的結果是可將總量約等於2小時之具有高清晰度影像品 質的影像資訊記錄在一表面上。 順便爲了最佳使用在這世上大多數D V D的軟體特性 ’甚至在相容基礎上之D V D能夠記錄與/或播放的功能則 必須額外地設置在BD播放器上。不過,爲了實施這種情 (2) 1337353 形,單一光源之使用是困難的,而且就BD播放器來說設 备 有兩種光源是必要的,包括用於B D的紫色半導體雷射以 及用於DVD的紅色半導體雷射。上述情形之原因乃是由 、於在短波長區域中光通量的特徵爲雙層光碟之間歇層的反 v射係數很低,所以DVD雙層光碟則無法藉著從紫色半導 體雷射所發射的光通量來播放。 在專利文件1中所說明的物鏡已經由本發明的發明者 φ提議作爲使用於光學拾取裝置中的物鏡,該光學拾取裝置 裝配有兩種光源,包括紫色半導體雷射與紅色半導體雷射 ,其係並且能夠以相容基礎來記錄與/或播放,以用於BD 與 DVD。 ' (專利文件1) TOKKAI No.2002-82280 順便,因爲比DVD上之保護層還薄的保護層形成於 _ BD上的資訊記錄表面上(BD: 0.1mm,DVD: 0.6mm), 所以當在物鏡上,保護層的厚度是0.6 mm (DVD),其中將 球面像差予以校正,以用於厚度0.1mm的保護層(BD)時, , 球面像差會巨幅改變,而且滿意點無法形成於DVD的資 ' 訊記錄表面上。因此在專利文件1中所說明的物鏡中,形 成於光學表面上之繞射結構的波長相依性係使用來取消 'BD與DVD保護層厚度差所導致的球面像差變化,藉此而 ' 可能將一滿足點形成於各光碟的資訊記錄表面上。不過, 因爲問題是紫色半導體雷射與紅色半導體雷射之間的波長 -6 - (3) 1337353 差很大,所以爸此目鏡中’假如將相同級 作爲光通量以記錄與/或播放的話’充分1 法得到。 圖1係爲顯示在繞射結構分別由於架 5 0 0 n m與6 5 0 n m而刻紋的情形下,第一級 射頻率圖。甚至在由於5 0 0 n m而刻紋的情 色半導體雷射與紅色半導體雷射之間的間 鄰近400nm與鄰近650nm的繞射效率僅僅 充分的繞射效率無法如上述地得到的話’ 表面上的點強度很低,其係造成不利影響 特徵的可能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已經鑑於上述問題而得到,而 供一光學拾取裝置用的一物鏡,其中例如 的厚度而論,保護層不同,而且工作波長 學資訊記錄媒體可以相容爲基礎來記錄與 提供一光學拾取裝置與一光學資訊記錄設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的乃在提供一光學 物鏡’其中一滿足點可形成於兩種光學資 —種上,在此例如就BD與DVD的厚度 同’而且工作波長差很大,而且充分的繞 波長:中得到,以用於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根據本發明,在一光學拾取裝置的物 數的繞射光使用 的繞射效率則無 構波長405nm 、 數之繞射光的繞 形下,其係爲紫 歇波長,所得到 大約80% 。假如 那麼在資訊記錄 ^記錄與/或播放 且其目標乃在提 就 BD與 DVD 差很大的兩種光 ! /或播放,並且 備。 拾取裝置用的一 訊記錄媒體的每 而論,保護層不 射效率可在工作 〇 鏡中,該裝置實 (4) 1337353 施具有厚度tl(OmmS tlS 0.2mm)之第一保護層·之第一光 學資訊記錄媒體的資訊的記錄與/或播放,其係藉由將從 第一光源發射之具有第一波長λ 1的第一光通量聚焦,該 ,裝置並且實施具有厚度t2(t2>tl)之第二保護層之第二光 \學資訊記錄媒體的資訊的記錄與/或播放,其係藉由將從 第二光源發射之具有第二波長λ 2(λ1< λ 2)的第二光通 量聚焦,該物鏡在至少一光學表面上具有一第一繞射結構 φ ,該結構由複數個呈同心圓型式的環形區域所組成,該些 區域之建立使得在第二光通量進入時產生的繞射光之間具 有最大光量的繞射光級數η2低於在第二光通量進入時產 生的繞射光之間具有最大光量的繞射光級數η 1,在此η 1 . 與η2係爲除了 0以外的整數,而且級數η 1的繞射光則經由 • 第一保護層而聚焦在第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資訊記錄表 面上,以致於良好的波面可能形成在第一數値孔徑ΝΑ 1內 ,而且級數η2的繞射光則經由第二保護層而聚焦在第二 φ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資訊記錄表面上,以致使一良好的波 面可能形成於第二數値孔徑ΝΑ2內(ΝΑ2 < ΝΑ1)。 上述的結構可能可抵銷並且校正球面像差,該球面像 • 差則藉由使用繞射結構的波長相依性,而由如折射透鏡地 ' 實施的第一保護層與第二保護層之間的厚度差所改變。 順便地,"使用於光學拾取設備中的物鏡〃係定義爲 ' 一種包括光聚焦透鏡的結構,該結構係在將光學資訊記錄 ' 媒體安裝在光學拾取設備的情形中,配置成面對在最接近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側邊上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8- (5) (5)1337353 再者,在設有可藉著促動器使一光學元件與光聚焦透 鏡一起挪移以作爲一單元的情形中,包含光學元件與光聚 焦透鏡的一透鏡組在此說明書中對應''使用於光學拾取設 備的一物鏡〃。因此,在此說明書中的*使用於光學拾取 設備的一物鏡〃可能僅僅藉由以上的光聚焦透鏡或者藉由 包括以上光聚焦透鏡的複數個光學元件來構成。然後,、 第一數値孔徑NA1 〃意味著由標準第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所指定的數値孔徑,或者在能夠得到根據第一光學資訊記 錄媒體的第一波長λ 1來實施資訊之記錄與/或播放所需之 點直徑的物鏡上,最接近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光學表面數 値孔徑,然而, ''第二數値孔徑ΝΑ2"意味著由標準第二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所指定的數値孔徑,或者在能夠得到根 據第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第二波長λ 2來實施資訊之記 錄與/或播放所需之點直徑的光聚焦透鏡上,最接近光學 資訊記錄媒體的光學表面數値孔徑。 再者,在本說明書中,1 一種繞射結構形成於上的光 學表面〃意味著一光學表面,其上設置有一振幅型態或一 相位型態的一菲涅耳區域,以致使該光學表面可能具有將 —入射光通量繞射的功能,而且當產生繞射的區域以及沒 有產生繞射的區域皆存在於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之物鏡中 的相同光學表面上時,它意味著產生繞射的區域》再者, 繞射結構意味著產生繞射的區域。一種相位型態的菲涅爾 區域螢幕形式係爲包括已知形狀的形式,其係以環形區域 來形成在光學表面的表面上,該些環形區域係呈其中心在 -9- (6) 1337353 一光軸上的同心圓形式,而且當在包括光軸的丰面上觀看 它們的截面時,看起來像是鋸齒(刻紋型態)或台階(二元 型態)。 % —般而言,具有無數級數的繞射光,譬如第0級繞射 ,.光、第± 1級繞射光、第±2級繞射光.......,其係從繞射結 構產生,而且在例如具有截面看起來像鋸齒形狀的刻紋型 菲涅爾區域螢幕的情形中,可能可建立一種形式的菲涅爾 φ區域螢幕’譬如將特定級數的繞射效率提升到高於其他級 數的繞射效率,或者根據環境,使特定一級數(例如,± 1 級繞射光)的繞射效率實質地爲1 0 0% 。 再者’在本具體貫施例中, '在第一數値孔徑NA1內 • 形成一良好的波面(或者,一點)〃等於當在第一數値孔徑 • NA1內測量波前像差時,波前像差的均方根値是0.07 λ 1 或更小’而且 ''在第二數値孔徑N A 2內形成一良好的波面 (或者’一點)〃等於當在第二數値孔徑N A 2內測量波前像 鲁差時,波前像差的均方根値是0.07又2或更小。 對於一光學拾取裝置之本發明的物鏡而言,較佳的是 符合以下的表示式(1),因此甚至當彼此不同之光學資訊 • 記錄媒體之間的工作波長差相當大以致於它可能符合表示 式(1)時’充分的繞射效率則可藉由本發明特徵而在各工 作波長區域中得到,因此,例如B D與D V D,即使保護層 厚度不同’而且工作波長差異大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也能 ' 得到良好的記錄與/或播放特性。 λ 2/λ 1 > 1.3 (1ί
-10- (7) (7)1337353 就光學拾取裝置的本發明物鏡而言,較丨圭的是可符:合 以下表示式(2)與(3): η2 = ΙΝΤ( λ 1 · nl/ λ 2) ⑺ I INT( λ 1 · nl/ λ 2)-( λ 1 · nl/ Λ 2) | < 〇.4 \ ^ ) 其中,nl係爲從2至10的整數,而且ιΝτ(λι.ηΐ /又 2)係爲藉由使λ 1· ηΐ/λ 2—數値捨入而得到的整數。 較佳的是,關於級數nl的級數η2係由以上表示式(2) 與(3 )決定。各個均爲在各工作波長區域中得到高繞射效 率之級數nl與級數η2之組合的組合數目是無數的。不過 ’情形可能是’假如級數太大的話,波長由製造誤差所變 動之半導體雷射的繞射效率則會降低,這變得有必要選擇 半導體雷射’以使成本增加。因此,級數η 1較佳的是1 0 或更小的數字。 就光學拾取裝置的本發明物鏡而言,較佳的是,在入 射光通量的波長變長的情形中,第二數値孔徑ΝΑ2內的球 面像差具有在朝著不充分校正的方向上改變之球面像差的 波長相依性,而且會符合表示式(4)。 ΙΝΤ(λ 1 · ηΐ/λ 2)— (λ 1 · nl/λ 2)> 0 (4) 在此情形中,當第一波長λ 1 '第二波長λ 2、級數 -11 - (8) 1337353 nl與級數n2符合以上表示式(4)時,可能可 構具有相依性而在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上行 相依性爲爲了在朝著長波長之方向上入射光 、第二數値孔徑NA2內的球面像差會在朝著不 、向上改變。 就光學拾取裝置的本發明物鏡而言,較 繞射結構是鋸齒形刻紋結構(鋸齒狀),而且 φ結構,其中階梯部份係靠近光軸地放置。圖 一刻紋結構的物鏡實例*其中階梯部份係靠 。順便地,假定"階梯部份〃意謂著與光軸 份’以及如圖2 (a)所示,在毗鄰刻紋結構的 圓桶面形式。再者’ *將一階梯部份鄰近光 味著一階梯被形成爲靠近毗鄰刻紋結構的邊 輸經過外部刻紋結構的波面相位可能在傳輸 結構之內刻紋結構的波面相位後面。 φ 就光學拾取裝置的本發明物鏡而言,較 第一波長λ 1進入第一繞射結構的時候加到 學路徑差作爲距光軸的高度h(mm)的函數, ’ 之光學路徑差函數〇b(mm)來表示: Φ b = nl · (B〇 + B2 · h2 + B4 · h4 + B6 · h6 + ··· )(5) (其中’ B2、b4、b6…分別代表第二、第四 光路徑差函數係數),用 藉ώ使繞射結 成一好點,該 通量的改變, 充分校正的方 佳的是,第一 它具有一刻紋 2(a)顯示具有 近光軸地放置 實質同心的部 邊界上實質成 軸地放置"意 界,以致於傳 經過毗鄰刻紋 佳的是,當在 傳輸波面的光 由以下所定義 、第六…級的 -12- 1337353
fD= 1 /(-2 · η 1 . B2) (6) 定義第一繞射結構的焦距f D ( m m )以及上述第—波長λ ][之 全部物鏡系統的焦距f 1 ( m m)滿足以下情形(表示式(7 ))。 -0.20 ^ fl/ fD < 0 (7) « 在光學拾取裝置中’有時會有所謂的模組跳躍現象產 生’其中因爲在記錄過程中的雷射(光源)功率比在播放過 程中的雷射功率大,所以半導體雷射的中央波長則會由於 從播放切換到記錄的輸出變化而瞬間挪移數奈米。可能會 有一情形,就是在直到將物鏡驅動以聚焦那刻之數奈秒的 期間內,雖然模組跳躍現象所造成的焦點滑動可藉由驅動 物鏡來移除以聚焦,但是假如物鏡的色差沒有予以校正的 話,就會有譬如由焦點滑動導致之記錄失敗的麻煩。入射 光通量之波長變化所造成的物鏡焦距滑動會在光源波長比 較短的時候比較大,因此在將紫色半導體雷射使用做光源 之BD的情形中,較佳的是適當地校正入射光通量之波長 變化所造成的物鏡焦點滑動。在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的物 鏡上,當表示式(4)由第一波長;I 1、第二波長;12、級數 η 1與級數π2滿足時,假如繞射結構的焦距fD被決定爲第 一波長之全部物鏡系統的焦距Π以符合表示式(7 )的話’ 那麼將入射光通量之波長變化所引起的焦點滑動控制到很 -13- (10) 1337353 小則是有可能的。 就光學拾取裝置的本發明物鏡而言’前述第一繞射結 構較佳的是一鋸齒型刻紋結構,而且其上形成有上述繞射 ^結構的光學表面,其係包含具有將階梯部份放置的比光軸 '更遠之刻紋結構的區域,以及在前述區域外面的區域’該 光學表面並且具有一刻紋結構,其中階梯部份係靠近光軸 地放置。 Φ 藉由形成一刻紋結構,在該結構中’階梯部份放置的 比在包括光軸之內部區域(圖2(b)的"第一區域# )上之光 軸更遠,而且藉由形成一刻紋結構,在該結構中,階梯部 份乃靠近在前述區域外之區域上(圖2(b)中的 '第二區域 〃)的光軸放置,那麼將入射光通量之波長變化引起的焦 點滑動控制得很小則是有可能的。在此情形中,"將一階 梯部份遠離光軸地放置〃意味著將一階梯靠近毗鄰刻紋結 構的邊界形成,以致於傳輸經過內部刻紋結構的波面相位 φ可能在傳輸經過毗鄰刻紋結構之內部刻紋結構的波面相位 後面。 就光學拾取裝置之本發明的物鏡而言’在入射光通量 • 之波長變長的情形中,第二數値孔徑N A 2內的球面像差具 ' 有在朝過度校正之方向上改變的球面像差波長相依性,而 且表示式(8)會符合。 • ΙΝΤ( λ 1 . ηΐ/λ 2)-(入 1 · ηΐ/λ 2) < 0 (8) 當表示式(8)由第一波長λΐ、第二波長λ2、級數nl -14- (11) 1337353 與級數η 2所符’合時,有可能可藉由使繞射結構具有相依 性而形成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滿足點,其中在第二數値 孔徑ΝΑ2的球面像差會在朝過度校正的方向上改變,以用 於校正在較長波長之方向上入射光通量的改變。 當在該物鏡的光學表面上形成此繞射結構以當作刻紋 結構時,較佳具有一刻紋結構,其中如圖2 (c )所示,階梯 部份係放置更遠離光軸。 再者’較佳的是’當在第一波長λ丨進入第一繞射結 構的時候加到傳輸波面的光學路徑差作爲距光軸的高度 h(mm)的函數’由以下所定義之光學路徑差函數φ b(mm) 來表示: Φ b = η 1 . ( B 〇 + B 2 · h2 + B 4 . h4 + B 6 · h6 + …)(5 ) (其中,B2、B4、…分別代表第二、第四、第六…級的 光路徑差函數係數),用 (6) 定義第一繞射結構的焦距f d (m m)以及上述第一波長λ I之 全部物鏡系統的焦距Π (m m)滿足以下情形(表示式(9))。 (9) 0.05 ^ fl / fD < 0.25 在本發明光學fe取裝置的物鏡上,當表示式(8)由第 (12) 1337353 —波長A 1、第二波長;l 2、級數η I與級數n2綠足時,假 如繞射結構的焦距fD被決定爲用於第一波長之全部物鏡 系統的焦距Π以滿足表示式(9)的話’則有可能將入射光 、通量之波長變化所引起的焦點滑動控制到很小。 , 再者,繞射結構較佳的是一鋸齒型刻紋結構,而且其 上形成有上述繞射結構的光學表面,其係包含具有將階梯 部份靠近光軸放置之刻紋結構的區域,以及在前述區域外 φ面的區域,該光學表面並且具有一刻紋結構,其中階梯部 份係定位更遠離光軸。 藉由在包括光軸之內部區域(圖2(d)的 ''第一區域〃) 形成階梯部份位於距光軸近側的刻紋結構;及藉由在前述 區域外之區域上(圖2(d)中的〜第二區域〃)形成階梯部份 位於距光軸遠的刻紋結構,那麼就能將入射光通量之波長 變化引起的焦點滑動控制得很小。 就光學拾取裝置的本發明物鏡而言,較佳的是將以下 φ表示式(10)與(丨1)滿足,而且級數nl與n2的組合(nl、n2) 係爲(2、丨)、(3、2)、(5、3)與(8、5)任一者。 390nm < λ 1 < 420nm (10) 640nm< λ 2< 670nm (11) 當使第一波長λ 1爲代表BD的工作波長區域之 390nm-420nm ’ ’並且使第二波長λ 2爲代表DVD的工作 波長區域之640nm-670nm’ 假如將(2、丨)、(3、2)、(5、3) (13) (13)1337353 與(8、5)的任一組合選擇作爲級數η 1與n2的組合(nl、n2) 的話,那麼則可在各工作波長區域中取得較高繞射效率》 級數η 1與η 2的組合係爲(η 1、η 2 ) = (2、1 )。 就光學拾取裝置之本發明的物鏡而言,較佳地提供了 具有正放大率的單一透鏡結構,而且第一繞射結構則形成 於分別靠近第一光源與第二光源的各光學表面上。 當將繞射結構形成於具有正放大率的單一透鏡光學表 面上時,在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的物鏡中,有可能在簡單 結構下實施光學拾取裝置的物鏡,該光學拾取裝置能夠以 相容爲基礎進行兩種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與播放,其 中,保護層厚度是不同的,而且它們之間的工作波長差是 大的。在此情形中,因爲繞射動作之球面像差的校正效應 可最大程度地呈現,所以在靠近光源而放置的光學表面上 形成一繞射結構是較佳的。當如上述,在具有正放大率之 單一透鏡的光學表面上形成繞射結構的時候,較佳的則是 使用一塑膠透鏡,其精密結構(譬如繞射結構)的可複製性 是高的’或者使用一玻璃透鏡,其變遷點是4 0 0 °C或更低 〇 就光學拾取裝置之本發明的物鏡而言,複合透鏡係由 具有正放大率之單一透鏡構成的曲光透鏡以及分別更靠近 曲光透鏡之第一光源與第二光源而配置並且幾乎不具有放 大率的光學元件所組成,而且該繞射結構形成於光學元件 的至少一光學表面上。 當繞射結構形成於以單一透鏡構成並且具有大數値孔 -17- (14) 1337353 徑之物鏡的光學表面上時,入射光通量乃巨幅地由光學表 面所折射,而且光量耗損會因爲繞射結構之階梯部份所引 起的光通量遮蔽影響而變大。在此情形中,藉由將物鏡放 大率分配到兩透鏡群並且因而使每一光學表面的光折射變 " 小,可能可將繞射結構之階梯部份引起的光通量遮蔽影響 t 最小化。不過,因爲在具有大數値孔徑之兩群透鏡的情形 中,工作距離傾向於變短,所以則不可能確保對如DVD φ之厚保護層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工作距離。因此,在本 發明光學拾取裝置的物鏡中,爲了將繞射結構中階梯部份 所引起之光通量遮蔽的影響減輕並且爲了充分地確保具有 厚保護層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工作距離,較佳地乃是使 用由曲光透鏡與光學元件組成的複合透鏡,該曲光透鏡具 有正放大率並且由單一透鏡所構成,該光學元件則配置在 曲光透鏡上光通量的入射面上,而且幾乎不具有.任何放大 率。由於此結構,藉著使曲光透鏡專門地具有當作將光通 φ量聚焦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上之光聚焦透鏡的功能,可能 可確保具有厚保護層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用的工作距離, 而且藉由將一繞射結構形成在幾乎不具放大率的光學元件 - 上,可減少繞射結構之階梯部份引起的光通量遮蔽的影響 。在此情形中,當曲光透鏡的第一波長λ 1之焦距以 fLl(mm)代表,而且當在曲光透鏡上更靠近第一與第二光 • 源來配置之光學元件的焦距以fL2(mm)來代表時,"幾乎 ' 不具放大率的光學元件〃意味著滿足以下條件式的光學元 件。 -18- (15) (15)1337353 Ο ^ I fLl/fL2 I ^ 0.2 再者,較佳地使曲光透鏡(折射透鏡)最佳化’ & Μ β 能使第一波長的球面像差根據第一保護層的厚度而最小& 。假如將曲光透鏡最佳化,以致於第一波長的球面像差可 能根據第一保護層厚度而最小化的話,那麼則可能,結$ # 上形成有繞射結構的光學元件來實施更高的性能。 對使用於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的物鏡而言,較佳的是 滿足以下的表示式(12)與(13); N A 1 > 0.8 (12) 0.8 < d/fl < 1 .6 (13) 其中d代表光軸上的透鏡厚度,Π代表在第一波長;l 1之全部物鏡系統的焦距。 在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的物鏡中,當第一數値孔徑 NA大於0.8時(滿足表示式(12)),較佳地將光軸上的透鏡 厚度d決定成使先前表示式(13)符合第一波長λ 1的焦距 Π。表示式(1 3 )代表用來得到良好影像高度特徵、充分的 製造容差與充分的工作距離之情況,而且假如光軸上的透 鏡厚度d對於第一波長Λ 1之焦距長度Π的數値大於表示 式(1 3 )的下限的話,那麼藉由評估波前像差之影像高度特 徵而得到的第三級散光元件則無法變得太大,而且第五級 -19- (16) 1337353 或者更高級的慧差元件則不會變得太大。另一·方面,假如 光軸上透鏡厚度d對於第一波長λ 1之焦距Π的數値小於 表示式(1 3 )的上限的話,那麼藉由評估波前像差之影像高 ^度特徵而得到的第三級散光元件、第五級散光元件第三級 ..慧差元件與散光則無法變得太大,這是一個優點。再者, 因爲靠近光源的光學表面曲率半徑無法變得太小,故可能 可控制兩光學表面之間光軸滑動所引起的慧差現象,並可 φ得到充分的製造容差。再者,因爲透鏡厚度無法變得太大 ,所以透鏡的重量就可變輕,其係有可能可由較小引動器 所驅動,而且工作距離則可充分地得到。在此情形中,在 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的物鏡中,在表示式(13)之光軸上的 透鏡厚度d意味著在曲光透鏡光軸上的透鏡厚度,然而在 表示式(13)之第一波長λ 1的焦距Π意味著曲光透鏡之第 一波長λΐ的焦距,然而,在表示式(13)之第一波長λΐ的 焦距Π意味著第一波長λ 1之曲光透鏡的焦距。 φ 在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之物鏡的情形中,在第二數値 孔徑ΝΑ2內,第一繞射結構的環形區域數目是10-60。 當第二數値孔徑N A 2之繞射結構的環形區域數目是在 1 0-60的範圍內時,則可能依據第一保護層與第二保護層 間之厚度差來改變的球面像差做適當地校正。當環形區域 數目小於1 0的時候,球面像差的校正有時會不充分’而且 當環形區域的數目大於6 0的時候’球面像差則予以過度地 ' 校正,而且在兩種情形中,就第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而言 ,記錄/播放特徵有時會惡化。 -20- (17) (17)1337353 在本發明#學拾取裝置之透鏡的情形下,以下表示式 (1 5)較佳地由在第一波長;I 1的改變範圍是± 1 〇nm的情形 下,第二數値孔徑NA2內第一繞射結構的球面像差變化率 △ SA/A又(λ RMS/mm)、第一波長λ 1之全部物鏡系統的 焦距fl (mm)以及第二數値孔徑ΝΑ2所滿足。 0.03<(ASA//\A)/{(NA2)4.fl} <0·14 (15) 藉由決定繞射結構的波長相依性,以致於藉由將第二 數値孔徑ΝΑ2內繞射結構的球面像差變化率△ SA/△久以 第一波長λ 1之全部物鏡系統的焦距Π及第二數値孔徑 ΝΑ2來正規化所得到的數値可能位於表示式(15)的範圍內 ,依據第一保護層與第二保護層間之厚度差而改變的球面 像差可適當地予以校正,因此則可得到用於光學資訊記錄 媒體之記錄/播放特徵,其中保護層厚度彼此不同,而且 工作波長差會很大,譬如BD與DVD。 再者,更佳的是滿足以下表示式: 0.05< (ASA/Δ Λ )/ { (ΝΑ2)4 · fl } < 0.12 就光學拾取裝置之本發明物鏡而言,以下的方程式會 予以滿足: 0.0008 < | (Δ SAm/Δ λ )/ { (ΝΑ2)4 · fl } | < 0.002 1 -21 - (18) 1337353 在第一波長;l 1的改變範圍是±l〇nm而且ή是第一波 長λ 1之物鏡整個系統之焦距(mm)的情形中,(△ SAM/A λ)代表第二數値孔徑ΝΑ2之邊緣光線的球面像差變化率 (mm/nm)。 再者,更佳的是滿足以下表示式: 0.00 1 < | (Δ SAm/Δ λ )/ { (ΝΑ2)2 · fl } | < 0.0019 順便如圖24所示,邊緣光線的球面像差變化率( △ SAM/A λ )(mm/nm)是由寬度(△ SAM(mm))減去波長差( A久=-5nm)而得到的數値,在此寬度(△ SAM(mm))是 400nm圖(b)NA2的位置與圖(c)NA2的位置之間的長度,圖 (c)則是以405nm圖(a)的底端疊在圖(b)底端的此種方式, 平行地將405nm圖(a)移動而得到。 就光學拾取裝置之本發明物鏡而言,通過第二數値孔 •徑NA2以外之區域並且到達第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 記錄表面上的第二光通量,其係在第一數値孔徑NA1內具 有00 7 A 2均方根値或者更多的球面像差。 例如,在個別具有不同數値孔徑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情形中,譬如B D與D V D,有必要根據各數値孔徑來切換 光圏。就上述所提及而言,有兩種方法,包括一者準備對 應個別數値孔徑的光圈並且機械式地將其切換,另一者則 將傳送第一波長λ 1並且攔截第二波長Α2的波長選擇塗層 形成於一光學表面上。不過,因爲會引起光學拾取裝置成 -22- (19) 1337353 本的增加,所以這兩者皆不較佳。因此,在本發明光學拾 取裝置的物鏡中,較佳的乃是將僅僅使用於光學表面上區 域之間第一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與/或播放之第二數値孔 徑NA2外的區域最佳化,以致於球面像差可能根據第一保 護層厚度而最小化以用於第一波長,並且使物鏡根據第二 保護層厚度而具有第二波長之大的球面像差。在此配置情 形中,通過第二數値孔徑NA2以外區域並且到達第二光學 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記錄表面的第二光通量,其係在第^ 數値孔徑NA1內具有0.07λ2均方根値或者更多的球面像 差,並且沒有因而促成點之形成,這種情形乃與根據第二 數値孔徑ΝΑ2來自動切換光圈相同意義。 在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之物鏡的情形中,以下表示g 在實施第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的播放與/或記錄,清 形中由第一影像形成放大倍數m 1所滿足,並且在實施第 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的播放與/或記錄情形中由第 二影像形成放大倍數m2所滿足。 (16) m 1 = m 2 = 0 假如將物鏡無限結合以用於第一波長Λ 1與第二波長; 入2的話,那麼甚至在可得到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徑方向 中物鏡的軌跡以及良好軌跡特徵的情形中,一目標點的位 置也不會改變。 再者’對光學拾取裝置之本發明的物鏡而言,在實施 -23- (20) 1337353 第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播放與/或記錄之情形中的 第一影像形成放大倍數m 1以及在實施第二光學資訊記錄 媒體之資訊播放與/或記錄之情形中的第一影像形成放大 •倍數m2,其係較佳地彼此不同,而且滿足以下表示式 (14) ^ m 1 > m 2 (14) φ 在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的物鏡中’由第一保護層與第 二保護層間之厚度差所改變的球面像差,其係藉著利用繞 射結構之波長相依性來取消與校正。因此,球面像差的波 長相依性則會很大,而且當光源是波長隨著製造誤差而改 變之半導體雷射的時候,球面像差則能輕易地由波長分散 所改變。因此,在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的物鏡中,在實施 第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播放與/或記錄之情形中的 第二影像形成放大倍數m 2較佳地小於在實施第一光學資 φ訊記錄媒體之資訊播放與/或記錄之情形中的第一影像形 成放大倍數m 1 °由於比匕結構’因爲藉著"將第=^ f象开多$ 放大倍數m2設定成小於第一影像形成放大倍數ml ’而將 射·»結彳II所校正的球面像差量減少並且使繞射結構的波長 相依性變小’所以則可能可適當地改善物鏡之球®丨象M 65 波長相依性。尤其是’假如配置情形是實質平行的光通量 第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而且聚焦的光通量可能進 入第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這樣的話’那麼具有厚保護層之 第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工作距離則可較佳有利地得到。 -24- (21) (21)1337353 在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的物鏡中,其光學表面具有對 應第二數値孔徑NA2裡面的中心區域以及圍繞該中心區域 的外圍區域,其係並且在第二數値孔徑N A 2的外面,而且 較佳的是,第一繞射區域形成在中心區域上,而且第一波 長;I 1所最佳化的第二繞射結構形成在外圍區域上。 當將第二繞射結構形成在第二數値孔徑NA2外的外圍 區域上時,用於第一波長λ 1之物鏡的特徵則可改善。因 此則可能在第一波長λ 1波動的情形中控制球面像差的變 化,並且控制塑膠透鏡之溫度變化所引起的球面像差變化 。再者’藉由以第一波長Λ 1來最佳化第二繞射結構,第 一波長λ 1的繞射效率可持續爲高。 再者,就光學拾取裝置之本發明物鏡而言,較佳的是 當將物鏡的光學表面分成對應第二數値孔徑ΝΑ2裡面的中 心區域以及圍繞該中心區域並且對應第二數値孔徑ΝΑ2外 面的外圍區域時,繞射結構係僅僅形成在中心區域上,而 且該外圍區域則是沒有繞射結構形成的一連續表面。 在上述的結構中,當將中心區域最佳化,以致於良好 的波前可能藉由結合如同曲光透鏡的功能與繞射結構的波 長相依性而形成,以用於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並且將外 圍區域的連續表面最佳化,以致使球面像差可能根據第一 保護層的厚度而針對第一波長地最小化的時候,可能可將 一良好點形成在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資訊記錄表面上。 本發明的光學拾取裝置具有第一光源、第二光源與物 鏡’其係藉由聚焦具有從第一光源發射之第一波長λ 1的 -25- (22) 1337353 第一光通量,而來實施具有厚度 tl (Omm S tl S 0.2mm)之 第一保護層之第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的播放與/或 記錄’並且藉由聚焦具有從第二光源發射之第二波長λ2 ,的第一光通量’而來實施具有厚度t2(0mmSt2S 0.2mm) .之第二保護層之第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的播放與/ 或記錄’其中至少一光學表面具有由呈同心原形式之複數 個環形區域組成的一繞射結構,該結構之建立使得在當第 0 一光通重進入時所產生的繞射光之間具有最大光量之繞射 光的級數n2可能較低於在當第一光通量進入時所產生的 繞射光之間具有最大光量之繞射光的級數η 1,而且物鏡 則經由第一保護層將第η 1級的繞射光聚焦在第一光學資 訊記錄媒體的資訊記錄表面上,以致於一良好的波前可能 形成於第一數値孔徑ΝΑ 1內,在此η 1與η2是除了 0以外的 數目’而且它經由第二保護層聚焦在第二光學資訊記錄媒 體的資訊記錄表面上’以致於一良好的波前可能形成於第 φ 二數値孔徑ΝΑ2內(ΝΑ2<ΝΑ1)。本發明的效果與在光學 拾取裝置之物鏡中所說明的發明效果相同。 就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而言,較佳地符合以下表示式 λ 2/λ 1 > 1.30 ⑴ 就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而言,較佳地符合以下表示式 -26- (23) (23)1337353 η2 = ΙΝΤ(λ 1 · n'l/λ 2) ⑺ I ΙΝΤ(Λ 1 · nl/λ 2)-(λ 1 · ηΐ/λ 2) | < 0.4 (3) 其中’ ηΐ代表範圍2-ΐ〇中的整數,而且ινΤ(;1 1,ηΐ/ λ 2)係爲藉著捨入數値λ 1 . η 1 / Λ 2而得到的整數》 就本發明的光學拾取裝置而言,在入射光通量具有較 長波長的情形中’第二數値孔徑ΝΑ2內的球面像差具有在 不充分校正之方向上改變的球面像差波長相依性,並且符 合以下表示式。 ΙΝΤ(λ1·η1/λ2)-(;11.η1/;12)>0 (4) 就本發明的光學拾取裝置而言,物鏡上的繞射結構較 佳地是一鋸齒狀刻紋結構,而且它具有其中將一階梯部份 靠近光軸放置的刻紋結構。 就本發明的光學拾取裝置而言,當第一波長Λ 1進入 繞射結構時加到傳輸波前的光學路徑差是由以下所定義的 函數光學路徑差〇b(mm)表示時, φ b = nl · (B〇 + B2,h2 + B4 · h4 + B6 · h 6 + …)(5) h(mm)是距光軸的高度(其中,B2、B4、B6、…分別是第2 級、第4級、第6級的光學路徑差函數係數),接著的情況 是由以下定義之繞射結構的焦距fD(mm)以及第一波長λ 1 -27- (24) 1337353 之全部物鏡系統的焦距Π (m m)所滿足。 fD=l/(-2 · nl · B2) (6) -0.20^ fl/fD < 〇 (7) 就本發明的光學拾取裝置而言,物鏡上的 爲一鋸齒狀刻紋結構,而且上面形成有繞射結 表面包含具有將階梯部份遠離光軸放置之刻紋 ,以及在該上述區域外面並且具有將階梯部份 置之刻紋結構的區域。 就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而言,物鏡較佳地 差的波長相依性,其中在入射光通量之長波長 二數値孔徑NA2內的球面像差係在過度校正之 ,並且符合以下表示式。 • ΙΝΤ(λ 1 · nl/Λ 2)-(λ 1 · nl/λ 2)< 0 (8) 就本發明的光學拾取裝置而言,物鏡上的; 佳地是一据齒狀刻紋結構,其中一階梯部份乃: 放置。 再者,就本發明的光學拾取裝置而言,當: 1進入繞射結構時加到傳輸波前的光學路徑差彳 以下所定義的函數光學路徑差Φ b(mm)表示時 距光軸的高度(其中’ B2' B4、B6、…分別是; 射結構係 的一光學 構的區域 近光軸放 有球面像 形中的第 向中改變 1射結構較 ^離光軸地 《一波長λ :佳地是由 ,h (m m)是 ;2級、第4 -28- (25) (25)1337353 級、第6級…的'光學路徑差函數係數),接著的情況是由以 下定義之繞射結構的焦距fD( mm)以及第一波長λ 1之全部 物鏡系統的焦距Π (mm)所滿足》 fd= 1 /(-2 . η 1 · B2) (6) 0.05^ f 1 /fD < 0.25 (9) 就本發明的光學拾取裝置而言,物鏡上的繞射結構係 爲一鋸齒狀刻紋結構,而且上面形成有繞射結構的一光學 表面包含具有將階梯部份靠近光軸放置之刻紋結構的區域 ,以及在該上述區域外面並且具有將階梯部份遠離光軸放 置之刻紋結構的區域。 就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而言,較佳的是符合以下表示 式,而且級數nl與n2(nl ' n2)的組合係爲(2 ' 1)、(3、2) 、(5、3)與(8、5)任一者。
390nm< λ l< 420nm (10) 640nm<A2<670nm (11) 級數nl與n2的組合更加地爲(nl、π2) = (2 ' 1)。 就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而言,較佳地是,物鏡擁有具 正放大率的單一透鏡結構,而且繞射結構形成在第一光源 的光學表面與第二光源的光學表面上。 就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而言,物鏡較佳的是一複合透 -29- (26) (26)1337353 鏡,複合透鏡係由具有正放大率之單一透鏡構&的曲光透 鏡以及分別更靠近曲光透鏡之第一光源與第二光源而配置 並且幾乎不具有放大率的光學元件所組成,而且該繞射結 構形成於光學元件的至少一光學表面上。 再者’就本發明的光學拾取裝置而言,較佳地使曲光 透鏡最佳化’以便可能使第一波長的球面像差根據第一保 護層的厚度而最小化。 對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而言,較佳的是符合以下的表 示式; N A 1 > 0.8 (12) 0.8 < d/fl <1.6 (13) 其中d代表光軸上的透鏡厚度,π代表在第一波長λ 1之 全部系統的焦距。 在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中,在第二數値孔徑ΝΑ2內, 第一繞射結構的環形區域數目較佳地是1 0-60。 在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中,以下表示式(15)較佳地由 在第一波長λ 1改變範圍± 1 Onm情形中之第二數値孔徑內 第一繞射結構的球面像差變化率△ SA/△又(λ RMS/mm)、 在第一波長λ 1下物鏡全部系統的焦距π (mm)以及第二數 値孔徑N A 2所滿足。 0.03< (ASAm/AX)/{(NA2)4 . fl}< 0.14 (15) -30- (27) 1337353 就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而言,通過第二數値孔徑NA2 外面區域並且到達第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記錄表面 的第二光通量,其係在第一數値孔徑NA1內具有〇.〇7λ2 均方根値或更多的球面像差。 在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中,以下表示式(16)在實施第 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的播放與/或記錄情形中由第 一影像形成放大倍數m 1所滿足,並且在實施第二光學資 訊記錄媒體之資訊的播放與/或記錄情形中由第二影像形 成放大倍數m2所滿足。 (16) m 1 = m 2 = 0 對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而言,在實施第一光學資訊記 錄媒體之資訊播放與/或記錄之情形中的第一影像形成放 大倍數m 1以及在實施第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播放 與/或記錄之情形中的第二影像形成放大倍數m2,其係較 佳地彼此不同,而且滿足以下表示式(1 4)。 (14) m 1 > m 2 本發明的效果係與項目1 7中所說明的本發明效果相同 在本發明的光學拾取裝置中,物鏡的光學表面較佳地 -31 - (28) 1337353 具有對應第二數値孔徑NA2裡面的中心區域,以及繞著中 心區域並且在第二數値孔徑NA2外面的外圍區域,第一繞 射結構係形成在中心區域上,而第一波長λ 1所最佳化的 •第二繞射結構則形成在外圍區域上。 - 就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而言,當物鏡的光學表面較佳 地分成對應第二數値孔徑ΝΑ2裡面的中心區域以及繞著該 中心區域並且對應第二數値孔徑ΝΑ2外面的一外圍區域, 鲁該繞射結構僅僅形成在該中心區域上,而且該外圍區域則 是沒有繞射結構形成的一連續性表面。 本發明的光學資訊記錄與播放裝置設有上述的光學拾 取裝置以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支撐構件,該構件支撐第一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或第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以使光學拾 取裝置有可能進行資訊信號的記錄與/或播放。 在本說明書中,第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較佳地是例如 應用紫色雷射之BD系統的光碟,而且第二光學資訊記錄 鲁媒體較佳地是包括種種D V D系統之光碟的其中一種,譬 如專門用來播放的DVD-ROM與DVD-Video,以及使用於 播放與記錄的DVD-RAM、DVD-R與DVD-RW。再者,就 本說明書的第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而言,同樣可能包括一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保護層的厚度11是0,亦即,保 護層是不存在的。 【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 -32- (29) (29)1337353 參考圖式/ 一種裝置以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之物鏡的 光學拾取裝置具體實施例將說明如下》順便地,光學資訊 記錄與播放裝置係爲其中將光學資訊記錄媒體支撐構件附 加到各以下光學拾取裝置PU1-PU3者。圖3(a)係爲圖式地 顯示第一光學拾取裝置PU1之結構的圖式,該第一光學拾 取裝置PU1設有第一物鏡0BJ1,以用於本發明的光學拾 取裝置,其係並且以相容爲基礎來實施BD與DVD的記 錄與/或播放。光學拾取裝置PU1包含BD用的模組MD1 ,其中發射出雷射光通量的紫色半導體雷射LD1與光檢測 器P D 1係牢固地予以組合在一起,該光通量則在實施B D 的資訊記錄與/或播放時予以發射,而且具有405nm的波 長,光學拾取裝置PU1並包含DVD用的模組MD2,其中 將發射出雷射光通量的紅色半導體雷射LD2與光檢測器 PD 2牢固地組合在一起,其中該光通量在實施DVD的資 訊記錄與/或播放時予以發射,以及具有65 5nm的波長, 並包含物鏡0BJ1、偏振光束分裂器BS、準直透鏡COL、 對應BD之數値孔徑0.85的光圈STO以及雙軸引動器AC 。順便,可使用氮化鎵材料製成的半導體雷射與使用第二 級諧波現象的半導體雷射任一作爲紫色半導體雷射LD 1。 如部份放大圖3(b)所示,由成同心圓形式之複數個環 形區域組成的繞射結構係形成在靠近半導體雷射之物鏡 OBJ1的光學表面上。因爲BD與DVD之保護層厚度差所 改變的球面像差是藉由使用繞射結構的波長相依性來校正 ,所以從紫色半導體雷射LD 1所發射的光通量則可聚焦以 (30) 1337353 用於BD,以致於它的繞射極限是在數値孔徑0.8 5內,而 且從紫色半導體雷射LD2發射的光通量可予以聚焦,以用 於DVD,以致使它的繞射極限是在數値孔徑0.65內。再者 ',將繞射結構決定爲使得在當從紅色半導體雷射LD2發射 ' 的光通量進入時產生的繞射光之間具有最大光量的繞射光 級數ri2可能小於在當從紫色半導體雷射LD 1發射的光通 量進入時產生的繞射光之間具有最大光量的繞射光級數 φ η 1。因此則可能在各波長區域中得到充分的繞射效率。再 者,在靠近半導體雷射的物鏡〇ΒΠ光學表面上,將具有 數値孔徑0.65 -0.8 5的外圍區域最佳化,以致使球面像差最 小化以用於BD,並且將具有數値孔徑0.6 5 -0.8 5的外圍區 域排列成使球面像差可能很大以用於DVD 當實施DVD 之資訊的記錄與/播放時,因爲外圍區域的角色與光圈一 樣,所以就裝置以物鏡OBJ1的光學拾取裝置PU1而言, BD與DVD之間的光圈切換是沒有必要的,然而當將 φ DVD資訊的記錄與/或播放實施時,從紅色半導體雷射 LD2發射的光通量則可通過對應BD的全部光圈STO。順 便地,圖3(a)僅僅顯是在從紅色半導體雷射LD2發射,隨 後通過對應BD之所有光圈STO以及進入物鏡OBJ1的光 ' 通量之間,對應數値孔徑0.65的光通量,稍後該光通量亦 可同樣地施加到圖4與圖5。 物鏡OBJ 1具有在垂直光軸之方向上延伸面的凸緣部 _ '份FL,藉著該凸緣,物鏡0ΒΠ可精確地安裝在光學拾取 裝置PU1上。 -34- (31) (31)1337353 當在光學拾_取裝置PU1中實施BD的資訊記錄與/或播 放時,將BD用的模組BD1啓動,以使紫色半導體雷射 LD 1發射。從紫色半導體雷射LD 1發射的聚焦光通量經過 偏振光束分裂器BS,隨後通過準直透鏡COL以變成一平 行的光通量,並且藉著光圈STO根據光通量直徑地調節 ,以變成一點,該點藉著物鏡Ο Β Π,經過B D的保護層 PL1,而形成在資訊記錄表面RL1上。物鏡0BJ1藉由排列 在物鏡週圍的雙軸促動器AC而受到焦距控制與軌跡控制 。藉由資訊記錄表面RL1上之資訊凹坑所調節的反射光通 量,再度通過物鏡0BJ1 '光圈STO與準直透鏡COL,以 變成一聚焦光通量,並且通過偏振光束分裂器BS,以聚 焦在用於BD之模組MD 1之光檢測器PD 1的光接收表面上 。因此則可能藉由光檢測器PD 1之輸出信號的使用來讀取 記錄在B D上的資訊。 當在光學拾取裝置PU1中實施DVD之資訊的記錄與/ 或播放時+,將DVD用的模組BD2促動以使紅色半導體雷 射LD2發射。從紅色半導體雷射LD2發射的聚焦光通量係 由偏振光束分裂器BS所反射,隨後則通過準直透鏡COL ,以變成一平行光通量,並且藉著光圈S TO依據光通量 直徑來調節,以變成一點,該點藉由物鏡 ΟΒΠ,經過 DVD的保護層PL2,而形成在資訊記錄表面RL 2上。物鏡 0B门藉由排列在物鏡週圍的雙軸促動器AC而受到焦距控 制與尋軌控制。藉由資訊記錄表面RL 1上之資訊凹坑所調 節的反射光通量,其係再度通過物鏡ΟΒΠ、光圈STO與 -35- (32) 1337353 準直透鏡COL,以變成一聚焦光通量,並且藉ώ偏振光束 分裂器BS'反射,以聚焦在用於DVD之模組MD2之光檢 測器PD2的光接收表面上。因此則可能藉由光檢測器PD2 之輸出信號的使用來讀取記錄在DVD上的資訊。 . 圖4係爲圖式地顯示第二光學拾取裝置PU2之結構的 圖式,該第二光學拾取裝置PU2設有第二物鏡0BJ2,以 用於本發明的光學拾取裝置,其係並且以相容爲基礎來實 φ施BD與DVD的記錄與/或播放。 因爲除了使從紅色半導體雷射LD2發射的聚焦光通量 進入以外,物鏡0BJ2的結構與光學拾取裝置PU1中物鏡 ΟΒΠ的結構是相同的,其詳細說明將在此予以省略。 當在光學拾取裝置PU2中實施資訊之記錄與/或播放 時,將BD用的模組MD1引動,以使紫色半導體雷射LD1 發射。聚焦光通量從紫色半導體雷射LD1發射,變成一平 行光通量,並且通過偏振光束分裂器BS,而且依據光通 φ量直徑,藉著光圈s T 0來調節,以變成一點,該點藉由 物鏡0BJ1,經過BD的保護層PL1,形成在資訊記錄表面 RL1上。物鏡0BJ1藉由排列在物鏡週圍的雙軸促動器 AC 而受到焦距控制與尋軌控制。藉由資訊記錄表面RL 1上之 ' 資訊凹坑所調節的反射光通量,其係再度通過物鏡OBJ 1 、光圈S TO、偏振光束分裂器BS與準直透鏡COL,以聚 焦在BD用之模組MD 1之光檢測器PD1的光接收表面上》 因此則可能藉由光檢測器PD 1之輸出信號的使用來讀取記 錄在BD上的資訊。 -36- (33) (33)1337353 當在光學拾‘取裝置PU2中實施DVD之資訊之記錄與/ 或播放時,將DVD用的模組BD2促動以使紅色半導體雷 射LD2發射。從紅色半導體雷射LD2發射的發散光通量係 由偏振光束分裂器BS所反射,隨後藉著光圈STO依據光 通量直徑來調節,以變成一點,該點藉由物鏡OBJ 1,經 過DVD的保護層PL2,而形成在資訊記錄表面RL2上。 物鏡◦ B J 1藉由排列在物鏡週圍的雙軸促動器A C而受到 焦距控制與尋軌控制。藉由資訊記錄表面RL2上之資訊凹 坑所調節的反射光通量,其係再度通過物鏡Ο B J 1與光圈 STO,並且藉由偏振光束分裂器BS反射,以變成一聚焦 光通量,以聚焦DVD之在模組MD2之光檢測器PD2的光 接收表面上。因此則可能藉由光檢測器PD2之輸出信號的 使用來讀取記錄在DVD上的資訊。 圖5 (a)係爲圖式地顯示第三光學拾取裝置PU3之結構 的圖式,該結構設有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的第三物鏡 0BJ3,其係並且以相容爲基礎來實施BD與DVD的記錄 與/或播放。光學拾取裝置PU3包含雷射模組LM(其前視 圖顯示於圖5(b)中),其中在光學拾取裝置PU1中BD的模 組MD1以及DVD的模組MD2係牢固地組合在一起,並且 包含物鏡ΟΒΠ、對應BD之數値孔鏡0.85的光圈STO,以 及雙軸促動器AC。 雷射模組LM是由第一發射點EP、第二發射點EP2、 第一光接收部分DS、第二光接收部分DS2所組成,第一 發射點當實施BD之資訊記錄與/或播放時會發光並且發射 -37- (34) 1337353 出波長405nm的雷射光通量,第二發射點當實施DVD之 資訊記錄與/或播放時會發光並且發射出波長655nm的雷 射光通量’第一光接收部分則接收反射在B D之資訊記錄 •表面RL1上的光通量’第二光接收部分則接收自DVD之 .資訊記錄表面RL2與棱鏡PS上反射的光通量,而且發射 點EP1與發射點EP2之間的距離大約是100 y m。 因爲除了使從發射點EP1與發射點EP2之各個發射的 φ聚焦光通量進入以外,物鏡0BJ3的結構與光學拾取裝置 P U 1中物鏡〇 Β ·Π的結構是相同的,其詳細說明將在此予 以省略。 當在光學拾取裝置PU3中實施BD之資訊的記錄與或 播放時,使發射點E P 1發射。從發射點E p丨發射的發散光 通量係由稜鏡P S反射’其係並且依據光通量直徑而由光 圈S TO校正’以變成一點,該點藉由物鏡0BJ3,經過 BD的保護層PL1 ’形成在資訊記錄表面RL1上。物鏡 鲁0 B J 3藉由排列在物鏡週圍的雙軸促動器a C而受到焦距控 制與尋軌控制。藉由資訊記錄表面R L 1上之資訊凹坑所調 節的反射光通量’其係再度通過物鏡0BJ3與光圈STO, 以在稜鏡PS中兩次反射以後,聚焦在光接收部分DS1上 。因此則可能藉由光接收部分DS 1之輸出信號的使用來讀 取記錄在BD上的資訊。 ' 當在光學拾取裝置PU3中實施DVD之資訊的記錄與 或播放時’使發射點E P 2發射。從發射點e P 2發射的聚焦 光通量係由稜鏡PS反射’其係並且依據光通量直徑而由 -38- (35) (35)1337353 光圈STO校正 '以變成一點,該點藉由物鏡0BJ3,經過 DVD的保護層PL2,形成在資訊記錄表面RL2上。物鏡 0BJ3藉由排列在物鏡週圍的雙軸促動器AC而受到焦距控 制與尋軌控制。藉由資訊記錄表面RL2上之資訊凹坑所調 節的反射光通量,其係再度通過物鏡0BJ3與光圈STO, 以在稜鏡PS中兩次反射以後,聚焦在光接收部分DS2上 。因此則可能藉由光接收部分DS2之輸出信號的使用來讀 取記錄在DVD上的資訊。 順便地,在上述光學拾取裝置 PU1-PU3中,物鏡 OBJ 1-0BJ3的各個均爲單一透鏡的結構。不管怎樣,亦可 能將一種複合透鏡使用當作物鏡OBJ-OBJ3,其中將具有 正放大率之單一透鏡所構成的曲光透鏡以及配置在更靠近 半導體雷射之曲光透鏡上的光學元件設置並且將繞射結構 形成在光學元件的光學表面上。當將此複合透鏡使用當作 物鏡OBJ 1-0BJ3時,曲光透鏡與上面形成有繞射結構的光 學元件則經由透鏡框與凸緣的黏結而牢固地組在一起,以 由促動器A C所驅動以完整地跟蹤。 圖25顯示一實例,其中曲光透鏡L!與上面有繞射結 構形成之光學元件L2由透鏡框B組成。再者,圖26顯示 —實例,其中曲光透鏡L1、上面有繞射結構形成的光學 元件 L2 ’以及與光學表面一體成形的一部分凸緣部分 FL1與FL2則經由接觸與/或安裝組成。在圖24的情形中, 優點是可將物鏡的外直徑縮小,而且在圖B的情形中,則 可能減少部件的數目,其係有利於降低成本。 -39- (36) 1337353 (實例) 接著,將顯示適合前述物鏡0BJ1-0BJ3的六個實例。 他們的其中任何一者均爲使用於BD與DVD兩者之光學 拾取裝置的物鏡,BD爲具有0.1mm厚保護層並且由紫色 半導體雷射實施資訊的記錄與/或播放,DVD則爲具有 0.6mm厚保護層並且由紅色半導體雷射實施資訊的記錄與 /或播放。 在各實例中的非球形表面係由以下表示式數式1所表 示,假定X(mm)代表與非球形表面頂點相切之平面的變形 量,h(mm)代表在垂直光軸之方向上的高度,而且r(mm) 代表曲率半徑,其中/c代表圓錐常數,而且A2i代表非球 形表面的係數。 (數式1) X = - h / r + 爹 A h2i 1 + >/l - (1 + K)h2 / r2 h 21 各實例中的繞射結構係由藉著繞射結構加到傳輸波前 的光路徑差所表示。此種類的光路徑差係由以下表示式數 式2所定義的光路徑差函數φ b(mm)所表示,假設λ代表入 射光波長的波長(mm),h(mm)代表在垂直光軸之方向上的 高度’ 代表光路徑差函數係數,以及n代表具有當波 長λ的光通量進入時所產生之最大光量的繞射級數,而且 λ B (m m)代表繞射結構的構成波長。 -40- (37)1337353 (數式2)
Σ j=C λ =η χ — χ λΒ
再者,在各實例的透鏡資料表中’ Π代表當使用BD 時第一波長λ 1之全部系統的焦距,ΝΑ1代表當使用BD時 的第一數値孔徑,λ 1代表第一波長,其代表當使用B D 時的設計波長,m 1代表當使用BD時的第—影像形成放大 倍數,nl代表具有當第一波長λ 1進入時產生之最大光量 的繞射光級數,f2代表當使用DVD時,第二波長λ 2之全 部系統的焦距,N A 2代表當使用D V D時的第二數値孔徑 ,入2代表第二波長,其代表當使用DVD時的設計波長, m2代表當使用DVD時的第二影像形成放大倍數,n2代表 具有當第二波長λ2進入時產生之最大光量的繞射光級數 ,r(mm)代表曲率半徑,d(mm)代表諳表面之間的距離,Ν λ 1代表第一波長λ 1中的折射率,Νλ2代表第一波長入2 中的折射率,而且v d代表d線上的A b b e數。此後(包括 在此表中的透鏡資料)順便假定1 0的次方(例如,2.5 χ 1 Ο ·3) 使用E(例如,2.5xE-3)表示。 (實例1 ) 圖6(a)係爲顯示相關於實例1之物鏡與BD的透鏡截面 圖’而且圖6(b)係爲顯示相關於實例1之物鏡與DVD的透 鏡截面圖。實例1中的物鏡係爲適合上述物鏡0 B J 1的塑膠 透鏡’而且其具體透鏡資料則顯示於表1中。 -41 - (38)1337353 表1 fl = 1.7546 NA1=0.85 λ 1 =405nnn m 1 =0 n 1 =3 d2=0.5428 d3 = 0.1 f2=1.8082 NA2 = 0.65 λ 2=655nm m2 = 0 n2=2 d2=0.2700 d3 = 0.6
表面號碼 r (m m) d ( m m) N λ 1 N λ 2 v d 0 oo 1 r 1 2.0400 1.5601 1.5407 56.3 2 -2.8092 d2 4 〇〇 d3 1.6195 1.5772 30.0 5 oo -42- (39)1337353 非球形表面 第一表面 第二表面 係數 h < 1.1650 1.1 650 ^ h r 1 1.1179 1.1390 K -8.7876E-01 -7.8368E-01 -125.3677 A4 -4.8086E-03 2.0858E-03 0.1 9 80E + 00 A6 -9.03 3 5 E-03 -5.0271E-03 -0.3 17 1 E + 00 A8 -3.8995E-03 -2.2755E-03 0.3 1 99E + 00 A 1 0 2.6971E-03 2.0829E-03 -0.2820E + 00 A 1 2 -3.4114E-04 -1 .2169E-04 0.1 660E + 00 A 1 4 -1.443 7E-03 -4.7833E-05 -0.4215 E-01 A 1 6 4.7101E-04 1 .8426E-04 0 A 1 8 5.75 4 1 E-05 6.7720E-05 0 A20 -3.1063E-05 -4.8016E-05 0 光路徑差函數係數 第一表面 h < 1.1650 1.1 6 50 ^ h λ Β 4 1 Onm 4 0 5 n m Β0 0 0 Β2 0 0 Β4 -6.9918E-03 -7.9243E-03 Β6 -2.5723E-03 -1.22 8 5 E-03 Β8 8.9350E-05 9.8 823 E-05 ΒΙΟ -1 .0047E-04 2.8095E-04 -43- (40) 1337353 在實例1中的物鏡中’表1所示光路徑差函餐的繞射結 構係形成於第一表面的全部表面上,而且第二數値孔徑 0,65內之中心區域上(距光軸的高度是在0-1.165mm之範圍 的區域)的結構波長4 1 Onm係予以最佳化,而且第二數値 孔徑0.65外之外圍區域上(距光軸的高度是在1.165mm以 外的區域)的結構波長405 nm係予以最佳化。由於上述結 構,在中心區域之第一波長之第三級繞射光的繞射效率係 爲9 9 · 6 % ,第二波長之第二級繞射光的繞射效率係爲9 5.2 % ,而且在外圍區域之第一波長之第三級繞射光的繞射效 率是1 〇〇·〇% ,其係顯是在所有的情形中能夠得到高繞射 效率。 圖7係爲由實例1之物鏡球面像差所表示的色差圖,而 且圖7(a)顯示分別在410nm、405nm與400nm的球面像差 値,其各自對應使用BD的情形,然而圖7(b)顯示分別在 660nm、6 5 5 nm與6 5 0nm的球面像差値,其各自對應使用 DVD的情形。由這些球面像差圖所能理解的,在實例1的 物鏡中,在使用BD的情形中,球面像差係藉由形成於中 心區域之繞射結構的動作而在第一數値孔徑0.85內予以適當 地校正,而且在使用DVD的情形中,球面像差則在第二數 値孔徑0.65內予以適當地校正。再者,因爲滿足前述表示式 (4),所以在設計較進入波長405nm與65 5nm之波長爲長的 410nm與660nm的球面像差則處於第二數値孔徑0.65內的不 充分校正狀態中。 圖8係爲在使用DVD之情形中在第二數値孔徑0.65內 -44 - (41) 1337353 最佳影像位置i:,顯示一點圖的圖式。在使用D V D的情 形中’已經通過外圍區域的光通量具有大球面像差,並且 變成具有小光密度的刻紋元件,其係分散在距中心區域所 形成之點2 0 y m或更遠的位置中。由於此情形,甚至當使 從紅色半導體雷射LD2發射的所有光通量通過對應BD的 光圈S T 0時,已經通過外圍區域的光通量則不會不利地 影響光檢測器PD2的光檢測特徵。 (實例2) 圖9(a)係爲顯示關於實例2之物鏡與BD的透鏡截面圖 ,而且圖9(b)係爲顯示關於實例2之物鏡與DVD的透鏡截 面圖。實例2中的物鏡係爲適合上述物鏡〇Β·Π的塑膠透鏡 ,而且其具體透鏡資料則顯示於表2中。
表2 fl=2.0000 ΝΑ1=0·85 λ l=405nm ml=〇 η 1 =2 d2=0.5362 d3=0.1 f2 = 2.0871 Ν Α2 = 0·65 λ 2=650nm m2==〇 η2 = 1 d2=0.3257 d3=0.6 表面號碼 r(mm) d(mm) Ν λ 1 Ν λ 2 v d 0 OO - - 1 rl dl 1.5247 1.5066 56.5 2 -1.9804 d2 _ - 4 oo d3 1.6195 _ 1.5776 30.0 5 oo - - - -45 - (42)1337353
非球形表面 第一表面 第二表面 係數 0 ^ h < 1.3 5 5 0 1 .3 5 5 0 $ h d 1 2.5400 2.5745 r 1 1.5561 1.3 9 82 κ -3.8729E-01 -6.926 8 E-0 1 -40.4056 Α4 2.0930E-02 6. 1 23 4E-03 0.1538E + 00 Α6 3.1841E-03 -2.2845E-03 -0.9219E-01 Α8 5.8984E-06 3.47 1 5E-03 0. 1 220E-01 A 1 0 6.1398E-04 4.5411E-04 0.3 3 4 6 E - 0 1 A 1 2 7.54 15 E-04 -5.2187E-04 -0.1 245E-0 1 A 1 4 -6.3 1 47E-04 7.3534E-05 0. 1 6 8 5 E-02 A 1 6 2.7759E-04 -1. 1 5 81E-05 -0.4878E-04 A 1 8 -4.96 3 8 E-05 3.0175E-05 0 A20 4.4265 E-06 -6.4979E-06 0 光路徑差函數係數 第一表面 h < 1.3 5 5 0 1.3 5 5 0 ^ h λ Β 3 8 0 n m 4 0 5 η m BO 0 0 Β2 -1.9611Ε-02 0 Β4 3.9432Ε-03 -6.8013Ε-03 Β6 1 .1 8 98Ε-04 -1 . 4070Ε-03 Β8 -4.3777Ε-05 1.0314Ε-03 BIO 1 .1 434Ε-04 -1 .1 499Ε-04 -46- (43) (43)1337353 在實例2的物鏡中,光路徑差函數顯示於表2的繞射結 構係形成於第一表面的全部表面上,而且第二數値孔徑 0.65內之中心區域上(距光軸的高度是在0-1.355mm之範圍 的區域)的結構波長3 8 0nm係予以最佳化,而且第二數値 孔徑0.65外之外圍區域上(距光軸的高度是在1.355mm以 外的區域)的結構波長4 0 5 n m係予以最佳化。由於上述結 構,在中心區域之第一波長之第二級繞射光的繞射效率係 爲95.1% ,第二波長之第一級繞射光的繞射效率係爲90.9 % ,而且在外圍區域之第一波長之第二級繞射光的繞射效 率是1 00.0% ,其係顯示在所有的情形中能夠得到高繞射 效率。 圖1 0係爲由實例2之物鏡球面像差所表示的色差圖, 而且圖10(a)顯示分別在410nm、405nm與400nm的球面像 差値,其各自對應使用BD的情形,然而圖10(b)顯示分別 在655nm、650nm與645nm的球面像差値,其各自對應使 用DVD的情形。由這些球面像差圖所能理解的,在實例2 的物鏡中,在使用B D的情形中,球面像差係藉由形成於 中心區域之繞射結構的動作而在第一數値孔徑0.85內予以 適當地校正,而且在使用DVD的情形中,球面像差則在 第二數値孔徑0.65內予以適當地校正。再者,因爲滿足前 述表示式(8),所以在設計較進入波長40 5 nm與650nm之 波長爲長的410 nm與6 5 5 nm的球面像差則處於第二數値孔 徑0.65內的不充分校正狀態中。 再者,在實例2的物鏡中,將形成於中心區域之繞射 (44) 1337353 結構的焦距設成1 2.7 5 5 mm ’以便滿足上述表示‘式(9),以 用於第一波長之全部系統的焦距。結果,將由於入射光通 量從40 5 nm至4 06nm之波長改變而產生的散焦元件控制成 0.001 λ均方根値,並且甚至在從BD之播放切換到記錄時 ,在紫色半導體雷射上引起模組跳躍現象時,維持光聚焦 功能。 圖11係爲在使用DVD之情形中在第二數値孔徑0.65 內最佳影像表面位置上,顯示一點圖的圖式。在使用 DVD的情形中,已經通過外圍區域的光通量具有大球面 像差,並且變成具有小光密度的刻紋元件,其係分散在距 中心區域所形成之點3 0 μ m或更遠的位置中。由於此情形 ,甚至當使從紅色半導體雷射LD2發射的所有光通量通過 對應BD的光圈STO時,已經通過外圍區域的光通量不會 不利地影響光檢測器P D 2的光檢測特徵。 φ (實例3 ) 圖12(a)係爲顯示關於實例3之物鏡與BD的透鏡截面 圖’而且圖12(b)係爲顯示關於實例3之物鏡與DVD的透 鏡截面圖。實例3中的物鏡係爲適合上述物鏡0Bj 1的玻璃 透鏡’而且其具體透鏡資料則顯示於表3中。就實例3的物 鏡而言,將 PG3 25(其係爲商品名稱並且由Sumita Koogaku公司所製造)使用,其係爲轉變點低於用於製模 一般玻璃轉變點的玻璃。 表3 -48- (45)1337353 fl = 1.7647 NA1=0.85 λ l=405nm m 1=0 n 1 =3 d2 = 0.5061 d3 = 0.1 f2 二 1.81 13 NA2 = 0.65 λ 2=655nm m2 = 0 n2=2 d2 = 0.2400 d3 = 0.6 表面號碼 r (m m ) d ( m m ) N λ 1 N λ 2 v d 0 OO 1 r 1 d 1 1.5187 1.5045 70.5 2 -1.6241 d2 4 〇〇 d3 1.6195 1.5772 30.0 5 〇〇 .
非球形表面係 第一表面 第二表面 數 h< 1.1650 1.1 650$ h dl 2.2700 2.2680 rl 1.0076 1.1 163 K -8.8198E-01 -6.6558E-01 -45.6943 A4 2.7547E-03 1.2702E-02 0.1924E+00 A6 -2.3782E-03 -1.0544E-03 -0.2810E+00 A8 -6.0488E-03 -1.01 12E-03 0.3082E + 00 A10 -4.3594E-04 2.0597E-03 -0.2824E + 00 A12 6.0477E-04 -2.9563E— 04 0.1661E + 00 A14 -4.7566E-04 -1.8963E-04 -0.4215E-01 A16 2.2420E-04 1.1015E-04 0 A18 1.4385E-05 7.0218E-05 0 A20 -3.1063E-05 -3.1473E-05 0
C -49- (46) Ϊ337353 光路徑差函數係 第一 表面 數 0 ^ h < 1.1650 1.1 6 5 0 ^ h _ λ Β 4 1 0 n m 4 0 5 nm BO 0 0 B2 8.6046E-03 0 一- B4 -7.2692E-03 -1.83 3 4E-03 B6 -6.3471E-04 -4.9613E-04 B8 -1 .7182E-03 -1 .0052E-04 B10 4.1 920E-04 6.1295E-05 在實例的物鏡中,顯示於表3的光路徑差函數之繞射 結構係形成於第一表面的全部表面上,而且第二數値孔徑 0.65內之中心區域上(距光軸的高度是在0-1.165mm之範圍 的區域)的結構波長41 Onm係予以最佳化,而且第二數値 孔徑0.65外之外圍區域上(距光軸的高度是在1.165mm以 φ外的區域)的結構波長405 nm係予以最佳化。由於上述結 if冓,在中心區域之第一波長之第三級繞射光的繞射效率係 β 9 9.6% ,第二波長之第二級繞射光的繞射效率係爲9 5.2 -% ,其係顯示在所有的情形中能夠得到高繞射效率。 - 圖1 3係爲由實例3之物鏡球面像差所表示的色差圖’ 而且圖13(a)顯示分別在410nm、405nm與400nm的球面像 • 養値,其各自對應使用BD的情形,然而圖1 3(b)顯示分別 • 在660nm、655nm與650nm的球面像差値,其各自對應使 用DVD的情形。由這些球面像差圖所能理解的’在實例3 -50- (47) (47)1337353 的物鏡中,在使'用BD的情形中,球面像差係藉由形成於 中心區域之繞射結構的動作而在第一數値孔徑〇 · 8 5內予以 適當地校正,而且在使用DVD的情形中,球面像差則在 第二數値孔徑0.65內予以適當地校正。再者,因爲滿足前 述表示式(4),所以在設計較進入波長40 5nm與65 Onm之 波長爲長的410 nm與660nm的球面像差則處於第二數値孔 徑0.60內的不充分校正狀態中。 再者,在實例3的物鏡中,將形成於中心區域之繞射 結構的焦距設成-1 9.3 80mm,以便滿足上述表示式(7),以 用於第一波長之全部系統的焦距。結果,將由於入射光通 量從4 0 5 n m至4 0 6 n m之波長改變而產生的散焦元件控制成 0 · 0 0 2 A均方根値,並且甚至在從B D之播放切換到記錄時 ,在紫色半導體雷射上引起模組跳躍現象時,維持光聚焦 功能。 圖1 4係爲在使用D V D之情形中在第二數値孔徑〇 . 6 〇 內最佳影像表面位置上,顯示一點圖的圖式。在使用 D V D的情形中,已經通過外圍區域的光通量具有大球面 像差,並且變成具有小光密度的刻紋元件,其係分散在距 中心區域所形成之點2 0 # m或更遠的位置中。由於此情形 ’甚至當使從紅色半導體雷射LD2發射的所有光通量通過 對應BD的光圈STO時,已經通過外圍區域的光通量不會 不利地影響光檢測器PD2的光檢測特徵。 (實例4) -51 - (48) 1337353 圖15(a)係爲顯示關於實例3之物鏡與BD的透鏡截面 圖,而且圖l5(b)係爲顯示關於實例3之物鏡與DVD的透 鏡截面圖。實例3中的物鏡係爲適合上述物鏡0 B J 2的塑膠 透鏡,而且其具體透鏡資料則顯示於表4中。
表4 fl = 1.7649 NA1=0.85 λ l=405nm ml=0 nl=3 <j〇= 〇〇 d2=0.5050 d3 = 〇.l f2 = 1.8146 NA2 = 0.60 λ 2=655nm m2 = -0.0371 n2 = 2 d0 = 50.0 d2=0.3000 d3 = 〇.6 表面號 r(mm) d(mm) N入1 N λ 2 v d 碼 0 - d0 1 r 1 d 1 1.5601 1.5407 56.3 2 -2.0052 d2 4 oo d3 1.6195 1.5772 30.0 5 oo - • 非球形表 面係數 —-_ __ 第—表面 第二表面 h < 1.1120 1.1120^ h d 1 2.2200 2.2354 -52- (49) 1337353 --Ll_ —-- 1.2588 1. 1 7484 — κ -0.6213 -7.3993E-01 -32.0075 — 0.2696E-01 2.6681E-02 0.1686E+00 0.8 8 5 8E— 〇2 -4.23 5 5E-02 -0.265 9E + 00 ______Α8 -0.1816E-02 8.0073E-03 0.3 3 90E + 00 0.5996E-03 1.2787E-02 -0.3 3 20E + 00 A 1 2 -0.7542E-03 -9.1304E-03 0.1 844E + 00 -0.6312E-04 -1 .1 77 8E-03 -0.42 1 5E-0 1 0.2 185 E-03 1.8774E-03 0 A 1 8 0.9685E-04 •3 ·3 3 09E-04 0 -η 5672E-04 -3.1063E-05 0 光路徑差函數 第一 表面 係數 ---— 〇 ^ h < 1 · π 20 1.1120^ h ---λ B 4 1 0 n m 4 0 5 n m _B〇 -4.1OOOE-04 0 --B2 0 0 ---B4 1.4106E-03 0 -__B6 -1 .007 6E-02 0 ____B8 5.62 5 IE-03 0 __B 1 〇 -1 .6617E-03 0
在實例4的物鏡中’顯示於表4的光路徑差函數之繞射 結構係形成於第一表面上第二數値孔徑0 _ 6 5內的中心區域 上(距光軸高度是從〇至1.112mm的區域而且此繞射結 -53- (50) 1337353 構是以結構波長4 1 Onm來進行最佳化》由於上述結構,在 第一波長用之中心區域中的第三級繞射光繞射效率係爲 99.6% ,而且第二波長之第二級繞射光的繞射效率係爲 \ 95.2% ,其係顯示可在兩情形中得到高繞射效率。順便地 ,第二數値孔徑0.65外面的外圍區域(距光軸之高度是從 1 · 11 2mm到最外側的區域)是沒有繞射結構形成的—連續 非球形表面。 φ 圖1 6係爲由實例4之物鏡球面像差所表示的色差圖, 而且圖16(a)顯示分別在410nm、405nm與400nm的球面像 差値,其各自對應使用BD的情形’然而圖16(b)顯示分別 在660nm、655nm與650nm的球面像差値,其各自對應使 用D V D的情形。由這些球面像差圖所能理解的,在實例4 的物鏡中,在使用B D的情形中,球面像差係藉由形成於 中心區域之繞射結構的動作而在第一數値孔徑〇 · 8 5內予以 適當地校正,而且在使用D V D的情形中,球面像差則在 鲁第二數値孔徑〇.6〇內予以適當地校正。再者,因爲滿足前 述表示式(4),所以在設計較進入波長405nm與65 5 nm之 波長爲長的4l〇nm與660nm的球面像差則處於第二數値孔 ' 徑0.60內的不充分校正狀態中。 圖17係爲在使用 DVD之情形中在第二數値孔徑0.60 內最佳影像位置上,顯示一點圖的圖式。在使用DVD的 ' 情形中,已經通過外圍區域的光通量具有大球面像差,並 ' 且變成具有小光密度的刻紋元件,其係分散在距中心區域 所形成之點3 〇 // m或更遠的位置中。由於此情形,甚至當 -54- (51) 1337353 使從紅色半導fi雷射LD2發射的所有光通量通過對應BD 的光圏 STO時,已經通過外圍區域的光通量則不會不利 地影響光檢測器PD2的光檢測特徵。 (實例5 ) 圖18(a)係爲顯示關於實例4之物鏡與BD的透鏡截面 圖,而且圖18(b)係爲顯示關於實例4之物鏡與DVD的透 鏡截面圖。實例4中的物鏡係爲適合上述物鏡0BJ3的塑膠 透鏡,而且其具體透鏡資料則顯示於表5中。
表5 fl = 1 .763 9 ΝΑ 1 =0.85 λ 1 = 4 0 5 n m m 1 = - 0.0 9 1 3 n 1=3 d0=20.0000 d 2 = 0.4 7 1 5 d3 = 0.1 f2=l .8057 N A2 = 0.65 λ 2=655nm m2 = -0.0923 n2 = 2 d0=20.2715 d2=0.2000 d 3 = 0.6 表面號碼 r (m m) d (m m) N λ 1 N λ 2 v d 0 dO 供 ___ 1 r 1 2.5800 1.5601 1.5407 56.3 2 -1 .4694 d2 _ - - -55- (52) 1337353 4 OO d3 1.6195 1.5 772 30.0 5 oo
非球形表 第一表面 第二表面 面係數 0^h<1.2210 1.2210^h r 1 1.1516 1.1493 κ -9.2643E-01 -8.5168E-01 -21.0313 A4 -6.7747E-04 -1 . 1 5 01E-02 0.2244E + 00 A6 -1 . 1 22 6E-02 -3.4925E-03 -0.3 3 8 8 E + 00 A8 -2.8711E-03 -1.22 5 6E-04 -0.2 700E + 00 A 1 0 1 .97 5 1 E-03 2.4623E-03 -0. 1 476E + 00 A 1 2 -4.0649E-04 -4. 1 82 5 E-04 -0·3 512E-01 A 1 4 -4.6192E-04 -2.6947E-04 -0.1917E-08 A 1 6 6.6042E-04 1. 1 673 E-04 0 A 1 8 -2.7954E-04 7.0210E-05 0 A20 3.947 1 E-05 -2.4833E-05 0 光路徑差函 數係數 第一表面 h < 1.2210 1.2210^ h λ Β 4 1 0 n m 4 0 5 n m BO 0 0 -56- (53) (53)1337353 B2 • 0 0 B4 -5.4286E-03 -5.743 9E-03 B6 -2.4244E-03 -9.8539E-04 B8 -2.2 1 72E-04 3.2815E-05 B 1 0 2.4098E-04 2.6543E-04 在實例5的物鏡中’顯示於表4的光路徑差函數之繞射 結構係形成於第一表面的全部表面上’並且以第二數値孔 徑0.65內之中心區域上(距光軸高度是從〇 — 1.221mm的區 域)的結構波長4 1 〇nm來進行最佳化,且以第二數値孔徑 0.65外之外圍區域上(距光軸高度是從1.221mm以外的區 域)的結構波長4 〇 5 nm來進行最佳化。由於上述結構,在 第二數値孔徑0.60內之中心區域裡用於第一波長的第三級 繞射光繞射效率係爲99.6% ,而且第二波長之第二級繞射 光的繞射效率係爲95.2% ,其係顯示可在所有情形中得到 高繞射效率。 圖1 9係爲由實例4之物鏡球面像差所表示的色差圖, 而且圖19(a)顯示分別在410nm、405nm與400nm的球面像 差値,其各自對應使用BD的情形,然而圖1 9(b)顯示分別 在660nm、655nm與650nm的球面像差値,其各自對應使 用DVD的情形。由這些球面像差圖所能理解的,在實例5 的物鏡中,在使用B D的情形中,球面像差係藉由形成於 中心區域之繞射結構的動作而在第一數値孔徑0 · 8 5內予以 適當地校正,而且在使用DVD的情形中,球面像差則在 (54) 1337353 第二數値孔徑Ο . 6 5內予以適當地校正。再者,因爲滿足前 述表示式(4),所以在進入設計波長405nm與65 5 nm之波 長比較長的情形中,410nm與660nm的球面像差則處於第 二數値孔徑0.6 5內的不充分校正狀態。 圖20係爲在使用DVD之情形中在第二數値孔徑0.65 內最佳影像位置上,顯示一點圖的圖式。在使用DVD的 情形中,已經通過外圍區域的光通量具有大球面像差,並 且變成具有小光密度的刻紋元件,其係分散在距中心區域 所形成之點25 // m或更遠的位置中。由於此情形,甚至當 使從發射點EP2發射的所有光通量通過對應BD的光圈 S T 0時,已經通過外圍區域的光通量則不會不利地影響光 吸收部份D S 2的光檢測特徵。 (實例6) 圖2 1 ( a)係爲顯示關於實例5之物鏡與B D的透鏡截面 鲁圖,而且圖21(b)係爲顯示關於實例5之物鏡與DVD的透 鏡截面圖。實例6中的物鏡係爲適合上述物鏡obj丨的複合 透鏡’而且其具體透鏡資料則顯示於表6中。實例6中的物 鏡係由根據B D用之球面像差來校正的玻璃透鏡與不具有 任何放大率的塑膠光學元件所組成,而且繞射結構形成於 在光通重入射面之部分上不具有放大率之塑膠光學元件的 ' 光學表面(第一表面)上。 表6 -58- (55)1337353 fl = 1.765 1 NA1=0.85 λ 1=405nm ml=0 n 1 =3 d2 = 0.5194 d3 = 0.1 f2=l .8123 NA2 = 0.65 A 2 = 655nm m2=0 n2=2 d2 = 0.2403 d3 = 0.6 表面號碼 r ( m m ) d ( m m ) N λ 1 N Λ 2 v d 0 oo 1 〇〇 0.8000 1.5247 1.5065 5 6.5 2 oo 0. 1000 3 1.2271 2.2200 1.6052 1.5 8 62 6 1.3 4 -2.6229 d2 5 OO d3 1.6195 1.5 7 72 3 0.0 6 oo -59- (56)1337353
非球形表面 第一表面 第三表面 第四表面 係數 h< 1.1820 1.1820^h a 0 0 -0.6836 -78.0185 A4 -3.9689E-02 0 0.1659E-01 0.1914E + 00 A6 -1.0061E-02 0 0.4265E-02 -0.3059E+ 00 A8 -2.0653E-03 0 -0.3322E-03 0.3310E + 00 A10 0 0 0.1946E-02 -0.2903E+ 00 A12 0 0 -0.4741E-03 0.1660E + 00 A14 0 0 -0.2527E-03 -0.4215E-01 A16 0 0 0.1153E-03 0 A18 0 0 0.6725E-04 0 A20 0 0 -0.3106E-04 0 光路徑差函數係 第一 表面 數 h < 1.1820 1.1 8 20 ^ h λ B 4 1 0 n m Β0 0 0 B2 0 0 B4 -7.0236Ε-03 0 B6 -1 .7967Ε-03 0 B8 -3.4882Ε-04 0 BIO -5.6751Ε-06 0 -60- (57) (57)1337353 在實例6的物鏡中,顯示於表6的光路徑差函數之繞射 結構係形成於第一表面上第二數値孔徑0.65內之中心區域 上(距光軸的高度是在0至UWmm的區域)’而且此繞射 結構以結構波長4 1 Onm來最佳化。由於上述結構’在第一 波長中心區域之第三級繞射光的繞射效率係爲99.6% ’而 且第二波長之第二級繞射光的繞射效率係爲95.2% ’其係 顯示在兩情形中皆能夠得到高繞射效率。順便地,將第二 數値孔徑0.65外的外圍區域(距光軸的高度是從1.182mm 至外側的區域)做成沒有任何繞射結構形成的一平面。 圖22係爲由實例6之物鏡球面像差所表示的色差圖’ 而且圖22(a)顯示分別在410nm、405nm與400nm的球面像 差値,其各自對應使用BD的情形,然而圖22(b)顯示分別 在660nm、655nm與65〇nm的球面像差値,其各自對應使 用DVD的情形。由這些球面像差圖所能理解的,在實例5 的物鏡中,在使用B D的情形中,球面像差係藉由形成於 中心區域之繞射結構的動作而在第一數値孔徑0 · 8 5內予以 適當地校正,而且在使用 D V D的情形中,球面像差則在 第二數値孔徑0.65內予以適當地校正。再者,因爲滿足前 述表示式(4),所以在設計較進入波長405nm與655nm之 波長爲長的410nm與660nm的球面像差則處於第二數値孔 徑0.65內的不充分校正狀態中。 圖23係爲在使用DVD之情形中在第二數値孔徑0.65 內最佳影像位置上,顯示一點圖的圖式》在使用D V D的 情形中,已經通過外圍區域的光通量具有大球面像差,並 -61 - (58) 1337353 且變成具有小光密度的刻紋元件,其係分散在距中心區域 所形成之點5 v m或更遠的位置中。由於此情形,甚至當 使從紅色半導體雷射LD2發射的所有光通量通過對應BD ♦的光圈S T 0時,已經通過外圍區域的光通量不會不利地 影響光檢測器PD2的光檢測特徵。 表7顯示在該些項目中分別對應表示式(1)、(3)、(4) 、(7)、(9)與(13)的上述實例中的數値。
表7 實例1 實例2 實例3 實例4 實例5 實例6 (1) 1.6 1.6 1.6 1.6 1.6 1.6 (3) 、 (4) 0.15 -0.25 0.15 0.15 0.15 0.15 (7) 、 (9) 0 0.14 -0.09 0 0 0 (13) 1.2 1.3 1.3 1 .3 1 .5 1.3 φ (發明功效) 本發明可能提供一使用於光學拾取裝置中的物鏡,該 裝置可實施兩種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與/或播放,其 — 中在相容的基礎上,保護層的厚度彼此不同,例如在BD 與DVD中,而且工作波長差會很大,本發明並且提供一 光學拾取裝置與一光學資訊記錄與播放裝置。 【圖式簡單說明】 圖1顯示在繞射結構分別由於結構波長4 0 5 n m、5 00 nm -62- (59) (59)1337353 與650nm而刻紋之各情形中第一級繞射光之繞射效率的圖。 圖2(a)— 2(d)係爲物鏡截面圖的實例,其中將繞射結 構擴大。 圖3 (a)係爲圖式地顯示第一光學拾取裝置PU1之結構 的圖’第一光學拾取裝置PU1設有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的 第一物鏡ΟΒΠ ’其係並且可以相容爲基礎來實施Bd與 DVD的記錄與/或播放,然而,圖3(1))係爲物鏡〇ΒΠ的部 份擴大圖。 圖4係爲圖式地顯示第二光學拾取裝置PU2的圖,該 裝置設有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的第二物鏡0BJ2,其係並 且可以相容爲基礎來實施BD與DVD的記錄與/或播放。 圖5(a)係爲圖式地顯示第三光學拾取裝置PU3之結構 的圖式,該結構設有本發明光學拾取裝置的第三物鏡 0BJ3 1其係並且可以相容爲基礎來進行記錄與/或播放, 以用於BD與DVD,然而圖5(b)則是雷射模組LM的前視 圖。 圖6(a)係爲顯示關於實例1之物鏡與BD的透鏡截面圖 ,以及圖6(b)係爲顯示關於實例1之物鏡與DVD的透鏡截 面圖& 圖7(a) — 7(b)係爲由實例1之物鏡球面像差所表式的色 差圖。 圖8係爲在使用DVD之情形中在第二數値孔徑0.65內 最佳影像表面位置上,顯示一點圖的圖式。 圖9(a)係爲顯示關於實例2之物鏡與BD之透鏡的截面 (60) 1337353 圖,而且圖9(b)係爲顯示關於實例2之物鏡與DVD之透鏡 的截面圖。 圖1 0(a) — 10(b)係爲由實例2之物鏡的球面像差所表示 _.的色差圖。 圖11係爲在使用DVD之情形中在第二數値孔徑0.65 內最佳影像表面位置上,顯示一點圖的圖式。 圖12(a)係爲顯示關於實例3之物鏡與BD之透鏡的截 φ面圖,而且圖12(b)則是顯示關於實例3之物鏡與DVD之 透鏡的截面圖。 圖1 3 (a) — 1 3 (b)係爲由實例3之物鏡的球面像差所表示 的色差圖。 圖1 4係爲在使用D V D之情形中在第二數値孔徑〇 _ 6 〇 內最佳影像表面位置上,顯示一點圖的圖式。 圖15(a)係爲顯示關於實例3之物鏡與BD之透鏡的截 面圖,而且圖1 5(b)則是顯示關於實例3之物鏡與DVD之 φ透鏡的截面圖。 圖1 6(a) — 1 6(b)係爲由實例4之物鏡的球面像差所表示 的色差圖。 圖1 7係爲在使用D V D之情形中在第二數値孔徑〇,6 〇 內最佳影像表面位置上,顯示一點圖的圖式。 圖18(a)係爲顯示關於實例4之物鏡與BD之透鏡的截 ' 面圖,而且圖1 8 (b)則是顯示關於實例4之物鏡與D V D之 透鏡的截面圖。 圖19(a)— 19(b)係爲由實例4之物鏡的球面像差所表示 -64 - (61) (61)1337353 的色差圖。 圖2 0係爲在使用D V D之情形中在第二數値孔徑0 · 6 5 內最佳影像表面位置上,顯示一點圖的圖式。 圖2 1 ( a)係爲顯示關於實例5之物鏡與B D之透鏡的截 面圖,而且圖2 1 (b)則是顯示關於實例5之物鏡與D V D之 透鏡的截面圖。 圖22(a) — 22(b)係爲由實例6之物鏡的球面像差所表示 的色差圖。 圖23係爲在使用DVD之情形中在第二數値孔徑0.65 內最佳影像表面位置上,顯示-·點圖的圖式。 圖24係爲說明邊緣光線之球面像差改變率的圖。 圖2 5係爲顯示透鏡的截面圖,其中上面形成有繞射結 構的曲光透鏡Li與光學元件L2係由透鏡框B所組合。 圖2 6係爲顯示透鏡的截面圖,其中上面有繞射結構形 成的曲光透鏡L 1、光學元件L2以及與光學表面集成地形 成的一部份凸緣部份FL1與FL2,其係經由接觸與/或安裝 而組合。 [圖號說明] AC 雙軸引動器 BS 偏振光束分裂器 C 0 L 準直透鏡 DS1 第一光接收部分 DS2 第二光接收部分 (62) 1337353 EP1 發射點 EP2 發射點 FL 凸緣部分 ,LD1 紫色半導體雷射 _ LD2 紅色半導體雷射 LM 雷射模組 MD 1 模組 MD2 N A 1 N A2 OB J 1 OB J2
模組 第一數値孔徑 第二數値孔徑 物鏡 第二物鏡 PL 1 保護層 PL2 保護層 PU1 光學拾取裝置 φ PD1 光檢測器 PD2 光檢測器 PS 稜鏡 RL 1 資訊記錄表面 RL2 資訊記錄表面 STO 光圈

Claims (1)

  1. (63) (63)1337353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種物鏡,用來聚焦從第一光源發射之第一波長λ 1的桌一光通量,以便實施包括厚度tl(〇mm<tlS 0.2mm) 之第一保護基板的第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的播放與 /或記錄’並且用來聚焦從第二光源發射之第二波長λ 2( 又1<又2)的第二光通量,以便實施包括厚度12(12>^)之 第=保護基板的第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的播放與/ 或記錄’其係包含: 第一繞.射結構,設置在至少一光學表面上,並且具有 複數個同心環形區域組,以致使在當第二光通量進入第一 繞射結構時所產生的繞射光線之間具有最大光通量的繞射 光線級數η2是比在當第一光通量進入第一繞射結構時所 產生的繞射光線之間具有最大光通量的繞射光線級數η 1 還低的級數,在此η 1與η 2是除了 0以外的整數, 其中以當將波前像差在第一數値孔徑ΝΑ 1內測量時, 波前像差的均方根値變成0 · 0 7 λ 1或更小的此種方式,使 第η 1個級繞射光線經由第一保護基板而聚焦在第一光學 資訊記錄媒體的資訊記錄表面上,並且以當將波前像差在 第二數値孔徑ΝΑ2(ΝΑ2< ΝΑ1)內測量時,波前像差的均 方根値變成〇.〇7又2或更小的此種方式,使第η2個級繞射 光線經由第二保護基板而聚焦在第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 資訊記錄表面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鏡,其中滿足以下方程 式: -67- (64) 1337353 λ 2/ λ 1 > 1 .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物鏡,其中滿足以下 式: η2 = ΙΝΤ( λ 1 · nl/ A 2) 1 ΙΝΤ(λ 1 · η1/λ2)-(λ 1 . η1/λ2) I <〇·4 其中’nl係爲從2至10的整數,而且 2 )係爲藉由使(λ 1 . η 1 / λ 2) —數値捨入而得到的整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物鏡,其中η丨與的 係爲(nl、η2) = (2' 1)、(3、2)、(5、3)或(8、5),並 足下式: 3 9 0 n m < λ 1 < 4 2 0 n m 6 4 0 η m < 又 2< 670nm。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物鏡,其中n 1與n 2的 係爲(nl、 η2)=(2、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物鏡,其中nl與η2的 係爲(η 1、η2) = (3、2)。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鏡,其中物鏡包含 正放大率的單一透鏡而且該第一繞射結構係形成於從 光源與第二光源發射之光通量所進入的光學表面一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物鏡’其中滿足下式: 方程 Μ λ ο 組合 且滿 組合 組合 具有 第一 上。 -68- (65) 1337353 ΝΑ 1 > 0.8 0.8 < d/f 1 < 1.6 且Π係爲用 物鏡包含具 在從第一光 並且滿足下 射透鏡的傍 (1之光學元 單一折射透 根據第一保 i足下式: 在此,d係爲光軸上的透鏡厚度(mrn),而 於第一波長λ 1之全部物鏡系統的焦距(m m)。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鏡,其中該 有正放大率的單一折射透鏡以及一光學元件, 源發出與第二光源射出光通量進入的一側上, 式: I Pl2/Pli I ^ 0.2 在此’ P L I係爲用於第一波長λ 1之單一折 軸放大率(mm·1)’而且PL2係爲用於第—波長 件的傍軸放大率(mnT1)。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物鏡,其中將 鏡最佳化’以致使第一波長λ 1用的球面像差 護層的厚度而變得最小化。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物鏡,其中淸 ΝΑ 1 > 0.8 0.8 < dLl/fLl < 1.6 在此’ dLl係爲光軸上單—折射透鏡的透鏡厚度(mm) (66) 1337353 ’而且fL 1係爲用於第一波長又1之單一折射透鏡的焦距 (mm) 〇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鏡,其中第二數値孔徑 • NA2內的第一繞射結構之環形區域的數目是在10至60的範 圍中。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鏡,其中滿足下式: φ 0·03< I (ASA/A λ )/ { (NA2)4 · fl } | < 0.14 在此,在第一波長λ 1的改變範圍是±1 Onm內的情形 中,(△ SA/Δ λ )代表第二數値孔徑ΝΑ2內之第一繞射結 構上的球面像差變化率(Λ RMS/nm),而且 Π係爲第一波 長λ 1用的整個物鏡系統的焦距(mm)。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物鏡,其中滿足下式: φ 0.0008 < | (Δ SAm/Δ λ )/ { (ΝΑ2)2 · fl } | < 0.002 1 在此’在第一波長;I 1的改變範圍是± 1 〇 n m內的情形 中’(△ SAm/Δ λ )代表第二數値孔徑NA2之邊緣光線的球 ' 面像差變化率(mm/nm) ’而且fl係爲第一波長λ 1用的整 個物鏡系統的焦距(mm)。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鏡,其中通過第二數値 孔徑NA2外面區域並且到達第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 記錄表面的第二光通量’其係在第一數値孔徑NA1內具有 -70- (67) (67)1337353 0.07 λ 2均方根値或更多的球面像差。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鏡,其中滿足下式: 在此當實施用於第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之播放 與/或記錄時’ ml係爲第一放大倍數;而且當實施用於第 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之播放與/或記錄時,m2係爲 第二放大倍數。 I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鏡,其中滿足下式: m 1 > m 2 在此當實施用於第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之播放 與/或記錄時’ ml係爲第一放大倍數;而且當實施用於第 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之播放與/或記錄時,m2係爲 第二放大倍數。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鏡,其中物鏡的光學表 面包含置於第二數値孔徑N A 2裡面的中心區域,以及置於 第二數値孔徑N A 2外面以便圍繞該中心區域的外圍區域, 而且其中第一繞射結構係形成於該中心區域上,而且以第 一波長λ 1來最佳化的第二繞射結構則形成於該外圍區域 上。 1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鏡,其中物鏡的光學表 -71 - (68) 1337353 面包含置於第二數値孔徑NA2裡面的中心區域,以及置於 第二數値孔徑N A 2外面以便圍繞該中心區域的外圍區域, 而且其中第一繞射結構僅形成於該中心區域上,而且外圍 ' 區域是一連續表面。 20·—種光學拾取裝置,包含: .· —第一光源,發射第一波長λ 1的第一光通量; 一第二光源,發射第二波長λ2的第二光通量(λ 1< • λ 2); 一物鏡,用來聚焦第一光通量,以便實施包括厚度 tl(Omm< tig 0.2mm)之第一保護基板的第一光學資訊記錄 媒體之資訊的播放與/或記錄,並且用來聚焦第二光通量 ,以便實施包括厚度t2(t2 > tl)之第二保護基板的第二光 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的播放與/或記錄,該物鏡包括: 一第一繞射結構,設置在至少一光學表面上,並且具 有複數個同心環形區域組,以致使在當第二光通量進入第 φ —繞射結構時所產生的繞射光線之間具有最大光通量的繞 射光線級數n2是比在當第一光通量進入第一繞射結構時 所產生的繞射光線之間具有最大光通量的繞射光線級數 ' nl還低的級數,在此nl與n2是除了 0以外的整數, 其中以當將波前像差在第一數値孔徑NA 1內測量時, 波前像差的均方根値變成〇. 〇 7 λ 1或更小的此種方式,使 第η 1級繞射光線經由第一保護基板而聚焦在第一光學資 ' 訊記錄媒體的資訊記錄表面上;並且以當將波前像差在第 二數値孔徑ΝΑ2(ΝΑ2<ΝΑ1)內測量時,波前像差的均方 -72- (69) 1337353 根値變成〇 · 〇 7 λ 2或更小的此種方式,使第η 2級繞射光線 經由第二保護基板而聚焦在第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資訊 記錄表面上。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之光學拾取裝置,其中滿 足下式: λ 2/ 入 1 > 1 .3。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之光學拾取裝置,其中滿 足下式: η2 = ΙΝΤ( Λ 1 * η 1 / λ 2) I ΙΝΤ(λ 1 · nl/入 2)-(λ 1 · ηΐ/λ 2) I < 0.4 其中,ηΐ係爲從2至10的整數,而且ΙΝΤ(λ 1 · nl/λ 2)係爲藉由使(λ 1 · nl/λ 2)—數値捨入而得到的整數。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光學拾取裝置,其中nl 與 n2的組合係爲(nl、n2) = (2、1)、(3、2)、(5、3)或(8、 5),並且滿足下式: 39〇nm < λ 1 < 420nm 6 4 0 n m < 又 2< 670nm。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光學抬取裝置,其中nl 與n2的組合係爲(nl、n2) = (2、1)。 其中nl
    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3項之光學拾取裝置 -73- (70) 1337353 與n2的組合係爲(η]、n2) = (3、2)。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光學拾取裝置,其中物 鏡包含具有正放大率的單一透鏡,而且第一繞射結構係形 成於從第一光源與第二光源發射之光通量所進入的光學表 面一側上。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光學拾取裝置,其中滿 足以下表示式:
    N A 1 > 0.8 0.8 < d/fl <1.6 在此’ d係爲光軸上的透鏡厚度(mm),而且Π係爲用 於第一波長λ 1之全部物鏡系統的焦距(m m)。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光學拾取裝置,其中該 物鏡包含具有正放大率的單一折射透鏡以及一光學元件, •在從第一光源發出與第二光源射出光通量進入的一側上, 並且滿足下式: 〇 ^ I Pl2/Pli | ^0.2 在此’ pLI係爲用於第一波長λ 1之單一折射透鏡的傍 軸放大率(mm·1),而且pL2係爲用於第一波長;11之光學元 件的傍軸放大率(mm·1)。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光學拾取裝置,其中將 -74- (71) (71)1337353 單一折射透鏡最佳化’以致使第一波長λ 1用的球面像差 根據第一保護層的厚度而變得最小化。 3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9項之光學拾取裝置,其中滿 足下式: NA 1 > 0.8 0.8 < dL 1 /fL 1 < 1.6 在此’ dLl係爲光軸上單一折射透鏡的透鏡厚度(mm) ’而且fLl係爲用於第一波長λ 1之單一折射透鏡的焦距 (mm)。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之光學拾取裝置,其中第 二數値孔徑NA2內的第一繞射結構之環形區域的數目是在 10至60的範圍中。 3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光學拾取裝置,其中滿 足下式: 〇.〇3< | (ASA/AA)/{(NA2)4· fl} I <0.14 在此’在第一波長λ 1的改變範圍是±l〇nm內的情形 中’(△ SA/Λ λ )代表第二數値孔徑ΝΑ2內之第一繞射結 構上的球面像差變化率(人RMS/nm),而且Π係爲第一波 長λ 1用的整個物鏡系統的焦距(m m)。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光學拾取裝置,其中滿 足下式: -75- (72) 1337353 0.0008 < I (Δ SAm/Δ λ )/ { (ΝΑ2)2 · 在此’在第一波長λ 1的改變範 中,(△ SAM/A λ )代表第二數値孔ί 面像差變化率(mm/nm),而且f 1係 個物鏡系統的焦距(m m )。 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3 過第二數値孔徑NA2外面區域並且 媒體之資訊記錄表面的第二光通量 NA1內具有0.07;1 2均方根値或更多 3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之3 足下式: m 1 12 = 0 在此當實施用於第一光學資訊 與/或記錄時,m 1係爲第一放大倍! —11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之播放 $二放大倍數。 3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之3 ' 足下式: fl } | < 0.002 1 圍是± 1 0 n m內的情形 ;NA2之邊緣光線的球 爲第一波長λ 1用的整 :學拾取裝置,其中通 IU達第二光學資訊記錄 >其係在第一數値孔徑 勺球面像差。 ;學拾取裝置,其中滿 己錄媒體之資訊之播放 ί ’而且當實施用於第 與/或記錄時,m2係爲 :學拾取裝置,其中滿 -76- (73) (73)1337353 在此當實施用於第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之播放 與/或記錄時,ml係爲第一放大倍數,而且當實施用於第 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資訊之播放與/或記錄時,m2係爲 第二放大倍數。 3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光學拾取裝置,其中物 鏡的光學表面包含置於第二數値孔徑NA2裡面的中心區域 ,以及置於第二數値孔徑NA2外面以便圍繞中心區域的外 圍區域,而且其中第一繞射結構係形成於中心區域上,而 且以第一波長λ 1來最佳化的第二繞射結構則形成於外圍 區域上。 3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之光學拾取裝置,其中物 鏡的光學表面包含置於第二數値孔徑Ν Α2裡面的中心區域 ,以及置於第二數値孔徑ΝΑ2外面以便圍繞中心區域的外 圍區域,而且其中第一繞射結構僅形成於中心區域上,而 且外圍區域是一連續表面。 3 9 · —種光學資訊記錄播放裝置,包含: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所述的光學拾取裝置;以及 一支撐裝置,以光學拾取裝置可實施記錄與/或播放 資訊的此種方式,支撐第一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與第二資訊 記錄媒體。 -77- 1337353 柒 第 3 圖 •明 說 單 簡 號 符 表 為代 圖件 表元 代之 定圖 指表 案代 本本 \Jr 1 L D 12^^ J n 2 11 1 ~"2 c CDSOVLDD1D1DBLLUDDLLT abbcdfllmmoppppprrs 1—- 2 ο 軸光振直位緣色色組組鏡護護學檢檢訊訊圈 雙藍偏準數凸紫紅模模物保保光光光資資光 器 射射 裂 碟雷雷 器分 光體體 動碟束鏡音分導導 引光光透影部半半 置 面面 裝 表表 取器器錄錄 層層拾測測記記 捌 學 化 的 徵 特 明 發 示 顯 能 最 示 揭 請 時 式 學 化 有 若 案: 本式
TW093103075A 2003-02-14 2004-02-10 Objective lens,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pickup information recording reproducing apparatus TWI33735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35978 2003-0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01122A TW200501122A (en) 2005-01-01
TWI337353B true TWI337353B (en) 2011-02-11

Family

ID=32677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03075A TWI337353B (en) 2003-02-14 2004-02-10 Objective lens,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pickup information recording reproducing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08866B2 (zh)
EP (1) EP1447798B1 (zh)
KR (1) KR101013278B1 (zh)
CN (1) CN100377227C (zh)
TW (1) TWI3373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5513B2 (ja) * 2004-03-19 2010-11-2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KR20060128030A (ko) * 2004-04-08 2006-12-13 코니카 미놀타 옵토 인코포레이티드 다초점 대물렌즈, 광 픽업 장치 및 광 정보 기록 재생 장치
JP4329608B2 (ja) * 2004-04-23 2009-09-09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134366A (ja) * 2004-09-15 2006-05-2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対物光学素子
JP2006114081A (ja) * 2004-10-12 2006-04-2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対物レンズ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8165908A (ja) * 2006-12-28 2008-07-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対物レンズ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TWI394152B (zh) * 2007-07-30 2013-04-21 Sony Corp Objective lens, optical read / write head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JP2011141909A (ja) * 2009-06-18 2011-07-21 Sony Corp 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WO2011033782A1 (ja) * 2009-09-17 2011-03-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WO2011033919A1 (ja) * 2009-09-18 2013-02-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8786965B2 (en) 2009-09-30 2014-07-2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Die processing method, die, objective lens,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JP2011119000A (ja) * 2009-12-07 2011-06-16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デフォーカス補正方法
JP5584552B2 (ja) * 2009-12-21 2014-09-03 Hoya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用対物レンズ、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5300769B2 (ja) * 2010-03-24 2013-09-25 Hoya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用対物レンズ、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13033576A (ja) * 2010-09-29 2013-02-14 Panasonic Corp 対物レンズ素子、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KR101727520B1 (ko) * 2010-12-17 2017-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회절 소자를 갖는 광 픽업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광 기록 및 재생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22731B1 (en) * 1999-01-22 2002-04-10 Konica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JP2000260107A (ja) * 1999-03-04 2000-09-22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その動作方法
JP2001093179A (ja) * 1999-09-21 2001-04-0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
CN1221956C (zh) 1999-11-18 2005-10-05 柯尼卡株式会社 光拾取装置及物镜
JP4660915B2 (ja) * 2000-05-12 2011-03-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TW490589B (en) 2000-05-24 2002-06-11 Konishiroku Photo In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objective lens,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and/or recording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4131366B2 (ja) * 2000-10-30 2008-08-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CN1206642C (zh) 2000-11-14 2005-06-15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扫描装置
JP4610118B2 (ja) * 2001-03-30 2011-01-12 Hoya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用対物レンズ
US6597519B2 (en) * 2001-04-26 2003-07-22 Konica Corporation Objective lens,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7206276B2 (en) 2001-10-12 2007-04-17 Konica Corporation Objective lens, optical element,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JP2003296959A (ja) * 2002-03-26 2003-10-17 Samsung Electro Mech Co Ltd 波長選択性開口制限素子と波長選択性ビームスプリ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FR2842643B1 (fr) 2002-07-22 2004-09-03 France Telecom Normalisation de score de verification dans un dispositif de reconnaissance vocale de locuteur
JP2004062971A (ja) * 2002-07-26 2004-02-2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対物レンズユニット、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160885A1 (en) 2004-08-19
EP1447798B1 (en) 2011-10-26
EP1447798A2 (en) 2004-08-18
EP1447798A3 (en) 2004-11-17
TW200501122A (en) 2005-01-01
CN100377227C (zh) 2008-03-26
US7408866B2 (en) 2008-08-05
KR101013278B1 (ko) 2011-02-09
CN1571038A (zh) 2005-01-26
KR20040073977A (ko) 2004-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31366B2 (ja) 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US7957231B2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bjective optical element
TWI337353B (en) Objective lens,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pickup information recording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4433818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の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TW200523572A (en) Optical element, aberration correcting element, light converging element, objective optical system,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reproducing device
EP1359574A2 (en) Recording reproducing optical system, objective lens and aberration correcting optical element
CN100449622C (zh) 物镜光学系统、光拾取装置以及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US20050180295A1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for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KR20060128030A (ko) 다초점 대물렌즈, 광 픽업 장치 및 광 정보 기록 재생 장치
US8098562B2 (en) Objective lens comprising a diffraction structure for distributing light in to light of different diffraction orders,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pparatus having same
US7352517B2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JP2005259332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回折光学素子
US7778138B2 (en) Objective optical element for optical pickup device, optical element for optical pickup device, objective optical element unit for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WO2005091279A1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の対物光学系、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5135555A (ja) 光学素子、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KR20020037691A (ko) 광 픽업 장치용 대물 렌즈 및 광 픽업 장치
JP2000260056A (ja) 複合対物レンズ,球面収差補正素子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20070253310A1 (en) Coupling Lens an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JP2008130190A (ja) カップリングレンズ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789169B2 (ja) 色収差補正用光学素子、光学系、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4329031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EP1569212A2 (en) Objective optical system,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9037719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対物光学素子
JP2006114081A (ja) 対物レンズ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937239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対物レンズ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