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38790B - Two-wheeler and rear arm for the two-wheeler - Google Patents

Two-wheeler and rear arm for the two-wheel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38790B
TWI238790B TW092121000A TW92121000A TWI238790B TW I238790 B TWI238790 B TW I238790B TW 092121000 A TW092121000 A TW 092121000A TW 92121000 A TW92121000 A TW 92121000A TW I238790 B TWI238790 B TW I2387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arm
wheeled vehicle
arm
wiring
main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1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8567A (en
Inventor
Hiromi Fukuda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08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8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8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87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2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 B62K25/283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for cycles without a pedal crank, e.g. motor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1/00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 B62J11/10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for mechanical cables, hoses, pipes or electric wires, e.g. cable guides
    • B62J11/19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for mechanical cables, hoses, pipes or electric wires, e.g. cable gui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wi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1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the engine beside or within the driven 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Description

1238790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於二輪車用後支臂,其前端侧係成可旋轉承 支在二輪車的主車架上’而其後端側係向後延伸,以:其 後端側上可旋轉支持一後輪,並在該後輪的鄰近設置一用 以驅轉後輪的旋轉電機;本發明並有關於 臂的二輪車。 禋-置有後支 【先前技術】 口=的二輪車’其後輪係由—内燃引擎(引擎)所驅 疋知内燃引擎設置在其主車架上。 而且’這種傳統的二輪車包括一 可榧轉承支在二於車的、Γ 後支臂,其前端側係成 ,在立㈣, 而其後端側係向後延伸 在側上可旋轉支持—後 以成可樞轉承支,3 φ ± 邊後支臂<所 ,g r 為的疋要使後輪在二輪車 順應例如路面的崎嶇不平。 丁、田中合易 一變速機構,連接到 驅動後輪的原動力,.Λ # 引擎的輸出抽上;而 其從該變速機構的_ 力傳知構件(例*輕子鏈),將 【發明内容】知出轴傳送到後輪的輪上。 就二輪車而言,其 — 機,係設置在—德认 ’、 曰代内燃引擎的旋轉 該後支臂的内側,:f支臂的後端側)的鄭近,並設置 ,用以連接設在-法 阳 /、中需要有一怖, 代輥子鏈。’主車架上的電池和旋轉電機,以: 86763 1238790 麟Γ卜,當二輪車開始行進時並當其增加速度(加速)時,旋 :電機作用如-電動機;當二輪車減速時,作用如一發電疋 ’用以將二輪車的動能轉變為電能。當旋轉電機作用如 一發電機時,由旋轉電機所產生的電能,係儲存在二輪車 的電池中。 再者,電池之所以設在該主車架上,是因為電池具有一較 大的質量’而因此最好設置在該二輪車中心的附近,俾便降 低對於該二輪車巾^的慣性矩’確保有—穩定的行進。還有 ’旋轉電機之所以設在後支臂的内側,就是為了要用後支臂 掩護旋轉電機’俾在:輪車行進中保護旋轉電機,以免受例 如一小石子或類似物的撞擊而損傷該旋轉電機。 在二輪車中,用以連接設在主車架某部分中(譬如,在鞍 座下面和後支臂的外側)的電池、和設在後支臂内側並在後 支臂後端側的控制單位的佈線,也就是說,在電池和旋轉 電機之間的佈線,必須通過設在後支臂上的穿通孔延展。 此外,控制單位是用於驅動上控制該旋轉電機,而且是 設置在後支臂的内側及旋轉電機的鄰近。該控制單位之所 以要設置在旋轉電機鄰近的原由,是在儘可能減短從控制 單位到旋轉電機之間的佈線(和旋轉電機要減低能量損失一 樣),如此,該控制單位在驅動上得以儘可能控制該旋轉電 機。該控制單位之所以設在後支臂内側,是因為要利用該 後支臂來掩護控制單位’以免受例如一小石子或類似物之 撞擊損傷該控制單位。 至此,就二輪車來說,一聯接器,其將在電池和控制單 86763 1238790 位間延展的佈線’以可卸除方式連接到電池的,是設置在 琢佈線的一端(接到電池的一端)上,而該聯接器是製作成在 外fe上較大於該佈線。 因此,就控制單位已安裝在後支臂中的場合而言,從控 制單位延伸出來的佈線,是經由穿通孔通過而要連接到電 池去,该聯接器必須要能通過該穿通孔,而因此引發了一 個門即在於笔池和控制單位間的佈線,不得便利使用 ,除非該穿通孔的内徑是製作成大於聯接器的外徑。 如此,㊄在後支臂中製作一大穿通孔時,該後支臂在某 些場合中會降低剛性。 再者,一如前述,當旋轉電機作用如一電動機時,該体 線可允許電力從電池進給到控制單位,而當旋轉電機作用 如一發電機時,該佈線允許電力從控制單位進給到電池, 在這兩種情況中,當旋轉電機改變二輪車的運動量時,有 時會引起一大電流在流動。 因此,有必要增加在体線中的導線(例如,銅線)的外徑, 而當導線製作成大外徑時,該佈㈣降低抗彎耐久性。 再者,當佈線經由設在控制單位鄰近的穿通孔通過,俾 從後支臂内側延伸到外倒,以便將㈣線連㈣設在後支 臂内裏及後端側的控制單位時’―在於樞轉部分和該穿通 孔之間的距離,變得相當大’因 口与3後支臂的|端側(一相 反於設有控制單位的一倒),早士 7 ’址 , 疋成可樞轉(可擺動)承支在該 二輪車主車架上的,而在後支臂轉 ,, 又可荇動時,琢穿通孔的擺動 量因而增加。 86763 1238790 因此,經由該穿通孔通過的佈線,捲入—p 問題,即當經 由該穿通孔通過的部分在搖擺時,大致是举細^ , &正调的佈線都在 擺動得厲害。 而既然該佈線在抗彎耐久性上是偏低的,告 一 两具在後支臂 擺動時,如在前面所述也擺動得厲害時,就很容易逆爲捐 壞。 、 再者,既然用於驅動控制旋轉電機的控制單位,是雙置 在後支臂内側及旋轉電機的鄰近,任何用以加強該後支臂 的肋片,不能設置在已設有控制單位的後支臂内側,而因 此其中引生一問題,即該後支臂内側設有控制單位的部分 ,其剛性是不充足的。 再者,可以想到在後支臂的外側設置肋片,以補償該後 支臂剛性的不足,但外側肋片的設置,會引生此種肋片突 出於二輪車的外側,而有產生妨礙的可能,並且該二輪車 外觀的可取構形,也完全遭到破壞’亦即作為一完工產品 的二輪車的外觀,已被惡化。 本發明W就各別的問題加以考量,而將其目標定在提供 一種二輪車用後支臂;該後支臂的一前端側,係成可樞轉 承支在一二輪車的主車架上;該後支臂的一後端側,係向 後I伸,用以可旋轉支持一後輪;在該後支臂上有一旋轉 电機,叹置在後輪的鄰側,用以驅轉後輪;並在該後支臂 中設置一控制單位,用以驅轉該旋轉電機;當佈線是佈設 在後支身内側的控制單位和後支臂外側的電池之間時,該 後支身此佈叹彳疋電池到控制單位的佈線,而不用設置一其 354 86763 1238790 内徑比設在佈線-端上的聯接器的外徑更大的穿通孔,以 可卸除方式將佈線連接到電池。 且本毛明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後支臂,其能夠不用 、1支身的外側’⑸置任何另外的加強肋片,來加強後支 臂設有控制單位的部分的陳;該控制單位係用於驅動上 担制一旋轉電機,以驅動一二輪車的後輪。 而且纟毛明另-目的在提供_種具有後支臂的二輪車 ’其能夠減少佈線因該後支臂的擺動所引生的擺動量。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本 + ^月才疋供一種二輪車用的後 :;該後支臂係在其前端側成可樞轉承支在該二輪車主 、架上;該二輪車中有—由旋轉電機7所驅動的後輪,並將 =轉錢7安裝在該後支臂的後端側,具有特徵為:該後 :::則端側係區隔成數個組成構件,並有一凹口設在該 :成構件上的區隔部分處以形成—開…共一佈線經由通 ;孩佈線係用以電連接設在主車架一側上的電源和 琢灰轉電機7者。 =據中請專利範圍第2項,本發明提供—種根據 乾圍第1項的二輪車用的後支臂,豆、子J 車後支臂的前端側上的一峨由: 係设在孩二輪 二支臂:裝在該二輪車上時,係配置成朝上的方向;及一’ 間產生的間隙。 呆”、.泉並填滿電線和開口 :據中請專利範圍第3項,本發明提H輪車用 支“該後支臂係在其前端侧成可桓轉承支在該二輪車主 86763 1238790 車架上;該二輪車中有一由旋轉電機7所驅動的後輪,並將 孩旋轉電機7安裝在該後支臂的後端側,具有特徵為··該後 支臂的後端側係區隔成一在從前端側到後端侧的縱長方向 上延伸的構件,和一構成在後端側上的後支臂的構件,而 各別的構件係結合在一起,用以加強該後支臂的後端側。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本發明提供一種二輪車,其中一 &置在後輪鄰近的旋轉電機,驅轉該後輪;該二輪車包括 •一後支臂,在主車架上從該二輪車的主車架向後輪伸展 ’成可樞轉承支在後支臂的前端側,而其一後端側支持該 万疋轉電機並可旋轉支持該後輪;一電池,設置在該主車架 上作為違旋轉電機的電源;一佈線,電力即由該電池透 k居佈、、泉供應給該旋轉電機;其中從該電池延伸出的佈線 在位置從外側進入該後支臂的内側,其中該佈線在後 支身轉動時’其延伸量和收縮量倶予減低。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本發明提供根據申請專利範圍 第4項的二輪車,其中該佈線從外側進入後支臂内側的位置 疋在居後支身别^側上的一旋轉軸線附近,配置在該後 支臂的上邊面上。 【實施方式】 圖1為一整台二輪車丨之視圖,顯示該根據本發明一具體 貫施例之二輪車1之結構輪廓圖。 一旋轉電機7驅動一後輪RW1,藉以使二輪車1行進;二輪 車1置備有構成該二輪車i車身的主車架MF丨,該主車架 在其前端側以可樞轉支持一把手Hm,而一前輪FW1係相對 86763 -10- 1238790 該把手HD1可旋轉承支在該把手HD1的下面。 一一輪車1騎士所坐蔡座 Μ 、、 叹置在孩王車架MF1的後端 ^ 而作為電源供應電力到旋轉電機7的電池BR1, 係《在該较座SD1的下面,承支在該主車架刪上。 一後支们係可樞轉(可搖擺)承支在該主車架刪後端底 邊上:而-後輪RW1係可旋轉承支在該後支臂3的後端侧上。 一錢衝器们的-端側,係可樞轉承支在後支臂3縱長 万向(前後方向)上的一中間部分上並在後支们的上邊面上 ’而後緩衝器RC 1的另一端侧,仞-Γμ, 係可樞轉承支在該鞍座SD1 下面的主車架MF 1上。 而且’設置在該二輪車1的底 干j低遭上並在琢二輪車1前後方 向上的一中間部分上的是主支 疋土文木5,用在孩二輪車丨停止時 ,將該二輪車丨支撐起,在橫 、 忙万门上成一大致水平的狀態。 圖2為一顯示該二輪車1方兮 、 細早1在巧後支臂3周圍的結構輪廓之 視圖’圖3為一顯示該主支架$沾 、 5的、,、口構輪廓之視圖,圖4為沿 圖3中IVA-IVB所取的視圖,圖5盏、、)L冃 口)為/口圖2中VA-VB所取的視 圖。 圖6為-從相反於圖2的—面觀看時的視圖’顯示該後支 臂3在縱長方向上的中間部分,而圖7為_透視圖,顯示該 後支臂3結構的輪廓。 此外,在圖1及5中所示的主#加ς σ 丄 、、、 7王支木5疋在抬起狀態,也就是 ’該主支架5的著地部分已_閱々 、 刀匕離開路面GL1,使得二輪車工成可 以行進的狀態;而圖2到4中阱;aa^ 口』4〒所不的王支架5是在放下的狀態 ,也就是,主支架5的著地部分皮 1刀 薇f到和孫路面GL 1接觸 86763 -11 - 1238790 ’將該二輪車1支起成停用狀態。 主支架5係設置在二輪車1的後支臂3上,二輪車1的後輪 RW1是由設置在一端頭的側上(例如··在該後輪RWi旋轉轴 ΑΧ 1的左側,亦即在该^一輪車1行進方向的左側)的旋轉電機 7所驅轉(見圖5),並在主支架5的左和右兩邊設置有著地部 分5A、5B。而兩著地部分5A、5B各自的頂端,是建構成朝 向設置旋轉電機7的一侧彎折(見圖4和5)。 在此,作進一步的描述,該主支架5成叉狀的兩頂端,向 該二輪車的左右兩側分岔出,而左右分岔出的各別頂端, 形成各別的著地部分5A、5B。該主支架5係承支在一基部端 側上,該一側是相反於該主支架5各別著地部分的一侧(成叉 狀側),成相對該後支臂3可繞一大致平行於後輪RW1旋轉軸 線的旋轉軸線轉動(可擺動)。另外,該旋轉軸線係設在該後 支臂3縱長方向上的中間部分上,並在該後支臂3的下邊面 上。而且,該主支架5可以成為可轉動安裝在該主車架…以 上。
著地部分5 A係設置在後輪RW1的一相反於設有旋轉電機 7的側邊上(圖5中一輪車行進方向的右側),而著地部分5 B 係设置在後輪RW 1的一設有旋轉電機7的侧邊上(圖5中二輪 車行進方向的左側)。 著地部分5 A的頂端,係向二輪車丨的内側彎折(二輪車i行 進方向的左側),而著地部分5B的頂端,係向二輪車i的外 側彎折(一輪車1行進方向的左側)。 對於该主支架5,旋轉電機7係設置在後輪rwi鄰近並在左
86763 12- 1238790 側 在後崎上以可從轉方式支持後輪1的後支臂3,係 設置在設置旋轉電機7的一侧卜,…、 ^ 00側上攸王車架MF 1延伸到一後
端側,後輪RW1即承去名今铉:山加L ^ 叉在这後崎側上,從而主支架5的各別 奢地部分5 A、5 B,可谱古—μ # ^ 也、万向上&位於對於該二輪車的重心 大致成對稱的位置’縱使是該二輪車的重心,在橫向上移 動到:有旋轉電機7和《麦支臂3的—側時亦然,因為主支架5 各個耆地部分5Α、5Β是朝肖旋轉電機7f折來界定各自的著 地部分的。 就主支架5各個著地部分5A、5B在橫向上呈現對於二輪車 的重心成大致對稱姿勢而言,當使用該主支架5來支撑起該 一輪車1時’孩二輪車1在橫向上是製作得相當穩定。 再者.從使在主支架5是用來在―柔軟地面 <路面 > 上支# 該二輪車㈣,不可能有任—個別著地部分5A、^入軟土 使以車1 j貝斜’因為在個別著地部分$ a、π上的負荷是 相等的。 再者,對孩王支架5來說mi是在主支架5抬起gf 引動行C忒在於沒有旋轉電機7和後支臂3的一側的著地 15刀A ” 了是向二輪車1的内側彎折,因此,雖然後輪 RW1疋由κ轉兒機7驅轉,以除去二輪車工任何的消音器,在 這種只有著地部分5A在於沒有旋轉電機7的一侧及後支臂3 在輪車1的下邊向二輪車i的側向(右側)凸出的情勢,是不 會發生使琢著地邵分5 A難於接觸到障礙物草、木、及類似 物的。 此外就旋轉兒機7是設在後輪RW1的旋轉軸αχ 1的右端 86763 -13 - 1238790 側(二輪車1行進方向的右側)及後支臂3也對應地設在後於 RW1的旋轉軸ΑΧ 1的右端側來說,主支架5各別的的著地部 分5A、5B是彎折向設置旋轉電機7的一侧,已屬足夠。也就 是說,該著地部分5A是彎折向該二輪車1行進方向的右侧, 而該著地部分5B是彎折向該二輪車1行進方向的左側,已屬 足夠。 而且,對違主支架5來說’一搁聊桿5 C,當該二輪車1被 支起時,騎士可在其上搁腳,是設置在兩著地部分5Α、5β 中之一(例如,二輪車1上的著地部分5B)其係側向朝旋轉電 機7彎折,提供一朝該二輪車丨外側彎折的頂端,離該著地 邵分到主支架5的基部端的一位置上,如在圖2 — 4中所示。 也就是說,一搁腳桿5 C的基部端,係固定在主支架5的一 中間部分(介於主支架5基部端和著地部分之間)靠近著地部 分5B,而該搁腳桿的頂端是朝一與著地部分5B延伸方向同 一侧向延伸。另外,作為舉例,一圓柱形障礙構件5D,作 為阻止騎士腳的進入之用,係設置在向二輪車丨外側彎折的 著地部分5 B的頂端側和該擱腳桿5 c之間。 就該主支架5來說,搁腳桿5〇的設置,使得要輕鬆地支起 該二輪車1成為可能,而用以阻止騎士腳之進入的障礙構件 5D,是設置在該著地部分5B的頂端側和該擱腳桿5c之間, 因此當二輪車1因故支起時,可以避免發生騎士的腳錯誤放 入搁腳桿5 C和路面GL1之間的機率。 此外,該主支架5不僅可用在由旋轉電機7所驅動的二輪 車1,而且還可用在由一引動器(如内然引擎等類似物)所驅 86763 -14- 1238790 動的其它二輪車。 在此,该後輪RW1是安裝在二輪車2的主車架…^上,由 旋轉電機7驅動,以可樞轉承支在前端側的二輪車丨後支臂3 ,將旋轉電機7裝載在其後端側上,而後支臂3的前端側, 在二輪車1的橫貫方向上,舉例來說,被區隔成兩個組成構 件3A、3B。一供電池BR1電連接用的佈線9經由通過的開孔 I7,設置在王車架MF1上,作為一電源使用,而旋轉電機7 ,藉在個別的組成構件3 A、3B中至少一個構件上備置一凹 口’製成在後支臂3上(見圖2及5)。 亦即,後支臂3的前端,在二輪車}主車架MF丨的後端下面 與泫主車架MF 1銜接,而後支臂3是承支在主車架MF丨上,成 可繞一大致平行後輪RW1的旋轉軸線Αχι的轉動軸線轉動。 後支臂3在其後端上成可旋轉支持後輪RWi,用以驅轉後 輪RW1的旋轉電機7,是設置在後支臂3的後端上並在内側, 而一用於驅動上控制該旋轉電機7的控制單位丨丨,是設置在 旋轉電機7的鄰近和後支臂3的内側。 而且後支臂3是在其前端區隔成隔開的構件,就是,組 成構件3 A(其在縱長方向上從後支臂3的前端到後端伸展)和 、、且成構件3 B (其在後端構成該後支臂3)。而該組成構件3 b是 筹曰助例如’螺栓之類的緊固件,成一體固定到組成構件 3 A上。 此外’組成構件3 A在其内側包括一空間及一朝向該組成 構件3B的開口,而組成構件3B在其内侧包括一空間與一朝 向该組成構件3 A的開口。而該組成構件3B是固定到組成構
86763 •15- 1238790 件3 A,從而各別的組成構件3 A、3B的各自的開口相互閉合 ,而一在後支臂3中的空間,是在後支臂3的前端由該組成 構件3 A和組成構件3 A將其與大致與外側隔離。 而且,一凹口 15設置在組成構件3B上組成構件3A和組成 構件3 B的分界處,如在圖5中所示。亦即,該凹口 1 5係設置 在與組成構件3 A接合的組成構件3 B的外壁上。而該組成構 件3B係固定在組成構件3A,因而該凹口 15在後支臂3的前端 處形成一穿通孔(開孔)1 7從一界定在後支臂3内側的空間, 延伸到後支臂3的外側。 此外’不在組成構件3B上設置凹口 1 5,可在組成構件3 a 或在兩組成構件3A、3B上倶有設置。亦即,在組成構件3a 和組成構件3B中至少一個組成構件上,設置一凹口已屬足 夠。而且,後支臂3可在其前端區隔成三個或更多的組成構 件。 而用以電連接設置在二輪車!主車架MF丨上作為電源供應 使用的電池BR1和旋轉電機7的佈線9,是經由該穿通孔7 通過(見圖5)。此外,在二輪車}内的佈線9,將電池連 接到控制單位11,俾在驅動上控制旋轉電機7。 因此,將對佈線9使控制單位丨丨和電池BR1互相連接的情 況,加以解說。 在組成構件3 A、3B是彼此分開的狀況中,控制單位丨丨是 安k在後支臂3的組成構件3 a中,然後佈線9是在組成構件 3 A中L伸到後支臂3 (組成構件3 a)的前端,並在一靠近前端 的預疋位置上延伸到組成構件3A的外側,然後製成在組構 86763 -16- 1238790 件3B上的凹口 15,是製作成與該位置重合,佈線$是在凹口 中延伸到組成構件3A的外側,而組成構件3B是固定到組成 構件3 A。 對於這樣的佈線,即使當一用以將佈線9成可卸除連接到 電池BR1的聯接器、在外徑上製作成比該佈線9較大時,也 不需要將該聯接器經由該由凹口 1 5所形成的穿通孔1 7通、尚 :而且,即使當一穿通孔17(凹口 15)的内徑是製作成比該聯 接器的外徑還小時,從控制單位11到電池BR1的佈線,也可 以很容易地佈設。然而,穿通孔17(凹口 15)的内徑,必須製 作得稍微大於該佈線9的外徑。 如此,後支臂3可以儘可能阻止在剛性上的降低,因為益 需製作一大的穿通孔,供佈線9經過後支臂3穿過。 而且,該穿通孔1 7是設在後支臂3上接近靠後支臂3前端 的旋轉軸線,並當該後支臂3裝設在二輪車1上時,是配置 成朝上的位置。 環繞該穿通孔1 7設置的是塾圈1 9,如在圖2及5中所示, 用保護佈線9及填滿在佈線9和穿通孔1 7之間所產生的間隙 。此外,墊圈19包括一盤狀構件,用彈性材料如橡膠之類 製成’具有預足的厚度’並具有大致相同於穿通孔17的形 狀的外形,該盤狀構件在其中央設置一穿通孔,佈線9即通 過該穿通孔延伸。 如此,當墊圈19是設在穿通孔17上,佈線9即被阻止與該 穿通孔1 7的内周邊接觸,因此,可消除佈線9因後支臂3的 擺動而與穿通孔1 7的内周邊摩擦以致遭到傷害的機率。 86763 -17- 1238790 而且’因為墊圈1 9填滿佈線9和穿通孔1 7之間所產生的間 隙’濕氣及塵土難以自該穿通孔丨7進入後支臂3中。 還有,佈線9在後支臂3内從控制單位11延伸到穿通孔J 7 ,並經由设在後支臂3上邊面上的穿通孔1 7通過,延伸到後 支臂3的外侧連接到電池BR1,也就是說,佈線9伸出後支臂 3外侧的部分其長度很小,所以即使是,舉例來說,一小石 子或類似物,在二輪車丨行進當中從地面飛起時,這種小石 子或類似物是很難以接觸到該佈線9的,如是,致使要防止 佈線9的受傷,成為可能。 此外,就設有墊圈19的情形而言,最好該佈線9未設置聯 接器延伸穿過墊圈19的穿通孔,而是在穿過後再安裝該聯 接器。 而且,該後支臂3的後端側(後輪RW1成可旋轉承支在後 知上)’在二輪車的橫貫方向上,被分成組成構件3 a和組成 構件3 C ’舉例來說,而個別的組成構件3 a、3 C是合併在一 起’藉以提供該後支臂3後端側的加強設施(見圖5)。 在此,組成構件3 A包括一空間和一朝向組成構件3 c的開 口,而組成構件3 C包括一空間和一朝向組成構件3 a的開口 而且組成構件3 C是成一體固定到組成構件3 a,因藉助像 螺栓之類的緊固件,從而將各別的組成構件3 A、3c的各別 的開口互相關閉,而且組成構件3 A、3C在後支臂3的後端側 ’大致將後支臂3的内部空間與外側隔離。 如此,用以驅動後輪RW1的旋轉電機7是設置在該後支臂3 的後端側。另外該旋轉電機7的一輸出軸的軸線和後輪11^¥1 86763 -18- 1238790 的旋轉轴A X1的轴線大致彼此同抽。而且,該旋轉電機7的 輸出軸和後輪RW1的旋轉軸ΑΧ 1,是透過,舉例來說,一由 行星齒輪的減速齒輪所構成的減速器2丨而相互連接。 而且,控器11是設在後支臂3的組成構件3A中,接近旋轉 電機7設置所在的一位置。因此,在内側已設有控制單位i工 的組成構件3 A的内側,是難再設置用以加強該後支臂3組成 構件3 A的剛性的肋片。 因此’對於該後支臂3來說’為要加強組成構件3 a内側設 有控制單位11的部分,該組成構件3C成一體固定到在後支 臂3後端側的該組成構件3 A,包括其内側設有控制單位11的 部分’如此可以將内側設有控制單位11的組成構件3 A的部 分’予以增強。 因此,該組成構件3 A單靠組成構件3C的固定,即能增強 ’無需設置另外的肋片來強化組成構件3A的外側,因而外 形得以乾淨製成,而該二輪車1的外觀,得以賞心悦目。 而且,對於二輪車1來說,電力從電池BR1進給到旋轉電 機7(控制單位11)所透過的佈線9,是在從後支臂3的外侧進 入内側的一位置上,在該位置上,當後支臂3轉動時,該佈 線9的延伸量和收縮量,變得極其的小。 舉例來說,佈線9從後支臂3的外側進入内側的位置,是 接近於在後支臂3前端側的轉動軸線處,而且是設置在後 支臂3的上邊面上。 因此,即使當二輪車1行進中,該後支臂3相對主車架MF 1 轉動,設在後支臂3上的穿通孔π的搖擺是很小的,而經由該 86763 -19- 1238790 穿通孔1 7通過的佈線9的搖擺也是很小。 而當佈線9搖擺得很小時,佈線9因後支臂3的搖擺受損傷 的機率,得以儘可能避免,縱使是佈線9已增大外徑已降低 撓折耐用性之時。 而且,後支臂3,如前述,包括在二輪車1的縱長方向上 延伸的組成構件3A,該組成構件3B在後支臂3前端成一體固 定到組成構件3A,而組成構件3C在後支臂3後端成一體固定 到組成構件3 A。 而後支臂3是建構成,當組成構件3B和組成構件3C安裝到 該組成構件3A上時,在於組成構件3B和組成構件3C之間的護 盒構件23 ’其有一端侧(位於朝向該二輪車1前方的一端側)是 插入在該組成構件3 A和該組成構件3B的一端側之間,而另一 端側(位於朝向該二輪車1後方的一端側)該護蓋構件是插入 在該組成構件3A和組成構件3C的一端側之間(見圖5-7)。 組成構件3 A在縱向上擴展的一開口,是製成在組成構件 3 A的一側面上,該開口的一前端侧,如前述,係由組成構 件3B所關閉,而該開口的後端侧,係由組成構件3C所關閉 。可是,該位於組成構件3A的中間部分的開口,未由組成 構件3 B、3 C所關閉,在這種情形下,設在組成構件3 a中用 以加強後支臂3的肋片3D,可以從後支臂3的外側看到,產 生二輪車1美觀外形遭破壞的機率,而經由該組成構件3 A通 過的佈線9的暴露,則產生在二輪車1的行進中,發生小石 子或類似物撞擊損傷該佈線9的機率。 因此,在後支臂3上設置護蓋構件23,用以關閉在組成構 86763 -20- 1238790 、綿3 A中間部分的開口。然而,因為護蓋23是插入在,並固 足在,各別的組成構件3A、3B、3C之間,用以固定護蓋23 的緊固件(例如螺栓)可以免用。而且,因為不再需要這種緊 固件’可以節省固定護蓋23所需用的工時。 而且’如前述,當二輪車1停止時所用的主支架5,是設 置在二輪車1上控制單位Π的前方附近,並在二輪車1主車架 MF1的下面,例如,後支臂3的下邊(參見圖〇。 也就是說,該主支架5的基部端,是在後支臂3的底面銜 接後支臂3,而該主支架5是可樞轉設置在後支臂3上。而且 ,王支架5和後支臂3之間的銜接,是設置在控制單位丨丨和旋 轉電機7的前方。 有一張力彈簧25設置在主支架5上,用以抬起及固持該主 支架5(參見圖3及4)。而當該主支架5轉動抬起時,主支架5 構成各別的著地部分5A、5B的兩頂端,被抬起到二輪車工 的後方(見圖1及5)。 而且,為了要減小該支5抬起時所引起的震動,在主支姜 5的基部端和頂端間的中間部分上,設置一抵接塊”,在』 支架5抬起時,以與一設置在後支臂3底面上受抵接的部^ 29相抵接(參見圖2),此外,最好該抵接塊η和該受抵接鲁 分29中至少有—者,是用彈性材料(例如硬橡膠或類似物 製作,以減低兩者在相互抵接時的震動。 而,如在圖1中所示,當一輪鱼 田一輻車1在王支架5已抬起的狀麓 中,越過一路面水平差異DL丨時, 丁在4差井DL1是垂直於圖 1平面的方向上拉長的場合中,後於 贫口 Y俊鳊RW1比該後支臂3較早石至 86763 -21 - 1238790 觸到差異DL 1 ’以致後支臂3、旋轉電機7、以及在後支辟3 内側的控制單位1 1,都幾無損傷。 在違差兴DL 1不疋在垂直於圖1平面的方向上連續雙置的 場合中,例如,當該二輪車丨在該主支架5已抬起的狀態中 前進時,該差異DL1並未碰觸到後輪RW1,但卻只碰觸到設 在後輪RW1傍側的後支臂3,不管怎樣,會有該差豈DL丨直 接碰觸到裝設有控制單位丨丨的後支臂3的機率。 而這種碰觸會引生該遠比其它構成二輪車1的零件昂眚 的旋轉電機7和控制單位11遭受損壞的機率,但該主支架$ 卻先於該後支臂3與差異DL1接觸,因為該主支架5在二輪車 1上是設置在該控制單位11的前方附近的。 因此,當一輪車1越過該DL丨時,該旋轉電機7和該控制單 位11會遭遇損壞的機率,已儘可能予以避免。 而且“主支架5的抵接塊2 7和後支臂3的受抵接部分2 9 ,是用彈性材料製作時,該主支架5接觸到差異dl 1所產生 的撞擊能’為該抵接塊27及受抵接部分29所吸收,因此, 要進一步避兄该旋轉電機7和控制單位11受損的機率,已屬 可能。 此外’在该二輪車1越過圖1中所示各別的差異DL2、DL3 時,該旋轉電機7和控制單位丨丨受損的機率,也能以相同於 對於差兴DL 1所用方式,予以避免。 又’一輪車1包括在於設有鞍座SD1的主車架MF 1與後支 臂3之間的後緩衝器Rc丨,而後支臂3和後缓衝器RC丨的連接 處’是设在避開裝設有控制單位11的位置的一位置(例如, 86763 -22- 1238790 一稍前於設有控制單位的位置)上(參見圖2)。 亦即,控制單位u的設置,讓後緩衝器RC1的一端側,是 在避開後支臂3之不能設置加強肋片的部分的位置上,與該 後支臂3銜接。此外,該後支臂3與該後缓衝器rci銜接的 部分,在其内中設有加強肋片3D,如圖2及5所示。 因此,該後支臂3能夠支持該後緩衝器RC1,而不用在雙 有控制單位⑽位置的外側上,設置另外的加強肋片/ 又’因為沒有任何的肋片設在後支臂3的外㈣,在二輪車 1行進當中’在後支臂3的外側(尤其是在内部設有控制單位 11邵分的外側)上平順流動的空氣,就能有效地冷卻該容易 發熱的控制單位U,因為沒有任何的肋片設在後支臂3的外 側:所以要在設計上形成一乾淨外表,成為可能。 返有’因為後支臂3和後緩衝器RC1之間的銜接位置遠離 =制早位U,從該控解位丨丨所發生㈣,就難以到達後 =後緩衝器RC1的銜接位置,所以縱使是在使 的彈性材料’如橡膠或類似物’作為銜接裝置’ 万、又,4所起的惡化,可以儘可能避免。 按照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項的本發明 生,即—二輪車用的後支臂,Α ^〜果產 二輪車的主車加卜立% 侧係可樞轉承支在 支持-後於:Γ 係向後延伸,用以可旋轉
,用以驅:、、後支臂上緊接該後輪處,設置—旋轉電機 驅+T琢後輪,在後支臂中緊 A 一用於驅動栌制亏、、 Μ铍鈐電機處,設置 該控制^疋的控制單位;當佈線是饰設在 制早位和設在該後支臂外側的電池之間時,佈線可以 86763 -23 - 1238790 從設在該後支臂外側的雷 、 〇 %池,較鬆地佈設到該控制單位, 而不用設置一具有比設在佑綍_、。 一 佈、、泉一 %上的聯接器的外徑還要 大的内徑的穿通孔,以便將今 、 使知咸佈線的一端,以可卸下方式 連接到電池。換言之,要幹可处 要彳趾了此减小設置在該後支臂内的 穿通孔的内徑,以供該饰線經由通過,是可能的。 又,按照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本發明,有一結果產 生’即要增加該後支臂内中設置有用於驅動控制一旋轉電 機以驅動-二輪車後輪的控制單位的部分的強度,而不用 在孫後支臂的外側設置任何另外的肋片,是可能的。 還有’按照根料請專利範㈣4或5項的本發明,在— 具有後支臂的二輪車中有一結果 不座生,即減小該佈線因該 後支臂的搖擺所引起的搖擺量,是可能的。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一整台二輪車之視圖,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 施例的—輪車的結構輪廓圖。 圖2為-顯示該二輪車在該後支臂周圍的結構輪廊之視 圖。 圖3為頭示該主支架的結構輪廓之視圖。 圖4為沿圖3中IVA-IVB所取的視圖。 圖5為沿圖2中VA-VB所取的視圖。 、圖6為一顯示該後支臂在縱長方向上的中間部分;從相反 於圖2的—面觀看者。 圖7為一透視圖,顯示該後支臂結構的輪廓。 【圖式代表符號說明】 -2仁 86763 1238790 1 二輪車 3 後支臂 3A,3B,3C 組成構件 3D 肋片 5 主支架 5A,5B 著地部份 5C 擱腳桿 5D 障礙構件 7 旋轉電機 9 佈線 11 控制單位 15 凹口 17 穿通孔 19 墊圈 23 護蓋構件 25 張力彈簧 27 抵接塊 29 受抵接部份 AX1 旋轉軸 BR1 電池 DL15 DL25 DL3 水平差異 FW1 前輪 GL1 路面 HD1 把手 -25 - 86763 1238790 MF1 主車架 RC1 後緩衝器 RW1 後輪 SD1 鞍座 -26- 86763

Claims (1)

  1. Ϊ238790 拾、申請專利範圍: ^ 一種二輪車用後支臂,該後支臂係在其前端側成可樞轉 承支在該二輪車主車架上,在該二輪車中有一後輪由一 旋轉電機戶斤驅動,而該旋轉電機係安裝在 ^ . 1又又㈢的後 J,,、特徵為:該後支臂的前端側係區隔成數個組成 冓件並有一凹口,設在該組成構件上的區隔部分處以 =成一開口,供作電連接設置在主車架一側的電源二該 旋轉電機的佈線通過之用。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一w平用傻爻臂,”該丨 口係設在該二輪車後支臂的前端側上一旋轉軸線的^ 近,當該二輪車後支臂安裝在該二輪車上時,係配置a ^上的方向;而—墊圈係設置在該開孔上,用以保護4 線並填滿佈線與開口間所產生的間隙。 又 3. -種二輪車用後支臂’該後支臂係在其前端侧成可框轉 承支在該二輪車主車架上;該二輪車中有—由旋轉電: 所驅動的後輪,並將該旋轉電機裝設在該後支臂的後端 側,其特徵為:該後支臂的後端側係區隔成一在縱長方 向上從前端側到後端侧延伸的構件,和一在後端側上構 成該後支臂的構件,而兩各別構件係結合在—起,用以 加強該後支臂的後端側。 4. 一種一輪車’其中一設置在後輪鄰近的旋轉電機,驅轉 該後輪;該二輪車包括:一後支臂,在該二輪車的主車 架上從主車架向後輪伸展’成可轉承支在後支臂的前 端側,而其一後端側支持該旋轉電機並可旋轉支持該後 86763 1238790 鹌,〜電池,設置在該主車架 源· 工 π為d奴轉電機的電 電楼1線,電力即由該電池透過該体線供應給該旋轉 馬;其中從該電池延伸的体線,在-位置從後支臂的 侧進入内侧,其中該佈線在後支臂轉動時,其延伸量 #收縮量減低。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二輪車,其中該佈線從後支 臂外侧進入内側的位置,是在該後支臂前端侧上的一旋 轉軸線附近,配置在該後支臂的上邊面上。 86763
TW092121000A 2002-08-13 2003-07-31 Two-wheeler and rear arm for the two-wheeler TWI23879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35750A JP4188641B2 (ja) 2002-08-13 2002-08-13 二輪車及び二輪車のリヤアー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8567A TW200408567A (en) 2004-06-01
TWI238790B true TWI238790B (en) 2005-09-01

Family

ID=30768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1000A TWI238790B (en) 2002-08-13 2003-07-31 Two-wheeler and rear arm for the two-wheeler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389579B1 (zh)
JP (1) JP4188641B2 (zh)
KR (1) KR100555637B1 (zh)
CN (1) CN1302959C (zh)
DE (1) DE60327137D1 (zh)
ES (1) ES2324098T3 (zh)
TW (1) TWI2387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8641B2 (ja) * 2002-08-13 2008-11-2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二輪車及び二輪車のリヤアーム
JP2006056354A (ja) * 2004-08-19 2006-03-02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における高圧配線保護構造
JP2008260501A (ja) 2006-06-09 2008-10-3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WO2011033613A1 (ja) 2009-09-15 2011-03-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二・三輪車における配線構造
JP5588825B2 (ja) * 2010-10-27 2014-09-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二輪車
TWI492876B (zh) 2010-11-18 2015-07-21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車輛的驅動裝置
JP5695471B2 (ja) * 2011-03-31 2015-04-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5904808B2 (ja) * 2012-01-31 2016-04-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6561770B2 (ja) * 2015-10-27 2019-08-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構造
EP3437971A4 (en) * 2016-03-31 2019-04-17 Honda Motor Co., Ltd. DEVICE FOR DRIVING ELECTRIC VEHICLE
CN106064658A (zh) * 2016-07-05 2016-11-02 台州市全顺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支撑结构及动力总成
WO2019065474A1 (ja) * 2017-09-29 2019-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WO2020066261A1 (ja) * 2018-09-27 2020-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2020192952A (ja) 2019-05-30 2020-12-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車両
JP2020192951A (ja) 2019-05-30 2020-12-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車両
DE102020115400A1 (de) * 2020-06-10 2021-12-16 Lang Technik Gmbh Fahrzeug mit zweiarmiger Hinterradschwin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3196B2 (ja) * 1997-07-15 2007-07-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ユニット
DE19753047C2 (de) * 1997-11-19 2000-04-06 Marko Manthey Fahrrad mit Einrichtung zur Energieversorgung eines Elektromotors
US6199651B1 (en) * 1997-12-11 2001-03-13 Vectrix Corporation Vehicle drive wheel assembly
JP3768788B2 (ja) * 2000-09-05 2006-04-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JP3980819B2 (ja) * 2000-09-06 2007-09-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後輪懸架構造
JP2003002277A (ja) * 2001-06-27 2003-01-08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式動力ユニット、電動車両および電動二輪車
JP4188641B2 (ja) * 2002-08-13 2008-11-2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二輪車及び二輪車のリヤアー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89579A1 (en) 2004-02-18
CN1302959C (zh) 2007-03-07
EP1389579B1 (en) 2009-04-15
JP2004074881A (ja) 2004-03-11
JP4188641B2 (ja) 2008-11-26
KR100555637B1 (ko) 2006-03-03
DE60327137D1 (de) 2009-05-28
TW200408567A (en) 2004-06-01
CN1483629A (zh) 2004-03-24
KR20040015686A (ko) 2004-02-19
ES2324098T3 (es) 200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38790B (en) Two-wheeler and rear arm for the two-wheeler
JP7161895B2 (ja) 電動自転車
JP6183089B2 (ja) 電動車両
WO2012090243A1 (ja) 電動二輪車
JP2000313383A (ja) 鞍乗型四輪車両の電源取出用ソケットの配置構造
WO2013094649A1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2019189054A (ja) 電動三輪車両
JP3956705B2 (ja) 鞍乗型不整地走行車両のブレーキ装置
JP7420699B2 (ja) 車両
TW580471B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in s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JP6791903B2 (ja) 電動車両
JP2011025766A (ja) 折りたたみ式電動補助自転車
JP2002337780A (ja)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折り畳み式車体構造
JP4755367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3937288B2 (ja) 単座小型電動四輪車の前部構成
JP2002211431A (ja) 単座小型電動四輪車の操舵装置
JP5052972B2 (ja) 電気自動車の懸架装置
JPWO2019207879A1 (ja) 電動車両
JP7424858B2 (ja) 自転車
JP7055216B2 (ja) 鞍乗り型電動車両
JPH0268281A (ja) 自動二輪車
JP2021130415A (ja) 自転車
JP2004210073A (ja) 電動二輪車
JP6338231B1 (ja) 自転車
TWI221454B (en) Braking device in s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