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5600A - 傳輸系統、傳輸設備以及隔板材料 - Google Patents

傳輸系統、傳輸設備以及隔板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5600A
TW202415600A TW112123384A TW112123384A TW202415600A TW 202415600 A TW202415600 A TW 202415600A TW 112123384 A TW112123384 A TW 112123384A TW 112123384 A TW112123384 A TW 112123384A TW 202415600 A TW202415600 A TW 2024156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system
work area
unit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3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田雄一
塚本邦博
松本紘輔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5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560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Extensible Doors And Revolving Doors (AREA)
  • Gat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即使在分隔作業區域的情況下也可以達成空間節省的傳輸系統、傳輸設備以及隔板材料。傳輸系統包括在俯視觀察時相對於傳輸部而將設定在搬送部的相反側的作業區域與其外部分隔的分隔部。分隔部包括隔著作業區域而與傳輸部對向而設置的第一部分、以及在俯視觀察時從作業區域側觀看而相對於第一部分以鈍角傾斜設置並且設置有通往作業區域的出入口門的第二部分。

Description

傳輸系統、傳輸設備以及隔板材料
本發明關於物流中的物品的傳輸系統、傳輸設備以及隔板材料。
習知,在物流倉庫等中,為了將多種大量的物品以出貨順序效率佳地分揀並分類到出貨容器,使用包括機械臂等拾取裝置(傳輸裝置)的傳輸系統。關於這種傳輸系統,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藉由安全柵而將傳輸裝置與使用此傳輸裝置的作業者的作業區域分隔的構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平10-13910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習知的安全柵中,其門與傳輸裝置對向地設置。因此,在習知技術中,無法抑制安全柵乃至傳輸系統的設置空間增大,而產生難以達成傳輸系統的空間節省的這樣的問題點。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使在分隔作業區域的情況下也可以達成空間節省的傳輸系統、傳輸設備以及隔板材料。 [解決問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發明的一樣態的傳輸系統包括沿第一方向搬送物品的搬送部、設置在前述搬送部的一端側並且保持前述物品並傳輸的傳輸部、以及在俯視觀察時相對於前述傳輸部而將設定在前述搬送部的相反側的作業區域與其外部分隔的分隔部,分隔部包括隔著前述作業區域而與前述傳輸部對向而設置的第一部分、以及在俯視觀察時從前述作業區域側觀看而相對於前述第一部分以鈍角傾斜設置並且設置有通往前述作業區域的出入口門的第二部分。
又,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樣態的傳輸設備係為包括複數個前述傳輸系統的傳輸設備,其中前述傳輸系統是以各個前述搬送部彼此大致平行的方式沿著在俯視觀察時與前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複數個並列設置。
又,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樣態的隔板材料係為相對於設置在沿第一方向搬送物品的搬送部的一端側並且保持並傳輸前述物品的傳輸部,而將設定在前述搬送部的相反側的作業區域與其外部分隔的隔板材料,包括隔著前述作業區域而與前述傳輸部對向而設置的第一部分、以及在俯視觀察時從前述作業區域側觀看而相對於前述第一部分以鈍角傾斜設置並且設置有通往前述作業區域的出入口門的第二部分。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一樣態,可以提供一種即使在分隔作業區域的情況下也可以達成空間節省的傳輸系統、傳輸設備以及隔板材料。
以下,詳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另外,為了便於說明,關於與各實施方式中所示的構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標記為相同的符號,並且將適當地省略其說明。
[實施方式一] 關於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一的傳輸系統,參考圖1以及圖2說明。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例示說明構成在兩個第一容器以及第二容器之間傳輸物品的傳輸系統的情況。又,第一容器以及第二容器可以各自構成被出貨到傳輸系統1的外部的出貨容器。
(傳輸系統的概要)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一的傳輸系統1的概要的立體圖。圖2是示出上述傳輸系統1的概要的俯視圖。傳輸系統1在物流倉庫等中進行物品2的傳輸。如圖1以及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一的傳輸系統1包括搬送部11、傳輸部12、以及分隔部24。又,傳輸系統1包括相機部13、支持部14、14、控制部15、以及終端部16。
(搬送部) 搬送部11將收容物品2的第一容器17以及第二容器18沿Y方向(前後方向、第一方向)搬送。具體而言,搬送部11包括設置於Z方向下側的搬入用輸送機11a、11b、以及設置於Z方向上側的搬出用輸送機11c、11d。第一容器17以及第二容器18藉由搬入用輸送機11a、11b而分別被搬送到Y方向前側。又,第一容器17以及第二容器18藉由搬出用輸送機11c、11d而分別被搬送到Y方向後側。
此外,搬送部11包括移動機構11e以及殼體11f。移動機構11e使第一容器17從搬入用輸送機11a依次移動至第一傳輸位置P1,並且使第二容器18從搬入用輸送機11b依次移動至第二傳輸位置P2。又,移動機構11e使配置於第一傳輸位置P1的第一容器17依次移動至搬出用輸送機11c,並且使配置於第二傳輸位置P2的第二容器18依次移動至搬出用輸送機11d。殼體11f收容移動機構11e。
(傳輸部) 傳輸部12設置於搬送部11的Y方向前端側(一端側),保持配置在第一傳輸位置P1的第一容器17收容的物品2,而傳輸至配置在第二傳輸位置P2的第二容器18。傳輸部12藉由架台等(未圖示)而設置在搬送部11的移動機構11e以及殼體11f的Z方向上側。
傳輸部12包括保持物品2的拾取頭12a、以及使此拾取頭12a沿Z方向升降並且在俯視觀察時使拾取頭12a沿X方向以及Y方向兩個方向移動的驅動部12b。拾取頭12a例如由吸附物品2的一個或複數個吸附墊等構成。拾取頭12a相對於收容在第一容器17的物品2而從上方吸附,並且以懸吊的狀態保持物品2。
驅動部12b包括固定軌道12c、第一可動軌道12d、第二可動軌道12e、以及支持臂12f。固定軌道12c沿著X方向設置。第一可動軌道12d沿著Z方向設置,並且沿著固定軌道12c在X方向往復移動。第二可動軌道12e沿著Y方向設置,並且沿著第一可動軌道12d在Z方向往復移動。
支持臂12f沿著Z方向設置,並且沿著第二可動軌道12e在Y方向往復移動。又,支持臂12f在Z方向下側安裝有拾取頭12a。由此,傳輸部12可以藉由控制驅動部12b的動作而使拾取頭12a沿XYZ三個方向往復移動。
與例如六軸機器人等的傳輸單元相比,傳輸部12是更簡單的構造,並且容易適應多列輸送機佈局。因此,藉由使用傳輸部12,提高傳輸系統1的佈局設計的自由度。
(相機部) 相機部13配置在傳輸部12的上方,並且拍攝物品2。相機部13包括第一相機13a以及第二相機13b。第一相機13a藉由拍攝配置在第一傳輸位置P1的第一容器17,而拍攝收容在第一容器17的一個或複數個物品2。第二相機13b藉由拍攝配置在第二傳輸位置P2的第二容器18,而拍攝收容在第二容器18的一個或複數個物品2。另外,相機部13可以包括燈等,並且第一相機13a以及第二相機13b可以分別藉由燈等以所定的照度照射的狀態下拍攝物品2。
(支持框架) 支持框架14是支持相機部13的框體。支持框架14包括在俯視觀察時相對於傳輸部12並分別設置鄰接於與Y方向正交的X方向(左右方向、第二方向)的支持部14a、14a、以及架設於支持部14a、14a之間的樑構件14b、14b。第一相機13a以及第二相機13b設置在Y方向前側的樑構件14b的適當處。另外,樑構件14b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三個以上。
支持部14a、14a中的每一個包括兩個柱構件14c、14d、桁構件14e、以及補強構件14f。柱構件14c、14d在Y方向排列,並且藉由固定構件14g、14h而固定於傳輸系統1的設置場所。桁構件14e以及補強構件14f架設於柱構件14c、14d之間。
另外,樑構件14b、14b可以設置在桁構件14e上,也可以設置在柱構件14c、14d。又,補強構件14f可以是兩個以上,也可以省略。又,在支持部14a、14a中的每一個由四個以上的柱構件豎立設置的情況下,可以省略樑構件14b、14b。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相機13a以及第二相機13b可以分別設置在支持部14a、14a的適當處。
(控制部以及終端部) 控制部15包括控制傳輸系統1的各部的控制裝置。終端部16具有作業員S(圖2)進行對傳輸系統1的操作的鍵盤16a等的操作接收部、以及示出所定資訊的顯示器16b。這些控制部15以及終端部16是傳輸系統1的控制機器的一例,設置在分隔部24的外側,並且隔著分隔部24的第一部分24a而位於後述的作業區域25的相反側。
具體而言,控制部15介由電氣配線(未圖示)而分別連接於搬送部11、傳輸部12、相機部13、以及終端部16。控制部15從搬送部11以及傳輸部12取得各自動作狀態等所定的資訊,並且將往搬送部11以及傳輸部12的指示訊號等的所定指示訊號分別輸出。控制部15對於相機部13的第一相機13a以及第二相機13b,分別輸出開/關訊號等的所定指示訊號,並且從第一相機13a以及第二相機13b分別取得拍攝資料。控制部15從終端部16接收與作業者S的操作相應的指示訊號等,並且將從搬送部11、傳輸部12、以及相機部13取得的資訊發送至終端部16。
(防護件) 在本實施方式一的傳輸系統1中,傳輸部12進行使拾取頭12a沿XYZ三個方向往復移動的動作。因此,如圖1以及圖2所示,從安全的觀點出發,在傳輸部12的周圍,設置防護件以大幅降低作業者S等與傳輸部12接觸的可能性。具體而言,在本實施方式一中,作為防護件,從上述控制機器側朝向Y方向後方,而依序設置有分隔部24、橫向防護部21、以及後防護部41。
(分隔部) 如圖1以及圖2所示,在傳輸系統1中,設置有在俯視觀察時相對於傳輸部12而將設定在搬送部11的相反側的作業區域25與其外部分隔的分隔部24。分隔部24與兩個支持部14a、14a連接。
作業區域25是作業者S用於進行保持並傳輸物品2的手動作業傳輸的空間。換句話說,本實施方式一的傳輸系統1可以實行傳輸部12保持並傳輸物品2的自動傳輸、以及作業員S進入作業區域25內而保持並傳輸物品2的手動作業傳輸兩者。又,分隔部24鄰接於作業區域25而設置在作業區域25的周圍。
分隔部24包括作為隔板材料的第一部分24a、第二部分24b、第三部分24c、以及第四部分24d。第一部分24a是與X方向平行配置的部分,隔著作業區域25與傳輸部12對向設置。第二部分24b是相對於X方向以及Y方向分別以形成所定角度的方式設置的部分,在俯視觀察時從作業區域25觀看而相對於第一部分24傾斜鈍角θ1(圖2)而設置。第三部分24c是與Y方向平行配置的部分,並且連續地設置在第二部分24b與一方的支持部14a所包括的橫向防護部21之間。第四部分24d是與Y方向平行配置的部分,並且連續地設置在第一部分24a與另一方的支持部14a所包括的橫向防護部21之間。
具體而言,第一部分24a包括透明板24a1。此透明板24a1由構成框狀的框體24a2保持。又,第一部分24a藉由兩個固定構件24a3、24a3而固定到傳輸系統1的設置場所,兩個固定構件24a3、24a3設置在框體24a2的Z方向下側的透明板24a1的兩端部。
第二部分24b包括透明板24b1。此透明板24b1由構成框狀的框體24b2保持。又,第二部分24b藉由兩個固定構件24b3、24b3而固定到傳輸系統1的設置場所,兩個固定構件24b3、24b3設置在框體24b2的Z方向下側的透明板24b1的兩端部。
又,第二部分24b的其整體構成作業者S往作業區域25的出入口門。換句話說,在第二部分24b中,例如,旋轉軸部24b4設定在第三部分24c側的固定構件24b3的上方。又,在第二部分24b中,如圖2的點鏈線所示,此框體24b2由旋轉軸部24b4樞軸支撐,並且被構成為能夠沿R方向(圖2)旋轉。具體而言,旋轉軸部24b4包括設置在固定構件24b3上的軸承(未圖示),並且以此軸承而自由旋轉地支持框體24b2的一部分。
然後,在第二部分24b中,藉由第一部分24a側的端部對應於操作者S的操作而以旋轉軸部24b4為中心旋轉,分隔部24打開。這樣,第二部分24b被樞軸支撐在第一部分24a的相反側,而作為上述出入口門發揮功能。由此,即使在並列設置複數個傳輸系統1的情況下,作業者S也變得更容易從第一部分24a側出入分隔部24內,並且可以降低傳輸系統1往並列方向(Y方向)的第二部分24b(出入口門)的突出量。
此外,在第二部分24b中,作為鈍角θ1,例如可以設定為13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的角度範圍。藉由將鈍角θ1設定在這樣的角度範圍,可以有效地降低當往分隔部24的外側旋轉而打開第二部分24b(入出口門)時的此出入口門的突出量。
另外,在第二部分24b中的鈍角θ1被設定為小於130度的角度的情況下,則第二部分24b的尺寸變大,而恐怕無法有效地降低打開出入口門時的此出入口門的突出量。此外,第一部分24a的尺寸變小,而恐怕難以容易地確保控制部15以及終端部16的設置處。另一方面,在鈍角θ1被設定為超過140度的角度的情況下,則第二部分24b的尺寸變小,而恐怕構成作業者S不易出入的出入口門。
又,在上述的說明中,說明關於將第二部分24b的整體構成為上述出入口門的情況。然而,本實施方式不限定於此,可以將出入口門設置構成在第二部分24b的一部分。即,例如,可以相對於第二部分24b的上述框體設置可旋轉的透明板,而此透明板可以構成作為上述出入口門。
第三部分24c包括透明板24c1。此透明板24c1由構成框狀的框體24c2保持。又,第三部分24c藉由兩個固定構件24c3、24c3而固定到傳輸系統1的設置場所,兩個固定構件2c3、24c3設置在框體24c2的Z方向下側的透明板24c1的兩端部。
第四部分24d包括透明板24d1。此透明板24d1由構成框狀的框體24d2保持。又,第四部分24d藉由兩個固定構件24d3、24d3而固定到傳輸系統1的設置場所,兩個固定構件24d3、24d3設置在框體24d2的Z方向下側的透明板24d1的兩端部。
藉由以上所述,可以大幅降低作業者S不小心進入作業區域25而與傳輸部12接觸的可能性。此結果,能夠提高傳輸系統1的安全性。又,因為分隔部24鄰接於作業區域25而設置,所以可以抑制因設置分隔部24而導致的傳輸系統1的設置空間的增大。
另外,在傳輸系統1僅能夠實行自動傳輸的情況下,則可以將作業區域25設定為監控區域,以供監控者監控傳輸部12。
(橫向防護部) 又,在本實施方式一中,支持部14a、14a中的每一個包括橫向防護部21,橫向防護部21將傳輸部12與其X方向的外部分隔。橫向防護部21包括透明板22以及保持透明板22的框構件23。由此,可以大幅降低作業者S從X方向進入而與傳輸部12接觸的可能性。此結果,可以提高傳輸系統1的安全性。
此外,因為在支持部14a、14a中的每一個設置有橫向防護部21,所以在支持部14a、14a的X方向外側無需新設置將傳輸部12與其X方向的外部分隔的防護部。此結果,可以達成傳輸系統1的空間節省。
順便一提,由於兩個支持部14a、14a相對於傳輸部12在X方向鄰接而設置,所以也與位於傳輸部12的Z方向下側的搬送部11的殼體11f鄰接。這裡,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持部14a的下部的區域中,即,在與殼體11f對向的區域中,省略了橫向防護部21。由此,可以減少設置橫向防護部21的區域。另一方面,藉由殼體11f可以防止作業者S從支持部14a的下部進入而與傳輸部12接觸。即,支持部14a的下部的區域是殼體11f為傳輸部12與其X方向的外部的分隔。
(後防護部) 又,在本實施方式一中,設置有相對於搬送部11的Y方向前端、鄰接於X方向、並且將上述前端與其X方向的外部分隔的後防護部41、41。後防護部41包括透明板42、以及保持透明板42的框構件43。後防護部41、41的Y方向前側分別連結(連接)至支持部14、14的Y方向後側。又,框構件43的Z方向下側的角部藉由固定構件43a而固定至傳輸系統1的設置場所。此外,在後防護部41、41之間設置有補強構件44、45。
由此,可以大幅降低作業者S從搬送部11進入而與傳輸部12接觸的可能性。此結果,可以提高傳輸系統1的安全性。又,因為後防護部41設置鄰接於搬送部11,所以可以抑制因設置後防護部41而導致的傳輸系統1的設置空間的增大。
又,在本實施方式一的分隔部24、橫向防護部21、以及後防護部41中,設置有透明板24a1、24b1、24c1、24d1、22、42實質作為防護件。由此,在本實施方式一中,傳輸系統1的作業者S可以作為監控者從傳輸系統1的外部監控搬送部11以及傳輸部12。另外,也可以使用柵欄、網、其他形狀的防護件來代替透明板24a1、24b1、24c1、24d1、22、42。
(傳輸系統的動作例) 在上述構成的傳輸系統1中,控制部15首先指示搬送部11的搬送用輸送機11a、11b,而將第一容器17以及第二容器18從Y方向後方搬入到Y方向前端,並繼續此過程。又,控制部15指示搬送部11的搬出用輸送機11c、11d,而將第一容器17以及第二容器18從Y方向前端部搬出到Y方向後方,並繼續此過程。
接下來,控制部15指示搬送部11的移動機構11e,而使搬入的第一容器17以及第二容器18分別移動到第一傳輸位置P1以及第二傳輸位置P2。接下來,控制部15基於相機部13拍攝的第一容器17以及第二容器18的拍攝圖像指示傳輸部12,保持收容在第一傳輸位置P1的第一容器17的物品2,而傳輸至第二傳輸位置的第二容器18。
接下來,控制部15指示搬送部11的移動機構11e,使第一傳輸位置P1的第一容器17移動至搬出用輸送機11c,並且使搬入的其他第一容器17移動至第一傳輸位置P1,而指示傳輸部12上述傳輸,並重複此過程。移動至搬出用輸送機11c的第一容器17被搬出至Y方向後方。
然後,當在第二容器18收容有所需的物品2時,控制部15指示搬送部11的移動機構11e,使第一傳輸位置P1的第一容器17移動至搬出用輸送機11c,並且使第二傳輸位置P2的第二容器18移動至搬出用輸送機11d。移動至搬出用輸送機11c的第一容器17以及移動至搬出用輸送機11d的第二容器18被搬出至Y方向後方。
(傳輸系統1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一的傳輸系統1中,作業區域25藉由分隔部24(隔板材料)而與外部分隔。又,在分隔部24中,第二部分24b(出入口門)在鈍角θ1的角度範圍內的值中相對於第一部分24a傾斜設置。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一中,當往分隔部24的外側旋轉而打開第二部分24b時的第二部分24b的突出量降低。由此,在本實施方式一中,即使在使用分隔部24而分隔作業區域25的情況下,也可以構成可以達成空間節省的傳輸系統1。
又,在本實施方式一中,控制部15以及終端部16隔著分隔部24的第一部分24a設置在作業區域25的相反側。由此,站在分隔部24的外側的作業者S更容易以目視同時確認傳輸部12的動作狀況與終端部16的顯示器16b。
[實施方式二] 使用圖3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二。圖3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二的傳輸設備3的概要的俯視圖。
如圖3所示,傳輸設備3包括複數個圖1以及圖2所示的傳輸系統1。又,在傳輸設備3中,傳輸系統1以各個搬送部11彼此大致平行的方式沿著在俯視觀察時與Y方向正交的X方向複數個並列設置。
如上所述,在傳輸系統中進行自動傳輸作業的拾取裝置的周圍設置防護件的情況下,上述傳輸系統的設置空間增大。此結果,彼此相鄰的傳輸系統的間隔增大。
相對於此,在本實施方式二中,複數個傳輸系統1以各個搬送部11彼此大致平行的方式沿X方向並列設置。又,由於在各傳輸系統1中包括分隔部24,所以可以縮小彼此相鄰的傳輸系統1的間隔。由此,在本實施方式二中,即使在複數個傳輸系統1的每一個中使用分隔部24分隔作業區域25的情況下,也可以構成可以達成空間節省的傳輸設備3。
順便一提,在物流倉庫等的建物51中,一般而言,作為支撐上層或天花板的支柱的支柱構件52以每所定間隔P突出設置,並且設置有設置傳輸系統的設置空間。因此,從提高物品2的輸送效率的觀點出發,期望在上述所定間隔P可設置的傳輸系統的數量多。
然而,在上述拾取裝置周圍設置防護件的情況下,則上述傳輸系統的設置空間增大。此結果,在上述所定間隔P可設置的傳輸系統的數量有減少的可能性。
相對於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彼此相鄰的支柱構件52、52並列的方向作為X方向,而並列設置有複數個傳輸系統1。由此,因為可以抑制在X方向相鄰的傳輸系統1的間隔增大,所以抑制在上述所定間隔P可設置的傳輸系統1的數量減少的可能性,並反之,可以增加可設置的傳輸系統1的數量。
[實施方式三] 使用圖4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三。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三的傳輸設備3的概要的俯視圖。
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三的傳輸設備3中,傳輸系統1包括彼此相鄰的第一傳輸系統1以及第二傳輸系統1。又,也可以第一傳輸系統1的第二部分24b設置在第二傳輸系統1側,並且第二傳輸系統1的第二部分24b安裝在第一傳輸系統1側。
即,在本實施方式三的傳輸設備3中,分隔部24的第二部分24b被構成在鄰接的兩個傳輸系統1中彼此對向。由此,在本實施方式三中,作業者S更容易在鄰接的兩個傳輸系統1的各作業區域25之間移動。
另外,除了上述說明以外,也可以將本發明適用於例如具有機器手臂的傳輸部的構成。
[概括] 本發明的第一樣態的傳輸系統傳輸系統包括沿第一方向搬送物品的搬送部、設置在前述搬送部的一端側並且保持並傳輸前述物品的傳輸部、在俯視觀察時相對於前述傳輸部將設定在前述搬送部相反側的作業區域與其外部分隔的分隔部,分隔部包括隔著前述作業區域而與前述傳輸部對向而設置的第一部分、以及在俯視觀察時從前述作業區域側觀看而相對於前述第一部分以鈍角傾斜設置,並且設置有通往前述作業區域的出入口門的第二部分。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出入口門傾斜設置在將作業區域與其外部分隔的分隔部,所以當往分隔部的外側旋轉打開出入口門時的出入口門的突出量降低。由此,即使在使用分隔部而分隔作業區域的情況下,也可以構成可以達成空間節省的傳輸系統。
本發明的第二樣態係為第一樣態的傳輸系統,前述傳輸系統的控制機器可以設置在前述分隔部的外側,並且隔著前述第一部分而位於前述作業區域的相反側。
根據上述構成,站在出入口門的外側的作業者更容易以目視同時確認傳輸部的動作狀況與控制機器。
本發明的第三樣態係為第一樣態或第二樣態的傳輸系統,前述出入口門可以被樞軸支撐在前述第一部分的相反側。
根據上述構成,在並列設置複數個傳輸系統的情況下,作業者更容易從第一部分側出入分隔部內,並且可以降低傳輸系統往並列方向的出入口門的突出量。
本發明的第四樣態係為第一樣態至第三樣態中任一個的傳輸系統,前述鈍角可以是13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設定在前述角度範圍內,可以有效地降低當往分隔部的外側旋轉打開出入口門時的出入口門的突出量。
本發明的第五樣態的傳輸設備是包括複數個第一樣態至第四樣態中任一個的傳輸系統的傳輸設備,前述傳輸系統是以各個前述搬送部彼此大致平行的方式沿著在俯視觀察時與前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複數個並列設置。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傳輸系統包括前述分隔部,所以可以縮小彼此相鄰的傳輸系統的間隔。由此,在複數個傳輸系統的每一個中,即使在使用分隔部而分隔作業區域的情況下,也可以構成可以達成空間節省的傳輸設備。
本發明的第六樣態係為第五樣態的傳輸設備,可以更包括設置空間,設置前述傳輸系統,沿著前述第二方向以一定間隔突出設置有支柱,前述傳輸系統在彼此相鄰的前述支柱之間設置複數個。
根據上述構成,可以增加在支柱之間可設置的傳輸系統的數量。
本發明的第七樣態係為第五樣態或第六樣態的傳輸設備,前述傳輸系統可以包括彼此相鄰的第一傳輸系統以及第二傳輸系統,前述第一傳輸系統的前述出入口門設置在前述第二傳輸系統側,並且前述第二傳輸系統的前述出入口門設置在前述第一傳輸系統側。
根據上述構成,作業者可以更容易在第一傳輸系統的作業區域與第二傳輸系統的作業區域之間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樣態的隔板材料,係為相對於設置在沿第一方向搬送物品的搬送部的一端側並且保持並傳輸前述物品的傳輸部,而將設定在前述搬送部的相反側的作業區域與其外部分隔的隔板材料,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隔著前述作業區域而與前述傳輸部對向而設置,第二部分為在俯視觀察時從前述作業區域側觀看而相對於前述第一部分以鈍角傾斜設置,並且設置有通往前述作業區域的出入口門。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出入口門傾斜設置,所以當往分隔部的外側旋轉打開出入口門時的出入口門的突出量降低。由此,使用分隔部而分隔作業區域的情況下,也可以構成可以達成空間節省的隔板材料。
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方式,並且可以在示於請求項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並且關於適當地組合在各實施方式公開的技術手段而得到的構成也包括在本發明的技術範圍內。
1:傳輸系統 2:物品 3:傳輸設備 11:搬送部 11a,11b:搬入用輸送機 11c,11d:搬出用輸送機 11e:移動機構 11f:殼體 12:傳輸部 12a:拾取頭 12b:驅動部 12c:固定軌道 12d:第一可動軌道 12e:第二可動軌道 12f:支持臂 13:相機部 13a:第一相機 13b:第二相機 14:支持框架 14a:支持部 14b:樑構件 14c,14d:柱構件 14e:桁構件 14f:補強構件 14g,14h,24a3,24b3,24c3,24d3,43a:固定構件 15:控制部 16:終端部 16a:鍵盤 16b:顯示器 17:第一容器 18:第二容器 21:橫向防護部 22,24a1,24b1,24c1,24d1,42:透明板 23,43:框構件 24:分隔部 24a:第一部分 24a2,24b2,24c2,24d2:框體 24b:第二部分 24b4:旋轉軸部 24c:第三部分 24d:第四部分 25:作業區域 41:後防護部 44,45:補強構件 51:建物 52:支柱構件 P:所定間隔 P1:第一傳輸位置 P2:第二傳輸位置 S:作業者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一的傳輸系統的概要的立體圖。 圖2是示出上述傳輸系統的概要的俯視圖。 圖3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二的傳輸設備的概要的俯視圖。 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三的傳輸設備的概要的俯視圖。
1:傳輸系統
2:物品
11:搬送部
11a,11b:搬入用輸送機
11c,11d:搬出用輸送機
12:傳輸部
13:相機部
13a:第一相機
13b:第二相機
14:支持框架
14a:支持部
14b:樑構件
14e:桁構件
14g,14h,24a3,24b3,24c3,24d3:固定構件
15:控制部
16:終端部
16a:鍵盤
17:第一容器
18:第二容器
21:橫向防護部
24a1,24b1,24c1,24d1:透明板
23:框構件
24:分隔部
24a:第一部分
24a2,24b2,24c2,24d2:框體
24b:第二部分
24b4:旋轉軸部
24c:第三部分
24d:第四部分
25:作業區域
41:後防護部
P1:第一傳輸位置
P2:第二傳輸位置
S:作業者
θ1:鈍角

Claims (8)

  1. 一種傳輸系統,包括: 搬送部,沿第一方向搬送物品; 傳輸部,設置在前述搬送部的一端側,並且保持並傳輸前述物品; 分隔部,在俯視觀察時相對於前述傳輸部將設定在前述搬送部相反側的作業區域與其外部分隔,包括: 第一部分,隔著前述作業區域而與前述傳輸部對向而設置;以及 第二部分,在俯視觀察時從前述作業區域側觀看而相對於前述第一部分以鈍角傾斜設置,並且設置有通往前述作業區域的出入口門。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傳輸系統,其中前述傳輸系統的控制機器設置在前述分隔部的外側,並且隔著前述第一部分而位於前述作業區域的相反側。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傳輸系統,其中前述出入口門被樞軸支撐在前述第一部分的相反側。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傳輸系統,其中前述鈍角為130度以上且140度以下。
  5. 一種傳輸設備,係為包括複數個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傳輸系統的傳輸設備, 其中前述傳輸系統是以各個前述搬送部彼此大致平行的方式沿著在俯視觀察時與前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複數個並列設置。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傳輸設備,更包括設置空間,設置前述傳輸系統,沿著前述第二方向以一定間隔突出設置有支柱, 其中前述傳輸系統在彼此相鄰的前述支柱之間設置複數個。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傳輸設備,其中前述傳輸系統包括彼此相鄰的第一傳輸系統以及第二傳輸系統, 其中前述第一傳輸系統的前述出入口門設置在前述第二傳輸系統側,並且前述第二傳輸系統的前述出入口門設置在前述第一傳輸系統側。
  8. 一種隔板材料,係為相對於設置在沿第一方向搬送物品的搬送部的一端側並且保持並傳輸前述物品的傳輸部,而將設定在前述搬送部的相反側的作業區域與其外部分隔的隔板材料,包括: 第一部分,隔著前述作業區域而與前述傳輸部對向而設置;以及 第二部分,在俯視觀察時從前述作業區域側觀看而相對於前述第一部分以鈍角傾斜設置,並且設置有通往前述作業區域的出入口門。
TW112123384A 2022-10-07 2023-06-21 傳輸系統、傳輸設備以及隔板材料 TW2024156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62562A JP2024055543A (ja) 2022-10-07 2022-10-07 移載システム、移載設備および仕切材
JP2022-162562 2022-10-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5600A true TW202415600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08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3384A TW202415600A (zh) 2022-10-07 2023-06-21 傳輸系統、傳輸設備以及隔板材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55543A (zh)
TW (1) TW202415600A (zh)
WO (1) WO202407534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165B2 (ja) * 1988-12-19 1995-01-25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倉庫設備における安全柵
JPH10120108A (ja) * 1996-10-21 1998-05-12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倉庫設備における安全柵及び自動倉庫
JP7064174B2 (ja) * 2018-10-31 2022-05-10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移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55543A (ja) 2024-04-18
WO2024075340A1 (ja) 2024-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14713B2 (ja) 階間搬送設備
CN113165803A (zh) 用于拾取储存容器的存取站
CN107298207B (zh) 作业机器人和作业系统
TW202007622A (zh) 搬送系統
US20220009090A1 (en) Article Transfer Facility
TWI776125B (zh) 用於自動化晶圓載具搬運的系統及方法
TW202415600A (zh) 傳輸系統、傳輸設備以及隔板材料
KR20070040706A (ko) 계층 입출고식 스토커 장치
JP5656053B2 (ja) 装置搬入方法
JP2008120585A (ja) 物品収納装置用フレーム構造
TW202415606A (zh) 傳輸系統以及傳輸設備
JP2005294280A (ja) 密閉容器搬送システム
WO2024095538A1 (ja) 移載システム、移載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21171965A1 (ja) モバイルマニピュレータ
WO2012001973A1 (ja) 処理設備
US20240150122A1 (en) Transfer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fer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WO2024101036A1 (ja) 移載システム、移載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04080852A1 (ja) 自動保管システム
JP2024066851A (ja) 移載システム、移載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2023781B2 (en) Sho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24050088A (ja) 移載システム
TWI619187B (zh) Opening and closing method for placing 埠 and placing 埠
KR102700084B1 (ko) 그리퍼 장치, 반송차, 및 반송 방법
KR101553611B1 (ko) 인라인 인쇄시스템용 버퍼링장치
JP2024055542A (ja) 移載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