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6153A - 光導及使用這種光導的顯示螢幕 - Google Patents

光導及使用這種光導的顯示螢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6153A
TW202316153A TW111120786A TW111120786A TW202316153A TW 202316153 A TW202316153 A TW 202316153A TW 111120786 A TW111120786 A TW 111120786A TW 111120786 A TW111120786 A TW 111120786A TW 202316153 A TW202316153 A TW 2023161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outcoupling
elements
output coupling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0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5395B (zh
Inventor
喬尼 奧拉瓦
安德烈 希伯
馬克斯 克利夫史坦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矽光學公司
芬蘭商納諾科普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矽光學公司, 芬蘭商納諾科普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矽光學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6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6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5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539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8Linear indentations or grooves, e.g. arc-shaped grooves or meandering grooves, extending over the full length or width of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兩個主面之光導(1)。每一主面具有環繞該主面之至少一個邊緣(3),該等主面在該等邊緣(3)處由橫向面(8)連接。該光導在該等主面中之至少一者上及/或在由該等主面及該等橫向面(8)封圍之容積內包括複數個三維形狀之光輸出耦合元件(4、5)。該等光輸出耦合元件(4、5)係根據一預先決定的分佈圖案來分佈。耦合至該光導(1)中之光,除非進入或照射在一輸出耦合元件(4、5)上,係藉由一全內反射來傳播,且對於輸出耦合而言,該兩個主面中之一者比另一者更佳。根據本發明,該複數個輸出耦合元件(4、5)經劃分成若干輸出耦合元件(4、5)群組,每一群組係與其他群組中之每一者互補。每一群組之成員具有一共同特性閃耀角(11)及一共同特性輸出耦合性質,該共同特性閃耀角及該共同特性輸出耦合性質係與該等其他群組之該等成員的該等特性輸出耦合性質及閃耀角(11)不同,此致使光以不同角度分佈輸出耦合。此減少了在將該光導(1)用於顯示器中時可能負面地影響視覺體驗的可見假影之數目。

Description

光導及使用這種光導的顯示螢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兩個主面之光導,每一主面具有環繞該主面之至少一個邊緣,該等主面在該等邊緣處由橫向面連接。該光導在該等主面中之至少一者上及/或在由該等主面及該等橫向面封圍之容積內包括複數個三維形狀之光輸出耦合元件。該等光輸出耦合元件係根據一預先決定的分佈圖案來分佈。該光導進一步具有光藉由該兩個主面穿過該光導的至少70%之一透明度。
分佈圖案係預先決定,以便針對在橫向面中之至少一者上耦合至光導中且傳播以便在進入或照射在一輸出耦合元件上之前在光導內經全內反射之光,使得兩個主面中之較佳一者以比兩個主面中之另一者耦合輸出更高量之光。對於光導之一給定材料及一波長範圍以及對於輸出耦合元件之一給定結構,使用市售光學設計程式(如新思科技公司(Synopsys) 之光建模工具(LightTools)「背光圖案最佳化」)直接預先決定分佈圖案。
輸出耦合元件在垂直於主面中之至少一者的平面中具備一縱向剖面。縱向剖面形成為近似於具有至少三個隅角及連接該等隅角之至少三條連接線的多邊形。術語「近似於多邊形」將製造缺陷考慮在內:雖然多邊形在數學意義上係由若干條直線組成,該等直線由相等數目個隅角連接且形成一閉合多邊形回路,但一輸出耦合元件之縱向剖面僅與一多邊形相似。由於製造程序,連接線之形狀尤其在兩個連接線相交之隅角區域中與一理想直線有偏差且可能具有輕微曲率,即,連接線可能係不直而輕微彎曲之線。該等隅角並不尖銳,而係圓的。至少三條連接線中之一者係包括至少一直線分段的選定線。直線分段相對於至少一個主面之平面的定向以藉由折射及/或反射來干擾全內反射以及界定一第一輸出耦合角度範圍的方式,界定一閃耀角及藉此界定一特性輸出耦合性質。因此,閃耀角將第一輸出耦合角度範圍判定為一特性輸出耦合性質。對於大多數輸出耦合元件而言,任一輸出耦合元件係與任何其他輸出耦合元件分開至少一微米。由於具有真正直線及銳角的輸出耦合元件幾乎不可能藉由光刻或任何其他程序來製作,因此至少隅角係圓的。至少在隅角區域中,直線因此與其理想形式有偏差且展現曲率。取決於輸出耦合元件之尺寸,此等曲率在輸出耦合元件之尺寸極小之情況下可構成高達20%之線長度。由製造程序導致之此等缺陷被理解為由術語「直線」包含之容差:然而,甚至在圓隅角之情況下,特定而言,用於界定閃耀角之線包括至少一直線分段。然後,藉由此直線分段相對於至少一個主表面之平面的定向來界定閃耀角。
這種類型之輸出耦合元件在目前技術中係已知的,且通常實現為在一其他平坦表面中之凹部。舉例而言,在US 2018/0088270 A1中、特定而言在圖5A中展示了典型實施例。然而,在目前技術的應用中,使用這種或類似輸出耦合元件之光導未以一均質方式發射光,即使輸出耦合元件之分佈正校正一均質照度。來自照明源之光通常在橫向面上耦合至光導中。在此等橫向面附近,當目視檢查光導時,熱點(由較小暗區分開之亮點)係可辨識的;熱點分別沿著橫向面或邊緣來鏈接。此外,光導展現色散:在多色照明之情形中形成一彩虹樣圖案之較亮條帶及較暗條帶在平行於橫向面之邊緣之主表面上延伸,且在垂直於邊緣之主表面上沿一方向交替。若這一光導用於顯示器中,則觀察者的視覺印象受到干擾。然而,在目前技術中,並未揭示用於藉由移除熱點及色散假影來改良視覺印象的任何措施。
在EP 2 474 846 A1中,揭示了一種用於形成包括複數個這種輸出耦合單元之定向光輸出耦合系統之一部分的繞射光輸出耦合單元。該繞射光輸出耦合單元包括用於容納一繞射表面浮雕圖案且輸送光的載體元件。該繞射表面浮雕圖案包括在載體元件之預定表面上界定之複數個連續繞射表面浮雕形式。該繞射表面浮雕圖案經配置以經由涉及該複數個連續繞射表面浮雕形式中之至少兩個表面浮雕形式之相互作用來耦合入射於其上之光,以便增強將透過準直來輸出耦合之光的方向性,其中將繞射之入射光之若干個光線在該相互作用期間至少穿透第一表面浮雕形式。並未採取任何措施來避免前述假影。
EP 1 016 817 A1揭示一種光導管,該光導管用於藉助至少一個光源提供一平板顯示器之背光,使得該光導管具有包括特定圖案之贊助性面。此等圖案具有用於在顯示器之方向上傳導光之繞射性質,且該等圖案包括在光導管之表面上具有一特定分佈之均勻、互不相同之區。光導管之局部輸出耦合效率取決於圖案之特性性質,該等特性性質取決於與光源之距離或其波長。並未論述如前文提及之諸如熱點及彩虹樣特徵之假影的可能性。
US 6,773,126 B1闡述了一種包含一光源及操作地連接至該光源之一面板元件的光面板。該面板元件包含一實質上透明之透光材料且操作為一波導面板,自該光源接收之光束在該波導面板內部以全反射進行傳播。一繞射輸出耦合系統組態於該面板元件上在該面板元件之一光表面上方,且操作以自該面板元件內部輸出耦合該等光束。該繞射輸出耦合系統包含複數個局部光柵元件。該等局部光柵元件具有複數個組態,且經最佳化使得繞射效率隨位置而變化。並未論述如前文提及之假影及降低或避免該等假影的可能性。
在US 9,261,639 B1中,揭示了一種光學顯示裝置,該光學顯示裝置包括一光源、一像素化顯示面板及用於自該光源收集光且經由全內反射輸送光之一光導。該光導之一第一主表面包含凹入區域,該等凹入區域具有一基於圓形之輪廓(諸如四分之一圓之輪廓)以將光自該光導反射至該像素化顯示面板。覆蓋該光導之該第一表面之至少一部分的一第一光學層填充包含在該光導之該第一表面中之該等凹入區域。覆蓋該光導之一第二表面之至少一部分的一第二光學層將該所反射光透射至該像素化顯示面板。此外,如前文提及之假影並非論述之主題。
最後,WO 2019/087118 A1闡述了一種光分佈結構及相關元件,諸如光導。該結構較佳地係包括至少一個特徵圖案之一光學功能層,藉由在以下參數中之至少一者方面可變之複數個三維光學特徵而在透光載體中建立該至少一個特徵圖案:剖面輪廓、尺寸、週期性、定向及其在特徵圖案內之配置。舉例而言,光學特徵體現為能夠在其一水平表面處且在一基本垂直表面處建立全內反射功能之內部光學腔。此處亦未論述如前文提及之諸如熱點及彩虹樣特徵等假影的可能性。
在已知目前技術中,與輸出耦合結構相關之假影(如熱點及彩虹樣特徵)並未受到關注(若觀察到了),且因此未闡述可應用以減少或避免這種假影的任何措施。
當然,將光導與額外光學層(如漫射層或稜鏡片)耦合將係可能的。然而,此等措施將不僅增加併入顯示器中之層總成的厚度,而且可能降低亮度及/或角度照度分佈。特定而言,由於層總成的厚度在當今應用中成為一愈來愈重要之特徵,因此使用額外層將係一缺點。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係如已在開頭闡述之改良一光導以在無須涉及額外光學層之情況下、尤其當在顯示螢幕中使用光導時避免或至少減少如熱點或彩虹樣特徵等假影。
此目的係藉由將複數個輸出耦合元件劃分成至少兩個輸出耦合元件群組來實現。每一群組係與其他群組中之每一者互補,此意味著一隨機選定之輸出耦合元件僅屬於輸出耦合元件群組中之一者。每一輸出耦合元件群組之成員具有一共同特性閃耀角及因此具有一共同特性輸出耦合性質,如在開頭提及。共同特性閃耀角及共同特性輸出耦合性質係與其他群組之成員之特性輸出耦合性質及閃耀角不同,即,每一輸出耦合元件群組具有其自身之唯一閃耀角及因此輸出耦合性質。此致使光針對不同輸出耦合元件群組以不同角度分佈輸出耦合。因此,每一輸出耦合元件群組負責以一特定角度分佈(特定而言以一第一角度範圍)使光輸出耦合。至少部分地混合光之此等不同角度分佈,從而實現最小化或與目前技術相比至少減少在輸出耦合之光特性中之視覺假影(特定而言,彩虹樣特徵及熱點)。
包括不同輸出耦合元件之群組可具有相同大小,每一群組包括相同數目個輸出耦合元件,但此並非一必要條件,且該等群組可包括不同數目個輸出耦合元件。事實上,該等數目可能相差一極大量。為了改良結果,僅界定兩個輸出耦合元件群組就足夠,其中該等群組中之一者包括所有輸出耦合元件(即,該複數個輸出耦合元件)之99%,而另一群組僅包括所有輸出耦合元件之1%。然而,避免視覺假影之結果可藉由將輸出耦合元件中之更多輸出耦合元件指派給另一群組來進一步改良。當在一最佳化程序中對群組大小之間的關係進行預定義時,此係自具有大約相同數目個元件之群組開始的。
輸出耦合角度分佈至少由第一角度範圍組成,該第一角度範圍藉由在縱向剖面之平面上的投影來界定,但較佳地該輸出耦合角度分佈由一第二角度範圍組成,該第二角度範圍藉由在主面上的投影來界定。兩個角度範圍均係特定輸出耦合性質。然而,第二角度範圍並不取決於閃耀角,如下文將進一步闡述。第一角度範圍之大小主要取決於入射光之角度光譜。所有輸出耦合元件群組至少在第一角度範圍不同,但較佳地,輸出耦合元件群組在第一角度範圍及第二角度範圍均不同,與僅在第一角度範圍或第二角度範圍任一者不同相比,此允許甚至更好地減少假影。
如在開頭提及,縱向剖面形成為近似於具有至少三個隅角及相等數目條連接線的多邊形。在一有利具體例中,近似多邊形具有由三條連接線連接之恰好三個隅角。此外,術語「形成為近似於多邊形」係指理想形式,且包含由於製造缺陷引起之容差。在微觀尺度上,在5 nm與10 nm之間的表面粗糙度係可能的。一第一連接線係具有位於平行於主面中之一者的平面中之一直線分段的基線。一第二連接線配置為與第一連接線成在75°與90°之間的角度,較佳地在85°與89°之間的角度,特定而言88°的角度。最後,係選定線之一第三連接線連接第一連接線及第二連接線之遠端。該第三連接線藉由與第一連接線封圍一閃耀角來界定特性輸出耦合性質。第一連接線及第三連接線中之每一者及較佳地還有第二連接線包括具有通常為該線之總長度之至少60%之長度之至少一直線分段,該直線分段延伸至各別線之中心之兩側。然而,由於製造原因,第二連接線實際上可能形成為如同沿著線之大部分具有一極輕微曲率之一「S」路緣,使得難以界定一直線分段。為了在這一情形中適當地界定第二連接線及特定而言與第一連接線之角度,其係藉由與在第二連接線之中心處截取之切線相對應之一近似直線近似得出的。包括具有這一形狀之輸出耦合元件之光導與具有彎曲連接線之光導相比更容易製造。然而,考慮到上述製造缺陷,在最佳化程序中可能藉由最大五階之一指數函數或一多項式函數來近似得出該等連接線。在任一情形中,有可能存在且包含由於生產缺陷引起之在預定容差內之與直線之偏差。
每一群組之輸出耦合元件中之每一者的三維形狀係由縱向剖面在垂直於縱向剖面之平面中圍繞平行於縱向剖面但在縱向剖面外部的中心軸線,部分旋轉不同於0°、較佳地在5°與25°之間的一部分旋轉角度來界定。假使縱向剖面具有直角三角形之形狀,則中心軸線尤其平行於第二連接線。
部分旋轉角度基本上界定第二角度範圍之大小,而閃耀角基本上判定第一角度範圍,該第一角度範圍進一步取決於入射在由第三連接線界定之表面上之光的角度。特定而言,閃耀角針對不同輸出耦合元件群組係不同的。舉例而言,雖然在第一群組中,閃耀角係53°,但在第二群組中,閃耀角可能係57°。兩個群組均可能含有大約相同數目個輸出耦合元件。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群組包括具有標凖閃耀角55°的輸出耦合元件,此對於在汽車行業中使用之光導中之一最佳化角度分佈係尤其有用的。其他群組含有具有圍繞標凖閃耀角55°較佳地對稱分佈之閃耀角(舉例而言,在第二群組及第三群組中分別為54°與56°,或為53°與57°)的輸出耦合元件。更多之輸出耦合元件群組可界定於例如圍繞標凖閃耀角(不一定是55°)具有-3°、-2°、0°、2°及3°之偏差的總共五個群組中。群組中之每一者可能含有所有輸出耦合元件之大約20%。
亦有可能在輸出耦合元件之至少一個群組中提供輸出耦合元件,因此,至少對於該等輸出耦合元件群組中之一者的輸出耦合元件而言,閃耀角在部分旋轉之兩個端位置之間連續地或離散地變化。除了有助於使減少假影改良更多之事實以外,此特定具體例自製造商之角度來看亦係有用的:藉由使用具有變化閃耀角的輸出耦合元件,有可能僅使用更容易生產的一個輸出耦合元件群組。此係本發明之一特殊情形,其中實現了僅兩個輸出耦合元件群組,但第二群組不具有成員,因為該第二群組係一空群組。實際上,則僅存在一個群組。然而,此特定具體例在應用於一個輸出耦合元件群組或更多個輸出耦合元件群組時亦高效地減少假影。
光導通常由一透明熱塑性塑膠材料或熱彈性塑膠材料或者由玻璃組成。輸出耦合元件在每一空間方向上通常具有100 µm,較佳地在1 µm與30 µm之間的最大尺寸。以此方式,可避免在使用光導時輸出耦合元件本身變得對觀察者可見。此外,若每一輸出耦合元件的尺寸小於LC面板之一子像素,則數個輸出耦合元件可覆蓋一子像素,此有助於減少或甚至避免所謂的色彩閃爍。
至少一個輸出耦合元件群組之輸出耦合元件自主面中之至少一者突出或延伸至該至少一者中。替代地或組合地,輸出耦合元件亦可經塑形為微稜鏡。此外,至少一個輸出耦合元件群組之輸出耦合元件可形成為在光導內部之腔。在此情形中,該等腔係抽空的或填充有一材料,該材料具有分別與光導之材料之折射率或霾度值不同的折射率及/或霾度值。在折射率之情形中,在腔內部之折射率較佳地低於在光導中在腔外部之折射率,而在霾度值之情形中,在腔內部之霾度值較佳地高於在光導中在腔外部之霾度值。當然可能會以不同方式實現每一輸出耦合元件群組。舉例而言,一第一輸出耦合元件群組可能延伸至主面中之一者中,而一第二群組可能經塑形為自主面中之一者突出之微稜鏡,且一第三群組包括形成為腔之輸出耦合元件。若光導係在其他光學層之一堆疊內的一個元件,則當然有利的係將該堆疊中之光導的高度保持為盡可能小,且優選使與光導內之腔相比亦更容易製造的輸出耦合元件延伸至主面中,因為該等輸出耦合元件可在已製作光導之後應用。
在至少一個主面上及/或在光導之容積內的輸出耦合元件之分佈圖案較佳地係預先決定,以便藉由輸出耦合元件在兩個主面中之至少一者上以在照度上至少60%、較佳地70%或更多之照度均勻性來耦合輸出光。在這一白均勻性之情況下,對於配備有這一光導之裝置的使用者,假影不再以干擾方式可見。分佈圖案可藉由市售光學類比程式(如來自新思科技公司之光建模工具「背光圖案最佳化」模組)來預先決定,該等光學類比程式可包含諸如用於最佳化程序之輸入之條件。照度均勻性係使用以90 cm之距離垂直定位於主面上方之相機藉由九點程序來量測。為了參考,參見由國際顯示計量委員會發佈之資訊顯示器量測標凖第8章(2021年6月1日之第1.03版)。
舉例而言,可挑選分佈圖案,使得靠近其中光耦合至光導中之橫向面(假使使用兩個輸出耦合元件群組),以大約50%與50%之關係相等地提供兩個群組之元件,而隨著與該橫向面之距離增加,群組中之一者的元件相比於另一群組佔優勢,從而連續地增長至100%與0%之關係。此將增加併入這種光導之顯示器之預定觀看角度區的總體照度。藉由以此方式挑選分佈圖案,亦可能考慮到,耦合至光導中之光的角度光譜可能在耦合輸入光之橫向面與和該橫向面相對之橫向面之間變化。
此外,輸出耦合元件中之每一者或多或少地促成光導之總體霾度。在一較佳具體例中,(i)在至少一個主面上及/或在光導之容積內的輸出耦合元件之分佈圖案、(ii)輸出耦合元件之數目及(iii)其尺寸係預先決定,以便在主面中之一者上之至少50%上產生30%或更小之平均霾度。此處,霾度值係根據ASTM D 1003-13之程序A來量測。
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包括如上文闡述之一光導之顯示螢幕。除了光導以外,顯示螢幕還包括發射將至少在橫向面中之一者處耦合至光導中之光的一或多個光源。該顯示螢幕進一步包括位於自一觀察者之視角所見的光導的前面之一透射式顯示面板。透射式顯示面板與光導通常僅由一空氣層分開或彼此光學地接合,在大多數情形中,在顯示面板與光導之間未配置其他光學層。
光導包括輸出耦合元件,且通常,透射式顯示面板包括像素。在這一情形中,輸出耦合元件的空間延伸小於一笛卡爾空間中每一個維度之一像素的空間延伸,以更多地增加均勻性,以及減少或甚至沒有對比度或色彩閃爍。假使透射式顯示面板包括由子像素組成之像素,則輸出耦合元件的空間延伸較佳地小於一笛卡爾空間中每一個維度之一子像素的空間延伸。
應理解,先前提及之特徵以及將在下文闡釋之特徵不僅適用於所闡述之組合,而且適用於不同組合或單獨地適用,此並不脫離本文闡述之本發明之框架。
圖1展示了一光導1,該光導具有兩個主面,即一底部主面及一頂部主面。此處展示了底部主面2,然而,在其他組態中,此亦可為頂部主面。每一主面具有環繞該主面之至少一個邊緣。在圖1之實施例中,底部主面2以及頂部主面具有環繞該等主面之四個邊緣3。環繞光導1之邊緣3之形狀主要取決於使用光導1之目的。舉例而言,在ATM或膝上型電腦中,形狀看起來大多將類似於圖1中展示之形狀。然而,在汽車中,形狀必須或多或少地遵循具有圓邊緣或不同形狀之邊緣的設計。在所展示之實施例中,光導1係板狀的,兩個主面係平面的且彼此平行。在其他具體例中,主面可具有曲率且/或可形成一楔形。在邊緣3處,主面由橫向面連接,該等橫向面在圖1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配置為垂直於紙平面。光導1具有光藉由兩個主面穿過該光導的至少70%之透明度。
光導1在主面中之至少一者上包括複數個三維形狀之光輸出耦合元件4、5。在圖1之實施例中,光輸出耦合元件4、5僅位於底部主面2上。光導之其他具體例額外地或替代地在頂部主面上包括光輸出耦合元件4、5。額外地或替代地,亦可能在由主面及橫向面封圍之一容積內提供該複數個光輸出耦合元件4、5。對於大多數輸出耦合元件4、5而言,任一輸出耦合元件4、5係與任何其他輸出耦合元件4、5分開至少一微米。輸出耦合元件4、5在垂直於底部主面2的平面中具備一縱向剖面。縱向剖面形成為近似於具有三個隅角及連接該等隅角之三條連接線的多邊形。三條連接線中之一者係一選定線,如果該選定線並非在整個長度上係直的,則其包括至少一直線分段。如下文將進一步闡釋,直線分段相對於底部主面2之定向以藉由折射及/或反射來干擾全內反射以及界定一第一輸出耦合角度範圍的方式,界定一閃耀角及藉此界定一特性輸出耦合性質。
該複數個輸出耦合元件4、5經劃分成若干輸出耦合元件4、5群組。每一群組係與其他群組中之每一者互補,並且每一群組之成員具有一共同特性閃耀角且因此具有至少一個共同特性輸出耦合性質,該共同特性閃耀角及該至少一個共同特性輸出耦合性質係與其他群組之成員的特性輸出耦合性質及閃耀角不同。結果,取決於各別輸出耦合元件所屬之群組,光以不同角度分佈進行輸出耦合。在圖1之具體例中,存在兩個輸出耦合元件群組,即具有第一輸出耦合元件4之第一群組及具有第二輸出耦合元件5之第二群組。然而,亦可能在光導1中實現兩個以上輸出耦合元件群組。
光輸出耦合元件4、5 (或簡而言之,輸出耦合元件4、5)係根據一分佈圖案來分佈,該分佈圖案係例如藉由如上文提及之市售光學設計程式來預先決定,以便針對在橫向面中之至少一者上耦合至光導1中且傳播以便在進入或照射在一輸出耦合元件4、5上之前在光導1內經全內反射之光,使得兩個主面中之較佳一者以比該兩個主面中之另一者耦合輸出更高量之光。對於全內反射,光必須僅以一有限角度範圍內耦合至光導中。
在光輸出耦合元件4、5位於底部主面2處之圖1所展示之具體例中,優選頂部主面以比底部主面2耦合輸出更高量之光。在圖2中更詳細地展示了此情況,該圖展示了穿過類似於圖1之光導1的剖面。然而,在圖2中僅出於更好地理解之目的,輸出耦合元件4及5配置為彼此等距,在現實中情形並非如此。與圖1相關,這一剖面將垂直於紙平面且自底部至頂部,對應於圖2中自左至右。在圖2之左側上,配置有沿著光束7發射光之一光源6,該等光束穿過一橫向面8進入光導1。關於圖1,此橫向面8將位於底部主面2之下邊緣3處。應當注意,光源6不發射單一光束,而是該光源沿著橫向面之一主要部分發射光。此在圖2中由與垂直於紙平面之不同深度相對應之數個光束7 (一實線光束、一虛線光束及一點虛線光束)符號化。應進一步注意,光束7在一小角度範圍內發射,該小角度範圍允許光在不存在輸出耦合元件4、5之情況下傳播穿過光導1而不會耦合輸出,因為角度光譜受限於允許光在平面主面處經全內反射之角度。與光源6相對之橫向面通常可具備一反射塗層以最小化光損失。
然而,由於存在第一輸出耦合元件4及第二輸出耦合元件5,因此光將自光導1耦合輸出。實線光束7在橫向面8處進入光導1。該實線光束在最左邊輸出耦合元件4上經全內反射,亦藉助一實線來繪製。光以某一角度經反射,使得該光將通過光導1之頂部主面,且可以一規定角度離開該光導。這同樣適用於在另一第一輸出耦合元件4處經反射之虛線光束7,該第一輸出耦合元件位於光導1中更深處,如自紙平面所見。最後,展示為一點虛線之一光束7在一第二輸出耦合元件5處經反射,該第二輸出耦合元件就光導1之深度維度而言係位於光導1中之其他兩個光輸出耦合元件4之間。然而,第二輸出耦合元件5具有與第一輸出耦合元件4之形狀輕微不同的形狀。因此,與在第一輸出耦合元件4處經反射之光相比,反射角度係不同的,且點虛線光束7以一不同角度離開光導。與輸出耦合元件之預定分佈一起,此有助於減少如熱點或彩虹樣特徵等假影。
光輸出耦合元件4、5在每一空間方向上通常具有100 µm之最大尺寸,但較佳地,其最大尺寸係在1 µm與30 µm之間。雖然在圖1及圖2所展示之具體例中該等光輸出耦合元件形成為凹部且因此延伸至底部主面2中,但該等輸出耦合元件亦有可能形成於兩個主面上或形成為在光導內部之腔。該等光輸出耦合元件亦可形成為突出部及/或經塑形為微稜鏡。假使輸出耦合元件形成為腔,則此等腔係抽空的或填充有一材料,該材料具有分別與光導1之材料之折射率或霾度值不同的折射率及/或霾度值。光導1可由一熱塑性材料(舉例而言,PMMA、聚碳酸酯、PMMI)或亦可由玻璃製成。亦有可能至少兩個輸出耦合元件群組包括不同類型之輸出耦合元件。舉例而言,一第一輸出耦合元件群組可包括自主面中之至少一者形成為突出部之輸出耦合元件,而一第二群組之輸出耦合元件形成為在光導1內部之腔,且一第三群組之輸出耦合元件形成為在兩個主面中之至少一者上之凹部。
在圖1所展示之具體例中在底部主面2上,在兩個主面中之至少一者上及/或在光導1之容積內之輸出耦合元件4、5的分佈圖案較佳地係預先決定,以便藉由輸出耦合元件4、5在兩個主面中之至少一者(此處為頂部主面)上以至少60%之照度均勻性來耦合輸出光。
較佳地,輸出耦合元件4、5中之每一者促成光導1之總體霾度,且在底部主面2上之輸出耦合元件4、5之分佈圖案、輸出耦合元件4、5之數目及其尺寸係預先決定,以便在頂部主面上(即,在與定位有輸出耦合元件4、5之面相對之面上)之至少50%上產生30%或更小的平均霾度。以此方式,輸出耦合元件中之每一者促成光導1之總體霾度。舉例而言,霾度可根據ASTM D 1003-13進行量測。
在下文中,將更詳細地闡述輸出耦合元件4及5。圖3展示了具有理想化形狀之輸出耦合元件4或5。圖3A)展示了輸出耦合元件的透視圖,圖3B)展示了自頂部或底部的投影視圖,及圖3C)展示了沿著在圖3B)中標記之點虛線所得的耦合元件4、5的縱向剖面。
縱向剖面始終意指沿著如圖3B)所展示之平面(即,沿著與一進入點及一離開點之間的最短距離一致的方向、沿著圖3B)中之點虛線)穿過一輸出耦合元件的剖面,使得剖面之面積係最小的。由於在圖3B)中經投影之輸出耦合元件之曲線具有帶有一共同中心點之圓弧的形狀,因此剖面平面垂直於其切線切割出兩個圓弧。
然而,由於製造程序(舉例而言,藉由使用光學光刻技術來形成光學工具且藉由使用奈米壓印及/或射出成型程序來生產光導)中之限制,因此製作如圖3A)至圖3C)所展示之理想結構相當困難。因此,輸出耦合元件4、5之真實結構或多或少地與此理想形狀有偏差,且看起來更像在圖4A)至圖4C)所顯示之形狀。特定而言,隅角係圓的,如在圖4C)所展示之縱向剖面中可見。
一般而言,每一輸出耦合元件4、5在垂直於主面中之至少一者的平面中具備如(舉例而言)在圖3C)或圖4C)所展示之一縱向剖面,其中該縱向剖面形成為近似於具有至少三個隅角及連接該等隅角之至少三條連接線的多邊形,該等連接線係彎曲的或直的。在圖3C)中之縱向剖面具有藉由直線連接之三個隅角。另一方面,在圖4C)中展示之更真實縱向剖面具有圓隅角。基本多邊形可以關於光學效應等效之兩種方式來界定,因為此效應(如下文將進一步闡述)並不取決於隅角之真實形狀。一第一可能性係使直線或直線之分段進一步延伸,直至其彼此交叉為止,從而產生如在圖3C)中顯示之形狀。一第二可能性係藉由大量短直線來近似得出圓隅角。在無窮短之線之限度內,可藉由一函數(例如,藉由一多項式函數)來近似得出圓隅角。在圖4C)所顯示之縱向剖面中,輸出耦合元件4、5形成為在光導1中之凹部,其中底部主面2之平面垂直於紙平面且含有輸出耦合元件4、5之水平基線9(相對於紙平面)。自一主面突出之輸出耦合元件將具有相同形狀。在輸出耦合元件處於光導1之容積中之情形中,兩個下部隅角相反地將具有一凹面形狀,該兩個下部隅角在圖4C)中具有如自輸出耦合元件內所見之一凸面形狀。
在圖3及圖4中之輸出耦合元件4、5具有一縱向剖面,該縱向剖面形成為在圖4中僅近似於具有三個隅角之多邊形。該等隅角藉由連接線來連接。一第一連接線係位於平行於主面中之一者(此處為底部主面2)的平面中之基線9。在輸出耦合元件形成為凹部之此情形中,第一連接線係一直線,在其他具體例中,該第一連接線包括至少一直線分段。
一第二連接線12配置為與基線9成在75°與90°之間的角度。在圖3及圖4所展示之實施例中,該角度係90°。然而,實踐已表明,較佳地挑選小於90°、特定而言在85°與89°之間範圍內(舉例而言88°)的角度。在任何情形中,該角度應挑選為使得光無法照射在藉由第二連接線12之旋轉界定之表面上。在現實中,第二連接線可能展示輕微曲率,且具有一「S」之形式,其中可被視為表面粗糙度之與一直線形式之偏差在5 nm至10 nm的範圍內。然後,判定該角度,如上文闡釋。
一第三連接線13連接基線9及第二連接線12之遠端。第三連接線13係選定線,且藉由與基線9封圍閃耀角11而界定出一特性輸出耦合性質。若第三連接線13係彎曲的,則該第三連接線包括之直線分段10具有第三連接線13之全部長度之較佳地至少60%的長度。小於60%的長度亦將有效,然而,效率將略微下降。在如圖1及圖2所展示之形成為光導1中之凹部之輸出耦合元件4、5之情形中,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輸出耦合:分別在直線13或直線分段10處反射,在此之後光可穿過在相對側上之主面離開光導1。
直線分段10或直線相對於至少一個主面(此處為底部主面2)之平面的定向以藉由照射在包括直線分段10之各別表面上之光的反射及/或折射來干擾全內反射以及將一第一輸出耦合角度範圍界定為一特性輸出耦合性質的方式來界定一閃耀角11及藉此界定一特性輸出耦合性質。換言之,輸出耦合角度範圍直接相關於且取決於直線或直線分段10分別相對於主面之平面的定向。
在此具體例中,輸出耦合元件4、5中之每一者的三維形狀係由縱向剖面在垂直於縱向剖面之平面中圍繞平行於縱向剖面但在縱向剖面外部的中心軸線進行部分旋轉來界定。另一可能性係藉由縱向剖面的平移來界定三維形狀。第三連接線13之旋轉界定圖2之光束7在其處經反射或在其他具體例中經折射之平面。部分旋轉角度與0°不同,且較佳地在包含此等角度之5°與25°之間的範圍內。此可見於圖3A)及圖4A)中,該等圖展示了一輸出耦合元件4、5的透視圖,且圖5展示了具有不同部分角度之輸出耦合元件之兩個實施例。圖5A)展示了至一第一輸出耦合元件4上的仰視圖,即,沿著自底部主面2進入光導1之內部的觀看方向。圖5B)展示了至第二輸出耦合元件5上的仰視圖。中心軸線由十字來標記,並垂直於紙平面來定向。第一輸出耦合元件4之部分旋轉角度係25°且大於第二輸出耦合元件5之部分旋轉角度,該第二輸出耦合元件之部分旋轉角度係15°。此外,第二輸出耦合元件5之反射表面之圓弧具有比第一輸出耦合元件4之圓弧更強的曲率,因為半徑(即,至中心軸線之距離)對第二輸出耦合元件5而言更短。
在圖3及圖4所展示之實施例中,縱向剖面始終具有相同形狀,而與所截取之剖面的位置無關。因此,閃耀角11在整個各別輸出耦合元件上係恒定的。然而,亦有可能組合部分旋轉與閃耀角11隨旋轉角度而變之一離散或連續改變,此意味著縱向剖面之形狀取決於相對於旋轉之位置。閃耀角11可在部分旋轉之兩個端位置之間(舉例而言,在53°與57°之間)連續地或離散地變化。在一有利具體例中,閃耀角針對至少一個輸出耦合元件群組而變化。此有助於更進一步地減少假影,且基本上允許僅使用更容易製作之一個輸出耦合元件群組。
如先前提及,光導包括經劃分成至少兩個互補之輸出耦合元件群組之複數個輸出耦合元件。在與圖式相關之具體例中,該複數個輸出耦合元件經劃分成兩個群組,每一群組之成員具有一共同特性閃耀角11及因此具有一共同特性輸出耦合性質,該共同特性閃耀角及該共同特性輸出耦合性質與另一群組之成員的特性輸出耦合性質及閃耀角不同。此致使光針對不同輸出耦合元件群組以不同角度分佈輸出耦合。在上文論述之具體例中,輸出耦合角度分佈包括一第一角度範圍及一第二角度範圍。後者係由在一主面上的投影來界定。此在圖5A)中針對第一輸出耦合元件4展示,而在圖5B)中針對第二輸出耦合元件5展示。第二角度範圍係由相對於產生一甜甜圈形狀的360°完全旋轉之與各別分段之尺寸相對應的部分旋轉角度來界定。部分旋轉角度直接關係到第二角度範圍,並界定不與閃耀角11相關的一第二特性輸出耦合性質。雖然閃耀角11針對輸出耦合元件4、5之不同群組必須係不同的,但部分旋轉角度及因此第二特性輸出耦合性質可能針對所有群組均係相同的。
輸出耦合角度分佈進一步包括藉由在縱向剖面之平面上的投影界定之第一角度範圍。此在圖6A)中針對第一輸出耦合元件4展示,而在圖6B)中針對第二輸出耦合元件5展示。如關於圖2闡述,光在一有限角度光譜內以不同角度進入光導1。在此角度光譜內之光束最終在由第三連接線13之旋轉所界定之平面上經反射,如關於圖3及圖4闡述。各別第一角度範圍展示為陰影錐體,且在相對於基線9量測時係不同的。照射在由第三連接線13沿著水平方向(相對於紙平面)之旋轉所界定之表面上的光在等分陰影錐體之方向上經反射。第一角度範圍係與閃耀角11直接相關,該閃耀角界定了第三連接線13或其直線分段10的傾斜度,且因此界定了反射光束之平面的傾斜度,如自圖6A)及圖6B)可見。第一角度範圍界定一第一特性輸出耦合性質,其對於同一輸出耦合元件群組之成員係相同的,但對於不同輸出耦合元件群組之成員係不同的。
圖7展示了包括如上文闡述之一光導1之一顯示螢幕。該顯示螢幕進一步包括一或多個光源6,該一或多個光源發射將至少在橫向面8中之一者處(此處在左側上之橫向面8處)耦合至光導1中之光。如自觀察者之視角所見,一透射式顯示面板14位於光導1的前面。在圖7所展示之具體例中,透射式顯示面板14與光導1僅由一空氣層15分開,且不存在配置於透射式顯示面板14與光導1之間的其他光學元件。替代地,亦有可能藉由具有適於光導1之折射率之折射率的高度透明黏合劑,將透射式顯示面板14光學地接合至光導1以最小化反射,藉此接合材料之折射率必須低於組成光導1之材料之折射率,以便允許在光導1內之全內反射。避免額外光學層之使用會最小化顯示器之亮度之可能損失,此在明亮環境中係重要的。
當光導1與包括像素或本身由子像素組成之像素之一透射式顯示面板14一起使用時,輸出耦合元件4、5的空間延伸較佳地分別小於在一笛卡爾空間中每一個維度(即,在三個空間方向中之每一者上)之一像素或子像素的空間延伸。
上文闡述之光導1在與透射式顯示面板14一起使用時增強了觀察者之觀看體驗,因為與具有如在目前技術中已知之光導的透射式顯示面板相比,如熱點或彩虹樣特徵之假影大幅減少。
1:光導 2:底部主面 3:邊緣 4:光輸出耦合元件/輸出耦合元件/第一輸出耦合元件/耦合元件 5:光輸出耦合元件/輸出耦合元件/第二輸出耦合元件/耦合元件 6:光源 7:光束 8:橫向面 9:水平基線/基線/連接線 10:直線分段 11:閃耀角/共同特性閃耀角/特性閃耀角 12:第二連接線/連接線 13:第三連接線/直線/連接線 14:透射式顯示面板 15:空氣層
在下文,將參考附圖更詳細地闡釋本發明,該等附圖亦展示了對本發明必要之特徵以及其他特徵。圖式中展示之具體例用來圖解說明本發明,但不應被視為將本發明限制於該等圖式。舉例而言,對具有複數個元件或組件之具體例的說明不應在必須存在所有此等元件或組件才能實施本發明之意義上予以解釋。事實上,不同具體例可包括替代元件或組件、更少元件或組件或者額外元件或組件。除非明確提及了相反情形,否則不同具體例之元件或組件可彼此組合。針對該等具體例中之一者闡述之修改及變化亦可能適用於其他具體例。為避免重複出現,相同元件或不同圖式中之彼此相關之元件均被賦予相同元件符號,並不再重複闡釋。在圖式中,
圖1展示在仰視圖中之一光導,
圖2展示穿過一光導之剖面,
圖3A)至圖3C)展示具有理想化形狀之一輸出耦合元件,
圖4A)至圖4C)展示藉由光刻製造之一輸出耦合元件,
圖5A)、圖5B)展示具有不同第一角度範圍之兩個輸出耦合元件,
圖6A)、圖6B)展示圖6之具有不同第二角度範圍之輸出耦合元件,及
圖7展示具有一光導之一顯示器。
1:光導
2:底部主面
4:光輸出耦合元件/輸出耦合元件/第一輸出耦合元件/耦合元件
5:光輸出耦合元件/輸出耦合元件/第二輸出耦合元件/耦合元件
6:光源
7:光束
8:橫向面
14:透射式顯示面板
15:空氣層

Claims (14)

  1. 一種光導(1),其具有兩個主面,每一主面具有環繞該主面之至少一個邊緣(3),該等主面在該等邊緣(3)處由橫向面連接,該光導(1)在該等主面中之至少一者上及/或在由該等主面及該等橫向面(8)封圍之一容積內包括複數個三維形狀之光輸出耦合元件(4、5),該等光輸出耦合元件(4、5)係根據一預先決定的分佈圖案來分佈,其中: -   該光導(1)具有光藉由該兩個主面穿過該光導的至少70%之透明度, -   該分佈圖案係預先決定,以便針對在該等橫向面(8)中之至少一者上耦合至該光導(1)中且傳播以便在進入或照射在一輸出耦合元件(4、5)上之前在該光導(1)內經全內反射之光,使得該兩個主面中之較佳一者以比該兩個主面中之另一者耦合輸出更高量之光, -   該等輸出耦合元件(4、5)在垂直於該等主面中之至少一者的平面中具備一縱向剖面,該縱向剖面形成為近似於具有至少三個隅角及連接該等隅角之至少三條連接線(9、12、13)的多邊形,其中該至少三條連接線(9、12、13)中之一者係包括至少一直線分段(10)的選定線, -   該直線分段(10)相對於該至少一個主面之平面的定向以藉由折射及/或反射來干擾全內反射以及界定一第一輸出耦合角度範圍的方式,界定一閃耀角(11)及藉此界定一特性輸出耦合性質, -   然而對於大多數該等輸出耦合元件(4、5)而言,任一輸出耦合元件係與任何其他輸出耦合元件分開至少一微米, -   其特徵在於,該複數個輸出耦合元件(4、5)經劃分成若干輸出耦合元件(4、5)群組,每一群組係與其他群組中之每一者互補,且每一群組之成員具有一共同特性閃耀角(11)及因此具有一共同特性輸出耦合性質,其中該共同特性閃耀角(11)及該共同特性性質係與該等其他群組之該等成員的該等特性閃耀角(11)及輸出耦合性質不同,藉此致使光針對不同輸出耦合元件(4、5)群組係以不同角度分佈輸出耦合。
  2. 如請求項1之光導(1),其中,輸出耦合角度分佈係由以下各項組成:由在該縱向剖面之該平面上之一投影所界定的一第一角度範圍以及由在該主面上之一投影所界定的一第二角度範圍。
  3. 如請求項1或2之光導(1),其中,該縱向剖面形成為如同具有由三條連接線(9、12、13)連接之三個隅角的多邊形,一第一連接線係具有位於平行於該等主面中之一者的平面中之一直線分段的一基線(9),一第二連接線(12)配置為與該第一連接線成在85°與90°之間的角度,及一第三連接線(13)連接該第一連接線及該第二連接線(12)之遠端,其中該第三連接線(13)係該選定線並藉由與該第一連接線封圍一閃耀角(11)來界定一特性輸出耦合性質。
  4. 如請求項3之光導(1),其中,該等輸出耦合元件(4、5)中之每一者的三維形狀係由該縱向剖面在垂直於該縱向剖面之平面中圍繞平行於該縱向剖面但在該縱向剖面外部的中心軸線,部分旋轉不同於0°、較佳地在5°與25°之間的一部分旋轉角度來界定。
  5. 如請求項4之光導(1),其中,對於至少一個輸出耦合元件群組而言,至少對於該等輸出耦合元件(4、5)群組中之一者之該等輸出耦合元件(4、5)而言,該閃耀角(11)在該部分旋轉之兩個端位置之間連續地或離散地變化。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光導(1),其中,該等輸出耦合元件(4、5)在每一空間方向上具有100 µm,較佳地在1 µm與30 µm之間的最大尺寸。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光導(1),其中,在該至少一個主面上及/或在該光導(1)之該容積內的該等輸出耦合元件(4、5)之該分佈圖案係預先決定,以便藉由該等輸出耦合元件(4、5)在該兩個主面中之至少一者上以至少60%之照度均勻性來耦合輸出光,該照度均勻性係藉由一九點程序來量測。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光導(1),其中,該等輸出耦合元件(4、5)中之每一者促成該光導(1)之總體霾度,且其中(i)在該至少一個主面上及/或在該光導(1)之該容積內的該等輸出耦合元件(4、5)之該分佈圖案、(ii)輸出耦合元件(4、5)之數目及(iii)其尺寸係預先決定,以便以在該等主面中之一者上之至少50%上產生30%或更小之平均霾度,該霾度係根據ASTM D1003-13來量測。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光導(1),其中,至少一個輸出耦合元件(4、5)群組之該等輸出耦合元件(4、5)自該等主面中之至少一者突出或延伸至該至少一者中及/或經塑形為微稜鏡。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光導(1),其中,至少一個輸出耦合元件(4、5)群組之該等輸出耦合元件(4、5)形成為該光導內部之腔,該等腔係抽空的或填充有一材料,該材料具有分別與該光導(1)之材料之折射率或霾度值不同的折射率及/或霾度值。
  11. 一種顯示螢幕,其包括: -   前述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一光導(1); -   一或多個光源(6),其發射將至少在該等橫向面(8)中之一者處耦合至該光導(1)中之光;及 -   一透射式顯示面板(14),其位於自一觀察者之視角所見的該光導(1)的前面。
  12. 如請求項11之顯示螢幕,其中,該透射式顯示面板(14)包括像素,且該光導(1)包括輸出耦合元件(4、5),其中該等輸出耦合元件(4、5)的空間延伸小於一笛卡爾空間中每一個維度之一像素的空間延伸。
  13. 如請求項12之顯示螢幕,其中,該透射式顯示面板(14)包括由子像素組成之像素,且該光導(1)包括輸出耦合元件(4、5),其中該等輸出耦合元件(4、5)的空間延伸小於一笛卡爾空間中每一個維度之一子像素的空間延伸。
  14. 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之顯示螢幕,其中,該透射式顯示面板(14)與該光導(1)僅由一空氣層(15)分開或係光學地接合的。
TW111120786A 2021-07-01 2022-06-06 光導及使用這種光導的顯示螢幕 TWI8053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21/068206 WO2023274541A1 (en) 2021-07-01 2021-07-01 Light guide and display screen using such light guide
WOPCT/EP2021/068206 2021-07-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6153A true TW202316153A (zh) 2023-04-16
TWI805395B TWI805395B (zh) 2023-06-11

Family

ID=76765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0786A TWI805395B (zh) 2021-07-01 2022-06-06 光導及使用這種光導的顯示螢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363768A1 (zh)
JP (1) JP2024524390A (zh)
KR (1) KR20240025560A (zh)
CN (1) CN117545955A (zh)
TW (1) TWI805395B (zh)
WO (1) WO202327454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6323B (fi) 1998-12-30 2001-01-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Taustavalaistuksen valonjohdin litteälle näytölle
US6752505B2 (en) * 1999-02-23 2004-06-22 Solid State Opto Limited Light redirecting films and film systems
FI107085B (fi) 1999-05-28 2001-05-31 Ics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Valopaneeli
JP2010508553A (ja) * 2006-10-31 2010-03-18 オーワイ モディネス エルティディ. 発光装置のための光取り出し構造
JP2009224316A (ja) * 2008-02-19 2009-10-01 Seiko Instruments Inc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9261639B1 (en) 2013-12-20 2016-02-16 Modilis Holdings Llc Collimating light guide texture
US20180088270A1 (en) 2016-09-29 2018-03-2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Lightguide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isplay
US10678094B2 (en) * 2016-10-05 2020-06-09 Leia Inc. Polarized backlight and backlit display using the same
KR102651691B1 (ko) 2017-11-01 2024-03-27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 분배 구조 및 요소, 관련 방법 및 사용
CN111919151A (zh) * 2018-03-22 2020-11-1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74541A1 (en) 2023-01-05
TWI805395B (zh) 2023-06-11
JP2024524390A (ja) 2024-07-05
EP4363768A1 (en) 2024-05-08
KR20240025560A (ko) 2024-02-27
CN117545955A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21073B2 (ja) 光デバイス、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表示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を作製する方法
CN107924062B (zh) 双表面准直器以及使用它的采用基于光栅的背光照明的3d电子显示器
JP5020383B2 (ja) 表示装置
TWI428541B (zh) 面光源裝置及液晶顯示裝置
US6808282B2 (en) Light guide plate having anti-reflection layer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10108062A (ko) 대각선 비틀림을 정정하기 위한 백라이트
JP6698822B2 (ja) 二方向コリメータ
US20180329208A1 (en) Light guide and virtual image display device
KR20180121513A (ko) 반사 격자 아일랜드들을 사용하는 격자-기반 배면광장치
US6693683B2 (en) Photo-conductor plate reduced in light reflection, and surface emit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using it
JP7130921B2 (ja) 光学構造体、表示装置
US20070133094A1 (en) Optical film, illuminator and display
WO2004097512A1 (en) Front light for diffusely reflecting displays
JP2007294411A (ja) 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光学レンズシート
TWI805395B (zh) 光導及使用這種光導的顯示螢幕
JP7482224B2 (ja) エッジが成形されたマルチビーム要素を有するマルチビームバックライト、マルチビュー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方法
JP2015035252A (ja) 光源装置、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KR20080105052A (ko) 직하형 백라이트장치 및 광학 렌즈 시트
JP7322511B2 (ja)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装置
CN113467129B (zh) 光学板及含其的显示装置
JP7001132B2 (ja)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
WO2023190626A1 (ja) 導光積層体、及び、面状光源装置
JP2017187701A (ja)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18132546A (ja)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装置
KR20050116105A (ko) 평판표시장치 백라이트 또는 조명용 측면 광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