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6550A - 包裝容器 - Google Patents

包裝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6550A
TW202216550A TW110122471A TW110122471A TW202216550A TW 202216550 A TW202216550 A TW 202216550A TW 110122471 A TW110122471 A TW 110122471A TW 110122471 A TW110122471 A TW 110122471A TW 202216550 A TW202216550 A TW 2022165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ody
sheet
packaging container
recovered resin
inner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2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稲川義則
佐藤雅安
岩坪貢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6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655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9/00Sacks or like containers made of fabrics; Flexible containers of open-work, e.g. net-like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ackag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利用回收樹脂製造多樣化的包裝容器。 包裝容器具備:第1片材部;第2片材部,其與上述第1片材部對向;收容部,其形成於上述第1片材部與上述第2片材部之間;及密封部,其係於上述收容部之周圍之至少一部分上述第1片材部與上述第2片材部密封而成者。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分別包含:劃定上述收容部之內層體、配置於上述內層體外側之外層體、設置於上述外層體之包含第1回收樹脂層之回收樹脂部、位於上述回收樹脂部與上述收容部之間之非金屬障壁層、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接合之接合部、及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未接合之非接合部。

Description

包裝容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利用回收樹脂之包裝容器。
近年來,可減少廢棄物之量之回收技術備受關注。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使用回收樹脂製造包裝容器之技術。該技術中,藉由在構成包裝容器之膜之形成中使用回收樹脂及生質樹脂,從而,不僅可獲得減少CO 2之效果,而且還可獲得較高的衛生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5-10105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利用回收樹脂之膜中,就提高回收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提高回收樹脂之使用比率。然而,由於回收樹脂之物理性質取決於作為原料之被回收之樹脂的成分,故對於膜而言回收樹脂之使用比率越高則越難以控制柔軟性。因此,回收樹脂之使用比率較高的膜存在難以以較小之曲率實施急遽之彎曲加工之問題。
本發明之課題係關於一種利用回收樹脂來製造多樣化的包裝容器之技術。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一形態之包裝容器具備:第1片材部;第2片材部,其與上述第1片材部對向;收容部,其形成於上述第1片材部與上述第2片材部之間;及密封部,其係於上述收容部之周圍之至少一部分上述第1片材部與上述第2片材部密封而成者。 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分別包含:劃定上述收容部之內層體、配置於上述內層體外側之外層體、設置於上述外層體之包含第1回收樹脂層之回收樹脂部、位於上述回收樹脂部與上述收容部之間之非金屬障壁層、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接合之接合部、及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未接合之非接合部。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利用回收樹脂製造多樣化的包裝容器。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再者,本說明書及附圖中,對實質上相同之構成標註相同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又,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上下左右之表述係表示各個附圖中沿著紙張之方向。
[包裝容器10之構成] 圖1所示之包裝容器10係構成為於底部設置有可折疊之襯條,可保持直立狀態之自立型袋容器。如圖2所示,包裝容器10具有第1片材部11a、及與該第1片材部11a對向之第2片材部11b。於包裝容器10中,於第1片材部11a與第2片材部11b之間形成有收容部V。於包裝容器10中,作為包裝之對象之物體被收容於收容部V內。包裝容器10之收容部V中可收容之物體可為固體、液體、或氣體。具體而言,作為包裝容器10之收容部V中可收容之物體,例如可例舉:液體皂、洗髮精、洗劑、化妝料、沐浴劑、食物、飲料等,又,除其等之外,還可例舉機油、化學品等。
包裝容器10中,於收容部V之周圍之至少一部分,具有將第1片材部11a與第2片材部11b密封所得之密封部12。於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所示,於包裝容器10中係沿著其輪廓形成有密封部12。密封部12以包裝容器10成為袋狀之方式,於收容部V之周圍將第1片材部11a與第2片材部11b之間密封。藉此,包裝容器10可將處於收容有物體之狀態之收容部V密閉。詳細情況將於下文進行敍述,於本實施方式中,藉由將積層片材20(參照圖10~15)折疊為袋狀,可藉由單一積層片材20形成包裝容器10。於圖1所示之包裝容器10中,藉由在點圖案所示之區域形成密封部12,可保持自立型袋容器之形狀。
第1片材部11a及第2片材部11b分別具有劃定收容部V之內層體22、及配置於內層體22外側之外層體21。密封部12將第1片材部11a之內層體22與第2片材部11b之內層體22之間密封。即,第1片材部11a之內層體22與第2片材部11b之內層體22接合而形成密封部12。於片材部11a、11b設置有: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未接合之非接合部23、及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接合之接合部24。於圖1、2所示之包裝容器10之片材部11a、11b中,在與收容部V對向之區域設置有非接合部23,在與密封部12對向之區域設置有接合部24。
於片材部11a、11b中,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藉由接合部24得以固定。又,於片材部11a、11b中,藉由設置非接合部23而存在外層體21與內層體2互不產生約束力之區域,從而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可各自變形。詳細情況將於下文進行敍述,將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接合之接合部24例如可利用熱密封形成。於此情形時,接合部24可於積層片材20之階段形成,亦可與密封部12同時形成。再者,接合部24亦可不藉由熱密封而使用接著劑等接合構件形成。
片材部11a、11b分別具備設置於外層體21之包含第1回收樹脂層Lr1之回收樹脂部25。關於本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敍述,如圖3、4所示,片材部11a、11b之外層體21係自收容部V側依序由第1回收樹脂層Lr1及最外層Lo構成之2層構造之積層體。又,片材部11a、11b之內層體22係自收容部V側依序由最內層Li、障壁層Lb、及第2回收樹脂層Lr2構成之3層構造之積層體。構成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之各層可使用樹脂膜形成。作為樹脂膜,更佳為如下材料中之任一者: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等聚乙烯系材料;或者,延伸聚丙烯(OPP)、未延伸聚丙烯(CPP)、同排PP、對排PP、雜排PP、無規PP、嵌段PP等聚丙烯系材料;或者,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非晶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非晶性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酯(PBN)等聚酯系材料;或者,延伸尼龍(ONy)、未延伸尼龍(CNy)、尼龍6、尼龍66、尼龍11、尼龍12、MXD6等聚醯胺系材料;其中特佳為上述聚乙烯系材料。 又,構成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之各層例如可經由接合層相互接合。作為構成接合層之樹脂(接合劑),例如可例舉:胺基甲酸酯系、乙酸乙烯酯、乙烯醇、乙烯-乙酸乙烯酯等乙烯系、改性烯烴系、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為主成分之(甲基)丙烯酸系、聚醯胺系、聚酯系、矽酮系、天然橡膠或/及、以異戊二烯橡膠、丁二烯-苯乙烯橡膠、丙烯酸系橡膠等合成橡膠為主成分之橡膠系等公知之黏著劑組成物等。接合層可由該等樹脂中之任意一種以上構成。接合層可將各層之整個面接合,亦可將各層局部地接合。 再者,外層體21除第1回收樹脂層Lr1之外,例如可由上述材料之單層樹脂膜構成,亦可由包含複數片樹脂膜之積層型片材構成。又,內層體22例如可為包含上述材料之樹脂膜之單層型片材,亦可為由包含複數片樹脂膜之積層型片材構成。
作為回收樹脂層Lr1、Lr2,可由以任意樹脂為主成分之層構成,例如,可使用將由使用過之材料或廢料獲得之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等加以混練並混合而成之混合樹脂。又,回收樹脂層Lr1、Lr2亦可由回收聚乙烯層、回收聚丙烯層、回收PET層、及回收氯乙烯層等單一樹脂層構成。 又,機械式回收容易以低成本實現環境負荷低於化學回收之回收工藝。就該觀點而言,作為構成回收樹脂層Lr1、Lr2之原料樹脂,較佳為使用藉由機械式回收所得之機械式回收樹脂。 進而,較佳為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中之至少一者構成為藉由共擠壓法形成之包含回收樹脂層Lr1、Lr2之共擠壓多層膜。此種共擠壓多層膜例如可設為聚乙烯層/回收樹脂層/聚乙烯層之3層構造或包含該3層構造之5層以上之構造。進而,亦可藉由在共擠壓之後實施層壓成形,從而於上述共擠壓多層膜設置追加之層。
於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中,外層體21之第1回收樹脂層Lr1及內層體22之第2回收樹脂層Lr2構成由回收樹脂形成之回收樹脂部25。於包裝容器10中,藉由設為包含由回收樹脂形成之回收樹脂部25之構成,能夠有助於藉由資源循環而減少純樹脂之使用量。進而,藉由廣泛普及包含此種回收樹脂部25之包裝容器10,可提高整個社會之回收樹脂之使用率,非常有助於實現循環型社會。 於片材部11a、11b中,外層體21之第1回收樹脂層Lr1與內層體22之第2回收樹脂層Lr2相鄰。即,在片材部11a、11b中,於接合部24回收樹脂層Lr1、Lr2彼此接合,於非接合部23回收樹脂層Lr1、Lr2彼此未接合。此處,所謂於非接合部23回收樹脂層Lr1、Lr2彼此未接合之狀態,係指回收樹脂層Lr1、Lr2彼此實質上為不接合之狀態,即,包括回收樹脂層Lr1、Lr2之極少一部分以實質上互不產生約束力之程度接合之狀態。
內層體22之最內層Li構成片材部11a、11b之最內層。較佳為於片材部11a、11b中,以熱塑性樹脂之樹脂膜形成最內層Li。作為熱塑性樹脂,可例舉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烴系樹脂。藉此,能夠藉由熱密封形成密封部12。再者,密封部12亦可不藉由熱密封而使用接著劑等接合構件形成。外層體21之最外層Lo構成片材部11a、11b之最外層。最外層Lo例如可由PET、尼龍等樹脂膜、或延伸PET、延伸聚乙烯等延伸膜等形成,可出於賦予裝飾性、剛性、耐穿刺性之目的而選擇各種樹脂。 就回收樹脂之透過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外層體21於較第1回收樹脂層Lr1更靠外側包含印刷層。印刷層係印刷有收容於收容部V中之物體之資訊或各種設計等之層。印刷層並不僅限於直接印刷於樹脂膜之構成,亦可為貼附有印刷物之構成。於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中,最外層Lo構成為印刷層。即,印刷層配置於外層體21之最外側。但就耐剝離性之觀點而言,印刷層亦可設置於最外層Lo之內側或最內層Li之外側。
內層體22可具有障壁層Lb。本實施方式中,內層體22之障壁層Lb可配置於最內層Li與第2回收樹脂層Lr2之間。較佳為障壁層Lb具有於外部環境與收容部V之間阻斷水蒸氣及氧氣等之阻氣性。藉此,包裝容器10可長期保持收容部V內之物體之品質。又,較佳為於包裝容器10中,障壁層Lb位於較回收樹脂部25更靠內側,即,於較障壁層Lb更靠內側不存在回收樹脂部25所包含之回收樹脂層Lr1、Lr2等構成。藉此,包裝容器10可防止構成回收樹脂部25之成分滲入收容部V內、或收容於收容部V中之物體之成分對回收樹脂部25造成影響。 障壁層Lb例如可由對PET等樹脂膜蒸鍍鋁或其合金或二氧化矽等無機材料所得之片狀材形成。又,障壁層Lb亦可不使用樹脂膜,例如由以鋁或其合金等金屬材料所形成之金屬片材或石材膜(stone film)等形成。進而,障壁層Lb亦可設為以單體之形式使用具有阻氣性之樹脂膜之構成,例如,作為此種樹脂膜,可使用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形成之EVOH層。再者,包裝容器10於出於資源循環之目的進行反覆回收之情形時,若障壁層Lb中包含金屬則回收樹脂中所包含之金屬之比率會逐漸變大。因此,就使包裝容器10能夠反覆回收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障壁層Lb為不含金屬之非金屬障壁層。於包裝容器10中,特佳為使用EVOH層作為非金屬障壁層。 又,包裝容器10亦可構成為藉由於內層體22之內側設置內袋而將物體收容於收容部V內之內袋中。藉此,於包裝容器10中,例如可利用內袋之阻氣性,提高收容於內袋中之物體之保存穩定性。
關於片材部11a、11b之各者,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之合計厚度較佳為0.1 mm以上3 mm以下。藉此,容易使各片材部11a、11b兼顧強度與柔軟性。又,關於各片材部11a、11b,由回收樹脂層Lr1、Lr2構成之回收樹脂部25之合計厚度較佳為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之合計厚度的10%以上。進而,關於各片材部11a、11b,由回收樹脂層Lr1、Lr2構成之回收樹脂部25之合計厚度較佳為90%以下,更佳為50%以下。進而,關於各片材部11a、11b,由回收樹脂層Lr1、Lr2構成之回收樹脂部25之合計厚度較佳為0.05 mm以上,又,較佳為0.7 mm以下,更佳為0.2 mm以下。 又,於內層體22具有第2回收樹脂層Lr2之情形時,關於各片材部11a、11b,較佳為第1回收樹脂層Lr1之厚度大於第2回收樹脂層Lr2之厚度。進而,就各片材部11a、11b之彎曲加工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第1回收樹脂層Lr1之抗撓剛度小於第2回收樹脂層Lr2之抗撓剛度。再者,本實施方式中所謂「彎曲加工」,係指使具有可撓性之片材於厚度方向上變形之機械加工之統稱,例如包括折疊加工等。
圖5、6所示之包裝容器110係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之比較例。比較例之包裝容器110具有一般性的構成,即,片材部111a、111b由單一積層體121形成。比較例之積層體121具有使本實施方式之片材部111a、111b一體化而成之構成。即,於比較例之積層體121中,設置有回收樹脂層Lr,該回收樹脂層Lr具有本實施方式之片材部111a、111b之回收樹脂層Lr1、Lr2之合計厚度,並且最內層Li、障壁層Lb、及最外層Lo具有與本實施方式之片材部111a、111b相同之構成。即,比較例之包裝容器110由不具有本實施方式之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未接合之非接合部的單一積層體121構成。於比較例之包裝容器110之積層體121中,由於所有層為一體,互相產生約束力,故例如彎曲加工性會降低。因此,如圖7所示,於積層體121中,即使意欲實施較小曲率之彎曲加工,亦無法維持較小曲率而復原,難以形成曲率較小之彎曲形狀。因此,使用積層體121之包裝容器110需要設計為避開曲率較小之彎曲形狀。
就此方面而言,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可藉由利用非接合部23使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分離,使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不於非接合部23互相產生約束力而各自變形。藉此,包裝容器10相較於比較例之包裝容器110,以彎曲加工性為首之機械加工性顯著提高。因此,如圖8所示,於包裝容器10中,可藉由對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實施急遽之彎曲加工,容易地形成較小曲率之彎曲形狀。因此,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不易因彎曲加工性之不足而使形狀受到制約,故設計自由度變高。 又,於包裝容器10中,藉由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能夠各自變形之非接合部23之作用,除可獲得較高的彎曲加工性以外,還可獲得較高的加工穩定性,即,藉由彎曲加工對各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所施加之變形不會復原至原先之形狀而容易穩定地保持。藉此,包裝容器10可防止例如製造過程中之片材部11a、11b之位置偏移。例如,於進行暫時加工後在下游步驟進行正式加工之情形時,成為維持暫時加工之形狀之狀態,可提高加工精度。又,即便於製造後亦容易將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維持為較佳之形狀。又,於包裝容器10之製造過程中,藉由將形成密封部12之前之片材部11a、11b暫時密封,可進一步有效地防止片材部11a、11b之位置偏移。
進而,於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中,藉由在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之2個積層體之間設置非接合部23此種構造方法,可獲得較高的彎曲加工性。因此,於包裝容器10中,為了獲得較比較例之包裝容器110高的彎曲加工性,需要將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之合計厚度設為小於比較例之積層體121。因此,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可獲得與比較例之積層體121同等程度之強度。
又,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不論構成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之材料之物性如何,均容易獲得較高的彎曲加工性。因此,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可於回收樹脂層Lr1、Lr2之形成中利用大量回收樹脂。即,包裝容器10不僅可大量利用工廠中製造樹脂製品時所產生之樹脂廢料,而且還可大量利用消費者排出之使用過的樹脂廢棄物等。藉此,能夠進一步有助於減少純樹脂之使用量。尤其是,使用膜之包裝容器之加工中包括折疊加工及製袋步驟等,根據本發明,能夠於利用大量回收樹脂之同時製作具有多樣化的容器形狀之包裝容器。再者,在用於回收樹脂層Lr1、Lr2之回收樹脂中,除調配如上所述之樹脂廢料或樹脂廢棄物之外,亦可視需要調配普通樹脂原料即純樹脂。 再者,回收樹脂層Lr1、Lr2例如可藉由以下方法獲得。首先,將使用過的樹脂粉碎,使用篩等除去異物,並使用混練機進行溶融混練後,獲得回收樹脂用之再生顆粒。之後,可經過擠出成形等成形加工獲得回收樹脂層Lr1、Lr2。混練時可添加顏料、分散劑、抗氧化劑等各種添加劑,擠出成形時可藉由進行雙軸延伸而對片材賦予強度。但本發明之回收樹脂層Lr1、Lr2並不限於藉由該等方法獲得者。
進而,比較例之包裝容器110若受到來自外部之銳利物體之局部衝擊,則容易產生貫通積層體121而到達收容部V之損傷。由此導致包裝容器110中,收容部V內之物體向外部漏出,或對外部環境失去密閉性之收容部V內之物體發生變質等,保護物體之功能受損。相對於此,於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中,內層體22可於非接合部23相對於外層體21朝共面方向偏移。因此,於包裝容器10中,即便銳利物體貫通外層體21,內層體22亦能朝共面方向逃避,以減少來自貫通外層體21之銳利剛體之衝擊。藉此,於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中,對內層體22所施加之衝擊有效地得到抑制,不易產生貫通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而到達收容部V之損傷。因此,包裝容器10可獲得較比較例之包裝容器110高的耐穿刺性,保護物體之功能長期不易受損。又,包裝容器10自高處落下時之耐衝擊性亦能提高。認為其原因在於,藉由非接合部處之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間之摩擦而減少衝擊。 又,由於包裝容器10具有非接合部23,故有抑制收容部V內之物體所具有之香料等擴散或防止溶劑向外部溶出、滲出之效果。因此,能夠使外層體及內層體之總厚度變薄。
[包裝容器10之製造方法] 對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如圖9所示,包裝容器10之製造方法包括:準備積層片材20之步驟ST01、使內層體22彼此對向之步驟ST02、及形成密封部12之步驟ST03。以下,對包裝容器10之製造方法之各步驟進行說明。
(準備積層片材20之步驟ST01) 於步驟ST01中,準備用於製造包裝容器10之積層片材20。製造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時可使用圖10~13所示之積層片材20。如圖10所示,本實施方式之積層片材20與圖1所示之包裝容器10之形狀相對應地具有矩形之平面形狀。積層片材20具有內層體22、及與該內層體22對向之外層體21。即,如圖11所示,積層片材20與包裝容器10之片材部11a、11b同樣地,由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形成。積層片材20具有包含設置於外層體21之第1回收樹脂層Lr1的回收樹脂部25。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2、13所示,積層片材20之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之構成與包裝容器10之片材部11a、11b之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之構成相同。回收樹脂部25進而包含設置於內層體22之第2回收樹脂層Lr2。第1回收樹脂層Lr1與第2回收樹脂層Lr2相鄰。 本實施方式中,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形成為相同之形狀。但本發明並不限於該例,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亦可為相互不同之形狀。於為不同形狀之情形時,較佳為外層體21之形狀大於內層體22。
又,積層片材20具有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未接合之非接合部23。本實施方式中,於積層片材20,沿著周緣部設置有將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接合之接合部24。即,於積層片材20,在沿著圖10中虛線所示之矩形輪廓之區域設置有將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接合之接合部24,於接合部24之內側設置有非接合部23。於相互對向之外層體21之第1回收樹脂層Lr1及內層體22之第2回收樹脂層Lr2具有熱塑性之情形時,接合部24可藉由熱密封形成。再者,接合部24亦可不藉由熱密封形成而使用接著劑等接合構件形成。
(使內層體22彼此對向之步驟ST02) 於步驟ST02中,使於上述步驟ST01中所準備之積層片材20之內層體22彼此對向。圖14中示出有使用積層片材20製造圖1所示之包裝容器10時之折疊線fm、fv。於包裝容器10之製造方法之步驟ST02中,藉由將積層片材20折疊而使內層體22彼此相互對向。具體而言,於本實施方式之積層片材20中,沿位於中央之折疊線fm以向紙張近前突出之方式進行折疊,並沿位於折疊線fm之兩側之折疊線fv以向紙張裏側凹陷之方式進行翻折,藉此使內層體22彼此相互對向。然後,於下述步驟S03中形成密封部12,該密封部12將對向之內層體22彼此密封以使積層片材20成為袋狀。具體而言,藉由在圖14所示之點圖案所示之區域設置密封部12,可獲得圖1所示之包裝容器10,上述區域位於以上述方式經沿著折疊線fm、fv折疊之積層片材20之相互對向的內層體22間。
於藉由如上方式獲得之包裝容器10中,2條折疊線fv間之區域構成底部之襯條。於積層片材20中,由於如上所述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之彎曲加工性較高,故可使折疊線fm、fv急遽地彎曲。尤其是,如圖10所示,於積層片材20之狀態下,藉由沿著成為折疊線fm、fv之區域形成有非接合部23,使得彎曲加工性變高,可使折疊線fm、fv上急遽地彎曲。藉此,於不在直立狀態下對包裝容器10進行搬送等操作時,藉由沿折疊線fm、fv將底部之襯條較小地折疊,可使包裝容器10為小型之形狀。尤其是,即便於外層體21、內層體22自身之厚度變大之情形時或回收樹脂層之厚度變大之情形時,亦能提高彎曲加工性。藉由上述方式,能夠利用回收樹脂製造多樣化的包裝容器。 進而,於積層片材20中,如上所述由於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之加工穩定性較高,故容易良好地維持於折疊線fm、fv之彎曲狀態。因此,步驟S02後之彎曲狀態下之積層片材20可防止發生步驟S03中形成密封部12之前相互重疊之內層體22彼此之位置偏移。因此,藉由使用積層片材20進行製造,容易獲得符合製品規格之包裝容器10。
(形成密封部之步驟ST03) 於步驟ST03中,在上述步驟ST02中已相互對向之內層體22形成密封部12。包裝容器10之密封部12例如可藉由利用熱密封將積層片材20之內層體22之最內層Li熱熔接而形成。藉此,可以較短時間容易地形成密封部12。再者,密封部12之形成方法並不限於熱密封。例如,亦可使用接著劑等密封構件來形成沿著積層片材20之左右兩條邊之密封部12。
再者,製造包裝容器10時,亦可使用未設置將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接合之接合部24的積層片材20。於此情形時,可與密封部12同時形成將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接合之接合部24。即,藉由利用熱密封一起進行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之熱熔接、及片材部11a、11b之熱熔接,能夠同時形成密封部12及接合部24。藉此,由於可省略於積層片材20單獨設置接合部24之步驟,故可降低包裝容器10之製造成本。
又,作為可使用積層片材20製造之包裝容器10,並不限於圖1所示之自立型袋容器,可為附流出口之袋等其他袋容器,亦可為平面狀之枕型容器、盒中袋或緩衝容器等。於為平面狀之枕型容器之情形時,例如,如圖15所示,可沿中央之折疊線fv將積層片材20以內層體22彼此相互對向之方式折疊,並於沿著積層片材20之輪廓之點圖案所示之區域設置密封部12。
[包裝容器10之另一構成例] 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亦可於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設置有上述以外之層。例如,如圖16所示,於包裝容器10中,內層體22亦可包含配置於最內層Li與障壁層Lb之間之尼龍層Ln。尼龍層Ln由於氧之透過性較低,故可抑制包裝容器10之外部環境與收容部V之間的氧之流入及流出。又,由於其延展性較高,故可提高穿刺強度。
又,於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中,至少於外層體21設置有第1回收樹脂層Lr1即可。即,於包裝容器10中,回收樹脂部25只要包含外層體21之第1回收樹脂層Lr1即可,可不包含內層體22之第2回收樹脂層Lr2。換言之,可不於內層體22設置回收樹脂部25。於回收樹脂部25僅由第1回收樹脂層Lr1構成之包裝容器10中,如圖17所示,為了確保回收樹脂之使用量,可增大第1回收樹脂層Lr1之厚度。該構成之包裝容器10亦可藉由非接合部23之作用而獲得較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為一體之構成更高的彎曲加工性。進而,由於在形成收容部V之內層體22未設置第2回收樹脂層Lr2,故即便收容物之成分於容器側移動,亦可減小對回收樹脂之影響。再者,於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中,可不設置內層體22之最內層Li、內層體22之障壁層Lb、及外層體21之最外層Lo中之至少一者。又,於內層體22不含第2回收樹脂層Lr2之構成的包裝容器10中,障壁層Lb可設置於較外層體21之第1回收樹脂層Lr1更靠內側。
[另一實施方式] 以上,對本發明之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上述實施方式,當然亦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實施各種變化。
例如,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之片材部11a、11b亦可不由單一積層片材20形成。即,亦可藉由分別以不同之積層片材20構成第1片材部11a及第2片材部11b,並將2片積層片材20貼合而製作。於該構成之包裝容器10中,藉由在沿著片材部11a、11b之四條邊之全周設置密封部12,可將片材部11a、11b間之收容部V密閉。於該構成之包裝容器10中,於片材部11a、11b,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之構成可不同。
又,於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中,亦可於非接合部23填充有填充材。於包裝容器10中,藉由在各片材部11a、11b之非接合部23填充填充材,例如可獲得作為容器之較高的剛性。作為填充於非接合部23之填充材,可設為流體(氣體或液體)、固體(例如粉粒體、樹脂顆粒等)、或半固體(例如發泡材料等),較佳為空氣等氣體。又,非接合部23之內壓並無特別限定,就對包裝容器10賦予高剛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高於大氣壓之高壓,例如可設為以表壓換算計為10 kPa以上,更佳為設為20 kPa以上,可設為500 kPa以下,更佳為設為100 kPa以下。再者,填充材之填充除自包裝容器10之外部向非接合部23供給填充材之方法以外,例如亦可使用如下方法,即,將相變為氣體之固體或液體之填充材預先放入非接合部23,使包裝容器10之內部自發地產生氣體(包括化學反應方法)。 此外,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之外層體21只要位於內層體22之外側即可,可不構成為單一之積層體。例如,於包裝容器10中,可於構成外層體21之各層之間形成相互不接合之非接合部,亦可於該非接合部中填充空氣等填充材。
進而,於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中,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之非接合部23及接合部24之配置並不限於上述。例如,於包裝容器10中,非接合部23或接合部24亦可於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之間之所有區域形成由點或線等構成之格子狀或面狀之圖案等。又,非接合部23或接合部24之圖案可為連續之圖案,亦可為不連續之圖案。進而,非接合部23或接合部24之圖案可為具有規則性之圖案,亦可為不規則圖案。
又,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係使用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形成為相同形狀之積層片材20進行製造的,但亦可使用內層體22較外層體21小一圈之形狀之積層片材進行製造。於此情形時,於包裝容器10中,可形成第1片材部11a之外層體21與第2片材部11b之外層體21接合之密封部12。進而,密封部12亦可跨及第1片材部11a及第2片材部11b之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之二者形成。
進而,於本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10亦可設置有如下構成:使用除相互對向之第1片材部11a及第2片材部11b以外,還包含外層體21、內層體22、及非接合部23之積層片材20。例如,如圖18、19所示,於包裝容器10亦可設置有於底部將第1片材部11a與第2片材部11b連接之第3片材部11c。第3片材部11c藉由朝內側呈凸狀折疊,構成包裝容器10之底部之襯條。又,如圖20、21所示,於包裝容器10中,亦可以不同之積層片材20構成第1片材部11a、第2片材部11b、及第3片材部11c,分別藉由密封部12將第1片材部11a與第3片材部11c之間、及第2片材部11b與第3片材部11c之間之2處密封。 又,如圖22、23所示,亦可於包裝容器10設置有於兩側部將第1片材部11a與第2片材部11b連接之一對第4片材部11d。一對第4片材部11d藉由朝內側呈凸狀折疊,而構成包裝容器10之兩側部之襯條。又,於包裝容器10中,亦可以不同之積層片材20構成第1片材部11a、第2片材部11b、及一對第4片材部11d,分別藉由密封部12將第1片材部11a與一對第4片材部11d之間、及第2片材部11b與一對第4片材部11d之間之4處密封。
此外,本發明之包裝容器10之形狀可根據收容於收容部V中之物體之形狀或性質等任意應用通常用作包裝體之形狀。例如,包裝容器10之平面形狀可設為矩形、多邊形、圓形、橢圓形、及梯形中之任一種,或亦設可為2種以上之組合。作為具體例,如圖24、25所示,包裝容器10可由大致圓形之平面形狀構成。用於製造包裝容器10之積層片材20之形狀亦可根據包裝容器10所要求之形狀而任意地決定。作為一例,積層片材20之平面形狀可設為矩形、多邊形、圓形、橢圓形、及梯形中之任一種,或亦可設為2種以上之組合。
關於上述實施方式,本發明進而揭示以下之包裝容器、積層片材、及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 <1> 一種包裝容器,其具備: 第1片材部;第2片材部,其與上述第1片材部對向;收容部,其形成於上述第1片材部與上述第2片材部之間;及密封部,其係於上述收容部之周圍之至少一部分將上述第1片材部與上述第2片材部密封所得者; 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中之至少一者包含:劃定上述收容部之內層體、配置於上述內層體外側之外層體、設置於上述外層體之包含第1回收樹脂層之回收樹脂部、位於上述回收樹脂部與上述收容部之間之非金屬障壁層、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接合之接合部、及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未接合之非接合部。 <2> 如上述<1>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非金屬障壁層設置於上述內層體。 <3> 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非金屬障壁層包含EVOH層。 <4>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進而包含設置於上述內層體之第2回收樹脂層。 <5> 如上述<4>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與上述第2回收樹脂層相鄰。 <6> 如上述<4>或<5>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之厚度大於上述第2回收樹脂層之厚度。 <7> 如上述<4>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之抗撓剛度小於上述第2回收樹脂層之抗撓剛度。 <8>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於上述內層體未設置上述回收樹脂部。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分別包含:上述內層體、上述外層體、上述回收樹脂部、上述非金屬障壁層、上述接合部、及上述非接合部,且 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由實施了彎曲加工之單一積層片材構成。 <10> 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在與上述收容部對向之區域設置有上述非接合部,在與上述密封部對向之區域設置有上述接合部。 <11> 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於上述非接合部填充有由流體、固體、及半固體中之至少一種構成之填充材。 <12> 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內層體進而包含由熱塑性樹脂形成之最內層,且 上述密封部藉由熱密封形成。 <13> 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外層體於較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更靠外側進而包含印刷層。 <14> 如上述<13>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印刷層配置於上述外層體之最外側。 <15> 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之合計厚度為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之合計厚度的10%以上90%以下。 <16> 如上述<15>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之合計厚度為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之合計厚度的10%以上50%以下。 <17> 如上述<1>至<1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之合計厚度為0.05 mm以上0.7 mm以下。 <18> 如上述<1>至<1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分別包含:上述內層體、上述外層體、上述回收樹脂部、上述非金屬障壁層、上述接合部、及上述非接合部,且 上述第1片材部之上述內層體與上述第2片材部之上述內層體接合而形成有上述密封部。 <19> 如上述<1>至<1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分別包含:上述內層體、上述外層體、上述回收樹脂部、上述非金屬障壁層、上述接合部、及上述非接合部, 上述第1片材部之上述外層體與上述第2片材部之上述外層體接合而形成有上述密封部。 <20> 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由機械式回收樹脂形成。 <21> 如上述<1>至<2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內層體及上述外層體中之至少一者構成為包含上述回收樹脂部之共擠壓多層膜。 <22> 一種積層片材,其係用以製造包裝容器者,具備: 內層體、 與上述內層體對向之外層體、 設置於上述外層體之包含第1回收樹脂層之回收樹脂部、 位於較上述回收樹脂部更靠內側之非金屬障壁層、及 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未接合之非接合部。 <23> 如上述<22>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非金屬障壁層設置於上述內層體。 <24> 如上述<22>或<23>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非金屬障壁層包含EVOH層。 <25> 如上述<22>至<2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進而包含設置於上述內層體之第2回收樹脂層。 <26> 如上述<25>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與上述第2回收樹脂層相鄰。 <27> 如上述<25>或<26>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之厚度大於上述第2回收樹脂層之厚度。 <28> 如上述<25>至<2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之抗撓剛度小於上述第2回收樹脂層之抗撓剛度。 <29> 如上述<22>至<2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於上述內層體未設置上述回收樹脂部。 <30> 如上述<22>至<2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於上述非接合部填充有填充材。 <31> 如上述<22>至<3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內層體進而包含由熱塑性樹脂形成之最內層。 <32> 如上述<22>至<3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外層體於較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更靠外側進而包含印刷層。 <33> 如上述<32>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印刷層配置於上述外層體之最外側。 <34> 如上述<22>至<3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之合計厚度為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之合計厚度的10%以上90%以下。 <35> 如上述<34>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之合計厚度為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之合計厚度的10%以上50%以下。 <36> 如上述<22>至<3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之合計厚度為0.05 mm以上0.7 mm以下。 <37> 如上述<22>至<3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由機械式回收樹脂形成。 <38> 如上述<22>至<3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內層體及上述外層體中之至少一者構成為包含上述回收樹脂部之共擠壓多層膜。 <39> 如上述<22>至<3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外層體與上述內層體形成為相同之形狀。 <40> 如上述<22>至<3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積層片材,其中 沿著周緣部,具有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接合之接合部。 <41> 一種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準備積層片材之步驟,上述積層片材具有:內層體、與上述內層體對向之外層體、設置於上述外層體之包含第1回收樹脂層之回收樹脂部、位於較上述回收樹脂部更靠內側之非金屬障壁層、及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未接合之非接合部; 藉由將上述積層片材折疊而使上述內層體彼此相互對向之步驟;及 形成密封部之步驟,該密封部以使上述內層體彼此相互對向之上述積層片材成為袋狀之方式進行密封。 <42> 如上述<41>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非金屬障壁層設置於上述內層體。 <43> 如上述<41>或<42>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非金屬障壁層包含EVOH層。 <44> 如上述<41>至<4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 其準備具有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接合之接合部的上述積層片材。 <45> 如上述<41>至<4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於形成上述密封部之步驟中,利用熱密封形成將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接合之接合部。 <46> 如上述<45>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 其準備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未接合之上述積層片材,且 於形成上述密封部之步驟中,藉由熱密封同時形成上述密封部及上述接合部。 <47> 如上述<41>至<4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藉由將上述內層體彼此接合而形成上述密封部。 <48> 如上述<41>至<4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藉由將上述外層體彼此接合而形成上述密封部。 <49> 如上述<41>至<4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於使上述內層體彼此相互對向之步驟中,沿著設置有上述非接合部之區域折疊上述積層片材。 <50> 如上述<41>至<4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進而包含設置於上述內層體之第2回收樹脂層。 <51> 如上述<50>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與上述第2回收樹脂層相鄰。 <52> 如上述<50>或<51>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之厚度大於上述第2回收樹脂層之厚度。 <53> 如上述<50>至<5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之抗撓剛度小於上述第2回收樹脂層之抗撓剛度。 <54> 如上述<41>至<4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於上述內層體未設置上述回收樹脂部。 <55> 如上述<41>至<5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於上述非接合部填充有填充材。 <56> 如上述<41>至<5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內層體進而包含由熱塑性樹脂形成之最內層,且 上述密封部藉由熱密封形成。 <57> 如上述<41>至<5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外層體於較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更靠外側進而包含印刷層。 <58> 如上述<57>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印刷層配置於上述外層體之最外側。 <59> 如上述<41>至<5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之合計厚度為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之合計厚度的10%以上90%以下。 <60> 如上述<59>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之合計厚度為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之合計厚度的10%以上50%以下。 <61> 如上述<41>至<6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之合計厚度為0.05 mm以上0.7 mm以下。 <62> 如上述<41>至<6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內層體彼此接合而形成上述密封部。 <63> 如上述<41>至<6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外層體彼此接合而形成上述密封部。 <64> 如上述<41>至<6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由機械式回收樹脂形成。 <65> 如上述<41>至<6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上述內層體及上述外層體中之至少一者構成為包含上述回收樹脂部之共擠壓多層膜。
[實施例及比較例] 製作積層片材20之樣品1、2作為上述實施方式之實施例。樣品1、2均為,以最外層Lo及第1回收樹脂層Lr1構成外層體21,以最內層Li及第2回收樹脂層Lr2構成內層體22,且於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之間設置非接合部23。樣品1、2之最外層Lo及最內層Li均由厚度200 μm之聚丙烯層構成。於樣品1中,以厚度300 μm之聚酯系回收樹脂層構成外層體21之第1回收樹脂層Lr1,以厚度300 μm之聚酯系回收樹脂層及厚度300 μm之乙烯系回收樹脂層該2層構成內層體22之第2回收樹脂層Lr2。於樣品2中,以厚度300 μm之聚酯系回收樹脂層及厚度600 μm之乙烯系回收樹脂層該2層構成外層體21之第1回收樹脂層Lr1,以厚度300 μm之聚酯系回收樹脂層構成內層體22之第2回收樹脂層Lr2。 又,製作積層片材之樣品3、4作為上述實施方式之比較例。樣品3、4均構成為不設置非接合部23,即,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全面接著,該方面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樣品3之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各者之構成與樣品1相同,樣品4之外層體21及內層體22各者之構成與樣品2相同。
首先,對各樣品1~4之彎曲加工性進行了評估。具體而言,如圖26所示,對各樣品1~4實施了沿折疊線f折疊為2部分之彎曲加工。於圖26中,以虛線表示彎曲加工前之積層片材20,以實線表示彎曲加工後之積層片材20。藉由該彎曲加工,於各樣品1~4,在折疊線f之附近因應力局部性地集中所產生之永久應變導致加工紋呈現為細線。可知於各樣品1~4中,加工紋之根數越少,且各加工紋之長度越短,則彎曲加工時之變形越順利,即彎曲加工性越高。對於各樣品1~4測量了加工紋之最大長度及根數。將其結果示於表1。
[表1]
   實施例 比較例
樣品 1 2 3 4
外層體 楊氏模數(相對值) 1.0 0.9 1.0 0.9
抗撓剛度(相對值) 1.0 0.9 1.0 0.9
內層體 楊氏模數(相對值) 1.0 1.2 1.0 1.2
抗撓剛度(相對值) 1.0 3.6 1.0 3.6
合計厚度(μm) 1300 1600 1300 1600
非接合部
加工紋 根數 3根以上 2根 3根以上 2根
最大長度(mm) 20 30 25 50
表1中示出各樣品1~4之回收樹脂層Lr1、Lr2之楊氏模數及抗撓剛度、外層體21與內層體22之合計厚度、以及加工紋之最大長度及根數。再者,表1所示之樣品1~4之楊氏模數及抗撓剛度之值係以將比較例之樣品3之楊氏模數及抗撓剛度之值設為1.0進行標準化所得之相對值表示。 比較樣品1與樣品3,雖然加工紋之根數基本相同,但樣品1之加工紋之最大長度小於樣品3之加工紋之最大長度。又,比較樣品2與樣品4,雖然加工紋之根數基本相同,但樣品2之加工紋之最大長度小於樣品4之加工紋之最大長度。根據該結果可知,實施例之樣品1、2藉由非接合部23之作用可獲得較比較例之樣品1、2高的彎曲加工性。 又,比較實施例之樣品1與樣品2,則樣品2之加工紋之最大長度小於樣品1之加工紋之最大長度。根據該結果可知,為了獲得較高的彎曲加工性,第1回收樹脂層Lr1之抗撓剛度小於第2回收樹脂層Lr2之抗撓剛度較為有利。
繼而,對各樣品1~4之加工穩定性進行了評估。具體而言,如圖26所示,將已實施沿折疊線f折疊為2部分之彎曲加工之各樣品1~4如圖27所示般載置於平滑面上,即,保持為使以折疊線f為界之一側之外側之面與平滑面接觸之狀態。 各樣品1~4中,隨著載置於平滑面後經過一段時間,逐漸進行復原變形而接近圖27之虛線所示之彎曲加工前之狀態。於積層片材20之復原變形之過程中,藉由一面使折疊線f之彎曲變緩一面將以折疊線f為界之另一側相對於平滑面上之一側打開,積層片材20之兩端部相離。對於各樣品1~4,測定各經過時間下之兩端部間之距離d。又,對於各樣品1~4,將彎曲加工前之兩端部間之尺寸設為d0,計算復原率(100・d/d0)。即,復原率為100%之積層片材20會復原至彎曲加工前之狀態。 圖28係表示各樣品1~4之復原率之經時變化的圖。實施例之樣品1、2之復原率整體上小於比較例之樣品3、4之復原率。又,實施例之樣品1、2之復原變形之初期(距載置經過數小時之程度)之復原率特別小,進而實施例之樣品2中經過24小時後亦未復原至彎曲加工前之狀態。根據以上結果可知,實施例之樣品1、2獲得較高的加工穩定性。
10:包裝容器 11a:片材部 11b:片材部 11c:片材部 12:密封部 20:積層片材 21:外層體 22:內層體 23:非接合部 24:接合部 25:回收樹脂部 111a,111b:片材部 121:積層體 d:兩端部間之距離 d0:彎曲加工前之兩端部間之尺寸 F1:區域 F2:區域 F3:區域 F4:區域 F5:區域 f:折疊線 fm:折疊線 fv:折疊線 Lb:障壁層 Li:最內層 Ln:尼龍層 Lo:最外層 Lr:回收樹脂層 Lr1:回收樹脂層 Lr2:回收樹脂層 V:收容部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立體圖。 圖2係上述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沿圖1之A-A'線的剖視圖。 圖3係將上述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圖2之區域F1放大表示的局部剖視圖。 圖4係將上述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圖2之區域F2放大表示的局部剖視圖。 圖5係上述實施方式之比較例之包裝容器之剖視圖。 圖6係將上述實施方式之比較例之包裝容器的圖5之區域F3放大表示的局部剖視圖。 圖7係表示上述實施方式之比較例之包裝容器之彎曲狀態的局部剖視圖。 圖8係表示上述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彎曲狀態的局部剖視圖。 圖9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圖10係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積層片材之俯視圖。 圖11係上述實施方式之積層片材之沿圖9之B-B'線的剖視圖。 圖12係將上述實施方式之積層片材之圖11之區域F4放大表示的局部剖視圖。 圖13係將上述實施方式之積層片材之圖11之區域F5放大表示的局部剖視圖。 圖14係用以說明上述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的俯視圖。 圖15係用以說明上述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另一構成例之製造方法的俯視圖。 圖16係上述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另一構成例之局部剖視圖。 圖17係上述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另一構成例之局部剖視圖。 圖18係上述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另一構成例之俯視圖。 圖19係上述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另一構成例的沿圖18之C-C'線的剖視圖。 圖20係上述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另一構成例之俯視圖。 圖21係上述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另一構成例的沿圖20之D-D'線的剖視圖。 圖22係上述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另一構成例之俯視圖。 圖23係上述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另一構成例的沿圖22之E-E'線的剖視圖。 圖24係上述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另一構成例之俯視圖。 圖25係上述實施方式之包裝容器之另一構成例的沿圖24之F-F'線的剖視圖。 圖26係用以說明積層片材之彎曲加工性之評估方法之圖。 圖27係用以說明積層片材之加工穩定性之評估方法的圖。 圖28係表示積層片材之加工穩定性之評估結果的圖。
21:外層體
22:內層體
23:非接合部
25:回收樹脂部
F4:區域
Lb:障壁層
Li:最內層
Lo:最外層
Lr1:回收樹脂層
Lr2:回收樹脂層

Claims (33)

  1. 一種包裝容器,其具備: 第1片材部;第2片材部,其與上述第1片材部對向;收容部,其形成於上述第1片材部與上述第2片材部之間;及密封部,其係於上述收容部之周圍之至少一部分上述第1片材部與上述第2片材部密封而成者; 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分別包含:劃定上述收容部之內層體、配置於上述內層體外側之外層體、設置於上述外層體之包含第1回收樹脂層之回收樹脂部、位於上述回收樹脂部與上述收容部之間之非金屬障壁層、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接合之接合部、及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未接合之非接合部。
  2. 如請求項1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之各者的上述非金屬障壁層設置於上述內層體。
  3. 如請求項1或2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非金屬障壁層包含EVOH層。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進而包含設置於上述內層體之第2回收樹脂層。
  5. 如請求項4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之各者的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與上述第2回收樹脂層相鄰。
  6. 如請求項4或5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之厚度大於上述第2回收樹脂層之厚度。
  7. 如請求項4至6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之抗撓剛度小於上述第2回收樹脂層之抗撓剛度。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其中 於上述內層體未設置上述回收樹脂部。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由實施了彎曲加工之單一積層片材構成。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其中 在與上述收容部對向之區域設置有上述非接合部,在與上述密封部對向之區域設置有上述接合部。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之各者的上述非接合部填充有由流固體、及半固體中之至少一種構成之填充材。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之各者的上述內層體進而包含由熱塑性樹脂形成之最內層,且 上述密封部藉由熱密封形成。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之各者的上述外層體於較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更靠外側進而包含印刷層。
  14. 如請求項13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印刷層配置於上述外層體之最外側。
  15.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之各者的上述回收樹脂部之合計厚度為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之合計厚度的10%以上90%以下。
  16. 如請求項15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之各者的上述回收樹脂部之合計厚度為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之合計厚度的10%以上50%以下。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片材部及上述第2片材部之各者的上述回收樹脂部之合計厚度為0.05 mm以上0.7 mm以下。
  18. 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片材部之上述內層體與上述第2片材部之上述內層體接合而形成上述密封部。
  19. 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第1片材部之上述外層體與上述第2片材部之上述外層體接合而形成上述密封部。
  20. 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由機械式回收樹脂形成。
  21. 如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其中 上述內層體及上述外層體中之至少一者構成為包含上述回收樹脂部之共擠壓多層膜。
  22. 一種積層片材,其係用以製造包裝容器者,具備: 內層體、 與上述內層體對向之外層體、 設置於上述外層體之包含第1回收樹脂層之回收樹脂部、 位於較上述回收樹脂部更靠內側之非金屬障壁層、及 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未接合之非接合部。
  23. 如請求項22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回收樹脂部進而包含設置於上述內層體之第2回收樹脂層。
  24. 如請求項23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第1回收樹脂層與上述第2回收樹脂層相鄰。
  25. 如請求項22至24中任一項之積層片材,其中 上述外層體與上述內層體形成為相同之形狀。
  26. 如請求項22至25中任一項之積層片材,其中 沿著周緣部,具有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接合之接合部。
  27. 一種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準備積層片材之步驟,上述積層片材具有:內層體、與上述內層體對向之外層體、設置於上述外層體之包含第1回收樹脂層之回收樹脂部、位於較上述回收樹脂部更靠內側之非金屬障壁層、及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未接合之非接合部; 藉由將上述積層片材折疊而使上述內層體彼此相互對向之步驟;及 形成密封部之步驟,該密封部以使上述內層體彼此相互對向之上述積層片材成為袋狀之方式進行密封。
  28. 如請求項27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準備具有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接合之接合部的上述積層片材。
  29. 如請求項27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於形成上述密封部之步驟中,藉由熱密封形成將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接合之接合部。
  30. 如請求項29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準備上述內層體與上述外層體未接合之上述積層片材, 於形成上述密封部之步驟中,藉由熱密封同時形成上述密封部及上述接合部。
  31. 如請求項27至30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藉由將上述內層體彼此接合而形成上述密封部。
  32. 如請求項27或28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藉由將上述外層體彼此接合而形成上述密封部。
  33. 如請求項27至32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 於使上述內層體彼此相互對向之步驟中,沿著設置有上述非接合部之區域折疊上述積層片材。
TW110122471A 2020-06-19 2021-06-18 包裝容器 TW2022165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0/024124 2020-06-19
PCT/JP2020/024124 WO2021255915A1 (ja) 2020-06-19 2020-06-19 包装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6550A true TW202216550A (zh) 2022-05-01

Family

ID=79267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2471A TW202216550A (zh) 2020-06-19 2021-06-18 包裝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216550A (zh)
WO (2) WO202125591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0634U (ja) * 1997-02-17 1997-08-26 いなば食品株式会社 袋詰め愛玩動物用食品
JP2002326221A (ja) * 2001-04-27 2002-11-1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二層プリ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
JP3162278U (ja) * 2010-06-15 2010-08-26 協和商事株式会社 包装袋
JP6406565B2 (ja) * 2013-11-27 2018-10-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9151394A (ja) * 2018-03-06 2019-09-1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多重包装袋
JP7222210B2 (ja) * 2018-09-27 2023-02-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植物由来ポリエチレンを含むシーラント層を有する手切り開封包装体用の積層体
JP2020055567A (ja) * 2018-09-28 2020-04-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包装材料およびパウ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5915A1 (ja) 2021-12-23
WO2021256552A1 (ja) 2021-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5931B (zh) 可撓性容器之可撓性材料
JP6876468B2 (ja) 軟包材容器用中間材の製造方法、軟包材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軟包材容器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JP6364708B2 (ja) 自立性包装袋
JP6111537B2 (ja) 紙容器の製造方法
EP2006208A2 (en) Package body
TW202216550A (zh) 包裝容器
JP3921883B2 (ja) ラミネートチューブ用積層フィルム
TW202140341A (zh) 片材容器
JP5217293B2 (ja) 手提げ付き包装袋
CN112041238B (zh) 容器用片材
JP2012176770A (ja) 包装用袋、これを用いた包装体及び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CN106081357B (zh) 方形流体包装装置
JP6151474B2 (ja) パウチ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08367B2 (ja) パウチ
JP4993884B2 (ja) 自立袋
TW202306856A (zh) 片材容器
CN210062291U (zh) 一种多层阻氧复合膜及包装盒
JPH09314735A (ja) 高バリア性包装材料および袋体
JP4508369B2 (ja) パウチ
JP7272813B2 (ja) 易開封性袋体
JP7451204B2 (ja) パウチ容器
TWI848051B (zh) 容器用片材
JP2014198429A (ja) 多層構造体、加工物、容器、包装容器、多層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容器の製造方法
JP6470928B2 (ja) パウチ容器用包材およびパウチ容器
CN114867665B (zh) 包装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和再利用方法